做学生的心灵导师读后感
刘珊珊做学生的心灵导师读书体会
走进学生的心灵——读《做学生的心灵导师》有感刘珊珊今年寒假学校发下《做学生的心灵导师》这本书,也许是因为在大学我主修教育心理学的原因,我对这本书情有独钟。
自从成为一名教师之后,我一直在思考一个问题:为什么有的教师温文尔雅,却能叫那些顽皮不驯的学生听话;为什么有的老师批评学生时,能让学生心服口服,而有的却引发学生的逆反心理。
阅读了著名心理学家马志国编著的《做学生的心灵导师》后,盘旋在头脑里的这些疑问也游刃而解。
马志国老师从专业的角度在书中通过真实的案例分析孩子们不同的心理特质,并告诉老师如何针对不同特质的学生对症下药,加以区别地沟通与交流,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教育效果。
那么从今天开始,我要努力学习心理学知识,做学生心灵的导师,走进学生的心灵,时刻给学生一个微笑,赢得孩子一张灿烂的笑脸!年三十的时候,孩子的拜年短信陆续而来,让我印象比较深刻的一条短信大体意思是这样的:“老师,我发现你的笑容越来越少了,开始的时候你的温柔和微笑感染了我们,帮我们度过了刚来到这所新学校的种种不适应,可是现在你的笑容为什么越来越少了呢?是因为我们不听话影响了你的心情吗?”看到了这条短信,我的心怦的一下,我的笑容为什么少了呢?是因为我想让他们看到我所谓的“权威”吗?看到我所谓的“严格”吗?我必须整天板着脸孩子们才能真的听话吗?孩子听话是我的目的还是孩子开心幸福是我的目的?班级的量化和教学成绩都名列前茅。
我又有什么不满足吗?看了《做学生的心灵导师》后,我认真的反思了自己,决定重新把微笑又挂在了脸上,我们教师不应该像警察一样斥责逼问,应该不断学习心理学知识,了解学生的心理问题,做学生心灵的导师,循循善诱,引领他们走出心灵的沼泽,轻快地行走在通往成功的道路上,搞好与学生的沟通工作,只有真正与学生相沟通,才能做一名真正的教师,也是教师搞好班级工作的重要条件之一。
所以在以后的教育工作中,我会试图努力做到以下几点:一、通过努力学习心理学知识来了解学生是我以后是教育学生的基础。
《做学生的心灵导师》读书体会ppt课件
教师,本该是打开学生心锁的人。
4
一是教师要心中有爱。
发自内心,纯于天然 严父慈母之爱 博大的宽容的胸襟
5
二是教师要平等关爱每一个人。
苏霍姆林斯基曾指出:“尽可能地了解每个 孩子的精神世界一一这是教师和校长的首条金科玉律”。
“了解儿童,了解他们的爱好和才能,了解他们的精神世界,了解他们的欢乐和 忧愁,恐怕没有比这一点更重要的事了” (赞可夫语)。
打开学生心灵之锁的钥匙——爱 ——读《做学生的心灵导师》
1
2
一把沉重的铁锁挂在大门上。一个人走过来,拿一根铁棒连撬带砸,不管用怎样的 力气,都打不开锁。这时,另一个人走来,拿出一片小小的钥匙,放进锁孔轻轻一转, 咔嚓一声,锁开了。等两个人走了,迷惑不解的大铁棒问小钥匙:“为什么我用那么大 力气都打不开锁,你却轻轻一下就可以打开呢?”小钥匙回答说:“因为我能深入它的 内心。”
6
陶行知先生说过:千教万 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我们唯有 用爱心关爱每个学生,才能打开他们的心灵门锁,走进孩子的世界,拨动心灵的琴 弦,奏响出德智体素质全面发展的乐章。
7
《做学生的心灵导师》读书体会
用爱换回孩子的爱,用心赢得孩子的心——读《做学生的心灵导师》心得体会初次拿到《做学生的心灵导师》一书时,我先是被她的名字所深深吸引,继而仔细端详着书的封面和封底。
封底那四段富有哲理的、看似简单的话语,一下子便引起了我极大的阅读兴趣。
我迫不及待的翻开书,读了起来。
书中60个鲜活的教育实例,记录了马志国老师用他卓越的教育理念和教育技巧创造的那一段段教育的传奇。
就在他平凡的教育中体现出的大智慧,一次又一次地引领着我不断体味着用“心”的教育,演绎着“爱”的精彩。
“爱别人就是爱自己,爱,好比就是一颗种子,只要播下爱的种子,一定会收获爱。
如果我们和我们的的学生悟透了这一生活的真谛,我们的人际关系岂不就会多一些和谐?我们的心灵世界岂不就会多一分快乐?”这让我想起了自己所带的班级——三年级一班。
想想在我的班级,四十五个孩子的身上也都有这样或那样的不足,可每一名学生的内心都是丰富的。
我只有深入到每一个的心灵深处,观照学生的心灵世界,在他们身上倾注更多的爱,才能更好的理解他们,包容他们,善待他们,也才会更容易赢得他们的心。
2012年10月12日,周五,是孩子们回家的日子。
每周的这一天都是班主任们最忙碌的日子,我也不例外。
第四节课我正在和其他老师商量给孩子布置什么作业,告诉家长来接孩子的相关事宜。
忽然听到:“老师,浩一疯了。
”抬头一看,我班的四、五个孩子慌慌张张地跑到我的跟前,上气不接下气地对我说:“老师,快去看看吧!于浩一疯了!他在打英语老师呢!”“浩一”一听到这个名字,我的头轰的一阵,一股怒气便从我的胸腔喷涌而出。
上节语文课上,我检查他的生字词,他画了一串鸡蛋。
周三大课间,他把拖把从三楼扔到了一楼,险些砸到督察员的身上,自己也差点摔到楼下。
为此我批评了他几句,他还把自己反锁到厕所里不出来。
在宿舍里经常和同学打架,生活老师也时常向我告状。
不知道为班级扣去了多少量化分。
这回上英语课又打英语老师?我一愣,这情节严重。
我赶紧起身,跟从孩子们来到了三年级一班教室。
做学生的心灵导师读后感
做学生的心灵导师读后感第一篇:做学生的心灵导师读后感做学生的心灵导师读后感作为一名老师,我们不仅要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身体健康,更重要的是要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只有心理健康,阳光,才能为全面发展做好铺垫。
在闲暇时间,很有幸拜读了马国志先生的《做学生的心灵导师》一书,颇有收获。
通过读这本书,我更加了解了学生,对作为教师的责任也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
不单是了解了学生的心灵深处,自己的心灵也得到了修炼,思想上更是得到了升华与滋养。
而这本书就是讲解了学生心理辅导的60个典型案例,通过案例来告诉老师在面对不同的问题时应该如何去做?怎样做才能保护好学生的心灵。
要深知我们肩上的责任是多么的重大,在行动上容不得半点闪失。
如果我们不注重提高自己的师德修养,放任自己的行为,那么我们毁掉的将是无数人的一生。
所以,作为教师,我们首先必须热爱教育事业,热爱我们的学生。
学生是活生生的人,成长的道路上难免磕磕绊绊,甚至遍体鳞伤,我们做老师的不应该在孩子的伤口上再撒上一把盐,而是寻找一剂良药尽快为孩子疗伤。
那么这剂良药是什么呢?那就是爱。
教师如何来制造这剂良药呢,有以下两点建议:一是教师要心中有爱。
这是沟通进行的前提与基础。
教师要有一颗关爱学生的暖心,走进学生的心灵,关爱学生。
这种爱,要发自内心,纯于天然。
要有严父慈母之爱,关心学生的生活与学习;要怀有一颗博大的宽容的胸襟,认真处理好日常事务。
就像是书中所描述的那样。
处理任何事情首先都要以爱孩子作为出发点,不要意味的指责与批评,要考虑孩子为什么会这样做,他的出发点和目的是什么,不要太急于处理孩子所犯下的错误,要多从孩子的内心去体会、包容他们。
二是教师要树立“以学生为本”的理念。
要把学生当成是一个就有独立思想的人来看待,不能有私心偏心,对待学生一定要公平。
有一句名言说得好:要想了解孩子的感受,就请你蹲下来。
老师要走近学生,是指教师要主动地去了解学生,“走进”学生,真正融入其中,成为他们中的一员。
《做学生的心灵导师》读书笔记
《做学生的心灵导师》读书笔记一、遭遇学生“花季”问题当我打开这本书时,怀揣的是一份功利心,希望从中找到一些直接可用于我的工作的教育方法。
所以我一眼就停顿在了第三辑怀春心理辅导“走过初春的季节”,和第四辑情感心理辅导“我的心情我做主”部分。
因为我教的对象爱美爱打扮,特别容易发生这些问题。
其中,“另类的高三恋情”以及“是什么搅乱了你的心”讲的正是“花季”的问题。
在我校的男生女生身上,经常听到发生一些感情故事,有的女生遇到困惑时,还曾悄悄来问我,杨老师,这是在恋爱吗?书中的故事描绘了“一个高三女孩,我现在非常烦恼。
原因是偏偏在这个特殊时期遭遇了爱情。
从高一的时候,就看到我身边的同学们开始了地下活动,甚至有的公开拉手。
我却从来没有过那种爱情故事。
可是,从高三开学不久,我却和一个男孩走近了。
他叫阿朋,由于课余聊天,我们熟悉了。
”…….另一个故事是叙述“晓慧是一个高中女孩,18岁的年纪,正在花季。
可是,最近不知怎么却出现了异常行为,经常用小刀划手腕。
手腕上已经划出了十几道新旧不同的伤痕,一道最新的伤痕还没有完全愈合。
伤痕虽然不重,却也历历在目,让人心惊。
父母吓坏了,问晓慧是怎么回事,晓慧却一句话也不说。
父母以为女儿精神失常,带女儿去看了精神科。
”…….马老师的分析告诉了我,早恋行为其实就是对异性的好奇,是青少年在性生理发育的基础上,也是心理转化为行为的实践。
而异性之间有好感是青少年对男女关系的探索和学习,为将来的恋爱与婚姻作准备,不宜过份禁制或压抑。
然而,一般我们会认为早恋会带来很多问题,如影响学生的身心健康和学业成绩等,尤其对女生更为明显突出。
反观我自身的学生时代,没有发生过感情的人很少。
而大多数都是暗恋、单恋。
只有相互有好感才能发展成为早恋。
以及我校毕业的学生,早恋常常都以失败告终,很少有早恋能够终身厮守的。
目前我校建立恋爱关系或对异性感兴趣、痴情或暗恋的男女生,我作为教师应该正确引导,最好以提醒的方式和学生作沟通,给学生以建议,而不要用命令或惩罚的手段来解决问题。
做学生的心灵导师
《做学生的心灵导师》读后感假期里读了《做学生的心灵导师》一书,感想颇多。
面对着这些心智尚未成熟,智能多元化的孩子们,我们的教育该注重什么呢?记得一次教师培训会上,一位讲师以一盆红薯盆栽开始他的讲座。
一块干瘪的红薯,在很多人的眼里就是垃圾,可是一个普通的瓶子加上半瓶水,就可以让这块干瘪的红薯长成一株美丽的盆栽!我们的学生又何尝不是如此,往往那些成绩好,满身都是闪光点的孩子才受老师的喜爱,可是,没有用心栽培,你怎会知道一块红薯不能成为一道美丽的风景呢!所以,现代的教育应该是充满爱的教育,发现每个孩子的亮点,不同的孩子不同要求,让每个孩子都开出自己最美的花朵!离开了爱和情感,一切教育都无从谈起。
重视和加强情感教育、心理教育,教师走进学生的心灵世界,做学生心灵的导师,在教育教学中真正做到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导之以行,是学校素质教育对每一位教师提出的新要求。
教育是人和人心灵上的最微妙的相互接触,在孩子幼小的心灵世界里,那颗好奇的心总是时刻感受着这个世界的冷暖。
“亲其师、信其道”,说明情感教学自有独特的魅力。
教师接近孩子、了解学生,做学生的知心朋友,是当代青少年对良师益友的渴望,也是教师因材施教的前提。
在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中,安全、归属、爱及尊重的需要是缺失性需要,对于一个人的生理和心理的健康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必须得到一定的满足。
现代教育教学的实践也证实,一个没有爱心的孩子是不可能成人成材的。
作为老师,给予学生足够的爱是必需的,爱是可以传递的,用生命去影响生命。
做好孩子心灵的导师,注重情感教育,做到以情动人、以理服人,培养心理健康的一代新人,是每一位教师的神圣职责。
一个好的师者胜过一切,让我们的孩子快乐健康成长,有足够的信心和勇气面对未来的挑战,这也是我们要追求的目标之一。
然而,恰恰有时候,我们为了追求完美,绝不允许学生有半点马虎;为了严于律己,而忘记了宽于待人;为了修正学生的错误,或许及时指出了孩子的缺点,岂不知这样不经意间,往往会伤害学生的自尊,最终导致教育效果的不佳。
读《做学生心灵的导师》有感
读《做走进学生心灵的导师》有感寒假中,我仔细地的阅读了《做学生心灵的导师》这本书,读完之后让我想起了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的一句话“真教育是心心相印的活动。
惟独从心里发出来的,才能打到心的深处。
”作为一名青年教师,在与学生沟通时还存在着很大的不足,遇到一些突发状况也往往会手足无措。
读了这本书之后使我学到了很多知识与技巧。
在今后处理学生的一些心理问题时无形的增加了许多自信。
新课标理念要求我们给每个学生以人文关怀。
教师不仅要教书,更要育人。
育人是教书的前提,育人有利于教书,教学应该与育人有机地结合。
教书育人既使学生成为大写的“人”,也促进教师的发展。
前苏联教育家赞科夫曾经说过:“教学法一旦触及学生的情绪和意志领域,触及学生的精神需要,便能发挥其高度有效的作用。
”语文课本中的每一篇课文都洋溢着人文精神的魅力,创造性地使用教材,让学生在掌握知识、提升思维能力的的同时,受到真、善、美的感染,这是学生所渴望的。
那么,面对学生出现的心理问题,我们该怎么办呢?我认为应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第一,我们要用心的、时常的多与学生进行交流,使学生知道老师愿意做学生的朋友。
这样就可以拉近师生间的距离,增强学生对老师的亲近感,从而实现亲其师、信其道。
因为“没有情感, 道德就会变成枯燥无味的空话, 只能培养出伪君子。
”(苏霍姆林斯基语)第二,要不断充实自己的心理学知识,了解学生心理问题产生的根源,只有这样才能有的放矢,对症下药。
第三,老师应该成为学生心中的权威,这种权威不仅仅是知识的权威,还要是生活的权威,只有这样,学生有了问题才会来找你,因为他们期盼从你这里找到答案。
总之,学生的心灵这座“冰山”,用眼是看不到的,要用心看。
有了心对心的观照,才能既看到“冰山一角”,又看到“冰山全貌”。
《做学生的心灵导师》读书心得
《做学生的心灵导师》读书心得泰来县江桥镇中心小学蔡丽文读书能使人成长和进步,能修身养性。
作为一名人民教师,我自觉读书是非常必要的。
于是,利用寒假期间我认真阅读有关教育理论方面的书籍,《做学生的心灵导师》一书,贴合实际的案例,让我受益匪浅。
使我在不断的回忆自己的教育情境中,感悟其中的不足,这本书常常带我入情入境,使我爱不释手的细细品味着这份教育的经典。
拿到这本书就让我对“心灵的导师”这一词语产生了兴趣,应如何去诠释它呢?最开始让我想到的是“催眠”。
这种由各种不同技术引发的一种意识状态的产物,在我看来就是孩子大脑的另一个世界。
一个从小就被禁锢的世界,一个蚂蚁都可以打败老虎的世界。
这个世界是我们教育者一直在寻找的孩子的想象力。
一个学生认可的老师,一个让学生能够自觉自愿地跟着老师的思路走,并且愿意相信老师,崇拜老师。
从而奠定学生优秀人格的老师,绝对是因为老师的行为对学生的心理认知起到了一定的震撼作用,这有何不是一种简单的催眠呢。
在文中提到这样一个案例,“谁偷了你的学习方法”,让我有共鸣的就是13岁男孩考清华的事件,没有惊人的智力,没有日服一日的高强度训练,有的仅仅是简单的学习方法和奇特的自我想象力。
作为一名小学教师,对于想象力的创造,我曾利用我的课堂做过实验,道德与法治的课本中,小故事都比较鲜明生动,内容丰富。
我常常让孩子们有感情的表达,朗诵,细致的分析体会其中的道理,让孩子们进入想象的空间。
例如,在学习我们的节假日时,了解国庆节一刻,我让孩子们通过观看图片,充分的去想象祖国的强大,聆听歌曲《国家》,学生在轻柔的音乐歌声中,感悟祖国就像妈妈一样。
由此可见,启发学生想象力是容易的,而且效果也是非常好的。
“教育是从身心发出的爱”这句话说的非常有道理,对于学生而言,老师应该是一座青山,烟雾缭绕,山泉不息。
需要神秘感,也要有亲切感。
因此,教育力量只能从人格的活的源泉中产生出来,任何规章制度,任何人为的机关,无论设想的如何巧妙,都不能代替教育事业中教师的人格的作用。
教师读书心得体会做学生的心灵导师
教师读书心得体会做学生的心灵导师作为一名教师,在为学生传授知识的同时,我们更应该扮演起心灵导师的角色,引导学生在人生道路上越走越好。
阅读是一种很好的获取知识和提高思维能力的方式,作为教师的我们更应该重视读书对学生心灵成长的积极影响,更要善加引导和促进。
我在读书过程中有很多的心得体会,下面我就分享一下。
一、真实感受读书是一件非常孤独的事情,但就是这种孤独,让我们得以更真实地感受到文字所传达的情感和思想,既能够自己领会,更能够帮助我们理解和关注学生的心理变化。
读书的过程也是一个自我思考和反思的过程,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更好地体察学生们的学习状况和心理状态,才能更好地为他们提供帮助和指导。
读书可以让我们反复思考教育和未来,反思我们自身的不足和需要提高的地方,可以让我们从不同的角度去看待教育和教学,同时也可以让我们深切感受到教育对于一个人的意义和价值。
二、中心思想在阅读的过程中,我们不能只是眼前一亮,而是要从中深挖其中的中心思想,让我们可以好好思考文字的意义和价值。
一个好的中心思想是让人深刻反思的,它可以让我们了解到生命和人性真正的意义和价值。
例如,读了《如何阅读一本书》之后,我意识到每一个人都应该好好读书,去探寻文字背后的深意,而不是仅仅去理解表层含义。
当我们在阅读的过程中,去深入探索其中的中心思想,重视自身的成长,在作为学生的身份下引导学生去思考,将收获更多的收获。
三、突出重点读书需要心有所向,不能只是漫无目的地读,要在阅读的过程中,突出重点,整理出那些对自己行为和教学有用的部分,更好地做到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
当一个故事或者一篇文章的情节或者内容特别引人入胜时,要突出其中的重点,来探讨对学生的教育意义与引导。
四、注意思辨在读书的时候,要注重思辨,发现其中存在的矛盾和问题。
同时也要打破教育的老套路,进行创新教育,让我们的教学更加符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和未来的发展趋势。
借鉴教育的好方法,坚持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念。
如何做学生的心灵导师师德学习体会
立志当一名大学教师是杨再勇中学时代的梦想,“作为大学教师的快乐与幸福,是自由而惬意的接近真理并传播真理。
我为此放弃了选择成为公务员或者军人的机会,也走过不少弯路”。
简单的话语流露出杨再勇对大学教师这一行纯真的挚爱。
2003年走上三尺讲台以来,他一直用自己的专业知识和生活经历促进年轻人的成长,教书的同时,教人求真的信念也与年轻人一起共成长。
教师教育学院是学校本科生导师制试点单位,凭着对教书育人天职的热爱,杨再勇积极申请担任了13名本科生的导师,没有额外的报酬,做本科生导师凭的是一位教师对师德修养的点滴诠释。
高标准,严要求,这是教育的基本原则。
不以规矩,不成方圆,制度是效率的基本保证。
教学中,杨再勇会明确告知学生老师对他们的期望,比如课堂中多参与讨论,课后多阅读,遇到问题多思考,学习理论要联系实际等。
然后,他会把这些要求转化成平时成绩的考核指标,每当学生完成符合要求的行为时,他就计入学生的平时成绩。
这样的赏识教育大大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不是用纪律去约束学生,而是用标准去引导学生。
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意味着教师要热爱教育事业,意味着教师要相信学生的潜力,意味着教师不怕教育路上的艰难险阻,意味着教师热爱积极向上的生命。
杨再勇把体验式教学法引入课堂教学中,让学生在体验、互动与活动中学习,既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也促进学生深入理解所学的理论知识,杨老师把这些尝试放进了他的院级教学项目《高校师范生公共心理学体验式教学改革研究》中。
2011年,不断钻研与学习让杨再勇获得学校第六届青年教师基本功大赛文科一等奖荣誉。
杨老师总是鼓励学生不断突破自己,鼓励那些不爱说话的同学多发发言,鼓励那些反应很快的同学发言前先想几遍,鼓励那些不常锻炼的同学多运动运动,杨老师相信差学生突破自己更快地成长。
杨老师特别关心生活困难的同学,尽量给他们创造勤工俭学的机会。
2009级教育学专业的徐天野同学家庭经济条件较困难,杨再勇利用自己的专业优势为其介绍了一份心理辅导与家教工作,解决了该同学日常生活费的困难。
读书体会-做学生的心灵导师
关注细节成就完美——读《做学生的心灵导师》有感寒假期间读了《做学生的心灵导师》一书,感触颇深。
当代中小学生是跨世纪的一代,他们正处在身心发展的重要时期。
做为一名教育工作者,每次看到一些有关学生因品行障碍或人格障碍做出违法事情的时候,我的心情便很沉重。
为何有那么多的学生,会无所顾忌地去违法犯罪,为患社会,我想这除了少数客观的原因以外,更多的还在于对学生的心理素质教育不够重视,导致他们的心理不够健康。
加强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一项重要工作。
在当前形势下,如何培养出心理素质良好的新时代人才是学校所面临的一个新问题。
也是学生今后全面发展和有效接受完整教育的良好基础。
作为学生主要生活环境之一的学校及引领学生成长的教师,应该首当其冲去为他们做些什么,怎么去做,值得我们去探讨。
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关键是教师。
开展心理健康教育,不只是一两位专业教师的事,它还需要全体教师的重视和参与。
不仅仅需要专业的心理辅导员上好心理健康教育课,更需要其他各科老师结合本学科特点,把心理健康教育的原则,方法充分运用到教学中,两者有机结合,确保青少年的健康成长,使学生的人格得到和谐发展,为适应未来的社会需要在能力上和心理上作好准备。
教师不仅是学生知识的传授者,更是学生学习的楷模,他们的一言一行对学生都有较大影响。
我认为为了学生的心理健康,教师还要做到:1、教师要尊重学生。
“该生是否尊重师长”是教师评定一个学生品行的首要条件,而作为班主任是否问过自己“我尊重学生了吗?”尊重学生包括尊重学生的人格,尊重学生的劳动,尊重学生的成绩,尊重学生的隐私……2、教师不可有私心。
这“私心”指的是班主任对待学生要公平、公正,不能感情用事。
成绩好的学生都受老师的青睐,但是我们教师不能因为某某学生成绩好而偏心偏爱他,甚至做出不公平的决定。
3、教师要讲诚信。
“诚信”这词不只是适用于商品社会,也是教师要做到的。
有些教师在向家长汇报学生情况时,会无意地把情况夸大或缩小;应承了学生某些事情,过后又不认帐;有时在学生面前和同事无所顾忌地乱扯……这些微小的事儿都会让学生觉得,教师都可撒谎,我们怎么不可以呢?4、每一位教师在上课时都应该时刻记得帮助学生保持良好的情绪。
成为学生心灵的导师师德师风学习心得分享
成为学生心灵的导师师德师风学习心得分享成为学生心灵的导师——师德师风学习心得分享作为一名优秀的教师,我们的角色不仅仅是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成为学生的引路人和心灵的导师,引领他们走向正确的人生道路。
在这篇文章中,我将分享一些通过锤炼自身师德师风提升教学质量的心得体会。
首先,作为导师,我们要始终保持教育热情和责任心。
热爱教育事业并乐于付出,是成为优秀导师的关键。
我们要始终坚守初心,时刻怀揣对学生的关爱之情,用心倾听他们的困惑和需求,积极引导他们解决问题和成长。
同时,我们要对自己的教学行为负责,在传授知识的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品德和社会责任感。
其次,塑造良好的师德师风是成为学生心灵导师的关键环节。
我们要以身作则,做学生的榜样。
通过自身言行的规范和为人师表的行为,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行为习惯。
我们要注重教师职业道德的修养,时刻保持教育教学活力和创新,努力提高自己的教学素养和专业能力,以更好地引领学生。
同时,我们要重视学生的个体差异,注重学生全面发展。
每个学生都是独立的个体,他们有着不同的优点和特长。
我们要通过了解学生的个性、兴趣以及学习需求,因材施教,为他们提供个性化的学习支持。
在教学中,我们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培养他们的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
此外,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也是培养学生心灵的核心。
我们要注重和学生进行良好的沟通,并给予他们足够的关怀和支持。
我们要经常与学生交流,了解他们的心声和想法,及时解决他们的困难和问题,帮助他们建立自信和良好的人际关系。
同时,在教学过程中,我们要鼓励学生进行开放性的讨论和思考,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培养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
最后,我们要积极参与教育研究和学习,不断提升自己的教学水平和专业素养。
教育事业是一个不断进步和更新的领域,在快速变化的社会环境中,我们需要不断学习和跟进最新的教育理论和方法。
通过积极参加教育培训和学术研讨会,我们可以与同行进行交流,分享经验,共同进步。
成为学生心灵的引导者师德师风学习心得揭秘
成为学生心灵的引导者师德师风学习心得揭秘在成为一名学生心灵的引导者的过程中,师德师风的学习经历是至关重要的。
作为一名教师,我们需要不断提升自己的道德素养和职业修养,以成为学生真正的引领者。
下面我来分享一些我在师德师风学习中的心得和揭秘。
首先,作为一名教师,我们要时刻牢记自己的职责和使命。
教师的职责不仅仅是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品德和素养。
我们应该将自己的学识和经验用于学生的成长,积极引导他们成为有道德、有责任感的人。
只有经过我们的引导,他们才能真正成为社会的栋梁之才。
其次,师德师风的学习需要我们持续提升自我修养。
教师作为学生的楷模,必须时刻保持良好的品德和行为。
我们要注重自身的修炼,提高自己的道德水平。
只有我们自身具备高尚的品德,才能够对学生起到良好的榜样作用。
因此,我们应该时刻反思自己的行为,不断完善自我,努力形成自己的师德师风。
另外,师德师风的学习还需要我们注重与学生之间的关系。
作为学生的引导者,我们要尊重学生,理解他们的想法和需求,建立良好的师生互动关系。
在课堂上,我们要尽量提供多样化的教学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潜能。
同时,在日常生活中,我们也应该积极关注学生的成长,关心他们的困难和问题,给予他们必要的帮助和指导。
只有与学生之间形成密切的联系,我们才能更好地引导他们成长。
此外,师德师风的学习还需要我们不断反思自己的教育方式和方法。
我们要保持学习的热情,关注教育发展的最新动态,不断拓宽教学视野,更新教育理念。
在教学过程中,我们要灵活运用各种教学手段和方法,以适应不同学生的需求和特点。
同时,我们也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使他们在面对未来的社会挑战时具备应对能力。
总的来说,师德师风的学习是一项永无止境的任务。
只有不断提升自己的道德素养和职业修养,我们才能真正成为学生心灵的引导者。
在这个过程中,我们要时刻牢记自己的职责和使命,注重自身的修养,与学生建立良好的关系,反思自己的教育方式和方法。
《做学生的心灵导师》读后感
我的心情我做主——《做学生的心灵导师》读后感
学会从积极角度看问题,这是一种心灵的智慧。
身为教师,我们不仅要心怀这种智慧,更应给学生带来这种智慧。
这一辑内收录了8个小故事,每一个都让我产生了许多感悟。
有一句话这样说道,幸福大都是相同的,而不幸的人却各有各的不幸。
现代社会,单亲、离异的家庭越来越多,在学校里,一个个看似天真烂漫的孩子,内心却可能藏着不可言说的伤痛。
有的孩子,怎么也跳不出这个忧伤的漩涡,在这种情况下,教师应该充分发挥自己指引的作用,帮助学生用正确、积极的眼光看待问题,重拾生活、学习的信心。
《“心病”不是心脏病》,这个故事也让人啼笑皆非。
原来,晓玉并不是真的得了心脏病,她只是通过这种方式来获取父母更多的关注。
在小学里,也有这样的例子。
有的小朋友总说自己不舒服,把老师和家长急坏了,但带去医院检查,却又没什么毛病。
其实,和小主人公相似,这也是一种获取关注的手段。
生了病,爸爸妈妈便会放下手中的工作陪伴自己,也能逃避老师对于学业的要求。
在学生有了这样的想法后,特别是低年级学生,便会经常以这样的借口来获得更多的关爱,尤其是在家里还有其他兄弟姐妹的情况下。
面对这种情况,老师和家长一定要和孩子深入沟通,让孩子调整好心态。
欢迎您的下载,
资料仅供参考!
致力为企业和个人提供合同协议,策划案计划书,学习资料等等
打造全网一站式需求。
心灵导师座谈会心得体会
心灵导师座谈会心得体会
教师在解决问题的时候,应该先思考一下,学生“为什么”会有这样的举动,找出问题的根,才能对症下药。
而这本书就是通过案例来告诉老师,在面对不同的问题时应该如何去做?怎样做才能保护好学生的心灵?作为教师,我们首先必须热爱教育事业,热爱我们的学生。
让学生在掌握知识、提升思维能力的的同时,受到真、善、美的感染,这是学生所渴望的。
《做学生的心灵导师》一书中给我印象特别深刻的是,马老师提到了我们在工作中有时候会不经意间给学生心头留下阴影,让学生形成了这样那样的心理问题,这就是所谓的“师性心理问题”。
据我了解,学生“师性心理问题”的情况时有发生,甚至说,很可能我们每一个老师都经历过。
记得我也曾经看过一些关于这方面的文章,如《一个申请处分的学生》、《如果时光可以倒流》、《关于“公平”的思考》等,里面提到的学生,有些在个人成长过程中遇到了自己无法逾越的鸿沟,甚至是十几二十年来都受到某些阴影的影响,沉重的思想包袱一直放不下,这些问题的出现,可能都是由于教师或家长在对学生的教育过程中没有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没有考虑到他们的心理承受能力,或者是过于急功近利而造成的,这样的失误,甚至有可能会害了孩子的一生。
学生是活生生的人,成长的道路上难免磕磕绊绊,甚至遍体鳞伤,我们做老师的不应该在孩子的伤口,上再撒上一把盐,而是寻找一剂良药尽快为孩子疗伤。
读做学生的心灵导师有感--
====Word行业资料分享--可编辑版本--双击可删====读《做学生的心灵导师》有感教师,本该是打开学生心锁的人。
但是,对学生的内心,我们究竟能深入多少?有时,看到某个学生调皮,或者做了有点出格的事情,心里非常气愤,狠狠地批评一顿。
但静下心来后,又有点懊恼,为什么不与孩子好好沟通一下呢?让其从思想上认识到自己的过错,对以后的道路会有更好的帮助。
教师的责任不就是引导学生健康成长吗?如果只是一味地批评,当然收不到理想的效果的。
做学生心灵的导师,循循善诱,引领他们走出心灵的沼泽,轻快地行走在通往成功的道路上,搞好与学生的沟通工作,只有真正与学生相沟通,才能做一名真正的教师,也是教师搞好班级工作的重要条件之一。
所以在以后的教育工作中,我会试图努力做到以下几点:一、通过努力学习心理学知识来了解学生是我以后是教育学生的基础。
在我所任教的班级中,有几个特淘气的孩子,他们均是父母离异。
长期生活在单亲家庭的畸性爱中,有的性格懒散,有的脾气暴躁,动不动就拳脚相向,有的终日沉默寡言,还有的沉迷于游戏网络之中。
对他们,开学后我都给以无微的关怀,帮他们正一正帽子、衣领,理一理红领巾,或关心地询问:吃早饭了吗? 或者随天气的变化,及时提醒学生增减衣服,让好久没有享受过母爱的这几个同学能够体会到母爱的温暖。
同时能够教育这几个学生严于律己,劳逸结合,养成良好的学习和生活习惯,学会关爱别人,学会独立生活,应对生活中的各种困难等等。
也许我的爱对学生的有些帮助微不足道,但是如果能在这些单身家庭中的孩子的生活中的某些关键处、转折处帮扶一把,或许会起到决定性的作用,从而成就他们的一生。
二、在教育学生时尤其是差生时,要努力做到从心理上疏导,培养学生健康的心理和健全的人格。
现在班里孩子们对我充满戒备,班级气氛相当紧张,大部分原因在于我对差生过于严格,说白了就是不给他们好脸看,所以大部分同学觉得我是一位有“威严”的老师。
开学之后我要通过疏导学生心理缓解这种现象,给学生以亲近感、信任感、期望感,相信学生会对我产生依恋仰慕的心理,向我敞开内心世界,做到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寓理于情、情理结合,才会产生动情效应,才能做成最好的朋友。
顶岗实习支教心得体会《做学生的心理导师》
做学生的心理导师学生们的第一次月考成绩下来了,有人欢喜有人忧。
我和指导老师第一时间一起把学生们的进退成绩名次统计好,分为进步之星、退步之星等类。
并在班级和家长群里公布。
当然在这个工作进行的同时,另一个工作也随之而来。
就是做学生们的心理小顾问导师。
昨晚我和我们班一个男生聊了很长时间,首先他是一个非常知道上进的小伙子,因为这次英语考砸了心里感到非常不舒服,总体成绩也不太理想,家里父母给的压力也非常大,他觉得不知道怎么办了。
我主要从两大方面给他做了指导:首先是学习英语的方法方面,积极的态度。
我们学习英语要认识到端正态度的重要性。
在学习过程中,有时候一味的孤立记忆单词,效果不是那样好。
当然记忆单词固然很重要,但是要是放在句子和文章中去记忆,效果就更佳。
我们要学会听、说、读、写相结合。
带着兴趣去学习。
我们学习任何科目都需要这样。
如果有了这个兴趣,那么会对英语学习就有了主动性,不是那样被动的去学习。
我们可以通过歌曲、故事、影视剧来带动学习的积极性。
然后是压力方面,一定要有沟通,沟通是我们工作、学习、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沟通是必要的。
每个人都有自由且相互独立的思想,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世界观,每个人对于同一件事都有自己不同的认知和想法,沟通让我们彼此更加了解对方的想法。
有时候,面对长辈或老师的要求或期许,由于和自己的想法有冲突,我们内心是不接受的,但也不便直接违背,此时,我们要大胆地去找老师和长辈进行沟通,让对方了解自己想法和规划,告诉他们自己想要什么,告诉他们自己如何去努力实现。
有时候我们常常抱怨别人不了解自己,但事实上是我们没有与他人进行有效的沟通,没有与他人交流自己的想法。
听音乐,静心的,不要低沉悲伤的。
比如钢琴、古筝、古琴这些音乐。
多参加一些积极有意义的活动,把注意力放在外面。
班主任工作需要具备一种事无巨细的精神,更要关注日常工作的每一个细节,做学生心灵的守护者。
因而,作为他们的班主任,我们要像一个稻草人,守护他们心灵的麦田,让他们健康地成长。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做学生的心灵导师读后感
做学生的心灵导师读后感
作为一名老师,我们不仅要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身体健康,更重要的是要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只有心理健康,阳光,才能为全面发展做好铺垫。
在闲暇时间,很有幸拜读了马国志先生的《做学生的心灵导师》一书,颇有收获。
通过读这本书,我更加了解了学生,对作为教师的责任也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
不单是了解了学生的心灵深处,自己的心灵也得到了修炼,思想上更是得到了升华与滋养。
而这本书就是讲解了学生心理辅导的60个典型案例,通过案例来告诉老师在面对不同的问题时应该如何去做?怎样做才能保护好学生的心
灵。
要深知我们肩上的责任是多么的重大,在行动上容不得半点闪失。
如果我们不注重提高自己的师德修养,放任自己的行为,那么我们毁掉的将是无数人的一生。
所以,作为教师,我们首先必须热爱教育事业,热爱我们的学生。
学生是活生生的人,成长的道路上难免磕磕绊绊,甚至遍体鳞伤,我们做老师的不应该在孩子的伤口上再撒上一把盐,而是寻找一剂良药尽快为孩子疗伤。
那么这剂良药是什么呢?那就是爱。
教师如何来制造这剂良药呢,有以下两点建议:一是教师要心中有爱。
这是沟通进行的前提与基础。
教师要有一颗关爱学生的暖心,走进学生的心灵,关爱学生。
这种爱,要发自内心,纯于天然。
要有严父慈母之爱,关心学生的生活与学习;要怀有一颗博大的宽容的胸襟,认真处理好日常事务。
就像是书中所描述的那样。
处理任何事情首先都要以爱孩子作为出发点,不要意味的指责与批评,要考虑孩子为什么会这样做,他的
出发点和目的是什么,不要太急于处理孩子所犯下的错误,要多从孩子的内心去体会、包容他们。
二是教师要树立“以学生为本”的理念。
要把学生当成是一个就有独立思想的人来看待,不能有私心偏心,对待学生一定要公平。
有一句名言说得好:要想了解孩子的感受,就请你蹲下来。
老师要走近学生,是指教师要主动地去了解学生,“走进”学生,真正融入其中,成为他们中的一员。
而要成为孩子当中的一员,我们就必须“蹲下来”或是“坐下来”。
学生虽然年龄小,其实只要你把他当大人来看,当朋友来对待,他们更乐意接受你的教导。
在这种平等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师生关系更容易长久。
爱别人就是爱自己,爱好比一颗种子,只要播下了爱的种子,一定会收获爱,希望老师们也能时刻遵守这个真谛,慢慢的去领悟和感受爱吧!
付出心血,收获幸福
-------读《做学生的心灵导师》有感
寒假里拜读了马志国老师的著作《做学生的心灵导师》这本书,受益匪浅,收获颇丰,原因是这本书里所列举的例子贴近我们做老师的生活,有些事例甚至就在我们的生活里发生过,让我读起来有种亲切感。
如何才能做学生们心灵的导师?我的理解是做一个学生认可的老师,一个让学生能够自觉自愿的跟着你的思路走从而奠定学生优秀人格的老师。
之所以学生对你认可,是因为你的行为对学生的心理认知起到了一定的震撼作用,使他们对你认可了。
反思十几年来的教育教学工作,我认为应该做到以下几点:
一、丰富自己的人格魅力,让学生认可
俄罗斯教育学家乌申斯基说:“在教育工作中,一切都应以教师人格为依据。
因为,教育力量只能从人格的活的源泉中产生出来,任何规章制度,任何人为的机关,无论设想得如何巧妙,都不能
代替教育事业中教师的人格的作用。
”所谓“以不正焉能正人”,唯有如此,学生才能敬其师,信其道。
可以这样说,教师的人格力量是素质教育的重要保证。
当代著名教育家余漪老师认为做人师不是做教书匠,对孩子不仅是言教,重要的是身教!身教重于言教,可见老师的教育力量更多的是从人格当中来的,这是一种特殊的教育力量!
一个人的人格操守,生活态度以及心灵世界的丰富程度才决定了他的人生价值和生活质量.我们教育要培养的是一个有智慧的人,而不仅仅是一个掌握专业知识与技能的人. 人的心灵都有一扇大门,对于一个不信任的人,它都不会轻易敞开,所以,老师要做的第一个工作是取得学生的信任.信任建立在平等和尊重的基础上,也建立在心灵秘密的交换上.一个老师要学会和学生一起分享自己的生活体验,只有这样,学生的心灵才能对你不设防.
记得2014年春节前,班里流行感冒,晚上到班里巡视,有个叫李韩林的学生
发高烧,因为她家离学校较远,家长不能及时赶到就在征得家长的同意后用电动车带到宝城医院就诊,下了楼才发现她没有穿棉衣,就脱下自己的硬让她穿上,这时发现她的眼睛里是湿润的,当然当时想的是不能让她再雪上加霜,没有别的,等到了医院里检查
完了挂上了吊瓶之后才发现病房里还有两个学生也在打针,当这两个学生得知是我带这个学生来的时候,他们两个不约而同的说:“老师,你真好!”真的,老师们当时我觉得,当老师不求别的,学生们能由衷的说出“你真好”这三个字的时候是多么的满足,这是学生对老师的最大的认可!
去年暑假前,看到电视里播放电视剧《我的丑爹》,可能大家看多,电视剧的片尾曲是一首感恩题材的歌曲,觉得很好就下载来上课的时候给孩子们观看,第一遍后发现效果不错,就又连放了两遍,这时许多孩子都留下了泪水,应该他们也发现我的眼眶是红红的。
细
想虽然耽误了上课时间,但是我和孩子们的思想产生了共鸣,力量是无限的!
学生们升级分班了,我看到的是八年级七班孩子们的不舍,听到最多的是“老师,我们要是不分班的话该有多好”每当遇到原先班级的学生时看见不再是敬而远之而是大方的微笑着向前打招呼,我的心里感到幸福,我是不是有点成功!因为我觉得要尊重、爱护每一位学生,不能对学生有歧视和偏见,要有耐心,学生们刚开始不懂,但早晚会懂,而且他们会口口相传,你的成功就不远了。
另外,我教的是数学,很多学生都感到枯燥无味,因此在平时上课时只要是能够开阔学生视野,见识以及和数学有关的知识都展开来讲,因为我知道要想让学生认可自己,必须要让他们感到你本身一定博学多才,知识丰富,教学水平高,这样才能能够吸引你的学生。
二、熟悉孩子的年龄、心理特点,走进孩子
老师常常感叹,学生随着年龄的增长,不是变得越来越听话了,而是让许多老师和家长面临困境----吸烟,打架,早恋,厌学......我们可以把这些简单地归结为青春期的叛逆,
要尊重学生,把他们当成成人一样平等看待,在乎他们生活中的点滴感受.我们时常把尊重挂在口上,但一遇到问题,往往就拿出长者的气势,要么严厉批评,要么苦口婆心,惟独少了朋友式的促膝谈心,所以学生也只会把你看成高山仰止的长者,不会把心里话说给你听.再者,我觉得迅速与学生拉近距离的办法就是和学生一起参加活动,在活动中,学生的心灵是最放松的,也最容易说出自己的真实想法.
比如说,学校组织的远足拉练活动,我认为就是一次很好的走进孩子的机会,行走在路上不时的学着孩子们的表情与状态大声吆喝几
声,看到一些比较新鲜的事物也学着孩子的声音夸张的说出来,一路走下
来,孩子们有什么想法也就不再避讳我这个当老师的了,有些话即使是学生们自己之间的聊天也不再顾及在旁边的我了,
三、得到了学生的认可,要有正确的导向
作为教师,传道授业是我们的本分,授业是基础,传道才是根本。
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教育的艺术在于唤醒、激励和鼓舞。
当教师走入学生的心灵,用和风细雨浇灌出美丽的花朵,世界也变得五彩斑斓。
在教学的同时要交给学生如何处理在生活上学习中的方式方法,不仅仅是简单的说教,要经常地将社会上的各种问题学生接触,老师做正面的引导,从思想上诱导,培养学生良好的品德和正确的价值观;从生活上引导,为学生的人生打下坚实的基础;从学业上指导,为学生搭建通往成功的阶梯;从心理上疏导,培养学生健康的心理和健全的人格!
作为一个教师,如果只单纯的交给
学生知识,完成教学任务,那只能算是一位教书匠,而在教学的过程当中教会学生做人处事的,才是真正的好教师,虽然教师付出的是心血,但收获的一定是幸福!
《做学生的心灵导师》读书心得
现代社会是个竞争的社会,人们承受的心里压力也越来越大。
而很多时候却又没有适当的倾诉对象,久而久之便会造成心理障碍,造成的后果将不堪设想。
像中小学生也一样,面对家长的压力,社会的压力,同学之间竞争的压力,还有生活中的压力,有些学生无法为自己解压,便会对学习造成严重的影响,或甚至做出一些令人想想不到的事情来。
所以,作为班主任老师要注重做好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把心理健康教育与其他教育有机结合起来,将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社会教育结合起来,当好学生的心理医生
首先、重视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态度与学习能力,让学生掌握正确的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