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汉盆地王场油田构造综合分析

合集下载

江汉盆地

江汉盆地

江汉盆地白垩系—第三系地层综合柱状图
(一)潜江组成油系统
江汉盆地潜江组为高 盐度、强蒸发环境下的 氯化钠型盐湖沉积,沉 降、沉积和浓缩中心位 于盆地中部的潜江凹陷, 它也是富烃凹陷。
潜江凹陷潜江组沉积图
潜江组盐湖的油气分布有以下特点: (1)盐间多油层组含油,含油井段长,纵向油气分隔。由于盐韵律层的分 隔,油气纵向运移条件差,以分层段横向运移聚集为主,24个油层组中已发 现22个油层组含油,含油井段长达2 735米。 (2)盐湖浓缩中心控制了油气分布与富集。蚌湖、周矶浓缩中心盐韵律地 层最为发育,与砂岩较发育区叠置,其周缘断层多、盐构造多、岩性圈闭多、 含油层组多、油藏类型多、含油丰度高,油气最为富集。远离盐湖浓缩中心 油田少、含油层组少、含油丰度变低。 (3)岩性油藏十分发育。岩性圈闭不但十分发育,而且具有分带性。据统 计,在已发现的油田储量中,岩性油藏储量约占40%。 (4)“三小”构造油藏多成群成带分布。所谓“三小”是指断层小、构造 幅度小、含有面积小,在盐岩发育区多属盐隆构造油藏,在淡化区多属断块 构造油藏。 (5)盐间非砂岩油藏油气资源十分丰富。盐韵律层中的非砂岩是良好生油 层,生成的油气被上、下盐岩层阻隔,初次运移条件很差,滞留其中,形成 “自生自储”式油藏。具有单层薄、层数多、分布广而稳定、累计厚度大 (200多米)的特点,但储集层物性差,属特低渗透层,非均质性强,具孔 隙和裂缝双重介质,开采难度大。

湖北省潜江矿产资源概况

湖北省潜江矿产资源概况

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

湖北省潜江矿产资源概况

潜江凹陷位于江汉盆地中北部,包括潜江大部和天门、仙桃各一部分,面

积约2500 平方公里。已探明在潜江凹陷富藏石油、天然气、卤水、岩盐、钾盐、钾芒硝、无水芒硝等矿产资源。潜江境内还有矿泉水、陶土等地下资源。1、资源储量

60 年代以来,在江汉盆地找到了王场等25 个油田和一批含油结构,控制含

油面积139.1 平方公里,其中潜江境内有16 个油田,共87.6 平方公里。经测算,江汉盆地的石油远景含量达2 亿多吨。

潜江凹陷卤水分布面积达1200 平方公里,卤水地质储量227 亿立方米,含盐量为100-300 克/升,盐类资源量为51 亿吨。卤水中含有多种微量元素,其中氯化钾储量4590 万吨、铯储量2.72 万吨、铷储量8.35 万吨,而且,富集程度已达到和超过工业开采品位。

潜江凹陷岩盐分布面积约2000 平方公里,岩盐累计厚度约1800 米,矿产埋藏深度700—2145 米,估算盐岩的地质储量为7900 亿吨,相当我国盐都自贡市的20—30 倍。其中,潜江境内的潜一段到潜四段下均有盐层富集预计

厚度大于1800 米,经湖北省矿产储量委员会鄂储决字[1991]02 号和鄂储决字[1991]05 号划定可供开采的3.45 平方公里湖北省潜江市王场油田北部潜江段和湖北省潜江市园林盐矿区蔡湖矿段可供开采0.66 平方公里的盐矿面积中,盐岩储量分别为13.64 亿吨,芒硝储量为1.18 亿吨,盐层氯化钠含量为64.11% 至85.47%。C+D 级盐矿石量3675.1 万吨,纯盐量3302.8 万吨,硫酸钠

王场油田北断块剩余油研究

王场油田北断块剩余油研究
层 顶底 部油层 5 9 . 9米 , 单独 的厚 油层 6 O . 4 m, 水淹层
年测试资料及钻井资料反映其轴部都有一定剩余油, 如
潜3 i + 西北部 , 王 3平 1 井, 王 4斜 3 —1 5井 电测均反 映为低含水淹层 。王 3平 1井 射开 生产 , 初期 含水 在
定采收率 5 5 . 5 9 / 6 , 标定可采储量 6 6 0 . 1 ×1 0 t 。 从北断块分砂体储 量状况及采 出情况来 看 , 全 区目 前剩余可采储量 1 4 . 9万吨 , 其 中中高渗透砂 体采 出程 度高 , 剩余油少 , 如潜 3 i + 砂体 , 地 质储量 2 6 2 . 8万吨 , 可采储量 1 4 5 . 3万 吨 , 剩余可采储 量仅 0 . 5 5万 吨 。低 渗透薄层动用程度低 , 剩余 可采储 量相 对 比较集 中 , 如 3 j 一 砂体 目前剩余可采储量 6 . 9 万吨, 3 z ( 1 l , 剩 余可采储
高其动用程度 , 提 高采收率。
[ 关键词] 王场油田; 剩余油; 井网控制程度 ; 采收率 [ 中图分 类号] T E 3 5 [ 文献标识码] A [ 文章编号] 1 o 0 9 —3 0 1 X ( 2 O 1 3 ) o 1 一O O 1 3 —0 2 余油分 布情况 。 1 . 1 平面上剩余油主要集 中在局部低渗带及构造轴部
前 言 王场油 田潜三 段北断块 ( 简 称北 断块 ) 油藏地 理位

背斜类型

背斜类型

江汉盆地王场构造平面及剖面图(据胡见义等)
背斜的顶部:放射状断裂系统
科威特布尔干油田油藏的 构造图(a)及横剖面图(b)
4、披覆背斜油气藏--披盖构造或差异压实背斜油气藏
这类背斜的形成与古地形突起和差异压实作用有关。
“古地形突起”的组成: 在沉积基底上常存在各种地形突起, 结晶基岩、坚硬致密的沉积岩、 生物礁块、复合砂岩体等等。
3、与地下柔性物质活动有关的背斜油气藏 --底辟拱升背斜油气藏
圈闭成因:地下塑性物质活动的结果。坳陷内堆积的巨厚 盐岩、石膏和泥岩等可塑性地层,在上覆不均衡重力负荷及 侧向水平应力作用下,塑性层蠕动抬升,使上覆地层变形形 成底辟拱升背斜圈闭。
塑性(柔性)物质:多是盐岩、或盐岩与石膏、泥岩组成的 混合层,尤以盐丘占主要地位。
主要特点:
★ 一般表现为宽缓背斜、大隆起、长垣; ★ 两翼地层倾角平缓,且向上更趋平缓; ★ 闭合高度较小; ★ 闭合面积较大(与褶皱区比较); ★ 可发育受基底断裂控制的继承性断层,
但数量较少。
萨莫特罗尔油田油气藏横剖面图
(西西伯利亚盆地)
扶余基底隆起背斜构造泉四段顶面构造图及剖面图(松辽盆地)
北美地台二叠盆地中希莫尔油田横剖面图
5、滚动背斜油气藏—逆牵引背斜油气藏
世界各地中新生代碎屑岩沉积盆地中,发现许多与同生断 层有关的滚动背斜圈闭及其油气藏。

石油地质学第二节 构造油气藏

石油地质学第二节   构造油气藏
西西伯利亚麦德维热medvezhyerussia特大气田构造图和剖面图据crehepob1975大庆油田构造和剖面示意图据大庆油田科学研究设计院1977转引自潘钟祥1986自1960年至2007年累计探明石油地质储量567亿吨累计生产原油1821亿吨占同期全国陆上石油总产量的47实现连续27年稳产5000万吨以上连续12年稳产4000万吨以上已累计生产原油21亿多苏联罗马什金油田综合图据等1967转引自潘钟祥19861砂岩
第二节 构造油气藏 Structural Reservoir
• 由于地壳运动使储集层顶面发生了变形或变位而形成的圈闭, 称为构造圈闭,在其中聚集了烃类之后就称为构造油气藏。
• 构造圈闭:构造变形(连续的或不连续的)成的圈闭。
• 构造油气藏:处于构造圈闭中的油气藏 。
根据其变形或变位及储层的变化特点
大 构造圈闭 类
1.背斜圈 闭
亚 2.断层圈 闭
地层圈闭 水动力圈闭
1.岩性圈 闭
2.不整合 圈闭
1.构造鼻和阶 地型水动力圈 闭
2.单斜型水动 力圈闭
复合圈闭
1.构造-地层复合 圈闭
2.水动力-构造复 合圈闭
类 3.裂缝性 背斜圈闭
4.刺穿圈 闭
5.多因素 构造圈闭
3.礁型圈 闭
4.沥青封 闭圈闭
5.多因素 地层圈闭
3.纯水动力圈 闭

江汉盆地王北区块盐湖沉积和微相特征

江汉盆地王北区块盐湖沉积和微相特征

1 区域概 况和沉积背景
王北区块即王场油田北区 ,在构造上位于江汉盆地潜江凹陷王场盐隆背斜构造西北倾末端。在早古 近纪始新世 早渐新世是江汉盆地盐湖发育的极盛时期 ,盆地 中部的潜江凹陷是基底埋藏最深 、沉降速 度最大的凹陷 ,是湖盆的沉降 中心 、浓缩 中心 。潜江 凹陷在封闭、高盐度 、强蒸发环境下沉积 了巨厚的 潜江组盐系地层 。盐系地层不仅盐岩巨厚 ,还发育了大量的盐间地层 ,有深灰色油浸泥岩 、 钙芒硝泥岩、 白云岩、泥质 白云岩及油页岩等 ,形成盐湖独特的沉积类型 口 。
2 盐湖沉积机理
21盐 湖 沉积 机理 .
扇三角钏 渍水供给方向 ( 三角洲) ( 盐度狰谈嚣)




盐湖水体密度高于包含碎屑物的湖水密度 , 由于水 体分 层 现象 , 含有 沙质 的河 水 漂浮 在盐 水 之上 , 发生 悬浮 搬运 ,随着 沙质 的富集 和水 流 惯 性的减弱 , 沙质最终会发生沉降作用 , 形成沉积 物 。随着水 体 的进一 步浓 缩 和温 度 的升 高 , 强 在 蒸 发环 境下 盐 度 的提高 , 会形 成 盐湖 密度 流 。湖 密度 流分为 表层 流 、底 层流 、层 间 流三种 流 态 , 可形成不同的沉积类型 ,其沉积模式见图 1 。 22 不 同沉积 流态 特 征 . 1 表 层流 ,流入 的 河水若 水 密度 小 于盐湖 ) 水 体密 度 时产 生表 层流 。 水 携带 的沉 积物 呈平 河

背斜油气藏的主要类型

背斜油气藏的主要类型

背斜油气藏的主要类型

背斜油气藏的形态是多种多样的,但就圈闭的成因来看,主要有以下几种类型。

1、与褶皱作用有关的背斜油气藏

是指在侧压应力挤压作

用下形成的背斜圈闭中的油

气藏。这类油气藏多见于褶

皱区。

其背斜圈闭的特点是:

两翼地层倾角较大,不对称,

靠近褶皱山区一侧较另一侧

平缓;闭合高度较大,闭合

面积较小,且常伴有断层发

育;背斜轴向一般与区域构

造线平行。从区域上看,这

类背斜油气藏分布在褶皱区

的山前和山间坳陷内,常成

排成带出现。我国酒泉盆地

南部山前褶皱带中的油气藏

可作为其中的代表(图)。

在国外的褶皱区内,也分布有很多著名的这类背斜油气藏。例如在波斯湾盆地的扎格洛斯山前坳陷内分布有拉里、阿贾加里、加奇萨兰等世界著名的大油田。在美国的阿巴拉契亚山前坳陷以及前苏联的高加索山前坳陷内,也都分布有很多这种类型背斜油气藏。

2、与基底活动有关的背斜油气藏

在地台区,广泛分

布着一种与基底活动有

关的背斜油气藏。这类背

斜油气藏主要是由于基

底断块上升,使上覆地层

隆起,形成背斜圈闭而产

生的。

其背斜圈闭的主要

特点是:外形一般与其

下基底隆起相符,两翼地

层倾角平缓,闭合高度较

小,闭合面积较大。直接

覆于基底之上的地层弯

曲较明显,向上地层弯曲渐趋平缓,而后逐渐消失。当这种背斜圈闭成组成带分布时,则称为背斜带或长垣。由于这类背斜圈闭一般形成时间早,面积大,若与油气生成及运移配合良好时,常可成为极为有利的油气聚集场所。例如我国的大庆油田(图),世界上最大的加瓦尔油田(图)等,它们的油气藏都属于这种与基底活动有关的背斜油气藏。

沙特阿拉伯加瓦尔油田综合图

潜江凹陷王场盐构造的油气成藏特征

潜江凹陷王场盐构造的油气成藏特征

潜 江 凹 陷王 场 盐构 造 的油 气 成 藏 特 征
唐 文旭 ,陈凤 玲 ,范传 军
(. 1 中国地质 大学 资源学院, 湖北 武汉 4 07 30 4;2 中国石化 江汉油田勘探开发研究院, . 湖北 潜江 432) 3 14

要 :为查明潜江凹陷王场盐构造的油 气分布规律 ,促 进 油气勘探 与开发 ,在 对地震 、钻 井及分析 化验资料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第2 l卷 第 4期
20 0 7年 8月
资 源 环 境 与 工程
Re o r e n i n n & E g n e i g s u c sE vr me t o n ie r n
V0 . 1 21. No. 4 Aug ,00 .2 7
潜江 凹陷 充 填 为 中、 生 代 的 陆相 碎 新
屑沉 积 , 地层 厚 达 90 0m。其 中古 近系潜 0 江组 ( q 为一套 由 四个 含 盐段 ( q 、 q 、 E) E E E E 组 成 的含 盐 层 系 , 层 厚 约 3 0 q 、q ) 地 0
资 源 环 境 与 工 程
20 雉 0 7.
此 时盐岩 塑性 极 强 , 断层 的引 导 下 , 在 向埋 藏较 浅 的压力 较 低 的断层 上 升 盘 发生 塑性流 动 , 向 上 隆升 , 成 了盐 并 形 核背斜 、 丘等盐 构造 。 盐

6.2 构造油气藏之一——背斜油气藏

6.2 构造油气藏之一——背斜油气藏

第六章圈闭及油气藏的类型

6.2 构造油气藏之一——背斜油气藏

◆在构造地质作用下,地层发生弯曲变形,形成向周围倾伏的背斜,储集层上方为非渗透性盖层所封闭,形成背斜圈闭,其中聚集了油气即形成背斜油气藏。

◆19世纪末:“背斜学说”。

◆背斜油气藏占世界大油气田储量的四分之三以上。

◆按背斜构造的成因分为:

挤压背斜油气藏、基底升降背斜油气藏、披覆背斜油气藏、

塑性拱张背斜油气藏、逆牵引背斜油气藏

褶皱区的山前、山间坳陷内,侧向挤压应力作用所致。

特点:翼陡,一般不对称,闭合高度大、闭合面积小,常伴有逆断层,常成排出带出现。

——我国主要分布在西部含油气区。

一、挤压背斜油气藏(与褶皱作用有关)

◆L层油气藏:

不对称背斜圈闭

,南翼倾角20~

30°,北翼60~

80°,被逆断层及

横断层所切割。老君庙背斜油藏综合图(据玉门石油管理局)

◆长轴背斜,由多条逆断层切割。两翼

不对称,西翼陡40~50°,东翼缓20~25°,

构造轴线由浅向深向缓翼偏移。

◆该气田由多个背斜气藏组成。

四川盆地卧龙河气田平面及剖面图(据四川石油管理局)

二、基底升降背斜油气藏(与基底活动有关)

稳定地台区,盆地内部基底活动,差异升降,使沉积盖层发生变形,形成宽缓背斜。

特点:两翼缓、倾角小,闭合高度较

小,闭合面积较大,多分布在裂谷型含油

气盆地中,常成组、成带分布,组成长垣

或隆起带。背斜的形成具有继承性。

实例:松辽盆地大庆长

垣萨尔图等油田、波斯湾盆

地中产量和储量都居世界第

一位的加瓦尔油田、以及西

西伯利亚盆地的萨莫特洛尔

大油田和乌连戈伊大气田中

的油气藏。

大庆萨尔图油田剖面图(据大庆石油管理局,2000)

水平井现场应用(第八章)

水平井现场应用(第八章)

第八章水平井现场应用及经济效益评价

水平井钻井技术是目前石油工业比较热门的技术之一,各种应用达20余种,主要用来开发低渗透油气藏、裂缝性油气藏和薄层油气藏,以获得较直井高出3-6倍乃至10倍、20倍的产量,用来在那些难以压裂的具有底水或气顶的油气藏中减缓气水锥进,以延缓无水开采期,在是在成熟油田以提高二、三次采收率,总之,水平井钻井工艺技术经过两年的室内研究和一年多的现场实验,经过系统攻关,钻井技术人员不但掌握了水平井钻井设计,而且在没有进口软件的同时,依靠自己的聪明才智完善了水平井钻井工艺技术,经过几口井的试验,取得了较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1、江汉油田适合水平井开发的主要区块

江汉盆地是白垩纪初期下陷形成的内陆断陷盆地,具有相当复杂的地层结构。盆地内的地层自下而上为上白垩统渔洋组,下第三系沙市组、新沟嘴组、荆沙组、潜江组和荆河镇组,上第三系广华寺组和第四系平原组。下第三系的地层由两个沉积旋回为白垩系—下第三系新沟嘴组,第二旋回为下第三系荆沙组—潜江组—荆河镇组。

1.1 王场油田

王场油田在构造上位于江汉盐湖断陷盆地潜江凹陷北部,其构造为北西、南东向的长轴断背斜。长轴之比大于6,它被车挡断层切割成南北两个断块,构造自上而下两翼倾角变陡20-80°。江汉油田后续资源的严重贫乏和不足,使江汉油田的各级领导及地质家们把关注的焦点集中到了江汉盆地面积广大和丰厚的盐间非砂岩地层。在多年常规井钻探获得的地质认识基础上,经充分、科学的可行性分析和论证,王场油田盐间非砂岩油藏适合利用水平井开发,以期获得资源突破。

王场构造盐间非砂岩储层特征与测录井评价

王场构造盐间非砂岩储层特征与测录井评价

三次资源评价显示, 江汉盆地盐间非砂岩生油量高
达 4 ×1 , 3 0t资源量达 16 ×1。, .8 0t钻探证实王场构造是
盐间非砂岩油藏成藏最有利 的地 区之一 , 王场构造盐 间
非砂岩含油面积 5 k 2控制储量 2 1 ×1 , 明储量 6r , n 0 0 0t探
1 5 0t 5  ̄1 。截至 目前 , 江汉盆地盐问非砂岩 油藏 累计产
灰岩 为块状结构, 在盆地边缘淡化时才有 出现 , 般较 致 密

20 , . l属异常高压油层。 12 盐间非砂岩储层岩性 .
特 征
图 1 盐 问 “ 明治 ” 构 图 三 结
钙芒 硝 质 泥岩
过渡岩性 白云质泥岩 具有 多矿物组合岩性的特征
钙芒 硝 质 云岩
王场构 造盐 问 非砂 岩 是 由硫酸盐 、 碳酸盐 、 硅酸盐矿物混杂和交互组成 的一套
特殊岩层 , 其岩性成 分复杂。据岩心样品分析结果统计
其中碳酸盐含量 2 ~5 , 3 3 平均 4 ; 0 泥质 含量 3 0



江汉盆地是中国南方 的一个老油气 区, 自晚 白垩纪
5 , 9 平均 4 ; 0 硫酸盐含量 7 ~4 , 7 平均 1 , 9 其
成盆 , 至早第三纪末消亡, 上始新统至中渐新统潜江组为 盐岩、 泥岩组成的韵律层夹砂岩 的巨厚盐湖沉积构造 , 厚

王场油田未动用储量提高采收率技术研究-以王1-2-15井区为例

王场油田未动用储量提高采收率技术研究-以王1-2-15井区为例

82前言

王场油田王1-2-15井区于2008年9月正式投入开发,

开发以来,井区油井一直低产低液,虽然生产过程中采取过酸化压裂等措施,但措施效果均不理想。2019年实施微生物深部吞吐技术后, 井区单井原油粘度明显下降,日产油由2吨上升至4吨,下步将继续配套新工艺在稠油区块部署新井提高难动用储量的采收率。

一、未开发储量简况

1.区带概况

王场油田区域构造位于江汉盆地潜江凹陷王场-广华断裂构造带,王1-2-15井区属王场油田王2区块。王场构造钻井揭示的地层自上而下为第四系平原组、新近系广华寺组、古近系荆河镇组、潜江组、荆沙组。潜一段是王1-2-15井区主要的储集层和含油层段,潜一段可划分为3个油组,其中潜13油组为含油层段。

王场构造是典型的盐隆背斜构造,被车挡断层切割为南北两部分,北高南低。在构造的主体部位潜一段地层构造两翼倾角为21°~29°,王1-2-15井区位于北部东翼。该区潜13油组属于三角洲前缘水下分流河道沉积微相。王1-2-15井区潜13储层自北往南延伸,至高部位尖灭。区块储层分布稳定,厚度在2.0-10.0m,平均孔隙度24.0%,平均渗透100.0×10-3μm2,属中孔、中渗储层。总体上是一个中浅层、中孔、中渗、厚层、岩性-构造油藏。地面原油密度为0.938-0.0.979g/cm3,平均为0.959g/cm3;地面原油粘度为54-2039mPa·s,平均为1046 mPa·s,具有高稀低稠的特点,属重质常规开采稠油 。

2.开发特点

(1)油井初期产能不高,油藏边水活跃程度较低,产量递减较缓

盐间砂岩油藏地质建模——以王场油田为例

盐间砂岩油藏地质建模——以王场油田为例

第 3 卷第 1 2 期
黄 文 欢 等 :盐 间 砂 岩 油 藏 地 质 建 模
王场 油 田北 区油 藏于 1 7 年 投入 开 发 ,1 7 93 9 5年 投入 注水 开发 , 目前 主力 砂 体 水 淹情 况 十 分 严重 。 在 经过长期 的注 水开 发后 ,油藏综 合 含水高 ,采 出程 度高 、主力 砂体 水淹严 重 。 目前 生产 井大多 数 已经 高 含水 ,但 仍有 部分井 具有 较高 的油 产量 ,含水 相对 较低 。采油 井层 间矛盾 突 出 ,剩余 油 空间分 布不均 衡 ,部分 井 区仍存 在较 多 的剩余 油 ,部 分 主力油砂 体 具有较 大 的开采潜 力 。
1 油 田地 质 特征 及 面 临 的 问题
江 汉盆地 潜 江 凹 陷王 场 背 斜 是 一个 典 型 的 盐隆背斜 构造 ,底 辟 构 造 为 一个 潜 四 下亚 段 盐
韵 律层 上 拱 形 成 的 北 西 向 的 隐刺 穿 长 轴 背 斜 。
构造形 态 陡 而窄 ,构 造 东 西 两翼 不对 称 ,东 翼 陡 ,西翼 缓 。王 场 油 田处 在 潜 江古 盐 湖 浓 缩 中
Baidu Nhomakorabea
盐 间砂 岩油 藏地层 盐湖相 广泛 发育 ,含盐层 系 由砂 、泥岩层 与含盐 韵律层 交互 组成 ,砂 、泥岩层段 形成 了盐 间砂岩 油藏 的开 发层 系 ,含盐 韵 律 层 由盐 岩 一 间层 组 成 。如 江 汉 盆 地 潜 江组 的绝 大 多 数 油 盐 藏口 、东濮 凹陷 的沙河 街组 的部分油 藏[ 都属 于此类 油藏 。盐 问砂岩 油藏 除储集 岩外 ,主要 岩石类 型还 ] 2 包括 泥岩 、粉砂 岩 、盐 岩 、石 膏等非 储集 岩层 。储集层 砂体往 往表 现 出规 模小 、几 何形态 复杂 ,纵 向上 形成 明显 的薄互层 沉积层 序组 合 。单 个砂体 几何 形态多 呈透镜 体状 ,叠置 砂体 可呈 似席状 和叠加状 ,部 分砂 体呈薄层 席状 ,总 体上砂 体 的连 续性较 差 。储 层油 藏类 型多样 ,油水 接触 关系 复杂 ;储层物性 变化 较大 ,非均 质性较 强 。 由于盐 间砂岩 油藏储 层 的特殊性 及复 杂性 ,必然对 陆相 油气 藏勘探 与开发 造成一 定 的难 度 。因此 ,有 必要 对高含 盐油藏 ,综 合运用 多学科 、多手段 ,建立高 精度 的储 层地质 模型 。

第四章 圈闭与油气藏

第四章 圈闭与油气藏

第四章圈闭与油气藏

[内容提要] 圈闭是储集层中能够阻止油气继续向前运移,并在其中聚集和保存的一种场所,是通过储、盖层与一定的遮挡条件在三维空间的构架形成的。当圈闭中聚集了一定数量的油气之后,就形成了油气藏。本章首先介绍了圈闭和油气藏的概念和度量参数,以圈闭的遮挡条件成因为主,将圈闭分为:构造、地层、岩性、水动力四个大类。然后结合大量实例,说明依次每一种主要圈闭的形成机制。

§1 概述

一.圈闭和油气藏的概念

1.圈闭

圈闭是地下储集层中能够阻止油气继续向前运移,并且在其中聚集起来的一种场所。(它实际上只是表明其中能够有油气,但无论其中是否有油气,都可以称为圈闭)

圈闭的形成必须具有三个必要条件:

(1)储集层(2)盖层(3)一定的遮挡条件(封闭条件)。而遮挡条件的形成,即可以是背斜,也可以是断层、不整合或岩石的物性变化引起。这样,当组成圈闭的这三部分配合良好时,其中的储集层便处于上方或四周被不渗透岩层所包围或阻隔的状态。一旦油气通过这里,它便能够起到捕获油气的作用,从而在其中形成油气聚集。

2.油气藏

当圈闭中聚集了一定数量的油气之后,就形成了油气藏(油藏、气藏)。其定义为:油气藏是单一圈闭内具有独立压力系统和统一油水(气水)界面的油气聚集,是地壳中最基本的油气聚集单位。不具备以上两个条件,即使位于同一面积上的油气聚集也不能看作是同一油气藏。

由此可见,圈闭是油气藏形成的不可缺少的基本条件。同时,圈闭的类型还决定着油气藏的类型及其勘探方法;圈闭的位置和埋藏深度是设计井位和井深的依据;圈闭容积的大小又直接影响其中油气的可能储量多少。这正是石油地质工作者十分重视寻找和研究圈闭的原因。

江汉油区集输地面工程建设分析

江汉油区集输地面工程建设分析
吴 国平 成 仕钢
( 江汉 油 田分 公 司江汉采 油厂 ) 摘
方向。

介绍 江汉油 区近年 来的原 油集 输 系统 的 地 面工程 建 设 中的优 化调 整 、 工 艺和新 技 新
术; 并根 据 当前油 田开发形 势和所 面 临的 问题 , 出了原 油集输 处理 系统 地 面工程今后 的主要 发展 提
降低了集输能耗和燃油消耗 , 降低了运行和维护费
第一作者简介 吴 国平 , ,94年毕业 于西 南石 油学 男 18
院, 高级工程师 , 任工艺研究所副所长 。 现
第1 期
用。
吴 国平 等 : 江汉油 区集输 地 面工程建设 分析
・ 3・ 6
12 外 围原 油集输 处理工 艺 .
年拉油费用在百万元以上 , 高额的运费 , 8 站拉 浩 2 油的油气损耗 , 大量的伴生气 白白点天灯烧掉 , 浪费 严重。利用混输工艺将浩 8 2的液量混输 至浩 3 , 2 与浩 3 2的液量再经混输泵一起混输至浩 口站。改 造后降低了生产运行费用 , 通过对无法进入油 田集 输系统的剩余气量 , 利用小型燃气发电机组发电, 减 少了大量的油气损耗 , 经济效益显著( 见图 2 。 ) 13 高含水原 油预脱水 技术研 究改造 .
1 1 优化 和简化 油气集输 和处理 工艺 .
根据地下地上实 际情况 , 调整集输地面工程规 模, 优化集输地面工程布局 , 降低老油田调整改造投 资, 优化系统运行参数 , 实现节能降耗、 降本增效。 1 11 优化 和 简化 王场联合 站 工艺 , . . 降低 维 护 费用

潜北地区王场构造潜四段高成熟油的油源和运移方向

潜北地区王场构造潜四段高成熟油的油源和运移方向
王北 9 1 — 0井 E 4下 高成 熟原 油与 王北 8斜 一 q 7 井 E 4下 不 同岩 性 的高成 熟 烃 源岩 萜 烷 分 布特 征 q
2 油 源对 比
从 甾烷 、 萜烷 分布特征 可 以看 到 , 原油 和不 同岩
性 烃源岩 的 甾烷组 成 都非 常 相似 , 源 岩和 原 油生 烃
极为相似 , 主要表现为伽马蜡烷含量异常高 , 伽马蜡
 ̄/ [ 3 均大于 1 都为盐 湖相成 因。其 它各项 o C0 t 3 ,

甾、 萜参数 , 二者都颇为接近 , 有很好的亲缘关系。
源构成和成熟度参数都基本相近 , 但在萜烷组成中, 以王 7 8井 E 4下 为代表 的高 成熟 原油 与本 区王北 q 8斜 一 7井 E 4下 3 0 m 泥 晶碳 酸盐岩具 有可 比性 。 q 04
第一作者简介 刘 明, , 师, 男 工程 长期从事有 机地球
井、 8 王 0井 、 8 — 王 0 7等井 , 马蜡 烷/ p ∞ 0 6 伽 c 为 .0

08 , .2奥利 Leabharlann Baidu c 小 于 0 1 , 凹甾烷 的两 个 异 B∞ .2 C
化学分析与研究工作 。
构化值为 0 5 ~ .3 原油成熟度稍低 , l 2 R .1 05 , e [0 / t3 S et2R为 1 1 — .6 运 移 距 离 稍 短 。另 一 类 原 tc 0 cd .9 1 3 ,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江汉盆地王场油田构造综合分析

一、实习目的和意义

本次实习主要以江汉盆地潜江凹陷的王场地区为例,利用石油勘探构造分析的基本知识和理论分析王场地区的主要构造样式,探讨构造成因,并利用石油地质学基本知识和理论分析王场地区的圈闭和油气藏类型与特征。

二、实习区区域地质概况

江汉盆地是燕山运动晚期形成的中新生代陆相断陷盆地,面积约28000km2,基底有一套以海相碳酸盐岩为主的前白垩系组成,盖层部分为白垩系-古近系的碎屑岩系夹大量岩系地层,上覆地层为新近系及第四系,盆地在发展过程中主要经历了张裂(裂陷)、坳陷两个构造旋回。潜江凹陷是江汉盆地较大的次级构造单元,也是江汉盆地最重要的生烃凹陷。潜江凹陷位于江汉盆地中部,面积为2500km2,是潜江组沉积时期盆地的汇水中心和沉降中心,北部以潜北断裂为界,分别与荆门坳陷、乐乡关地垒、汉水地堑、永漋河隆起相接;东南部以通海口断层与通海口凸起分界;东北和西南分别与岳山低凸起和丫脚新沟低凸起呈斜坡过渡。王场地区位于潜江凹陷北部,面积120km2,整体构造格架为盐背斜及周缘向斜和多条切割褶皱的NE向正断层,为江汉油田的主产油区。

三、构造样式和变形特征

根据所给数据,可以做出各层位平面图,立体图和地层厚度图

图1 潜二段22地层平面图

图2 潜三段32地层平面图

图3潜四段上40中地层平面图

根据所作出的立体图,可以看出断层的展布。

图4 22立体图

图5 32立体图

图6 40立体图

由王场油田构造平面图和各地层平面图、立体图可以看出,王场油田主要由一个SE方向的背斜和NE方向的主断层控制。由书上给出的地震剖面图,可以看出区内形成了SE向盐丘背斜,在NE向形成的正断层,切割背斜形成多种构造。根据钻井给出的数据,做出纵向和横向的剖面图(如图1,图2),根据剖面图看出,此断层为一生长断层,背斜为生长背斜。综合上述,可以判断,该油田构造样式为盖层滑脱型,进一步可分为盐构造或滑脱型正断层组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