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震中的父与子重点句分析
巧妙点拨 深层对话——《地震中的父与子》教学片段赏析
征 的概 括 就 成 了呼 之 欲 出 、水 到 渠 、 文 本 与 阅读 者 的深 层 信 息 交 流 。 二 操 作 的 工艺 ,探 询 在 这 一课 上 他 化
“ ” “ ” 具 体 策 略 , 下 两 点 隐 为 显 的 以
《 地震 中的父与子》 教学片段 赏析
◇魏 红艳
【 片段 】
师: 刚才 同学们 交流 时谈到 第1 2
自然 段 里 . 亲挖 了 很 长 时 为 什
么 不 直 接 写 出 挖 了3 6小 时 呢 7 一 起
师 : 学 们 . 什 么 支 撑 着 这 位 同 是
父亲 这样 苦苦 挖掘 9
生 : 信 念 是 生 : 父 亲 对 儿 子 的 承 诺 是 生 : 父 亲 救 出 儿 子 的 决 心 是 生 : 父 亲 对 儿 子 深 深 的 爱 是
时 间 的进 程 ,为 什 么不 直 接 写 出挖 了3 J 时 呢 ? ”这 一 问题 切 入 了 中 6j \ 心 , 醒 了认 知 , 活 了理 智 , 动 唤 激 调 了感 性 。学生 联系 上下 文 , 联想 当时 情景 , 入 了深 层 次 的 思考 , 掘文 进 挖 本 的 深度 ,真 切 感 受 到 3 / 时 重压 6J \
生: 通过这样写, 我们可以看出
父亲 的执 著 。 师 : 呀 , 样 写 , 我 们 读 到 是 这 让 了父亲 的 了不起 。带 着各 自的体 会 , 自由练 读 ,你 会 怎样 读 这 时间 的进
文”牵一“ , 、 问, 而动全“ 的。对于 思”
“ 是 一位 了不 起 的 父亲 ” 这 ,学 生起 初 的认 识只 是 停 留 在表 层 ,并 没 有 深入 文 本 , 到 与 文本 的深 层 对 话 。 达 教 师运 用提 问技 巧 ,进 行 深 层 次 的
17《地震中的父与子》分析
“不!爸爸。先让同学 们出去吧!我知道你会跟我 在一起,我不怕。不论发生 了什么,我知道你总会跟我 在一起。”
“不,爸爸。先让我的同学出 去吧!……” 这一让,让出了……
这一让,让出了勇敢无私,让出了 关爱,让出了对父亲的信赖。 ——多么了不起的儿子!
8小时过去了,儿子
( 又累又饿 ) 但心中只有一个念头: (父亲会来救我的 ) 12小时过去了,儿子 ( 嘴唇干裂 ) 但心中只有一个念头: (父亲会来救我的) 24小时过去了,儿子 ( 浑身乏力 ) 但心中只有一个念头: (父亲会来救我的 ) 36小时过去了,儿子 ( 饥寒交迫,极度虚弱) 但心中只有一个念头: (父亲会来救我的)
一片废墟
地震造成地陷。
1994年1月17日4时31分(北京时间17日20时31 分),在洛杉矶市西北35公里处发生里氏6.6地震。 据统计,这次地震造成62人死亡,9000多人受伤, 25000人无家可归,毁坏建筑物2500余座 (加上严重受损约4000余座),几条高速公路被震 断,一些立交桥坍塌,通向洛杉矶市区及其他地区的 11条主干道路被迫关闭。地震还造成该市大部分地区 断电停水,约4万户住宅断水,5.2万户断电,3.5万户断 煤气,通讯网络出现严重阻塞,雷击经济损失高达300亿 美元,这是一个惊人的数字!它相当于1976年我国唐山 7.8级地震造成的经济损失的10倍;
“直直的看着” 神态动作描写,透出的是
“谁愿意帮助我?”
期望,孤独,无助和坚毅。
“你是不是来帮助我?”
“你是不是来帮助我?”
语言描写,父亲此刻多么渴望得到帮助。
就在他挖掘的时候,不断有孩子的父母急匆匆地赶 来。· · · · · · · 这位父亲双眼直直地看着这些好心人,问道: “谁愿意帮助我?”没人给他肯定的回答,他便埋头接着 挖。 消防队长挡住他:“太危险了,随时可能发生大爆炸, 请你离开。” 这位父亲问:“你是不是来帮助我?” 警察走过来:“你很难过,我能理解,可这样做,对 你自己、对他人都有危险,马上回家吧。” “你是不是来帮助我?” 人们摇头叹息地走开了,都认为这位父亲因为失去孩 子过于悲痛,精神失常了。 然而这位父亲心中只有一个念头:“儿子在等着我!”
品味见真情 朗读知父爱——《地震中的父与子》教学片段赏析
《地震中的父与子》(人教版第九册)是一篇感人肺腑、催人泪下的文章,讲述了1994年洛杉矶大地震过后,一位父亲为了心中那个爱的承诺不论发生什么,我总会跟你在一起,历尽艰辛、坚持不懈地救援等待生命转机的儿子,歌颂了伟大而无私的父爱。
父亲坚持长达8小时的救助,像电影画面般精彩。
这一课的教学,笔者充分地运用让学生品读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对父爱进行解读。
一、品读父亲的内心师:他挖了8小时,艰难、疲惫的8小时,危险和伤痛的8小时。
面对一片废墟和渺茫的希望,他心里只有一个念头生:(齐读)儿子在等着我!师:因为他常对儿子说一生:(齐读)不论发生什么,我总会跟你在一起!师:他挖了12小时,艰难、疲惫、焦渴的12小时,危险和伤痛的12小时。
地震中的父与子 文本分析
《地震中的父与子》教材分析《地震中的父与子》是人教版五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的第一篇精读课文,第六单元是围绕着“父母之爱”这一专题展开的。
这是一篇表现在特殊环境下父子情深的课文,文章内容浅显,但内涵深刻;语言平实,但是所传递的情感令人震撼。
虽然有很多人对这篇课文的真实性存在争议,但是,文学作品是源于真实却又高于真实的存在,作为一名教师,如果将文学艺术作品,以现实生活的眼光来观照其真实性,就会出现诸多不解。
所以,我觉得教师在进行文本解读的时候自己要全面的分析文本,在教学过程中没有必要将其带入课堂,如果学生主动提出的话我们可以在课外与学生一起交流自己的想法,主要还是要抓住教科书编者选择这篇文章所要达到的目的,围绕文本的中心来进行分析。
学习这篇课文主要围绕“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展开,是按照事情发展顺序来写的。
课文最后一段“这对了不起的父与子,无比幸福地紧紧拥抱在一起”是对全文的一个总结和升华,文章的中心句,抓住一个中心词“了不起”牵一发而动全身,两个板块清晰明了,紧扣中心问题为什么说“这对父子了不起”?分别感受父亲的了不起和儿子的了不起;一条主线贯穿全过程——“不论发生什么,我总会跟你在一起!”,这句话在文中三次出现,将父亲与儿子紧密联系在了一起,体现出父子之间的信任。
课文讲述的是1994年美国洛杉机大地震中,一位父亲不顾自己的生死,经过三十八小时的挖掘,终于在废墟中救出了儿子和儿子的同学的故事,谱写了一首父子情深的颂歌。
围绕中心问题:为什么说这是一对了不起的父与子?他们的了不起分别体现在什么地方?再次去深入的解读课文我们可以知道:父亲的形象主要体现在三个场景的描写中:1、面对废墟,坚定站立“他顿时感到眼前一片漆黑,大喊:‘阿曼达,我的儿子!’跪在地上大哭了一阵后,他猛地想起自己常对儿子说的一句话:‘不论发生了什么,我总会跟你在一起!’他坚定地站起身,向那片废墟走去。
”这句话从父亲的一“跪”一“站”中,让我们感受到了父亲的心理变化和父亲对儿子的爱。
地震中的父及子阅读及答案
"地震中的父与子"阅读理解及答案在〔混乱慌乱〕中,一位年轻的父亲安排好受伤的妻子,冲向他7岁的儿子的学校。
那个昔日充满孩子们欢声笑语的漂亮的三层教室楼,已变成一片废墟。
他〔当时顿时〕感到眼前一片漆黑,大喊:"阿曼达,我的儿子!〞跪在地上大哭了一阵后,他猛地想起自己常对儿子说的一句话:"不管发生了什么,我总会跟你在一起!〞他坚决地站起身,向那片废墟〔*ūsū〕走去。
他知道儿子的教室在一层楼的左后角〔jiǎo jué〕,便疾步走到那里。
就在他挖掘〔juéjuē〕的时候,不断有孩子的父母急匆匆地赶来,看到这片废墟,他们痛哭并大喊:"我的儿子!〞"我的女儿!〞哭喊过后,便绝望地离开了。
有些人上来拉住这位父亲,说:"太晚了,没有希望了。
〞这位父亲双眼直直地看着〔zhe zháo〕这些好心人,问道:"谁愿意帮助我?〞没人给他肯定的答复,他便埋头接着挖。
1、我会给文中空白处加标点。
〔3分〕2、我会用"√〞选出正确的词语。
〔2分〕3、我会划出文中括号内不正确的读音。
〔4分〕4、我会从文中找出以下词语的近义词。
〔3分〕快步〔疾步〕坚决〔坚决〕确定〔肯定〕5、缩句。
〔6分〕〔1〕那个昔日充满孩子们欢声笑语的漂亮的三层教室楼,已变成一片废墟。
教室楼变成废墟。
〔2〕一位年轻的父亲安排好受伤的妻子。
父亲安排好妻子。
〔3〕他猛地想起自己常对儿子说的一句话。
他想起话。
6、父亲得知了这样的消息有什么变化?由此可以看出他是一位怎样的父亲?〔4分〕答:父亲当初看到学校成了一片废墟后"顿时感到眼前一片漆黑〞,他感到悲伤而绝望;想到对儿子说的话后,坚决寻子与决不放弃,可以看出他是一个坚韧不拔、决不放弃、遵守诺言、深爱儿子的父亲。
"地震中的父与子"他挖了8小时、12小时、24小时、36小时,没人再来阻挡他。
《地震中的父与子》 教材分析
《地震中的父与子》
教材分析
课文记叙了1994 年美国洛杉机大地震中,一位年轻的父亲在废个多小时的挖掘,墟中经过了38 个多小时的挖掘,终于成功救出自己的儿子和14 个小孩的故事。
赞扬了“了不起”的父子俩,歌颂了伟大,无私的父爱,教育学生无论遇到什么困难,都要有坚定的信念,这样才能战胜困难,教育学生无论遇到什么困难,都要有坚定的信念。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学习课文内容,领悟作者抓住人物外貌、语言、动作进行描写表达人物思想品质的方法。
过程与方法:
通过“读.说”这两种简单的方法,让学生深这两种简单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从课文的具体描述中感受父亲对儿子的爱。
教学重点:
了解父亲不顾一切抢救儿子的经过,感受父亲的伟大。
教学难点:
感受承诺“不论发生什么,我总会跟你在一起这句话的巨大与力量。
教学准备
生字卡片或教学课件
教学时数:二课时。
《地震中的父与子》词句解析
地震中的父与子简介《地震中的父与子》是1988年中国大陆上映的电影。
该片讲述了一位父亲和儿子在地震中相依为命的故事。
这部影片表现了人们在自然灾害面前的无助与坚强,以及亲情的力量,深受观众喜爱。
以下将对影片中的几个值得关注的词句进行解析。
词句解析“一块不能少”在影片中,地震发生后,父亲带着儿子走遍了废墟,希望找到其他幸存者。
最终,他们找到了一个被困在废墟中的女性,但是这时他们面临着一个难题:这个女性只能被挪动一点点,稍有不慎就会发生坍塌。
父亲说:“我们一定得让她出来,不过这可够麻烦了,一块石头也不能少。
”“一块不能少”这句话表现了影片中人们在自然灾害面前需要严格自律的态度。
在地震后,建筑物都严重损毁,已经成为风险区。
父亲很清楚,为了挽救这个女性的生命,他必须非常小心,不能有丝毫大意。
这句话也体现了人们在困境中的物质极度匮乏,所以任何一点资源的浪费都是不可接受的。
“你要记得你是个男子汉”在影片中,父亲和儿子一起经历了很多困难。
面对种种险情,父亲不断地给儿子鼓励,帮助他坚持下去。
在一次徒步寻找水源的过程中,儿子筋疲力尽,几乎要放弃。
父亲便对他说:“你要记得你是个男子汉,脚下的路还有很长,坚持走下去。
”“你要记得你是个男子汉”这句话表达了影片中的人们对生命的珍视。
在自然灾害面前,人们需要更多的勇气和坚毅,去面对困难和死亡的威胁。
父亲对儿子的鼓励表达了亲情的力量,也彰显了中国传统文化中人格自强的精神价值观。
“我是你的爸爸,我一定保护你”在影片中,地震发生后,父亲和儿子被困在了废墟中。
父亲一直在保护儿子,虽然生活条件非常恶劣,但他总是尽力让儿子活得更好。
在一次废墟中的寻找中,儿子差点被困在坍塌的建筑物中,父亲赶紧去救他。
在这个过程中,父亲对儿子说:“我是你的爸爸,我一定保护你。
”“我是你的爸爸,我一定保护你”这句话表现了影片中父子间坚固的亲情关系。
父亲的这句话慰藉了儿子的内心,也表达了父母对子女的无限爱和保护。
地震中的父与子(完美版) f知识讲解
“不!爸爸。先让我的同学出去吧!我知道
这你样会跟的我话在一为起,什我么不怕出。不现论多发生次了什? 么,我知道你总会跟我在一起。”
• 文中还有没有类似的话?
他猛地想起自己常对儿子说的一句话:“不 论发生什么,我总会跟你在一起!”他坚 定地站起身,向那片废墟走去。
“不论发生什么,我总会跟你在一起!”
他挖了36小时,没人再来阻挡他。
“爸爸,是你吗?” “阿曼达!我的儿子!” “爸爸,真的是你吗?” “是我,是爸爸!我的儿子。”
“我告诉同学们不要害怕,说只要我爸爸活着就一定会来 救我,也能救大家。因为你说过,不论发生什么,你总 会和我在一起!”
“你现在怎么样?有几个孩子活着?” “我们这里有14个同学,都活着,我们都在教室的墙角,
房顶塌下来架成个大三角形,我们没被砸着。” 父亲大声向四周呼喊:“ “这里有14个小孩,都活着!
快来人!” 50分钟后…… 父亲声音颤抖地说:“出来吧!阿曼达。”
“不!爸爸。先让我的同学出去吧!我知道你会跟我在一 起,我不怕。不论发生了什么,我知道你总会跟我在一 起。”
“我告诉同学们不要害怕,说只要我爸爸活着 就一定会来救我,也能救大家。因为你说 过,不论发生什么,你总会和我在一起!”
这是父亲对儿子的承诺,这句话既是父亲 坚持到底决不放弃的原因,也是儿子在绝 境中满怀信心的力量源泉。
文中反复出现,通过写父亲的责任感突出 崇高的父爱,通过写儿子对父亲的承诺深 信不疑,表明了儿子对父亲的信赖。
• 自由朗读,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 思考:文章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文章最后一句提到“这对了不起的父 与子,无比幸福地紧紧拥抱在一起。”
为什么说他们是了不起的父与子? 请结合他们的外貌、语言、动作来谈 谈你的体会。
拨云见日 独辟蹊径——《地震中的父与子》教材解读
拨云见日拂尘见金——《地震中的父与子》教材解读《地震中的父与子》是人教版五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的开篇之作,课文讲述的是1994年美国洛杉矶大地震中,一位父亲冒着危险,抱着坚定信念,不顾劝阻,历尽艰辛,经过38小时的挖掘,终于在废墟中救出儿子和同伴的故事。
课文内容简单,学生一读便懂。
教学中,如何淡化对教材内容的处理,注重文本语言文字使用,作者将对教材做如下实行解读。
张志公先生以前说道:无论阅读还是作文,首先要的是字词。
学生在阅读时,领会句意、把握文意、概括要点、掌握内容、感受意蕴,无不建立在理解词义的基础上。
本课语言用词是非常精炼的。
如标题“地震中的父与子”,其中有两个字眼要引起教师的注重。
一个是“中”,为什么是“地震中”而不是“地震前”或是“地震后”呢?“中”字说明父亲救儿子的时地震正在发生,而不是地震后,更不是地震前。
作者这样写的意图其一在于更能突出父亲不顾生死挽救儿子,更能体现父亲对儿子的爱;其二,这样写让课文中出现路人、消防队员、警察劝父亲而未出手相助这个情节回归人性,这才是真正的人间正道,而不是我们的一己私利。
这中间是感性与理性在起作用,父亲的举动是感性的驱动,而那些旁人是理性的理解,因为旁人清醒的理解到此时地震正在发生,自己随时都可能失去生命,他们并非无情无义。
第二个是“与”字,课题为什么不是“地震中的父子”呢?“与”字表示并列关系,这说明是两个角色都非常重要,教学中对父亲与儿子相关内容的处理不可偏颇。
此外,本文感叹号特别多,全文共有14处用到感叹号。
如何引导学生抓住感叹句的特点实行朗读感悟,这是我们备课时要注意的;再如本课的数字“30万,8小时、12小时、24小时、36小时、38小时,14个同学,50分钟后……”我们也能够用这些数字来组建课文。
本课在写作上留有大量空白,给读者以无限想象空间是本课表达另一特点。
如,文章不详写废墟,而仅用“那个昔日充满孩子们欢声笑语的漂亮的三层教学楼,已变成一片废墟”一句话带过。
语文人教五年级上册《地震中的父与子》课文内容讲解
课文中为什么反复出现类似的话?
一句平实而有力的话连接着两颗心,这 句话让父子俩相互信任,在最危险,最艰 险的时刻,他们从这句话里汲取力量和信 念,才有了最终的父子团圆。
为什么文章的结尾说这对父子了不起? 从这对父子身上看到的不仅是深切的父子
之情,还有更令人感动的人格力量,父亲对
儿子的爱及真诚的诺言,为儿子提供了信赖
和力量源泉;儿子充满了对父亲的信任,对 生存的希望,对他人的关爱。
演示结束!
THANK YOU FOR WATCHING!
感谢聆听!
地震中的父与子
2.避震要点 震时是跑还是躲,我国多数专家认为:震时就 近躲避,震后迅速撤离到安全地方,是应急避震较 好的办法。避震应选择室内结实、能掩护身体的物 体下(旁)、易于形成三角空间的地方,开间小、 有支撑的地方,室外开阔、安全的地方。 身体应采取的姿势: 伏而待定,蹲下或坐下,尽量蜷曲身体,降低 身体重心。 抓住桌腿等牢固的物体。 保护头颈、眼睛、掩住口鼻。 避开人流,不要乱挤乱拥,不要随便点灯火, 因为空气中有易燃易爆气体。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
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
思考:
1.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2.为什么说这对父与子了不起?
这对了不起的父与子, 无比幸福地紧紧拥抱在一起。
重点体会: 1.不论发生了什么,我总会 跟你在一起! 2.不,爸爸,先让我的同学 出去吧!
拓展知识
1.什么是地震? 由于地壳是一层层的岩石构成的,地 壳内部的压力是很大的.岩层在受到巨 大的积压时会发生褶皱,褶皱厉害了就 可能断裂.岩石断裂时会释放出巨大的 能量,使大地猛烈地震动起来,产生巨大 的破坏力量,山崩地裂房倒屋塌.绝大多 数的地震就是这样形成的.
《地震中的父与子》点拨难句
《地震中的父与子》点拨难句
1、他顿时感到眼前一片漆黑,大喊:“阿曼达,我的儿子!”跪在地上大哭了一阵后,他猛起想地自己常对儿子说的一句话:“不论发生了什么,我总会跟你在一起!”他坚定地站起身,向那片废墟走去。
当地震过后,父亲来到了儿子的学校,看到学校已经变成一片废墟。
他感到可能失去了儿子,所以极度的痛苦和悲伤,使他感到眼前一片漆黑,叫着儿子的名字,哭了起来。
忽然,他常对儿子说的一句话,使他又坚定了自己的信念:一定要把儿子找到,实现自己鼓励儿子的话──不论发生了什么,他总会和儿子在一起的。
2、这位父亲双眼直直地看着这些好心人,问道:“谁愿意帮助我?”没人给他肯定的回答,他便埋头接着挖。
这句话不仅描写了人物的神态,而且描写了人物的语言和动作,全面地表现了父亲对儿子的关心与挚爱。
《地震中的父与子》内容分析
《地震中的父与子》内容分析
这是一篇阅读课文,本文记叙了一次大地震后,一位父亲坚信儿子在废墟里等待自己的帮助,不停地挖着。
同样,儿子也抱着这一坚定的信念耐心等待父亲,终于营救成功,父子相聚。
赞颂了父爱的伟大。
本文按事情发展顺序,可以分为两部分:
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讲1994年,洛杉矶发生大地震,许多人受到了伤害。
第二部分(第2自然段至最后一个自然段)讲一位父亲坚信儿子在废墟里等待自己的帮助,不停地挖着。
同样,儿子也抱着这一坚定信念等待父亲,终于营救成功,父子团聚。
《地震中的父与子》词句解析
《地震中的父与子》词句解析
《地震中的父与子》词句解析
一、对句子的理解
本文的教学重点是引导学生从课文的具体描述中感受到父
爱的伟大力量──父亲对儿子深沉的爱和儿子从父亲身上
汲取的巨大精神力量。
因此,以下句子要注意引导学生理解。
1、“这对了不起的父与子,无比幸福地紧紧拥抱在一起。
”“了不起的父与子”,是提领全文内容的关键句子。
抓住它品读全文,其他重点句如“他挖了8小时,12小时,24小时,36小时,再没人来阻挡他。
”“他满脸灰尘,双眼布满血丝,衣服破烂不堪,到处都是血迹。
”“不论发生什么,我总会跟你在一起!”等等,就会迎刃而解。
“了不起的父与子”要从“父”与“子”两个方面来理解。
说父亲了不起,是因为,其他孩子的父母“哭喊过后,就绝望地离开了。
”而这位父亲一直不停地挖掘。
人们劝阻他,“这位父亲双眼直直地看着这些好心人……他便埋头接着挖。
”“他挖了8小时,12小时,24小时,36小时,没有人再来阻挡他。
”“他满脸灰尘,双眼布满血丝,衣服破烂不堪,到处都是血迹。
”为了儿子,决不放弃,实现对儿子的承诺。
多么坚忍不拔决不放弃的父亲!多么恪守诺言有责任感的父亲!
说儿子了不起,是因为在长达38个小时的漆黑的瓦砾堆下,没有水,没有食物,只有恐惧与危险。
然而7岁的阿曼。
《地震中的父与子》教材解析
《地震中的父与子》教材解析第六组本组教材以“父母之爱”为专题,编排了精读课文《地震中的父与子》、《“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略读课文《慈母情深》、《学会看病》。
《地震中的父与子》讲述了有一年美国洛杉矶发生大地震时,一位父亲在废墟中经过38小时的挖掘,终于救出儿子的传奇故事。
《慈母情深》讲述了贫穷辛劳的母亲不顾同事的劝阻,毫不犹豫地给钱让“我”买《青年近卫军》,满足了我读书的强烈愿望。
《“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记叙了父、母亲对一个七八岁孩子写的第一首诗的不同评价,以及对孩子成长的影响。
《学会看病》中的母亲,为了培养孩子将来独自面对生活的能力,在感冒时让他自己上医院,学会了看病。
这几篇课文,从不同的角度,反映了父爱、母爱的深沉与宽广,崇高与无私,令人震撼,让人感动,引人思考。
语文园地中的“口语交际”和“习作”,紧扣“父母之爱”的专题安排,让学生正确认识父母的爱,加强与父母的沟通。
一、教材解读1.课文简说。
课文讲述的是有一年发生在美国的大地震中,一位父亲冒着危险,抱着坚定信念,不顾劝阻,历尽艰辛,经过38小时的挖掘,终于在废墟中救出儿子和同学的故事,歌颂了伟大的父爱,赞扬了深厚的父子之情。
课文先写大地震的混乱中,年轻的父亲安顿好受伤的妻子,急切地冲向儿子的学校,尽管学校已成废墟,他还是坚定地向儿子教室的方位走去。
接着写他不顾别人的劝阻,坚持寻找自己的儿子阿曼达。
最后写经过38个小时不停的挖掘,他的儿子和另外13个同学终于获救。
描写具体,情感真挚,是这篇课文的主要特点。
选编这篇课文,一是让学生感受父爱的伟大力量,受到父子情深的感染;二是引导学生通过对人物外貌、语言和动作的描写,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提高阅读能力。
2.词句解析。
(1)对句子的理解。
本文的教学重点是引导学生从课文的具体描述中感受父爱的伟大力量──父亲对儿子深沉的爱和儿子从父亲身上汲取的巨大精神力量。
因此,以下句子要注意引导学生理解。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9地震中的父与子
1.课文简说。
课文讲述的是有一年发生在美国的大地震中,一位父亲冒着危险,抱着坚定信念,不顾劝阻,历尽艰辛,经过38小时的挖掘,终于在废墟中救出儿子和同学的故事,歌颂了伟大的父爱,赞扬了深厚的父子之情。
课文先写大地震的混乱中,年轻的父亲安顿好受伤的妻子,急切地冲向儿子的学校,尽管学校已成废墟,他还是坚定地向儿子教室的方位走去。
接着写他不顾别人的劝阻,坚持寻找自己的儿子阿曼达。
最后写经过38个小时不停的挖掘,他的儿子和另外13个同学终于获救。
描写具体,情感真挚,是这篇课文的主要特点。
选编这篇课文,一是让学生感受父爱的伟大力量,受到父子情深的感染;二是引导学生通过对人物外貌、语言和动作的描写,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提高阅读能力
2.词句解析。
(1)对句子的理解。
本文的教学重点是引导学生从课文的具体描述中感受父爱的伟大力量──父亲对儿子深沉的爱和儿子从父亲身上汲取的巨大精神力量。
因此,以下句子要注意引导学生理解。
①这对了不起的父与子,无比幸福地紧紧拥抱在一起。
这是提领全文的关键句。
抓住“了不起的父与子”品读全文,及其他重点句,如,“他挖了8小时,12小时,24小时,36小时,没人
再来阻挡他。
”“他满脸灰尘,双眼布满血丝,衣服破烂不堪,到处都是血迹。
”“不论发生什么,我总会跟你在一起!”等等,就会迎刃而解。
“了不起的父与子”要从“父”与“子”两个方面来理解。
说父亲了不起,是因为,其他孩子的父母“哭喊过后,便绝望地离开了。
”而这位父亲一直不停地挖掘。
人们劝阻他,“这位父亲双眼直直地看着这些好心人……他便埋头接着挖。
”“他挖了8小时,12小时,24小时,36小时,没人再来阻挡他。
”“他满脸灰尘,双眼布满血丝,衣服破烂不堪,到处都是血迹。
”为了儿子,决不放弃,实现对儿子的承诺。
多么坚忍不拔、决不放弃的父亲!多么恪守诺言、有责任感的父亲!
说儿子了不起,是因为在长达38个小时的漆黑的瓦砾堆下,没有水,没有食物,只有恐惧与危险。
然而7岁的阿曼达却能在这种情况下,告诉同学不要害怕,坚持生的希望;当得到父亲的救援时,他首先想到的是“先让我的同学出去吧!”同死神搏斗,最终生还,巨大的精神力量来自对父亲真诚诺言的信赖;奇迹的出现来自伟大的父爱。
②“不论发生了什么,我知道你总会跟我在一起。
”
为什么文中3次出现类似的话?因为他是父亲对儿子的承诺,是儿子在绝境中满怀信心的力量源泉,也是父亲坚持到底决不放弃的原因。
反复出现,多处呼应,通过父亲的责任感充分表现了崇高的父爱,通过儿子对父亲诺言的深信不疑说明了对父亲多么信赖。
了不起的父与子,共同创造了神话般的奇迹。
(2)对词语的理解。
昔日:指往日,从前。
废墟:城市或村庄遭受破坏或灾害后变成的荒凉地方。
疾步:快步行走。
绝望:毫无希望。
瓦砾:破碎的砖头瓦片。
开辟:开发、开垦,把荒地开垦成可以种植的土地。
本课是打开的意思。
二、教学目标
1.认识8个生字,会写11个生字。
正确读写、理解“昔日、废墟、疾步、绝望、瓦砾、开辟、破烂不堪”等词语。
积累文中关于人物外貌、语言描写的佳句。
2从课文的具体描述中感受父亲对儿子的爱以及儿子从父亲身上汲取的力量。
.领悟作者抓住人物外貌、语言、动作进行描写,反映人物思想品质的表达方法。
三、教学建议
1.如有条件,可让学生查阅有关1989年、1994年美国大地震的资料。
2.初读课文时,要求学生读准字音,读通课文,借助工具书特别是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意思。
还要引导学生思考: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事情是怎样发生的,经过怎样,结果如何?作者为什么写这篇文章?在思考中了解课文主要内容,理清作者写作思路和课文的脉络层次,初步体会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
3.深入阅读时,要抓住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关键词句引导学生理解,深究为什么说是“了不起的父与子”。
通过对人物外貌、语言、动作描写的重点句的品读,理解内容,体会情感。
对这些句子的理解体会,一是要注意引导学生想象当时情境,如,孩子们所处的环境如何恐惧;7岁的阿曼达怎样鼓励同伴。
二是要引导学生体验,如,父亲当初“顿时感到眼前一片漆黑”的悲伤与绝望,接下来的坚定与决不放弃,儿子生还后的无比幸福喜悦。
三是要加强朗读训练,披文入情,以读促思,在读中感悟。
父亲坚持在废墟中寻找儿子这部分课文,朗读中语调宜轻缓,以表现他的绝望与悲伤。
“不论发生什么,我总会跟你在一起”语气应非常坚定。
发现儿子后父子的对话,语气应是兴奋的,表现他们劫后重逢的喜悦与幸福。
4.要抓住课文中有特色的语言,在阅读中学习表达。
如“他挖了8小时,12小时,24小时,36小时,没人再来阻挡他。
”为什么不直接写挖了36小时?父亲为了救儿子,整整挖了38小时,突出了挖的时间之长,之艰难。
这段话不是直接写38小时,而是从8小时写起,这样写,表现出艰难的过程,更能体现父亲执著的信念和父救子所克服的巨大困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