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语文S版三年级语文上册22 寓言二则教案(教学设计)
三年级上册语文教案22.寓言二则语文S版-最新教学文档
22.寓言二则守株待兔教学目标:1.会读会写本课的生字词,能理解,会运用。
2.流利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并启发学生理解寓言的寓意。
3.能够用自己的话复述课文内容。
教学重点、难点:理解课文,启发学生明白寓言的寓意。
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激发兴趣。
1、出示图,问:你看到了什么?(寓言里有故事,寓言里有道理。
)请你用一句话说说什么是寓言?(藏着道理的故事就是寓言。
)2、你都知道哪些寓言故事,从中懂得了什么道理?3、早在两千多年前,我国古代就已经出现了寓言故事,那时的寓言是用古人的书面语写成的,也就是文言文。
(出示课题)讲解题目的意思。
二、初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读出停顿(一)字词教学1、出示本课生字,读准字音。
2、重点指导书写(二)朗读教学1、自读,读准字音。
2、指名读,纠正字音。
确定多音字读音。
3、再读课文,读出停顿(1)回忆如何朗读文言文?(语速缓慢,停顿多)学生自由练读,试着读出停顿。
(2)指名朗读,根据学情引导读准停顿。
重点指导:因/释其耒/而守株,冀/复/得兔。
(3)教师范读,学生感知文言文声断气连的读法。
宋人/有耕者,田中/有株,兔走/触株,折颈/而死。
因/释其耒/而守株,冀/复得兔。
兔/不可/复得,而/身为/宋国/笑。
4、生练读。
5、指读、评价、齐读。
三、细读课文,了解文意(一)回顾学法引导学生回忆理解文言文的方法:看注释,借助工具书,联系上下文,看插图(二)运用方法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1.自己说说每句话的意思,有不明白的在同桌间、小组内研讨,解决不了的提出来共同探讨。
2.小组学习。
3.全班汇报。
(1)汇报通过合作学习仍未解决的问题。
因释其耒而守株,冀复得兔。
因:于是,就句意:于是,农民便放下他的农具守在树桩子旁边,希望能再得到一只兔子。
兔不可复得,而身为宋国笑。
身:自己为:被句意:野兔是不可能再次得到的,而他自己却被宋国人所嘲笑。
(2)学生串讲故事。
(3)师生对读,师读翻译,生读原文,加深对课文大意的理解。
三年级语文上册《寓言两则》的教学设计
三年级语文上册《寓言》的教学设计三年级语文上册《寓言两则》的教学设计作为一名为他人授业解惑的教育工作者,总归要编写教学设计,教学设计要遵循教学过程的基本规律,选择教学目标,以解决教什么的问题。
优秀的教学设计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三年级语文上册《寓言两则》的教学设计,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三年级语文上册《寓言两则》的教学设计1教学重点:理解两则寓言的含义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故事导入。
谁还记得我们学过哪些寓言故事?教师小结:寓言故事中都含着一个深刻的道理。
(教师举例说明)今天我们来学习两则寓言故事。
首先我们学习第一则寓言故事《揠苗助长》。
二、学习新课1、自读《揠苗助长》,学习生字2、检查自学生字的效果。
3、让学生以开火车的方式读生字。
4、再读课文,了解寓言的大致意思。
(在小组里说一说,然后指名在全班交流。
)说说你读懂了什么?5、根据寓言内容,思考问题,读懂课文。
(1)种田人见到自己田里的庄稼总是不长,他的心情怎样?在文中画出最能表现心情的词语(焦急)引导学生朗读第一自然段。
(要把种田人的焦急的心情表现出来)(2)种田人怎样做的?指名朗读课文的相关段落。
让学生根据课文中的插图用自己的话说说。
6、小组讨论:种田人觉得这种做法怎样?你觉的他这种做法怎样?从总算一大截理解种田人的心情。
7、这则寓言最后的`结果怎样?读了这个故事,你有什么想法。
(小组交流,指名在班上说一说)三、拓展学习你想一想:在我们的生活中有没有像故事中种田人那样的人?你想对那个种田人说点什么?(先在小组里说说,再在全班交流。
)四、小结课文。
引导学生总结这则语言的含义。
(凡事都有它的自身发展的规律,如果违反了事物发展的规律办事,就会把事情弄糟。
)第二课时一、复习巩固1、用自己的话讲一讲《揠苗助长》这个成语故事。
2、说说《揠苗助长》这个成语故事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
二、学习第二则寓言《亡羊补牢》。
1、自由读课文。
苏教版三年级语文上册《寓言二则》教案
9 寓言二则课时揠①(yà)苗助长宋国有个农夫,他巴望②着自己田里的禾苗长得快些,就天天到田边去看。
[①为什么不用“盼望、希望、渴望”而用“巴望”一词?]可他总觉得禾苗一点儿也没有长,心里十分焦急。
[句导读:这两句话写出了事情的起因,农夫迫切希望禾苗快快长的心情][②你从哪些词语感受到农夫迫切希望禾苗长高的心情?]段导读:农夫希望禾苗快快长,非常焦急。
一天,他终于想出了办法,就急忙跑到田里,将禾苗一棵一棵地往上拔。
[句导读:这句话写出了农夫想到了帮助禾苗快快长高的办法。
]他从中午一直忙到天黑,累得筋疲力尽。
[③“筋疲力尽”是什么意思?农夫为什么会筋疲力尽?他想出了什么好办法?]段导读:农夫想出了办法,把禾苗拔高,帮助它们成长。
回到家里,他兴致勃勃③地说:“真把我累坏啦!可力气总算没有白费,咱家的禾苗棵棵都长了一大截!”[句导读:这句话写出了农夫很为自己的办法感到骄傲。
][④力气真的没白费吗?禾苗真的长高了一大截吗?]段导读:农夫回家告诉家人,自以为得计。
他的儿子很纳闷④,第二天跑到田边一看,所有的禾苗都枯死了。
[句导读:这句话写出了事情的结果,禾苗都枯死了。
][⑤农夫的办法为什么失败了?你从中体会到了什么?]段导读:儿子跑到田里,发现禾苗都枯死了。
知识详解:①揠:就是“拔”的意思。
“揠苗助长”就是拔苗助长,把禾苗拔高,帮助其成长。
②巴望:希望、盼望的意思,“巴”有急切、迫切的意思。
①“巴望”一词比“盼望、渴望”等词语更能描绘出农夫那种非常盼望,非常急切的心情。
②我们从“巴望、天天、十分焦急”等词语感到农夫迫切希望禾苗长高的心情。
③“筋疲力尽”形容非常疲乏,一点力气也没有了。
农夫想到要把禾苗拔高的方法帮助禾苗生长。
因为他“将禾苗一棵一棵地往上拔,从中午一直忙到天黑”,所以会“筋疲力尽”。
③“兴致勃勃”形容兴趣很浓厚,情绪很高。
这个词语写出了农夫自以为得计的心情。
④从下面的结果来看,农夫的力气白费了,而且禾苗不光没有“长高一大截”还都枯死了。
最新语文S版三年级语文上册22 寓言二则教案(教学设计)
(二)教师板书课题,导入新课。 (三)介绍《韩非子》。(展示课件第四屏) 二、学习《守株待兔》 (一)(展示课件第五屏)多种形式读文,把句子 读准、读通,读出节奏、停顿。
寓言故事大多短小精悍,更重
2
语文三年级上册-教学设计-教案-22 寓言二则
1. 师范读后生自由练读,读准字音。 2. 指名读,生生互评,教师点评。 3.(展示课件第六屏)教师范读并辅以手势打节 奏,指导学生朗读出文言文的节奏、停顿。
借助现代多媒体教学手
(四)爷爷的芦笛声想告诉强强什么?
段,演示大海狂怒的图片和
(展示课件第七屏):
声音,调动学生视听功能,
“海边的孩子,不沾点儿海水就长不结实” 给学生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
这句话)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加深
(五)引导学生结合课文和生活实际理解:“海 学生对课文的感悟。学生入
边的孩子,不沾点儿海水就长不结实”这句话的 情入景地聆听着,充分感受
请大家一起学习《爷爷的芦笛》,走进故事中寻找
答案吧!
3.板书课题:爷爷的芦笛
二、初读课文,学习生字和新词
1. 自由读课文,找出本课的生字和不理解的 新
词。自学生字和新词。
2. 以小组的形式,学生交流生字和新词。
3. 检测生字和新词。
三、再读课文,了解课文主要内容
1. 读课文,要求学生读得正确、流利。 2. 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 四
教师的配乐读给学生思考的空 间,只有想得充分,学生才能表述 丰富。
发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思想感情。
(三)用不同方式呈现个性感悟,深入质疑。
1.你从寓言中知道了什么? 先在四人小组内交流,然后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把 学习收获呈现出来,师生评价。(学生通过小组合作以 画画、用自己的话描述、表演、列提纲等形式汇报收 获)
(赛课教案)三年级上册语文《寓言二则》
《寓言二则》教案教学目标:1、理解课文内容,懂得自作聪明是愚蠢的,做人要有真才实学才行。
2、了解寓言这种文体,知道它是通过一个浅显的小故事来说明生活中的一个道理。
许多寓言已演变成为成语,在生活中可以运用这些词语,使自己的语言更生动,更准确。
教学重点:理解课文内容,懂得自作聪明是愚蠢的,做人要有真才实学才行。
教学难点:了解寓言这种文体,知道它是通过一个浅显的小故事来说明生活中的一个道理。
教学准备:从网上下载课文图片和竽的图片,准备生字卡。
教学时间: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启发导入,整体阅读提问:1、在预习的基础上说说“掩耳盗铃”四个字各是什么意思?2、将四个字的解释连起来说说“掩耳盗铃”的意思。
3、那个人为什么要捂住自己的耳朵去偷那个铃铛呢?结果怎样?4、读课文时,看全文有几个自然段,标出序号。
第l自然段告诉我们什么?二、学习重点,深入体会1、默读第2自然段,读后标出这段有几句话?自读感悟2、再次默读第2自然段,思考每句话告诉我们什么?议读交流3、读第一句,说说这句话告诉我们什么?4、出示幻灯a 他明明知道,用手一碰,那个铃铛就会丁零丁零地响起来,就会被人发觉。
b 他知道,用手一碰,那个铃铛就会丁零丁零地响起来,就会被人发觉。
讨论:1、看两句话有什么不同?2、“明明知道”什么意思?3、他明明知道什么?4、铃铛为什么会丁零丁零响起来?用手碰铃铛会发生什么现象?5、“碰”和“响’’之间什么关系?6、为什么会被发觉?体会“响”与“碰”之间的关系。
过渡:这个人明明知道用手一碰→响→发觉可是他太想得到那个铃铛了。
他想出了怎样的办法?指名读第2句出投影片:a 如果把耳朵掩住,不就听不见响声了吗?b 如果把耳朵掩住就听不见响声。
7、他是怎样做的?默读第3句画出表示动作的词。
8、从刚才有想法到现在他真的这样去做了,结果怎样呢?点评归纳9、大声读第2自然段,体会前后的感情变化。
10、出示投影“如果把耳朵掩住,不就听不见响声了吗?”①他的这个想法是聪明的,还是愚蠢的,为什么?②他把耳朵掩住,为什么还被人发觉呢?③他偷铃铛之前,知道不知道有这样的结果从哪儿看出?④明知道有这样的后果,还要这样做,欺骗的是谁?三、总结延伸1、读全文,体会这则寓言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三年级上册语文教案22寓言二则
三年级上册语文教案22寓言二则教学目标1.使学生正确地明白得《滥竽充数》这则寓言故事的内容。
2.学生明白得《滥竽充数》的寓意,使学生明白:没有真才实学,靠假冒过生活是长不了的。
3.使学生把握更多的寓言故事,明白得道理,学会做人。
教学重点:学生明白得《滥竽充数》的寓意,使学生明白:没有真才实学,靠假冒过生活是长不了的。
教学难点:使学生把握更多的寓言故事,明白得道理,学会做人。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今天,我们连续学习《寓言二则》中的第二则寓言。
请学生用自己喜爱的方式,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读完后用简单的话来说说那个故事的要紧内容。
2、学生反馈师:那个故事确实是我们今天要学的寓言《滥竽充数》。
让我们一起来读读那个成语。
(板书:滥竽充数)3、师:课前老师差不多布置大伙儿预习,不明白的字查字典,结合刚才我们读的课文,说说你明白得了那个成语中的哪几个字?哪些字难明白得?竽:簧管乐器。
充数:凑数。
师:“滥”字有难点,哪位同学明白它的意思。
(滥:与真实不符,引申为蒙混。
)师:谁能连起来说说整个词语的意思吗?二.围绕问题,自学课文。
(边思边读,初步了解课文内容)1、师:接下来,就让我们回到课本中,请同学们快速朗读课文,摸索老师所给出的三个问题.南郭先生什么缘故能滥竽充数?南郭先生是如何样滥竽充数?南郭先生什么缘故只好偷偷地逃走?2、讨论问题,明白得课文。
(在讨论中逐步明白得课文,体会南郭先生可不能装会的模样,揭露南郭先生滥竽充数的丑恶嘴脸。
)⑴分组讨论,明白得课文。
⑵大组交流,切透课文。
⑶板书小结,深化课文。
爱讲排场有机可乘,滥竽充数装腔作势,可不能装会只好逃走无机可乘三、阅读填表,明白得寓意。
1、师:同学们都明白每一则短小的寓言故事背后都蕴藏着深刻的道理,《滥竽充数》这则寓言也不例外。
今天,老师邀请在座的同学当一回研究员,自己来查找寓言背后隐藏的深刻的道理。
大伙儿有没有爱好?师:看来,大伙儿信心十足啊!这一次的活动我们以四人小组为单位,每个小组一张表格,大伙儿要通过研究讨论共同完成这张表。
三年级语文上册《寓言二则》第一课时教案设计
三年级语文上册《寓言二则》第一课时教案设计教学内容: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学习《揠苗助长》,学会本课8个生字以及一些新词。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能在读中悟出寓意。
教学重、难点:体悟寓意教学准备: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1、同学们,举起你们的右手,跟老师一起来写一个词(板书:“寓言”),认得吗?谁来读?有谁知道“寓言”是什么?小结:“寓”在这里是“寄托”的意思,“寓言”简单的来说,就是寄托着一个大道理的小故事。
咱们一起来把它响亮地读一遍。
2、继续和老师一起往下写(板书:“两则”),连起来会读吗?齐读“寓言两则”,它是什么意思呢?对,“则”是个量词,有“条、个”的意思,“寓言两则”就是寓言两条。
3、今天,咱们就来学习第一则寓言。
这个成语呀就是它的题目,谁能响亮地读一读?(出示:揠苗助长)指名读,齐读。
二、初读寓言,了解大意。
1、《揠苗助长》讲了一个怎样的小故事呢,咱们就来读课文。
要求有3个:第一、标自然段的序号;第二、读准生字的读音;第三、读通顺课文。
2、检查朗读,了解故事。
(1)、大家读得很认真。
课文中有几个很难读的词,老师想先听听大家读得怎样。
(依次出示下列词,读出意思)“巴望”:是什么意思?你能读好它吗?“焦急”:第二个词咱们二年级时就学过了,一起读,与它意思相近的是——“着急”“筋疲力尽”:这第三个词可最难读了,谁来读?它是什么意思呢?哪个字就是“没有了”的意思?“兴致勃勃”:这个词该怎么读?和它意思最相近的词就是——“兴高采烈”“纳闷”:最后这个词谁来读,什么意思?你能读出它的意思吗?(2)、词语读得很不错,课文读得怎样呢?哪四位同学自告奋勇地来读,每人只要读一个自然段,其他同学帮他们读故事的题目。
(指名4人各读一小节)(3)、听了大家的朗读,老师很高兴。
因为你们已经有了自己的读书方法,很会学习。
老师还想看看:有哪些同学更棒,已经能猜猜“揠苗助长”的意思了?小结:对,“揠苗”就是拔苗,“揠”就是拔的意思。
三年级上册语文教案《寓言二则》语文S版
《寓言二则》教学设计教材分析:《寓言二则》是语文版三年级上册第六单元中的一篇课文。
《守株待兔》讲的种田人妄想不经过努力而侥幸得到成功是不对的。
通过学习要让学生懂得不要把一件偶然发生的事情,看成是会不断发生的事情,对意外的收获不要存有侥幸心理。
《滥竽充数》告诉我们没有真才实学,靠假冒过日子是长不了的。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目标】1、学会本课的生字,理解课文内容。
2、懂得成语“守株待兔”“滥竽充数”两则寓言各说明了什么道理。
3、朗诵并背诵寓言,用自己的话讲一讲两个寓言故事。
【过程与方法目标】有感情、有韵律、流利地朗读课文,感受课文所表达的寓意。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引导学生体会种田人因为一次意外的收获便抱有的不劳而获的侥幸心理,明白寓言所蕴涵的道理。
2、让学生明白没有真才实学,靠假冒过日子是长不了的。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掌握诵读文言文的方法,借助译文理解语句,懂得其中的道理。
【教学难点】从文章中悟出故事寓意,正确运用于生活实践课前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1、板书课文题目。
理解“寓言”的意思。
2、用自己的话说说什么是寓言。
寓言是用比喻性的故事来寄托意味深长的道理,给人以启示的文学体裁,字数不多,但言简意赅。
该词最早见于《庄子》,在春秋战国时代兴起,后来成为文学作品的一种体裁。
3、导入新课。
4、简介《韩非子》。
【设计意图】讲解寓言让学生对于寓言有更为深刻的理解,为学习寓言打下基础。
二、初读感知学习生字:1、自由朗读课文,要求:①借助拼音把课文读正确、读通顺。
②边读边联系译文了解古文内容。
③画出不理解的词语。
2、出示生字:①带拼音指名读一读。
②去拼音读一读。
③齐读、开火车读。
3、出示词语:①自由读一读。
②指名读、齐读。
4、理解词语的意思:株:露出地面的树根;树桩。
触:抵,撞到。
走:跑。
折:折断。
颈:脖子因:副词。
于是,就。
释:放下,释放。
【语文版】(新版)秋季三年级上册语文:22寓言二则教案2
寓言二则知识与技术会认6个生字,会写7个生字。
能借助译文理解文中要点词句的意思,认识每句的大体句意。
有感情、有韵律、流畅地朗诵课文,感觉课文所表达的寓意。
感情态度与价值观感觉中国传统语言文化艺术的风范。
对文言文产生阅读兴趣,喜爱寓言故事。
懂得刻舟求剑、鱼目混珠是不好的行为。
[教课重难点]掌握朗读文言文的方法,借助译文理解语句。
从文章中悟出故事寓意,正确运用于生活实践教课时间:两课时教课方案:第一课时教课过程一、讲话导入,引入课题同学们,你们知道哪些风趣的故事呢?(生自由讲话)同学们听过的故事可真许多,有奇特的童话故事,有想象丰富的科幻故事,有含着漂亮传说的神话故事。
今日,我们也要来读一则故事,看看这个故事与我们平常看过、读过的故事有什么不相同吧!(板书课题,齐读课题)二、初读课文,学习生字词听范读,将不认识的字标明拼音。
小组合作,交流识记生字的方法。
1.交流报告学习状况。
“株”“折”左右构造,左窄右宽,能够用熟字加部首方式记忆。
听老师范读,借助译文思虑:故事的主人公有什么特色?你有什么样的感觉?(刻舟求剑的农民很笨,总想着不劳而获;不可以向这位主人公学习。
)三、再读课文,整体感知出示课件(已标明节奏号)的课文:请同学边听老师朗诵课文,边将节奏号标明在课文相对应的地点。
2.(小组合作读,男女生合作读):你们发现这篇课文与我们以前学的课文有什么不相同吗?(有出示[粗心],语言很短,读起来像诗。
)师小结:这样的文体称为文言文,是我国传统语言的表现形式,我们今日就来借助[粗心]一同领会古代文人的智慧吧!请联合[粗心]谈谈“刻舟求剑”是什么意思。
讲了一个什么故事。
(宋国人放下农具,守在树桩旁,希望再获取兔子——刻舟求剑)(宋国人在耕种时,有时获取一只撞死在树桩上的兔子,于是什么也不做,守着树桩,希望再获取兔子的故事)(1)“这个人就放下农具,守在树桩旁,希望再获取兔子”对应文章中哪句话?(因释其耒而守株,冀复得兔)(2)“耒”是什么意思?“株”是什么意思?“冀”是什么意思?对应着这两句话再读一读。
三年级语文上册《寓言两则》教学设计(精选14篇)
三年级语文上册《寓言两则》教学设计(精选14篇)三年级语文上册《寓言两则》篇1知识、能力目标。
1、学会本课的12个生字,能正确读写生字新词。
2、正确朗读课文,用自己的话讲这两个寓言故事。
3、理解寓言的意思,从中受到启发和教育。
教学重点:理解两则寓言的含义课时安排: 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故事导入。
谁还记得我们学过哪些寓言故事?教师小结:寓言故事中都含着一个深刻的道理。
(教师举例说明)今天我们来学习两则寓言故事。
首先我们学习第一则寓言故事《揠苗助长》。
二、学习新课1、自读《揠苗助长》,学习生字2、检查自学生字的效果。
3、让学生以“开火车”的方式读生字。
4、再读课文,了解寓言的大致意思。
(在小组里说一说,然后指名在全班交流。
)说说你读懂了什么?5、根据寓言内容,思考问题,读懂课文。
(1)种田人见到自己田里的庄稼总是不长,他的心情怎样?在文中画出最能表现心情的词语(焦急)引导学生朗读第一自然段。
(要把种田人的焦急的心情表现出来)(2)种田人怎样做的?指名朗读课文的相关段落。
让学生根据课文中的插图用自己的话说说。
6、小组讨论:种田人觉得这种做法怎样?你觉的他这种做法怎样?从“总算”“一大截”理解种田人的心情。
7、这则寓言最后的结果怎样?读了这个故事,你有什么想法。
(小组交流,指名在班上说一说)三、拓展学习你想一想:在我们的生活中有没有像故事中种田人那样的人?你想对那个种田人说点什么?(先在小组里说说,再在全班交流。
)四、小结课文。
引导学生总结这则语言的含义。
(凡事都有它的自身发展的规律,如果违反了事物发展的规律办事,就会把事情弄糟。
)第二课时一、复习巩固1、用自己的话讲一讲《揠苗助长》这个故事。
2、说说《揠苗助长》这个成语故事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
二、学习第二则寓言《亡羊补牢》。
1、自由读课文。
根据题目大致说说“亡羊补牢”的意思。
理解“亡”丢失。
“牢”这里指羊圈。
2、检查生字的自学情况:出示生字,指名读。
小学语文22-教案设计.寓言二则
小学语文22-教案设计.寓言二则一、教学内容本教案将以两则寓言为教学内容,分别是《蚯蚓与蜗牛》和《狮子与老鼠》,目的是通过阅读寓言来让学生了解人生的道理和教育意义。
二、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寓言的定义,引导学生探究寓言的文学特点;2.增强学生的语文阅读能力和理解能力;3.培养学生的道德情操和灵敏的思考能力;4.帮助学生将寓言的教育思想融入到日常生活中。
三、教学准备教师准备教案,复印上述两则寓言和填好的习题,学生准备工具书和笔记本。
四、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教师可以引入故事,引起学生对故事的兴趣,并根据故事导入本节课的主题:“寓言的特点和教育意义”。
引入的方式可以是讲故事,或者出示相关图片和视频等等。
2. 寓言介绍(5分钟)在引入故事之后,教师简单地介绍一下寓言的定义和特点。
教师可以问学生:“你们知道什么是寓言吗?”,然后简要解释寓言的定义,简单介绍一下寓言所表现的教育意义。
3. 寓言《蚯蚓与蜗牛》(25分钟)教师让学生先自己阅读寓言《蚯蚓与蜗牛》,然后让学生自己思考:“这个寓言讲了什么?”、“这个寓言想要告诉我们什么道理?”、“你是否认同这个道理?为什么?”等问题。
然后让学生将问题的答案写在他们的笔记本上或者课堂讨论。
接着,教师会给学生分发相关的练习,并给出要点,以便让学生在处理练习的过程中思考道理,锻炼自己的思维能力和语文能力。
4. 寓言《狮子与老鼠》(25分钟)由于时间和篇幅的限制,本节课只提取了两则寓言。
与第一则相似,这则寓言的教学方式,同样是先阅读寓言,然后自己思考。
在思考过程中,可以因材施教,给学生分别设置不同的问题,在帮助学生思考问题的同时,让学生自己分辨出不同道理的“精髓”。
5. 课堂总结(5分钟)在阅读、思考、课堂讨论以及处理题目的过程中,学生已经学习了两则不同的寓言:《蚯蚓与蜗牛》和《狮子与老鼠》。
教师需要花点时间总结一下本节课学生所掌握的知识点,回答学生对课程的疑问,并鼓励学生将所学到的东西运用到自己的生活中。
小学三年级语文上册《寓言二则掩耳盗铃滥竽充数》教案、教学设计
7.关注个体差异,因材施教:针对学生的不同需求,给予个性化的指导和关爱,使每个学生都能在课堂上获得成长。
8.教学评价,全面多元:采用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方式,关注学生的知识掌握、能力提升和情感态度等方面的全面发展。
2.利用多媒体展示《掩耳盗铃》和《滥竽充数》的图片,让学生猜测故事情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提问:“同学们,你们听说过‘掩耳盗铃’和‘滥竽充数’这两个成语吗?它们分别代表什么意思呢?”引导学生思考,为新课的学习打下基础。
(二)讲授新知
1.教师带领学生一起学习《掩耳盗铃》的故事,注意讲解生字、新词,如“掩、盗、铃”等,确保学生掌握字词的正确书写和用法。
2.各小组针对讨论内容进行分享,其他小组给予评价和补充,共同探讨寓言故事中的道理。
3.教师巡回指导,关注学生的讨论情况,适时给予点拨和引导,确保讨论的有效性。
(四)课堂练习
1.教师设计相关的练习题,如填空、选择、简答等,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2.学生完成练习题,教师及时批改并给予反馈,针对学生的错误进行纠正和指导。
3.教师挑选部分学生的作业进行展示和评价,鼓励学生互相学习,共同进步。
(五)总结归纳
1.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的内容,总结两个寓言故事的寓意,强调诚实、团结等价值观。
2.学生分享自己在课堂中的收获和感悟,教师给予肯定和鼓励,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3.教师布置课后作业,要求学生结合寓言故事,思考自己在生活中的实际应用,将寓言故事的道理融入到日常生活中。
4.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学会从多角度分析问题,用生动的语言描述自己的想法。
最新湘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寓言二则》优秀教案第二课时(精品)
《寓言二则》教案——第二课时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懂得“狐假虎威”、“鹬蚌相争”的意思。
3.能结合自己得生活实际理解寓意,从中受到启发和教育。
教学重点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品析文中优美词句。
教学难点能结合自己得生活实际理解寓意,从中受到启发和教育。
教学方法朗读法引导法课前准备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过程1、导课1.请一名同学给大家讲一讲狐假虎威的故事。
2.播放手机精彩的导学成果。
2、新授(一)初步感知1.出示课件图片(这是一只河蚌)。
问:被暖暖的太阳照着,河蚌会有怎样一番感觉呢?也许它会说什么?谁来演河蚌?交流。
2.可这时,来了只鹬。
问:鹬?河蚌?分别想什么?指名学生说。
(河蚌急忙把壳儿合上)演:合壳(牢牢地夹住鹬的嘴不放)3.这时候的河蚌……(速度、力度——心理如何)4.这是故事的起因,我们再完整地听一遍录音。
(提醒:注意,听仔细了)5.打开书本,看完这部分内容,先自由读,要求试着复述。
6.学生试讲。
(绘声绘色、活灵活现,大声点)评价:提点意见,优点也行。
(二)整体感知1.鹬和蚌之间的这场争斗,会如何发展?请看第2、3两段中鹬蚌之间的一段对话。
2.自由读。
简单说说故事如何发展?(互相争执)3.这一段写得非常生动,再请同学读。
提醒:加表情。
(动脑,怎么读才有味道)4.说说此时鹬蚌之间的局势?(威胁、毫不示弱、得意洋洋、相持、力量相当、互不相让)5.在理解的基础上再来哪个人配合角色朗读。
(前后、左右搭配都行)配以面部表情。
6.请一对搭档分角色读,为了体现故事的完整性,再请一位同学做旁白。
(可喊暂停,提醒:注意语气,表情,要进入情境)7.评价。
8.课后也可通过表演,复述故事。
(3)细读探究1.鹬蚌互相争持,所导致的后果会是什么呢?2.录音范读。
3.回答:鹬蚌双方——筋疲力尽。
板书:渔夫——没费一点力气,就把它们一齐捉住了。
4.揭示寓意:这正是鹬蚌相争,渔翁得利。
三年级上册语文教学设计寓言二则第2课时苏教版
1.图片导入:利用多媒体展示一幅葡萄架下的狐狸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并提问:“同学们,你们看这幅图片,想到了哪个寓言故事?”
2.学生分享:请学生分享自己熟悉的寓言故事,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3.导入课题:教师揭示本节课的学习内容——《狐狸和葡萄》,并简要介绍寓言故事的特点。
(二)讲授新知
1.朗读课文:教师示范朗读,学生跟读,感受寓言的语言特点和节奏。
2.重视朗读,培养语感
-引导学生多种方式朗读,如个人朗读、分组朗读、齐读等,提高朗读技巧。
-教师示范朗读,让学生模仿,感受寓言语言的韵律和情感。
3.合作探究,深入理解
-分组讨论故事中的人物行为和寓意,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培养批判性思维。
-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分析问题,提高思维的广度和深度。
4.联系实际,情感共鸣
5.学生的情感态度,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对寓言故事所传递的价值观的接受程度,引导他们形成正确的道德观念。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适时调整教学策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和感悟寓言故事的内涵。
三、教学重难点和教学设想
(一)教学重难点
1.理解寓言故事中的人物形象和寓意,特别是对于故事背后的深层道理的领悟。
7.课堂准备:预习下一课的寓言故事,提前了解故事
1.作业量适中,以确保学生能够在规定时间内完成,不增加学生负担。
2.作业内容与课堂学习密切相关,有助于巩固所学知识,提高语文素养。
3.鼓励学生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充分展示自己的个性。
4.教师应及时检查作业,给予评价和反馈,鼓励学生持续进步。
3.学生通过学习寓言故事,能够激发对语文学习的兴趣,培养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情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语文教学设计
教材:语文三年级上册
课文:22 寓言二则
板块:教学设计—教案
设计思路
本课安排了两则寓言,分别是《守株待兔》和《滥竽充数》。
两则寓言都是文言短文,用短短几句话讲述了富有哲理的故事,发人深省。
《守株待兔》讲的是古时候一个种田人,偶然得到一只撞死在树桩上的野兔,从此他丢下锄头,整天守在树桩旁边等着,结果再也没有得到野兔,地也荒了。
《滥竽充数》要说的是没有真才实学,靠假冒过日子是长不了的。
综合分析,阅读寓言,要熟读成诵,了解它的大意和蕴含的道理。
以此为基调,在教学伊始将通过师生共同梳理,确定中心问题;接着抓住重点字词,通过多种形式帮助学生理解寓意,想象画面,获得启发。
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理解寓意,想象故事的画面,初步体会文言字词的博大精深。
2.指导朗读、背诵两则寓言。
3.会认“株、颈、冀”等 6 个生字;会写“守、株、折”等 7 个生字。
重难点分析
教学重点
1.会认“株、颈、冀”等 6 个生字;会写“守、株、折”等 7 个生字。
2.指导朗读、背诵两则寓言。
教学难点
背诵寓言,理解寓意。
课前准备
1.收集关于《韩非子》的资料;
2.收集寓言故事的相关图片;
3.多媒体课件;
4.生字卡片。
教学时间
2 课时
教学过程
识。
(二)(展示课件第十三屏)多种形式读文,把寓言读准、读通,读出节奏、停顿。
1.(展示课件第十四屏)教师示范读课文,要求学生注意文言文的停顿。
2.学生借助自读课文,掌握本课中生字新词。
3.检查学生自读生字的情况。
4.指名读课文,教师适当指导。
5.出示注释,逐句指导学生读课文,读好文言文。
(展示课件第十五屏)
滥:失实的。
“滥竽”即不会吹竽。
使:派,让,指使。
说:和“悦”意思相同,高兴、愉悦。
廪:粮仓。
食:给东西吃。
以:给。
立:继承王位。
好():喜欢,爱好。
6.(展示课件第十四屏)教师播放音乐,配乐读课文。
以读为主,通过形式多样的朗读,让学生读出文言文的味道,从读起来觉得拗口到能逐步感受文言文的音律美,使学生感受到祖国传统文化的璀璨,激发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思想感情。
(三)用不同方式呈现个性感悟,深入质疑。
1.你从寓言中知道了什么?
先在四人小组内交流,然后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把学习收获呈现出来,师生评价。
(学生通过小组合作以画画、用自己的话描述、表演、列提纲等形式汇报收获)背景知识,丰富积累。
语感训练贯穿小学语文教学始末。
通过多种形式读文,呈现初读—熟读—诵读的教学指导梯度,为下文教学做好了充分的准备。
教师的配乐读给学生思考的空间,只有想得充分,学生才能表述丰富。
在小组合作中提高学生的贡献率,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通过想象寓言画面、画画、表演等多种形式挖掘深层感悟,扩展思维空
五、朗读课文,理清课文记叙的顺序1.分部分,指名学生朗读。
[要求学生读准字音,把句子读通顺,读流利。
注意让学生倾听,指名评价。
]
2.找出课文表示时间的词语,说说叙述的顺
序。
3.结合课后习题第 2 题,给课文分段,概括段意。
六、布置作业
1.抄写喜欢的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搜集有关诚实的格言。
第二课时
一、复习引入
1.认读词语。
(展示课件第四屏)
2.回顾课文内容,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
3.读课文的最后一句话。
(展示课件第五屏)4.体会加点词语在句子里的作用。
5.为什么“在我的脑海里留下了永久的回忆和终生的启示”?这节课。
我们继续研读课文,寻找问题的答案。
二、研读“钓鱼和放鱼”部分,体会作者的感情变化。
(一)体会钓鱼的过程。
(展示课件第六屏) 1.理解“涟漪”的意思。
2.体会加点词语在句子里的作用。
3.指导朗读。
(二)体会钓鱼时的心情。
(展示课件第七屏) 1.理解“小心翼翼”的含义,用“小心翼翼”练习说话。
2.理解“翕动”的意思。
3.出示鲈鱼的相关资料。
(展示课件第八屏)
4.体会“我”和父亲的心情。
5.引导学生读出“我”的感情。
(三)体会放鱼的过程。
本环节旨在承上启下,锻炼学生的说话能力,概括能力。
语文三年级上册-教学设计-教案-22 寓言二则
(展示课件第九屏)
1.“父亲盯着鲈鱼看了好一会儿”他在想什
么呢?
[让学生多元的理解,说出自己的见解。
]
2.父亲做得对不对?(展示课件第十屏)
3.你感受到父亲是怎样的人?
4.体会“我”的心情。
5.补白。
(展示课件第十一屏)
(四)指导朗读 8、9 自然段。
三、布置作业
阅读《语文同步读本》中的《中彩那天》和《尊
严》,想一想,这两篇课文给我们哪些启示?
第
三
课
时
一、
导
入
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了解了“我”和父亲钓鱼和放鱼的过程,感受到了父亲是一个严格遵守社会公德的人。
那么 34 年过去了,这件事又是怎么影响作者呢?
二、研读课文的最后两个自然段。
1.自由读最后两个自然段,想一想,小时候“我”和父亲钓鱼这件事给了“我”什么启示?(展示课件第十二屏)
2.引导学生理解重点语句。
我再没有钓到过像那个夜晚钓到的那样大的鱼。
但是,在人生的旅途中,我却不止一次地遇到与那条鲈鱼相似的诱惑人的“鱼”。
(展示课件第十三屏)
①与那条鲈鱼相似的诱惑人的“鱼”指的是什么?你遇到过类似的情况吗?
② [启发学生联系生活实际想一想,说一说,让他们感悟到,“鱼”指的是形形色色的诱惑,指的是各种各样的个人利益。
比如:
在家里:父母不在家,电视很
精彩,是完成作业还是看电视?你……
在学校:考试,老师多给了分数,你……
语文三年级上册-教学设计-教案-22 寓言二则此处补白旨在深化课文的内容。
语文三年级上册-教学设计-教案-22 寓言二则
在公共场所:买东西时,售货员多找了钱给你,
你……
回家路上,你拣到一件自己喜欢的玩具,你……]
当我一次次地面临道德抉择的时候,我就会
想起三十四年前和父亲钓鱼的事,眼前浮现出父
亲坚定的神情,耳边仿佛响起父亲不容争辩的话
语。
于是,我就会获得抵制诱惑的勇气和力量。
①“道德抉择”是什么意思?引导学生举例
说明。
②齐读最后一句话,说说这句话的作用。
三、回归整体,再次感悟作者的情感
1.课文是按着“钓鱼——放鱼——启示”
的顺序来记叙的,想一想“我”的情感发生了几
次变化?是怎么变化的?
(“我”钓到大鲈鱼,十分惊喜;父亲要“我”
把鲈鱼放回湖里,“我”极不情愿;后来,“我”
领悟到父亲的做法是对的,在三十四年的人生旅
途中,面临各种诱惑,“我”变得非常坚定。
)
2.引导学生朗读全文,体会我的思想感情和
父亲的人格。
四、拓展与练习
1.面对着这样的父亲、这样的作者,你想对
他们说什么?
2.在你的学习和生活中,你遇到过哪些启示,
写一写。
板书设计:
3 钓鱼
钓鱼得意
放鱼不舍
启示获得勇气和力量
11
语文三年级上册-教学设计-教案-22 寓言二则
语文(S)教学设计
教材:语文(S)四年级下册课文:
4* 爷爷的芦笛
板块:教学设计—教案
设计思路:
课文写了少年强强到海边找爷爷,并独自在爷爷的小闸屋里过夜,历经恐惧,在爷爷的笛
声中变得勇敢起来的故事。
这个故事告诉学生要想健康成长,就得经历风雨、见世面,在实际的锻炼与挑战中学会坚强。
文本情感真实,富有哲理,语言优美,有美好的意境。
教学时,力求体现自主阅读,自行探究,自我体验。
在学生充分阅读的基础上,让学生归纳课文的主要内容,说说讲了一件什么事。
在整体把握课文内容后,再引导学生抓住“三次笛声”这条主线,启发学生体会在不同环境下强强听到爷爷笛声的不同感受。
指导学生通过找、画句子,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借助想象,互相交流讨论等方法理解课文内容。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了解环境描写对人物心理的衬托作用,联系课文内容理解“海边的孩子,不沾点儿海水就长不结实”等句子的意思。
3.凭借课文语言材料,明白经风雨、见世面,接受实际锻炼,对孩子健康成长的重要
作用。
4.会认“闸、撼、颠、簸、哆、嗦”等 6 个生字。
重难点分析:
重点:理解课文主要内容,体会强强的心理活动。
教学难点:联系课文和学生生活实际理解“海边的孩子,不沾点儿海水就长不结实”这句话的意思。
课前准备:
搜集大海波浪滔天的图片或音像资料,教师制作多媒体课件。
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