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镇化背景下的广西语言资源开发利用初探

合集下载

南宁城市国际化对策———基于语言环境视角

南宁城市国际化对策———基于语言环境视角

南宁城市国际化对策———基于语言环境视角①陈嘉诗,宁静(广西大学行建文理学院,广西南宁530005)一、引言2010年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The China-ASEAN Free Trade Area)全面成立,而广西作为中国以及东盟国家之间联系的桥梁,也走向了国际化的大舞台。

近5年来,南宁在城市形象、经济、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慢慢地走向了现代化,从三线城市步入了二线城市的行列。

南宁城市的国际化在这样的内、外部环境背景下面临着许多挑战,但发展前景良好。

2015年年初,我校广西大学行健文理学院人文学部英语专业讲师宁静老师提出在邕外籍人士对南宁城市国际化的看法的调查活动。

同年,召集相关专业学生成立了调查团队,并确立项目名称为“外籍人士看南宁”南宁城市国际化形象的调查研究。

项目负责人及小组成员提交了广西高校大学生创新创业计划项目申报书,该项目被评定为国家级大学生创新训练项目并且得到区政府和学校的大力支持。

此后,我们的调研团队踏上了记录国际化南宁的旅途。

常驻外籍人士数量是国际化程度重要指标,在南宁的长驻外籍人士也渐渐增多,而一个良好的国际化语言环境是一个国际化城市的重要标志。

本文旨在分析南宁市语言环境的发展现状,与国内国际化城市进行对比,针对其中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的对策。

二、发展现状及问题(一)公共设施语言环境南宁市的交通路面的修整及交通工具的多样化为人们的生活带来了巨大的便利。

2016年南宁市的地铁建设正逐步走向正轨,目前地铁1号线的东、西段已处于运营阶段,2号线和3号线仍在建设中,4号线至8号线则已开始规划,而9号线则处于勘探阶段。

针对运营中的1号线,我们通过观察、记录各个地铁口及站内情况,发现其文字标识较完善,具备中、英双语标识以及双语语音播报,语言环境良好,大部分乘客包括外籍人士在内都表示十分满意。

而在城市道路方面,南宁市各区、各条道路的路名、方向标识只包含中文及拼音,而非英文标识,例如道路标识,××路下方写的是××Lu的拼音标识;而××大道下方写的则是××Dadao或××DADAO的拼音标识。

小学语文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初探

小学语文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初探

开发 与剃尼初探 小掣语 文资源 的
些 自由 ,传统 的以作文 代替生 活体 验的 做法 ,使 大多 数学 生感 到 反感 。

因此 ,我 们要 尽 可 能 从 培 养 兴 趣 人 手 ,引导学 生消费 语文资 源 ,而不要 强 迫学生 吸收资 源 ,如果那 样 ,可 能 会适 得其反 。
三 、营造 氛围 ,倡 导阅读 ,养成 良好 习惯
好 的学 习氛 围对 学 生 的影 响 极 大 ,所 以要充分 利用教 室这个教 学环
境 ,使 学 生 沐 浴 在 书 香 的 良好 氛 围 语文 课 程 资 源 ,创 设 语 文 学 习 的 环 需求 ,而且不利 于发展 他们各 自的潜 中。莎 士 比亚说 过 : “ 书籍是全世 界 境 ,拓宽语 文学 习和运用 的领域 ,注 力 。解决 问题 的途径 之一是 提供多样 的营养 品 ,生 活里没有 书籍 ,就 好像 重跨学科 的学习 , 使 学生在 不 同内容 的学 习资源 ,使 学生 能够根据 自己的 大地没有 阳光 ;智 慧里没 有书籍 就好 和方法 的相 互交叉 、渗透 和整合 中开 学 习需求 和最适 合 自己的学 习渠道进 像 鸟 儿没 有翅 膀 。 ” 因此 ,我 们要 尽 阔视野 ,提 高学 习效率 ,从 而使语文 行选择性 的学 习 。学生 可 以 自主决定 可能组织 学生天 天阅读 , 使 学生 在阅 学习的过程成 为学生形 成积极 的情感 学什 么 、怎么学 、什 么应该学 、在什 读 中提取信 息 ,并将 自己对 语言 的感 态度 、主动 思维 和大 胆 实践 的过 程 , 么地方 学等等 。因此 ,开发利用 中学 悟 、体验 内化为富有 个性 色彩 的语 言 语 文课程 资源为 学生 自主学 习创 造 了 过 程。 实现新课程改 革的 目标 。

连山地区壮语使用情况的调查报告

连山地区壮语使用情况的调查报告

连山地区壮语使用情况的调查报告一、研究背景和目的壮语是中国的少数民族语言之一,在广西壮族自治区连山壮族瑶族自治县(以下简称连山地区)有广泛使用。

本次调查旨在了解连山地区壮语的使用情况,包括日常使用频率、使用范围以及对壮语保护和传承的态度,以期为相关保护和传承工作提供参考。

二、调查方法和样本本次调查采用问卷调查法,设计了涉及壮语使用的相关问题,包括壮语的日常使用情况、使用场景、对壮语保护和传承的意识等。

调查对象为连山地区居民,通过随机抽样的方式选取了100名受访者作为样本。

三、调查结果分析1.壮语的日常使用情况调查结果显示,连山地区的受访者中绝大多数会说壮语(90%),并且日常使用壮语的比例也较高(80%),只有少部分人不会说壮语或者很少使用壮语。

这说明壮语在连山地区仍然是一种主流语言,并且在日常交流中得到了广泛应用。

2.使用壮语的场景调查结果显示,壮语的使用场景相对较为广泛。

受访者中有74%表示在家庭中会使用壮语,57%表示在学校会使用壮语,40%表示在社交场合会使用壮语。

这些数据说明壮语在家庭、学校和社交场合中的使用频率较高,社区和工作场所的使用率相对较低。

3.壮语保护和传承的态度调查结果显示,绝大多数受访者对壮语的保护和传承持积极态度。

有65%的受访者认为壮语是壮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应该加强保护和传承;61%的受访者认为壮语应该在学校中得到更多的传授和学习;57%的受访者希望政府能够出台相关政策来鼓励壮族人学习和使用壮语。

这些数据表明连山地区居民对壮语的保护和传承有着较高的意识,并且对相关政策的支持度较高。

四、结论和建议根据调查结果,可以得出以下结论和建议:1.连山地区壮语的日常使用情况较好,壮语仍然是一种主流语言。

应继续鼓励和支持居民在家庭、学校和社交场合中使用壮语。

2.壮语在社区和工作场所的使用率相对较低,可以通过开展壮语培训和宣传活动,提高社区和工作场所对壮语的认知度和使用率。

3.加强对壮语的保护和传承工作,包括加强学校中壮语教育的力度、出台相关政策来鼓励壮族人学习和使用壮语等。

信息与统计学院2013届毕业论文(设计)备选题目(第一次)

信息与统计学院2013届毕业论文(设计)备选题目(第一次)

163 胡小春 164 胡小春 165 胡小春 166 胡小春 167 胡小春 168 胡小春 169 胡小春 170 胡小春 171 黄凤丽 172 黄凤丽 173 黄凤丽 174 黄凤丽 175 黄凤丽 176 黄凤丽 177 黄凤丽 178 黄玲花 179 黄玲花 180 黄玲花 181 黄玲花 182 黄玲花 183 黄玲花 184 黄玲花 185 黄玲花 186 黄玲花 187 黄玲花 188 黄妍 189 黄妍 190 黄妍 191 黄妍 192 黄妍 193 黄妍 194 黄妍 195 黄妍 196 黄妍 197 黄妍 198 吉建华 199 吉建华 200 吉建华 201 吉建华 202 吉建华 203 吉建华
备 选 论 文 题 目 《计算机应用基础》考试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电脑硬件仓库管理系统的设计 小区物业管理系统设计 毕业生就业管理系统设计 基于WEB的在线作业提交系统设计 我国教育政策信息化的发展及其对策 我国基础教育信息化的研究 电子邮件营销及策略 网络广告的效益研究 中国-东盟背景下广西电子商务发展的影响因素研究 网上超市购物系统的设计与实现(进货版) 网上超市购物系统的设计与实现(销售版) 网上超市购物系统的设计与实现(物流版) 网上超市购物系统的设计与实现(供应商版) 网上超市购物系统的设计与实现(管理员版) 高校商品交易网站的设计与实现(管理员版) 高校商品货交易网站的设计与实现(卖家版) 高校商品货交易网站的设计与实现(买家版) 基于Chord协议的P2P搜索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非结构化P2P网络下的资源搜索技术研究 网络在线考试系统 《商务数据库技术》辅助教学管理网站设计 《数据库原理及应用》教学网站设计 基于WEB校友录的设计与开发 网上书店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开发 商务网站交易系统 学生网上练习自测系统 信息化对我国教育政策的影响探析 基于信息化背景下我国教育政策分析 我国教育政策的实施效果研究 广西某地数字媒体产业现状分析 手机视频运营模式调查分析 手机媒体发展研究 旅游网站设计 云南与广西文化产业的投入产出对比分析 城市人居环境宜居度评价-----一线城市与广西各城市的对比 分析 基于因子分析法的生态城市建设研究-----以广西为例 社会保障统计指标体系的设计及研究—以南宁各区县为例的 实证分析 广西各市城市化质量的综合评价 ***企业顾客满意度研究

广西边境民族地区语言使用状况及政策研究

广西边境民族地区语言使用状况及政策研究

广西边境民族地区语言使用状况及政策研究作者:吴先泽林潇蓉来源:《赤峰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5年第10期摘要:广西边境目前处于东盟开放的最前沿,语言问题开始凸显。

边境民族青少年学生在日常交流中壮话使用频率很高,普通话使用频率较低,所学外语语种仅限英语,这种语言使用现状无法满足现实需求。

应重新审视该地区语言政策,可以考虑开设壮语文字课程,大力推广普通话,开设越南语、泰语等外语。

关键词:语言使用状况;边境民族地区;语言政策中图分类号:H10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2596(2015)10-0188-02一、广西边区地理位置、民族及语言广西壮族自治区坐落于祖国西南边疆,生活着壮族、苗族、瑶族、水族、侗族、京族、仫佬族、哈尼族、彝族等十多个少数民族。

广西与越南山水相接,地理位置特殊,在国家安全方面具有重要战略意义。

这里历史上曾是战火纷飞的最前线,现在处于东盟开放特别是对越南开放的最前沿。

中越边境有多个口岸和边民互市点。

广西凭祥综合保税区是中国目前开放层次最高、政策最优、功能最齐全的海关特殊监管区;龙州水口口岸作为国家一类口岸,是中国进入越南及东南亚国家的重要通道;中国—东盟博览会定期在南宁召开也推动着该地区的对外贸易[1]。

广西与东盟十国的交流合作日益频繁,而应对相关国市场多语多文化的能力尚显缺乏[2]。

和越南接壤的八县市(东兴、上思、宁明、凭祥、龙州、大新、靖西、那坡等)处于东盟开放桥头堡位置,该地区是以壮族为主体的少数民族聚居区。

该区语言资源丰富,语言使用复杂多样。

广西边境八县市的青少年学生,作为边疆地区未来的建设者,对其语言使用状况调查研究具有重要意义,可以给语言政策的制定提供依据。

随着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建立,中越“两廊一圈”的构建以及中国参与大湄公河次区域合作的步伐逐渐加快。

作为东盟开放桥头堡的广西边境地区,实施什么样的语言政策,对民族团结、边境安定、经济发展和国家安全都有重要影响。

易地扶贫搬迁背景下的语言问题与语言发展契机——以广西壮族自治

易地扶贫搬迁背景下的语言问题与语言发展契机——以广西壮族自治

易地扶贫搬迁背景下的语言问题与语言发展契机———以广西壮族自治区易地扶贫搬迁工程为个案■黄金铃/吉林大学摘 要:易地扶贫搬迁是我国新时期实施的一项重要脱贫举措。

易地扶贫搬迁过程中,有大量的人口离开原来的居住地搬迁安置到城镇中,其生活环境和语言环境发生了变化,与之相关的语言接触、语言选择、语言交际障碍以及少数民族语言的保护与传承等问题变成了我们需要解决的问题。

但是,易地扶贫搬迁工程也为语言的发展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契机。

关键词:易地扶贫搬迁 语言问题 语言发展契机一、前言易地扶贫搬迁是我国新时期实施的一项重要脱贫举措,通过“挪穷窝”的方式改善了人民的生活水平。

《全国“十三五”易地扶贫搬迁规划》明确,易地扶贫搬迁工程的搬迁对象主要是“一方水土养不起一方人”地区经扶贫开发建档立卡信息系统核实的建档立卡贫困人口,约981万人,迁出区域范围涉及22个省的约1400个县[1]。

与以往的移民工程相比,易地扶贫搬迁工程所涉及的范围更广,搬迁人口规模更大。

目前,易地扶贫搬迁的后续问题是社会关注的热点,已有较多的学者探讨易地扶贫搬迁的相关问题,然而与之相关语言问题的研究成果却相对较少。

在本研究以前,田光辉、杨庚梅(2019)分析了湖南易地扶贫搬迁移民社区存在的一些语言和谐问题及问题产生的背景和解决策略[2]。

但易地扶贫搬迁是一项规模庞大的移民工程,除了语言和谐问题之外,还有很多语言问题需要我们去关注和研究。

本文以广西壮族自治区易地扶贫搬迁工程为个案,探讨易地扶贫搬迁的语言问题及解决思路,尽可能地提出一些具有现实意义且可为其他易地扶贫搬迁地借鉴和复制的解决思路。

广西壮族自治区具有民族语言丰富、易地搬迁人口数量大等特点,其易地扶贫搬迁所产生的语言问题较为典型,具有较大的借鉴意义和研究价值。

二、广西易地扶贫搬迁安置方式与语言问题据报道显示,在“十三五”期间,广西壮族自治区计划实施易地扶贫搬迁建档立卡贫困人口71万人,截至2019年2月底,全自治区已搬迁入住69.58万人,占全部搬迁安置任务的98%,搬迁入住率达99.4%。

“一带一路”广西语言规划的资源探究

“一带一路”广西语言规划的资源探究

“一带一路”广西语言规划的资源探究作者:李少丽来源:《现代经济信息》 2017年第12期摘要:语言规划是社会语言学中研究如何计划语言发展推动社会进步的一门学科。

广西正面临加快“一带一路”建设和推动落实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大好机遇,我们既需要了解广西现有的语言资源,也需要逐步扩展对周边东盟国家所拥有的语言资源的认识。

本文将初步展示广西现有的语言资源和广西所处的外部语言环境,探索丰富的语言资源在广西互相影响的作用机制,以及设计广西语言规划时应当考虑哪些因素,以便于适应当前快速推进“一带一路”建设的需要。

关键词:语言规划;广西语言资源;一带一路中图分类号:H002文献识别码:A文章编号:1001-828X(2017)018-0-02一、前言随着“一带一路”建设的开展,沿线各国利益共同体加强相互联系,语言是推进“一带一路”建设不可或缺的重要战略因素,语言战略规划问题正备受关注,关注的焦点主要集中在如下问题上:沿线国家语言状况,语言人才培养,语言安全和语言服务等。

美国社会语言学家E. Haugen认为语言规划的重要性无论如何强调都不为过,用他的话来说就是:“哪里有语言问题,就必将要求对语言进行规划。

”。

20世纪80年代以来,许多国内外学者看待语言的视角出现了重大的转变。

语言不再被看成是引发诸多麻烦的因素之一,而被看成是一个地方所拥有的资源。

美国语言学家Ruíz认为把语言看成一种资源,这种视角的转换所带来的一个重大收获就是,多种语言的并存和交流互动并不会直接导致使用不同语言的人群之间产生冲突,而是可以通过合理的语言规划而实现合作式发展。

李宇明则从文化和信息化的角度认可了鲁伊兹的观点,并明确指出,对一个国家而言,语言多、方言多并不是问题,而应该成为这个国家的财富和资源。

广西是中国语言最复杂的省区之一,目前在经济和社会发展方面正迎来前所未有的机遇。

随着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各项政策措施的落实和“一带一路”建设的全面铺开,广西今后的发展前景令人无限憧憬。

谈“中国语言资源有声数据库广西库”的建设

谈“中国语言资源有声数据库广西库”的建设

谈“中国语言资源有声数据库广西库”的建设作者:郝鹏飞来源:《汉字文化(教学卷)》2016年第10期【摘要】中国语言资源有声数据库广西库的建设,是在统一的要求和规范下用现代科技手段对广西区内语言资源进行保护的一项重大工程,对广西的语言文字、文化建设都将有很大的促进作用。

在建设中有成功的经验,也有暴露出的一些问题。

通过我们总结经验,解决问题将更有利于广西库的建设早日完成。

【关键词】语言资源数据库建设语言调查一、“中国语言资源有声数据库广西库”建设的背景语言不仅是一种交流工具,更是“一种有价值、可利用、出效益、多变化、能发展的特殊的社会资源”一种语言就是一种文化模式的体现,习得一种语言就等于习得了一种文化,同样,要想了解一种文化就必须学习表现这种文化的语言。

“语言是文化的重要载体,也是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因此,语言资源是文化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

文化资源是一个国家、民族、社会所赖以健康、繁荣发展的重要因素,也是软实力的重要组成部分。

”语言的多样性是和文化多样性密切相关的,保护语言资源也就是在保护文化的多样性。

某一种语言或方言的式微与消亡也意味着一种文化的式微与消亡,那么文化的多样性也将受到影响。

随着社会的发展变化,各地方言都受到一定程度的影响,形势不容乐观。

那么方言的保护必须重视起来。

广西壮族自治区是一个语言资源极其丰富的区域,在自治区所辖范围内共有汉语、壮语、侗语、水语、毛南、么佬、仡佬、拉珈、勉语、布奴语、苗语、彝语、京语等13种民族语言。

广西的汉语方言又主要有粤语(白话)、西南官话、平话、客家话、湘语、闽语等几种,除此以外还有许多尚未下定论的各种土话。

广西语言资源的丰富不仅表现在其种类的繁多,还表现在其复杂性上,这可以从从其所处环境和内部的分歧看出。

面对如此丰富的语言资源,保护这些语言资源就不得不提上日程。

广西有声数据库正是在这样一种情形下,继江苏、江苏、上海、辽宁、北京之后全国第五个、西部地区第一个,也是民族自治区第一个启动该项目的省(区),从数据库的建设至今已有三个年头,建设中有成功的经验,也存在问题。

面向东南亚的汉语国际教育中地方文化课程资源的开发利用以广西高校为例

面向东南亚的汉语国际教育中地方文化课程资源的开发利用以广西高校为例
面向东南亚的汉语国际教育中地方 文化课程资源的开发利用以广西高
校为例
目录
01 一、地方文化课程资 源在汉语国际教育中 的价值
三、开发利用广西地
03 方文化课程资源的策 略
02 二、广西地方文化课 程资源的特点与优势
04 参考内容
面向东南亚的汉语国际教育中地 方文化课程资源的开发利用
随着中国经济的崛起和国际影响力的提升,汉语学习在全球范围内持续升温。 尤其在东南亚地区,由于地理位置接近、文化交流频繁以及中国与东盟国家的紧 密合作,汉语教育受到越来越多的。在这一背景下,地方文化课程资源的开发利 用在高校汉语国际教育中显得尤为重要。本次演示以广西高校为例,探讨面向东 南亚的汉语国际教育中地方文化课程资源的开发利用。
一、杭州地方文化资源的价值
杭州地方文化资源具有丰富的历史文化价值。这些资源包括了各种历史人物、 文物古迹、风景名胜、民俗风情等,这些都是语文课程中可以利用的重要资源。 通过对这些文化资源的了解和学习,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杭州的历史和文化, 增强文化自信,提高文化素养。
二、杭州地方文化资源在语文课 程中的开发
二、广西地方文化课程资源的特 点与优势
广西地处中国南部,与东南亚国家接壤,拥有丰富的民族文化和地方特色。 广西的地方文化课程资源具有以下特点与优势:
1、丰富的民族文化资源:广西是一个多民族聚居的地区,各民族文化独具 特色。例如壮族的三月三歌节、瑶族的盘王节等。这些民族文化资源为汉语国际 教育提供了丰富的教学素材。
此外,还可以通过多种形式的地方文化活动来丰富幼儿园的课程内容,例如, 组织幼儿参观博物馆、历史遗迹等文化场所,参加民俗活动、艺术比赛等文化活 动。
在利用地方文化资源的过程中,需要教育工作者对课程内容和幼儿的发展进 行综合评估。首先,要确保所选的文化资源符合幼儿的年龄特点和兴趣爱好,以 避免课程内容的过度复杂或枯燥无味。其次,要文化资源对幼儿发展的促进作用, 例如,可以培养幼儿的文化自信、审美能力、创造力和社会交往能力等。最后, 要不断对课程内容和教学方式进行反思和调整,以确保教学效果达到最佳。

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广西

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广西

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广西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是研究语言的结构、功能和使用的学科。

它涉及到语音学、语法学、语义学、语用学等多个方面,研究语言的构成、规律以及不同语言之间的差异和联系。

广西作为一个多民族地区,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在该地区有着丰富的研究内容和实践应用。

首先,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在广西的研究内容主要包括对广西不同民族语言的研究。

广西是中国的少数民族自治区,拥有多达14个少数民族。

研究人员对广西的壮语、瑶语、苗语、侗语等少数民族语言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包括其语音、语法、词汇等方面。

这些研究对于了解广西不同民族之间的语言差异和联系,保护和传承少数民族语言和文化,具有重要的意义。

其次,应用语言学在广西的实践应用方面也有着广泛的研究和推广。

广西是一个旅游资源丰富的地区,旅游业发达。

应用语言学可以应用于旅游翻译、导游解说等方面,为游客提供语言服务,促进旅游事业的发展。

同时,应用语言学可以应用于教育领域,研究如何更好地教授广西少数民族的语言,促进多民族之间的交流和理解。

除此之外,广西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还包括对广西方言和土语的研究。

广西方言十分丰富,主要包括宾阳方言、防城方言、南宁方言等等。

方言研究对于了解广西地域文化和民众生活具有重要意义。

同时,对于一些少数民族来说,他们使用的土语在儿童教育、社区交流等方面起着重要作用,研究土语的语言规律和使用情况,有助于提供相应的语言教育和培训。

另外,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在广西还可以应用于文化遗产保护。

广西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遗产,如壮族的梯田文化、瑶族的芦笙音乐等。

通过语言学的分析和研究,可以更好地理解这些文化遗产中蕴含的语言和符号意义,为文化遗产的传承和保护提供理论和实践的支持。

总之,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在广西有着广泛的研究和实践应用。

对广西的多民族语言、方言、土语的研究,对于促进多民族之间的交流和了解,保护和传承语言和文化,具有重要意义。

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在旅游、教育、文化遗产等领域的应用,也为广西地区的发展和繁荣做出了贡献。

地方语言教育的现代化教学资源开发

地方语言教育的现代化教学资源开发

地方语言教育的现代化教学资源开发一、引言地方语言是一个国家、一个地区独特的语言文化宝藏,它承载了丰富的历史、地理和民族特色。

然而,在全球化的今天,地方语言的传承和发展面临着严峻的挑战。

为了让地方语言得到充分保护和传承,现代化的教学资源开发势在必行。

二、地方语言的重要性1.文化传承:地方语言是地区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蕴含着独特的民族文化和价值观念,是传承历史、培养身份认同感的重要途径。

2.社会凝聚力:地方语言是社区、族群的精神纽带,通过使用地方语言,人们可以建立起更加紧密的社会联系,并增强对地方身份的认同。

3.认知发展:研究表明,学习地方语言能够促进儿童的认知发展,培养他们的多元思维能力和跨文化沟通能力。

三、现代化教学资源的意义1.增强教学吸引力:通过利用现代化教学资源,可以激发学生对地方语言学习的兴趣,使学习过程更加活跃。

2.提高教学效果:现代化教学资源能够为学生提供更加直观、生动的学习内容,促进他们更好地掌握地方语言。

3.拓宽学习途径:通过开发现代化教学资源,地方语言教育可以跳出传统的学习模式,提供多样化的学习途径,满足不同学生的需求。

四、现代化教学资源的开发与应用1.多媒体教学:利用图片、音频、视频等多媒体技术,为教学内容增添新的色彩,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同时,多媒体教学还可以提供丰富的实例和生动的情境,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运用地方语言。

2.虚拟现实技术:借助虚拟现实技术,可以创造出逼真的语言环境,使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地方语言的应用场景,提高他们的语言运用能力。

3.在线学习平台:建设在线学习平台,为学生提供随时随地的学习资源和交流平台。

在这个平台上,学生可以通过在线课程、论坛讨论等形式,与老师和同学进行互动,加深对地方语言的学习和理解。

4.游戏化教学:将游戏元素引入地方语言教学中,设计出趣味性强、有挑战性的游戏。

通过游戏化教学,学生在娱乐中学习,激发学习动力,提高学习效果。

五、面临的挑战与解决方案1.缺乏资金支持:地方语言教育在资源开发方面面临资金不足的问题。

中 国语言与文化在城镇化进程中的应用有哪些

中 国语言与文化在城镇化进程中的应用有哪些

中国语言与文化在城镇化进程中的应用有哪些在当今中国的城镇化进程中,语言与文化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它们不仅是交流的工具和传承的载体,更是推动城镇化健康发展、促进社会和谐进步的重要力量。

语言,作为人类沟通的桥梁,在城镇化进程中扮演着多种角色。

首先,普通话的普及是城镇化进程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随着人口的流动和城市的扩张,来自不同地区的人们汇聚在城镇中。

普通话的广泛使用使得人们能够更顺畅地交流,消除地域带来的语言障碍,促进信息的传递和思想的碰撞。

无论是在工作场所、学校还是社交活动中,流利的普通话都有助于提高沟通效率,增强合作与交流。

同时,地方方言在城镇化进程中也具有独特的价值。

方言承载着地方的历史、民俗和文化传统,是地域文化的重要标识。

在城镇中,保留和传承方言有助于增强居民的地域认同感和归属感。

例如,在一些地方的社区活动中,用方言表演的戏曲、说唱等节目,能够吸引众多居民参与,增进邻里之间的感情,营造出浓厚的地方文化氛围。

在教育领域,语言的应用对于提高城镇化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良好的语言教育能够提升居民的文化素质和就业能力。

在学校中,不仅要教授普通话和英语等通用语言,也要注重地方方言和传统文化的教育,让学生了解家乡的文化特色,培养他们对本土文化的热爱和传承意识。

文化方面,传统节日和习俗在城镇化进程中依然具有强大的生命力。

春节、中秋节等传统节日不仅是家庭团聚的时刻,也是城镇社区凝聚力的体现。

在这些节日里,举办各种庆祝活动,如舞龙舞狮、花灯展览等,不仅丰富了居民的精神生活,也吸引了游客,促进了城镇的经济发展。

建筑文化也是中国文化在城镇化中的重要应用。

许多城镇在建设过程中注重融合传统建筑风格和现代设计理念,打造具有地方特色的建筑景观。

比如,一些江南水乡的城镇保留了白墙黑瓦的传统民居风格,同时引入现代化的基础设施,既展现了地域文化魅力,又满足了居民的生活需求。

饮食文化在城镇化进程中也得到了传承和创新。

各地的特色美食在城镇中汇聚,形成了丰富多彩的饮食市场。

少数民族地区城市化进程中的语言运用不和谐问题分析

少数民族地区城市化进程中的语言运用不和谐问题分析

少数民族地区城市化进程中的语言运用不和谐问题分析作者:张海涛张景成来源:《文教资料》2020年第21期摘; ;要:城市化进程中的语言和谐构建问题,是城市化迅速发展的要求,直接影响和谐城市化建设和城市的对外形象与交流。

本文以廣西为例,对少数民族地区城市化进程中语言运用的和谐问题进行研究,探究如何做到少数民族地区城市化进程中的语言和谐。

关键词:城市化; ;语言和谐; ;少数民族地区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和深化,中国的城市化进程蒸蒸日上,已驶入“快车道”,中国城镇化率2018年已达59.58%,城市化建设如火如荼、如日中天。

城市化的迅速发展要求构建和谐的语言生态,这是城市化高质量建设的必然要求。

城市化进程中的语言和谐问题,对城市的和谐健康和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直接影响城市的和谐城市化建设和对外形象与交流,影响城市的长治久安和长远发展。

一、城市化与少数民族地区城市化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模式:农村—城市—城乡一体化。

城市是人类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科技和社会生活的中心,是人类文明的标志之一,城市化是人类社会进步和发展的必然过程和必经之路。

城市的发展与城市化进程相伴相生、相互促动[1]。

“城市化”一词的出现已有100多年的历史,它源于英文“urbanization”,词头“urban”意为都市的、市镇的,其词尾“ization”由“iz(e)”+“ation”组成,表示行为的过程,意为“化”。

城市化是社会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动力,往往伴随着人类的生产和生活方式由乡村逐步向城镇转化这一历史过程而得以实现。

长期以来,因诸多原因,少数民族地区经济方面落后于全国经济平均发展水平,城镇化进程和水平也不尽如人意,长期落后于中东部发达地区,呈现滞后之态势[2]。

但随着“西部大开发”和“一带一路”倡议等国家顶层设计一系列政策的出台,少数民族城市化发展和城市化进程明显加快,呈现出一片欣欣向荣之景象。

二、城市化进程中少数民族地区的语言现状分析——以广西为例据相关统计数据显示,广西城镇化率2018年达到50.22%,首度突破50%大关,这是广西城市化进程的里程碑,标志着城镇化发展相对滞后的广西正经历着从乡村型社会到城市型社会的历史性转变。

广西京族地区语言生活调查研究

广西京族地区语言生活调查研究

广西京族地区语言生活调查研究作者:李少丽齐真珍来源:《教育教学论坛》2019年第40期摘要:時代的发展需要加强语言发展战略研究力度,整合广西京族地区现有的语言资源进行语言服务策略分析,进而提出更为细致的语言规划。

本调查研究的目的包括四方面:(1)着重分析广西京族地区的语言资源情况;(2)该地区边民第二语言的情况;(3)地区语言态度的探讨;(4)了解语言背后的经济因素、提高双语能力的经济驱动因素和期望取得的双语经济效益分析。

关键词:京族地区;语言资源;语言能力中图分类号:D668; ; ;文献标志码:A; ; ;文章编号:1674-9324(2019)40-0055-04一、背景国境线两侧的两国边民构成的贸易市场上,跨国语言交际现象是一个特殊的语言生活现象。

广西京族生活区域地处中越边境,研究其语言生活的相关成果较少。

当前,已经上升为国家发展战略的“一带一路”倡议赋予广西重要的地位,在为广西京族地区的发展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的同时,也对构建中越边境京族生活区域的语言服务战略提出了新的要求。

时代的发展需要加强语言发展战略的研究力度,整合广西京族地区现有的语言资源进行语言服务策略分析,进而提出更为细致的语言规划。

本调查研究的目的包括四方面:(1)着重分析广西京族地区的语言资源情况;(2)该地区边民进行边贸时第二语言的情况;(3)地区语言态度的探讨;(4)了解语言背后的经济因素、提高双语能力的经济驱动因素和期望取得的双语经济效益分析。

二、调查简介课题组全体成员均接受过实证研究方面的学习,了解社会语言学、经济学、民族学、二语习得等理论知识,熟悉社会调查方法,知晓实证研究的调查方法。

课题组全体成员通过查阅文献,了解与本课题相关的研究现状。

本课题负责人籍贯在东兴京族聚居区,熟悉当地的地理情况和风俗习惯,能熟练使用越南语、英语、本地白话和普通话跟越南人和京族地区的群众进行对话,能减少本课题调研中的盲目性。

本调查的田野调查地点广西京族地区——东兴。

“一带一路”背景下广西东兴口岸商贸街语言使用情况的调查报告

“一带一路”背景下广西东兴口岸商贸街语言使用情况的调查报告

[摘要]调查了中越边境东兴口岸商贸街的语言使用状况,主要包括商店、步行街和市场等多个现代商贸场所。

采用发放问卷和深度访谈的方式匿名调查了100人次,主要对象是个体户。

调查发现在东兴口岸商贸街的语言使用中,普通话已占据主流地位,东兴话仍然保留较强的语言活力。

人们对方言和壮民族语言价值的认识比较到位,语言保护意识已经深入人心。

[关键词]东兴口岸;商贸人员;语言使用;语言取向[中图分类号]H003[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2096-0603(2021)11-0122-04“一带一路”背景下广西东兴口岸商贸街语言使用情况的调查报告①刘丽静1,高月梅1,李梓荆2,区艳霞1(1.玉林师范学院文学与传媒学院,广西玉林537000;2.四川大学商学院,四川成都610064)东兴位于广西南部,东兴口岸位于东兴市区,其对应口岸是越南社会主义共和国芒街口岸,是1958年成立的一级口岸。

过去曾是我国援越物资的输出通道,1978年关闭,1994年经国务院批准重新开放,通关能力为每天20000人。

每年进出口货物近百万吨,出入境人数每年高达300万人次以上,在广西同类口岸中位居第一,在全国陆路口岸中排名第三。

随着中国-东盟自贸区的建成,东兴口岸在中国对外贸易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在东兴口岸的贸易活动中,东兴边境居民所操语言有普通话、粤语、客家话、京语、壮语、越南语等。

在改革开放的形势下,在多语的复杂环境中,各种语言的使用情况、活力情况、人们的语言态度如何,需要我们进行实地调查研究。

本文通过发放问卷和深度访谈的方式,对东兴口岸从事商贸工作的业主和当地居民的语言使用状况进行了调查,了解他们的语言使用实际情况和他们的语言态度,从而揭示东兴口岸商贸街的语言概貌和当地语言今后的发展趋势。

一、问卷的基本情况(一)调查目的“一带一路”背景下,广西东兴口岸商贸街语言使用情况。

(二)调查对象问卷和深度访谈对象100人,具体见表1:表1调查对象基本信息序号项目分类合计1年龄0~1819~3031~6060以上人数1649323100比例16%49%32%3%100%2性别男性女性人数4951100比例49%51%100%3学历初中以下初中高中大学及以上人数6393421100比例6%39%34%21%100%4职业教师学生工人企业工作者个体户其他人数1141235416100比例1%14%12%3%54%16%100%5籍贯越南东兴其他人数73459100比例7%34%59%100%6母语普通粤语越南语其他人数4729618100比例47%29%6%18%100%①基金项目:广西哲学社会科学规划办重点项目“面向‘一带一路’建设的广西语言服务能力提升问题研究”(15AYY001)。

西部城市学前教育图书馆语言资源管理与利用效率的调查——以广西壮族自治区南宁市为例

西部城市学前教育图书馆语言资源管理与利用效率的调查——以广西壮族自治区南宁市为例

西部城市学前教育图书馆语言资源管理与利用效率的调查——以广西壮族自治区南宁市为例图书馆作为很重要的一个公共媒介,对于人们学习研究有着不可或缺的作用,如何利用好其中的数据资源已经成为了各方学者研究的一个话题。

宁雪芝(2007)在《论我国图书馆文献资源共享》中分析,由于信息技术、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信息资源已成为现代社会最重要的财富,人们对信息与知识的需求剧增,使得作为文献信息中心的图书馆的地位空前提高。

近年来关于公共图书馆资源的研究依然在继续。

1.2. 学前教育重要意义与政策了解幼儿教育是系统教育的开端,对各类的教育有一定的促进作用以及基础作用,所以幼儿教育在教育中占有非常重要的一部分。

2008年2月,十七届二中全会进一步提出"发展农村学前教育"。

2008年8月,《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启动,成立了学前教育发展规划起草组,专题调研学前教育。

2010年7月,正式颁布的《教育规划纲要》设专章阐述学前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并提出了"基本普及学前教育"的战略目标。

学前教育是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促进个体全面健康发展,全面提升国民整体素质具有重要的基础性、先导性的作用。

2 西部城市学前教育资源的现状(以广西壮族自治区南宁市为例)2.1 南宁市学前教育资源基本情况我国可提供给学前教育的资源主要有幼儿园,培训机构及公共图书馆等。

而在西部城市,以广西壮族自治区南宁市为例,南宁市包括周边县城都设有民办、公办、企业办的幼儿园,其中以民办为主,每个区以及县都有足够数量的幼儿园供学前儿童进行学习。

此外在南宁有许多针对学前儿童的培训机构,主要类型为英语(外语)教育类、才能才艺养成类、潜能培养益智类。

图书馆作为一个公共性的资源储备图书馆在学前教育上可使用的部分较少,这也是此次重点提出的问题。

3 西部城市图书馆资源管理的现状与发展3.1在广西南宁市图书馆资源基本情况调查南宁市的图书馆约有14个,其中南宁市图书馆现有各类馆藏118万册(件);兴宁区图书馆馆藏图书8.5万册,数字资源总量为5TB;青秀区图书馆馆内藏书30多万册(其中纸质图书8万册,电子图书23万册)[1]。

汉、壮语接触视野中的桂南平话语音变异研究的开题报告

汉、壮语接触视野中的桂南平话语音变异研究的开题报告

汉、壮语接触视野中的桂南平话语音变异研究的开题报告一、研究背景与意义汉族和壮族是中国南方的两个重要的民族,分别分布在广西、云南、贵州等地,其中广西是汉族和壮族人口最为集中的地区之一。

在广西,汉族和壮族之间长期存在着交流和接触的现象,这种接触不仅仅表现在日常生活、婚姻等方面,还表现在语言上。

广西汉、壮两个民族的语言接触和互动所产生的语音变异现象,成为社会语言学和语音学研究的一个热点问题。

桂南平话,是广西南宁市、柳州市等地区使用的一种方言,是汉语家族中的一种方言,但是由于它的发音习惯和模式与普通话及南方其他方言不同,被认为是一种比较特别的方言。

由于广西地处边疆地区,周围有多个民族居住,桂南平话也受到了其他民族语言的影响,尤其是壮语。

因此,研究汉、壮语接触视野中的桂南平话语音变异问题,不仅可以深入了解广西地区的语言生态,还可以为民族语言文化的保护和发展提供理论支持和借鉴。

二、研究目的和内容为了深入了解汉、壮语接触视野中的桂南平话语音变异问题,本研究选取广西南宁市和柳州市的部分乡村作为研究对象,主要采用以下方法:1.采用随机取样的方式,调查村民的基本情况、语音知识水平及语音使用情况,为深入了解语音变异的形成和规律提供资料和数据支持。

2.通过语音实验的方式,对村民的符合标准的语音进行记录和统计分析,如调音、连音、浊化、音变等。

3.通过统计和比较不同地区和不同群体之间的语音数据,分析语音变异的性质、程度和规律,并找出造成语音变异的社会和历史因素,包括汉、壮族相处和交流、地域、经济发展等。

三、预期成果本研究旨在通过对汉、壮语接触视野中的桂南平话语音变异问题的深入分析和研究,找出其变异的规律和原因,并为相关领域的学术研究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证分析。

其预期成果包括:1.描述桂南平话中汉、壮语接触所导致的语音变异的模式和程度。

2.揭示语音变异的社会和历史原因,包括汉、壮族相处和交流、地域、经济发展等。

3.比较汉、壮语接触的不同地区和不同群体之间的语音数据差异,分析其规律和特点。

广西公会镇客家话常见句式研究的开题报告

广西公会镇客家话常见句式研究的开题报告

广西公会镇客家话常见句式研究的开题报告尊敬的导师:我是XX,本科生,来自广西XX大学汉语言文学专业。

在学习期间,我特别关注了客家话这一方言的研究,通过对广西公会镇客家话的了解和研究,我发现其常见句式结构与普通话有一定的差异,因此我选择以此作为毕业论文的研究方向。

在此,我向您提交我的开题报告。

一、研究背景客家话是中国的一种方言,广泛分布于江苏、浙江、福建、广东、广西、湖南、江西、云南等多个省份。

其中,广西客家话属于南国客家话的一种,主要生活在广西河池市、来宾市、贵港市等地。

客家话作为中国多种方言之一,其语音、词汇、语法等方面与普通话有很大的不同,研究客家话的特点和特色,对于了解中国语言文化多样性具有重大的意义。

公会镇地处广西来宾市,是一个客家聚居区,居民以客家人为主。

公会镇客家话是来宾市客家话的一种,常被其它地区的客家人所了解和使用。

客家话作为一种方言,其语音、词汇、语法等方面与普通话有很大的不同,因此研究公会镇客家话在常见句式结构方面的特点和规律,对于探究客家话的语言结构和语言规则具有重要意义。

二、研究目的和意义1. 研究公会镇客家话常见句式结构的特点和规律,探究其与普通话的差异。

2.了解公会镇客家话中常见句式结构的运用情况和特点,为其它客家话尤其是广西其他地区的客家话的研究提供参考。

3.为促进来宾市文化多样性和民族文化发展作出贡献。

三、研究内容和方法1. 搜集来宾市公会镇客家话的语料,分析其常见的句式结构和用法。

2. 分析公会镇客家话常见句式结构差异的形式和原因。

3. 比较公会镇客家话和普通话中的常见句式规律,并探讨差异的原因。

4. 借助语言学理论透彻分析公会镇客家话的句式特点与规律。

四、论文结构1.绪论:该部分主要说明本论文的研究背景和意义、选题目的、研究内容和方法、论文结构等。

2.相关介绍:介绍来宾市公会镇客家话的语言背景和历史演进,客家话与普通话的关系和区别。

3.公会镇客家话常见句式结构的特点和分析:通过搜集来宾市公会镇客家话的语言资料,透彻分析其常见句式结构与用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城镇化背景下的广西语言资源开发利用初探作者:农朗诗来源:《汉字文化(教育科研卷)》2017年第15期【提要】在城镇化的社会大背景下,由于人口迁徙等因素的影响,部分乡村空心化,乡村传统文化传承出现断层。

而广西的少数民族语言、汉语方言众多,是语言资源富矿区。

但是丰富的语言资源并未得到充分利用,甚至存在一些不正确的语言观念,对语言资源的保护发展产生了潜在的威胁。

因此需要在尊重语言事实,遵循语言演化原则,遵守国家语言文字法规原则基础上,挖掘广西的语言资源,以语言聚人,文化搭台,重塑乡村风貌,扶持乡村发展,展现语言生活在广西的影响力,唤起人们的语言保护意识。

【关键词】城镇化广西语言资源开发利用广西地处中国南疆,是一个以壮族为主的少数民族聚居区,全区共有壮、汉、瑶、苗、侗、仫佬、毛南、回、京、彝、水、仡佬等12个世居民族,还有满、蒙古、朝鲜、白、藏、黎、土家等40多个其他民族成分,拥有壮语、瑶语、苗语、侗语、仫佬语、毛南语、京语、彝语、水语、仡佬语等多种少数民族语言,汉语、壮语、瑶语、苗语、彝语还各有自己的方言土语,是一个语言资源极为丰富的地区。

近年来大量的农村人口迁移到各地从事非农业生产工作,广西的城镇化水平逐步提高,2015年广西的城镇化率47.10%,而全国的城镇化率达到了56.10%。

随着我国城镇化建设的发展,广西各地乡村人口还将持续迁移,广西传统乡村的保护与发展问题更显突出。

据《当代生活报》报道,南宁五塘镇公马坡大白天居然空无一人,许多居民的院子里杂草丛生,家具落满灰尘,明显已很久无人居住,整个村庄如同一座“鬼村”,仅有几位老人留守在村里。

①人口渐少的村庄,乡村文化的传承,乡村的发展都成为我们必须重视的紧迫现实问题。

我们认为,传统乡村的保护发展有必要挖掘乡村的现有资源,审视乡村人文资源,建设可持续发展的乡村。

本文拟探讨在城镇化背景下如何利用广西的语言资源。

一、语言资源利用的原则(一)尊重语言事实,正视语言差异语言是人们进行交际的重要工具。

因为交际的需要语言得以产生,但也因交际的需要,语言在不断的发展变化。

不同的民族,不同区域的人们所使用的语言往往存在差异。

这些差异是客观存在的事实,造成差异的原因有历史的、文化的、政治的、地理的等,但是语言无优劣之分,都是人们用于沟通的工具,我们需要尊重语言事实,正视语言差异。

如在南宁市内通行的语言有白话、普通话、壮话、桂柳话,还有各种地方土语,这些语言是南宁市民交流的重要工具,并不存在优劣之分。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时常会碰到双方所持语言不同,难以交谈的情况。

如:在菜市买菜,卖菜的只会讲壮话,但是买菜的不会壮话,这时就出现了交流障碍。

可如果双方能借助手势、计算器等,这个障碍就很容易破解了。

又如:普通话的“舌头”用白话说是“利前”,“母亲”用白话说是“老乸”,“衣服”用白话说是“衫”,这些词都是普通话和白话对同一事物进行描述时的不同说法,它们的作用是相同的。

我们必须尊重这些语言事实,知道语言存在差异,采用各种办法减少因语言差异造成的交际障碍。

(二)遵循语言演化原则生态语言学将语言视为资源,把语言看作物种,认为语言的演化是无目标的,是持续发生的。

语言的演化是政治、地理、生态环境、使用者个体、技术等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在科技快速发展的今天,人与人的交流愈加频繁和便捷,新语言现象的发生比以往更为频繁。

例如“凡客体”“淘宝体”“甄嬛体”的爆红,“房姐、凤姐、犀利哥、淡定哥、大衣哥、春哥”等“X姐/哥”类称谓的流行都是语言的模因规律在起作用。

我们使用语言,创造语言,遵循语言的演化规则,推動语言的演化发展。

(三)遵守语言文字法规原则《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19条规定:“国家推广全国通用的普通话。

”2001年1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颁布实施,从法律上对我国的语言文字使用进行了规范。

《国家中长期语言文字事业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2——2020)》提出:“到2020年,普通话在全国范围内基本普及,汉字社会应用的规范化程度进一步提高,汉语拼音更好地发挥作用。

”“依法妥善处理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与汉语方言、繁体字、少数民族语言文字的关系及学习使用问题,努力营造守法、健康、和谐的社会语言文字环境。

”“加强各民族语言文字的科学研究和资源开发利用。

”《广西壮族自治区国家行政机关和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印章管理办法》规定广西壮族自治区国家行政机关和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印章需用“壮文、汉字”标注。

我国的语言文字的法律法规及发展规划都明确的对我国语言文字的使用等进行了规范,明确了语言文字在国家文化建设和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作为语言文字使用的个体,我们必须遵守相关法律法规,而语言文字的规范化有效提高了我们语言文字交流的效益,降低了因语言差异造成的障碍。

二、广西语言资源利用的可行性(一)广西有着异常丰富的语言资源,在广西境内的各少数民族大都有自己的民族语言,各地还有自己的方言土语,是语言的富矿区。

根据《广西语言文字使用情况调查报告》“广西语言种类共69种,除普通话外,汉语方言有48种,民族语言18种,英、日及其他外语3种。

其中汉语方言主要有西南桂柳、粤语、平话、客家话、湘语;民族语言主要是壮语、瑶语、仫佬语、毛南语、侗语、苗语、京语。

”而从分布区域看,普通话的分布涉及90个市县,西南桂柳话有71个市县,粤语有63个市县,平话有39个市县,客家话有43个市县,壮语有71个市县,瑶语有36个市县等。

数量多,分布区域广,这为我们利用语言资源提供了最可靠的来源。

②(二)语言资源与地方文化密切相关在民族识别中,语言是区分民族的第一要素,而且语言还是文化的载体。

在广西各地流传的传说和传统戏剧均是采用民族语言或方言代代相传,如:壮族的《布洛陀》《莫一大王》《白鸽姑娘》,瑶族的《密洛陀》《马和牛》《千家垌》《七月七祭祖》,还有彩调、桂剧、壮剧,以及各地的山歌等。

作为文学艺术作品载体的语言对于理解这些文化传统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而通过创作这些文学艺术作品,民族语言、方言的表达手段也变得丰富多彩。

另外,广西各地民众在日常生活中所使用的器物,以及地名等大都是使用当地语言进行表述,形成了独特的地域文化。

例如:“那”在壮语里意思是“田”,指用于种植水稻的水田。

而从地名分布看,包含有“那”的地名主要分布于北回归线以南,气候温暖湿润、河网密布的低平河谷地带。

③在长期的水稻种植生产活动中,这些地区逐渐形成了独具特色的“那”文化圈,即稻作文化圈。

(三)广西传统村落保护和发展不能摒弃当地的语言资源在我国城镇化进程不断加快的今天,传统村落正经历着前所未有的冲击。

大量的农村人口进城务工,乡村空心化严重,年轻一代对乡村文化的认识不足,甚至产生了鄙视乡村文化的不正确态度。

如何保护传统村落,发扬传统村落的优秀文化传统,已成为当前广西传统村落建设必须正视的问题。

我们认为可以发掘利用当地的语言资源。

首先,语言是凝聚人群的重要指标。

如:客家人祖祖辈辈都讲客家话,一首《月光光》客家童谣随着客家人的足迹遍布世界各地,客家人有“宁丢祖宗田不丢祖宗言”的说法,凡讲客家话的人都会得到客家群体的帮助和认同。

其次,要理解、接受、发展当地文化必须通过语言媒介。

在长期的语言生活中,各地乡村早已产生了大量的独具地方色彩的语言表述方式,这是语言适应当地生产生活需要发生的演变。

而要理解、接受这些语言表述方式,人们必须先理解这些语言表述方式的真正含义。

如果要将乡村文化推广到其他地域,那么就需要我们进行准确的翻译,而翻译的难点恰巧就是这些独具地方色彩的语言表述方式。

三、利用广西语言资源的实践与思考(一)语言聚人,文化搭台,重塑乡村风貌当前我国农村大量青壮年进城务工,留守乡村的大都只有老人与幼儿,而随着幼儿达到入学年龄,如果有条件能够在城市入学,家长们都会毫不犹豫的将子女带到城市就读。

以南宁市为例,2011年至2015年,南宁市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新增43.79万人,南宁市仅2015年接受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入学人数就达到12.8万人。

④这些进城务工人员长期在城市工作,返乡时间有限。

这样一来,很多依赖口耳相传的乡村文化在传承上不可避免的开始出现断层。

要保护发展广西的传统村落,我们当前就要行动起来,做好进城务工人员的乡村传统文化意识塑造工作,抓住当前进城务工人员尚对乡村文化还有一定了解的时机,以乡村文化为切入点,重塑乡村风貌。

如:南宁市西乡塘区石埠街道忠良村、武鸣区宁武镇伏唐村和葛阳村、横县平朗乡笔山村、隆安县那桐镇定典屯、邕宁区百济镇坛里坡等都建设了村史馆。

其中,笔者参与了邕宁区百济镇坛里坡的村史馆建设。

在进行村史整理时,笔者根据搜集得到的族谱、匾额、口头传说等,考察了该村的地理情况,利用语言知识解释了该村的地名由来及族群演变情况。

并且我们在搜集材料时看到,该村保留下来的文字材料是虽然是用汉语撰写的,但是必须要用当地的土语进行解读。

由此可见,语言资源在传统村落的保护发展中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建设好的村史馆可作为团聚村民的重要场所,还可作为乡村传统文化教育的场所,更能成为今后乡村旅游的景点。

(二)进行语言旅游资源开发,扶持乡村发展,展现语言生活在广西的影响力,唤起人们的语言保护意识当前我国的旅游目的地主要以风景、古迹为主,没有专门的语言旅游,丰富的语言资源未得到有效开发利用。

我们认为,可以按照语言区域设计旅游路线,设计语言体验游,建设语言博物馆等。

近两年,广西出现了以语言为核心的旅游项目,如:南宁江南区的平话旅游节。

该旅游节通过整合南宁平话区的生活习俗、文化活动等,以平话人的生活展示为旅游目标,打造了独具特色的旅游项目。

贺州学院成功建设了语言博物馆,展示了与语言生活密切相关的器物,语言音像资料等。

除此之外,我们还可以建设更多的语言旅游项目,例如:构建少数民族语言文字展示游,即将大部分游客不熟悉的少数民族文字用于各个旅游景点,营造异域感,并组织少数民族歌舞表演或方言歌舞表演,学说有代表性的歌谣、祝福语等。

语言旅游项目的实施需要大量语言人才,而自小掌握了少数民族语言、方言土语的当地人就成为项目建设需要的人才,从而有效扶持乡村发展,唤起人们的语言保护意识。

如武鸣县在2010年成立了山歌协会,会员从最初的57个发展到200多个,并组建了仙湖镇中桥小学等小学生山歌队,举办每月一次的县城歌圩,举办“三月三”歌圩活動,推进了当地山歌文化的传承和发展。

四、结语广西众多的语言是无比丰富的资源,是广西人民在长期的生产、生活中积累起的财富。

在城镇化快速发展的今天,我们必须树立语言生态观,将广西众多的语言作为资源开发,让广大民众认识自己的母语,培养正确的语言观念,传承语言文化,让众多的民族语言、方言焕发出新的生机。

注释①邓达2016《当代生活报:探访“无人村”:庭院杂草丛生家具整齐却落满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