荆轲及三大刺客简介
古代著名的五大刺客
![古代著名的五大刺客](https://img.taocdn.com/s3/m/5b368628af45b307e871976d.png)
聂 政 :为 姐 姐 自毁 容 貌
聂政 是 魏 国人 , 战国 四 大刺
客之一 。 他本是屠 夫 ,但小露 拳脚
后便名满江 湖。
某 日, 韩 国。
聂政婉 言辞谢 , 称母 亲 在世 , 姐 姐
还 未 出嫁 ,他还 不 能轻易 冒险 。后
来 , 聂政 的母 亲去世 了 ,严 仲子前
曹沫 以其忠诚和 勇气 ,既要 回 了土 地 , 又 保全 了性命 , 可 谓绩 效 显著。
朱 亥 :一 个 铁 锤 救 赵 国 侯赢是 战国时期魏国人 ,最初 只是看守 城 门的一 个 “ 保安 ” , 直到 7 0 岁时才被魏昭王 之 子信陵君奉 为上 宾 。朱亥表面 上 是个 “ 杀猪专 业 户 ” ,其实是位奇人 , 隐于 市 井 之 间。 公元前 2 57 年 , 秦王 派 大军围 攻赵国 ,赵 国危在旦 夕 ,派信使向 魏 国求援 。 信陵君 深知唇亡 齿寒 的 道理 , 几 次促请魏 王 出兵 都未成 功 。信陵君不愿 坐 以 待毙 ,想带着 门客们前 去援 赵 。 经 过城 门的时候 。侯赢把他 叫 住 , 劝其切勿鲁莽行 事 ,并献上 一 条妙计 。 信陵君 依计 而行 ,从魏王 的宠姬 那 里 窃来 了虎符 , 并让 朱亥 带 虎符去夺取兵权 。 结果 , 晋鄙 不 听 调 遣 , 朱亥果 断地 将 其用 铁锤 一 锤锤死 。 于是信陵君顺利夺取兵 权 ,指挥大军前往救赵 ,终于击退 了秦军 ,保全 了赵 国 。 ( 丰子 摘 自《科 学发现 报》)
前 , 他用 长剑将 自己 的 眼珠 挖 出 ,
把 自己 的脸 划 成 一 堆 肉泥 , 只 为
不让 人认 出 自己 的身份 , 不 连 累
自己 的姐 姐 。
曹沫 :兵 不 血 刃 要 回 国土
描写杀手的历史典故
![描写杀手的历史典故](https://img.taocdn.com/s3/m/8c07ce97b8f3f90f76c66137ee06eff9aef84918.png)
描写杀手的历史典故
历史上有很多关于杀手的典故,以下是一些比较著名的:
1. 荆轲刺秦:中国历史上著名的刺客荆轲,为了刺杀秦始皇,以献燕国督亢的地图为名行刺秦王,最终失败被杀。
2. 豫让刺杀赵襄子:豫让是春秋时期晋国智氏的家臣,为了给智伯报仇,豫让用漆涂身,吞炭使哑,暗伏桥下,谋刺赵襄子未遂,为赵襄子所捕。
临死时,豫让求得赵襄子衣服,拔剑击斩其衣,以示为主复仇,然后伏剑自杀。
3. 要离刺杀庆忌:春秋时期吴国公子光为了争夺王位,派要离去刺杀吴王僚的儿子庆忌。
要离为了取得庆忌的信任,不惜自残身体,最终趁庆忌不备将其刺杀。
4. 专诸刺杀吴王僚:春秋时期吴国公子光为了夺取王位,派专诸去刺杀吴王僚。
专诸在太湖边学了三个月的烤鱼之术,将鱼肠剑藏于鱼腹之中,最终成功刺杀吴王僚。
这些典故都反映了历史上杀手的形象和行为,也成为了文学、艺术等领域的创作素材。
古代四大刺客:三位是杀猪的,荆轲第四,第一位为天下第一勇士
![古代四大刺客:三位是杀猪的,荆轲第四,第一位为天下第一勇士](https://img.taocdn.com/s3/m/ad87bb4b3a3567ec102de2bd960590c69ec3d8b5.png)
古代四大刺客:三位是杀猪的,荆轲第四,第一位为天下第一勇士《史记·刺客列传》里记载了古代四大刺客,分别是专诸、聂政、豫让、荆轲。
可一查这四位的行刺事迹,最数豫让废物,先把自己搞残了,然后还刺杀未遂,被杀之前还拿剑砍被刺者衣服以示行刺成功,整个一个阿Q,这种人怎么能列入“四大刺客”之一?所以,豫让应该踢掉,以要离取而代之。
第四位:荆轲。
荆轲是个勇士不假,但却算不职业的刺客,只能算是敢死的刺客,这一点,歌里唱得清楚:“风潇潇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
”报着必死的决心去行刺,按理说一定会成功吧?那也未必,荆轲平时没练过,技术不行,见了秦王政再一害怕,难免会出差子。
结果就是这样,荆轲拿出匕首来手就哆嗦了,结果扎偏了,没扎着。
这就说明荆轲实在是太废物,哪怕把秦王政刺伤呢,秦王政也活不了,因为匕首上剧毒,见血封喉,扎上就死。
所以谁说荆轲把秦王政刺伤了司马迁就跟谁急。
荆轲和秦王政近在咫尺,为什么扎不着秦王政?因为荆轲不是专业刺客,连猪都没杀过,手生,又害怕,所以白送一条命,司马迁把他排入“四大刺客”,也算是抬举他了。
第三位:专诸。
春秋时期吴国人,虽然不是职业刺客,可他是个专业杀猪的,杀猪的刀法纯熟,大猪奔嘴,小猪奔嘴,一刀放血,猪肉吃着绝对不腥。
就凭这一点,吴国公子光就把他看上了,让他去刺客吴王僚。
专诸也爽快地把活接下了,杀猪和杀人没什么区别,就是一个躲着一个站着,刀法一样。
专诸用的刀也好,能藏在鱼肚子里,公子光宴请王僚,专诸端着鱼上菜,走到吴王僚面前,专诸立刻把王僚看成了一头猪,撕开鱼腹,拿出匕首,大猪奔嘴,一刀刺下,正中咽喉,王僚当场毙命。
当然,专诸也被杀死了。
不过,专诸行刺毕竟是成功了,入选“四大刺客”在理。
第二位:聂政。
这位也不是专业刺客,和专诸一样,也是杀猪的,所以有行刺的活儿也敢接。
有一天,韩国贵族严仲子抱着金子来找他,让他去刺杀韩国相国侠累,他开始没接这活儿,原因是母亲在世,姐姐未嫁,他还不能死。
春秋战国四大刺客 (2)
![春秋战国四大刺客 (2)](https://img.taocdn.com/s3/m/7b417d54cd7931b765ce0508763231126edb772c.png)
春秋战国四大刺客引言在中国历史中,春秋战国时期是一个充满战乱和纷争的时代,各国相互争斗,暗杀和刺杀成为常见手段。
在这个时期,出现了四位著名的刺客,他们分别是荆轲、赵胜、田文、廉颇,他们以出色的暗杀技巧和勇敢的行动闻名于世。
本文将分别介绍这四位刺客的生平事迹和影响。
一、荆轲荆轲是中国历史上最著名的刺客之一,他出生在一个晋国的小村庄。
荆轲有着非凡的机智和勇气,从小就展现出了卓越的潜力。
荆轲年轻时,得到了吴起的赞赏,成为他的学生。
荆轲通过师父吴起的训练,提高了自己的刺杀技巧。
最著名的一次行动是他刺杀秦国的暴君秦王政。
荆轲认为秦王政是战乱的根源,他决定用自己的行动来结束暴政。
荆轲深入敌国齐国,潜伏多年,最后终于有机会接近秦王政。
他利用剑舞之术引起了秦王政的注意,成功地暗杀了他。
荆轲的刺杀行动震惊了整个中国,他的名字成为了世人津津乐道的话题。
荆轲的勇敢和智慧让人敬佩,在中国历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二、赵胜赵胜是春秋战国时期的一位刺客,他是荆轲的忠实追随者。
赵胜出生在一个赵国的农民家庭,他青年时期就展现出了卓越的暗杀能力。
赵胜早年在吴起的指导下学习了暗杀技巧,并跟随吴起参与了许多战斗。
赵胜最著名的行动是他刺杀了韩国的国君韩哀侯。
韩哀侯是一个暴戾的国君,他残暴地统治着国家。
赵胜深感世道之乱,决定用自己的行动来救国。
他潜入韩国宫廷,成功地暗杀了韩哀侯,为韩国带来了和平。
赵胜的勇敢和决心让人佩服,他为国家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赵胜的行动鼓舞了许多年轻人,他们纷纷加入刺杀行列,希望能够改变国家的命运。
三、田文田文是春秋战国时期的一位刺客,来自楚国。
田文聪明机智,深受楚国国君的赏识。
田文非常痛恨暴政,他决定通过自己的行动来为百姓讨个公道。
田文潜入敌国秦国,多次暗杀秦国官员,为楚国谋取利益。
田文最血腥的一次行动是他刺杀了秦国宰相李斯和宰相府的家属。
田文通过善于化妆和伪装,在秦国宰相府内潜伏多日,最终实现了自己的目标。
他的行动震惊了秦国,也为楚国争取到了更多的机会。
先秦著名刺客
![先秦著名刺客](https://img.taocdn.com/s3/m/6985511cfc4ffe473368abf7.png)
先秦著名刺客大拼比春秋时期是中国历史上刺客最为活跃的时期,在历史上留下累累侠名。
这些刺客大多是一批生活在民间、不图富贵、崇尚节义,身怀勇力或武艺。
他们与某些权贵倾心相交,为博取功名或报知遇之恩而出生人死,以自己的生命为代价去博取他人性命,虽殒身而不恤。
吴见思在《史记论文·刺客列传》中称刺客为“天壤间第一种激烈人”。
1,鉏鸒刺赵盾鉏鸒,春秋晋国人,(?--前607年)一些人不认为鉏鸒是刺客,因为他根本没有行刺,用现在的话说是犯罪终止。
但鉏鸒的历史身份的确是刺客,且我个人认为鉏鸒还具备更多的义士品质。
由于他主动放弃行刺,所未成大名,但在《左传》里却有精彩的记载.当时晋国君晋灵公,荒淫暴虐,厚敛于民,广兴土木,晋国民怨沸腾。
宰相赵盾屡屡进谏劝灵公改正,灵公全然不听,反有厌恶之意。
前607年,灵公宠任的一位大夫屠岸贾献计加害赵盾,曰:“臣有客鉏鸒者,家贫,臣常接济之,其感臣之惠,愿效死力,可使行刺相国!”是夜,灵公和屠岸贾密召鉏鸒,赐酒食,告以“赵盾专权欺主,今使汝往刺,不可误事。
”鉏鸒领命后潜伏赵府左右。
五更,见重门洞开,鉏鸒进中门,看到堂上灯光影影,赵盾朝衣朝冠,垂绅正笏,端然于堂上坐以待旦上朝。
鉏鸒大惊,退出门外,叹曰:“恭敬如此,忠义之臣也!刺杀忠臣,则为不义;受君命而弃之,则为不信。
不信不义,何以立于天地之间哉?”乃呼于门曰:“我,鉏鸒也,宁违君命,不忍杀忠臣,我今自杀!恐有后来者,相国谨防之!”言罢,向门前一株大槐一头触去,脑浆迸裂而死。
时惊动了守门人,报知赵盾,赵盾叹息不已,吩咐暂将鉏鸒浅埋于槐树之侧。
评价:可能是史书上记载的先秦最鲜为人知的刺客。
就其事件本身来说是一次不成功的刺杀。
但是,这一自我放弃过程却成就了鉏鸒的人格魅力。
作为一个都吃不饱饭的底层人物,他已经远远超出了刺客的境界。
我们可称他为“义士”。
2,豫让刺无恤豫让,生卒年不详,春秋末期晋国人。
当时晋国内乱,晋侯已经成为傀儡。
战国四大刺客都有谁
![战国四大刺客都有谁](https://img.taocdn.com/s3/m/cda273bcaf1ffc4fff47ac74.png)
战国四大刺客都有谁战国四大刺客有两种说法:一是专诸、聂政、豫让、荆轲;二是专诸、要离、聂政、荆轲。
来看看这些人都有哪些事迹吧。
春秋时吴国棠邑今南京市六合区西北人,吴公子光即吴王阖闾欲杀王僚自立,伍子胥把他推荐给公子光。
公元前515年,公子光乘吴内部空虚,与专诸密谋,以宴请吴王僚为名,藏匕首于鱼腹之中进献鱼肠剑,当场刺杀吴王僚,专诸也被吴王僚的侍卫杀死。
公子光自立为王,是为吴王阖闾,乃以专诸之子为卿。
(公元前276年—公元前397年),战国时侠客,出生地是韩国轵(今济源东南),春秋末期,年少时侠义,惹上杀人之罪,带上母亲及其姐窨避居齐国都城临淄,是吴起的好友,聂政待母亡故守孝三年后,忆及严仲子(就是严遂)知遇之恩,一个人带着剑就去了韩都阳翟,以白虹贯日之势,刺杀侠累,就在台阶上,之后被侠累的数十位侍卫抓住。
怕连累与自己面貌相似的姐姐荌,之后用剑自己毁容,挖眼、剖腹自杀。
他的姐姐在韩市寻认弟弟尸首,伏尸痛哭,撞死在聂政尸前(一说因悲伤过度,暴死于聂政尸前)。
这个刺客虽然成功了,但是感觉有点糊涂,为了知遇之恩,就随便刺杀,大哥,你的刺杀意义何在?想过没有。
豫让是晋国人,在三家分晋前曾经做过范氏和中行氏的家臣,然而不得重视,最后在智伯的门下,为智伯所尊重和器重。
智伯为人贪婪想吞并赵、魏、韩三家的封地,最后被三家联手消灭,晋国也被一分为三。
而豫让深感智伯的知遇之恩,决心刺杀赵襄子。
豫让为了刺杀成功,不惜改头换面,吞炭毁容,最后多次刺杀未遂,赵襄子也感念豫让的侠义,脱下衣服给豫让连刺三剑以完成豫让的心愿。
战国末期人,姜姓,人称庆卿,庆氏(古时“荆”音似“庆”),出生地是卫国朝歌(今河南鹤壁淇县),据说本是齐国庆氏的后裔,后迁居卫国。
他的刺杀是意义最大的一位,虽然失败了,现在很多影视作品都有荆轲的身影,某手游里的阿珂(最早版本是荆轲)也是这个原型。
早年游历到燕国,经田光推荐给太子丹,秦灭赵后,兵锋直指燕国,太子丹心急火燎探讨对策,荆轲献计带上燕督亢地图和秦国叛将樊於期首级去见秦王,伺机刺杀秦王,一切准备就绪后,临行前,燕太子丹、高渐离等许多人在易水边为荆轲送行,场面一度悲壮,“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诗句就是这么来的。
中国历史上的四大刺客第一个虽败犹荣,最后一个最成功!
![中国历史上的四大刺客第一个虽败犹荣,最后一个最成功!](https://img.taocdn.com/s3/m/7e9c9e330166f5335a8102d276a20029bd646331.png)
中国历史上的四大刺客第一个虽败犹荣,最后一个最成功!1,荆轲,一首《易水歌》,让大义刺秦王的荆轲成为中国历史上知名度最高的刺客。
当年,秦王赢政想统一中原,侵占了燕国许多土地,燕太子丹一度被迫在秦国作人质。
后来燕太子丹看到秦国势大难以抵抗,只好请求荆轲去刺杀秦王,以保全燕国。
荆轲答应太子丹的请求,前往秦国,太子丹率人到易水为荆轲送行,场面十分悲壮。
然而由于秦国防卫森严,荆轲没能成功刺杀秦王。
但其为报效国家而死的精神,一起传承至今。
虽败犹荣2,聂政,聂政是战国时魏国人,以杀猪为生,从小便武功高强。
当时,韩国贵族严仲子与相国侠累有矛盾,计划除去侠累,便请聂政帮忙。
严仲子安排好后,在一个晚上,聂政手持宝剑杀入侠累相国府。
尽管侠累府中有几十名护卫,但都被武功高强的聂政击伤或杀死。
聂政一直杀进相府大厅,一剑将侠累杀死。
后来由于大量士兵涌进相府,聂政眼看难以逃脱,用剑自杀。
3,专诸,专诸是春秋时期吴国人,为吴国公子光所雇,刺杀王位竞争对手吴王僚。
当天,公子光宴请吴王僚,并在室内埋下伏兵。
但吴王僚也有防范,带了许多精锐部下陪同自己前往。
酒喝到一半,公子光假称自己身体不舒服,请求回内室休息。
这时专诸端着一条鱼敬献给吴王僚。
吴王僚正准备品尝的时候,专诸突然从鱼腹中拿出匕首,狠狠刺向吴王僚,当场把吴王杀死。
但专诸也当即被吴王僚的卫兵杀死。
4,曹沫,曹沫为春秋时鲁国人,力大无穷,喜好打抱不平。
鲁公对他很欣赏。
后来鲁国与齐国交战,三战皆败。
鲁公见齐国军盛,便假装向齐国割地求和,暗中却让曹沫准备乘议和之机刺杀齐王。
齐王答应与鲁国议和,正当齐王与鲁公准备签订协议时,曹沫突然出现,手持匕首劫持了齐王,要求齐王归还侵占鲁国的土地。
齐王为保住性命,被迫答应全部归还鲁国的土地。
算是刺客中最成功的了。
春秋战国四大刺客,荆轲能力最差却为何最出名?
![春秋战国四大刺客,荆轲能力最差却为何最出名?](https://img.taocdn.com/s3/m/e83578e9f71fb7360b4c2e3f5727a5e9846a275f.png)
春秋战国四大刺客,荆轲能力最差却为何最出名?说起春秋战国四大刺客,大家首先就会想到荆轲刺秦王,的确荆轲刺秦的故事在中国家喻户晓,也多次被搬上银幕。
其实四大刺客有两种说法,一是专诸、聂政、豫让、荆轲,二是专诸、要离、聂政、荆轲。
也有人认为:荆轲刺秦王的表现很糟糕,根本配不上“英雄”这两个字。
第一,《史记》记载了多个刺客,曹沫、专诸、聂政等等,和这些刺客相比,荆轲是唯一一个没完成任务的人。
比如,鲁国被齐国欺负,曹沫就劫持了齐国国君齐桓公,帮鲁国讨回了战场上失去的利益;专诸和聂政也都干净利落的干掉了目标人物。
与这些同行相比,荆轲刺秦王计划很周密,难度也没比其他人更大,但荆轲仅仅砍断了秦王的一只袖子,伤都没有伤到人家。
要知道,荆轲使用的匕首是涂了剧毒的,他只要稍稍划伤秦王一下,行动就成功了,可他连这一点都没做到。
第二,荆轲在同时代名刺客里武功是最差的。
按照司马迁《史记》里的记载,专诸刺杀目标人物吴国国君时,国君的护卫可是极其森严,基本算是龙潭虎穴了,这种情况下,专诸把匕首藏在鱼肚子里,见到国君后,一击毙命,这比荆轲那“图穷匕首见”的计划更难吧,但专诸干净利落的完成了。
聂政刺杀韩国大臣侠累就更夸张了,单枪匹马,一个人提着把剑就冲进了侠累家,一剑刺死了他,还顺带杀死了几十个士兵。
反观大名鼎鼎的荆轲,在秦王的宫殿里,“图穷而匕首见”,荆轲抄起匕首就向秦王扎过去了。
秦王本来有剑,但一直来不及拔出来,所以其实是赤手空拳和拿着匕首的荆轲打。
即便这样,荆轲也仅仅是砍断了秦王的一只袖子,丝毫没伤到对手。
有了前面几位同行的衬托,荆轲的武功真心不能算好。
第三,和同行比,荆轲的准备是最充足的。
燕太子丹策划刺杀行动,几乎是倾全国之力进行的。
先看武器,荆轲花了大价钱买来匕首,锋利无比,又淬了剧毒。
再看人力,太子丹怕出意外,还给荆轲配了一个副手秦舞阳。
荆轲入秦之后,太子丹又拿重金贿赂了秦王身边的一个宠臣,给荆轲做内应。
在待遇上,荆轲被太子丹尊为上卿,想要什么有什么,比如说,太子丹送金弹子给荆轲,让他拿金弹子砸乌龟玩;荆轲说千里马的马肝好吃,太子丹就杀了自己的千里马,给他吃马肝;还有一次,荆轲夸一位弹琴的歌女手长得漂亮,太子丹就砍了这位歌女的双手送给荆轲。
春秋战国时期的四大著名刺客
![春秋战国时期的四大著名刺客](https://img.taocdn.com/s3/m/2ae06c645acfa1c7aa00cccc.png)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
生活常识分享春秋战国时期的四大著名刺客
导语:在司马迁的《史记刺客列传》中记载了四位突出的刺客。
他们宁可牺牲自己,成全别人,抱着必死之心,大胆行刺,也因此而留名历史。
他们被
在司马迁的《史记·刺客列传》中记载了四位突出的刺客。
他们宁可牺牲自己,成全别人,抱着必死之心,大胆行刺,也因此而留名历史。
他们被称为春秋战国时期“四大刺客”,那么这“四大刺客”指的是谁呢?他们又有着什么样的事迹呢?
四大刺客之一专诸——专诸刺王僚
专诸(?-前515),亦称鱄设诸,春秋时吴国人,春秋末年吴国名厨,精通水产为原料的菜肴,尤以炙鱼闻名天下。
专诸因为其“鱼肠剑”的壮举而名垂青史。
专诸是屠户出身,长得目深口大,虎背熊腰,英武有力,整天打架滋事、惹是生非的人。
春秋末期吴国的公子光欲杀吴王僚而自立,伍子胥把专诸推荐给公子光。
公元前515年,公子光乘吴内部空虚,与专诸密谋,以宴请吴王僚为名,藏匕首于鱼腹之中进献,专诸当场刺杀了吴王僚,但也被其侍卫所杀,“专诸刺王僚”。
四大刺客之一要离——要离刺庆忌
要离,春秋时期吴国人,中国古人心中的英雄,被推崇为天下勇士。
要离身材瘦小,仅五尺余,腰围一束,有万人之勇,是当地有名的击剑能手,足智多谋,以捕鱼为业。
自吴王僚死后,阖闾立国,公子庆忌逃往艾城,招纳死士,接连邻国,欲待时乘隙,伐吴报仇。
公子庆忌骨腾肉飞,走逾奔马,手能接飞鸟,步能格猛兽,矫捷如。
中国古代四大刺客,荆轲只能排第二,第一位连杀三个皇帝
![中国古代四大刺客,荆轲只能排第二,第一位连杀三个皇帝](https://img.taocdn.com/s3/m/e3981d2f43323968011c9288.png)
中国古代四大刺客,荆轲只能排第二,第一位连杀三个皇帝前段时间,由游戏改编的电影《刺客信条》大热,剧中主角一招一式非常的帅气。
刺客一直是一个神秘的职业,他们活跃于黑暗之中,杀人于无形。
现在就来看看中国历史的四大刺客。
第四位、聂政聂政聂政在年轻的时候就富有一种侠义之气,曾诛杀了当地的一位恶霸。
当时韩国大夫严仲子在听闻了聂政的义举之后,便主动于其交往,后拜托聂政帮助刺杀自己的仇敌侠累。
当时侠累担任韩国的丞相,位高权重,府中戒备森严。
但是聂政之后潜入相府,不仅刺杀了侠累,还把侠累府上的士兵全部杀死。
在完成了这一任务之后,聂政担心牵连家人,最终毁容后切腹自尽。
但是聂政的忠义之名却流传千古,所谓“聂政之刺韩愧也,白虹贯日”。
第三位、专诸鱼肠剑人们对于专诸可能并不是特别熟悉,但是如果一说道“鱼肠剑”那么大部分人都会知道,而“鱼肠剑”的使用者正是专诸。
春秋时期,伍子胥向当时的吴国公子阖闾举荐专诸刺杀吴王僚。
在阖闾宴请吴王僚的酒宴上,专诸伪装成进献佳肴的侍者,突然将藏在鱼腹中的匕首取出,吴王僚当场身亡,但是专诸也被吴王僚的侍卫所杀。
古语有云:专诸之刺王僚也,彗星袭月。
第二位、荆轲荆轲荆轲可以说是中国历史上最出名的刺客。
因担心秦国攻打燕国,太子丹便派荆轲前往秦国刺杀秦王。
然而荆轲并没有像前面两位一样完成刺杀任务,荆轲一击不中,反而被秦始皇拔剑所伤,后并秦兵所杀。
但是“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却让荆轲的悲壮之举一直为后世所流传。
第一位、宇文护宇文护荆轲只能说是中国古代最有名的刺客,而不是最厉害的刺客,中国古代最厉害的刺客当属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宇文护。
《楚乔传》中林更新扮演的宇文玥就是以“宇文护”为原型的。
宇文护当时为北周的宰相,他先后刺杀了西魏恭帝拓跋廓、北周开国皇帝宇文觉,后又毒杀了北周明帝宇文毓。
三位皇帝死于宇文护手下,宇文护可以说是一位“皇帝杀手”。
但是最终他也被北周武帝宇文邕所杀。
春秋战国四大刺客
![春秋战国四大刺客](https://img.taocdn.com/s3/m/a48be292551810a6f52486fb.png)
春秋战国四大刺客太史公曰:“自曹沫至荆轲五人,其义成或不成,然其立意较然,不欺其志,名垂后世,岂妄也哉!”五人他指得曹沫、专诸、聂政、豫让、荆轲,传统意义上的四大刺客一般指:专诸、聂政、要离、荆轲。
最干净利落的刺客——专诸专诸刺王僚,十分干净利落,因此也成就了一代名剑——鱼肠剑(据说是铸剑大师欧冶子的杰作)。
专诸是出了名的孝子,一次在街头和一大汉厮打,众人都劝止不住,其母一唤,他马上停手,正好被路过的伍子胥看到,于是推荐给公子光,公子光厚待专诸,并敬其母。
专诸感其恩,以死相许,并献计,投王僚爱“鱼炙”之好,藏剑鱼肚,伺机行事。
为此,专诸特往太湖边学烤鱼之术,练得一手炙鱼的好手艺,然后见公子光,公子光将专诸藏于家中,勤练那一刺的威力,等待暗杀的时机。
暗杀的季节应该是秋季,因为只有秋季才是水美鱼肥的季节。
公子光约王僚到家里进餐,王僚虽然很防备,但是按捺不住美味炙鱼的诱惑,穿上几层厚甲,还是去赴宴了。
专诸装做厨子给王僚送鱼,等到王僚十分急迫地看着专诸手中的鱼的时候,专诸却掏出藏在鱼腹中的鱼肠剑,一剑将王僚刺死,专诸本人也死在王僚卫士的手下,被砍成肉泥,这便是专诸刺王僚,一切都是那么平静,一切都是那么干净利落。
公子光既杀王僚,便自立为吴王,即名噪历史的吴王阖闾。
附:吴王僚,吴王寿梦长庶子。
吴王夷末十七年(前527年),夷末去世,按吴王寿梦遗命,兄终弟及,当立弟季札。
季札避让,逃去。
于是吴人立夷末庶兄僚为王,是为吴王僚。
吴王僚二年(前525年),公子光率兵伐楚国,大败,并丢失了吴先王之舟。
公子光害怕获罪,就偷袭楚军,夺回了王舟才回军。
吴王僚五年(前522年),楚国流亡之臣伍子胥逃到吴国,公子光待以客礼。
公子光是诸樊之子。
他认为:“先君之所以不与子国而与弟者,凡为季子故也。
将从先君之命与,则国宜之季子者也;如不从先君之命与,则我宜立者也。
僚恶得为君乎?”所以暗中结纳贤士,好以袭击王僚。
吴王僚八年(前519年),公子光征伐楚国,大败楚联军于鸡父,借势把楚太子建之母接到吴国。
四大刺客荆轲生平简介
![四大刺客荆轲生平简介](https://img.taocdn.com/s3/m/db5cf3d04a7302768f99398d.png)
四大刺客荆轲生平简介荆轲是战国时期人,喜好剑术,对于自己的剑术非常自信,逢人便吹嘘自己剑术了得,其实荆轲的剑术并不是很好,否则也不会刺杀失败。
当时正是秦始皇嬴政威逼天下,横扫四方的时候,各诸侯国被秦国大军压得喘不过气来。
荆轲为人豪爽,曾经游历诸国,以剑术游说君王,但是都不得重用,后来荆轲到了燕国,和一个叫高渐离的相交,两人都是豪放不羁的人,所以经常在一起唱歌喝酒,不顾周围人的目光。
后来高渐离还在荆轲临行前为荆轲高歌一首,流传为千古佳话。
当时燕太子丹对于秦王一直都心有怨恨,再加上秦国蚕食天下的气势已经是一发不可收拾了所以一直想着找人去刺杀了秦王,让秦国剩下的人自己先争权夺利、无暇他顾。
恰好荆轲的好友田光向燕太子丹推荐了他,于是荆轲成了太子丹的座上宾,被好吃好喝的照顾着。
过了一段时间之后,荆轲提出一个计划,带着秦国叛将樊於期的脑袋和燕国的地图前去取信秦王才好行刺杀之事,不得不说这个计划还是有一定的可行性的。
一切准备妥当之后,荆轲却迟迟不肯行动,他在等一个人,等一个能够帮助他完成大事的人,可是太子丹却急了,因为他是临阵畏缩了就派了个叫秦舞阳的跟他去。
事实证明这个秦舞阳确实是不行,荆轲好不容易花重金买通了秦国的官员,得到了面见秦王的机会,但是他却表现的战战兢兢,引起了别人的怀疑,让荆轲只能单人面见,导致最后行刺失败被杀。
荆轲是战国时期卫国人,出生于朝歌,他从小喜好读书击剑,是个慷慨侠义之人,后来游历来到了燕国,后被田光推荐给太子丹。
为太子丹献计,自请去刺杀秦王,这便是历史上有名的荆轲刺秦的故事。
荆轲虽然是个刺客,但是他也是个非常重情重义的人,他知恩图报,为人虽然不拘小节,但是有恩必报,侠义勇为。
来到燕国之后,燕国正受到秦国的威胁,燕国太子丹非常着急,苦思很久都想不到计策,最后田光将荆轲推荐给太子丹,而自己为了让荆轲不要有异心而自杀。
荆轲来到太子丹面前,说了田光的事情,于是太子便知道田光的用意,非常感动,并对荆轲说明了田光的用意以及自己的打算,那就是想派荆轲去刺杀秦王,但是当时秦国威望很高,荆轲也有些畏惧,所以没有答应。
四大刺客:专诸、要离、聂政、荆轲
![四大刺客:专诸、要离、聂政、荆轲](https://img.taocdn.com/s3/m/20b5f73fabea998fcc22bcd126fff705cc175cd7.png)
四大刺客:专诸、要离、聂政、荆轲专诸——鱼腹藏剑专诸(?—前514),吴国棠邑人,今南京六合区人。
屠户出身,英武有力,对母亲非常孝顺。
一次,专诸与一大汉厮打,众人力劝不止,其母一唤,他便束手而回。
伍子胥恰巧路过此地,见之深为敬佩,随结为八拜之交。
伍子胥知公子姬光想杀吴王僚,于是便把专诸推荐给公子姬光。
公子姬光的父亲是吴王诸樊。
诸樊有三个弟弟:大弟余祭,二弟夷,三弟季札。
诸樊知道三弟季札贤,故不立太子,把王位依次传给三个弟弟,想最后把国家传到季札手里。
诸樊死后,传余祭。
余祭死,传夷。
夷死,当传给季札;但季札不肯受国,隐匿而去,夷之子僚便自立为吴王。
王僚违背了兄位弟嗣、弟终长侄继位的祖规而接替父位。
因而本想继位的公子姬光心中不服,暗中伺机夺位。
公子姬光相当厚待专诸,并敬其母。
专诸感其恩,以死相许。
但念老母在堂,行刺之事犹豫不决。
其母知道事情后为成全专诸成大事自缢而死。
专诸葬母后,便一心一意与公子姬光谋划刺僚之事,并献计说王僚爱吃“鱼炙”(烤鱼),可藏利剑于鱼肚,伺机刺杀。
为此,专诸特往太湖学烧鱼之术,三个月练得一手炙鱼的好手艺。
时机已成熟,公子姬光入见王僚,说:“有庖人从太湖来,善炙鱼,味甚鲜美,请王辱临下舍尝之。
”王僚欣然允诺,答应来日便去。
姬光连夜预伏甲士于地下密屋中,又命伍子胥暗约死士百人,在外接应。
王僚虽答应,但恐公子姬光有阴谋,故赴宴时戒备森严,从王室到姬光家厅堂内外布满甲士,操长戟,带利刀,王僚身穿三重盔甲,亲信更是不离左右。
酒过数巡,姬光托言脚痛难忍需用帛裹紧,便躲入地下密屋。
过了一会儿,专诸进献鱼炙,手托菜盘,两列武士夹专诸赤膊跪地用膝盖前行,专诸已将锋利的“鱼肠”剑暗藏于烧好的鱼肚之中,行至王僚座前,忽地抽出匕首,猛刺王僚,力大透过三重盔甲又刺穿脊背,王僚大叫一声,立即死亡。
旁边卫士一拥而上,刀戟齐下,将专诸砍为肉酱。
公子姬光知事成,即令伏兵齐出,将王僚卫士尽数剿灭。
公子姬光既杀王僚,便自立为吴王,即名噪历史的吴王阖闾,夫差之父。
四大刺客
![四大刺客](https://img.taocdn.com/s3/m/c73e01c1aa00b52acfc7cafd.png)
•
中国四大刺客——
荆柯、专诸、要离、聂政
• 聂政:
•
(?--前97)
• •
战国时期魏国人,韩国轵(今济源 东南)人。原居轵地深井,因得罪 乡里,带母及其姐窨避居齐国都城 临淄,乃吴起好友。后吴起因私利 将其荐给豪富严遂,聂政到达韩国 都城平阳后,成功的刺杀了忘恩负 义的韩相国侠累。 《史记·刺客列传》记载:“聂政 者,轵深井里人也。杀人避仇,与 母、姊如齐,以屠为事。” 郭沫若曾据此写历史剧《棠棣之 花》,歌颂聂政的侠义精神。在河 南禹州市市区西北有纪念他的聂政 台。
中国古代四大刺客
中国四大刺客——
荆柯、专诸、要离、聂政
• 荆轲
• (?~公元前227年),战国末期卫国人,喜好读书击 剑,为人慷慨侠义。后游历到燕国,被称为“荆卿” (或荆叔),随之由燕国智勇深沉的“节侠”田光推 荐给太子丹,拜为上卿。秦国灭赵后,兵锋直指燕国 南界,太子丹震惧,与田光密谋,决定派荆轲入秦行 刺秦王。荆轲献计太子丹,拟以秦国叛将樊于期之头 及燕督亢(今河北涿县、易县、固安一带,是一块肥 沃的土地)地图进献秦王,相机行刺。太子丹不忍杀 樊于期,荆轲只好私见樊于期,告以实情,樊于期为 成全荆轲而自刎。公元前227年,荆轲带燕督亢地图和 樊于期首级,前往秦国刺杀秦王。临行前,许多人在 易水边为荆轲送行,场面十分悲壮。“风萧萧兮易水 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这是荆轲在告别时所吟唱 的诗句。荆轲来到秦国后,秦王在咸阳宫隆重召见了 他。荆轲在献燕督亢地图时,图穷匕现,刺秦王不中, 被杀。
中国四大刺客——
荆柯、专诸、要离、聂政
• 要离 :
• 春秋时吴国人。是当时(约公元前550年前后)著名 的刺客,也是有记载的第一个姓要的人。生得身材 瘦小,仅五尺余,腰围一束,形容丑陋,有万人之 勇,是当地有名的击剑能手。足智多谋,以捕鱼为 业,家住梅里城内(无锡梅村)其墓遗址在今无锡 市鸿声镇鸿山上。因其折辱壮士丘迮,被推为天下 勇士。自吴王僚死后,阖闾立国,公子庆忌逃往艾 城,招纳死士,接连邻国,欲待时乘隙,伐吴报仇。 公子庆忌骨腾肉飞,走逾奔马,手能接飞鸟,步能 格猛兽,矫捷如神,万夫莫敌。因此阖闾日夜忧虑。 时伍子胥又荐赢弱体细的勇士要离刺杀庆忌。要离 献计残身灭家,取得庆忌信任,终于成功刺杀了庆 忌。
四大刺客刺杀时的异象文言文
![四大刺客刺杀时的异象文言文](https://img.taocdn.com/s3/m/5761a1a79a89680203d8ce2f0066f5335b816768.png)
四大刺客刺杀时的异象文言文【实用版】目录一、引言二、四大刺客的背景介绍1.荆轲2.专诸3.豫让4.聂风三、四大刺客刺杀时的异象1.荆轲刺杀秦王时的异象2.专诸刺杀吴王僚时的异象3.豫让刺杀赵襄子时的异象4.聂风刺杀辽国皇帝时的异象四、总结正文一、引言在古代中国历史上,刺客作为一种特殊的职业,常常出现在政治斗争和战争的背景下。
他们以刺杀为目标,经常改变容貌、隐藏行踪,行动诡异神秘,令人难以捉摸。
本文将讲述四大刺客在刺杀时的异象,分别是荆轲、专诸、豫让和聂风。
二、四大刺客的背景介绍1.荆轲荆轲是战国时期赵国的一位刺客,他曾受赵国太子丹的托付,前去刺杀秦王。
荆轲身手敏捷,武艺高强,擅长剑术和兵器。
2.专诸专诸是春秋时期吴国的一位刺客,他曾受吴公子光的托付,前去刺杀吴王僚。
专诸身手矫健,技艺出众,擅长近战格斗。
3.豫让豫让是战国时期赵国的一位刺客,他曾受赵襄子的托付,前去刺杀豫让。
豫让机智过人,擅长使用毒药,被誉为“毒士”。
4.聂风聂风是南北朝时期辽国的一位刺客,他曾受辽国皇帝的托付,前去刺杀辽国皇帝的政敌。
聂风身法灵活,动作如风,擅长暗杀和潜行。
三、四大刺客刺杀时的异象1.荆轲刺杀秦王时的异象荆轲在刺杀秦王时,曾遇到一位高人指点,得到了一把名为“鱼肠”的宝剑。
在行刺过程中,荆轲曾遭遇到秦王的护卫,但他以高超的武艺和过人的智慧,成功突破重围,逼近秦王。
然而,在最后关头,荆轲的行踪被秦王的谋士识破,导致行刺失败。
2.专诸刺杀吴王僚时的异象专诸在刺杀吴王僚时,曾利用自己的厨艺,制作了一道美味的烤鱼。
他将毒药藏在鱼腹中,趁吴王僚享用美食之际,将毒药送入吴王僚的口中,成功完成任务。
3.豫让刺杀赵襄子时的异象豫让在刺杀赵襄子时,曾伪装成一位官员,混入赵襄子的府邸。
他利用自己擅长的毒药,配制了一种无色无味的毒液,趁赵襄子不备之际,将毒液倒入赵襄子的酒杯中。
然而,豫让的行刺最终被赵襄子的护卫发现,未能成功。
4.聂风刺杀辽国皇帝时的异象聂风在刺杀辽国皇帝时,曾利用自己的轻功和潜行技巧,悄悄潜入皇宫。
古代四大刺客之一的荆轲
![古代四大刺客之一的荆轲](https://img.taocdn.com/s3/m/81aacd64b307e87101f696a8.png)
古代四大刺客之一的荆轲
说到刺客,我们都认为是存在于影视或小说作品之中的,殊不知,在古代,这可是一个真实存在的一群人,他们拿人钱财,与人消灾,今天我们就来谈谈古代刺客,荆轲。
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这说的就是荆轲,战国末期人,自称是齐国大夫庆丰的后代,喜爱读书弄剑,与人相交十分的慷慨大度,所以交友广泛,偶然的机会结识了燕国太子丹,要说这个丹也是十分够意思的,一国太子,但是却一点架子都没有,平心与荆轲相交,不久,秦国的大军踏平了赵国,而下一个目标就是燕国,燕丹就找到了荆轲,说以后就不能再款待你了,因为马上燕国一亡,我就是阶下囚了,荆轲这一听,便不愿意了,现在多好啊,吃什么,玩什么都有丹埋单,于是便许下承诺,出使秦国,以献图为幌子,实则暗杀秦始皇嬴政,当然了,光是献图还不够诚意,荆轲提议,顺便带上樊无期的首级,献给嬴政,这个样子显得更有诚意,樊无期也是一个性情中人,他为了报仇就同意了,拿剑自刎了,不仅如此,丹还给荆轲找了一个叫秦武阳的帮手,据说年少杀人,十分有气魄,是个英雄人物,就这样两人上路了。
到了秦国,荆轲买通了嬴政身边的宠臣,为上殿献图埋下了伏笔,不久,荆轲与秦武阳二人便被安排觐见,在大殿上,秦武阳显得手足无措,这点引起了嬴政的注意,荆轲却说,这是乡下人没有见识的表现,嬴政信以为真,过了一会,该献图了,荆轲走上前来,缓缓的打开图,正当嬴政看的兴致勃勃的时候,荆轲拔出剑刺向他,嬴政吓了一跳,连忙后退,秦国的大殿上就出现了很滑稽的一幕帝王被人拿剑追着跑,殿下没一个人敢上来,因为嬴政下过命令,大殿上除了自己别人通通不能带兵器,这就怪不得别人了,好在嬴政自己背了一把剑,慌乱过后拔出长剑击伤了荆轲,使其失去了行动能力,此次的刺杀行动也就以失败告终了,荆轲最终死在了秦国。
中国古代著名的10大刺客
![中国古代著名的10大刺客](https://img.taocdn.com/s3/m/0011ddaad5d8d15abe23482fb4daa58da0111c6c.png)
中国古代著名的10大刺客刺客是人类历史中最古老的行业之一。
中国职业刺客最早出现于春秋战国时期,常由于政治原因,负责对目标人物进行刺杀。
秦朝以后的刺客,行刺动机多为金钱、名声、仇恨、政治等各类原因。
刺客的活动一般非常隐秘,往往趁目标人物不备之时展开刺杀。
唐朝诗人李白曾在《侠客行》中写道“十步杀一人,千里不留行;事了拂衣去,深藏身与名。
”鲜明地刻画了这一神秘人物的特色。
下面就来揭秘中国古代十大最著名的刺客,看看他们都是如何行刺,过程又如何,最终结局又会是怎样吧。
1、刺客荆轲:一去不返刺秦王荆轲(?~公元前227年):姜姓,庆氏(古时“荆”音似“庆”)。
战国末期卫国人。
喜好读书击剑,为人慷慨侠义。
秦国灭赵后,兵锋直指燕国南界,太子丹震惧,决定派荆轲入秦行刺秦王。
荆轲献计太子丹,拟以秦国叛将樊於期之头及燕督亢地图进献秦王,相机行刺。
太子丹不忍杀樊於期,荆轲只好私见樊於期,告以实情,樊於期为成全荆轲而自刎。
公元前227年,荆轲带燕督亢地图和樊於期首级,前往秦国刺杀秦王。
临行前,燕太子丹、高渐离等许多人在易水边为荆轲送行,场面十分悲壮。
荆轲与秦舞阳入秦后,秦王在咸阳宫隆重召见了他,在交验樊於期头颅,献督亢(今河北涿县、易县、固安一带)之地图,图穷匕首见,荆轲刺秦王不中,被秦王拔剑击成重伤后为秦侍卫所杀。
燕赵多悲歌之仕这句话虽然在荆轲之前就有,但是荆轲却将这句话演绎成经典。
“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这是荆轲在告别时所吟唱的诗句,妇幼皆知。
若荆轲知其后世之名也应怀安九泉了。
2、聂政:尽罢忠孝杀侠累聂政(?–公元前371年),战国时侠客,韩国职(今济源东南)人,以任侠著称,为战国时期四大刺客之一。
聂政本是屠夫,当侠客实属业余爱好。
然而聂政天生是一块刺客的料,小露拳脚后便名满江湖。
某日,韩国贵族严仲子带着黄金和诚意跑来找他,要他除掉韩国首相侠累。
聂政婉言辞谢。
严仲子不悦,数次请他收下礼品,政曰:我还有母亲需要供养,还有家姐没有嫁出,所以不敢受您的重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物事略】
荆轲
战国末期卫人,先世为齐人,喜好读书击剑。
卫人称之为“庆卿”,后游历到燕国,被当地称为“荆卿”。
后来,由燕国智勇双全的“节侠”田光推荐给太子丹,拜为上卿。
后刺杀秦王不中,被杀。
结识高渐离:荆轲到燕国之后,跟那里一屠狗者和一位善于击筑的高渐离很投合。
荆轲喜欢喝酒,每天都跟屠狗的人和高渐离在燕国街市上喝酒,喝到兴头上之后,高渐离击筑,荆轲随着筑曲在街市上唱歌,以此相乐。
过后又相对哭泣,旁若无人,遂与高渐离成为知己。
荆轲虽说混在酒徒中,可以他的为人却深沉稳重,喜欢读书;他游历过的诸侯各国,都是与当地贤士豪杰德高望众的人相结交。
田光识才:荆轲到了燕后,与田光相识,田光知他并非一个平庸的人,非常欣赏他。
恰逢燕太子丹在秦国当人质后逃回燕国,寻求报复秦王的人,田光推荐了荆轲。
可是太子丹对田光并不信任,田光认为长者办事,应该不让人怀疑,自己办事却让人怀疑,就算不上是有节操的侠义之人了,于是自杀。
相遇燕丹:燕太子丹为了刺杀秦王,委荆轲以大任,并且恳请荆轲不要谦让推辞,于是把荆轲尊为上卿,请他住上等公馆。
太子每天都上门问候,准备最丰盛的酒席,隔不多久就献上珍异物品、车骑之类,荆轲有感于太子丹的诚意,于是与之相谋。
谋计樊於期:樊於期本为秦将,因事得罪于秦王而出逃到燕。
只有得到樊将军的首级和燕国督亢的地图去奉献给秦王,秦王才会乐于接见荆轲,这样才有刺杀秦王的机会。
荆轲知道太子不忍,便背着太子私下去见樊於期,用道理说服了他,樊於期自刎而死。
易水萧萧:太子以及知道荆轲要去刺杀秦王这件事的宾客,着一身素装来送别荆轲。
至易水之上。
高渐离击筑,荆轲和而歌,为变徵之声,士皆垂泪涕泣。
又前而为歌曰:“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复为慷慨羽声,士皆瞋目,发尽上指冠。
于是荆轲遂就车而去,终已不顾。
谋计于蒙嘉:荆轲带着价值千金的礼物,厚赠秦王宠幸的臣子中庶子蒙嘉。
蒙嘉替荆轲先在秦王面前说:“燕王确实被大王的威严震慑得心惊胆战,不敢出动军队抗拒大王的将士,情愿全国上下做秦国的臣子,谨此砍下樊於期的首级并
献上燕国督亢地区的地图,装匣密封。
燕王还在朝廷上举行了拜送仪式,派出使臣把这种情况禀明大王,敬请大王指示。
”秦王听到这个消息,非常高兴。
智解危机:秦王布置九宾的礼仪,在咸阳宫接见燕国的使者。
荆轲捧着装有樊将军头颅的匣子,秦武阳捧着装有地图的匣子,依次走到台阶下面。
秦武阳内心害怕,脸色突然变了,秦国的大臣对此都惊疑起来。
荆轲回头对秦武阳笑了笑,上前对秦王谢罪说:“北方边远地区的粗俗人,不曾见过天子,所以害怕,望大王宽恕。
”
图穷匕见:在秦殿上,荆轲取出地图捧着它献给秦王,地图展完了,匕首忽然露了出来。
荆轲乘势用左手抓住秦王的衣袖,用右手迅速拿起匕首向秦王胸口刺去。
匕首没有刺到秦王,秦王大惊,吓得连连后退,绕着朝堂上的柱子跑,荆轲紧紧地逼着。
旁边虽然有许多官员,但是都手无寸铁,台阶下的武士,按秦国的规矩,没有秦王命令是不准上殿的。
秦王拔出了剑,砍断了荆轲的左腿。
荆轲站立不住,倒在地上。
他拿匕首直向秦王扔过去,却没有击中。
武士们这时冲上来,把荆轲杀死了。
骆宾王:此地别燕丹,壮士发冲冠。
昔时人已没,今日水犹寒。
韩兆琦:“我们肯定秦始皇的统一,但同时也要肯定荆轲的精神,荆轲是个抗暴的英雄和勇士,他刺秦不为报私仇,也不为太子丹个人,而是为了所有深受战争灾难的人民。
“
荆轲墓联:身入狼邦,壮志匹夫生死外;心存燕国,萧寒易水古今流。
豫让
豫让,姬姓,毕氏。
春秋战国间晋国人,为晋卿智瑶(智伯)家臣。
晋出公二十二年(前453),赵﹑韩﹑魏共灭智氏。
豫让用漆涂身,吞炭使哑,暗伏桥下,谋刺赵襄子未遂,后为赵襄子所捕。
临死时,求得赵襄子衣服,拔剑击斩其衣,以示为主复仇,然后伏剑自杀。
专诸
专诸,春秋时吴国棠邑(今南京市六合区西北)人,吴公子光(即吴王阖闾)欲杀王僚自立,伍子胥把他推荐给公子光。
公元前515年,公子光乘吴内部空虚,与专诸密谋,以宴请吴王僚为名,藏匕首于鱼腹之中进献(鱼肠剑),当场刺杀吴王僚,专诸也被吴王僚的侍卫杀死。
公子光自立为王,是为吴王阖闾,乃以专诸之子为卿。
惧内
伍子胥看见专诸正要跟很多人打架,妻子出来叫他,他马上就乖乖回家了。
伍子胥很奇怪:一个万夫莫当的大侠客,怎么会怕一个女人?于是便赶上前去询问原因,专诸告诉他:能屈服在一个女人手下的人,必能伸展在万夫之上。
“惧内”一词始于专诸。
聂政
年青侠义,因除害杀人偕母及姊荌避祸齐地(今山东境),以屠为业。
韩大夫严仲子因与韩相侠累(名傀)廷争结仇,潜逃濮阳,闻政侠名,献巨金为其母庆寿,与政结为好友,求其为己报仇。
聂政待母亡故守孝三年后,忆及严仲子知遇之恩,独自一人仗剑入韩都阳翟,以白虹贯日之势,刺杀侠累于阶上,继而格杀侠累侍卫数十人。
因怕连累与自己面貌相似的姊姊荌,遂以剑自毁其面,挖眼、剖腹自杀。
其姊在韩市寻认弟尸,伏尸痛哭,撞死在聂政尸前(一说因悲伤过度,暴死于聂政尸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