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2013学年安徽省泗县双语中学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

合集下载

安徽省泗县双语中学高二语文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新人教版

安徽省泗县双语中学高二语文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新人教版

高二语文试题第一卷一、阅读下面文字,完成1~3题。

(9分,每小题3分)世界一流国家是怎样产生的?综观500年来世界历史的进程,总结发达国家的经验和他们走过的道路,有两条是非常重要的:一是他们所具有的那种文化能力(这一民族或国家普遍自觉的观念和方式);二是需求(一种普遍的需求)。

这两者的关系决定了一流国家的产生或消失。

当一种文化能力最能满足的需要还没有产生时,这种能力被荒废着。

比如商业不发达时,犹太人的市场经营能力被荒废了;制造业没有产业化时,德国人、日本人的制造能力毫无用武之地;当软件不知为何物时,印度怎么想都不可能取得在国际软件行业的位置。

民族、国家、地区和个人发达的前提条件就是需求,一种人类的普遍需求。

当这一需求出现,而一个民族、国家、地区、企业、个人的文化能力可以充分满足这一需求时,他们的发展和发达就指日可待了。

从民族到个人的发达无非是人类需求、我最擅长、能者不多三条的结合。

欧洲人(尤其是北欧人)因为生存需要,几千年来都有一种强烈的物质需求,这种需求激发了它的文化能力和文化形成,体现出了以制造、生产物质来满足生存需要的精神。

就像韦伯说的:自律、节俭、勤奋、进取、征服,这一系列的理念是在它的需求与自然交换过程中产生的。

当人们必须通过制造、生产物质产品来满足生存需要时,这种理念自然就出现了。

当一系列的理念形成文化,当这种精神和文化成为欧美普遍自觉的文化观念和方式以后,这种能力就养成了。

可是,为什么在这种文化能力养成后,欧洲在公元1500年至公元1800年里没有发展起来呢?这是因为一种人类普遍的社会需求还没有出现,也就是现代生活还没有被全世界所认同。

比如草鞋可以代替皮鞋、油灯可以代替电灯、土布可以代替洋布……而只有当现代化逐渐成为整个世界普遍需求的时候,这种文化能力的历史机遇才可能出现。

当众多民族、国家、个人的生活都要实现现代化时,这一巨大的社会需求就形成了一个巨大的世界市场。

欧洲在千百年里为满足这种需求准备了充足的文化能力,深刻地体悟到了这种需求,并用这一能力开始进行生产、营销、发展。

泗县双语中学2012-13下学期高一语文期中试卷(附参考答案)

泗县双语中学2012-13下学期高一语文期中试卷(附参考答案)

双语中学2012-2013学年度下学期期中考试高一语文试题本试卷分第I卷(阅读题)和第II卷(表达题)两部分。

共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第I卷(阅读题共6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古琴的文化内涵古琴,蕴含着丰富而深刻的文化内涵,千百年来一直是中国古代文人、士大夫手中爱不释手的器物。

特殊的身份使得琴乐在整个中国音乐结构中属于具有高度文化属性的一种音乐形式。

“和雅”、“清淡”是琴乐标榜和追求的审美情趣,“味外之旨、韵外之致、弦外之音”是琴乐深远意境的精髓所在。

古琴的韵味是虚静高雅的,要达到这样的意境,则要求弹琴者必须将外在环境与平和闲适的内在心境合二为一,只有这样,才能达到琴曲中追求的心物相合、人琴合一的艺术境界。

在这一方面,伯牙的经历可称为后世的典范。

传说,伯牙曾跟随成连学琴,虽用功勤奋,但终难达到神情专一的境界。

于是成连带领伯牙来到蓬莱仙境,自己划桨而去。

伯牙左等右盼,始终不见成连先生回来。

此时,四周一片寂静,只听到海浪汹涌澎湃地拍打着岩石,发出崖崩谷裂的涛声;天空群鸟悲鸣,久久回荡。

见此情景,伯牙不禁触动心弦,于是拿出古琴,弹唱起来。

他终于明白成连先生正是要他体会这种天人交融的意境,来转移他的性情。

后来,伯牙果真成为天下鼓琴高手。

琴者,禁也。

作为“圣人之器”的琴,演奏时自然有其独特而严格的规范。

《红楼梦》第八十六回,贾宝玉得知林黛玉会弹琴时,便要妹妹为自己演奏一曲。

林黛玉这时讲到:“若要抚琴,必择静室高斋,或在层楼的上头,在林石的里面,或是山巅上,或是水涯上。

再遇着那天地清和的时候,风清月朗,焚香静坐,心不外想。

”又说:“若必要抚琴,先须衣冠整齐,或鹤氅,或深衣,要如古人的像表,那才能称圣人之器,然后盥了手,焚上香。

”在中国众多的音乐形式中,古琴集儒道两家思想精髓于一身。

儒家主张入世哲学,重视人生的现实问题,强调艺术对人伦的教化作用。

儒家所提倡的音乐讲究中正平和,不追求声音华美富丽的外在效果。

安徽省宿州市泗县二中2012-2013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

安徽省宿州市泗县二中2012-2013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

泗县二中2012~2013学年高二第一学期第一次月考 语文试题 本试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II卷(非选择题)两部分,考试用时150分钟。

第I卷(选择题,共30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的读音都不相同的一项是( ) A.流淌徜徉 匹敌/否极泰来 积累/果实累累 B沉疴百舸 /乳臭未干 纤/纤尘不染 C/侥幸 /啧啧有声 横祸/横生枝节 D 伺候恃才傲物 载/载歌载舞 国学大师陈寅恪先生在晚年因为眼疾,只能述而不作,由他的助手记录下他口述的内容,最终完成了学术专著《柳如是别传》的创作。

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A. B.C.D.红十字会接连陷入信用危机,我们的慈善机构财务不透明、管理不规范,但深层次的还是整个慈善业制度存在缺陷。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题。

卢坦字保衡,河南洛阳人。

仕为河南尉,时杜黄裳为河南尹,召坦立堂下,曰:“某家子与恶人游,破产,盍察之?”坦曰:“凡居官廉,虽大臣无厚畜,其能积财者,必剥下以致之。

如子孙善守,是天富不道之家,不若恣其不道,以归于人。

”黄裳惊其言,自是遇加厚。

李复为郑滑节度使,表为判官。

监军薛盈珍数干政,坦每据理拒之。

有善笛者,大将等悦之,诣复请为重职,复问坦,坦笑曰:“大将久在军,积劳累迁,乃及尊职。

奈何自薄,欲与吹笛少年同列邪?”诸将闻而惭,遽出就坦谢。

复卒,乃以复丧归东都,为寿安令。

河南赋限已穷,县人诉机织未就,坦诣府中请申十日,不听。

坦谕县人弟输,勿顾限,违之不过罚令俸尔。

由是知名。

累迁刑部郎中,兼侍御史知杂事。

赤县尉为台所审,京兆尹密救,帝遣中人就释之。

坦白中丞请中覆,中人走以闻,帝曰:“吾固宜先命有司。

”遂下诏,乃释。

数月迁中丞。

初,诸道长吏罢还者,取本道钱为进奉,帝因赦令一切禁止,而山南节度使柳晟、浙西观察使阎济美格诏输献,坦劾奏,晟、济美白衣待罪。

帝谕坦曰:“二人所献皆家财,朕已许原,不可失信。

”坦曰:“所以布大信者,赦令也。

今二臣违诏,陛下奈何以小信失大信乎!”帝曰:“朕既受之,奈何?”坦曰:“出归有司,以明陛下之德。

人教版语文高二 安徽省泗县双语中学2012至201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人教版语文高二 安徽省泗县双语中学2012至201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泗县双语中学2012-2013学年度高二期中考试语文试题命题人:张长均审核人:王伟第Ⅰ卷阅读题(共66分)一、(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文字,完成1-3题。

中国传统文化的形成有两个重要的基础:一是小农自然经济的生产方式;二是国家一体,即由国及国的宗法社会政治结构。

在此基础上产生的必然是以伦理道德为核心的文化价值体系。

因为家族宗法血缘关系本质上是一种人伦关系,这种关系的扩展就形成了社会伦理关系。

家族本位的特点,一方面使得家族伦理关系的调节成为社会生活的基本课题,家族伦理成为个体安身立命的重要基础;另一方面,在家国一体社会政治结构中,整个社会的组织系统是家族——村落——国家,文化精神的生长路向是家族——宗族——民族。

家族的中心地位使得伦理在社会生活秩序的建构和调节中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

在传统社会中,人们的社会生活是严格按照伦理的秩序进行的,服式举止,洒扫应对,人际交往,都限制在“礼”的范围内,否则便是对“伦理”的僭越。

这种伦理秩序的扩充,便上升为中国封建社会政治体制的基础——家长制。

家长制的实质就是用家族伦理的机制来进行政治统治,是一种伦理政治。

与此相适应,伦理道德学说在各种文化形态中便处于中心地位。

中国哲学是伦理型的,哲学体系的核心是伦理道德学说,宇宙的本体是伦理道德的形而上的实体,哲学的理性是道德化的实践理性。

因此人们才说,西方哲学家具有哲人的风度,中国哲学家则具有贤人的风度。

中国的文学艺术也是以善为价值取向的。

“文以载道”,美善合一,是中国文化审美性格的特征。

即使在科学技术中,伦理道德也是首要的价值取向。

中国传统科技的价值观是以“正德”即有利于德性的提升为第一目标,然后才考虑“利用、厚生”的问题。

因此,中国文化价值系统的特点是强调真、善、美统一,而以善为核心。

中国文化的普遍信念是“人为万物之灵”。

而人之所以能为“万物之灵”,就是因为有道德,因而中国文化特别重视人与人之间的“道”,以及遵循这种“道”而形成的“德”。

安徽省宿州市泗县二中12—13上学期高二语文期中考试试卷

安徽省宿州市泗县二中12—13上学期高二语文期中考试试卷

宿州市十三校2012—2013学年度第一学期期中考试高二语文试题本试卷分两部分,第Ⅰ卷(阅读题)和第Ⅱ卷(表达题),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卡、答题卷分别交回。

本试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

第Ⅰ卷(阅读题,共66分)一、(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每小题3分)《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给非物质文化遗产所下的定义是:指被各群体、团体有时被个人视为文化遗产的各种实践、表演、表现形式、知识和技能及其有关的工具、实物、工艺品和文化场所。

它强调两个重要的条件:一是各个群体和团体随着其所处环境、与自然界的相互关系和历史条件的变化不断使这种代代相传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得到创新,同时使他们自己具有一种认同感和历史感,从而促进了文化多样性和人类的创造力;二是在本公约中,只考虑符合现有的国标人权文件,各群体、团体和个人之间相互尊重的需要和顺应可持续发展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表现形式多种多样,例如口头传说和表述,表演艺术,社会风俗、礼仪、节庆,有关自然界和宇宙的知识和实践,传统的手工艺技能等。

所有这些形式都与孕育它的民族、地域生长在一起,构成不可拆解的文化综合体。

以我国的古琴艺术为例。

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古琴艺术的价值不只在于古琴这种乐器本身,也不限于古琴曲目和弹奏技术,更重要的在于以古琴为聚合点而构建的传统美学特质及哲学意味,并且这种美学特质和哲学意味贯穿于中华雅文化的发展当中。

由于钟子期和俞伯牙高山流水的故事是以古琴为依托的,所以不仅深邃感人,而且历久弥新。

可以说,知音意识和获得知音的愉悦成为雅士阶层不可分割的一种人生内容,于是音乐境界与生命境界、乐品与诗品文品都互相沟通。

而遵循大音希声的哲学原理,古琴艺术又将儒家的中正平和、道家的清静淡远融汇于乐曲之中。

每一项真正符合标准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都不可能以一个物质符号(比如古琴乐器本身)独立存在。

相对于物质符号而言,非物质文化遗产中那些无形的环境、抽象的宇宙观、生命观更具价值。

高二语文试卷

高二语文试卷

泗县双语中学2012-2013学年度第一学期学生学业质量检测高二语文试题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9分,每小题3分)手语沙爽手语当是世界上最古老的现存语言。

晨昏交替,篝火燃起,火光映亮那些寂寞的、无声的手势,投影在凹凸的洞壁,变成了岩画、符咒和舞蹈。

而时光将这些指间流动的文字刻印在我们的血脉里,变成了基因和记忆。

手语有它类似于英语词根和汉字偏旁的简明体系。

所有含有“优秀”、“好”、“出色”等等诸如此类意的词语均要借助一根拇指。

这等于是它的“词根”或“偏旁”。

这一习惯几乎是世界性的。

当拇指有力地向上跷起,认可并公布了我们品性中优良的那一部分,它看起来如此理直气壮,面向阳光、风声和雨水,仿佛幼苗翘望成长。

小指低首向下,指向“优秀”、“好”、“出色”的反义词系,指向阴影和低。

还有比低更低的地底。

手语体系更多的是靠它的“其他部件”丰富了表速的内容——中间隔着蜷起三根手指:一个中性地带,它配合手指的移动,不动声色地调节不同的感情。

当拇指俯伏,被另一只手掌轻轻爱抚,抽象复杂的“爱”,顷刻间变得简单且具体。

当我们越来越羞于说出内心隐秘的情感,仿佛被唇齿磨损,一个珠圆玉润的词语丧失了原有的纯粹,并迅速在空气中改变了清新的气息,手语却简洁她传递了人类情感的丝带,传递了亘古的依恋和温暖,阻止对一个词的种种曲解和糟蹋。

在这个表述里,拇指退居为次要角色,它可以不是优秀的,甚至不是“好”的——这些并不影响它享有完美的浴泽。

这是中国人施爱的方式,承受者的回报和优劣被忽略不计。

国际手语中的“爱”则表现得委婉一些:伸出拇指、食指小指,其余二指弯曲,掌心向外。

这是音节“西”的指式。

像一个人的中性风格,但即便如此,它还是掩不住内里的热量和光焰,向着陌生的世界,缓缓四射。

手语是说明文,倾向于极度筒洁,忽略语法和修辞。

可以将“你和我”简化为“你我”,将“一起回家”的“一起”直接省略。

“你我”当然“一起”。

这还用说?写文章的人们早已习惯他人和自已在表达意见时字斟句酌,包括字与字之间的副词衔接,包括标点,每一个部件都力求精确。

安徽省泗县双语中学2012-2013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

安徽省泗县双语中学2012-2013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

泗县双语中学2012-2013学年度下学期第一次月考 高一语文试题 注意事项: 1、本试卷分第Ⅰ卷和第Ⅱ卷两部分,共150分。

考试时间120分钟。

2.请用0.5毫米墨色笔将答案直接答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

第Ⅰ卷(阅读题共66分) 一、阅读下面这段文字,回答文后的问题。

?~《蜀道难》这首诗评析不恰当的一项是()A.这首诗大体按照由古及今,自秦入蜀的线索,抓住各处山水的特点,以展示蜀道之难。

B.这首诗融贯着诗人的浪漫主义激情,主要表现在诗人寄情山水,放浪形骸,他对自然景物不是冷漠的观赏,而是用奇特的想像让景色带上浓郁的主观色彩,赋予诗人情感的气质。

C.这首诗以七言为主,其余是散文化的杂言,句式参差错落,长短不齐,形成了极为奔放的语言风格。

D.作者大肆渲染了旅愁及蜀道上空寂、苍凉的环境气氛,目的在烘托入蜀友人的感受。

(1) ,塞上风云接地阴。

寒衣处处催刀尺, 。

(杜甫《秋兴八首》其一) (2)千呼万唤始出来, 。

,此时无声胜有声。

东船西舫悄无言, 。

夜深忽梦少年事, (白居易《琵琶行》) 三、(24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1—14题 将 军 泪 刘建超 将军不流泪。

将军十二岁那年,揣着两块烤红薯,翻了三十里山路,参军报仇。

他牙齿咬破了嘴唇,鲜血直流。

村口的老槐树下,白匪肆虐,树上还吊着他父母的尸首。

队伍上很苦,大人都受不了。

年少的他受得了,餐凤宿露,酷暑严寒,他从不叫苦。

在队伍里长大的他,听到枪声就振奋,托起枪手就痒,打仗就知道往前冲。

暮秋。

他带领的一个连,在岐山山坳中与日本鬼子一个中队遭遇。

两天两夜,枪炮震聋了山谷,硝烟熏黑了黄土。

硝烟散尽,活下来九个人——“站住,我命令你们站住!”鬼子依然往前走,前面的一个鬼子还跑了起来。

他沉不住气了,手中的枪响了,跑在前面的鬼子趴下不动了。

后来从鬼子口中得知,鬼子是看到前面的岐水河了,想去洗一洗。

他受了处分,被降了职。

他不后悔,拿了一瓶酒,坐在烈士坟墓前,喝得酩酊大醉。

【免费下载】安徽省泗县双语中学 高二上学期月考试题语文

【免费下载】安徽省泗县双语中学 高二上学期月考试题语文
A.“轻小说”是一批“80 后”甚至“90 后”作家主编的如《公主志》一类的杂志。 B.“轻小说”是开本小、易掌握,翻阅起来极为方便,有利于学生随时阅读的一类杂
志。 C.“轻小说”是源自日本、受日本文学杂志的影响而形成的一类方便读者阅读的杂志。
D.“轻小说”是源自日本、被出版者本土化的便于读者阅读的一类杂志。 2.不属于“轻阅读”在我国流行的原因的一项是( )。(3 分)
安徽省泗县双语中学 2012-2013 学年高一上学期月考试题 语文
命题人:双语中学高一语文备课组 注意事项: 1、本试卷分第Ⅰ卷和第Ⅱ卷两部分,共 150 分。考试时间 150 分 钟。 2.请用 0.5 毫米墨色笔将答案直接答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 内。
第Ⅰ卷(阅读题共 66 分)
一、(9 分,每小题 3 分) 阅读下面这段文字,回答文后的问题。
“轻阅读”的流行,得益于网络普及的推动。据了解,国内著名的商业网站网易和腾 讯,均开设有“轻阅读”的频道或专栏。网络使得两种文字阅读上的障碍得到了最快速度 的融通,而站在时尚和流行前沿的年轻作家,在对外来文化的消化上,也表现出惊人的适 应能力。
1
对全部高中资料试卷电气设备,在安装过程中以及安装结束后进行高中资料试卷调整试验;通电检查所有设备高中资料电试力卷保相护互装作置用调与试相技互术关,系电,力根通保据过护生管高产线中工敷资艺设料高技试中术卷资,配料不置试仅技卷可术要以是求解指,决机对吊组电顶在气层进设配行备置继进不电行规保空范护载高与中带资负料荷试下卷高问总中题体资,配料而置试且时卷可,调保需控障要试各在验类最;管大对路限设习度备题内进到来行位确调。保整在机使管组其路高在敷中正设资常过料工程试况中卷下,安与要全过加,度强并工看且作护尽下关可都于能可管地以路缩正高小常中故工资障作料高;试中对卷资于连料继接试电管卷保口破护处坏进理范行高围整中,核资或对料者定试对值卷某,弯些审扁异核度常与固高校定中对盒资图位料纸置试,.卷保编工护写况层复进防杂行腐设自跨备动接与处地装理线置,弯高尤曲中其半资要径料避标试免高卷错等调误,试高要方中求案资技,料术编试交写5、卷底重电保。要气护管设设装线备备置敷4高、调动设中电试作技资气高,术料课中并3中试、件资且包卷管中料拒含试路调试绝线验敷试卷动槽方设技作、案技术,管以术来架及避等系免多统不项启必方动要式方高,案中为;资解对料决整试高套卷中启突语动然文过停电程机气中。课高因件中此中资,管料电壁试力薄卷高、电中接气资口设料不备试严进卷等行保问调护题试装,工置合作调理并试利且技用进术管行,线过要敷关求设运电技行力术高保。中护线资装缆料置敷试做设卷到原技准则术确:指灵在导活分。。线对对盒于于处调差,试动当过保不程护同中装电高置压中高回资中路料资交试料叉卷试时技卷,术调应问试采题技用,术金作是属为指隔调发板试电进人机行员一隔,变开需压处要器理在组;事在同前发一掌生线握内槽图部内 纸故,资障强料时电、,回设需路备要须制进同造行时厂外切家部断出电习具源题高高电中中源资资,料料线试试缆卷卷敷试切设验除完报从毕告而,与采要相用进关高行技中检术资查资料和料试检,卷测并主处且要理了保。解护现装场置设。备高中资料试卷布置情况与有关高中资料试卷电气系统接线等情况,然后根据规范与规程规定,制定设备调试高中资料试卷方案。

安徽省泗县双语中学2013届高三12月月考语文试卷

安徽省泗县双语中学2013届高三12月月考语文试卷

泗县双语中学2012-2013届高三12月月考试卷 语文测试题 出卷人:高三语文组 第I卷(阅读题 共63分) 一、(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生态文明是人类遵循自然、社会和人的和谐发展的客观规律而取得的物质与精神成果的总和,其实质是人与自然、人与社会及人与人和谐共生、良性循环、全面发展、持续繁荣。

生态文明不仅是经济、政治和社会发展的重大问题,同时也是一个哲学问题。

生态哲学将生态理念引向社会生活,将自在的哲学本质转换为自为的生态智慧。

西方深层生态学的代表人物奈斯说:“今天我们需要的是一种极其扩展的生态理想,我称之为生态智慧。

”生态智慧重建的不仅是自然生态平衡,更重要的是要重建人的精神生态和整个文明生态的平衡。

现代人类面临的生态危机不仅包括外部自然生态的危机,而且也包括社会内部的自然生态的危机,前者导致自然生态平衡的破坏,后者导致人类社会系统的破坏。

生态哲学是走向生态文明的理论准备,是人与自然关系反思后的生态觉悟,以及作为这种觉悟的生态智慧和理念在社会生活领域的扩展和推进。

生态文明既反映人类对自然生态的认识和改造,又反映人类将认识和改造自然生态所获得的积极成果应用于社会实践所取得的一系列积极成果,包括:人与自然的协调关系的重建、人与人的协调关系的构建、人类文明构成的协调关系的创建。

人与自然关系的重建是要建立自然生态,即从根本上解决人类发展同自然的矛盾,这是人类社会关系协调的基础;人与人的协调关系的构建则是要建立社会生态,是使各种社会矛盾的合理解决获得和谐有序的状态,这是自然生态重建的根本保障;人类各种文明构成的协调关系的创建目的是建立多元互补的文化生态,为社会生态的构建营造和谐有序的文明环境,为自然生态的重建奠定健康稳定的社会基础。

1. 下列关于“生态文明”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A.生态文明是指人类建设和谐社会所应遵循的自然、社会与人和谐发展的客观规律。

B.生态文明就是自然、社会与人和谐共生、良性循环、全面发展和持续繁荣。

安徽省泗县双语中学2012-2013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

安徽省泗县双语中学2012-2013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

双语中学2012~201学年度第一质量检测 高试题 陶渊明 陶潜,字渊明,或云渊明,字元亮,浔阳柴桑人也。

曾祖侃,晋大司马。

潜少有高趣,尝著《五柳先生传》。

亲老家贫,起为州祭酒,不堪吏职,少日,自解归。

州召主簿,不就。

躬耕自资,遂抱羸疾。

复为镇军、建威参军,谓亲朋曰:“聊欲弦歌,以为三径之资,可乎?”执事者闻之,以为彭泽令。

公田悉令吏种秫稻。

妻子固请种粳,乃使二顷五十亩种秫,五十亩种粳。

郡遣督邮至,县吏白应束带见之,潜叹曰:“我不能为五斗米折腰向乡里小儿!”即日解印绶去职,赋《归去来》。

义潜尝往庐山,弘令潜故人庞通之赍酒具于半道栗里要之。

潜不解音声,而蓄素琴一张,无弦,每有酒适,辄抚弄以寄其意。

贵贱造之者,有酒辄设,潜若先醉,便语客:“我醉欲眠,卿可去。

”其真率如此。

郡将候潜,值其酒熟,取头上葛巾漉酒,毕,还复著之。

潜元嘉四年卒,时年六十三。

(节选自《宋书·隐逸列传》) .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躬耕自资,遂抱羸疾躬:亲自 B.县吏白应束带见之白:禀告 C.而蓄素琴一张素:古老的 D.毕,还复著之著:穿,戴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 A. B. C. D. .以下各句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说明陶渊明“不为五斗米折腰”思想的一项是( ) ①不堪吏职,少日,自解归 ②即日解印绶去职,赋《归去来》 ③乃使二顷五十亩种秫,五十亩种粳④义末,征著作佐郎,不就 ⑤我醉欲眠,卿可去 ⑥值其酒熟,取头上葛巾漉酒 A.①③⑤ B.②④⑥ C.①②④ D.③⑤⑥ .下列对原文的叙述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陶潜自幼志向高远,但因家境贫困,父母年迈,不得不去做官;又因无法容忍官府的束缚,所以不久便又辞官。

B.陶潜有志过自给自足的田园生活,怎奈身体瘦弱多病,不得不再次出来做官。

C.陶潜先后多次出仕,分别做了州祭酒、镇军参军、建威参军、著作佐郎等,终于不能忍受官府的束缚,彻底辞官归家,并赋《归去来》。

安徽泗县双语中学12-13学年高一上第一次月考试题-语文汇总

安徽泗县双语中学12-13学年高一上第一次月考试题-语文汇总

泗县双语中学2012—2013学年第一学期第一次月考高一语文试卷一、基础知识(共24分,每小题3分)1.下列加点字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A.漫溯.(suò)百舸.(gě)慰藉.(jiè)强.人所难(qiǎng)B.谤.讥(bàng)寥.廓(liáo)胆怯.(qiè)浪遏.飞舟(è)C.忸怩.(nǐ)丰腴.(yú)戛.然而止(gá)有恃.无恐(shì)D.青荇.(xíng)谥.号(yì)挟.持(xié)怒发冲冠.(guān)2.下列四组词语中都有错别字,其中只有一个错别字的一项是()A.伴侣慷概主宰风华正茂B.岐视草霉废墟激浊扬清C.奥丧追朔斑斓鱼翔浅底D.榆阴摸索星晨天纶之乐3.下列句子横线上依次应填入的词语是()①没有深厚的生活积淀和艺术功底是写不出______高的诗歌作品的。

②舒婷把这种深厚的感情________在她的诗歌里,希望引起读者的共鸣。

③鉴赏时,要体会这些诗的章法、韵律及其他方面的特点,认真_______诗的意象。

A.品位灌注揣摩B.品位贯注揣测C.品味灌注揣摩D.品味贯注揣测4.下列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A.张老师一生默默地耕耘在幼儿园,为祖国培养了无数个风华正茂的少年儿童。

B.“两会”召开后,全国上下激浊扬清,形成了弘扬正气的政治局面。

C.他虽然在监狱里度过了三年的峥嵘岁月,但出狱后仍然恶习不改,继续作恶乡里。

D.这位演员穿上唐装后,立即成了追星族们心中的风云人物,人们纷纷效仿起来。

5.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读完徐志摩的《我所知道的康桥》,读者就会被这诗一般的语言所谱写的回忆梦幻曲所感染,使读者感到余味无穷,不忍释手。

B.王林呆在实验室里半个月,好像与世隔绝了,所以他回到家,强迫着自己看了十天的报纸。

C.考古学家对两千多年前在长沙马王堆一号墓新出土的文物进行了多方面的研究,对墓主所处时代有了进一步的了解。

安徽省泗县双语中学高三摸底考试(语文).pdf

安徽省泗县双语中学高三摸底考试(语文).pdf

双语中学2011-2012学年度高三年级上学期第一次月考 语 文 试 卷 温馨提示:本试卷分第1卷(阅读题)和第Ⅱ卷(表达题)两部分,全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第Ⅰ卷 (阅读题共66分) 一、(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中华民族凝聚力形成的历史根源 中国疆土辽阔,地域相连,四周有自然屏障,内部有结构完整的体系。

一般地说,中原的农业民族地区气候湿润,宜于农业精耕;北方民族居住区域气候恶劣,植被差,只能粗放牧业;南方民族居住区多高山、丘陵,虽从事农耕业,但交通阻隔,古代长期处于刀耕火种的阶段。

这种民族区域经济的自然分工及发展不平衡和地理上的互相连结与交错杂居,为它们之间的交往和联系提供了天然条件。

经济生活的本质决定,任何一个民族,出于生计和民族的发展,都需要和其他民族进行物资交换,扩大经济往来。

北方游牧民族单一的经济不能满足日益增长的生活需要,为了获取生活上不可缺少的农副产品,如谷物、布帛等,不得不依赖于中原的农业民族。

南方、北方各民族我们称之为边疆民族。

中原地区常常经济富庶、文化繁荣,对周边民族有极大的吸引力。

边疆民族以不同的方式向中原靠拢,或掠夺、战争,或贸易、和亲,或入主中原。

秦始皇修长城,并没有堵住匈奴的不断掠迫。

汉时,冒顿入寇,网开一面使汉高祖得以脱险,其目的是以此为条件向汉朝换取大量的物资。

契丹、女真、党项等族虽然对北方农业进行了大规模开发,但经济发展的程度仍远不如中原内地,他们仍然不断地逼近中原,要求南方朝廷供应物资甚至要求给予土地。

中原经济对北方民族不断吸引,使他们步步南下,留在汉地的就融合于汉族之中。

当北方民族弱小力不敌中原朝廷时,有时也会以主动“入贡”的方式来谋求经济利益,换得中原天子的“赏赐”。

边疆民族潮流般地一次次向中原靠拢、合聚的历史现象一直不断。

同时,中原民族农业生产力的进一步发展,也需要畜牧业经济的补充和支持。

中原朝廷在与少数民族地区交界处开设互市场所,开展贸易,达到双方经济互惠之目的。

泗县双语中学2012-2013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及答案

泗县双语中学2012-2013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及答案

泗县双语中学2012-2013学年度下学期第一次月考高一语文试题注意事项:1、本试卷分第Ⅰ卷和第Ⅱ卷两部分,共150分。

考试时间120分钟。

2.请用0.5毫米墨色笔将答案直接答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

第Ⅰ卷(阅读题共66分)一、阅读下面这段文字,回答文后的问题。

(9分,每小题3分)谈吟诵吟诵是什么?或者,今天我们所理解的吟诵是什么?吟诵是传统文化、古典诗词不可或缺的一种美的表现形式,有着独特的文化和艺术内涵。

初次接触到吟诵的人们,新奇之后,往往会问:古人是这么“吟”的么?这是原汁原味的古调子么?事实上,现在所有古典诗词的吟调,包括出自那些已经八九十岁、曾经接受过私塾教育的老人之口的吟调,都非古调。

理由很简单,一是数千年语音变迁,所谓的“正宗”古音并不存在。

其次,古人吟诵皆口耳相授,声音实况没有记载。

古调绝响,无从谈起。

但是,语音变迁之中,仍有不变的因素。

比如“入声”被认为是一种“原生态”,华东、华南、西南以及台湾地区的方言就有入声,还保留了某些中古语音的特征,当地一些八九十岁老人还能以此为我们传递唐诗宋词微妙的声情韵味。

吟诵这个词,其意既可指吟,也可指诵;或者两者兼有,泛指用抑扬顿挫的声调有节奏地诵读。

吟诵合称,表明至少有两种方式,即吟和诵。

从有利于传承的角度说,概念或者叫法还是统一为好。

台湾统一叫吟唱,大陆统一叫吟诵。

吟诵的叫法,好在把吟和诵组合在一起,提醒人们:吟是从诵之中来的。

吟唱的“唱”也并非一般的歌唱,是从吟读之中自然生发出来的,且不爱固定乐谱束缚的自由唱。

或许,比较方便简单的分类有三:诵、吟、唱。

这当中,“诵”为基础,“吟“是结果,“唱”是升华。

一个现代人,要想得到古人那种自由吟诵的境界,一是要吟出自己的调;二是要随“调”随出,想吟就吟;三是音情并茂,韵味十足。

其实吟诵的根并不是一般说的古诗词文,而是传统蒙学注经典。

传统蒙学的本意在于“播种于心,求其日后自己发芽”,用“经典”打底,扎根在童心之内,故所读所诵必为精挑细选出来的好书好文好诗。

泗县双语中学2012学年人教版高二上学期阶段性测试语文试卷(必修五1,2单元)

泗县双语中学2012学年人教版高二上学期阶段性测试语文试卷(必修五1,2单元)

绝密★启用前泗县双语中学2011—2012学年度上学期阶段性测试高二语文试题命题人:双语中学高三语文备课组2011、9注意事项:1、本试卷分第Ⅰ卷和第Ⅱ卷两部分,共150分。

考试时间120分钟。

2.请用0.5毫米墨色笔将答案直接答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

3. 命题范围:必修五第一、二单元第Ⅰ卷(阅读题共70分)一、(9分,每小题3分)联系《装在套子里的人》的有关情节,回答1~3题。

我的同事希腊文教师别里科夫两个月前才在我们城里去世。

您一定听说过他。

他也真怪,即使在最晴朗的日子,也穿上雨鞋,带着雨伞,而且一定穿着暖和的棉大衣。

他总是把雨伞装在套子里,把表放在一个灰色的鹿皮套子里;就连那削铅笔的小刀也是装在一个小套子里的。

他的脸也好像蒙着套子,因为他老是把它藏在竖起的衣领里。

他戴黑眼镜穿羊毛衫,用棉花堵住耳朵眼。

他一坐上马车,总要叫马车夫支起车篷。

总之,这人总想把自己包在壳子里,仿佛要为自己制造一个套子,好隔绝人世,不受外界影响。

现实生活剌激他,惊吓他,老是闹得他六神不安。

也许为了替自己的胆怯、自己对现实的憎恶辩护吧,他老是歌颂过去,歌颂那些从没存在过的东西;事实上他所教的古代语言,对他来说,也就是雨鞋和雨伞,使他借此躲避现实生活。

别里科夫把他的思想也极力藏在一个套子里。

只有政府的告示和报纸上的文章,其中规定着禁止什么,他才觉得一清二楚。

看到有个告示禁止中学学生在晚上九点钟以后到街上去,他就觉得又清楚又明白:这种事是禁止的,好,这就行了。

但是他觉着在官方的批准或者默许里面老是包藏着使人怀疑的成分,包藏着隐隐约约、还没充分说出来的成分。

每逢经过当局批准,城里开了一个戏剧俱乐部,或者阅览室,或者茶馆,他总要摇摇头,低声说:“当然,行是行的,这固然很好,可是千万别闹出什么乱子。

”…………………………………………………………………………………过了一个月,别里科夫死了。

我们都去送葬。

我们要老实说:埋葬别里科夫那样的人,是一件大快人心的事。

2013-2014双语中学第一次月考语文试卷

2013-2014双语中学第一次月考语文试卷

泗县双语中学2013—2014学年度上学期第一次月考高一语文试题时间:100分钟总分:150分一、现代文阅读(40分)(一)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5题(20分)看火车叶梓①下午,我和狗子、保家、爱军四个人一起悄悄地溜出村子,然后一路小跑,直到我们经过另外一个村子霍家坪,才放慢脚步,长长地舒了一口气。

我们不能让村子里的人发现,不能让任何一个同伴发现,因为这个下午对我们来说,是完全应该载入史册的一天——当我们走了整整两个小时弯曲的山路之后,我们在三阳川的渭南镇看到了我们向往以久的火车。

②第一次知道火车,是在一个深夜。

那夜,我恰巧和祖母住在一起。

可能是半夜两点多吧,叔父背着一个背篓,回来了。

祖母急忙下炕,给叔父收拾吃的去了。

而我,一个才六岁的孩子也被惊醒了。

我一看久别两个月的叔父风尘仆仆地坐在炕沿边,就再睡不着了。

叔父给我讲了出门的一些经历——其中让我最觉新鲜的,就是叔父花了三毛钱,从很远的地方坐着火车到了山脚下的渭南镇。

从此,火车就像一个魔术师的手,弄得我心神不宁——其实我并没奢望自己能坐上火车,只要能看看它奔跑的样子,也就心满意足了。

是啊,看一看火车,是我一个乡下少年对远方的向往。

从生在杨家岘这个小村庄开始,我就没出过远门。

最远的一次,也就是去了一次三阳川,一个比我的村子略微好一些的地方。

于是,我就把看火车这个秘密的愿望告诉给了我的三个好朋友;于是,也就有了我们秘密出村的那个下午——当我们到了渭南车站,好像是下午四点多。

③小心翼翼地进了火车站,在一个极不起眼的角落里坐下来,我们就等着有一列火车能够驶入我们的眼帘。

可是,当我们苦苦地等了多半个小时,才有一趟货车驶来了,好像是拉煤的,脏兮兮的,一点也不好看,还有一路的灰尘跟着火车在飘飞。

可以说,这无异于渴望已久的漂亮姑娘居然以很丑的样子出现在眼前,让人备感失落。

我也就在那个下午突然明白,任何美好的事物在到达内心之前,其实都要走上一段很长很长的路,从而产生一种极为美丽的等待之苦。

安徽省泗县双语中学2012-201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安徽省泗县双语中学2012-201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泗县双语中学2012-2013学年度高二期中考试 语文试题 命题人:张长均 审核人:王伟 第Ⅰ卷 阅读题(共66分) 一、(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1-3-.-. 12.)要进行素质教育,关键在于改变教育思想,而教育思想的改变,取决于教育体制和整个社会人才观念的转变。

.60分) 21.阅读下面材料,完成后面的作文。

8.【解析】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形象的能力。

【解析】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表现手法。

4分)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1分),写出了藏书数量之多(1分)以及藏书对人的意义、影响(1分),生动形象(1分)。

(学生答成比拟修辞,如果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

) 12.(6分)⑴具体表现了书房对于学者精神吸纳的重要作用,为下文有关书房与学者构建自我的关系的论述蓄势(作铺垫);⑵和写藏书之忧形成鲜明对比,从而突出本文主旨:对于学者藏书散失及其个性化文化财富难以传承的悲哀。

(每点3分) 【优秀作文】 站在高处看世界 王晓琳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站在高处看世界,世界将是另一番景象,而人的心灵将是别样的清爽和豁达。

去年刚放暑假时的那段日子,是我人生中特别晦暗的时光。

倒不是因为我的成绩排名亮了红灯,而是平时一向排在我之后的同桌,这次竟然排在我前头。

她的姓名,沉沉地压在了我的心头,压得我真有点喘不过气来。

愁苦之中我不禁扼腕长叹:“上帝啊,既生瑜,何生亮也!” 不久,一次偶然的苏杭之旅,让我的心胸改变了“景观”。

那天阳光很好,空气清新。

早上一醒来,爸爸就告诉我一个惊人的好消息,爸妈单位也放了长假,他们要带我一起去苏杭旅游。

“上有天堂,下有苏杭”,去苏杭旅游是我多年的梦想,今日如愿以偿,我高兴得跳起拉丁舞来。

末了,还破天荒地搂住爸爸的脖子,“狠狠”地亲了他一口。

安徽省泗县双语中学2013届高三4月模拟测试(一)语文试题

安徽省泗县双语中学2013届高三4月模拟测试(一)语文试题

绝密★启用前 泗县双语中学2013届高三4月模拟测试(一) 语文试题 本试卷分第Ⅰ卷(阅读题)和第Ⅱ卷(表达题)两部分。

满分150分,考试用时150分钟。

所有答案均要答在答题卷上,否则无效。

考试结束后只交答题卷。

第Ⅰ卷(阅读题 共66分) 一、(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文学书写要坚守核心价值观 如今,文学书写面临多元选择,诸如生态文学、女性文学、大众文学、网络文学等,多元文化视野的拓展在更新文学创作题材的同时,也冲击了文学作品对传统价值观的坚守。

商业化浪潮下,文学已经不可避免地染上了商品的属性。

利益的驱动,使作家的书写与读者的选择都更直接地指向功利。

直接的功利主义必然带来思维的简单粗放。

当下文学创作如何以一种更为有力的姿态引导读者的价值选择,从现象解读回归人性反思,从肤浅功利走向深层因果,核心价值观仍然要成为作家书写的题中应有之义。

核心价值观是中国历代知识分子的不变诉求。

从孔子的“士志于道”,到孟子的“养浩然之气”,再到汉末陈蕃的“澄清天下之志”,宋代范仲淹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中国历代知识分子都把道义、民生作为自己的双重价值旨归。

思想层面的理性追求与现实层面的民生担当,交织在一起,构成了中国传统士大夫双重的文化人格:一方面追求先进的科学文化思想,崇尚理性,有坚贞气节,凛然傲骨;另一方面又心系民生,渴望建功立业,九死而未悔。

正是这种理性与现实相交织的双重情怀,延续了中国几千年的文明史。

这一传统到了近代五四时期虽有所改变,知识分子对道义的追求演变为对科学、民主的向往,民生的担当转变为救亡、启蒙的责任,但是理性与现实的双重关怀是不变的。

到了当下,现代性的转变,带来了更高层面对科学理性的追寻,现实民生问题凸显为更深层面的人性道德反思。

知识分子的双重关怀仍然不离不弃,既代表最先进的科技水平、思想文化方向,又心系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成为社会前进的核心动力。

正是这种双重关怀,使得中国历代知识分子始终未尝脱离现实世俗生活,进入西方理性所谓“静观”的层面,片面地追求冷漠的科学真实。

高三语文月考试题带答案-泗县双语中学届高三1月月考试题

高三语文月考试题带答案-泗县双语中学届高三1月月考试题

泗县双语中学2013届高三1月月考语文试题第I卷(阅读题共63分)一、(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生态文明是人类遵循自然、社会和人的和谐发展的客观规律而取得的物质与精神成果的总和,其实质是人与自然、人与社会及人与人和谐共生、良性循环、全面发展、持续繁荣。

生态文明不仅是经济、政治和社会发展的重大问题,同时也是一个哲学问题。

生态哲学将生态理念引向社会生活,将自在的哲学本质转换为自为的生态智慧。

西方深层生态学的代表人物奈斯说:“今天我们需要的是一种极其扩展的生态理想,我称之为生态智慧。

”生态智慧重建的不仅是自然生态平衡,更重要的是要重建人的精神生态和整个文明生态的平衡。

现代人类面临的生态危机不仅包括外部自然生态的危机,而且也包括社会内部的自然生态的危机,前者导致自然生态平衡的破坏,后者导致人类社会系统的破坏。

生态哲学是走向生态文明的理论准备,是人与自然关系反思后的生态觉悟,以及作为这种觉悟的生态智慧和理念在社会生活领域的扩展和推进。

生态文明既反映人类对自然生态的认识和改造,又反映人类将认识和改造自然生态所获得的积极成果应用于社会实践所取得的一系列积极成果,包括:人与自然的协调关系的重建、人与人的协调关系的构建、人类文明构成的协调关系的创建。

人与自然关系的重建是要建立自然生态,即从根本上解决人类发展同自然的矛盾,这是人类社会关系协调的基础;人与人的协调关系的构建则是要建立社会生态,是使各种社会矛盾的合理解决获得和谐有序的状态,这是自然生态重建的根本保障;人类各种文明构成的协调关系的创建目的是建立多元互补的文化生态,为社会生态的构建营造和谐有序的文明环境,为自然生态的重建奠定健康稳定的社会基础。

1. 下列关于“生态文明”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A.生态文明是指人类建设和谐社会所应遵循的自然、社会与人和谐发展的客观规律。

B.生态文明就是自然、社会与人和谐共生、良性循环、全面发展和持续繁荣。

C.生态文明从根本上解决人类发展同自然的矛盾,其目的是协调人类社会关系。

安徽省泗县二中2012―201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测试语文 含答案

安徽省泗县二中2012―201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测试语文 含答案

泗县二中2012―2013学年上学期高二年级期末测试语文试卷试卷说明:本场考试时间120分钟,总分150分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随着时代的发展,诗画中的美学趣味也在变化。

从北宋前期经后期到南宋,“无我之境”便逐渐在向“有我之境"迁移变异,这与占画坛统治地位的院体画派的作风有重要关系。

以愉悦帝王为目的,甚至皇帝也亲自参加创作的北宋宫廷画院,把追求细节的真实写实发展到了顶峰,对细节真实的追求成了院体画的重要审美标准。

于是,柔细纤纤的工笔花鸟画很自然地成了这一标准的最好体现和独步一时的艺坛冠冕。

尽管已开始有与此相对抗的所谓文人墨画,但整体上说,上行下效,从院内到院外,追求细节真实日益成为画坛的重要趋向。

与细节真实并行而更值得重视的院体画的另一审美趣味是对诗意的极力提倡。

虽然以诗情入画并非由此开始,但作为一种高级审美理想和艺术趣味的自觉提倡,并日益成为占据统治地位的美学标准,都要从这里算起。

对画面的诗意追求开始成为中国山水画的自觉要求。

但院体画不是从现实生活中而主要是从书面诗词中去寻求诗意,这是一种虽优雅却纤细的趣味。

这种审美趣味在北宋后期就已形成,到南宋院体画达到最高水平和最佳状态,从而创造了与北宋前期山水画很不相同的另一种类型的艺术意境。

如果看一下南宋画家马远、夏珪以及其他人的许多作品,这一特色便显得极鲜明。

它们大都是在颇为精细的、极有选择的有限场景、对象、题材和布局中,传达出抒情性非常浓厚的某一特定的诗情画意来的.细节真实和诗意追求正是它们的美学特色,与北宋前期那种整体而多义、丰满而不细致的情况很不一样,不再是北宋那种气势雄浑邈远的自然山水。

南宋山水画把人们审美感受中的想象、情感、理解诸因素引向更为确定的方向,引向更为明确的观念或主题,这就是宋元山水画发展历程中的第二种艺术意境。

这是不是“有我之境"呢?是,但又不是。

相对于第一种意境,可以说是,因为艺术家的主观情感、观念在这里有更多的直接表露.但它又不是,因为无论在对对象的真实描写上,还是抒发主观情感观念上,它仍然保持了比较客观的态度。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双语中学2012~2013学年度第一次月考质量检测高二语文试题第一卷一、阅读下面文字,完成1~3题。

(9分,每小题3分)世界一流国家是怎样产生的?综观500年来世界历史的进程,总结发达国家的经验和他们走过的道路,有两条是非常重要的:一是他们所具有的那种文化能力(这一民族或国家普遍自觉的观念和方式);二是需求(一种普遍的需求)。

这两者的关系决定了一流国家的产生或消失。

当一种文化能力最能满足的需要还没有产生时,这种能力被荒废着。

比如商业不发达时,犹太人的市场经营能力被荒废了;制造业没有产业化时,德国人、日本人的制造能力毫无用武之地;当软件不知为何物时,印度怎么想都不可能取得在国际软件行业的位置。

民族、国家、地区和个人发达的前提条件就是需求,一种人类的普遍需求。

当这一需求出现,而一个民族、国家、地区、企业、个人的文化能力可以充分满足这一需求时,他们的发展和发达就指日可待了。

从民族到个人的发达无非是人类需求、我最擅长、能者不多三条的结合。

欧洲人(尤其是北欧人)因为生存需要,几千年来都有一种强烈的物质需求,这种需求激发了它的文化能力和文化形成,体现出了以制造、生产物质来满足生存需要的精神。

就像韦伯说的:自律、节俭、勤奋、进取、征服,这一系列的理念是在它的需求与自然交换过程中产生的。

当人们必须通过制造、生产物质产品来满足生存需要时,这种理念自然就出现了。

当一系列的理念形成文化,当这种精神和文化成为欧美普遍自觉的文化观念和方式以后,这种能力就养成了。

可是,为什么在这种文化能力养成后,欧洲在公元1500年至公元1800年里没有发展起来呢?这是因为一种人类普遍的社会需求还没有出现,也就是现代生活还没有被全世界所认同。

比如草鞋可以代替皮鞋、油灯可以代替电灯、土布可以代替洋布……而只有当现代化逐渐成为整个世界普遍需求的时候,这种文化能力的历史机遇才可能出现。

当众多民族、国家、个人的生活都要实现现代化时,这一巨大的社会需求就形成了一个巨大的世界市场。

欧洲在千百年里为满足这种需求准备了充足的文化能力,深刻地体悟到了这种需求,并用这一能力开始进行生产、营销、发展。

100年来现代化成为全世界的主题,这个主题的普及过程、宣扬过程和实现过程就是一流国家形成的过程。

把这些观念、方式和他们所走的道路归结起来,也就是一句话:一种深刻的文化能力同一种普遍需要的社会需求相结合,造就了世界一流的国家。

20世纪的现代化发展过程证明:凡是制造业最为先进的国家也都是发展和生活水平在世界上居于顶尖地位的国家。

这个过程使我们看到了现代一流国家的产生或者说现代化的一个特点:那种深刻的、普遍的文化能力同某种社会普遍的需要结合起来以后,由某种机制化、体制化的方式运作后,成为世界一流的国家变得十分容易和轻松。

这样的国家既不必实行文化变革,也毋须强化管理,因为那里的人们已经普遍自觉于时间、节俭、规则、科学、严肃、精细、理性等一系列文化理念,并已落实在日常的工作和生活之中。

1.下列对“一流国家”这一概念的理解,符合文意的一项是()(3分)A.具有悠久历史和先进文化的处于世界领先地位的国家。

B.具有很强的个人文化能力和发达的经济实力的国家。

C.具有适应时代的文化能力并可以满足世界范围普遍的需求的国家。

D.具有制造能力与市场经营能力和领先于世界的软件行业的国家。

2.下列不属于发达国家的经验的一项是()(3分)A.在现代生活还没有被全世界所认同时,应该暂时停止发展自己的文化能力。

B.世界一流的发达国家具有普遍自觉的观念和方式,并有能力满足市场的需求。

C.北欧人强烈的物质需求,激发了他们自律、节俭、勤奋、进取、征服等文化理念的形成。

D.普及、宣扬并实现现代化,为人类需求而生产、营销、发展,是形成一流国家的必经之路。

3.下列理解不属于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分)A.以制造、生产物质来满足需求的精神是一个国家的文化能力和文化形成的体现。

B.在草鞋可以代替皮鞋、油灯可以代替电灯、土布可以代替洋布的时代,是不会出现人类普遍的社会需求的。

C.在发展和生活水平方面居于当代世界顶尖地位的国家,其制造业必然是最先进的。

D.当人们把科学、节俭、精细、时间、理性等落实在工作和生活中并已形成自觉的文化理念时,所谓文化变革、强化管理等就没有必要了。

二、阅读下面文段,回答后面4——8题。

(22分)陶渊明陶潜,字渊明,或云渊明,字元亮,浔阳柴桑人也。

曾祖侃,晋大司马。

潜少有高趣,尝著《五柳先生传》。

亲老家贫,起为州祭酒,不堪吏职,少日,自解归。

州召主簿,不就。

躬.耕自资,遂抱羸疾。

复为镇军、建威参军,谓亲朋曰:“聊欲弦歌,以为三径之资,可乎?”执事者闻之.,以为彭泽令。

公田悉令吏种秫稻。

妻子固请种粳,乃.使二顷五十亩种秫,五十亩种粳。

郡遣督邮至,县吏白.应束带见之,潜叹曰:“我不能为五斗米折腰向乡里小儿!”即日解印绶去职,赋《归去来》。

义煕末,征著作佐郎,不就。

江州刺史王弘欲识之,不能致也。

潜尝往庐山,弘令潜故人庞通之赍酒具于半道栗里要之。

潜不解音声,而蓄素.琴一张,无弦,每有酒适,辄抚弄以.寄其意。

贵贱造之者,有酒辄设,潜若先醉,便语客:“我醉欲眠,卿可去。

”其真率如此。

郡将候潜,值其.酒熟,取头上葛巾漉酒,毕,还复著.之。

潜元嘉四年卒,时年六十三。

(节选自《宋书·隐逸列传》) 4.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躬.耕自资,遂抱羸疾躬:亲自B.县吏白.应束带见之白:禀告C.而蓄素.琴一张素:古老的D.毕,还复著.之著:穿,戴5.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A.⎩⎪⎨⎪⎧ 执事者闻之.,以为彭泽令此沛公左司马曹无伤言之.B.⎩⎪⎨⎪⎧ 乃.使二顷五十亩种秫而陋者乃.以斧斤考击而求之 C.⎩⎪⎨⎪⎧ 辄抚弄以.寄其意敛赀财以.送其行D.⎩⎪⎨⎪⎧ 郡将候潜,值其.酒熟臣从其.计,大王亦幸赦臣6.以下各句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说明陶渊明“不为五斗米折腰”思想的一项是( )①不堪吏职,少日,自解归②即日解印绶去职,赋《归去来》③乃使二顷五十亩种秫,五十亩种粳④义煕末,征著作佐郎,不就⑤我醉欲眠,卿可去⑥值其酒熟,取头上葛巾漉酒A .①③⑤B .②④⑥C .①②④D .③⑤⑥7.下列对原文的叙述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陶潜自幼志向高远,但因家境贫困,父母年迈,不得不去做官;又因无法容忍官府的束缚,所以不久便又辞官。

B .陶潜有志过自给自足的田园生活,怎奈身体瘦弱多病,不得不再次出来做官。

C .陶潜先后多次出仕,分别做了州祭酒、镇军参军、建威参军、著作佐郎等,终于不能忍受官府的束缚,彻底辞官归家,并赋《归去来》。

D .江州刺史王弘想结识陶潜,但未能达到目的。

在陶潜前往庐山的途中,王弘便派陶潜的老朋友庞通之在半道上邀请陶潜。

8.把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10分)(1)亲老家贫,起为州祭酒,不堪吏职,少日,自解归。

(5分)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潜尝往庐山,弘令潜故人庞通之赍酒具于半道栗里要之。

(5分)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阅读下面一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8分)琅琊溪① 欧阳修空山雪消溪水涨,游客渡溪横古槎②。

不知溪源来远近,但见流出山中花。

①此诗写于作者被贬滁州(今安徽省境内)期间。

琅琊溪在滁州狼牙山。

②槎(chá):这里指拼扎而成的简易木桥。

9.这首诗围绕溪水描绘了哪几幅画面?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4分)10.请从虚实结合的角度对诗中三、四两句进行解析。

(4分)四、名句默写(6分)11.在横线处写出课文原句。

每小题1分(1)又前而为歌曰:“____________________,壮士一去兮不复还!”(2)________________,池鱼思故渊。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实迷途其未远,觉今是而昨非。

(4))渔舟唱晚,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声断衡阳之浦。

五、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12—15题。

(24分)执虚如盈张丽钧每当听到学生们背诵《弟子规》中“执虚器,如执盈”的时候,我都会不由自主地放慢了脚步。

好喜欢这两个短句!一遍遍在心里默念它,被提醒的顿悟与被寄望的欣悦暖暖地包围了我。

从字面上来看,它很好理解——就算你手里拿着的器物里空无一物,你也要当它盛满了东西一样,小心翼翼地捧着,不要生出半点轻慢不恭。

我试图让自己潜入这两个短句的深层,轻轻叩问一下作者:先生究竟出于怎样的考虑,号召人们视“虚”为“盈”呢?难道说仅仅是为了爱惜器物、不使堕地吗?——当然不是。

先生应该是十分看重那颗“恭肃的心”的。

即使是捧着一只粗瓷的空碗,也当那里面盛满了佳肴美馔,不因“空”而生狎昵,恭肃的心,惴惴地悬了,让“盈”在这一刻成为“虚”的别解。

我得承认,我是慢慢喜欢上那种“执虚如盈”的庄肃感的。

在这个美好的提示面前,我郑重地将自己所打发走的日子归了类,分为“执盈如虚”、“执虚如虚”、“执虚如盈”三个阶段。

在“执盈如虚”的岁月里,何曾知道自己正“执盈如虚”?生活将那么多盛满了琼浆的精美器物送到我手中,我却没想到它们都是需要我怀着一颗恭敬的心去珍爱的。

这颗心,与其说是粗疏的,不如说是贪婪的,它惯于挑剔,惯于骄横,惯于在一朵花前遥想另一朵花。

后来,生活或是恼了?竟粗暴地略去了“洽谈”的程序,劈手从我怀里掠走了一些,又掠走了一些。

我不能呼告,不能悲鸣,只能默默注视着自己越来越空虚的怀抱,惊恐莫名。

于是,赞歌喑哑,腹诽茁长。

一双“执虚如虚”的手,注定逃不掉被荒漠吞噬的命运。

感谢那个飘着海腥味的夏天,它使我幸福地读懂了“盈虚”的内涵。

在那条仿佛被世界遗弃了的夜航船上,我站在甲板上看下弦月,一位写诗的大姐静静地站在我身旁,我叹口气说:“月缺的日子,总是多于月圆的日子——多像生活!”大姐却说:“换个角度想想,每一天的月亮其实都是圆的——你用光明的想象补充上那暗影部分就成了。

”我把这说法进驻我的心的那一天看成节日,因为就是打从那一天开始,我渐渐修炼了一项将一弯金钩看成一轮玉盘的本领。

那一年,在大昭寺,顺着导游的手指看去,我们看到了那么多塞在“牙柱”缝隙里的牙齿。

导游告诉我们说,这些牙齿都是朝圣者的,他们不幸死在了朝圣途中,同行者便敲掉他们的牙齿,带到了这令他们神往一生的圣地。

浩叹四起。

我知道这些浩叹背后不乏鄙夷的同情,但是,我却忍不住朝那些牙齿深深鞠躬。

想那毅然踏上朝圣之路的人,大概都曾逆料过这样一个途中抛尸的结局,可这却没有成为他们逃遁的理由。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