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江江城地名文化内涵浅探

合集下载

介绍广东阳江的导游词(2篇)

介绍广东阳江的导游词(2篇)

介绍广东阳江的导游词各位游客,穿过大岭埂隧道,就是闸坡镇了。

关于闸坡名字来历,有人说是从前男人出海了,家里的妇女常站在高坡上眺望,等待丈夫回来,所以叫“站坡”;阳江淦民发音“站”、“闸”不分,所以又叫“闸坡”;又有人说,闸坡原来是建立在一个很杂乱的山坡上,所以叫“杂坡”……凡此种.种都是望文生义,其实闸坡名字的来历,源于马援庙门的楹联。

古时候,阳江沿海的岛上,渔民乐天知命,过着祥和的日子。

传说不知什么时候起,海上游来了一条孽龙,经常兴风作浪,渔家的日子从此就不太平了。

海啸一来,家破人亡,满目疮痍。

后来东汉的伏波将军马援途径阳江,知道这种情况,就从海上吆喝调来一块大石头,把波浪镇住。

这块大石头就是现在闸坡镇前面的“蝴蝶洲”。

从此,海不扬波,渔民也纷纷迁来,便成了一个新渔港。

为了纪念这位伏波将军马援,人们就在海边山上建了一座马援庙,庙门口撰写这样一副对联:“叱石默佑舳舻稳,闸波维持海陵平”意思是:马援将军把大石头移到这里,保佑了渔船的安全;大石把波涛闸住了,从此风平浪静,维持了海陵岛的安宁。

后来,当地渔民感激、怀念马援将军“叱石闸坡”之恩,便把这新港命名为“闸坡”。

介绍广东阳江的导游词(2)各位旅游者朋友们,欢迎来到广东阳江!阳江位于广东西南部,是一座历史悠久、文化灿烂的美丽城市。

今天我将为大家介绍阳江的风土人情、历史文化、美食特色等方面的内容,希望能为大家带来一次愉快的旅游体验。

一、风土人情阳江素有“幸福之地”之称,这里的人民生活富裕、幸福感高。

阳江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四季宜人,气候适宜。

这里的人民热情好客、友善,喜欢与人交流,给人以宾至如归的感觉。

阳江是客家人聚居的地方,客家文化在这里有着深厚的积淀。

在阳江的农村,可以看到传统的客家建筑,品尝道地的客家菜肴,感受到浓厚的客家乡土气息。

阳江还以盛产橄榄著称,这里的橄榄具有丰富的营养价值,被誉为“亚洲之珍品”,深受国内外游客的喜爱。

此外,阳江还是一个重要的渔业城市,这里的海鲜非常新鲜美味。

广东阳江红色文化的瑰宝

广东阳江红色文化的瑰宝

广东阳江红色文化的瑰宝广东阳江是中国革命的重要发源地之一,拥有丰富的红色文化资源。

这些瑰宝展示了阳江人民在革命斗争中的英勇事迹,以及无数英雄豪杰为了民族解放和社会发展而作出的巨大贡献。

本文将介绍广东阳江红色文化的瑰宝,并探讨其在当地历史文化传承和国家记忆建设中的重要作用。

一、宋洪彬故居位于阳江市江城区的宋洪彬故居是广东省级文物保护单位,也是主要的红色旅游景点之一。

宋洪彬是中国共产党的杰出代表,他在早期的革命活动中积极参与,为革命事业做出了重要贡献。

故居占地面积广阔,建筑风格独特,展示了宋洪彬及其家族的生活环境和工作场所。

游客可以通过参观宋洪彬故居了解他的英雄事迹,感受到那个时代的革命热情和壮丽风貌。

二、黄花岗革命烈士陵园黄花岗革命烈士陵园是广东省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也是广东阳江红色文化的重要象征。

这座陵园是为纪念在中国共产党的早期革命斗争中为了理想信念献身的革命烈士而建立的。

陵园内有数十个烈士墓,墓碑上刻有他们的名字和事迹,每年都会吸引大量的游客前来瞻仰和缅怀。

这里是人们怀念先烈、追忆历史的场所,也是培养后人爱国情怀、坚定信仰的重要场所。

三、阳江起义会址纪念馆阳江起义会址纪念馆是一座纪念中国共产党早期革命活动的重要场所。

该会址位于阳江市江城区北门路,是中国近代史上著名的起义行动之一。

会址纪念馆建筑风格典雅,展览陈列丰富多样,通过图片、文字、文物等形式生动展示了阳江起义的历史背景、筹备过程和最终行动。

参观者可以深入了解起义英雄们的斗争经历,感受到当年革命力量的浩荡气势。

四、阳江红色文化节阳江红色文化节是阳江市一年一度的盛事,也是展示当地红色文化瑰宝的重要平台。

每年的红色文化节都有丰富多彩的活动,包括座谈会、展览、演出等,吸引了大批的游客和参与者。

这些活动以红色文化为主题,通过多种方式表达了对革命英雄的敬意和对红色文化的传承。

阳江红色文化节不仅促进了当地经济的发展,也让更多人了解和热爱中国共产党的光辉历史。

阳江江城地名文化内涵浅探

阳江江城地名文化内涵浅探

阳江江城地名文化内涵浅探地名承载着丰富的文化内涵。

探究某地区地名,可以深入了解其自然特点和文化特征。

阳江江城地名很大程度上反映了当地自然地理、历史上的少数民族和汉语方言方面的信息。

标签:阳江江城地名文化自然地理地名是人们为地域约定的名称。

时光匆匆,事物瞬息万变,但地名不轻易变更。

地名是文化的重要载体之一,为我们了解当地的地理、历史、方言和民俗等等,提供了可靠的依据。

当代学者探讨地名的论著并不鲜见,如曾世英《地名学论稿》(1985)、褚亚平《地名学基础教程》(1994)、李如龙《地名与地名学论集》(1993)和《地名学论稿》(1998)、牛汝辰《中国地名文化》等等,各地还发表了一些区域性地名研究的文章,如张洪年、片冈新《早期香港地图中的“埔”》、林寒生《福州地名文化内涵探微》等,这些学者都为地名学的发展做出了贡献,本文所涉及的地名以2000年阳江市地方志编纂委员会编的《阳江县志》和搜狗地图为主要依据,参考了广东省地图出版社出版的《阳江指南地图》。

阳江江城区地处广东西南沿海,成立于1988年,是阳江市唯一的市辖区和全市的政治、经济、交通和文化中心。

江城区山海兼优,气候温和,物产丰饶,交通便利,文化传统独特,素有“鱼米之乡”“文化之乡”的美誉,也被誉为“南国风筝之乡”“中国刀剪之都”。

一、阳江江城地名与当地自然地理特点阳江面临南海,四周基本被河流环绕,水上交通运输方便。

其地貌主要有山地、丘陵和平原。

因此,当地自然地理可以分为江河、山丘和岛洲三类。

江城也具备这三种地理特征。

地名,即地域的名称,首先反映当地的自然地理特点。

当地的地名恰好反映了这三种自然地理类型。

(一)江河类这类地名都与水流有着密切关系。

阳江江城有市内最长河流漠阳江,还有双捷河等若干河流。

能够反映这类自然地理特征的地名主要有以下几类:【湖】《说文·水部》:“湖,大陂也。

扬州浸有五湖。

浸,川泽所仰一灌溉也。

”《书·禹贡》:“大泽蓄水,南方名之曰湖。

感受阳江的“海陆空”文化

感受阳江的“海陆空”文化

感受阳江的“海陆空”文化阳江文化元素多元、立体,称之为“海陆空文化”并不为过,被誉为“海上敦煌”的南海I号、遍布乡镇的五金刀具企业、比肩山东潍坊的“南派风筝”,在阳江,这是三张最有代表性的“文化名片”。

如果再联想到中国最美海滩、中国刀剪之都、中国风筝之乡这三个与阳江有关的美丽别称,人们会惊喜地发现,南海之滨这片土地上最有代表性的文化元素遍布海陆空,构成了阳江独特的“海陆空文化”。

海———“南海I号”改写世界海洋史阳东县东平镇,全国十大渔港之一的东平渔港不停进出型号各异的渔船,好一派繁忙的景象———这就是被评为阳江八景之一的“葛洲帆影”。

东平渔民向来以捕鲨著称,是我国最大的鱼翅生产基地,“东平鱼翅”名扬海内外。

2002年初,一支神秘的队伍进驻东平。

他们清晨出海,傍晚返航,却一点没有捕鱼的样子。

直到2003年,东平渔民才知道,原来这队人都是考古学家,他们向全世界公布了将耗资1.6亿元打捞“南海I号”的计划。

也正是在那个时候,人们才知道1987年在东平海域发现了这艘足以震惊世界的,目前世界上海底沉船中年代最久远、船体最大、保存最完整的宋代远洋贸易商船“南海I号”,沉船船舱内文物数量估计达6万~8万件。

好家伙,原来东平渔港有这么个“宝贝邻居”,静静陪伴了渔民们800年!世界著名海洋科学家、美国工程院院士吴京先生得知后专程到阳江考察,看了首批出水文物后,连声说:“不得了,不得了!世界海洋史要因此改写了!”这句感叹毫不夸张。

“明朝时郑和下西洋震惊世界海洋文明史,而‘南海I号’沉船的年代比郑和下西洋还早200年,应该是最早的中国海洋文明实证了。

”全程参与研究“南海I号”的省政府参事室参事、中山大学教授黄伟宗说,敦煌是陆上丝绸之路的标志,而“南海I号”丰富的历史遗存足以成为海上丝绸之路的标志。

“海上敦煌”在阳江!2003年“南海I号”打捞计划公布不久后,阳江市综合专家组意见,提出打响和擦亮“海上敦煌”这一世界性的经济、文化品牌,以“海上敦煌”和“南海I号”为载体,让世界了解阳江、让阳江走向世界。

【HESR地理百科】第37期“中国剪刀之都”——广东省阳江市

【HESR地理百科】第37期“中国剪刀之都”——广东省阳江市

【HESR地理百科】第37期“中国剪刀之都”——广东省阳江市本期主角阳江市位于广东省西南沿海,紧邻珠三角,扼粤西要冲。

它是中国著名的旅游滨海城市,有平安城市、最佳生态旅游城市、国家园林城市、中国风筝之乡等荣誉。

素有“北有潍坊,南有阳江”的“南国风筝之乡”称谓。

隋末置县,1988年2月经国务院批准设立地级市。

名称由来阳江最早叫“莫阳”,后因漠阳江得名“阳江”,而漠阳江起名又源于“莫阳”。

阳江古时候属于古越,居住的多是越人。

古越语中,“牛”为“莫”(阳江如今称“牛”还叫“牛么”),“羊”为“阳”,同太阳的“阳”。

“莫阳”就是牛羊的意思,由此推论,古代的阳江曾是牛羊聚居的地方。

发源于云雾山脉的河流南北贯穿此地,得名漠阳江。

按中国古代地理立位来看,山北水南曰阴,山南水北曰阳,“莫阳”在漠阳江之北,阳江之名由此而来。

地理位置阳江丘陵面积占25.57%,山地面积占41.97%,平原面积占21.77%,东与江门市交界,北同云浮市接壤,西接茂名市,南临南海。

地势由北向南倾斜,东北为天露山,西北为云雾山,山海兼优,自然风光秀丽。

阳江三宝在千年不断的延续与沉淀之中,古阳江逐渐形成了与其他地域文化同样璀璨光辉的物质财产—“阳江三宝”。

阳江三宝主要由阳江小刀、阳江漆器、阳江豆豉等组成。

01阳江小刀阳江被誉为'中国刀剪之都'。

阳江刀剪以其锋利、美观、耐用而享誉海内外,涌现出十八子、银鹰、永光、盛达等知名刀剪品牌。

'中国菜刀中心'、'中国剪刀中心'、'中国小刀中心'均落户阳江。

2005年五金刀剪产品生产企业占全国的一半以上,产量占全国的60%,出口占全国的80%以上。

阳江小刀的生产,历史悠久,清代已形成小刀行业。

早在一百五十多年前,即清朝同治年间,阳江城工商业渐见兴旺,广东有10多个县的客商云集阳江县城进行多种商贸买卖活动。

从那时开始,阳江刀续渐被人认识推崇,知名度日益提高。

阳江历史资料

阳江历史资料

关于阳江豆豉的起源,民间流传着一段凄美的故事。很久以前,平冈人王三德的老祖先娶窦氏为妻,生下一个儿子后就得病死了。剩下窦氏带着儿子,住在漠阳下游一间又矮又破的土地庙里,靠乞讨度日。一天,娘儿俩讨来许多煮熟的黑豆,窦氏娘舍不得吃完,就把剩下的黑豆收藏在瓦罐里。一晃过了一个多月。一天遇上刮风下雨,没法出门讨吃。窦氏记起黑豆,打开瓦罐一看,黑豆已经发了一层厚厚的霉。日子太苦,发霉的豆子也不能浪费啊。窦氏把霉洗干净,吃了一点点稍稍填下肚子,剩下的重新放进瓦罐。为免得熟豆子再发霉,她特意在上面撒了一把盐。
近年来,全市文化工作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揽全局,坚持文艺的“两为”方向和“双百”方针,文化事业进入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新阶段。
全国唯一的国家水下考古中心落户海陵岛。“南海Ⅰ号”宋代古沉船于2007年12月22日成功打捞出水。专门安放“南海Ⅰ号”的广东海上丝绸之路博物馆基本建成即将开馆。市青少年宫、市妇儿活动中心、市图书馆、群众艺术馆、博物馆、科学馆、文化馆等建成投入使用。实施农村电影放映“2123”、农家书屋、广播电视“村村通”、文化信息资源共享等文化工程,建立面向基层、服务大众的省级流动图书馆2个、流动图书服务点11个、流动演出团队7个、农家书屋61家。全市现有群众艺术馆1个、图书馆4个、博物馆2个、文化馆4个、文化广场5个、文化站48个,村(社区)文化室(活动中心)283个,社会力量建设的文化设施有“大澳渔家民俗博物馆”、“漆画陈列馆”、“风筝收藏馆”以及民间办起的“大明奇石馆”、“根雕艺术馆”、闸坡“渔家民俗博览馆”等,覆盖城乡的文化基础设施网络进一步健全。
岁月流传,窦氏的事迹早已不可稽考。传说不管是真是假,都给豆豉蒙上了一层神秘的色彩。
阳江豆豉能够挺立数百年而不倒,主要是原料和产品的风味有独到之处。先说原料,生产阳江豆豉选用的都是阳江本地区所产的黑豆。因为其皮薄肉多,颗粒适中,皮色乌黑油润,豉肉松化,豉味浓香醇厚,味道鲜美可口,余味绵长。此外,在高温浓缩下,其它种类的豆豉会成为糊状,而阳江豆豉依然颗粒玲珑,豉味更加浓香。如曾获国家金质奖的广东“豆豉鲮鱼”罐头,就是以阳江豆豉为主要辅助原料制成的。不少地方生产的豆豉中含有水分,阳江豆豉却是干的,这样更卫生,运输更方便。由于在国内同类产品中独具一格,品质优良,阳江豆豉被港澳客商誉为“一枝独秀”。

旅游胜地 我的家乡

旅游胜地 我的家乡
阳江名字的来历 阳江的概况 石觉寺 八甲景区 马尾岛
春湾景区 玉溪三洞 凌霄岩 海陵岛 北洛湾
阳江这地方源于"漠阳江",而漠阳江起名又源阳"莫阳", 原来阳江最早叫"莫阳",为什么叫"莫阳"? 因为阳江在古时,属于古越地方,居住的多是越人。在古越 语中,"牛"越语为"莫", (阳江现在称"牛"还叫"牛么");"羊"越语为"阳",和太阳 的"阳"。"莫阳"就是牛羊 的意思,表明古代的阳江曾经牛羊聚居的地方,或者是牛羊 集市。这条江在莫阳,故此叫漠阳江。 中国古代地理立位,山北水南日阳,山南水北日阳,我们阳 江在江之北,所以叫阳江。古代"青"、 "春"谓之东,阳春在江东边,所以名叫阳春。
海陵岛渔业资源丰富,素有"广东鱼仓"之称。闸坡渔港早已是闻名 全国的十大渔港之一。岛上犹如一个巨大的水族馆,鱼、虾、蟹、贝、 藻类一并俱全,有捕捞价值的鱼类达300多种,其中有几十种营 养价值、经济价值极高的海产珍品。 海陵岛拥有风光旖旎的海滨旅游资源,岛内有国家AAAA级景区— —大角湾、马尾岛风景区、十里银滩风景区及金沙滩风景区,各景点先 后开发了冲浪、水上快艇、碰碰车、骆驼沙滩游、激光射击、情侣 车、升空伞、沙滩骑马、沙滩足球、海上水球、沙滩文艺表演等项目。 全区共有旅游宾馆100多家,大排档23家,按星级标准建设的宾馆28间, 每天可接待游客2万人次,具备食、住、行、游、购、娱等六大功能。 1989年5月,大角湾--马尾岛风景区被省人民政府批准为广东省风景 名区;1994年,十里银滩海滨浴场被上海大世界吉尼斯总部评为中国最 大的海滨浴场,入选大世界吉尼斯之最;1994年5月,海陵岛又被列为 广东省首批省级旅游度假区;2001年1月被国家旅游局评为国家AAAA 级旅游景区,成为广东省唯一的一个国家级海滨旅游区,2001年5月海 陵岛大角湾又被评选为广东省文明旅游区示范点。自1997年起,进岛观 光度假游客每年都保持在100万人次以上。

广东阳江方言-阳江话

广东阳江方言-阳江话

广东阳江方言-阳江话广东阳江方言-阳江话方言是一种独特的民族文化,每一个地方都有自己独特的方言,它传承千年,有着丰厚的文化底蕴,下面是XX方言大全栏目收集到的广东阳江方言-阳江话,希望能够帮助你去了解更多的地区文化特色,认识方言蕴含的文化艺术。

一.概要与文化渊源阳江市位于广东西南,东与江门市的恩平、台山市交界,北同云浮市的罗定市、新兴县及茂名市的信宜市接壤,西接茂名市的高州市、电白县,南临南海。

地势由北向南倾斜,依山傍海,东北有天露山屏障,西北有云雾山环绕。

在地形上带有一点与世隔绝的意味,尤其在交通不便的古代,与外界的交流更是少之又少。

因此阳江形成了其独特的民俗文化以及独特的语言。

阳江方言属粤方言的一个分支,有人将之划分为高阳片。

也有人将粤方言分为六个次方言区:西江——珠江流域、浔江——郁江流域、北流江——南流江流域、南江——鉴江流域、漠阳江流域,潭江流域。

其中阳江方言属漠阳江流域,高州方言属南江——鉴江流域。

我较为认同第二种分法,阳江方言与高州方言只在声韵母系统有相通之处,在声韵调组合上则有明显差异。

阳江方言主要受到四种文化的影响:俚僚文化、中原汉文化、闽客文化、海外文化。

阳江自汉以来属高凉郡管辖,为俚人居地。

隋唐时俚人发展为大规模部落联盟,冯冼家族为当时的实际统治者。

即使后来俚人被汉化或迁徙,俚僚文化依然作为一种底层文化积淀下来,成为漠阳文化的的一个深层组成部分。

直到今天的阳江方言中依然可以看到许多古越文化痕迹。

中原汉文化从秦汉开始南下,在宋代取得主流文化地位。

在阳江话与广州话的比较中,可以发现许多较为接近普通话的因素,如广州话的“食饭”在阳江话与普通话中均为“吃饭”,广州话中的“睇”在阳江话与普通话中也同样为“看”。

阳江依山傍海,明清以来,先后有善耕山的客家人与善耕海的闽南人入居,成为阳江人的一部人。

而他们的客家话与闽南话亦融为阳江话的一部分,如米汤称“饮”,花生称“地豆”绳子称“索”等,都是闽南语词汇。

阳江传统文化调研报告

阳江传统文化调研报告

阳江传统文化调研报告阳江市位于广东省西南部,是一个具有悠久历史和丰富传统文化的城市。

本次调研旨在深入了解阳江的传统文化,并对其进行系统梳理和分析。

一、阳江的传统文化遗产阳江的传统文化源远流长,有许多独特的文化遗产值得保护和传承。

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阳江木版年画和阳江刺绣。

1.阳江木版年画阳江木版年画是中国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起源于明代。

木版年画以独特的线条勾勒和鲜艳的色彩呈现了丰富的题材,如神话传说、历史人物、动植物等,寓意着吉祥和美好的寓意。

木版年画制作工艺复杂,需要经历雕刻、上色、印刷等多个环节,每张年画都是匠心独运的杰作。

2.阳江刺绣阳江刺绣是中国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有着悠久的历史。

阳江刺绣以其高超的刺绣技艺和精美的图案而闻名。

刺绣作品风格多样,有花鸟、人物、山水等各种题材,刺绣线条流畅,色彩丰富,堪称艺术中的瑰宝。

二、阳江的传统文化表演艺术除了传统文化遗产,阳江还拥有丰富多样的传统文化表演艺术。

其中最有影响力的是阳江梨园戏和阳江木偶戏。

1.阳江梨园戏阳江梨园戏是广东省的地方戏曲剧种之一,流传至今已有几百年的历史。

阳江梨园戏以其独特的音乐艺术和精湛的表演技巧而享誉海内外。

演出形式多样,包括戏曲唱腔、舞蹈、说唱等。

阳江梨园戏的剧目内容丰富多样,有历史剧、神话剧、爱情剧等,深受观众喜爱。

3.阳江木偶戏阳江木偶戏是一种古老的民间戏曲形式,起源于明代。

木偶戏的表演特点是以木偶为主要角色,通过线牵动木偶的动作表演故事情节。

阳江木偶戏的木偶制作工艺精巧,栩栩如生。

演员通过巧妙地操控木偶,展现出独特的艺术魅力,吸引了众多观众的关注。

三、阳江的传统文化节庆活动阳江的传统文化节庆活动丰富多样,其中最具知名度的是阳江龙船节和阳江火龙灯。

1.阳江龙船节阳江龙船节是阳江市的传统节庆活动,举办时间为农历五月初五。

龙船节期间,成千上万的人齐聚江边观看精心装饰的龙船竞渡。

龙船竞渡是一项传统的水上运动,既是一种娱乐活动,也是对渔民的祈福仪式。

这里居住着以海为生的阳江人——阳江海洋文化概况

这里居住着以海为生的阳江人——阳江海洋文化概况

这里居住着以海为生的阳江人——阳江海洋文化概况在粤西的阳江地区,自古以来居住着以海为生的族群,他们便是阳江人。

阳江地僻粤西,自古便是荒蛮化外之地。

本地平原少、多山多丘陵、近海,民众在戮力耕织之余也致力于出海捕鱼谋生,几千年的生产劳动实践孕育了独特的海洋文化。

本文系列文章带你走进粤西阳江地区乡土文化之海洋文化。

一、阳江海洋文化之鱼文化鲁迅先生说得好:“有地方色彩的,倒容易成为世界的,即为别国所注意。

”一个地方的文化就是一张精致而颇有内涵的名片,散发着与众不同的芬芳,让人流连于其中的博大和精彩。

海洋文化正是阳江最大的特色所在。

阳江濒临南海,有着230多公里漫长的海岸线,有天然的港湾,还有优质的海滩,以及海陵、南鹏、大镬、二镬等诸多的岛屿……这些都是大自然给予阳江的恩赐。

最值得一提的是,海上敦煌“南海Ⅰ号”的打捞、海上丝绸之路博物馆的建成,以及相伴而来海上考古热的兴起,更为阳江建设“文化名城”、实现“旅游兴市”提供了不可多得的机遇与条件,成为阳江发展旅游产业的金字招牌。

因此,虽然阳江拥有众多如风筝之乡、音乐之乡、山歌之乡的美誉,但真正的优势还是在海洋,阳江文化属于海洋文化。

阳江市南濒南海、海岸线长,渔场辽阔,有闸坡、东平、沙扒、溪头等渔港。

阳江海港和淡水资源丰富,鱼,不仅在国民经济和人民生产生活中占有重要地位,而且在海洋文化中处处显现它的文化。

1、咸水歌(渔歌)咸水歌,起初我国古代人称“渔歌”、“蛮歌”、“歌”、“蜒歌”等,古籍有记载。

明嘉靖年间(1552—1596),中山石歧学者黄佐《石歧夜泊》诗:“香山秀出南海,四周碧水函青天……云烟长似峰峦起,桂祥兰挠镜光里,渔歌菱唱不胜春……”后来,因渔民长期生活在咸水环境,又赋予“咸水歌”之名。

阳江咸水歌也叫渔歌,据考至今已有1400多年的历史。

它有不同的种类、结构、调式等,这里举一段东平咸水歌:女:乜鱼出身擦面粉哩?乜鱼出身披金银哩?乜鱼双双不离影哩?乜鱼出水带烟尘哩?男:牙带出身擦面粉哩,黄鱼出身披金银哩,比目双双不离影哩,墨鱼出水带烟尘哩。

江城历史与城市的变迁

江城历史与城市的变迁

江城历史与城市的变迁江城,这座古老而又充满韵味的城市,凝聚了无数个世纪的沧桑和变迁。

在这片土地上,曾经绵延起伏的山脉和汩汩流淌的江水,见证了城市的兴衰,也见证了历史的流转。

回溯江城的历史,可以追溯到三千年前的商代。

当时的江城是一个繁荣的商业中心,吸引了无数商贾来往。

商人们纷纷驾船进入江城,将各种商品贩卖给城内居民,这也成为江城的一个特色。

随着时间的推移,江城经历了战火的洗礼和统治的更迭。

在漫长的历史中,它先后成为了诸多朝代的都城,承载着更多的政治意义。

每当朝代更迭之时,江城的城墙都会被重修,城市规划和居民生活也会发生一些变化。

正是这些历史的风云变幻,赋予了江城丰富的文化底蕴。

无数文人墨客在这里留下了千古传世的诗篇和传统的艺术作品。

江城的文化多元化,融汇了北方与南方的特点,形成了独具一格的文化风貌。

与此同时,江城也经历了城市发展的变迁。

古代的江城是一个封闭的城市,城墙将居民与外界隔离开来。

然而,随着社会的进步和交通的便利,江城的城市形态开始发生改变。

城墙逐渐被拆除,城市的规模不断扩大,新的街道和建筑随之而生。

江城历史的变迁也与人们的生活方式息息相关。

早期的江城居民多以农耕为生,随着城市的发展,农业逐渐减少,工商业得到了迅猛的发展。

江城成为了一个繁荣的商业中心,各种工厂和商店林立,经济蓬勃发展。

同时,文化和艺术也得到了繁荣,各类演出和艺术活动频繁举行,为居民们提供了更多的娱乐选择。

然而,城市发展的脚步并不总是一帆风顺。

面对现代化的浪潮和城市化的冲击,江城也面临着许多挑战。

工业化带来的环境污染和资源短缺,社会问题的出现,都对江城的发展产生了一定的压力。

如何平衡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成为了一个亟需解决的问题。

对于我来说,江城的历史与城市的变迁不仅仅是一个研究对象,更是一种情感的寄托和关怀。

每当走进江城的街巷,感受着熙熙攘攘的人群和扑面而来的历史气息,我不禁陶醉其中。

我把自己融入这个城市,倾听着街头巷尾的故事,感受着每一处角落所蕴含的文化底蕴。

阳江历史资料

阳江历史资料

阳江历史资料据“阳春独石仔古人类文化遗址”考古发现,距今万年以前,两阳人的祖先就已出现。

阳江依山傍海,历数千年岁月浸润,经一代代阳江人披荆斩棘、栉风沐雨,开创了一个繁荣昌盛、人杰地灵之境,造就了阳江源远流长、深沉厚重、绵绵相续的文化精神。

阳江人以中原文化为根底,放眼四海波浪,广纳八面来风,把土著文化、中原文化、海洋文化、广府文化、客家文化、华侨文化杂交组合,融汇升华,精英辈出,形成了独特的漠阳江文化。

近年来,全市文化工作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揽全局,坚持文艺的“两为”方向和“双百”方针,文化事业进入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新阶段。

全国唯一的国家水下考古中心落户海陵岛。

“南海Ⅰ号”宋代古沉船于2007年12月22日成功打捞出水。

专门安放“南海Ⅰ号”的广东海上丝绸之路博物馆基本建成即将开馆。

市青少年宫、市妇儿活动中心、市图书馆、群众艺术馆、博物馆、科学馆、文化馆等建成投入使用。

实施农村电影放映“2123”、农家书屋、广播电视“村村通”、文化信息资源共享等文化工程,建立面向基层、服务大众的省级流动图书馆2个、流动图书服务点11个、流动演出团队7个、农家书屋61家。

全市现有群众艺术馆1个、图书馆4个、博物馆2个、文化馆4个、文化广场5个、文化站48个,村(社区)文化室(活动中心)283个,社会力量建设的文化设施有“大澳渔家民俗博物馆”、“漆画陈列馆”、“风筝收藏馆”以及民间办起的“大明奇石馆”、“根雕艺术馆”、闸坡“渔家民俗博览馆”等,覆盖城乡的文化基础设施网络进一步健全。

建市以来,全市160多名业余文艺作者16个校园文学社团创作的各类作品参加全国全省调演、评比,获国家级奖项120多个,省级奖项280多个,在省以上刊物发表的作品2000多件。

旅游文化节、刀博会、开渔节、风筝会等成为常设的、具有阳江特色的文化活动品牌。

阳江市也先后获得了“广东省文明城市”、“中国优秀旅游城市”、“中国诗词之市”、“中国楹联之市”、“中国孔雀石之乡”、“根雕雅石艺术之乡”等称号。

阳江

阳江

阳江阳江市政区图阳江市位于广东省西南沿海,是1988年2月经国务院批准设立的地级市,现辖江城区和阳东 县、阳西县两个县,代管县级阳春市。

东与江门市的恩平、台山市交界,北同云浮市的罗定 市、新兴县及茂名市的信宜市接壤,西接茂名市的高州市、电白县,南临南海。

总面积约 7822平方千米,其中丘陵面积占26.03%,山地面积占42.73%,平原面积占22.17%,人口 277万。

城区距省会广州247千米,距深圳300千米,距香港165千米,325国道(广湛公路) 和广茂铁路横贯全市。

阳江物产丰富,盛产鱼、虾、蟹、贝、三鸟、水稻、甘蔗、橡胶、海 盐等。

目前正在建大型核电站。

中文名称: 外文名称: 别名: 行政区类别: 所属地区: 下辖地区: 政府驻地: 电话区号: 邮政区码: 地理位置: 阳江市 Yangjiang City 鼍城 地级市 中国华东 江城区,阳西县,阳春市等 江城区 0662 529500 广东省西南沿海 机场: 火车站: 车牌代码: 行政区划代 码: 441700 面积: 人口: 方言: 气候条件: 著名景点: 7822平方千米 277万(2010年) 阳江话阳春话涯话等 亚热带季风气候 马尾岛,东方银滩风景区,北洛湾风 景区,珍珠湾等 阳江合山机场 阳江火车站 粤Q目录 阳江概况 名字来历 经济概况 城市荣誉 阳江名人  自然资源自然保护区  水力资源  海产资源 矿产资源  旅游资源  风景名胜风景区类  阳江新八景 行政区划 历史沿革 阳江方言:阳江话(属汉语语系)一、概要与文化渊源 二、语音 三、词汇 四、语法 五、保存 六、常用工具书 交通概况公路 铁路 海运 航空 阳江人著作 文化节日展开阳江概况阳江市位于漠阳江下游,紧邻珠三角,扼粤西要冲。

地理坐标为北纬21° 28′45〞 ─22° 41′02〞, 东经111° 16′阳江在广东省的位置35〞─112° 21′51〞。

阳江市是哪个省

阳江市是哪个省

阳江市是哪个省阳江市是广东省辖下的一个地级市,位于中国南部沿海地区。

下面将通过对阳江市的地理位置、历史沿革、经济发展、文化特色等方面进行详细介绍,以帮助读者对阳江市有一个全面的了解。

一、地理位置阳江市位于广东省西南沿海,东临珠江口,北濒北部湾,西依连山山脉,南界湛江市。

地理坐标为北纬21°16′-22°39′,东经111°57′-112°50′。

阳江市地势起伏,河流纵横,土地资源丰富。

该市总面积为7,534平方千米。

二、历史沿革阳江市的历史可以追溯到三千多年前的新石器时代晚期,有着悠久的历史文化传统。

2001年11月,阳江市由阳春市、阳东县和阳西县合并设立,成为广东省的地级市。

三、经济发展阳江市以农业、渔业、工业和旅游业为支柱经济。

农业主要种植水稻、油茶、甘蔗等作物,水产品种类繁多。

渔业资源丰富,以海鲜为主要出口品。

工业方面,主要有化工、电子、机械制造等行业。

旅游业是阳江市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以沙滩旅游、海岛旅游、温泉旅游等为主要特色。

阳江素有“中华渔都”和“海上名城”的美誉。

四、文化特色阳江市有丰富的文化遗产和民间艺术,如阳江木雕、陶瓷技艺等。

阳江木雕是中国传统工艺之一,以其精湛的雕刻技艺和独特的艺术风格而著名。

阳江木雕作品造型各异,栩栩如生,深受国内外游客的喜爱和赞赏。

此外,阳江市还有众多的传统节日,如荔枝节、龙舟节等,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吸引了众多游客。

五、社会事业阳江市注重社会事业的发展,教育、医疗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就。

该市拥有完善的教育系统,包括幼儿园、小学、初中、高中等各级学校,为居民提供优质的教育资源。

医疗方面,阳江市拥有一流的医疗设施和专业医疗团队,能够满足居民的健康需求。

以上是对阳江市的简要介绍,希望读者对阳江市有了更加全面的认识。

阳江市作为广东省的一个地级市,在自然景观、经济发展、文化传统等方面都具备了独特的魅力,相信未来阳江市会继续发展壮大,成为一个更加美丽、繁荣的城市。

阳江地接导游词

阳江地接导游词

阳江地接导游词亲爱的游客朋友们,大家好!欢迎大家来到美丽的阳江,我是你们这次旅行的地接导游_____。

能陪伴大家一起领略阳江的美景,感受阳江的魅力,我感到非常荣幸。

阳江是广东省的一个地级市,位于广东西南沿海,这里山海兼优,风光旖旎,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

接下来的时间,就让我带领大家走进阳江,去探寻这座城市的独特之处。

我们先来说说阳江的自然风光。

阳江拥有长达3415 公里的海岸线,沙滩资源极为丰富。

其中,海陵岛是阳江最著名的旅游胜地之一。

海陵岛的十里银滩,沙质细腻洁白,阳光照耀下,宛如一条银色的丝带蜿蜒在海边。

在这里,您可以尽情地沐浴阳光,踏浪嬉戏,感受大海的拥抱。

而大角湾则是一个综合性的海滨浴场,不仅可以游泳、冲浪,还有各种水上娱乐项目供您选择。

此外,马尾岛的日落美景更是让人陶醉。

傍晚时分,太阳渐渐西沉,天空被染成了橙红色,余晖洒在海面上,波光粼粼,美不胜收。

除了美丽的海滩,阳江还有许多山清水秀的地方。

比如,阳春的凌霄岩,这是一个典型的喀斯特溶洞。

洞内怪石嶙峋,钟乳石千姿百态,有的像仙女下凡,有的像罗汉打坐,让人不禁感叹大自然的鬼斧神工。

而崆峒岩则以其清幽的环境和深厚的文化底蕴吸引着众多游客。

在这里,您可以欣赏到古代文人墨客留下的诗词题刻,感受历史的沉淀。

说完了自然风光,我们再来说说阳江的历史文化。

阳江有着悠久的历史,早在新石器时代,这里就有人类活动的痕迹。

在阳江,您可以参观到许多历史遗迹和文化景点。

比如,北山石塔,这座石塔建于南宋宝佑年间,历经风雨沧桑,依然屹立不倒,见证了阳江的历史变迁。

还有阳江学宫,这是阳江古代的学府,建筑风格古朴典雅,充满了浓厚的文化气息。

阳江的民俗文化也非常丰富多彩。

阳江风筝是阳江的一张文化名片,被誉为“南鹞北鸢”之一。

每年的重阳节,阳江都会举办盛大的风筝节,各种各样的风筝在空中争奇斗艳,场面十分壮观。

此外,阳江的漆器工艺也独具特色,其制作精美,色彩鲜艳,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阳江市江城区特色调研报告

阳江市江城区特色调研报告

阳江市江城区特色调研报告阳江市江城区特色调研报告一、背景介绍阳江市江城区是广东省阳江市下辖的一个行政区域,地理位置优越,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和独特的人文特色。

为了深入了解江城区的特色和优势,我们进行了特色调研。

二、参与人员和方法本次调研由我校社会调查学课程的学生组成的小组进行,共有8名成员。

我们通过实地走访、问卷调查和专家访谈的方式,从多个角度了解江城区的特色。

三、调研内容和结果1. 自然环境的特色江城区地处香港经济特区腹地,拥有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

市区河流纵横,山峦起伏,风景优美。

我们调查了几个著名景点,发现江城区以其独特的自然风光吸引着大量游客。

2. 文化遗产的特色通过专家访谈和问卷调查,我们了解到江城区拥有丰富的文化遗产。

其中,广东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有9项,其中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有3项。

这些文化遗产丰富了江城区的文化内涵,为其发展提供了独特的优势。

3. 特色产业的发展在调研过程中,我们发现江城区的特色产业发展迅速。

以海鲜养殖为例,江城区拥有得天独厚的海洋资源,是广东省重要的海鲜养殖基地。

同时,石材加工、渔业加工、制冷设备生产等特色产业也有着良好的发展。

这些特色产业的发展为江城区经济增长和就业提供了重要支撑。

4. 旅游业的发展作为一个拥有丰富自然和人文资源的区域,江城区旅游业发展潜力巨大。

我们调查发现,江城区的旅游业已经迅速崛起,吸引了大量游客。

为了进一步发展旅游业,江城区已经制定了一系列政策和措施,推动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

四、问题和建议在调研过程中,我们也发现了一些问题。

首先,江城区的一些特色产业还存在规模小、技术含量低等问题,亟需进一步加大扶持力度。

其次,旅游业虽然潜力巨大,但也存在一些不足,如景点设施不完善、服务水平不高等。

我们建议江城区进一步加大特色产业的培育力度,加大对旅游业的投资,提升景区服务水平。

五、结论通过本次调研,我们了解了阳江市江城区的特色和优势,同时也发现了一些问题。

我们相信,只要充分发挥江城区的特色和优势,加大对特色产业和旅游业的投资,江城区的发展势必会取得更大的突破。

江城城市文学代表作之一

江城城市文学代表作之一

江城城市文学代表作之一江城,又称武汉市,位于中国中部,是湖北省的省会。

作为一个历史悠久且文化底蕴深厚的城市,江城孕育了许多优秀的文学作品。

本文将介绍江城城市文学的代表作之一,带领读者深入了解江城的文化氛围与作品创作的背景。

《过秦论》是江城城市文学中一部非常具有代表性的作品,该作品由贰拾壹创作于1969年,是一部长篇小说,被公认为中国文学史上的经典之作。

小说以古代秦国的兴衰为背景,通过描绘历史人物和社会风貌,展示了江城的繁荣与衰败,深入探讨了人性与权力的关系。

《过秦论》以故事情节为线索,融入了大量的历史事件和人物。

作者以精湛的笔触和细腻的描写,展现了江城作为一个历史名城的独特韵味。

小说中的人物形象栩栩如生,既有典型的历史人物,如秦始皇、李斯等,也有描写江城百姓的普通人物,如小商贩、民间艺人等。

通过对这些人物的生动刻画,读者可以感受到江城的繁华和多样性。

小说中的故事情节跌宕起伏,充满悬念与张力。

作者通过讲述秦国的兴衰,展现了权力对个人和社会的影响,启示读者反思人性中的弱点和局限性。

秦始皇的崛起和其强大的统治力量,给江城带来了繁荣和荣耀,但也带来了无尽的欺压与剥削。

小说中许多场景描写都反映了江城人民的生活状况,如街头巷尾的贫穷与繁华、市井小民的喜怒哀乐等,为读者重现了江城历史上的喧嚣与沧桑。

《过秦论》也以其独特的艺术表现形式成为江城城市文学的经典之作。

作者通过丰富的描写语言和形象直观的场景刻画,使读者仿佛置身于江城的苍茫岁月之中。

小说运用文学手法来展现江城的城市面貌,如对街道的描写、对建筑风格的描绘等,使得江城的城市形象更加贴近读者。

同时,小说中巧妙地融入了诗歌、音乐和舞蹈等艺术形式,使得作品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

总的来说,江城城市文学代表作之一的《过秦论》通过讲述历史故事和独特的艺术表达形式,展现了江城丰富多样的文化历史和独特的城市风貌。

它不仅仅是一部优秀的文学作品,更是一扇了解江城的窗口,为读者带来了对江城历史和人文的新认识。

阳江地方史校本课程目录

阳江地方史校本课程目录

阳江地方史校本课程目录前言 (1)第一章古代的两阳 (2)第一节两阳人的祖先 (2)第二节南疆重镇一一阳江、阳春的由来及变迁 (2)第三节阳江在海上丝绸之路的位置 (5)第二章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阳江 (8)第一节灾难深重 (8)第二节两阳人民奋起抗争 (9)第三节两阳光复 (10)第三章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阳江 (12)第一节大革命时期的革命斗争 (12)第二节抗日救亡 (16)第三节阳江解放 (19)第四章阳江的经济文化 (22)第一节阳江漆器业 (22)第二节阳江刀剪业 (26)第三节新时代的江城人文精神 (29)阳江地方史校本课程前言阳江市辖原两阳地区(即今阳春县、阳东县、阳西县、江城区和海陵岛经济开发试验区),是南疆重镇,位于广东西南,东邻江门,北达肇庆,西接茂名,南濒南海。

海陵、南鹏、青州、大镬,岛屿环列,拱卫海关。

阳江自古是粤西要冲,鱼米之乡,生活着汉、壮、瑶、蛋等民族。

全市面积7824平方公里,人口210多万。

阳江市倚山临海,广袤的肥田沃地,给两阳人以衣食之源;鹅凰嶂、三甲顶、郎官山、望夫山、罗琴山、紫罗山等,纵横全境的大小山岭,给两阳人以丰茂的林木和宝贵的矿产资源;流贯全市的漠阳江,给两阳人以舟楫之便、灌溉之利。

三百多公里绵长的海岸线,万顷浅海滩涂,给两阳人以发展渔业、盐业、咸淡养殖和海上贸易的有利条件。

江春大地,拥有闸坡、东平、沙扒、溪头等广东“鱼仓”;两阳山水,并列凌霄、崆峒、玉溪、龙宫等众多游览胜地。

在历史的长河中,两阳人民生产劳动、生息繁衍、开拓创业、战斗革命于此,给后代留下了奋发的风尚。

1949年10月下旬两阳解放。

两阳建设,一日千里,欣欣向荣,蒸蒸日上。

改革开放以来,两阳地区充分发挥了地理、资源、人文优势,各项建设成就辉煌。

1988年1月10日经国务院批准阳江为地级市, 阳江的工农业以及第三产业更加迅猛发展,百业兴旺,经济腾飞。

回顾历史,展望未来,阳江人民满怀信心,坚持改革开放,继续开拓进取,使两阳这片沃土,繁花似锦,分外娇娆。

浅析阳江市江城区“端午逆水赛龙舟”

浅析阳江市江城区“端午逆水赛龙舟”

浅析阳江市江城区“端午逆水赛龙舟”江城区是阳江市唯一的市辖区和全市的政治、经济、交通和文化中心。

端午逆水赛龙舟,是江城区一项历史悠久、独具特色的传统民俗活动,在清道光《阳江志》卷十九记载,至今最少已经有200多年历史。

每年的农历五月初一、初三、初五三天,江城举行的端午赛龙舟,吸引了二三十万人次的观众,漠阳江两岸人山人海,热闹非凡。

江城端午逆水赛龙舟已于2013年11月22日被广东省人民政府批准为第五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名录。

为更好保护和传承这一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项目,笔者上门走访江城区现有各支传统龙舟队的龙种(所属地龙舟协会负责人),多次到每艘龙舟归属当地的神庙或姓氏宗祠进行调查,以所得资料为依据,就江城端午逆水赛龙舟这一民俗节庆活动之分布的区域、历史渊源、主要特征及社会价值等方面进行浅析。

一、江城端午逆水赛龙舟分布的区域江城区是阳江市唯一市辖区,位于广东南沿海,是珠三角通往粤西的门户。

江城区海岸线长59.1公里,阳江市最长河流漠阳江干流南北贯穿全区,形成河涌交错的水网地带。

由于水运往来的频繁,所以在江城这里,民间每年端午都要举行龙舟竞赛活动。

在梁、陈、隋朝时期已十分盛行,到了明清两代,开始了阳江地区龙舟竞渡的鼎盛时期,由此发展成为今天颇具特色的群众性民间民俗节庆活动。

其中又以江城的渊源较长,最为热闹,龙舟文化最为丰富。

江城区现有十二支传统龙舟队,主要集中分布在漠阳江沿岸的城西、城南和中洲三个街道办事处区域内的东砵村、那西村、洲头社区、洲尾社区、太傅渔洲社区、马洲社区、马福社区、麻演社区、西岸社区。

赛场设在自北向南流经江城区的漠阳江上。

二、江城端午逆水赛龙舟活动的历史渊源端午节,我国传统节日,为每年农历五月初五,在整个华人乃至东南亚地区,端午都是一个重要的传统节日,形成很多独具特色的风俗,如划龙舟、吃粽子。

端午逆水赛龙舟,是阳江一项历史悠久、颇具特色的群众性民间民俗节庆活动,在当地俗称为扒龙船。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阳江江城地名文化内涵浅探-汉语言文学阳江江城地名文化内涵浅探刘彩凤摘要:地名承载着丰富的文化内涵。

探究某地区地名,可以深入了解其自然特点和文化特征。

阳江江城地名很大程度上反映了当地自然地理、历史上的少数民族和汉语方言方面的信息。

关键词:阳江江城地名文化自然地理地名是人们为地域约定的名称。

时光匆匆,事物瞬息万变,但地名不轻易变更。

地名是文化的重要载体之一,为我们了解当地的地理、历史、方言和民俗等等,提供了可靠的依据。

当代学者探讨地名的论著并不鲜见,如曾世英《地名学论稿》(1985)、褚亚平《地名学基础教程》(1994)、李如龙《地名与地名学论集》(1993)和《地名学论稿》(1998)、牛汝辰《中国地名文化》等等,各地还发表了一些区域性地名研究的文章,如张洪年、片冈新《早期香港地图中的“埔”》、林寒生《福州地名文化内涵探微》等,这些学者都为地名学的发展做出了贡献,本文所涉及的地名以2000年阳江市地方志编纂委员会编的《阳江县志》和搜狗地图为主要依据,参考了广东省地图出版社出版的《阳江指南地图》。

阳江江城区地处广东西南沿海,成立于1988年,是阳江市唯一的市辖区和全市的政治、经济、交通和文化中心。

江城区山海兼优,气候温和,物产丰饶,交通便利,文化传统独特,素有“鱼米之乡”“文化之乡”的美誉,也被誉为“南国风筝之乡”“中国刀剪之都”。

一、阳江江城地名与当地自然地理特点阳江面临南海,四周基本被河流环绕,水上交通运输方便。

其地貌主要有山地、丘陵和平原。

因此,当地自然地理可以分为江河、山丘和岛洲三类。

江城也具备这三种地理特征。

地名,即地域的名称,首先反映当地的自然地理特点。

当地的地名恰好反映了这三种自然地理类型。

(一)江河类这类地名都与水流有着密切关系。

阳江江城有市内最长河流漠阳江,还有双捷河等若干河流。

能够反映这类自然地理特征的地名主要有以下几类:【湖】《说文?水部》:“湖,大陂也。

扬州浸有五湖。

浸,川泽所仰一灌溉也。

”《书·禹贡》:“大泽蓄水,南方名之曰湖。

”《广韵?模韵》:“湖,江湖,广曰湖也。

”可见,湖泊主要见于南方,这与南方多川泽密不可分。

江城湖泊较多,出现以“湖”命名的地名比较多见,如“环湖、北湖、湖尾”等等。

【江】《说文?水部》:“江,水。

出蜀湔氐徼外崏山,入海。

”江城处于漠阳江下游,直接以“江”命名的就有“江城、沿江、三江、长江”等等。

【塘】《广雅·释地》:“塘,池也。

”阳江江城的池塘较多,该“塘”应为“池塘”。

江城以“塘”命名的地名较常见,例如“龙塘、谭塘、沙牛塘、菱角塘、屋背塘、鸭春塘、塘梨、下塘见”。

有些地方已不见池塘,多因搞建设而被填埋。

【湾】《故训汇纂·水部》:“湾,水曲也。

”《小学蒐佚·考声》:“湾,水曲流处也。

”江城有的河流短小弯曲,坡降大,以“湾”命名的地名较多,例如“龙湾、金湾、新湾、坭湾、湾头”等等。

【涌】《说文?水部》:“涌,滕也。

”段玉裁注:“滕,水冲踊也。

”《玉篇?水部》:“涌,水滕波。

”涌,粤方言特有的名称,用作河流之名,江城河流不少,以之为地名也不难见,例如“麻涌、针对涌、新涌、黄涌”等等。

因为“涌”在粤语中读“冲”,所以人们会把“涌”写作“冲”,例如“冲口、冲表、清冲”等等。

【埠】《篇海类编?地理类?土部》:“埠,见《大明律》,官牙埠头,船埠头。

谓主舶客商卖货物也。

”《正字通·土部》:“埠,舶船埠头。

《通雅》:埠头,水濒也。

”江城以之命名的地名也不罕见,例如“埠场、南埠、安埠、九姜埠”等等。

【】《汉语大字典》该条义项①:“方言。

江、湖边的低洼地。

”江城带“”的地名也不少,例如南、大、司、新、高、东。

也有人会省去偏旁,写作“朗”,例如“津朗、扳朗、竹朗”,但这种省写现象不利于反映地形原貌。

【濑】《说文?水部》:“濑,水流沙上也。

”《广韵?泰韵》:“濑,湍濑。

”《篇海类编?地理类?土部》:“濑,湍也。

”江城的“濑”指水中浅滩,有一处地方就叫“西濑”。

【澳】《汉语大字典》“澳(二)”义项②:“江海边凹进去可以停船处。

”阳江江城为沿海地区,水上交通便利,渔民不少,船只较多。

偶也见以“澳”命名的地名,有一处地方就叫“戙澳仔”。

(二)山丘类江城也有部分地区为山地、丘陵,地名恰好反映了这种自然地理特点。

它们主要有以下几个:【山】江城有很多带“山”的地名,充分体现了当地的自然地理特征。

例如“山外东、山外西、山后、山头、山底、山下、南山、东山、金山、观音山、鹰山、三山、雷山、寨山”等等。

【石】江城以“石”命名的地名很常见,例如“石头岗、月亮石、红石、大石、石潭、白石坑、石河、石柱、乌石、石碑、石滩”等等。

【沙】江城有不少地名带“沙”字,例如“白沙、玉沙、扒沙村、长沙、沙田、沙冈、沙头垅、沙屋上、沙屋下、沙屋围”等等。

【岗(冈)】《汉语大字典》“岗(二)”义项①:“像山一样高起的土石坡儿。

”《说文?山部》:“冈,山骨也。

”江城出现带“岗”或“冈”字的地名为数不少,例如“马头岗、番薯岗、铺子岗、上沙岗、大岗、石头岗、马头岗、岗列、岗腰、岗背、岗东、岗元、岗头、沙冈、福冈、长冈”等等。

【洋】《说文?水部》:“洋,水。

出齐临朐高山,东北入钜。

”《集韵·阳部》:“洋洋,盛大也。

”据此,南方很多地方的广阔平原会以“洋”命名,江城有很多广阔平原,也出现带“洋”字地名,例如“有那洋、那达洋、北洋。

”【垅】《说文?土部》:“垅,丘垅也。

”《故训汇纂》“垅”:“?~,丘也。

?丘、~同义,故亦用为连语。

④小曰丘,大曰~。

”所以,“垅”指丘陵地带,“丘陵地的较宽的山沟,开垦为‘山垅田’,日照不足但水源充裕”。

江城多山丘土地,当地便直接以之命名,如“垅尾、军寨垅、白沙垅、沙头垅、大垅、垅尾头、水垅、东垅”等等。

【坪】《说文?土部》:“坪,地平也。

”所以,“坪”多指“平坦的土地”。

江城位于漠阳江下游,河流冲积平原的地势较平坦,因此,当地以“坪”命名的地名较多,例如“坪郊、长坪、角度坪、窑坪、对砍坪、滘坪、大坪”等等。

【坑】《玉篇?土部》:“坑,堑也;丘虚也;壑也。

”江城多山地,地势高低不平,坑坑洼洼,当地人民便以“坑”作为地名,例如“龙坑、刘屋坑、梨笛坑、梁屋坑、卢屋坑、焦坑、白石坑、中对坑、长坑、过坑、勒竹坑、下坑、大坑、吉坑”等等。

【墩】《集韵·魂韵》:“墩,平地有堆者。

”江城有些地方有土堆,当地人民也据此特点,以之为地名,例如“随角墩、坡墩、墩溪、禾虫墩、盐灶墩”等等。

(三)岛洲类阳江江城也有一些岛屿,最著名的属海陵岛,是闻名遐迩的旅游景点。

不过带“岛”的地名较少,仅见海陵岛、马尾岛等有限的几个。

带“洲”的地名为数不少。

《玉篇?水部》:“洲,水中可居也。

”江城以“洲”命名的有“中洲、洲头、洲尾、三洲、屋背洲、茄围洲、鹅六洲、洲仔、上洲村”等等。

二、阳江江城地名与当地历史上的少数民族据新《阳江县志》(2000版):阳江古为百越之地,是少数民族聚居地方。

在阳江城附近出土的东晋古墓葬群,其中一墓主葬于太元四年(379),出土的文物经考证为中原南迁人士在此定居。

南朝高凉太守汉人冯宝与土著俚族冼夫人联姻,少数民族逐渐与汉族融合,繁衍后代。

古越语中,“牛”为“莫”(阳江现在称“牛”还叫“牛么”),“羊”越语为“阳”。

“莫阳”就是“牛羊”的意思,这说明古代的阳江曾是牛羊聚居的地方,或者是牛羊集市。

现在江城以“牛”命名的地名就有“牛围、沙牛塘、上牛栏冲、下牛栏冲、牛场村、牛头坑、牛路”,以“羊”命名的地名就有“羊尾、五羊村、羊子村、绵羊”。

江城以“圩”命名的地名也较多,“圩”又写作“墟”“虚”。

汉语称“集市”为“圩(墟)(虚)”的地区,均为古越人分布之地。

以“虚”称“集市”,首见于晋代沈怀远《南越志》:“越之野市为虚,多在村场。

先期召集各商或歌舞以来之。

荆南岭表皆然。

”又唐代梁载言《十道志》云:“容州(今广西容县——引者注)夷多民少,鼻饮跣足,好吹葫芦笙,击铜鼓,习射弓弩,无蚕桑,缉焦葛为布,不习文字,呼市为虚。

”后来人们才讲“墟”简写为“圩”。

江城带“圩”的地名有“旧圩马蹄圩、白蒲圩、平冈圩、埠场圩”等等。

瑶族是中国少数民族之一,瑶民是隋代迁入阳江定居的。

据康熙二十年(1681)版《阳江县志》记载:“瑶民分别定居于随垌、翼垌、马衔、合沟、秀石、合门、那垌、香炉、苏垌、南坑、杏垌、三龙、温迳等13个村寨。

瑶族聚居区还分布着僮族(今壮族)。

据康熙二十年(1681)版《阳江县志》记载:江邑山民昔有瑶僮二种,今不惟僮为瑶。

”带有壮语色彩的地名主要有以下几个:【那】“那”为古壮族“水田”之义,在广西壮族的地名中很常见。

在江城出现不少以“那”命名的地名,例如“那栋、那西、那格、那盖头、那达洋、那顿、那棉、那洋、那站、那镬、那向、那谢、那良、那贺、那傍、那梨、那大”等等。

可见以前有大量壮族人在此活动过。

【垌】“垌”在壮语中又作“都”“驼”“峒”“恫”,指“平坦的稻作区”。

江城带“垌”的地名并不罕见,例如“随垌、奕垌、沈岗垌、下垌、上垌、垌仔、上禾秆垌、下禾秆垌”等等。

【六】“六”在壮语中是“幽深山地”之义。

江城也有带“六”的地名,例如“鹅六洲”。

当地人把养猪之地,称之为“猪六”;公厕称之为“粪六”。

【排】“排”应是壮侗语“山”的意思。

江城带“排”字的地名有“南排、排后”等等。

畲族是我国的56个民族之一,林惠祥《中国民族史》将其归入苗瑶一系。

阳江江城有一地名叫“平畲”,直接以“畲”命名,可见畲族人曾在此活动过,后来可能迁走了,或被汉化了。

三、阳江江城地名与汉语方言阳江市有三种汉语方言,以阳江话为主,属于粤语高阳片,分布在市内大部分地区,江城也通行阳江话。

此外,阳西的儒洞、上洋、沙扒和新圩等镇很多村庄讲“海话”,属闽南话潮州语系;阳西塘口、新圩,阳东新洲、阳春永宁、潭水、河口、八甲等讲话,属客家方言。

江城虽通行阳江话,但其地名同样也反映了闽南人和客家人曾在此活动过。

【园】在闽方言区里,“园”指种植农作物的旱地。

江城地名也出现带“园”字的,例如“方园、下园头、洛园、木贲园、果子园、大园、下底园、圩仔园、菠萝园、竹子园、薯园、头园”等等。

【埒】《说文?土部》:“埒,卑垣也。

”即不高的围墙。

乡间为防家禽损害庄稼,特意筑小围墙防之,只见于闽方言区,但在江城的地名有“一埒”,可见闽人曾居于此。

【兜】在闽方言区里,“兜”为“旁边”之义。

江城有带“兜”的地名,例如“白沙兜”。

【寨】《汉语大字典》“寨”义项③:“村庄;村落。

多用为地名。

”对于聚落的同名,客家人称村为“寨”。

江城出现很多以“寨”命名的村落,例如“马屋寨、叶屋寨、黄屋寨、刘屋寨、范屋寨、潘屋寨、罗屋寨、杨屋寨、邵屋寨、上寨、中寨、下寨、大寨、寨仔、寨角”等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