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江城红层地下水赋存规律研究
滇东南泸江流域岩溶地下水质量及污染影响因素研究
2021年5月地球学报May 2021 第42卷第3期: 352-362Acta Geoscientica Sinica Vol.42No.3: 352-362 滇东南泸江流域岩溶地下水质量及污染影响因素研究王波1), 王宇2)*, 张贵1), 张华1), 代旭升1), 康晓波1)1)云南省地质环境监测院, 云南昆明650216; 2)云南省地质调查局, 云南昆明650051摘要: 泸江流域是滇东南典型的喀斯特断陷盆地发育区, 主干水系连接着多个断陷盆地及坡立谷。
根据最新的地下水污染调查资料, 流域喀斯特地下水质量总体以Ⅲ类为主, 水质超Ⅲ类的岩溶水点中, 东部多, 西部少, 且暗河占比最大, 岩溶泉次之, 机井最小。
主要污染源是工矿企业及城镇生活垃圾污染源, 研究分析了污染影响因素为环境水文地质条件的差异、污染源类型及排污强度、岩溶含水层防污性能的强弱程度和岩溶地下水污染机制的不同。
详细阐述了岩溶地下水主要污染机制为落水洞或岩溶洞管灌入污染机制、溶隙溶孔含水介质渗透污染机制及浅覆盖型岩溶含水层越流渗漏污染机制。
针对性的提出了3条防治对策: 一是调整工业布局, 切实减少、杜绝污染源; 二是调查污染源及污染途径, 重视环境水文地质条件对污染物迁移转化的影响; 三是编制地下水开发与保护规划, 制定相应的管理措施, 有效保护水源。
关键词:水环境; 水污染; 无机污染; 有机污染; 岩溶地下水中图分类号: P641.134 文献标志码: A doi: 10.3975/cagsb.2020.070701A Study of Quality and Pollution Factors of Karst Groundwater inLujiang River Basin in Southeast YunnanWANG Bo1), WANG Yu2)*, ZHANG Gui1), ZHANG Hua1), DAI Xu-sheng1), KANG Xiao-bo1)1) Yunnan Institute of Geo-Environment Monitoring, Kunming, Yunnan 650216;2) Yunnan Geological Survey, Kunming, Yunnan 650051Abstract: The Lujiang River basin is a typical area of karst fault basin in southeast Yunnan, and its main drainage system is connected with many fault basins and slope valleys. According to the latest investigation data of groundwater pollution, the quality of karst groundwater in the basin is mainly in Class III. The karst water points with super-class III water quality are more in the east and less in the west, and the proportion of underground river is the largest, the karst spring is the second and the manhole is the smallest. The major sources of pollution are industrial and mining enterprises and urban domestic waste, the factors affecting the pollution are the difference of environmental hydrogeological conditions, the type and intensity of pollution source, the degree of anti-pollution capability of karst aquifer and the difference of pollution mechanism of karst groundwater. The main pollution mechanisms of karst groundwater are water fall hole or karst cave pipe filling pollution mechanism, karst pore water-bearing medium seepage pollution mechanism and shallow overburden karst aquifer leakage pollution mechanism. Three countermeasures are put forward: the first is to adjust the industrial layout and reduce and eliminate the pollution sources; the second is to investigate the pollution sources and pollution ways and pay attention to the influence of environmental hydrogeological conditions on the migration and transformation of pollutants; the third is the development and protection of groundwater planning, the development of corresponding management measures, and the effective protection of water resources.Key words: water environment; water pollution; inorganic pollution; organic pollution; karst groundwater本文由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断陷盆地地表、地下水资源高效利用与优化调控”(编号: 2016YFC0502502)和中国地质调查局地质调查项目“西南地区岩溶地下水污染调查评价”(编号: 1212011121164)联合资助。
工程地质 第5章 地下水及其对工程的影响
断面1
断面2
Q O
h L
H1 H2
O’
A
5.5 地下水运动与动态
二、地下水向集水建筑物运动的计算
基坑开挖时,流入 坑内的地下水和地表水 如不及时排除,会使施 工条件恶化、造成土壁 塌方,亦会降低地基的 承载力。施工排水可分 为明排水法和人工降低 地下水位法两种。
5.5 地下水运动与动态
<4.2 4.2~8.4 8.4~16.8 16.8~25.2
>25.2
meq/L
<1.5 1.5~3.0 3.0~6.0 6.0~9.0
>9.0
mol/L
<7.5×10-4 7.5×104~1.5×108 1.5×10-3~3×10-3 3×10-3~4.5×10-3
>4.5×10-3
5.4地下水分类
1 岩土的空隙性
概念:将岩土空隙的大小、多少、形状、连通程度,以及分布 状况等性质统称为岩土的空隙性。
5.2 地下水的基本概念
1 岩土的空隙性
意义:是地下水赋存场所和运移通道,其多少、大小及其分布规 律,决定着地下水的分布与运动特点
分类:岩土空隙的成因不同
孔隙
裂隙
溶隙
5.2 地下水的基本概念
5.1 概述
1 什么叫地下水
赋存和运移于地面以下岩石空隙中的水。狭义上指赋存于地下水面以下饱和含 水层的水。
2 地下水的功能
地下水是一种宝贵的资源
不工
地下水是地球内部地质演变的信息载体
良程 地地
质质
地下水是极其重要的生态环境因子
现问 象题
地下水是一种很活跃的地质营力
5.2 地下水的基本概念
滇中红层高悬台地打井找水探讨
2 i 3
圈 - : t s 圈 圈 田 园 , s , 囚 圈 圈 。
图 1 永仁一大班别高悬 台地水文地质简 图
Fg 1 S e ho hn i lfr yrgo g a i kt f ag gpa om h doeli l . c n t oc
示地貌形态 与地 质构造协调控水 。台地 中部 尤其 是沉 积盆地边缘 ,是抗旱找水打井的有利地段 。台地边缘地下水
可采资源和储存 量较少 ,但在局部地貌 汇水 有利部 位 和构造 发育地段 ,可 形成局 部富水 块段 ,因而应按 “ 区 贫
中找富块 ,贫块 中找富点” 的思路 ,寻找微 型 、小型储水 构造 ,找准补给 、径流 、排 汇和含 、隔水层关 系 ,准确
( 3 ,证实 了地质 推 断 。 图 ) 该 孔 7 . I 6 21 以上 孔 段 岩 芯 透 水 性 极 差 ,基 本 T
班 别 村 委 会 处 于 高 悬 台地 中 部 ,周 边 村 落 较
多 。地 形 平缓 ,波状 起 伏 ,四周 沟谷 较发 育 ,沟 浅
坡 缓 ,切 割深 一般 2 4 O一 0m,为季节 性 冲沟 ,地 表 径流 匮乏 ,干旱 缺水 严 重 。经 现场 调查 和分 析 区域 资料认 为 ,该 区 位于 地 下水 的 补 给 区 ,宽 阔 的剥 蚀 台地有 利 于降 水人 渗 补 给 ;处 于永 仁 向斜 核部 ,脆
定位 、打井找水 。受地形地貌条件所 限 ,红层高悬 台地尤其 是边缘地带 地下水位 埋藏较深 ,宜尽量打深井揭至侵
蚀基 准面以下 ,才更 有可能多出水 。 关键 词 :滇 中红层 ;高悬 台地 ;打井找水
创新是搞好红层找水的关键
该 队 ,缘何 创 出这 般 佳 绩 ,他们 认 为 ,关键 在 于
创新 。
— —
找 水 宣传 提 供 有 说 服力 的资 料 ,为把 红 层 找水 工 作搞 得更好 奠定基 础 。
技 术装 备 创新 。该 队从 事 红层 找水 多 年 ,
思 路 创 新 。有 人 说 ,红层 打井 找 水 已是
在 红层 严重 缺水 地 区进 行 打井 找水 近 1 0年 的
卡 ,二 是 多 参 数 水 质现 场 快 速 检测 登 记 卡 。建 立 “ 张 卡片 ” 的主要 目的是 ,尽 可能 多收集 各 区县 两
的 水 文地 质 资 料 .全 和 找 水 工作 的特 点 ,为进 一 步 搞好 红 层
论 解决 办法 。
进 度慢 。旱季 来临 之前 缺水 农户 用 不上水 。今 年 , 该 队按市 国土房管局早 打算 ,早安 排 的要求 ,创新 工 作方式 ,3月 初便组 织技 术人 员 到野外踏 勘 ,编 制 年度实 施方 案 ,3月下旬 定孔 、施 工 。由于技 术
建 立 “ 个制 度 ” 两 ,是 指 《 层找 水 勘查 项 目 红
创 新 思 路 ,创 出 “ 院 供 水 ”模 式 ,解 决 了分 散 庭
农 户 饮 水 问题 。现 在 要 继 续创 新 思 路 ,研究 地下
自筹 资 金购 一 台 s —— 1多参 数水 质快 速 检测 仪 , P
对 打出的井现 场检测 。实践证 明 ,对水质实 行室 内
水 赋 存 规 律 ,解 决 安 全 饮 水 问题 ,把 红 层 找 水 工 作做 得更 好 。
— —
精 密仪器检 测和室外 现场快 速检测 ,能有效 及 时地 ・
保 证农 户饮 水安 全 。使 用多参 数 水质 快速 检测 仪 ,
利用遥感数据研究红层丘陵区地下水赋存规律
水以碎屑岩 风 化裂 隙水 为主 。微地 貌形 态 和地 层 岩 性为该 区地 下水 的主要控 制因 素。
2 1 丘陵 区微地 貌特征 . 微地貌 类 型 划 分 利用 MA GI P S二次 开 发 工 具 ,
造成 了研 究区居 住分 散 的农 户和 居 民点 人 畜饮 用水 十分 困难 的现状。该地 区以构造 剥蚀丘 陵 、 中浅 丘为
主要地貌类 型 , 呈 圆丘 、 多 枝状 丘 、 顶 丘 , 平 切割 深度
一
般 1 ~7 m, 层丘 陵 面积 达 9 .3 0 0 红 7 8 %。出露 地 层
维普资讯
遥感信 息
■ ■ 匝 用
利 用遥 感 数 据 研 究红 层 丘 陵 区地 下 水 赋 存 规 律
李 巨芬①~ , 进 生 ②, 晓娟 ②, 英健 ② 杨 张 杨
( 中 国地 质 大 学 , 汉 4 0 7 ; ① 武 30 4 ②地 调 局 水 文 地 质 工 程 地 质 技 术 方 法 研 究 所 , 北 0 15 ) 河 7 0 1
析 。另外 , 收集 到 了部 分 1 9 还 9 2年 9月航 空彩 红 外 数据 , 分辨率高 , 作正 射影像处理后 与 15万 D M 数 : E 据 建立三维立体模 型 , 可作为微地 貌解 译分析 的补 充 资料。
决广大红 层区缺水问题积 累了宝贵的经验 。
1 研究 区和影 像 数 据
技术方法作为 在该 区开 展地 下水 勘 查新 技术 应 用研 究的主要技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手 段。遥 感技 术在 红 层丘 陵 区找 水工 作 中的成功 应用为地下水勘查 工作拓 宽 了道 路 , 为解
详细划分西南红层地区地下水类型
一、详细划分西南红层地区地下水类型1.四川盆地红层丘陵区浅层地下水类型根据红层浅层地下水的赋存条件和埋深可分为风化带裂隙水、溶蚀孔洞裂隙水、浅埋藏层间承压水、桌状台阶状低山深丘上层滞水四类,其中以前两类型为主。
(1)风化带裂隙水赋存于红层砂、泥岩风化带裂隙中的地下水。
主要埋藏在遂宁组、蓬莱镇组的泥质岩类风化带中,沙溪庙组厚层泥岩也有埋藏,出水量小于10m3/d。
在区内具有分布普遍、量小、易开采的特点(2)溶蚀孔洞裂隙水赋存于富含膏盐、钙质或其他可溶性盐类的泥岩、砂岩或砾岩中的溶蚀孔洞介溶蚀孔洞含水层、主要埋藏在沙溪庙组、蓬莱镇组以及白垩系厚层砂岩风化带里,是区内的主要地下水类型之一,出水量小于10m3/d,且大多数小于5m3/d。
水量稳定,易开采。
(3)浅埋藏层间承压水埋藏深度小于30m的砂泥岩互层区蓄水构造中赋存的承压水。
分布在大遍泥岩中的砂岩层中,有上、下隔层分隔,岩层倾角9°—21°时,易形成微具承压性的含水层。
具有水量稳定、水量相对较大,分布较广等特点。
(4)桌状、台阶状低山深丘上层滞水低山高丘区一般宽度大于50m的桌状、台阶状地带风化带和松散堆积层中赋存的地下水。
上层滞水带主要储存在砂泥岩的风化带中,风化带厚度一般在10米左右,地下水主要是储存在包气带内,水量小、不稳定分布局限等特点。
2.云南红层地区地下水类型以泥质岩为主间夹厚度不等的砂岩、粉砂岩层,隔水、含水层频繁相间,是云南红层缺水区共同的水文地质特征。
按地下水储水空间形态并考虑含水层分布特点及其对水质的影响,将云南红层地下水划分为风化带裂隙水、纯层型砂岩层间裂隙水、夹层型砂岩层间裂隙水、泥灰岩层间溶隙孔隙水、钙质泥岩层间溶孔水(见图5)和含盐图5 钙质泥岩中的溶孔层裂隙溶孔水六类。
风化带裂隙水指以红层风化带裂隙发育段为含水层,下伏新鲜不透水基岩为隔水边界形成的地下水,其分布与赋存受基岩风化带制约。
层间裂隙水仅指砂岩层层间裂隙水,砂岩富水性较泥岩为强,但因砂岩层在含水层组合中的不同,导致其富水性强弱有别,故又划分出纯层型(砂岩含量>50%)和夹层型(砂岩含量<50%)两个亚类。
典型红层地区地下水的补、径、排关系探讨——以重庆市荣昌县为例
红层找水工作 中最为关心 的问题 。本文 以重庆荣 昌县为研究区 , 合地下水 15万水文地 质调查工 作 , 结 : 采用 氢氧 同 位 素测年方法 , 为系统地研究 了地下水 的补给 、 较 径流 、 排泄循环关 系和地下水 储存规律 , 出红层浅层地 下水 主要 得
补 给为大气降水 , 次是地表 水体 。具 有就 地补 给 、 近排 泄 的循环特 点 。地下 水总 的富集 规律 是低 山 、 、 其 就 岭 丘贫
收 稿 日期 : 0 0 1-8 2 1—2 ;改 回 日期 : 0 1 7 6 0 2 1- - 0 0
l8 0
沉 积 与 特 提 斯 地 质
() 3
5 裂 隙 面倾 角 多在 7 。 0 间 。 m, 0 ~8 。
1 2 地 层 .
1 m。孔 深在 2 m 以 内的浅机 井单 井涌 水 量差 异 很 8 5
伏旱 交错 出现 , 下 水 严 重 缺 乏 。红 层 地 区地 下 水 地 具有 分 布广 、 量 小 的赋 存 分 布 特 征 , 与 广 大 农 水 这 村人 口居 住分 散 、 水 量 较 小 的 特点 相 吻合 , 需 因此 ,
近年 来 以开 采 浅 层 风 化 带 网状 裂 隙 水 为 主 的勘 查 研 究 工作 得 到迅速 开 展 , 立 了 以满 足 农 村人 畜 用 建 水 为 目的 , 以分 散 小 口径 浅 井 开 采 为 主 的 “ 院式 庭
样 品 ( 1 , 行 氢 氧 同位 素 分 析 , 测 试 结 果 显 图 )进 其 示 , 层 风化带 裂 隙 地 下水 的 同位 素 测 试 数 据 均 投 浅 影 在 Ca (9 1 ) ri 16 a 总结 的北半 球 陆地 降水 中年平 均 g g D值 和 6 0值 比值 线 { D=( . t . ) 0 + 8 8 1-0 1 6 -
我国主要城市和地区地下水水情通报
地下水信息网-我国主要城市和地区地下水水情通报(二零零九年度)国土资源部二零一零年五月前言我国主要城市和地区地下水水情通报汇总了我国31个省(市、自治区)区域地下水水位、水质、地下水降落漏斗总体变化情况。
统计结果表明,与2008年相比,2009年我国地下水水位、水质、地下水降落漏斗变化不大,基本保持稳定态势。
在监测地下水水位的168个城市中,位于华北大部、东北的吉林省、西北地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的地下水受开采和降雨的影响,较上年地下水水位下降变化区域性差异明显,而东北大部、陕西省和华南少数地区的地下水由于限采和降水增多的影响,地下水水位以回升为主。
在监测地下水水质的170个城市中,同样是受开采和人为活动的影响,较上年水质呈恶化趋势的地区主要集中在华北、东北、西北地区。
本年度共查明地下水降落漏斗240个,其分布、范围与上年基本一致,但其扩张趋势明显小于上年,主要分布在受地下水开采影响较大的华北、华南地区。
一、地下水水位据168个城市的地下水水位监测资料分析,本年度与2008年相比,监测区地下水水位波动幅度不大,部分地区受开采和降水的影响,区域水位升降不一,但是总体保持稳定态势,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吉林和辽宁的地下水开采比较严重,地下水水位下降比较明显。
辽宁少数地区、陕西和云南大部因地下水限采封采的影响,地下水水位呈回升态势。
与2008年相比,151个浅层地下水位监测城市中,本年度水位总体呈上升趋势(上升幅度大于0.5米,下同)的城市有15个,如石家庄、衡水、沈阳、辽阳、本溪、营口市盖州、咸阳、青海海西州、温州、襄樊等地。
水位保持基本稳定(升降幅度在0.5米以内,下同)的城市有116个,如北京、天津、保定、邢台、承德、临汾、运城、呼和浩特、鹤岗等地,全国各地均有分布;水位总体呈下降趋势(下降幅度大于0.5米,下同)的城市有20个,主要分布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吉林和河北,如遵化、石家庄、通榆、辽源、延吉、吐鲁番、阿图什、昌吉、呼图壁、玛纳斯河流域等地。
江城勐野井钾盐矿矿区水文地质条件分析
江城勐野井钾盐矿矿区水文地质条件分析[摘要]勐野井钾盐矿区是中国目前唯一的可溶性固体钾石盐矿床。
属于复杂矿床类型。
因钾盐开采方式采用矿井法开采,故充分认识矿区水文地质条件,可以极大地防患开采过程中水患的发生,确保人身安全,对开发境外类似钾盐矿资源可以起到积极的示范作用。
[关键词]勐野井钾盐矿含水岩组水力联系涌水隔水勐野钾盐矿区位于普洱市江城哈尼族彝族自治县宝藏乡境内,其矿体位于当地侵蚀基准面以下,地形不利于矿井水的自然排泄;第四系松散层分布较广,底部砾石层与地表水水力联系密切。
盐层顶板总体相对隔水,局部渗水,使上部水体与盐层发生一定的水力联系,在盐层与顶板间形成透镜状卤水体。
盐层岩溶不发育,仅裂隙部位含水,极易溶陷。
底板为相对隔水层,厚度稳定,隔水性好。
上覆松散层底部孔隙含水层是矿井间接充水含水层和主要充水含水层,与地表水力联系密切,通过采动裂隙、钻孔等对矿井产生间接充水或矿井突水。
水患区老窿多,水文地质条件复杂。
1历史上曾发生的采矿突水事故1.1事故经过历史上在采矿过程中,曾经发生过两次重大突水事故:(1)1971年7月,04硐发生突水事故淹没大部分坑道,迫使钾肥厂停产,地面产生了塌陷,造成地表水、地下水不断渗入。
(2)1980年6月13日补泥河南岸,发现有一块田灌不满水,经观察,见近河边田里有裂隙,而河边则下沉形成凹陷。
补泥河水由此灌入井下,虽进行拦挡但河床沉陷速度较快,无法堵住河水,井下涌水量猛增,部分硐全部坑道被淹没。
1.2事故原因分析1.2.1老硐水矿区由于年深日久,硐口塌陷被埋,但老硐充水的事实是存在的。
据《云南省江城县勐野井钾盐矿区详细勘探地质报告》资料显示,老硐水溃入坑道是有根据的。
当时地面沉陷裂隙较多,沉陷速度等值线密集区长轴方向指向突水点,说明落洞很可能是老硐位置,这是老硐水补给坑道的又一依据。
1.2.2地表水第四系砂砾石含水层,覆盖于泥砾岩之上,当地面塌陷后,第四系含水层中地下水,沿塌陷裂隙渗入盐镜面卤水层中。
水文地质学试题库及参考答案
绪论一、名词解释1、水文地质学:水文地质学是研究地下水的科学。
它研究地下水与岩石圈、水圈、大气圈、生物圈以及人类活动相互作用下地下水水量和水质在时空上的变化规律,并研究如何运用这些规律去兴利避害,为人类服务。
2、地下水:地下水是赋存于地面以下岩石空隙中的水。
二、填空题1、水文地质学是研究地下水的科学。
它研究岩石圈、水圈、大气圈、生物圈及人类活动相互作用下地下水水量和水质的时空变化规律。
2、地下水的功能主要包括:资源、地质营力、致灾因子、生态环境因子、和信息载体。
三、问答题1、水文地质学的研究对象答:(1)地下水赋存条件;(2)地下水资源形成条件及运动特征;(3)地下水的水质;(4)地下水动态规律;(5)地下水与环境的相互关系;(6)地下水资源的开发利用。
第二章地球上的水及其循环一、名词解释:1、水文循环:发生于大气水、地表水和地壳浅表地下水之间的水文交换。
水文循环的速度较快,途径较短,转换交替比较迅速。
2、地质循环:发生于大气圈到地幔之间的水分交换3、径流:降落到地表的降水在重力作用下沿地表或地下流动的水流。
4、海陆之间的水分交换称为大循环,海陆内部的循环称为小循环。
二、填空1、自然界的水循环按其循环途径长短、循环速度的快慢以及涉及圈层的范围,分为水文循环和地质循环。
2、太阳辐射和重力水循环是水文循环的一对驱动力,以蒸发、降水和径流等方式周而复始进行的。
3、主要气象要素有气温、气压、湿度、蒸发、降水。
三、问答题1、简述水文循环的驱动力及其基本循环过程?水文循环的驱动力是太阳辐射和重力。
地表水、包气带水及饱水带中浅层水通过蒸发和植物蒸腾而变为水蒸气进入大气圈。
水汽随风飘移,在适宜条件下形成降水。
落到陆地的降水,部分汇聚于江河湖沼形成地表水,部分渗入地下,部分滞留于包气带中,其余部分渗入饱水带岩石空隙之中,成为地下水。
地表水与地下水有的重新蒸发返回大气圈,有的通过地表径流和地下径流返回海洋。
2、水循环对于保障生态环境以及人类发展的作用:一方面:通过不断转换水质得以净化。
浅析楚雄地区红层中地下水的分布规律
一
2 O 。 , 两翼稍陡 , 尤其北段倾角达 3 O 。 一 6 0 。 。赵家
属 金 沙 江 流域 , 支流主要 有猛果河 , 流向自 地段 。 钻 孔揭 露水 位 1 O 一 2米 , 流量 为 0 . 0 3 — 0 . 1 5 L /
南向北 , 地势较高 , 一般海拔 2 4 0 0 — 2 7 0 0 米 。中部 s 。 其 它如 大姚县 城西 北 、 石岩镇 、 赵 家店 向斜 两翼
元江 支 流 , 谷底 海 拔 9 5 0米 , 高差 1 0 0 0 — 1 5 0 0米 , 倾伏端张节理发育 , 核部 J 2 s , 两翼 J , ? t — K ’ p , 倾角
形 成雄 伟 的峡 谷地 貌 。两 江 分水 岭大 致在 武定 舍 2 O 。 一 5 5 。 , 东 陡西缓 。 资、 观 音街 、 子 午街 、 南华 、 云 南驿 、 凤仪 等 地 。 本 区 、 K m、 J 2 s 富水 中等含水 层 。 K z z 、 J ? t 、
东部 为永 仁一 赵家店 宽缓 向斜 , 包 带, 北 界 至金 沙 江 、 华 坪 一 线 。本 区 变 化 总 特 点 米 。主要构 造 ,
蜻蜒河从 中部穿 是: 东、 西稍高 , 中部平缓 , 由北 向南地形逐渐降 括永仁南部一赵家店碗伏 向斜 , 低 。东 北部 有三 台 山 , 海拔 2 3 9 6 . 2 8 9 5米 。西部 五 越 。永仁南部 向斜轴为 : K 2 z 的泥岩 , 两翼为 K 2 z
滇西红层的工程地质特性研究
土样2
1∞
20 95.2 97.4
表2滇西红层粘土颗粒分析表 筛分结果
10
5
2
1
73 3
48.3
22.8
172
79.3
61 3
370
30 6
05 14 8 19 7
O 25 10.7 14.7
0075 15 17
土样1 土样2
表3红层粘土不均匀系数及曲率系数计算
d60
d30
d10
Cu
7 340
2 847
表1 滇西红层粘土物理力学指标表
l检测项目 液限WI I%)
塑限WD (%)
塑性指数
lD
承载比 (%)
膨胀量 (%)
密度 (g/cm3)
吸水率 I g)
不均匀 系数
l土样1
342
23.3
10 9
80
67
17
80
31.0
l土样2
35 6
21.6
14.0
82
69
1 72
93
25 9
筛孔尺寸 40
土样1
100
体、滑坡体等地段,同时对高填方、深挖
d60。
路堑段进行详细工点勘察、计算及设计,
不均匀系数Cu=d60,d10 2—1;曲率 同时加强施工期间的质量管理。严格按照
系数Cc=d302/(d60×d10)2—2。
滇西红层相关处置措施施工.确保道路建
由表3可知该试验选用土样不均匀系 设的施工、运营安全。
数Cu均大于10。属级配良好土样,同时
一般对基底进行挖除松散覆盖层后采用冲 面进行预加固防护。同时还因做好坡面的
关于红层特点及分布规律的初步探讨
关于红层特点及分布规律的初步探讨一、本文概述红层,作为一种特殊的沉积岩,以其鲜明的红色调和独特的沉积特征,在地质学研究中占有重要地位。
本文旨在深入探讨红层的特点及其分布规律,以期为相关领域的研究提供新的视角和思路。
文章首先将对红层的基本概念进行界定,明确其地质学属性和特征。
随后,将详细分析红层的形成机制,包括其沉积环境、物质来源以及沉积过程等因素,从而揭示红层形成的内在动力和外部条件。
在此基础上,文章将进一步研究红层的分布规律,通过对不同地区红层分布的对比分析,探讨其空间分布特征和变化趋势。
本文的研究不仅有助于深化对红层地质特征的理解,而且为地质资源的开发利用和地质环境保护提供科学依据。
二、红层的特点红层,作为一种独特的沉积岩层,具有一系列显著的特点。
这些特点使得红层在地质学、环境科学和工程建设等多个领域都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
颜色特征显著:红层的最显著特点就是其颜色,通常为红色、紫红色或红褐色。
这种颜色主要来源于其中的氧化铁成分,这些氧化铁在沉积过程中逐渐富集,形成了鲜明的红色调。
红层的颜色不仅美观,也是其命名的重要依据。
沉积构造多样:红层的沉积构造丰富多样,包括交错层理、波痕、泥裂等。
这些构造反映了红层在沉积过程中受到的水流、风力等自然力作用的影响。
通过对这些沉积构造的研究,可以深入了解红层的形成环境和过程。
成岩作用独特:红层的成岩作用具有独特性,主要通过压实作用、胶结作用和重结晶作用等过程形成坚硬的岩石。
这些成岩作用使得红层具有良好的工程性质,如承载力强、稳定性好等,因此在建筑、道路等工程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分布规律明显:红层的分布具有一定的规律性,通常呈现出条带状或片状分布。
这些分布规律与红层的形成环境密切相关,如河流、湖泊、风成沙漠等。
红层的分布范围广泛,从中国的南方到北方,从东部到西部都有分布,但主要集中在一些特定的地质单元和地貌区域。
古生物化石丰富:红层中往往含有丰富的古生物化石,这些化石记录了当时的生物群落和生态环境。
云南省地下水管理办法
云南省地下水管理办法云南省人民政府令第153号《云南省地下水管理办法》已经2009年6月25日云南省人民政府第25次常务会议通过,现予公布,自2009年9月1日起施行省长秦光荣二○○九年八月三日云南省地下水管理办法第一条为了加强地下水管理,促进地下水的合理开发、利用和保护,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云南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办法》等法律、法规,结合本省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所称地下水,是指存在于地表以下的水体,包括一般地下水和地热水、矿泉水等特殊地下水。
第三条在本省行政区域内开发、利用、保护和管理地下水,应当遵守有关法律、法规、规章和本办法。
有关法规、规章对昆明市行政区域内地下水管理另有严于本办法规定的,依照其规定执行。
在本省行政区域内勘查地下水,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矿产资源法》及其实施细则和有关法规。
第四条地下水管理应当遵循保护优先、统一规划、合理开发、综合利用、厉行节约、严格管理的原则。
第五条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加强对地下水管理工作的领导,加大宣传教育力度,鼓励、支持地下水节约和保护先进科学技术的研究、推广和应用,提高全社会节约和保护地下水的意识,并对节约和保护地下水取得显著成绩的单位、个人给予表彰奖励。
任何单位或者个人都有节约和保护地下水的义务,有权对违法勘查、开采、污染地下水的行为予以制止、检举和控告。
第六条县级以上水行政主管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地下水的统一管理和监督工作。
县级以上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按照职责分工,负责本行政区域内地热水、矿泉水等地下水的有关矿产资源属性的管理工作。
县级以上城乡建设、环境保护等有关部门按照职责分工,负责本行政区域内地下水的有关管理工作。
第七条县级以上水行政主管部门应当编制地下水开发利用和保护规划,经征求发展改革、国土资源、城乡建设、环境保护等部门意见后,报本级人民政府批准实施。
地下水开发利用和保护规划应当服从流域、区域水资源规划,并与发展改革、国土资源、城乡建设、环境保护等有关部门编制的有关规划相衔接和协调。
红层地区埋藏型岩溶钻井找水实例分析
红层地区埋藏型岩溶钻井找水实例分析本文在邵东县大禾塘街道掌和村典型红层区埋藏型岩溶地区,分析区域水文地质资料基础上,通过水文地质调查,选定找水布孔目标靶区,并对目标靶区的地下水类型及含水岩组,地下水补、径、排条件,岩溶发育规律等相关因子进行分析,结合地球物理勘探手段精确布孔,通过水文地质钻探、抽水试验成功探寻到单井允许开采量为411.43m3/d的地下水,并对找水成果进行总结分析。
标签:红层;埋藏型岩溶;钻井;地下水1、引言湖南省邵东县位于衡邵干旱走廊一线,该地区为湘中南山丘地区,由于该区域地质环境条件因素,导致历来干旱缺水。
研究区位于邵东县大禾塘街道掌和村,地层上部为红层,下部为碳酸盐岩,为典型红层地区埋藏型岩溶。
目前针对湘中南这一地层结构类型,找水目标层主要有三种:第一是红层与碳酸盐岩接触带;第二为碳酸盐岩地层;第三为构造发育带。
实现方式多采用物探与钻探结合。
2、研究区概况邵东县大禾塘街道掌和村位于邵东县东北部5km处。
研究区面积3.0平方公里。
1-第四系孔隙水2-基岩裂隙水3-碳酸盐岩含水岩组(水量极丰富)4-碳酸盐岩含水岩组(水量丰富)5-碳酸盐夹非碳酸盐含水岩组(碳酸盐占50%以上,水量中等)6-碳酸盐岩含水岩组(碳酸盐小于30%,水量贫乏)7-地层代号8-地层界线9-断层10-地层不整合接触界线11-村界12-水文地质剖面13-研究区范围线14-钻孔及编号15-野外调查地质点16-野外调查民井17-野外调查水点区内地层发育有:石炭系上统大浦组C2d、下统马平组P1m、中统栖霞组P2q、小江边组P2x、中统孤峰组P2g、上统龙潭组P3l、大隆组P3d、白垩系下统神皇山组K1sh、第四系全系统(Qh)。
区构造发育徐家铺—坝上压扭性断裂,断层两端均出图幅,区内走向呈波状弯曲,总方向为北东30°,沿途覆盖较厚,倾向、倾角无从查明,长约20公里。
对本次找水影响较大的为白垩系神皇山组与下伏二叠系及石炭系的地层不整合接触带,该条不整合带在区内呈弧形,走向为由北东到南西,在工作区西南部出工作区,于坡头岭一带被徐家铺—坝上断裂截断。
《滇西红层地下水贮存特征与开发利用价值》
《滇西红层地下水贮存特征与开发利用价值》摘要:在现代社会的快速发展,各个城市内部构成也发生了相应的变化,相比其他经济发展速度较快的国家来讲,我国本身水资源就相对来讲比较匮乏,而水污染问题近几年来也变得越来越严重,这直接影响着人们的生活以及行业生产。
本文针对滇西红层地下水储存特征与开发利用价值展开详细分析,也希望以下论述观点内容能够为相关人员提供参考依据,切实的提高地下水资源使用效率并改善环境污染问题,且为现代城市发展奠定基础。
关键词:滇西红层;地下水;贮存特征;找水方法;开发利用;价值前言:当今社会背景之下。
供需水矛盾问题比较严重,而水资源也是人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物质基础,行业生产也需要水资源的支持。
但是目前我国城市地下水资源并没有得到有效利用,反而会因管理不当,致使水污染问题日趋严重。
而随着人们生活方式的变化,全球气候变暖问题也越来越突出。
笔者根据自身多年工作经验,就滇西红层地下水储存特征展开分析,也对地下水的开发利用价值进行了探讨,以此来解决地下水利用效率不高的问题。
一、滇西红层岩基本概述滇西红层主要分布于大理、保山及相邻的县区,岩性主要以砂岩及泥岩为主,而这种岩层大多数富含丰富铁的氧化物,所以它才会呈现出红色或者是深红色。
而按强度和崩解特征划分,主要分为三类,第一类红层,它的抗压强度小于15Mpa。
第二类红层,它的强度稍微大于15Mpa,其在特定温度下烘干后,会呈现块状崩解状态。
第三类红层,抗压强度高于15Mpa,同时他也具备不崩解的特征。
二、滇西红层地下水贮存特征滇西红层地下水储存只有诸多特征,其中地下水类型,我们从以下内容展开分析。
首先,可以根据该地区地下水介质类型进行探讨,通常会分为松散岩类孔隙水以及碳酸盐岩溶裂隙水。
不同的地下水类型,对人们所带来的影响也存在着一定的差异。
比如:风化裂隙水,松散岩类孔隙水,它大多数分布在珠江三角平原地区,而现代人生活也离不开水资源的支持,所以我们只有根据地下水实际情况完善相应的策略,这样才能够切实的提高地下水资源使用效率。
《红碱淖流域地下水化学特征及成因机制研究》范文
《红碱淖流域地下水化学特征及成因机制研究》篇一一、引言红碱淖流域位于我国某重要地理区域,其地下水化学特征及成因机制研究对于理解该地区水文地质条件、水资源保护及合理利用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旨在通过对红碱淖流域地下水化学特征的系统研究,揭示其成因机制,为该地区的水资源管理和环境保护提供科学依据。
二、研究区域与方法(一)研究区域概况红碱淖流域地理位置特殊,地势复杂,气候多变。
流域内分布着多种岩性土壤类型,地下水类型多样。
本文选取了流域内具有代表性的地区进行地下水化学特征及成因机制的研究。
(二)研究方法本研究采用现场勘查、地下水样品采集、室内化学分析及数学模型分析等方法。
通过对地下水的温度、pH值、电导率、主要阴阳离子等指标的测定,分析地下水的化学组成及其空间分布特征。
运用水文地质学、水化学和同位素地球化学等方法,探讨地下水的成因机制。
三、地下水化学特征分析(一)主要离子组成及空间分布通过对红碱淖流域地下水的化学分析,发现该地区地下水主要离子组成包括Ca2+、Mg2+、HCO3-、Cl-等。
不同地区的主要离子组成及浓度存在差异,表现出明显的空间分布特征。
总体来说,流域北部地区地下水的矿化度较高,而南部地区则相对较低。
(二)水质类型及分布根据地下水的化学成分及主要离子比例,可将红碱淖流域地下水分为硬水、软水及中间类型水。
不同类型的水质在流域内呈现出一定的分布规律,与地形、岩性及水文地质条件密切相关。
四、成因机制研究(一)地下水补给来源红碱淖流域地下水的补给来源主要包括大气降水、河流渗入、地下水径流等。
不同补给来源的水质特征及对地下水的化学成分影响不同,共同作用形成了该地区地下水的化学特征。
(二)水岩相互作用水岩相互作用是影响地下水化学特征的重要因素。
在红碱淖流域,地下水与岩石、土壤中的矿物质发生溶解、交换等作用,导致地下水中主要离子的含量发生变化。
不同岩性土壤类型的溶解作用及离子交换过程差异,导致地下水的化学成分在不同地区表现出差异性。
云南省地下水监测及开发利用浅析
云南省地下水监测及开发利用浅析李芸;张楠;张坤【摘要】地下水是水资源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支撑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自然资源,也是维系良好生态环境的要素之一,地下水的开发利用在国民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分析云南省地下水监测和开发利用现状,找出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合理建议,可为境内地下水资源的开发利用和保护提供技术支撑.【期刊名称】《人民珠江》【年(卷),期】2016(037)008【总页数】4页(P44-47)【关键词】地下水;监测;开发利用;云南省【作者】李芸;张楠;张坤【作者单位】云南省水文水资源局,云南昆明650106;云南省水文水资源局,云南昆明650106;云南省水文水资源局,云南昆明650106【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P641.74地下水是水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支撑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自然资源,是不可或缺的供水水源和应急抗旱水源,也是维系良好生态环境的主要因素。
地下水的监控和开发利用分析可为合理保护和高效利用地下水资源提供重要依据,其相关研究工作是国内外的研究重点。
为摸清地下水资源在开发利用过程中遭受污染的潜在可能性,在国外,美国、前苏联、德国、意大利、法国、捷克、瑞典、保加利亚等国家和地区开展了地下水脆弱性广泛深入的研究;国内地下水监控及开发利用相关研究工作近年来一直不断推进和深入,国家层面上,先后开展了全国地下水利用与保护规划、地下水超采区评价等项目,开发利用程度相对较高的北方省份对辖区内的地下水监控和开发利用状况更为关注,如:天津市地下咸水资源特征及保护措施、沧州市深层地下水用水总量控制指标等研究工作,尤其是超采区综合治理等方面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和探讨。
上述研究成果对区域地下水资源的利用和保护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云南虽为我国水资源较为丰沛的省份之一,但由于境内自然地理、经济社会与水资源时空分配的巨大差异,导致资源配置与经济社会发展布局不相协调,部分经济发展相对较快的区域,地表水水资源相对短缺,地下水资源是重要的供水水源,从而导致一些片区出现地下水超采现象,甚至引发环境地质灾害,严重影响区域经济的发展。
地下水资源勘察
地下水资源勘察之马矢奏春创作绪言水是人类赖以生存、社会发展不成缺少的资源,按其分布的资源优势,必须进行地下水资源勘察和评价。
一、地下水资源勘察的任务和要求(一)地下水资源勘察的任务(二)地下水资源勘察范围(三)地下水资源勘察阶段的划分根据《地下水资源勘察规范》SL454-2010的规定,地下水资源勘察划分为普查、初勘、详勘、开采四个阶段。
(四)地下水资源勘察的基本工作内容地下水资源勘察的基本工作内容包含气象水文调查、基础地质调查、水文地质调查、勘探试验、地下水动态观测、地下水资源评价等。
二、地下水资源勘察的主要技术方法(一)水文地质测绘水文地质测绘是地下水资源勘察的重要基础方法。
析研究,揭示地下水的形成、分布与富集规律,初步查明勘察区的水文地质条件,对地下水资源的分布状况作出初步评价,同时为进一步安插勘探工作提供依据。
1、水文地质测绘的主要内容1)水文、气象调查降水是地下水主要补给源。
地表水与地下水之间存在着密切的水力联系,它们控制了地下水的补给与排泄条件,并影响地下水的动态特征,也是水资源综合利用的重要条件。
因此,应进行水文、气象调查。
地形、地貌特征是内外营力综合作用的结果,它反映了地质构造与近代沉积物之间的内在成因联系,控制着地下水的埋藏分布与补给排泄。
第四纪沉积物是地下水分布储存的主要场合。
因3)地层调查地层岩性是地下水赋存、运动的介质。
地层的成因、分布特征及岩石的性质、特征与含水层的分布及富水性有着直接的关系。
因此,在水文地质测绘中要重视对地层岩性,特别是含水地层和岩石含水性的调查研究。
4)地质构造调查地质构造对地下水的埋藏、分布、运移和富集有着控制性的影响,大的构造体系控制着区域水文地质条件。
因此要进行地质构造调查。
5)地下水露头调查。
地下水露头(泉、井)是认识地下水及其含水层的“窗口”。
因此水文地质测绘要注意对地下水露头的调查。
6)地表水体调查在自然界水循环中地表水(河流、湖泊、渠道、水库等)和地下水之间经常发生联系而互相转化,查明它们之间的转化条件和转化关系,对说明地下水资源的开采条件,进行地下水资源评价是十分需要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云南江城红层地下水赋存规律研究
[摘要]红层地区风化裂隙水地下水的富水性一般情况下主要受地貌条件、岩性及结构、构造,风化裂隙发育程度和风化层厚度的控制。
其中岩性结构、构造及裂隙发育程度是地下水富集的关键因素,是决定岩层本身能否储水的前提条件。
针对该区的储水构造进行研究,可以大致查明该区地下水赋存规律。
[关键字]红层地下水赋存规律
1江城红层区的地层特征
云南江城红层地下水含水岩组以中生界白垩系、侏罗系和新生界下第三系地层为主,含水岩性以褐红、紫红、紫灰色泥钙质粉砂岩、钙质泥岩、泥岩、粉砂岩、细砂岩、泥砾岩为主。
2江城红层地下水的储水模式
红层裂隙水储水模式主要有如下几种:
2.1区域向斜构造盆地型的红层裂隙水储水模式
2.1.1康平乡勐康向斜储水构造
该向斜呈北西向展布,轴部为第三系勐野井组(E1m)和小丫口组(E2x)地层,两翼为白垩系和侏罗系地层。
由于向斜向东南方向微倾伏,且北部被一东西向断裂所围限,向斜轴部东南端富水性明显较西北端好,尤其是处于东西向断裂附近的勘查孔涌水量较小;而东南端勘查孔涌水量则较大。
2.1.2勐烈镇景东—朵把向斜储水构造
该储水构造位于勐烈镇西北部,向斜呈北西向展布,轴部为第三系勐野井组(E1m),两翼为白垩系和侏罗系。
向斜向东南方向微倾伏,且南部被一北东向断裂所限,向斜轴部东南端富水性明显较西北端好,富水性贫乏—中等。
2.2区域构造盆地内局部背斜轴部汇水型的红层裂隙水储水模式[1]
嘉禾乡江西—明子山背斜轴部转折处储水构造:该储水构造为麻栗树背斜西北段,背斜为一宽展型背斜,轴面呈北西向展布,略倾向南西。
轴部为二叠、三叠系及侏罗系地层,两翼为白垩系地层。
轴部北西向及东西向断裂发育,受构造控制的地下水流向总体上是自南及南东方向向北及北西径流,并在褶皱轴转折处汇聚。
背斜轴部的西北端富水性较东南端好,钻孔单井涌水量从东南向西北方向有逐渐增大的趋势。
富水性贫乏—中等。
2.3不同岩性岩相接触带型的红层裂隙水储水模式[2]
不同岩性岩相接触带部位由于层面层理发育,在区域构造应力作用下,层间裂隙容易受构造挤压而发生张性开裂,能为地下水补给、径流和汇集提供足够的空间。
这些部位往往是地下水的富水地段。
一般有如下二种形式。
2.3.1单一岩组不同岩性接触面储水构造
主要分布于白垩系曼宽河组(K2m)中风化泥岩及粉砂岩中,由于岩组泥岩及粉砂岩厚度较大,岩石多呈中厚层呈互层状产出,层理较发育。
在区域构造影响下,层间裂隙容易受构造挤压而张开,使地下水有了足够的空间进行径流和汇集而形成富水块段。
2.3.2不同岩性岩组接触带储水构造
该类富水块段在区内分布较零散,在构造应力及风化作用的共同作用下,其风化程度因粉砂岩与泥岩的交替出现而被加剧,岩石风化裂隙及构造裂隙发育,为地下水径流和汇集提供了良好的赋存空间。
抽水试验成果显示,其单井涌水量达148.00~180.00 m3/d,富水性中等。
2.4断裂破碎带型的红层裂隙水储水模式
2.4.1整董滑石—曼滩断裂破碎带储水构造
该构造发育于白垩系曼宽河组(K2m)与下第三系勐野井组(E1m),沿北西向呈“S”型展布,倾向南西,为一压扭性断裂。
上盘为白垩系曼宽河组(K2m),下盘为白垩系曼宽河组(K2m)和下第三系勐野井组(E1m)。
构造部位地形总体上由北东向南西倾斜,接受大气降雨补给的地下水总体上从北东向南西径流。
到达断裂位置后,地下水将被断裂所阻而汇集。
总体上断裂下盘富水性较上盘好。
富水性中等。
2.4.2宝藏乡老苏寨断裂交汇处储水构造
该储水构造轴部隆起区为侏罗系坝注路组(J3b)地层,周边为白垩系地层。
从地形地貌及构造特征看,该处地下水在接受补给后,地下水的径流方向是先从南西向北东径流,然后受北西向断裂控制,分别从北西和南东侧向断裂交汇区汇聚。
富水性中等。
2.4.3国庆乡和平村老苏寨断裂交汇处导水构造
该导水构造由两条北西向断裂和一条北东向断裂组成。
附近出露地层有:侏罗系坝注路组(J3b)及白垩系景星组(K1j)、曼岗组(K1m)和曼宽河组(K2m),岩层倾向南西。
受褶皱、断裂构造及岩层层面的共同影响,在该区段内,地下水的总流向是从北东向南西径流,而受构造控制的地下水也可能由北东向断裂排出
了区外。
从而形成了一个较为完整的由地质构造与岩层面共同构成的地下水导水构造体系。
在该区段内地下水储水能力较差富水性贫乏。
3红层地下水的赋存规律
通过对江城地层岩性、构造及与构造相关的储水构造进行研究,得出红层区地下水具有如下赋存规律:
(1)红层地下水主要赋存于中风化层中,不同岩性风化带中地下水的富水程度略有差异。
而中风化带的风化裂隙一般较发育,其张开度及连通性也较好。
红层地下水的富水层位一般分布于孔深30.00~70.00m的中风化带孔段。
红层区地下水的赋存与风化裂隙的张开度及连通性有关[3]。
(2)地貌盆地相对较容易形成红层地下水的相对富水地段,由于红层层间裂隙较发育,谷地区的低矮岭脊不构成地下分水岭功能,地下水可从较高谷地顺岩层径流补给邻近的低谷,使地势相对较低的沟谷区为相对富水区。
(3)厚度大、分布连续的且具有层间裂隙和溶蚀裂隙的岩层富含地下水。
厚度大、分布连续的砂岩是红层区主要的层间裂隙含水层,可形成一定规模的中等富水地段,可溶蚀成分含量较高,易形成溶孔、溶隙的钙质粉砂岩、钙泥质粉砂岩等地层,有利于地下水的富集。
(4)不同粒径的岩石富水性不同。
由于地层岩性变化,组成岩石碎屑粒径不同,导致裂隙发育特征及富水性稍有差异。
一般情况下,较坚硬砂岩受构造应力作用,裂隙发育,透水性较好,而泥质类岩裂隙多为闭合状,或被泥质风化物充填,透水性相对较差。
(5)不同岩性岩相接触带可以富含地下水。
红层的岩性岩相在纵横向上的变化,使得风化裂隙在各方向上发育不均,裂隙张开度、连通性均有不同,裂隙发育的差异性导致含水层的富水性具有随岩性变化的特点。
(6)褶皱轴部是地下水径流汇集地段,地下水易在褶皱轴部及转折端富集,尤其是构造和地形上的双重盆地是最有利的富水块段,一般在向斜轴部和转折端等张应力集中带,因裂隙发育,地形侵蚀强烈而低洼,常形成富水块段。
而背斜轴部张裂隙发育,易接受降雨补给和汇集地下水。
(7)断裂交汇带地下水富集,区内北西向断裂控制着含水岩组的分布,经北东向张扭性断裂截切后沟通了中含水岩组的水力联系,地下水沿构造裂隙运移富集。
综上所述,红层地区风化裂隙水的富水规律是:地下水的富水性主要受地貌条件、岩性及结构、构造,风化裂隙发育程度和风化层厚度的控制。
其中岩性结构、构造及裂隙发育程度是地下水富集的关键因素,是决定岩层本身能否储水的前提条件;但就其红层表层风化裂隙水与浅层构造裂隙潜水、承压水而言,后者
的富水性较好,水量亦较丰富。
项目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