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甜甜的泥土》教学设计-03

合集下载

课文《甜甜的泥土》教案

课文《甜甜的泥土》教案

课文《甜甜的泥土》优秀教案第一章:教学目标1.1 知识目标1. 理解课文《甜甜的泥土》的主要内容和情节。

2. 掌握文中常用的词汇和表达方式。

1.2 技能目标1. 能够流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大意。

2. 能够运用课文中的词汇和表达方式进行简单的口语表达和写作。

1.3 情感目标1. 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提高学生对文学作品的欣赏能力。

2. 培养学生对亲情的理解和珍视,培养学生的感恩之心。

第二章:教学内容2.1 课文简介2.2 教学重点和难点2.2.1 教学重点理解课文的主要情节和人物关系。

掌握课文中的重点词汇和表达方式。

2.2.2 教学难点理解母亲对小明的深厚爱意和无私奉献。

引导学生从课文中感受到亲情的温暖和珍贵。

第三章:教学方法和手段3.1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通过提问和讨论来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使用情境教学法,通过角色扮演和情景模拟等方式,让学生更好地融入课文情境中。

3.2 教学手段使用多媒体教学资源,如图片、音频和视频等,丰富教学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使用教学卡片和实物道具,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记忆课文中的词汇和表达方式。

第四章:教学过程4.1 导入通过展示课文插图或相关图片,引起学生对课文的兴趣。

引导学生思考:你们曾经体验过甜甜的味道吗?它代表着什么?4.2 朗读和理解学生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大意和情节。

教师提问,引导学生关注课文中的重点信息和人物关系。

4.3 分析和讨论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深入分析课文内容和人物性格。

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自己的观点和感受。

4.4 应用和拓展学生进行角色扮演或情景模拟,运用课文中的词汇和表达方式进行口语表达。

教师引导学生思考课文中的亲情主题,分享自己的亲情故事和感悟。

第五章:教学评价5.1 评价方法采用课堂参与度评价,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和表现。

采用课后作业评价,检查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运用。

5.2 评价标准学生能够流利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大意和情节。

第12课《甜甜的泥土》教学设计

第12课《甜甜的泥土》教学设计
3.成果展示:每个小组将向全班展示他们的讨论成果和实验操作的结果。
(四)学生小组讨论(用时10分钟)
1.讨论主题:学生将围绕“泥土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这一主题展开讨论。他们将被鼓励提出自己的观点和想法,并与其他小组成员进行交流。
2.引导与启发:在讨论过程中,我将作为一个引导者,帮助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我会提出一些开放性的问题来启发他们的思考。
3.重点难点解析:在讲授过程中,我会特别强调生字词的掌握和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文内容的理解这两个重点。对于难点部分,我会通过举例和比较来帮助大家理解。
(三)实践活动(用时10分钟)
1.分组讨论:学生们将分成若干小组,每组讨论一个与泥土相关的实际问题,如泥土的用途、保护土壤的意义等。
2.实验操作:为了加深理解,我们将进行一个简单的实验操作,观察不同土壤的性质和特点。
二、核心素养目标
本节课的核心素养目标为:1.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提高阅读理解能力,通过分析课文内容,把握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2.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通过感受泥土的甜美,学会欣赏大自然之美,激发对生活的热爱;3.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学会运用观察、想象、表达等描写方法,提高创新意识和写作能力;4.培养学生的文化意识,了解不同地域的泥土特点,增强对多元文化的尊重和包容。通过实现这些核心素养目标,使学生全面提高综合素养,为今后的学习和生活打下坚实基础。
第12课《甜甜的泥土》教学设计
一、教学内容
第12课《甜甜的泥土》教学设计
本节课选自人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第四单元,教学内容主要包括:1.学习生字词,如“甜、泥、土”等;2.阅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感受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3.体会泥土的味道,培养观察力和想象力;4.学会运用描写方法,仿写一段话描述自己喜欢的事物。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课文,激发他们对大自然的热爱,同时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甜甜的泥土》教案15篇

《甜甜的泥土》教案15篇

《甜甜的泥土》教案《甜甜的泥土》教案15篇《甜甜的泥土》教案1一、教学目标1、品读语言,感悟母爱,启发学生融进爱的世界;2、了解小小说特点,理解小小说惊奇结尾的意义;3、适时进行语言和思维的训练,倡导批判性学习。

二、教学重点1、重点:感受母爱亲情。

2、难点:发散性思维及语言组织表达能力的训练。

三、教学设想1、本文是一篇小小说,故事情节较简单,但立意深远,所以怎样让学生从简单的情节中体会缺位母爱的无所不在是本文教学的重点。

2、运用直观教具吸引学生注意力,采用讨论,分组交流和谈话的方式教学,注重引导学生发散性思维的打开,鼓励学生表述自己的意见。

3、教时:1课时四、教学进程1、情境导入:前一节课我们学习了现代著名散文家朱自清先生的一篇散文《背影》,文中谈到了父子间相互眷念的深情。

今天我们来学习另外一篇文章——《甜甜的泥土》,在这一篇文章中我们又会感受到什么样的情感呢?我们先不谈,请大家看一副图片(展示图片),看了这副图片,你有什么感受?(学生谈感受)母爱的伟大、无私。

2、引出文章体裁(小小说):老师展示这副图画的用意何在?和文章主题有关,母爱和泥土有什么关系?文章哪些地方写到了甜甜的泥土?文章结尾,讲的是埋在土里的奶糖化掉了,不是大家想的埋起来,还做好标志,下次挖起来再吃,结尾显得有点突然。

美国作家欧亨利讲过有一种文章体裁结尾很具有惊奇性,大家可能依据自己的文学知识积累来猜猜这是什么文体?小小说。

小小说:人物、环境、情节,“微型小说”、“超短篇小说”。

3、小说的人物、环境是围绕情节来设置的,这篇小说是围绕什么样的情节写的呢?请同学读文章(设置小组交流活动),归纳总结文章情节。

4、请一位同学用自己语言简单复述文章内容:一位离异母亲给在新家庭中受虐的孩子送奶糖吃的故事。

离异母亲是“她”,受虐孩子是“王小亮”,这是文章的两个主要人物,主要情节呢?(板书)送奶糖吃奶糖缺位母爱埋奶糖无所不在融奶糖融于社会5、师生交流:读文章时感觉文中哪些语句对你触动比较大,怎么样体现出母爱的无私、伟大,缺少母爱的艰辛、悲惨,学生畅所欲言,教师归纳点拨。

2023年《甜甜的泥土》教学设计(精选5篇)

2023年《甜甜的泥土》教学设计(精选5篇)

2023年《甜甜的泥土》教学设计(精选5篇)《甜甜的泥土》教学设计篇1教学目标:1.品析__中朴实而富于表现力的语言,感受母子间的至爱亲情;2.理解文中“甜甜的泥土”的含义;3.读写结合,学会用富有表现力的语言写作。

教学流程:(一)导入:以寓言故事《大鱼和小鱼》导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谈听后感受。

设想:小鱼不懂事,有一天真的被钓钩钓走了,大鱼有该有怎样的表现?(小组合作研讨并写出)学生读文交流。

小结写作情况并切入主题,学习感人__感受亲情并学习方法。

(二)阅读:(1)初读课文,概括__内容。

(2)浏览课文,试复述课文。

(把握住小说中的情节)试引导学生把握住此文结构:送糖——分糖——埋糖——化糖(3)品析课文,完成教学重点。

文中塑造了哪些人物?他们分别具有怎样的性格特点?从文中哪些语句中可以看出。

(在学生的回答中解读亲情的同时,抓住时机引导写作方法,如:神态描写、语言描写、动作描写、心理描写、比喻等修辞方法的运用)把握住中心后,深化理解,__题目为“甜甜的泥土”,__结尾说道:“那泥土,甜丝丝的”,为什么泥土是甜的,其中蕴含着怎样的含义?(三)写作练习,体现教学效果。

理解了母子深情,了解了描写深情的方法,拿出刚才写的小片段进行修改。

(小组合作方式进行,小组成员念作文)板书设计:甜甜的泥土描述亲情方法:送甜蜜宽广动作分糖爱神态埋无时不在无处不在语言化永恒比喻教学反思:此课是本校的第二轮研讨课,上课是抽班进行,又是八年级学生,首先是对学情并不了解,据此在教学环节的设计上有了如下的安排:1、教学环节简化,面向大多数学生;2、导入时用故事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减少师生间的陌生感;3、注意对学生评价语的运用,重在鼓励,但真诚地对其缺点进行点评;4、品析时侧重于方法的点拨;在上完课后,我有如下感受:首先,我被学生的积极投入所感动,他们每个同学都在尽其所能的回答问题、积极思考,这种精神是不多见的。

我觉得我从九年级下来后,有了一定的教学经验,在课堂机制上有了进步,比如在对学生的评价中能根据学生的不同特点进行评价,在教学容量上也比以前要大了,这些是我感觉比较好的一面。

第12课《甜甜的泥土》教学设计

第12课《甜甜的泥土》教学设计

第12课《甜甜的泥土》教学设计一 : 第12课《甜甜的泥土》教学设计学校主备人教材分析这篇小小说通过一包奶糖化为“甜甜的泥土”的故事。

表达了离异家庭的孩子渴望得到母爱的强烈愿望。

告诉人们的至亲至爱犹如宽广厚实的大地。

无所不在,无处不有。

这篇文章立意新奇,它打破写离异家庭的孩子渴望得到母爱的立意,把主题放在歌颂人间的至亲至爱无所不在,无处不有上,离异家庭的孩子同样能得到人类的关爱。

获得生活的勇气和动力。

这样给人新鲜独特之感。

另外,它结构严谨,妙用对比手法。

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掌握小说的故事情节;了解小说写作特色;具体分析人物形象,培养学生阅读一般现代文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在阅读中思考、在合作中探究、在自主中感悟。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悟伟大的母爱,体会人间至亲至爱犹如宽广的大地无所不在、无处不有。

启发学生融进爱的世界,去发现美、感受爱。

教学重点体会学习巧妙的构思。

教学难点感受语言的清新自然和笔法的细腻。

教法预习反馈讨论学法自主合作探究教具多媒体学具学案课时一课时课型新授其它程序教师活动学生行为设计意图个人补充导入播放歌曲《世上只有妈妈好》,学生会唱的一起吟唱。

初一时我们就学习了有关母爱的诗句:母亲啊,天上的风雨来了,鸟儿躲进它的巢里,心中的风雨来了,我只躲到你的怀里。

下面我们一起来朗读一下,黎巴嫩著名的诗人、散文作家和画家纪伯伦说的一段话:人的嘴唇所能发出的最甜美的字眼,就是母亲,最美好的呼唤,就是“妈妈”。

而今天我们将走进台湾作家黄飞书写至爱亲情的文章——甜甜的泥土。

欣赏歌曲,齐读屏幕上的话。

吸引学生,激情导入,初步感受母爱。

整体感知一、读准下列词语二、听读课文,整体感知。

播放音频朗读三、小说讲述了一个怎样的故事?请概述送奶糖分奶糖埋奶糖奶糖化四、速读全文,将下列句子补充完整,并说出理由。

甜甜的泥土,————的妈妈。

指名朗读,全体齐读。

指名概述故事情节。

自由回答。

检查预习情况加深印象。

培养学生归纳总结能力。

《甜甜的泥土》教案设计

《甜甜的泥土》教案设计

《甜甜的泥土》优秀教案设计第一章:教学目标1.1 知识目标1. 理解课文《甜甜的泥土》的主要内容,把握文章的主题和情感。

2. 掌握生词和短语,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1.2 技能目标1. 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能够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和情感。

2. 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能够运用所学生词和短语进行句子表达。

1.3 情感目标1. 培养学生对亲情的理解和感悟,懂得珍惜家人对自己的爱。

2. 培养学生的感恩之心,学会表达对家人的感激之情。

第二章:教学内容2.1 课文简介《甜甜的泥土》是一篇描写亲情的短文,通过讲述一个孩子在学校里得到老师的关心和帮助,从而感受到家人对自己的爱。

2.2 教学重点1. 生词和短语的学习。

2. 阅读理解能力的培养。

第三章:教学步骤3.1 导入1. 引导学生回顾上一节课的学习内容,对亲情的重要性有初步的认识。

2. 提问学生对家人的爱有什么感悟,引发学生对亲情的思考。

1. 学生自读课文《甜甜的泥土》。

2. 老师提问学生对课文的理解,检查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3.3 生词和短语学习1. 老师讲解生词和短语,学生跟读并模仿。

2. 学生运用生词和短语进行句子表达,老师给予指导和反馈。

3.4 课堂练习1. 学生根据课文内容完成练习题目。

2. 老师批改并给予讲解和指导。

第四章:教学评价4.1 学生自评学生对自己的学习情况进行评价,包括对知识的掌握和对技能的运用。

4.2 同伴评价学生之间相互评价,互相学习和进步。

4.3 教师评价老师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评价,给予鼓励和指导。

第五章:教学延伸5.1 课后作业学生根据课文内容编写一篇短文,表达自己对家人的感激之情。

5.2 亲子活动学生和家长一起进行一次亲情活动,如一起做饭、看电影等,增进亲子关系。

第六章:教学资源提供《甜甜的泥土》的原文文本,供学生阅读和参考。

6.2 生词和短语列表列出课文中的生词和短语,方便学生学习和复习。

6.3 课堂练习题目提供与课文内容相关的练习题目,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甜甜的泥土》教学设计 (苏教版八年级上册)共3篇

《甜甜的泥土》教学设计 (苏教版八年级上册)共3篇

《甜甜的泥土》教学设计 (苏教版八年级上册)共3篇《甜甜的泥土》教学设计 (苏教版八年级上册)1《甜甜的泥土》教学设计 (苏教版八年级上册)一. 教学目标1. 了解水资源配置不均的现状和原因。

2. 掌握灌溉的方法和现代化灌溉设施的使用。

3. 能够掌握节约水资源,合理利用水资源的意义和方法。

二. 教学重点1. 水资源配置不均造成的影响及其现状。

2. 灌溉的三种方法、灌溉方式的合理使用和现代化灌溉设施的使用方法。

3. 节约水资源,合理利用水资源的意义及其方法。

三. 教学难点1. 水资源配置不均现状和影响的教学。

2. 现代化灌溉设施的使用方法教学。

四. 教学过程1. 课前准备认真阅读教材课文和与之相关的学科知识和实践知识,设计教学过程和教学方法。

2. 导入新课〇出示课程标题和图片,让学生猜测文章内容及考察学生对本文话题的了解情况。

〇呈现一幅画面:一些农民挖沟引水沿着地势的山崖上放着几个水缸。

让学生想象在节水的条件下如何合理利用水资源进行农业生产。

〇引出话题:目前中国的水资源分布情况如何?各地水资源利用是否合理?给什么样的人造成什么样的影响?与农业生产的关系如何?〇展开讨论:让学生阐释自己的观点,并参照当地实践和普及水资源知识到自己的思考和表达中。

3. 教学正文〇第一部分:水资源分布情况及分配不均原因。

1. 观看探究活动1视频:安徽省双胜水库的受灾情况,了解中国水资源总量和分布区域。

2. 与学生交流同属一个省份的受水资源影响的情况,了解有多少地方存在水资源短缺及影响。

3. 阐释水资源平衡概念,引导学生了解水资源分配不均的原因。

〇第二部分:灌溉的方式及现代化设施的应用。

1. 大屏幕展示三种灌溉方式(人工灌溉、雨养灌溉、坡耕田和输水渠),并与学生交流其各自使用的优缺点。

2. 授课并演示如何操作灌溉设施。

3. 分小组讨论现代化灌溉设施对农业生产的意义,并分享结果。

〇第三部分:水资源的节约与利用。

1. 环节导入:让学生解释什么是“节约水资源”和“合理利用水资源”。

《甜甜的泥土》教学设计(人教版八年级上册)

《甜甜的泥土》教学设计(人教版八年级上册)

《甜甜的泥土》教学设计(人教版八年级上册)选自苏教版八年级(上册)第三单元,至爱亲情单元一、教学目标知识目标:理解生字词,明确小说三要素,品味文学作品优美的语言,体会小小说的特点。

情感目标:体会母子亲情,培养关爱他人的品质。

技能目标:通过赏析语言分析人物形象。

二、教学重点能整体感知全文,理解文章结构思路、故事情节,分析主要人物形象,体会文章的主题思想。

三、教学难点理解“甜甜的泥土”的深刻含义,从而领悟文章的主题思想,感悟结尾新奇。

四、教学方法及教学手段教学手段:多媒体教学方法;情境设置法、激发兴趣法、朗读法、指导归纳法、研究探讨法、阅读法五、课时安排:1课时六:教学过程1、情境导入式,激发兴趣多媒体展示歌曲《妈妈的吻》一曲《妈妈的吻》把我们带回了甜蜜的童年,再次感受了浓浓的母爱,今天,让我们一起学习台湾作家黄飞的小小说《甜甜的泥土》,再一次去感受母亲对孩子的挚爱亲情和我孩子对母亲爱的强烈渴望。

2、复习小说三要素:人物、情节、环境情节是小说的骨架,环境是小说的依托,人物是小说的核心。

小小说的特点:立意新奇,结构严谨,结尾惊奇。

【目的:为学习本文做铺垫,整篇文章就是通过这三个特点和小说三要素进行展开的。

】3、自读课文,整体感知熟悉生字词:晕眩(yun xuan)愠( yun)色蹭(ceng)着鼓囊囊(nang)涮(shuan)净抠(kou)学生读课文,概括情节这篇课文一奶糖为线索,通过送奶糖——吃奶糖——埋奶糖——化奶糖展开,最后,一包奶糖化为“甜甜的泥土”的故事。

【目的:指导学生运用小说的常识,进一步了解小说的故事情节,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和概括能力】4、再读课文,了解环境请同学们在文中勾画出环境描写的句子,并分析他的作用,之后在教室的指导下归纳出环境在小说中一般起到什么作用。

【目的:环境是小说的依托,总结出本文环境描写的作用,对学习本文的主旨有一定的只向作用。

】5、品读课文,体会情感【重点】品读语句,分析人物形象(1)/小亮的糖是哪里来的?找出文中描写小亮妈妈的语句,读一读并分析作者运用了哪些描写方法,展现了小亮妈妈怎样的情感?(模式:运用了什么描写方法,形象地具体的写出了什么,表现了什么)(2)、你能从哪些子句中感受到母子情深?【学法指导:品读语句,可结合人物描写方法,用了那些富有表现力的词语或可进行以一些联想】(3)、你对文中人物有何特殊印象?【学法指导:从语言、神态、心理、动作等方面分析人物形象】(4)、学生跳读,选择你感受最深的语句来读,按句式说话:(多媒体展示)“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我体会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体会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12课《甜甜的泥土》教学设计

第12课《甜甜的泥土》教学设计

第12课《甜甜的泥土》教学设计篇一:苏教版八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12课《甜甜的泥土》教学设计《甜甜的泥土》教学设计学习目标:1.掌握本文的故事情节,了解小小说立意新奇,结尾惊奇的写法。

2.能够抓住细节,具体分析人物形象。

3.感悟伟大的母爱,进一步体会人间至亲至爱犹如宽广的大地无所不在,无处不有。

导学过程:一.导入: 人世间,母爱让人感动,周围人的爱,更让人震撼。

今天,就让我们去聆听一个离异家庭的孩子向我们讲述的故事《甜甜的泥土》。

(板书课题)二.预习检测1. 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黯()淡愠()色惶()然踉()跄().....呆滞()跌()跌撞撞嘀()咕愣()怔().....晕眩()蹭()着吮()吸蓦()地....涮()净.2.《甜甜的泥土》是现代作家黄飞写的一篇三.展示学习目标有目标,我们的行动才会有方向,这节课我们的学习目标是这样的。

四.新课导学麻雀虽小,五脏俱全,小小说也具有一般小说的特点,下面我们先来理清故事情节。

(一)、理情节:问题探究(一)朗读课文,时间五分钟。

请你找出贯穿全文内容的线索,并用最简洁的语言概括小说的主要内容。

检测(一)仿照第一个方框,在下面三个方框内填上恰当的短语,显示故事发展的过程,并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文中的故事。

→ → 故事:写一位离异的母亲给儿子送奶糖最终化为“甜甜的泥土”的故事(二)、析人物:问题探究(二)让我们再细读文章、抓住细节,选择最感兴趣的人物,用“我最了解(人物),由文中第段(句子),可知他(她)是的人”的句式,分析概括人物形象。

(给同学们一些时间做准备,在准备的过程中,先说给你的同桌听一听,然后再举手示意老师。

)(学生再读文章并组内交流,教师巡视。

)亲生母亲:爱子心切的慈母。

王小亮:渴望得到母爱,为人友善,坚强懂事。

机智聪明的小可爱的形象。

后妈:冷酷无情的恶母。

传达室老头:富有爱心,通情达理。

检测(二)读下面几个句子,联系上下文,分析运用了哪些描写的方法,表现了人物什么样的心情?①她,倚着学校门口的一棵杨树,一动不动,宛如一座雪雕。

《甜甜的泥土》教学设计

《甜甜的泥土》教学设计

《甜甜的泥土》教学设计 3 篇本单元的阅读教学第三单元的内容安排上主题是“至爱亲情”。

至爱亲情,血浓于水。

本单元的课文中,一个背影,融注了深深的父爱;甜甜的泥土,蕴含着不言自喻的母爱;人琴俱亡,呈现了兄弟的手足之情;优越的条件,割不断父母对子女的情愫……单元主题与学生比拟贴近,但由于本单元五篇课文的时代背景与学生生活的现代相隔较远,学生不太简单了解:没有离开家庭的经受就不能深刻地感悟简简洁单背影中的深深父爱,处于安康家庭的孩子无法品尝出泥土中的“甜”味,家庭富有的孩子无法深刻体会贫困的父母宁可饿死也不为优越的条件而送走自己的孩子;现代的独生子女很难感受到兄弟的手足之情;……所以,怎样激发起学生的兴趣和情感很是关键。

教师应依据教学实际创设符合学生认知水平、能够使教学拓展和力量迁移得到有效落实的情境,帮忙学生深刻感悟这种“至爱亲情”。

这样就可以引导学生从多个人物身上、多个角度和侧面,去领会那种血浓于水的至爱亲情,从而对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起到肯定的升华作用,爱我亲人,爱我生活,爱我社会。

因此,教学中要留意引导学生通过阅读、课外拓展去熟悉人物的形象,体会文章中表现出的父母兄弟的至爱亲情。

作为教师,肯定要糊涂地意识到,学习本单元,决不只是简洁的学习文中写到的几个人物,目的是引导学生在感受作品中的人物和大事的同时,体会父母兄弟之间血浓于水的亲情,引起共鸣,从而能够在平常的生活中感受到父母对自己深刻的爱、别人对自己无形的关爱……体会到人间到处有真情,做到课内外打通,不局限于课本,也不脱离开课本,在课本的根底上拓展、迁移,升华,将自己的体会形成文字,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

依据本单元的内容结合学生的兴趣、爱好及你的理解确定一个专题作为本单元的探究问题。

如围绕以《背影》为动身点,引导学生阅读朱自清的散文,进展朱自清作品的风格探究;学习了《甜甜的泥土》后,指导学生进展社会调查,如家庭环境对孩子教育的影响;围绕《父母的心》可以进展中西文化的特色比拟等等。

《甜甜的泥土》优秀教案设计

《甜甜的泥土》优秀教案设计

《甜甜的泥土》优秀教案设计《甜甜的泥土》优秀教案设计《甜甜的泥土》优秀教案设计篇1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把握小说的故事情节。

2、能力目标:理解“甜甜的泥土”的含义,体会小小说立意新颖,结尾惊奇的写法。

培养学生自主、合作和探究学习的能力。

3、情感目标:让学生感受到母爱的深沉伟大,学会珍惜母爱,珍惜亲情。

教学重点理解文中王小亮的亲生母亲对他的深沉的爱。

教学难点理解“甜甜的泥土”的深刻含义。

教学时间:1课时教学内容和步骤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1、老师讲述故事:1976年7月28日凌晨3点42分,唐山发生了7.8级的大地震,一个八个月大的婴儿靠母亲咬断食指流出的鲜血,奇迹般地生存下来;2008年汶川8.0级大地震中,又一位母亲用自己的身体扛住了巨石,保住了身下的孩子,在弥留之际,她在手机上写下了这样的短信:亲爱的宝贝,如果你还活着,长大后一定要记得妈妈永远爱你!2、听了这个故事,你有什么感受?(学生谈感受)3、今天,我们也要来学习一篇表达至爱亲情的文章——《甜甜的泥土》。

(板书题目、作者)二、、出示目标1、把握小说的故事情节。

2、理解“甜甜的泥土”的含义,体会小小说立意新颖,结尾惊奇的写法。

3、品味饱含深情的语言,体会母子深情。

三、设疑自探1、通读课文,整体感知(一)读准下列词语黯(àn)淡愠(yùn)色踉跄(liàng qiàng)馍(mó)蓦地(mò dì)吮(shǔn)渗(shèn)入蹭(cèng)呆滞(zhì)愣怔(lèng zheng)涮(shuàn)净晕眩(yūn xuàn)2、学生设疑:(1)、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2)、文中写了哪几个人物?主要写谁?(3)、“甜甜的泥土”有什么含义?(4)、文中令你感动的语句有哪些?说出让你感动的原因?(1)、本文围绕什么线索如何展开故事情节(2)、文章中哪个人物留给你的印象最深?你从哪些地方能看出来他(她)是一个怎样的人?(3)、文章为什么以“甜甜的泥土”为题?四、解疑合探1、小组讨论自探过程中不能独立解决的问题。

《甜甜的泥土》教案设计

《甜甜的泥土》教案设计

《甜甜的泥土》优秀教案设计第一章:课程简介1.1 课程背景《甜甜的泥土》是一篇描绘亲情与关爱的优秀文章,通过讲述一个小女孩在母亲节为母亲准备礼物的故事,展现了母女之间的深厚感情。

本文以生动的语言、细腻的情感描绘,引导学生感受亲情的力量,培养学生的感恩之心。

1.2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把握文章结构。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讨论,学会从文章中提取关键信息,理解作者表达的情感。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亲情的伟大,培养学生的感恩之心,增强家庭观念。

第二章:教学内容2.1 课文解读本文通过讲述小女孩为母亲准备礼物的故事,展现了母女之间的关爱与亲情。

文章以“甜甜的泥土”为线索,将读者带入一个充满温馨、感动的世界。

在教学过程中,要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内容,感受文章所表达的真挚感情。

2.2 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文章所表达的亲情与关爱。

(2)教学难点:引导学生从文章中提取关键信息,理解作者表达的情感。

第三章:教学方法与手段3.1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感受文章所表达的情感。

(2)自主学习法:鼓励学生独立思考,自主探究,提高学习效果。

(3)合作讨论法: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共同解决问题,培养团队精神。

3.2 教学手段(1)多媒体课件:运用多媒体课件,生动展示课文内容,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

(2)图片素材:运用相关图片素材,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

第四章:教学过程4.1 导入新课通过创设情境,引导学生进入课文所描述的世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4.2 自主学习让学生独立阅读课文,提取关键信息,了解故事大意。

4.3 合作讨论分组讨论,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内容,分享自己的感受。

4.4 课堂讲解针对课文内容进行详细讲解,解答学生心中的疑问。

4.5 情感体验通过情景表演、朗读等形式,让学生感受文章所表达的亲情与关爱。

初中语文《甜甜的泥土》教案设计

初中语文《甜甜的泥土》教案设计

初中语文《甜甜的泥土》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课文《甜甜的泥土》的主要内容,体会其中所表达的情感。

(2)能够把握课文中的人物形象和故事情节,理解作者通过故事所传达的道理。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阅读,感知课文内容,培养阅读理解能力。

(2)通过小组讨论,分析课文中的情感变化,提高合作交流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母爱的伟大和亲情的力量,培养珍惜家庭情感的价值观。

(2)学会关爱他人,培养乐于助人的品质。

二、教学重点1. 理解课文《甜甜的泥土》的主要内容,体会其中所表达的情感。

2. 把握课文中的人物形象和故事情节,理解作者通过故事所传达的道理。

三、教学难点1. 分析课文中情感的变化,理解母爱的伟大和亲情的力量。

2. 将课文中的情感体验与自身生活实际相结合,培养正确的价值观。

四、教学准备1. 课文《甜甜的泥土》文本。

2. 多媒体教学设备。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教师简要介绍课文《甜甜的泥土》的作者及作品背景。

(2)引发学生对母爱、亲情的思考,导入新课。

2. 自主阅读(1)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故事情节,感知人物形象。

(2)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阅读中的疑问。

3. 小组讨论(1)学生分组讨论课文中的情感变化,分析母爱的伟大和亲情的力量。

(2)各小组汇报讨论成果,教师点评并总结。

4. 情感体验(1)教师引导学生结合自身生活实际,分享对母爱、亲情的感悟。

(2)学生发言,教师点评并总结。

5. 拓展延伸(1)学生举例说明身边关爱他人、乐于助人的事迹。

(2)教师点评并总结,强调关爱他人、乐于助人的重要性。

6. 课堂小结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母爱的伟大和亲情的力量,以及关爱他人、乐于助人的价值观。

7. 布置作业(1)课后复习课文,总结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

(2)写一篇关于母爱、亲情的感悟文章。

六、教学反思教师在课后对本次教学进行反思,分析教学过程中的优点和不足,针对学生的反馈情况进行调整教学策略,以提高教学效果。

甜甜的泥土 教案教学设计 _3

甜甜的泥土 教案教学设计 _3

甜甜的泥土教案教学设计甜甜的泥土一教学目标1.品读语言,感悟母爱,启发学生融进爱的世界2.适时进行语言和思维的训练。

二教学重点1重点:感受母爱亲情。

2难点:发散性思维及语言组织表达能力的训练。

三教学过程一:歌曲《世上只有妈妈好》导入世上只有妈妈好,有妈的孩子像个宝,没妈的孩子像根草。

母爱,对有的人来说就是那么的垂手可得,对有的人来说却是那么的遥而无望。

今天我们一起来读一读小说《甜甜的泥土》,看看它给我们讲述的是又怎样的母爱的故事?二.朗读课文把握内容1.用一句最简洁的话说说这个故事。

把小小说的内容全部包括进去。

2.请同学们找出贯穿全文内容的线索。

再试着用几个动词将这个线索连成一个完整的故事。

3.选择感受最深的一个角度对故事内容进行概括,以“从……看,这是一个……的故事”格式概括。

如从“王小亮的那双张了嘴的破鞋都甩掉了”来看,这是一个发生在离异的、贫困的孩子身上的故事。

请同学们细读课文,说出你的感受。

三.朗读课文体会情感1.朗读景物描写的部分。

要求读出气氛说一说为什么这样描写春天的景物?2.读妈妈等待王小亮的部分,感受妈妈的心情3.找出文中揭示王小亮的心情的语句来,并说说应该怎么读?四.朗读课文走进人物内心世界1.妈妈非常思念儿子,她却不亲自把糖送给儿子,这是为什么?2.王小亮特别珍惜这包糖,却不留着自己慢慢吃,还分给同学和老师,这是为什么?3.本文描述的是一个苦涩的故事,但作者却用“甜甜的泥土”为题,这是为什么?)五.生活链接1.谈谈自己家中的喜怒哀乐。

(家是……)这样来说:先说一个简短的事例,注意表达出一个感人的情境,然后再用富有哲理的、诗意的语句表达。

如我的爸爸妈妈在外地工作不能回家,我只有在周末才与他们接通电话,每一次听到他们的声音我都会感到很幸福,我觉得家就是一段长长的电话线,这头是我,那头是爸爸、妈妈。

那电话里分明有一种甜美的味道。

考试失败后,我沮丧地回到家,妈就带我到城墙边玩,看着桃花竞相开放,小草茁壮成长,我顿时心中一亮:家是温暖的春风,催人上进。

甜甜的泥土(苏教版八年级) 教案教学设计

甜甜的泥土(苏教版八年级) 教案教学设计

甜甜的泥土(苏教版八年级) 教案教学设计《甜甜的泥土》教学案教学目标:1.品读语言,感悟母爱,体会母亲对儿子的至爱之情。

2.通过语言和思维的训练,真正理解课文的主旨。

教学过程:一、导入由汶川地震中一个感人的母爱故事导入。

二、检查学生字词预习情况1、词语积累,读准字音:黯淡()愠色()晕眩()蹭着()呆滞()踉跄()()吮着()渗入()2、词义:踉跄:呆滞:惶然:三、整体感知学生配音朗读课文。

听读思考:用一句话概括课文内容:本文写了表达了。

四、分层概括明确:线索是奶糖送奶糖—()—()—( ) —( ) —( ) —( )五、合作学习思考题一:1、文章中的“她”是谁?到学校来干什么?2、我们可以从文中哪些语句能看出她对王小亮的疼爱?3、王小亮得到奶糖后,“惊喜极了”。

他知道这奶糖是谁送给他吃的吗?请说说你的理由。

4、如果你得到了多年未见的母亲特意送来的奶糖会怎么办?课文中王小亮又是如何处置奶糖的?他为什么这样做?5、当王小亮发现奶糖融化后,很伤心,“呆呆地凝视着”,不一会后,“他又笑了”,他为什么笑?他除了想到了母爱,还想到了什么?六、生活链接家是:(先说一个简短的事例,注意表达出一个感人的情境,然后再用富有哲理的、诗意的语句表达。

)七、教师寄语母爱是伟大的,让我们珍惜我们拥有的母爱,让我们也力所能及地回报给母亲我们的爱,最后让我们祝愿天下的母亲——平安!幸福!祝愿天下的孩子——幸福、安康!八、布置作业小说中有这样一句:“同学们在嘻嘻哈哈的笑声中和他一起分享着欢乐,只有老师悄悄背过了身……”老师为什么要“悄悄背过了身”?你能想象出老师此时此刻的神情和心理活动吗?(请把这种神情和心理活动描述出来,不少于200字。

)。

《甜甜的泥土》之三 教案教学设计(苏教版八年级下册)

《甜甜的泥土》之三 教案教学设计(苏教版八年级下册)

《甜甜的泥土》之三教案教学设计(苏教版八年级下册) 《甜甜的泥土》之三教案教学设计(苏教版八年级下册)教学目标:1、概括这篇小说的故事情节,理解“奶糖”的线索作用。

2、结合文中详细描写分析小说的人物形象,并学习文章写人的方法。

3、探究结尾之妙与作者的写作意图,体会亲情与关爱之暖。

教学重、难点:分析人物形象,学习写人手法。

一、导入(2分钟)以温馨的亲情图片导入。

图片中向我们展示了一个个温馨的瞬间,孩子和父母在一起是如此地快乐!但是假设妈妈离开了孩子,孩子离开了母亲呢?小说《甜甜的泥土》的主人公王小亮就是一个离开了妈妈的孩子。

我们一起来看他的故事。

二、概括情节(8分钟)1、请同学们快速阅读课文,思考:文章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明确:写了王小亮把生母送给他的奶糖藏于雪地中,后来竟化为甜甜的泥土的故事。

2、文章围绕什么来写的?根据这个线索,可以分为哪几个部分?明确:围绕“奶糖”来写的。

可以分为送奶糖、吃奶糖、埋奶糖、化奶糖。

三、研读人物,学习写法(25分钟)这篇小说塑造的人物形象鲜明,你对哪个人物印象最深刻?请选择一个来分析。

要求结合文中详细语句,尽量全面地分析人物的形象特点。

提示:可以分析作者对人物的各种描写,如语言、神态、动作等。

小说还有另外一些描写方法,如环境描写,比照手法,也可以注意一下。

1、例如:一阵电铃的急响。

她黯淡的眼神里,射出热切的光。

分析:这里对母亲的眼神变化进展了描写,“黯淡”和“热切”形成比照,这位母亲因为长期和孩子分开而黯淡,又因为即将见到孩子而兴奋。

从这句神态描写中,我们看到了一个深深爱着孩子的母亲。

2、学生认真阅读并赏析文章对人物的描写,根据例如分析人物形象。

3、交流。

如有的同学提到了母亲,教师就顺势将母亲的形象分析到位,同时归纳作者写人的角度和方法。

除了正面描写,还有侧面描写、环境衬托、比照手法的运用也是可以好好咀嚼的。

在品味语句的同时穿插有感情地朗读。

4、明确:母亲一个是深爱孩子却又无法和孩子生活在一起的无奈的、痛苦的、可怜的形象。

《甜甜的泥土》教案3

《甜甜的泥土》教案3

《甜甜的泥土》教案3教学内容分析本节课是第三节《甜甜的泥土》教学中的一节,主要讲述了在土地中生活的生物以及它们对土地的贡献。

本节课涉及的知识点包括:土地中的生物、生物对土地的贡献、种植与保护等方面,是学生了解土地生态系统的一个重要环节。

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了解土地中的生物有哪些;2.了解生物对土地的贡献;3.了解种植与保护对土地的影响。

能力目标1.能够观察土地生态系统并发现其中的生物;2.能够表述生物对土地的贡献;3.能够运用所学知识种植植物并保护生态环境。

情感目标1.培养学生爱护土地的情感;2.培养学生保护生态环境的情感;3.培养学生团队精神。

教学重点1.土地中的生物;2.生物对土地的贡献;3.种植与保护对土地的影响。

教学难点1.如何引导学生对土地生态系统进行观察;2.如何使学生理解生态系统的复杂性。

教学过程导入环节老师播放生态系统的视频,让学生对生态系统有一个初步的认识。

活动一:观察土地生态系统1.在校园内的草坪上,老师让学生分为若干小组,每个小组观察一块草坪范围内的生态系统。

要求学生认真观察草坪上的植物、昆虫等生物,以及它们互相之间的关联。

2.学生在观察后,回到教室,对生态系统进行归纳总结,并分享给同学。

活动二:生物对土地的贡献1.老师板书“生物对土地的贡献”,与学生探讨出一些有意思的内容,让学生了解不同类型生物的贡献。

2.学生根据自己的研究和探讨,写出一份有关生物对土地的贡献报告,并在班内分享,进行点评讨论。

活动三:种植与保护1.老师给学生发放一些植物种子,让学生进行种植,要求学生注重观察植物生长的过程,以及它们对土地的贡献。

2.学生在种植的过程中,注重环境保护,课后收拾并维护种植地。

总结反思本节课重点在于引导学生了解生物对土地的贡献,探讨种植与保护对土地的影响,让学生从中建立起保护土地的意识,同时提升他们的团队合作能力,使他们更好地了解、热爱、保护地球。

课后作业1.给自己种的植物拍照片,记录其生长过程;2.设计一个产品,可以减少对土地的污染,同时可以保护土地生态。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甜甜的泥土》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学习小小说立意新颖,结尾惊奇的写法。

2、体会小小说告诉人们的人间至亲至爱无所不在、无处不有的真情。

[重点难点]
1、重点:感受母爱亲情。

2、难点:小小说的写法特点。

[教学时数] 一教时
[教学过程]
第一教时
一、导入
创设情境:借助多媒体播放电影《世上只有妈妈好》的片断,让学生感受母爱的伟大力量。

二、阅读课文,整体感知
请学生复述小小说的故事,同学们加以评价。

三、理清文章结构
学生讨论、交流、明确:按照小说的情节发展的基本规律,可以把这篇小小说分成五部分。

第一部分(1—5):破题,又称“交代”。

交代矛盾和冲突发生前的社会环境和人物关系等。

第二部分(6—18):故事的开端,或称“起因”。

通过对“她”的行动和语言描写,表现她内心的震撼和悲痛。

第三部分(19):故事的发展部分。

写王小亮得到奶糖后的欢乐情景。

第四部分(20—21):故事的高潮。

写王小亮在家里受后妈虐待的情况。

第五部分(22—24):故事的终结部分,也是矛盾冲突的结果。

写王小亮感受到了至爱真情。

四、探究
这篇课文以优美的文字、细腻的笔法表达了一个离异母亲对孩子的爱。

你能从哪些语句中感受到这种爱?说出来与同学交流。

让学生通过读、品、演、议、思,了解作品内容,深入角色内心,把握作品的思想感情,分享成功的欢乐,感受母亲的亲情和人间友情的熏陶。

允许学生有不同的说法,鼓励大胆发言。

五、品味语言
研读句子,讨论问题。

1、“都放学了。


“知……道……”她目光呆滞地低声喃喃着,无力地垂下脑袋,慢慢松开手,从大襟棉袄口袋里,掏出一包裹得很紧的、还带着体温的糖:“大伯,麻烦……给孩子。


课文中有些故意省略的内容需要仔细品读才能弄明白。

你能联系上下文,说出“她”些什么吗?
2、下午,这包糖终于传到二年级二班王小亮手中。

孩子惊喜极了,这最喜欢吃的奶糖好久没尝过了。

王小亮知道这包糖是谁给他吃的吗?说说你的理由。

学生讨论、交流、明确:
1、“她”(过去的妈妈)知道中午放学后儿子王小亮没有出校门回家,她更知道王小亮因为得不到现在的爸爸妈妈的爱抚而过着艰难的日子,如
中午不能回家吃热饭,只能在学校里啃冷馍。

2、知道。

因为这包糖是他“最喜欢吃的奶糖”,也只有王小亮“过去的妈妈”才知道独生子最喜欢吃奶糖。

王小亮吃了奶糖后,当晚“睡得特别香,特别甜”原来“他梦见过去的妈妈笑着回来了,现在的妈妈垂着头走了,真高兴。


六、有表情地朗读课文
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有表情地朗读课文,要读出不同人物的不同感情,读出叙述、描述、对话的不同语调、语气。

七、小结
这篇小小说通过一包奶糖化为“甜甜的泥土”的故事,表达了离异家庭的孩子渴望得到母爱的强烈愿望,也告诉人们人间的至亲至爱应该犹如宽广厚实的大地,无所不在,无处不有。

八、布置作业
课后练习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