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下册几何证明题
八年级数学十二道全等几何证明题 难度适中型
全等几何证明(1)如图,已知点D为等腰直角△ABC内一点,∠CAD=∠CBD=15°.E为AD延长线上的一点,且CE=CA,求证:AD+CD=DE;全等几何证明(2)如图,在正方形ABCD中,F是CD的中点,E是BC边上的一点,且AF平分∠DAE,求证:AE=EC+CD.全等几何证明(3)已知:如图,在梯形ABCD中,AD∥BC,BC=DC,CF平分∠BCD,DF∥AB,BF的延长线交DC于点E.求证:AD=DE.全等几何证明(4)如图,在直角梯形ABCD中,AD⊥DC,AB∥DC,AB=BC,AD与BC延长线交于点F,G是DC延长线上一点,AG⊥BC于E.求证:CF=CG;全等几何证明(5)如图,已知P为∠AOB的平分线OP上一点,PC⊥OA于C,PA=PB,求证AO+BO=2CO全等几何证明(6)已知:如图,在直角梯形ABCD 中,AD ∥BC ,∠ABC=90°,DE ⊥AC 于点F ,交BC 于点G ,交AB 的延长线于点E ,且AE=AC .求证:BG=FG ;全等几何证明(7)如图,在△ABC 中,∠ABC=60°,AD 、CE 分别平分∠BAC 、∠ACB ,求证:AC=AE+CD . 全等几何证明(7)如图,AD ∥BC ,AE 平分∠BAD ,AE ⊥BE ;说明:AD+BC=AB .全等几何证明(8)将两个全等的直角三角形ABC 和DBE 如图方式摆放,其中∠ACB=∠DEB=90°,∠A=∠D=30°,点E 落在AB 上,DE 所在直线交AC 所在直线于点F .求证:AF+EF=DE全等几何证明(9)如图,在△ABC 中,AD 平分∠BAC ,AB =AC -BD ,则∠B ∶∠C 的值为多少?全等几何证明(10)已知:如图,P 是正方形ABCD 内点,∠PAD =∠PDA =150.求证:△PBC 是正三角形.A BC DA P D全等几何证明(11)如图,四边形ABCD 为正方形,DE ∥AC ,AE =AC ,AE 与CD 相交于F . 求证:CE =CF .全等几何证明(12)设P 是正方形ABCD BC 上的任一点,PF ⊥AP ,CF 平分∠DCE . 求证:PA =PF .DCB A F D ECBFE P C B A。
八年级数学几何证明题技巧含答案
几何证明题的技巧 1. 几何证明是平面几何中的一个重要问题,它有两种基本类型:一是平面图形的数量关系;二是有关平面图形的位置关系。
这两类问题常常可以相互转化,如证明平行关系可转化为证明角等或角互补的问题。
2. 掌握分析、证明几何问题的常用方法:(1)综合法(由因导果),从已知条件出发,通过有关定义、定理、公理的应用,逐步向前推进,直到问题解决;(2)分析法(执果索因)从命题的结论考虑,推敲使其成立需要具备的条件,然后再把所需的条件看成要证的结论继续推敲,如此逐步往上逆求,直到已知事实为止;(3)分析综合法:将分析与综合法合并使用,比较起来,分析法利于思考,综合法易于表达,因此,在实际思考问题时,可合并使用,灵活处理,以利于缩短题设与结论的距离,最后达到证明目的。
3. 掌握构造基本图形的方法:复杂的图形都是由基本图形组成的,因此要善于将复杂图形分解成基本图形。
在更多时候需要构造基本图形,在构造基本图形时往往需要添加辅助线,以达到集中条件、转化问题的目的。
1、证明线段相等或角相等两条线段或两个角相等是平面几何证明中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一种相等关系。
很多其它问题最后都可化归为此类问题来证。
证明两条线段或两角相等最常用的方法是利用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其它如线段中垂线的性质、角平分线的性质、等腰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等也经常用到。
例1. 已知:如图1所示,∆ABC 中,∠=︒===C AC BC AD DB AE CF 90,,,。
求证:DE =DF分析:由∆ABC 是等腰直角三角形可知,∠=∠=︒A B 45,由D 是AB 中点,可考虑连结CD ,易得CD AD =,∠=︒DCF 45。
从而不难发现∆∆DCF DAE ≅ 证明:连结CD说明:在直角三角形中,作斜边上的中线是常用的辅助线;在等腰三角形中,作顶角的平分线或底边上的中线或高是常用的辅助线。
显然,在等腰直角三角形中,更应该连结CD ,因为CD 既是斜边上的中线,又是底边上的中线。
八年级数学下册期末几何题证明题专题
1.(10分)如图,正方形ABCD中,P为AB边上任意一点,AE⊥DP于E,点F在DP 的延长线上,且EF=DE,连接AF、BF,∠BAF的平分线交DF于G,连接GC.(1)求证:△AEG是等腰直角三角形;(2)求证:AG+CG=DG.2.(8分)如图,在四边形ABCD中,AB=CD,BF=DE,AE⊥BD,CF⊥BD,垂足分别为E、F.(1)求证:△ABE≌△CDF;(2)若AC与BD交于点O,求证:AO=CO.3.(9分)如图,在梯形ABCD中,M、N分别为AD、BC的中点,E、F分别为BM、CM的中点.(1)求证:四边形MENF是平行四边形;(2)若四边形MENF的面积是梯形ABCD面积的,问AD、BC满足什么关系?4.如图,在四边形 ABCD 中,AD=12,DO=OB=5,AC=26,∠ADB=90°.(1)求证:四边形 ABCD 为平行四边形;(2)求四边形 ABCD 的面积.5、四边形ABCD中,AD=BC,BE=DF,AE⊥BD,CF⊥BD,垂足分别为E、F.(1)求证:△ADE≌△CBF;(2)若AC与BD相交于点O,求证:AO=CO.6、如图,△ABC中,AB=BC,BE⊥AC于点E,AD⊥BC于点D,∠BAD=45°,AD与BE交于点F,连接CF.(1)求证:BF=2AE;(2)若CD=,求AD的长.7、如图,E是▱ABCD的边CD的中点,延长AE交BC的延长线于点F.(1)求证:△ADE≌△FCE.(2)若∠BAF=90°,BC=5,EF=3,求CD的长.8、如图,在菱形ABCD中,AB=2,∠DAB=60°。
点E是AD边的中点,点M是AB边上的一个动点(不与点A重合),延长ME交CD的延长线于点N,连接MD、AN。
(1)求证:四边形AMDN是平行四边形。
(2)当AM为何值时,四边形AMDN是矩形?请说明理由。
9.(6 分)如图,菱形ABCD 的对角线AC、BD 相交于点O,且DE∥AC,AE∥B D.求证:四边形AODE 是矩形.10(9 分)如图,在△ABC 中,D 是BC 边上的中点,E 是AD 边上的中点,过A 点作BC的平行线交CE 的延长线于点F,连结BF.(1)求证:四边形AFBD 是平行四边形.(2)当△ABC 满足什么条件时,四边形AFBD 是矩形?请说明理由.10.(7 分)如图,在△ABC 中,AB=AC,AD 平分∠BAC 交BC 于点D,分别过点A、D作AE∥BC、DE∥AB,AE 与DE 相交于点E,连结CE.(1)求证:BD =CD.(2)求证:四边形ADCE 是矩形.11.(9 分)如图,E、F 分别是矩形ABCD 的边BC、AD 上的点,且BE =DF.(1)求证:四边形AECF 是平行四边形.(2)若四边形AECF 是菱形,且CE = 10,AB = 8,求线段BE 的长.12.(7 分)如图,在△ABC 中,AD 是∠BAC 的平分线,AD 的垂直平分线交AB 于点E,交AC 于点F,连结DE、DF.(1)求证:∠ADE=∠DAF.(2)求证:四边形AEDF 是菱形.13.【感知】如图①,四边形ABCD、AEFG 都是正方形,可知BE =DG .【探究】当正方形AEFG 绕点A 旋转到图②的位置时,连结BE、DG.求证:BE =DG .【应用】当正方形AEFG 绕点A 旋转到图③的位置时,点F 在边AB 上,连结BE、D G.若DG =13 ,AF = 10 ,则AB 的长为.14. (10 分)如图,以△ABC 的三边为边分别作等边△ACD、△BCE、△ABF.(1)求证:四边形ADEF 是平行四边形(2)△ABC 满足什么条件时,四边形ADEF 是矩形?(3)△ABC 满足什么条件时,四边形ADEF 是菱形?20.如图,将▱ABCD 的边 DC 延长到点 E ,使 CE=DC ,连接 AE ,交 BC 于点 F . (1)求证:△ABF ≌△ECF ;(2)若∠AFC=2∠D ,连接 AC 、BE ,求证:四边形 ABEC 是矩形.18.(本题8分)如图,□ABCD 的对角线AC 、BD 相交于点O ,过点D 作DE ∥AC ,且DE =21AC ,连接CE 、OE(1) 求证:四边形OCED 是平行四边形; (2) 若AD =DC =3,求OE 的长.21.(本题8分)如图,在四边形ABCD 中,AD ∥BC ,AB =3,BC =5,连接BD ,∠BAD 的平分线分别交BD 、BC 于点E 、F ,且AE ∥CD (1) 求AD 的长;(2) 若∠C =30°,求CD 的长.27.如图,在△ABC中,D是BC边上的一点,E是AD的中点,过A点作BC的平行线交CE 的延长线于点F,且AF=BD,连接BF.(1)证明:BD=CD;(2)当△ABC满足什么条件时,四边形AFBD是矩形?并说明理由.28.如图,点P是正方形ABCD内一点,点P到点A、B和D的距离分别为1,2,,△ADP沿点A旋转至△ABP′,连结PP′,并延长AP与BC相交于点Q.(1)求证:△APP′是等腰直角三角形;(2)求∠BPQ的大小.18. (本题满分12分)如图,DB∥AC,且DB=12AC,E是AC的中点。
人教版数学八年级竞赛教程之如何做几何证明题附答案
人教版数学八年级竞赛教程之如何做几何证明题附答案如何做几何证明题几何证明是平面几何中的一个重要问题,它对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有着很大作用。
几何证明有两种基本类型:一是平面图形的数量关系;二是有关平面图形的位置关系。
这两类问题常常可以相互转化,如证明平行关系可转化为证明角等或角互补的问题。
为了解决几何问题,我们需要掌握常用的分析和证明方法。
其中,综合法是一种从已知条件出发,通过有关定义、定理、公理的应用,逐步向前推进,直到问题的解决的方法。
分析法则是从命题的结论考虑,推敲使其成立需要具备的条件,然后再把所需的条件看成要证的结论继续推敲,如此逐步往上逆求,直到已知事实为止。
两头凑法则是将分析与综合法合并使用,比较起来,分析法利于思考,综合法易于表达,因此,在实际思考问题时,可合并使用,灵活处理,以利于缩短题设与结论的距离,最后达到证明目的。
掌握构造基本图形的方法也是解决几何问题的关键。
复杂的图形都是由基本图形组成的,因此要善于将复杂图形分解成基本图形。
在更多时候需要构造基本图形,在构造基本图形时往往需要添加辅助线,以达到集中条件、转化问题的目的。
其中,证明线段相等或角相等是平面几何证明中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一种相等关系。
很多其它问题最后都可化归为此类问题来证。
证明两条线段或两角相等最常用的方法是利用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其它如线段中垂线的性质、角平分线的性质、等腰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等也经常用到。
举个例子,已知如图1所示,$\triangle ABC$中,$\angleC=90^\circ$,$AC=BC$,$AD=DB$,$AE=CF$。
求证:$DE=DF$。
分析:由$\triangle ABC$是等腰直角三角形可知,$\angleA=\angle B=45^\circ$,由$D$是$AB$中点,可考虑连结$CD$,易得$CD=AD$,$\angle DCF=45^\circ$。
从而不难发现XXX。
证明:连结$CD$,可得$AC=BC$,$\angle A=\angle B$,$\angle ACB=90^\circ$,$AD=DB$,$CD=BD=AD$,$\angle DCB=\angle B=\angle A$,$AE=CF$,$\angle A=\angle DCB$,$AD=CD$。
初中数学几何证明经典试题(含答案)
初中几何证明题经典题1、已知:如图,O 是半圆的圆心,C 、E 是圆上的两点,CD ⊥AB ,EF ⊥AB ,EG ⊥CO . 求证:CD =GF .(初二)2、已知:如图,P 是正方形ABCD 内点,∠PAD =∠PDA =150. 求证:△PBC 是正三角形.(初二)3、如图,已知四边形ABCD 、A 1B 1C 1D 1都是正方形,A 2、B 2、C 2、D 2分别是AA 1、BB 1、CC 1、DD 1的中点.求证:四边形A 2B 2C 2D 2是正方形.(初二)4、已知:如图,在四边形ABCD 中,AD =BC ,M 、N 分别是AB 、CD 的中点,AD 、BC的延长线交MN 于E 、F .求证:∠DEN =∠F .A P C DB A F G CE BO D D 2 C 2B 2 A 2D 1 C 1 B 1C B DA A 1F经典题(二)1、已知:△ABC 中,H 为垂心(各边高线的交点),O(1)求证:AH =2OM ; (2)若∠BAC =600,求证:AH =AO .(初二)2、设MN 是圆O 外一直线,过O 作OA ⊥MN 于A ,自A 及D 、E ,直线EB 及CD 分别交MN 于P 、Q . 求证:AP =AQ .(初二)3、如果上题把直线MN 由圆外平移至圆内,则由此可得以下命题:设MN 是圆O 的弦,过MN 的中点A 任作两弦BC 、DE ,设CD 、EB 分别交MN 于P 、Q . 求证:AP =AQ .(初二)4、如图,分别以△ABC 的AC 和BC 为一边,在△ABC 的外侧作正方形ACDE 和正方形CBFG ,点P 是EF 的中点.求证:点P 到边AB 的距离等于AB 的一半.经典题(三)1、如图,四边形ABCD 为正方形,DE ∥AC ,AE =AC ,AE 与CD 相交于F .求证:CE =CF .(初二)2、如图,四边形ABCD 为正方形,DE ∥AC ,且CE =CA ,直线EC 交DA 延长线于F .求证:AE =AF .(初二)3、设P 是正方形ABCD 一边求证:PA =PF .(初二)4、如图,PC 切圆O 于C ,AC 为圆的直径,PEFB 、D .求证:AB =DC ,BC =AD .(初三)经典题(四)1、已知:△ABC 是正三角形,P 是三角形内一点,PA =3,PB =4,求:∠APB 的度数.(初二)2、设P 是平行四边形ABCD 内部的一点,且∠PBA =∠PDA . 求证:∠PAB =∠PCB .(初二)3、设ABCD 为圆内接凸四边形,求证:AB ·CD +AD ·BC=AC ·BD .(初三)4、平行四边形ABCD 中,设E 、F 分别是BC 、AB 上的一点,AE 与CF 相交于P ,且 AE =CF .求证:∠DPA =∠DPC .(初二)经典难题(五)1、 设P 是边长为1的正△ABC 内任一点,L =PA +PB +PC , 求证:≤L <2.2、已知:P 是边长为1的正方形ABCD 内的一点,求PA +PB +PC 的最小值.3、P 为正方形ABCD 内的一点,并且PA =a ,PB =2a ,PC =3a ,求正方形的边长.4、如图,△ABC 中,∠ABC =∠ACB =800,D 、E 分别是AB 、AC 上的点,∠DCA =300,∠EBA =200,求∠BED 的度数.APCBACBPDEDCB AA CBPD经典题(一)1.如下图做GH⊥AB,连接EO。
初中八年级数学下册几何证明题练习
八年级数学下册几何证明题练习1.已知:△ABC 的两条高BD ,CE 交于点F ,点M ,N ,分别是AF ,BC 的中点,连接ED ,MN ; (1)证明:MN 垂直平分ED ; (2))若∠EBD=∠DCE=45°,判断以M ,E ,N ,D 为顶点的四边形的形状,并证明你的结论;2.四边形ABCD 是正方形,△BEF 是等腰直角三角形,∠BEF=90°,BE=EF ,连接DF ,G 为DF 的中点,连接EG ,CG ,EC ;(1)如图1,若点E 在CB 边的延长线上,直接写出EG 与GC 的位置关系及GCEC的值; (2)将图1中的△BEF 绕点B 顺时针旋转至图2所示位置,请问(1)中所得的结论是否仍然成立?若成立,请写出证明过程;若不成立,请说明理由;(3)将图1中的△BEF 绕点B 顺时针旋转α(0°<α<90°),若BE=1,AB=2,当E ,F ,D 三点共线时,求DF 的长;3.已知,正方形ABCD 中,△BEF 为等腰直角三角形,且BF 为底,取DF 的中点G ,连接EG 、CG .(1)如图1,若△BEF 的底边BF 在BC 上,猜想EG 和CG 的关系为-----------------------------------------------; (2)如图2,若△BEF 的直角边BE 在BC 上,则(1)中的结论是否还成立?请说明理由; (3)如图3,若△BEF 的直角边BE 在∠DBC 内,则(1)中的结论是否还成立?说明理由.4.如图正方形ABCD ,点G 是BC 上的任意一点,DE ⊥AG 于点E ,BF ⊥AG 于点F ;(1)如图l ,写出线段AF 、BF 、EF 之间的数量关系:------------------------------;(不要求写证明过程)(2)如图2,若点G 是BC 的中点,求GFEF的比值; (3)如图3,若点O 是BD 的中点,连OE ,求EFOF的比值;5.在△ABC中,D为BC中点,BE、CF与射线AE分别相交于点E、F(射线AE不经过点D).(1)如图1,当BE∥CF时,连接ED并延长交CF于点H. 求证:四边形BECH是平行四边形;(2)如图2,当BE⊥AE于点E,CF⊥AE于点F时,分别取AB、AC的中点M、N,连接ME、MD、NF、ND.求证:∠EMD=∠FND.6.如图1,P为Rt△ABC所在平面内任意一点(不在直线AC上),∠ACB=90°,M为AB边中点.操作:以PA、PC 为邻边作平行四边形PADC,连接PM并延长到点E,使ME=PM,连接DE.探究:(1)请猜想与线段DE有关的三个结论;(2)请你利用图2,图3选择不同位置的点P按上述方法操作;(3)经历(2)之后,如果你认为你写的结论是正确的,请加以证明;如果你认为你写的结论是错误的,请用图2或图3加以说明;(注意:错误的结论,只要你用反例给予说明也得分)(4)若将“Rt△ABC”改为“任意△ABC”,其他条件不变,利用图4操作,并写出与线段DE有关的结论(直接写答案).7.菱形ABCD中,点E、F分别在BC、CD边上,且∠EAF=∠B;⑴如果∠B=60°,求证:AE=AF;⑵如果∠B=α(0°<α<90°),(1)中的结论:AE=AF是否依然成立,请说明理由;⑶如果AB长为5,菱形ABCD面积为20,BE=a,求AF的长;(用含a的式子表示)F EDC B A8.在边长为6的菱形ABCD 中,动点M 从点A 出发,沿A ⇒B ⇒C 向终点C 运动,连接DM 交AC 于点N . (1)如图1,当点M 在AB 边上时,连接BN : ①求证:△ABN ≌△ADN ; ②若∠ABC=60°,AM=4,求点M 到AD 的距离; (2)如图2,若∠ABC=90°,记点M 运动所经过的路程为x (6≤x≤12).试问:x 为何值时,△ADN 为等腰三角形.9. 如图,矩形ABCD 中,AB=4cm ,BC=8cm ,动点M 从点D 出发,按折线DCBAD 方向以2cm/s 的速度运动,动点N 从点D 出发,按折线DABCD 方向以1cm/s 的速度运动. (1)若动点M 、N 同时出发,经过几秒钟两点相遇?(2)若点E 在线段BC 上,且BE=2cm ,若动点M 、N 同时出发,相遇时停止运动,经过几秒钟,点A 、E 、M 、N 组成平行四边形?10. 如图,矩形ABCD 中,AB=6 ,∠ABD=30°,动点P 从点A 出发,以每秒1个单位长度的速度在射线AB 上运动,设点P 运动的时间是t 秒,以AP 为边作等边△APQ (使△APQ 和矩形ABCD 在射线AB 的同侧).(1)当t 为何值时,Q 点在线段BD 上?当t 为何值时,Q 点在线段DC 上?当t 为何值时,C 点在线段PQ 上?(2)设AB 的中点为N ,PQ 与线段BD 相交于点M ,是否存在△BMN 为等腰三角形?若存在,求出t 的值;若不存在,说明理由; ⑶(选做)设△APQ 与矩形ABCD 重叠部分的面积为s ,求s 与t 的函数关系式.。
初二数学几何证明题(5篇可选)
初二数学几何证明题(5篇可选)第一篇:初二数学几何证明题1.在△ABC中,AB=AC,D在AB上,E在AC的延长线上,且BD=CE,线段DE交BC于点F,说明:DF=EF。
2.已知:在正方形ABCD中,M是AB的中点,E是AB延长线上的一点,MN垂直DM于点M,且交∠CBE的平分线于点N.(1)求证:MD=MN.(2)若将上述条件中的“M是AB的中点”改为“M 是AB上任意一点”其余条件不变,则(1)的结论还成立吗?如果成立,请证明,如果不成立,请说明理由。
3.。
如图,点E,F分别是菱形ABCD的边CD和CB延长线上的点,且DE=BF,求证∠E=∠F。
4,如图,在△ABC中,D,E,F,分别为边AB,BC,CA,的中点,求证四边形DECF为平行四边形。
5.如图,在菱形ABCD中,∠DAB=60度,过点C作CE垂直AC 且与AB的延长线交与点E,求证四边形AECD是等腰梯形?6.如图,已知平行四边形ABCD中,对角线AC,BD,相交与点0,E是BD延长线上的点,且三角形ACE是等边三角形。
1.求证四边形ABCD是菱形。
2.若∠AED=2∠EAD,求证四边形ABCD是正方形。
7.已知正方形ABCD中,角EAF=45度,F点在CD边上,E点在BC边上。
求证:EF=BE+DF第二篇:初二几何证明题1如图,在△ABC中,D是BC边上的一点,E是AD的中点,过点A作BC的平行线交BE的延长线于F,且AF=DCCF.(1)求证:D是BC的中点;(2)如果AB=ACADCF的形状,并证明你的结论AEB第三篇:初二几何证明题初二几何证明题1.已知:如图,在△ABC中,AD⊥BC,垂足为D,BE⊥AC,垂足为E。
M为AB中点,联结ME,MD、ED求证:角EMD=2角DAC证明:∵M为AB边的中点,AD⊥BC,BE⊥AC,∴MD=ME=MA=MB(斜边上的中线=斜边的一半)∴△MED为等腰三角形∵ME=MA∴∠MAE=∠MEA∴∠BME=2∠MAE∵MD=MA∴∠MAD=∠MDA,∴∠BMD=2∠MAD,∵∠EMD=∠BME-∠BMD=2∠MAE-2∠MAD=2∠DAC2.如图,已知四边形ABCD中,AD=BC,E、F分别是AB、CD中点,AD、BC的延长线与EF的延长线交于点H、D求证:∠AHE=∠BGE证明:连接AC,作EM‖AD交AC于M,连接MF.如下图:∵E是CD的中点,且EM‖AD,∴EM=1/2AD,M是AC的中点,又因为F是AB的中点∴MF‖BC,且MF=1/2BC.∵AD=BC,∴EM=MF,三角形MEF为等腰三角形,即∠MEF=∠MFE.∵EM‖AH,∴∠MEF=∠AHF ∵FM‖BG,∴∠MFE=∠BGF∴∠AHF=∠BGF.3.写出“等腰三角形两底角的平分线相等”的逆命题,并证明它是一个真命题这是经典问题,证明方法有很多种,对于初二而言,下面的反证法应该可以接受如图,已知BD平分∠ABC,CE平分∠ACB,BD=CE,求证:AB=AC证明:BD平分∠ABC==>BE/AE=BC/AC==>BE/AB=BC/(BC+AC)==>BE=AB*BC/(BC+AC)同理:CD=AC*BC/(BC+AB)假设AB≠AC,不妨设AB>AC.....(*)AB>AC==>BC+ACAC*BC==>AB*AB/(BC+AC)>AC*BC/(BC+AB)==>BE>CDAB>AC==>∠ACB>∠ABC∠BEC=∠A+∠ACB/2,∠BDC=∠A+∠ABC/2==>∠BEC>∠BDC过B作CE平行线,过C作AB平行线,交于F,连DF则BECF为平行四边形==>∠BFC=∠BEC>∠BDC (1)BF=CE=BD==>∠BDF=∠BFDCF=BE>CD==>∠CDF>∠CFD==>∠BDF+∠CDF>∠BFD+∠CFD==>∠BDC>∠BFC (2)(1)(2)矛盾,从而假设(*)不成立所以AB=AC。
八年级数学几何证明题
特殊方法:在求有关三角形的定值一类的问题时,常把某点到原三角形各顶点的线段连接起来,利用三角形面积的知识解
∵△ECD为等边三角形 ∴△ECB≌△DCA( HL )
∴∠ECD=60° CD=EC ∴BC=AC
即ACB==60° ∵∠ACB=60°
—
∴△ 是等边三角形
[例2】、如图,已知BC > AB,AD=DC。BD平分∠ABC。求证:∠A+∠C=180°.
证明:在BC上截取BE=BA,连接DE, ∴∠A=∠BED AD= DE
)
∵BC = DC∴△ABD ≌ △EBD (ASA)
∠CBD=∠CDB ∴AD = DE
]
【课堂练习】
1.如图,已知AE平分∠BAC,BE上AE于E,ED∥AC,∠BAE=36°,那么∠BED=126°
延长AE交AC于F
2.如图:BE⊥AC,CF⊥AB,BM=AC,CN=AB。求证:(1)AM=AN;(2)AM⊥AN。
【变式练习】、如图,△ABC中,BD=DC=AC,E是DC的中点,求证:AD平分∠BAE.
证明:延长AE到点F,使得EF=AE 联结DF
—
在△ACE和△FDE中 ∴∠ADB=∠ACD+∠CDA
CE =DE ∵∠ACE=∠FDE
∠AEC=∠FED ∴∠ADB=∠ADC+∠FDE
AE=FE 即 ∠ADB = ∠ADF
在△ADC和△GDB中 ∴BG= BF
AD=GD ∴ ∠BFG=∠BGF
八年级数学几何证明题技巧(含答案)
几何证明题的技巧1. 几何证明是平面几何中的一个重要问题,它有两种基本类型:一是平面图形的数量关系;二是有关平面图形的位置关系。
这两类问题常常可以相互转化,如证明平行关系可转化为证明角等或角互补的问题。
2. 掌握分析、证明几何问题的常用方法:(1)综合法(由因导果),从已知条件出发,通过有关定义、定理、公理的应用,逐步向前推进,直到问题解决; (2)分析法(执果索因)从命题的结论考虑,推敲使其成立需要具备的条件,然后再把所需的条件看成要证的结论继续推敲,如此逐步往上逆求,直到已知事实为止;(3)分析综合法:将分析与综合法合并使用,比较起来,分析法利于思考,综合法易于表达,因此,在实际思考问题时,可合并使用,灵活处理,以利于缩短题设与结论的距离,最后达到证明目的。
3. 掌握构造基本图形的方法:复杂的图形都是由基本图形组成的,因此要善于将复杂图形分解成基本图形。
在更多时候需要构造基本图形,在构造基本图形时往往需要添加辅助线,以达到集中条件、转化问题的目的。
1、证明线段相等或角相等两条线段或两个角相等是平面几何证明中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一种相等关系。
很多其它问题最后都可化归为此类问题来证。
证明两条线段或两角相等最常用的方法是利用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其它如线段中垂线的性质、角平分线的性质、等腰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等也经常用到。
例1. 已知:如图1所示,∆ABC 中,∠=︒===C AC BC AD DB AE CF 90,,,。
求证:DE =DFCFBA ED图1分析:由∆ABC 是等腰直角三角形可知,∠=∠=︒A B 45,由D 是AB 中点,可考虑连结CD ,易得CD AD =,∠=︒DCF 45。
从而不难发现∆∆DCF DAE ≅证明:连结CDAC BC A BACB AD DBCD BD AD DCB B A AE CF A DCB AD CD=∴∠=∠∠=︒=∴==∠=∠=∠=∠=∠=90,,,,∴≅∴=∆∆A D E CDFDE DF说明:在直角三角形中,作斜边上的中线是常用的辅助线;在等腰三角形中,作顶角的平分线或底边上的中线或高是常用的辅助线。
新人教版八年级下册数学各章专项训练试题第17章 勾股定理(含答案)
第17章勾股定理专项训练专训1.巧用勾股定理求最短路径的长名师点金:求最短距离的问题,第一种是通过计算比较解最短问题;第二种是平面图形,将分散的条件通过几何变换(平移或轴对称)进行集中,然后借助勾股定理解决;第三种是立体图形,将立体图形展开为平面图形,在平面图形中将路程转化为两点间的距离,然后借助直角三角形利用勾股定理求出最短路程(距离).用计算法求平面中最短问题1.如图,学校有一块长方形花圃,有极少数人从A走到B,为了避免拐角C走“捷径”,在花圃内走出了一条“路”,他们仅仅少走了________步路(假设2步为1 m),却踩伤了花草.(第1题)2.小明听说“武黄城际列车”已经开通,便设计了如下问题:如图,以往从黄石A坐客车到武昌客运站B,现在可以在黄石A坐“武黄城际列车”到武汉青山站C,再从青山站C 坐市内公共汽车到武昌客运站B.设AB=80 km,BC=20 km,∠ABC=120°.请你帮助小明解决以下问题:(1)求A,C之间的距离.(参考数据21≈4.6)(2)若客车的平均速度是60 km/h,市内的公共汽车的平均速度为40 km/h,“武黄城际列车”的平均速度为180 km/h,为了在最短时间内到达武昌客运站,小明应选择哪种乘车方案?请说明理由.(不计候车时间)(第2题)用平移法求平面中最短问题3.如图是一个三级台阶,它的每一级的长、宽和高分别是50 cm,30 cm,10 cm,A和B是这个台阶的两个相对的端点,A点上有一只壁虎,它想到B点去吃可口的食物,请你想一想,这只壁虎从A点出发,沿着台阶面爬到B点,至少需爬( )A.13 cm B.40 cm C.130 cm D.169 cm(第3题)(第4题)4.如图,已知∠B=∠C=∠D=∠E=90°,且AB=CD=3,BC=4,DE=EF=2,则AF的长是________.用对称法求平面中最短问题5.如图,在正方形ABCD中,AB边上有一点E,AE=3,EB=1,在AC上有一点P,使EP+BP最短,求EP+BP的最短长度.(第5题)6.高速公路的同一侧有A、B两城镇,如图,它们到高速公路所在直线MN的距离分别为AA′=2 km,BB′=4 km,A′B′=8 km.要在高速公路上A′、B′之间建一个出口P,使A、B 两城镇到P的距离之和最小.求这个最短距离.(第6题)用展开法求立体图形中最短问题类型1 圆柱中的最短问题(第7题)7.如图,已知圆柱体底面圆的半径为2π,高为2,AB,CD分别是两底面的直径.若一只小虫从A点出发,沿圆柱侧面爬行到C点,则小虫爬行的最短路线的长度是________(结果保留根号).类型2 圆锥中的最短问题8.已知:如图,观察图形回答下面的问题:(1)此图形的名称为________.(2)请你与同伴一起做一个这样的物体,并把它沿AS剪开,铺在桌面上,则它的侧面展开图是一个________.(3)如果点C是SA的中点,在A处有一只蜗牛,在C处恰好有蜗牛想吃的食品,但它又不能直接沿AC爬到C处,只能沿此立体图形的表面爬行,你能在侧面展开图中画出蜗牛爬行的最短路线吗?2·1·c·n·j·y(4)SA的长为10,侧面展开图的圆心角为90°,请你求出蜗牛爬行的最短路程.(第8题)类型3 正方体中的最短问题9.如图,一个正方体木柜放在墙角处(与墙面和地面均没有缝隙),有一只蚂蚁从柜角A处沿着木柜表面爬到柜角C1处.(1)请你在正方体木柜的表面展开图中画出蚂蚁能够最快到达目的地的可能路径;(2)当正方体木柜的棱长为4时,求蚂蚁爬过的最短路径的长.(第9题)类型4 长方体中的最短问题10.如图,长方体盒子的长、宽、高分别是12 cm,8 cm,30 cm,在AB的中点C处有一滴蜜糖,一只小虫从E处沿盒子表面爬到C处去吃,求小虫爬行的最短路程.(第10题)专训2.巧用勾股定理解折叠问题名师点金:折叠图形的主要特征是折叠前后的两个图形绕着折线翻折能够完全重合,解答折叠问题就是巧用轴对称及全等的性质解答折叠中的变化规律.利用勾股定理解答折叠问题的一般步骤:(1)运用折叠图形的性质找出相等的线段或角;(2)在图形中找到一个直角三角形,然后设图形中某一线段的长为x ,将此直角三角形的三边长用数或含有x 的代数式表示出来;(3)利用勾股定理列方程求出x ;(4)进行相关计算解决问题.巧用全等法求折叠中线段的长1.(中考·泰安)如图①是一直角三角形纸片,∠A =30°,BC =4 cm ,将其折叠,使点C 落在斜边上的点C ′处,折痕为BD ,如图②,再将图②沿DE 折叠,使点A 落在DC ′的延长线上的点A ′处,如图③,则折痕DE 的长为( )(第1题) A.83cm B .2 3 cm C .2 2 cm D .3 cm巧用对称法求折叠中图形的面积2.如图所示,将长方形ABCD 沿直线BD 折叠,使点C 落在点C ′处,BC ′交AD 于E ,AD =8,AB =4,求△BED 的面积.(第2题)巧用方程思想求折叠中线段的长3.如图,在边长为6的正方形ABCD中,E是边CD的中点,将△ADE沿AE对折至△AFE,延长EF交BC于点G,连接AG.(1)求证:△ABG≌△AFG;(2)求BG的长.(第3题)巧用折叠探究线段之间的数量关系4.如图,将长方形ABCD沿直线EF折叠,使点C与点A重合,折痕交AD于点E,交BC 于点F,连接CE.(1)求证:AE=AF=CE=CF;(2)设AE=a,ED=b,DC=c,请写出一个a,b,c三者之间的数量关系式.(第4题)专训3.利用勾股定理解题的7种常见题型名师点金:勾股定理建立起了“数”与“形”的完美结合,应用勾股定理可以解与直角三角形有关的计算问题,证明含有平方关系的几何问题,作长为n(n为正整数)的线段,解决实际应用问题及专训一、专训二中的最短问题、折叠问题等,在解决过程中往往利用勾股定理列方程(组),有时需要通过作辅助线来构造直角三角形,化斜为直来解决问题.利用勾股定理求线段长1.如图所示,在等腰直角三角形ABC中,∠ABC=90°,点D为AC边的中点,过D点作DE⊥DF,交AB于E,交BC于F,若AE=4,FC=3,求EF的长.(第1题)利用勾股定理作长为n的线段2.已知线段a,作长为13a的线段时,只要分别以长为和的线段为直角边作直角三角形,则这个直角三角形的斜边长就为13a.利用勾股定理证明线段相等3.如图,在四边形ABFC中,∠ABC=90°,CD⊥AD,AD2=2AB2-CD2.求证:AB=BC.(第3题)利用勾股定理证明线段之间的平方关系4.如图,∠C=90°,AM=CM,MP⊥AB于点P.求证:BP2=BC2+AP2.(第4题)利用勾股定理解非直角三角形问题5.如图,在△ABC 中,∠C =60°,AB =14,AC =10.求BC 的长.(第5题)利用勾股定理解实际生活中的应用6.在某段限速公路BC 上(公路视为直线),交通管理部门规定汽车的最高行驶速度不能超过60 km/h ⎝ ⎛⎭⎪⎫即503 m/s ,并在离该公路100 m 处设置了一个监测点A.在如图的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点A 位于y 轴上,测速路段BC 在x 轴上,点B 在点A 的北偏西60°方向上,点C 在点A 的北偏东45°方向上.另外一条公路在y 轴上,AO 为其中的一段.(1)求点B 和点C 的坐标;(2)一辆汽车从点B 匀速行驶到点C 所用的时间是15 s ,通过计算,判断该汽车在这段限速路上是否超速.(参考数据:3≈1.7)(第6题)利用勾股定理探究动点问题7.如图,在Rt △ABC 中,∠ACB =90°,AB =5 cm ,AC =3 cm ,动点P 从点B 出发沿射线BC 以1 cm/s 的速度移动,设运动的时间为t 秒.(1)求BC 边的长;(2)当△ABP 为直角三角形时,借助图①求t 的值;(3)当△ABP 为等腰三角形时,借助图②求t 的值.(第7题)答案专训11.4(第2题)2.解:(1)如图,过点C 作AB 的垂线,交AB 的延长线于点E.∵∠ABC =120°,∴∠BCE =30°.在Rt △CBE 中,∵BC =20 km ,∴BE =10 km.由勾股定理可得CE =10 3 km.在Rt △ACE 中,∵AC2=AE2+CE2=(AB +BE)2+CE2=8 100+300=8 400, ∴AC =2021≈20×4.6=92(km).(2)选择乘“武黄城际列车”.理由如下:乘客车需时间t1=8060=113(h),乘“武黄城际列车”需时间t2≈92180+2040=1190(h). ∵113>1190,∴选择乘“武黄城际列车”.(第3题)3.C 点拨:将台阶面展开,连接AB ,如图,线段AB 即为壁虎所爬的最短路线.因为BC =30×3+10×3=120(cm),AC =50 cm ,在Rt △ABC 中,根据勾股定理,得AB2=AC2+BC2=16 900,所以AB =130 cm.所以壁虎至少爬行130 cm.5.解:如图,连接BD 交AC 于O ,连接ED 与AC 交于点P ,连接BP.(第5题)易知BD ⊥AC ,且BO =OD ,∴BP =PD ,则BP +EP =ED ,此时最短.∵AE =3,AD =1+3=4,由勾股定理得ED2=AE2+AD2=32+42=25=52,∴ED =BP +EP =5.6.解:如图,作点B 关于MN 的对称点C ,连接AC 交MN 于点P ,则点P 即为所建的出口.此时A 、B 两城镇到出口P 的距离之和最小,最短距离为AC 的长.作AD ⊥BB ′于点D ,在Rt △ADC 中,AD =A ′B ′=8 km ,DC =6 km.∴AC =AD2+DC2=10 km ,∴这个最短距离为10 km.(第6题)7.2 2 点拨:将圆柱体的侧面沿AD 剪开并铺平得长方形AA ′D ′D ,连接AC ,如图.线段AC 就是小虫爬行的最短路线.根据题意得AB =2π×2π×12=2.在Rt △ABC 中,由勾股定理,得AC2=AB2+BC2=22+22=8,∴AC =8=2 2.(第7题)8.解:(1)圆锥 (2)扇形(3)把此立体图形的侧面展开,如图所示,AC 为蜗牛爬行的最短路线.(4)在Rt △ASC 中,由勾股定理,得AC2=102+52=125,∴AC =125=5 5.故蜗牛爬行的最短路程为5 5. (第8题)(第9题)9.解:(1)蚂蚁能够最快到达目的地的可能路径有如图的AC ′1和AC1.(2)如图,AC ′1=42+(4+4)2=4 5. AC1=(4+4)2+42=4 5.所以蚂蚁爬过的最短路径的长是45. 10.解:分为三种情况:(1)如图①,连接EC ,在Rt △EBC 中,EB =12+8=20(cm),BC =12×30=15(cm). 由勾股定理,得EC =202+152=25(cm).(2)如图②,连接EC.根据勾股定理同理可求CE =673 cm>25 cm. (3)如图③,连接EC.根据勾股定理同理可求CE =122+(30+8+15)2= 2 953(cm)>25 cm. 综上可知,小虫爬行的最短路程是25 cm.(第10题)专训21.A2.解:由题意易知AD ∥BC ,∴∠2=∠3.∵△BC ′D 与△BCD 关于直线BD 对称,∴∠1=∠2.∴∠1=∠3.∴EB =ED.设EB =x ,则ED =x ,AE =AD -ED =8-x.在Rt △ABE 中,AB2+AE2=BE2,∴42+(8-x)2=x2.∴x =5.∴DE =5.∴S △BED =12DE ·AB =12×5×4=10. 解题策略:解决此题的关键是证得ED =EB ,然后在Rt △ABE 中,由BE2=AB2+AE2,利用勾股定理列出方程即可求解.2-1-c-n-j-y3.(1)证明:在正方形ABCD 中,AD =AB ,∠D =∠B =90°.∵将△ADE 沿AE 对折至△AFE ,∴AD =AF ,DE =EF ,∠D =∠AFE =90°.∴AB =AF ,∠B =∠AFG =90°.又∵AG =AG ,∴Rt △ABG ≌Rt △AFG(HL).(2)解:∵△ABG ≌△AFG ,∴BG =FG.设BG =FG =x ,则GC =6-x ,∵E 为CD 的中点,∴CE =DE =EF =3,∴EG =3+x.∴在Rt △CEG 中,32+(6-x)2=(3+x)2,解得x =2.∴BG =2.4.(1)证明:由题意知,AF =CF ,AE =CE ,∠AFE =∠CFE ,又四边形ABCD 是长方形,故AD ∥BC ,∴∠AEF =∠CFE.∴∠AFE =∠AEF.∴AE =AF =EC =CF.(2)解:由题意知,AE =EC =a ,ED =b ,DC =c ,由∠D =90°知,ED2+DC2=CE2,即b2+c2=a2.专训3(第1题)1.解:如图,连接BD.∵等腰直角三角形ABC 中,点D 为AC 边的中点,∴BD ⊥AC ,BD 平分∠ABC(等腰三角形三线合一),∴∠ABD =∠CBD =45°,又易知∠C =45°, ∴∠ABD =∠CBD =∠C.∴BD =CD.∵DE ⊥DF ,BD ⊥AC ,∴∠FDC +∠BDF =∠EDB +∠BDF.∴∠FDC =∠EDB.在△EDB 与△FDC 中,⎩⎪⎨⎪⎧∠EBD =∠C ,BD =CD ,∠EDB =∠FDC ,∴△EDB ≌△FDC(ASA),∴BE =FC =3.∴AB =7,则BC =7.∴BF =4.在Rt △EBF 中,EF2=BE2+BF2=32+42=25,∴EF =5.2.2a ;3a3.证明:∵CD ⊥AD ,∴∠ADC =90°,即△ADC 是直角三角形.由勾股定理,得AD2+CD2=AC2.又∵AD2=2AB2-CD2,∴AD2+CD2=2AB2.∴AC2=2AB2.∵∠ABC=90°,∴△ABC是直角三角形.由勾股定理,得AB2+BC2=AC2,∴AB2+BC2=2AB2,故BC2=AB2,即AB=BC.方法总结:当已知条件中有线段的平方关系时,应选择用勾股定理证明,应用勾股定理证明两条线段相等的一般步骤:①找出图中证明结论所要用到的直角三角形;②根据勾股定理写出三边长的平方关系;③联系已知,等量代换,求之即可.(第4题)4.证明:如图,连接BM.∵PM⊥AB,∴△BMP和△AMP均为直角三角形.∴BP2+PM2=BM2,AP2+PM2=AM2.同理可得BC2+CM2=BM2.∴BP2+PM2=BC2+CM2.又∵CM=AM,∴CM2=AM2=AP2+PM2.∴BP2+PM2=BC2+AP2+PM2.∴BP2=BC2+AP2.(第5题)5.思路导引:过点A 作AD ⊥BC 于D ,图中出现两个直角三角形——Rt △ACD 和Rt △ABD ,这两个直角三角形有一条公共边AD ,借助这条公共边可建立起两个直角三角形之间的联系.解:如图,过点A 作AD ⊥BC 于点D.∴∠ADC =90°.又∵∠C =60°,∴∠CAD =90°-∠C =30°,∴CD =12AC =5. ∴在Rt △ACD 中,AD =AC2-CD2=102-52=5 3. ∴在Rt △ABD 中,BD =AB2-AD2=11.∴BC =BD +CD =11+5=16.方法总结:利用勾股定理求非直角三角形中线段的长的方法:作三角形一边上的高,将其转化为两个直角三角形,然后利用勾股定理并结合条件,采用推理或列方程的方法解决问题.【来源:6.思路导引:(1)要求点B 和点C 的坐标,只要分别求出OB 和OC 的长即可.(2)由(1)可知BC 的长度,进而利用速度公式求得汽车在这段限速路上的速度,并与503比较即可. 解:(1)在Rt △AOB 中,∵∠BAO =60°,∴∠ABO =30°,∴OA =12AB. ∵OA =100 m ,∴AB =200 m.由勾股定理,得OB =AB2-OA2=2002-1002=1003(m).在Rt △AOC 中,∵∠CAO =45°,∴∠OCA =∠OAC =45°.∴OC =OA =100 m .∴B(-1003,0),C(100,0). (2)∵BC =BO +CO =(1003+100)m ,1003+10015≈18>503, ∴这辆汽车超速了.7.解:(1)在Rt △ABC 中,BC2=AB2-AC2=52-32=16,∴BC =4 cm.(2)由题意知BP =t cm ,①如图①,当∠APB 为直角时,点P 与点C 重合,BP =BC =4 cm ,即t =4;②如图②,当∠BAP 为直角时,BP =t cm ,CP =(t -4)cm ,AC =3 cm ,在Rt △ACP 中,AP2=32+(t -4)2,在Rt △BAP 中,AB2+AP2=BP2,即52+[32+(t -4)2]=t2,解得t =254. 故当△ABP 为直角三角形时,t =4或t =254.(第7题(2))(3)①如图①,当BP =AB 时,t =5;②如图②,当AB =AP 时,BP =2BC =8 cm ,t =8;(第7题(3))③如图③,当BP =AP 时,AP =BP =t cm ,CP =|t -4|cm ,AC =3 cm ,在Rt △ACP 中,AP2=AC2+CP2,所以t2=32+(t -4)2,解得t =258. 综上所述:当△ABP 为等腰三角形时,t =5或t =8或t =258.第17章 勾股定理 专项训练专训1.证垂直在解题中的应用名师点金:证垂直的方法:(1)在同一平面内,垂直于两条平行线中的一条直线;(2)等腰三角形中“三线合一”;(3)勾股定理的逆定理:在几何中,我们常常通过证垂直,再利用垂直的性质来解各相关问题.利用三边的数量关系说明直角1.如图,在△ABC 中,点D 为BC 边上一点,且AB =10,BD =6,AD =8,AC =17,求CD 的长.(第1题)利用转化为三角形法构造直角三角形2.如图,在四边形ABCD中,∠B=90°,AB=2,BC=5,CD=5,AD=4,求S四边形ABCD.(第2题)利用倍长中线法构造直角三角形3.如图,在△ABC中,D为边BC的中点,AB=5,AD=6,AC=13,求证:AB⊥AD.(第3题)利用化分散为集中法构造直角三角形4.在△ABC中,CA=CB,∠ACB=α,点P为△ABC内一点,将CP绕点C顺时针旋转α得到CD,连接AD.(1)如图①,当α=60°,PA=10,PB=6,PC=8时,求∠BPC的度数;(2)如图②,当α=90°时,PA=3,PB=1,PC=2时,求∠BPC的度数.(第4题)利用“三线合一”法构造直角三角形5.如图①,在△ABC中,CA=CB,∠ACB=90°,D为AB的中点,M,N分别为AC,BC 上的点,且DM⊥DN.(1)求证:CM+CN=2BD;(2)如图②,若M,N分别在AC,CB的延长线上,探究CM,CN,BD之间的数量关系.(第5题)专训2.全章热门考点整合应用名师点金:本章主要学习了勾股定理、勾股定理的逆定理及其应用,勾股定理揭示了直角三角形三边长之间的数量关系.它把直角三角形的“形”的特点转化为三边长的“数”的关系,是数形结合的典范,是直角三角形的重要性质之一,也是今后学习直角三角形的依据之一.本章的考点可概括为:两个概念,两个定理,两个应用.两个概念a.互逆命题1.有下列命题:①直角都相等;②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③如果a+b>0,那么a>0,b>0;④相等的角都是直角;⑤如果a>0,b>0,那么ab>0;⑥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1)③和⑤是互逆命题吗?(2)你能说出③和⑤的逆命题各是什么吗?(3)请指出哪几个命题是互逆命题.b.互逆定理2.下列四个定理中,存在逆定理的有( )个.(1)有两个角相等的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2)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角相等;(3)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A.0 B.1 C.2 D.33.写出下列各命题的逆命题,并判断是不是互逆定理.(1)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相等;(2)同角的补角相等.两个定理a.勾股定理4.如图,在Rt△ABC中,∠C=90°,点D是BC上一点,AD=BD.若AB=8,BD=5,求CD的长.(第4题)b.勾股定理的逆定理5.在△ABC中,BC=a,AC=b,AB=c,设c为最长边.当a2+b2=c2时,△ABC是直角三角形;当a2+b2≠c2时,利用代数式a2+b2和c2的大小关系,可以判断△ABC的形状(按角分类).(1)请你通过画图探究并判断:当△ABC三边长分别为6,8,9时,△ABC为________三角形;当△ABC三边长分别为6,8,11时,△ABC为________三角形.(2)小明同学根据上述探究,有下面的猜想:“当a2+b2>c2时,△ABC为锐角三角形;当a2+b2<c2时,△ABC为钝角三角形.”请你根据小明的猜想完成下面的问题:当a=2,b=4时,最长边c在什么范围内取值时,△ABC是锐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2-1-c-n-j-y两个应用a.勾股定理的应用6.如图,在公路l旁有一块山地正在开发,现需要在C处爆破.已知C与公路上的停靠站A的距离为300 m,与公路上的另一停靠站B的距离为400 m,且CA⊥CB.为了安全起见,爆破点C周围半径250 m范围内(包括250 m)不得有人进入.问:在进行爆破时,公路AB 段是否有危险?需要暂时封锁吗?(第6题)b.勾股定理逆定理的应用7.如图,在我国沿海有一艘不明国籍的轮船进入我国海域,我海军甲、乙两艘巡逻艇立即从相距5 n mile的A,B两个基地前去拦截,6分钟后同时到达C地将其拦截.已知甲巡逻艇每小时航行40 n mile,乙巡逻艇每小时航行30 n mile,航向为北偏西37°,问:甲巡逻艇的航向?(第7题)答案专训11.解:∵AD2+BD2=100=AB2,∴△ABD为直角三角形,且∠ADB=90°.在Rt△ACD中,CD2+AD2=AC2,∴CD =AC2-AD2=172-82=15.2.解:连接AC.在Rt △ACB 中,AB2+BC2=AC2,∴AC =3,∴AC2+AD2=CD2.∴△ACD 为直角三角形,且∠CAD =90°,∴S 四边形ABCD =12×2×5+12×3×4=6+ 5.(第3题)3.证明:如图,延长AD 至点E ,使DE =AD ,连接CE ,BE.∵D 为BC 的中点,∴CD =BD.又∵AD =DE ,∠ADC =∠BDE ,∴△ADC ≌△EDB ,∴BE =AC =13.在△ABE 中,AE =2AD =12,∴AE2+AB2=122+52=169.又∵BE2=132=169,∴AE2+AB2=BE2,∴△ABE 是直角三角形,且∠BAE =90°,即AB ⊥AD.点拨:本题运用倍长中线法构造全等三角形证明线段相等,再利用勾股定理的逆定理证明三角形为直角三角形,从而说明两条线段垂直.4.解:(1)如图①,连接DP ,易知△DCP 为等边三角形,易证得△CPB ≌△CDA ,∴∠BPC =∠ADC,∠CDP=60°,AD=6,DP=8,∴AD2+DP2=AP2,∴∠ADP=90°,∴∠ADC=150°,∴∠BPC=150°.(第4题)(2)如图②,连接DP,易得△DCP为等腰直角三角形,易证得△CPB≌△CDA,∴∠BPC=∠ADC,∠CDP=45°,AD=1,DP=2CD=22,∴AD2+DP2=AP2,∴∠ADP=90°,∴∠ADC=135°,∴∠BPC=135°.5.(1)证明:如图①,连接CD,∵DM⊥DN,∴∠MDC+∠CDN=90°.∵∠ACB=90°,AC=CB,D为AB的中点,∴CD⊥AB,∠ACD=∠BCD=45°,∴∠CDN+∠NDB=90°.∴∠MDC=∠NDB.∵CD⊥AB,∠BCD=45°,∴CD=BD.在△CMD和△BND中,∵∠MDC=∠NDB,∠MCD=∠NBD,CD=BD,∴△CMD≌△BND,∴CM=BN.∴CM+CN =BN+CN=BC.在Rt△CBD中,∠B=45°,∠CDB=90°,∴BC=2BD.∴CM+CN=2BD.(2)解:CN-CM=2BD,如图②,连接CD,证法同(1).(第5题)专训二1.解:(1)由于③的题设是a+b>0,而⑤的结论是ab>0,故⑤不是由③交换命题的题设和结论得到的,所以③和⑤不是互逆命题.(2)能.③的逆命题是如果a>0,b>0,那么a+b>0.⑤的逆命题是如果ab>0,那么a>0,b>0.(3)①与④,②与⑥分别是互逆命题.2.C3.解:(1)逆命题:三条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原命题与其逆命题都是真命题且都是定理,所以它们是互逆定理.2·1·c·n·j·y(2)逆命题:如果两个角相等,那么这两个角是同一个角的补角.原命题是真命题,但其逆命题是假命题,所以它们不是互逆定理.4.解:设CD=x,在Rt△ABC中,有AC2+(CD+BD)2=AB2,整理,得AC2=AB2-(CD+BD)2=64-(x+5)2.①在Rt△ADC中,有AC2+CD2=AD2,整理,得AC2=AD2-CD2=25-x2.②由①②两式,得64-(x+5)2=25-x2,解得x=1.4,即CD的长是1.4.点拨:勾股定理反映了直角三角形三边长之间的数量关系,利用勾股定理列方程思路清晰、直观易懂.5.解:(1)锐角;钝角(2)a2+b2=22+42=20,∵c为最长边,2+4=6,∴4≤c<6.①由a2+b2>c2,得c2<20,0<c<25,∴当4≤c<25时,这个三角形是锐角三角形;②由a2+b2=c2,得c2=20,c=25,∴当c=25时,这个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③由a2+b2<c2,得c2>20,c>25,∴当25<c<6时,这个三角形是钝角三角形.6.思路导引:要判断公路AB 段是否需要暂时封锁,只需要判断点C 到公路l 的距离是否大于250 m .若大于250 m ,则不需要暂时封锁;若小于或等于250 m ,则需要暂时封锁. 解:如图,过点C 作CD ⊥AB 于点D.在Rt △ABC 中,因为BC2+AC2=AB2,BC =400 m ,AC =300 m ,(第6题)所以AB2=4002+3002=5002,所以AB =500 m.因为SRt △ABC =12AB ·CD =12BC ·AC , 所以500×CD =400×300,所以CD =240 m.因为240<250,所以公路AB 段有危险,需要暂时封锁.7.解:AC =40×0.1=4(n mile),BC =30×0.1=3(n mile).因为AB =5 n mile ,所以AB2=BC2+AC2,所以∠ACB =90°.因为∠CBA =90°-37°=53°,所以∠CAB =37°,所以甲巡逻艇的航向为北偏东53°.。
八年级数学几何证明题技巧(含答案)
八年级数学几何证明题技巧(含答案)本页仅作为文档页封面,使用时可以删除This document is for reference only-rar21year.March几何证明题的技巧1. 几何证明是平面几何中的一个重要问题,它有两种基本类型:一是平面图形的数量关系;二是有关平面图形的位置关系。
这两类问题常常可以相互转化,如证明平行关系可转化为证明角等或角互补的问题。
2. 掌握分析、证明几何问题的常用方法:(1)综合法(由因导果),从已知条件出发,通过有关定义、定理、公理的应用,逐步向前推进,直到问题解决;(2)分析法(执果索因)从命题的结论考虑,推敲使其成立需要具备的条件,然后再把所需的条件看成要证的结论继续推敲,如此逐步往上逆求,直到已知事实为止;(3)分析综合法:将分析与综合法合并使用,比较起来,分析法利于思考,综合法易于表达,因此,在实际思考问题时,可合并使用,灵活处理,以利于缩短题设与结论的距离,最后达到证明目的。
3. 掌握构造基本图形的方法:复杂的图形都是由基本图形组成的,因此要善于将复杂图形分解成基本图形。
在更多时候需要构造基本图形,在构造基本图形时往往需要添加辅助线,以达到集中条件、转化问题的目的。
1、证明线段相等或角相等两条线段或两个角相等是平面几何证明中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一种相等关系。
很多其它问题最后都可化归为此类问题来证。
证明两条线段或两角相等最常用的方法是利用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其它。
求证:DE=DFCD,易得证明:连结CDAC BC A BACB AD DBCD BD AD DCB B A AE CF A DCB AD CD=∴∠=∠∠=︒=∴==∠=∠=∠=∠=∠=90,,,,∴≅∴=∆∆ADE CDF DE DF说明:在直角三角形中,作斜边上的中线是常用的辅助线;在等腰三角形中,作顶角的平分线或底边上的中线或高是常用的辅助线。
显然,在等腰直角三角形中,更应该连结CD ,因为CD 既是斜边上的中线,又是底边上的中线。
初二下册数学证明题及答案
初二下册数学证明题及答案下文是关于初二下册数学证明题及答案相关内容,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帮助:篇一:《初二数学下册证明题(中等难题含答案)》一:已知:如图,在直角梯形ABCD中,AD∥BC,∠ABC=90°,DE⊥AC于点F,交BC于点G,交AB的延长线于点E,且AE AC.DA (1)求证:BG FG;(2)若AD DC2,求AB的长.BGCE二:如图,已知矩形ABCD,延长CB到E,使CE=CA,连结AE并取中点F,连结AE并取中点F,连结BF、DF,求证BF ⊥DF。
三:已知:如图,在矩形ABCD中,E、F分别是边BC、AB上的点,且EF=ED,EF⊥ED.求证:AE平分∠BAD.(第23题)四、(本题7分)如图,△ABC中,M是BC的中点,AD是∠A 的平分线,BD⊥AD于D,AB=12,AC=18,求DM的长。
五、(本题8分)如图,四边形ABCD为等腰梯形,AD∥BC,AB=CD,对角线AC、BD交于点O,且AC⊥BD,DH⊥BC。
⑴求证:DH=1(AD+BC) 2⑵若AC=6,求梯形ABCD的面积。
六、(6分) 、如图,P是正方形ABCD对角线BD上一点,PE ⊥DC,PF⊥BC,E、F分别为垂足,若CF=3,CE=4,求AP的长.七、(8分)如图,等腰梯形ABCD中,AD∥BC,M、N分别是AD、BC的中点,E、F分别是BM、CM的中点.(1)在不添加线段的前提下,图中有哪几对全等三角形?请直接写出结论;(2)判断并证明四边形MENF是何种特殊的四边形?(3)当等腰梯形ABCD的高h与底边BC满足怎样的数量关系时?四边形MENF是正方形(直接写出结论,不需要证明).AMD选择题:15、如图,每一个图形都是由不同个数的全等的小等腰梯形拼成的,梯形上、下底及腰长如图,依此规律第10个图形的周长为。
……第一个图第二个图第三个图16、如图,矩形ABCD对角线AC经过原点O,B点坐标为(―1,―3),若一反比例函数y解析式为。
初二数学几何证明题
八年级几何全等证明题归纳1.如图,梯形ABCD中,AD∥BC,∠DCB=45°,BD⊥CD.过点C作CE⊥AB于E,交对角线BD于F,点G为BC中点,连接EG、AF.求证:CF=AB+AF.证明:在线段CF上截取CH=BA,连接DH,∵BD⊥CD,BE⊥CE,∴∠EBF+∠EFB=90°,∠DFC+∠DCF=90°,∵∠EFB=∠DFC,∴∠EBF=∠DCF,∵DB=CD,BA=CH,∴△ABD≌△HCD,∴AD=DH,∠ADB=∠HDC,∵AD∥BC,∴∠ADB=∠DBC=45°,∴∠HDC=45°,∴∠HDB=∠BDC—∠HDC=45°,∴∠ADB=∠HDB,∵AD=HD,DF=DF,∴△ADF≌△HDF,∴AF=HF,∴CF=CH+HF=AB+AF,∴CF=AB+AF.2.如图,ABCD为正方形,E为BC边上一点,且AE=DE,AE与对角线BD交于点F,连接CF,交ED于点G.判断CF与ED的位置关系,并说明理由.解:垂直.理由:∵四边形ABCD为正方形,∴∠ABD=∠CBD,AB=BC,∵BF=BF,∴△ABF≌△CBF,∴∠BAF=∠BCF,∵在RT△ABE和△DCE中,AE=DE,AB=DC,∴RT△ABE≌△DCE,∴∠BAE=∠CDE,∴∠BCF=∠CDE,∵∠CDE+∠DEC=90°,∴∠BCF+∠DEC=90°,∴DE⊥CF.3.如图,在直角梯形ABCD中,AD∥BC,∠A=90º,AB=AD,DE⊥CD交AB于E,DF平分∠CDE交BC于F,连接EF.证明:CF=EF解:过D作DG⊥BC于G.由已知可得四边形ABGD为正方形,∵DE⊥DC ∴∠ADE+∠EDG=90°=∠GDC+∠EDG,∴∠ADE=∠GDC.又∵∠A=∠DGC且AD=GD,∴△ADE≌△GDC,∴DE=DC且AE=GC.在△EDF和△CDF中∠EDF=∠CDF,DE=DC,DF为公共边,∴△EDF≌△CDF,∴EF=CF4.已知:在⊿ABC中,∠A=900,AB=AC,D是AC的中点,AE⊥BD,AE延长线交BC于F,求证:∠ADB=∠FDC。
八年级数学十二道全等几何证明题 难度适中型
八年级数学十二道全等几何证明题难度适中型 The document was prepared on January 2, 2021全等几何证明(1)如图,已知点D为等腰直角△ABC内一点,∠CAD=∠CBD=15°.E 为AD延长线上的一点,且CE=CA,求证:AD+CD=DE;全等几何证明(2)如图,在正方形ABCD中,F是CD的中点,E是BC边上的一点,且AF平分∠DAE,求证:AE=EC+CD.全等几何证明(3)已知:如图,在梯形ABCD中,AD∥BC,BC=DC,CF平分∠BCD,DF∥AB,BF的延长线交DC于点E.求证:AD=DE.全等几何证明(4)如图,在直角梯形ABCD中,AD⊥DC,AB∥DC,AB=BC,AD与BC延长线交于点F,G是DC延长线上一点,AG⊥BC于E.求证:CF=CG;全等几何证明(5)如图,已知P为∠AOB的平分线OP上一点,PC⊥OA于C,PA=PB,求证AO+BO=2CO全等几何证明(6)已知:如图,在直角梯形ABCD中,AD∥BC,∠ABC=90°,DE⊥AC于点F,交BC于点G,交AB的延长线于点E,且AE=AC.求证:BG=FG;全等几何证明(7)如图,在△ABC 中,∠ABC=60°,AD 、CE 分别平分∠BAC 、∠ACB ,求证:AC=AE+CD .全等几何证明(7)如图,AD ∥BC ,AE 平分∠BAD ,AE ⊥BE ;说明:AD+BC=AB . 全等几何证明(8)将两个全等的直角三角形ABC 和DBE 如图方式摆放,其中∠ACB=∠DEB=90°,∠A=∠D=30°,点E 落在AB 上,DE 所在直线交AC 所在直线于点F .求证:AF+EF=DE全等几何证明(9) 如图,在△ABC 中,AD 平分∠BAC ,AB =AC -BD ,则∠B ∶∠C 的值为多少全等几何证明(10)已知:如图,P 是正方形ABCD 内点,∠PAD =∠PDA =150.求证:△PBC 是正三角形.全等几何证明(11)如图,四边形ABCD 为正方形,DE ∥AC ,AE =AC ,AE 与CD 相交于F . A B CD A P CDB求证:CE=CF.设P是正方形ABCD DCE.求证:PA=PF.。
经典初二数学几何证明题
A DB C E最新中考数学几何证明(平行四边形,菱形矩形正方形)经典1.(本题10分)如图,已知: ABCD 中,BCD ∠的平分线CE 交边AD 于E ,ABC∠的平分线BG 交CE 于F ,交AD 于G .求证:AE DG =.2.在正方形ABCD 中,AC 为对角线,E 为AC 上一点,连接EB 、ED . (1)求证:△BEC ≌△DEC ;(2)延长BE 交AD 于F ,当∠BED =120°时,求∠EFD 的度数.3.(本小题满分5分)如图,在△ABC 中,点D 、E 分别在边AC 、AB 上,BD=CE ,∠DBC=∠求证:AB=AC 。
4.(本小题满分7分)如图,在△ABC 中,AB=AC ,D 为BC 中点,四边形ABDE 是平行四边形。
是矩形。
5.(10分)在□ABCD 中,AC 是一条对角线,∠B =∠CAD ,延长BC 至点接DE .(1)求证:四边形ABED 是等腰梯形.(2)若AB =AD =4,求梯形ABED 的面积. 6、(本小题7分)如图,点A 、E 、B 、D 在同一条直线上,AE=DB ,AC=DF ,AC ∥DF. 请探索BC 与EF 有怎样的位置关系?并说明理由。
7.如图,已知BE ⊥AD ,CF ⊥AD ,且BE =CF .(1) 请你判断AD 是△ABC 的中线还是角平分线?请证明你的结论.(2)连接BF 、CE ,若四边形BFCE 是菱形,则△ABC 添加一个条件 ▲8.(广东广州,18,9分)如图5,在等腰梯形ABCD 中,AD ∥BC .求证:∠A +∠C =180°10.如图,C 是线段AB 的中点,CD 平分∠ACE ,CE 平分∠BCD ,CD=CE .(1)求证:△ACD≌△BCE;(2)若∠D=50°,求∠B 的度数. 11.(本题6分)如图,在△ABC 中,D 是BC 边上的点(不与B ,C 重合),F ,E 分别是AD 及其延长线上的点,CF ∥BE. 请你添加一个条件,使△BDE ≌△CDF (不再添加其它线段,不再标注或使用其他字母),并给出证明.(1)你添加的条件是: ▲ ;(2)证明:.12.(8分)如图,请在下列四个关系中,选出两个恰当....的关系作为条件,推出四边形ABCD 是平行四边形,并予以证明.(写出一种即可)B A CBD FE(第11题)B CDE F A 关系:①AD ∥BC ,②CD AB =,③C A ∠=∠,④︒=∠+∠180C B . 已知:在四边形ABCD 中, , ; 求证:四边形ABCD 是平行四边形. 13.(本题满分9分)将三角形纸片ABC (AB >AC )沿过点A 的直线折叠,使得AC 落在AB 边上,折痕为AD ,展平纸片,如图(1);再次折叠该三角形纸片,使得点A 与点D 重合,折痕为EF ,再次展平后连接DE 、DF ,如图2,证明:四边形AEDF 是菱形.14.如图10,已知ABC ADE Rt △≌Rt △,90ABC ADE ∠=∠=°,BC 与DE 相交于点F ,连接CD ,EB .(1)图中还有几对全等三角形,请你一一列举. (2)求证:.CFEF =15.(本小题满分8分) 如图,已知:点B 、F 、C 、E 在一条直线上,FB =CE ,AC =DF .能否由上面的已知条件证明AB ∥ED ?如果能,请给出证明;如果不能,请从下列三个条件中选择一个合适的条件.......,添加到已知条件中,使AB ∥ED 成立,并给出证明. 供选择的三个条件(请从其中选择一个): ①AB =ED ; ②BC =EF ; ③∠ACB =∠DFE . 16.(6分)已知:正方形ABCD 中,E 、F 分别是边CD 、DA 上的点,且CE =DF ,AE 与BF 交于点M . (1)求证:△ABF ≌△DAE ;(2)找出图中与△ABM 相似的所有三角形(不添加任何辅助线).17.(6分)如图,在△ABC 中,BC >AC ,点D 在BC 上,且DC =AC ,∠ACB 的平分线CF 交AD 于点F .点E 是AB 的中点,连接EF .(1)求证:EF ∥BC ;(2)若△ABD 的面积是6,求四边形BDFE 的面积.18.(本小题满分8分)如图,四边形ABCD 的对角线AC 、DB 相交于点O ,现给出如下三个条件:AB DC AC DB OBC OCB ==∠=∠①②③.(1)请你再增加一个..条件:________,使得四边形ABCD 为矩形(不添加其它字母和辅助线,只填一个即可,不必证明);(2)请你从①②③中选择两个条件________(用序号表示,只填一种AB CD(1) (2)A B DC C DB F A E图10 ABDEFC(第15题)A EB F CDA G EB CF D 情况),使得AOB DOC △≌△,并加以证明.19.如图,在直角梯形ABCD 中,AD ∥BC ,∠A =90º,AB =AD =6,DE ⊥CD 交AB 于E ,DF 平分∠CDE 交BC 于F ,连接EF . (1)证明:CF =EF ; (2)当tan ∠ADE = 13时,求EF 的长.20.(10分)如图,在□ABCD 中,E 、F 分别是边AB 、CD的中点,AG ∥BD 交CB 的延长线于点G . (1)求证:△ADE ∽≌△CBF ;(2)若四边形BEDF 是菱形,则四边形AGBD 是什么特 殊四边形?请说明你的理由.21.(本题满分8分)如图,在ABCD 中,点E 、F 是对角线AC 上两点,且CF AE =.求证:FDE EBF =∠.22.(8分)如图,四边形ABCD 是矩形,∠EDC=∠CAB , ∠DEC=90°。
人教版数学八年级下册 第十八章 平行四边形 几何证明压轴题训练
初二数学平行四边形压轴:几何证明题1.在四边形ABCD 中,E、F、G、H 分别是AB、BC、CD、DA 的中点,顺次连接EF、FG、GH、HE.(1)请判断四边形EFGH 的形状,并给予证明;(2)试探究当满足什么条件时,使四边形EFGH 是菱形,并说明理由。
2.如图,在直角三角形ABC 中,∠ACB=90°,AC=BC=10,将△ABC 绕点B 沿顺时针方向旋转90°得到△A 1BC 1.(1)线段A 1C 1的长度是,∠CBA 1的度数是.(2)连接CC 1,求证:四边形CBA 1C 1是平行四边形.3.如图,矩形ABCD 中,点P 是线段AD 上一动点,O 为BD 的中点,PO 的延长线交BC 于Q.(1)求证:OP=OQ ;(2)若AD=8厘米,AB=6厘米,P 从点A 出发,以1厘米/秒的速度向D 运动(不与D 重合).设点P 运动时间为t 秒,请用t 表示PD 的长;并求t 为何值时,四边形PBQD 是菱形.4.已知:如图,在□ABCD 中,AE 是BC 边上的高,将△ABE 沿BC 方向平移,使点E 与点C 重合,得△GFC.⑴求证:BE =DG;⑵若∠B =60︒,当AB 与BC 满足什么数量关系时,四边形ABFG 是菱形?证明你的结论.5.如图,在四边形ABCD 中,AD∥BC,E 为CD 的中点,连结AE、BE,BE⊥AE,延长AE 交BC 的延长线于点F.求证:(1)FC=AD;(2)AB=BC+AD.A BE FCGD HBA 1C 1CA C ADGCBFE A Q CDPBOA DEFB6.如图,在△ABC 中,AB=AC,D 是BC 的中点,连结AD,在AD 的延长线上取一点E,连结BE,CE.(1)求证:△ABE≌△ACE(2)当AE 与AD 满足什么数量关系时,四边形ABEC 是菱形?并说明理由.7.如图,在平行四边形ABCD 中,点E 是边AD 的中点,BE 的延长线与CD 的延长线交于点F.(1)求证:△ABE≌△DFE(2)连结BD、AF,判断四边形ABDF 的形状,并说明理由.8.如图,已知点D 在△ABC 的BC 边上,DE ∥AC 交AB 于E ,DF ∥AB 交AC 于F .(1)求证:AE =DF ;(2)若AD 平分∠BAC ,试判断四边形AEDF 的形状,并说明理由.9.如图,在平行四边形中,点E F ,是对角线BD 上两点,且BF DE =.(1)写出图中每一对你认为全等的三角形;(2)选择(1)中的任意一对全等三角形进行证明.10.在梯形ABCD 中,AD∥BC,AB=DC,过点D 作DE⊥BC,垂足为点E,并延长DE 至点F,使EF=DE.连接BF、CF、AC.(1)求证:四边形ABFC 是平行四边形;(2)若CE BE DE ⋅=2,求证:四边形ABFC 是矩形.ABED CABCDEFEAFCDBA BCDE F AB FCDE11.如图,△ABC 中,AB=AC,AD、AE 分别是∠BAC 和∠BAC 的外角平分线,BE⊥AE.(1)求证:DA⊥AE(2)试判断AB 与DE 是否相等?并说明理由。
八年级下册几何证明题
天生我才,文成不怠!God rewards the diligent , though , not a genius.1_ D_ C_ B _ C_ A _ B_ A_ B_ E _A_ B四边形试题1.已知:在矩形ABCD 中,AE ⊥BD 于E ,∠DAE=3∠BAE ,求:∠EAC 的度数。
2.已知:直角梯形ABCD 中,BC=CD=a 且∠BCD=60︒,E 、F 分别为梯形的腰AB 、DC 的中点,求:EF 的长。
3、已知:在等腰梯形ABCD 中,AB ∥DC ,AD=BC ,E 、F 分别为AD 、BC 的中点,BD 平分∠ABC 交EF 于G ,EG=18,GF=10求:等腰梯形ABCD 的周长。
4、已知:梯形ABCD 中,AB ∥CD ,以AD ,AC 为邻边作平行四边形ACED ,DC 延长线交BE 于F ,求证:F 是BE 的中点。
5、已知:梯形ABCD 中,AB ∥CD ,AC ⊥CB ,AC 平分∠A ,又∠B=60︒,梯形的周长是20cm, 求:AB 的长。
天生我才,文成不怠!God rewards the diligent , though , not a genius.2_ A_ B_B_ C _B _F _ B _ C _ F6、从平行四边形四边形ABCD 的各顶点作对角线的垂线AE 、BF 、CG 、DH ,垂足分别是E 、F 、G 、H ,求证:EF ∥GH 。
7、已知:梯形ABCD 的对角线的交点为E 若在平行边的一边BC 的延长线上取一点F ,使S ABC ∆=S EBF ∆,求证:DF ∥AC 。
8、在正方形ABCD 中,直线EF 平行于对角线AC ,与边AB 、BC 的交点为E 、F ,在DA 的延长线上取一点G ,使AG=AD , 若EG 与DF 的交点为H ,求证:AH 与正方形的边长相等。
9、若以直角三角形ABC 的边AB 为边,在三角形ABC 的外部作正方形ABDE ,AF 是BC 边的高,延长FA 使AG=BC ,求证:BG=CD 。
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下册几何证明题
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下册几何证明题
1.已知:如图,在
平行四边形ABCD中,
D
E、F是对角线AC上的
两点,且AE=CF.
C
F 求证:DE=BF E
A
B
2.(18分)已知:如图,D是△ABC的BC边上的中
点,DE⊥AC,DF⊥AB,
垂足分别是E、F,且
BF=CE.
A
求证:(1)△ABC是等腰
三角形;
F
E
(2)当∠A=90°时,试判
断四边形AFDE是
C
如何的四边形,证明你的判断结论.B
D
3..(10分)如图,已知直线m∥n,A、B为直线n
上的两点,C、P为直线m上的两
点.(1)请写出图中面积相等的各对三角
形:
C P
m
.
O
(2)假如A、B、C为三个P在m上挪动
定点,点
那么不论P点挪动就任何地点时总有
A
n B
与△ABC的面积
相等;
原因是:.
4.(10分)如图,在菱形ABCD中,E为AD中点,AEDHG
EF⊥AC交CB的延伸线于F.求证:AB与EF相互均分
5.(14分)如图,以△ABC 三边为边在BC同侧作三个
等边△
ABD、△BCE、
△ACF,
请回答以下问题:E
求证:四边形ADEF是平
行四边形;
D
F 当△ABC知足什么条件
时,四边形ADEF是矩形.
A
B C。
初中数学几何证明题经典例题(超全)
2021/10/10
4
• 如图,△ABC、△CDE均为等腰直角三角形, ∠ACB=∠DCE=90°,点E在AB上.求证: △CDA≌△CEB
2021/10/10
5
• 如图,在△ABC中,BD、CE分别是AC、AB 上的高。G、F分别是BC、DE的中点,试证 明FG⊥DE
2021/10/10
6
• 如图,在四边形ABCD中,AB=AD,CB=CD,E 是CD上一点,BE交AC于F,连接DF.
求证:BE=AF
2021/10/10
9
• 已知:如图正方形ABCD,P、Q分别是BC、 DC上的点,若∠1=∠2 求证:PB+QD=PA
2021/10/10
10
• 已知:如图正方形ABCD,AC、BD交于点 O,E、F分别是BC、OD的中点 求证: AF⊥EF
2021/10/10
11
• 已知:如图,,AB=BC,D、E分别是AB、 BC上一点,DM⊥AE交AC于M, BN⊥AE 交AC于N,若BD=BE求证:MN=NC。
2021/10/10
20
• 如图,在四边形ABCD中,AB=DC,E、F 分别是AD、BC的中点,G、H分别是BD、 AC的中点,猜一猜EF与GH的位置关系, 并证明你的结论.
2021/10/10
21
• 如图,分别以△ABC的三边为边长,在BC 的同侧作等边三角形ABD,等边三角形 BCE,等边三角形ACF,连接DE,EF。求 证:四边形ADEF是平行四边形。
2021/10/10
22
• 如图,点G是正方形ABCD对角线CA的延长线上 任意一点,以线段AG为边作一个正方形AEFG, 线段EB和GD相交于点H.
• (1)求证:EB=GD;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下册几何证明题
1.已知:如图,在平行四边形ABCD 中,
E 、
F 是对角线AC 上的两点,且
求证:
2.(18分)已知:如图,D 是△ABC 的BC 边上的中点,DE ⊥AC,DF ⊥AB,
垂足分别是E 、F,且BF=CE.
求证:(1)△ABC 是等腰三角形;
(2)当∠A=90°时,试判断四边形AFDE 是
怎样的四边形,证明你的判断结论.
3..(10分)如图,已知直线m ∥n,A 、B 为直线n 上的两点,C 、P 为直线m 上的两
C
(2)如果A 、B 、C 为三个定点,点P 在m 上移动
那么无论P 点移动到任何位置时总有
与△ABC 的面积相等;
理由是: .
4.(10分)如图,在菱形ABCD 中,E 为
EF ⊥AC 交CB 的延长线于F.
求证:AB 与EF 互相平分
5.(14
分)如图,以△ABC 三边为边在BC 同侧作三个等边△ABD 、△BCE 、△ACF,
请回答下列问题:
(1) 求证:四边形ADEF 是平行四边形;
(2) 当△ABC 满足什么条件时,四边形ADEF
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