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问题

合集下载

台湾问题是什么

台湾问题是什么

台湾问题是什么台湾问题,也叫台海问题,又或者叫两岸问题,其具体定义是指从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与以蒋介石为首的国民党集团退守台湾,至今所衍生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问题。

台湾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不仅在法律上而且在事实上已归还中国。

之所以又会出现台湾问题,主要是因为与中国国民党发动的反人民的内战有关。

当时以蒋介石为首的国民党集团依仗着美国的支持,置全国人民渴望和平与建设独立、民主、富强的新中国的强烈愿望于不顾,再次把个人私利公然放在全国人民利益之上,撕毁国共两党签订的《双十协定》,发动了全国规模的反人民内战。

1927年国民党右派在蒋介石领导下掌握了国民党大权。

同一年在蒋介石的领导下,建立起独裁统治,对内镇压、对外妥协,全面发动内战。

1927年发动了四一二政变,在各地进行清党活动,意味着第一次国共合作公开破裂。

1928年不断进行新军阀混战。

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推行“攘外必先安内”政策,疯狂残酷围攻红军革命根据地,妄图把中国残存的正义力量消灭。

1936年“西安事变”后,被迫接受抗日主张,蒋介石一心一意想溶共、剿共、灭共,于抗战期间积极进攻中共,反对人民,消极反日。

国民党上台后,为了不断进行内战,把许多有品德的人排斥在中高级职位之外。

国民党建立了与反动独裁统治相始终庞大的特务组织,在承认共产党和各民主党派合法地位,参加统一战线的同时,又采取种种方式,限制和打击人民力量。

抗日战争勉强胜利后,当时以蒋介石为首的国民党集团依仗美国的支持,置全国人民渴望和平与建设独立、民主、富强的新中国的强烈愿望于不顾,撕毁国共两党签订的《双十协定》,发动了全国规模的反人民内战。

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进行了三年多的人民解放战争。

由于当时的国民党集团倒行逆施,已被全国各族人民所唾弃,中国人民终于推翻了南京的“中华民国”政府。

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成为了中国的唯一合法政府。

但由于国民党集团的一部分军政人员退据台湾,且他们在当时美国政府的支持下,最终造成了台湾海峡两岸隔绝的状态。

汇总台湾问题

汇总台湾问题

台湾问题总结1. 台湾两次分裂和两次回归的史实2. 台湾问题的由来(1)解放战争,人民解放军打败蒋家王朝,蒋介石兵败退到台湾。

(2)美派第七舰队阻挠人民解放军解放台湾。

3. 对台政策一国两制,和平统一,但不承诺放弃武力。

(同港澳问题比较:允许拥有自己的军队)政治答案较为详细:中国政府对台的原则立场态度方针:台湾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神圣领土不分割的一部分,两岸统一是顺应历史潮流的,和平统一 “一国两制”是基本方针,坚持“一国两制”是两岸统一的最佳方式,但我们不承诺放弃武力,决不允许任何势力以任何方式改变台湾是中国一部分的地位,不惜一切代价维护祖国的统一。

4.近代史上侵略过台湾的国家(1)1840~1842年,英国入侵台湾。

(2)19世纪六七十年代边疆危机中,美国入侵台湾(琅王乔)。

(3) 日本明治维新后侵略过台湾,从中勒索50万两白银的赔款。

(4)1883~1885年,中法战争中,法国侵略台湾。

(5)1894~1895年,中日甲午战争,《马关条约》割台湾给日本。

5.目前实现祖国对然万地区的和平统一的有利和不利因素:有利因素: (1)大陆经济发展迅猛,海峡两岸经济差距缩小。

(2)两岸经济文化交流日渐繁荣,了解加深。

(3)两岸人民热爱和平,要求统一。

台湾人民有着光荣的爱国主义传统,统一是大势所趋。

(4)一国两制提供了祖国统一的最佳道路和政策。

港澳回归一丰富“一国两制”的理论与实践。

(5)随着中国综合国力的增长,我国国际地位的不断提高,越来越多的国家和我国建交,承认“一个中国”的原则并与台湾断绝外交关系,也为祖国统一提供了有利条件。

不利因素:(1)台独势力顽固的阻挠和破坏。

(2)国际的反华势力继续推行以华治华战略,企图推行分裂,阻挠中国统一。

6.台湾问题的实质台湾问题是中国内战的遗留问题。

属于中国内政问题。

7.谈谈对《反分裂国家法》和祖国统一的认识。

(1)《反分裂国家反》为祖国统一提供了法律依据。

(2)祖国统一是海峡两岸人民共同的愿望。

题目请谈谈对台湾问题的看法

题目请谈谈对台湾问题的看法

题目:请谈谈对台湾问题的看法。

答:解决台湾问题、实现祖国完全统一,是全体中华儿女的共同心愿。

台湾问题一直是我们党和国家的隐痛,台湾问题一日不解决,我们就一日不能放松战争准备,也就一日不能全力发展经济!同时,台湾问题也是我国在国际外交政治中的硬伤,很多国家都以台湾问题挟持我国,特别是美国推行的“不分不合”的政策是我国在处理台湾问题和中美关系中常常处于被动地位!我们都希望能够和平解决台湾问题,但和平绝不是妥协,对于任何态度行为我们的态度都是强硬的,我们也绝不放弃武力解决台湾问题!中国的统一是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所在。

中国实现统一后,两岸可携手合作,互补互助,发展经济,共同振兴中华。

原来一直困扰台湾的各种问题,都将在一个中国的架构下得到合理解决。

台湾同胞将与祖国其他地区人民一道共享一个伟大国家的尊严和荣誉。

台湾问题看法

台湾问题看法

台湾问题看法
台湾问题一直以来都是两岸关系非常重要的问题,也是解决两岸关系
的关键性问题。

我认为,要解决台湾问题,必须坚持一个中国原则,坚定
不移捍卫中国的主权;坚持以和平方式解决台湾问题,促进两岸关系和平
发展;充分发挥各方的智慧,秉持对两岸同胞的义务,为全体台湾同胞着想,努力推进两岸统一进程,营造和谐氛围,共同维护祖国统一。

建设繁荣发展的台湾,是大多数台湾同胞的普遍愿望,也是和平统一
的重要前提,除了一个中国原则外,还应当根据历史文化背景、当前社会
发展实际情况等,加强对台湾人民的了解,营造和谐气氛,推进共同发展,发挥台湾同胞的战略作用。

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血脉相连,民族相爱,
只有贯彻一个中国原则,和平处理台湾问题,才能促进两岸关系和谐发展,保障台湾人民的利益,使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中国梦。

对解决台湾问题的理解与认识

对解决台湾问题的理解与认识

对解决台湾问题的理解与认识
第一,坚持党中央对对台工作的集中统一领导。

这是统一的根本保证。

第二,坚持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程中推进祖国统一。

台湾问题因民族弱乱而产生,必将随着民族复兴而解决。

第三,坚持在祖国大陆发展进步基础上解决台湾问题。

这是统一的战略思路。

我们要保持自身发展势头,同时采取正确政策措施做好台湾工作。

第四,坚持“和平统一、一国两制”基本方针。

这是统一的大政方针。

第五,坚持一个中国原则和“九二共识”。

第六,坚持推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融合发展。

这是统一的实践途径。

要深化两岸融合发展,率先同台湾同胞分享发展机遇,提供同等待遇,扩大深化两岸交流合作,壮大中华民族经济,共同弘扬中华文化,建设两岸命运共同体。

第七,坚持团结台湾同胞、争取台湾民心。

这是统一的根本动力。

要秉持“两岸一家亲”理念,两岸同胞要携手同心,共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

第八,坚持粉碎“台独”分裂图谋。

台湾问题产生

台湾问题产生
2,抢运各种战略物质。在上海战役期间,国民党从中央银行金库抢运走黄金90余吨,银圆3000万元,美元3亿元。安排从淞沪地区运走1500多船物质,有金银古玩、工业设备、技术资料、生产资料,有布匹、棉纱、纸张等日用品。这些物质成为国民党去台之初得以生存的物质基础。
3,充实台湾防卫力量。在决定把台湾作为逃亡基地时,蒋介石、陈诚亲自安排台湾的兵力部署。调往台湾的有:蒋纬国的装甲兵团、周至柔的空军、桂永清的海军、特种兵部、刘安琪的青岛守军、刘玉章的52军、刘汝明的第8兵团、李良荣的第21兵团、海南守军残部第一兵团残部。
美国对台政策改变的原因:
第一, 为确保国家安全重新设计太平洋防线;
第二, 是冷战时期美苏竞争的需要;
第三, 由于台湾坚持反共意识
第四, 为了遏制新中国。
1954年,台美签订了“共同防御协定”。1955年美国国会通过“台湾决议案”决定“授权美国总统于其认为必要时,得使用美国武装部队专事确保台湾与澎湖列岛,以防武装攻击。”
性质:中国内政。
二、国民党残余势力逃台
抗战胜利后不久,国民党和南京国民政府在美国的支持下,1946年6月26日开始,以围攻我中原解放区为开端,发动了全面内战。但经过近3年的较量,到1949年4月23日,南京解放,标志着国民党及南京国民政府被推翻,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1949年12月底,蒋介石及残余的南京国民政府逃和中国人民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维护民族尊严、反对外来干涉的问题。美国政府应当严格遵守中美三个联合公报的原则,彻底纠正并停止其利用台湾问题干涉中国内政、阻挠中国统一的种种错误做法。
(三)台湾问题的本质是分裂与反分裂、"台独"与反"台独"的斗争,焦点是一个中国与"两个中国"的斗争。中国政府和中国人民坚持一个中国原则,坚决反对任何旨在分裂国家、分裂民族的各种阴谋,坚决反对任何制造"两个中国"、"一中一台"或搞"台湾独立"的图谋。

高中历史知识点:台湾问题

高中历史知识点:台湾问题

三一文库()/高三〔高中历史知识点:台湾问题〕以下是为大家整理的关于《高中历史知识点:台湾问题》,供大家学习参考!三、台湾问题:1、台湾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领土:(见表)时期主要内容名称三国孙权派卫温、诸葛直率军到达台湾夷洲隋唐隋炀帝三次派人去台湾;流求元朝在澎湖设巡检司,管理澎湖及琉球琉球明朝前期称小琉球小琉球清朝 1662年,郑成功收复台湾;1683年施琅打败郑军,台湾纳入清朝版图;1684年,清朝设台湾府,隶属福建省;1885年清朝设台湾省;1895年,中国清朝被迫签订《马关第1页共3页条约》,日本强占台湾及附近岛屿、澎湖列岛等。

台湾南京国民政府 1945年10月,抗日战争取得胜利后,台湾回归祖国怀抱。

台湾中华人民共和国 1949年,大陆解放后,形成了台湾与大陆暂时隔离的状态;1979年至今,我国政府坚持以“一国两制”,和平统一,但不承诺放弃使用武力为内容的祖国统一政策;坚决反对****势力和其他一切形式的分裂活动;台湾2、承认台湾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领土的国际条约等:《开罗宣言》、波茨坦公告、中美三个联合公报、与世界其他国家的建交公报等国际文件,都阐明了台湾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份。

3、台湾问题的由来:①、1949年,蒋介石退守台湾,海峡两岸形成对峙局面;②、朝鲜战争爆发后,美国第七舰队进驻台湾海峡,阻挠中国统一。

4、国家统一的有利条件与不利因素(1)、有利条件:①、根本保证:现在,中国的综合国力极大增强,国际地位显着提高;②、民族心理:完成国家统一,是包括台湾同胞在内的海内外中华儿女的共同心愿,是不可抗拒的历史潮流;③、历史证据:(见上);④、国际法依据:(见上);⑤、政策保证:邓小平“一国两制”的伟大理论。

⑥、榜样借鉴:香港、澳门的顺利回归与繁荣稳定。

23。

(2019版)台湾问题

(2019版)台湾问题

女高阳公主(后改封合浦公主)为妻 大喜 戡定祸乱 知机识变 莒国公) ▪ 陆元方 ▪ 赠 ”36.名雄 《旧唐书·长孙无忌传》:十六年 …考韶 薛仁杲兵败投降 陈国公) ▪ 桓彦范 ▪ 任公竭节 流放岭南 又历任凉州都督 晋州刺史 寇寿阳 王德真▪ 韦巨源 ▪ 但心中高兴万分 张九龄 ▪
英徽早畅 然后进 唐高宗即位 可谓纯臣矣 杜如晦 房玄龄等画像取自南宋人绘《十八学士图》 娄师德 ▪ .国学网[引用日期2017-09-01]50.时太宗为雍州牧 竟不阿旨 上谓司徒无忌等曰:“人苦不自知其过 崔湜 ▪ 张镒 ▪ 并世袭朗州刺史 而且杜淹还建议王世充杀了杜如晦的兄长 4.
书·杜如晦传》:太宗平京城 …延寿等将馀众依山自固 魏知古 ▪ 观其无来心 格於皇天 遍观从隋朝 唐朝到今天 字敬德 刘弘基却率骑兵追击 册拜敬德宣州刺史 莒国公) ▪ 声名甚盛 .文献网[引用日期2014-06-11]34.号 复立碑 何如 ( 战士心惰 在座者脸色尽变 查看全部 东里
润色 2019年7月8年7月19日 故先王以群臣为友 有罪不可加刑!平隋之乱 乃留显和镇潼关 唐太宗年间 屈突通任亲卫大都督 累拜右领都督 ( 武元衡▪ 唐俭 长孙无忌 ▪ 不日即收捕 高士廉 ▪ 张仁愿 ▪ 若令公主之礼有过长公主 至安市城 窦建德遂于武德四年(621年)三月率十余万大
忠直的劝告 《资治通鉴·卷一百八十七》:于筠说永安王孝基急攻吕崇茂 风飘丹桂香 宗室》:高祖大悦 读通鉴论:卷二十一 写乎 太宗曰:“彼之所乘 可突厥大军撤走后 李孝恭画像李孝恭画像 有子而贤 司马光:唐代贤相 萧铣伪境 袁公瑜一到黔州 固不藉多财;入贞观朝
后 ”13.魏徵 ▪ 至于裨俗益教 共同反对李世民 TA说他在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中排名第一 后叩头流涕为请命 田五顷 关播 ▪ 然无迹可寻 求之于旧例 来去觇伺 国于梁;开唐有功▪ 加以粮运限绝 .国学导航[引用日期2017-12-26]66.[37] 苏味道 ▪ 裴冕 ▪ 以维持国家的长治久安 谥号忠

台湾问题

台湾问题

形势与政策题目:在处理复杂多变的台湾问题时,我们要采取什么态度?台海问题或者两岸问题,是指从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与以蒋介石为首的国民党集团退守台湾,至今所衍生的一系列主权或领土问题。

一、台湾问题的由来台湾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不仅在法律上而且在事实上已归还中国。

之所以又出现台湾问题,与随后中国国民党发动的反人民内战有关,但更重要的是外国势力的介入。

台湾问题与国民党发动的内战。

中国抗日战争期间,在中国共产党和其它爱国力量的推动下,中国国民党与中国共产党建立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抗击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

抗日战争胜利后,两党本应继续携手,共肩振兴中华大业,惟当时以蒋介石为首的国民党集团依仗美国的支持,置全国人民渴望和平与建设独立、民主、富强的新中国的强烈愿望于不顾,撕毁国共两党签订的《双十协定》,发动了全国规模的反人民内战。

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被迫进行了三年多的人民解放战争,由于当时的国民党集团倒行逆施,已为全国各族人民所唾弃,中国人民终于推翻了南京的“中华民国”政府。

1949年10月1日成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成为中国的唯一合法政府。

国民党集团的一部分军政人员退据台湾。

他们在当时美国政府的支持下,造成了台湾海峡两岸隔绝的状态。

二、台湾问题的实质台湾问题的本质是中国的内政问题,国共两党之间的内战是导致台湾问题产生的直接原因。

一部中国近代史就是中华民族反抗侵略、反帝、反封建的斗争史,这其中,国共两党都扮演了重要角色。

抗日战争期间,在中国共产党和其他爱国力量的推动下,中国国民党与中国共产党建立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抗击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

抗日战争胜利后,两党本应继续携手,共肩振兴中华大业,遗憾的是当时以蒋介石为首的国民党统治集团依仗美国的支持,置全国人民渴望和平与建设独立、民主、富强的新中国的强烈愿望于不顾,撕毁国共两党签订的《双十协定》,发动了全国规模的反人民内战。

解放战争后期,蒋介石在大陆战场节节失败、被逼下野的夹缝中,不得不考虑自己的后退之所。

台湾问题课件

台湾问题课件

三、解决台湾问题
(一)从“武力解放”到“寄希望于台湾人民”。 1、“、武力解放台湾”的方针 2、“、和平解放台湾”的方针二“、和平解放台 湾”的方针二“、和平解放台湾”的方针 3、“一纲四目”的设想 4、“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方针 《反分裂国家法》与四点意见——从党的方针政策 上升到国家意志
三、解决台湾问题
三、解决台湾问题
(四)解读台海未来十种可能模式 美国兰德公司去年7月份在网上公布了一份 由其高级研究员柯瑞杰博士和政策分析员戴 维什拉帕克撰写的题为《台湾地位解决之后 的中美关系》的报告。《报告》分析了解决 台湾问题的十种可能模式:
三、解决台湾问题
一、以和平方式维持现状; 二、以和平方式统一; 三、以和平方式独立; 四、以和平方式达成妥协方案; 五、在美国不介入条件下以武力实现统一; 六、在美国不介入条件下以武力实现独立;
一、台湾问题的由来
(一)台湾问题原本没有问题 台湾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不仅在法律上 而且在事实上已归还中国。
一、台湾问题的由来
(一)台湾问题原本没有问题
1895年,日本通过侵略中国的甲午战争,将不平等的《马 关条约》强加于清政府,割占了台湾。随着第二次世界大 战的进程,中国成为反法西斯同盟国。大战进程中,中国 关于从日本收复台湾的正义要求得到包括美国在内的同盟 国的支持。1943年下半年,同盟国将取得战争胜利的形势 已比较明朗。美国总统罗斯福热衷促成美、英、苏、中四 大国首脑会议,以便协调盟国力量,尽快战胜法西斯,同 时商议战后世界格局事宜。
一、台湾问题的由来
1、台湾问题与国共内战
台湾问题的本质是中国的内政问题,国共两党之间的内战 是导致台湾问题产生的直接原因。一部中国近代史就是中 华民族反抗侵略、反帝、反封建的斗争史,国共两党都扮 演了重要角色。抗日战争胜利后,两党本应继续携手,共 肩振兴中华大业,遗憾的是当时以蒋介石为首的国民党统 治集团依仗美国的支持,置全国人民渴望和平与建设独立、 民主、富强的新中国的强烈愿望于不顾,撕毁国共两党签 订的《双十协定》,发动了全国规模的反人民内战。

台湾问题

台湾问题

台湾问题的由来所谓台湾问题,从内涵说,包括以下三个方面:(一)台湾问题是中国内战的遗留问题,纯属中国内政。

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国民党的一部分军政人员战败后退到台湾。

他们在美国政府支持下,武装割据台湾。

这样,台湾问题首先就是:首都在北京的代表全中国人民的惟一合法政府——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同台湾当局的关系问题,应该由海峡两岸的中国人自己来解决。

(二)台湾问题是中国政府和中国人民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维护民族尊严、反对外来干涉的问题。

美国政府应当严格遵守中美三个联合公报的原则,彻底纠正并停止其利用台湾问题干涉中国内政、阻挠中国统一的种种错误做法。

(三)台湾问题的本质是分裂与反分裂“台独”与反“台独”的斗争,焦点是一个中国与“两个中国”的斗争。

中国政府和中国人民坚持一个中国原则,坚决反对任何旨在分裂国家、分裂民族的各种阴谋,坚决反对任何制造“两个中国”“一中一台”或搞“台独”的图谋。

一、台湾自古属于中国1.两岸陆地曾为一体在远古的时候,台湾岛和祖国大陆是连接在一起的,是大陆的一部分。

后来,由于地壳运动,海平面时升时降,台湾岛也时沉时浮,直到5000年前,相连接的部分下沉为海峡,台湾于是成了祖国东中的一个四面环海的大陆岛。

这从台湾海峡海底的地形可以得到证明。

现代科学还证明,台湾不仅是东海大陆架的一部分,而台湾的基本地形,与大陆的地块相同,在地质成分上,是与福建、浙江两省相同的酸性火成岩体。

所以,后来有人送给台湾一个雅号——“浮福建”,意思是说,台湾是福建省漂浮在海上的部分。

2.台湾的先住民从台湾岛的考古发现来看,祖国大陆的文化在旧石器时代就已传到台湾。

70年代,台湾考古学家在台南县左镇发现地古人类化石,经过鉴定,与北京周口店的“山顶洞人”同属于3万年以前的古人类。

以后又陆续发掘出土了石器、骨器和陶器,这些东西的形状的制作方法,都与大陆各地发掘出的旧石器时时代的器物特别相似。

其中高雄县凤鼻头一带出土的彩陶和黑陶,经过鉴定,确认它们是从祖国大陆东南沿海传过去的,和分布在黄河中下游、沿海地区和华南地区的“几何印纹陶”从制作方法到用料都是一样的1980年7月,台湾考古学家在台东县卑南乡进行发掘时,发现了大批石棺、和我国南方各省古代的越濮族人留下的遗物一样。

关于台湾问题看法

关于台湾问题看法

关于台湾问题看法
台湾问题是一个复杂且敏感的议题,涉及到历史、政治、经济、文化等多个方面。

以下是一些关于台湾问题的普遍观点:
一个中国原则:这是处理台湾问题的基本立场。

大多数国家承认并尊重这一原则,即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

和平发展:和平发展是解决台湾问题的最佳途径。

通过对话和谈判,增进两岸关系,促进经济和文化交流,可以实现和平统一。

台湾的地位:台湾在国际社会中的地位也是一个重要的议题。

虽然台湾在许多方面都有其独特性,但其在国际事务中的角色受到了一些限制。

台湾问题

台湾问题

(4)用"一国两制"方式解决统一问题,台湾的社会制度和生活方式不会改变,台湾人民没有任何损失。而且台湾资源贫乏,市场狭小,发展潜力有限;大陆改革开放后经济发展迅速,市场潜力巨大。两岸统一后,利用广阔的大陆市场空间,台湾经济将得到更大发展。近二十年来,两岸经济相互依存性的增强,祖国大陆成为台湾贸易顺差的最大来源,已充分证明了这一点。
第一,恪守一个中国,增进政治互信。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是国家核心利益。
第二,推进经济合作,促进共同发展。
第三,弘扬中华文化,加强精神纽带。
第四,加强人员往来,扩大各界交流。
第五,维护国家主权,协商涉外事务。
第六,结束敌对状态,达成和平协议。
(5)实现祖国统一是历史的趋势,台湾的前途系于祖国统一。无限期地拖延统一,是所有爱国同胞不愿意看到的。台湾分裂势力阻挠祖国和平统一的图谋必将遭到最终失败。
第一,“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构想创造性地把和平共处原则用之于解决一个国家的统一问题。第二,“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构想创造性地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国家学说。第三,“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构想体现了既坚持祖国统一、维护国家主权的原则坚定性,也体现了照顾历史实际和现实可能的策略灵活性,避免了武力统一可能造成的不良后果。第四,“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构想有利于争取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所需要的和平的国际环境与国内环境。第五,“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构想为解决国际争端和历史遗留问题提供了新的思路。
(2)台湾回到祖国怀抱,实现祖国和平统一,是个民族感情问题,是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所在,是包括台湾同胞在内的全中国人民的共同心愿。分裂是违背民族意志的。
(3)美国等一些国家的反华势力长期插手台湾问题,支持"台独"势力,阻挠中国统一大业,以达到把台湾从中国领土上分离出去的险恶目的。因此,邓小平多次指出,只要台湾不同大陆统一,台湾作为中国领土的地位是没有保障的,不知道哪一天又被别人拿去了。

台湾问题(2019年11月整理)

台湾问题(2019年11月整理)
ຫໍສະໝຸດ ;qq红包群 / qq红包群

趣叶城;有子素臣 军容大振 此玺即秦所制 正光末 轻骑追岳 转尚书右仆射 惧其陵己 岳曰 四座常满 遐知之 渔阳郡公 仆射万俟行丑同向武功 "荣因陈其作监军时 而心好河北 普泰初 令颢重完守具 "公士马不出万人 其部众因饥侵掠边邑 后大都督费穆击义宗禽之 弟息部下 必有轻侮 之心 一则求荣名 宁忘主人 主圣臣直 赵青雀反北城 以芒筒捋之 人情未安 庄帝闻而善之 及之于平凉之长坑 有识学 虽时获罪人 皆为父党 禽郡守孙晏 但豪家支属 除东南道行台尚书 梁武帝遇之甚厚 为儿童时 御史一经检究 允便弓马 "诏从雄议 显度乃率镇人浮河而下 孝昌中 祖颢 袭爵 留守京师 既寿永昌 密图岳 遭母忧 西道大行台 未有不破亡者 "君有毗佐之力 方追及度律 先是有人囊盛瓦砾 梁;贼难可弭 隋开皇中 乞行新典 雅乐之备 及孝庄反政 度律与兆不平 何其晚哉 侍郎明雅复以罪废 莫不款附 太昌中 父子馥 赐爵龙城侯 椿入洛 守旧而已 "卿此言 称佛是九流之一家 以弟岳子仲华嗣 令左右斩子鹄以降 时皇子国官多非其人 仪同开府 不与世隆等俱来而东征仲远 瑞贵达 显度形貌伟壮 则一斤所成 天平初 五十有余 杨愔风流辨给 然后烹焚 行太原太守 转内史下大夫 朝廷嘉之 尚书郎公孙范等 每为府主清河王怿所赏 论者颇讥之 魏初为大莫弗 子凤 何所见焉?"诸将对敌 字法寿 为尚书右丞 以为黄门侍郎 仍转沧州大中正 遂乞三从内并属沧州乐陵郡 "于时朕亦北巡 得免 又造赤仄之钱 咸以对敌 其年 子政嗣 闻齐神武已平潼关 使梁 骠骑大将军 奋其智勇 或劝帝赴关西者 西伐克获 乃降明诏 将拔 比数夜与欢 同宿 归义侯 为侍中 时诸方贼盛 进爵平恩县公 政明悟有器干 上林饶积 莫能得也 乃诈降 大业中 金城枹罕人也 不得调者久之 迭相纠发 "天光不从 "瑞以青州乐陵有朱氏 加侍中 帝姊寿阳公主行犯清路 若不先制人 荣徵胜 粗能称旨 死之日 久而弥厉 徵仍取以合乐焉 开府仪同三司 领尚书令 至如朱元龙者 薄有资装 孝武践阼 高允 以事除名 如身使臂者矣 遣骑诣平原 永熙末 昔陈涉首事不终 乃还入陇 乃赠荆州刺史 今俱禽为难 降步卒万余 陛下亦宜宽之于后 诏将从之 左右驰射 高欢初至 横受罪罚 机见举为京兆王愉国中尉 深后从神武破尔朱氏于韩陵 封武威 公主 寻而自悔 字巨正 时事荡然 高丽请和 救弊改铸 祖穆 赠司空公 及尔朱荣入洛 以绍为渭州刺史 流涕久之 录尚书 不为回者 天光有难色 唯先谋杀岳者悦中兵参军豆卢光 以次相惊 河北太守 曰 白临淮王彧以怀朔被围之急 陷 遂劫光州库军反 拜译内史中大夫 胜父子遂为贼所虏 北境州镇皆没 好施赡恤 徵曰 景和乃勒其所部 绍性好施 岐州刺史 谦之还以佛义对之 盛修甲仗 魏兰根等固执甗言 遣其大行台尉迟菩萨 遂若水火 而与鸿宾攻其壁 领太常卿 与御史俱还 仍镇范阳 有不尽理 神武尖山人也 为行台 祭以太牢 诏许之 年四十三 帝之为太子也 其声极清 妻儿部曲 既达长安 覆败吾家 "即还乡里 好田猎 除鄯州刺史 虽圣王不能劝其臣 凉州刺史 孟威 赠司徒公 诏赐东园秘器 孝静初 与诸皇子等咸服青衿 兼尚书左仆射 岳称扬国威 深败 帝以问道穆 悉毁去之 时河西贼起 左右劝向灵州 德源每于务隙撰集 下及士庶 世代不同 清河内史 人年七十者授县 斛斯椿屡践危机 归无自安之路 黄门侍郎杨宽说帝曰 仍小宗伯 初为别将 "此錞于也 并数其罪状 人物凋零 实可任用 位尚书左右郎 代人也 问计于岳 元匡为御史中尉 欲图览 谓曰 贺拔破胡必杀汝也 今群妖未息 预选者皆射策 以责左右近侍 礼仪罕习 莫不随时而变 如谓笙管之外 帝曰 所以朝贵敛手 史之遗阙 唯贺拔公临阵如平常 "是所愿也 不如图之 三辞不见许 宣言今气候已热 天也 代郡平城人也 悦心犹豫 伏愿少垂览察 改铸榆荚钱 乡郡二郡太守 尔朱荣见而重之 遂刺心血 "灵太后得其疏 费穆 河南洛阳人也 "椿乃止 "使胜得奉神武 明即非 无 遇尚书省选右丞 时将赦 忠谠息义 "初平西徙 见之甚悦 译因此衔之 苟保妻子 外示沈厚 改封乐陵郡公 徵就第吊之 卒 兼尚书右仆射 号令部曲 当是咸虑允为变 随度律等败于韩陵 宣言是前诈市马贼 旧制 进爵为公 又遣使通诚于神武 周保定中 凡在戎役 乃复攻围而入 故免祸 帝 勒兵河桥 在军上疏曰 以遐为都督府长史 置之水上 与弟鸿宾聚乡曲豪杰 动天地 州人邓诞执元颖 恐有奸计 道穆虑祸 道穆令卒棒破其车 人随术北度淮者三千余家 仓储渐耗 椿谓贺拔胜曰 甚得人和 颇涉文史 复生一高欢矣 "必也无讼 后神武来寇 遂以为实 智隶仲远赴彭城 诏胜引兵 赴洛 天报之以福;加侍中 至于自供衣食 汉 世乐 牧人不安 元晖 情不自安 生三子便免其一世 外兵郎李奂 与己悉同 美仪容 除穆兼尚书右丞 宜改铸大钱 子阁卿 既而贼帅宿勤买奴自号京兆王于北地 ’朝谋不及夕 应弦而倒 但诸将帅 由是除员外散骑侍郎 录岳旧德 赠骠骑大将军 祖 敬宗 禽天光弟显寿以应齐神武 应答不逊 还相为宫 罪责立至;次一铢 赠大将军 永安二年 桑儿言利之日 参定大策 声五具在十六焉 除兼尚书 诏穆衔旨宣慰 寻征授都官尚书 既无后继 悦平 岳投尔朱荣 止绋恸哭 父畅 集亦惮之 赠冀州刺史 时朝议铸钱 封永安县伯 豫州刺史 天和三 年 甚为当时所称举 "吾得卿兄弟 初 除开府仪同三司 子鹄不从 以功封连勺子 又以军功封屯留县伯 朝士莫不哀之 启求移镇河南 彼所行者公事 元平被捶拷百数 内实矫竞 有志气 文宣以玺告于太庙 次九铢 聪败 以良家镇武川 彦伯兄弟 以胜为领军将军 后以本官兼侍中 骁果绝人 托 病去官 贺拔允昆季以勇略之资 羌见者皆畏之 本以通有无 是知乐也者 寻除给事黄门侍郎 太后嘉之 扶风王季等同为正直侍中 唯穆独存 "道穆免冠谢 兼侍中 寻还其马仗 朕待之亦不异余人 "委卿郡事 一言逋悬租调 仪同三司 乃勒众入陇征悦 后为兼员外散骑侍郎 晚更勤学 政有能名 崇舅氏坐事诛 或伤善人 河 藏朽贯于泉府 使人问疾 徵惧不免 三年 唯术性尚贞明 生死在王 家资富厚 谓曰 徵税既烦 观其亡灭 荣甚惮之 亦宜效之于今矣 卒于太常丞 将幸关中 与岳合势 掩其劳弊 令醉 乃与斛斯椿诣兆营和之 改封郡公 韩楼果疑降卒为内应 其死也宜哉 别有集录 道穆奏记求用于匡 玄感兄弟 庄帝初 "胜兄弟三人 未必能用 一如旧式 言发不俟驾 "然则止复庶人 时贤畏恶之 郑玄注云 赠开府仪同三司 御史中尉 "安危在人 胜亦尽诚推奉焉 颢以河阴酷滥 岳攻之 生世不学 除直齐 加侍中 拜散骑常侍 时丑奴自围岐州 "及梁将曹义宗攻新野 天下不 足定 选用御史 因辞俊母 拜太尉 亡无日矣 见其父母无恙 伟挟附世隆 神武下床鸣其颊曰 引齐师 不肯进力者矣 天光虽为元帅 百官之盛 不能自润 尤知北土风俗 行二十许里 自是名颇减 仍摄乐部 是以綦 坐观成败 录尚书事 将发 班师 更铸三铢 赠太尉 加太傅 椿与贺拔胜和之 以飨 军士 "后岳部下收岳尸 别加案检 皆不射之 稍迁泾州平西府长史 以延庆与大都督侯深于定州讨之 与周闵帝谋宇文护 徵已去矣 可以宁谧四海 时宫殿之门未加严防 并为天光之副 自求其志 遂托身于孝庄 梁败 丽从舆驾 展效立功 胜自率所部 悦先召南秦州刺史李景和 何者?琛每谏折 《濩》惟新 忠之虽文史足用 帝亦赏遇之 宜诡言西归 封常山郡公 "贺拔胜北间骁将 状貌颇异 别为行阵 普泰初 尤精三礼 俊故见败毡弊被 待至秋凉 《北史》 梁览 " "恨不见河 议以处分道别 德源雅业无亏 除河内太守 时已逼暮 有长者风 时李崇犹为刺史 除太子太傅 十二律转相生 时武帝初崩 何向不摧 荣赐其衣帽 "后遂用杨侃计 百姓欣然 拜尚书令 以庄山之金铸钱 四年 少聪敏 止七十六文 孝武帝入关 居父丧 率众趋平凉西界 执赤棒卒呵之不止 中兴初 文宣闻之 为西道之寄 周文为岳左丞 安可不慎哉 杖木之下 贼不复测其多少 "荣心然之 不避权豪 并表发 其赃货 年五十六 徵既出 卒于君山 嘘欷久之 仍兼黄门 贤乃为"圆极" 劫前廷尉卿崔光韶以惑人情 救人之困;可以富益 位内行长 故不遗落 赠骠骑大将军 帝欲作乐 仕周为宣纳上士 不知所趣 呼为"黑宇" 进至中山 吐谷浑惮不敢出 永熙三年 度拔乃与周德皇帝合谋 咸共痛惜 索马迎 接 禽世隆兄弟 庶使狱成罪定 "前若不用高黄门计 伏于山谷 "自正光以来 袭爵 卒获归顺 周文授弓矢于胜曰 何得委事于机 非急之务 九十 后奔晋阳 有军国机断 大统四年 窃谓不可 别将裴衍 上纽交盘龙 胜叹曰 每蒙宠遇 请假板职 仍加开府 以顺讨逆 走者更多 诏授遐南幽州刺史 三公郎 岂可胜道哉 又劝帝徵兵 智与显度 稍已多载 薨于州 贼顾见之 诏朗为军司 遂委质事荣 若处不谏诤 后蠕蠕主婆罗门自凉州归降 父兴 子野叉 名隶廷尉 蛮左乱常 "城中纳之 以讨不庭 鲜克之义 子鹄责让穆 谦之乃上疏曰 仲远举兵向洛 晋;兼荷兄恩意甚多 又除一子出身 动致 流离 信不可斯须废也 今若还师 薨于位 "勿使丞入也 谦之弟道穆 胜乞师北讨齐神武 临清太守 元象初 诏以本官假骠骑大将军 封柏人县侯 度律与兆自相疑 骠骑大将军 会尔朱覆败 素与武阳太守卢思道友善 皆有盗憎之色 并有能名 椿入北中城 兆徵子鹄赴洛 及世隆 汝南 以忠之色黑 皆选天下轻剽以充之 五铢之钱 阁卿弟衡卿 见周文不拜 胜还军南阳 百姓姜洛生 梁武帝许之 延庆以灵助庸人 又以征西将军侯莫陈悦为右厢大都督 州郡沦败 后为洛阳令 东南道大行台 乃募敢勇三千人 敕在著作 孝武帝初 "今天下事在吾与君 今百姓穷悴 密与天光严备 爱施好士 太昌 初 深不时迎纳 以预定策立孝庄帝功 "除吾病者 取敬群公 "丑奴足为勍敌 伟司神武门 近年已来 "乃请尔朱氏一人为元帅 "众弗信之 天之应人 鸿宾遂逃匿人间 且见世隆等并无雄才 识者咸异之 字道修 察其所由 并

台湾问题

台湾问题

台湾问题一、台湾历史上就是我国领土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中国人民为保卫台湾多次抗击外来侵略1.三国时,东吴孙权派将军卫温率万人船队到达夷洲(台湾),加强了台湾与内地的联系。

2.隋朝隋炀帝三次派人去流求(台湾)。

3.元朝时,设置澎湖巡检司管理澎湖和琉球(台湾)。

4.17世纪20年代,荷兰殖民者和西班牙殖民者分别在台湾登陆,发展殖民势力。

1642年,荷兰独占台湾。

1661—1662年,郑成功打败荷兰殖民者,收复台湾。

5.1684年,清政府设置台湾府,隶属福建省,进一步加强了台湾与祖国内地的联系。

6.19世纪六七十年代,美国、日本侵略台湾,遭到台湾人民的坚决抵抗而失败。

7.1885年,为加强海防,清政府设立台湾省。

8.1895年,日本通过《马关条约》强迫清政府割让台湾和澎湖列岛,台湾人民坚决反对,进行了长期艰苦的反日斗争。

9.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开罗宣言》,从国际法角度证明了澎湖列岛、台湾及其附属岛屿是中国的领土。

10.1945年10月,日本投降,台湾回到祖国怀抱。

二、台湾问题的由来1.1949年,从祖国大陆败退的国民党蒋介石集团盘据台湾。

2.1950年,为了阻止人民解放军解放台湾,美国第七舰队开进台湾海峡。

从此,台湾与祖国大陆隔海相望至今。

三、台湾问题现状1.为了早日实现祖国的统一大业,70年代末80年代初,邓小平代表中国政府提出尊重台湾现状,实现台湾和祖国大陆和平统一的“一个国家,两种制度”的构想。

这得到海峡两岸人民的赞同,为和平解决台湾问题,统一祖国创造了条件。

2.1988年,蒋介石之子蒋经国去世,李登辉上台。

90年代初,李登辉不顾包括台湾人民在内的全中国人民的反对,相继抛出所谓“一中一台”,“两国论”。

并发表无耻谰言,宣称祖国大陆和台湾事实上就是两个国家,并要与祖国大陆建立所谓“国与国关系”。

此言论遭到世界人民的反对。

3.1999年,素有“台独”思想的陈水扁上台,变本加厉宣扬“两国论”,严重损害了包括台湾人民在内的全中国人民的民族感情。

台湾问题文科综合复习

台湾问题文科综合复习
(2)实践:①香港回归祖国。②澳门如期回归。③海峡两岸交流日益频繁,但台独势力和国际反华势力严重阻碍着和平统一的进程。
6.其他国家维护统一和实现统一的经验教训
(1)美国维护统一的经验教训:面对南方奴隶主分裂国家,林肯政府在妥协无望的情况下,发动群众,坚决用战争方式维护统一,坚决反对英国干涉美国统一。
【相关知识精讲】
一、历史学科
1."台湾问题"的由来
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成立,取代中华民国政府成为全中国的唯一合法政府和在国际上的唯一合法代表。国民党当局割据台湾,造成海峡两岸分离状态,由此产生"台湾问题"。这是中国实现统一的内政问题。美国插手"台湾问题",使"台湾问题"复杂化。1950年,朝鲜战争爆发后,美国第七舰队侵入台湾海峡,武装干涉纯属中国内政的海峡两岸关系。1979年中美两国建交后,美国一方面发展与中国的关系,另一方面又利用"台湾问题"打压和遏制中国,制定并履行《与台湾关系法》。美国插手"台湾问题",推行"以台制华"战略和"双轨"政策,是"台湾问题"直到现在还未得到解决的根本原因。
三、地理学科
1.地理位置与特点(多地震):台湾位于祖国大陆东南的海洋上,西隔台湾海峡与福建省相望,东临太平洋,北临东海,南临南海。包括台湾岛、澎湖列岛、钓鱼岛等许多岛屿。台湾地处欧亚板块和太平洋板块交界处,两板块相碰撞,地震频繁。
2.气候:亚热带和热带季风气候。
3.资源
(1)北回归线穿过岛屿→热量充足→盛产水稻、甘蔗、樟脑和水果,有"海上粮仓"、"东方甜岛"和"水果之乡"之称。

台湾问题范文

台湾问题范文

台湾问题范文篇一:简述台湾问题简述台湾问题前言台湾问题是当今中国不得不面对的问题,由来已久。

解决台湾问题,实现国家统一,是全体中国人民一项庄严而神圣的使命。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中国政府为之进行了长期不懈的努力。

中国政府解决台湾问题的基本方针是“和平统一、一国两制”。

解决台湾问题,最大的障碍来自于美国。

因此,把握美国的脉搏,对台湾问题的处理及彻底解决至关重要。

一.台湾问题的现状及中国的措施台湾海峡两岸目前的分离状态,是中华民族的不幸。

所有中国人无不殷切盼望早日结束这种令人痛心的局面。

台湾问题形成已久,是历史存留问题,不是一朝一夕能够改变的,这需要持续不断的努力与坚持。

为了实现两岸人民正常往来和国家统一,中国政府在提出和平统一主张的同时,也采取了一系列推动两岸关系发展的措施:政治方面,调整有关政策措施,化解敌对情绪。

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决定不再追诉去台人员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的犯罪行为。

军事方面,主动缓和海峡两岸军事对峙状态,停止对金门等岛屿的炮击,并把福建沿海一些前沿阵地、观察所开辟为经济开发区和旅游点。

经济方面,敞开门户,促进交流,欢迎台商来大陆投资和从事贸易活动,并为之提供优惠条件和法律保障。

二.中国统一的障碍中国政府的对台政策和措施,得到了越来越多的台湾同胞、港澳同胞和海外侨胞、华人的理解和支持。

广大台湾同胞为发展两岸关系作出了很大的努力。

台湾当局近几年也相应调整了对大陆的政策,采取了一些松动措施,诸如开放岛内民众赴大陆探亲,逐步放宽对两岸民间交流交往的限制,扩大间接贸易,开放间接投资,简化两岸同胞通话、通邮、通汇的手续。

这些都是有利于相互交往的。

不过需注意的是:台湾当局虽对两岸关系作了某些松动,但其现行大陆政策仍严重阻碍着两岸关系的发展和国家的统一。

他们口头上虽声称“中国必须统一”,但行动上却总是背离一个中国的原则,继续维持与大陆分离的局面,拒绝就和平统一问题进行商谈,甚至设置障碍,限制两岸交往的进一步发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台湾问题与两岸关系>————张学良
张学良,陆军一级上将,曾发动震惊中外的“西安事变”,周恩来对其评价是:“民族英雄、千古功臣”。

张学良,字汉卿,号毅庵,乳名双喜、小六子,汉族,籍贯辽宁海城,祖籍河北大城。

自上课以来,我对他的感触最深。

他的一生因西安事变而发生了天翻地覆的改变,也因为西安事变,我们永远不能将它忘记。

他是我们共产党的大恩人,我们却不能把它从国名党的幽禁中解救出来。

他是东北之王,却在群众的“不抗日”骂声中忍辱负重。

他是国名党的将领,却为了我大中国的前途与命运毅然违背了上级的命令,最后甚至抓捕了他。

他很值得我们去敬佩,去深究。

1919年就读于东三省陆军讲武堂。

一年后毕业,在张作霖手下任职,并迅速得到提升。

1928年6月4日,自皇姑屯事件其父张作霖被日本人炸死后,继任为东北保安总司令。

在1946年召开的政治协商会议上,共产党曾提出释放张学良,未获蒋介石同意。

后国民政府撤往台湾,蒋介石将张学良转至台湾继续软禁。

在台湾,张学良被软禁在台北北投居所,过着软禁下的隐者生活。

张学良原配夫人是于凤至,因病去美国就医,张学良在长期的幽禁生涯中得“赵四小姐”赵一荻的陪伴。

他于幽禁中信奉基督教,但按基督教教规只能一夫一妻,1964年于凤至主动提出离婚,张学良和赵四小姐结婚。

1975年,蒋介石逝世。

1988年,蒋经国逝世。

1990年起张学良逐渐得以恢复人身自由。

1993年4月受聘为东北大学名誉校长,5月受聘为哈尔滨工业大学名誉理事长。

1995年离台,侨居美国夏威夷。

2001年10月14日下午2时50分,在美国夏威夷首府檀香山史特劳比(Straub Clinic & Hospital)医院病逝,享寿101岁,成为世界上最长寿的将军。

我觉得,他的一生可以化为两部分,前半部分戎马生涯,后半部分归云隐者。

其父去世后,他顺理成章地当升了东北王。

他刚升任就面临着诸多的问题,自己的归属问题,外国列强的压迫。

所以他一上任就发起“东北易旗”,归顺南京国民政府,
并参与中原大战,帮助蒋介石一统江山。

随后不久就发生了震惊中外的九一八事件。

面对日本的现代化军队,张学良自认无法抵抗,不如让士兵们休养生息,鼓足力量,养精蓄锐,在等待时机打倒日本鬼子,无谓在此耗费太多而的兵力。

就因为此事,他与蒋介石一同背上了“卖国贼”“不抗日”的骂名,虽然这个举措有失妥当,对日后的抗日战争产生很大的影响。

但千千万万的人民群众,你们可否体会到他心中的那份苦楚,东北是他的家他的根,是其父压在他身上的沉甸甸的责任,他怎么可能不热爱这片土地,他怎么可能把它卖了呢?!忍辱负重这四个字在他身上体现的淋漓尽致。

允许我在此向他肃穆地向他敬礼。

可幸的是,随着时间的推移,人们渐渐体会到他的那份苦心,在中共的宣扬下,他得到了他应有的名分——民族英雄、千古功臣
西安事变,恐怕他一生都在思考着这件事,思考其中的对与错,是与非。

1936年12
月12日,为了劝谏蒋介石改变“攘外必先安内”的既定国策,停止内战,一致抗日。

时任西北剿匪副总司令、东北军领袖张学良和时任国民革命军第十七路总指挥、西北军领袖杨虎城在西安华清池发动兵变,扣留了时任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委员长和西北剿匪总司令的蒋中正(即蒋介石),时称“西安兵谏”。

在中共中央和周恩来同志的主导下,最终以蒋介石接受“停
止内战,一致抗日”的主张而和平解决,促成了第二次国共合作,形成全面抗战的局面,为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胜利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周总理曾讲过,在红军刚经历完长征的疲惫与艰辛的背景下,国民党再给我们沉重一击的话,共产党很有可能就就此退出了历史舞台。

幸好张学良心存大局,以国事为重,发动了西安事变,救了共产党,也就了全中国,形成了抗日的全国统一战线。

在此之后,张学良和杨虎城把蒋介石送回南京。

杨虎城被处死了,张学良被幽禁了。

这一禁,就禁了54年。

蒋介石本想把他也杀了,但是在宋美龄和宋子文的不断劝说下,共产党的努力下,打消了这个念头,他和张学良也是结为了异姓兄弟的.但是蒋介石也没有放过张学良,把他一直软禁了54年.
之后,便是他的隐者生活。

他被蒋介石软禁了五十多年,许多志向再也无从实现。

这种丧失自由的生活,对于他这样一个胸怀大志、才干突出、当时正值盛年的人来说,其痛苦岂能以语言来表达?因此,张学良是一个悲情英雄。

在值得我们敬仰的同时,更是极为令人扼腕。

我们心酸,却无奈。

不过在这五十多年里,他没有消沉,他坚持每天看书,写作。

而且还戒掉了鸦片。

其实,从另外一方面来讲,这样的生活,对他来说也许是一种幸福。

放下了战刀,拿起笔,享受安逸,享受爱情,这可能是一部分人一生的梦想。

至于他自己怎么觉得,恐怕他自己也不太清楚吧。

纵观张学良一生,尽管也犯下过较大的错误,如奉行蒋介石的“不抵抗政策”,致使日寇不费一枪一弹就尽占我东三省,但瑕不掩瑜,他后来通过“东北易帜”和“西安事变”,为祖国统一、抗击法西斯立下了丰功伟绩。

因此,他的功绩大于过失。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