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学生的心灵导师》读书体会

合集下载

刘珊珊做学生的心灵导师读书体会

刘珊珊做学生的心灵导师读书体会

走进学生的心灵——读《做学生的心灵导师》有感刘珊珊今年寒假学校发下《做学生的心灵导师》这本书,也许是因为在大学我主修教育心理学的原因,我对这本书情有独钟。

自从成为一名教师之后,我一直在思考一个问题:为什么有的教师温文尔雅,却能叫那些顽皮不驯的学生听话;为什么有的老师批评学生时,能让学生心服口服,而有的却引发学生的逆反心理。

阅读了著名心理学家马志国编著的《做学生的心灵导师》后,盘旋在头脑里的这些疑问也游刃而解。

马志国老师从专业的角度在书中通过真实的案例分析孩子们不同的心理特质,并告诉老师如何针对不同特质的学生对症下药,加以区别地沟通与交流,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教育效果。

那么从今天开始,我要努力学习心理学知识,做学生心灵的导师,走进学生的心灵,时刻给学生一个微笑,赢得孩子一张灿烂的笑脸!年三十的时候,孩子的拜年短信陆续而来,让我印象比较深刻的一条短信大体意思是这样的:“老师,我发现你的笑容越来越少了,开始的时候你的温柔和微笑感染了我们,帮我们度过了刚来到这所新学校的种种不适应,可是现在你的笑容为什么越来越少了呢?是因为我们不听话影响了你的心情吗?”看到了这条短信,我的心怦的一下,我的笑容为什么少了呢?是因为我想让他们看到我所谓的“权威”吗?看到我所谓的“严格”吗?我必须整天板着脸孩子们才能真的听话吗?孩子听话是我的目的还是孩子开心幸福是我的目的?班级的量化和教学成绩都名列前茅。

我又有什么不满足吗?看了《做学生的心灵导师》后,我认真的反思了自己,决定重新把微笑又挂在了脸上,我们教师不应该像警察一样斥责逼问,应该不断学习心理学知识,了解学生的心理问题,做学生心灵的导师,循循善诱,引领他们走出心灵的沼泽,轻快地行走在通往成功的道路上,搞好与学生的沟通工作,只有真正与学生相沟通,才能做一名真正的教师,也是教师搞好班级工作的重要条件之一。

所以在以后的教育工作中,我会试图努力做到以下几点:一、通过努力学习心理学知识来了解学生是我以后是教育学生的基础。

做学生的心灵导师

做学生的心灵导师

做学生的心灵导师十八届三中全会吹响了教育改革的号角,中国教育向何处去,教育到底该培养什么样的人,怎样培养人,也日益成为人们议论和思索的问题。

作为一名普通教师,要实现教书育人,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不仅要做“经师”,更要做“人师”。

心帅身,身帅言,言教不如身教,身教不如心教。

做“人师”,就是通过以心印心,以心传心,努力塑造学生美好的心灵和高尚的人格,通过教育学生进而提升世道人心,推动社会和谐进步。

一、心有多大,舞台就有多大我们的基础教育,总是打着素质教育的旗帜,干着应试教育的活儿。

人们常讲,素质教育啰嗦喧天,应试教育却扎扎实实,在这样的教育现状和培养模式下,教育的功利色彩浓厚,教育也成为追求钱、权、利的角逐场。

一批批的孩子自我意识膨胀,内心浮躁,成了逐利的工具,大量的大学生走出社会后,在毕业即失业的残酷现实面前,在面临理想和现实的巨大反差之后无所适从,前途迷茫,以至过早放弃了追求和人生选择,从此浑浑噩噩、得过且过。

其实,很多时候,我们缺的不是知识和能力,而是胸襟、视野和境界。

孟子说:“我们要在成长的道路上不失赤子之心。

”这里的赤子之心,就是砥砺人生的勇气,就是对人生和事业应有的理想和追求,一个人没有理想和希望,没有人生追求和远大抱负,就会失去发展进步的源动力,就会在困难和挫折面前迷失方向。

现在,有专家呼吁将职业生涯规划纳入基础教育课程设置,并且要从娃娃抓起,就是为了顺应国家教育改革,推进职业教育发展战略这一大趋势。

而抓好职业生涯规划,也要求基础教育工作者把学生一颗“向外向下”的心收回来,促使其在“向内向外”方面下功夫,努力寻找自己的兴趣、价值所在,就是要把培养科学精神和人文情怀结合起来。

要教育学生从小学会如何通过提升自己的思想境界和人格品质,不断丰富精神世界,成就大气候、大人生。

一个有梦想和追求,有远大抱负和良好品格的孩子,自然就具备“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的人生自信,就会拥有“中流击水,浪遏飞舟”的豪迈情怀。

做学生的心灵导师读后感

做学生的心灵导师读后感

做学生的心灵导师读后感第一篇:做学生的心灵导师读后感做学生的心灵导师读后感作为一名老师,我们不仅要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身体健康,更重要的是要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只有心理健康,阳光,才能为全面发展做好铺垫。

在闲暇时间,很有幸拜读了马国志先生的《做学生的心灵导师》一书,颇有收获。

通过读这本书,我更加了解了学生,对作为教师的责任也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

不单是了解了学生的心灵深处,自己的心灵也得到了修炼,思想上更是得到了升华与滋养。

而这本书就是讲解了学生心理辅导的60个典型案例,通过案例来告诉老师在面对不同的问题时应该如何去做?怎样做才能保护好学生的心灵。

要深知我们肩上的责任是多么的重大,在行动上容不得半点闪失。

如果我们不注重提高自己的师德修养,放任自己的行为,那么我们毁掉的将是无数人的一生。

所以,作为教师,我们首先必须热爱教育事业,热爱我们的学生。

学生是活生生的人,成长的道路上难免磕磕绊绊,甚至遍体鳞伤,我们做老师的不应该在孩子的伤口上再撒上一把盐,而是寻找一剂良药尽快为孩子疗伤。

那么这剂良药是什么呢?那就是爱。

教师如何来制造这剂良药呢,有以下两点建议:一是教师要心中有爱。

这是沟通进行的前提与基础。

教师要有一颗关爱学生的暖心,走进学生的心灵,关爱学生。

这种爱,要发自内心,纯于天然。

要有严父慈母之爱,关心学生的生活与学习;要怀有一颗博大的宽容的胸襟,认真处理好日常事务。

就像是书中所描述的那样。

处理任何事情首先都要以爱孩子作为出发点,不要意味的指责与批评,要考虑孩子为什么会这样做,他的出发点和目的是什么,不要太急于处理孩子所犯下的错误,要多从孩子的内心去体会、包容他们。

二是教师要树立“以学生为本”的理念。

要把学生当成是一个就有独立思想的人来看待,不能有私心偏心,对待学生一定要公平。

有一句名言说得好:要想了解孩子的感受,就请你蹲下来。

老师要走近学生,是指教师要主动地去了解学生,“走进”学生,真正融入其中,成为他们中的一员。

《做学生的心灵导师》读书笔记

《做学生的心灵导师》读书笔记

《做学生的心灵导师》读书笔记一、遭遇学生“花季”问题当我打开这本书时,怀揣的是一份功利心,希望从中找到一些直接可用于我的工作的教育方法。

所以我一眼就停顿在了第三辑怀春心理辅导“走过初春的季节”,和第四辑情感心理辅导“我的心情我做主”部分。

因为我教的对象爱美爱打扮,特别容易发生这些问题。

其中,“另类的高三恋情”以及“是什么搅乱了你的心”讲的正是“花季”的问题。

在我校的男生女生身上,经常听到发生一些感情故事,有的女生遇到困惑时,还曾悄悄来问我,杨老师,这是在恋爱吗?书中的故事描绘了“一个高三女孩,我现在非常烦恼。

原因是偏偏在这个特殊时期遭遇了爱情。

从高一的时候,就看到我身边的同学们开始了地下活动,甚至有的公开拉手。

我却从来没有过那种爱情故事。

可是,从高三开学不久,我却和一个男孩走近了。

他叫阿朋,由于课余聊天,我们熟悉了。

”…….另一个故事是叙述“晓慧是一个高中女孩,18岁的年纪,正在花季。

可是,最近不知怎么却出现了异常行为,经常用小刀划手腕。

手腕上已经划出了十几道新旧不同的伤痕,一道最新的伤痕还没有完全愈合。

伤痕虽然不重,却也历历在目,让人心惊。

父母吓坏了,问晓慧是怎么回事,晓慧却一句话也不说。

父母以为女儿精神失常,带女儿去看了精神科。

”…….马老师的分析告诉了我,早恋行为其实就是对异性的好奇,是青少年在性生理发育的基础上,也是心理转化为行为的实践。

而异性之间有好感是青少年对男女关系的探索和学习,为将来的恋爱与婚姻作准备,不宜过份禁制或压抑。

然而,一般我们会认为早恋会带来很多问题,如影响学生的身心健康和学业成绩等,尤其对女生更为明显突出。

反观我自身的学生时代,没有发生过感情的人很少。

而大多数都是暗恋、单恋。

只有相互有好感才能发展成为早恋。

以及我校毕业的学生,早恋常常都以失败告终,很少有早恋能够终身厮守的。

目前我校建立恋爱关系或对异性感兴趣、痴情或暗恋的男女生,我作为教师应该正确引导,最好以提醒的方式和学生作沟通,给学生以建议,而不要用命令或惩罚的手段来解决问题。

《做学生的心灵导师》读后感

《做学生的心灵导师》读后感

我的心情我做主——《做学生的心灵导师》读后感
学会从积极角度看问题,这是一种心灵的智慧。

身为教师,我们不仅要心怀这种智慧,更应给学生带来这种智慧。

这一辑内收录了8个小故事,每一个都让我产生了许多感悟。

有一句话这样说道,幸福大都是相同的,而不幸的人却各有各的不幸。

现代社会,单亲、离异的家庭越来越多,在学校里,一个个看似天真烂漫的孩子,内心却可能藏着不可言说的伤痛。

有的孩子,怎么也跳不出这个忧伤的漩涡,在这种情况下,教师应该充分发挥自己指引的作用,帮助学生用正确、积极的眼光看待问题,重拾生活、学习的信心。

《“心病”不是心脏病》,这个故事也让人啼笑皆非。

原来,晓玉并不是真的得了心脏病,她只是通过这种方式来获取父母更多的关注。

在小学里,也有这样的例子。

有的小朋友总说自己不舒服,把老师和家长急坏了,但带去医院检查,却又没什么毛病。

其实,和小主人公相似,这也是一种获取关注的手段。

生了病,爸爸妈妈便会放下手中的工作陪伴自己,也能逃避老师对于学业的要求。

在学生有了这样的想法后,特别是低年级学生,便会经常以这样的借口来获得更多的关爱,尤其是在家里还有其他兄弟姐妹的情况下。

面对这种情况,老师和家长一定要和孩子深入沟通,让孩子调整好心态。

欢迎您的下载,
资料仅供参考!
致力为企业和个人提供合同协议,策划案计划书,学习资料等等
打造全网一站式需求。

做学生的心灵导师

做学生的心灵导师

做学生的心灵导师作为学生的心灵导师,我们承担着引导、帮助、支持学生成长的重要责任。

在这个角色中,我们需要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需求以及提供积极的教育环境。

本文将探讨作为学生的心灵导师的重要性以及如何有效担当这一角色。

一、心灵导师的定义和重要性作为学生的心灵导师,并不仅仅是教授知识和传授技能。

更重要的是,我们应该努力成为学生人生旅程中的指南针。

心灵导师关注学生的个性成长、情感需求和价值观的培养,旨在帮助他们建立健康的心理状态,适应学校和社会的要求。

学生的心理健康对其综合发展至关重要。

在学习压力、人际关系、自我认知等方面,学生经常面临着各种挑战。

心灵导师的角色就是为他们提供安全、可信赖的环境和支持,促进他们健康成长并积极面对挑战。

二、有效担当心灵导师的方法作为学生的心灵导师,我们需要掌握一些有效的方法和技巧,以更好地履行我们的角色。

以下是一些可供参考的方法:1. 建立信任关系:与学生建立积极的关系是有效导师的关键。

通过倾听、理解和支持他们的需求和困难,我们可以树立起学生的信任,使他们更愿意向我们倾诉心声。

2. 提供情感支持:学生常常面临着学业压力、人际关系问题等。

作为心灵导师,我们应该给予他们情感上的支持和鼓励,让他们感受到自己不是孤单的。

3. 引导问题解决:学生在成长中经常遇到各种问题和挑战。

作为导师,我们应该引导他们发现问题的本质,并给予他们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帮助他们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

4. 促进自我认知:作为心灵导师,我们应该帮助学生认识自己的优势、兴趣和目标。

通过引导他们进行自我反思和探索,帮助他们更好地了解自己,并为未来做好规划。

5. 发展心理抵抗力:面对挫折和压力,心理抵抗力对学生至关重要。

作为导师,我们应该帮助他们培养积极应对困难的能力,并鼓励他们从失败中学习和成长。

三、学校角色的支持除了个体的努力和关注,学校角色的支持对于学生心灵导师的工作也至关重要。

学校可以通过以下方式来支持学生心灵导师的工作:1. 提供专业培训:学校可以组织专业培训,帮助导师提升专业知识和技能,了解心理健康问题的预防与干预方法,以更好地履行他们的工作。

心灵导师座谈会心得体会

心灵导师座谈会心得体会

心灵导师座谈会心得体会
教师在解决问题的时候,应该先思考一下,学生“为什么”会有这样的举动,找出问题的根,才能对症下药。

而这本书就是通过案例来告诉老师,在面对不同的问题时应该如何去做?怎样做才能保护好学生的心灵?作为教师,我们首先必须热爱教育事业,热爱我们的学生。

让学生在掌握知识、提升思维能力的的同时,受到真、善、美的感染,这是学生所渴望的。

《做学生的心灵导师》一书中给我印象特别深刻的是,马老师提到了我们在工作中有时候会不经意间给学生心头留下阴影,让学生形成了这样那样的心理问题,这就是所谓的“师性心理问题”。

据我了解,学生“师性心理问题”的情况时有发生,甚至说,很可能我们每一个老师都经历过。

记得我也曾经看过一些关于这方面的文章,如《一个申请处分的学生》、《如果时光可以倒流》、《关于“公平”的思考》等,里面提到的学生,有些在个人成长过程中遇到了自己无法逾越的鸿沟,甚至是十几二十年来都受到某些阴影的影响,沉重的思想包袱一直放不下,这些问题的出现,可能都是由于教师或家长在对学生的教育过程中没有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没有考虑到他们的心理承受能力,或者是过于急功近利而造成的,这样的失误,甚至有可能会害了孩子的一生。

学生是活生生的人,成长的道路上难免磕磕绊绊,甚至遍体鳞伤,我们做老师的不应该在孩子的伤口,上再撒上一把盐,而是寻找一剂良药尽快为孩子疗伤。

做学生的心灵导师

做学生的心灵导师

《做学生的心灵导师》读后感假期里读了《做学生的心灵导师》一书,感想颇多。

面对着这些心智尚未成熟,智能多元化的孩子们,我们的教育该注重什么呢?记得一次教师培训会上,一位讲师以一盆红薯盆栽开始他的讲座。

一块干瘪的红薯,在很多人的眼里就是垃圾,可是一个普通的瓶子加上半瓶水,就可以让这块干瘪的红薯长成一株美丽的盆栽!我们的学生又何尝不是如此,往往那些成绩好,满身都是闪光点的孩子才受老师的喜爱,可是,没有用心栽培,你怎会知道一块红薯不能成为一道美丽的风景呢!所以,现代的教育应该是充满爱的教育,发现每个孩子的亮点,不同的孩子不同要求,让每个孩子都开出自己最美的花朵!离开了爱和情感,一切教育都无从谈起。

重视和加强情感教育、心理教育,教师走进学生的心灵世界,做学生心灵的导师,在教育教学中真正做到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导之以行,是学校素质教育对每一位教师提出的新要求。

教育是人和人心灵上的最微妙的相互接触,在孩子幼小的心灵世界里,那颗好奇的心总是时刻感受着这个世界的冷暖。

“亲其师、信其道”,说明情感教学自有独特的魅力。

教师接近孩子、了解学生,做学生的知心朋友,是当代青少年对良师益友的渴望,也是教师因材施教的前提。

在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中,安全、归属、爱及尊重的需要是缺失性需要,对于一个人的生理和心理的健康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必须得到一定的满足。

现代教育教学的实践也证实,一个没有爱心的孩子是不可能成人成材的。

作为老师,给予学生足够的爱是必需的,爱是可以传递的,用生命去影响生命。

做好孩子心灵的导师,注重情感教育,做到以情动人、以理服人,培养心理健康的一代新人,是每一位教师的神圣职责。

一个好的师者胜过一切,让我们的孩子快乐健康成长,有足够的信心和勇气面对未来的挑战,这也是我们要追求的目标之一。

然而,恰恰有时候,我们为了追求完美,绝不允许学生有半点马虎;为了严于律己,而忘记了宽于待人;为了修正学生的错误,或许及时指出了孩子的缺点,岂不知这样不经意间,往往会伤害学生的自尊,最终导致教育效果的不佳。

读《做学生心灵的导师》有感

读《做学生心灵的导师》有感

读《做走进学生心灵的导师》有感寒假中,我仔细地的阅读了《做学生心灵的导师》这本书,读完之后让我想起了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的一句话“真教育是心心相印的活动。

惟独从心里发出来的,才能打到心的深处。

”作为一名青年教师,在与学生沟通时还存在着很大的不足,遇到一些突发状况也往往会手足无措。

读了这本书之后使我学到了很多知识与技巧。

在今后处理学生的一些心理问题时无形的增加了许多自信。

新课标理念要求我们给每个学生以人文关怀。

教师不仅要教书,更要育人。

育人是教书的前提,育人有利于教书,教学应该与育人有机地结合。

教书育人既使学生成为大写的“人”,也促进教师的发展。

前苏联教育家赞科夫曾经说过:“教学法一旦触及学生的情绪和意志领域,触及学生的精神需要,便能发挥其高度有效的作用。

”语文课本中的每一篇课文都洋溢着人文精神的魅力,创造性地使用教材,让学生在掌握知识、提升思维能力的的同时,受到真、善、美的感染,这是学生所渴望的。

那么,面对学生出现的心理问题,我们该怎么办呢?我认为应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第一,我们要用心的、时常的多与学生进行交流,使学生知道老师愿意做学生的朋友。

这样就可以拉近师生间的距离,增强学生对老师的亲近感,从而实现亲其师、信其道。

因为“没有情感, 道德就会变成枯燥无味的空话, 只能培养出伪君子。

”(苏霍姆林斯基语)第二,要不断充实自己的心理学知识,了解学生心理问题产生的根源,只有这样才能有的放矢,对症下药。

第三,老师应该成为学生心中的权威,这种权威不仅仅是知识的权威,还要是生活的权威,只有这样,学生有了问题才会来找你,因为他们期盼从你这里找到答案。

总之,学生的心灵这座“冰山”,用眼是看不到的,要用心看。

有了心对心的观照,才能既看到“冰山一角”,又看到“冰山全貌”。

《做学生的心灵导师》读书心得

《做学生的心灵导师》读书心得

《做学生的心灵导师》读书心得泰来县江桥镇中心小学蔡丽文读书能使人成长和进步,能修身养性。

作为一名人民教师,我自觉读书是非常必要的。

于是,利用寒假期间我认真阅读有关教育理论方面的书籍,《做学生的心灵导师》一书,贴合实际的案例,让我受益匪浅。

使我在不断的回忆自己的教育情境中,感悟其中的不足,这本书常常带我入情入境,使我爱不释手的细细品味着这份教育的经典。

拿到这本书就让我对“心灵的导师”这一词语产生了兴趣,应如何去诠释它呢?最开始让我想到的是“催眠”。

这种由各种不同技术引发的一种意识状态的产物,在我看来就是孩子大脑的另一个世界。

一个从小就被禁锢的世界,一个蚂蚁都可以打败老虎的世界。

这个世界是我们教育者一直在寻找的孩子的想象力。

一个学生认可的老师,一个让学生能够自觉自愿地跟着老师的思路走,并且愿意相信老师,崇拜老师。

从而奠定学生优秀人格的老师,绝对是因为老师的行为对学生的心理认知起到了一定的震撼作用,这有何不是一种简单的催眠呢。

在文中提到这样一个案例,“谁偷了你的学习方法”,让我有共鸣的就是13岁男孩考清华的事件,没有惊人的智力,没有日服一日的高强度训练,有的仅仅是简单的学习方法和奇特的自我想象力。

作为一名小学教师,对于想象力的创造,我曾利用我的课堂做过实验,道德与法治的课本中,小故事都比较鲜明生动,内容丰富。

我常常让孩子们有感情的表达,朗诵,细致的分析体会其中的道理,让孩子们进入想象的空间。

例如,在学习我们的节假日时,了解国庆节一刻,我让孩子们通过观看图片,充分的去想象祖国的强大,聆听歌曲《国家》,学生在轻柔的音乐歌声中,感悟祖国就像妈妈一样。

由此可见,启发学生想象力是容易的,而且效果也是非常好的。

“教育是从身心发出的爱”这句话说的非常有道理,对于学生而言,老师应该是一座青山,烟雾缭绕,山泉不息。

需要神秘感,也要有亲切感。

因此,教育力量只能从人格的活的源泉中产生出来,任何规章制度,任何人为的机关,无论设想的如何巧妙,都不能代替教育事业中教师的人格的作用。

《做学生的心灵导师》读书体会

《做学生的心灵导师》读书体会

教师,本该是打开学生心 锁的人。
一是教师要心中有爱。
发自内心,纯于天然 严父慈母之爱 博大的宽容的胸襟
二是教师要平等关爱每 一个人。
苏霍姆林斯基曾指出:“尽可能地了解每个 孩子的精神世界一一这是教师和校长的首条金科 玉律”。
“了解儿童,了解他们的爱好和才能,了解 他们的精神世界,)。
打开学生心灵之锁的钥匙——爱 ——
一把沉重的铁锁挂在大门上。一个人走过来,
拿一根铁棒连撬带砸,不管用怎样的力气,都打不 开锁。这时,另一个人走来,拿出一片小小的钥匙, 放进锁孔轻轻一转,咔嚓一声,锁开了。等两个人 走了,迷惑不解的大铁棒问小钥匙:“为什么我用 那么大力气都打不开锁,你却轻轻一下就可以打开 呢?”小钥匙回答说:“因为我能深入它的内心。
本内容仅供参考,如需使用,请根据自己实际情况更改后使用!
放映结束 感谢各位批评指导!
谢 谢!
让我们共同进步

成为学生心灵的导师师德师风学习心得分享

成为学生心灵的导师师德师风学习心得分享

成为学生心灵的导师师德师风学习心得分享成为学生心灵的导师——师德师风学习心得分享作为一名优秀的教师,我们的角色不仅仅是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成为学生的引路人和心灵的导师,引领他们走向正确的人生道路。

在这篇文章中,我将分享一些通过锤炼自身师德师风提升教学质量的心得体会。

首先,作为导师,我们要始终保持教育热情和责任心。

热爱教育事业并乐于付出,是成为优秀导师的关键。

我们要始终坚守初心,时刻怀揣对学生的关爱之情,用心倾听他们的困惑和需求,积极引导他们解决问题和成长。

同时,我们要对自己的教学行为负责,在传授知识的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品德和社会责任感。

其次,塑造良好的师德师风是成为学生心灵导师的关键环节。

我们要以身作则,做学生的榜样。

通过自身言行的规范和为人师表的行为,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行为习惯。

我们要注重教师职业道德的修养,时刻保持教育教学活力和创新,努力提高自己的教学素养和专业能力,以更好地引领学生。

同时,我们要重视学生的个体差异,注重学生全面发展。

每个学生都是独立的个体,他们有着不同的优点和特长。

我们要通过了解学生的个性、兴趣以及学习需求,因材施教,为他们提供个性化的学习支持。

在教学中,我们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培养他们的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

此外,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也是培养学生心灵的核心。

我们要注重和学生进行良好的沟通,并给予他们足够的关怀和支持。

我们要经常与学生交流,了解他们的心声和想法,及时解决他们的困难和问题,帮助他们建立自信和良好的人际关系。

同时,在教学过程中,我们要鼓励学生进行开放性的讨论和思考,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培养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

最后,我们要积极参与教育研究和学习,不断提升自己的教学水平和专业素养。

教育事业是一个不断进步和更新的领域,在快速变化的社会环境中,我们需要不断学习和跟进最新的教育理论和方法。

通过积极参加教育培训和学术研讨会,我们可以与同行进行交流,分享经验,共同进步。

教师读书心得体会做学生的心灵导师

教师读书心得体会做学生的心灵导师

教师读书心得体会做学生的心灵导师作为一名教师,在为学生传授知识的同时,我们更应该扮演起心灵导师的角色,引导学生在人生道路上越走越好。

阅读是一种很好的获取知识和提高思维能力的方式,作为教师的我们更应该重视读书对学生心灵成长的积极影响,更要善加引导和促进。

我在读书过程中有很多的心得体会,下面我就分享一下。

一、真实感受读书是一件非常孤独的事情,但就是这种孤独,让我们得以更真实地感受到文字所传达的情感和思想,既能够自己领会,更能够帮助我们理解和关注学生的心理变化。

读书的过程也是一个自我思考和反思的过程,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更好地体察学生们的学习状况和心理状态,才能更好地为他们提供帮助和指导。

读书可以让我们反复思考教育和未来,反思我们自身的不足和需要提高的地方,可以让我们从不同的角度去看待教育和教学,同时也可以让我们深切感受到教育对于一个人的意义和价值。

二、中心思想在阅读的过程中,我们不能只是眼前一亮,而是要从中深挖其中的中心思想,让我们可以好好思考文字的意义和价值。

一个好的中心思想是让人深刻反思的,它可以让我们了解到生命和人性真正的意义和价值。

例如,读了《如何阅读一本书》之后,我意识到每一个人都应该好好读书,去探寻文字背后的深意,而不是仅仅去理解表层含义。

当我们在阅读的过程中,去深入探索其中的中心思想,重视自身的成长,在作为学生的身份下引导学生去思考,将收获更多的收获。

三、突出重点读书需要心有所向,不能只是漫无目的地读,要在阅读的过程中,突出重点,整理出那些对自己行为和教学有用的部分,更好地做到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

当一个故事或者一篇文章的情节或者内容特别引人入胜时,要突出其中的重点,来探讨对学生的教育意义与引导。

四、注意思辨在读书的时候,要注重思辨,发现其中存在的矛盾和问题。

同时也要打破教育的老套路,进行创新教育,让我们的教学更加符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和未来的发展趋势。

借鉴教育的好方法,坚持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念。

如何做学生的心灵导师师德学习体会

如何做学生的心灵导师师德学习体会

立志当一名大学教师是杨再勇中学时代的梦想,“作为大学教师的快乐与幸福,是自由而惬意的接近真理并传播真理。

我为此放弃了选择成为公务员或者军人的机会,也走过不少弯路”。

简单的话语流露出杨再勇对大学教师这一行纯真的挚爱。

2003年走上三尺讲台以来,他一直用自己的专业知识和生活经历促进年轻人的成长,教书的同时,教人求真的信念也与年轻人一起共成长。

教师教育学院是学校本科生导师制试点单位,凭着对教书育人天职的热爱,杨再勇积极申请担任了13名本科生的导师,没有额外的报酬,做本科生导师凭的是一位教师对师德修养的点滴诠释。

高标准,严要求,这是教育的基本原则。

不以规矩,不成方圆,制度是效率的基本保证。

教学中,杨再勇会明确告知学生老师对他们的期望,比如课堂中多参与讨论,课后多阅读,遇到问题多思考,学习理论要联系实际等。

然后,他会把这些要求转化成平时成绩的考核指标,每当学生完成符合要求的行为时,他就计入学生的平时成绩。

这样的赏识教育大大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不是用纪律去约束学生,而是用标准去引导学生。

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意味着教师要热爱教育事业,意味着教师要相信学生的潜力,意味着教师不怕教育路上的艰难险阻,意味着教师热爱积极向上的生命。

杨再勇把体验式教学法引入课堂教学中,让学生在体验、互动与活动中学习,既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也促进学生深入理解所学的理论知识,杨老师把这些尝试放进了他的院级教学项目《高校师范生公共心理学体验式教学改革研究》中。

2011年,不断钻研与学习让杨再勇获得学校第六届青年教师基本功大赛文科一等奖荣誉。

杨老师总是鼓励学生不断突破自己,鼓励那些不爱说话的同学多发发言,鼓励那些反应很快的同学发言前先想几遍,鼓励那些不常锻炼的同学多运动运动,杨老师相信差学生突破自己更快地成长。

杨老师特别关心生活困难的同学,尽量给他们创造勤工俭学的机会。

2009级教育学专业的徐天野同学家庭经济条件较困难,杨再勇利用自己的专业优势为其介绍了一份心理辅导与家教工作,解决了该同学日常生活费的困难。

做学生的心灵导师读后感

做学生的心灵导师读后感

做学生的心灵导师读后感第一篇:做学生的心灵导师读后感做学生的心灵导师读后感作为一名老师,我们不仅要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身体健康,更重要的是要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只有心理健康,阳光,才能为全面发展做好铺垫。

在闲暇时间,很有幸拜读了马国志先生的《做学生的心灵导师》一书,颇有收获。

通过读这本书,我更加了解了学生,对作为教师的责任也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

不单是了解了学生的心灵深处,自己的心灵也得到了修炼,思想上更是得到了升华与滋养。

而这本书就是讲解了学生心理辅导的60个典型案例,通过案例来告诉老师在面对不同的问题时应该如何去做?怎样做才能保护好学生的心灵。

要深知我们肩上的责任是多么的重大,在行动上容不得半点闪失。

如果我们不注重提高自己的师德修养,放任自己的行为,那么我们毁掉的将是无数人的一生。

所以,作为教师,我们首先必须热爱教育事业,热爱我们的学生。

学生是活生生的人,成长的道路上难免磕磕绊绊,甚至遍体鳞伤,我们做老师的不应该在孩子的伤口上再撒上一把盐,而是寻找一剂良药尽快为孩子疗伤。

那么这剂良药是什么呢?那就是爱。

教师如何来制造这剂良药呢,有以下两点建议:一是教师要心中有爱。

这是沟通进行的前提与基础。

教师要有一颗关爱学生的暖心,走进学生的心灵,关爱学生。

这种爱,要发自内心,纯于天然。

要有严父慈母之爱,关心学生的生活与学习;要怀有一颗博大的宽容的胸襟,认真处理好日常事务。

就像是书中所描述的那样。

处理任何事情首先都要以爱孩子作为出发点,不要意味的指责与批评,要考虑孩子为什么会这样做,他的出发点和目的是什么,不要太急于处理孩子所犯下的错误,要多从孩子的内心去体会、包容他们。

二是教师要树立“以学生为本”的理念。

要把学生当成是一个就有独立思想的人来看待,不能有私心偏心,对待学生一定要公平。

有一句名言说得好:要想了解孩子的感受,就请你蹲下来。

老师要走近学生,是指教师要主动地去了解学生,“走进”学生,真正融入其中,成为他们中的一员。

读书体会-做学生的心灵导师

读书体会-做学生的心灵导师

关注细节成就完美——读《做学生的心灵导师》有感寒假期间读了《做学生的心灵导师》一书,感触颇深。

当代中小学生是跨世纪的一代,他们正处在身心发展的重要时期。

做为一名教育工作者,每次看到一些有关学生因品行障碍或人格障碍做出违法事情的时候,我的心情便很沉重。

为何有那么多的学生,会无所顾忌地去违法犯罪,为患社会,我想这除了少数客观的原因以外,更多的还在于对学生的心理素质教育不够重视,导致他们的心理不够健康。

加强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一项重要工作。

在当前形势下,如何培养出心理素质良好的新时代人才是学校所面临的一个新问题。

也是学生今后全面发展和有效接受完整教育的良好基础。

作为学生主要生活环境之一的学校及引领学生成长的教师,应该首当其冲去为他们做些什么,怎么去做,值得我们去探讨。

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关键是教师。

开展心理健康教育,不只是一两位专业教师的事,它还需要全体教师的重视和参与。

不仅仅需要专业的心理辅导员上好心理健康教育课,更需要其他各科老师结合本学科特点,把心理健康教育的原则,方法充分运用到教学中,两者有机结合,确保青少年的健康成长,使学生的人格得到和谐发展,为适应未来的社会需要在能力上和心理上作好准备。

教师不仅是学生知识的传授者,更是学生学习的楷模,他们的一言一行对学生都有较大影响。

我认为为了学生的心理健康,教师还要做到:1、教师要尊重学生。

“该生是否尊重师长”是教师评定一个学生品行的首要条件,而作为班主任是否问过自己“我尊重学生了吗?”尊重学生包括尊重学生的人格,尊重学生的劳动,尊重学生的成绩,尊重学生的隐私……2、教师不可有私心。

这“私心”指的是班主任对待学生要公平、公正,不能感情用事。

成绩好的学生都受老师的青睐,但是我们教师不能因为某某学生成绩好而偏心偏爱他,甚至做出不公平的决定。

3、教师要讲诚信。

“诚信”这词不只是适用于商品社会,也是教师要做到的。

有些教师在向家长汇报学生情况时,会无意地把情况夸大或缩小;应承了学生某些事情,过后又不认帐;有时在学生面前和同事无所顾忌地乱扯……这些微小的事儿都会让学生觉得,教师都可撒谎,我们怎么不可以呢?4、每一位教师在上课时都应该时刻记得帮助学生保持良好的情绪。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用爱换回孩子的爱,用心赢得孩子的心
——读《做学生的心灵导师》心得体会
初次拿到《做学生的心灵导师》一书时,我先是被她的名字所深深吸引,继而仔细端详着书的封面和封底。

封底那四段富有哲理的、看似简单的话语,一下子便引起了我极大的阅读兴趣。

我迫不及待的翻开书,读了起来。

书中60个鲜活的教育实例,记录了马志国老师用他卓越的教育理念和教育技巧创造的那一段段教育的传奇。

就在他平凡的教育中体现出的大智慧,一次又一次地引领着我不断体味着用“心”的教育,演绎着“爱”的精彩。

“爱别人就是爱自己,爱,好比就是一颗种子,只要播下爱的种子,一定会收获爱。

如果我们和我们的的学生悟透了这一生活的真谛,我们的人际关系岂不就会多一些和谐?我们的心灵世界岂不就会多一分快乐?”
这让我想起了自己所带的班级——三年级一班。

想想在我的班级,四十五个孩子的身上也都有这样或那样的不足,可每一名学生的内心都是丰富的。

我只有深入到每一个的心灵深处,观照学生的心灵世界,在他们身上倾注更多的爱,才能更好的理解他们,包容他们,善待他们,也才会更容易赢得他们的心。

2012年10月12日,周五,是孩子们回家的日子。

每周的这一天都是班主任们最忙碌的日子,我也不例外。

第四节课我正在和其他老师商量给孩子布置什么作业,告诉家长来接孩子的相关事宜。

忽然听到:“老师,浩一疯了。

”抬头一看,我班的四、五个孩子慌慌张张地跑到我的跟前,上气不接下气地对我说:“老师,快去看看吧!于浩一疯了!他在打英语老师呢!”
“浩一”一听到这个名字,我的头轰的一阵,一股怒气便从我的胸腔喷涌而出。

上节语文课上,我检查他的生字词,他画了一串鸡蛋。

周三大课间,他把拖把从三楼扔到了一楼,险些砸到督察员的身上,自己也差点摔到楼下。

为此我批评了他几句,他还把自己反锁到厕所里不出来。

在宿舍里经常和同学打架,生活老师也时常向我告状。

不知道为班级扣去了多少量化分。

这回上英语课又打英语老师?我一愣,这情节严重。

我赶紧起身,跟从孩子们来到了三年级一班教室。

我一进教室门,只见王老师紧紧地抱着于浩一,生怕他跑了似的。

于浩一满脸通红,一脸杀气。

我恨不得,一把把他抓过来。

但转念一想,不能冲动。

我不想影响孩子们上课,就轻声喊道:“浩一跟我来。

”浩一听到我的喊声便抬着头,跟我来到了办公室。

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我压压自己心中的怒火,心平气和地问:“浩一刚才怎么了?”浩一涨红了脸,激动地说:“他把我的本子撕了。


我说:“谁呀?”他说:“刘胤哲?”
我又问:“他撕的是您的什么本子?为什么给你撕呀?”他吞吞吐吐地说:“数学本子。


我说:“这节课不是上英语吗?他怎么把你的数学本子撕了?你是不是在做数学呀!”他点点头,不再说话,刚才的委屈似乎也减少了许多。

我说:“这就对了,上英语怎么能做数学呢?这是对英语老师的不尊重,也不利于自己的学习呀!这样不影响你的英语成绩吗?英语
老师是不是批评你了?”他说:“是。


“那批评得对吗?”我问。

“对”他说。

“那应该怎样?”“给英语老师道歉。


我拍拍他的肩膀说:“这就对了。

当然,胤哲撕你的本子也不对,过会我找他谈谈,现在去给你的英语老师道歉去吧!”
浩一走了,望着他远去的背影,我长舒了一口气。

这孩子真倔强!硬碰硬孩子肯定不会接受,明白道理,教育的目的就达到了。

看来我们就应该用微笑面对每一个孩子,面对孩子的每一个错误。

爱孩子就要容忍孩子,要在孩子身上倾注更多的爱。

后来为了提高他的学习成绩,除了在思想上教育他,感化他,我特意安排责任心强、学习成绩好、乐于助人的女同学——吴晓帆挨着他坐,目的是发挥同桌互帮的力量。

这位同学利用课余时间帮助他,教育他。

在同学们的帮助和他自己的努力下,各方面都取得明显的进步。

今年大年初一,我接到的第一个拜年电话就是浩一打来的。

听到电话那头熟悉的、稚嫩的声音,顿时一股暖流似闪电般流遍了我的全身。

我用爱换回了孩子的爱,用心赢得了孩子的心。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