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人教版选修1高中历史第2课维新运动的兴起导学案

合集下载

高中历史选修1《维新运动的兴起》教案

高中历史选修1《维新运动的兴起》教案

高中历史选修1《维新运动的兴起》教案高中历史选修1《维新运动的兴起》教案【一】教学目标(一)知识与目标:1、早期改良思潮的主要代表和主张。

2、康有为变法思想的特点和维新变法活动的影响。

3、梁启超、谭嗣同和严复的思想特点,维新派活动的历史影响。

(二)过程与方法:1、归纳总结:分析维新思想形成的背景,总结维新思想的形成过程。

2、历史比较:比较思想家康有为、梁启超、严复等的维新思想特点。

3、问题探究:探究维新活动的深远影响。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早期改良思潮的出现起了承上启下的作用。

2、认识时代的局限性和维新派自身的软弱性;实践需要理论的指导,尤其是成功的实践更需要正确的理论指导。

3、一批批爱国的仁人志士为中华的崛起而不懈努力。

教学重难点重点:康有为及其变法思想;公车上书和强学会;梁启超、谭嗣同和严复的维新变法活动。

难点:康有为维新变法思想的特点。

教学工具幻灯片。

图片。

教学过程〔新课导入〕采用谈话导入法:甲午战争后,随着帝国主义加紧侵华,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维新变法主张迅速传播。

爱国知识分子为了挽救严重的民族危机,展开了维新变法活动,积极思考洋务运动的失败原因,寻求新的救亡图存的方法和道路。

他们痛感封建专制制度的腐败,主张学习西方资本主义,认为只有进行社会改革,变法维新,走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道路,使中国富强起来,才能避免迫在眉睫的被瓜分危机。

由此导入新课学习。

一、早期改良思潮:1、维新派的出现:19世纪70年代,随着近代民族工业的出现,产生了早期资产阶级改良主义者资产阶级维新思想的产生,同中国人向西方学习的进程逐渐深入有关。

鸦片战争时期,林则徐、龚自珍、魏源等先进的中国人,就提出学习西方的长处,改革内政的主张。

洋务运动期间派出国的留学生和外交使节回国后,扩大了西学在中国的传播。

它促使一些先进的中国知识分子,更加迫切地向西方寻找真理,挽救民族危机,使中国富强起来。

同时这也是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必然要求和反映。

人教版高中历史选修1 9.2《维新运动的兴起》导学案3

人教版高中历史选修1 9.2《维新运动的兴起》导学案3

《维新运动的兴起》导学案自主学习1.19世纪70年代,随着的发展,早期资产阶级改良主义者、、等,强调,寻求医治中国的方案。

2.康有为提出人类社会进化过程要经过、、三个发展阶段。

写成《》和《》,系统阐发变法理论。

3.1895年,康有为、等发动活动,使维新思潮发展成为爱国救亡的政治运动。

4.维新派倡导的、、活动起到了启发民智、组织力量和制造舆论的作用。

表明资产阶级维新派已有了一定的。

逐点扫描1.简要分析戊戌变法发生的历史根源。

(1)从整个世界发展趋势看,发展资本主义已经是大势所趋。

(2)社会背景:民族危机日益加深,再不变法图强、除旧布新,中国将走向灭亡;经济基础: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初步发展为资产阶级推行维新变法提供了经济基础;阶级基础:民族资产阶级发展壮大,他们作为新的政治力量登上了历史舞台,为戊戌变法的推行提供了阶级基础;思想基础:19世纪70年代早期维新思想产生及90年代康梁维新思想的进一步传播。

组织基础:强学会、保国会等资产阶级政治团体的形成。

2.康梁思想的特点、评价及原因。

(1)特点:康有为把西方资本主义学说同中国传统的儒学思想相结合,作为变法的理论基础。

(2)评价:《新学伪经考》动摇了封建统治者恪守祖训、反对变法的理论基础,作为变法的理论基础;《孔子改制考》利用孔子的权威论证变法的合理性。

康有为是中国上层民族资产阶级的代表,他的死刑是封建社会急剧崩溃和民族危机极端严重的显示反映,表达了这个阶层救亡图存、发展资本主义的强烈愿望,同时也反映出其软弱、妥协的一面。

(3)原因:中国传统思想深厚、影响深刻,如果完全背离传统,必将一事无成;资产阶级的软弱与保守性,使其在当时没有打出自己的鲜明旗帜;康有为对中国国情的了解,能够减少变法的阻力;康有为的出身、经历、地位,尤其是他所处的时代,决定了他在向西方寻求真理、进而构筑自己的思想体系时,必将植根于中华民族文化的深厚土壤之中。

3.维新变法的理论基础。

(1)维新运动的理论基础既有中国传统的思想资源,也有对西方思想文化的学习和借鉴,是中西文化交流的结晶。

2020学年高中历史 第九单元 戊戌变法 第2课 维新运动的兴起学案 新人教版选修1

2020学年高中历史 第九单元 戊戌变法 第2课 维新运动的兴起学案 新人教版选修1

第2课维新运动的兴起课程标准素养解读简述康有为、梁启超等维新派人物的政治主张。

从时空观念和家国情怀角度了解早期维新思想和康有为等人的思想主张及活动。

从史料实证和历史解释角度理解康有为维新变法思想的特点和影响。

从唯物史观和历史解释角度认识时代的局限性和维新派自身的软弱性。

一、戊戌变法的思想基础1.早期改良思潮(1)形成原因①19世纪70年代,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出现。

②继承了林则徐、龚自珍、魏源等人向西方寻求真理的探索。

(2)代表人物:王韬、薛福成和郑观应等人。

(3)主要目的:解救民族危害,缓和社会矛盾。

(4)基本主张①经济方面:振兴工商业,发展资本主义,增强国家的经济实力,通过“商战”同外国资本主义进行竞争。

②政治方面:学习西方先进的制度,设立议院,实行君主立宪,从政治上保障资本主义的顺利发展。

(5)历史影响:形成了一股不可忽视的社会思潮,成为甲午战争后维新变法运动兴起的先声。

2.康有为及其变法思想(1)变法思想萌发:青年时期,开始关心国家命运,留意西学;后来,萌发变法思想。

(2)上书变法:1888年,在北京第一次上书光绪帝,陈述变法图强的必要性和紧迫性,主张变成法,求自强,挽救危局。

(3)变法理论①“三世说”:提出人类社会的进化过程要经过“据乱世”“升平世(小康)”和“太平世(大同)”三个发展阶段的理论。

②代表作:在学生梁启超等人的协助下,写成《新学伪经考》和《孔子改制考》两部著作,系统地阐述了变法理论。

[课中思考] 阅读教材P129“学思之窗”,思考:想一想:康有为借助诠释儒家经典来宣传维新主张的利弊得失各是什么?提示利在以儒家思想为武器,以孔子为旗号,巧妙地宣传了资产阶级的改良思想;弊在反映出资产阶级改良派的政治软弱性,这使他们不可能真正与封建思想彻底决裂。

二、公车上书和强学会——戊戌变法的序幕1.政治活动——公车上书(1)背景:1895年4月,日本逼签《马关条约》的消息传到北京,引起各界人士的强烈反应。

高中历史第九单元戊戌变法第2课维新运动的兴起学案(含解析)新人教版选修1

高中历史第九单元戊戌变法第2课维新运动的兴起学案(含解析)新人教版选修1

第2课维新运动的兴起学习目标本课主要介绍戊戌变法的酝酿活动,学习本课应重点把握以下三个方面:1.早期改良思想和康有为的变法思想,为戊戌变法提供思想基础。

2.公车上书和成立强学会标志着维新运动的兴起。

3.梁启超主编《时务报》为戊戌变法提供了舆论准备。

对应学生用书P91清单一戊戌变法的思想基础早期改良思潮与康有为及其变法思想(1)形成原因:①19世纪70年代,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出现。

②继承了林则徐、龚自珍、魏源等人向西方寻求真理的探索。

(2)代表人物:王韬、薛福成和郑观应等。

(3)主要目的:解救民族危难,缓和社会矛盾。

(4)基本主张:①经济方面:振兴工商业,发展资本主义,增强国家的经济实力,通过“商战”同外国资本主义进行竞争。

②政治方面:学习西方先进的制度,设立议院,实行君主立宪,从政治上保障资本主义的顺利发展。

(5)历史影响:形成了一股不可忽视的社会思潮,成为甲午战争后维新变法运动兴起的先声。

[深化认知]早期改良思想,明显具有资产阶级的性质,反映了民族资产阶级在政治、经济上的利益和要求,比鸦片战争时期地主阶级改革派的思想前进了一大步,而且和洋务派划清了界限,也为资产阶级维新运动做了理论上的准备,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

2.康有为及其变法思想(1)变法思想萌发:青年时期,开始关心国家命运,留意西学;后来,萌发变法思想。

(2)上书变法:1888年,在北京第一次上书光绪帝,陈述变法图强的必要性和紧迫性,主张变成法,求自强,挽救危局。

(3)变法理论:①“三世说”:提出人类社会的进化过程要经过“据乱世”“升平世(小康)”和“太平世(大同)”三个发展阶段的理论。

②代表作:在学生梁启超等人的协助下,写成《新学伪经考》和《孔子改制考》两部著作,系统地阐述了变法理论。

[深化认知]康有为维新思想的核心是西方资产阶级政治学说,在宣传的过程中,为减少改革的阻力,与中国传统儒学相结合,说明了康有为对中国国情了解深刻,但也反映出以康有为为代表的资产阶级维新派具有软弱性和妥协性的阶级特点,使得他们在探索过程中不可能真正与封建思想彻底决裂。

2019-2020年人教版高中历史选修一教案:9-2 维新运动的兴起

2019-2020年人教版高中历史选修一教案:9-2 维新运动的兴起
2、代表人物:薛福成王韬、郑观应等
1、提倡西方的文化科学知识;
3、思想主张:2、振兴民族工商业,与外国“商战”;
3、学习西方政治制度,实行君主立宪。
4、作用:为资产阶级维新运动做了理论准备,起了承上启下的作用。
5、局限:没有形成完整的理论,也没有付诸实践。
过渡:他们的思想虽有局限,但是对康有为等人产生了深远影响。
教学
目标
1、早期改良思潮的代表及主张;
2、康有为维新活动的影响;
3、认识时代的局限性和维新派自身的软弱性;
4、一批批爱国的仁人之士为中华的崛起而不懈努力。
教学重、
难点
教学重点:康有为及其变法思想;公车上书和强学会;梁启超等人的维新变法活动;
教学难点:康有为维新变法思想的特点。
教学
准备
教材等。
教学
过程
(2)、组织学会:1895年在康有为在北京组织了维新派的第一个政治团体强学会,后康又在上海组织了“强学会”,1898年4月康有为发起建立保国会。
(3)、创办学堂:长沙就办了“时务学堂”。
(4)、上书请愿:1898年上清帝第五、六书。
三、梁启超与《时务报》
1、梁启超:《时务报》主笔,发表《变法通议》等文章,呼吁中国要变法图强,实行君主立宪;要学习西方的文化教育制度,培养有用之才;发展近代工业。梁启超文笔流畅,言辞锐利,富有感情,动人心弦,大大地推动了维新思想的广泛传播。
导入新课:同学们要知道早在19世纪70年代,随着近代民族工业的出现,就产生了早期资产阶级改良主义者。
一、早期改良思想(探究一)
1、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和民族资产阶级的产生;
1、产生条件:2、思想来源是即来源于西方资本主义的思想文化和科学技术,又来源于林则徐、魏源等的新思想;

维新运动的兴起导学案

维新运动的兴起导学案

第2课维新运动的兴起导学案【学习目标】简述康有为、梁启超等维新派人物的政治主张。

重点:康有为、梁启超、谭嗣同和严复的维新变法思想、活动;公车上书和强学会等。

难点:康有为维新变法思想的特点【自主学习】一、早期改良思潮1.早期改良思潮产生于什么时候?产生的主要条件是什么?2.主要代表及主张。

3.影响二、康有为及其变法思想1.概述康有为思想主张。

2.阅读“历史纵横”与“学思之窗”,回答教材中的问题:问题1 利弊分别指:问题2根据康有为思想主张,指出其思想特点?问题3康有为思想主要强调的是什么?3.康有为为什么要改造传统儒学思想为变法活动服务?三、公车上书和强学会1.公车上书背景,影响?2.组织活动——强学会,时间、性质、宗旨、影响?2.梁启超、谭嗣同、严复政治主张有哪些异同?3.维新运动的影响4.有人在评价谭嗣同为革命而流血牺牲的精神时说:“谭嗣同为了中国的进步,为了变法成功,而甘愿流血牺牲,这充分表现了他高尚的大公无私的革命精神”。

有些同学大胆对谭嗣同之死提出质疑,并认为谭嗣同之死纯属无谓的牺牲,死得冤枉,不值得;也有同学认为谭嗣同死得光荣,死得其所。

你同意哪种观点?请阐述理由。

综合能力提升1.右图为我国某城市中的康有为塑像,头戴举人帽,身穿黄袍马褂。

下列说法比较可信的是A、康有为是个因循守旧、保守传统的举人B、康有为坚持儒家传统和君主制,其立宪思想有进步性C、康有为虽为大儒,但彻底摆脱了封建思想,投身维新运动D、康有为提醒国人,中国传统伦理道德应完全保留,不得改变2.(2010年北京四中全真冲刺卷·二)1895年,康有为等维新派创办宣传维新变法的报刊《中外纪闻》并在北京建立政治团体——强学会,但不久就被清政府查封,其根本原因是这一刊物和这个团体A.损害洋务派的威信B.有力冲击了顽固守旧势力C.学术观念不符史实D.推崇光绪帝而批评慈禧太后3. 1895年,维新思潮发展成为爱国救亡政治运动,其标志是A.强学会的成立B.《中外纪闻》创办C.“公车上书”D.保国会成立4.19世纪90年代,维新思想进一步发展。

人教版 选修一 第九单元 第2课 维新运动的兴起

人教版 选修一 第九单元 第2课 维新运动的兴起

2015-2016学年度高二下学期 历史 选修一 高二( )班 班级: 姓名: 组号: 评价: 编写人 :周雄 审核人:曹扶阳 编号:九 使用时间:2016.4第1页 第2页第2课 维新运动的兴起导学案【使用说明】1.课前根据预习案认真通读课本,把涉及学习目标的相关知识用红笔标注在课本中,再认真完成导学案。

2.将预习中的疑难点标出来,填写在后面“我的疑问”处,以便课堂上小组合作探讨。

3.本课重点:康有为、梁启超、谭嗣同和严复的维新变法思想、活动;公车上书和强学会等。

4.难点:康有为维新变法思想的特点。

【学习目标】简述康有为、梁启超等维新派人物的政治主张。

预习案一、早期改良思潮1.时间:19世纪______年代。

2.原因:(1)__________________;(2)中国人向西方学习的深入。

3.代表人物:_______、_______、郑观应、冯桂芬等。

4.主要思想观点:政治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经济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影响:(1)为资产阶级维新运动做了理论上的准备,起了承上启下的作用。

(2)形成了一股不可忽视的社会思潮,成为甲午战后维新变法运动兴起的先声。

二、康有为及其变法思想 1.康有为生平: 2.主要著作和思想:三、公车上书和强学会 1.公车上书(1)时间____ ________。

、康有为、梁启超等、爱国救亡。

研究西学,交流变法思想.(2)人物_____________。

(3)意义:使维新思潮发展成为_____________的政治运动。

2.《中外纪闻》创刊 3.强学会成立1895年8月,康有为等人北京组织了维新派的第一个政治团体强学会。

以__________________为宗旨;引起清朝官员及洋人的关注,但不久被查封。

四、梁启超与《时务报》1.梁启超是维新派出色的宣传鼓动家,1896年8月,《时务报》在_______创办,梁启超担任主笔,发表《__________》,明确提出学习__________________和 ______________________。

高中历史 第2课维新运动的兴起精品教案 新人教版选修1

高中历史 第2课维新运动的兴起精品教案 新人教版选修1

第2课维新运动的兴起★教学目标:(一)知识与目标:1、早期改良思潮的主要代表和主张。

2、康有为变法思想的特点和维新变法活动的影响。

3、梁启超、谭嗣同和严复的思想特点,维新派活动的历史影响。

(二)过程与方法:1、归纳总结:分析维新思想形成的背景,总结维新思想的形成过程。

2、历史比较:比较思想家康有为、梁启超、严复等的维新思想特点。

3、问题探究:探究维新活动的深远影响。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早期改良思潮的出现起了承上启下的作用。

2、认识时代的局限性和维新派自身的软弱性;实践需要理论的指导,尤其是成功的实践更需要正确的理论指导。

3、一批批爱国的仁人志士为中华的崛起而不懈努力。

★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康有为及其变法思想;公车上书和强学会;梁启超、谭嗣同和严复的维新变法活动。

难点:康有为维新变法思想的特点。

★教材分析:本课教材主要从四个方面向学生介绍了维新运动兴起的情况:早期改良思潮,康有为及其变法思想,公车上书和强学会,梁启超与《时务报》。

早期改良思潮在鸦片战争后便出现了,是对林则徐、龚自珍、魏源等人思想的继承和发展;之后康有为、梁启超等人的思想理论又有了进一步的发展,并且进行了维新变法的实践活动,从而促成维新变法局面的形成。

★教学过程及要点:新课导入:甲午战争后,随着帝国主义侵华的加剧,维新变法主张在中国迅速传播。

当时中国广大的爱国知识分子为了挽救严重的民族危机,开始积极思考洋务运动的失败原因,寻求新的救亡图存的方法和道路。

他们痛感封建专制制度的腐败,主张学习西方资本主义,认为只有进行社会改革,变法维新,走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道路,使中国富强起来,才能避免迫在眉睫的被瓜分危机。

第2课维新运动的兴起一、早期改良思潮:1、早期维新派的出现:19世纪70年代,随着近代民族工业的出现,产生了早期资产阶级改良主义者资产阶级维新思想的产生,同中国人向西方学习的进程逐渐深入有关。

早在鸦片战争时期,林则徐、龚自珍、魏源等先进的中国人,就提出学习西方的长处,改革内政的主张。

人教版高中历史选修1 9.2《维新运动的兴起》参考教案2

人教版高中历史选修1 9.2《维新运动的兴起》参考教案2

第2课维新运动的兴起【教学目标】【教材结构及重点难点】一、早期改良思潮二、康有为及其变法思想三、公车上书和强学会四、梁启超与《时务报》1.梁启超与《时务报》2.谭嗣同与《仁学》3.严复与《天演论》重点:康有为、梁启超、谭嗣同和严复的维新变法思想、活动;公车上书和强学会等。

难点:康有为维新变法思想的特点【教学方法】本节课的教学知识点比较琐碎,学生学习和理解起来有较大的困难。

教师应该注意结合教材中所引的文献资料和补充适当史实给予必要的点拨;同时依据教材,在引用教材的基础上积极拓展有关材料,扩展学生的思维;用思考题的形式,有机地将教材的重点、难点知识串联起来,注意培养学生史论结合、论从史出的良好的历史学习品质。

【导入新课】“望门投止思张俭,忍死须臾待杜根。

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

”这是近代伟大的维新志士、“戊戌六君子”之一的谭嗣同,在戊戌变法的失败后,被封建顽固派囚于狱中,行将就义前夕所写的一首题壁诗,音调激,情怀壮烈,近一百年来传遍了华夏大地,感染每一个怀有爱国热情的中华儿女,激起人们对为改革中国而献身的爱国志士们的无限的敬仰与怀念,也促使人们对中国近代改革的危难险阻进行深入的思索。

谭嗣同是维新四杰之一,当时还有康有为、梁启超、严复与他一起共同推动了戊戌变法运动的兴起,由此导入新课。

【讲述内容】一、早期改良思潮提问:早期改良思潮产生于什么时候?产生的主要条件是什么?学生思考后概括指出:产生时间:l9世纪60、70年代;产生条件:①伴随着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和民族资产阶级的产生而产生;②思想来源是即来源于西方资本主义的思想文化和科学技术,又来源于林则徐、魏源等的新思想;③洋务运动表现出种种弊端促使新型知识分子和爱国人士寻找新出路。

提问:早期改良思潮主要代表人物、思想主张及性质是什么?:学生思考后概括指出:薛福成王韬、郑观应等是主要代表人物;思想主张①提倡西方的文化科学知识;②振兴民族工商业,与外国“商战”,主张独立发展民族资本主义,以此来增强国家的经济实力;③变革政治,实行君主立宪。

人教版高中历史选修1第9单元第2课《维新运动的兴起》教学设计

人教版高中历史选修1第9单元第2课《维新运动的兴起》教学设计
2.难点:
(1)理解维新运动中的改革举措及其内在联系;
(2)分析维新运动失败的原因,以及从中汲取的历史教训;
(3)培养学生对维新运动进行全面、客观评价的能力。
(二)教学设想
1.教学方法:
(1)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2)运用案例分析法,通过剖析典型历史事件和人物,帮助学生深入理解维新运动;
4.阐述维新运动的兴起背景,为学生讲授新课做好铺垫。
(二)讲授新知(500字)
1.讲解维新运动的背景,如民族危机、思想启蒙等,让学生了解维新运动的必然性。
2.详细介绍康有为、梁启超、谭嗣同等维新派代表人物的思想观点及其贡献,强调他们的爱国精神。
3.分析维新运动的主要过程,包括戊戌变法、庚子赔款等事件,阐述改革举措的得失。
4.讲解维新运动在中国近代化进程中的作用和影响,强调其历史地位。
(三)学生小组讨论(500字)
1.教师提出讨论话题:“维新运动为何未能成功?失败的原因有哪些?”
2.学生分组讨论,结合教材和所学知识,分析维新运动失败的原因。
3.各小组汇报讨论成果,教师点评并总结,引导学生认识到改革事业的艰巨性和复杂性。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课堂讨论等方式,培养学生对历史事件的分析、归纳和综合能力;
2.引导学生运用历史资料,学会从史料中提炼有效信息,提高史料实证能力;
3.通过对比分析,使学生认识到维新运动与洋务运动、戊戌变法的异同,培养学生的比较思维;
4.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3)组织课堂讨论,鼓励学生发表观点,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交流表达能力。
2.教学过程:

2 维新运动的兴起 教学设计 教案

2 维新运动的兴起 教学设计 教案

2 维新运动的兴起教学设计教案第一章:维新运动兴起背景1.1 导入:通过展示中国近代历史的背景,让学生了解清朝末年国家的内忧外患。

1.2 教学内容:介绍鸦片战争后,清朝的衰败和民众的生活困苦,以及西方列强的侵略和影响。

1.3 教学活动:观看相关历史视频,进行小组讨论,分析维新运动兴起的必然性。

1.4 教学目标:使学生了解维新运动兴起的背景,培养学生对国家命运的关心和责任感。

第二章:康有为与梁启超2.1 导入:通过介绍康有为和梁启超的个人背景,引发学生对他们的关注。

2.2 教学内容:讲解康有为的“大同”思想和梁启超的变法主张,以及他们在维新运动中的重要作用。

2.3 教学活动:进行小组研究,分析康有为和梁启超的思想对维新运动的影响。

2.4 教学目标:使学生了解康有为和梁启超的主要思想,认识到他们在维新运动中的重要地位。

第三章:戊戌变法3.1 导入:通过展示戊戌变法的相关图片和文献,激发学生对戊戌变法的兴趣。

3.2 教学内容:详细讲解戊戌变法的过程和结果,分析其失败的原因。

3.3 教学活动:组织学生进行角色扮演,模拟戊戌变法的讨论和决策过程。

3.4 教学目标:使学生了解戊戌变法的经过和结果,培养学生对历史事件的批判性思考能力。

第四章:维新运动的影响4.1 导入: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思考维新运动对中国近代化的影响。

4.2 教学内容:分析维新运动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影响,评价其在中国近代化进程中的地位。

4.3 教学活动: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他们对维新运动影响的看法。

4.4 教学目标:使学生了解维新运动的影响,培养学生对中国近代化进程的认识。

第五章:总结与反思5.1 导入:通过回顾本节课的内容,引导学生进行总结和反思。

5.2 教学内容:让学生思考维新运动对当今社会的影响和启示,提出自己的看法。

5.3 教学活动: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他们的总结和反思。

5.4 教学目标:使学生对维新运动有一个全面的认识,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考能力。

人教版选修1 历史:第九单元 第2课 维新运动的兴起 学案

人教版选修1 历史:第九单元 第2课 维新运动的兴起  学案

维新运动的兴起【学习目标】公车上书和强学会。

【学习重难点】康有为及其变法思想。

【学习过程】一、早期改良思潮1.背景:近代①的出现,解救民族危难,缓和②。

2.主张(1)经济上:振兴工商业,发展资本主义,通过“③”同外国资本主义进行竞争。

(2)政治上:学习西方先进的制度,设立议院,实行④。

3.影响(1)反映了⑤的利益和要求。

(2)成为甲午战争后⑥兴起的先声。

二、康有为及其变法思想1.思想萌发:1888年,第一次上书①皇帝,主张变法自强,挽救危局。

2.变法理论(1)提出人类社会进化过程的三阶段理论,即“②”“升平世(小康)”和“③(大同)”。

(2)代表:《④》和《孔子改制考》。

3.思想特点:从传统的儒家思想中,为变法寻找⑤。

三、公车上书和强学会1.政治活动——公车上书(1)背景:1895年4月,日本逼签《①》,引起各界人士的强烈反应。

(2)概况:康梁联合会试举人上书朝廷,提出“拒和,迁都,②”等主张。

(3)影响:使维新思潮发展成为③的政治活动。

2.宣传活动:康有为等在京、津、沪等地创办《④》等报刊,宣传变法主张。

3.组织活动——强学会(1)成立:1895年8月,康有为等在北京成立,后又在上海成立⑤。

(2)性质:维新派的⑥。

(3)宗旨:研习西学,交流⑦。

(4)影响:使⑧迅速开展起来。

四、梁启超与《时务报》1.梁启超(1)活动 A.担任《①》主笔。

B.发表《②》等文章。

(2)主张 A.要变法图强,必须学习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③和文化教育制度。

B.呼吁“伸民权”“设议院”,实行④制度。

C.改革⑤,培养有用人才。

D.大力发展⑥。

(3)影响:大大推动了变法维新思想的⑦。

2.谭嗣同(1)活动A.发表《⑧》。

B.参与创办⑨,为变法维新培养人才。

(2)影响:湖南维新运动蓬勃开展。

3.严复(1)活动A.创办《⑩》。

B.介绍《⑪》。

(2)主张:借达尔文的⑫,阐明维新变法主张。

4.维新运动的影响(1)起到了启发民智、组织力量和制⑬的作用。

高中历史第九单元 第2课 维新运动的兴起教案人教版选修1

高中历史第九单元 第2课 维新运动的兴起教案人教版选修1

姓名:层次:第九单元第2课维新运动的兴起寄语:未来始于脚下,明天取决于今天。

课标要求〔1〕简述康有为、梁启超等维新派人物的政治主张和百日维新的主要内容,分析其特点。

知识目标〔A〕1、识记早期改良思潮的主要代表人物及主张;康有为、梁启超、谭嗣同和严复的政治主张及历史影响。

〔B〕2、理解康有为变法思想的特点及影响。

〔C〕3、分析维新思想的形成背景,总结维新思想的形成过程,比较各思想家的思想特点,探究维新活动的深远影响。

重点康有为变法思想;梁启超、谭嗣同和严复的维新变法活动。

难点康有为维新变法思想的特点。

课前思考维新变法的背景学习过程一、早期改良思潮(A)时间出现原因1、2、3、资产阶级维新思想的产生,同中国人向西方学习的进程逐渐深入有关。

鸦片战争时期,林那么徐、龚自珍、魏源等先进的中国人,就提出学习西方的长处,改革内政的主张。

洋务运动期间派出国的留学生和外交使节回国后,扩大了西学在中国的传播。

它促使一些先进的中国知识分子,更加迫切地向西方寻找真理,挽救民族危机,使中国富强起来。

同时这也是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必然要求和反映。

这些人成为早期资产阶级改良派。

代表人物主张1、反对不平等条约对中国主权的危害,认为只有仿效西方,实行变法,才是维护国家独立,民族富强的惟一出路。

2、认为“习兵战不如习商战〞,“欲制西人以自强,莫如振兴商务〞3、王韬介绍西方国家的政治制度有君主、民主和君民共主〔即君主立宪〕三种类型,他认为君民共主最优越。

郑观应说:“君主者权偏于上,民主者权偏于下,君民共主者权得其平。

〞作用(B)局限二、康有为及其变法思想主要思想康有为的早期思想强调“变〞,认为“变〞是“天道〞,是“物之理〞,提倡“托古改制〞,他将公羊“三世〞之说和《礼运》“大同〞思想结合,推演为“〞、“〞〔小康〕、“〞〔大同〕的理论,并认为只有变法,才能使中国富强,最后达到“大同〞的境界。

这一思想理论在同洋务派、顽固派斗争中起到进步作用,但其“变〞,只是“渐进〞,而不是“骤变〞,这是他后来思想蜕变的根源。

高中历史选修1精品学案9:第2课 维新运动的兴起

高中历史选修1精品学案9:第2课 维新运动的兴起

第2课维新运动的兴起【预习自学】一、早期改良思潮1.出现:时间,背景。

2.代表:、、。

3.目的:。

4.主张:经济:。

政治:。

5.影响:反映的利益和要求;成为的先声。

二、康有为及其变法思想1.思想萌发:1888年,在北京第一次上书,陈述,主张,,。

2.变法理论:a.三世说:、、。

b.两部著作:、。

3.思想特点:从传统的中,为变法寻找理论依据。

三、公车上书和强学会1.公车上书(1)背景:1895年甲午战争失败,签定《》,引起各界强烈反响。

(2)概况:、等联合在京会试举人上书朝廷,提出主张。

(5)影响:使发展为运动。

2.创办《中外纪闻》目的:。

创办人:。

地点:、、、等地。

3.成立强学会(1)1895年,创办人:地点:、。

(2)性质:维新派的政治团体。

(3)宗旨:,。

(4)影响:使维新运动迅速开展起来。

四、梁启超与《时务报》1.梁启超在上海:(1)活动:①1896年,在创办,并担任主笔。

②发表《》,提出要变法图强。

主张:①学习西方。

②呼吁,实行。

③改革,培养。

④大力发展(2)影响:大大推动了。

2.谭嗣同在湖南(1)活动:发表《》,提出。

(2)影响:推动了湖南的蓬勃开展。

3.严复在天津(1)活动:创办《》介绍西方社会近代化名著《》。

(2)主张:借,阐明,认为只要实行变法,就会,否则将会走向灭亡。

4.维新运动的影响(1)起到了、和作用。

资产阶级维新派已有了一定社会基础。

(2)资产阶级思想得到广泛传播。

涌现出、、等领袖人物。

(3)、蔚然成风,新局面逐渐形成。

随堂检查一、选择题1.19世纪末维新变法运动兴起的最主要因素是()A.民族危机加深和民族资本主义初步发展B.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C.民族资产阶级登上历史舞台D.康、梁等的宣传活动2.早期资产阶级改良主义者不包括()A.王韬B.薛福成C.郑观应D.谭嗣同3.康有为系统阐发变法理论的著作是()A.《新学伪经考》和《孔子改制考》B.《中外纪闻》和《万国公报》C.《公车上书》和《上清帝第六书》D.《变法通议》和《仁学》4.维新思潮发展成为爱国救亡政治活动的标志是()A.《新学伪经考》的发表B.“公车上书”C.《定国是诏》的颁布D.强学会成立5.康有为改造儒学思想为变法活动服务,主要是因为()A.民族资产阶级的软弱性B.与封建思想斗争的策略C.封建顽固势力过于强大D.自幼接受正统的儒学教育6.康有为变法思想的特点是()A.把变法自强与挽救民族危亡相结B.把传统儒家思想与西方资产阶级政治学说相结合C.主张人类社会的进化要经过三个发展阶段D.借助达尔文进化论阐明维新变法主张7.东南地区维新运动迅速开展的直接原因是()A.“公车上书”B.《中外纪闻》等报刊创办C.上海强学会成立D.梁启超发表《变法通议》8.维新派宣传变法理论的主要方式有()①兴办学堂②成立学会③办报纸④著书立说A.①②③④B.①②③C.②③④D.①③④9.维新派宣传变法思想的作用不包括()A.启发民智B.为变法组织力量C.制造舆论D.动摇封建思想统治地位10.早期维新思想同鸦片战争后萌发的新思朝的主要不同是()A.学习外国的科学技术B.学习外国的军事技术C.学习外国的政治制度D.借鉴外国经验,探索救国之路11.“公车上书”中提出的设“议郎”一职,应为通晓中外政体、方正直言之士,且由士民公举产生。

精品高中历史 选修一:9.2《维新运动的兴起》学案

精品高中历史  选修一:9.2《维新运动的兴起》学案

第九单元《戊戌变法》第二节《维新运动的兴起》学习目标1.识记:早期维新派的主要代表人物即主张;康有为维新派思想的基本内容;公车上书的概况及影响;维新派宣传维新思想的活动及影响。

2.理解:早期改良思潮的出现在中国向西方学习的历史中起了承上启下的作用。

重点:康有为及其变法思想;公车上书和强学会难点:康有为变法思想的特点学习方法:学习本课内容时,要注意结合中国民族资产阶级的特点来分析维新思想的特点。

学习过程复习反馈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中国的近代企业时间类别厂矿数资本额(千元)占总资本额的百分比甲午战争前商办53 4707 %官督商办、官办19 16208 %甲午战争后商半63 12465 70%官督商办、官办18 5345 30%材料二据统计,19世纪末,华商在上海创办了六家丝厂,资本总额120万元,而同一时期,法国商人在上海开办的宝昌丝厂一家就有资本110万元,接近上海六家华商丝厂资本的总和。

材料三19世纪90年代初,天津武举李福明办有一家机器面粉厂,因不满官府衙门的勒索到官府讲理,结果被以“私设磨坊”“哄闹官署”等罪名,“交刑部照例治罪”,他的机器面粉厂被迫关闭。

请回答:⑴材料一不同时期中国近代企业的变化说明了什么问题?⑵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材料一说明问题出现的原因是什么?产生了什么影响?⑶从材料二、三中可以看出,民族资本主义企业发展存在哪些问题?导入新课19世纪末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初步发展对维新变法产生了什么作用?除此之外维新变法运动的背景还有哪些?知识点一、维新变法的思想基础1.早期改良思潮⑴产生时间:⑵原因:①近代民族工业出现的影响②林则徐、龚自珍、魏源等人向西方寻求真理探索的影响。

⑶代表人物:_____________⑷目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⑸主张:①兼采西学,变法自强,改变中国被侵略的地位。

②经济上:振兴____,发展____,通过___同外国资本主义竞争③政治上:学习西方先进的___________________⑹影响:①反映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早期维新派纷纷著书立说,形成了一股________,成为____的先声。

维新运动的兴起导学案

维新运动的兴起导学案

备课:何山阿尔浩段秀秀刘芮彤范雪娇徐春景黄雪珺指导:李宁导学案(第一小组)第2课维新运动的兴起(准备)整体结构(兴起的表现)思想渊源-领导及理论准备-实践和组织准备-舆论宣传准备-探究与展示第一目:早期改良思潮探究1、阅读本目,红笔标记以下相关内容,并突出关键词和关键句。

(1)资产阶级维新派的产生---时间(2)产生的原因:(3)早期改良思潮的代表 - --(4)早期改良派的主要主张第一,。

反对不平等条约对中国主权的危害,认为只有仿效西方,实行变法,才是维护国家独立,民族富强的惟一出路。

第二,。

主张独立发展民族资本主义,以此来增强国家的经济实力,认为“习兵战不如习商战”,“欲制西人以自强,莫如振兴商务”。

第三,。

早期改良派主张学习西方的政治体制。

王韬介绍西方国家的政治制度有君主、民主和君民共主(即君主立宪)三种类型,他认为君民共主最优越。

郑观应说:“君主者权偏于上,民主者权偏于下,君民共主者权得其平。

”(5)早期改良思潮的影响早期维新派的思想主张,明显地属于的性质,反映了阶级在政治、经济上的利益和要求。

它不仅比鸦片战争时期地主阶级派的思想前进了一大步,而且与派划清了界线,同时为资产阶级运动做了理论上的准备,起了承上启下的作用。

第二目:康有为及其变法思想和实践活动(5)康有为:康有为(1858,3,19-1927年3,31):字广厦,号长素,汉族广府人,生于广东省广州府南海县丹灶苏村,人称康南海,光绪廿一年(1895年)进士。

康有为是中国近代史上著名的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和文学艺术家,资产阶级改良主义的代表人物,清末“戊戌变法”的主要发起者。

清代“碑学”书法的积极响应者和亲身实践者,是继包世臣后又一大书论家。

他信奉孔子的儒家学说,并致力于将儒家学说改造为可以适应现代社会的国教,曾担任孔教会会长。

著有《新学伪经考》、《孔子改制考》、《大同书》等。

(6)康有为的主要思想和著作思想主张:1、社会发展三阶段理论、、、2、人人皆可平等;(经济)发展,富国之道;(政治)开国会,实行三权分立的3、著作:和【学思之窗】想一想:康有为维新思想的特点、原因及利弊得失各是什么?对你有何启示?(7):康有为的实践活动探究3、阅读本目,红笔标记以下相关内容,并突出关键词和关键句。

2024-2025学年高中历史第9单元戊戌变法第2课维新运动的兴起(教师用书)教案新人教版选修1

2024-2025学年高中历史第9单元戊戌变法第2课维新运动的兴起(教师用书)教案新人教版选修1
此外,我还发现部分学生在讨论环节中存在依赖性,他们更倾向于听取他人的观点,而缺乏自己的独立思考。为了改善这一现象,我将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学生的思维训练,培养他们独立思考的能力。
板书设计
1.重点知识点:
①维新运动的背景
②维新运动的过程
③维新运动的历史意义
2.关键词:
①民族危机
②民族资产阶级
③维新派
④戊戌变法
-利用互动软件,设计问答、填空等环节,巩固学生对知识的掌握。
-通过在线平台,发布拓展阅读、讨论话题,鼓励学生课后自主学习和交流。
(3)实物展示:展示与维新运动相关的历史文物、图片等,增加学生的实物体验,提高教学效果。
-展示相关历史文物,如书籍、照片等,让学生更直观地感受历史。
-组织学生参观博物馆、纪念馆等,实地了解维新运动的历史背景和影响。
其次,在教学手段方面,我充分利用了多媒体设备和教学软件等现代化教学手段,提高了教学效果和效率。例如,通过展示历史图片、播放相关视频等手段,增强了学生的直观感受。但我也发现,部分学生对这些教学手段的依赖性较大,导致他们自主思考和探究的能力有所减弱。因此,在今后的教学中,我需要适当调整教学手段,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教学反思与总结
在本节课的教学过程中,我采用了讲授法、讨论法和案例分析等多种教学方法,旨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通过回顾整个教学过程,我发现以下几点值得反思和总结:
首先,在教学过程中,我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通过案例分析、角色扮演等活动,让学生更好地理解维新运动的背景、过程和影响。这种教学方法有效地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然而,我也注意到部分学生在讨论环节中发言不够积极,这可能是因为我对学生的引导和启发不足。今后,我需要更加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有针对性地激发他们的思考和表达能力。

历史选修1人教新课标9.2维新运动的兴起教案

历史选修1人教新课标9.2维新运动的兴起教案

第九单元戊戌变法第2课维新运动的兴起★课标要求了解康有为、梁启超、严复等人的政治主张。

★教学目标:(一)知识与目标:1、早期改良思潮的主要代表和主张。

2、康有为变法思想的特点和维新变法活动的影响。

3、梁启超、谭嗣同和严复的思想特点,维新派活动的历史影响。

(二)过程与方法:1、归纳总结:分析维新思想形成的背景,总结维新思想的形成过程。

2、历史比较:比较思想家康有为、梁启超、严复等的维新思想特点。

3、问题探究:探究维新活动的深远影响。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早期改良思潮的出现起了承上启下的作用。

2、认识时代的局限性和维新派自身的软弱性;实践需要理论的指导,尤其是成功的实践更需要正确的理论指导。

3、一批批爱国的仁人志士为中华的崛起而不懈努力。

★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康有为及其变法思想;公车上书和强学会;梁启超、谭嗣同和严复的维新变法活动。

难点:康有为维新变法思想的特点。

★教材内容分析与建议:本课教材主要从四个方面向学生介绍了维新运动兴起的情况:早期改良思潮,康有为及其变法思想,公车上书和强学会,梁启超与《时务报》。

早期改良思潮在鸦片战争后便出现了,是对林则徐、龚自珍、魏源等人思想的继承和发展;之后康有为、梁启超等人的思想理论又有了进一步的发展,并且进行了维新变法的实践活动,从而促成维新变法局面的形成。

在教学过程中,建议教师多注重纵向知识的归纳比较,培养学生掌握梳理知识线索的学习方法,并将本课的教学既放在戊戌变法这个主题下来进行,同时也要以中国近代思想发展史的角度来认识,从而体会中国近代思想层层递进,环环相扣的发展历程。

★教学过程及要点:〔新课导入〕采用谈话导入法:甲午战争后,随着帝国主义加紧侵华,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维新变法主张迅速传播。

爱国知识分子为了挽救严重的民族危机,展开了维新变法活动,积极思考洋务运动的失败原因,寻求新的救亡图存的方法和道路。

他们痛感封建专制制度的腐败,主张学习西方资本主义,认为只有进行社会改革,变法维新,走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道路,使中国富强起来,才能避免迫在眉睫的被瓜分危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九单元戊戌变法
第2课维新运动的兴起
【习目标】了解明治维新的主要内容,解近代道路的多样性
【教重点、难点】:
重点:康有为及其变法思想;公车上书和强会;梁启超、谭嗣同和严复的维新变法活动
难点:康有为维新变法思想的特点。

【习模块】
戊戌变法:广义上指90年代的维新变法运动;狭义上指1898年的百日维新。

一、思想基础——早期维新思想和康梁维新思想
(一)、早期维新思潮
⑴出现时间:19世纪70年代
⑵代表人物:王韬、薛福成、郑观应
⑶目的:解救民族危难和缓和社会矛盾
⑷主张:①政治上:习西方先进的制度,设立议院,实行君主立宪。

②经济上:振兴工商业,发展资本主义,与外国商战。

⑸作用:为资产阶级维新运动做了论准备,起了承上启下的作用
(6)局限:没有形成完整的论,也没有付诸实践
(二)、康梁等维新思想传播
1、康有为
A、著作:《新伪经考》—打击

,为变法制造舆论
《孔子改制考》——
B、论:“三世说”(“据平世””“升平世”“太平世”);
、特点:。

D、原因:(1)
(2)的软弱与保守,还没有打出自己的鲜明旗帜。

(3)康有为对的
阻力,不失为一个好的策略。

这也反映了资产阶级改良派的政治
软弱性,这使他们不可能真正与封建思想彻底决裂。

2、梁启超
A、著作:《时务报》主笔,发表《变法通议》等文章,
B、思想:中国要
要习西方的文教育制度,培养有用之才;发展近代工业。

、影响:大大地推动了维新思想的广泛传播
3、严复
A、著作:创《国闻报》,翻译了《天演论》。

B、思想:宣扬“”的论,借达尔文进论宣传维新变法主张
4、谭嗣同
A、著作:发表《仁》
B、思想:‘’,体现了民主革命思想
5、陈宝箴:创时务堂,培养变法人才,推动湖南维新运动的发展
二、维新思想传播的情况
1、维新思想传播概况:
⑴1895年康有为领导“”,使维新思想发展成为爱国救亡的政治运动。

⑵1895年康有为创办《》和维新派的第一个政治团
体,促进了维新变法运动的开展。

⑶梁启超的《》等,明确提出中国要变法图强,必须习西方资
本主义国家的政治制度和文教育制度。

大大推动了变法维新思想的广泛传播。

⑷谭嗣同发表《仁》,湖南巡抚陈宝箴创办,推动了湖南维新运动的开展
⑸严复创办《国闻报》,翻译《天演论》,借宣传维新变法主张
2、关于维新思想的传播请注意:
⑴方式:立会、办报纸、兴堂等。

⑵作用:①起到了和制造舆论的作用;
②表明资产阶级维新派有了一定的社会基础,资产阶级改良思想得到
了广泛传播,维新变法新局面形成。

【合作探究】阅读材料结合所知识完成下
材料一、即如关税,洋人仅完厘半,而华人则勒索成,盘查则洋船不敢谁何,华船则百般恫喝,以致华商人人气短,而不能自保之势矣。

——《扩充商务十条》
材料二、洋货入中国,则输半税;土货出外洋,则加重征。

资本纵相若,而市价则不相同。

洋货可平沽,而土货必昂其值,颠倒错紊,华商安得不困,洋商安得不丰?
——郑观应《盛世危言·商务一》
问题:
①为什么会出现关税“洋人仅完厘半”的状况?
②材料反映了什么现象?
③这种现象产生了什么后果?
答案:(1)列强通过《南京条约》、《天津条约》在华获取关税特权。

(2)在内贸和外贸中,中国商人与外国商人竞争中处于不平等的地位。

(3)外国商品倾销中国市场,中国民族经济受到双重冲击,在夹缝中求生,难以走上独立发展道路。

【当堂检测】
1、在维新宣传中,梁启超、谭嗣同、严复的政治主张各有侧重,试比较异同。

同:都反对封建专制制度和封建思想观念,都主张维新变法,习西方政治制度。

异:梁启超强调实行君主立宪,改革举制度,发展近代工业;谭嗣同侧重抨击“君为臣纲”,具有民主革命的思想色彩;严复借用达尔文的进论,阐明维新变法的重要性和必然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