住房城乡建设部关于印发《绿色工业建筑评价技术细则》的通知
绿色工业建筑评价标准
绿色工业建筑评价技术细则Technical guideline for evaluation of green industrial building住房城乡建设部2015年2月前言国家标准《绿色工业建筑评价标准》GB/T 50878-2013已于2013年8月8日发布,自2014年3月1日起实施。
《绿色工业建筑评价标准》是我国工业领域第一本综合性绿色建筑评价标准,具有指导绝大多数行业工业建筑评价的复杂性。
为了更好地实行《绿色工业建筑评价标准》,引导绿色工业建筑健康发展,住房城乡建设部组织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机械工业第六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中国城市科学研究会绿色建筑研究中心等单位共同编写了《绿色工业建筑评价技术细则》(以下简称《技术细则》)。
编写《技术细则》的目的,是为绿色工业建筑的规划、设计、建设和管理提供更加规范的具体指导,为绿色工业建筑标识的评价提供更加明确的技术原则和评判依据,推进绿色工业建筑和相关评审工作发展。
本细则编制单位: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机械工业第六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中国城市科学研究会绿色建筑研究中心中节能实业发展有限公司中国电子学会本细则主要起草人员:徐伟、张家平、李丛笑、李国顺、袁闪闪、王明磊孙宁、郭丹丹、许远超、尹运基、宋甲英、曹国光曹国庆、李亨、吴剑林、俞水凤、张颖、孟冲邓高峰、牛秋蔓本细则主要审查人员:王有为、虞永宾、袁镔、张小慧、吕伟娅、巫曼曼赵霄龙目次1 总则 (1)2 术语 (2)3 基本规定 (3)3.1 一般规定 (3)3.2 评价方法与等级划分 (5)4 节地与可持续发展场地 (7)4.1 总体规划与厂址选择 (7)4.2 节地 (13)4.3 物流与交通运输 (17)4.4 场地资源保护与再生 (23)5 节能与能源利用 (34)5.1 能源利用指标 (34)5.2 节能 (37)5.3 能量回收 (53)5.4 可再生能源利用 (56)6 节水与水资源利用 (60)6.1 水资源利用指标 (60)6.2 节水 (66)6.3 水资源利用 (75)7 节材与材料资源利用 (85)7.1 节材 (85)7.2 材料资源利用 (90)8 室外环境与污染物控制 (102)8.1 环境影响 (102)8.2 水、气、固体污染物控制 (104)8.3 室外噪声与振动控制 (112)8.4 其他污染控制 (114)9 室内环境与职业健康 (119)9.1 室内环境 (119)9.2 职业健康 (126)10 运行管理 (130)10.1 管理体系 (130)10.2 管理制度 (131)10.3 能源管理 (133)10.4 公用设施管理 (135)11 技术进步与创新 (139)附录A 权重和条文分值 (141)附录B 工业建筑能耗的范围、计算和统计方法 (146)附录C 工业建筑水资源利用指标的范围、计算和统计方法 (148)附录D 设备能效值 (150)1 总则1.0.1 为贯彻国家绿色发展和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方针政策,执行国家对工业建设的产业政策、装备政策、清洁生产、环境保护、节约资源、循环经济和安全健康等法律法规,推进工业建筑的可持续发展,规范绿色工业建筑评价工作,制定本标准。
绿色建筑评价标准技术细则
绿色建筑评价技术细则(试行)前言为了更好地实行《绿色建筑评价标准》,引导绿色建筑健康发展,受建设部科技司委托,建设部科技发展促进中心和依柯尔绿色建筑研究中心组织编写了《绿色建筑评价技术细则》(以下简称《技术细则》)。
编写《技术细则》的目的是,为绿色建筑的规划、设计、建设和管理提供更加规范的具体指导,为绿色建筑评价标识提供更加明确的技术原则,为绿色建筑创新奖的评审提供更加详细的评判依据,从三个层面推进绿色建筑理论和实践的探索与创新。
《技术细则》的编写比较系统地总结了国内绿色建筑的实践,特别是自2005年3月“首届国际智能与绿色建筑技术研讨会”以来的实践,还借鉴了美国、日本、英国、德国等国家发展绿色建筑的成功经验。
其内容既有符合中国国情的一面,也有与国际绿色建筑发展趋势相适应的一面,具有比较强的适应性的同时又有比较好的先进性。
这是《技术细则》的特点。
参加《技术细则》编写的人员,有的参加过《绿色建筑评价标准》的编写,有的参加过绿色建筑建设活动,有的参加过系统的研究工作。
这样一个既有理论又有实践的专家学者群体,是编写《技术细则》十分宝贵的前提条件。
随着绿色建筑实践活动的拓展,这个群体正在发展,正在壮大,正是中国绿色建筑的基石。
建设部科技发展促进中心依柯尔绿色建筑研究中心二OO七年六月1 总则1.1 基本规定1.1.1为科学引导和规范管理绿色建筑评价、评奖与标识工作提供更明确的技术依据,更好地实行《绿色建筑评价标准》GB 50378-2006(以下简称《标准》),制定本细则。
1.1.2 本细则依照《标准》的内容和要求编制,适用于指导绿色建筑的评价标识、全国绿色建筑创新奖的评审和指导绿色建筑的规划设计、建造及运行管理。
1.1.3按照控制项、一般项和优选项的评价内容判定得分情况和达标情况。
根据达标情况评定星级,进行绿色建筑评价;根据得分情况,区分同一星级绿色建筑的相对水平,用于全国绿色建筑创新奖和工程项目评审。
绿色建筑评价技术细则补充说明_(规划设计部分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关于印发《绿色建筑评价技术细则补充说明(规划设计部分)》的通知(建科[2008]113号)各省、自治区建设厅,直辖市、计划单列市建委(建设局)及有关部门,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建设局:为进一步规范和细化绿色建筑评价标识工作,我部根据评价标识工作实际情况,组织有关单位对《绿色建筑评价技术细则(试行)》进行了完善,编制了《绿色建筑评价技术细则补充说明(规划设计部分)》(可在建设部网站http://下载)。
现印发给你们,请参照执行。
附件:绿色建筑评价技术细则补充说明(规划设计部分)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二○○八年六月二十四日附件:绿色建筑评价技术细则补充说明(规划设计部分)(二○○八年六月)说明《绿色建筑评价标准》和《绿色建筑评价技术细则》颁布以来,对指导绿色建筑事业健康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
为了更好地把绿色建筑的理念与工程实践结合起来,使细则更加完善,使绿色建筑评价更加严谨、准确,使评价结果更加客观公正,更加具有权威性,我部科技司委托部科技发展促进中心等单位共同编写了《绿色建筑评价技术细则补充说明(规划设计部分)》。
其中“节地与室外环境”部分由刘燕辉、张播、陈蔚镇、许荷等负责完成;“节能与能源利用”和“室内环境质量”部分由郎四维、孙敏生、狄洪发、冯莹莹等负责完成;“节水与水资源利用”部分由曾捷、贾苇、史俊等负责完成;“节材与材料资源利用”部分由于震平、任民、邵高峰等负责完成。
部科技中心绿色建筑评价标识管理办公室宋凌、李宏军参与了组织管理及编写工作。
此外,在2008年度首批绿色建筑设计评价标识的评审过程中,许多专家对编写补充说明也提出了宝贵的意见。
他们分别来自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中建总公司、北京市建筑设计研究院、清华大学建筑学院和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
我们对参与编写的所有人员一并表示感谢。
二○○八年六月目录1 总则2 术语3 基本规定4 住宅建筑(补充说明的条文)4.1 节地与室外环境4.2 节能与能源利用4.3 节水与水资源利用4.4 节材与材料资源利用4.5 室内环境质量5 公共建筑(补充说明的条文)5.1 节地与室外环境5.2 节能与能源利用5.3 节水与水资源利用5.4 节材与材料资源利用5.5 室内环境质量附表一绿色建筑评价技术细则评分表补充说明(住宅建筑)附表二绿色建筑评价技术细则评分表补充说明(公共建筑)1总则注:见《绿色建筑评价技术细则》(试行)。
住房城乡建设部关于印发《绿色工业建筑评价技术细则》的通知
住房城乡建设部关于印发《绿色工业建筑评价技术细则》的通知
各省、自治区住房城乡建设厅,直辖市、计划单列市建委(建设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建设局:
为推动绿色工业建筑发展,明确绿色工业建筑评价技术原则和评判依据,规范绿色工业建筑的评价工作,根据《绿色工业建筑评价标准》(GB/T50878-2013),我部组织编写了《绿色工业建筑评价技术细则》(电子版可从我部网站下载,网址为),供工作中参照执行。
附件:绿色工业建筑评价技术细则
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
2015年2月12日。
绿色建筑评价技术细则
绿色建筑评价技术细则(试行)建设部二○○七年七月前言为了更好地实行《绿色建筑评价标准》,引导绿色建筑健康发展,建设部委托建设部科技发展促进中心和依柯尔绿色建筑研究中心组织编写了《绿色建筑评价技术细则》(以下简称《技术细则》)。
编写《技术细则》是为绿色建筑的规划、设计、建设和管理提供更加规范的具体指导,为绿色建筑评价标识提供更加明确的技术原则,为绿色建筑创新奖的评审提供更加详细的评判依据,从三个层面推进绿色建筑理论和实践的探索与创新。
《技术细则》的编写比较系统地总结了国内绿色建筑的实践,特别是自2005年3月“首届国际智能与绿色建筑技术研讨会”以来的实践,还借鉴了美国、日本、英国、德国等国家发展绿色建筑的成功经验。
其内容既有符合中国国情的一面,也有与国际绿色建筑发展趋势相适应的一面,具有比较强的适应性的同时又有比较好的先进性。
参加《技术细则》编写的人员,参加过《绿色建筑评价标准》的编写、绿色建筑建设实践、绿色建筑系统研究等工作。
这样一个既有理论又有实践的专家学者群体,是编写《技术细则》十分宝贵的前提条件。
随着绿色建筑实践活动的拓展,这个群体正在发展,正在壮大,正成为中国绿色建筑的基石。
二○○七年八月主编单位及编写人员: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王有为、林海燕、曾捷、方天培、郎四维、赵霄龙、李小阳、薛明、张江华、杨金明、孙建超上海市建筑科学研究院安宇、韩继红、杨建荣、汪维、葛曹燕、张蓓红、范宏武、江天梅、杨莉萍、李景广参加单位及编写人员:清华大学林波荣、李晓锋、夏春海浙江大学徐雷、曹震宇、王靖华、杨毅深圳建筑科学研究院叶青、刘俊跃、卜增文、鄢涛建设部科技发展促进中心宋凌、赵华、张峰、曹慧依柯尔绿色建筑研究中心刘晓天、汤洁、任涛、张宬、李菡目录1 总则 (1)1.1 基本规定 (1)1.2 绿色建筑评价标识 (1)1.3 绿色建筑创新奖评审 (1)2 术语 (3)3 基本规定 (4)4 住宅建筑 (5)4.1 节地与室外环境 (5)4.2 节能与能源利用 (13)4.3 节水与水资源利用 (20)4.4 节材与材料资源利用 (28)4.5 室内环境质量 (38)4.6 运营管理 (43)5 公共建筑 (46)5.1 节地与室外环境 (46)5.2 节能与能源利用 (51)5.3 节水与水资源利用 (58)5.4 节材与材料资源利用 (63)5.5 室内环境质量 (67)5.6 运营管理 (71)附表一绿色建筑评价评分表(住宅建筑) (68)附表二绿色建筑评价技术细则(公共建筑) (91)附表三基本分汇总表 (110)附表四总得分汇总表 (111)附图一建筑热工设计分区图 (112)附图二太阳能资源分布图 (113)附图三全国多年平均降雨量图 (114)1 总则1.1 基本规定1.1.1为科学引导和规范管理绿色建筑评价、评奖与标识工作提供更明确的技术依据,更好地实行《绿色建筑评价标准》GB 50378-2006(以下简称《标准》),制定本细则。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关于印发《绿色建筑评价技术细则补充说明(运行使用部分)》的通知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关于印发《绿色建筑评价技术细则补充说明(运行使用部分)》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公布日期】2009.09.24•【文号】建科函[2009]235号•【施行日期】2009.09.24•【效力等级】部门规范性文件•【时效性】失效•【主题分类】正文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关于印发《绿色建筑评价技术细则补充说明(运行使用部分)》的通知(建科函[2009]235号)各省、自治区住房城乡建设厅,直辖市、计划单列市建委(建设交通委、建设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建设局:为进一步规范和细化绿色建筑评价标识工作,我部根据评价标识工作实际情况,组织有关单位对《绿色建筑评价技术细则(试行)》进行了完善,编制了《绿色建筑评价技术细则补充说明(运行使用部分)》(可在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网站http://下载)。
现印发给你们,请参照执行。
附件:绿色建筑评价技术细则补充说明(运行使用部分)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二○○九年九月二十四日附件:绿色建筑评价技术细则补充说明(运行使用部分)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二○○九年九月说明《绿色建筑评价标准》和《绿色建筑评价技术细则》颁布以来,对指导绿色建筑事业健康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
为了更好地把绿色建筑的理念与工程实践结合起来,使细则更加完善,使绿色建筑评价更加严谨、准确,使评价结果更加客观公正,更加具有权威性,我部建筑节能与科技司委托部科技发展促进中心等单位共同编写了《绿色建筑评价技术细则补充说明(运行使用部分)》。
其中“节地与室外环境”部分由张播、刘燕辉、陈蔚镇、许荷等负责完成;“节能与能源利用”部分由杨建荣、李晓锋、曹阳、陆俊俊、冯莹莹等负责完成;“节水与水资源利用”部分由曾捷、赵锂、李建琳、吕石磊等负责完成;“节材与材料资源利用”部分由王昌兴、韩继红、姜兆黎、赵平、冯跃等负责完成;“室内环境质量”部分由林波荣、燕翔、谭华等负责完成,“运营管理”部分由王占友等负责完成。
绿色建筑评价标准技术细则
绿色建筑评价技术细则(试行)前言为了更好地实行《绿色建筑评价标准》,引导绿色建筑健康发展,受建设部科技司委托,建设部科技发展促进中心和依柯尔绿色建筑研究中心组织编写了《绿色建筑评价技术细则》(以下简称《技术细则》)。
编写《技术细则》的目的是,为绿色建筑的规划、设计、建设和管理提供更加规范的具体指导,为绿色建筑评价标识提供更加明确的技术原则,为绿色建筑创新奖的评审提供更加详细的评判依据,从三个层面推进绿色建筑理论和实践的探索与创新。
《技术细则》的编写比较系统地总结了国内绿色建筑的实践,特别是自2005年3月“首届国际智能与绿色建筑技术研讨会”以来的实践,还借鉴了美国、日本、英国、德国等国家发展绿色建筑的成功经验。
其内容既有符合中国国情的一面,也有与国际绿色建筑发展趋势相适应的一面,具有比较强的适应性的同时又有比较好的先进性。
这是《技术细则》的特点。
参加《技术细则》编写的人员,有的参加过《绿色建筑评价标准》的编写,有的参加过绿色建筑建设活动,有的参加过系统的研究工作。
这样一个既有理论又有实践的专家学者群体,是编写《技术细则》十分宝贵的前提条件。
随着绿色建筑实践活动的拓展,这个群体正在发展,正在壮大,正是中国绿色建筑的基石。
建设部科技发展促进中心依柯尔绿色建筑研究中心二OO七年六月1 总则1.1 基本规定1.1.1为科学引导和规范管理绿色建筑评价、评奖与标识工作提供更明确的技术依据,更好地实行《绿色建筑评价标准》GB 50378-2006(以下简称《标准》),制定本细则。
1.1.2 本细则依照《标准》的内容和要求编制,适用于指导绿色建筑的评价标识、全国绿色建筑创新奖的评审和指导绿色建筑的规划设计、建造及运行管理。
1.1.3按照控制项、一般项和优选项的评价内容判定得分情况和达标情况。
根据达标情况评定星级,进行绿色建筑评价;根据得分情况,区分同一星级绿色建筑的相对水平,用于全国绿色建筑创新奖和工程项目评审。
绿色建筑评价技术细则补充说明 (运行使用部分)
绿色建筑评价技术细则补充说明(运行使用部分)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二○○九年九月说明《绿色建筑评价标准》和《绿色建筑评价技术细则》颁布以来,对指导绿色建筑事业健康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
为了更好地把绿色建筑的理念与工程实践结合起来,使细则更加完善,使绿色建筑评价更加严谨、准确,使评价结果更加客观公正,更加具有权威性,我部建筑节能与科技司委托部科技发展促进中心等单位共同编写了《绿色建筑评价技术细则补充说明(运行使用部分)》。
其中“节地与室外环境”部分由张播、刘燕辉、陈蔚镇、许荷等负责完成;“节能与能源利用”部分由杨建荣、李晓锋、曹阳、陆俊俊、冯莹莹等负责完成;“节水与水资源利用”部分由曾捷、赵锂、李建琳、吕石磊等负责完成;“节材与材料资源利用”部分由王昌兴、韩继红、姜兆黎、赵平、冯跃等负责完成;“室内环境质量”部分由林波荣、燕翔、谭华等负责完成,“运营管理”部分由王占友等负责完成。
部科技发展促进中心绿色建筑评价标识管理办公室宋凌、李宏军、马欣伯参与了组织管理及编写工作。
此外,在2009年度首批绿色建筑评价标识的评审过程中,许多专家对编写补充说明也提出了宝贵的意见。
他们分别来自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上海市建筑科学研究院、清华大学建筑学院、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和北京首都开发控股集团有限公司。
我们对参与编写的所有人员一并表示感谢。
二〇〇九年九月目录1.总则 (1)2.术语 (1)3.基本规定 (1)4.住宅建筑(补充说明的条文) (2)4.1 节地与室外环境 (2)4.2 节能与能源利用 (3)4.3 节水与水资源利用 (3)4.4 节材与材料资源利用 (5)5. 公共建筑(补充说明的条文) (8)5.1 节地与室外环境 (8)5.2 节能与能源利用 (8)5.3 节水与水资源利用 (9)5.4 节材与材料资源利用 (10)5.5 室内环境质量 (11)附表一绿色建筑(运行使用阶段)评价要求补充说明(住宅建筑) (13)附表二绿色建筑(运行使用阶段)评价要求补充说明(公共建筑) (29)1 总则1.0.1 本补充说明适用于参加绿色建筑评价标识(运行使用阶段)的项目,说明主要包括纸质材料和现场审核两部分要求以及部分条文评价方法的补充说明。
国家标准《绿色工业建筑评价标准》3月1日实施
专 门 针对 工 业 建 筑 的绿 色 评 价 标 准 .填 补 了国 内外 针 对 工业 建 筑 的绿 色建 筑 评 价 标 准 空 白 。具 有 科学 性 先 进 性和 可 操 作 性 .总 体上 达 到 了国 际领 先 水平 。
《 标 准 》 是 指导 我 国工 业 建 筑 “ 绿 色 化 ”规 划 设 计 、施 工 验
方 法 保持 一 致 规 定 了 各行 业 工 业 建筑 的能 耗 、水 资 源 利 用指 标
的范 围、计 算 和统 计 方法 。
该 标 准 突 出 工 业建 筑 的 特 点 和绿 色 发 展 要 求 .是 国 际 上首 部
该 标准是根 据 2 0 0 9 年1 0 月2 8日住 房 和 城 乡建 设 部 建 标 函
它 的 实施 将 有 利 于 我 国 工业 建 筑 领域 规 划 、设计 、建 造 、产 品 、
管理 一 系 列 环 节 引入 可 持 续 发展 的绿 色 理念 .不 断 提 高其 规 范 化 及合 理 性 .为 各 工 业行 业 的 健 康 发展 提 供 技 术依 据 和 执 行标 准 .
合 医院和 二 星级 绿 色 建筑 配备 设 置 。 绿 色 可 持 续 的理 念 是 在 为 人 们 创 造 舒 适 环 境 的 同 时保 护 环 境 减 少 能 源 资 源 的 消 耗 ,体 现 在 医 院 建 筑 方 面就 是 避 免 医疗 资
据 悉 .山东 省 乐 陵 市 人 民 医院 迁 建 项 目在建 筑 形 态 、业 态 布 局 、结 构 和景 观 设 计 等 方 面 充分 体 现 了 “ 科 技 、 文化 、生 态 、 节 能 、环保 “ 的理 念 .从 设 计 、 建造 到 运 营 都 坚持 绿 色 环 保 .采 用 太 阳 能 光 电 、 自然 通 风 技 术 、 中水 回用 、雨 水收 集 系统 等 多 种 绿
绿色工业建筑评价标准
绿色工业建筑评价标准绿色工业建筑是指在建筑设计、施工、使用和拆除等全生命周期中,最大限度地减少对环境的影响,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保护和改善环境质量,为用户提供舒适、健康、经济、社会适应性强的建筑环境。
绿色工业建筑评价标准是对绿色工业建筑进行评价的依据,是指导和推动绿色工业建筑发展的重要工具。
首先,绿色工业建筑评价标准应包括建筑节能、资源利用、环境质量、健康舒适、社会适应等方面的评价指标。
建筑节能是评价绿色工业建筑的重要指标之一,包括建筑外墙、屋顶、地板等部位的保温隔热性能,采光与自然通风设计,以及建筑设备的能源利用效率等。
资源利用方面,评价标准应考虑建筑材料的环保性能,材料的可持续性,以及建筑施工过程中的资源利用效率等。
环境质量评价指标应包括室内空气质量、水质量、噪声污染等方面,确保建筑环境对人体健康无害。
健康舒适方面,评价标准应考虑建筑室内环境的舒适性,包括室内温度、湿度、光照等参数的控制,以及室内空气的流通和净化等。
社会适应方面,评价标准应考虑建筑对社会的影响,包括建筑的社会功能、文化价值、城市景观等方面。
其次,绿色工业建筑评价标准的制定应充分考虑国际经验,借鉴国际先进标准,同时结合中国国情,根据中国工业建筑的特点和需求进行调整和完善。
在制定评价标准的过程中,应充分听取各方意见,包括建筑设计师、施工单位、使用者、环保专家等的意见和建议,形成科学、合理的评价标准体系。
最后,绿色工业建筑评价标准的实施应加强监督和考核,建立健全的评价体系和考核机制,确保评价标准得到有效执行。
同时,应加强对相关从业人员的培训和教育,提高他们对绿色工业建筑的认识和理解,推动绿色工业建筑的普及和推广。
总之,绿色工业建筑评价标准的制定、完善和实施对推动绿色工业建筑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只有通过科学的评价标准,才能引导建筑行业向绿色、可持续的方向发展,实现经济效益、环境效益和社会效益的统一,为人们创造更加健康、舒适的生活和工作环境。
绿色建筑评价技术细则补充说明运行使用部分
绿色建筑评价技术细则补充说明(运行使用部分)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二○○九年九月说明《绿色建筑评价标准》和《绿色建筑评价技术细则》颁布以来,对指导绿色建筑事业健康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
为了更好地把绿色建筑的理念与工程实践结合起来,使细则更加完善,使绿色建筑评价更加严谨、准确,使评价结果更加客观公正,更加具有权威性,我部建筑节能与科技司委托部科技发展促进中心等单位共同编写了《绿色建筑评价技术细则补充说明(运行使用部分)》。
其中“节地与室外环境”部分由张播、刘燕辉、陈蔚镇、许荷等负责完成;“节能与能源利用”部分由杨建荣、李晓锋、曹阳、陆俊俊、冯莹莹等负责完成;“节水与水资源利用”部分由曾捷、赵锂、李建琳、吕石磊等负责完成;“节材与材料资源利用”部分由王昌兴、韩继红、姜兆黎、赵平、冯跃等负责完成;“室内环境质量”部分由林波荣、燕翔、谭华等负责完成,“运营管理”部分由王占友等负责完成。
部科技发展促进中心绿色建筑评价标识管理办公室宋凌、李宏军、马欣伯参与了组织管理及编写工作。
此外,在2009年度首批绿色建筑评价标识的评审过程中,许多专家对编写补充说明也提出了宝贵的意见。
他们分别来自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上海市建筑科学研究院、清华大学建筑学院、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和北京首都开发控股集团有限公司。
我们对参与编写的所有人员一并表示感谢。
二〇〇九年九月目录1.总则 (1)2.术语 (1)3.基本规定 (1)4.住宅建筑(补充说明的条文) (2)4.1 节地与室外环境 (2)4.2 节能与能源利用 (3)4.3 节水与水资源利用 (3)4.4 节材与材料资源利用 (5)5. 公共建筑(补充说明的条文) (8)5.1 节地与室外环境 (8)5.2 节能与能源利用 (8)5.3 节水与水资源利用 (9)5.4 节材与材料资源利用 (10)5.5 室内环境质量 (11)附表一绿色建筑(运行使用阶段)评价要求补充说明(住宅建筑) (13)附表二绿色建筑(运行使用阶段)评价要求补充说明(公共建筑) (29)1 总则1.0.1 本补充说明适用于参加绿色建筑评价标识(运行使用阶段)的项目,说明主要包括纸质材料和现场审核两部分要求以及部分条文评价方法的补充说明。
总则绿色建筑评价技术细则2015
总则绿色建筑评价技术细则2015绿色建筑评价技术细则二0一五年七月前言国家标准《绿色建筑评价标准》GB/T 50378-2014 (以下简称《标准》)已由住房城乡建设部、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联合发布,自2015 年1 月1 日起实施。
为了适应当前绿色建筑快速发展的需要,更好地指导绿色建筑评价工作,在该标准修订过程中,住房城乡建设部委托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牵头,联合《标准》修订组专家和国家科技支撑计划相关课题的承担单位,同时启动了原《绿色建筑评价技术细则》(以下简称《技术细则》)的修订工作,并于2015 年2 月通过了专家审查。
《技术细则》依据新《标准》进行修订编制,并与其配合使用,为绿色建筑评价工作提供更为具体的技术指导。
《技术细则》章节编排也与《标准》基本对应。
《技术细则》第1 3 章,对我国绿色建筑评价工作的基本原则、有关术语、评价对象、评价阶段、评价指标、评价方法以及评价文件要求等作了阐释;第4 ~11 章,对《标准》评价技术条文逐条给出【条文说明扩展】和【具体评价方式1【条文说明扩展】主要是对标准正文技术内容的细化以及相关标准规范的规定,原则上不重复《标准》条文说明内容。
E具体评价方式】主要是对评价工作要求的细化,包括适用的评价阶段,条文说明中所列各点评价方式的具体操作形式及相应的材料文件名称、内容和格式要求等,是对定性条文判定或评分原则、对定量条文计算方法或工具的补充说明,明确评价时的审查要点和注意事项等;附录给出了评价中方便查阅参考的《标准》评价指标体系及分值总览、围护结构热工性能指标、空调系统冷源机组能效指标等。
《技术细则》的编制工作还得到了国家科技支撑计划课题“绿色建筑标准体系与不同气候区不同类型建筑重点标准规范研究”、“绿色建筑评价指标体系与综合评价方法研究”课题组专家的大力支持。
各地在《技术细则》的使用过程中,应及时总结经验,将意见建议反馈给我部建筑节能与科技司(010-********)或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标准规范处(士也址:北京市北三环东路30 号;邮编:100013;E-mail:gb50378@/doc/929511940.html,),以便修订完善。
关于印发《绿色建筑技术导则》的通知(建科[2005]199号)
建设部、科学技术部关于印发《绿色建筑技术导则》的通知建科[2005]199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建设厅(建委)及有关建设部门、科技厅(委),副省级城市、计划单列市建委(建设局)及有关建设部门、科技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建设局、科技局:发展绿色建筑是贯彻落实中央提出的发展节能省地型住宅和公共建筑的重要举措。
为加强对我国绿色建筑建设的指导,促进绿色建筑及相关技术健康发展,建设部与科技部联合组织编制了《绿色建筑技术导则》,现印发你们,并就贯彻落实的有关事宜通知如下:一、各地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应结合本地实际情况,制定相应的实施办法,组织好宣传和贯彻落实工作。
要认真开展技术培训和试点示范,积极推进本地绿色建筑的发展。
二、房地产开发企业、建设单位、规划设计单位、施工与监理企业、物业管理企业、建筑产品生产企业,要遵照《绿色建筑技术导则》的内容,调整和完善本单位的发展思路和工作重点,树立绿色建筑意识,强化绿色建筑导向,建立健全实施绿色建筑的运行管理机制,培养骨干技术人才,逐步形成本单位开展绿色建筑工程实践的特点,确立核心竞争力。
三、有关大专院校、科研单位和企业,要按照《绿色建筑技术导则》的要求,积极推进产学研结合,加强自主技术创新,强化技术的优化集成和工程化配套,增强技术支撑能力,形成绿色建筑技术体系,促进绿色建筑技术产业化的发展。
二○○五年十月二十七日绿色建筑技术导则前言推进绿色建筑是发展节能省地型住宅和公共建筑的具体实践。
党的十六大报告指出我国要实现“可持续发展能力不断增强,生态环境得到改善,资源利用效率显著提高,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推动整个社会走上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
发展绿色建筑必须牢固树立和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必须从建筑全寿命周期的角度,全面审视建筑活动对生态环境和住区环境的影响,采取综合措施,实现建筑业的可持续发展。
为引导、促进和规范绿色建筑的发展,特制定《绿色建筑技术导则》(下简称导则)。
绿色建筑评价技术细则
绿色建筑评价技术细则(试行)建设部二○○七年七月前言为了更好地实行《绿色建筑评价标准》,引导绿色建筑健康发展,建设部委托建设部科技发展促进中心和依柯尔绿色建筑研究中心组织编写了《绿色建筑评价技术细则》(以下简称《技术细则》)。
编写《技术细则》是为绿色建筑的规划、设计、建设和管理提供更加规范的具体指导,为绿色建筑评价标识提供更加明确的技术原则,为绿色建筑创新奖的评审提供更加详细的评判依据,从三个层面推进绿色建筑理论和实践的探索与创新。
《技术细则》的编写比较系统地总结了国内绿色建筑的实践,特别是自2005年3月“首届国际智能与绿色建筑技术研讨会”以来的实践,还借鉴了美国、日本、英国、德国等国家发展绿色建筑的成功经验。
其内容既有符合中国国情的一面,也有与国际绿色建筑发展趋势相适应的一面,具有比较强的适应性的同时又有比较好的先进性。
参加《技术细则》编写的人员,参加过《绿色建筑评价标准》的编写、绿色建筑建设实践、绿色建筑系统研究等工作。
这样一个既有理论又有实践的专家学者群体,是编写《技术细则》十分宝贵的前提条件。
随着绿色建筑实践活动的拓展,这个群体正在发展,正在壮大,正成为中国绿色建筑的基石。
二○○七年八月主编单位及编写人员: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王有为、林海燕、曾捷、方天培、郎四维、赵霄龙、李小阳、薛明、张江华、杨金明、孙建超上海市建筑科学研究院安宇、韩继红、杨建荣、汪维、葛曹燕、张蓓红、范宏武、江天梅、杨莉萍、李景广参加单位及编写人员:清华大学林波荣、李晓锋、夏春海浙江大学徐雷、曹震宇、王靖华、杨毅深圳建筑科学研究院叶青、刘俊跃、卜增文、鄢涛建设部科技发展促进中心宋凌、赵华、张峰、曹慧依柯尔绿色建筑研究中心刘晓天、汤洁、任涛、张宬、李菡目录1 总则 (1)1.1 基本规定 (1)1.2 绿色建筑评价标识 (1)1.3 绿色建筑创新奖评审 (1)2 术语 (3)3 基本规定 (4)4 住宅建筑 (5)4.1 节地与室外环境 (5)4.2 节能与能源利用 (12)4.3 节水与水资源利用 (19)4.4 节材与材料资源利用 (26)4.5 室内环境质量 (36)4.6 运营管理 (40)5 公共建筑 (44)5.1 节地与室外环境 (44)5.2 节能与能源利用 (48)5.3 节水与水资源利用 (54)5.4 节材与材料资源利用 (59)5.5 室内环境质量 (62)5.6 运营管理 (65)附表一绿色建筑评价评分表(住宅建筑) (68)附表二绿色建筑评价技术细则(公共建筑) (90)附表三基本分汇总表 (109)附表四总得分汇总表 (110)附图一建筑热工设计分区图 (111)附图二太阳能资源分布图 (112)附图三全国多年平均降雨量图 (113)1 总则1.1 基本规定1.1.1为科学引导和规范管理绿色建筑评价、评奖与标识工作提供更明确的技术依据,更好地实行《绿色建筑评价标准》GB 50378-2006(以下简称《标准》),制定本细则。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关于印发《绿色工业建筑评价导则》的通知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关于印发《绿色工业建筑评价导则》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公布日期】2010.08.23•【文号】建科[2010]131号•【施行日期】2010.08.23•【效力等级】部门规范性文件•【时效性】失效•【主题分类】建筑市场监管正文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关于印发《绿色工业建筑评价导则》的通知(建科[2010]131号)各省、自治区住房和城乡建设厅,直辖市、计划单列市建委(建设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建设局:为推动我国绿色工业建筑的发展,规范绿色工业建筑评价标识,我部组织有关单位编制了《绿色工业建筑评价导则》,作为开展绿色工业建筑评价,指导我国现阶段绿色工业建筑的规划设计、施工验收和运行管理的依据。
现将《绿色工业建筑评价导则》印发给你们,请结合本地绿色工业建筑评价的实际情况,制定相应的实施办法,积极推进绿色工业建筑的发展。
附件:绿色工业建筑评价导则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二〇一〇年八月二十三日附件:绿色工业建筑评价导则编制单位:中国城市科学研究会绿色建筑与节能专业委员会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机械工业第六设计研究院中国城市科学研究会绿色建筑研究中心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印发二〇一〇年八月前言近年来,按照国家节能减排工作要求,工业领域十分重视绿色工业建筑的发展,对如何做好绿色工作建筑的规划设计、建设施工和运行管理提出了迫切要求。
为满足工业建筑的绿色评价需求,规范绿色工业建筑评价工作,引导我国绿色工业建筑的健康发展,2010年3月,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印发了《2010年工程建设标准规范制订、修订计划》,将制定《绿色工业建筑评价标准》列入了国家标准制订计划,并已开展了编制工作。
《绿色工业建筑评价标准》出台前,为尽快将绿色建筑扩大到工业建筑领域,为国家标准《绿色工业建筑评价标准》的编制积累经验,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组织有关单位编制了《绿色工业建筑评价导则》(以下简称《导则》),做为指导现阶段我国绿色工业建筑规划设计、施工验收、运行管理,规范绿色工业建筑评价工作的重要技术依据,为今后编制完善《绿色工业建筑评价标准》打好基础。
绿色工业建筑评价基本规定
绿色工业建筑评价基本规定
一、一般规定
1、工业企业的建设区位应符合国家批准的区域发展规划和产业发展规划要求。
2、工业企业的产品、产量、规模、工艺与装备水平等应符合国家规定的行业准入条件。
3、工业企业的产品不应是国家规定的淘汰或禁止生产的产品。
4、单位产品的工业综合能耗、原材料和辅助材料消耗、水资源利用等工业生产的资源利用指标应达到国家现行有关标准规定的国内基本水平。
5、各种污染物排放指标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
6、工业企业建设项目用地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建设项目用地的规定,不应是国家禁止用地的项目。
二、评价方法与等级划分
1、申请评价的项目应在满足要求后进行评价。
2、申请评价的工业建筑项目分为规划设计和全面评价两个阶段,规划设计和全面评价可分阶段进行,全面评价应在正常运行管理一年后进行。
3、申请评价的项目应按本标准有关条文的要求对规划设计、建造和运行管理进行过程控制,并应提交相关文档。
4、在对工业企业的单体工业建筑进行评价时,凡涉及室外环境的指标,应以该单体工业建筑所处环境的评价结论为依据。
5、绿色工业建筑评价体系由节地与可持续发展的场地、节能与能源利用、节水与水资源利用、节材与材料资源利用、室外环境与污染物控制、室内环境与职业健康、运行管理七类指标及技术进步与创新构成。
6、绿色工业建筑评价应按照评价项目的数量、内容和指标,兼顾评价项目的重要性和难易程度,采用权重计分法,各章、节的权重及条文分值应符合标准规定。
7、申请评价的项目应按本标准规定的方法进行打分,绿色工业建筑等级划分应根据评价后的总得分(包括附加分)确定。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关于印发《绿色工业建筑评价导则》的通知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关于印发《绿色工业建筑评价导则》的通知佚名
【期刊名称】《北京勘察设计讯息》
【年(卷),期】2010(000)010
【总页数】1页(P3)
【正文语种】中文
【相关文献】
1.关于印发《绿色工业建筑评价导则》的通知 [J],
2.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关于印发《绿色超高层建筑评价技术细则》的通知 [J],
3.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关于印发《绿色工业建筑评价导则》的通知 [J],
4.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国家发展改革委教育部工业和信息化部人民银行国管局银保监会关于印发绿色建筑创建行动方案的通知 [J], 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和信息化部;中国人民银行;国家机关事务管理局;中国银行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
5.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印发《绿色工业建筑评价导则》 [J],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绿色建筑评价细则
绿色建筑评价细则绿色建筑评价技术细则二0一五年七月前言国家标准《绿色建筑评价标准》GB/T 50378-2014 (以下简称《标准》)已由住房城乡建设部、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联合发布,自2015 年1 月1 日起实施。
为了适应当前绿色建筑快速发展的需要,更好地指导绿色建筑评价工作,在该标准修订过程中,住房城乡建设部委托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牵头,联合《标准》修订组专家和国家科技支撑计划相关课题的承担单位,同时启动了原《绿色建筑评价技术细则》(以下简称《技术细则》)的修订工作,并于2015 年2 月通过了专家审查。
《技术细则》依据新《标准》进行修订编制,并与其配合使用,为绿色建筑评价工作提供更为具体的技术指导。
《技术细则》章节编排也与《标准》基本对应。
《技术细则》第1 3 章,对我国绿色建筑评价工作的基本原则、有关术语、评价对象、评价阶段、评价指标、评价方法以及评价文件要求等作了阐释;第4 ~11 章,对《标准》评价技术条文逐条给出【条文说明扩展】和【具体评价方式1【条文说明扩展】主要是对标准正文技术内容的细化以及相关标准规范的规定,原则上不重复《标准》条文说明内容。
E具体评价方式】主要是对评价工作要求的细化,包括适用的评价阶段,条文说明中所列各点评价方式的具体操作形式及相应的材料文件名称、内容和格式要求等,是对定性条文判定或评分原则、对定量条文计算方法或工具的补充说明,明确评价时的审查要点和注意事项等;附录给出了评价中方便查阅参考的《标准》评价指标体系及分值总览、围护结构热工性能指标、空调系统冷源机组能效指标等。
《技术细则》的编制工作还得到了国家科技支撑计划课题“绿色建筑标准体系与不同气候区不同类型建筑重点标准规范研究”、“绿色建筑评价指标体系与综合评价方法研究”课题组专家的大力支持。
各地在《技术细则》的使用过程中,应及时总结经验,将意见建议反馈给我部建筑节能与科技司()或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标准规范处(士也址:北京市北三环东路30 号;邮编:100013;E-mail:),以便修订完善。
绿色建筑评价技术细则
绿色建筑评价技术细则(试行)建设部二○○七年七月前言为了更好地实行《绿色建筑评价标准》,引导绿色建筑健康发展,建设部委托建设部科技发展促进中心和依柯尔绿色建筑研究中心组织编写了《绿色建筑评价技术细则》(以下简称《技术细则》)。
编写《技术细则》是为绿色建筑的规划、设计、建设和管理提供更加规范的具体指导,为绿色建筑评价标识提供更加明确的技术原则,为绿色建筑创新奖的评审提供更加详细的评判依据,从三个层面推进绿色建筑理论和实践的探索与创新。
《技术细则》的编写比较系统地总结了国内绿色建筑的实践,特别是自2005年3月“首届国际智能与绿色建筑技术研讨会”以来的实践,还借鉴了美国、日本、英国、德国等国家发展绿色建筑的成功经验。
其内容既有符合中国国情的一面,也有与国际绿色建筑发展趋势相适应的一面,具有比较强的适应性的同时又有比较好的先进性。
参加《技术细则》编写的人员,参加过《绿色建筑评价标准》的编写、绿色建筑建设实践、绿色建筑系统研究等工作。
这样一个既有理论又有实践的专家学者群体,是编写《技术细则》十分宝贵的前提条件。
随着绿色建筑实践活动的拓展,这个群体正在发展,正在壮大,正成为中国绿色建筑的基石。
二○○七年八月主编单位及编写人员: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王有为、林海燕、曾捷、方天培、郎四维、赵霄龙、李小阳、薛明、张江华、杨金明、孙建超上海市建筑科学研究院安宇、韩继红、杨建荣、汪维、葛曹燕、张蓓红、范宏武、江天梅、杨莉萍、李景广参加单位及编写人员:清华大学林波荣、李晓锋、夏春海浙江大学徐雷、曹震宇、王靖华、杨毅深圳建筑科学研究院叶青、刘俊跃、卜增文、鄢涛建设部科技发展促进中心宋凌、赵华、张峰、曹慧依柯尔绿色建筑研究中心刘晓天、汤洁、任涛、张宬、李菡目录1 总则 (1)1.1 基本规定 (1)1.2 绿色建筑评价标识 (1)1.3 绿色建筑创新奖评审 (1)2 术语 (3)3 基本规定 (4)4 住宅建筑 (5)4.1 节地与室外环境 (5)4.2 节能与能源利用 (13)4.3 节水与水资源利用 (20)4.4 节材与材料资源利用 (28)4.5 室内环境质量 (38)4.6 运营管理 (43)5 公共建筑 (46)5.1 节地与室外环境 (46)5.2 节能与能源利用 (51)5.3 节水与水资源利用 (58)5.4 节材与材料资源利用 (63)5.5 室内环境质量 (67)5.6 运营管理 (71)附表一绿色建筑评价评分表(住宅建筑) (68)附表二绿色建筑评价技术细则(公共建筑) (91)附表三基本分汇总表 (110)附表四总得分汇总表 (111)附图一建筑热工设计分区图 (112)附图二太阳能资源分布图 (113)附图三全国多年平均降雨量图 (114)1 总则1.1 基本规定1.1.1为科学引导和规范管理绿色建筑评价、评奖与标识工作提供更明确的技术依据,更好地实行《绿色建筑评价标准》GB 50378-2006(以下简称《标准》),制定本细则。
绿色建筑评价标准技术细则
绿色建筑评价技术细则(试行)前言为了更好地实行《绿色建筑评价标准》,引导绿色建筑健康发展,受建设部科技司委托,建设部科技发展促进中心和依柯尔绿色建筑研究中心组织编写了《绿色建筑评价技术细则》(以下简称《技术细则》)。
编写《技术细则》的目的是,为绿色建筑的规划、设计、建设和管理提供更加规范的具体指导,为绿色建筑评价标识提供更加明确的技术原则,为绿色建筑创新奖的评审提供更加详细的评判依据,从三个层面推进绿色建筑理论和实践的探索与创新。
《技术细则》的编写比较系统地总结了国内绿色建筑的实践,特别是自2005年3月“首届国际智能与绿色建筑技术研讨会”以来的实践,还借鉴了美国、日本、英国、德国等国家发展绿色建筑的成功经验。
其内容既有符合中国国情的一面,也有与国际绿色建筑发展趋势相适应的一面,具有比较强的适应性的同时又有比较好的先进性。
这是《技术细则》的特点。
参加《技术细则》编写的人员,有的参加过《绿色建筑评价标准》的编写,有的参加过绿色建筑建设活动,有的参加过系统的研究工作。
这样一个既有理论又有实践的专家学者群体,是编写《技术细则》十分宝贵的前提条件。
随着绿色建筑实践活动的拓展,这个群体正在发展,正在壮大,正是中国绿色建筑的基石。
建设部科技发展促进中心依柯尔绿色建筑研究中心二OO七年六月1 总则1.1 基本规定1.1.1为科学引导和规范管理绿色建筑评价、评奖与标识工作提供更明确的技术依据,更好地实行《绿色建筑评价标准》GB 50378-2006(以下简称《标准》),制定本细则。
1.1.2 本细则依照《标准》的内容和要求编制,适用于指导绿色建筑的评价标识、全国绿色建筑创新奖的评审和指导绿色建筑的规划设计、建造及运行管理。
1.1.3按照控制项、一般项和优选项的评价内容判定得分情况和达标情况。
根据达标情况评定星级,进行绿色建筑评价;根据得分情况,区分同一星级绿色建筑的相对水平,用于全国绿色建筑创新奖和工程项目评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各省 、 自治区住房城乡建设厅 , 直辖市 、 计划单列市建委( 建设局) , 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建设局 : 为推 动绿色 工业建 筑发展 , 明确绿 色工业建 筑评 价技术 原则和评 判依 据 , 规范 绿色工业 建筑 的评 价工作 , 根据 《 绿色工业建筑评价标准) ) ( G B / T 5 0 8 7 8 . 2 0 1 3 ) , 我部组织编写了《 绿色工业建筑评价技术细则》 ( 电子版可从我部网站 下载 , 网址 为 h t t p : / / www . mo h u r d . g o v . c n ) , 供 工作 中参 照执 行 。 附件 : 绿色工业建筑评价技术细则( 略) 中华人 民共 和 国住 房和城 乡建设 部
胡 永泉 , 等: 成 都 地 区 气候 资 料 分析 与 被 动 式设 计 策略 探 讨
采 用任 何 被 动式 策 略时居 住 环境 原始 的热舒 适 区 域 , 红 色 多边 形 表 示 使 用 特 定 的 被 动式 策 略所 改 善 的 热 舒适 区域 。
2 . 2 高热容 围护 结构 +夜 间通风 策略
2 . 4 蒸发 降温 策略
资料进行详细分析 , 在此基础上总结适合成都地区的 被 动式 设计 方 法 ,并对 其 实施 效果 进行 对 比分 析 , 形
成适 合 成都 地 区的被 动式 设计 策 略 。 这 对成 都地 区建 筑规 划设 计具 有 一定 的指 导意义 。
参考文献 :
3 结语
方案设计时可以适当采用附加构件( 如水墙等 来改善
夜 间通 风策 略 的实施 效果 。
2 - 3 自然通 风策略
被 动式 设计 是 一 门综合 性 艺术 , 而 气候 资 料作 为 “ 艺 术 ” 中的一 个 重要 因 素在被 动 式设 计 中起 着 至关 重要 的作用 。 本 文利 用气 候分 析软 件对 成都地 区气候
2 0 0 8.
由于成都地区空气湿度较高 , 限制了直接蒸发策略实
施 的效 果 。 再加 之直 接蒸 发策 略会 增加 室 内的空气 湿 度, 因此 , 在 实 际被 动 式设 计 中通 常 采 用 间接 蒸 发 策 略( 如 蓄 水 屋顶 、 淋水 屋 面 等 ) 来 达 到 改 善 热舒 适 度 的
[ 1 ] 清华大学建筑节 能研究 中心 . 中国建筑 节能年度 发展研究 报告[ R ]
北京: 中 国建 筑 工 业 出版 社 , 2 0 1 3 .
[ 2 ] 涂逢祥. 建筑节能[ M】 . 北京 : 中国建 筑工业 出版社, 2 0 0 9 . [ 3 ] 夏伟 . 基 于被 动 式设 计策 略 的气 候 分 区研 究[ D ] . 北京 : 清 华大 学
图3 ( d ) 是采用蒸发 降温策略对舒适 度改善的效 果 图 。其 中 , 红色 虚 线与 黄线 包 围 的 区域是 采用 直 接
蒸发 策 略 改善 的舒 适 区域 , 红 色 实线 与 黄线 包 围 的 区 域是 采 用 间接 蒸发 策 略改 善 的舒 适 区域 。可 见 , 相 对 于直 接 蒸发 策略 间接 蒸发 策 略 的效 果 更为 明显 。 这 是
图3 ( c ) 是采用 自然通 风策 略对舒适度 改善的效 果 图 。可 见 , 自然 通 风策 略可 以改善 5 —1 0月 的居 住
环境 的热舒适 度 。然 而 , 7 — 9月仍 有部 分 时 间的热 舒 适度 较 差 ,这 是 由于 在 温度 和相 对 湿 度 较 高 的 情 况 下, 自然 通 风策 略效 果受 到 限制 的缘故 。
图 。图 中 , 浅 色柱 表示 没 有采 用被 动式 组合 策 略 之前 居住 环 境 的热 舒适 度 , 深 色柱 表示 采用 被 动式 组合 策 略过后 居住 环 境 的热舒 适 度 。可见 , 针对气 候 资料 的 特点 , 适 当 的采 用 被动 式 组合 策 略可 以 明显 改 善居 住
环境 的热舒适 度 。
图3 ( b ) 是 采 用 高 热 容 围护 结 构 +夜 间通 风 策 略 对舒 适 度 改善 的效 果 图。其 中 , 红 色虚 线 以左是 单 独 使用 围护 结构 改善 的舒适 区域 , 而红 色虚线 以右 是 单 独 采用 夜 间通 风 策 略 改善 的舒 适 区域 , 可见 , 采 用 高
综上所述 , 针对成都地区气候特点 , 基 于高热容 围护 结 构 +夜 间通 风 、 自然 通 风 、 间接 蒸发 等理 念 的
被 动 式设 计 可 以取 得 较好 的效 果 。根 据项 目实 际情
热容 围护结构可 以有效改善 5 —1 O 月的热舒适度。 然
而, 夜 间通 风 对 热舒 适 度 改 善 效果 不 是很 明显 , 这 主
目的 。
2 . 5 被 动 式 组合 策略
【 4 】 张涛, 夏云, 刘婷婷. 绿色建筑与环境【 J ] _ 山西建筑, 2 0 0 6 , 3 2 ( 4 ) : 3 0 — 3 1 .
[ 5 】 黄 晓莹 . 论建筑设计与建筑节能[ I ] _ 工业建筑, 2 0 0 3 , 3 3 ( 1 0 ) : 1 - 4 . [ 6 ] 陈 华晋 , 李宝 骏 , 董志峰. 浅谈 建 筑被 动 式节 能设 计 [ J 1 _ 建筑 节 能
2 0 0 7 . 3 5 ( 3 ) : 2 9 — 3 1 .
作者简 介 : 胡永泉 ( 1 9 8 5 ) , 男, 黑龙 江鸡西人 , 毕业 于西南 石油大学 .
工程 师 ,主要从 事绿 色建筑 与被动式 设计 研究工 作( 3 0 3 8 1 0 4 9 6 @q q
c o m) 。
图3 ( e ) 是 综 合 采用 高 热容 围护结 构 +夜 间 通 风 、 自然 通 风 、 间接 蒸 发组 合 策 略对 热舒适 度 改 善 的效 果
行 业 资 .
一
⑩ 讯
住房城乡建设部关于印发 《 绿色 工业建筑评价技术细则》 的通 知
建科[ 2 o 1 5 1 2 8号
要是 由于成 都 地 区风 速较 小 的缘 故 。 因此 , 在被 动 式
况, 有针对性地将被动策略进行合理的组合并加以运 用, 不 但 可 以改善 居 住 环 境 热舒 适 度 , 而且 在最 大 程 度 上 降低 了成 本 与 能耗 , 实 现 真正 意 义 上 的 “ 被 动 式 建筑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