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鹤岗市重点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卷(含答案)
鹤岗市重点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一、现代文阅读(32分)(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4小题,15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文学批评的首要功能当然是“批评”,但“批评”不是“批判”,不只是对作品局限、不足的否定和质疑,也包含着对文学价值的发现与肯定。
“批评”两个字的内涵同时包含着肯定和否定两个层面,无法割裂开来单独强调哪一面,否则就容易形成误导。
很多人似乎觉得对这个时代文学的否定比肯定更重要、更难,这其实是一个最大的误会。
事实上,否定的前提是肯定,离开了这个前提,为否定而否定,否定就失去了力量。
今天的批评家最缺乏的恐怕还是正常的肯定和发现的能力,他们首先应学会的其实是如何理直气壮地肯定一部文学作品,如何第一时间令人信服地发现一部作品的价值。
我认为,一个时代的文学批评最主要的功能,仍然是对这个时代文学价值的正面发现和阐释。
批评应行使的使命,是要知道我们这个时代文学的价值在哪里,并把这种价值发现和阐释出来。
如果说文学创作要追求真、善、美,那么文学批评就要发掘蕴藏在作品中的真、善、美,并阐释其何以为真、何以为善、何以为美。
文学批评应该在作家和读者之间、作品和文学史之间搭起桥梁,以推动文学走进读者和文学的经典化。
面对网络化、数字化时代汹涌而来的海量的文学文本,批评家应该有能力告诉读者哪些值得阅读,哪些是具有经典价值并可以进入文学史的。
现在文学界有些人将“剜烂苹果”污名化了,使得“剜烂苹果”成了充满敌意的批评行为。
无论习近平总书记《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还是鲁迅所希望的“刻苦的批评家来做剜烂苹果的工作”,其前提都是对“烂苹果”价值的肯定,正因为“烂苹果”有价值,所以即使有“烂”的地方也要去“剜”。
用鲁迅的话说,就是“实在有三点:一,指出坏的;二,奖励好的;三,倘没有,则较好的也可以”。
因此,对批评家来说,“剜烂苹果”是一个高难度的“技术活”,需要有精准的技艺才不会误伤了“苹果”甚至错杀、毁坏了“苹果”。
2023-2024学年潍坊市高二语文上学期期末考试卷附答案解析
2023-2024学年潍坊市高二语文上学期期末考试卷(试卷满分150分。
考试时间150分钟)2024.1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周易·文言传》:“君子进德修业。
忠信,所以进德也;修辞立其诚,所以居业也。
”忠信,是增进美德的方法;“修辞”出于诚信,是修行功业的方法。
“修辞立其诚”被历代文人学者阐释与发挥,对中国古代文论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南朝文学评论家刘勰第一次从文学创作者的角度阐发了“修辞立其诚”,他要求创作者从自身出发挖掘自己的创作才能和创作潜力,创作出独具文心的文学作品。
其著作《文心雕龙》的宗旨就在“用心”二字,按今天的话来说就是“走心”,从其书名“文心雕龙”就可以看出来。
刘勰又说“立诚在肃,修辞必甘”,意思是说作者在创作文学作品的过程中态度是诚心诚意、端正严肃的,创作出来的文学作品也一定是“甘美”的。
这又是从文学批评的角度来阐发“修辞立其诚”了。
一篇文章或一部文学作品的好坏,是否是作者的用心之作,读者是可以透过其中的“修辞”看出来并欣赏到的。
滋味甘与不甘,全在修辞者诚与不诚。
如果一个人怀有天下至诚之心,则可以尽天地万物之性,学究天人,与天地共参。
但是从一个创作者的角度来说,只要一个人诚心诚意未必一定是至诚——也能创作出尽人尽物尽心尽力之作。
毕竟各人资质不一,才气不同,心性各异,不能强求,能否达于至诚是个人的造化使然。
既然大家都是中人,只要付出一点诚心,无论是中人、中人以上者,还是中人以下者都能感同身受。
相反,如果是无情无义不诚之作,必然不能表明自己的真实想法,反而会暴露出创作者的不用心。
言不由衷,华而不实,读者也可以透过文本读出来。
东汉学者王充把文比作是一棵树,叶之荣华、亮之虚实与根之实诚是紧密联系的,一荣俱荣,一损俱损。
纵然树上花枝招展,果实累累,如果没有根之实诚,也是摇摇欲坠、壳内空空的。
所以王充指出“实诚在胸臆,文墨著竹帛”,这样才能“外内表里,自相副称”,若不然就会“有文无实”。
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及答案
2022—2023学年度上学期期末考试高二语文试卷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1~5题。
材料一:核心价值观是社会积极心态的重要组成部分,核心价值观的出现以社会共有意识的形态引领社会心态。
因此,核心价值观引领是社会积极健康心态培育的基础。
而流行语作为一种社会心态反映,可依靠核心价值观引领,在网络情感宣泄情景中构建良好的网络文化氛围,在潜移默化中影响网民的价值意识,帮助网民塑造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从而培育积极的社会心态。
首先,要发挥核心价值观的包容作用,给予网民正确的价值培育,帮助其找准个人的价值定位,坚定目标,寻求个人价值与社会价值的统一。
其次,使用核心价值观弥补社会个体与群体共同价值方面的心理缺失,通过引导反映社会积极心态的流行语传播,发挥核心价值观的正向引导作用,使核心价值观凝聚共识、塑造价值,在快速的网络化传播中消解消极的社会心态。
最后,使用流行语以接地气的方式向人民群众传递社会正能量,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取代了传统固化、呆板、说教的价值观传播形式,有助于塑造网民正能量的社会心态。
(摘编自《流行语的传播生态与价值引领》)材料二:新与旧,小与大,变与不变,道出了流行语背后的辩证法。
语言是社会生活的符号,流行语则反映着时代的侧面。
2019 年底,经过公开征集、专家评选、媒体投票等环节,《咬文嚼字》编辑部公布了“2019 年十大流行语”,“文明互鉴”“区块链”等热词榜上有名,引发网友广泛关注。
“岁月不居,时节如流”,时间在语言上不断留下“辙痕”。
新表达、新句式、新修辞为开放的语言系统注入生命力,有的甚至沉淀为常用语。
有的则因内涵有限,在网络空间、娱乐文化中热闹一时后,无法逃脱“来也匆匆,去也匆匆”的命运。
沉淀与流失,是语言流变的自然过程。
流行语是一个语言现象,更是一个社会现象,其中既有个人表达,也有宏大叙事。
从更大层面看,正如“区块链”成为技术创新的重要突破口、“文明互鉴”向世界宣示交流对话的中国主张,流行语的变化与国家发展、社会进步的步伐相一致。
山东部分地区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语文期末试卷分类汇编:语言文字运用Ⅱ(含答案)
语言文字运用Ⅱ山东省滨州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二)语言文字运用Ⅱ(本题共3小题,共12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好漂亮啊!”我第一次看见玉雕般晶莹剔透的盐花,是在青藏铁路的格尔木工务段。
一排再普通不过的平房里,形态各异的盐花,如雪莲、如牡丹、如珊瑚、如蘑菇,成了独特的盆景。
天然的艺术造型,惟妙惟肖,可谓鬼斧神工,令人赞叹。
这些神奇的盐花生长于察尔汗盐湖,是盐在结晶后凝成的美丽形态。
我信步湖上,见脚下盛开着大片的盐花。
这些固化的雪浪花,在阳光的照耀下,幻化着赤橙黄绿青蓝紫,呈现出霓虹般的绚丽色彩。
盐湖上是厚十五至十八米的盐盖,全长超过三十公里。
而这段青藏铁路,就铺设在盐湖之上。
那一刻,我①。
我不曾想到,在列车飞奔的滚滚车轮之下,是不惧艰难的建设者深入盐湖,奋力打下五万七千根支撑铁轨的挤密沙桩。
又到隆冬时节,察尔汗盐湖上一片银白。
穷极视野,②。
人的嗅觉器官是咸涩的,腾起的雾是咸涩的,连过路的风都是咸涩的。
年复一年,飘雪凝霜,养护铁路的工人,眉毛、胡须上都挂着盐粒的微雕,如果放大若干倍,就是肉眼可见的盐花。
察尔汗盐湖上盛开的盐花,犹如这铁路人绽放的青春,纯洁美丽,永不枯萎……20. 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连贯完整,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0个字。
21. 文中两处画波浪线的句子,都使用了比喻,请分别分析其构成和表达效果。
22. 文中加点的数量词语,具有怎样的表达效果?请结合语境加以分析。
山东省潍坊市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考试高二语文试题(二)语言文字运用Ⅱ(本题共3小题,10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20~22题。
那个房间里有一个姑娘,头戴毡帽,身穿皮袄,脸容消瘦,脖子上露着青筋,不算漂亮,只有她的眼睛和眼睛上面扬起的两道眉毛却好看。
“喏,薇拉·叶夫列莫夫娜,你跟他谈吧,”年老的女主人说,“他就是公爵。
我走了。
”①“我能在哪方面为您效劳吗”聂赫留朵夫说。
高二第一学期期末测试语文试题(附答案解析)
高二第一学期期末测试语文试题(附答案解析)第Ⅰ卷(阅读题,共70分)甲必考题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人们对“钱”的追求,促进了全球交往。
发现新大陆的哥伦布、发现美洲的西班牙人和抵达印度的葡萄牙人等,他们都是追逐着“钱”而走遍世界的。
国家、地区之间的贸易,不仅繁殖了各行各业的商人,而且还呼唤着以“钱”为商业对象的商人──“钱商”,私人金融活动应运而生。
这些私人金融活动的风险很大,但是,“钱”的商业利润实在太大,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现在,钱的符号化电子化,让银行结算的速度大幅度提高,社会前进的步伐加快,极大地提高了经济的效率,在这方面,发达国家走在了前头。
金融电子化、货币符号化,是顺着使“钱”尽可能方便的逻辑往前走的。
“钱”方便到可以看不见的地步,越来越多看不见的“钱”在我们身边如洪水般高速流动,终于出现了一种比自然界灾害更为可怕的灾害──“钱灾”。
在国际经济关系中,人们以“钱”炒“钱”,“钱”越炒越热,终于升腾为“泡沫”。
发达国家的投机资本大肆购买某国的货币,然后急剧抛出,足以使经济规模较小的国家爆发金融危机。
短期流动资本大进大出,是东亚金融危机爆发的直接原因。
十多年前长春“疯狂的君子兰”,就是泡沫经济的本土例子,在城市职工人均收入不足百元的时候,一株君子兰却居然可以炒至十几万元的价位。
20世纪80年代的日本,经济增长幅度不大,房地产却在疯炒,经济泡沫一破灭,迄今十年不振。
钱啊钱,认为它贵,它就贵,不贵也贵,一旦泡沫破灭,认为它不贵,它就不贵,本来不贵。
经济发展怎样才有后劲?经济学家发现,在土地、劳动、资源和资本、科学技术和和平环境这些重要因素以外,还有一个重要的因素,那就是国内市场的容量。
迄今为止,没有哪个国家的国内市场容量能够比得上美国,这是美国在经济发展方面能够长期独领风骚的重要原因。
一个大国,只有当人民购买力得到普遍提高、市场整合得好的时候,国内市场才会显示容量优势。
北京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语文期末考试试卷(含答案)
北京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语文期末考试试卷姓名: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题号一二三四五总分评分一、现代文阅读阅读下面材料,完成下题。
材料一鲁迅的散文抒情性浓郁,具有能穿透岁月的美感力量。
在那夜气如磐的年代里,鲁迅用他的文章表达对革命者和先驱们的崇仰与缅怀,寄托自己对未来的热烈向往。
深化思绪于曲折的层次中,让思绪在曲折的逻辑中出奇制胜地推演,这是鲁迅散文抒情的主要特点。
《记念刘和珍君》一文是在“说(写)”还是“不说(不写)”之间徘徊,往返起伏。
这构成了整篇文章内在的心理线索,也形成了“文气”的跌宕。
鲁迅的内心始终交织着两种情感欲求:一方面是情感喷发的冲动,另一方面却是克制激情的欲求。
正是这情感的喷发和反抑的内在冲突所形成的张力,赋予了鲁迅情感表达形式上一波三折的曲折性。
如第一节所显示的:将欲发,又觉“无话可说”;仿佛已是“痛定之后”,却因学者文人的阴险论调平添阵阵“悲凉”;决心显示“最大哀痛”,又顾及于“非人间”的“快意”;直至无可逃遁,才拼将一腔悲痛,全数掷出,化作灵前至哀至烈的声声哭诉。
情感的热流与冷流交错对流,汇合成了心灵的大颤动。
将感情渗入叙事,在极平静的叙述中,表现出最强烈的感情是鲁迅散文抒情的又一个特点。
他并没有身临其境,却能以雄辩的细节,描绘出现场感,把节制的情感释放出来。
这就把新闻报道的摘录变成了中国历史家所强调的“实录”,变成了春秋笔法的“寓褒贬”,没有直接的判断,义愤尽在叙述之中。
极强烈的情感包裹沉淀在极严峻冷静的写实中,出之以中国气派的简洁凝练,也就构成了鲁迅前期作品所特有的美学风格。
它使读者深切地感受到中国革命的艰难和中国知识分子选择道路的艰难。
鲁迅还善于运用多样的抒情手段,形成丰富多变的抒情风格。
他的情感,有时如火山奔突,瀑布直流;有时如清泉流水,细波微澜;有时又如深山幽谷,沉郁顿挫。
如果说在《记念刘和珍君》里,汪洋恣肆的激怒与哀痛,形成了诗意汹涌的感情波涛;那么,在《为了忘却的记念》里,却把那动人心魄的感情力量蕴藉在心,出之于笔端的,是深沉的纪实。
人教版高二语文期末考试试题
人教版高二语文期末考试试题高二上学期语文期末考试试题第Ⅰ卷选择题(12×3分=36分)一、基础知识(15分,每小题3分)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字读音全对的一组是()A、迤逦..(yǐlǐ)尴尬..(gāngà)憎恶..(zangwù) 强.词夺理(qiáng)B、拮据..(ji?jū)盘桓.(huán)捧袂.(mai)数见不鲜.(xiǎn) C、舂.粮(chōng)泠.然(líng) 木榫.(sǔn) 偃.旗息鼓(yǎn) D、熨.贴(yù) 赍.发(jī) 蕴藉..(yùnjia) 溘.然长逝(h?) 2、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矫首暇观窈窕淑女乃赡衡宇迷途知反 B、逸兴遄飞涸辙之鲋门衰祚薄得鱼忘筌 C、轻鸢剪掠眉眼颦蹙发人深醒剥琢有声 D、苦口婆心一愁莫展踽踽独行沽名钓誉 3、依次填入下列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①它的鲜明形象,影响了此后历代的诗人们,许多为人的诗篇正是从这里得到了启发。
②在这里我们乃看见“木叶”是那么突出地成为诗人笔下的形象。
③此后的诗人都以此在秋天的情景中取得鲜明的形象,这就不是的了。
④敏感而有的诗人们正在于能认识语言形象中一切潜在的力量。
A、传诵钟爱偶然修养 B、传诵喜爱偶尔休养 C、传颂钟爱偶尔修养 D、传颂喜爱偶然休养 4、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最恰当的一项是() A、翠翠生活在湘西的“边城”,是一个下里巴人....。
B、任何人都不是孤立的,都和整个社会息息相关....。
C、关于杜威租借凯尔特人俱乐部的问题,双方经过长时间磋商之后,终于缔结了城下之...盟.。
D、他得知钱学森去世的消息后,真是如雷贯耳....,半晌说不出话来。
5、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A、现在,我又看到了那阔别多年的乡亲,那我从小就住惯了的山区所特有的石头和茅草搭成的小屋,那崎岖的街道,那熟悉的可爱的乡音。
2023-2024学年山东省聊城市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2023-2024学年山东省聊城市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材料一:“修辞立其诚”,是《易传·文言》的一句话。
这句话虽然是二千年以前讲的,现在仍应加以肯定,仍应承认这是发言著论写文章的一个原则。
“立其诚”即是坚持真实性。
诚者,实也,真也。
现代所谓真,古代儒家谓之为“诚”。
(在中国哲学史上,首先用“真”字的是道家。
《庄子》说:“道恶乎隐而有真伪?”以真伪对举,始于庄子。
)“立其诚”可以说包括三层含义:一是名实一致,二是言行一致,三是表里一致。
名实一致即是言辞或命题与客观实际的一致。
一般言辞的内容包括许多命题。
哲学命题与科学命题都是表示客观事实或客观规律的。
哲学命题与科学命题都可称为理论命题,理论命题符合于客观实际,就是真理的揭示。
文学不是表示客观事实或客观规律的,然而也必须对于事物现象的本质有所显示,才能够感动人心。
言行一致亦即理论与实践一致,思想与行动一致。
浅言之,即一个人的言论与他的行为一致;深言之,即学说理论与社会实践一致。
古语说“听其言而观其行”,听一个人的言论还要看他的行为是否符合他的言论。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标准。
与社会实践相符合的,才能称为真理。
表里一致即心口一致,口中所说的与心中所想的应该一致。
如果口说的是一套,心里所想的却是另一套,是谓说假话,是最明显的不诚。
“修辞立其诚”,首先要表达自己的真实思想。
学说、言论、文章,都有一个诚伪问题。
哲学与科学的目的在于追求真理,追求对于世界的正确认识。
人在观察现象的时候,往往表现一定的主体性,在认识中含有一定的主观因素。
但是,追求真理就应力求避免主观的干扰。
《管子》书的《心术上》提出所谓“静因之道”。
《心术上》说:“因也者,无益无损也。
……因也者,舍己而以物为法者也。
”这是说,在认识外物的时候不要对于外物有所损益,力求认识外物的本来面目。
列宁论“辩证法的要素”,举出十六条,第一条是“观察的客观性”,这是唯物主义方法的基本原则。
高二第一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模块))(带答案)
高二第一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9(带答案)(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模块):]一、选择判断(30分)1.对<蜀相》这首诗中词句的解释,不恰当的一项是( )A.“蜀相”是蜀汉丞相诸葛亮。
“锦官城”是成都的别称。
“柏森森”即柏树茂盛的地方。
B.“映阶”二句是说祠堂内碧草空有春色,黄鹂徒有好音,却没有多少人去欣赏。
C.“频烦”即频繁,连续。
“天下计”指统一中国、兴复汉室。
“两朝”指东汉和蜀汉。
“开”开创,“济”扶助。
[来源:]D.“出师”指诸葛亮出兵伐魏。
“英雄”指诸葛亮和千古以来为国为民的仁人志士,也包括诗人自己。
2.下列诗句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升。
B.江流婉转绕芳甸,月照花林皆似霰。
C.可怜楼上月徘徊,应照离人装镜台。
D.斜月沉沉藏海雾,碣石潇湘无限路。
3.对《登岳阳楼》这首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首联写自己早就对洞庭湖充满向往,为下文蓄势。
B.颔联用比喻写洞庭湖的阔大,意境宏丽。
C.颈联是歌意旨所在,写自己的身世,表现自己的处境凄凉落寞。
D.尾联笔锋一转,表现作者忧国忧民的情怀。
4.用典,是古诗词常见的一种修辞格。
诗词用典时词语十分简约,这些包含着典故的词语的含义、内容十分丰富,下面用典分析不当的一项是()A.“纵豆蔻词工,青楼梦好,难赋深情。
”化用杜郎的诗句,反衬今日扬州破败荒凉,含蓄地抒发了自己抚今追昔的感情。
B.“杜郎俊赏,算而今重到须惊。
”这句是说扬州在金兵大举,南侵之时变得破败,面目全非,就算善于游赏的唐代诗人杜甫来到这里也感到吃惊。
C.“过春风十里”这句是指先前扬州繁华的街道,诗人这里是反衬眼前“尽荠麦青青”的悲凉痛惜之情。
[来源:]D.“二十四桥犹在”化用杜牧的诗句“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昔日的热闹景象,而今荡然无存,抒发了无限痛惜之情。
5.下列词语理解正确的一项是()A.淳熙”、“丙申”都是宋代皇帝年号,“至日”是冬至这一天。
2022-2023学年诸暨市高二语文上学期期末考试卷附答案解析
2022-2023学年诸暨市高二语文上学期期末考试卷试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一、现代文阅读(31分)(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4小题,15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材料一:我们可以深切地感受到土地在20世纪中国生活和文化中的特殊位置,这最集中地体现在农民身上。
新文学中农民的土地意识表现得并不单纯,它不只是怀恋,而是伴随着逃离甚至厌弃的复杂感情。
然而,不管在什么时候,农民对土地的主导情感始终是恋土。
即使是在30年代,“丰收成灾”迫使农民逃离乡土,也未曾泯灭他们内心深处对土地的深厚情感。
在90年代,离土成为一个农民生活中客观的现实,恋土意识依然深藏在许多农民的心中。
另一方面,新文学对乡村的种种书写,给读者留下印象最深刻、也是作家们传达得最传神的部分,无疑就是农民的恋土感情。
这深刻地反映出中国农民与土地息息相关。
正如费孝通在《乡土中国》中所说的“(在)乡下,‘土’是他们的命根”,土地既是农民的现实需要,也渗透到他们的灵魂中,成为农民文化精神重要的一部分。
在这个意义上,李健吾的话无疑是非常贴切的:“对于中国人,土地是他们的保姆、看护和送终的道姑。
”(摘编自贺仲明《一种文学与一个阶层:中国新文学与农民关系研究》)材料二:在写作形式上,赵树理始终坚持“为农民而写”,以农民的审美习惯为第一原则。
他说过“我每逢写作的时候,总不会忘记我的作品是写给农村的读者读的”“我写的东西,大部分是想写给农村中的识字人读,并且想通过他们介绍给不识字的人听的”。
尽管他的创作在进入新文学之后也自觉不自觉地发生了一定的变化,但是总体而言,他的小说观念是乡村文化式的,与现代文学理念存在着大的差异:“凡写小说的,都想把他自己认为好的人写得叫人同情,把他自己认为坏的人写得叫人反对。
”而且,在创作实践中,他的叙述语言与所叙述的生活对象达到了完全合一,不但使叙述对象——农民的生活得到了真实的表现,而且也显示了自己独特的艺术魅力。
广东汕尾市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
汕尾市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本试题共10页,考试时间150分钟,满分150分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先将自己的信息填写清楚、准确,将条形码准确粘贴在条形码粘贴处。
2.请按照题号顺序在答题卡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
3.答题时请按要求用笔,保持卡面清洁,不要折叠,不要弄破、弄皱,不得使用涂改液、修正带、刮纸刀。
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题及答题卡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7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培育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是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同志在2016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的重要任务。
“工匠”是“工匠精神”的产生基础,“工匠精神”是对“工匠”所具备的品格和精神境界的一种拓深与发展,“工匠”在不同时代发生着内容与种类的变化,其具备的精神品格也随着时代变革而有着创新性发展和传承。
新时代背景下,工匠精神的时代内涵是什么,需要我们去思考:首先,放眼全世界,无论是传统行业还是新兴战略性行业,企业要想发展和成功,必须精益求精,公司要提升品质与声誉也离不开每一位员工追求卓越的职业品格。
其次,工匠精神不仅是工作态度和个性修养,更重要的是体现为人与自然的关系。
在手工业时代,工匠面对物品的改造时并非天然具备优势,工匠需要聚精会神去控制这种自然力,这种持之以恒的精神和坚韧不拔的意志就让工匠能够在劳动过程中的某个时刻与劳动客体达成一种平衡和融合,从而实现主客体的内在统一。
再次,工匠精神所体现的工作态度和人生境界源自工匠对自身工种的高度认可,并将之作为安身立命的根本,一方面这种认同来自工匠依靠技术技能决定生活物质基础,一方面这种认同来自工匠对自身所具备的技艺特长的自豪感和心理满足,在这样的认同基础上就能做到敬业乐业,而不是单纯将职业作为工具和手段,而是作为人生目的和价值的实现。
最后,要守住自身的核心价值和产业优势,不断创新科学技术,实现产业升级,在坚守初心的基础上实现创新,并在不断创新中拓展深度和广度,去适应技术改造和技术升级带来的机遇与挑战,实现产品质量、效率、动力等方面的变革。
广西壮族自治区百色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语文期末考试试卷(含答案)
广西百色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语文期末试卷姓名: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题号一二三四五六七总分评分一、非连续性文本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材料一:道家思想的核心是无为,主张顺自然、因物性;而儒家思想的核心是有为,强调制名(礼)教、规范人性。
这两种类型思想的不同和对立是显而易见的,而两者在历史上相互补充、相互吸收,共同构成中国文化的基本格局、中华民族的主要精神,同样也是显而易见的。
诚如班固所说,“其言虽殊,辟犹水火,相灭亦相生也”,“相反而皆相成也”。
人们经常把道家的无为理解为一种消极逃避,什么都不去做。
其实,这很不全面,也不准确。
应当指出,在道家内部存在着消极无为和积极无为两种不同的学说,他们对于无为思想精神的理解是很不相同的。
道家的庄子学派总的说来比较偏向于消极的无为,他们追求一种“堕肢体,黜聪明”的“坐忘”和“形如槁木”,“心如死灰”的“吾丧我”的自我陶醉的精神境界。
而道家的老子学派所说的无为就不完全是消极的了。
老子所谓的无为,主要是“辅万物之自然而不敢为”。
他强调的是“生而不有,为而不恃,长而不宰”和“不自见”、“不自是”、“不自伐”、“不自矜”即不自作聪明、不自以为是、不自居功劳、不自我夸耀。
所以,老子的无为并不是什么也不为,而是主张为而不恃,是要以退为进、以曲求全、以柔胜刚。
韩非在吸收老子无为思想时,强调的只是君道的无为,而臣道是应当有为的。
韩非认为,君主的任务主要是把握原则、任用百官,如果事必躬亲,不仅忙不过来,也做不好,而更严重的是,它将极大地妨碍和打击臣下百官的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
所以,君道的无为可以更好地发挥臣下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这里的无为,都具有相当积极的含义,是很值得我们注意的。
由此可见,道家的无为思想并不是与有为截然不相容的,而从其积极精神方面讲,道家的无为是为了达到更好的有为,乃至于无不为。
同样,儒家的有为思想也不是截然排斥无为的。
辽宁省大连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
大连市2023~2024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考试高二语文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用黑色碳素笔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考场号、座位号填写在答题卡上,并认真核准条形码上的准考证号、姓名、考场号、座位号及科目,在规定的位置贴好条形码。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
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7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中华文明具有突出的包容性。
中华文明从来不用单一文化代替多元文化,而是由多元文化汇聚成共同文化,化解冲突,凝聚共识。
中华文化认同超越地域乡土、血缘世系、宗教信仰等,把内部差异极大的广土巨族整合成多元一体的中华民族。
越包容,就越是得到认同和维护,就越会绵延不断。
中华文明的包容性,从根本上决定了中华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历史取向,决定了中国各宗教信仰多元并存的和谐格局,决定了中华文化对世界文明兼收并蓄的开放胸怀。
开放包容始终是文明发展的活力来源,也是文化自信的显著标志。
中华文明的博大气象,就得益于中华文化自古以来开放的姿态、包容的胸怀。
秉持开放包容,就是要更加积极主动地学习借鉴人类创造的一切优秀文明成果。
无论是对内提升先进文化的凝聚力感召力,还是对外增强中华文明的传播力影响力,都离不开融通中外、贯通古今。
经过长期努力,我们比以往任何一个时代都更有条件破解“古今中西之争”,也比以往任何一个时代都更迫切需要一批熔铸古今、汇通中西的文化成果。
我们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传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促进外来文化本土化,不断培育和创造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丈化。
(节选自习近平《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的讲话》)材料二:中华民族文化有一种“海纳百川,有容乃大”的文化哲学。
安徽省六安市名校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Word版含答案)
安徽省六安市名校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Word版含答案)2022-2023学年高二年级第一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卷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7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前段时间,一些地方“合村并居”的新闻不断吸引着人们的眼球。
合村并居主要是将一些人口偏少、位置偏远的小村子甚至“空心村”进行整合,将这些村落的人们迁往大村子或城镇并居,从而整合资源,节约土地,提升人居环境和公共服务水平。
作为乡村振兴的重要举措,合村并居无疑是一件好事。
可合村并居后,对一些群众而言,“人住进了城镇的楼房,心却在牵挂老家的祠堂”。
这说明,合村并居不是简单的“拆旧房、建新居”的物理迁移,它还应包含“人心搬迁”“文脉传承”等软性内容。
费孝通先生在《乡土中国》中指出,乡土性是中国传统社会的本质特色。
中国人素来就有安土重迁、聚村而居、终老是乡的习惯传统。
乡村是承载中国文化与精神的基石,是乡土文脉賡续的重要空间。
不管是被动的合村并居,还是自然的城市化进程,大量村庄已经消失或正在消失,这是客观现实。
相关统计数据显示,2000年中国大约拥有360万座自然村,而到了2010年该数宇已下降到270万。
长期关注传统村落保护的学者冯骥才评估,中国每天大约有80到100个村庄消失。
一旦村庄消失,中国传统的乡土精神和历史记忆也将失去依托。
比如,遍布乡村的祠堂是乡村中重要的传统文化建筑,蕴含着丰富的历史人文信息,其主要功能是祭祖敬祖、宗亲联谊、家风传承。
合村并居过程中,如果村子里的祠堂被简单拆掉,那真的可能会祭拜祖宗都找不到地方,孝亲敬祖的传统可能因此就断裂了。
面临同样命运的,还有那些农村的老房子。
不少村子尤其古村落都有极具历史价值的古建筑或古民居,但有些村落规模较小,离城镇较远,人口也流失严重,如果按照一些地方合村并居的标准,可能会一并了之、一拆了之。
当那些老房子、古建筑,在推土机的轰鸣中应声倒下时,我们丢掉的不是几片残砖断瓦或几根石柱木梁,而是老房子承载的历史文化价值,是通过老房子与历史进行对话的机会。
吉林省白山市2024_2025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
吉林省白山市2024-2025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考生留意:1.本试卷共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2.请将各题答案填写在答题卡上。
3.本试卷主要考试内容:人教版必修5、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观赏》。
一现代文阅读(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20世纪初,美国历史学家房龙在其著作《宽容》中讲,世界上只有小孩子和中国人不知道“透视”。
对于中国人的造型实力,他评价说,中国人画东西是“画不像的,还没有进入到艺术的地步。
但在一千多年前,苏东坡就说:“论画以形似,见与儿童邻”,这是说论画只知道从形似的角度来看画,那就还没有达到艺术的程度,跟小孩子差不多,两种观念迥然不同。
其实,在秦汉及之前,中国人的造型实力就已经达到很高的程度。
且不说秦始皇兵马俑和汉代的陶俑,只要到敦煌去看壁画和彩塑,用“活敏捷现”是不足以表达它的意味的,它的造型和色调的表现实力已经达到了极高的程度。
所以,中国并不是一个“画不像”的民族,这里面有内在的思想根源,这和中国人的哲学观念有关。
在六朝之前,中国哲学以儒、道哲学为主;东汉末年佛教传入中国以后,佛道哲学合流;到隋唐时期,孕育出一个新的思想时代。
这对中国艺术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其中一个重要问题就是:什么是真实?暮春的一天,白居易去庐山访友,写了一首诗《大林寺桃花》:“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
长恨春归无觅处,不知转入此中来。
”他感叹道,暮春山外桃花已然凋零,而深山中的大林寺桃花刚刚开放。
经常缺憾春天已经逝去,无法寻找,不知道却转入山寺中来。
他这里绝不是写不同空间存在的不同物质显现,也不是写时间流转中的气候变更现象,他要讲的是真实的桃花是恒久不落的。
这首诗就是要我们重视这个表象的世界背后的生命真实,世界的真实从外在形貌上把握是远远不够的,而是要靠心灵去体会。
隋唐时期,进入了一种追踪“什么是真实”的课题之中。
中国画叫“丹青”,丹青就是以色调来呈现的意思。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9 年春季学期期末考试高二语文试题一、现代文阅读(36 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 小题,9 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近年来短视频蓬勃发展,平台迅速崛起,用户规模飞速攀升,社会影响力与日俱增,掀起了一股短视频文化热潮。
作为网络文化的新形态,短视频文化已经逐渐渗入到社会文化的许多方面,形成了文化风尚,在社会文化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表达自我是人类与生俱来的需求,短视频的出现为用户打造了一个展示日常生活的新窗口。
悄然之间,用户展示日常生活的窗口发生了重要变化,从主打文字和图片的传统社交平台,逐渐转移到了抖音、快手等主打短视频的新兴社交平台。
在市场的倒逼下,传统社交平台也纷纷开始在短视频业务上重金布局。
与此同时,用户展示日常生活的介质也发生了较大变化,从过去的“拍照片”变成了现在的“拍短视频”。
平台的迁移与介质的变化的背后,除了智能手机的更新换代、网络环境的持续改善、流量资费的逐渐下降等因素之外,更重要的是从“照片”到“视频”的审美跨越。
短视频社交没有消减用户表达自我的欲望,反而更好地满足了用户展示日常生活的需求。
秀文化是短视频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短视频中的秀文化主要是指张扬个性的自我展示,包括秀才艺、秀容貌、秀装扮、秀技能、秀学识等各种内容,从这个意义上来讲,短视频发挥着和真人秀类似的功能。
秀文化容易引发大规模的模仿行为,进行病毒式传播,迅速从线上扩散至线下。
“抖音五分钟,人间两小时”,虽然这个说法略显夸张,但是从中可以直观地感受到短视频对用户的吸引力以及用户对于短视频的沉迷。
无论是抖音的口号“记录美好生活”,还是快手的口号“记录世界记录你”,无不在强调短视频的记录功能。
从这个意义上来讲,短视频具有和纪录片类似的功能。
纪录片通常是专业团队对于某些事件相对完整的记录,而短视频则通常是普通个体对于某些生活瞬间的捕捉。
从微观视角来看,短视频记录的只是一些碎片化的内容,但是从宏观视角来看,短视频记录的却是一个时代的整体风貌。
打开短视频平台,用户能够看到一个前所未见的多元世界,一个时代的整体风貌在这里尽显无余。
短视频文化是社会文化的传播载体,也是社会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塑造社会文化的新工具。
据统计,截至目前,中国短视频用户规模已达 5.94 亿,占整体网民规模的74.19%。
如此大的规模,让我们不得不重视短视频文化在社会文化塑造中的重要作用。
目前,各级政府部门和各大主流媒体纷纷在短视频平台开设账号,“青微工作室”“北京 SWAT”“四平警事”等政务短视频号,“人民日报”“新华社”“央视新闻”等媒体短视频号,受到了年轻用户的普遍青睐。
随着短视频文化生产主体的逐渐多元,精英文化开始在短视频文化中占据重要位置,雅俗共赏、老少咸宜的短视频精品内容越来越多。
不得不提的是,迅速崛起的短视频,在其繁盛表象下也潜藏着不少隐忧和问题,比如偏离主流价值轨道的表现,低俗庸俗、暴力血腥、谩骂恶搞等内容层出不穷,拜金主义、消费主义、享乐主义等观念肆意横行,亟须进行有效的价值引导。
(摘编自张陆园《短视频形成文化风尚》)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短视频满足了人类自我表达的需求,已经从多方面渗入到社会文化生活之中。
B. 随着用户兴趣的逐渐转移,传统社交平台也不得不开始在短视频业务上重金布局。
C. 短视频中的秀文化有着和真人秀类似的功能,容易引发从线上至线下的模仿行为。
D. 纪录片可完整记录事件短视频只是碎片化内容记录,与纪录片无法相提并论。
2.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文章开头从短视频的发展现状谈起接着从多个角度分析了出现这种现状的原因。
B. 文章分析了平台的迁移与介质的变化背后的因素,为短视频未来发展阐明了方向。
C. 文章引用人们“抖音五分钟,人间两小时”的说法,旨在阐述人们对短视频的依赖。
D. 文章结尾段运用精确的数字为短视频已成为塑造社会文化的新工具的观点提供了佐证。
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A. 主打短视频的新兴社交平台兴起使得用户实现了从“照片”到“视频”的审美跨越。
B. 短视频所记录的虽然是个体的瞬间生活,但它们整体上却能展现出一个时代的风貌。
C. 为了实现文化生产主体的多元化,政府部门与主流媒体纷纷在短视频平台开设账号。
D. 短视频出现各种偏离主流价值轨道的现象这主要是因为缺少精英文化的参与。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 小题,12 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不明扣费方式及原因摘编自《3•15 中国网民互联网消费投诉研究报告》2019 年 3 月 13 日)材料二所谓“不明扣费”,主要是指消费者在不知情、未确认,或消费者完全不明何种原因的情况下遭遇了账户被扣费的情况。
《价格法》明确规定、经管者提供商品或服务,要明码标价,经营者不得利用虚假的或者使人误解的价格手段,诱骗消者与其进行交易。
此外,我国《广告法》也明确规定,广告应当真实、合法,广告不得含有虚假或者引人误解的内容,不得欺骗、误导消费者。
但我们看,时下在一些互联网经营者“不明扣费”的过程中,主要的就是他们提供的服务和交易,存在不实宣传、模糊标示、不标或不按规定明码标价等行为,误导、诱导消费者与其交易,然后实施不明示的强制扣费、暗地扣费等。
这损害了消费者的拟益,也扰乱市场公平竞争秩序,理应接受法律的及时制裁。
公正监管才能消除网络扣费乱象。
国家应制定统一的监管规则和标准,地方要把主要力量放在公正监管上,对违法者依法严惩。
期待市场监管部门等能够协调发力,以国家制定规则和标准的要求为指导,再次切实认识到互联网经营违法违规监管的短板和不足,明确监管思路、监管方式和手段,用强力监管扭转互联网“不明扣费”乱象。
(摘编自余明辉《互联网“不明扣费”呼唤强力监管》)材料三:日前发布的《3•15 中国网民互联网消费投诉研究报告》显示,消费者账户“被不明扣费”的投诉量最多,在总投诉中占比高达 34.2%。
三成多互联网消费投诉为“不明扣费”,这个比例还是排除了手机或电脑感染病毒木马,或遭遇钓鱼网站等与网络诈骗犯罪相关的投诉之后的数据。
可见,“不明扣费”的现象确实普遍。
上述报告称,消费者通常是在未知晓软件收费的情况下,或者受了“免费下载”“试用七天”的诱惑,下载了软件,之后被提示扣费。
对于“未知晓软件收费”这种“不明扣费”,如果软件方在相关页面提示了收费约定或者协议,那么,不知不觉落入“扣费坑”,就与消费者的互联网安全消费意识淡薄、警惕性低有一定关系。
上述报告显示,从不同年龄段来看,在各年龄段分布中,“不明扣费”在 00 后中情况最严重,占比近七成,其次为 90 后,占比约三成,这就很能说明问题。
因此避免“不明扣费”首先需要消费者谨慎小心。
至于以“免费下载”“免费试用”诱惑用户下载软件,免费期结束后,不给消费者任何提示就悄然扣费,同样侵犯了消费者的知情权、选择权、公平交易权。
免费及试用可以成为软件吸引客户的手段,但免费不能免义务——软件方有义务提醒消费者留意免费过期。
正如专家所说,消费者免费使用软件时,自主选择的是免费期,而非付费使用期,免费期与付费使用期应是两个合同,二者不能等同或混用。
一句话,在消费者忘却免费期将过,软件方也不曾及时提醒之下,免费期一结束软件就启动默认的自动扣费,把消费者强制变为其充值会员,这同样是一种恶意扣费。
要治理“不明扣费”,除要求消费者提高警惕、抵制免费诱惑外,更需加强监管。
一方面要对恶意扣费软件加强打击;另一方面,要赋予通信运营商监管手机软件的义务,因为“不明扣费”最主要的扣费方式为手机话费,运营商对软件有监管的技术条件,运营商也应每月给用户发送详细的话费清单,让用户及时发现异常,有效避免更多损失。
通过第三方支付、网上银行的扣费,也是同样道理。
(摘编自《“不明扣费”还要“不明”到何时》,新华网,2019 年 3 月 19 日)4.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 在互联网“不明扣费”的原因中,除了软件引起的,还有完全未知的扣费、增值业务订购等。
而扣费的渠道包括手机话费第三方支付网上银行等。
B. “不明扣费”中最主要的扣费方式为手机话费,占比81.3%,这说明有必要赋予通信运营商监管手机软件的义务。
C. 目前我国多项法律中明确规定,经营者不得用虚假的手段欺骗消费者,误导消费者的消费行为,可见,“不明扣费”属于违法行为。
D. “不明扣费”在00 后中情况最严重,其次为90 后,这与他们粗心大意有较大关系,这说明只要消费者小心谨慎,“不明扣费”就不可能得逞。
5.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不明扣费”占互联网消费投诉三成多,仅次于手机或电脑感染病毒木马,或遭遇钓鱼网站等与网络诈骗犯罪造成的“不明扣费”。
B. 对于“未知晓软件收费”这种“不明扣费”,如果软件方在相关页面提示了收费约定或者协议,消费者只能承担扣费。
C. 软件方用免费及试用来吸引客户这一行为无可厚非,但软件方有义务提醒消费者留意免费过期,否则就是侵权行为。
D. “免费下载”“免费试用”的免费期结束后,软件启动默认的自动扣费,强制把消费者变为其充值会员,这属于恶意扣费。
6. 为什么互联网消费“不明扣费”情况会如此严重?请结合材料作简要分析。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 小题,15 分)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面小题。
未遂赖海石一辆破破烂烂、没有车牌的小中巴,缓缓启动,晃晃悠悠跟在老太太后面。
文化广场,一群大妈随着音乐起舞。
老太太远远站在她们后面,跟着做动作:甩手、抬腿、扭头、弯腰……突然,老太太身体一歪,瘫软在地。
从停在广场边的破中巴上,跑下来两个中年汉子,抱起老太太,手忙脚乱地按、压、掐了一阵后,急急慌慌地抬上破中巴。
破中巴突突突喘着粗气向医院驶去。
医院,急救室。
医生们正在有条不紊地抢救。
一个护士高声喊:“家属家属,去收费处缴费!”中年汉子迟迟疑疑地向收费处走去。
在收费窗口,中年汉子对护士说:“护士,我是送老太太过来的,我不是家属。
我有他儿子电话。
我的手机打不了,我报号码你打一下她儿子电话好吗?”护士打完电话,往窗外一瞧,中年汉子早跑没影儿了。
三天后。
小酒馆。
彭老板举杯:“任大成,来,我先敬你一杯。
谢谢你把我妈送医院,救了她一条命。
”又说:“我有一事不解,你为什么不用手机直接打我电话?为什么叫医院打?护士打电话的时候你为什么要跑掉?如果不查医院监控,我都不知道是你送我妈来的医院。
”任大成说:“我的手机那时刚好出问题了,打不了。
我跑掉是因为我有事要办,怕医院误会,以为我是肇事者,抓住我不放。
”彭老板说:“哦,原来是这样。
你是我的恩人,我会永远记住你的。
另外,欠你那八十多万工程款,我一定想办法结清给你。
你等我的好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