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高考历史一轮人民版检测:必修3专题一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第28讲 练案 含解析 精品
历史人民版必修3专题过关检测:(1)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Word版含解析
专题过关检测(一)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一、选择题(每小题5分,共60分)1.《中华文化史》一书写道:“这一时期民本思潮的重心有二:在人类与自然关系(天—人)方面,突出人的地位;在人类社会关系(君—民)方面,强调民的作用。
”这一时期( )A .百家争鸣局面出现B .儒学正统地位确立C .儒家伦理得到强化D .儒学思想趋向新启蒙解析:选A 先秦时期,士阶层崛起,孟子提出的“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命题与“突出人的地位”“强调民的作用”相符合,而这一时期出现了百家争鸣局面,故A 项正确;B 项出现于汉武帝时期,当时董仲舒的“天人感应”说涉及的对象是皇帝,与“人类与自然关系”不符,B 项错误;C 项出现于两宋时期,当时出现了程朱理学,而程朱理学侧重于对人性的思考,明显与“在人类社会关系(君—民)方面,强调民的作用”不符,C 项错误;D 项出现于明清时期,强调限制君权,具有启蒙性质,D 项错误。
2.下面两则材料是一位先秦思想家在评论两位政治人物时表达的意思。
这位思想家可归类( )A .儒家B .法家C .道家D .墨家 解析:选A 本题中关于齐桓公和晋文公的评价材料都是从儒家“礼”的思想标准出发的,它的主旨是维护等级制度和区分君臣尊卑。
3.中国古代的一位思想家认为:“故明主之治国也,明赏,则民劝功;严刑,则民亲法”,“故治民无常,唯法为治。
法与时转则治,治与世宜则有功”。
据此判断这位思想家是( )A .孔子B .老子C .墨子D .韩非子解析:选D 由“故明主之治国也,明赏,则民劝功;严刑,则民亲法”可以看出主张严刑峻法,“故治民无常,唯法为治”可以判断出以法治国,结合所学这位思想家是法家代表,故选D 项。
4.“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
上述中国古代著名诗句反映了崇尚自然的( )A .儒家思想B .道家思想C.法家思想D.墨家思想解析:选B题干的诗歌反映了陶渊明厌倦官场、回归自然的心态。
人民版必修三 (1)
专题一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第一节百家争鸣姓名班级【学习目标】知道诸子百家,认识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局面形成的重要意义;了解孔子、孟子和荀子等思想家以及儒家思想的形成。
【本目重点、难点】重点:诸子百家的代表人物及主要思想难点:联系相关史实,判断百家争鸣局面形成的重要意义一、知识梳理:1、作为思想家,他提出和的学说,作为教育家他开创了中国古代之风,他的言论被编纂成《》一书,儒家的“六经”、、、、、。
2、孟子提倡提出了“”的思想。
荀子强调“”,指出,提出“”的重要思想。
3、道家学派以“”的“”为世界的根本,以“”、“”为处世的方法。
老子的学说蕴含了思想,他指出事物具有的规律。
他希望的社会是“”4、法家思想的重要特点是什么?李悝变法的内容有哪些?中国古代第一部较为完整的法典是什么?商鞅变法的主要内容?5、墨家学说的主旨是什么?墨子提出了哪些主张?墨家的贡献主要表现在哪里?什么是墨子的“三表”?墨子建立的中国最早的逻辑学术语有哪些?富县高级中学高二历史学案第周第课二、合作探究:1.列表对比孔子、孟子、荀子思想的相同处和不同处。
思想家思想比较孔子孟子荀子同仁的思想民本思想异人性论2.讨论“百家争鸣”的历史影响(解题关键:对中国思想文化的影响。
思路引领:现实影响和长远影响。
)三、课堂练习:1、“百家争鸣”局面出现的社会原因有()①社会大变革使思想非常活跃②各国国君为富国强兵纷纷养士③学在官府的局面改变,贵族对教育的垄断打破④生产力发展,井田制崩溃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②③④2、孔子的思想主张有()①“克已复礼”②“为政以德”③“节用而爱人”④“有教无类”A、①②③④B、①②④C、①②③D、①②3、“百家争鸣”对中国文化产生的影响包括()①形成了中国的传统文化体系②奠定了中国文化的基础③确立了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④成为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思想解放潮流A、①②③④B、①②③C、①③④D、①②④4、孔子由热衷政治到潜心办学的主要原因是()A、各诸侯国统治腐败B、自己的政治主张糟到冷遇C、认识到教育的重要性 D办学可以得到丰厚的回报5、下列主张与学派对应正确的是()①万物虚无、祸福相倚—道家②天行有常、民贵君轻—儒家③今必胜昔、以法治国—法家④非攻兼爱、节用尚贤—墨家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③④2。
【人民版】历史必修三:专题1-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第1课)及答案
专题一第1课1.下图是故宫里的一块牌匾,观察图片,你认为其中蕴含的核心思想来自于( )A.道家B.儒家C.墨家D.法家【答案】 B【解析】“和”“仁”等思想显然来自于儒家。
2.(2014·福建六校联考)孔子曾对鲁国大夫季氏设置天子才能使用的64人大型舞乐队十分不满,因为按照西周规定,大夫只能使用32人的乐队。
这说明孔子政治思想中的“礼”是指( )A.中央集权制度B.君主专制制度C.等级名分制度D.嫡长子继承制度【答案】 C【解析】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可知,孔子所说的礼,是周礼,恢复到西周的等级秩序当中去,故选C。
A、B项是秦朝以后出现的;D项与材料无关。
3.右图是一幅第十一届全国运动会开幕式上的精彩图片。
下列表述中属于“巨碗”上人物孔子思想精华的是( )①己所不欲,勿施于人②以德治民,反对苛政③维护周礼,贵贱有序④有教无类A.①②③ B.②③④C.①②④ D.①②③④【答案】 C【解析】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明确图中人物是孔子。
③是孔子的“克己复礼”的思想,体现了孔子思想落后的一面,与“思想精华”不符,故排除③,而①②④是孔子思想的精华部分。
故应选C。
4.下图是一副“光盘”行动的宣传画,下列人物会对该画大力宣传的是( )A.老子B.孔子C.荀子D.墨子【答案】 D【解析】“光盘”行动旨在倡导“节约”,这与战国时期墨子的“节用”等主张一致。
5.“文王(商朝末年周国统治者)行仁义而王天下,偃王(西周时的诸侯)行仁义而丧其国,是仁义用于古而不用于今也。
故曰‘世异则事异’。
”这反映了( )A.孟子的“仁政”学说B.韩非的变法革新主张C.墨子的“兼爱”思想D.庄子的“齐物”观点【答案】 B【解析】此题考查的是对百家争鸣思想解放潮流的理解。
根据题干提供的信息“世异则事异”和所学史实可知体现的是一种变革思想,属于法家。
所以此题正确选项是B。
6.2014年9月28日10:00,值孔子诞辰2655年,在全球有华人的地方都举行了隆重的祭孔大典。
2018年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三试题:专题一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1.自战国至西汉时期,两种思潮历经盛衰方向相反的变化。
这两种思潮是指()A.法家与道家B.法家与儒家C.墨家与兵家D.黄老与儒家2.《孟子·梁惠王上》记载:“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
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七十者可以食肉矣。
百亩之田,勿夺其时,数口之家可以无饥矣。
”这段话主要强调()A.孟子的“仁政”思想B.小农经济的生产方式C.农时对农业的重要性D.男耕女织的家庭关系3.有学者认为:“明清之际……一些思想家以前所未有的犀利笔锋对以往正统宋明理学作出了总结性批判,从儒学内部逐渐发展出一个脱离程朱理学樊篱的、异质的新思想系统。
”材料所说的“新思想系统”()A.和程朱理学完全背道而驰B.能够体现新兴市民阶层的诉求C.是封建晚期“西学东渐”的产物D.对当时中国的社会转型影响巨大4.《汉书•食货志》载:"尧、禹有九年之水,汤有七年之旱。
"旱灾发生后,商王汤即命在郊外设祭坛,每日安排人行"郊祭",祈求上天降雨。
这体现了()A.三纲五常的思想B.君权神授的思想C.无为而治的思想D.天人感应的思想5.赵鼎新在《东周战争与儒法国家的形成》中指出,“汉武帝所努力缔造的政体,究其实,是在意识形态层面上将儒家学说作为政治制度的合法性基础,而在具体实践层面上则将法家学说作为统治权术来运用。
”结合材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①汉武帝治国施政之术的核心在于“尚法尊儒”②“独尊儒术”并不意味着完全杜绝其他学说③儒家思想成为维护封建君主专制的精神工具④“仁政”被剔除,儒家思想沦为法家思想的附庸A.①②③④B.②③④C.①②③D.①②④6.下面是先秦一学者对两位政治人物的评述。
①齐桓公致力联系诸侯,设法合作维系传统封建秩序,是个执守正道而不行诈谋的国君。
②晋文公虽协助周王定乱,却僭越礼制,想仿行天子的礼仪,是个内行诈谋却装作遵行正道的国君。
据此表述这位学者应属()A.儒家B.法家C.道家D.墨家7.黄宗羲曾设想以“托古改制”的方式效法古代“封邦建国”制度,退而求其次,则应效仿唐初设置“方镇”以屏藩中央的制度。
高中历史专题一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第3课宋明理学课时作业(含解析)人民版必修3
第3课宋明理学一、选择题(1~10题为基础达标题,11~15题为能力提升题)1.(2018·常州高二检测)北宋理学家“二程”说:“天下之物,皆可以照理。
有物必有则,一物统有一理。
”这表明“理”是( )A.超时空的,完满的精神实体B.世界万物的总根源C.自然和社会的最高法则D.封建伦理道德之总称答案 C解析从题干中“有物必有则”,可以看出,理是一种法则,是自然和社会的最高法则,故C正确;其他选项与材料信息不符。
2.宋代“二程”的思想对于儒学发展的意义在于:他们第一次以“天理”作为最高范畴,系统地整理了儒家学说,认为“凡事皆有理”而“万理出于一理”。
这从理论上确立了( )A.儒家思想的正统地位B.儒家心学的统治地位C.儒家伦理学说的先天权威性D.理学作为统治思想的合理性答案 C解析儒家思想正统地位确立于西汉时期,董仲舒提出“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主张为汉武帝所接受,故A项错误;“二程”的思想属于程朱理学派别,与陆王心学有区别,故B项错误;“二程”所谓“天理”,实际上是从天理的高度论证了儒家的纲常礼教、伦理道德的合理性,故C项正确;题干要求从“理论上”而不是其实际作用,故D项错误。
3.(2017·宿迁高二期末)李约瑟称朱熹理学“反映了近代科学的立足点”,“和近代科学上所用的某些概念并无不同”。
他的主要依据是朱熹主张( )A.格物致知B.先理后气C.心即理也D.理气同源答案 A解析格物致知强调亲身实践获得真知,这与西方科学中实践精神不谋而合,A项符合题意,故A项正确;B、C、D 都是理学的内容,但不符合题意,故B、C、D错误。
4.(2017·泰州高二期末)朱熹认为:“为吾民者,父义,兄友,弟敬,子孝……以上同保之人今仰互相劝戒,孝顺父母,恭敬长上,和睦宗姻,周恤邻里,各依本分……保内如有孝子顺孙、义夫节妇,事迹显著,即仰具申,当依条旌赏。
其不率教者,亦仰申举,依法究治。
”该主张产生的直接效果是( )A.儒家思想开始成为统治者推崇的正统思想B.儒家的思想观念成为普通百姓的行为规范C.程朱理学成为北宋以后居统治地位的官方哲学D.宋明理学成为维护封建专制统治的法律制度答案 B解析儒家思想开始成为统治者推崇的正统思想是在汉代,故A项错误;“孝顺父母,恭敬长上”“和睦宗姻,周恤邻里,各依本分”说明三纲五常的作用,故B项正确;程朱理学成为居统治地位的官方哲学是在南宋时期,故C 项错误;理学是思想,不是法律制度,故D项错误。
2018年高考历史(课标Ⅰ专用)复习专题测试_专题三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共68张PPT)
(新课标1专用)
专题三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五年高考
考点一 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
A组 统一命题· 课标卷题组
(
(2015课标Ⅱ,24,4分,0.673)古代儒家学者批评现实政治,往往称颂夏、商、周“三代”之美,甚 至希望君主像尧、舜一样圣明。这表明了儒者 A.不能适应现实政治 C.理想化的政治诉求 答案 C B.反对进行社会变革 D.以复古为政治目标 )
材料中孟子主张养“浩然之气”,倡导“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体
现了对个人品德的完善,而非坚持个人独特性格,故A项正确,B项错误。材料信息与突破礼制无
关,排除C项;“涵养‘浩然之气’”无法体现反抗专制暴政,故D项表述错误。
2.(2015山东文综,13,4分)《尚书· 酒诰》云:“人无于水监(照镜子),当于民监。”这句话体现的 思想是 ( )
——何兹全《中国文化六讲· 训约十四条》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指出仁的根本是什么。结合所学知识,列举春秋战国时期儒家有关仁的政治主
张。(3分)
(2)历代许多家训体现了以仁为核心的儒家伦理。据材料二,归纳儒家伦理的主要内容。(3分) 答案 (1)根本:孝悌。政治主张:为政以德(以德治民或德治);实施仁政。 (2)主要内容:家庭和睦;宗族团结;乡里和谐。 解析 第(1)问第一小问据材料回答;第二小问注意“政治主张”这一设问角度。第(2)问分句 概括归纳材料作答,注意言简意赅。
)
B.瓦解了宗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分封制度
C.动摇了周王室的统治基础 D.适应了诸侯争霸战争的需要 答案 A 在孔子兴办私学之前,只有贵族子弟享有受教育的权利。而孔子招收的学生来自士 农工商各阶层,这就打破了贵族垄断教育的特权,故A项正确。材料信息主要反映了春秋时期教
高中历史人民版必修三专题一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考点解析-教学文档
十六、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单元综述:中国的思想文化源远流长,蓄积深厚。
儒家思想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思想。
它对中国社会、政治和文化等各方面影响深远,是中华民族的宝贵精神财富。
同时,它也是世界文明史中极为重要的组成部分。
春秋战国时期,中国社会发生重大变革。
各种思想流派纷纷提出治国济世的主张,出现了百家争鸣的局面。
这时期的学术思想大放异彩,成为后世思想文化发展的源头。
汉武帝即位后,“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奠定了儒家思想的正统地位。
魏晋隋唐时期佛教盛行,道教在民间广为流传,传统儒学受到挑战。
两宋时期.一种新的儒学体系——程朱理学形成。
它在吸收佛教和道教学说的基础上,极大地深化了传统儒学,进一步巩固和凸显了儒学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主体地位。
明清之际,以个性解放为核心,反映社会需要的早期启蒙思潮悄然滋长。
进步思想家批判宋明理学,倡导求实精神,开创出思想活跃的新局面。
一、“百家争鸣”局面的形成1、含义:指春秋战国时期中国知识分子中不同学派的涌现和各流派争芳斗艳的局面这一时期成为中国历史上诸子百家政治学术思想大融合的重要时期,社会结构急剧变化,矛盾异常尖锐,兼并战争接连不断,文化思想空前活跃。
中国伟大的思想家大多出现于这个时代,构成了中华文明的精华和基础。
2、出现的原因:①经济上:井田制崩溃,封建经济迅速发展。
(物质基础)——生产力的发展是根源②政治上:周王室衰微、诸侯士大夫崛起,阶级关系出现新的变化。
③阶级关系上:“士”阶层活跃,受到统治者的重视。
④思想文化上:从“学在官府”到“学在民间”,(文化下移现象)私学兴起,教育相对普及,形成一些学者和思想流派,为学术繁荣创造了条件。
3、结果:道、儒、墨、法等学派互相诘难、批驳,形成“百家争鸣”的局面;同时,各家彼此吸收、融合,逐步形成中国传统文化体系。
4、百家争鸣的历史影响:①“百家争鸣”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对后世影响很大,直至今天仍影响着人们的思想。
2018高考历史一轮(人民版)课件:必修3专题一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第29讲 课时2
3.诗文写作风格:主张“真心”,反对当时盛行的摹古文风。
[拨云见日]
李贽是反理学的先驱,但他仅限于对理学的批判,基本没有提出新的主
张。
返回导航
必修三 专题一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通史链接]明清时期的政治、经济与文化
内容
链接点
政治 废丞相,设内阁、军机处 明清时期,商品经济发展,新的生产方式产 商品经济发展、资本主义 生,出现了向工业文明演进的趋势,但由于自 萌芽出现、工商业者队伍 然经济的抵制以及封建统治者政治上的专制, 壮大、自然经济占主导地 经济上的重农和闭关锁国,使中国逐渐脱离了 世界发展大势,此时中国的思想界出现了反专 位 理学僵化、进步思想出 现、明清小说盛行 制、倡民主、反抑末、重工商、反教条、重实 用的早期启蒙思想,文学领域小说盛行,带有 强烈的反专制色彩
[归纳拓展]
明清之际的思想批判产生的原因
(1)经济因素:一方面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资本主义萌芽产生与发展;而 另一方面统治者极力推行重农抑商政策,阻碍了商品经济的发展。 (2)阶级基础: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市民阶层队伍扩大,他们要求挣脱封
人 民 版 历 史
建束缚,发展商品经济。
(3)思想因素:宋明理学日益僵化,八股取士,“三纲五常”扼杀了人的个
人 民 版
2.思想评价: 经世致用 思潮的推动者,注重实学、脚踏实地的学风对晚清学者 是清初__________ 影响很大。
历 史
返回导航
必修三 专题一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四、王夫之的“孤秦陋宋”的批判
1.思想主张
主旨是“循天下之公”,抨击“孤秦陋宋”;提出尊重物质运动规律的自
人 民 版
然史观和社会史观,反对“天命”“神道”“道统”论。
2018高考历史一轮(人民版)课件:必修3专题一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第28讲
学体系。儒学成为历代封建统治者的正统思想,也逐渐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 流。隋唐时期,出现了“三教合一”的趋势。宋元时期,儒学从佛、道之中吸
取了有益的内容,构建了新的儒学体系——理学。明清时期一些进步思想家对传
统儒学的批判继承,使我国传统文化重新焕发了生机,对后世产生了巨大影 响。
返回导航
人 民 版
基 础 攻 关
历 史
返回导航
必修三 专题一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考点 1
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
一、孔子和早期儒学
1.孔子 仁 ”与“______ 礼 ”的学说;主张在人人道德自觉 (1)政治思想:提出“______
人 民 版
礼乐文明 的社会。注重政治与人事,对鬼神敬而远之。 的基础上建立一个__________ 私人讲学之风。 (2)教育思想:开创了中国古代__________
人 民 版 历 史
法机构制定,实行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原则,是民主制度的保障。
返回导航
必修三 专题一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3.墨家
(1)墨家的创始人:战国初期的墨翟。 兼相爱 ,________ 交相利”。 (2)墨家学说的主旨是“________
[拨云见日]
人 民 版 历 史
孔子的德治思想是为奴隶主阶级服务的;孟子的“仁政”思想则是为新兴 地主阶级服务的;墨家的思想是从小生产者的利益出发的。
人 民 版 历 史
[拨云见日]
儒家:关心人与人的关系,强调积极入世。 道家:注重人与自然的关系,强调逍遥避世。
返回导航
必修三 专题一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2.法家 耕战 、实施___________ 严刑峻法 。 (1)法家思想概要:奖励________ 商鞅 、吴起、申不害等人。 (2)代表人物:主要有李悝、________ 法 ”、重“________ 术 ”、重 (3)法家在政治生活中,逐步形成了重“________ 势 ”的不同学派。战国末期的________ 韩非 是法家思想的集大成者。 “________
人民版必修3单元测试:专题一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1-最新教学文档
一、选择题(每小题5分,共60分)1.胡适说:“吾意以为诸子自老聃、孔丘并于韩非,皆忧世之乱而思有以拯救之,故其学皆应时而生。
”据此可知()A.韩非是儒道思想的集大成者B.诸子以恢复西周统治为目标C.诸子百家是时代发展的产物D.诸子学说是他们谋生的手段解析:选C。
材料“其学皆应时而生”就是说诸子学说是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而出现的,选择C项。
韩非是法家思想的集大成者,故A项错误;孔子主张维护周礼,但没有以恢复西周统治为目标的,故B项错误;诸子学说是他们实现政治抱负的手段,故D项错误。
2.某思想家强调“不自是,故彰;不自戕,故有功;不自矜,故长;夫唯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这位思想家是()A.老子B.孔子C.王阳明D.王夫之解析:选A。
本题考查老子的辩证法思想,题干引文选自《老子》。
解答本题,关键在于文言释读,题干大意是:不显示自己,不自以为是,因而更显耀突出;不夸耀自己,因而有功绩;不自以为贤能,因而受到尊重;只有那不与人相争的,世界上没有人能和他相争。
这段话充分体现了老子“柔弱胜刚强”的辩证法思想。
故答案选A。
3.下图是“光盘行动”的宣传画,下列人物会对该画大力宣传的是()A.老子B.孔子C.荀子D.墨子解析:选D。
墨子的学说思想包括兼爱非攻、尚同尚贤、节用节葬等,其中“节用”是墨家非常强调的一种观点,他们抨击君主、贵族的奢侈浪费,尤其反对儒家看重的久丧厚葬之俗。
认为君主、贵族都应像古代大禹一样,过着清廉俭朴的生活。
墨子要求墨者在这方面也能身体力行,与图中的“光盘行动”相符合。
4.战国末年,吕不韦认为:“老聃贵柔,孔子贵仁,墨翟贵廉,关尹贵清……”又说:“一则治,异则乱。
”乃“使其客人人著所闻,以为八览、六论、十二纪”,撰成《吕氏春秋》。
材料表明吕不韦是想()A.强化君主专制统治B.礼乐与法制并举C.融合诸子百家思想D.强调思想文化专制解析:选C。
本题考查中国古代的思想。
从题干的含义上可以看出,吕不韦要将诸子思想糅合在一起,如“一则治,异则乱”说明了这一点。
2018高中历史必修3专题过关检测:(一)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含解析
C .宣扬天理为万物的本原D .意在约束君主的政治行为专题过关检测(一)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选择题(每小题5分,共60分)1.《中华文化史》一书写道:“这一时期民本思潮的重心有二:在人类与自然关系的地位;在人类社会关系 (君一民)方面,强调民的作用。
”这一时期( )A .百家争鸣局面出现B .儒学正统地位确立C .儒家伦理得到强化D .儒学思想趋向新启蒙位”“强调民的作用”相符合,而这一时期出现了百家争鸣局面,故A 项正确;B 项出现于汉武帝时期,当时董仲舒的“天人感应”说涉及的对象是皇帝,与 “人类与自然关系”不符,B 项错误;C 项出现于两宋时期, 当时出现了程朱理学,而程朱理学侧重于对人性的思考,明显与用”不符,C 项错误;D 项出现于明清时期,强调限制君权,具有启蒙性质, 2.下面两则材料是一位先秦思想家在评论两位政治人物时表达的意思。
这位思想家可归类解析:选A 先秦时期,士阶层崛起,孟子提出的“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命题与“突出人的地(天一人)方面,突出人“在人类社会关系(君一民)方面,强调民的作D 项错误。
齐桓公致力联系诸侯,设 晋文公虽协助周王定乱, 法合作维系传统封建秩序,是 却僭越礼制,想仿行天子的礼 个执守正道而不行诈谋的国 仪,是个内行诈谋却装作遵循 君。
正道的国君。
A .儒家B .法家C .道家D .墨家解析:选A 本题中关于齐桓公和晋文公的评价材料都是从儒家 “礼”的思想标准出发的,它的主旨是维护等级制度和区分君臣尊卑。
3.中国古代的一位思想家认为:“故明主之治国也,明赏,则民劝功;严刑,则民亲法”,“故治民无常,唯法为治。
法与时转则治,治与世宜则有功”。
据此判断这位思想家是A .孔子B .老子C .墨子D .韩非子解析:选D 由“故明主之治国也,明赏,则民劝功;严刑,则民亲法 可以看出主张严刑峻法,“故治民无常,唯法为治”可以判断出以法治国,结合所学这位思想家是法家代表,故选D 项。
高中历史 专题1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阶段性测试题 人民版必修3-人民版高二必修3历史试题
专题一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时间:45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计48分)1.(2018·某某师大附中期中)春秋时期,许多诸侯国国君认识到“士”的重要性,甚至公卿大臣也礼贤下士。
著名的事例有齐桓公礼聘管仲、勾践出车行舟四处访贤逢士“必问其名”等。
诸侯公卿对人才的渴求( )A.加剧了诸侯之间的纷争B.冲击了世卿世禄制度C.形成了尊重人才的风气D.导致了分封制的瓦解解析:材料“认识到‘士’的重要性,甚至公卿大臣也礼贤下士”,主要强调春秋战国时期礼贤下士的风气,没有涉及诸侯争霸,故A项错误;由于“士”的出身多样,一旦被选中可能位极人臣,但是和国君没有血缘关系,对世卿世禄的制度有一定的冲击,故B 项正确;春秋战国之“士”更强调有一技之长,没有道德的约束,无法带动整个社会风气的形成,故C项错误;分封制瓦解的根源是生产力的发展,故D项错误。
答案:B2.《诗·鲁颂·泮水》中曾提到鲁僖公立“泮宫(国家高等学府)”,但后来又有些诸侯公开地说:“可以无学(不办学校),无学不害。
”造成这一转变的主要原因是( ) A.春秋战国时期孔孟推动儒学的学校化教育B.“士”阶层的兴起与壮大推动私学发展C.分封制的瓦解使诸侯失去官办学校的能力D.“礼崩乐坏”使统治者急于恢复礼乐制解析:西汉时期儒学成为官方的正统思想,儒学学校化教育才出现,排除A项;春秋战国时期诸侯混战,使各国统治者忙于战争,顾不上办学,更无法恢复礼乐制度,排除C、D两项。
由于各国重视士的作用,士是由私学培养的,因此各诸侯国的官学可以不要,故选B项。
答案:B3.(2019·某某月考)孔子生活在春秋时期,其思想代表了没落的奴隶主贵族利益。
但其认为作为社会性的人要“仁者爱人”,要“克己复礼”,其思想本质却被历代统治者所重视。
这一本质是( )A.追求天下为公B.崇尚等级秩序C.主X“仁政” D.天人感应解析:孔子的“爱人”“礼”都是讲究等级的,这就符合统治者的需求,因而受到了重视,所以答案选B项,排除A项;C项是孟子的思想,排除;D项是董仲舒的思想,排除。
2018版高中历史第1单元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质量检测新人教版必修3
第1单元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质量检测(一)(时间:45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52分)1.下面两则材料是一位先秦思想家在评论两位政治人物时表达的意思。
这位思想家可归类( )A.儒家B.法家C.道家D.墨家[解析] 本题中关于齐桓公和晋文公的评价,材料都是从儒家“礼”的思想标准出发的,它的主旨是维护等级制度和区分君臣尊卑,法家、道家、墨家的思想都不符合材料信息,因此选A。
[答案] A2.郭沫若把春秋战国时代称为中国学术思想史上的“黄金时代”,出现这种“黄金时代”的根本原因是 ( )A.“百家争鸣”局面的出现B.生产力发展导致社会变革C.士阶层的形成及其活跃D.诸侯争霸战争愈演愈烈[解析] A、C、D三项分别是思想、阶级关系、政治军事变革的表现,这些表现归根到底是由生产力因素所决定的。
[答案] B3.中国古代的一位思想家认为:“故明主之治国也,明赏,则民劝功;严刑,则民亲法”,“故治民无常,唯法为治。
法与时转则治,治与世宜则有功”。
据此判断这位思想家是 ( )A.孔子B.老子C.墨子D.韩非子[解析] 由“故明主之治国也,明赏,则民劝功;严刑,则民亲法”可以看出主张严刑峻法,“故治民无常,唯法为治”可以判断出以法治国,结合所学可判断这位思想家是法家代表人物,故选D项。
[答案] D4.“说一说来道一道,成由勤俭败由奢,紧紧手年年有,一粥一饭精细算,旧物易主贵如宝,不摆谱来不比阔,勤俭兴家福绵长。
”这是央视的一则公益广告宣传词。
下列哪一位先贤的主张与之吻合 ( )A.老子B.庄子C.韩非子D.墨子[解析] 整个的宣传主题是“勤俭节约”,这与墨子“提倡节俭,反对奢侈浪费”的主张最为吻合,故选择D项。
[答案] D5.有位宋代的儒学大师,在思想上深信“心”是世界的本原,而要了解宇宙的真相,只需向内探索,不必向外格物穷理。
请问他是 ( )A.程颢B.朱熹C.陆九渊D.王阳明[解析] 题干材料强调“心”是世界的本原、通过内心反省穷理,这明显是心学家的观点,排除A、B项;从题干中“宋代”这一信息,可排除D项。
2018高考历史一轮人民版检测:必修3专题一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第29讲 练案 含解析 精品
必修三专题一第29讲一、选择题1.(2016·鹰潭一模)钱穆在《阳明学述要》记述王阳明对学生曰:“故有一念发动,虽是不善,然却未曾行,便不去禁止。
我今说此事,正要人晓得一念发动处,便即是行了,此是我立言宗旨。
”这表明王阳明(C)A.要禁绝百姓一切恶念以维护封建等级制B.认为知行和良知是建立在内省的基础上C.将其认识论实践论建立在心学基础之上D.极力批判朱熹格物致知而忽视道德修养[解析]要禁绝百姓一切恶念材料没有提及,故A项错误;内省材料并未提及,故B 项错误;“故有一念发动,虽是不善,然却未曾行,便不去禁止。
我今说此事,正要人晓得一念发动处,便即是行了,此是我立言宗旨。
”可知王阳明在主观唯心主义的基础上阐述自身的认识论实践论,故C项正确;极力批判朱熹并未提及,故D项错误。
2.(2016·日照一模)李泽厚《中国古代思想史论》中说:“后代的人们,由其现实的利益和要求出发,各取所需,或夸扬其(孔子)保守的方面,或强调其合理的因素,来重新解说、建造和评价他们……于是,有董仲舒的孔子,有朱熹的孔子……”这表明,在儒家思想的发展进程中导学号80672314(B)A.孔子的思想本意遭到肆意歪曲和篡改B.儒学思想的演变具有主观性和时代性C.儒学思想适应了不同时代社会的需要D.儒学体系在不断批判中得到发展完善[解析]材料“或夸扬其(孔子)保守的方面,或强调其合理的因素,来重新解说、建造和评价他们”说明后代的人们只是根据需要,来吸收孔子的思想中对自己有用东西,并未歪曲和篡改孔子的思想本意,故A项错误;材料“由其现实的利益和要求出发”强调的是儒学思想演变的时代性,而“重新解说、建造和评价他们”则强调的是儒学思想演变的主观性,故B项正确;依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得知,儒学思想主要是适应了古代中国封建社会不同时期的发展需要,故C项错误;材料“各取所需……来重新解说、建造和评价他们”说明儒学体系的发展完善是既有继承又有批判,故D项错误。
2018高考历史一轮人民版检测:必修3专题一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第29讲 课时1 含解析 精品
必修三专题一第29讲课时11.(2016·石家庄一模)东汉末年,关羽是一个带兵的将领,刚傲而缺乏处世的谨慎周详,他不顾利害让自己两面受敌,弄到战败授首。
千年之后,关公被中国人奉为战神、财神,戏曲脸谱中特具枣红色。
这反映了(B)A.儒学的神学化、宗教化B.理学的社会化、世俗化C.公平公正的社会价值取向D.戏曲可以体现真实的历史[解析]材料中提到关羽的形象千年后在民间认知和艺术形象中的变化,根据“千年之后”可知是在宋代,而儒学的神学化、宗教化是在汉朝董仲舒改造儒学的前提下完成的,故A项错误;宋明理学是国家正统思想,对人们的思想观念有深刻影响,“财神”等反映出普通人、商人追求财富的价值观念,戏曲是市民娱乐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脸谱中……枣红色”体现了正直、正义的人物特点,正是宋明理学价值观在人们生活中的体现,故B项正确;材料没有提到公平公正的社会价值观念,故C项错误;材料中关羽的实际形象与戏曲艺术中形象大相径庭,反映出文学艺术对历史人物性格的再创造,而没有体现真实的历史。
2.(2016·乌鲁木齐二诊)元朝加封孔子为大成至圣文宣王,加封屈原为忠节清烈公,改封柳宗元为文惠昭灵公,谥杜甫为文贞。
其实质是元朝导学号80672309(A) A.利用儒学维护统治B.全面推行汉化政策C.对汉人的高度重视D.否定宋代程朱理学[解析]根据材料“加封孔子为大成至圣文宣王,加封屈原为忠节清烈公,改封柳宗元为文惠昭灵公,谥杜甫为文贞”迎合了宋明理学注重气节、品德的特性,最根本的目的还是维护封建统治,故A项正确;迎合汉人的思想,并不等于全面汉化,故B项错误;根据所学,元代把国人分成不同等级,汉人地位低下,故C项错误;材料体现了理学注重气节、品德的特性,是一种统治手段,并非元代加封的本质意图,故D项错误。
3.(2016·眉山、广安、遂宁一诊)佛教传入中国后,佛经译文屡遭改动,例如,“丈夫供养妻子”改成了“丈夫支配妻子”,“妻子体贴丈夫”改成了“妻子敬其丈夫”。
2018高考历史一轮人民版课件:必修3专题一 中国传统文
[史料二]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 ——(宋)张载《张子语录》
[问题2]史料二反映了宋朝理学家们创立理学的目的是什么?
[提示2]继承和发展圣人的学说,创立人世间的伦理规范和行为准则,从而 达到国家昌盛、人民幸福、社会安定的目的。
[史料三]清人戴震说:“酷吏以法杀人,后儒以理杀人,人死于法,犹有 怜之者;死于理,其谁怜之!”
社会责任心 (2)修养论:仁者境界是追求精神自由和强烈的____________ 。
道统论 为依据的社会实践理论。 (3)社会政治理论:以________
三纲五常 ”,只有达到仁者境界才算得道。 ①认为道的价值内涵是“__________ ②认为儒家拥有干预政治的天然权力,其关键是“正君心”。 (4)为《四书》注解,成为理学的经典著作。 孟子 》《大学》《中庸》。 论语 》《________ ①四书:《________
2.历史影响:朱熹的思想作为官方正统儒学,影响后世六七百年之久;对
专制主义 政治制度起了重要作用。 维护__________
[归纳拓展]
理学成为官方哲学的原因有哪些? (1)与时俱进:吸收佛道思想,形成新的理论体系。 (2)理论化、思辨化:找出一系列道德规范和修养论,有利于维护封建统 治。
(3)个人因素:朱熹等人的努力。
[问题3]史料三认为理学有怎样的消极影响?
[提示3]重礼轻法的观念等封建伦理,是维护君主专制的工具、摧残扼杀人 性、压抑思想进步。
[总结提升]
程朱理学与陆王心学的比较 理学 心学
“理”是万物的本原 “心”是万物的本原 理学思想 不 客观唯心主义 主观唯心主义 哲学范畴 同 点 修养论 强调“格物致知”(通过探 “心即理也”“致良知”(通过内 究万物求“理”) 心反省求“理”) 以儒家纲常约束社会,维护专制统治,扼制人的自然欲求 实质 共 ①都是儒学的新形式;②都继承了孔孟“仁”“礼”的思想 内容 同 ①都有助于维护专制统治,扼杀了人的自然欲求;②都强调人 点 影响 的社会责任和历史使命,对塑造中华民族性格起了积极作用
2018高中历史必修3专题过关检测:(一)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含解析
2018⾼中历史必修3专题过关检测:(⼀)中国传统⽂化主流思想的演变含解析C .宣扬天理为万物的本原D .意在约束君主的政治⾏为专题过关检测(⼀)中国传统⽂化主流思想的演变、选择题(每⼩题5分,共60分)1.《中华⽂化史》⼀书写道:“这⼀时期民本思潮的重⼼有⼆:在⼈类与⾃然关系的地位;在⼈类社会关系(君⼀民)⽅⾯,强调民的作⽤。
”这⼀时期()A .百家争鸣局⾯出现B .儒学正统地位确⽴C .儒家伦理得到强化D .儒学思想趋向新启蒙位”“强调民的作⽤”相符合,⽽这⼀时期出现了百家争鸣局⾯,故A 项正确;B 项出现于汉武帝时期,当时董仲舒的“天⼈感应”说涉及的对象是皇帝,与 “⼈类与⾃然关系”不符,B 项错误;C 项出现于两宋时期, 当时出现了程朱理学,⽽程朱理学侧重于对⼈性的思考,明显与⽤”不符,C 项错误;D 项出现于明清时期,强调限制君权,具有启蒙性质, 2.下⾯两则材料是⼀位先秦思想家在评论两位政治⼈物时表达的意思。
这位思想家可归类解析:选A 先秦时期,⼠阶层崛起,孟⼦提出的“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命题与“突出⼈的地(天⼀⼈)⽅⾯,突出⼈“在⼈类社会关系(君⼀民)⽅⾯,强调民的作D 项错误。
齐桓公致⼒联系诸侯,设晋⽂公虽协助周王定乱, 法合作维系传统封建秩序,是却僭越礼制,想仿⾏天⼦的礼个执守正道⽽不⾏诈谋的国仪,是个内⾏诈谋却装作遵循君。
正道的国君。
A .儒家B .法家C .道家D .墨家解析:选A 本题中关于齐桓公和晋⽂公的评价材料都是从儒家 “礼”的思想标准出发的,它的主旨是维护等级制度和区分君⾂尊卑。
3.中国古代的⼀位思想家认为:“故明主之治国也,明赏,则民劝功;严刑,则民亲法”,“故治民⽆常,唯法为治。
法与时转则治,治与世宜则有功”。
据此判断这位思想家是A .孔⼦B .⽼⼦C .墨⼦D .韩⾮⼦解析:选D 由“故明主之治国也,明赏,则民劝功;严刑,则民亲法可以看出主张严刑峻法,“故治民⽆常,唯法为治”可以判断出以法治国,结合所学这位思想家是法家代表,故选D 项。
人教版高中历史人民版必修3检测:专题检测(一)专题一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专题检测(一)一、选择题(本部分共12个小题,每小题5分,共60分)1.《论语·先进》曰:“未能事人,焉能事鬼?”“未知生,焉知死?”《论语·述而》曰:“子不语怪、力、乱、神。
”上述思想蕴含的主张是()A.以民为本B.关注民生C.人性向善D.关注现实答案 D解析“以民为本”要求统治者爱惜民力,与材料意思不符,故A项错误;“关注民生”主张重视与老百姓日常生活相关的内容,在材料中没有体现,故B项错误;“人性向善”的伦理观在材料中没有反映,故C项错误;材料的意思就是要求注重人类社会本身,故D项正确。
2.下列早期儒学家的思想主张体现的共同思想是()A.教育思想B.农本思想C.民本思想D.重农抑商答案 C解析材料中孔子的“仁”的思想,孟子“民贵君轻”“仁政”思想,荀子的“君舟民水”思想都体现出了对人民的重视,是民本思想的体现,故C项正确。
3.有位学者这样评价中国古代的一位思想家,他的学说开创了一个崭新的时代,为秦统一中国、建立大一统的封建君主集权制国家提供了有力的理论根据。
以下符合其学说的观点是()A.兼相爱,交相利B.无为而治,与民休息C.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D.寄治乱于法术,托是非于赏罚答案 D解析由材料可知该思想家的观点符合法家思想。
A项是墨家兼爱思想,故A项错误;B项是道家无为而治思想,故B项错误;C项是儒家孟子的思想,故C项错误;D项强调用“法术”“赏罚”治理国家,符合材料中法家思想主张,故D项正确。
4.(2018·乐山高二月考)有学者认为,董仲舒精心构筑的“天人感应”的神学目的论,正是把一切都秩序化、合理化了,正是为汉朝统治者巩固其中央集权专制制度服务的,也由此巩固了多民族国家的统一局面。
董仲舒的思想主要是继承和发展了()A.孔子的思想B.孟子的思想C.荀子的思想D.朱熹的思想答案 C解析经过董仲舒改造的新儒学,一是杂取百家,二是外儒内法(吸收法家专制思想而又强调儒学的统治艺术,既要树立君主的绝对权威又能缓和社会矛盾),这与荀子“礼法并施”的思想最为接近,因此是荀子思想的继承和发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必修三专题一第28讲一、选择题1.(2016·眉山、广安、遂宁一诊)战国时期,儒家主张仁政、德治,法家崇尚法治,道家要求无为而治,墨家希望选贤任能,他们共同的出发点是(D)A.铲除三代遗迹建立全新制度B.争夺对诸侯国家政权的控制C.顺应大变革潮流而厚今薄古D.为统治者改善统治出谋划策[解析]儒家主张恢复西周的礼乐制度,故A项错误;儒法道都提出自己的治国主张,不是争夺国家政权,故B项错误;顺应大变革潮流而厚今薄古符合法家,不符合儒家和道家,故C项错误;儒法道的主张都是为统治者出谋划策,故D项正确。
2.(2016·济宁一模)《论语·尧曰》表达了孔子对尧舜言论的认同,战国时期,“孟子言性善,言必称尧舜”,荀子也称赞“尧舜者天下之善教化者也”。
这说明导学号80672304 (D)A.尧舜提出了早期的儒家学说B.儒学理论不适应现实的需要C.儒家学者以复古为政治目标D.儒家借助历史宣扬伦理思想[解析]孔子创立儒家学说,材料中“孔子对尧舜言论的认同”不等于尧舜提出了儒家学说,故A项错误;儒学是中国古代主流文化,儒家思想在战国时期成为显学,与题中“不适应现实”不符,故B项错误;儒家学者批评现实政治,称赞“尧舜者天下之善教化者也”,是希望统治者实现仁政、德治,实现儒学的治国理念,这表明了儒家理想化的政治诉求,而不是希望恢复先代的政治制度,故C项错误;“孟子言性善,言必称尧舜”,荀子也称赞“尧舜者天下之善教化者也”,可知儒学家要求统治者向古代圣贤一样以完美的道德治国,体现的是一种理想化的政治要求,故D项正确。
3.(2016·太原一模)战国时期除道、儒、墨、法四大学派之外,还有一些有影响的学派。
其中主要有讨论合纵、连横的纵横家,提倡重农政策和探究农业技术的农家,研究军事理论的兵家,以及综合各派学说的杂家等。
这表明当时(A)A.社会分化加剧B.礼崩乐坏统治失序C.民本思想盛行D.诸子学说注重实用[解析]根据材料除了四大学派,还有纵横家、农家、兵家、杂家等比较有影响的学派,众多学派影响较大,说明派别较多,社会分化严重,故A项正确;材料并未涉及礼乐制度的内容,故B项错误;民本思想属于儒家,在当时属于众多有影响的学派之一,故C项错误;诸子的学说都是针对当时的社会实际而提出的,但并不是所有的学说都注重实用,比如道家学说,故D项错误。
4.(2016·乌鲁木齐二诊)“明主之所制其臣者,二柄而已矣。
二柄者,刑德也。
何谓刑德?曰:杀戮之谓刑,庆赏之谓德。
”材料对“刑德”的释读说明(B) A.儒家重视德治B.法家主张刑德并用C.道家主张无为而治D.墨家反对君主专制[解析]根据材料“明主之所制其臣者……刑德也”,刑指刑罚,而德指奖赏,并非儒家的“仁政”,故A项错误;“明主之所制其臣者,……刑德也”、“杀戮之谓刑,庆赏之谓德”可知,材料观点主张君主专制集权,且赏罚分明,结合所学,为法家主张,故B 项正确;道家无为而治,与材料“二柄者,刑德也”观点相左,故C项错误;根据材料“明主之所制其臣者,二柄而已矣”主张君主专制集权,故D项错误。
5.(2016·东北三省四市一模)王敬川在《儒学的现代走向》一文中说,孔孟在处处“碰壁”后曾有如下的言论:(孔子)“苟有用我者,期月而已可也。
三年有成。
”(孟子)“如欲乎治天下,当今之世,舍我其谁?”这反映了当时导学号80672305(A) A.儒者具有经世济民的担当精神B.儒学低下的社会地位C.儒者抱有重构伦理道德的愿望D.社会转型的必然趋势[解析]材料中“如欲乎治天下,当今之世,舍我其谁?”,反映出孟子希望统治者任用自己,来实现社会繁荣、百姓安居的政治抱负,体现出儒者经世济民的担当精神,故A 项正确;儒家思想虽然在统治者那里“碰壁”,但在民间却蔚然大宗,故B项错误;材料没有反映出儒者的伦理道德重构,故C项错误;材料没有反映出春秋时期向封建社会过渡的社会转型,故D项错误。
6.(2016·茂名二模)孟子提出:人的内心存在仁、义、礼、智的思想胚芽,天也具有仁、义、礼、智的特质,因此心性可与天命相通。
连接二者的途径是“反身而诚”,即存心养性以扩张四端,达到天人合一的理想境界。
其思想的进步之处在于(A)A.削弱了天的神秘色彩而将其义理化B.突出了人利用和改造大自然的强烈愿望C.用外在比照方式寻求天与人的内在联系D.形成整套囊括天人关系的严密体系[解析]材料中的孟子将人的内心所存在的东西与天做比对,并阐明天也具有人的内心所具有的特质,这就将天在人心目中的神秘色彩用人性化的东西所取代,A项正确;B、C 两项表述材料信息不能反映,均排除;宋代的理学形成了整套囊括天人关系的严密体系,所以不是孟子的思想形成的,D项排除。
故选A项。
7.(2016·桂林、北海、崇左调研)《荀子·君道篇第十二》中载:“法者,治之端也;君子者,治之原也。
故,有君子,则法虽省,足以遍矣;无君子,则法虽俱,失先后之施。
不能应事之变,足以乱矣。
”在此,荀子强调的是(C)A.废除严苛的法律,由国君以德治国B.法律应当由道德高尚的君子制定C.执法者素质是有效实施法治的关键D.执法时应将君子与小人区别对待[解析]材料中未涉及要求废除严苛的法律,主张国君以德治国,故A项错误;材料主张法律的实施,不是强调法律应当由道德高尚的君子制定,故B项错误;根据材料中“故,有君子,则法虽省,足以遍矣;无君子,则法虽俱,失先后之施,不能应事之变,足以乱矣”强调的是对法律执行者即执法者的素质对实施法治有着重要的意义,故C项正确;材料中的君子指的是执政者的素质,不是君子和小人之分,故D项错误。
8.(2016·汉中二模)中国园林追求山环水抱,曲折蜿蜒,追求“虽由人作,宛自天开”。
下列与中国园林体现的哲学思想一致的是(C)A.万物皆备于我B.仁者乐山,智者乐水C.天地与我并生,而万物与我为一D.从天而颂之,孰与制天命而用之[解析]本题主要考查道家思想,旨在考查分析比较相关所学的能力。
根据题干中“虽由人作,宛自天开”即强调的园林建设追求自然、顺其自然的思想,这是道家思想,符合题意的是C项,A项是孟子的思想,B项是孔子思想,D项是荀子思想,不符合题意。
9.(2016·甘肃一诊)《资治通鉴》指出:“汉历中衰,当更受命……今陛下久疾,变异屡数,天所以谴告人也。
宜急改元易号,乃得延年益寿,皇子生,灾异息矣。
”这体现了(D) A.无为而治的思想B.外儒内法的观念C.尚贤非命的主张D.天人感应的学说[解析]题干中并未体现出无为而治的思想,故A项错误;题干中并未提到法家思想的相关信息,故B项错误;题干中并未提到尚贤的思想,故C项错误;题干中“今陛下久疾,变异屡数,天所以谴告人也。
”体现出了天人感应的思想,故D项正确。
10.(2016·呼和浩特一模)孔子提出“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同时还提出“所谓大臣者,以道事君,不可则止”。
至董仲舒时,将孔子的这一人伦秩序改造成“三纲五常”。
这一变化反映出导学号80672306(B)A.强化了伦理关系B.束缚人性加强君权C.强化了父权社会D.有利于思想大一统[解析]伦理道德关系仅仅是董仲舒儒家政治哲学的其中一面,故A项错误;材料“所谓大臣者,以道事君,不可则止”到“三纲五常”,董仲舒将孔子的事君逻辑理念上升到更高层面,以此适应大一统君主专制需求,故B项正确;孔子、董仲舒两者的政治理念重在服务君主,故C项错误;思想大一统材料论据不足,故D项错误。
11.(2016·保定一模)自汉文帝、景帝时起,汉代诏令一改汉高祖时期“既无典故,也不讲究对仗之美,直自道来,几近口述”的风格,开始注重文辞的修饰和句式的工整,且在措辞中称引儒家经传成为常态。
这主要反映了(D)A.黄老之学在汉代消失B.百姓安居乐业,国家富强C.儒家思想已经取得统治地位D.儒家思想的影响力日渐突出[解析]材料信息反映的是诏书风格的变化,由“不讲究对仗”、“几近口述”到“注重文辞的修饰和句式的工整”、“引儒家经传成为常态”,说明汉代诏书的风格受到了儒家思想的影响,D项正确,A、B、C三项均排除。
故选D项。
12.(2016·烟台3月诊断)在思想文化方面,秦代重在“禁”,汉代重在“尊”。
其相同点是(D)A.强化儒家伦理道德B.禁绝其他思想学派C.激起社会强烈反抗D.解决意识形态问题[解析]秦奉行的是法家思想,故A项错误;汉代外儒内法,未禁绝其他思想学派,故B项错误;激起社会强烈反抗与汉代无关,故C项错误;本题是反映该社会占统治地位的经济制度和政治制度并为其服务的占统治地位的意识形态,无论是秦焚书坑儒,还是汉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两者的做法都是出于政治需求,故D项正确。
二、非选择题13.(2016·永州一模)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导学号80672307材料法家相信人性本恶,只有靠强权的统治者依据透明、客观的法律来实施奖惩,才能维持社会秩序与稳定。
统治者自身就是法律的主人。
因此,尽管儒家和法家都信奉社会秩序,但是前者提倡自律,家庭和国家要遵循传统的礼制,而后者相信依靠严刑峻法才能确保实现最终的和平。
法家的“法”不仅意指法律,还有方法和程序的含义。
最初的法家就承认法律与统治术是有区别的,后者指的是权力的行使。
因此统治手段不仅决定了法律的权威或者公信力,还决定了法律的有效性。
因此统治社会的权威或者法律源自于术,即行使权力的方法论。
韩非子综合整理了他对于统治术的领悟,认为国家统治者与其下属的官僚阶层存在利益冲突,而官僚阶层又统治人民大众。
因此王道依赖于“势”,即王者的神秘力量。
王者能够超然、不偏不倚地通过官僚阶层创立社会秩序与稳定。
法家的悲剧在于秦朝残酷无情地奉行了法家思想,而秦王朝的迅速瓦解导致法家思想无法再成为主流。
其后的汉朝在正式场合拒绝法家思想,独尊儒术。
但是,中国的统治者总是发现法家的理论和实践非常有用。
因此,倾向于中央集权的中国政治文化本质上是“外儒内法”。
统治者不仅要怀柔,也要使用铁腕。
——《外儒内法》(沈联涛)(1)根据材料,概括作者对法家的认识。
[答案]认识:人性本恶;严刑峻法;法、术、势相结合;成为秦国的治国之道;汉朝以后的统治者实际上奉行外儒内法。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儒家和法家的历史地位。
[答案]地位:儒家和法家在春秋战国时期兴起。
秦国和秦朝时期,法家成为占统治地位的治国指导思想。
汉武帝时期,儒家上升为占统治地位的治国指导思想。
实际上中国古代统治者奉行外儒内法,两者结合并用。
14.(2016·浙江平阳二中期中)“大一统”观念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形态。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材料二方,指意不同,是以上亡以持一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