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逻辑课程内容与考核要求

合集下载

《普通逻辑》教学大纲

《普通逻辑》教学大纲

《普通逻辑》教学⼤纲《普通逻辑》教学⼤纲⼀、说明(⼀)课程名称普通逻辑。

(⼆)课程性质专业核⼼课。

(三)教学⽬的开设本课程的主要⽬的是使⼤学⽣⽐较系统地掌握普通逻辑的基础知识、基本原理、和基本⽅法,通过⾃觉的逻辑思维训练形成较⾃觉的逻辑思维习惯,使思维过程更加规范、有序、严谨和合乎逻辑,从⽽,提⾼思维的效率,达到准确性和敏捷性的共同提⾼,同时也可⽤逻辑基本规律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这⼀能⼒的形成也将为学好其它课程奠定良好基础。

(四)课程主要内容《普通逻辑》是⼀门⼯具性的学科,本课程主要介绍逻辑基本原理及其在思维过程中的运⽤。

主要内容为概念、判断(命题)、推理、逻辑思维基本规律及简单的逻辑⽅法。

从具体结构来说,包括逻辑概说、演绎逻辑、归纳逻辑及其论证和反驳等基本原理。

通过学习,学⽣能基本掌握和正确运⽤这些知识,提⾼逻辑思维能⼒,尤其是提⾼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

(五)教学⽅式课堂教学附以辅导和实际逻辑思维训练。

教学理念与设想:①在讲透逻辑基本原理的基础上,紧密联系思维实际,引⼊案例教学;②把传授逻辑学知识与培养学⽣的逻辑思维能⼒联系起来;③努⼒激发学⽣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在教学中重视学⽣的主体地位。

(六)教学时数该课程总学时为64学时,其中课堂理论教学56学时,考试与复习6学时,独⽴练习课2学时。

(七)考核办法闭卷。

(⼋)使⽤教材《普通逻辑原理》,吴家国主编,⾼等教育出版社。

(九)参考书⽬1、《普通逻辑》,编写组,上海⼈民出版社;2、《普通逻辑教学导引》,吴家国主编,上海⼈民出版社;3、《形式逻辑》,⾦岳霖主编,⼈民出版社;4、《逻辑学》,何向东主编,⾼等教育出版社。

5、《逻辑时空丛书》,刘培育主编,北京⼤学出版社。

(包括逻辑与智能新编,笑话、幽默与逻辑,咬⽂爵字的逻辑,点击思维,古诗中的逻辑,趣味逻辑,博弈思维等⼗三本。

⼆、本⽂第⼀章绪论教学要点:1、什么是逻辑2、普通逻辑的对象和性质3、逻辑简史教学时数:5课时教学内容:第⼀章绪论第⼀节认识、思维和逻辑⼀、什么是逻辑1.“逻辑”的含义2.逻辑的语源学⼆、认识、思维和逻辑思维对客观世界的反映有两个显著特点:1.间接性2.概括性第⼆节普通逻辑的研究对象和性质⼀、普通逻辑的研究对象1.思维的逻辑形式指思维内容各部分之间的联系⽅式(或形式结构)。

自学考试普通逻辑学》

自学考试普通逻辑学》

自学考试普通逻辑学》一、考试科目的重要性自学考试《普通逻辑学》是众多高校自考本科的重要必考科目之一,同时也是很多职业资格考试的必考科目之一。

它的重要性不仅在于其是众多考试科目的基础,更在于其对于提高个人思维能力、判断能力、推理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通过学习这门课程,可以帮助考生建立正确的思维方式和逻辑思维能力,从而更好地应对各种考试和日常生活中的问题。

二、考试科目的内容自学考试《普通逻辑学》的考试内容主要包括逻辑学的基本概念、命题、推理等方面。

其中,基本概念包括概念、判断、推理等;命题包括命题的类型、真假值等;推理包括直接推理和间接推理等。

还包括一些基本的逻辑定律和逻辑规则,如三段论、假言推理、选言推理等。

三、学习方法1、掌握基础知识学习《普通逻辑学》需要从基础知识入手,如概念、判断、推理等。

考生需要熟练掌握这些基本概念的定义和用法,并能够正确运用它们进行逻辑推理和分析。

2、注重实践应用学习《普通逻辑学》不仅仅是掌握理论知识,更重要的是将其应用到实际生活中。

考生可以通过练习一些逻辑题目或者解决实际问题来提高自己的逻辑思维能力。

3、多做模拟题模拟题是检验考生学习成果的有效方式之一。

考生可以通过多做模拟题来检验自己的掌握情况,找出自己的不足之处,并及时进行改进。

四、考试技巧1、仔细审题在考试中,审题是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

考生需要仔细阅读题目,弄清楚题目所要求的内容和问法,避免因为误解题目而失分。

2、注重逻辑推理过程在回答问题时,考生需要注重逻辑推理的过程。

不仅要给出答案,还需要说明推理过程和依据的逻辑定律或规则。

这样可以让考官更加清晰地了解考生的思维过程和逻辑思维能力。

3、注意语言表达清晰准确在回答问题时,考生需要注意语言表达清晰准确。

尽量避免使用过于口语化或者不规范的表达方式,而是要使用专业术语和规范的表达方式来回答问题。

这样可以提高答案的可读性和易理解性,从而增加得分的可能性。

“逻辑学基础”课程教学大纲

“逻辑学基础”课程教学大纲

"逻辑学基础"课程教学大纲第一章 引论考核要求(一)思维 1、识记:思维的基本特征。

2、理解:思维一语言的关系。

(二)普通逻辑形容的对象 1、识记: (1)普通逻辑的定义。

(2)思维的逻辑形式。

(3)逻辑常项和变项。

2、理解: (1)普通逻辑不研究思维的具体内容,只研究各种不同类型的思维的逻辑形式。

(2)逻辑常项在逻辑形式中的地位。

3、简单应用: (1)从各种不同的具体判断和推理中,抽象、概括它拉的逻辑形式。

(2)识别各种逻辑形式中的逻辑常项和变项。

(3)根据判断和推理的不同逻辑形式列举出具体的判断和推理。

(三)普通逻辑的性质和意义 1、识记:普通逻辑的性质:工具性和全人类性。

2、理解: (1)学习普通逻辑的意义。

(2)学习普通逻辑的方法。

第二章 概念 考核要求 (一)概念的内涵和外延 1、识记: (1)概念。

(2)概念的内涵。

(3)概念的外延。

2、理解和应用: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正确识别某个概念的内涵和外延。

(二)概念的种类 1、识记: (1)对概念进行三种分类的分类根据。

(2)集合概念。

2、理解和应用: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正确识别某个概念属于何种概念。

(三)概念间的关系 1、识记: (1)概念间的五种基本关系(包括矛盾关系和反对关系)。

(2)属种关系。

2、理解和应用:识别若干概念之间的关系。

(四)欧拉图 1、识记:表示概念间五种基本关系(包括矛盾关系和反对关系)的欧拉图。

2、理解:判定表示若干概念之间关系的欧拉图是否正确。

3、简单应用:用欧拉图表示若干概念之间的关系。

4、综合应用:从给定的条件出发,推出指定的概念之间的关系,并用欧拉图表示它们的关系。

(五)定义 1、识记:(1)定义。

(2)定义的结构。

(3)划分的方法。

2、理解:定义的三条规则及违反规则所犯的逻辑错误。

3、简单应用:运用有关定义的知识分析具体的定义是否正确。

《普通逻辑》教学大纲

《普通逻辑》教学大纲

《普通逻辑》教学大纲课程编号:09100009英文名称:GeneraI Logic学分:3学时:48课程类别:专业必修课授课对象: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学生教学单位:法学院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修读学期:第1学期一、教学任务本课程教学任务是通过传授普通逻辑的基本概念和原理,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提高准确、严密表达和论证思想的能力,为学习现代逻辑和掌握其他各门科学知识打下良好基础。

二、教学目标1.专业知识方面:本课程是一门理论性较强、实用性较高的课程,主要讲授思维的逻辑形式、逻辑规律以及简单的逻辑方法。

通过学习此课程,使学生系统地理解和掌握概念、命题和推理的基础知识,正确运用概念、命题和推理、保证思维结构正确性所必须遵守的逻辑思维的基本规律,以及包括定义、划分、论证等的逻辑方法。

2.专业能力方面:通过此课程教学,使学生在理解和掌握逻辑基本知识的基础上,掌握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基本逻辑技能,并在生活和工作中予以运用和实践。

3.综合能力方面:通过此课程教学,提高学生的思维的准确性和敏捷性,增强语言的表达能力和论辩能力,初步具有运用逻辑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以及并为进一步学习其他专业知识提供必要的逻辑工具。

三、教学内容第一章引论1.教学内容:本课程教学简介;普通逻辑的研究对象;思维、思维形式、思维的逻辑形式、逻辑常项和变项、有效性和可靠性等基本概念的内涵;逻辑形式与语言形式的关系。

2.自主学习内容:逻辑学发生、发展的简况;学习普通逻辑的意义、方法和要求。

3.要求:通过本章学习,学生应掌握普通逻辑的研究对象,熟悉思维、思维形式、思维的逻辑形式、逻辑常项和变项、有效性和可靠性等基本概念的内涵,了解逻辑学发生、发展的简况,以及学习普通逻辑的意义、方法和要求。

4.教学重点:普通逻辑的研究对象。

5.教学难点:思维的逻辑形式、逻辑常项和变项、有效性和可靠性等基本概念的内涵。

第二章复合命题及其推理1.教学内容:联言命题及其推理;选言命题及其推理;假言命题及其推理;负命题及其推理。

《逻辑学教程》课程标准

《逻辑学教程》课程标准

《普通逻辑》课程标准适用专业:公安管理、司法、文秘、管理等专业编制日期:2018年12月《普通逻辑》课程标准一、课程概述(一)课程性质《普通逻辑》是一门学习和研究思维的形式、思维的基本规律和思维过程常用的简单逻辑方法的课程,是一门帮助人们提高思维的自觉性、科学性和分析解决问题能力的工具性学科,它教人如何正确地思考和表达,也教人辨识谎言和欺骗。

逻辑学教学的目的在于培养与提高学生运用逻辑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也是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创新思维能力不可缺少的学习科目。

(二)设计思路《普通逻辑》是撇开思维的具体内容来研究思维的逻辑形式及其基本规律的,它主要为人们进行正确思维,获取新知识,表述论证思想,提供必要的逻辑手段和方法。

为适应高等教育大众化的趋势,发挥逻辑教学在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方面的优势和竞争力,根据高职院校职业教育的特点,普通逻辑教学应着眼于培养学生的人文素质和创新能力。

逻辑教学与学生的素质养成挂钩。

(思维素质)本课程教学重心不在于探讨逻辑理论,而在于研究逻辑的应用特点;不是以逻辑学为本位向日常思维实际中推广逻辑知识,而是以分析和处理日常思维实际中存在的逻辑问题为立足点来应用所掌握的逻辑工具。

课程在教学内容安排上紧密结合学生的学习、工作和生活实际,通过思维训练的方式传授与日常思维密切相关的逻辑学基础知识,并注意做到学术性与通俗性,知识性与趣味性相结合。

逻辑教学与学生的能力培养挂钩。

(创新能力)在本课程教学过程中,应始终把握一条原则:能力培养不是专业课的专利,基础课教学也可以培养能力。

普通逻辑教学的重要职责就是逻辑思维能力的训练,培养学生的分析概括能力、抽象理解能力、逻辑推理能力和批判性思维能力,进而提高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通过教学使学生系统地了解掌握普通逻辑学的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能自觉地进行逻辑思维和表述论证;提高思维的准确性和敏捷性,增强论证的逻辑力量;同时,为进一步学习和理解其他各门具体科学知识提供必要的逻辑工具。

逻辑学课程基本内容

逻辑学课程基本内容

(1)课程基本内容:逻辑学(普通逻辑/形式逻辑)是研究思维的科学,它研究的是思维的形式结构、思维的规律和一些简单的逻辑方法。

是一门工具性的学科。

从总体上说,构成普通逻辑科学体系的内容有三大方面:一是思维的逻辑形式,即思维的形式结构,这里的思维形式包括概念、判断和推理,而思维形式的结构主要是指判断和推理的结构。

二是普通逻辑的基本规律,它包括同一律、矛盾律和排中律。

三是简单的逻辑方法,例如,定义、划分、探求因果联系的归纳五法等。

再进一步说,普通逻辑的基本内容又可以分为以下六个部分:绪论这一部分概括地说明了普通逻辑的研究对象、性质、意义和学习方法。

这是普通逻辑的纲,是进一步系统地学习普通逻辑基本原理的出发点。

在总论中,需要把握的最基本概念是“思维的逻辑形式”(其中包括逻辑常项和逻辑变项)、“逻辑规律”、“简单的逻辑方法”等。

概念这一部分系统地论述了概念的本质、基本特征、概念的种类、概念间的关系、概念的限制和概括,以及定义和划分问题。

判断这部分系统地阐述了判断的特征,A、E、I、O、四种性质判断的逻辑形式、真假关系以及周延性问题,关系判断的结构以及关系的性质,联言判断、选言判断、假言判断和负判断等复合判断的各种不同的逻辑形式以及各自的逻辑值(即真假值),模态判断的四种不同形式以及真假关系等问题。

逻辑规律这一部分系统地阐述了逻辑规律的性质,同一律、矛盾律、排中律的基本内容、逻辑要求和违反它们的各种逻辑错误表现以及它们的作用问题。

推理这是普通逻辑的核心部分。

主要内容有推理概论、演绎推理、归纳推理。

其中演绎推理是重点部分。

论证论证是判断、推理知识的综合应用。

这一部分系统地阐述了论证、反驳的本质和结构、论证反驳的种类和方法、论证的规则等问题。

综上所述,推理是普通逻辑的主体,概念判断是推理的基础,论证是概念判断和推理的综合应用,而基本规律则是推理、论证的依椐,这就是普通逻辑的基本框架。

总体来说,难点在于概念间关系的断定,集合概念和非集合概念的区分。

《逻辑学》新大纲--汉语言文学

《逻辑学》新大纲--汉语言文学

《普通逻辑》课程教学大纲课程名称:逻辑学课程编号:010132001总学时:24学分:1.5适用对象:汉语言文学专业1.课程性质:《普通逻辑》是汉语言文学专业本科生的专业限选课中的必修课.其内容具有很强的理论抽象性,公式、符号、图、表颇多;同时又具有可操作性,处处都含有思维方法、演算技巧的应用.本课程旨在使学生系统地了解和掌握普通逻辑的基本知识、基本原理和基本技能,进行逻辑思维训练,解决思维的实际问题,以提高思维的准确性和敏捷性,从而增强语言表达的逻辑力量,并且为进一步学习其他科学知识提供必要的逻辑工具。

2.教学目的:逻辑学是现代基础学科的重要门类,包括逻辑的应用、演绎逻辑、一般逻辑、归纳逻辑、方法论等.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要使学生系统地理解和掌握普通逻辑学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推演技巧,提高思维的准确性和敏捷性,增强语言的表达能力和论辩能力,以及初步具有运用逻辑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并为进一步学习其他专业知识提供必要的逻辑知识。

3.教学内容:教学内容与学时安排4。

教学方式:开展多媒体教学和案例教学,大力采用互动、启发、探究、讨论、质疑、争论、搜集信息、自主学习等多种教学形式,鼓励学生参与课堂教学.5。

课程考核方式:本课程为考查课。

期末占总成绩的80%,平时作业、小测验占总成绩的20%。

6。

教材与教学参考书目:教材:普通逻辑编写组.《普通逻辑》(第五版).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

2010。

主要参考书目:[1]吴家国主编《普通逻辑》,上海人民出版社,1993.4.[2]何向东主编。

《逻辑学教程》.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年8月.[3]刘新友,田宏第主编《普通逻辑自学导引》,高等教育出版社,1991.9。

[4]何应灿主编《怎样提高逻辑思维能力》,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5。

3。

[5]中国人民大学哲学系逻辑教研室编《逻辑学》,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

7。

[6]王海传等编著.《逻辑学》。

北京: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

普通逻辑考试大纲

普通逻辑考试大纲

普通逻辑考试大纲普通逻辑?课程考试大纲课程编号:0211618课程性质:专业必修课适用专业:汉语言文学教育专业考试对象:2010级汉语言文学教育班一、课程考核目的本课程的考核目的是:了解学生对《普通逻辑》这门课程的基础知识、基本原理的掌握情况,并了解学生对具体问题分析和解决的能力。

二、课程考试方式及时间本课程的考试以闭卷形式进行评定,总成绩以期末成绩为主(70%),平时上课为(30%),总成绩为百分制。

考试时间一般规定为120分钟三、教学时数本课程总学时为54(16周,周3学时)四、教材与参考书目教材1.吴家国主编.《普通逻辑》,上海人民出版社,1993年4月第4版。

参考书目:1、吴家国主编,《普通逻辑教学导引》,上海人民出版社;1998年1月第一版2、张绵厘编著,《实用逻辑教程》,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3年10月第一版,2004年7月第二版。

3、袁正校主编,《逻辑学基础教程》,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年3月第一版。

4、徐德清编著,《趣味逻辑》,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年4月第一版。

5、金岳霖主编,《形式逻辑》,人民出版社;1979年10月出版。

6、何向东主编,《逻辑学》,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年出版。

五、考试内容与考核要求本考试大纲根据《形式逻辑》课程标准的教学要求,按照大学管理学科的理论知识体系,提出考核的内容和考核要求。

考核要求分为三个层次:熟悉、了解和掌握。

第一章绪论考核内容1.逻辑和逻辑学的含义。

2.传统逻辑的产生和发展。

3.现代逻辑的兴起和发展。

4.逻辑的研究对象。

5.逻辑学的性质6.学习逻辑的意义。

考核要求1.理解逻辑和逻辑学的含义。

2.了解传统逻辑的三大发源地及代表性的人物和作品。

3.理解逻辑学的研究对象。

第二章概念考核内容1.概念的定义及基本特征。

2.概念与语词的联系和区别。

3.概念的种类、概念间的关系。

4.明确概念的基本逻辑方法。

考核要求1.明确概念的两个基本逻辑特征2.掌握概念的种类和概念之间的关系 .3.掌握明确概念的基本方法。

普通逻辑学课程设计

普通逻辑学课程设计

普通逻辑学课程设计一、前言普通逻辑学是哲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它是研究人类思维运行规律和思维方法的一门学科。

在当今世界,逻辑学已经成为各个学科的基础,尤其是数学、计算机科学、哲学、语言学等领域,都需要逻辑学的支撑。

作为普通逻辑学的一门课程,本课程设计旨在帮助学生掌握基本的逻辑原理和思维方法,并运用它们解决实际问题,提高信息处理能力以及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课程目标本课程的主要目标是:1.掌握命题逻辑和谓词逻辑的基本概念和工具;2.熟练掌握命题逻辑和谓词逻辑的基本规则以及常用的推理方法;3.熟练运用逻辑方法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4.培养批判性思维和逻辑思维,提高信息处理和问题解决能力。

三、教学内容本课程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1.命题逻辑的基本概念和规则;2.命题逻辑的简化、合取范式和析取范式;3.命题逻辑的推理方法,包括演绎推理和归纳推理;4.谓词逻辑的基本概念和工具;5.谓词逻辑的推理方法,包括毕达哥拉斯归纳法和自然推理法;6.应用逻辑的实例分析,例如逻辑谬误和科学方法。

四、教学方法本课程的教学方法主要采用课堂讲授和问题解答相结合的方式。

讲授部分将着重讲解概念和规则,以及演绎推理和归纳推理等常见方法。

问题解答部分则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分析和解决一些实际问题,提高思维能力和应用能力。

在教学中,我们将充分利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和工具,例如在线学习系统和智能化教学设备,提高教学效率和学习效果。

五、教学评价本课程的教学评价将采用多种方式,包括学生作业、小组讨论、期末考试等。

其中,学生作业将较多地涉及到实际问题的分析和解决,小组讨论将鼓励学生相互交流思想和经验,期末考试将全面考察学生的掌握程度和能力水平。

在评价中,我们将注重学生的基本功和综合素质,例如思维能力、应用能力、沟通能力等。

同时,我们也将非常关注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创造性思维,鼓励他们在问题解决中寻求新的逻辑方法和思路。

六、结语逻辑学作为一门重要的学科,在不断发展和完善,对人类的思维和认知方式有着深远的影响。

普通逻辑教程课程设计

普通逻辑教程课程设计

普通逻辑教程课程设计一、课程介绍本课程是普通逻辑的基本课程,主要介绍了命题逻辑与谓词逻辑的基本概念和推理方法。

在本课程中,学生将学会如何分析和证明逻辑命题,以及如何应用逻辑规则进行推理和判断。

二、课程目标本课程主要是帮助学生掌握以下几个方面的知识和技能:1.掌握命题逻辑中的命题连结词及其运用;2.理解谓词逻辑中的谓词符号和量词,能够正确理解谓词公式的含义;3.掌握前束范式推理方法和谓词逻辑推理方法;4.能够正确分析和证明逻辑命题;5.能够利用逻辑规则进行推理和判断。

三、教学大纲第一章命题逻辑基础1.1 命题和命题真值 1.2 命题联结词的定义和使用 1.3 命题公式、真值表和命题等值式 1.4 推理规则第二章命题逻辑推理2.1 基本推理方法 2.2 归结推理 2.3 反证法 2.4 充分必要条件推理法 2.5 演绎推理法第三章谓词逻辑基础3.1 组合、函数和关系 3.2 带量词的谓词公式 3.3 对象域、存在量词和唯一性量词 3.4 解释和真值第四章谓词逻辑运算4.1 逻辑运算符和函数符号 4.2 真值表和等值式 4.3 前束范式第五章谓词逻辑推理5.1 基本推理方法 5.2 归结推理和证明方法 5.3 动态权证公理化方法 5.4 形式化证明方法四、实验设计本课程包含两个实验设计:实验一:命题逻辑公式化及等值式推理实验内容:学生需要完成以下任务:•列出所给命题的等值式•完成命题公式的公式化•列出相关的命题公式•基于命题公式设计并验证命题等值式实验二:谓词逻辑归结推理实验内容:学生需要完成以下任务:•以归结推理的方式求解给定问题•对象域、函数和关系的生成•归结推理及其应用五、参考书目以下书目作为本课程的参考书目:1.《数理逻辑》许纪常著2.《逻辑学》朱敏洛著3.《逻辑学教程》康德著。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章引论课程内容(一)逻辑学的研究对象(二)学习逻辑的意义1.为人们获得新知识建立合理、坚实的基础平台;2.帮助人们提高推理能力;3.有助于提高人们的创新能力;4.有利于进行合乎理性的人际交流。

考核知识点及考核要求(一)逻辑学的研究对象1.识记:逻辑学的研究对象。

2.领会:推理的有效性。

3.简单应用:应用实例证明一个推理形式的无效性。

(二)学习逻辑的意义领会:学习逻辑的意义。

第二章概念课程内容(一)概念概述1.什么是概念2.概念的内涵与外延(二)概念的种类1.空概念、单独概念和普遍概念2.集合概念和非集合概念3.个体概念、性质概念和关系概念4.正概念和负概念(三)概念间的关系1.同一关系2.真包含关系3.真包含于关系4.交叉关系5.全异关系(四)概念的概念与限制1.属种关系的两个概念内涵与外延之间的反变关系2.概念的概括3.概念的限制(五)概念的定义1.什么是定义2.定义的方法3.定义的种类4.定义的规则5.定义的作用(六)概念的划分1.什么是划分2.划分的种类3.划分的规则4.划分的作用考核知识点及考核要求(一)概念的内涵和外延1、识记:(1)概念。

(2)概念的内涵。

(3)概念的外延。

2、领会: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正确识别某个概念的内涵和外延。

(二)概念的种类1、识记:(1)概念分类的不同依据。

(2)集合概念和非集合概念。

2、领会: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正确识别某个概念属于何种概念。

(三)概念间的关系1、识记:(1)概念外延间的五种基本关系。

(2)两个概念之间的属种关系。

(3)概念外延间的矛盾关系和反对关系。

2、领会:识别给定概念外延之间的关系。

(四)欧拉图1、识记:(1)如何使用欧拉图表示两个概念外延之间的五种关系。

(2)如何使用欧拉图表示两个概念外延之间的矛盾关系和反对关系。

2、领会:判定表示若干概念外延之间关系的欧拉图是否正确。

3、简单应用:用欧拉图表示若干概念外延之间的关系。

4、综合应用:从给定的条件出发,推出指定概念外延之间的关系,并使用欧拉图表示出它们外延之间的关系。

(五)概念的概括与限制1.识记:(1)概念的概括。

(2)概念的限制。

2.领会:具有属种关系的两个概念内涵与外延之间的反变关系。

3.简单应用:分析并确定某个具体的概括或者限制是否正确。

(六)定义1、识记:(1)定义。

(2)定义的结构。

(3)属加种差定义。

2、领会:(1)定义的方法。

(2)定义的种类。

(3)定义的规则。

(4)违反定义规则的逻辑错误。

3、简单应用:(1)运用有关定义的知识分析具体的定义是否正确。

(2)判定一个对象是否属于某递归定义概念的外延。

(七)划分1、识记:(1)划分。

(2)划分的要素。

2、领会:(1)划分的种类。

(2)划分的规则。

(3)违反划分规则所犯的逻辑错误。

3、简单应用:运用有关划分的知识分析具体的划分是否正确。

第三章简单判断课程内容(一)判断概述1.判断及其基本特征2.判断与语句3.命题和命题形式4.判断的种类(二)性质判断1.性质判断的结构2.性质判断的种类3.同素材的性质判断之间的真假关系4.性质判断主、谓项的周延性(三)关系判断1.关系判断的结构2.关系的性质考核知识点及考核要求(一)判断的定义和分类1、识记:(1)判断。

(2)判断的逻辑特征。

(3)简单判断。

(4)复合判断。

2、领会:普通逻辑不研究具体判断的真假,只研究各种判断的形式以及具有这些形式的判断之间的真假关系。

(二)性质判断的定义和种类1、识记:(1)性质判断。

(2)性质判断的结构。

(3)性质判断的种类及其逻辑形式。

(4)特称量项的逻辑含义。

2、领会:把用自然语言表达的不规范的性质判断整理成标准形式的性质判断。

3.简单应用:判定给定性质判断所属的种类。

(三)性质判断主、谓项外延之间的关系1、识记:根据主、谓项外延之间的关系,确定给定的性质判断的真假。

2. 领会:根据给定的性质判断的真假,确定主、谓项外延之间的关系。

3、简单应用:(1)根据给定的性质判断的真假,画出表示主、谓项外延关系的欧拉图。

(2)根据给定的主、谓项外延之间的关系,写出相应的真的性质判断。

(四)对当关系1、识记:(1)同素材的A、E、I、O四种判断的对当关系。

(2)同素材的判断之间的矛盾关系、反对关系、下反对关系、差等关系。

2、领会:由一个性质判断的真假确定其余三个同素材的性质判断的真假。

3、简单应用:从已知条件出发,运用对当关系来确定给定判断的真假。

(五)性质判断主、谓项的周延性1、识记:A、E、I、O四种判断主项和谓项的周延情况。

2、简单应用:(1)根据主项或谓项的周延情况,确定相应的性质判断的质或量。

(2)根据性质判断主项和谓项的周延情况,画出相应判断主项概念和谓项概念外延关系的欧拉图。

(六)关系判断1、识记:(1)关系判断。

(2)关系判断的结构。

(3)自返关系、非自返关系、禁自返关系。

(4)对称关系、非对称关系、禁对称关系。

(5)传递关系、非传递性关系、禁传递关系。

2、简单应用:(1)确定用自然语言表达的判断是否为关系判断。

(2)确定某个具体的关系属于何种关系。

第四章复合判断课程内容(一)联言判断1.什么是联言判断2.联言判断真假的确定(二)选言判断1.什么是选言判断2.语言判断的种类及其真假的确定(三)假言判断1.什么是假言判断2.假言判断的种类及其真假的确定(四)负判断1.什么是负判断2.简单判断的负判断3.复合判断的负判断(五)模态判断1.什么是模态判断2.模态判断的种类3.模态判断之间的真假关系考核知识点及考核要求(一)联言判断1、识记:(1)联言判断。

(2)联言判断的逻辑形式。

2、领会:(1)联言判断的逻辑特征。

(2)表达联言判断的各种自然语言形式。

(3)联言支的真假与联判断真假之间的关系(真值表)。

3、简单应用:根据自然语言表达的某一具体联言判断写出其逻辑形式。

(二)选言判断1、识记:(1)相容选言判断的定义及其逻辑形式。

(2)不相容选言判断的定义及其逻辑形式。

2、领会:(1)选言支之间的相容关系与不相容关系。

(2)相容选言判断的逻辑特征及其真值表。

(3)不相容选言判断的逻辑特征及其真值表。

3、简单运用:(1)根据自然语言表达的某一具体选言判断写出其逻辑形式。

(2)能够判断选言支的真假与选言判断真假之间的关系。

(三)假言判断1、识记:(1)假言判断。

(2)充分条件假言判断及其逻辑形式。

(3)必要条件假言判断及其逻辑形式。

(4)充分必要条件假言判断及其逻辑形式。

2、领会:(1)充分条件假言判断的逻辑特征及其真值表。

(2)必要条件假言判断的逻辑特征及其真值表。

(3)充分必要条件假言判断的逻辑特征及其真值。

3、简单应用:(1)识别自然语言表达的某一具体假言判断的种类,并写出其逻辑形式。

(2)根据给定的前、后件的真值,确定一假言判断的真值。

(3)将一充分条件的假言判断转换成与其等值的必要条件假言判断,或者将一必要条件的假言判断转换成与其等值的充分条件假言判断。

(四)负判断1、识记:(1)负判断。

(2)负判断的逻辑形式。

2、领会:(1)各种性质判断的负判断及其等值形式。

(2)常见的复合判断的负判断及其等值形式。

3、简单运用:(1)写出与给定的性质判断负判断相等值的判断。

(2)写出与给定的复合判断负判断相等值的判断。

(五)真值表的判定作用1、识记:真值表2、理解:运用真值表方法的步骤。

3、简单应用:(1)运用真值表方法判定一复合判断的逻辑值。

(2)运用真值表方法判定两个复合判断是否具有等值关系。

(3)运用真值表方法判定两个判断是否具有蕴涵关系。

4、综合运用:运用真值表方法解应用题。

(六)模态判断1、识记:(1)模态判断。

(2)常见的模态判断及其逻辑形式。

2、领会:模态判断之间的真假关系。

3、简单应用:(1)判定给定的两个模态判断之间属于何种关系。

(2)已知一个模态判断的真假推知其他模态判断的真假。

第五章逻辑基本规律课程内容(一)同一律1.同一律的内容和要求2.违法同一律所犯的逻辑错误(二)矛盾律1.矛盾律的内容和要求2.违法矛盾律所犯的逻辑错误(三)排中律1.排中律的内容和要求2.违法排中律所犯的逻辑错误考核知识点及考核要求(一)同一律1、识记:(1)同一律的内容和公式。

(2)同一律的要求。

2、领会:违反同一律所犯的逻辑错误。

3、简单应用:根据同一律的内容和要求分析实际论证中的逻辑错误。

(二)矛盾律1、识记:(1)矛盾律的内容和公式。

(2)矛盾律的要求。

2、领会:违反矛盾律所犯的逻辑错误。

3、简单应用:(1)确定互相矛盾或者互相反对的判断。

(2)根据矛盾律的内容和要求分析实际论证中的逻辑错误。

(3)根据矛盾律的内容和要求分析某一实际论证是否违反矛盾律。

(三)排中律1、识记:(1)排中律的内容和公式。

(2)排中律的要求。

2、领会:(1)违反排中律所犯的逻辑错误。

(2)矛盾律与排中律的区别。

3、简单应用:根据排中律的内容和要求分析实际论证中的逻辑错误。

4、综合应用:根据同一律、矛盾律、排中律的有关知识对实际判断、推理和论证进行逻辑分析。

第六章演绎推理(一):基于词项的推理课程内容(一)推理概述1.推理及其结构2.推理的种类3.推理的形式有效性及其判定(二)直接推理1.基于对当关系的直接推理2.基于换质、换位的直接推理(三)三段论1.三段论及其结构2.三段论的公理3.三段论的一般规则4.三段论的格5.三段论的式6.三段论的省略形式(四)关系推理1.关系推理及其分类2.纯关系推理3.混合关系推理考核知识点及考核要求(一)推理及其分类1、识记:(1)推理。

(2)必然性推理。

2、领会:推理的结构。

3、简单应用:(1)判定几个语句是否构成推理。

(2)判定一个具体推理的前提和结论。

(3)判定一个推理属于演绎推理、归纳推理还是类比推理。

(二)基于对当关系的直接推理1、识记:对当关系推理的各种有效式。

2、简单应用:(1)识别给定的推理是否为对当关系的推理。

(2)识别给定的对当关系的推理是否有效。

(三)基于换质、换位的直接推理1、识记:(1)换质法、换位法的基本规则。

(2)换质法和换位法的各种有效式。

2、简单应用:(1)识别给定的换质、换位推理是否有效。

(2)给定一个判断连续地进行换质推理或换位推理。

(四)三段论1、识记:(1)三段论。

(2)三段论的结构。

(3)三段论的基本规则。

(4)三段论的格。

(5)三段论的式。

2、领会:(1)识别给定的推理是否为三段论。

(2)对于用自然语言表达的三段论,写出其逻辑形式,指出其格与式。

3、简单应用:(1)分析给定的三段论是否有效。

(2)确定从给定的前提能否推出结论。

(3)补充省略的三段乱。

4、综合应用:(1)用三段论的基本规则证明三段论的导出规则或各格的特殊规则。

(2)运用三段论的相关知识进行推理或者证明。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