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2020八年级历史上册 第6课 戊戌变法预习指导 新人教版

合集下载

20秋人教版历史八年级上册作业课件——第6课 戊戌变法

20秋人教版历史八年级上册作业课件——第6课 戊戌变法
点拨:材料信息反映戊戌变法促进了中国近代工业的发展。B、C不符合史实,D与材料信 息不对应。故选A。
8.著名史学家戴逸根据戊戌变法的历史影响指出:“人们久处在封建 闭塞的发霉气氛中,忽然从那里吹过来一股新鲜的气息,麻木不仁的 头脑开始清醒过来了,僵硬的四肢逐渐动弹起来了。”这里强调了戊 戌变法的意义是( C )
答:维新派的变法触犯了封建顽固派和大部分封建官僚的利益。例如:裁撤冗 官冗员,允许官民上书言事,损害了满洲贵族和旧官僚的利益、特权;废除八股 会使一部分封建文人失去升官发财的机会,必然遭到他们的反对。因为光绪帝没 有实权,实权掌握在慈禧太后手中。
谢谢观看!!!
(2)根据材料二,概括谭嗣同《仁学》一书的主张。他“冲决君主之 网罗”“冲决伦常之网罗”的实际行动是什么? 答:维新变法。积极参与变法维新运动。
材料三:9月21日,慈禧太后等发动戊戌政变,光绪帝被囚,维新人 士处境极为险恶。谭嗣同怀着以颈血洗刷污政的必死决心,谢绝了友 人请他暂往日本避难的劝告,并表示:“各国变法,无不从流血而成 ,今中国未闻有因变法而流血者,此国之所以不昌也。有之,请自嗣 同始!”被捕后,谭嗣同泰然自若,题诗于壁曰:“望门投止思张俭 ,忍死须臾待杜根。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28日,谭 嗣同等六君子被杀害于北京菜市口。行刑时,他仰天大呼:“有心杀 贼,无力回天。死得其所,快哉快哉!”
(3)你对谭嗣同放弃逃生机会而英勇就义的行为有什么看法?
答:看法一:不值得。留有生命可以继续为维新变法而奋斗。看法二: 值得。他的精神可以鼓舞后人、唤醒国人。(言之有理即可)
12.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材料一中图1反映了哪一历史事件?该事件发生后,图2、图3中的 人物采取了什么行动?
答:《马关条约》的签订。《马关条约》签订的消息传到北京,康有为、梁启 超等人联合在京参加会试的举人上书光绪帝,请求拒和、迁都、变法,史称“公 车上书”。

八年级历史上第六课戊戌变法教案(新课标人教版)

八年级历史上第六课戊戌变法教案(新课标人教版)

八年级历史上第六课戊戌变法教案(新课标人教版)6戊戌变法一、教学目标知识目标通过对本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公车上书、百日维新、戊戌政变等基础知识。

情感目标通过学习维新人士的进步立场和为变法图强勇于牺牲的事迹,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振兴中华的高尚情操和历史责任感,树立以天下为已任的正确人生观和价值观。

技能目标结合课文、利用图片、历史资料等培养学生分析和理解维新变法运动兴起的背景,归纳总结康、梁的主要活动。

通过讨论“戊戌变法失败的原因”培养学生利用历史知识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公车上书、百日维新的主要内容。

难点:戊戌变法的历史意义。

三、教学法指导四、教学过程[导入新课]展示:我们从古以来,就有埋头苦干的人,就有拼命硬干的人,就有为民请命的人,就有舍身求法的人,这就是中国的脊梁。

——鲁迅教师:康有为、梁启超就是鲁迅所盛赞的真的勇士,民族的脊梁。

百年前,以康有为、梁启超为代表的几位热血青年在古老的中国土地上上演了一场空前奇伟的改革运动——戊戌变法,希望挽狂澜于既倒,支大厦于将倾。

中华民族面临实现伟大复兴的一次机遇,然而,在那个“戊戌”年,他们失败了,或暴尸京城街头,或逃至海外东瀛。

强国之梦最终与我们擦肩而过,给后人留下了无尽的遗憾和长久的反思,今天我们一起再次重温戊戌变法那惊天动地的历史时刻吧。

[讲授新课]一、康有为与公车上书公车上书的背景出示“时局图”,提问:你在漫画中读到了哪些历史信息?学生回答:列强掀起瓜分狂潮,中国面临空前的民族危机。

教师讲述:《马关条约》签订后,帝国主义国家在中国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民族危机严重。

这一危机深深地刺激了国人的觉醒,激起了以康梁为代表的资产阶级维新派追求独立自强的激情与呼号,变法呼之欲出。

公车上书解释什么叫“公车上书”?公车:汉朝时,政府都是用公车接送参加考试的举子,后来就把参加科举考试的举子叫做“公车”。

由于这次上书是康有为组织参加科举考试的各省举子所为,因此历史上就称为“公车上书”。

八年级上册第6课戊戌变法知识点

八年级上册第6课戊戌变法知识点

八年级上册第6课戊戌变法知识点戊戌变法是中国历史上的一次重要政治改革,它的实施为中国的现代化进程奠定了基础。

八年级上册第6课对戊戌变法进行了详细的讲解,内容包括变法背景、内容和影响等方面。

下面将对该课的重要知识点进行梳理和讲解。

一、变法的背景戊戌变法的背景可以从国内和国际两个方面来分析,下面将具体展开。

1. 国内背景明清时期,中国长期处于封建社会和半殖民地状态,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方面都十分落后。

1894年中国与日本爆发了甲午战争,这场失利使中国陷入到更加危机的境地,清朝政府不得不在1895年签订了《马关条约》,中国的主权受到了前所未有的侵犯。

2. 国际背景戊戌变法时期是中国历史上的一段特殊时期。

在国际上,西方列强发动瓜分中国的运动,让中国的封建统治者不得不面对前所未有的外部压力。

二、变法的内容戊戌变法的内容针对中国的封建体制和政治制度进行改革,内外结合,综合治理。

下面将分别梳理戊戌变法的内容。

1. 社会制度改革戊戌变法提倡改革教育制度,以培养新一代独立意识强、具有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公民。

同时,还推广了西方科学知识和向西方国家学习的思想。

2. 政治制度改革戊戌变法提出了许多不同于传统法律和制度的新方案和政策,例如改革选举制度、取消科举制、设立议会制度、改善官员腐败问题。

3. 经济制度改革戊戌变法一方面改革了税收制度,减轻了贫苦百姓的负担;另一方面还侧重于发展现代产业,为中国的工商业发展打下了基础。

三、变法的影响戊戌变法虽然未能成功,但是对中国历史、经济、文化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下面将主要涉及以下方面进行论述。

1. 向传统观念的反思戊戌变法呼吁人们反思中国传统文化,并支持西方文化的进入。

这样的变法思想为后来的新文化运动和五四运动奠定了基础。

2. 政治文化新思想的传递戊戌变法意识到中国的现代化进程需要立足于政治文化上进行。

这一思想对中国思想史上最具有影响力的思想流派——“新文化运动”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名师整理)最新部编人教版历史8年级上册第6课《戊戌变法》精品课件

(名师整理)最新部编人教版历史8年级上册第6课《戊戌变法》精品课件

资产阶级
旧官僚
读书人
八旗兵
戊戌变法是一场救亡图存的资产阶级改良运动(性质)
项目
内容
作用
政治 裁撤冗官冗员,允许官民 有利于资产阶级参政;
上书言事
触犯守旧贵族的利益
经济
鼓励私人兴办工矿企业, 发展农工商业;改革财政, 编制国家预算
有利于资本主义工 商业的发展
文化
有利于资产阶级思想和
废除八股,改试策论;开 西方科学技术的传播;
材料一:变法遭到守旧势力的强烈抵制和反对,除慈禧控制的朝廷 外,各省督抚大多持观望态度。 慈禧太后为首的顽固派势力强大 材料二:变法形势危急时,维新派势单力薄,只好把希望寄托在袁 世凯的身上,结果被袁世凯出卖。 袁世凯的出卖
材料三:当变慈法禧失太败后把的光教绪训帝囚证禁明后,,在他无半奈殖感民慨地:“半朕封虽有改革 之心建,社却会毫无的实中权国,朕,就改是良一的个傀道儡路呀是!走”依不靠通一的个没。有实权的皇帝
由“政策创新”转向于“制度创新”。
这里的“制度创新”开始于( A )
A.戊戌变法
B.辛亥革

C.五四运动
D.国民革

4.在1895年到1898年间,康有为多次
上书光绪帝。这一时期康有为上书的主
题应是( B )
A.严厉禁烟,抵御外侮
B.维新变
法、救亡图存
5.戊戌变法法令中,直接触及顽固派利益的是
( A)
材料四:戊戌变法的阶级基础是知识分子和民族资产阶级,当变法 曲终人散之时,广大人民群众对此很漠然,好多人不知道具体情况。
没有发动人民群众
依据材料总结戊戌变法失败的原因有哪些?
根本原因:民族资产阶级力量薄弱
“中国文武制度,事事远出西人之上, 独火器万不能及。 ……中国欲自强,

【部编人教版】八年级上册历史教案 第6课 戊戌变法

【部编人教版】八年级上册历史教案 第6课 戊戌变法

【部编人教版】八年级上册历史教案第6课戊戌变法一. 教材分析本课《戊戌变法》是八年级上册历史教案的一部分,主要讲述了1898年中国历史上的一次重要政治变革——戊戌变法。

此次变法旨在推进政治、经济、文化的改革,以振兴中华。

然而,由于种种原因,戊戌变法最终以失败告终。

本节课通过介绍戊戌变法的过程和结果,使学生了解中国近代史上这次重要的改革尝试,认识其历史意义和教训。

二. 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已具备一定的历史知识基础,但对戊戌变法的了解可能较为片面。

在学习本课时,学生需要通过对教材内容的学习,深入理解戊戌变法的背景、过程和结果,以及其对中国近代史的影响。

此外,学生应通过本课学习,培养分析历史事件、评价历史人物的能力。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戊戌变法的背景、过程和结果,认识戊戌变法在中国近代史上的地位和作用。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等方式,培养学生分析历史事件、评价历史人物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树立民族振兴的意识,培养热爱祖国、为国家富强而努力奋斗的精神。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戊戌变法的背景、过程和结果。

2.难点:戊戌变法失败的原因及其对中国近代史的影响。

五. 教学方法1.自主学习:让学生独立阅读教材,了解戊戌变法的相关内容。

2.合作探讨:分组讨论戊戌变法的成败原因,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案例分析:通过讲解典型历史事件,使学生更深入地理解戊戌变法。

4.情感教育:结合戊戌变法的历史背景,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爱国情怀。

六. 教学准备1.教材:部编人教版八年级上册历史教材。

2.辅助材料:相关的历史图片、文献资料。

3.教学设备:投影仪、电脑、黑板、粉笔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投影仪展示戊戌变法的相关图片,引导学生关注戊戌变法的历史背景。

教师简要介绍戊戌变法的意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学生自主阅读教材,了解戊戌变法的过程和结果。

部编人教版历史八上第6课《戊戌变法》预习+知识点+习题(有答案)

部编人教版历史八上第6课《戊戌变法》预习+知识点+习题(有答案)

【预习提纲】部编历史八上第6课戊戌变法一、背景《》后,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民族危机空前严重二、序幕——“公车上书”时间:年春地点:北京人物:、以及各省1300多名参加会试的举人目的:请求拒和、迁都、变法结果:未上达光绪帝。

拉开了变法维新运动的序幕。

三、发展——维新思想的传播组织学会、创办报刊,宣传变法,推动了维新变法思想的广泛传播。

学会——等报刊——上海的《时务报》;天津的《国闻报》等宣传变法的人物代表:梁启超、严复(进化论思想)等四、高潮——“百日维新”背景:1897年,德国强占胶州湾时间:.6.11——9.21标志:颁布“明定国是”诏书,宣布实行变法内容:政治上——裁撤冗官冗员,允许官民上书言事经济上——鼓励私人兴办工矿企业,发展农、工、商业;改革财政,编制国家预算文化上——废除八股,改试策论,开办新式学堂()军事上——裁减绿营,训练新式军队五、结果——戊戌政变(变法失败)1898.9.21等发动政变,囚禁光绪帝,搜捕维新人士,废除变法诏令。

“戊戌六君子”:、刘光第、林旭、杨锐、杨深秀、康广仁。

失败原因:①变法触动了以慈禧太后为首的顽固派的利益②寄希望于无实权的皇帝身上。

③资产阶级维新派力量过于单薄,脱离人民群众。

(妥协性、软弱性)六、历史意义1、性质:是一场救亡图存的的改良运动。

2、意义:有利于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和西方科学技术的传播,在社会上起了作用(最突出)。

3、启示:资本主义的改良主义道路在中国行不通。

部编历史八上第6课《戊戌变法》知识点一康有为与公车上书1戊戌变法的背景甲午中日战争失败,《马关条约》签订,民族危亡之时。

2公车上书背景:1895年春《马关条约》签订后。

人物:康有为,梁启超经过:康有为,梁启超联合正在参加科举考试的1300多人,上书光绪帝,请求拒和、迁都、变法。

结果:没有上达光绪皇帝,失败。

影响:公车上书拉开了变法维新运动的序幕。

3宣传变法维新组织学会:创办报刊:影响最大的有上海的《时务报》和天津的《国闻报》《国闻报》严复主持,以“通上下之情”“通中外之故”为目的。

部编人教版八年级上册初中历史 第6课 戊戌变法 预习单

部编人教版八年级上册初中历史 第6课 戊戌变法 预习单

第6课戊戌变法【预习速填】知识点一康有为与公车上书1.背景:1895年春,签订的消息传到北京。

2.经过:正在京师参加会试的、等联合各省1 300多名参加会试的举人,上书光绪帝,请求拒和、迁都、变法。

3.影响:拉开了运动的序幕。

4.维新派的活动:组织学会,创办报刊,宣传变法,推动了维新变法思想的广泛传播。

其中影响最大的报刊是上海的和天津的《国闻报》。

梁启超、等人积极宣传变法思想。

知识点二百日维新1.背景:1897年冬,德国强占后,康有为上书光绪帝,痛陈时局的危险和变法的紧迫性,呼吁变法救国。

2.开始标志:1898年6月11日,清政府颁布“”诏书。

3.主要内容:裁撤冗官冗员,允许官民上书言事;鼓励私人兴办,发展农、工、商业;改革财政,编制国家预算;废除,改试策论,开办;裁减绿营,训练新式军队等。

4.戊戌六君子:1898年9月21日,慈禧太后等发动政变,囚禁光绪帝,搜捕维新人士,废除变法诏令。

、刘光第、林旭、杨锐、杨深秀、康广仁六人被捕遇害,史称“戊戌六君子”。

5.影响:戊戌变法虽然失败了,但在方面产生了广泛而持久的影响。

【自我检测】1.下图是某同学整理的关于公车上书的资料卡片。

卡片中表述错误的一项是()A.上书的时间B.上书的领导者C.上书的内容D.上书的背景2.“各国变法,都是经过流血才成功的。

中国还没有人流血,让我来做第一个吧!”下列与其相关的历史事件是()A.洋务运动B.戊戌政变C.太平天国运动D.虎门销烟3.“生产之要素三:曰土地,曰劳力,曰资本。

我国土地、劳力皆胜居优,惟苦乏资本……故利用外资,诚为中国今日生计政策之最妙法门。

”在此,梁启超着重强调()A.发展工业以工立国B.发展商业争夺市场C.引进外资发展生产D.学习西方君主立宪答案【预习速填】知识点一《马关条约》康有为梁启超变法维新《时务报》严复知识点二胶州湾明定国是工矿企业八股新式学堂谭嗣同思想文化【自我检测】1.D2.B3.C。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历史【教案】第6课《戊戌变法》教案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历史【教案】第6课《戊戌变法》教案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历史【教案】第6课《戊戌变法》教案一. 教材分析本课《戊戌变法》是八年级上册历史课程的一部分,主要介绍了清朝末年的一场重要的政治改革——戊戌变法。

通过学习本课,学生将了解到戊戌变法的背景、过程以及其对中国历史的影响。

教材内容详细,包括戊戌变法的起因、主要改革措施、变法失败的原因以及变法对中国的影响等方面。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课之前,已经学习了清朝的历史背景和相关知识,对清朝的衰落和民众的苦难有一定的了解。

然而,学生可能对戊戌变法的具体内容和影响还不够清楚。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深入了解戊戌变法的各个方面,并激发他们思考戊戌变法的意义和教训。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了解戊戌变法的背景、过程和影响,掌握戊戌变法的主要改革措施及其失败的根源。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讨论等方式,学生能够分析戊戌变法的成败原因,培养分析问题和团队合作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能够认识到戊戌变法是一次爱国的政治改革,理解改革的不易和改革的必要性,从中汲取历史教训,增强对国家发展的责任感。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戊戌变法的背景、过程和影响。

2.难点:戊戌变法失败的原因及其对中国历史的意义。

五. 教学方法1.讲授法:教师通过讲解戊戌变法的历史背景、过程和影响,引导学生了解和掌握相关知识。

2.案例分析法:教师通过分析戊戌变法的具体案例,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变法的成败原因。

3.讨论法:教师学生进行分组讨论,引导学生分享对戊戌变法的看法和理解。

六. 教学准备1.教材:人教版八年级上册历史教材。

2.课件:教师准备戊戌变法的相关课件,包括文字、图片和视频等资料。

3.作业:教师准备相关作业题目,用于巩固学生的学习成果。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引入问题或事件,引起学生对戊戌变法的兴趣和关注,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

例如,教师可以提问:“你们听说过戊戌变法吗?它是什么时候发生的?为什么会有这场变法?”2.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课件呈现戊戌变法的历史背景、过程和影响,引导学生了解和掌握相关知识。

部编新人教版八年级上册历史教案带反思-第6课 戊戌变法

部编新人教版八年级上册历史教案带反思-第6课 戊戌变法

第6课戊戌变法1教学分析【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知道公车上书以及康有为、梁启超等维新派代表人物,了解百日维新的基本史实,认识戊戌变法对中国近代社会的影响。

由此提高学生的历史理解能力,初步培养分析问题的能力过程与方法识读课文插图等多种历史资料,制作百日维新中关于政治、经济、文化教育、军事等方面措施的表格,思考戊戌变法对中国近代社会的影响,初步掌握分析、归纳历史问题的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以维新人士的进步立场和为变法图强勇于牺牲的事迹,激发学生热爱祖国、振兴中华的高尚情操和历史责任感,树立以天下为己任的正确人生观和价值观【重点难点】教学重点:公车上书;百日维新的内容教学难点:戊戌变法对中国近代社会的影响2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那是一个风云激荡的世纪。

世纪末的那个多事之秋,落日的紫禁城里突然热闹起来。

几个读书人呼号:“变亦变,不变亦变……”诗歌里“世纪末的那个多事之秋”中的“多事”主要指的是哪些事?假如有一台时光机,让你回到“那个多事之秋”,你会有何感受?今天我们就来看看资产阶级维新派是如何救国的,翻到课本第6课。

提示:“多事之秋”指的是《马关条约》的签订,大大加剧了中国的民族危机。

在国难当头的危急时刻,他们站出来挽救民族危亡,主张变法图强。

二、新课讲授目标导学一:康有为与公车上书(一)公车上书1.学生自主学习:阅读教材,了解公车上书的主要人物和大致经过。

2.教师解释:汉朝时,政府都是用公家车马接送应举之人赴京,后来就把参加科举考试的举子叫作“公车”。

由于这次上书是康有为组织参加科举考试的各省举子所为,因此历史上就称为“公车上书”。

3.材料引入:材料一:世变小,则治世法因之小变;世变大,则治世法因之大变。

材料二:《易》曰:“穷则变,变则通。

”知天下事未有久而不变者也。

4.图片展示:展示康有为和梁启超的图片5.问题思考:为什么会有那么多应试举人要求拒签《马关条约》?为什么人们在要求拒签条约的同时又请求变法?(学生讨论)6.教师过渡:《马关条约》签订后,帝国主义国家在中国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民族危机严重。

2020八年级历史上册 第6课 戊戌变法预习指导 新人教版

2020八年级历史上册 第6课 戊戌变法预习指导 新人教版

2020第6课戊戌变法【预习指导】基础知识考点一:戊戌变法的背景和概况1. 简述戊戌变法的背景。

甲午战后,民族危机空前严重;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初步发展;洋务运动的失败说明单纯学习西方先进技术使国家富强的办法行不通2. 戊戌变法的目的:通过维新变法,发展资本主义,达到摆脱民族危机、实现国家富强的目的3. 戊戌变法的概况:时间:1895年—1898年主要代表人物:康有为、梁启超性质:资产阶级性质的维新变法运动结果:慈禧太后发动戊戌政变,戊戌变法失败基础知识考点二:戊戌变法的过程1. 1895年,康有为、梁启超等领导了“公车上书”,揭开了维新变法运动的序幕。

2. 维新派在割地组织学会,创办报刊,宣传变法,推动了维新变法思想的广泛传播。

其中影响最大的报刊是上3. 1898年6月11日,清政府颁布“明定国是”诏书,宣布变法,史称戊戌变法,又称为百日维新。

5. 1898年9月21日,慈禧太后发动戊戌政变,新政中除京师大学堂等保留外,其余全部被废除。

变法失败。

6. 戊戌六君子指谭嗣同、刘光第、林旭、杨锐、杨深秀、康广仁。

基础知识考点三:戊戌变法的评价分析1. 戊戌变法的性质:一场爱国救亡运动,一场失败了的资产阶级改良运动。

2. 戊戌变法的地位:中国政治近代化的第一次尝试;中国近代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

3. 简述戊戌变法的作用。

戊戌变法是一场资产阶级改良运动,是中国政治近代化的开端,在社会上起到了思想启蒙的作用,它有利于资产阶级思想文化的传播,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为辛亥革命的发生创造了有利条件,具有爱国和进步的作用。

4. 简述戊戌变法失败的原因。

①资产阶级力量弱小,充满软弱性和妥协性;②顽固派势力强大,维新派依靠没有实权的皇帝,缺乏群众基础;③部分变法措施冒进;④对帝国主义列强抱有不切实际的幻想。

5. 中国经济近代化的开端是洋务运动;中国政治近代化的开端是戊戌变法。

部编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6课《戊戌变法》教学课件

部编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6课《戊戌变法》教学课件
第6课 戊戌变法
1.掌握公车上书、百日维新基础知识。 2.理解戊戌变法兴起的背景、分析其性质、影响及 失败原因 。 3.学习维新人士的进步立场和为变法图强勇于牺牲 的事迹,树立振兴中华的高尚情操和历史责任感, 以及以天下为已任的正确人生观和价值观。
一、康有为与公车上书 二、百日维新
一、康有为与公车上书
同:挽救民族危机,使国家富强
异:(顽固派)维护清王朝的封建统治 (维新派)在中国实行资本主义制度
二、百日维新
1898年,光绪帝颁布“明定 国是”诏书,宣布实行变法。 1898年是农历戊戌年,史称 “戊戌变法”(维新变法)
中 南 海 瀛 台
动脑筋
戊戌变法失败的原因有哪些?
1、寄希望于无实权的皇帝身上。
杨锐 林旭 刘光第 杨深秀 康广仁
“各国变法,无不从 流血而成,今中国 未闻有因变法而流 血者,有之,请自嗣 同始!”狱中留诗 “我自横刀向天笑, 去留肝胆两昆仑”, 慷慨赴死。
二、百日维新 4、性质:
是一次自上而下的资产阶级改良运动。
5、作用:
戊戌变法虽然失败了,但在思想 文化方面产生了广泛而持久的影响。
B
3.下列关于戊戌变法的说法正确的是
①“公车上书”为变法维新运动 揭开了序幕
②戊戌变法从开始到失败历时103天 ③慈禧太后镇压了戊戌变法
④戊戌变法使中国走上了资本主 义发展的道路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A
1.老师引导学生归纳本课知识点。 2.师生共同反思学习心得。
教科书本课课后习题第一题。完 成后同桌之间相互订正
鼓励私人兴办工矿企业,有利于中国资 发展农、工、商业······本主义的发展
文化方面 军事方面
废除八股,改试策论,开 有利于西方

新部编人教版八年级上册初中历史 第6课 戊戌变法 教案

新部编人教版八年级上册初中历史 第6课 戊戌变法 教案

第二单元近代化的早期探索与列强瓜分中国狂潮第6课戊戌变法1.了解公车上书的时间和主张;识记维新派创办的报刊及宣传的维新思想;理解百日维新的内容和历史意义2.通过对康、梁的理论学说和维新活动的分析,学习评价历史人物的基本方法;通过分析和评价光绪盟帝颁布的一系列变法诏书的主要内容,变法的历史意义以及变法失败的原因,让学生初步学习辩证地、全面地认识历史的方法3.使学生认识戊戌变法符合历史发展的潮流,是爱国的、进步的。

让学生学习维新人士的进步立场,激发学生热爱祖国,振兴中华的高尚情操和历史责任感公车上书和维新变法运动的展开对维新变法意义的认识情景导入生成问题第二次鸦片战争后,面临内外交困的局面时,统治阶级内部开明的官员掀起了一场以“自强”“求富”为口号的洋务运动,希望通过引进西方先进技术达到维护清王朝统治的目的,但结果失败了。

甲午战争后,中日《马关条约》的签订大大加深了中国半殖民地化的程度,民族危机进一步加深,面对地主阶级探索救国救民的失败,在洋务运动中兴起的民族资产阶级又将以怎样的方式继续探索斗争呢?带着这个问题让我们进入第6课《戊戌变法》的学习。

知识点1 康有为与公车上书1.教师请同学们阅读28-30页教材,并展示康有为、梁启超的照片。

2.学生先根据导学案自学找出下列问题的答案,然后教师进行重要知识点进行讲解强调。

1895年春,《马关条约》签订的消息传到北京。

正在北京参加科举考试的康有为和梁启超,邀请各省参加科举考试的举人,联名上书光绪帝,反对同日本议和,请求变法。

史称“公车上书”。

从此,维新变法运动揭开了序幕。

3.教师过渡:从公车上书这一事件中,我们可以看出,康有为、梁启超是爱国知识分子。

向同学们讲解梁启超的“法者,天下之公器也;变者,天下之公理也”的力行变法思想;严复以“通上下之情”“通中外之故”为目的,号召变法图强。

强调:维新思想的传播,极大地推动了维新变法运动的发展,为百日维新奠定了思想基础知识点2 百日维新1.请同学们阅读教材,并回答问题:什么样的事件,促使光绪帝决心变法?(戊戌变法的背景)教师强调:1897年,德国强占胶州湾,中华民族面临空前的民族危机,为了“不甘作亡国之君”,光绪帝决心变法,以自强。

2019年八年级历史上册 第6课 戊戌变法预习指导 新人教版

2019年八年级历史上册 第6课 戊戌变法预习指导 新人教版

第6课戊戌变法【预习指导】基础知识考点一:戊戌变法的背景和概况1. 简述戊戌变法的背景。

甲午战后,民族危机空前严重;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初步发展;洋务运动的失败说明单纯学习西方先进技术使国家富强的办法行不通2. 戊戌变法的目的:通过维新变法,发展资本主义,达到摆脱民族危机、实现国家富强的目的3. 戊戌变法的概况:时间:1895年—1898年主要代表人物:康有为、梁启超性质:资产阶级性质的维新变法运动结果:慈禧太后发动戊戌政变,戊戌变法失败基础知识考点二:戊戌变法的过程1. 1895年,康有为、梁启超等领导了“公车上书”,揭开了维新变法运动的序幕。

2. 维新派在割地组织学会,创办报刊,宣传变法,推动了维新变法思想的广泛传播。

其中影响最大的报刊是3. 1898年6月11日,清政府颁布“明定国是”诏书,宣布变法,史称戊戌变法,又称为百日维新。

5. 1898年9月21日,慈禧太后发动戊戌政变,新政中除京师大学堂等保留外,其余全部被废除。

变法失败。

6. 戊戌六君子指谭嗣同、刘光第、林旭、杨锐、杨深秀、康广仁。

基础知识考点三:戊戌变法的评价分析1. 戊戌变法的性质:一场爱国救亡运动,一场失败了的资产阶级改良运动。

2. 戊戌变法的地位:中国政治近代化的第一次尝试;中国近代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

3. 简述戊戌变法的作用。

戊戌变法是一场资产阶级改良运动,是中国政治近代化的开端,在社会上起到了思想启蒙的作用,它有利于资产阶级思想文化的传播,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为辛亥革命的发生创造了有利条件,具有爱国和进步的作用。

4. 简述戊戌变法失败的原因。

①资产阶级力量弱小,充满软弱性和妥协性;②顽固派势力强大,维新派依靠没有实权的皇帝,缺乏群众基础;③部分变法措施冒进;④对帝国主义列强抱有不切实际的幻想。

5. 中国经济近代化的开端是洋务运动;中国政治近代化的开端是戊戌变法。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六课戊戌变法导学案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六课戊戌变法导学案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六课戊戌变法导学案岗子九年制学校导学方案年月年级科目初二历史课题第六课戊戌变法编号006 主备人李永春修订人班级姓名学习目标◆了解公车上书、百日维新、戊成变法等基本史实。

◆通过对戊成变法内容的分析,认识戊成变法的历史意义,培养分析问题的能力。

◆通过学习康有为、梁启超面对民族危亡时挺身而出,变法革新的史实,树立国家兴亡匹夫有责的责任感与使命感。

学习重难点重点:公车上书;戊戌变法的内容和意义。

难点:戊戌变法的内容和意义。

学生自主学习方案课堂同步导案一、课前预习1.(2019山东滨州中考)陈旭麓说“知识分子是民族的大脑,揭示民族的使命是他们的使命。

”由1300多名举人发起“公车上书”,要求变法图强的历史背景是【C】A.鸦片战争的炮声B.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C.甲午战争的惨败D.中华民国的成立2,下列属于戊戌变法代表人物的是【B】①康有为②左宗棠③梁启超④曾国藩A.①②B.①③C.②③D.②④3.如果老师让你查阅有关戊戌变法运动的资料,下列刊物中你应首选【B】A.《中外纪闻》B.《时务报》C.《新青年》D.《民报》二、合作探究、展示【重点精讲】结合戊戌变法的内容分析其影响意义及局限性(1) 内容及影响:A.改革政府机构,允许官民上书言事;有利于资产阶级知识分子参与政权。

B.鼓励私人兴办工矿企业;有利于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C.开办新式学堂等;有利于西方资产阶级思想的传播D.训练新式军队;有利于增强军事力量(2)意义: 戊戌变法在社会上起到了思想启蒙的作用,有利于资产阶级思想的传播,为辛亥革命的发生创造了有利条件。

(3)戊戌变法的局限性:①政治.上,维新派的主要政治主张“兴民权、设议院,实行君主立宪”没有在变法的法令中得到体现。

②经济上,戊成变法没有触及封建土地制度。

③军事上,训练新式军队是为了加强对人民的统治。

④依靠力量上,变法依靠的是一个没有实权的皇帝,没有充分发动人民群众,这导致了变法的失败。

人教部编版初二历史上册第6课戊戌变法导学案

人教部编版初二历史上册第6课戊戌变法导学案
学习重难点
重点:公车上书;戊戌变法的内容和意义。
难点:戊戌变法的内容和意义。
先生自主学习方案
课堂同步导案
一、课前预习
1.初二年级一班举行的一次历史活动探求课上,同窗们围绕中国的近代化效果展开剧烈的讨论,李明同窗宣布了自己的看法。你以为他的观念中,与历史史实不契合的是【D】
A.洋务派主张兴办近代工业的目的是为了维护清朝的统治
2、戊戌变法虽然失败了,但在思想文明方面发生了普遍而耐久的影响。思索:
(1)戊成变法有何历史意义?戊戌变法是一场什么性质的运动?
答:在社会上起了思想启蒙的作用,对社会发生了深入的影响,为先人提供了有益的自创。戊戌变法是一场资产阶级指导的爱国救亡的政治运动和思想束缚运动。
(2)它为什么会失败?从中可以得出什么结论?
3.戊戌变法同时也是近代中国第一次思想束缚运动。资产阶级维新派倡议新学,主张兴民权,对封建思想文明停止抨击,在社会上起了思想启蒙的作用,促进了中国人民的醒悟。
【易错易混】区别维新变法运动、戊戌变法和戊戌政变
维新变法运动是指康有为、梁启超等为变法而掀起的整个运动。戊戍变法仅指1898年光绪帝掌管的变法,它是整个维新变法运动的高潮阶段。戊戌政变是慈禧太后发起的支持戊戌变法的政变,它直接招致了戊戌变法的失败。三者不能混杂。
答:维新变法运动是一场救亡图存的政治革新.有利于中国资本主义的开展和西方迷信技术的传达,在社会上起了思想启蒙的作用
五、教学反思〔学习收获〕
学法指点
重难点剖析
各环节操作思绪
板书设计
课后教学反思
以及其他需求补充的内容
答:失败缘由:①维新变法触及了封建统治中顽固派的利益。
②顽固派实力弱小。
③维新派没有一个坚强的指导中心。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6课戊戌变法
【预习指导】
基础知识考点一:戊戌变法的背景和概况
1. 简述戊戌变法的背景。

甲午战后,民族危机空前严重;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初步发展;洋务运动的失败说明单纯学习西方先进技术使国家富强的办法行不通
2. 戊戌变法的目的:通过维新变法,发展资本主义,达到摆脱民族危机、实现国家富强的目的
3. 戊戌变法的概况:时间:1895年—1898年主要代表人物:康有为、梁启超性质:资产阶级性质的维新变法运动结果:慈禧太后发动戊戌政变,戊戌变法失败
基础知识考点二:戊戌变法的过程
1. 1895年,康有为、梁启超等领导了“公车上书”,揭开了维新变法运动的序幕。

2. 维新派在割地组织学会,创办报刊,宣传变法,推动了维新变法思想的广泛传播。

其中影响最大的报刊是
3. 1898年6月11日,清政府颁布“明定国是”诏书,宣布变法,史称戊戌变法,又称为百日维新。

5. 1898年9月21日,慈禧太后发动戊戌政变,新政中除京师大学堂等保留外,其余全部被废除。

变法失败。

6. 戊戌六君子指谭嗣同、刘光第、林旭、杨锐、杨深秀、康广仁。

基础知识考点三:戊戌变法的评价分析
1. 戊戌变法的性质:一场爱国救亡运动,一场失败了的资产阶级改良运动。

2. 戊戌变法的地位:中国政治近代化的第一次尝试;中国近代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

3. 简述戊戌变法的作用。

戊戌变法是一场资产阶级改良运动,是中国政治近代化的开端,在社会上起到了思想启蒙的作用,它有利于资产阶级思想文化的传播,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为辛亥革命的发生创造了有利条件,具有爱国和进步的作用。

4. 简述戊戌变法失败的原因。

①资产阶级力量弱小,充满软弱性和妥协性;②顽固派势力强大,维新派依靠没有实权的皇帝,缺乏群众基础;③部分变法措施冒进;④对帝国主义列强抱有不切实际的幻想。

5. 中国经济近代化的开端是洋务运动;中国政治近代化的开端是戊戌变法。

1。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