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一着惊海天》优秀教案与反思
《一着惊海天》示范教案
《一着惊海天》示范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语文》八年级上册,第七单元《一着惊海天》。
详细内容包括课文阅读、生词学习、课文结构分析、作者写作背景了解以及修辞手法运用。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通过学习,学生能够正确理解、运用课文中的生词,掌握课文主要内容,分析课文结构,了解作者写作背景,并学会运用课文中的修辞手法。
2. 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自主阅读、合作探究的能力,通过课堂讨论、实践情景引入等方法,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培养学生勇敢面对困难、积极进取的精神。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课文结构分析,修辞手法运用。
教学重点:生词学习,课文内容理解,作者写作背景了解。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设备、黑板、粉笔。
学具:课本、笔记本、字典。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一组海洋风光图片,引发学生对大海的向往,进而导入新课。
2. 自主阅读: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生词,了解课文大意。
3. 合作探究:学生分组讨论,分析课文结构,了解作者写作背景,探讨修辞手法运用。
4. 例题讲解:教师选取课文中的典型句子,分析其修辞手法,并进行讲解。
5. 随堂练习:学生根据教师提供的题目,运用所学的修辞手法进行仿写。
六、板书设计1. 课文《一着惊海天》2. 生词:略3. 课文结构:起承转合4. 作者写作背景:海洋探险5. 修辞手法:比喻、拟人、排比等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根据课文内容,用自己的话概括一下作者在海洋探险过程中的心情变化。
(2)运用课文中的修辞手法,仿写一段话,描述你心中的大海。
2. 答案:(1)作者在海洋探险过程中,由最初的紧张、恐惧,到后来的惊奇、喜悦,充满敬畏。
(2)例:大海,你如同一位神秘的母亲,时而温柔地拥抱着我们,时而狂怒地翻滚着巨浪。
在你的怀抱中,我们感受到生命的渺小与伟大。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通过实践情景引入、例题讲解、随堂练习等多种教学方法,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课堂参与度。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一着惊海天》教案
(四)学生小组讨论(用时10分钟)
1.讨论主题:学生将围绕“文章情感表达和修辞手法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这一主题展开讨论。他们将被鼓励提出自己的观点和想法,并与其他小组成员进行交流。
2.引导与启发:在讨论过程中,我将作为一个引导者,帮助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我会提出一些开放性的问题来启发他们的思考。
3.重点难点解析:在讲授过程中,我会特别强调文章中的情感表达和修辞手法这两个重点。对于难点部分,我会通过举例和比较来帮助大家理解。
(三)实践活动(用时10分钟)
1.分组讨论:学生们将分成若干小组,每组讨论一个与文章情感表达或修辞手法相关的实际问题。
2.实验操作:为了加深理解,我们将进行一个创意写作练习。这个练习将让学生尝试运用课文中学习的修辞手法,创作出自己的作品。
五、教学反思
今天在教授《一着惊海天》这一课时,我尝试了多种教学方法,让学生们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首先,通过提问的方式导入新课,我发现学生们对这个问题很感兴趣,他们积极分享了自己在生活中的类似经历,这为接下来的课文学习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在讲授新课的过程中,我注重引导学生们理解课文中的情感表达和修辞手法。我发现,对于这些抽象的概念,仅凭理论讲解是远远不够的,需要结合具体案例进行分析。在分析课文重点句子时,我尽量用生动的语言和生活中的例子来说明,让学生们感受到这些修辞手法的美妙之处。
实践活动环节,我让学生们分组讨论并尝试创作,以加深对课文知识的理解。从成果展示来看,大部分学生能够较好地运用所学修辞手法,但仍有部分学生在创作过程中显得有些吃力。这让我意识到,在今后的教学中,需要更多地关注这些学生的学习需求,给予他们更多的指导和支持。
《一着惊海天》教案设计
《一着惊海天》教案设计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语文》八年级上册第四单元《一着惊海天》。
详细内容包括:课文阅读理解,分析课文结构,学习作者的表达技巧和情感传递,以及探讨课文中涉及的海洋环保主题。
二、教学目标1. 理解课文内容,掌握生词、短语和重要句型。
2. 分析课文结构和作者的表达技巧,提高学生的阅读鉴赏能力。
3. 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激发他们关爱海洋、保护环境的情感。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分析课文结构和作者的表达技巧。
教学重点:理解课文内容,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设备、黑板、粉笔。
2. 学具:课文、笔记本、字典。
五、教学过程1. 导入:展示一组海洋污染的图片,引发学生对海洋环保的关注。
2. 课文阅读:学生自读课文,理解大意,圈出生词和短语。
3. 词语讲解:教师针对学生圈出的生词和短语进行讲解。
4. 课文分析:引导学生分析课文结构,学习作者的表达技巧。
5. 例题讲解:选取课文中的典型句子,进行语法和表达方式的分析。
6. 随堂练习:学生仿写句子,巩固所学知识。
7. 环保主题讨论:分组讨论课文中涉及的海洋环保问题,分享观点。
六、板书设计1. 课文《一着惊海天》2. 课文结构图:展示课文的主要结构,标注重点句子和词语。
3. 环保主题:海洋环保,关爱海洋。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结合课文内容,谈谈你对海洋环保的认识。
2. 答案:要求学生结合课文内容和自己的观点进行阐述。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教师针对课堂教学效果进行反思,调整教学方法。
2. 拓展延伸:推荐相关海洋环保的文章和视频,鼓励学生在课后阅读观看,进一步了解海洋环保的重要性。
组织一次课堂分享会,让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心得。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难点:分析课文结构和作者的表达技巧。
2. 教学过程:课文分析、例题讲解、随堂练习。
3. 板书设计:课文结构图和环保主题的展示。
4. 作业设计:作业题目和答案的要求。
2024年秋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4《一着惊海天》教学设计新人教版
- 情感表达研究:阅读相关的研究文章或书籍,探讨文学作品中情感表达的技巧和方法。
2. 拓展建议
- 对比分析:选取其他文学作品,与《一着惊海天》进行对比分析,观察不同的写作手法和情感表达方式。
- 小组讨论:组织小组讨论,分享自己的阅读感悟和理解,互相交流和学习。
例题3:请分析文章中的夸张手法是如何增强情感表达的效果的。
答案:文章中的夸张手法通过夸大事物的特点和效果,增强了情感表达的效果。例如,作者在描述人物的勇气和决心时使用了夸张的语言,使得读者能够更深刻地感受到人物的情感。
例题4:请举例说明文章中的细节描写是如何展现人物的情感和心境的。
答案:文章中的细节描写通过细腻的描绘人物的外貌、动作、语言等,展现了人物的情感和心境。例如,作者通过描述人物眼神中的坚定和决心,传达了他们在战斗中的勇敢和坚持。
教学反思:
- 教师在课后对本次教学进行反思,总结教学效果和学生的反馈。
- 根据学生的表现和作业情况,调整教学方法和策略,为下一节课做好准备。
教学资源拓展
1. 拓展资源
- 相关文学作品:阅读其他描写海战或军事题材的文学作品,如《甲午海战》、《南沙战事》等,对比分析不同作品中的写作手法和情感表达。
- 历史背景资料:深入了解甲午战争的历史背景,包括战争的原因、过程和结果,以及当时的社会环境和文化氛围。
希望大家能够在完成检测卷的过程中,认真思考和回答问题,不仅仅是为了得到一个好的成绩,更是为了提升自己的学习和理解能力。我相信通过大家的努力和我的指导,我们能够在接下来的学习中取得更大的进步。
典型例题讲解
在这节课中,我们将通过一些典型例题来进一步巩固《一着惊海天》这篇文章的知识点。例题将主要围绕文章的写作手法、情感表达以及细节描写等方面进行。
《一着惊海天》教案
《一着惊海天》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选自人教版八年级上册语文教材第三单元的第21课《一着惊海天》。
本文记叙了我国科研人员自主研制某新型战斗机的过程,特别是在一次试飞中遇到风险时,科研人员临危不惧,成功解决问题的经历。
本文旨在让学生了解我国航空事业的发展,体会科研人员的艰辛和爱国情怀,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二、教学目标1. 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主要内容,了解我国航空事业的发展历程。
2. 通过分析课文,体会科研人员的艰辛和爱国情怀,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克服困难的勇气。
3. 学习课文中的写作手法,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主要内容,体会科研人员的艰辛和爱国情怀。
难点:分析课文中的写作手法,学会在实际情境中运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多媒体课件、课文文本、黑板、粉笔、作业本。
五、教学过程1. 情境引入(5分钟)教师播放我国航空事业的发展历程的视频资料,引导学生关注我国航空事业的辉煌成果,引出本课课题《一着惊海天》。
2. 自主学习(10分钟)(1)课文讲述了什么事件?(2)课文中的人物有哪些?他们的特点是什么?3. 合作探究(10分钟)(1)课文中,科研人员遇到了哪些困难?他们是如何克服的?(2)从课文中,我们可以感受到科研人员的哪些品质?4. 讲解分析(1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课文中的写作手法,如人物描写、场景描写等,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体会科研人员的艰辛和爱国情怀。
5. 随堂练习(5分钟)学生根据所学内容,完成课后练习第1题:请用自己的话简要概括课文内容。
6. 课堂小结(5分钟)六、板书设计《一着惊海天》人物:科研人员事件:某新型战斗机试飞遇到风险困难:技术难题、时间紧迫、压力大品质:团队合作、克服困难、爱国情怀七、作业设计1. 请学生根据课文内容,编写一篇关于我国航空事业的短文。
答案:我国航空事业的辉煌成果自古以来,中华民族就有飞天的梦想。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第一单元第4课《一着惊海天》教案
4.写作训练:以“我的海洋梦想”为主题,进行写作练习,培养想象力和表达能力。
5.口语交际:讨论与海洋相关的话题,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和合作意识。
6.课后作业:布置与课文相关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教学内容紧密结合教材,旨在提高学生对语文知识的理解和运用能力,同时拓展学生的视野,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教学过程中,教师需关注学生的学习难点,如生僻词汇、修辞手法理解等,进行有针对性的讲解和指导。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合作意识和创新思维。教学内容与课本紧密关联,确保教学实际与教材要求相符。
五、教学反思
在本次《一着惊海天》的教学中,我发现学生们对海洋题材的文章表现出很大的兴趣。他们积极投入到课文学习中,对海洋生物、海洋环境等方面的问题踊跃提问。以下是我对教学的几点反思:
二、核心素养目标
本章节的核心素养目标主要包括:
1.语言建构与运用:通过学习课文《一着惊海天》,提高学生对语文词汇、句子结构的理解和运用能力,培养准确、生动的表达能力。
2.思维发展与提升:分析课文内容,培养学生逻辑思维、批判性思维能力,激发学生对海洋探索的好奇心和想象力。
3.文化传承与理解:了解作者创作背景,感悟课文所传递的海洋文化,增强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现代科学技术的认识。
举例:课文采用总分总的结构,首尾呼应,表达了作者对海洋的热爱及对人类探索海洋的期待。
(3)海洋相关科普知识:掌握海洋生物、海洋资源、海洋环境保护等基本知识,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举例:了解海洋生物的多样性,认识到保护海洋环境的重要性。
八年级语文上册第4课《一着惊海天》优质教案
八年级语文上册第4课《一着惊海天》优质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我们将学习八年级语文上册第4课《一着惊海天》。
本课选自教材第二章“讲述”,涉及详细内容为:通过叙述一场海上冒险经历,让学生解和掌握记叙文写作技巧,提高他们叙述能力和文学素养。
二、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理解课文内容,掌握记叙文写作方法,学会运用生动语言描绘场景。
2. 能力目标:提高学生叙述能力,培养他们想象力和文学素养。
3. 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对冒险精神认同,培养他们勇敢面对困难态度。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运用生动语言描绘场景,表现出冒险精神。
2. 教学重点:掌握记叙文写作方法,学会通过具体事例来表现主题。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设备、黑板、粉笔。
2. 学具:课本、练习本、彩色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一组海上冒险图片,引发学生兴趣,进而导入新课。
3. 课堂讲解:针对学生在自主学习中遇到问题,进行详细解答和讲解。
4. 例题讲解:以课文为例,分析记叙文写作方法,引导学生学习如何描绘场景。
5. 随堂练习: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编写一个简短故事,要求运用生动语言描绘场景。
6. 互动交流:学生展示自己作品,互相评价,教师点评并给予建议。
六、板书设计1. 课题:《一着惊海天》2. 记叙文写作方法:通过具体事例表现主题运用生动语言描绘场景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以“一次难忘冒险”为题,编写一篇记叙文。
答案示例:一次难忘冒险去年暑假,我和几个好朋友决定去附近山上探险。
那天,阳光明媚,我们带着背包,踏上征途。
山路崎岖,我们一路欢歌笑语,不知不觉来到一个山涧。
山涧两侧是陡峭悬崖,中间是一条湍急河流。
我们看着眼前景象,都惊呆。
这时,一个朋友提议:“我们试试看能不能跳过去。
”大家纷纷附和。
我小心翼翼地踏上河中一块石头,准备起跳。
然而,就在我即将跃起那一刻,脚下一滑,整个人掉进河里。
我惊慌失措,挣扎着想要上岸,但水流太急,始终无法摆脱困境。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一着惊海天》教案
b.掌握课文中使用的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等,并能分析其作用。
-教师应通过实例分析,让学生理解修辞手法在增强语言表现力方面的重要性,并能在自己的写作中运用。
c.体会文章的层次感和生动性,学习作者的写作技巧。
3.成果展示:每个小组将向全班展示他们的讨论成果和写作练习的结果。
(四)学生小组讨论(用时10分钟)
1.讨论主题:学生将围绕“科学探索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这一主题展开讨论。他们将被鼓励提出自己的观点和想法,并与其他小组成员进行交流。
2.引导与启发:在讨论过程中,我将作为一个引导者,帮助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我会提出一些开放性的问题来启发他们的思考。
在总结回顾环节,学生对本节课的学习内容有了较好的掌握,但我也发现了一些问题。例如,部分学生对文章结构层次的把握仍不够准确,对一些关键知识点还存在着模糊的认识。针对这些问题,我计划在下一节课进行针对性的复习和巩固。
最后,我还要对自己的教学态度和教学方法进行反思。在今后的教学中,我需要更加关注学生的学习需求,注重启发式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思考能力。同时,加强与学生的互动,及时了解他们的学习进度,以便更好地调整教学计划,提高教学质量。通过不断地反思和改进,我希望能够为学生提供更优质的教学体验,帮助他们更好地成长。
c.文章结构层次的把握。
-对于文章结构的分析,学生可能会感到困惑。教师应利用图表、思维导图等辅助工具,帮助学生清晰地看到文章的结构,理解作者的写作思路。
d.写作技巧的迁移运用。
-将课文中的写作技巧应用到自己的写作实践中,对学生来说是一个难点。教师应设计相关的写作练习,鼓励学生在实践中学习并运用。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册第4课《一着惊海天》教案
(一)导入新课(用时5分钟)
同学们,今天我们将要学习的是《一着惊海天》这一章节。在开始之前,我想先问大家一个问题:“你们在日常生活中是否有过对英雄事迹的感动和好奇?”这个问题与我们将要学习的内容密切相关。通过这个问题,我希望能够引起大家的兴趣和好奇心,让我们一同探索中国海军英勇事迹的奥秘。
其次,在讲授课文中的重点难点时,我发现有些学生对生字词的掌握不够熟练。针对词汇量。
此外,小组讨论环节中,部分学生表现出了较强的思考能力和表达能力,但也有一些学生参与度不高。为了提高全体学生的积极性,我计划在下次课堂上采取更多激励措施,如设置奖品、表扬优秀小组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成果分享:每个小组将选择一名代表来分享他们的讨论成果。这些成果将被记录在黑板上或投影仪上,以便全班都能看到。
(五)总结回顾(用时5分钟)
今天的学习,我们了解了说明文的基本概念、重要性和应用,通过实践活动和小组讨论加深了对课文《一着惊海天》的理解。我希望大家能够掌握这些知识点,并在日常生活中关注英雄事迹,传承英勇精神。最后,如果有任何疑问或不明白的地方,请随时向我提问。
3.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增强国家认同感,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4.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通过讨论和分析课文内容,提升逻辑思维和表达能力;
5.增进学生对军事科技的认知,拓展知识领域,提高科学素养。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
1.教学重点
-说明文的阅读方法:指导学生掌握说明文的阅读技巧,如关注文章的说明顺序、说明方法等,通过实例分析,使学生能够准确理解课文内容。
2.教学难点
-生字词的掌握:课文中出现的生字词较多,学生需要通过阅读、查字典等方式,熟练掌握并运用。
-说明文结构分析:对于八年级学生来说,分析说明文的结构和说明方法可能存在一定难度,需要教师进行详细讲解和指导。
初中八年级语文《一着惊海天》教学教案(精选9篇)
初中八年级语文《一着惊海天》教学教案(精选9篇)初中八年级语文《一着惊海天》教学篇1一、教材简析本文选自20xx年11月25日《人民海军报》。
有改动。
本文记者多次协调,随直升机飞降到辽宁舰上。
在战场,记者获准进入辽宁舰舰岛塔这一位置采访,并充分利用这个视角,见证了我国舰载战斗机首架次成功着见的全过程。
二、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了解通讯的基本常识,学习本文将重大题材的新闻事件写成一篇好通讯的写法。
2、过程与方法学习本文具体、形象、生动、详尽的描述。
3、情感态度价值观感受祖国在富国强兵道路上取得的巨大进步,增强民族自豪感。
三、教学重难点重点:掌握本文用词准确生动形象的语言特点,学习本文环境描写和侧面描写的作用。
难点:增强自豪,激发爱国热情四、教学方法讲授法、自主合作交流法五、教学用具、录音六、教学过程1】情景导入同学们,谁知道我国首架航空母舰叫什么呀?(学生回答:“辽宁舰。
”)对的,在20xx年,我国航母舰载战斗机首架次成功着舰,当时在全国引起了巨大的热潮,同时也备受世界人民的关注,在全世界的面前彰显了中国的强大综合实力,扬我国威,可谓是非常自豪的事。
今天,我们就来重温一下当时的盛况吧。
2】检查预习略3】四边互动整体感知1.快速浏览课文,概括本则通讯报道了一个什么样的重大题材的新闻事件。
[明确:本文抓住歼-15舰载战斗机首次成功着舰这一历史意义的时刻,采用现场特写的写法,生动再现了举世瞩目的我国航母舰载战斗机首次成功着舰那惊心动魄的一刻。
2.围绕歼-15舰载战斗机首次成功着舰,本文依次记叙了什么内容?明确:叙了工作人员就位、安全观察员检查阻拦索、塔台广播、着舰指挥员引导、战斗机稳稳着舰。
3.作者集中笔墨主要叙写的是什么环节?明确:中笔墨主要叙写的是塔台指挥和着舰动作这些环节,将着舰的前后过程清晰完整地展现在读者面前。
4】四边互动深入探究1.精读课文第3、4段,简要分析这两段在文中有何作用。
明确:【1】内容上:这两段揭示了航母舰载战斗机首次着舰的意义,并交代了航母舰载战斗机着舰是世界上公认的风险的难题;【2】结构上:这两段渲染了一种紧张的氛围,引发读者的关注,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为下文写舰载机成功着舰后人们的喜悦作铺垫。
《一着惊海天》教案
《一着惊海天》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语文》八年级上册第七单元《一着惊海天》。
详细内容包括:课文阅读理解、生字词学习、重点句子分析、课文结构解析以及作者情感表达。
二、教学目标1. 理解课文内容,掌握生字词,了解课文背景。
2. 分析课文结构,学会通过细节描写表达情感。
3. 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提高文学素养。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分析课文结构,理解作者情感表达。
2. 教学重点:生字词学习,细节描写的作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课本、笔记本、字典。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一幅海洋风景画,引导学生想象在大海中航行的场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过程一:阅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过程二:学习生字词,理解课文。
过程三:分析课文结构,讲解细节描写的作用。
过程四:例题讲解,随堂练习。
2. 课堂讲解:(1)课文阅读:引导学生阅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2)生字词学习:讲解本课生字词,帮助学生掌握。
(3)重点句子分析:分析课文中具有表现力的句子,理解作者情感。
(4)课文结构解析:讲解课文结构,分析作者写作技巧。
(5)例题讲解:针对课文内容设计例题,进行讲解。
(6)随堂练习:设计相关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1. 课文《一着惊海天》2. 课文结构:起承转合3. 重点词语:航海、勇敢、智慧、坚定4. 例题及答案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根据课文内容,用自己的话概括作者情感变化。
(2)分析课文中的细节描写,说明其作用。
(3)阅读课文,回答课后习题。
2. 答案:(1)作者情感变化:从紧张、担忧到敬佩、赞叹。
(2)细节描写作用:展现人物性格,表现作者情感。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关注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及时调整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2. 拓展延伸:(1)引导学生课外阅读与海洋相关的文学作品,提高文学素养。
(2)组织学生进行课堂讨论,分享学习心得,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
最新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一着惊海天》优秀教案与反思
4 一着惊海天——目击我国航母舰载战斗机首架次成功着舰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学习通讯的有关知识,把握通讯与消息的异同。
2.学习通讯的写法,培养阅读通讯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1.在快速阅读中把握文章的内容,理清文章层次。
2.在大声诵读中品味文章语言,体会文中的情感。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舰载机着舰时激动人心的情景,感受我国国防力量的日益强大,增强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树立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奋斗的理想。
重点掌握通讯的有关知识,培养阅读通讯的兴趣,提高阅读通讯的能力。
难点把握文章内容,品味语言,体会文中情感。
教学方法:快速阅读法、点拨法、合作探究法。
课前准备1.辽宁舰入水的有关情况。
2.舰载战斗机成功着舰的图片及资料。
教学课时1课时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2012年11月23日,渤海某海域,辽宁舰斩浪前行,备受外界关注的我国航母舰载战斗机首架次成功着舰,中国人民期盼已久的强大海军的梦想终于实现了。
舰载机着舰那激动人心的情景,定格在许多新闻记者的镜头里,定格在中国人民的心中,镌刻在共和国的史册上。
今天,我们跟随记者蔡年迟、蒲海洋一起去重温那激动人心的时刻。
请看课文《一着惊海天——目击我国航母舰载战斗机首架次成功着舰》。
二、文本链接通讯与消息的异同。
1.从时效性看,通讯的时效性往往不及消息,通讯发稿件较慢,是因为对材料的要求比较严格,要求更详细、深刻、生动、典型,记者需要有一个采集选择和认识的过程。
同时通讯强调报道的完整性,有时还必须等新闻事件有一个较充分的展示过程或等事物发展有一个阶段性成果时,采写通讯的时机方成熟。
2.从内容上看,消息内容广泛,但只是高度概括的报道,不求细节反映;通讯报道的是有影响有特点的人和事,可以搜集材料,选择更典型的事例,全面深入报道事情的来龙去脉,反映事物本质,并容许细节描写。
3.从篇幅上看,消息一般篇幅较短,通讯一般篇幅较长。
4.从表达方式上看,消息多用叙述,语言简洁明快;通讯虽也以叙述为主,可以灵活运用描写及抒情、议论,常常融描写、议论、抒情于一体,并可使用比喻、拟人、排比、反问等修辞手法,提高语言表现力。
一着惊海天精品教案(含板书及反思
一着惊海天精品教案(含板书及反思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海洋科学》教材第五章“海洋的奥秘”中的第一节的“海天相连—海天一色”,详细内容涉及海洋与天空的关系、海洋对气候的影响以及海洋生物与天空生物的互动。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海洋与天空之间的相互关系,认识到海洋在气候形成中的重要性。
2. 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海洋现象的能力,提高学生的科学思维。
3. 激发学生对海洋科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难点:海洋与天空相互关系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重点:海洋对气候的影响,以及海洋生物与天空生物的互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PPT、实物模型、实验器材。
学具:笔记本、笔、实验报告单。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美丽的海洋与天空图片,引发学生对海洋与天空关系的思考。
2. 知识讲解:a. 海洋与天空的关系b. 海洋对气候的影响c. 海洋生物与天空生物的互动3. 例题讲解:讲解一道关于海洋与天空关系的例题,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分析。
4. 随堂练习:布置两道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5. 实践活动:分组进行实验,观察海洋生物在不同光照条件下的行为,让学生亲身体验海洋生物与天空的关系。
六、板书设计1. 海洋与天空的关系a. 光照b. 气候c. 生物2. 海洋对气候的影响a. 蒸发与降水b. 洋流与气候c. 海平面变化3. 海洋生物与天空生物的互动a. 光照对生物的影响b. 生物间的相互关系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a. 请简述海洋与天空的关系。
b. 请举例说明海洋对气候的影响。
2. 答案:a. 海洋与天空的关系包括光照、气候和生物等方面。
b. 海洋对气候的影响如蒸发与降水、洋流与气候、海平面变化等。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实践和练习,使学生掌握了海洋与天空关系的基本知识,但课堂互动较少,今后需加强。
2.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查阅资料,了解我国海洋与天空关系的研究进展,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4课《一着惊海天》教案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4课《一着惊海天》教案一. 教材分析《一着惊海天》是人教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四课的一篇课文。
这是一篇描写我国第一艘航空母舰辽宁舰成功完成舰载战斗机着舰训练的通讯。
课文通过讲述辽宁舰飞行甲板上官兵们紧张而有序的工作,展现了我国航母战斗群官兵的英勇风貌和高尚品质。
本文语言优美,情感真挚,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和时代意义。
二. 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阅读理解和分析能力,对时事政治和国家发展有一定的关注。
但对于航空母舰、舰载战斗机等专业术语以及航母战斗群官兵的工作和品质可能了解不多。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引导学生关注人物形象,感受官兵们的英勇风貌和高尚品质。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掌握航空母舰、舰载战斗机等专业术语;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分析课文人物形象,感受官兵们的英勇风貌和高尚品质;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爱国情感,增强民族自豪感,培养学生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掌握专业术语;2.教学难点:分析课文人物形象,感受官兵们的英勇风貌和高尚品质。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视频等资料,为学生创设情境,帮助学生形象地理解课文内容;2.自主学习法:鼓励学生独立思考,自主学习,提高阅读理解和分析能力;3.合作探讨法: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共同分析课文人物形象,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4.情感教学法:以情感人,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培养学生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六. 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制作课件,包括课文内容、专业术语、人物形象分析等;2.图片资料:收集与航空母舰、舰载战斗机相关的图片资料;3.视频资料:寻找与航母战斗群官兵工作相关的视频资料;4.学习工具:准备课文阅读理解题、人物形象分析表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图片和视频资料,为学生创设情境,引出课文《一着惊海天》。
八年级语文上册第4课《一着惊海天》教案(1)
八年级语文上册第4课《一着惊海天》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我们将学习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4课《一着惊海天》。
本课选自李白的诗篇,主要描绘了诗人在观看围棋比赛时,被一步巧妙的棋着所震撼的情景。
通过学习本课,学生将了解围棋文化,感受古人对围棋的热爱,同时也能深入理解李白的豪放诗风。
教学内容包括:1. 诗歌朗读与解析:熟读诗歌,理解诗意,体会诗人的情感。
2. 生字词学习:掌握课文中出现的生字词,如“惊”、“着”、“海”等。
3. 课文赏析: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如比喻、夸张等。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掌握课文内容,理解诗歌主题,提高古诗词鉴赏能力。
2. 过程与方法:通过朗读、讨论、赏析等方式,培养学生对古诗词的兴趣,提高文学素养。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古人对围棋的热爱,学习诗人豪放不羁的品格。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课文中的生僻字词、修辞手法。
2. 教学重点:诗歌的主题思想、艺术特色。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设备、黑板、粉笔。
2. 学具:课本、笔记本、字典。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讲述围棋故事,引起学生对围棋的兴趣,进而引入本课的学习。
2. 朗读课文:让学生大声朗读课文,感受诗歌的韵律美,理解诗意。
3. 生字词学习:引导学生查找生字词,讲解字词含义,帮助学生掌握。
4. 课文解析:分析课文内容,讲解修辞手法,深入理解诗歌。
5. 例题讲解:挑选典型例题,讲解解题思路,提高学生的古诗词鉴赏能力。
6. 随堂练习:设计相关练习,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六、板书设计1. 《一着惊海天》2. 作者:李白3. 重点词语:惊、着、海、围棋、豪放、比喻、夸张等。
4. 诗歌结构:起承转合。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请运用本节课所学的修辞手法,创作一首以围棋为题材的诗歌。
2. 答案示例:碧波荡漾棋盘间,一着妙手惊海天。
世间英雄谁敌手,唯有李白最豪放。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2.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课下阅读李白的其他诗歌作品,了解其诗风特点,提高文学素养。
《一着惊海天》教案-2020-2021学年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
一、教学内容
《一着惊海天》教案-2020-2021学年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
本节课选自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课文讲述了中华民族英雄林则徐在禁烟斗争中,一次惊心动魄的海战故事。教学内容主要包括:
1.掌握生字词:如“禁”、“烟”、“舶”等;
3.成果展示:每个小组将向全班展示他们的讨论成果和角色扮演的体验。
(四)学生小组讨论(用时10分钟)
1.讨论主题:学生将围绕“林则徐的勇气和智慧在当代生活中的意义”这一主题展开讨论。他们将被鼓励提出自己的观点和想法,并与其他小组成员进行交流。
2.引导与启发:在讨论过程中,我将作为一个引导者,帮助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我会提出一些开放性的问题来启发他们的思考。
举例:通过讲述林则徐禁烟的决心和勇气,引导学生体会课文所表达的民族自豪感和爱国情怀。
(3)课堂讨论与表达:部分学生可能在课堂讨论和复述故事时表达不清晰,需要教师给予指导和鼓励。
举例:组织课堂讨论,让学生分享对林则徐禁烟事迹的理解,教师及时点评并指导表达方法。
(4)对比和烘托手法的应用:学生可能难以理解作者如何运用这些手法塑造人物形象,需要教师详细讲解和举例分析。
2.理解课文内容,了解林则徐禁烟的背景、经过和意义;
3.分析课文中的描写手法,如对比、烘托等;
4.体会课文表达的家国情怀和民族精神;
5.能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用自己的话复述故事情节;
6.感受文言文的韵味,培养文言文阅读兴趣。
二、核心素养目标
《一着惊海天》教案-2020-2021学年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
最后,我认为在本次教学中,我还需要加强课堂反馈,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调整教学策略。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文言文阅读兴趣,提高他们的文学素养。
《一着惊海天》教案设计
《一着惊海天》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理解课文《一着惊海天》的内容,体会作者的情感表达。
学习课文中的生字词,并能正确书写。
掌握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技巧。
2.过程与方法:通过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口语表达能力。
通过写作练习,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作者对大自然的敬畏之情,培养热爱自然、保护环境的意识。
感悟人生哲理,培养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情感。
学习课文中的生字词和修辞手法。
2.教学难点:理解课文中的抽象概念和哲理。
掌握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技巧。
三、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利用多媒体展示大海的图片,引导学生说出对大海的印象。
邀请学生分享他们对大海的故事或经历。
2.阅读课文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教师通过提问,检查学生对课文的理解。
3.学习生字词教师展示课文中的生字词,引导学生正确认读和书写。
学生通过组内合作,用生字词造句。
4.分析课文结构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课文的结构,理解课文的主题。
5.学习修辞手法教师展示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等。
学生通过举例,理解修辞手法的运用。
6.口语表达练习学生分组,每组选择课文中的一个场景,进行口语表达练习。
教师对学生的口语表达进行评价和指导。
7.写作练习教师给出一个与课文相关的写作题目,如“我的大海故事”。
学生进行写作练习,教师对学生的写作进行评价和指导。
学生反思自己在学习过程中的优点和不足,提出改进措施。
四、课后作业1.巩固生字词:学生回家后,复习课文中的生字词,巩固记忆。
2.写作练习:学生根据课堂上的写作题目,完成一篇作文,下节课分享。
五、教学反思重难点补充: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教师展示大海的图片,并提问:“同学们,你们看到这张图片有什么感受?”学生回答:“很壮观!”“很宽广!”“让人感到宁静!”教师接着问:“那你们有没有什么与大海相关的故事或经历呢?”学生分享自己的故事,如:“我曾在海边看日出。
语文八年级上册《一着惊天海》教案((1)
语文八年级上册《一着惊天海》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语文八年级上册第七单元《一着惊天海》,主要讲述了郑和下西洋的一段惊心动魄的经历。
教学内容包括:教材第27课《一着惊天海》的文本阅读与解析,学习生字词,分析课文结构,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情感。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掌握生字词,了解课文背景,理解课文内容,提高阅读分析能力。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培养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和团队合作意识。
3. 情感态度价值观:感受中华民族的勇敢与智慧,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课文内容的深入理解与分析,历史背景的了解。
2. 教学重点:生字词的学习,课文结构的分析,作者情感的理解。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语文课本、笔记本、字典。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郑和下西洋的图片,引导学生了解课文背景,激发学习兴趣。
2. 自主学习:学生自主阅读课文,学习生字词,了解课文大意。
3. 合作探究:分组讨论,分析课文结构,探讨课文主题。
4. 例题讲解:选取课文中的重点句子进行讲解,帮助学生深入理解课文。
5. 随堂练习:设计相关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1. 《一着惊天海》2. 内容:生字词课文结构作者情感重点句子解析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解释下列生字词:舶、轶、襟、舳。
简述课文的主要内容。
结合课文内容,谈谈你对郑和下西洋的认识。
2. 答案:生字词解释略。
课文主要内容:讲述了郑和下西洋过程中,遇到巨大风浪,凭借勇敢和智慧化险为夷的故事。
郑和下西洋的认识:郑和勇敢、智慧、果断,具有高度的责任心和使命感,为我国的航海事业做出了巨大贡献。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等方式,让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内容,培养学生的阅读分析能力。
但在课堂互动方面,还需加强,以提高学生的积极性。
2. 拓展延伸:引导学生课后搜集关于郑和下西洋的资料,了解我国古代航海事业的发展,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初中语文(八上)《一着惊海天》教学反思(共三篇)
初中语文(八上)《一着惊海天》教学反思(一)《一着惊海天》是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的第四课,本文文体属于通讯,介绍了我国航母和舰载机的情况。
这是一篇通讯,学生首次接触通讯,首先要让学生了解通讯是广义的新闻,作者通过对我国航母舰载战斗机首架次成功着舰的报道,表现了我国海军强军梦终于实现,体现了海军人不畏艰险、勇攀高峰的崇高精神。
八年级的学生经过一年的学习,学习了很多文章类型。
本文属于通讯类,通过学习本文,了解通讯有关知识,答案预设通讯的一些特点,了解我国航母及舰载机概括。
本文情节虽然简单,可是要求学生准确地解读其主题思想并非易事。
阅读者最重要的任务之一就是在阅读时及时地建立起有关信息的心理表象,因而我将本文的阅读重点定在"寻找感动"上,我要求学生在自主阅读的基础上去寻找文章的感动点, 以深入理解文章的内涵,展现自己的个性阅读能力。
本节课的教学过程中,我尊重学生的认知实际,帮助学生化解了课文的重点和难点,打开学生探究的闸门和思维的通道,引导学生走进文本,并将发现的机会给了学生。
教学过程中学生的积极性高涨,对文章的主题把握准确,有的学生的分析比我预设的答案还要全面,表现出较高的个性阅读鉴赏水平。
新授这节课,除了介绍文体知识——消息以外,我设计了这样四个问题,以此贯穿课文。
分别是:1.默读课文,把握叙述顺序,概括我国航母舰载战斗机首架次成功着舰的主要环节。
2.我国航母舰载战斗机首架次成功着舰有何意义? 3.勾画出描写我国航母舰载战斗机首架次成功着舰的情景的句子,感受我国航母舰载战斗机首架次成功着舰时惊心动魄的气势。
4.从上述语段中选择一处,细细品读,体会其作用。
新授下来,感觉效果还不错。
课堂上,学生的学习不是预约的,而是学生与教师、学生与学生、学生与作者之间思维碰撞、心灵沟通、情感融合的过程,我每节课都期待在这一过程中碰撞出更多的火花、遇见更多的惊喜。
本节课,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升华上,我就初尝甜头,教学过程中我根据课堂生成顺势引导学生朗读,调动了同学们的积极性。
八年级一着惊海天教案
八年级一着惊海天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目标(1)了解通讯这一新闻体裁的特点,把握文章内容。
(2)学习本文将重大题材的新闻事件写成生动优美的文学作品的写法。
2、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等方式,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通过朗读、品味,体会文章语言的准确性和生动性。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感受我国航母舰载战斗机首架次成功着舰的伟大壮举,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和民族自豪感。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1)梳理文章脉络,概括文章内容。
(2)赏析文章语言,体会其准确性和生动性。
2、教学难点理解文章所展现的我国航母舰载战斗机首架次成功着舰的重大意义。
三、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法、朗读法、多媒体辅助教学法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播放我国航母舰载战斗机首架次成功着舰的视频,让学生直观感受这一激动人心的时刻,从而引出课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学生默读课文,圈画出文中的生字词,借助工具书解决。
2、请学生简要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三)再读课文,梳理脉络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划分文章层次,并概括各部分的主要内容。
2、小组讨论交流,推选代表发言。
3、教师明确:文章可以分为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1-4 段):交代舰载战斗机着舰的环境及着舰前的准备情况。
第二部分(5-19 段):详细描述了舰载战斗机着舰的精彩瞬间。
第三部分(20-26 段):描写了舰载战斗机着舰成功后人们的激动喜悦之情。
(四)精读课文,品味语言1、学生找出文中描写舰载战斗机着舰过程的语句,体会其语言的准确性。
示例:“声如千骑疾,气卷万山来。
惊心动魄的一幕出现了:9 时08 分,伴随震耳欲聋的喷气式发动机轰鸣声,眨眼之间,舰载机的两个主轮触到航母甲板上,机腹后方的尾钩牢牢地挂住了第二道阻拦索。
刹那间,疾如闪电的舰载机在阻拦索系统的作用下,滑行数十米后,稳稳地停了下来。
”这段文字通过“眨眼之间”“刹那间”等词语,准确地表现了舰载机着舰速度之快。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4 一着惊海天
——目击我国航母舰载战斗机首架次成功着舰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学习通讯的有关知识,把握通讯与消息的异同。
2.学习通讯的写法,培养阅读通讯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
1.在快速阅读中把握文章的内容,理清文章层次。
2.在大声诵读中品味文章语言,体会文中的情感。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感受舰载机着舰时激动人心的情景,感受我国国防力量的日益强大,增强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树立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奋斗的理想。
重点
掌握通讯的有关知识,培养阅读通讯的兴趣,提高阅读通讯的能力。
难点
把握文章内容,品味语言,体会文中情感。
教学方法:
快速阅读法、点拨法、合作探究法。
课前准备
1.辽宁舰入水的有关情况。
2.舰载战斗机成功着舰的图片及资料。
教学课时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2012年11月23日,渤海某海域,辽宁舰斩浪前行,备受外界关注的我国航母舰载战斗机首架次成功着舰,中国人民期盼已久的强大海军的梦想终于实现了。
舰载机着舰那激动人心的情景,定格在许多新闻记者的镜头里,定格在中国人民的心中,镌
刻在共和国的史册上。
今天,我们跟随记者蔡年迟、蒲海洋一起去重温那激动人心的
时刻。
请看课文《一着惊海天——目击我国航母舰载战斗机首架次成功着舰》。
二、文本链接
通讯与消息的异同。
1.从时效性看,通讯的时效性往往不及消息,通讯发稿件较慢,是因为对材料的要求比较严格,要求更详细、深刻、生动、典型,记者需要有一个采集选择和认识的过程。
同时通讯强调报道的完整性,有时还必须等新闻事件有一个较充分的展示过程或等事物发展有一个阶段性成果时,采写通讯的时机方成熟。
2.从内容上看,消息内容广泛,但只是高度概括的报道,不求细节反映;通讯报道的是有影响有特点的人和事,可以搜集材料,选择更典型的事例,全面深入报道事情的来龙去脉,反映事物本质,并容许细节描写。
3.从篇幅上看,消息一般篇幅较短,通讯一般篇幅较长。
4.从表达方式上看,消息多用叙述,语言简洁明快;通讯虽也以叙述为主,可以灵活运用描写及抒情、议论,常常融描写、议论、抒情于一体,并可使用比喻、拟人、排比、反问等修辞手法,提高语言表现力。
三、整体感知
1.初读课文,认识生字词。
呼啸(xiào)澎(péng)湃(pài)桅(wéi)杆
一丝不苟(gǒu)舰艉(wěi)咆(páo)哮(xiào)
2.速读课文,概括通讯报道的主要事件。
我国航母舰载战斗机首架次成功着舰。
3.文章按什么顺序写的?请理清文章的思路。
时间顺序
着舰前,辽宁舰上庄严紧张的气氛。
着舰时,舰载机着舰的情形。
着舰后,舰载机着舰后人们激动的情景。
四、课文精读
1.通讯报道虽然在时效性上不及消息,但也要求迅速及时。
本文的时效性表现
在哪里?
本文是登载在2012年11月25日《人民海军报》上报道2012年11月23日我国舰载机着舰的事。
2.通讯在报道新闻事实时常对新闻事实的有关细节进行描写,请找出来,说说这些细节描写的作用。
(1)渤海某海域,海风呼啸,海浪澎湃。
辽阔的海面上,我国第一艘航空母舰——辽宁舰斩浪向前。
舰岛的主桅杆上,艳红的八一军旗迎风招展。
这是对海面环境的描写,“海风呼啸,海浪澎湃”“辽阔”展现出渤海海面景象,渲染了海面庄严肃穆的气氛,为后文舰载机的着舰做铺垫。
(2)绕舰一转弯、二转弯,放下起落架,放下尾钩,歼-15舰载机像凌波海燕,轻巧灵活地调整好姿态飞至舰艉后上方,对准甲板跑道,以几近完美的轨迹迅速下滑。
“转弯”“放下”“调整”“下滑”一连串动词的运用,将舰载机降落的过程生动形象的展现出来。
“像凌波海燕”比喻的运用,描绘出歼-15舰载机着舰时轻盈灵活的姿态。
表现出驾驶员高超的技术水平,蕴含作者的赞美之情。
(3)记者眼前的飞行甲板上,定格了一个象征胜利的巨大“V”字:阻拦索的两端构成“V”上边的两头,尾钩钩住处,则是“V”字的底尖。
这是一个特写镜头,生动的描绘了舰载机着舰后航母甲板上的“V”字形,象征着舰载机成功着舰,洋溢着胜利的喜悦和豪情。
(4)歼-15舰载机前沸腾了,鲜花映衬着飞行员的笑脸,人们忘情地与飞行员紧
紧拥抱,争相与飞行员合影留念……
歼-15舰载机成功着舰,人们的激动喜悦之情难以言表,鲜花映衬笑脸、紧紧拥抱、争相合影,这些神情,这些动作正是人们激动喜悦心情的反应。
通讯中通过细节描写,将舰载机着舰时的环境、着舰过程、着舰后人们的心情展现在读者面前,比消息描写得更详尽、更具体。
3.这篇通讯在报道新闻事实的同时,还穿插了议论和抒情。
找出议论的文字,
分别说说其作用。
(1)第3段“这不是一次普通的飞行。
航母舰载战斗机上舰,承载着国人的强军梦
想。
……”这段议论性文字指出了飞行的历史意义。
“承载着国人的强军梦想”指出了这次飞行对国人的重大意义。
“已经等了近百年”“已经期盼了半个多世纪”表明国人“等待”“期待”的时间之久。
(2)第4段“这更不是一次普通的降落。
这是世界公认的最具风险的难题。
……”这段议论性文字,揭示了这次降落的历史意义——攻克了世界公认的最具风险的难题。
“从高速飞行的舰载战斗机上往下看,航母就像汪洋中的一片树叶,在海上起伏行进,飞机每次着舰都面临着生与死的考验”,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生动的突出了舰载机降落的风险极大,接着用具体的事实进一步突出舰载机降落极具风险,同时某国舰载机降落事故发生频率高与后文我军平稳降落形成对照,显示我国舰载机降落已经处于世界领先水平,洋溢着作者的自豪之情。
(3)舰载战斗机上舰,中国白手起家,一切从零开始。
……为了这一着,面对技术封锁,多少人殚精竭虑,青丝变白发;多少人顽强攻关,累倒在试验场;多少人无怨无悔,默默奉献……
用一组排比句,深情的赞颂了中国海军人为实现航母舰载机上舰所做出的巨大贡献,表达了作者抑制不住的喜悦和激动之情。
五、写作特色
1.及时准确的报道现实生活中有意义的事。
舰载机着舰,让中国人民激动、让全世界关注的大事,作者在第一时间搜集整理资料,进行了较为详细生动的报道。
2.生动的细节描写。
文章多处进行了细致的描写。
这样,使报道的内容更详实更具体,更能感染人。
3.在叙述的基础上,综合运用议论和抒情的表达方式。
文章多处进行议论,揭示了事件的意义,展现了事件的背景,表达了作者的思想情感。
六、板书总结
一着惊海天⎩⎪⎪⎨⎪⎪⎧标题 主标 一着惊海天 副标 ——目击我国航母舰载战斗机首架
次成功着舰
事实 我国航母舰载战斗机首架次成功着舰过程 着舰前 渲染气氛,展示背景 着舰时 从容镇定,完美着舰 着舰后 喜悦激动,热情歌颂
教学反思
这是一篇通讯,学生首次接触通讯,首先要让学生了解通讯是广义的新闻,作者通过对我国航母舰载战斗机首架次成功着舰的报道,表现了我国海军强军梦终于实现,体现了海军人不畏艰险、勇攀高峰的崇高精神。
本文情节虽然简单,可是要求学生准确地解读其主题思想并非易事。
阅读者最重要的任务之一就是在阅读时及时地建立起有关信息的心理表象,因而我将本文的阅读重点定在“寻找感动”上,我要求学生在自主阅读的基础上去寻找文章的感动点,以深入理解文章的内涵,展现自己的个性阅读能力。
本节课的教学过程中,我尊重学生的认知实际,帮助学生化解了课文的重点和难点,打开学生探究的闸门和思维的通道,引导学生走进文本,并将发现的机会给了学生。
教学过程中学生的
积极性高涨,对文章的主题把握准确,有的学生的分析比我预设的答案还要全面,表现出较高的个性阅读鉴赏水平。
由此,我想到了我们的语文阅读教学不应该人为地设置出许多难以解答的问题来限制学生的思维。
尤其是不能将课文肢解成一些零碎的片段进行问答式解读。
我们应该相信学生的能力,通过合理的教学设计,将阅读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依据自身的知识积淀和生活体验等进行整体性的阅读或个性解读,这样便于学生充分发挥思维的空间,用自己的情感和知识积淀去激活知识,去感受情感,以心灵去振奋心灵。
这样,我们的语文课堂就能实现“交流”与“互惠”,就会迸发出学生智慧的火花,就会使学生的思想飞扬,阅读能力得到提升,难题自然就迎刃而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