圆柱与圆锥说课定稿 - 副本

合集下载

人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第三单元《圆柱与圆锥复习课》说课稿

人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第三单元《圆柱与圆锥复习课》说课稿

人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第三单元《圆柱与圆锥复习课》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第三单元《圆柱与圆锥复习课》的教材内容主要包括圆柱和圆锥的基本概念、特征、性质以及它们的计算方法。

这部分内容是小学数学的重要内容之一,旨在让学生掌握圆柱和圆锥的基本知识,能够运用这些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在教材的编写上,采取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方式,通过生动的例题和丰富的练习题,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圆柱与圆锥的相关知识。

同时,教材还注重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为初中阶段的数学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 学情分析在教学之前,我们需要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分析。

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空间想象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对于圆柱和圆锥的基本概念、特征、性质以及计算方法有一定的了解。

但是,部分学生可能对一些复杂的概念和性质理解不深,对一些计算方法的应用还不够熟练。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们需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针对不同学生的学习情况,采取适当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圆柱与圆锥的相关知识。

三. 说教学目标根据教材内容和学情分析,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如下:1.知识与技能目标:让学生掌握圆柱和圆锥的基本概念、特征、性质以及计算方法,能够运用这些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观察、操作、思考、交流等过程,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自主学习能力。

四. 说教学重难点本节课的教学重难点如下:1.圆柱和圆锥的基本概念、特征、性质的理解和运用。

2.圆柱和圆锥计算方法的掌握和应用。

3.空间想象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为了实现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我们将采取以下教学方法与手段:1.情境教学法:通过生动的例题和实际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讨论。

2.合作学习法: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和合作,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自主学习能力。

(说课稿)第二单元 圆柱和圆锥第1课时(1)-六年级数学下册 (苏教版)

(说课稿)第二单元 圆柱和圆锥第1课时(1)-六年级数学下册 (苏教版)

说课稿:第二单元圆柱和圆锥第1课时(1)-六年级数学下册(苏教版)一、教学背景本节课是六年级数学下册第二单元的第一课,主要介绍圆柱和圆锥的基本概念以及如何求解圆柱和圆锥的体积问题。

本章节与前置知识有关的章节为《图形的分类与认识》、《三维图形的认识》等,建议在讲解本课前,先通过以上知识让学生对图形有一个基本的认识,在此基础上再深入讲解本节课的内容。

二、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了解圆柱和圆锥的基本概念及其特征。

2.学会求解圆柱和圆锥的体积。

2.技能目标1.掌握圆柱和圆锥的制作方法。

2.学会利用公式求解圆柱和圆锥的体积。

3.情感目标1.培养学生对图形的浓厚兴趣。

2.引导学生探究、思考,提高学习兴趣。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1.认识圆柱和圆锥的基本概念。

2.学会求解圆柱和圆锥的体积。

2.教学难点1.利用公式求解圆柱和圆锥的体积。

2.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问题中。

四、教学方法与过程1.教学方法1.讲授法2.示范法3.实践法4.探究法2.教学过程(1)引入新课教师出示一张圆锥和圆柱的图片,在学生们了解其外形和特征的情况下,引导学生与同桌一起进行讨论,探究圆柱和圆锥的基本概念。

(2)概念讲解教师让学生呈现出自己讨论的结果,进一步讲解圆柱和圆锥的定义和横截面特征。

讲解完毕后,教师出示相关图片,帮助学生们更形象地理解。

(3)制作圆柱和圆锥教师为每位学生发放相关纸板、剪刀、胶水等材料,引导学生跟随示范,自行制作圆柱和圆锥,并在制作过程中理解其三维结构特征。

(4)公式讲解教师引导学生将圆柱和圆锥分别切成若干个环形,并讲解如何利用公式求解体积。

(5)练习与巩固教师出示多道实例题,要求学生们自行利用公式求解,以巩固所学。

(6)拓展知识教师通过出示一些圆柱和圆锥的应用场景,引导学生从生活中发现更多的应用。

五、教学评价1.教学评价方式1.抽查法2.小组合作评价法3.个人书面评价法2.教学评价内容1.知识点掌握情况2.体积计算思路清晰情况3.制作圆锥、圆柱情况评价六、教学资源1.教学工具1.黑板、彩笔、讲义2.图形卡片、纸板、剪刀、胶水2.教学媒体1.手机、电脑等设备2.多媒体投影仪七、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引入新颖的课堂教学方式,让学生们自主探索图形的各项特征,进而全面了解圆柱和圆锥的基本概念。

《圆柱和圆锥的认识》(说课稿)六年级下册数学青岛版

《圆柱和圆锥的认识》(说课稿)六年级下册数学青岛版

圆柱和圆锥的认识一、教材分析本节课是六年级下册数学的一课,需要掌握圆柱和圆锥的定义及特点。

在教材中,本节课主要涉及以下内容:•圆柱的定义及特点•圆锥的定义及特点本节课对应的是数学教材的第一章《几何图形》,这一章主要介绍了各种几何图形的定义、性质和分类。

二、教学目标1.了解圆柱和圆锥的定义及特点;2.能够手绘圆柱和圆锥的图形并标注其特点;3.能够通过观察图形判断是否为圆柱或圆锥;4.能够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本节课的教学重点和难点在于:1.正确理解圆柱和圆锥的定义;2.能够手绘圆柱和圆锥的图形并标注其特点;3.能够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学内容和方法(一)教学内容1. 圆柱的定义及特点圆柱是由一个圆在平面上绕着它的直径作直线运动所形成的几何体。

圆柱有两个底面和一个侧面。

两个底面都是圆形,侧面由两个平行的圆形侧面和它们之间的矩形侧面组成。

圆柱的特点:•有两个底面,形状相同;•侧面是矩形,且与底面平行;•侧面的高度等于底面的直径。

2. 圆锥的定义及特点圆锥是由一个圆在平面上绕着一个不在该平面上的点作直线运动所形成的几何体。

圆锥有一个底面和一个侧面。

底面是圆形,侧面由圆锥顶点和底面上所有的连线组成。

圆锥的特点:•侧面是一个斜面,有一个顶点和一个底面;•顶角是一个直角;•侧面的高度等于顶点到底面圆心的距离。

(二)教学方法1.演示法:通过课件、实物、图片等形式展示圆柱和圆锥的图形;2.问答法:通过提问,引导学生深入思考、探讨问题;3.实践法:通过实际操作、练习等方式巩固所学知识;4.讨论法:学生分组讨论,交流思考结果。

五、教学过程设计(一)导入新知1.讲师介绍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并引出本课的主题;2.通过课件或实物向学生展示圆柱和圆锥的图形,引导学生了解它们的基本形态。

(二)讲解并演示示范1.讲师讲解圆柱和圆锥的定义及特点;2.讲师通过演示示范,手绘圆柱和圆锥的图形,并对其特点进行标注。

(说课稿)第二单元 圆柱和圆锥的认识-六年级数学下册 (苏教版)

(说课稿)第二单元 圆柱和圆锥的认识-六年级数学下册 (苏教版)

说课稿:第二单元圆柱和圆锥的认识-六年级数学下册(苏教版)一、教材分析1.教学内容本单元学习内容是“圆柱、圆锥的认识”。

主要包括:1.什么是圆柱和圆锥2.透视图认识:(1)圆柱和圆锥的特点(2)由底面、侧面、顶面组成(1)区分圆柱和圆锥(2)圆柱和圆锥的运用2.教学目标1.了解圆柱和圆锥的定义和特点,能够在教材提供的图形中找出圆柱和圆锥。

2.能够运用已知的圆柱和圆锥解决实际问题。

3.通过学习和实践,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教学重点和难点1.圆柱和圆锥的定义和特点。

2.圆柱和圆锥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二、教学方法本节课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如讲授、课堂讨论、小组合作等。

1.讲授:教师通过投影仪或板书,讲述圆柱和圆锥的定义和特点。

2.课堂讨论:教师提出问题,让学生参与讨论,活跃课堂氛围。

3.小组合作:教师将学生分成小组,让学生合作完成一些实际问题的解答。

三、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生动的教学场景来导入课题,如通过实物模型或图片等,让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认识圆柱和圆锥。

2.讲解通过投影仪或板书,教师讲解圆柱和圆锥的定义和特点。

在讲解时,教师可以通过图片、实物模型等方式进行讲解,提高学生兴趣。

然后,结合课本,让学生更好的理解。

3.讨论教师提出几个关于圆柱和圆锥的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让学生自主学习。

4.练习让学生在小组内进行练习和讨论,解决一些圆柱和圆锥的实际问题。

在练习过程中,教师可以带领学生探究问题的解法。

5.巩固通过课堂小结或作业的方式,让学生巩固所学内容。

四、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我认为我做得还不够充分,下面总结以下:1.本节课采用了多种教学方法,但每种教学方法并没有充分的使用。

下一次要把各种教学方法都充分发挥出来。

2.在讲授环节,我应该给学生一些实例来更加深刻地理解其定义和特点。

3.在课堂讨论环节,我应该提高学生的分析能力,让他们自己找出问题,并提出解决方法。

综上,我将对自己的不足进行反思,并在下一次的教学中改进。

苏教版六年级下册数学第二单元《圆柱与圆锥》说课稿

苏教版六年级下册数学第二单元《圆柱与圆锥》说课稿

苏教版六年级下册数学第二单元《圆柱与圆锥》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苏教版六年级下册数学第二单元《圆柱与圆锥》是本学期的重要内容。

本单元主要包括圆柱和圆锥的特征、体积计算以及应用。

通过本单元的学习,学生能够理解和掌握圆柱和圆锥的基本概念,会计算圆柱和圆锥的体积,并能应用于实际问题中。

教材通过生动的实例和丰富的练习,引导学生探索和发现圆柱和圆锥的性质,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数学基础,对图形的认识和基本的体积计算有一定的了解。

但是,对于圆柱和圆锥的特征和体积计算的规律,学生可能还存在一定的困惑。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操作和思考,自主探索和发现圆柱和圆锥的性质,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圆柱和圆锥的体积计算方法。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够理解和掌握圆柱和圆锥的基本概念,会计算圆柱和圆锥的体积,并能应用于实际问题中。

2.过程与方法目标:学生通过观察、操作和思考,培养空间想象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学生能够积极参与数学学习,体验成功的喜悦,培养对数学的兴趣和自信心。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学生能够理解和掌握圆柱和圆锥的基本概念,会计算圆柱和圆锥的体积。

2.教学难点:学生能够理解和掌握圆柱和圆锥的体积计算方法,并能应用于实际问题中。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本节课采用情境教学法、探究教学法和直观教学法相结合的方法。

通过生动的情境引入新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操作和思考,自主探索和发现圆柱和圆锥的性质;运用直观的教具和多媒体辅助教学,帮助学生形象地理解圆柱和圆锥的概念和体积计算方法。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情境引入,让学生观察和描述生活中见到的圆柱和圆锥形状的物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自主探究:学生通过观察和操作,发现圆柱和圆锥的特征,总结出圆柱和圆锥的定义和性质。

3.讲解示范:教师讲解圆柱和圆锥的体积计算方法,并进行示范,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

苏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1、圆柱和圆锥的认识》说课稿1

苏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1、圆柱和圆锥的认识》说课稿1

苏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1、圆柱和圆锥的认识》说课稿1一. 教材分析苏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1、圆柱和圆锥的认识》这一章节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平面图形的知识以及立体图形的知识的基础上进行的一个单元。

主要介绍了圆柱和圆锥的特征、性质以及应用。

通过这一章节的学习,使学生能够进一步理解和掌握立体图形的知识,提高空间想象力,为后续学习圆柱和圆锥的计算打下基础。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数学基础,对平面图形和立体图形有一定的了解。

但是,由于年龄和认知水平的限制,学生在空间想象力方面还存在一定的困难。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通过直观的教具和生动的讲解,帮助学生建立空间观念,理解圆柱和圆锥的特征和性质。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通过学习,使学生能够正确识别圆柱和圆锥,理解圆柱和圆锥的特征和性质,掌握圆柱和圆锥的展开图,提高空间想象力。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操作、思考、交流等过程,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使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实际的联系。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圆柱和圆锥的特征和性质,圆柱和圆锥的展开图。

2.教学难点:圆柱和圆锥的空间想象力,对圆柱和圆锥的理解和应用。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启发式教学法、合作学习法等,引导学生主动探究,积极参与。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实物教具、模型等,直观展示圆柱和圆锥的特征和性质,帮助学生建立空间观念。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展示生活中的圆柱和圆锥物品,引导学生回顾已学的平面图形和立体图形的知识,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自主探究:让学生观察和触摸实物,自己发现和总结圆柱和圆锥的特征和性质,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3.小组合作:学生分组讨论,通过操作教具和模型,共同完成圆柱和圆锥的展开图,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

认识圆柱和圆锥说课稿范文(通用5篇)

认识圆柱和圆锥说课稿范文(通用5篇)

认识圆柱和圆锥说课稿范文(通用5篇)认识圆柱和圆锥说课稿1教学内容:教科书第18~20页的例1,“练一练”和练习五的1~4题教学目标:1、使学生在观察、操作、交流等活动中感知并发现圆柱和圆锥的特征,知道圆柱和圆锥的底面、侧面和高。

2、使学生在活动中进一步积累认识立体图形的学习经验,增强空间观念,发展数学思考。

教学重点:掌握圆柱、圆锥的特征教学难点:知道平面图形和立体图形之间的关系,认识立体图教学准备:多媒体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出示例1场景图,上面这些物体认识吗?分别是什么?如果将它们按形状分成两类,怎么分?如果给这两类物体起个名字,可以叫什么?学生交流(揭示课题:圆柱和圆锥)二、探究圆柱和圆锥的特征1、研究圆柱⑴生活中还有哪些物体的形状是圆柱形的?出示相关圆柱形实物和模型⑵引导观察:仔细观察这些圆柱,你能发现什么?在小组中交流自己的发现。

⑶组织全班交流,教师适当板书:上下一样粗细有两个圆面一个曲面⑷认识圆柱各部分的名称:教师先对照圆柱的直观模型介绍圆柱的底面、侧面和高,再让学生在实物模型上找到圆柱的底面、侧面和高。

2、研究圆锥⑴生活中还见过哪些圆锥形状的物体?⑵仔细观察圆锥,你能发现什么?在小组中说一说。

⑶全班交流,教师相机板书:有一个顶点底面是圆形侧面是一个曲面⑷认识圆锥的高出示圆锥的透视图,让学生认识圆锥的高。

⑸在圆锥的实物模型中,相互说说圆锥的顶点、底面、侧面和高。

三、巩固练习1、讨论“练一练”。

交流挑选的理由和不挑选的理由。

2、做练习五第2题。

⑴引导学生从正面、上面、侧面观察圆柱和圆锥,看分别看到的是什么形状?⑵在书中连线。

3、做练习五第3题。

⑴出示长方形、直角三角形和半圆形的小旗,引导学生猜想:如果将旗杆快速旋转,想想一下:小旗旋转一周各能成什么形状?让学生旋转小旗,看猜想是否正确。

⑵如果让你自己设计一个小旗,你想将小旗设计成什么样子的?想想一下,如果也这样旋转一周,会转成什么形状?自己做一做。

《圆柱和圆锥的认识》说课稿5篇范文

《圆柱和圆锥的认识》说课稿5篇范文

《圆柱和圆锥的认识》说课稿5篇范文第一篇:《圆柱和圆锥的认识》说课稿《圆柱和圆锥》说课稿各位老师好,我代表六年级所有的数学老师对我们的新课程义务教育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六年级下册《圆柱和圆锥》这个单元作一个说课,下面我将从教材,教法学法,教学过程和板书设计四个方面来进行说课。

首先我从教材分析入手:本单元是在学生已经了解并掌握长方形,正方形和圆等一些常见的平面图形的特征,以及长方体、正方体的特征,并在学生已经直观认识圆柱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进一步探索圆柱和圆锥的特征。

本单元的主要内容有:圆柱和圆锥的认识,圆柱的表面积和体积,圆锥的体积。

圆柱、圆锥是我们在生产生活中经常遇到的几何形体。

内容的安排上不仅有利于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也为进一步应用几何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打下基础。

根据新课标要求,教材特点和学生认知规律,我制定了以下三个教学目标:1.知识和技能:使学生认识圆柱和圆锥,掌握它们的基本特征。

并认识圆柱的底面、侧面和高,认识圆锥的底面和高。

引导学生探索并掌握圆柱的侧面积、表面积的计算方法以及圆柱、圆锥体积的计算公式,会运用公式计算体积,解决有关的简单实际的问题。

2.过程与方法:引通过观察、设计和制作圆柱、圆锥的模型等活动,使学生了解平面图形与立体图形之间的联系,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使学生理解除了研究几何图形的形状和特征,还要从数量的角度研究几何图形,如图形的面积、体积等,体会数形结合的思想。

通过圆柱和圆锥体积公式的探索,使学生体会转化、推理、极限、变中有不变等数学思想。

基于以上分析,我把本单元的教学重点确定在充分感知的基础上,探索圆柱和圆锥的特征,并学会运用计算公式计算圆柱的表面积和体积,圆锥的体积的计算。

教学难点是认识和理解圆柱的侧面积以及侧面积的计算方法和认识理解圆锥的高。

现代教育心理学认为,小学生的思维发展是从具体形象向抽象思维过渡的。

因此,按照学生的认知规律,按照从“具体感知——形成表象——进行抽象”的过程,在教学中,我准备利用直观教具如多媒体课件,圆柱和圆锥的模型,采用引导探究法、观察演示法、讨论法等方式让学生能够多种感官参与学习,自主构建知识。

第2单元第1课时 圆柱和圆锥的认识(说课稿)六年级下册数学苏教版

第2单元第1课时 圆柱和圆锥的认识(说课稿)六年级下册数学苏教版

第2单元第1课时圆柱和圆锥的认识(说课稿)
一、教学目标
1.理解圆柱和圆锥的基本概念;
2.掌握圆柱和圆锥的表面积和体积公式;
3.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二、教学重难点
1.圆锥的表面积和体积公式;
2.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三、教学过程
1. 导入新知
老师通过展示一些圆柱和圆锥的实物模型,引导学生对于圆柱和圆锥的基本概念进行理解。

2. 讲解
(1)圆柱的基本概念
圆柱是由一个圆形底面和一个平行于底面的圆柱面组成的几何体。

纵向截面为圆,所有横截面相同。

(2)圆锥的基本概念
圆锥是由一个圆形底面和一个顶点连向底面的锥面组成的几何体。

圆锥的顶点到底面的距离称为高,连接圆锥侧面上顶点和圆心的线段为母线。

三角形是圆锥的横截面。

(3)圆柱和圆锥的表面积和体积公式
圆柱的表面积公式为:$S=2\\pi rh+2\\pi r^2$。

圆锥的表面积公式为:$S=\\pi rl+\\pi r^2$。

圆柱的体积公式为:$V=\\pi r^2h$。

圆锥的体积公式为:$V=1/3\\pi r^2h$。

3. 实践演练
通过几个实例的讲解,引导学生掌握圆柱和圆锥的表面积和体积公式,以及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4. 总结归纳
通过学生和老师的讨论,总结圆柱和圆锥的基本概念以及表面积和体积公式。

让学生对所学知识有一个更为深入的理解。

四、作业布置
1.课本上相关练习;
2.预习下一课时内容。

五、板书设计
<img src=。

苏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圆柱与圆锥说课备案

苏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圆柱与圆锥说课备案

11.19号说课备案(六年级下册圆柱和圆锥)1.说课标:(1)所选课题在本科教学中的地位和作用。

根据课标所规定的教学原则和要求,在整体把握教材知识体系和编写意图的前提下,通过分析新选课题(章、节、课)内容特点,确定其在整体或单元教学中的地位:圆柱和圆锥一章节是学生从前从未学过的新图形,是小升初的重点之一。

通过分析新旧知识的联系,确定其在整体或单元教学中的地位:学生在三年级下册学过正方形和长方形,四年级下册学习了平行四边形,六年级上册第一章节学习了长方体和正方体。

那么圆柱和圆锥就是以上图形的延续,是小学几何章节的最后一个知识点。

(2)制定本课题的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1.学生知道圆柱和圆锥的特征,知道圆柱和圆锥的底面侧面和高。

2.学生认识圆柱和圆锥的展开图,探究圆柱的侧面积和表面积的计算方法。

3.引导学生探究圆柱和圆锥的体积,并发现圆柱和圆锥体积之间的关系。

4.根据探究的结果,推导出圆柱和圆锥的计算方法。

过程与方法:1.理解圆柱表面积含义,能够运用公式求出圆柱和圆柱侧面积。

2.理解圆柱和圆锥的关系,能够运用公式求出圆柱和圆锥的体积。

3.总结已学的各种计算方法,能够运用圆柱和圆锥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情感态度价值观:1.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实践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学生学会从不同角度来看问题,尝试用多种方法解决问题,激发学生对本章节的兴趣和好奇心。

2.说教材(1)对教材内容的理解,分析和处理:教材的教学顺序是:认识圆柱和圆锥》探究圆柱侧面积展开图》学会计算圆柱侧面积和表面积》探究长方体正方体体积和圆柱的关系》....(2)理论上的理解知识点解析:(3)教学重点难点确定和解决:重点:圆柱侧面积和表面积的计算方法以及圆柱体积和圆锥体积的计算方法,并能够解决实际问题。

难点:圆柱和圆锥的公式转化,已知其中两个条件求另一个条件的问题。

利用圆柱和圆锥体积关系,已知同体积、同底,求出高的问题,或同体积、同高,求出底的问题。

圆柱和圆锥说课定稿

圆柱和圆锥说课定稿

《圆柱和圆锥》说课稿天衢中心小学:张丽我说课的内容是青岛版数学六年级下册第二单元《圆柱与圆锥》,下面我将从说教材,说目标,说教学三个方面对《圆柱和圆锥》这一单元进行说课。

(一)、说教材。

一.单元的编排体例本单元由:情境主题图、合作探索部分、自主练习、回顾整理、我学会了吗,五部分组成。

本单元是小学阶段几何知识的最后一部分新课内容,内容包括:圆柱和圆锥的特征、圆柱的表面积、圆柱的体积及圆锥的体积三小节,本单元是在学生掌握了圆、长方体、正方体等有关知识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是小学阶段图形与几何知识的最后一部分内容,是以后进一步学习几何知识的基础。

圆柱和圆锥的侧面是曲面,本单元的学习会使学生对立体图形的认识更深入、更全面,有利于进一步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1、情境主题图选取的素材密切联系学生生活实际,有利于调动和激发学生探索和研究的积极性,体验数学与现实世界的密切联系;其次,加强了圆柱和圆锥的对比和联系,有利于学生通过发现和探索,理解和掌握圆柱和圆锥的有关知识。

如:第一信息窗用学生呈现了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经常接触到的圆柱和圆锥形的冰激凌盒,引发学生思考,从而引入对圆柱圆锥的认识。

第二信息窗呈现的是圆柱形纸筒制作车间生产纸筒的情景,右侧纸筒标示出了底面直径和高,很自然的引发学生提出现实问题:制作这样一个圆柱形纸筒需要多少硬纸板?引入对圆柱体的侧面积和表面积的学习。

第三信息窗:呈现的是圆柱和圆锥形状的冰激凌盒,并分别标出了它们的底面直径和高,引入对圆柱和圆锥体积计算的探索和学习。

2、合作探索部分信息窗一通过问题:它们是什么形状的,它们有什么特征,引发学生思考,让学生通过观察实物,借助模型探索交流圆柱和圆锥的特征。

信息窗二教材呈现的是沿着高将圆柱形纸筒剪开,学生交流发现的情镜,目的是引入对圆柱侧面积和表面积知识的学习。

信息窗三,教材呈现的是学生借助圆的面积公式推导过程猜想圆柱的体积可能是把圆柱转化成长方体来推导的,第二个红点问题是圆锥的体积是多少,教材呈现的是学生猜想实验的过程,从而发现:圆锥的体积是与它等底等高的圆柱体积的三分之一。

六年级下册数学说课稿 圆柱和圆锥 苏教版 (1)

六年级下册数学说课稿 圆柱和圆锥 苏教版 (1)

六年级下册数学说课稿圆柱和圆锥苏教版 (1)一、教学目标1.了解圆柱和圆锥的定义。

2.了解圆柱和圆锥的特征和性质。

3.掌握圆柱和圆锥的表面积和体积的计算方法。

4.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注重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和实际应用能力。

二、教学重点1.圆柱和圆锥的定义。

2.圆柱和圆锥的特征和性质。

3.圆柱和圆锥的表面积和体积的计算方法。

三、教学难点1.圆锥的表面积和体积的计算。

四、教学方法1.演讲法2.演示法3.探究法五、教学步骤1. 导入(5分钟)通过学生已经掌握的面积和体积的知识,落实学生对圆柱和圆锥的认识。

通过未知量的概念,引导学生思考圆柱和圆锥的形态和特征。

2. 学习(30分钟)1.圆柱的概念和性质–圆柱的定义–圆柱的性质–圆柱的图形–圆柱的等积变形2.圆锥的概念和性质–圆锥的定义–圆锥的性质–圆锥的图形–圆锥的等积变形3.圆柱的表面积和体积计算–圆柱的表面积计算–圆柱的体积计算4.圆锥的表面积和体积计算–圆锥的表面积计算–圆锥的体积计算3. 讲解(15分钟)1.教师讲解圆柱和圆锥的定义和性质,画出图形并做出等积变形。

2.讲解圆柱和圆锥的表面积和体积的计算方法。

4. 练习(30分钟)1.给出圆柱和圆锥的具体尺寸,让学生自己计算表面积和体积。

2.指导学生解决相关的数学问题。

5. 归纳(5分钟)让学生总结本节课学习的重点和难点。

六、教学总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将了解圆柱和圆锥的定义、性质、特征以及表面积和体积的计算方法。

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数学能力,提高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

七、板书设计1.圆柱和圆锥的定义。

2.圆柱和圆锥的性质。

3.圆柱和圆锥的表面积和体积的计算方法。

苏教版六年级下数学第二单元《圆柱与圆锥》说课稿四篇

苏教版六年级下数学第二单元《圆柱与圆锥》说课稿四篇

《圆锥的认识》说课稿尊敬的各位领导、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课标实验教材六年级上册的《圆锥的认识》。

下面我主要从目标、评价和学习这三个方面来说本节课。

一、目标首先是学习目标的制定,我主要依据学材、学情、课标这几个方面。

基于学材的分析本节内容选自九年级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人教版)六年级下册第二章第二小节第一部分《圆锥的认识》。

这一部分是在学生掌握了圆和圆柱的相关知识的基础之上而安排的内容。

我们要想认识圆锥,进一步学习有关它的知识,首先要了解它的特征。

因此教材把它安排在这一部分内容的第一节,为下面学习起到一个良好的铺垫作用。

由于圆柱与圆锥的知识是密切相关的,因而教材把圆锥的认识安排圆柱的认识之后,为学习圆锥的特征以及体积起到了一个桥梁的作用。

因此,我将圆锥的特征作为本节课的学习重点。

基于学情的分析由于已经是六年级的学生了,他们的主动性和能动性已经有较大的提高,能够有意识的去主动探索未知世界。

同时,他们的思维能力、分析问题的意识和能力也有明显的提高;动手操作能力、语言表达能力有所发展。

所以在教学时适宜让学生主动思考,合作交流,动手实践,让学生在具体情境中亲自体验感知圆锥的特征。

另外,要鼓励学生主动参与、动手操作、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能根据具体情况想出多种测量高的方法。

通过以上分析,我认为本节课的学习难点是圆锥的高的测量方法。

基于课标的分析,课标对于本节课的阐述与分析,在这里不再赘述。

学习目标:基于以上几个方面,我制定了本节课的学习目标,大家请看:目标1、借助生活中的实物或模型,会说出圆锥的各部分名称,会正确地辨认圆锥,会举例说明生活中哪些物体是圆锥形。

目标2、结合问题情境,通过指一指、画一画、量一量、说一说等活动,会说出圆锥体的大小与底面的大小有关,会正确测量圆锥的高。

目标3、通过动手操作、观察交流等活动,会说出圆锥侧面展开后是一个扇形,并能说出圆锥是由三角形旋转得到的以及三角形各部分与圆锥的关系。

人教版数学六下第三单元《圆柱与圆锥》单元说课稿1

人教版数学六下第三单元《圆柱与圆锥》单元说课稿1

人教版数学六下第三单元《圆柱与圆锥》单元说课稿1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数学六下第三单元《圆柱与圆锥》是小学数学的重要内容,它涉及到立体图形的认识和计算。

本单元主要包括圆柱的认识、圆柱的表面积和体积的计算,以及圆锥的认识和体积的计算。

这些内容对于学生形成立体几何观念,提高空间想象力具有重要作用。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空间几何知识,对立体图形有了一定的认识。

但是,对于圆柱和圆锥的表面积和体积的计算,还需要通过实例和操作来进一步理解和掌握。

此外,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积极性也需要通过教学手段来激发和提高。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够正确认识圆柱和圆锥,掌握它们的特征和计算方法,能够解决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观察、操作、思考、交流等活动,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创新精神。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圆柱和圆锥的特征,圆柱和圆锥的表面积和体积的计算方法。

2.教学难点:圆锥体积的计算公式的推导和理解。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合作学习法、案例教学法等,引导学生主动探究,积极参与。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实物模型、几何画板等辅助教学,提高教学效果。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生活实例引入圆柱和圆锥的概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新课导入:引导学生观察和描述圆柱和圆锥的特征,通过操作活动,让学生体验圆柱和圆锥的体积的计算方法。

3.实例分析:通过具体的实例,让学生理解和掌握圆柱和圆锥的表面积和体积的计算方法。

4.练习与拓展:设计不同难度的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并能够解决实际问题。

5.总结与反思:让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总结圆柱和圆锥的计算方法,反思自己的学习过程。

七. 说板书设计板书设计要清晰、简洁,能够突出教学重点和难点。

可以通过图示、列表、公式等形式,将圆柱和圆锥的特征、计算方法等内容展示给学生。

一 圆柱与圆锥-2022-2023学年六年级下册数学说课稿(北师大版)

一 圆柱与圆锥-2022-2023学年六年级下册数学说课稿(北师大版)

一圆柱与圆锥-【金榜行动】2022-2023学年六年级下册数学说课稿(北师大版)一、教材分析《北师大版六年级数学》下册在第二章中介绍了圆柱和圆锥。

本章的教学内容是基于第四章《几何图形》的认知,先让学生了解圆柱、圆锥的形状特征,然后带领他们探索圆柱和圆锥的表面积和体积的计算方法。

本章所学的知识点是升华全书内容的重点,也是基础知识,对于学生的数学发展非常重要。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目标•能够认识圆柱、圆锥的形状特征及区别;•能够掌握圆柱、圆锥的表面积和体积的计算公式;•能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2.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观察、探究、发现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正确对待学习的态度和价值观,懂得合作和分享的重要性。

三、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本章的教学重点是圆柱、圆锥表面积和体积的计算公式的掌握和应用。

2. 教学难点本章的教学难点是如何使学生灵活地运用所学公式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学方法与教学过程1. 教学方法采用示范法、讲解法、启发式教学和情境化教学等方法。

2. 教学过程第一步:导入教师介绍今天授课的内容:圆柱和圆锥的表面积和体积的计算。

通过提问学生认识日常生活中经常接触到的圆柱和圆锥,启发学生对圆柱和圆锥的形状特征及区别的认识。

第二步:讲解教师通过图形和实物讲解圆柱和圆锥的表面积和体积的计算公式,并带领学生理解和掌握,并和学生共同探讨公式的来源和意义。

第三步:练习为了提高学生运用所学公式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教师设计了一系列练习题,根据学生不同的水平设置难度和数量,让每个学生都能获得锻炼将所学到的知识成功应用于实际问题的机会。

第四步:巩固让学生互相交流,分享解决问题的方法和结果,在这个过程中,既能让学生掌握所学知识,又可以培养他们在合作和分享中的习惯。

第五步:小结教师总结本次授课的重点难点,再次给出圆柱、圆锥表面积和体积的计算公式,并让学生掌握两者的区别及应用。

六年级下册数学说课稿-2 圆柱和圆锥∣苏教版

六年级下册数学说课稿-2 圆柱和圆锥∣苏教版

六年级下册数学说课稿-2 圆柱和圆锥∣苏教版一、教学目标1.了解圆柱和圆锥的定义及特点;2.能够使用公式计算圆柱和圆锥的表面积和体积;3.能够通过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二、教学内容本节课主要讲解圆柱和圆锥的概念及相关计算公式。

(一)圆柱1.定义:以圆为底面,且底面上的任意一条线段与底面中心垂直的直线段为母线的几何体。

2.特点:–侧面积公式:$S_{侧}=2\\pi rh$–底面积公式:$S_{底}=\\pi r^2$–表面积公式:$S_{表}=2\\pi rh+\\pi r^2\\times 2$–体积公式:$V=\\pi r^2h$其中,r表示底面半径,ℎ表示柱体高度。

(二)圆锥1.定义:以圆形底面为一端,另一端为一个点并以此点与底面上任意一点间的线段为轴所围成的几何体。

2.特点:–侧面积公式:$S_{侧}=\\pi rl$–底面积公式:$S_{底}=\\pi r^2$–表面积公式:$S_{表}=\\pi rl+\\pi r^2$–体积公式:$V=\\dfrac{1}{3}\\pi r^2h$其中,r表示底面半径,ℎ表示锥体高度,l表示斜高线长。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一)教学重点1.熟记圆柱和圆锥的定义及特征;2.熟练使用圆柱和圆锥的公式进行计算。

(二)教学难点1.理解锥体的侧面积和体积计算公式;2.掌握斜高线长的概念。

四、教学方法1.案例分析法:通过真实案例,引导学生理解圆柱和圆锥的相关知识和公式。

2.演示法:通过课堂讲解、板书演示等形式,引导学生理解圆柱和圆锥的定义及特点。

3.练习法:通过提供多样化的练习题,巩固学生所学知识。

五、教学步骤1.引入:通过真实案例引导学生理解圆柱和圆锥的相关知识和公式;2.讲解:讲解圆柱和圆锥的定义及特点,并详细讲解公式的计算方法;3.演示:通过板书演示等形式,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所学知识;4.练习:提供多样化的练习题,巩固学生所学知识;5.总结:帮助学生总结圆柱和圆锥的重点知识点和公式。

六年级下册数学说课稿-2《圆柱和圆锥的认识》-苏教版

六年级下册数学说课稿-2《圆柱和圆锥的认识》-苏教版

六年级下册数学说课稿-2《圆柱和圆锥的认识》-苏教版一、教学目标1.了解什么是圆柱、圆锥,能够通过形象的图像区分两者。

2.学习计算圆柱和圆锥的体积公式,能够进行简单的计算。

3.通过实例思考解决问题的方法。

二、教学重点1.认识圆柱和圆锥的区别。

2.掌握圆柱和圆锥的体积计算方法。

三、教学难点1.结合图像感性理解圆柱和圆锥的体积计算方法。

2.提高学生自主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教学内容及方法1.知识点的介绍1.1圆柱的认识圆柱由两个全等的平面圆底和一个矩形侧面所组成。

当矩形侧面的宽度增大时,圆柱的体积也会随之增加。

1.2圆锥的认识圆锥是由一个圆锥底面和一个顶点相连的三维图形。

圆锥的高度为底面到顶点的距离,而底面上每一点到顶点的距离为半径。

当圆锥高度增大时,圆锥的体积也会随之增加。

2.计算公式的学习2.1圆柱体积公式圆柱的体积可以通过以下公式计算:V = π * r^2 * h其中,r为圆柱的底面半径,h为圆柱的高度,π≈3.14。

2.2圆锥体积公式圆锥的体积可以通过以下公式计算:V = 1/3 * π * r^2 * h其中,r为底面半径,h为高,π≈3.14。

3.教学案例分析3.1示例一已知圆锥的底面半径为4厘米,高为6厘米,求其体积。

首先将半径和高带入圆锥的体积公式:V = 1/3 * π * r^2 * hV = 1/3 * 3.14 * 4^2 * 6V = 100.48所以,圆锥的体积为100.48立方厘米。

3.2示例二已知圆柱的高为10厘米,底面半径为8厘米,求其体积。

圆柱的体积由公式:V = π * r^2 * hV = 3.14 * 8^2 * 10V = 2010.4所以,圆柱的体积为2010.4立方厘米。

4.教学总结通过本次课程的学习,我们对圆柱和圆锥有了更深入的认识。

我们掌握了圆柱和圆锥的体积公式,并通过实例练习,提高了我们的解决问题的能力。

我们将继续努力,把数学学得更好。

六年级下数学说课稿-第二单元圆柱和圆锥 第3课时-苏教版

六年级下数学说课稿-第二单元圆柱和圆锥 第3课时-苏教版

六年级下数学说课稿-第二单元圆柱和圆锥第3课时-苏教版
一、教学目标
1.认识和理解圆柱和圆锥的基本性质;
2.掌握圆柱和圆锥的表面积公式和体积公式;
3.能够灵活应用公式进行计算。

二、教学重难点
1.学生要掌握圆柱和圆锥的表面积公式和体积公式;
2.学生要能够运用公式计算。

三、教学准备
1.圆柱和圆锥的模型;
2.计算工具(计算器、尺子、笔等)。

四、教学过程及内容安排
1. 导入(5分钟)
教师通过图片或实物向学生展示圆柱和圆锥,让学生感性认识它们的形状特点。

2. 学习(30分钟)
1.让学生认识圆柱和圆锥的基本元素,并介绍圆柱和圆锥的基本性质;
2.让学生学习圆柱和圆锥的表面积公式和体积公式;
3.通过实例让学生掌握公式的应用。

3. 实践(30分钟)
1.学生自主探究圆柱和圆锥的表面积和体积公式的应用;
2.老师组织学生在小组内完成练习册中的例题和练习。

4. 反思(5分钟)
教师与学生共同回顾和总结今天学习的内容,并提出帮助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思路和方法。

五、作业布置
1.完成练习册中的任务;
2.总结当天所学知识点,为下节课的学习做好准备。

六、教学心得
圆柱和圆锥是初中数学中最基础的几何图形,对于学生来说它们的认识和掌握至关重要。

本课时教师通过让学生自主探究和实践的方式,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了圆柱和圆锥的表面积公式和体积公式的应用。

同时,教师还要时刻关注学生的学习状态,及时反馈和帮助。

经过教学,学生的兴趣和学习积极性得到了充分调动和发挥。

人教版六年级下册数学《圆柱与圆锥》的说课稿

人教版六年级下册数学《圆柱与圆锥》的说课稿

人教版六年级下册数学《圆柱与圆锥》的说课稿一、说教材本章主要介绍了圆柱和圆锥的概念、性质和应用,让学生了解圆柱和圆锥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并通过实际问题的解决,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说学情学生在小学阶段已经学过了圆的相关知识,对圆的性质和应用有一定的了解,但对于圆柱和圆锥的概念和性质还不够熟悉,需要通过本章的学习来加深对这两个几何体的认识。

同时,学生的逻辑思维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还需要进一步培养和提高。

三、说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了解圆柱和圆锥的概念和性质,掌握计算圆柱和圆锥的表面积和体积的方法。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水平。

3.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自主学习能力,增强学生的数学兴趣和学习动力。

四、说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圆柱和圆锥的概念和性质,计算圆柱和圆锥的表面积和体积的方法。

2. 教学难点: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五、说教法1. 情境教学法:通过讲述圆柱和圆锥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引导学生探究圆柱和圆锥的概念和性质。

2. 合作学习法:通过小组合作学习,让学生互相交流、合作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自主学习能力。

3. 问题解决法:通过实际问题的解决,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六、说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讲述圆柱和圆锥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引导学生探究圆柱和圆锥的概念和性质。

例如:铅笔盒、喷水器和蛋糕等都是圆柱体,下面我们来看一下圆柱体的概念和性质。

2. 概念和性质讲解圆柱和圆锥的定义、性质和公式,并通过实物模型和图片来帮助学生理解。

例如:圆柱体的定义是:由一个圆和与这个圆在同一平面上的一条平行于它的线段所围成的空间图形,圆锥体的定义是:由一个圆和与这个圆在同一平面上的一条不与圆在同一平面上的直线所围成的空间图形。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