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生产资料所有制结构的状况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我国生产资料所有制

结构的现状

一、整体趋势分析

(一)改革开放初期的状况(1979~1992)

1979~1992年我国所有制结构(%)

资源来源:《中国工业经济统计年鉴》(2001),第18、20页

(二)改革深入后所有制结构的发展变化(1993~2006)

我国所有制结构的变化

注:①为2001年数。

②为1999年数。

③为2005年数,城镇就业人数。

④为1991年数,包含农村。

⑤为2007年规模以上企业销售收入(全部国企销售收入为18万亿元)。

⑥为2005年规模以上企业数。

⑦根据李成瑞的计算。

⑧国家统计局2005年12月6日普查公告第1号。

※为民营企业数。括弧内为私营和外资企业数。

资料来源:《中国工业统计年鉴》(2001)第24页;《中国统计年鉴》(2006)第125、505页;《中国统计摘要》(2005)第127页;李成瑞《大变化》第1~2页;《中国民营经济发展报告》(2003)第6、15页。

从注册资本看,私有经济的注册资本(实收资本)从1991年的492亿元增长到2004年的80000亿元,增长了161倍,在全社会实收资本中所占比重从微不足道,上升到2000年的34.3%,2004年的44%,2006年的52%。国有经济的资本由2000年的7.5万亿元增长到2004年的8.7万亿元;在社会总资本中所占比重从54.4%下降为48.1%;集体资本从1.5万亿元下降为1.4万亿元,比重从11.3%下降为7%。非公有制经济实收资本的绝对额及在社会中所占比重已超过了公有制经济。

从总产值看,非公有制经济从1993年的9213亿元,增长到2004年的170530亿元增长了17.5倍。在工业总产值中所占比重从19.03%上升为63%。国有经济的产值从22724.6亿元降为14529亿元,下降了12%;两者在工业总产值中占比重从81%下降为37%。非公有制经济的绝对量和相对额超过了公有制经济。

从从业人员看,到2004年末,在私营、外资及港澳台投资企业就业人员达

到7636万人,占全部就业人员的45%,其中私营企业就业人员5305万人,占31.4%;国有经济和集体经济的就业人员由1996年的15281万人减少到2006年的6488万人,减少了57%;在城镇就业人员中所占比重由2000的37.2下降为2006年的28.5%。私有经济就业人员的绝对量和相对量也超过了公有制企业。

企业单位的数量就更不用说了,国有企业从1993年的10万多个,下降为目前的2万多个;集体企业丛38万个下降为19万个,分别下降了80%和50%。而非制企业的数量则从3万多个上升为17万多个,增长了5倍多。

总起来看,公有制经济的绝对量虽有增长,但不论从发展的速度看,还是从发展的规模看,都远不如非公有制经济增长得快。公有制经济和非公有制经济结构的调整存在着必然性,但调整过程没有充分体现出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要求,而是呈现向相反方向发展的危险趋势。公有制与非公有经济的地位和实力由正8:2和7:3,改变为倒3:7和4:6(它们拥有的资本分别为53%和47%,产值分别为37%和63%,就业人员分别为39%和61%),这样的变化不是一般的变化,而是重大的变化。这种倒3:7或倒4:6的状况,虽还不能一定说非公有制已完全取代了公有制的主体地位,下什么定论尚须高度实事求是,在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基本经验的指导下,慎之又慎,全面深入地进行科学研究;但至少可以说这种状况以已经对公有制的主体地位构成严峻挑战,形成了很大现实威胁。生产资料所有制结构变化的背后,是社会阶层和阶级结构的变化。如果私有经济的地位取代公有制经济的地位,那就意味着生产资料私有者的地位取代劳动者的地位,资本与雇佣劳动的关系取代生产资料劳动者共同占有、生产中互助合作、按劳分配、共同致富的关系;意味着会产生和形成一个新的资产者阶级(这不是用中间阶层或富裕阶层可以解释的)。这是必须警惕的。

二、公有制经济和非公有制在国

民经济各部门中的变化

(一)公有制经济和非公有制经济在国民经济各部门中的分布出现激烈变化

1.公有制经济大幅度下降,在四分之三的部门中退居次要地位;非公有制经济迅速发展,在80%的经济部门中上升为主要地位。(见附表①)国民经济各部门中各种所有制经济在国民经济各部门中所居实际地位和占的比重,有一个发展变化过程。1992年前,国有经济在各部门中占主体。1992年,国有经济在大型企业中占84.9%,在中型企业中占69.4%;在重工业中占

71.1%,在轻工业中占52.3%,都超过50%。

国有经济在国民经济各部门绝大部分都超过50%,其中占比重80%以上的行业有9个,占70~80%的行业有6个,占50~69%的行业有8个。国有经济比重占50~99%的行业共有23个,占全部行业的82%。非公有制经济只是在服装加工、皮革皮毛、家具制造、文化体育用品制造、非金属用品制造业中占的比重较大些。

四年以后,即到1996年,出现了一个很大的变化。国有经济在轻工业中占的比重下降为31.4%,在重工业中下降为52.6%,在加工工业中下降为37.8%,在小型企业中下降为17.8%。在38个工业部门中,国有经济占80%以上的行业下降为5个,占70~80%的行业下降为4个,占50~69%的行业下降为1个,合计为10个。也即国有经济占比重居80%以上的行业仅占全部行业的35.7%,非公有制经济在2/3的行业中开始居主要地位。

再过十年,到2005年,出现一个更大的变化。国有小企业90%以上转化为非公有制企业,国有经济在绝大部分行业中已不居主要地位,而变为非公有制经济居主要地位。在38个工业行业中,国有经济产值比重占80%以上的行业降为6个,占50~60%的行业降为2个,占70~80%的行业不再存在。也即国有经济占比重超过50%的行业仅剩8个,占全部行业的28.5%;其余四分之三的行业都被非公有制经济占领了。

所有制结构行业分布变化情况

在各国民经济部门中,所有制结构的变化有很大差别。这种差别有的是合理的,适合生产力发展要求的。如食品加工业、农副产品加工业、服装加工业、皮革皮毛加工业、家具制造业,多是劳动密集产业,在国民经济中不居主要地位,支持非公有制经济生产经营发展,有利于利用资源,扩大就业;非公有制经济占的比重上升是值得肯定的好现象。但这些领域集体经济发展很不够,不利于更好地利用自然资源,实现共同富裕。有的行业如造纸工业、印刷工业、医药工业,虽不属国民经济命脉,但关系人民生活和许多部门的发展,完全由非公有制经济占领,国有经济几乎全部退出,对整个社会发展和提高人民生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