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甫的生平与思想9

合集下载

杜甫生平

杜甫生平

一、生平:杜甫,字子美,比李白小十一岁,生于玄宗先天元年(712年),经过肃宗,到代宗大历五年(770年)去世,终年59岁,比李白晚死8年,可见杜甫大半生在玄宗时期渡过。

作品的主要成就是在玄宗时期及下台以后,从历史看就是安史之乱期间与乱后。

我们把杜甫的生平分四个阶段来讲1)、读书游历时期(712——746),35岁以前。

出生于河南巩县一个“奉儒守官”的官僚家庭,祖父杜审言是武则天时期著名诗人。

杜甫从小受到良好的教育,七岁即开始吟诗,“读书破万卷”,为他以后的创作准备了充分的条件。

二十岁(开元十九年,731)他离开书斋,开始了壮游。

前后凡三次,时间在十年以上,第一次游吴越,开元二十三年,诗人24岁,为了参加进士考试,才由江南回到洛阳,没有考中,开元二十四年又开始第二次游历,地区在齐赵(河南山东河北一带),生活的主要内容是射猎,“放荡齐赵间,裘马颇清狂”,“呼鹰皁枥林,逐兽云雪冈”(《壮游》)。

这一点与“十五好釰术”的李白颇为相似。

开元二十九年,杜甫30岁,回到洛阳,33岁时在洛阳遇李白,李白从长安被逐,要游梁宋杜甫又开始第三次游历,同游的还有高适。

这一时期的诗人是热情,充满理想的,作品中洋溢着勃勃朝气,与其他盛唐诗人并无二致,如《望岳》:“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房兵曹胡马》:“所向无空阔,真堪托死生。

”如果说这一时期的诗人是现实主义诗人,母宁认为是浪漫主义,理想主义的。

2)、长安困守时期(746——755),35——44岁。

公元746年(天宝五载)诗人来到长安,为了作官。

儒家讲的是积极用世,杜甫的理想是“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赠韦左丞》)。

杜甫第二年参加进士考试,还是未取。

这时期他生活逐渐贫困:“朝扣富儿门,暮随肥马尘。

残杯与冷灸,到处潜悲辛”(《奉赠韦左丞丈》),甚至开始挨饿受冻。

正是这种生活使他开始深入现实,接近人民,认识到当时政治的罪恶本质,写出了《兵车行》、《丽人行》、《赴奉先咏怀》等反映现实的作品,奠定了他的创作方向。

杜甫简介

杜甫简介
陪李北海 宴历下亭、 与李十二 登兖州城 白同寻范 楼望岳 十隐居
25
34 至兖州(山东兖县)省亲。时父 29 相别于兖州。
再游齐鲁;秋,李白来会。冬,
杜闲任兖州司马。结交高适。
分 期
年代
天宝五年
(公元七四六年)
年 龄 35 36 40
重要事件及经历
归洛阳,旋即至长安。此后十年主要在 长安寻求仕进。 在长安应试,落第。 贫无以维生,在长安市上卖药。进「三 大礼赋」,玄宗命待制集贤院。
杜甫生平经历及作品简表
分 期
年代
年 龄
重要事件及经历
代表作 品
玄宗先天 元年(公元 1 七一二年)
诞生于巩县(河南巩县)东三里 瑶湾
玄宗开元 六年(公元 7 七一八年) 开元十三 年(公元七 14 二五年)
始作诗文
凤凰诗
出游翰墨之场,颇受赞赏。 (结交岐王李范、李龟年等)
分 期
年代 开元十九 年(公元七 三一年) 开元二三 年(公元七 三五年) 开元二四 年 ( 公元七 三六年) 开元二八 年 ( 公元七 四○年)
杜甫(712—770),字子美,号少陵,盛唐大 诗人。原籍湖北襄阳,生于河南巩县。初唐诗人杜 审言之孙。唐肃宗时,官左拾遗。后入蜀,友人严 武推荐他做剑南节度府参谋,加检校工部员外郎。 故后世又称他杜拾遗、杜工部。
杜甫和李白齐名,世称“李杜”。他的思想核心 是儒家的仁政思想。他有“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 淳”的宏伟抱负。他热爱生活,热爱人民,热爱祖 国的大好河山。他嫉恶如仇,对朝廷的腐败、社会 生活中的黑暗现象都给予批评和揭露。他同情人民, 甚至幻想着为解救人民的苦难甘愿做自我牺牲。 杜甫是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一生写诗一千四 百多首。其经历和诗歌创作可以分为四期。

杜甫生平介绍最终版

杜甫生平介绍最终版

杜 甫 草 堂
春夜喜雨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 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登楼
花近高楼伤客心,万方多难此登临。 锦江春色来天地,玉垒浮云变古今。 北极朝廷终不改,西山寇盗莫相侵。 可怜后主还祠庙,日暮聊为梁甫吟。
(五)漂泊时期(公元768-770)
窃效贡公喜,难甘原宪贫。 焉能心怏怏,只是走踆踆。 今欲东入海,即将西去秦。 尚怜终南山,回首清渭滨。 常拟报一饭,况怀辞大臣。 白鸥没浩荡,万里谁能驯
安史之乱----人生转折点 开始了自己的流亡生涯
(三)流亡时期(公元755-759)
《春望》就是在这一时期中写下的。杜甫 在投奔新皇帝的途中被俘虏,后来冒险逃出。 在后来的为官中,又因触怒了皇帝而使他失 去了做官的兴趣,于是,历经千辛万苦,来 到了四川。这一时期中,由于杜甫深入了人 民的生活,并真正投入到了战斗中去,所以 写下了许多优秀的诗篇。比如著名的“三吏” (《新安吏》、《石壕吏》、《潼关吏》)、 “三别”(《新婚别》、《垂老别》、《无 家别》)等。
第二个打击,父亲病故。
杜甫的父亲在长安以西的奉先县做县令,
杜家的生活来源由他父亲一个人把持着, 他的父亲一死,这个责任就落到了杜甫的 身上,这下,可把杜甫给难住了,一个文 弱书生,肩不能挑,手不能提,这么重的 担子压得他喘不过气来,杜甫怎么来维持 一家人的生活呢?杜甫的父亲的死,给他 又来了一下重的打击。
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节选)
杜陵有布衣,老大意转拙。 许身一何愚,窃比稷与契。 居然成濩落,白首甘契阔。 盖棺事则已,此志常觊豁。 穷年忧黎元,叹息肠内热。...... 入门闻号啕,幼子饥已卒。 吾宁舍一哀,里巷亦呜咽。 所愧为人父,无食致夭折。.......

诗圣杜甫生平简介

诗圣杜甫生平简介

诗圣杜甫生平简介
杜甫(712年-770年),字子美,唐代著名诗人。

他是唐代中期杰出的现实主义诗人,被尊称为“诗圣”。

杜甫的诗歌题材广阔,涉及社会生活、历史典故、自然景观等多个方面。

他的诗歌以真实生动、朴实无华的艺术风格著称。

杜甫出生于河南巩县一个小地主家庭,七岁时父亲去世。

他少年时勤奋好学,喜欢读书写文章,有着很高的文学天赋。

十五岁那年,他随哥哥到了都城长安,开始了广泛涉猎文史、游历名胜的求学生涯。

杜甫一生经历了多次的失意和挫折。

他曾做过官、做过教书匠、做过商人,但都无法摆脱贫困。

他的人生观和创作灵感多受到现实生活的影响,他通过笔端所描绘的,都是百姓生活中真实的情景。

诸如《春夜喜雨》、《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等作品,都体现了他对人民疾苦的关注和赞扬。

杜甫的诗歌在唐朝时期颇受推崇,曾被封为晋国公。

他的才华也受到了贞元年间的中宗和元和年间的玄宗的赏识。

然而,杜甫的生活并不如意。

他被贬谪到剑南道、黔中道等地,与家人难以团聚,而他最后的日子更是在病榻上度过。

杜甫的诗歌优美典雅、生动形象,写作风格和思想深受后世诗人的影响。

他提倡诗歌表现社会生活,关注民间疾苦,为后来的文学艺术探索提供了指导和启示。

托马斯·艾略特曾称赞他是“诗歌的大师和马蒂尼(医生)一样无法替代的人物”。

总的来说,杜甫在中国文学史上是一个不可忽视的重要人物,他的诗歌反映了唐代百姓的生活状况和社会现实,展现了他深厚的人文情怀和高超的艺术造诣。

他的作品不仅具有深刻的历史价值,也是中国文化宝库中瑰宝之一。

杜甫生平简介

杜甫生平简介

杜甫生平简介杜甫(712年-770年),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唐代杰出的诗人。

杜甫出生在陕西成纪(今河南省偃师市)的一个官宦家庭。

他在少年时代就表现出了对文学的浓厚兴趣,并开始写诗。

然而,他的家境并不富裕,贫困的生活经历对他的诗歌创作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杜甫的诗歌作品广泛涉及各个方面,表达了他对社会现实的关注和对人民疾苦的同情。

他以其深刻的洞察力和才华横溢的表达能力,创作出了许多脍炙人口的名篇。

杜甫的诗作内容丰富多样,既有对时事政治的反思,也有对人文情感的表达。

他的诗擅长于揭示社会的不公和人民的悲苦,真实地反映了唐代社会的动荡和困境。

然而,杜甫的一生并不顺利。

在他的生活中,饥荒、动乱和个人困境屡次降临。

他多次遭受贬官和流放之苦,但这并没有使他放弃对文学的追求。

相反,这些经历使他更加坚定地把握现实,用诗歌来反映和抒发内心的情感。

杜甫的诗歌风格独特,有浑厚豪放的气势,又不失细腻和感人。

他善于运用诗歌的修辞手法,准确地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想。

他的诗作深受后世文人和读者的喜爱,广为流传,被誉为“诗史一代”的诗仙。

杜甫的诗歌创作不仅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也为后来的文化和文学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他站在时代的风口浪尖,力图探索人性与社会的冲突,为中国古代诗歌的发展开辟了新的路径。

总结起来,杜甫是一位杰出的文学家和诗人,他的诗歌作品经久不衰,对后世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他的一生充满艰辛和坎坷,但他始终保持着对文学的热爱和追求。

杜甫被誉为中国文学史上的一座高峰,他的诗歌永远照亮着人们的内心世界。

杜甫的生平和思想

杜甫的生平和思想
8
(二)描写事物真实细腻。
对客观现实作真实而又具体的描写,是 杜诗,特别是其叙事诗的重要艺术特色。 如《北征》中,对回家后见到贫困生活 中子女的情状的描写;《垂老别》中, 对老夫老妻无限伤心的心理状态的描写。 杜诗的工笔描绘,塑造了众多的平民形 象,这在前此的诗歌中是少见的。
9
(三)寓主观倾向于客观
14
五、作品选讲:兵车行

车辚辚,马萧萧, 行人弓箭各在腰。 耶娘妻子走相送, 尘埃不见咸阳桥。 牵衣顿足拦道哭, 哭声直上干云霄。 道旁过者问行人, 行人但云点行频。 或从十五北防河, 便至四十西营田; 去时里正与裹头, 归来头白还戍边。 边庭流血成海水, 武皇开边意未已。 君不闻汉家山东二百州千村万落生荆杞。 纵有健妇把锄犁, 禾生陇亩无东西。 况复秦兵耐苦战,15 被驱不异犬与鸡。
6
杜甫诗歌的艺术成就(二)
(一)反映生活高度概括,抒发感情爱 憎分明。
(二)描写事物真实细腻。 (三)寓主观倾向于客观叙事之中。 (四)高度凝炼与丰富多彩的语言。 (五)杜诗完善了多种诗歌体式。
7
(一)反映生活高度概括, 抒发感情爱憎分明。
诗人善于选取具有典型意义的人或事, 加以艺术的概括,反映丰富多采的现实 生活,揭示生活的本质,表现了诗人鲜 明的爱憎。如《兵车行》、“三吏”、 “三别”、《羌村三首》、《自京赴奉 先县咏怀五百字》等。
别”等作品具有强烈的政治性和忧国忧民的炽烈感情, 标志着诗人的创作进入高峰期。
4、第四时期(48-59)漂泊西南时期。这一时期的诗歌内
容更加丰富,感情更加深沉,诗律更加细密,形式更
加多样。
2
(二)杜甫的思想:
杜甫的一生是接近人民、同情人民,揭 露黑暗、批判暴政的一生。杜甫的思想 是儒家“匡时济世”的思想,其思想核 心是忧国忧民,他的忠君思想和爱国爱 民思想是统一的。这种思想,由于时代 的动乱和生活的坎坷穷困而逐步加深, 也由于诗人逐步接近人民而又不断加强。

杜甫的生平

杜甫的生平
老病:杜甫时年五十七岁,身患肺病,风痹,右耳 已聋。 有孤舟:唯有孤舟一叶飘零无定。 戎马:指战争。 凭轩:靠着窗户。
翻译
早就听说洞庭湖,如今才登岳阳楼。
浩渺洞庭之水,断然两分吴楚故地; 无边天地景观,日夜漂浮洞庭之波。
亲朋好友,渺无音讯,老病之身,惟伴孤舟。
西北边塞,又燃烽火,凭轩远眺,涕泪满面。
月夜
今夜鄜 州月,闺中只独看 。
fū kān
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 香雾云鬟 湿,清辉玉臂寒。
huán
何时倚虚幌,双照泪痕干。
解释
鄜州:当时杜甫的家属在鄜州的羌村,杜甫在长安。 闺中:内室。 怜:想。 未解:尚不懂得。
香雾:雾本来没有香气,因为香气从涂有膏沐的云鬟中散
发出来,所以说“香雾”。 云鬟:古代妇女的环形发饰。 清辉:形容月之光辉。 虚幌:透明的窗帷。幌,帷幔。
双照:与上面的"独看"对应,表示对未来团聚的期望。
翻译
今夜鄜州月亮,一定同样清圆,遥想 闺中妻子,只能独自观赏。可怜幼小的儿 女,怎懂思念的心酸?蒙蒙雾气,或许沾 湿了妻子的鬓发;冷冷月光,该是映寒了 妻子的玉臂。何时才能团圆相见,倚靠薄 帷共赏明月。那是一定月色依旧,就让月 光默默照干我们的泪痕。
广德年四月严武去世,杜甫离开了成都,于大历元年到
达夔州。由于夔州都督柏茂林的照顾,杜甫得以在此暂住,
为公家代管东屯公田一百顷,自己也租了一些公田,买了四 十亩果园,雇了几个雇工,自己和家人也参加了一些劳动。 这一时期,诗人创作达到了高潮,不到两年,作诗四百三十 多首,占现存作品的百分之三十。大历三年,杜甫思乡心切, 乘舟出峡,先到江陵,又转公安,年底又漂泊到湖南岳阳, 这一段时间杜甫一直住在船上。由于生活困难,不但不能北 归,还被迫更往南行。大历四年正月,由岳阳到潭州,又由

杜甫的经历与思想

杜甫的经历与思想

杜甫的一生杜甫(712-770),字子美,自称少陵野老、杜陵布衣,京兆杜陵人,生于河南巩县。

出身于一个“奉儒守官”的家庭,祖父杜审言是武则天时著名诗人,父亲杜闲曾为兖州司马和奉天县令,享有不纳租税、不服兵役的特权。

杜甫的一生可分为四个时期。

(1)35岁以前是他的读书和壮游期。

杜甫从小就“好学”, 7岁时已开始吟诗,“读书破万卷”、“群书万卷常暗育”地刻苦学习,为他的创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从20岁起,他开始了为时十年的“壮游”,先南游吴越,后北游齐赵。

诗人游山玩水,饮酒赋诗,扩大了视野,开阔了心胸,丰富了生活,结交了许多朋友,李白就是其中之一。

杜甫这一时期的诗歌,《望岳》可为代表,“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表现了诗人不怕困难、敢于攀登绝顶俯视一切的雄心和气概。

(2)从35岁到44岁,是杜甫生活的第二个时期。

人生已进入中年,可是科举失意,功名未遂。

十年困守长安,过的是“朝扣富儿门,暮随肥马尘”的屈辱生活。

这一时期的代表作有《兵车行》车辚辚,马萧萧,行人弓箭各在腰。

耶娘妻子走相送,尘埃不见咸阳桥。

牵衣顿足拦道哭,哭声直上干云霄。

…………君不见青海头,古来白骨无人收。

新鬼烦冤旧鬼哭,天阴雨湿声啾啾。

《丽人行》、《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等。

诗中表达了他“穷年忧黎元,叹息肠内热”(一年到头牵挂着老百姓,为他们的命运而叹息、煎熬)的情怀,揭露了盛唐表面繁荣背后“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的社会黑暗面。

十年困守的结果,使杜甫关注自身,关注民生,忧国忧民,创作走向了现实主义道路。

(3)从45岁至48岁是杜甫生活的第三期。

这是安史之乱最剧烈的时期,国家岌岌可危,人民灾难深重,诗人也历尽艰险。

长安城破,诗人陷落贼手,后又只身逃脱,投奔肃宗,被任为左拾遗,不久因言事触怒肃宗而遭贬斥。

这一时期他写出了《悲陈陶》、《哀江头》、《春望》、《羌村》、《北征》、《洗兵马》、“三吏”、“三别”《石壕吏》《新安吏》《潼关吏》《新婚别》《无家别》《垂老别》等诗,记录了安史之乱给人民带来的灾难。

杜甫(介绍杜甫生平、经历影响)

杜甫(介绍杜甫生平、经历影响)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陷贼与为官(45—48岁)
•757年4月,杜甫冒死逃脱,投 奔凤翔,见到唐肃宗,授官至左
拾遗。
陷贼与为官(45—48岁)
•不久因房琯事件险遭刑戮,后获准回 鄜州省亲,实则是被疏远。期间创作 了著名的《羌村三首》和《北征》, 标志着杜甫从一个与盛唐其他诗人没 什么本质区别的一般性诗人向着现 实主义的诗圣又迈进了一步。
• 杜甫:1400首,七律151篇 • 王维:479首,七律20; • 高适:241首,七律7;
• 岑参:397首,七律11;
• 李白:994首,七律9。
“历历开元事,分明在眼前”——历历在目
“冰雪净聪明”——冰雪聪明
“将军下笔开生面”——别开生面
“明眸皓齿今何在”——明眸皓齿
“指挥若定失萧曹”——指挥若定

儒家传说中 的瑞鸟。
“七龄思即壮,开口咏凤凰。九龄书大字,
有作成一囊。”逐步确立“致君尧舜上,
再使民风淳”的理想。

731年,19岁的杜甫走出家乡,开始了他
“放荡齐赵间,裘马颇清狂”的漫游生活。 735年,杜甫参加了一次科举考试,落败。 随后前往齐赵漫游。
表现了青年杜甫敢于攀登绝顶、俯视群山的气概和雄 心,承盛唐余韵。
“诗圣”
3、推己及人,心忧天下。
“生常免租税,名不隶征伐。抚迹犹酸辛,平人固骚屑。默思失
业徒,因念远戌卒。”
“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呜 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
黄彻:忧在天下,而不为一己失得。
“诗圣”
4、关注亲情,珍视友情。
“香雾云鬓湿,清辉玉臂寒。何时倚虚幌,双照泪痕
杜 诗
抨击现实、揭露黑暗 锤炼语言 沉郁、低回、委婉

杜甫的简介及生平事迹概括

杜甫的简介及生平事迹概括

杜甫的简介及生平事迹概括杜甫是唐代著名的诗人之一,被誉为“诗史之中,不可多得的人物”。

他的诗歌不仅反映了唐代社会的历史和文化背景,还表现了强烈的人文关怀,成为中国文学的瑰宝之一。

本文将从杜甫的生平事迹、诗歌作品、思想和影响等方面进行简要概括。

一、生平事迹杜甫生于唐代贞元二年(712年),首次出现在历史记载中是在开元二十八年(740年)时,他的父亲杜审言也是一位文人。

杜甫自幼聪慧多才,善于诗词歌赋,十五岁时便已经娴熟于文。

但是他的家境并不富裕,他的人生经历也颇为曲折。

他先后经历了安史之乱、黄巢之乱、唐玄宗李隆基迁都成都等重要历史事件的影响,生活经历十分丰富。

他曾经历贫困、疾病和被贬谪等遭遇,但依然能够保持乐观向上的精神态度,成为了诗歌世界中的大家。

杜甫的文学成就在他的晚年显得尤为突出,他曾任梓州司功参军、检校太傅左庶子、成都郡丞等职,逐渐获得了人们的认可。

他在唐代晚期因赋诗寄托怀抱而受到资政殿翰林孔融的赞赏,成为人们心目中的文学巨匠。

唐代末年,杜甫病逝于成都市,享年61岁。

他的一生充满了传奇和激情,他的诗歌创作给后人留下了许多可贵的文学遗产。

二、诗歌作品杜甫的诗歌作品题材广泛、内容丰富,接地气,描绘手法独特,饱含情感和思想深刻。

诗歌作品数量达到了1500余首,代表作包括《赋得古原草送别》、《春夜喜雨》等。

其中,《赋得古原草送别》是杜甫生平最有影响的作品之一,让人感受到了他对生命的思考以及对命运的态度。

诗中的“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一句,概括了他对人生的看法。

他认为人生短暂,应该抓住自己的时机,勇敢面对现实。

三、思想体系杜甫的思想体系深受儒家思想的影响,他对于社会和人类生存问题的关注是他的创作核心。

他强调人的价值和尊严是不可侵犯的,认为只有社会公正才能保证人的尊严得以实现。

他的思想主张中也反映了对于文化传承和民族精神的重视,他批评了一些士人对待文化传统的不负责任态度,并对国家文化繁荣的期许渗透在了他的作品内。

杜甫的简介和生平介绍作文

杜甫的简介和生平介绍作文

杜甫的简介和生平介绍作文杜甫是中国唐代著名诗人,诗歌代表着唐代后期的高峰,被誉为“诗圣”。

他的诗歌主题广泛,内容包括感情、政治、社会等方面。

本篇作文将详述杜甫的生平和诗歌风格。

杜甫(712年-770年),字子美,通称杜少陵,出生在河南巩县,清贫的家庭造就了他敏锐的观察力和对贫民的同情心。

他年少时经历流离失所,颠沛流离,人生经历使他有着强烈的现实感和写实主义的思想倾向。

唐代的盛世并没有使他快乐,反而看到的是社会的弊端和人间的苦难,他写出了许多感人至深的作品。

杜甫早年随父亲生活贫困,死去了父亲,又失去了妻子和两个儿子,人生常伴着沉痛和忧患,但他并没有放弃对生命和生活的深层思考,反而将这些苦难化为诗歌的灵感来源。

他的诗歌中常常提到故乡和亲人,他对飘摇的人生有着强烈的人道关怀和光明的希望。

杜甫的感情深刻而真挚,融合了他对社会和时代的思考。

作为现实主义诗人,杜甫用深刻的观察和独特的认识展现了唐代社会的各种面貌,描绘了人民生活的方方面面。

他的诗歌中多以自己的身世为出发点,深入到人民生活的骨髓中,揭示了社会中存在的各种矛盾和弊端,让我们看到了他对社会的批判与抒发。

杜甫的诗歌构思巧妙,艺术手法熟练,有深度的思想和哲理性的感悟,具有极高的价值和魅力。

他的诗句深刻而意味丰富,字字珠玑,既有沉重的节奏,又有通达的理趣,让人叹为观止。

杜甫的诗歌风格坚持写实主义,把乡土、生活、劳动和隐忍融为一体,描绘出了唐代人民反思和追求幸福的心态,给当代读者以启示和思考。

他的诗歌顿挫清晰,自然流畅,饱含着浓郁的人文情怀和民族意识。

在杜甫的作品中,我们看到:“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杜甫的一生,充满着艰辛,却又充满着信念和热情。

他早年广泛阅读,勤于思考,力求表现生活和社会的本质,不断探索和进取,成为了唐代诗歌的巨匠和杰出代表。

总之,杜甫的一生,是真正的诗与命运的激烈碰撞。

他以自己独特的方式,通过诗歌,表达了对命运的抗争和对生命的敬畏。

杜甫简要介绍与其生平经验

杜甫简要介绍与其生平经验

杜甫简要介绍与其生平经验一、杜甫简要介绍杜甫,字子美,唐代著名的诗人之一,号称“诗圣”。

他出生于公元712年,逝世于770年。

杜甫擅长写作各类诗歌,尤其擅长写表现社会疾苦和政治不公的边塞诗。

他的诗作充满着对人民苦难的关怀和希望。

杜甫的诗风豪放激昂,语言浑厚而深沉。

他的作品多以表现社会风貌和人民疾苦为主题,反映出他对当时社会政治局势的关注和批判态度。

他的诗歌通常直接、生动地描绘了人们的悲欢离合、苦难和斗争。

同时,他也会表达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社会和政治改良的期望。

二、生平经验杜甫在其一生中经历了许多艰辛和苦难,这些经历也成为他诗歌创作的重要灵感来源。

首先,杜甫曾历经唐朝衰落和安史之乱的动荡时期。

安史之乱是唐朝历史上最大规模的军事叛乱之一,给社会带来了巨大的动荡和破坏。

杜甫亲眼目睹了这场战乱带给人民的苦难和痛苦,他的许多诗作中体现了对这场战乱和社会动荡的反思和警示。

其次,杜甫多次亲历自然灾害。

唐朝时期,面临了多次严重的灾荒,尤其是黄河泛滥和旱灾给人民带来了巨大的困苦。

杜甫身处其中,亲身目睹了灾害带来的饥荒和人民生活的困顿。

他在一些诗作中表现出对灾难的感同身受和对人民苦难的关怀。

最后,杜甫也曾多次遭受官场的排挤和困顿。

尽管他的诗歌作品广受赞赏,但因为其直接批评当时社会和政治现状的诗作,他常常被视为异类和叛逆分子。

这导致他在官场上遭受排挤和困境,生活贫困。

这种身世的辛酸也让他的诗作中充满了对社会不公和政治腐败的批判。

总之,杜甫是一位具有社会责任感和批判精神的诗人。

他的诗作不仅表达了自身的感受和情感,更是表达了他对社会不公和人民苦难的关怀。

他在自己的生平经验中汲取了灵感,并通过诗歌创作将自己的思想和情感传递给世人。

杜甫的诗歌至今仍然影响着中国的文化和文学界。

以上即为杜甫的简要介绍与其生平经验。

杜甫的简介生平简介

杜甫的简介生平简介

杜甫的简介生平简介杜甫,唐代杰出的诗人之一,被誉为“诗圣”。

他的诗句雄奇,深邃,表达了他对社会、人生和国家的深刻思考。

杜甫的诗作被后代称为“诗史”,对唐代以及整个中国文学史都产生了重大影响。

杜甫,原籍襄州,自幼聪颖,喜好文学。

大历九年(774年)出生于河南巩县,幼年时随父亲流徙于草莽间,后来考入西京太学学习。

他的父亲是个不折不扣的儒家学者,根据史料记载,杜甫自小接受了优质的教育。

光启元年(841年)携家迁居成都。

在成都期间经历了艰苦卓绝的生活,终生认为“修操躬、治世界”的理想,未得以实现。

杜甫的创作,与其所处的时代背景密不可分。

唐朝长达300年,统治者虽然扩张了版图,但是实际上,在这300年里,唐朝处于一个逐渐衰落的过程。

唐朝离开了中原,频繁移师蜀地、凉州和河西走廊等战略要地,因此,此时的中国社会极其动荡,人民的生活也十分困苦。

杜甫自小生活在这样的社会环境下,目睹着社会的不公正和人民的疾苦,这些痛苦和不幸深深地影响了他的文学观和创作态度。

他酷爱人民,同情弱者,其诗中往往呈现出一派浓烈的人道主义色彩。

“龙又咳来绻衣裳,漠漠烟中草偃黄。

今宵红灶暖初归,单衾小枕梦魂长。

”这些亲切的诗句,反映了他对广大劳动大众的生活状况和生存压力的关注。

此外,杜甫还是一位天生的爱国者,情感奋发,切实贡献国家。

自唐德宗时期开始,杜甫参加过一系列的反对外来侵略的战争。

可惜的是,时间要我们微笑地告别一切,杜甫的铁血铮铮,早已被岁月尘封起来。

杜甫用心沟通自己和他所处的时代,尽管他的晚年时遭遇了许多失落的情感,他依然保持了他对推动中国诗歌的一系列思考,是5800万人民心中永不磨灭的诗人光辉。

杜甫的行迹,像扇远离锅炉的风,晚年,他在成都病重垂危,众人紧急备餐,医生围床。

这位诗圣最终告别了他的珍贵精神财富,为国家留下了许多反映社会风貌和人民疾苦的诗作。

历史地看,杜甫可以称为唐代的一位杰出诗人,他的创作思路与写作方法都超越了他所处的时代。

杜甫个人简介

杜甫个人简介
在此期间创作了一首流传千古的诗作《望岳》,一句“会当临绝顶, 一览众山小”更是流露出少年的意气风发,凌云壮志。
5
生平经历
747年 困居长安时期
天宝六载(747年),玄宗诏天下“通一艺者”到长安应试,杜甫也参 加了考试。由于权相李林甫编导了一场“野无遗贤”的闹剧,参加考试的士子 全部落选。科举之路既然行不通,杜甫为实现自己的政治理想,不得不转走权 贵之门,投赠干谒等,但都无结果。他客居长安十年,奔走献赋,郁郁不得志, 仕途失意,过着贫困的生活,“举进士不中第,困长安”
杜甫
壹贰叄
1.个人介绍 2.生平经历
1.思想情感 2.代表作品
1.附杜甫诗句 2.作文素材
2

个人介绍: 杜甫,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唐代伟大的现实主
义诗人,被称为“诗圣”。 他的诗深刻反映了唐朝由盛转衰的历史过程,被称
为“诗史”。唐肃宗时曾任左拾遗、检校工部员外郎,故 .
后世称其杜拾遗、杜工部、 杜甫一生历经坎坷,尤其是安史之乱开始后,便流离颠沛, 之后定居成都,最后因贫病而死。
13
作文素材
一个伟大的灵魂,总是能够超越自身的利益和得失,走出自己的狭 隘立场,关注全体人类的命运和幸福。唐代诗人杜甫,将深切的目光投 掷到在社会底层受苦受难的老百姓身上,始终以深挚的同情和怜悯,关 怀着每一个在封建时代被饥荒、徭役和战火折磨的悲惨灵魂,写下"三 吏""三别"的现实主义诗作,高喊着"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底天下寒士俱 欢颜!"掷地有声,发聋振聩。我们之所以将杜甫称为"伟大的现实主义 诗人"◇正是因为他的家国情怀,正是因为他有着一颗仁爱悲悯之心, 正是因为他足够"无我",早已将他人的悲欢熔铸成了自己生命当中的一 部分。如此高尚和广博的情操◇令杜甫的灵魂显得高大而伟岸,成为中 国历史和文化的不朽丰碑和精神高地。

杜甫的简介和生平事迹概括

杜甫的简介和生平事迹概括

杜甫的简介和生平事迹概括杜甫是唐代大诗人之一,被誉为“诗史之宏彦”,其诗被誉为“盛唐之下品”,是我国古代文学史上最重要的艺术创作家之一。

他的诗歌体现了他对现实的强烈关注和对国家和人民的深切关爱。

杜甫生于唐肃宗李亨元和元年(712年),祖籍河南巩县,家乡襄阳(今湖北襄阳市)。

他的父亲杜审言是一名低级官吏,家庭并不富裕。

杜甫从小就显示出了天赋异禀的才华,他的父亲很早就教他读书写字,还带他到野外游山玩水,培养他对自然的兴趣和感情。

杜甫青年时期在长安(今西安)求学,进入了相当于现在的私立学校,学习了一些典籍和古文。

他曾经有过官员的工作经历,但由于不满唐朝政府的腐败现象,他于三十岁离开了官场,开始了自己的创作生涯。

在他的诗歌中,我们可以看到他对于古代文化和道德的相信和坚持,同时也表达了他对士人的矛盾心态和深深的爱国情感。

杜甫的家庭生活也异常的不幸。

他的第一任妻子早逝后,他又一次恋爱与结婚。

但他的第二个家庭同样不幸福,妻子经常与他争吵,经常离家出走。

在辛苦的创作生活中,他的儿子、女儿、兄弟、侄子不断地离开了他。

他所维持的生计也不断受到困难和接连的打击,他曾经多次离开家庭,在江南颠沛流离。

但他还是坚持着写作,直到临终之前,他都没有停止过自己的文学创作。

杜甫的作品可以分为历史、哀思、《春秋》、反对悲观悲观等不同的类型。

在他的作品中,我们可以看到他对于人民疾苦的关注,对于天灾人祸和国家治理的思考,同时他也表达了自己对美和哲学上的思考。

他的作品风格博大精深,语言流畅优美,直抒胸臆,为后人所传颂。

在他97岁逝世之后,他的作品被视为世界文化宝库之一。

他的影响力已经不仅仅限于唐代,而是长流不息。

他的诗歌被翻译成多种语言,被热烈讨论和评价。

作为中国文学史上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他的作品仍然激励着我们的创作和精神追求。

无论在历史上还是今天,杜甫都是我们值得称颂和学习的文化英雄。

杜甫的简介和生平介绍

杜甫的简介和生平介绍

杜甫的简介和生平介绍杜甫(712年-770年),字子美,唐代伟大的文学家,被誉为“诗圣”。

杜甫生平坎坷,经历了战争、饥荒、家庭悲剧等多种不幸,其作品充满了对社会现实和人生的深刻思考与悲悯,对后世文学影响深远。

杜甫早年生活在一个富裕的家庭,家族世代务农,收入不错。

但他的父亲杜审言倾向于官场,曾于乾元元年入仕,官至尚书仪同三司,后被贬谪为鄜州司功参军。

杜甫虽然得到了优质的家庭教育,但他从小就表现出了才华横溢和反叛的性格。

他热爱文学,喜欢读书、作诗,并且志向高远,渴望为国家和人民贡献自己的智慧。

随着唐朝安史之乱的爆发,杜甫的生活发生了巨大变化。

他的家庭受到牵连,被迫迁徙多次,生活逐渐走向贫困。

杜甫因为父亲被迫辞官归隐,但他并没有灰心丧气,而是借助诗歌表达出对时局的深度关切和对生存的顽强抗争。

他的诗句表达深情厚谊、关怀妇孺、吊唁逝者、嘲讽官员等,真实地反映了社会现实和人民的疾苦。

在创作生涯中,杜甫的作品积累颇丰。

他的诗风以豪放、深沉见长,强调真实感受和直抒胸臆,多以社会现实为主题,尤其是写生产劳动和生活细节的作品,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

其中《三吏》、《兵车行》、《梦李白》、《绝句》等传世名篇,成为中国文化宝库中不容忽视的瑰宝。

杜甫的诗歌不仅在中国文学史上具有重要地位,在整个世界文学史上也同样享有盛誉。

他的思想、艺术和人格,对于中国文化的传承与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作为一个歌颂人民、反映人民生活状况的文学大师,杜甫一生为人民服务、为人民呐喊、为人民歌唱,用文字深深地触动了人们的心灵,成为中华文化丰富多彩的一部分。

总之,杜甫作为唐代文学的顶峰之一,他的诗歌传承了古代汉文化的精髓,承载了人民的衷肠,也抒发了作者的人生感受。

他的生平经历艰辛,但他的作品永远流芳史册,成为历史和世界文化的瑰宝,铭刻在中华文化传统中不断绽放出华丽的生命光芒。

杜甫的简介及生平事迹

杜甫的简介及生平事迹

杜甫的简介及生平事迹杜甫(712年-770年),唐代著名诗人之一,被誉为“诗圣”,其诗唯崇尚人生,热爱人民。

杜甫出生于河南川之阳,祖籍为陕西成纪。

他的家境并不富裕,因此在年轻时曾经过艰苦的生活。

他原本是要考取进士的,但由于考试多次落榜,导致他一生未曾进入官场。

尽管如此,杜甫对政治仍然有着浓厚的兴趣,他切身体会到了百姓在天灾人祸中的痛苦,也深刻理解了政治腐败所带来的不良后果。

在整个唐朝时期,杜甫的政治思想和行为都是非常有影响力的。

他探讨了诸多社会问题,并提出了一些切实可行的改革方案,尤其在慨叹民间苦难方面,写了很多与百姓生活息息相关的诗歌。

正是因为他的才华与思想对社会的积极影响,人们才会给予他“诗圣”的尊称。

杜甫的诗歌不仅深受人民喜爱,也得到了诸多文化人士的推崇。

唐代时,有很多文人学士都爱读杜甫的作品,如韩愈、白居易、李绅、刘禹锡等等。

他的创作风格较为宽泛,既有咏史、讽刺、抒怀,又有婉约、豪放、感伤等等,其思想也十分深刻。

杜甫一生经历了许多困境,但无论是在生活中还是在文学上,他都顽强地保持信念和热情。

他的散文、诗歌和日记作品都体现了他对人性的关注和关爱。

他是一位见多识广、富有思想、情感真挚的爱国诗人,对后世文学的影响也是深远的。

杜甫去世后,他的声誉一直得到维护和巩固。

在唐朝末期,他成为了“诗魁”之一。

到了宋朝,他更是被尊为“唐诗十大家”之一。

如今,他的作品仍为人们所传颂,并不断被拿来与世界上其他文化进行比较。

总之,杜甫是一位才华横溢、品德高尚的杰出诗人,他的先见之明,真挚的情感,以及强烈的思想和才华,不仅塑造了他自己的形象,也对唐代文学和中国的文化传承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李白的漫游,杜甫的飘泊。盛唐的 昂扬壮美,中唐的悲凉凄婉。李白是盛 唐的首席领唱,杜甫就是唐诗由盛唐转 至中唐的首席歌者。唐诗也至此由爽朗 的少年情怀走进了凄苦的中年沉思。
杜甫生平:读书壮游时期(712读书壮游时期(712745) 745),33岁以前。
• 出身:西晋名将杜预,祖父杜审言。 出身:西晋名将杜预,祖父杜审言。 生常免租税,名不隶征伐。 七龄思即壮, “生常免租税,名不隶征伐。”// “七龄思即壮, 七龄思即壮 开口咏凤凰。九龄书大字,有作成一囊。 开口咏凤凰。九龄书大字,有作成一囊。”// “往昔 往昔 十四五,出游翰墨场。斯文崔魏徒,以我似班扬。 十四五,出游翰墨场。斯文崔魏徒,以我似班扬。” 李白与杜甫: 凤凰” 大鹏” 班扬” 李白与杜甫:“凤凰”与“大鹏”、“班扬”与 司马相如” “司马相如” 二十岁即出门壮游,历时十年,先后三次。 二十岁即出门壮游,历时十年,先后三次。 游吴越,未能东渡日本。开元二十三年举进士落第。 游吴越,未能东渡日本。开元二十三年举进士落第。 游燕赵,开元二十四年,23岁 28岁回洛阳 岁回洛阳。 游燕赵,开元二十四年,23岁,28岁回洛阳。32 岁结识李白、高适,呼鹰逐兽,裘马轻狂。 岁结识李白、高适,呼鹰逐兽,裘马轻狂。 游齐赵,天宝三年秋,与李白同行。 游齐赵,天宝三年秋,与李白同行。相守近一年的 时间。其间李白对杜甫影响很大。 时间。其间李白对杜甫影响很大。 涉世不深,诗风浪漫豪迈。 望岳》言其志向。 涉世不深,诗风浪漫豪迈。《望岳》言其志向。
陷贼与为官时期(756-759) 陷贼与为官时期(756-759), 44岁至47岁。
• 安史之乱最烈时期,杜甫创作成就最高时期。 安史之乱最烈时期,杜甫创作成就最高时期。 • 天宝十四载十一月,安史之乱爆发。次年六月,潼关 天宝十四载十一月,安史之乱爆发。次年六月, 失守,玄宗奔蜀,长安沦陷。 失守,玄宗奔蜀,长安沦陷。 • 七月,安顿妻儿追随皇帝,不幸陷贼,被押回长安。 七月,安顿妻儿追随皇帝,不幸陷贼,被押回长安。 月夜》 今夜 闺中。遥怜,未解。香雾,清辉。 今夜, 《月夜》“今夜,闺中。遥怜,未解。香雾,清辉。何 双照。 见故宫荒凉, 哀江头》 时,双照。”见故宫荒凉,《哀江头》,“江头宫殿 锁千门,细柳新蒲为谁绿。”感于身世,又有《春 锁千门,细柳新蒲为谁绿。 感于身世,又有《 为国虑, 悲陈陶》 悲青坂》 望》。为国虑,有《悲陈陶》、《悲青坂》。 • 见肃宗后授左拾遗,因直谏被疏远,作《北征》、 见肃宗后授左拾遗,因直谏被疏远, 北征》 羌村三首》 至被贬,其政治理想破灭, 《羌村三首》;至被贬,其政治理想破灭,其诗也从 宫廷走向民间, 三吏》《三别》 》《三别 宫廷走向民间,《三吏》《三别》标志其现实主义创 作达到高峰。 作达到高峰。
• •

困守长安时期(746-755) 困守长安时期(746-755), 34岁到43岁。
• 安史之乱酝酿期。杜甫生活、思想、创作的重要转变 安史之乱酝酿期。杜甫生活、思想、 忧国忧民。 期。忧国忧民。 • 747年,应才艺试,李林甫弄权,称“野无遗贤”, 747年 应才艺试,李林甫弄权, 野无遗贤” 应试者全部落第。 应试者全部落第。 • “朝叩富儿门,暮随肥马尘”,干谒亦不见成效/天宝 朝叩富儿门,暮随肥马尘” 干谒亦不见成效/ 十年因作品得玄宗赏识,待制集贤院/ 十年因作品得玄宗赏识,待制集贤院/十四年得授八品 兵曹参军。 兵曹参军。 • 作品《丽人行》《兵车行》《出塞》《自京赴奉先县 作品《丽人行》《兵车行》《出塞》《 》《兵车行》《出塞》《自京赴奉先县 咏怀五百字》 咏怀五百字》 丽人行》写诗人所见,述杨家兄妹之恃宠而骄; 《丽人行》写诗人所见,述杨家兄妹之恃宠而骄; 兵车行》写天宝末年穷兵黩武给百姓带来的灾难; 《兵车行》写天宝末年穷兵黩武给百姓带来的灾难; 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 作《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时叛乱消息未至 长安,但杜甫已从朝廷的腐朽生出先知先觉, 长安,但杜甫已从朝廷的腐朽生出先知先觉,属悲愤 之作。 之作。
杜甫的生平与思想
• 清人说:“吾于天才得李太白,于地才 得杜子美,于人才得王摩诘。” • 杜甫的地才在于他博大的胸襟和兼擅众 体的创作实绩。
• 杜甫比李白小十一岁,晚去世八年。 • 朱东润在《杜甫叙论》一书中说:“在正 常年代里,无论十一年或八年,关系都不 大;但在庞大的大唐帝国解体的年代里, 八年是一个漫长的岁月,人民的血泪更能 激起诗人的沉痛和悲哀。” • 安史之乱深广的痛苦在杜甫的诗中得到了 深入的体现。历史创造了“诗圣”。 • 宋人方回说:“唐中叶哀,却只成就得老 杜一部诗也。”
飘泊西南时期(759-770) 飘泊西南时期(759-770), 47至58岁。
• 763年平定安史之乱,吐蕃回纥入侵, 蜀中军阀作乱。 • 759年杜甫因失望而辞官。迫于生计开 759 始辗转颠簸。年末抵成都。第二年春盖 起草堂。后仍未免奔波。代宗大历五年, 病卒于潭州往洛阳的小舟上。 • 七律《秋兴》八首,《蜀相》、《登 《秋兴》 《蜀相》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高》、《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杜甫的思想
• 与唐代大多文人一样,其思想为儒、道、佛的 杂糅,但以儒家为主,,且十分执着。 • “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穷年忧黎元, 叹息肠内热” • 与他人之不同在于杜甫重“兼济”而不思“独 善”。 • “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 “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
杜甫为什么被称为“诗圣”?
• 思想与艺术的合一 • “圣人”以忧国忧民为己任 • “诗仙” • “诗佛”
பைடு நூலகம்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