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人三部曲》读后感
读书心得《育人三部曲》
![读书心得《育人三部曲》](https://img.taocdn.com/s3/m/00d55c1a59eef8c75fbfb3b8.png)
读《育人三部曲》心得体会-----奉献爱心,人道典范《育人三部曲》是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的著作,读他的书,我觉得几乎句句都是经典。
苏霍姆林斯基作为教育家和教育理论家,他从教三十五年,研究过很多的教育难题,积累了丰富的教育经验,为我们留下了深远的教育遗产。
这部《育人三部曲》,就是其中闪亮的一笔。
苏霍姆林斯基在书中有一句话是这样说的:“要成为孩子们真正的教育者就要把自己的心奉献给他们。
”作为一名师范生,我觉得这句话说得很好,尤其是对于我们现在所学的这个专业──小学教育来说,真的是很中肯的一句话,小学生,特别是低年级的小学生,老师对于他们的影响是深刻而又有效的。
十来岁的孩子,是非常敏感和真诚的,这让我对此感受深刻。
你对他们是爱还是不爱,是真爱还是假爱,他们都感受的出来,一旦他们认定你是爱他的,他就会相信你,听你的教诲和指引。
“教育──这首先是教师和孩子精神上的经常交流。
”这也是苏霍姆林斯基的主要观点之一,他说通过教师去教育孩子,充当教师的教师,教授教育工作的科学和艺术──这是非常重要的,作为一个校长,他认为,若是主要教育者,只是教别人怎样教育孩子,而不直接接触孩子,他就不再是一个教育者了,我觉得这也说得很好,这些正是现在我国的一些学校所欠缺的,所以这本书是很值得所有教育领域的工作者拜读的。
正如在开头我所说的,苏霍姆林斯基的这部《育人三部曲》句句都是经典!还有一段话也是我非常认同的,那就是“对孩子的依赖之情──这是教育修养中起绝对作用的一种品质。
低年级教师,在孩子生活中所起的作用是巨大的,他对孩子来说应当是一个如生母一般亲昵可爱的人。
学生对教师的信赖,师生之间的互相信任,孩子在教师身上所看到的人道的典范,这些都是基本的,同时也是最复杂、罪明智的教育规则,教师掌握了他们就能成为真正的精神导师。
教育者最可贵的品质这一就是人性,就是对孩子们的爱,父母的亲昵温存同睿智的严厉和严格要求结合的那种爱。
”真的,这部书的每一段描述都堪称经典,所以每次提及都恨不能全篇引用,他不但给最基本的教育者──老师提供了教育的理论指导,也给了家长──这最为天然的教育者,指了一条教育的明路。
(完整word版)《育人三部曲》 读后感
![(完整word版)《育人三部曲》 读后感](https://img.taocdn.com/s3/m/098d2952cfc789eb162dc803.png)
《育人三部曲》读后感
《育人三部曲》由苏霍姆林斯基的三部名著构成:一是《把整个心灵献给孩子》——它涉及的是小学儿童阶段的乐学生活;二是《公民的诞生》——它涉及的是中学少年阶段的和谐发展;三是《给儿子的信》——它涉及的是大学青年阶段的成才修养。
该书记述了作者晚年期间与一个班的三十一名学生朝夕相处的平凡岁月,内容是一年级小学预备班和四年级小学班的日常教育和教学工作。
苏霍姆林斯基在论述学校教育工作时,总是把教师工作放在应有的高度,对教师各方面提出了很高的要求。
教育者主要的神圣的职能,就是影响人的精神世界。
所以,首先,教师必不可缺的就是对孩子的爱,其次是相信孩子,了解儿童,关心孩子,特别是孩子的精神世界。
只要我们认真观察,就会发现孩子是天生的学习者。
他们不仅接受你教给他们的东西,而且还会有意或无意地模仿你的语言和行为,有时甚至是思维方法,他们会去观察他们所能接触到的一切事物,并迅速地将它化为己有。
孩子是父母的一面镜子,他之所以没有我们想像中那样聪明,很大程度上是源于大人自身没有达到那样的高度。
当孩子乘着想像的翅膀越飞越远时,我们又是否能站在更高的高度上为他们打开一扇扇兴趣的大门,带他们去领略宇宙自然及生命的美妙与奥秘呢?在生命成长的最初几年,孩子的成长一天相当于一年,他们就像海绵,给予多少就会吸收多少。
当我们自身的蕴藏很贫瘠,我们又怎能去苛求孩子来达到我们所期望的高度呢?其实孩子的领悟能力是远超于我们的想像,他知道怎样才能去达到自己的目的,知道怎样在不同的场合有不同的表现,知道怎样将学到的知识灵活地运用出来。
苏霍姆林斯基用自己的行动给广大教育工作者指明了方向,激励我们用童心唤醒爱心,用爱心滋润童心。
《育人三部曲》读书心得
![《育人三部曲》读书心得](https://img.taocdn.com/s3/m/5579885c71fe910ef12df8f5.png)
《育人三步曲》读书心得昨天晚上,闲来无事,洗漱完毕之后,躺在床上继续拿出上周刚翻开的苏霍姆林斯基的《育人三步曲》翻看。
这一部分主要讲述了作者1954年左右在小学任教的工作经历。
他认为对孩子的了解很重要,所以他想人所不能想,给孩子的家长们提了一个前所未有的建议。
也给作为教育工作者的我们许多深深的启示。
一、要尊重学生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这样一句话:“儿童的尊严是人类灵魂里最敏感的角落,保护儿童的自尊心就是保护儿童前进的潜在力量。
”既然学生不是物品,而是一个独立存在的人,他们就在一定程度上要求独立思考,有自己的思想和感情,有自己的行为方式和独立人格,甚至有自己的秘密。
在这个成长的阶段,如果他能受到尊重,便能懂得自尊,也会懂得怎样去尊重别人。
人类最不能伤害的就是自尊。
你不信任他,不尊重他,他同样不信任你,不尊重你。
教师不尊重学生,往往会促使学生对老师的敌视,并拒绝与老师沟通。
从班级中所教的孩子就可以看出来,教师和蔼可亲,学生也活泼开朗,整天脸上都有笑容。
如果教师发脾气,阴沉着脸,学生也胆战心惊,小心翼翼。
见到老师绕道而行。
二、要赏识学生中国伟大的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早在半个世纪之前就讲过:“教育孩子的全部秘密在于相信孩子和赏识孩子。
”然而,在教育界,有多少老师真心地赏识过孩子?我认为,许多教师看待孩子的行为有些偏激,他们不是用赏识的眼光去看待学生的优点,而是用挑剔的眼光去找孩子的毛病。
盲目地不切实际的比较,会产生许多不良后果,从而使学生失去了自信。
俗话说:“金无赤足,人无完人”谁能够说自己永远不犯错误呢?不要说未成年的孩子,就是我们大人,谁都愿意和赏识自己的人一道工作,谁也不愿意和整天横挑鼻子竖挑眼的人一起共事。
“哪怕天下所有人最后看不起我们的孩子,做父母的都应该眼含热泪欣赏他、拥抱他、赞美他,为他们感到自豪,这才是孩子的成材之本。
”这是一位聋童的父亲—周弘—在改变女儿命运的坎坷征程中发现的一个真理。
三、要肯定学生每一个成长中的孩子都渴望得到肯定。
读《育人三部曲》有感
![读《育人三部曲》有感](https://img.taocdn.com/s3/m/ceecd752336c1eb91a375daa.png)
读《育人三部曲》有感继续深入地阅读这本书,为自己没有能够及早了解这些科学育人知识而遗憾,也为自己现在能够读到这样的经典而庆幸。
现在浅谈自己在以下几方面的读书体会:1.小学教育该做些什么?教会学生学习、不能让学生成为知识的口袋;学会阅读和思考;有丰富的精神生活。
感悟:回头看看我们身边的小学生,我们的同行们有没有对他们进行科学的教育和培养?能不能让他们尽情享受儿童的幸福生活?还是只是让他们提前成为应试教育的牺牲品?2.孩子的健康问题阅读、画画、观察、户外活动、做操、营养食品、远足、参加劳动、户外游戏等。
感悟:我们的小学生有没有这些能够让他们更健康的活动?我们常常在讲安全、讲健康,却忽略这些最重要的、最基本的活动来帮助和促进学生的健康。
没有了身体,我们的学生还可能有什么?3.学习问题入学前的欢乐、紧张的智力活动、享受安静、绘画来表达思想、不过渡疲劳、不过分追求分数、游戏中体验和感悟、激发好奇心和求知欲。
感悟:一个学生的很多好的习惯和思维分数都是在小学形成的,有点学生有了懒散的坏习惯和厌学的情绪,有的学生智力没有得到很好的发展,这些都是没有科学培养的结果。
回头看看,我们是否需要更加严谨地对待自己的工作?4.大自然之旅思维课、观察思考、抽象概念、激发兴趣、感知体验、问“为什么”、精神生活、求知欲、好奇心、自尊感。
感悟:“一个拙劣的教师把真理送到人面前,一个优秀的教师教人寻找真理。
”这句话能够考量我们每个人的教学价值观,让我们每个人都积极思考这样一个问题:为了促进学生的成长,我们做了什么?没有做什么?需要改进那些方面?总体感悟:教育是科学、教学是专业。
任何一个有良知的教师,都不应该停止学习的脚步,让自己的教育视野越来越宽,让自己的教育理念越来越新,让自己的课堂教学常教常新,让自己能够根据学生身心特征进行科学合理的安排,让他们在我们的帮助下能够更加健康地成长和发展。
育人三部曲教师心得体会
![育人三部曲教师心得体会](https://img.taocdn.com/s3/m/519832703069a45177232f60ddccda38366be173.png)
作为一名教师,我深感教育事业的崇高与伟大。
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我始终秉持着“以人为本,全面发展”的教育理念,努力践行育人三部曲,即“德育、智育、体育”,以期培养出德才兼备的优秀人才。
以下是我对育人三部曲的几点心得体会。
一、德育为先德育是育人的根本,是培养优秀人才的关键。
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我注重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使其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
具体做法如下:1. 加强课堂纪律教育。
在课堂上,我严格要求学生遵守纪律,认真听讲,尊重老师和同学。
通过课堂纪律教育,培养学生的自律意识。
2. 重视品德评价。
我注重学生的品德评价,将德育融入日常教学活动中,让学生在实践中体验道德价值。
3. 开展丰富多彩的德育活动。
如组织学生参加志愿服务、公益活动等,让学生在实践中锻炼自己,提升道德素养。
二、智育为本智育是育人的基础,是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途径。
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我注重培养学生的智力,提高他们的学习成绩。
具体做法如下:1. 注重启发式教学。
在课堂上,我尽量采用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 强化基础知识教育。
我注重学生的基础知识教育,通过课堂讲解、课后辅导等方式,帮助学生掌握必备的知识和技能。
3. 重视学科竞赛。
我鼓励学生参加各类学科竞赛,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提高综合素质。
三、体育为基体育是育人的基石,是培养学生身心健康的重要保障。
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我注重学生的体育锻炼,提高他们的身体素质。
具体做法如下:1. 开设丰富多彩的体育课程。
我根据学生的兴趣和需求,开设了篮球、足球、乒乓球等体育课程,让学生在运动中锻炼身体,增强体质。
2. 重视课外体育活动。
我鼓励学生参加课外体育活动,如晨跑、篮球比赛等,让学生在活动中培养团队精神,增强集体荣誉感。
3. 关注学生心理健康。
我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通过开展心理健康教育讲座、心理咨询等方式,帮助学生解决心理问题,保持良好的心态。
总之,在践行育人三部曲的过程中,我深刻认识到德育、智育、体育的重要性。
《育人三部曲》读后感
![《育人三部曲》读后感](https://img.taocdn.com/s3/m/f03a6f2881c758f5f71f67b4.png)
《育人三部曲》读后感记得在儿子刚上幼儿园时,曾花了不少时间读了苏霍姆林斯基的《育人三部曲》,而在这个三部曲中,《把整个心灵献给孩子》给我留下了最深刻的印象,感觉对自己的育儿工作有很大的启发。
在此书中,我充分感受到苏霍姆林斯基对孩子对教育真诚而持之以恒的爱。
他对孩子的爱,不仅是一种教育艺术,或一种教育策略或技巧,更是从心底散发出来的人性芬芳。
曾有一位波兰学者参观了巴浦雷什中学后说:“我在这所学校发现一个秘密,那就是这个学校的孩子是不怕校长的!无论苏霍姆林斯基出现在校园的什么地方,总会有一群孩子围上前去,而这个时候,在苏霍姆林斯基的脸上就会呈现出一种孩子般纯真的笑容。
”是的,苏霍姆林斯基是一个纯真的人,面对纯真的孩子,从事着纯真的事业,从没有想过要借教育而名扬天下,流芳千古,但他的名字和事业却因此而不朽。
纵观此部曲,有三点感受颇深:一、榜样作用。
苏霍姆林斯基认为家长对孩子的影响非常重要,他在书中这样写道:“孩子是父母精神生活的一面镜子,如同滴水能够反映太阳一样。
”事实的确如此,孩子们和家长在一起相处的时间最长,家长是他们最早的启蒙老师,家长的一言一行无时无刻不在影响并左右着他们。
记得有一次,我提前与儿子约定,如能在周五晚上完成回家作业,我就带他去苏州乐园玩。
但当我晚上参加一个活动回到家时,居然发现他正在津津有味地看电视,心里一下子就来气了,像头发怒的狮子吼叫起来:“你不是答应过我,在周五晚上完成回家作业吗?怎么说话不算话,居然还有闲心看动漫?” 我一把夺过遥控板关了电视。
“我只不过说话不算话一次,你就对我发火。
可你已经好多次说话不算话了,我为什么不能对你发火?”儿子委屈地嘟哝着。
我越发火了:“你还学会还嘴了!你说,我哪里说话不算话了,如说不出来,我就揍你。
”“妈妈,你等着,我都记着呢,你想赖也赖不掉。
”说完,果然,从他的写字台抽屉里掏出一本小本子,我狐疑地接过来,不看则已,一看吓一跳。
他的小本本上一笔一画地写道:6月10日,妈妈说要给我买个西瓜,但买菜时忘了。
苏霍姆林斯基育人三部曲
![苏霍姆林斯基育人三部曲](https://img.taocdn.com/s3/m/594a12e9a32d7375a517804e.png)
苏霍姆林斯基育人三部曲苏霍姆林斯基育人三部曲读苏霍姆林斯基的育人三部曲有感下面是小编为大家带来的读苏霍姆林斯基的育人三部曲有感,希望能帮助到大家读苏霍姆林斯基的育人三部曲有感初读伟大的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的著作育人三部曲,作为一名潜心工作在一线的中学教师,有共感有领悟有敬畏,更有一份内心深处油然而起的振奋。
苏霍姆林斯基的这本书包含了三部分:把整个心灵献给孩子它涉及的是小学儿童阶段的乐学生活公民的诞生它涉及的是中学少年阶段的全面和谐发展给儿子的信,涉及的是大学青年阶段的成才休养。
三者以一个完整的人格成长旅程串络而成这本教育经典之作。
教育是哲学与伦理学最空灵神圣的交集,也是一门实践艺术,教育活动的实施需要策略与技巧,但是,在苏霍姆林斯基眼里,这所有的一切似乎并不需要被描述提炼的那么高大上,因为他有对孩子最本真无私的热爱。
他坚守着对每一个灵魂最原始的尊重,也深知塑造一个灵魂的美,所以他恪守着超越了所有物质与利益的初心,那就是一切为了孩子,为了孩子的一切,为了一切孩子。
我本以为,世界上最伟大的力量莫过于一时而起的奋不顾身,读苏霍姆林斯基的育人三部曲有感原来,还有一种可以超越所有的坚守,那就是热爱。
作为教育工作者的我们,更应该首先学会热爱我们的每一个学生,热爱我们所从事的教育事业。
苏霍姆林斯基是一位伟大的教育实践家,这本书清晰的述露出他将他的毕生精力无悔的献身于教育事业。
赤诚的灵魂总能伟大出另一颗火热而强大的心,而时间总会是对的,但世界上并不是所有的人和事都能经受得起时间的考验。
苏霍姆林斯基先生经受住了时间的考验,在持之以恒的教学实践中,他始终如一,我想他是快乐而满足的,他享受着这存粹而简单的能量的传递与转换。
有人说,苏霍姆林斯基是一个纯真的人,面对的纯真的孩子,一辈子都在做这最纯真的事业。
同样,我们也奋战在这项伟大事业的第一线,也许我们并不能向他一样能成为如此著名的教育实践家,但是我想,只要我们也确信这是一个伟大的事业,持之以恒,兢兢业业在我们自己的岗位上,我们同样能成为孩子们学生们心目中最伟大的人。
读书《教育三部曲》的感悟(共5篇)
![读书《教育三部曲》的感悟(共5篇)](https://img.taocdn.com/s3/m/7ca5d31011661ed9ad51f01dc281e53a580251e0.png)
读书《教育三部曲》的感悟(共5篇)第一篇:读书《教育三部曲》的感悟读《育人三部曲》心得体会读完《育人三部曲》一书,沉思良久,受益匪浅。
原本只觉得老师只是“传道授业解惑”之人,读后方知老师这一词语所包含的重量是如此之重,这是如此神圣的一个词语。
当个教书匠容易,当一名老师确实如此的不易,而当一名有魅力的老师、当名一名名副其实的育人老师则难上加难,则更需要多加锤炼与学习。
要想充满魅力,首先要明确自己的使命。
今天老师的使命就是使学生能够适应这个变化的时代,活出生命的意义和价值,实现他自己的人生价值,以及对这个社会尽一个公民的责任,教师的事业是对人的一生负责任的事业。
尽管学生不会被老师左右,但老师的教育会成为一种力量,可引导人前进和向上。
一个教师有可能对儿童青少年,对某一个人的发展变化留下深刻影响,让他每一个前进的重要时刻都想起这个老师,这样的老师,就是在真实的意义上成为了一位老师,而不仅仅是一个知识的传递者,技能的教学者。
教师的课堂是与一个个鲜活的生命体共舞的过程,是一个与生命同在的无止境的过程。
而不仅仅是知识的简单传授。
要想充满魅力,还需要有创新的精神,长期以来,人们对老师认识上就有一个偏差,就出在不把老师看做创作者,仅仅把他当做知识的传递者,比如:上语文课,他的任务就是教识字,读书,写字。
教师也往往不把自己的工作当做是一种创造性劳动,马克思说过只有创造性的工作才有尊严。
我们应该认清老师不是一个简单的传递者,他和孩子一起创造他和他们的每一天的学校生活,也为学生的未来生活做创造教师是丰富人生的很重要的工作。
教师把人类的精神财富转化成学生个人成长的精神财富,这个转化也是教育的独特挑战与魅力。
教师的创造性还表现在促使学生精神世界的不断丰富与完善,这样培养出来的新生代,就会与他上一代不一样,这种代际传承与发展,本质上是把人类的知识与技能,精神,转化成个人的能力与精神的内存,这些东西内化在每一个不同的个体之中,而后,又会在社会实践中转化成促进人类社会发展的创造力。
育人三部曲
![育人三部曲](https://img.taocdn.com/s3/m/f069c86d01f69e314332948f.png)
《育人三部曲》读书心得体会百色市逸夫小学沈浩我是一名光荣的人民教师,因为教师这个职业能够获得千万人的信任,拥有千百人的爱戴,因为教师能够真正体验到人生历程中最宝贵的真情。
十几年的教学生涯,让我逐渐体会到了作为一名教师的快乐,让我体味到了当教师的崇高,也体会到了作为教师的崇高与快乐!在这个暑假中我读了苏霍姆林斯基的《育人三部曲》以后,我的心更加透彻了,因为对这些经验的汲取,使我更自信的走近我的学生,让我更自觉地去研究我的学生,去发现他们身上的优点,寻找与学生交流与沟通的桥梁,从而把学生的纯真的心灵开启,把学生智慧的火花点燃。
每当接到学生的喜报时,或者看到学生的进步时,我就有一种收获硕果的快慰。
个性是在课堂中,我常与学生一齐做同样的事,甚至是率先垂范,做学生的榜样。
,都赢得了学生热烈的掌声,也拉近了我和学生在课堂中的距离。
虽然我年纪大了,但仍有拼命的工作热情,我已尝到了教书育人工作中的甜头,生活中以获得了充实与满足。
我想,我会让这份快乐延续,直到生命的最后一刻。
教师是学生心目中的偶像。
具有高尚的的师德,才会得到学生的尊重,教师自我也才能从中体会到自身的崇高所在。
常听学生家长说“我家的孩子只听老师的,老师的话简直比圣旨还灵,回到家里就谁的话都不听了。
”由此看来,我作为教师想到了学生的向师性,这是一种纯洁的完美的心理品质,我们当教师的要好好地利用和开发。
个性是在学习了苏霍姆林斯基的教育理论后,我也曾刻意仿效,在班上定下“规矩”:凡是老师或学生在教与学的过程中出现了错误,就要当场表演一个节目,没想到这一举措竟然让我获得了意想不到的威信。
在教学中,我有意或无意中出了这个那个错,学生都会及时地为我指出,我也自觉“遵规守章”,每次都认真的为学生朗诵一首诗。
这样的“惩罚”却博得了学生的欢心,不仅仅师生之间的关系逐渐融洽,班级学习的气氛也极为浓厚。
也许,这正体现了教育的民主,在学生眼里,教师能够与他们平起平坐,他们的心理也就获得了一种平衡,这样的教师最能受到学生的敬重。
育人三部曲读后感
![育人三部曲读后感](https://img.taocdn.com/s3/m/fdf963dc77eeaeaad1f34693daef5ef7ba0d1242.png)
育人三部曲读后感育人三部曲读后感(一)记得在儿子刚上幼儿园时,曾花了不少时间读了苏霍姆林斯基的《育人三部曲》,而在这个三部曲中,《把整个心灵献给孩子》给我留下了最深刻的印象,感觉对自己的育儿工作有很大的启发。
在此书中,我充分感受到苏霍姆林斯基对孩子对教育真诚而持之以恒的爱。
他对孩子的爱,不仅是一种教育艺术,或一种教育策略或技巧,更是从心底散发出来的人性芬芳。
曾有一位波兰学者参观了巴浦雷什中学后说:“我在这所学校发现一个秘密,那就是这个学校的孩子是不怕校长的!无论苏霍姆林斯基出现在校园的什么地方,总会有一群孩子围上前去,而这个时候,在苏霍姆林斯基的脸上就会呈现出一种孩子般纯真的笑容。
”是的,苏霍姆林斯基是一个纯真的人,面对纯真的孩子,从事着纯真的事业,从没有想过要借教育而名扬天下,流芳千古,但他的名字和事业却因此而不朽。
纵观此部曲,有三点感受颇深:一、榜样作用。
苏霍姆林斯基认为家长对孩子的影响非常重要,他在书中这样写道:“孩子是父母精神生活的一面镜子,如同滴水能够反映太阳一样。
”事实的确如此,孩子们和家长在一起相处的时间最长,家长是他们最早的启蒙老师,家长的一言一行无时无刻不在影响并左右着他们。
记得有一次,我提前与儿子约定,如能在周五晚上完成回家作业,我就带他去苏州乐园玩。
但当我晚上参加一个活动回到家时,居然发现他正在津津有味地看电视,心里一下子就来气了,像头发怒的狮子吼叫起来:“你不是答应过我,在周五晚上完成回家作业吗?怎么说话不算话,居然还有闲心看动漫?” 我一把夺过遥控板关了电视。
“我只不过说话不算话一次,你就对我发火。
可你已经好多次说话不算话了,我为什么不能对你发火?”儿子委屈地嘟哝着。
我越发火了:“你还学会还嘴了!你说,我哪里说话不算话了,如说不出来,我就揍你。
”“妈妈,你等着,我都记着呢,你想赖也赖不掉。
”说完,果然,从他的写字台抽屉里掏出一本小本子,我狐疑地接过来,不看则已,一看吓一跳。
育人三部曲读后感3篇
![育人三部曲读后感3篇](https://img.taocdn.com/s3/m/27d0a4e26e1aff00bed5b9f3f90f76c661374caa.png)
育人三部曲读后感3篇育人三部曲读后感1在看《育人三部曲》的过程中我觉得书的每一页每一段每一句,都不可忽视,不能随意丢下一个字符。
看这本书,我除了在书上做一些笔记,我还把其中与我产生共鸣的句子进行了摘记,我想通过读与写来牢记书中的经典之句。
因为这些话太有意义了,解开了我很多的教育教学困惑。
我越读越被苏霍姆林斯基一系列精辟而又通俗的论述所吸引,我越读越能从中感受到苏霍姆林斯基对孩子对教育真诚而持之以恒的爱。
本书中,每句话都是经典,记得我之前看一些教育教学著作,都是读了一个章节或是读完整本书再写读后感,可现在我就书中的一句“只有那些始终不忘记自己也曾是个孩子的人才能成为真正的教师”。
我就能写一下我的感受,我非常赞同这句话,在*时的教育教学工作中,我也常常会有这种想法。
当我的学生某些知识点不会时,我会想起自己读书时不理解某些知识点的场景,这时我会想办法消除孩子心中的担忧,希望他能相信自己,并给他讲我自己的学习经历。
慢慢地我发现,这个方法很有效。
而且还能拉近与学生之间的距离。
记得陶行知先生说过这样一句话:“我们必须变成小孩子,才配做小孩子的先生。
”其实再想想与苏霍姆林斯基的这句“只有那些始终不忘记自己也曾是个孩子的人才能成为真正的师”有相似之处。
我的感受就是我们老师*时要用心观察身边的每个孩子,多和孩子亲近,与孩子成为朋友,这样才能走进孩子的心灵,慢慢让自己拥有一颗童心。
一个具有“童心”的老师才能通过童心教育达到心与心的接触,情与情的相融,从而做到真正理解孩子。
育人三部曲读后感2初读《育人三部曲》是在今年的五月,也许因为时间的仓促,工作的繁忙,只是粗粗浏览了一番,并没去仔细领悟其中的精髓。
暑假里,再次捧起这本书来读,一气呵成,读到最后一页,静静回眸,感觉在书籍的游离之间,心缓缓轻盈起来,灵动起来。
只知道,一页一页读着大师的笔迹,已不再象初次那样一捧起书来眼皮子就直打架,而慢慢沉醉在大师用心血聚成的哲理文字中,乐不思蜀,不知归路。
《育人三部曲》之于我的“育人”警示
![《育人三部曲》之于我的“育人”警示](https://img.taocdn.com/s3/m/789517bf0029bd64783e2c61.png)
《育人三部曲》之于我的“育人”警示
在这里,首先要感谢校长大人赐予的这本佳作《育人三部曲》,感谢她良苦的用心,感谢这本书与我的缘分,更感谢书中精辟的理念和思想。
一位伟大的教育家能如此静心、潜心地去研究每一个交到他手中的孩子,真是很了不起。
曲一,“把整个心灵献给孩子”,首先帮助我们戒躁,做一个有心人。
其间经典的语言----关于教师对学生的爱、尊重、理解,收录如下,与大家共勉。
教育——这首先是人学。
不了解孩子——不了解他的智力发展,他的思维、兴趣、爱好、才能、禀赋、倾向,就谈不上教育。
教育者最可贵的品质之一就是人性,就是对孩子们的深沉的爱,父母亲的亲昵温存同睿智的严厉和严格要求结合的那种爱。
要想很好的了解孩子,就要很好地了解家庭——父母、兄弟、姐妹及祖父母等。
要知道,没有善良、没有一个人给予另一个人的那种出自内心的温暖,就不可能有心灵的美。
如果孩子对他的同学、朋友、母亲、父亲以及他所遇到的任何一个同胞的心境怎样都毫不关心,如果孩子不善于从别人的眼神中观察出他
的心情怎样,那么,他永远也不会成为一个真正的人。
公正——这是孩子信赖教师的基础。
如果一个人从童年时代起就缺乏自尊心,那对他还有什么可指望的呢?
最重要的教育任务之一就是使每个孩子在掌握知识的过程中体验到人的自尊心和自豪感。
教育学修养最主要的表现应当是理解每一个孩子的精神世界,能给每一个孩子以必要的关心,并付出一定的精力,使孩子感到大人没有忘记他,并能分担他的伤心、委屈和痛苦。
《育人三部曲》读书心得
![《育人三部曲》读书心得](https://img.taocdn.com/s3/m/630008c932d4b14e852458fb770bf78a65293af5.png)
《育人三部曲》读书心得今年暑期,我认真读了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的《育人三部曲》,感受很深。
苏霍姆林斯基作为教育家和教育理论家,他从教三十五年(1935—1970),研究过种种教育难题,积累了丰富的教育经验,留下了影响长远的教育遗产。
《育人三部曲》这本书由三局部组成:一是《把整个心灵献给孩子》——它涉及的是小学儿童阶段的乐学生活;二是《公民的诞生》——它涉及的是中学少年阶段的和谐发展;三是《给儿子的信》——它涉及的是大学青年阶段的成才修养。
这三局部都是各自独立完整的作品,但它们作为三部曲结合在一起,综合地、全面系统地阐述了苏霍姆林斯基的全面发展教育思想。
因为我是一个小学教师,所以在这个《育人三部曲》中,《把整个心灵献给孩子》给我的印象最深。
《把整个心灵献给孩子》这本书诉说了教育的情感、思想、智慧和美。
书中苏霍姆林斯基所陈述的教育践字里行间流露出的是爱心教育,爱心贯穿教育教学的始终。
爱孩子就要尊重孩子的自尊心,大师说:“在影响学生的内心世界,不应挫伤他们心中最敏感的角落——人的自尊心”“教育的核心,就是保护并发展孩子的自尊感,让孩子始终体验到自己的尊严感。
”记得我们学校刚刚成立学生社团时,有彩绘、象棋、合唱、电脑等社团,不过等全校各个社团报名结束时,我发现有很多的同学什么社团也没有参加,经过理解,没有参加社团的同学大多数是学习成绩不好或者是一些调皮的孩子,他们怕参加社团学不会或者是怕社团老师不要他,缺少自信心。
但社团课真的开始了,他们因为没有报名上不了,又严重损伤了他们的自尊心。
针对这个情况,我成立了一个志愿者劳动社团,没想到,参加这个社团的同学真很多,首先,我带着他们清除花丛中的杂草,这个不过细心活,我自己亲自动手示范,学生们看老师劳动很认真,他们也安下心来清除杂草,每次劳动休息时,我和他们有说有笑,并告诉他们,我们也是一个社团,我们的志愿者劳动社团不比其他社团差,我们把花丛中的杂草除了,校园变美了,劳动是光荣的,我们既是辛勤的园丁,又是环保小卫士。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育人三部曲》读后感《育人三部曲》是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的着作,它由苏霍姆林斯基的三部名着构成:一是《把整个心灵献给孩子》;二是《公民的诞生》;三是《给儿子的信》。
在此书中,我充分感受到苏霍姆林斯基对孩子对教育真诚而持之以恒的爱。
他对孩子的爱,不仅是一种教育艺术,或一种教育策略或技巧,更是从心底散发出来的人性芬芳。
苏霍姆林斯基对我影响较大的教育观点是“集体的爱抚和善良情感,集体的良好意愿是一股多么巨大的力量。
它犹如汹涌的巨流把那些最不容易动情的人也触动了。
”书中提到曾有一位波兰学者参观了巴甫雷什中学后说“我在这所学校发现一个秘密,那就是这个学校的孩子是不怕校长的!无论苏霍姆林斯基出现在校园的什么地方,总会有一群孩子围上去,而这个时候,苏霍姆林斯基的脸上就会呈现一种孩子般纯真的笑脸”。
而在我们所熟悉的校园中,最常见到的是学生们毕恭毕敬的向老师们问好,老师布置的作业会很认真的完成,但是孩子们生活的并不快乐,他们没有机会和老师推心置腹的交谈,老师们不了解孩子们内心真实的感受,老师们只是按照自己对孩子的理解实施自己的班级管理,对于学生们来说这是一种桎梏。
苏霍姆林斯基说:“教师跟孩子没有精神上的经常交流,彼此在思想、情感和感受上不互相渗透,就不能想象会有情感与教育修养血肉相连的修养”,他认为教育者是孩子们的朋友和同志。
下面仅就结合自己的实践谈一些体会。
第一,老师换位思考,架起桥梁通过转换视角和地位来思考问题,凡事先问一下如果我是学生会怎么样,体验一下学生的感受,领悟对方的思想与情感。
教师与学生说话不能居高临下,要把学生放在平等的地位进行交流。
只要我们在与学生沟通与交往时多点设身处地,多点体验对方感受,就更能接近他们的思想、感情,产生更多的共鸣。
第二,全面了解学生,缩短距离在与家长接触中可询问其子女在家里的生活习惯、学习习惯、家庭教育情况等,掌握他们的思想动态和存在的问题,为顺利开展班级管理工作做好准备。
教师与学生交往无论是个体还是群体都要全神贯注,耐心听取学生话语的意义,分享他们的感受和体验。
教师会不会听,能不能听,直接决定着对学生的了解程度,决定着学生对老师的反应。
实践证明,教师只有认真倾听,准确把握学生话语的意义,才能适时并能针对性地进行反馈,从而促进师生间互动和意义的生成。
第三,学会欣赏表达,增进感情欣赏表达是沟通交往的最基本方式。
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在每一个孩子心中最隐秘的一角,都有一根独特的琴弦,拨动它就会发出特有的音响,使孩子的心同我讲的话发生共鸣,我自身就需要同孩子的心弦对准音调。
”()只有与学生对准了音调,他们才会与你沟通,教育才会达到预期的效果。
我们对学生的教育引导是通过表达来实现的。
在与学生表达交流时要充满真情实感,教师可借助“形体语言”,如一个鼓励性的点头,一个赞许的微笑,翘起大拇指,拍拍肩,摸摸头表示对学生的爱,这些都能优化交往的氛围,促进教师与学生的对话,沟通和交往。
会欣赏学生,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个性特长设计交往话题,选择他们感兴趣的话题,让学生从各个角度各个层面去思考,不受唯一答案束缚。
班主任在与学生交往沟通时还要提高自身的反馈技巧。
正像一位哲人说过:世界上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叶子。
每一个集体都是由几十个性格不同的孩子组成,每个学生都存在各自的缺点,尤其是班中的后进生一般都有自卑心理,同时又有很强的自尊心,对老师的当面批评或指责,会产生逆反心理或厌烦情绪。
他们也有上进求好的愿望,但缺乏毅力和自制力。
作为教师要善于运用集体这一强大的教育力量,用集体的力量去影响和教育个体,既尊重个性发展,又注重集体教育,寓个性发展于集体教育之中,用个体的健康发展带动集体的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