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者权力_债务治理与过度投资的研究综述_王裕
负债融资与企业过度投资行为研究
在控制增长机会后公司投资对现金流敏感 , 他们将其归 因于融资约 束 。他们发展 了一个公司在不同融资领域下的投融资决策模型 , 并 将现金流结合进投资q 方程。 其模型预测 , 对那些外部融资能力受 限 的公司而言, 现金流的运动可能是其投资的重 要决定因素。 他们认 为投资对 内部资金的强正相关是源于外部资本和内部 资本 的成本
少了 自由现金流的代理成本 。
三 、 型 构 造 模
盈利投资项 目所需的资金 , 此时经理人可能使用 自由现金 流来进行 符合其 自己最大利益的负N V 目, P项 因此他们能从控制更多资产中
获得私人利益。e sn Jne认为问题在 于如何激励经理人 “ 吐出” 现金而
不是将其投资于低于资本成本 的项 目或 浪费在组织的无效率上 。 () 2 信息不对称引起 的过度投资。 aaaa (9 8认为在一个不对 N rynn 18 ) 称信息世界里 ,其中外部人对公司质量没有 内部人信息灵通 时, 企 业可能实施N Vb于零的项 目, P/ 发生投资过度现象。 在其模型 中, 信 息不对称只涉及新项 目的价值 , 由于市场无法 区分盈利公司和较差
投资 中的作用的学者之一 。 他提出了“ 控制假说 ”cnr p t s ) (otl y o ei oh h s
委托代理引起的过度投资 。 由于所有权和经营权 的分离 , 股东和经
理人的利益就存在冲突。e sn 18 ) Jne (9 6从对经理人和股东之 间的不
对称信息存在的假说 出发 , 了所谓的过度投资问题 , 引入 作为其 自
公司的质量 ,通过项 目的N V P 将所有公 司进行完全分离是不可能
研究我 国上市公司负债融资是否能对过度投资产生积极 的效 用 ,可 以从研究其能否降低股东和管理者之间的代理成本问题这
《商誉减值问题探析国内外文献综述3400字》
商誉减值问题研究国内外文献综述1 国外文献Iatridis G E 和Senftlechner D[1](2014)总结了导致商誉减值的三个主要因素:并购时的过度支付、并购方的投资机会及并购方过高的股票定价。
Jensen M C[2](1990)发现SFAS142颁布后,会计信息的盈余预测能力有所上升,表明商誉减值包含公司未来经济情况的相关信息。
Glaum M和Landsman W R , Wyrwa S(2018)[3]通过研究商誉减值与已实现未来现金流的关系,发现商誉减值能有效预测商誉减值后一到两年的现金流。
商誉减值为股票市场提供了额外的信息,Qiang Cheng, 和David B. Farber(2008)[4]研究发现,商誉减值后股票市场反应悲观。
曲晓辉等学者基于中国A股市场研究发现投资者会因为商誉减值行为的发生,调整对公司的预期,导致股价下跌,从而得出商誉减值对公司股价有负效应的结论。
Amy(2017)[5]探讨了企业确认的商誉减值损失是否与企业对债务期限的选择有关。
发现由于经理人在企业的商誉减值测试中存在着一定程度的自由裁量权,因此,确认了商誉减值的公司更容易被债权人认为存在较高的信息不对称,而为了提高监管效率,债权人会考虑通过迫使减值公司对信息进行更频繁的披露和对合同条款进行重新谈判等方式来缓解信息不对称问题,因而更倾向于这样的企业提供期限较短的贷款。
Li Z[6]等(2011)考察了市场参与者对商誉减值损失的反应,以及企业商誉减值的原因是否可以追溯到企业收购时对目标公司的超额支付。
研究表明,市场上的投资者和金融分析师都下调了对资产减值损失企业的预期。
通过追踪不同公司的CEO,Bertrand 和Schoar(2003)[7]研究发现管理层能力显著影响公司的投融资行为。
Chemmanur等[8](2010)分析了管理质量与股票发行特征之间的关系,发现对于股票市场的投资者而言,高质量的管理者更具可信性,这减少了他们面临的信息不对称和信息生产成本。
管理者权力与公司债务融资:来自我国民营上市公司的经验证据
摘要 : 代理理论认 为, 由于较 高的债务融资增加 了管理者偿还债务的压力, 因此, 债务融资降低 了管理者可以
自由 支配 的公 司资 源 , 因而 , 权 力较 大的 管 理 者不 愿 意 进 行债 务 融资 。本 文 利 用我 国股 票 市场 民 营上 市公 司
的财 务 和公 司治 理数 据 , 实证 考察 了管 理 者权 力对 公 司债 务 融 资 的影 响 。 实证 研 究发 现 , 管理 者权 力 较 大 的
况下 , 我 国企业 中管理者 拥有 的权 力是
相对较 大的 。
另一方 面 ,自 2 0世 纪 5 0年 代
身 就存 在代 理 问题 。 由于债务 融 资会
公 司股 份 分 散在 众 多 投 资 者 手 中 , 持
C o mme r c i a l A c c o u n t i n g 2 0 1 4 ・ 0 1 ・ 0 1期 5 7
主题 , 经 过半 个 多世 纪 的发展 和演 化 , 相继 形 成 了权 衡理 论 、 代 理成 本理 论 、 优 序融 资理论 、市 场择 时 理论 和管 理
几 乎没有 能力 和动力 掌握公 司控制权 。 管理 者所拥有 的直接决 策权 , 成为掌握
公 司控制权 的主体 。 管理者 的权力可 以 为 自身带来 一定 的“ 在职 ” 利益 收入 , 一 旦失 去 了管理 者职位 , 则这种 “ 在 职” 收 益 也将 随 之? 肖 散, 因此 , 管 理 者在 面 临
民 营上 市公 司具 有较 低 的债 务 比率 , 尤 其是 较 低 的短 期 债 务 比 率。因此 , 本 文 的研 究结 果表 明 , 权 力较 大的 管
理者具有避免债务融资尤其是短期债务融资的动机 。
大股东控制、管理者过度自信与企业债务期限结构
□财会月刊·全国优秀经济期刊一、引言传统的企业融资理论都是建立在人尤其是管理者是理性的这一假设之上。
然而,心理学研究表明,人并非完全理性,人在进行决策时信念和偏好会导致结果出现系统性偏差,其中最有名的结论就是人们在决策判断过程中会表现出过度自信行为。
Debond和Thaler(1995)认为过度自信是决策心理学中最稳健的发现之一。
在公司财务决策中,人们认为相对于一般人来说,企业管理者更倾向于过度自信。
管理者过度自信行为的存在动摇了传统企业融资理论的重要基石之一———理性人假设,由此学者们开始从行为金融学视角来研究管理者的非理性行为特别是过度自信行为对公司融资决策的影响。
由于公司治理的最终目的是保证公司决策的科学化,所以,有效的公司治理机制能够对管理者的决策行为进行制衡与监督,从而在一定程度上抑制管理者的非理性行为。
而在我国,股权高度集中的现象非常普遍,因此,大股东控制及其引致的相关问题引起了学者的广泛关注,也成为了公司治理研究的重要内容。
本文基于国内外已有研究成果,通过加入大股东控制公司治理因素来考察管理者过度自信对企业债务期限结构的影响。
二、文献综述与研究假设1.管理者过度自信与债务期限结构。
一般认为,所谓管理者过度自信,是指管理者在进行决策时由于高估自身的能力和知识而产生偏差,从而导致其高估决策成功的可能性并低估与决策相关的风险。
值得注意的是,不同学者在文献中对管理者过度自信的表述存在差异。
如Svenson(1981)将人们在形成自己判断时经常对自己的判断过于自信、高估自己成功机会的现象视为过度自信;Heaton(2002)使用了“乐观”;Roll(1986)使用了“狂妄自大”;Campbell(2007)将管理者高估未来收益视为过度自信;Malmendier和Tate(2005)使用了“过度自信”。
而我国学者江晓东(2005)认为过度自信通常有两种表现形式:①人们在对可能性做出估计时缺乏准确性;②人们对数量估计的置信区间设置得太过狭窄等。
债务融资与企业过度投资关系研究述评
债务融资与企业过度投资关系研究述评【摘要】过度投资导致企业将大量资本投入生产能力过剩的领域,引起资源与生产要素的双重浪费,投资回报率低下甚至为负,不利于企业的长远发展。
本文以债务融资对上市公司过度投资行为的制约能力为视角,对国内外相关文献进行评述与分析,对企业投融资决策过程具有理论指导意义。
【关键词】债务融资;过度投资;研究述评一、引言投资是指投资者将一定数额的资金投入到特定项目,以期获得未来收益的行为。
其中,未来获得的回报应该能够补偿投入资金的时间价值、未来收益的不确定性以及通货膨胀率等因素所带来的潜在损失。
当管理者将自由现金流投入到净现值为负的项目时,企业就产生了过度投资行为。
jensen(1986)提出的自由现金流假说是研究企业过度投资行为的重要理论基础。
他认为,当企业存在大量自由现金流时,管理者为了实现自身利益,有动机将现金流投资于净现值为负的项目。
这种投资行为损害了股东利益,严重制约了企业的可持续性发展,使公司陷入过度投资的困境。
西方学者认为股东和管理者之间的股权代理问题,以及股东和债权人之间的债权代理问题,是导致企业产生非效率投资的主要原因。
然而,代理成本理论、信号传递理论以及相关的实证研究表明,债务融资对企业的投资行为具有一定的影响作用。
国内外学者从不同角度深入探讨了债务融资对企业过度投资行为的制约能力,但是他们所得出的实证结论并不一致。
本文按照负债融资与过度投资之间的关系进行分类,下面我们将对其进行逐一介绍。
二、债务融资与过度投资关系的负效应mm理论认为,在完美的资本市场中,企业的投资行为不受其财务状况的影响,它仅仅与企业的投资需求有关。
虽然在mm理论框架下,可以推出负债融资与企业的投资活动无关;但是mm理论是建立在完美资本市场基础上的,随后的研究表明,由于信息不对称以及代理问题,企业的投资行为必然受到融资约束的影响。
myers(1977)认为,当管理者与股东利益一致时,负债较大的融资结构会促使管理者拒绝那些能够增加企业市场价值,但是预期收益大部分属于债权人的投资项目。
《公司人格否认中过度支配与控制认定问题研究》范文
《公司人格否认中过度支配与控制认定问题研究》篇一一、引言随着现代企业制度的不断发展,公司人格否认制度在保护投资者利益、维护市场秩序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然而,在公司运营过程中,过度支配与控制的问题逐渐凸显,给公司治理带来了新的挑战。
本文旨在深入探讨公司人格否认中过度支配与控制的认定问题,分析其现状、成因及影响,并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
二、公司人格否认与过度支配、控制的概述公司人格否认,是指为保护公司债权人利益、社会公共利益,在特定情况下否认公司与股东各自独立的人格而要求股东对公司债务承担无限责任的一种法律制度。
而过度支配与控制则是指股东或管理者滥用其权力,对公司运营、决策等方面进行不当干预,导致公司治理结构失衡的现象。
三、过度支配与控制的认定问题(一)认定标准的模糊性当前,我国相关法律法规对于公司人格否认中过度支配与控制的认定标准尚不明确,导致司法实践中存在较大争议。
认定标准的模糊性使得法官在审理相关案件时难以把握尺度,不利于保护公司和股东的合法权益。
(二)认定依据的缺乏过度支配与控制的认定需要充分的证据支持,但现实中往往缺乏有效的认定依据。
例如,股东的决策行为是否构成过度干预、管理者是否滥用权力等,往往难以通过客观证据进行证明。
这导致认定过程往往依赖于法官的主观判断,容易产生误判。
(三)认定过程中的主观性由于认定标准的模糊性和缺乏有效的认定依据,使得在认定过程中存在较大的主观性。
不同法官、不同司法机关可能对同一案件产生不同的认定结果,这无疑加剧了司法实践的混乱。
四、成因及影响分析(一)成因分析过度支配与控制问题的产生主要源于公司治理结构的缺陷、股东道德素质的缺失以及监管机制的不足等方面。
首先,公司治理结构的不合理可能导致股东或管理者滥用权力;其次,部分股东道德素质的缺失,为过度支配与控制提供了可乘之机;最后,监管机制的不足使得不当行为难以得到有效制约。
(二)影响分析过度支配与控制对公司的正常运营、股东利益以及市场秩序都产生了负面影响。
党组织参与国企公司治理综述与过度投资
党组织参与国企公司治理综述与过度投资作者:丁玟文来源:《现代企业》2022年第04期党组织参与公司治理是我国国企改革的特色,弥补了现有监督管理机制的不足。
过度投资是一种降低企业资源配置效率的投资方式,在企业中较为常见,往往是由于委托代理问题而引发管理者的自利行为,为了构筑自己的商业帝国或者是为了获取相应的利益和企业所有权,是一种机会主义行为,特别是在股权高度集中和现金流充裕的情况下更为严重,不利于企业价值的提升。
而现有研究指出党组织参与公司治理有利于缓解代理成本,制约经理人的机会主义行为(王元芳和马连福,2014),提高国有企业内部控制质量(崔九九,2021),并提高企业的绩效。
那么党组织参与公司治理是否能够降低代理成本,有效缓解国有企业过度投资行为,进一步提高企业投资效率呢?一、文献综述1.过度投资。
当前对于过度投资的解释主要有两种观点,一是传统的管理者自利行为,二是管理者过度自信,即理性和非理性决策。
当企业有充足的资金时,加之委托代理关系的存在,管理者不会选择分红,而是为了获得更多的企业所有权、掌握更多的资源与利益而采取自利行为,开展过度投资活动,为其谋取私利,而公司自由现金流将加剧这一行为(Jensen,1986)。
也有部分管理者是为了进行科学投资,获得利益最大化,但是其特殊的人格特征造成了行为偏差,过度自信的管理者往往会高估投资项目成功和获利的概率,进而导致进行过度投资,扭曲企业的投资行为(Malmendier and Tate,2005;章细贞和张欣,2014)。
如何降低企业过度投资,现有研究者进行了大量的研究,黄乾富和沈红波(2009)发现企业的债务比例越高,企业的过度投资越少,短期债务相对于长期债务对企业过度投资行为的抑制作用更强。
俞红海等(2010)发现提高现金流权水平和改善外部治理环境能够起到抑制企业过度投资的作用;负债融资可以抑制企业过度投资,而市场竞争强度对二者的关系起到正向的促进作用(黎来芳等,2013)。
管理层权力对投资效率的影响研究
经济管理115管理层权力对投资效率的影响研究陈天顺 长沙理工大学摘要: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投资在我国企业发展中的地位越来越凸显,然而每年巨大数额的投资量不禁引起了广大学者的关注,高投资是否意味着高效率?学者们研究发现,代理冲突导致总经理与股东之间的最终利益和目标不一致。
一方面,管理层有的为了扩大自己的权力范围或者薪酬待遇而扩大企业投资规模,投资一些净现值为负的项目造成过度投资;另一方面,管理层拥有一定的社会地位,他们出于维护个人的声誉及口碑,选择放弃净现值为正的项目造成投资不足。
在上市公司中,核心管理者直接决定了公司未来的发展方向及政策,甚至当高管兼两职兼任也担任董事长时,他们能够直接决定公司未来的发展方向。
因此,管理层权力肯定能够影响投资效率。
本文将分析管理层权力如何影响投资效率。
关键词:管理层权力;投资效率;高管中图分类号:F271 文献识别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8)009-0115-01一、引言改革开放以来,在我国特有制度和一系列政策推动下,大量资金的投入带来了飞速发展的30年。
但是近几年,我国政府开始强调经济转型、产业升级,控制地方政府债务,追求增长质量,经济增长速度有所下降,这引起国内外对中国经济的担忧。
因此投资效率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
无论是投资不足或是投资过度,在这个效率至上的年代都将退出市场的激烈竞争。
因此找到影响企业投资效率的因素逐渐成为一个研究的热点。
在一个企业中,管理层权力对企业决策的制定和执行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八十年代我国实施了国企放权让利的改革,在这次改革中,无论是国企还是民企,都完成了管理层权力的逐步形成及扩大,发展到今天的中国,十九大的召开强调的不再是量的发展而是质的发展。
本文基于这一特殊国情和历史背景,将管理层权力与投资效率的国内外文献进行梳理,分析两者之间的联系,最后就如何提高企业投资效率给出建议。
二、文献综述(一)国外文献综述在国外学者的早期研究中,已经发现了管理者和投资效率存在着一定的联系。
债务融资对非效率投资的影响综述
四 、结 论 与 评 价
对 于 融 资 方 式 选 择 与 投 资效 率 的 关 系 的 研 究 , 国 外 相 对 成 熟 ,但 因 为 制 度 的 不 同 , 国 外 的 研 究 不 能 完 全 解 释 中 国 市 场 。 我 国 绝 大 多 数 公 司 的 股 权 结 构 非 常 集 中 ,常 出现 一 股 独 大 的 情 况 , 此 外 政 府 和 企 业 的 关 系 密 不 可 分 , 以 至 于 负 债 融 资 对 非 国 有 上 市 公 司 的 约 束 力 比 较 强 。若 在 一 个 产 权 制 度 明 晰 ,法 律 制 度 健 全 的 经 济 体 制 下 , 债 务 可 以 更 好 的 发 挥 其 硬 约 束 性 质 ,有 利 于 公 司 的 运 作 。 银 行 信 贷 是 我 国 企 业 债 权 融 资 最 主 要 的 来 源 , 但 大 量 实 证 研 究 证 明 ,我 国 银 行 信 贷 对 企 业 的 约 束 是 软 约 束 。 如 何 制 定 较完整 的激 励和 约束契 约 以缓和 各利益 相 关 者 的 冲 突 , 如 何 减 少 公 司 投 资 中 的 信 息 不 对 称 问 题 以 降 低 公 司 投 资 的 信 息 成 本 , 如 何 让 产 权 结 构 促 进 企 业 的 投 资
性投 资 问题 。
行 为是 有待 解决 的重点 问题 。l Ij j
【 考 文 献】 参 一 童盼, 正 飞. 陆 负债 融 资 、负债 来 源 与 企业投 资 行 为 [ 经 济研 究,2 Q J ]. 05
() 5 5
三 、 基 于控 制权 理论
控 制 权 理 论 是 将 公 司 资 本 结 构 与 公 司治 理结 构相联 系 ,分析 资本结 构是 如
中国税务图书网图书目录4
资本主义的发展阶段——繁荣、危机和全球化
2003.10
24.00
2002.1
22.00
2002.1 2002.1 2003.12 2005.11
29.00 11.60 76.00 20.00
1999.8 1999.8 1999.8 1999.8 1999.8 1999.8 2003.10 2003.1 2003.1 2003.1 2004.12 2005.5 2005.8 2005.9 2003.7 2004.11 2003.11 2004.6 2005.5
2002.2
14.00
2004.11 2004.12 2004.11 2004.12 2004.12 2004.9
18.00 17.00 13.60 17.00 17.00 13.50
2002.3 2001.7 2001.1 2003.2
14.00 16.00 16.00 28.00
2004.7 2004.8 2004.9 2005.3 2005.11 2005.8 2006.2 2006.1 2006.3 2006.3 2005.2 2006 2006 2006 2006 2005.8
20.00 21.00 12.00 18.00 28.00 15.00 20.00 22.00 30.00(估) 16.00
15.00(估) 2005.3 2005.3 2005.1 16.00 15.00 16.00
120 121 122 123 124 125 126 127 128 129 130 131 132 133 134 135 136 137 138 139 140 141 142 143 144 145 146 147 148 149 150 151
管理者过度自信与公司债二级市场信用利差
目光聚焦于其对公司债券的影响。(3)在公司治理和政策 债券信用利差产生影响。过度自信的管理者会高估投资
制定层面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对于上市公司,为了有效 项目收益并低估投资项目风险,从而表现出更强的风险
降低公司债券资本成本,应当进一步完善公司的权力制衡 偏好[ 15 ],导致企业过度投资[ 2-3 ],对企业业绩产生不利影
公司治理
管理者过度自信与公司债二级市场信用利差
暨南大学管理学院
吴战篪 曾易楠
【摘 要】在债券刚性兑付被打破以及债券违约日益常态化的背景下,党中央高度重视债券市场的健康发展,债券信用利差影 响因素值得关注和研究。从行为金融的角度,以中国上市公司在 2007—2018 年间所有公开发行的公司债券为初始样本,探讨了管 理者过度自信对公司债券信用利差的影响。实证结果表明:管理者过度自信与债券信用利差显著正相关,且正相关关系仅存在于非 国有企业和管理者权力更强的企业中。结论丰富了管理者过度自信和债券信用利差影响因素的相关文献,对上市公司治理以及监 管部门政策制定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利差的影响。为数不多的文献如 Liu 和 Jiraporn[12]研究发现 导致投资者要求更高的风险溢价。
CEO 权力与债券信用利差相关,林晚发等[ 13 ]考察了高管
基于以上分析,提出本文的假设:
任职经历对债券信用利差的影响。然而,尚无文献研究管理
H1:管理者过度自信与公司债二级市场信用利差正
者非理性特征对债券信用利差的影响,本文通过研究管理 相关。
投资者之间的信息不对称推高了债券的信用利差;方红星 略,这将加大企业陷入财务困境的可能性[3]。进一步地,过
等[10]研究发现公司自愿披露正面内部控制报告能够降低 度自信的管理者通过投资或并购进行扩张需要资金支持,
企业投资效率研究综述
企业投资效率研究综述一、本文概述随着全球经济的深入发展和市场竞争的日益激烈,企业投资效率问题逐渐成为了学术界和企业界关注的焦点。
企业投资效率的高低不仅直接关系到企业的生存与发展,也是衡量企业经营状况和市场竞争力的重要指标。
因此,对企业投资效率进行深入研究,不仅有助于揭示企业投资行为的内在规律,也有助于为企业提高投资效率、优化资源配置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
本文旨在全面综述企业投资效率的相关研究,通过梳理国内外学者在该领域的研究成果,分析企业投资效率的影响因素、评估方法以及优化策略等方面的研究现状,以期为企业提高投资效率提供理论参考和实践启示。
文章首先对企业投资效率的定义和内涵进行界定,明确研究范围和目标;接着从投资环境、企业内部因素、投资者行为等多个维度出发,探讨影响企业投资效率的关键因素;然后,对企业投资效率评估方法进行总结和评价,为企业进行投资效率评估提供方法论支持;结合国内外研究成果,提出优化企业投资效率的策略建议,以期为企业提高投资效率、实现可持续发展提供有益借鉴。
通过本文的综述,我们期望能够为读者提供一个全面、系统的企业投资效率研究框架,为相关领域的研究和实践提供有益的参考和启示。
我们也希望借此机会推动对企业投资效率问题的深入研究,为企业提高投资效率、增强市场竞争力贡献智慧和力量。
二、企业投资效率的概念及理论基础企业投资效率是一个综合性的经济指标,反映了企业在资本运用方面的效果和效益。
其核心内涵在于企业如何在有限的资源下,通过科学的投资决策和管理,实现资本的最大化增值。
一个企业的投资效率高低,不仅关乎其自身的生存与发展,更对整个社会经济的稳定和增长具有重要影响。
在理论基础上,企业投资效率的研究主要依赖于现代金融理论、产业组织理论以及公司财务理论。
现代金融理论中的有效市场假说(EMH)认为,在完全有效的市场中,投资者无法通过分析信息或采用特定的交易策略来获得超额收益,企业的投资决策应基于市场信号而非个别信息。
治理环境对企业过度投资影响的文献综述
认独立董事可以有效提高企业的投资效率 ,
抑制企业过度投 资行为。 ( 三 )高管激励机 制 N a r a y a n a n ( 1 9 9 6 ) 认 为 ,向管理者支
投资是中国经济增长的三大引擎之一 , 而在 中国上市公司 中所 常见 的过 度投 资行 为往往 对经济平稳增长造成损害 。为了提
◆ 中 图 分 类 号 :F 8 3 2 文 献 标 识 码 :A
持股抑 制了管理 者的过度投资行为 ;随着
内 容 摘 要 : 我 国 上 市 公 司 的 过 度 投 资 的 现 象 依 然 较 为 严 重 , 如 何 约 束 企 业 的 过 度 投 资 行 为 一 直 以 来 都 是 学 者 们
长期项 目投资过度 ,因此只有采取货 币与 股权相结合的薪酬激励体制才能有助于提
高投资效率。 刘怀珍和欧 阳令南( 2 0 0 4) 将
经理的私人利益 内生化于模型之 中,发现
内部 治 理 环 境 对 企 业 过 度 投 资 的 影 响
委托 代理问题是导致过度投 资的重要 因素。那么从理论上讲 完善 的公 司治理机 制可 以有效防范和化解代理 冲突 ,降低代 理成 本 ,减少非效率投 资行 为的发生 i而 不完善的治理机制将会 加重企 业利益相关
了管理 防御 和侵 占效应的作用 ,实证结果
发现股 东与管理者利益趋 同以及所有权 的 适度集 中可 以降低投资一现金流 的敏感度 , 即利益 的一致和大股东的监督缓和 了股东 与管理 者之问的利益冲突 ,抑制了过度投 资行为。但 当管理者存在防御动机时 ,他 们 可能会为了私人利益而增加投资 ,甚至 发 生过 度投 资行为 ;而所 有权集 中度过高 则容易发生大股东侵 占中小股东利益的现
管理层权力与企业反收购条款设置中的机会主义行为
管理层权力与企业反收购条款设置中的机会主义行为作者:***来源:《商场现代化》2023年第23期摘要:企业反收购条款的设置初衷是为了保护目标企业股东的控制权,但在管理层权力不断扩张的今天,反收购条款是保护股东权益还是增加管理层的机会主义行为仍待商榷。
本文以2009—2020年A股上市企业为样本,对管理层权力与反收购条款设置中的机会主义行为进行分析。
研究发现:管理层权力会加剧企业反收购条款设置中的机会主义行为,说明反收购条款设置的主要目的是管理层运用权力不断扩大自身收益;数字化转型程度越高的企业,反收购条款设置中的机会主义行为越明显。
关键词:管理层权力;机会主义行为;企业数字化转型一、引言现代企业制度中,由于财产权和控制权分离,委托方需要将自己的财产和事项交与受托方处理,双方形成委托代理关系(段华友,2015)。
管理层作为企业的经营者,其主要任务是运用专业知识和管理能力实现企业价值最大化。
但由于股东与管理层之间往往存在利益不一致,最终导致管理层在做决策时往往为了满足私利而影响企业的经营管理(Jensen,1976)。
企业在章程中设立反收购条款的初衷是为了抵御资本市场敌意收购,稳固企业的控制权。
依据上市企业反收购条款的含义和现实效果,可以将反收购条款分为管理层防御条款和股东保护条款两类。
不同的反收购条款对管理层和股东的维护程度有差别。
管理层的权力较大时是否会侧重选择管理层防御条款而非股东保护条款呢?为了研究这个问题,本文选取2009年至2020年沪深A股上市企业,检验了管理层权力与反收购条款设置中的机会主义行为之间的关系,进一步研究企业数字化转型的调节作用。
二、理论分析与研究假说1.管理层权力与反收购条款设置中的机会主义行为管理层代理股东经营企业,使企业正常运营、实现企业价值最大化是管理层的分内责任,但作为理性经济人,管理层也会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
因此,即使有契约关系,双方仍会出现目标分歧。
董事会负责对管理层实施控制与监督,但是当管理层权力扩大时,会导致董事会的监督制约功能受限,最终削减内部治理机制的监督效果。
过度投资影响因素的研究综述
的 . 东 和 经 理 人 之 间 也存 在利 益 冲 突 经 时 .用 项 目的净 现 值 将 企业 完 全 区 别 开 来 了 结 果 是 : 股 支持 投 资 现 金 流 敏 感 度 是 由 信
理 人 有 可 能从 其 自身 的 利 益 出 发 .在 企 业 是不 可 能 的 闲 此 , 场 会 以平 均 价 值 对 所 息不 对 称 问题 驱 动 的 观 点 .与 自由 现金 流 市 投 资 决 策 时 .选择 有 利 于 自 己而 并 非 有 益 有公 司估 f …此 形 成 的 市 场 均 衡 是 包 含 理 论 - 观 点 不 一 致 。 Jl idd , h— l 『 { = 的 ui Pn a oC a o 于 股 东 的 扩 大 投 资项 目等 过 度 投 资 决 策 行 许 多具 有 不 同 的 以平 均 价值 估 价 发 行 股 票 b l d a T r e e l 0r a e检 验 了 内 部 人 股 权 和 股
额为 限承 担 损 失 . 下 的全 由 债权 人 负 担 剩
只 限 于新 投 资 项 目的 价 值 时 .有 可 能 会 发 比 例 和 企业 的 投 资 一 现 金 流 敏 感 度 之 间 存
这种 股 东 与 债 权 人 收 益 与 风 险 的不 对 称 性 生 过 度 投 资 的 行 为 。 就 是 说 , 分 净 现 值 在 非 线 性关 系 :当 内 部 人 的 持 股 比例 从 零 也 部
项 目收益 的部 分 则 全 归 股 东 所 有 :如 果 项 生 。 aa a a 、H ik la d Z c n r 认 资 现 金 流 敏 感 度 的 影 响 取 决 于 股 东 与 经 理 N ry n n en e n e h e 等
河海大学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回忆版)
2013年河海大学全国研究生招生考试870管理学试题(整理版)一、名词解释以及解答(8*8=64分)1、公平理论2、管理创新3、法约尔的纪律原则4、管理方格理论5、波士顿矩阵6、人际关系学说7、管理的社会属性8、控制的原理二、阅读理解(16分)中国常用“领导”一词,许多人以身为领导为荣,许多人在为成为领导而努力,但是国外直接叫头衔,如某总,某经理,或者直接在名片上印有“协调人”字样,甚至什么都省了,直接叫名字,如“hi!Mike.”请问为何有这些差异?你会如何对待这种差异?三、案例分析(30分)主要讲的是稻盛和夫的“敬天爱人”管理哲学思想以及拯救日航(主营日本航空运输业),其中有涉及到他到海尔公司的参观。
【可以百度】问题:对“敬天爱人”的理解,结合海尔或其他企业的案例。
分析“敬天爱人”在拯救日航过程中如何发挥作用。
举例说明如何运用“敬天爱人”解决企业中的管理问题。
四、论述题(20*2=40分)1、毛泽东“管理也就是社会主义教育”和德鲁克“管理是一种以绩效责任为基础的专业职能”分析各自的内涵以及对两句话的比较分析。
2、如何管理企业文化。
2012年河海大学870管理学考研试题一,名词解释和简答(每小题7分,7*10=70)1、管理活动的基本职能2、决策的分类3、社会责任4、组织设计的扁平型结构5、期望理论6、创新职能的内容7、网络计划技术的内容8、沟通以及沟通的过程9、组织变革10、预算控制二、阅读理解(25)材料:管理创新需要充足的知识资源......问题是我们如何对待西方现代管理文化,你是否同意文中观点,说明理由。
用宽容的态度对待西方管理知识,对待古今中外一切管理知识三、案例分析(25)谷歌公司成功的经验材料是关于谷歌公司从创立到发展的过程,问题是分析谷歌快速发展的原因,并简单说明未来谷歌快速发展的方向(思路)四、论述题(30)举个例子,把管理学知识运用到学习、工作或生活中,使学习、工作或生活变的更轻松,更有效率河海大学2011年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回忆版)一、名词解释与解答(每题满分8分,共64分)1、概念技能2、企业的社会责任3、扁平组织结构4、法约尔的统一命令原则5、阐述编制计划的步骤6、麦格雷戈X理论的主要观点7、控制的基本环节8、孔次管理定义二、阅读理解(满分16分)关于原则与原理的区别并举例说明(阅读材料和2001年真题一模一样,但问题有区别)一段材料,考查管理原理与管理原则的联系与区别。
企业过度投资行为的动因、证据与治理研究综述
投资行 为的动 因框架 ,探讨我 国转轨经济下特定 象 。这些外部制度因素不但能直接对企业 的投 资
的制 度 和治理 背 景 对企 业 发 生 过 度 投 资行 为 的影 决策产生作用 ,而且还会通过 内部因素间接 引
( ) 委托 人—— 代 理 人 的代 理 冲 突 1
过过度投资 ( 如投资于净现值 为负的项 目)直接
最后 ,股东与债权人 之间的代理 冲突可 能导
根据委托代理理 论 ,如果投资者利益得不到 将财富从 中小股东转移至大股东 。
良好保护 ,那 么股东 与管理者 、股东 与债权 人、
大股东与中小股东之间的代理 冲突将 会影响投资 致企业过度投资行 为。出于个人效用最大化的考 项 目的选 择 ,并 进 而 引发过 度 投资 行为 。 虑 ,大股东及管理层 的投资决策倾 向于实现权益 首先 ,股东与管理层之间的代理冲突可能导 价值最大化而非企业 总价值最 大化 。由于市场 配 致企业过度投资行为。具有 自由处置权 的管理层 置缺乏有效性 ,这种决策可能是次优的 ,且会损 通常会 出于在职消费 、营造企业帝 国、职位保护 害债权人的利益 。Jne es n和 M cl g(9 6 ] ek n 17 ) 将 i 等 自身 利 益 的 需 要 做 出 投 资 抉 择 。Jne es n和 这种冲突对 企业 投 资行 为 的影 响称 为 “ 产替 资 M cl g(9 6 就指 出管理层有可能投资于那 代” ekn 17 ) i ,即内部人 ( 股东和经理 )具有 实施 成功机 些并不能给股东带来正 的价值却能便利于管理者 会较小但 回报很高 的投 资项 目的动机。一旦这种 谋求在职消费的项 目, 从而产生过度投资的问题 。 高风险高 回报 的项 目获得成功 ,股东 和经理将获 管理层与股东之间的信息不对称是导致这种过度 得大部分收益 ;而若失败 ,股东承担 的有限责任 投资行为发生 的根本原 因,因为具有充分信息的 将使股东遭受的损 失能从 侵 占债权人 的利益 中得 管理层可以寻找各种理 由来蒙骗信息不充分的股 以抵消 ,债权人 由此将 承担投资 失败 的大部分损
制度、权力与经济绩效阿西莫格鲁理论评述
制度、权力与经济绩效——2005年美国克拉克奖获得者阿西莫格鲁(Acemoglu)理论评述郭艳茹2005年美国经济学克拉克奖被授予了麻省理工(MIT)37岁的阿西莫格鲁(Acemoglu)教授。
阿西莫格鲁是位研究领域广阔且著述丰厚的经济学家,美国经济学家协会在有关其获奖的书面声明称,他在劳动经济学、宏观经济学、制度经济学及政治经济学领域都做出了富有价值的贡献,尤其是制度经济学方面,他近期关于制度在政治经济及社会发展中的作用的研究,极具开创性。
本文拟对他的研究成果进行简单的总结和评述。
需要指出的是,阿西莫格鲁的研究领域十分广泛,并因在劳动经济学方面的研究,于2005年同时获得了美国首届舒尔茨奖,但鉴于其克拉克奖的获得主要是因为其对制度研究的贡献,故本文的评述集中于其制度经济学及政治经济学方面的论著。
阿西莫格鲁在制度的研究上因袭了新古典制度经济学家,如诺斯、奥尔森等人的思路,强调制度在经济增长和社会发展中的决定作用,并用计量模型实证了诺斯“制度至关重要(Institution Matters)”的命题(Acemoglu, 2002a, 2002b, 2004a)。
与早期的新制度经济学家相比,他在制度研究上走的更深更远:既然制度决定经济增长,那么为什么会存在无效率的制度?不同社会的不同制度到底是由什么决定的?阿西莫格鲁的研究由经济制度导入政治制度并最终深入到社会权力的分配上,他认为决定一个社会经济增长的经济制度最终是由这个社会的权力分配状况所决定的,并提出了制度决定的“社会矛盾论”(Acemoglu,2004a, 2004c)。
诚如他自己所言,在这一方面,他与马克思主义的制度决定理论有些相似,但从基本的方法论上看,这种相似仅仅是表面的:尽管强调了不同利益集团或阶级在制度形成和变迁中的矛盾和冲突,Acemoglu的制度变迁仍然是新古典模式的,是“个人主义的”、“偶然的”,而不是马克思主义历史决定论中的“集体主义的”、“历史必然的”(Acemoglu,2002b)。
中文版A_Survey_of_Corporate_Governance
公司治理综述Andrei Shleifer; Robert W. VishnyThe Journal of Finance, Vol. 52, No. 2. (Jun., 1997), pp. 737-783.1.写作背景投资者将资金投入到公司,如何能保证收回收益?保证资金不被管理者非理性投资或占用?投资者将资金投入公司后,就与其资本分离。
控制公司的经理就有可能占用投资者的资金。
虽然先进的市场经济解决了公司治理的一些问题,保证大量的资金流向公司,给投资者回报,但这并不意味着公司治理问题就被解决了,或者公司治理机制已不能再改进。
公司治理研究在实践上非常重要。
即使在发达的市场经济中,关于各种公司治理机制孰优孰劣仍有争议。
例如,Easterbrook and Fischel (1991) and Romano (1993a)对美国公司治理体系进行了大量乐观评价,而Jensen (1989a, 1993)相信它是有严重缺陷的,Jensen认为一种主要的变革,即从现代的公司形式到更高得多的举债经营形式,例如LBOs, 是合乎程序的。
还有一些讨论,主张用德国和日本的公司组织形式来替代盎格鲁——撒克逊人的公司治理体制(例如,Roe (1993) and Charkham (1994))。
但是,美国、德国、日本和英国有某些全世界最好的公司治理系统,它们之间的区别相对于它们与其他国家的区别可能较小。
而根据Barca (1995) and Pagano, Panetta, and Zingales (1995)的研究,认为意大利公司治理机制是如此落后,以致于从根本上阻碍了外部资金流入公司。
在一些发展中国家,包括一些转型经济体,公司治理机制实际上是不存在的。
(Boycko,Shleifer, and Vishny (1995))认为在俄罗斯,公司治理机制的缺陷导致许多私营企业的经理层把公司的资产大量转移,以及提供给公司的外部资金实际上并不存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现代管理科学■2015年第2期一、引言投融资是企业发展中至关重要的经济活动。
过度投资不利于企业创造价值,也制约了企业的长期发展。
如姜付秀等(2009)认为过度投资降低了企业的绩效,增加了企业的风险,从而导致企业更容易陷入财务困境。
蒋东生(2011)通过对五粮液自上市到2005年的投资情况和企业价值关系的分析,发现过度投资行为对五粮液的业绩产生了非常负面的影响;并提出,一个企业无论本身优秀与否,不重视投资效率都会对企业价值造成损失。
因此,如何缓解过度投资是理论界和实务界都值得关注的问题。
有诸多学者曾就如何抑制过度投资行为做了大量的研究,其中负债融资的公司治理作用对过度投资的抑制作用得到了大多数学者的验证和认可(Jensen,1986;唐雪松等,2007;黄乾富等,2009)。
但是这种抑制作用能否有效发挥仍然受到很多因素的影响。
本文试图从过度投资角度分析管理者权力对债务治理作用的影响。
前人的研究多集中在管理者权力与过度投资或者管理者权力与债务融资等单向关系的考察,较少关注管理者权力影响债务融资对过度投资的抑制作用。
本文从管理者权力、债务融资和过度投资之间相关理论和文献的分析发现,管理者权力是导致负债的公司治理作用不能有效发挥的一大因素。
本文这对完善公司内部治理机制,提高投融资效率有一定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二、债务与投资效率的理论基础1.基于股东与债权人的利益冲突。
当股权集中度较高时,大股东控制企业经营管理决策。
负债融资导致“股东—债权人”之间的冲突,容易产生资产替代效应。
Jensen 和Meckling(1976)指出,企业承担较高程度的负债时,股东倾向于投资更多高风险、高收益的项目。
因为根据债务契约条款,债权人的收益是固定而有限的,当项目成功时,股东获得高额剩余收益;项目失败时,股东仅承担有限责任,增加了债权人的损失。
这种过度投资行为严重危害了债权人的利益。
如果市场是有效的,债权人预知到有资产替代的可能性,为了保障其自身利益,会采取措施提高其必要报酬率。
那么股东将承担更大的融资成本,进而放弃这些高风险、高收益的投资项目,导致投资不足。
Myers(1977)发现,由于股东投资该项目所获得的收益必须要与债权人共享,企业的杠杆水平越高,债权人所能分享的收益就越多。
而此时股东的收益就十分有限,也就不会受到足够的激励去进行投资,导致很多具有正的净现值的投资项目被放弃,投资不足的现象由此产生。
Stulz和Johnson(1985)、Gertner和Scharfstein(1991)以及Hart和Moore(1995)等也验证了负债融资可能导致投资不足。
综上所述,负债融资导致投资不足的两种可能性原因是:一是若项目的投资收益偿还债权人后的剩余价值不足以激励股东进行投资,那么企业可能会放弃净现值大于零的项目,进而导致投资不足;二是较高的负债导致企业偿债能力下降,较高的资产负债率也难以吸引新的债权人获得资金,再融资能力下降。
资金流的短缺也可能迫使股东放弃良好的投资机会,导致投资不足。
2.基于股东与经理人的利益冲突。
Jenson(1986)的自由现金流假说认为,当企业拥有剩余现金流时,经理人为了追求私人利益的最大化,构建自己的“商业帝国”,在企业没有较好的投资机会时仍就不分配股利,而将剩余的现金流投资于净现值为负的项目,以获得在职消费和提高职场声誉的机会,由此导致了企业的过度投资。
在这种情况下,负债融资可以降低股东与经理人的代理冲突,达到减少经理人过度投资行为的治理作用。
原因在于:首先,Jensen(1986)认为债务的存在增加了公司每期的利息支出,降低了经理人可控制的自由现金流量,限制了经理人因为追求私人利益而进行过度投资的行为;第二,Stigliz (1974)分析了负债融资带来的破产风险,认为引入债务使经理人面临更多的市场监督,经理人要承担与偿债相关的业绩压力。
一旦经营不善企业破产,则会面临失业风险,因而经理人理性上也会更加努力为公司创造价值,投资过度这种降低企业价值的行为就会得到一定程度的遏制。
根据以上理论基础可以得出,负债融资对企业的投资活动有两个层面的影响:一方面,负债融资的存在加剧了股东与债权人之间的利益冲突;另一方面,负债融资缓解了股东与经理人之间的冲突。
三、债务融资对过度投资的治理作用管理者权力、债务治理与过度投资的研究综述●王裕白凤至刘力一摘要:过度投资不利于企业价值创造,也制约了企业的长期发展。
有诸多学者就如何抑制过度投资行为做了大量研究。
其中,负债融资对过度投资的抑制作用得到了较多的认可。
但这种抑制作用能否有效发挥还受制于其他影响因素。
文章梳理了管理者权力、债务融资和过度投资相关理论和文献,发现管理者权力是导致负债治理作用不能有效发挥的一大因素。
这对完善公司内部治理机制,提高投融资效率有一定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关键词:管理者权力;债务融资;债务治理;过度投资■博士论坛39--■现代管理科学■2015年第2期1.融资规模与企业投资。
过度投资是一种非效率投资行为,偏离股东财富最大化的目标,损害了股东的利益。
Jensen(1986)基于自由现金流假说,很早就提出公司通过支付股利或者债务融资能够抑制CEO的过度投资。
国外的众多学者发现企业投资水平与负债融资规模之间具有显著的负相关关系(Lang et al.,1996;Aivazian,2005;Mari-a-Teresa&Roberto,2010)。
Iturriaga&Crisostomo(2010)进一步发现,对于成长性小的企业来说,债务降低企业持有自由现金流水平的作用更显著,再次证明了负债对投资的约束作用。
在中国转轨经济制度背景下,童盼和陆正飞(2005)的研究也发现,上市公司中负债的比例与企业的投资规模显著负相关;在低项目风险的企业中两者的负相关关系更显著;与银行贷款相比,商业信用对债权人的约束较小,股东更可能扭曲投资来损害他们的利益。
以上结论证明了债务能够发挥一定的治理作用。
国内一些学者也证明了,负债融资虽不能完全消除过度投资行为,但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提高企业的投资效率,在减少非效率投资方面发挥了治理作用(油晓峰,2006)。
黄乾富和沈红波(2009)认为上市公司中过度投资和投资不足现象并存,债务对过度投资行为有较强的约束能力。
唐雪松、周晓苏、马如静(2007)也验证了现金股利、举借债务能够有效制约管理者进行的过度投资。
2.债务期限结构与企业投资。
通常来说,企业除了可以通过在契约中添加更为严格的限制性条款、减少资本结构中的负债比例等方式来降低股东—债权人利益冲突引起的投资扭曲问题之外,还可以通过缩短负债的期限提高对企业的约束。
多数学者证明了,短期负债所占的比例越高,由负债所引起的代理冲突越小,所引起的非效率投资也就越少。
Myers(1977)和Bamea等(1980)等都对短期负债在减少资产替代、投资不足等问题的治理作用进行了阐述,并且得到了众多学者的认同(Johnson et al.,2003;Childs et al.,2005)。
Billet等(2007)进一步发现,高成长性企业中股东-债权人代理冲突更加严重,短期负债能够显著的降低股权-债权人之间代理成本,有效抑制损害债权人利益的投资行为。
Iannariello等(2007)研究了债务期限结构对企业固定资产投资的影响,发现固定资产留存率与企业短期债务负相关,再次证实了债务期限与投资的负相关关系。
同样地,国内的一些学者也认为短期负债能够抑制公司的过度投资行为。
黄乾富和沈红波(2009)的研究发现,从债务来源来看,相比银行存款来说,商业信用会对企业产生再融资的约束,因此能够更有效地抑制过度投资;从债务期限来看,短期负债带来的流动性压力和再融资约束相对于长期负债来说是抑制过度投资更优的治理方式。
李泽广和马泽昊(2013)基于准自然实验的实证研究验证了,长期负债与企业投资正相关,短期负债与企业投资负相关,并且上述关系受股权制度环境影响呈现出动态变迁特征。
四、管理者权力对债务治理作用的影响管理者权力通常被解释为剩余控制权的扩张,是管理层在公司内部治理不完善、外部监督薄弱的情况下所拥有的对公司决策权、监督权和执行权的影响力。
当管理者权力处于核心地位时,管理者失去来自股东大会、董事会、监事会等各方面的监督和制约,管理者极有可能滥用权力,为侵占利益创造有利条件,例如选择满足自身效用最大化的融资方式、信息披露等,这些行为都有可能降低债务融资的治理作用。
1.管理者权力与融资选择。
根据“经济人”假说,管理者会选择有利于维护自身职位并追求自身效用最大化的防御行为。
当企业面临的融资约束较弱、管理者权力较大时,管理者能够更大限度地发挥主观能动性来选择投融资方式并决定资本结构。
如果管理者选择债务融资,到期还本付息的压力会减少未来可支配的自由现金流,管理者不可能接受限制其自利行为的债务契约。
即使债务融资较低,他也仍然会选择股权融资(Jung et al.,1996)。
特别是在内部治理机制和内部监督失效的情况下,管理者更有可能越权降低企业的债务水平(Berger et al.,1997;Chafik& Younes,2012)。
在短期债务融资与长期债务融资之间进行选择时,自利的管理者在控制权私利和项目清算价值一定的情况下,会选择长期债务融资。
这是由于相对于长期债务融资,短期债务融资更容易给管理者带来无法按期偿本付息的风险,增加管理者投资项目的压力,因而权力较大的管理者不愿采取短期债务融资(Benmelech&Bergman,2008)。
这些证据均表明,当管理者权力较大时,有动机也有能力选择融资方式和资本结构以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
2.管理者权力、信息披露与债务契约。
众所周知,充分了解企业的内部治理机制、盈利能力、偿债能力等信息对债权人识别风险、控制风险都十分重要。
饶艳超和胡奕明(2005)对银行信贷中会计信息的使用情况进行了问卷调查,发现银行信贷人员较为重视报表信息和公司治理结构。
另外,各国公司法一般规定,负债具有优先索偿权,即当公司资不抵债时,在支付职工工资后首先应偿还借款。
因此,债权人对企业会计稳健性有重要需求(Watts,2003),只有公司既不高估资产也不低估负债时才能与债权人的利益一致。
在相对成熟的资本市场,债权人能够识别企业的盈余管理行为。
盈余质量低的企业,贷款利率更高,获得贷款期限更加严格,更有可能需要抵押(Bharath et al.,2006)。
因此,企业的盈余质量越低,债务成本越高(Fran-cis et al.,2005)。
然而,我国一些学者发现,在中国借贷市场上,以银行为主的债权人不能很好的识别企业的盈余管理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