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教育”引领区域教育优质均衡发展

合集下载

以教育现代化为引领,大力推进区域教育优质均衡发展

以教育现代化为引领,大力推进区域教育优质均衡发展

北京师范大学等高等院校和培训机构,围绕“ 校长课程领导 学校积极落实现代学校管理理念,成立了校务管理委员会、
力”“ 教师课程实施力”“ 教研人员的课程指导力”等主题, 教职工代表大会、家长委员会、学术委员会等机构,逐渐打
持续开展“ 课程教学领导力”高端培训工作。组织教师赴克 破了传统的科层管理模式,体现民主协商特征、多元主体参
培育持续推动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的 “ 文化基因”和“ 力量源泉”
在推进教育均衡发展的进程中,克拉 玛依市大力实施“ 文化育人战略”,大力 培育积极向上的教育文化,营造优良和谐 的教育生态环境。根据教育发展的阶段特 征和人才成长规律,提出了“ 创办适合每 一位学生发展的教育;让所有的孩子接受 更好的教育,让所有的孩子享受幸福的人 生;崇尚一流,追求卓越”的教育核心价 值 观,确 立了“ 建设一流的教育和具有 国际竞争力的人才培养高地”的教育发展 愿景和“ 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 人”的崇高使命,形成了克拉玛依教育哲 学、教育文化的核心和教育者共同的价值 追求,逐步实现了教育发展的价值领导和 文化引领。
简政放权,扩大学校办学自主权。围绕由“ 管理”向“ 服
对子,一起备课、教研、辅导学生,营造了全面普及和推广 务”转变的工作重心,加大简政放权力度。先后下发了《 关
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教学的良好氛围。同时,各学校根据学生 于进一步简政放权的实施意见》《 关于进一步下放中小学办
需求,在开齐、开足国家课程的基础上,对部分学科基础薄 学自主权的实施意见》,将涉及学校人、财、物等9个方面的
同 时, 以 加 强 学 校 内 涵 建 设 为 目 标, 以学校课程资源研发和教学创新为重点,按 照小学“ 一校多品”,初中“ 一校多品加特 色校本课程”,高中课程多样化的要求,深 入开展特色学校文化建设及专项督导评估 工作。各学校总结梳理办学的核心价值观及 愿景目标,传承与创新学校文化,总结提炼 教育思想,完善并丰富学校课程体系,努力 为学生提供适合的教育。引导中小学校在发 展投入与发展机会均等的前提下更加注重 内涵发展,形成了以质量求生存、以特色求 发展的良好局面,高质量、有特色、多样化、 可选择的教育格局逐步构建。

推行绿色质量评价 助力区域教育高质量发展

推行绿色质量评价 助力区域教育高质量发展

建立绿色教育质量发展性督导评价体系发展性督导评价的主要职能是诊断、发现、促进和分享,从而引领学校绿色发展。

选择影响学生终身发展的重要维度,进行综合多维度评价,主要评价学校“全体发展、全面发展”的整体办学水平。

将学业成绩作为绿色质量评价的维度之一,不同阶段的学校赋予不同的权重,引领学校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深化课改,确保学生“五育”并举,全面发展,和谐发展。

每年对上一学年度的评价方案进行反思回签,经过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的反复修改,形成下一学年度的绿色教育质量发展性督导评价方案。

绿色教育质量评价的内涵。

远安绿色教育质量评价是一种促进品德行为、身心健康、幸福指数、办学成效等共同发展的学校发展水平综合评价体系。

它涵盖学生德育、健康、学业等发展水平,核心是学生发展,目的是建立绿色教育生态,促进现代学校管理体评价内容。

文化引领融合、德育三全育人、自主管理、安全三化、生本课堂2.0推进、绿色理念、小组建设、“根+空”等生本课堂管理创新、立体课程、海量阅读、多元激励评价、学生学习力、德智体美劳发展、教师多元荣誉制度、橄榄型发展、学业水平测试、学校特色成果、相关满意度等。

评价指向。

关注年度变化,强调创新发展,对标做事变为创新做事。

关注全面发展,强调均衡推进,学业考试成绩只占30%,学业考试评价指标重要程度保持与其他指标一致,即参照其他指标差距评分,所有指标在重要性方面保持均衡,确保评价结果不会出现“一好百好”,个别指标“一锤定乾坤”现象,通过评价指挥棒推动全面发展落到实处。

建立低碳督导检查评估机制围绕绿色教育质量目标,坚持综合督导、专项督导、分享式督导、清单回访督查相结合,重点查看学校的教育常态,督促学校将生本教育落到实处。

组建专班。

教育督导部门组建5人左右的专班负责绿色教育质量年度评价。

专班人员要求教育理念先进,教育管理业务精湛,评价技术手段熟练,工作作风踏实,公道正派,在学校(幼儿园)有足够的威信,有发现和诊断问题的能力。

全面推进绿色教育 促进学校绿色发展

全面推进绿色教育 促进学校绿色发展

全面推进绿色教育促进学校绿色发展作者:蔡小青来源:《师道·教研》2019年第08期“绿色教育”是素质教育不断深化过程中提出的新理念,它倡导“顺木之天,以致其性”,注重对生命的关注、尊重和呵护。

2014年12月我校开始了广东省教育科研“十二五”规划项目“打造绿色教育,创建特色品牌”课题的实践与探索。

全体师生把“实施绿色教育,创建绵小特色品牌”作为自己的共同愿景,逐步树立绿色的学生观、绿色的质量观,促进学校、教师、学生的可持续发展,也不断丰满绿色教育的内涵。

近两年,在我们的引领下,潮州市许多学校也共同分享我们“绿色教育”的成果,共同走绿色发展的道路。

提高教师整体素质,调动教师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是学校可持续发展的源动力。

为此,学校重视教师队伍建设,以师为本,一切为了教师。

我们主要通过三个工程(名师工程、青蓝工程、培训工程)、开展一个活动(丰富多彩的教育教学实践活动)和搭建一个平台(交流合作、探讨展示、资源共享的平台)来建设一支政治坚定,富有爱心,精于教书,勤于育人的和谐、高效、可持续发展的绿色教师队伍。

在师德师风学习、校本培训、教学科研中,我们注重专业引领、同伴互助、学研结合、工作反思等形式,从而促进了教师队伍的专业成长。

全体教职工立足平凡岗位,借助“三尺讲台”体味着“传道、授业、解惑”的快乐,享受着“桃李满天下”的成就感。

学校有二十多名省、市优秀教师、优秀班主任,二十名省骨干教师,二十五位老师分别荣获全国、省、市教学能力大赛、优质课、说课等比赛的特等奖、一、二等奖;六十多位教师分别荣获省、市论文、课例比赛一、二、三等奖。

(一)建设美丽校园、现代化学园,全面提升名校形象我们借助“创强”“创均衡”“创现代化学校”检查评估评定的契机,投入了大量资金对两个校区进行了维修、改造,更新现代化的教育教学设备设施,建设各种功能室,不断满足学校教育教学活动的需要。

我们还加大力度抓好校园的净化、绿化、美化,校园里绿树婆娑,花草鲜美,文化氛围浓厚,形成良好的育人绿色环境,全面提升学校形象。

用“绿色教育”理念引领“两纵两横”策略的推进——湖北省武汉市武昌区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的探索实践

用“绿色教育”理念引领“两纵两横”策略的推进——湖北省武汉市武昌区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的探索实践

基础教育参考·2019/08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是国家推动教育改革和发展的基础工程,是落实党的十九大和全国教育大会精神,提高教育质量、实现教育公平的必然要求。

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是新时代的教育使命,对提升全体公民的综合素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增强中华民族创新创造活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具有决定性意义。

基于以上认识,湖北省武汉市武昌区“坚持一个理念,构建两大体系,实施三项创新举措”,着力推动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取得了阶段性成果。

一、坚持“绿色教育”引领,坚定基础教育发展信心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必须坚持正确的教育理念。

2007年,武昌区提出了“绿色教育”理念,其核心是“遵循规律、遵守规范、轻负高效、持续发展”。

它是以学生为本、以学生的生活体验为首、以学生的持续健康发展为重的教育,是低负担、高效益的教育。

其内涵包括:生命性,即以尊重、呵护生命为绿色教育的基础与本质;规律性,即以学生身心发展规律为绿色教育的依据,以科学的教育方法奠基学生的幸福人生;开放性,即以外部环境的交互为绿色教育的特质,和家庭教育、社会教育融为一体,形成绿色教育生态体系。

绿色教育着眼学生长远发展,坚持“把健康留给学生”,坚决取缔不利于学生身心健康的教育、有碍学生休息的教育、增加学生负担的教育;坚持“让兴趣激发学生”,高度重视培养、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学习、在学习中实践”,让学生广泛参与求知的过程,体验成功的喜悦;坚持“让方法提升学生”,对教师进行教学方法的指导,关注教师对学生的学法指导,让学生学会自主预习、整理、归纳、质疑,学会共同研究、解决问题;坚持“让课程成就学生”,牢固树立课程意识,努力“让课程成就学生,让学生享受课程”,按要求开齐开足国家课程,积极开发校本课程,为学生的全面而有个性地发展奠基。

经过十余年的探索与实践,“绿色教育”理念已成为全体“武昌教育人”认同的思想与教育教学行为准则。

在“绿色教育”理念引领下,武昌教育正朝着“学前教育公益普惠、义务教育优质均衡、高中教育多元特色”的方向迈进,正在努力办好与人民群众期盼相适应、与武昌社会经济发展相匹配、与“学在武昌”品牌相吻合的具有武昌特质的基础教育。

五大新发展理念的教育意义

五大新发展理念的教育意义

五大新发展理念的教育意义摘要:一、引言二、五大新发展理念概述1.创新2.协调3.绿色4.开放5.共享三、五大新发展理念在教育领域的应用1.创新:推动教育方法、课程改革2.协调:促进教育资源的均衡分配3.绿色:倡导环保理念,营造良好校园环境4.开放: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提升教育质量5.共享:实现教育公平,提高全民受教育水平四、五大新发展理念对教育发展的意义1.提升教育质量2.促进教育公平3.推动教育现代化4.培养创新型人才五、结论一、引言近年来,我国提出了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五大新发展理念,这不仅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指导,也对教育领域产生了深远影响。

本文将探讨五大新发展理念在教育领域的应用及其意义。

二、五大新发展理念概述1.创新: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教育领域也需要不断创新,以适应社会发展的需求。

2.协调:协调是实现全面发展的关键,教育领域要注重各层次、各类型教育的协调发展。

3.绿色:绿色是可持续发展的必要条件,教育领域要倡导环保理念,营造良好校园环境。

4.开放:开放是提高国际竞争力的必然选择,教育领域要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提升教育质量。

5.共享:共享是实现社会公平的重要手段,教育领域要努力实现教育公平,提高全民受教育水平。

三、五大新发展理念在教育领域的应用1.创新:推动教育方法、课程改革,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2.协调:促进教育资源的均衡分配,缩小城乡、区域教育差距。

3.绿色:倡导绿色教育理念,提高师生的环保意识,降低教育对环境的负面影响。

4.开放: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引进优质教育资源,提升我国教育国际竞5.共享:实现教育公平,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让更多人享有高质量教育。

四、五大新发展理念对教育发展的意义1.提升教育质量:通过创新和开放,提升教育教学水平,培养高素质人才。

2.促进教育公平:通过协调和共享,缩小教育资源差距,让更多人享有公平教育。

3.推动教育现代化:以创新和开放为动力,推动教育技术、教育管理现代化。

用绿色教育理念引领学校发展

用绿色教育理念引领学校发展

用绿色教育理念引领学校发展作者:徐进利王锦起来源:《中学课程辅导高考版·教师版》2012年第05期摘要:在实施绿色教育的过程中,我校以“绿色的教育”追求“教育的绿色”。

几年来,我校通过营造绿色自然的校园生态,构建绿色进取的育人队伍,打造绿色灵动的高效课堂,促进学校全方位均衡、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学校发展;绿色教育理念;引领中图分类号:G4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2)05-005-2中科院院士杨叔子指出:“科学求真,人文求善,现代教育应该是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相融而成为一体的绿色教育。

”“绿色”象征着春天与生命,象征着成长与生机,象征着健康与未来,象征着文化与文明,寓意学生朝气蓬勃,多姿多彩,有如青苗般茁壮成长。

一、追求绿色鲜活的教育理念“绿色教育”的理论渊源是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的科学理论,其核心指导思想是科学发展观。

我校自建校以来,结合自身发展优势及特色,秉承可持续发展的教育理念,以提高学校办学品质为目的,确立了“创特色精品学校,促和谐健康发展”的办学目标,遵循“以德育为核心,科研为先导,质量为生命,艺术特色推进为品牌”的办学思路和“以乐育人,奠基美好人生”的育人目标。

绿色发展的核心是科学发展,科学发展的本质是以人为本。

以生为本、以学生的发展为本,是教育以人为本的具体表现。

以生为本就是尊重教育规律和学生身心发展规律,由此,我们树立了绿色的学生观、质量观和发展观。

树立绿色的学生观。

把学生当作实践的人、社会的人、有独立意识和创新能力的人。

“顺木之天,以致其性”,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和创造性,把促进学生健康成长作为学校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关注“每一个”,促进全体学生主动发展、幸福成长。

树立绿色的质量观。

把促进人的全面发展、适应社会需要作为衡量教育质量的根本标准。

注重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着力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创新能力,着力提高学生服务国家、服务人民的社会责任感,勇于探索的创新精神和善于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使学生成为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用绿色文化引领学校发展

用绿色文化引领学校发展

用绿色文化引领学校发展作者:芦明池来源:《教育》2015年第49期山东省高密市第三实验小学作为一所新建学校,在市教育局“用文化凝心聚力,靠学研富脑修身”的引领下,以“文化建设提升年”为契机形成自己的办学特色。

学校在建校之初就提出“绿色教育,和谐愉悦”的办学理念。

“绿色教育”作为一种新的办学理念,就是一种生命的教育、生长的教育,它最根本的是从关心人的需要出发,以人为核心,以人的全面发展为目标,营造绿色环境、塑造绿色心灵、进行绿色管理,潜移默化地影响、熏陶、塑造高素质的文化人,提升学校的办学品位。

营造绿色校园文化注重校园显性绿色的建设学校在校园环境的创设上,突出绿色熏陶。

做到了“三精”与“三高”。

三精:精品环境规划,精致环境营造,精心环境管理。

三高:高起点,高品位,高效能。

旨在让每一处景点启迪智慧,每一寸空间蕴含美丽。

在学校南北楼的命名上,学校分别命名“清源楼”和“润泽楼”。

润泽楼一楼以“绿之源”为主题的文学熏陶,让孩子在名著中终身受益;二楼以“绿之歌”为主题的唐诗宋词,让孩子在经典中浸润,在诗海中徜徉;三楼以“绿之韵”为主题的民族艺术,让绿色旋律在每个孩子心中奏响;四楼以“绿之光”为主题的自然科学,对孩子进行科普启蒙教育。

清源楼一楼以“童蒙养正”为主题的习惯培养,让绿色习惯伴随每个孩子健康成长;二楼以“绿野寻踪”为主题的动物介绍,增强孩子热爱动物、保护动物的意识;三楼以“绿林拾萃”为主题,开阔孩子热爱自然风光的视野;四楼以“关爱自然”为主题,提高孩子保护环境的自觉性。

学校在校园环境的“美”化上做足了功夫:在校园里种植了各类花草树木,使校园生机盎然;室内摆放绿萝、吊兰等绿色植物,给人以清新气爽的感觉。

此外,教室“三栏表”“读书歌”、校徽、校服都是以绿色为基调,走进校园,就像徜徉在绿色的海洋。

关注隐性绿色文化的建设学校以“人与自然”“人与生活”和谐发展为主题,充分挖掘和利用校园环境的教育功能,不断加强和完善绿色环境的显性和隐性建设。

开展集团化办学 促进教育优质发展

开展集团化办学 促进教育优质发展

开展集团化办学促进教育优质发展发表时间:2020-06-24T02:54:19.643Z 来源:《素质教育》2020年7月总第350期作者:邢晓红[导读] 积极丰厚固有的品牌文化,营造传承合作、互助共进的氛围,构建高品质的现代教育体系。

四川省攀枝花市第十九中小学校617000为进一步深化“绿色教育”理念,实现区域内教育均衡发展,今年六月,东区教育局将攀枝花市十五中初中部和市二十七中小学一道并入攀枝花市第十九中小学校,成立十九中小教育集团。

实施集团化办学,是在新形势下促进我国基础教育健康发展的有益探索,它有利于充分释放名校品牌效应,通过引领融合的办学方式,充分利用各类软硬件资源,快速提升集团内各成员学校整体办学效益和水平,让更多的学生享受到优质教育资源,实现优质教育平民化、普及化。

一、构建高品质的现代教育体系理念集团化办学需要优质教育资源的引领,这种引领首先体现在办学理念上。

集团在充分尊重各校区的发展历史、周边环境和已形成的办学特色及师生、家长意愿的基础上,坚持以学生为本、以教师为本、以家长为本,共性与个性的有机结合,实现优质办学理念的有效移植和集团文化的潜移默化。

集团秉承“师生的未来和发展高于一切”的办学理念,践行“为人生高大丰满、祖国昌盛富强而奠基”的校训,本着“为国家、为社会、为高一级学校输送一大批思想素质好、学业成就优、特长优势强、发展潜力大的优秀学生”的办学目标,构建“理念共享、资源共享、方法共享、成果共享、考核公用”的运行机制,加大集团制度文化建设,积极丰厚固有的品牌文化,营造传承合作、互助共进的氛围,构建高品质的现代教育体系。

二、积极探索高效课堂教学模式多样化集团在要求规范学科课程、加强活动课程、创新校本课程开发的基础上,积极探索高效课堂教学模式多样化。

密地校区着力构建了“三疑三探”教学模式。

“三疑三探”依据新课标的要求和学生的认知规律,让学生学会主动发现问题,学会独立思考问题,学会合作探究问题,学会归纳创新问题。

打造绿色教育生态 提升教育均衡水平

打造绿色教育生态 提升教育均衡水平

打造绿色教育生态提升教育均衡水平一、打造绿色教育生态的意义1、培养环保意识。

绿色教育在学校、社区和家庭中普及,可以帮助学生和公众树立环保理念,增强环保意识,提高环境保护技能,为可持续发展打下基础。

2、促进学科交叉融合。

绿色教育倡导跨学科融合,推动科技与文化的融合,帮助学生全面理解环保问题的复杂性、多样性和关联性,培养综合素质,提高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

3、打破传统教育模式的束缚。

绿色教育注重学生的主体性、创造性、探究性和实践性,倡导灵活的教学方式,强调个性的尊重,引导学生主动探索、合作共赢,培养拓展思维和实践能力。

二、从教学环境、课程设置、教师培训等方面打造绿色教育生态1、打造绿色教学环境学校是孩子们成长的家园,为了打造良好的绿色教育生态,学校需要从校园环境、教室布置、文化氛围等方面入手,打造环保的校园环境。

这不仅包括绿色植被的栽种,环保设施的建设,更需要将环保理念融入日常学习和生活中,引导学生从小事做起,培养爱护环境的习惯。

2、调整课程设置绿色教育需要树立跨学科融合的教学理念,通过调整课程设置,促进学科之间的交叉融合。

在语文课上,可以通过阅读环境保护相关的文章,引导学生了解环境保护知识;在科学课上,可以通过实验和观察让学生了解环境保护的技术及其应用;在艺术课上,可以通过绘画、手工等形式培养学生的环保艺术创意。

通过这种方式,不仅增加了学生的学科知识,更锻炼了学生的综合能力。

3、教师培训教师是绿色教育的实施者和推动者,他们需要具备相应的环保知识和教育理念,才能够引导学生积极参与环保活动。

学校需要加强教师的绿色教育培训,提高教师的环保意识和教育能力,激发教师参与绿色教育的热情,同时鼓励教师与学生一起探索环保知识,共同参与环保实践,形成良好的绿色教育氛围。

三、提升教育均衡水平1、加强农村地区绿色教育农村地区教育资源相对不足,绿色教育的普及程度也相对较低。

针对这一问题,可以通过政府引导和支持,推动农村学校开展绿色教育课程,加强农村学校环保设施建设,引进绿色教育优质资源,提高农村地区绿色教育水平,实现教育均衡发展。

绿色教育:推动教育可持续发展,降低环境影响

绿色教育:推动教育可持续发展,降低环境影响

绿色教育:推动教育可持续发展,降低环境影响绿色教育是推动教育可持续发展,降低环境影响的一种方式。

在当今全球化和信息化时代,教育已经成为一个国家乃至全球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

因此,在推进教育发展的同时,也应充分考虑到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问题。

首先,绿色教育有利于促进教育与环保的紧密结合。

在教育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将环保教育纳入课程体系,使学生从小就树立起环保意识。

同时,教育部门也要将环保教育与教育本身结合起来,让环保理念贯穿于教育教学的全过程。

此外,教师要对学生进行绿色生活方式的教育,引导学生从自己做起,从日常生活中做起,如提倡走路、骑自行车等环保出行方式,减少塑料袋等一次性用品的使用,从而从源头上降低环境污染。

其次,绿色教育有助于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环保教育是教育的一部分,但不同于其他普通教育,它更注重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教师可引导学生关注环保问题,指导学生开展环保实践活动,收集环保资料,并利用所学知识进行分析和解决问题。

这样的实践活动,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从而为将来的环保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同时,这样的实践活动,也能让学生在实践中了解环保工作的具体实施情况,提高环保工作的实际效果。

此外,绿色教育还能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环保问题是当今世界面临的严重问题,环保工作也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

在教育过程中,我们要引导学生关注环保事业,鼓励学生参与环保志愿者活动,感受环保工作的艰辛与快乐。

通过这样的实践活动,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激发学生的公益精神,树立起正确的价值观。

最后,绿色教育要关注教育资源的利用。

环保教育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但资源有限,我们需要充分利用现有的环保教育资源,如环保教育专用教室、环保教育专用设备等,为环保教育提供必要的保障。

同时,教师也要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合理利用社会资源,如各类环保组织、环保设备厂家等,为环保教育创造更好的条件。

“绿色教育”理念引领区域教育高品质发展

“绿色教育”理念引领区域教育高品质发展

“绿色教育”理念引领区域教育高品质发展作者:北京市石景山区教育委员会来源:《北京教育·普教版》2014年第11期“绿色教育”源于对现代社会与教育的反思,“绿色教育”本质上是指尊重生命和生命的价值,遵循人的身心成长规律和教育规律,坚持自然与社会、科学与人文有机联系,运用科学的教育行为和方法,促进师生生命价值共同提升,实现和谐、健康、可持续发展。

其核心要素包括科学、人文、健康、可持续发展。

科学主要是指教育要遵循人的身心成长规律和教育教学规律;人文强调教育必须坚持以人为本,体现对生命和生命价值的尊重,具备人文精神;健康突出强调要关注师生的身心健康,关怀每一个生命个体的成长;可持续发展是指教育要关注多元的发展主体,努力实现学生、教师和学校的可持续发展,并要以当前发展为后续的发展提供不竭的动力。

石景山区“绿色教育发展实验区”项目是石景山区联合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在全区范围内开展的一项具有重要时代意义的教育综合改革实验,通过绿色课堂改进、学校文化与品牌建设、师德建设、基本理论研究、学前教育、学生领导力培养(飞翔计划)、黄庄职业高中品牌校建设等七个项目组进行重点推进。

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大学学术资源和区域教育发展实践资源紧密结合,以尊重、理解与关怀每一个生命个体,尊重生命、尊重规律、尊重差异,唤醒与激发学生生命活力与潜能,促进每一名学生健康、和谐、可持续发展为核心理念,统领区域教育改革发展,将“三个尊重”真正融入到各个中小学校(幼儿园)的办学理念中,使之逐渐成为石景山区教育人共同遵循的价值观,打造石景山绿色教育品牌,构建和谐、民主、生动、活泼的教育生态环境,引领区域教育走上一条内涵发展、品质提升的绿色教育行动之路。

“绿色教育”体现对生命的尊重“绿色教育”是尊重、理解与关怀每一个生命个体的教育。

“绿色教育”指出:学生是具有生命意义的人,是一个个鲜活的生命个体,有思想、有感情、有人格,教育者要真正将学生作为一个生命、一个人来看待,用心、用情感呵护生命的健康成长;每一个学生都是独立的生命个体,不是他人的附属,具有独立的人格,教育者要深刻认识学生人格的独立性,尊重学生的人格尊严;每一个生命都有其成长的环境、经验、个人历史、独特的个性特质等,教育者要在充分了解学生背景与特点的基础上,怀着同理心真正去理解学生,真心去接纳学生。

践行“绿色教育”助推学校内涵发展

践行“绿色教育”助推学校内涵发展

践行“绿色教育”助推学校内涵发展作者:郝立庆来源:《辽宁教育·管理版》2019年第02期“思想有多远,路就有多远。

”中国科学院院士杨叔子指出:“科学求真,人文求善,现代教育应该是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相融而成为一体的绿色教育。

”为此,我校确立“践行绿色教育,成就幸福人生”办学理念,从“绿色校园、绿色管理、绿色教学、绿色德育”四个方面构建“绿色教育”体系框架,营造“绿色教育”环境,探索实施“绿色教育”途径及策略,形成“绿色教育、和谐发展”的办学特色。

校园文化的基本功能就是“環境育人”。

教育家杜威对环境是这样解读的:教育必须充分利用环境的作用,离开了环境也就没有教育。

在“绿色校园”建设过程中,学校紧紧围绕“求真、求善、求美”,依循“崇尚科学,弘扬人文,发展个性”和绿色活动品牌三条主线,分类分层、分区域合理布局,构成一部立体的教科书,其中所蕴含的要求和道理,逐渐以内隐学习的方式感染学生,并逐步外化为他们的自觉行为。

(一)明晰办学理念,凝练办学思想我校确立的办学理念是:“践行绿色教育,成就幸福人生。

”“绿色”之于教育,寓意以人为本、自主发展、和谐并进;“绿色教育”的核心要素是“崇尚科学,弘扬人文,发展个性”,倡导“科学与人文并举,个性与规范共存”。

“绿色教育”着眼于面向未来,培养思想健康、行为规范、意志坚定、方法良好的创新型人才;办学思路是“践行绿色教育理念,创建绿色文化校园,实施绿色人文管理,构建绿色智慧课堂,构筑绿色生态德育,落实绿色教育评价,打造绿色活动品牌,成就快乐幸福人生”,进而打造“绿色校园、书香校园、人文校园、数字校园、平安校园、快乐校园”。

(二)铸就精神文化,凝聚发展动力1. 形成主人翁意识教师和学生的主人翁意识是学校发展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动力。

把学校的发展和教师、学生的发展紧密联系在一起,彻底消除“学生为老师学习,教师为校长打工”的错误认识,形成“学校的发展是我的神圣职责”的强烈意识,营造“话为学校说,事为学校做,荣誉为学校争”的良好氛围。

“ 绿色教育”引领学校高质量发展

“ 绿色教育”引领学校高质量发展

校园管理·XiaoYuanGuanLi山东省肥城市实验小学始建于1904年,是一所百年老校。

目前,学校包括有“两区一园”,建筑总面积近35000平方米,有小学教学班85个,学生近6000名,在职教职工278人。

学校坚持质量立校、管理强校、特色兴校,精心打造“绿色教育”品牌,促进了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提高,先后获得“全国绿色学校”“全国教改示范校”等24项省级以上荣誉称号。

以先进文化为引领,追求绿色高质量抓经济不能以牺牲环境为代价,办教育不能以牺牲学生全面发展为代价。

坚持尊重学生天性,回归教育本真,按教育规律办学,促进学生自由成长、教师和谐发展、学校持续提升,实现绿色高质量,这是学校始终坚持的办学思想。

坚持德育为首。

突出传统文化精髓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围绕“两全、三实、四一致”育人目标,从小处着眼,在实上用力,探索实施“德育目标实而近、德育活动常而新、德育要求严而细、德育途径广而活”的德育模式。

学校编写符合学生年龄特点的《德育歌谣》《新三字经》《中华经典诗文歌吟》等教材,开展责任之星、感恩之星等“十星”评选活动,邀请有关部门专业人员到学校作法制、维权、安全等专题教育。

注重文化育人。

凝练“绿色教育”主题,提出“涂人生最佳底色,育中华优秀人才”育人目标,通过举办“感动校园十大人物”“十大最美读书教师”“十大优秀班主任”等活动,引领校园正能量;通过强化环境建设和文化传承,打造以“爱国、励志、文明、勤学”为主题的特色园区和文化长廊,凝聚校园正能量;通过办好“校报、壁报、广播站、网站”,传播校园正能量。

构建生态课堂。

课堂是提升质量的主阵地,提高质量必须提高课堂效益。

我们立足当好全市整体推进教育教学改革排头兵,把减轻学生过重负担、提高课堂教学效益作为改革的落脚点,在原有“一三五”高效课堂教学模式总体框架下,又实施了各学科特色模式提升工程,先后形成了主体式语文高效课堂教学模式、探究式数学高效课堂教学模式、情境式英语高效课堂教学模式、生活化品德高效课堂教学模式、乐究式科学高效课堂教学模式、四探四动式地方课程高效课堂教学模式,实行了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优化教学方法,提高课堂质效。

绿色教育理念引领 环境教育特色兴校(最新)

绿色教育理念引领  环境教育特色兴校(最新)

绿色教育理念引领环境教育特色兴校——红旗村小学素质教育综合督导评估自评报告第一部分学校概况桥口区红旗村小学位于汉口中山大道359号,创建于1947年,是一所有着六十多年历史的老校。

学校校园占地面积2916.72平方米,建筑面积4269.72平方米。

2006年,在桥口区委、区政府、区教育局的关心支持下,学校紧紧抓住拆墙透绿的契机,加大改造力度,校园面貌焕然一新,学校成为中山大道上一道亮丽的风景。

学校现有21个教学班,在校学生783名。

教职工46人,专任教师43人。

具有小高职称的教师36人。

教师中具备研究生学历的1人,本科学历的23人,大专学历的18人,大专以上学历的占教师总数的91.3%。

学校现有区学科带头人4人、区优秀青年教师7人,占专任教师的25.5 %。

2006年以来,学校涌现了市区骨干班主任、区师德先进个人、区节节课好模范教师、区专项技术能手等一批先进个人,初步形成了省、市、区、校四级梯次骨干教师队伍。

学校现有校级干部3人,中层干部4人,平均年龄36 岁,是一支年龄结构合理、素质精良、团结和谐、凝聚力、战斗力强的干部队伍。

2006年至2009年,区教育局投入130多万元、学校自筹资金50万元,用于改善办学条件。

学校现有可再生能源教学体验馆、多功能教室、科学实验室、仪器室、图书阅览室、计算机室、音乐室、美术室、劳技室等9间功能教室,有电视闭路系统,教学设施设备齐全,能满足教学需要。

第二部分自评过程自学校确定参加素质教育督导评估以来,我们充分认识到这是一次全面总结办学经验、进一步提升学校综合办学水平的极好契机。

因此,在区教育督导部门的指导下,我们对照《武汉市小学素质教育综合督导评估方案》,认真开展自评工作。

1、解读《方案》,明确标准。

学校成立了迎接督导评估自评工作领导小组。

领导班子成员认真学习《评估方案》,明确此次评估的意义,并逐条解读各指标要素及要求。

班子成员首先统一思想,积极主动地迎接此次评估。

打造绿色教育生态 提升教育均衡水平

打造绿色教育生态 提升教育均衡水平

打造绿色教育生态提升教育均衡水平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绿色教育生态已经成为了我们必须关注的话题。

在这个阶段,教育产业的生态环境正面临着诸多挑战和机遇。

为了提升教育的均衡水平,我们必须打造绿色教育生态。

绿色教育生态是什么?绿色教育生态是一种以可持续发展为核心理念,以教育为主导的生态系统。

其核心目标是为促进人类与自然环境的联系建立和谐的教育体系,同时致力于推动社会转型与可持续发展的过程。

通过建设绿色教育生态,可以促进教育资源的均衡分布,优化教育服务体系,提高教育的质量和效率,为孩子们创造学习成长的平等机会。

绿色教育生态需要哪些关注点?1. 要注重环保意识的培养随着环境问题的不断加剧,环境保护意识的培养已经成为全社会的重要任务。

在绿色教育生态中,环保意识的培养必须放在重要地位。

学校要积极组织环保活动,举行环保知识讲座,开展环保实践等,让学生从小就养成保护环境的好习惯。

2. 要注重教师队伍的建设教师是绿色教育生态的中坚力量。

教师的素质和能力直接关系到教育质量的高低。

因此,建设一支优秀的教师队伍非常重要。

学校要提高教师的教育水平和教育持续能力,鼓励教师积极参加教育研究和实践活动,提高教学质量和水平。

3. 要注重教育资源的共享在绿色教育生态中,教育资源的共享至关重要。

优质教育资源要尽可能地通过现代信息技术进行共享,在全社会形成资源共享的良好氛围,促进优质教育资源的均衡分布,保障所有孩子的公平受教育权。

在学校教育服务中,需要注重创新和提供多元化的服务。

学校要根据学生的文化特点和需求,提供多样化的服务,比如学生社团、职业教育、艺术体育等,丰富学生的学习体验。

同时,还要加强家校合作,共同促进孩子的教育成长。

总之,绿色教育生态是当代教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推动教育产业走向可持续、健康和平衡发展的关键。

为了提升教育的均衡水平,我们需要充分关注绿色教育的发展,大力营造绿色生态环境,促进教育资源的均衡分布,让每一个孩子都能够享受公平、优质的教育服务。

让绿色教育助推学校持续进步

让绿色教育助推学校持续进步

武汉市新河街学校是一所九年一贯制义务教育学校。

近年来,学校努力践行绿色教育理念,夯实绿色教育基础,从“绿化、净化、美化”入手,重视“美化环境,净化心灵”和“节能环保,从小抓起”。

目前学校初步建成为师生的“花园、学园、乐园”,学校环境教育做到了组织落实、制度落实、活动落实,效果显著。

一、着眼机制,让绿色植根学校常规管理为了让环保教育深入人心,学校一直把这一工作纳入常规管理之中。

健全绿色学校创建机制。

我校被评为武昌区绿色学校以来,学校的绿色环保教育工作由校长直接领导,成立了绿色学校领导小组。

校长任组长,分管副校长任副组长,德育、教导、总务、少工委、团委等部门负责人和相关学科老师为领导小组成员,分工明确,责任到位。

各项制度落实环保要求。

学校制定的一系列内容明确、操作性强的规章制度都含有环境保护内容,如计算机机房管理制度、计算机房安全管理办法、图书阅览室管理制度、科学探究和实验室使用制度、体育器材室管理规则、体育器材借用制度、音乐教室使用规则、陶艺教室使用规则、保健室使用规则、食堂管理制度,实验室有消毒物品专用柜及使用报废处理制度等,保证了我校环保工作常态化。

人人都是环保教育教师。

学校教师积极参加环保教育师资培训,每个班级都聘有兼职环境教育教师,落实对学生的环境教育。

我校沈幼纯老师参加了由武汉市绿色学校(幼儿园)创建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举办的“争创湖北省级学校(幼儿园)培训班”,完成了计划学习内容,考核合格。

此外,学校定期举办校内教师全员培训和环境教育教学研讨。

干部教师争当环保行家。

全员学习教育部关于节能减排工作的文件,充分认识开展“节能减排学校行动”的重要意义。

在全体教师会议上进行节能减排工作宣传,学习国家科技部发布的《全民节能减排手册》,让全体教师掌握衣、食、住、行、用等方面的节能减排“小窍门”,从己做起,从而带动全体学生、教育全体学生。

二、着眼育人,让绿色亮在校园每个角落学校从“美化环境,净化心灵”和“节能环保,从小抓起”入手,努力把校园建成绿色、环保、节能、快乐的校园。

师德师风建设十要

师德师风建设十要
(一)关注学生个性化发展,制定合理的教育教学计划,满足学生成长需求。
(二)注重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引导学生全面、健康成长。
九、优化课堂教学,提高教育质量
(一)精心设计教案,注重启发式教学,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二)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丰富教学手段,提升教育质量。
十、强化责任意识,确保学生安全
(一)加强安全教育,提高学生安全意识,预防安全事故发生。
十、勇于担当,积极作为
(一)面对教育改革和发展中的困难和挑战,敢于担当,勇于创新。
(二)积极参与社会公益事业,发挥教育工作者的积极作用。
七、提升专业素养,追求学术卓越
(一)积极参与专业培训,及时更新教育理念和知识结构,提高专业素养。
(二)投身教育科研,探索教育新理论、新方法,促进教育创新与发展。
八、关注学生发展,助力成长
(一)深入挖掘和传承尊师文化,弘扬尊师重教的优良传统。
(二)倡导教育工作者传承教育精神,以崇高的师德影响和激励学生。
师德师风建设是教育事业发展的基石,关系到教育质量和培养人才的能力。通过坚守教育初心、爱岗敬业、教书育人、遵循教育规律、尊重家长、严谨治教、加强自身修养、团结协作、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勇于担当、提升专业素养、关注学生发展、优化课堂教学、强化责任意识、倡导尊师重教、不断完善自我、强化职业道德、深化课程改革、促进国际交流、关注教育公平、倡导绿色教育、强化心理健康教育、提升服务意识、深化产学研结合、强化法治教育、关注信息技术发展、构建和谐校园、落实教育评价改革、提升应急能力、推进教育扶贫、弘扬尊师文化等一系列措施,全面提高教师的师德素养和专业能力,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提供有力保障。师德师风建设的不断深化,将有力推动我国教育事业持续健康发展,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力量。

打造绿色教育生态 提升教育均衡水平

打造绿色教育生态 提升教育均衡水平

打造绿色教育生态提升教育均衡水平绿色教育是一种以生态理念为核心的教育模式。

其核心价值观包括环保、可持续、协作和创新。

绿色教育不仅仅是关注学生的学习成绩和智力发展,更强调学生的环境意识培养、环保理念的养成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第一,建立绿色教育生态,培养青年人的环保意识和行动能力。

绿色教育要求教育中的知识体系要以生态保护为出发点,引导学生成为生态文明建设的推动力量,让学生理解生态环境对人类生存的重要性,尊重自然、爱护自然、珍惜资源。

如今,社会对环境问题日益重视,绿色、低碳的理念也被越来越多的人接受。

因此,需要让习惯性消费的年轻人重新认识环保概念,才能推动环保行动成熟化。

建立一流的校园绿色教育生态,可以通过校园绿化、植树造林、环境保护日、废物回收利用、节能减排宣传、农耕体验和社区志愿服务等形式,推动学生学习和实践绿色理念。

第二,建立绿色教育生态,提高教育均衡水平。

我国教育资源分布不均,面临着贫富差距增加、城乡差别扩大等问题。

为了保证任何一个学生都能接受良好的教育,需要建立绿色、均衡、创新的教育生态。

我们需要注重学生的生态环境和心理健康,为学生提供舒适的教育环境和丰富的教育资源,提升其学习效果和综合素质。

通过绿色教育生态的建立,可以互通有无,实现优质教育资源共享,缓解城乡、地区间的教育差距,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竞争力。

此外,要注重实践能力的培养,通过绿色教育生态模式,为学生提供实践基地和社会实践机会,培养学生对社会、对生态环境的认识和关心,增强他们的实践经验和自主创新的能力。

综上,建立绿色教育生态既是应对环境变化的社会要求,更关乎我国未来的教育均衡发展和幸福生活。

我们要通过技术手段和丰富形式的教育,植树生态、提高教育均衡水平,让学生能更好地承担社会责任,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才能为我国的社会稳定与发展作出贡献。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绿色教育”引领区域教育优质均衡发展
作者:叶向红石中英
来源:《北京教育·普教版》2012年第12期
进入“十二五”时期,按照“全面转型、科学发展”的新要求,石景山区加快推进传统工业石景山向绿色生态石景山转型,全面建设首都文化娱乐休闲区。

在加快推进区域战略转型的关键时期,区域社会经济变革对教育发展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人民群众对优质教育的需求日益迫切,更新教育发展理念、创新育人模式、推进教育内涵发展、提升教育品质,已摆在区域教育发展重中之重的位置。

但总体上看,部分中小学校的教育行为中仍存在着一些背离教育规律和人的成长规律的现象,这种状况严重制约着教育发展,制约着教育品质的提升。

为推动区域教育可持续发展,引领区域教育树立正确的教育价值追求,石景山区教委创新优质资源共享机制,携手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于2010年正式合作共建“石景山区绿色教育发展实验区”,以尊重生命、尊重规律、尊重差异的“绿色教育”理念为引领,面向全区所有中小学校、全体中小学师生,以项目推进为抓手,深化基础教育改革,通过建立大学(University)—区域(District)—学校(School)协作发展模式(简称“UDS协作发展模式”),旨在构建生动、活泼、民主的教育环境和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生态环境;促进石景山区教育发展实现均衡化、现代化、精细化,使教育结构、条件、水平适应区域社会、经济转型,适应人民群众不断增长的教育需求。

“绿色教育”概念界定
“绿色教育”具备三层涵义:环境教育、可持续发展教育、绿色教育生态体系构建。

第一层涵义——环境教育,绿色奥运是北京奥运会提出的重要理念,“绿色教育”是对绿色奥运精神的继承和发扬,其首要任务,就是为营造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环境而教育,为建设环境友好型的学校与社区而努力。

第二层涵义——可持续发展教育,人与自然环境的关系问题,从根本上讲是社会环境本身的性质问题,“绿色教育”不仅应使我们的环境可持续发展,而且还应当使我们自身和社会可持续发展。

可持续发展教育(Education for Sustainable Development,简称ESD)正是为了达成人、环境和社会可持续发展,是“绿色教育”的题中之义。

第三层涵义——“绿色教育”生态体系构建,教育要想成为“绿色的”、充满生机与活力的教育,必须要通过推进学生与教师的可持续发展,实现学校的可持续发展,并最终推进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这就要求教育必须置身于一个充满生机与活力的教育生态系统中,善待环境中的各种教育制度的、关系的、文化的、亚群体的和个人的资源,并自觉致力于这个“绿色的”教育生态体系的构建与维护。

从这三层涵义出发,“石景山区绿色教育发展实验区”项目界定了“绿色教育”的基本内涵与核心要素。

“绿色教育”是指尊重生命和生命的价值,遵循人的身心成长规律和教育规律,在课程、教学、德育、管理、校园文化建设等各个方面坚持自然与社会、科学和人文有机联系,采用科学的教育行为和方法,促进师生生命价值共同提升为目的,和谐、健康、可持续发展的教育。

其核心要素包括:科学、人文、健康、可持续发展。

“科学”主要是指教育要遵循人的身心
成长规律和教育教学规律;“人文”强调教育必须坚持以人为本,体现对生命和生命价值的尊重,具备人文精神;“健康”突出强调要关注师生的身心健康,关怀每一个生命个体的成长,不能以牺牲学生的身心健康来单纯追求分数和升学率;“可持续发展”是指教育要关注多元的发展主体,要充分发掘每一个人的发展潜力,努力实现学生、教师和学校的可持续发展,并要以当前的发展为后续的发展提供不竭的动力。

伴随“绿色教育发展实验区”的理念与实践不断向前推进,“绿色教育”不仅仅是在内容主题上超越了环境教育、可持续发展教育,更是通过教育价值倾向的“绿化”,从根本上改进和超越了现代教育。

“绿色教育”将是作为改进和超越现代教育的一种优选方案而存在,是未来教育的一种发展方向。

石景山区绿色教育发展实验区
以“绿色教育”理念为引导,以国家教育政策为依据,以石景山区教育状况为基础,2010年北京市石景山区教育委员会和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合作创建石景山区绿色教育发展实验区,旨在适应石景山区经济社会发展的转型,打造以绿色为发展理念和发展模式的石景山区教育,全面提升全区教育质量与水平。

“绿色教育发展实验区”的目标是:构建生动、活泼、民主的教育环境和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生态环境;促进石景山区教育发展实现均衡化、现代化、精细化,使教育结构、条件、水平适应区域社会和经济转型,适应人民群众不断增长的教育需求。

目前,实验区项目共有7个项目组,各项目组由北师大教育学部具备高级职称的教师担任负责人并组建相关团队,由石景山教委选派负责人管理项目实施进展。

两年来,教育学部通过整合学校三个学院的优势资源(教育学部、外国语言文学学院、数学科学学院),从9个实体学术机构选派63位教育领域专家,组建了7大项目13个子项目组,全力投入到石景山区的各项教育实践活动中。

7大项目包括学校文化建设、绿色课堂改进、师德建设、绿色教育基本理论构建、绿色学前教育、黄庄职业高中品牌校建设、中小学生生涯规划教育与领导力培养。

根据基本目标,“绿色教育发展实验区”项目确定了五大具体目标。

学校发展目标:在双方共建时期内,打造10所具有优质教育教学水平、有特色、在社会上有广泛影响的优质幼儿园和学校,为促进全区“绿色教育”发展奠定基础。

教师发展目标:在双方共建时期内,努力培养10名具有现代教育思想和管理理念的示范性幼儿园园长、学校校长,培养一批具有冲击“特级教师”称号或正高级教师职称实力的优秀教师。

同时结合石景山区教育实际,对全区基础教育教师以及教研员进行针对性的培训,进一步提升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

学生发展目标:通过开展“飞翔”计划,探索生涯规划教育的有效途径和策略,着力培养学生的领导力,促进一大批优秀学生的成长,从而带动学校育人模式的改进与变革。

课堂改进目标:在12所项目学校进行教育教学策略、教学模式、教学手段、信息化综合应用、“绿色教育”校本教材的改革试验,实现绿色、可持续发展教育的本土化。

北京师范大学教育教学实践基地建设目标:在石景山区选择20至30所幼儿园、小学(含特殊教育学校)、初中和高中,作为北京师范大学教育教学实践基地,促进这些基地的中小学教师专业化发展和教研教学资源建设。

“绿色教育发展实验区”项目管理和运作机制
为保证实验区项目顺利实施,石景山区教委同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联合成立工作领导小组,并由区教委主任和教育学部部长担任领导小组组长。

教育学部通过整合教育学部、外国语言文学学院、数学科学学院等学院的优势资源,从9个实体学术机构选派63位教育领域专家,联合区内各级教育工作者,共同组建了7大项目组,各项目组由北师大教育学部具备高级职称的教师担任负责人并组建相关团队,由区教委选派负责人对项目在区内的实施进行管理。

(如下图)
2012年以来,得益于多方位有效指导和项目前期经验的积累,以及项目组专家的悉心投入与各学校的大力配合,项目进展效果显著提高。

在管理上,项目组的管理机制不断完善。

通过建立有效的沟通机制、总结汇报机制、项目档案管理机制,活动的管理实效性不断增强。

在项目进展的形式上,各项目组通过一系列的调研活动、听评课活动、培训活动、研讨活动,对“绿色教育”发展中的问题进行专题规划,使项目组展开的活动针对性不断增强,科学性不断提高,有效性不断改善。

在成果上,相关的调研报告、案例集、相关的本硕博论文正在不断完善中,发表的研究成果也在不断积累。

至2011年底,“绿色教育发展实验区”各项目组共计举办活动186次,其中会议50次、大型讲座20场、下校116轮、听评课369节;参与专家共计1058人次;培训校长教师3390人次;形成各项记录、总结、报告87.2万字。

仅2011年,各项目组举办活动118次,其中会议31次、大型讲座15场、下校72轮、听评课154节;参与专家共计549人次;培训校长教师1290人次;形成各项记录、总结、报告近50万字。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