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资料】七年级地理下册 7.1《自然特征与农业》教案2 鲁教版五四制

合集下载

鲁教版(五四制)地理七年级下册《第一节 自然特征与农业》说课稿2

鲁教版(五四制)地理七年级下册《第一节 自然特征与农业》说课稿2

鲁教版(五四制)地理七年级下册《第一节自然特征与农业》说课稿2一. 教材分析鲁教版(五四制)地理七年级下册《第一节自然特征与农业》这一节的内容,主要介绍了我国自然特征和农业发展的关系。

教材从地形、气候、水资源等方面分析了农业发展的有利和不利条件,并通过实例介绍了农业现代化和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

本节内容旨在让学生了解我国农业的现状和发展趋势,提高学生对农业问题的认识。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进入七年级下册之前,已经对地理学科有了初步的了解,对地形、气候等自然特征有一定的认识。

但农业作为一个与生活密切相关的领域,学生可能对其了解不多,特别是农业现代化和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概念。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注重引导学生将已有的知识与农业发展联系起来,提高学生对农业问题的关注度。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我国自然特征与农业发展的关系,掌握农业现代化和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概念。

2.过程与方法:通过案例分析,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提高学生对农业问题的关注度,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

四. 说教学重难点1.重难点:自然特征对农业发展的影响,农业现代化和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概念。

2.原因:学生对自然特征与农业发展的关系认识不足,对农业现代化和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概念理解困难。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案例分析法、讨论法、讲授法等。

2.教学手段:多媒体课件、地图、实例资料等。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展示我国各地农业景观的图片,引起学生对农业的兴趣,导入新课。

2.自然特征与农业发展的关系:分析地形、气候、水资源等自然特征对农业发展的影响,引导学生认识农业与自然环境的密切关系。

3.农业现代化:介绍农业现代化的概念,通过实例分析农业现代化的表现和意义,让学生了解农业现代化的进程和成果。

4.农业可持续发展:讲解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概念,分析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和途径,引导学生关注农业可持续发展问题。

鲁教版(五四制)地理七年级下册《第一节 自然特征与农业》教学设计10

鲁教版(五四制)地理七年级下册《第一节 自然特征与农业》教学设计10

鲁教版(五四制)地理七年级下册《第一节自然特征与农业》教学设计10一. 教材分析鲁教版(五四制)地理七年级下册《第一节自然特征与农业》主要介绍了我国地理环境的基本特征以及农业发展的相关知识。

本节课的内容对于学生来说,既熟悉又陌生。

说熟悉,是因为他们生活中接触到的地理现象和农业产品很多;说陌生,是因为他们并没有系统的地理知识去解释这些现象和产品。

因此,本节课的教学设计要注重引导学生从生活现象中发现地理规律,从而提高他们的地理素养。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正处于青春期,好奇心强,求知欲旺盛。

他们通过小学阶段的地理学习,已经对地理有了初步的认识,掌握了一些基本的地理知识。

但他们的地理知识体系还不完善,需要通过初中阶段的系统学习,逐步构建起完整的地理知识框架。

此外,学生们的思维方式还以形象思维为主,需要通过丰富的教学手段,帮助他们过渡到抽象思维。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使学生了解我国地理环境的基本特征,掌握影响农业发展的主要因素,提高学生分析地理现象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调查、讨论等方法,培养学生从生活中发现地理规律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家乡、关注农业发展的情感,增强学生的地理实践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我国地理环境的基本特征,影响农业发展的主要因素。

2.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从生活现象中发现地理规律,提高他们的地理素养。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展示图片、视频等丰富的教学资源,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案例教学法:选取典型的农业发展案例,引导学生分析、讨论,提高他们的分析能力。

3.小组合作学习: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学资源:准备相关的图片、视频等教学资源,提前上传到教学平台,方便学生预习和复习。

2.教学工具:准备好投影仪、电脑、黑板等教学工具。

3.教学计划:制定详细的教学计划,明确每个环节的时间安排。

鲁教版(五四制)地理七年级下册《第一节 自然特征与农业》教学设计6

鲁教版(五四制)地理七年级下册《第一节 自然特征与农业》教学设计6

鲁教版(五四制)地理七年级下册《第一节自然特征与农业》教学设计6一. 教材分析鲁教版(五四制)地理七年级下册第一节《自然特征与农业》主要介绍了我国不同地区的自然特征及其对农业的影响。

本节内容通过分析各地的自然环境,使学生了解地形、气候等自然条件如何影响农业发展,从而培养学生对地理知识的探究能力。

本节课内容紧密联系实际,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已具备一定的地理基础知识,对地理现象有了一定的认识。

但他们在分析自然特征与农业关系方面还需进一步引导。

此外,学生对实际问题的解决能力有待提高,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注重培养学生运用地理知识分析问题的能力。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我国不同地区的自然特征,掌握地形、气候等自然条件对农业的影响;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分析、讨论等方法,提高学生运用地理知识分析问题的能力;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家乡、关注家乡发展的情感,增强学生的地理实践意识。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我国不同地区的自然特征及其对农业的影响;2.难点:如何运用地理知识分析自然特征与农业关系。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2.案例分析法:分析具体实例,引导学生运用地理知识分析问题;3.小组讨论法:培养学生合作学习、共同探讨问题的能力;4.实践教学法:学生进行实地考察,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地区的自然特征和农业发展情况的资料;2.制作多媒体课件,展示各地自然景观和农业场景;3.划分学习小组,安排实地考察活动。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我国不同地区的自然景观,引导学生关注自然特征与农业的关系。

2.呈现(10分钟)呈现各地的自然特征和农业发展情况,让学生观察并分析自然特征如何影响农业。

3.操练(10分钟)以小组为单位,让学生选取一个地区,分析其自然特征对农业的影响。

鲁教版(五四制)地理七年级下册《第一节 自然特征与农业》教学设计4

鲁教版(五四制)地理七年级下册《第一节 自然特征与农业》教学设计4

鲁教版(五四制)地理七年级下册《第一节自然特征与农业》教学设计4一. 教材分析鲁教版(五四制)地理七年级下册《第一节自然特征与农业》教材,主要介绍了我国地理环境的基本特征以及农业发展的相关知识。

本节内容通过分析我国各地的自然环境和农业生产条件,使学生了解我国农业的分布特点及其影响因素,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已具备一定的地理基础知识,对地理环境有一定的认识。

但针对本节课的内容,部分学生可能对农业发展受自然条件影响的理解有所欠缺。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注重引导学生从实际案例中分析农业发展的自然条件因素,提高学生的分析能力。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我国地理环境的基本特征,掌握我国农业的分布特点及其影响因素。

2.过程与方法:通过分析实例,培养学生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增强学生对我国农业发展的认识,提高学生对地理环境的关注度。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我国农业的分布特点及其影响因素。

2.难点:分析实例,理解农业发展受自然条件影响的原因。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具体情境,引导学生身临其境,提高学习兴趣。

2.案例分析法:以具体农业实例为例,分析农业发展的自然条件因素。

3.小组讨论法: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农业发展实例资料,用于案例分析。

2.制作课件,展示我国地理环境的基本特征和农业分布情况。

3.准备地图,方便学生直观了解我国农业分布。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我国地理环境的基本特征,引导学生回顾已学知识,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呈现(10分钟)展示我国农业分布情况,让学生对我国农业有一个整体的认识。

同时,提出问题:“我国农业发展受哪些自然条件影响?”3.操练(10分钟)以具体农业实例为例,分析农业发展的自然条件因素。

引导学生分组讨论,每组选取一个实例进行分析,并汇报分析结果。

鲁教版(五四制)地理七年级下册《第一节 自然特征与农业》教学设计8

鲁教版(五四制)地理七年级下册《第一节 自然特征与农业》教学设计8

鲁教版(五四制)地理七年级下册《第一节自然特征与农业》教学设计8一. 教材分析鲁教版(五四制)地理七年级下册《第一节自然特征与农业》这一节主要介绍了我国不同地区的自然特征以及与之相应的农业发展情况。

教材通过生动的图文并茂的形式,让学生了解我国农业发展的地域差异,认识各种农作物和农业生产基地,从而培养学生对地理学科的兴趣和认识。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七年级上学期已经学习了地理基础知识,对地理学科有了一定的认识。

但针对本节课的内容,他们可能对一些地区的自然特征和农业发展情况还不够了解,需要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来进一步拓宽知识面。

此外,学生可能对一些专业术语还不够熟悉,需要在课堂上进行解释和引导。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我国不同地区的自然特征。

2.使学生认识各种农作物和农业生产基地。

3.培养学生对地理学科的兴趣和认识。

4.提高学生的地理思维能力和观察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重难点:我国不同地区的自然特征以及与之相应的农业发展情况。

2.难点:对一些专业术语的理解和运用。

五. 教学方法1.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思考问题。

2.运用案例分析法,让学生通过具体实例来理解抽象的概念。

3.利用图表和图片展示法,直观地展示我国各地的农业发展情况。

4.采用小组合作学习法,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的教材、课件和教学资源。

2.准备一些实际的农业生产基地的图片和数据。

3.准备一些关于我国不同地区自然特征和农业发展情况的问题。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向学生展示一些农业生产基地的图片,引发他们对农业产生兴趣,进而引出本节课的主题——自然特征与农业。

2.呈现(10分钟)利用课件和教材,向学生介绍我国不同地区的自然特征,如气候、地形、土壤等,并解释这些自然特征如何影响农业的发展。

3.操练(10分钟)让学生通过观察一些实际的农业生产基地的图片,分析这些基地所在地的自然特征,并尝试解释这些自然特征如何影响农业的发展。

鲁教版(五四制)地理七年级下册《第一节 自然特征与农业》教学设计5

鲁教版(五四制)地理七年级下册《第一节 自然特征与农业》教学设计5

鲁教版(五四制)地理七年级下册《第一节自然特征与农业》教学设计5一. 教材分析鲁教版(五四制)地理七年级下册《第一节自然特征与农业》这一节主要介绍了我国不同地区的自然特征以及农业发展的情况。

教材通过生动的图文并茂的方式,让学生了解我国的地形、气候、水资源等自然特征对农业发展的影响,从而培养学生对地理知识的兴趣和认识。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七年级上学期已经学习了地理基础知识,对地理学科有一定的认识和兴趣。

但部分学生可能对地理知识的运用和分析能力较弱,需要通过本节课的教学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地理知识运用和分析能力。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我国的自然特征,包括地形、气候、水资源等。

2.让学生了解不同自然特征对农业发展的影响。

3.培养学生对地理知识的兴趣和认识。

4.提高学生的地理知识运用和分析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我国不同地区的自然特征以及农业发展的情况。

2.难点:地形、气候、水资源等自然特征对农业发展的影响。

五. 教学方法1.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和探究。

2.使用案例分析法,以具体地区为例,让学生深入理解自然特征与农业的关系。

3.利用多媒体教学,展示地形、气候、水资源等自然特征的图像和数据,增强学生的直观感受。

六. 教学准备1.多媒体课件:包括地形、气候、水资源的图像和数据。

2.教学案例:选择具有代表性的地区进行分析。

3.作业题目:设计具有针对性的作业题目,巩固所学知识。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展示我国不同地区的自然景观,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不同地区的自然景观会有所不同?从而引出本节课的主题:自然特征与农业。

2.呈现(10分钟)介绍我国的地形、气候、水资源等自然特征,并展示相关图像和数据,让学生直观地了解不同地区的自然特征。

3.操练(10分钟)分析不同自然特征对农业发展的影响。

以具体地区为例,让学生结合自然特征,分析农业发展的优势和劣势。

4.巩固(5分钟)学生分组讨论:根据自己的家乡,分析家乡的自然特征对农业发展的影响。

鲁教版(五四制)地理七年级下册《第一节 自然特征与农业》教学设计2

鲁教版(五四制)地理七年级下册《第一节 自然特征与农业》教学设计2

鲁教版(五四制)地理七年级下册《第一节自然特征与农业》教学设计2一. 教材分析鲁教版(五四制)地理七年级下册《第一节自然特征与农业》是学生在学习地理基础知识后的进一步深入学习。

本节课主要通过对中国地理特征和农业发展的学习,让学生了解我国的地形、气候、水资源等自然特征对农业发展的影响,以及农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

教材通过生动的地图、图片和实例,使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七年级上学期已经学习了地理基础知识,对地理学科有一定的认识和兴趣。

但他们对地理特征和农业发展的关系可能还缺乏深入理解。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丰富的教学手段和实例,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和探究。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中国的地理特征,包括地形、气候、水资源等,并理解这些自然特征对农业发展的影响。

2.使学生掌握农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以及农业发展的现状和问题。

3.培养学生的地理思维能力,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中国的地理特征对农业发展的影响,农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

2.难点:地形、气候、水资源等自然特征与农业发展的关系。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地图、图片和实例,创设情境,让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感受和理解地理特征与农业发展的关系。

2.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提出问题,通过小组讨论、探究活动等,激发学生的思考和探究兴趣。

3.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典型的农业发展案例,让学生深入理解地理特征对农业发展的影响。

六. 教学准备1.教学PPT:制作包含地图、图片和实例的PPT,用于展示和讲解。

2.教学案例:准备一些典型的农业发展案例,用于分析和讨论。

3.学习材料:为学生准备相关的学习材料,包括地图、图片和实例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展示中国地图,引导学生回顾已学的地理知识,然后引入本节课的主题——自然特征与农业。

鲁教版(五四制)地理七年级下册《第一节 自然特征与农业》教学设计1

鲁教版(五四制)地理七年级下册《第一节 自然特征与农业》教学设计1

鲁教版(五四制)地理七年级下册《第一节自然特征与农业》教学设计1一. 教材分析鲁教版(五四制)地理七年级下册第一节《自然特征与农业》是本册的重要内容之一。

本节主要介绍了我国地理自然特征和农业发展的关系。

教材通过生动的案例和丰富的图片,让学生了解我国各地的自然环境和农业特点,从而培养学生对我国农业发展的认识和理解。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进入七年级下册之前,已经初步学习了地理知识,对地理环境有一定的了解。

但针对自然特征与农业的关系,可能还比较陌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以生动、贴近生活的案例进行讲解,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使学生了解我国各地的自然环境和农业特点,培养学生对我国农业发展的认识和理解。

2.过程与方法:通过案例分析、小组讨论等方式,培养学生合作学习、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关注农业发展的情感,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我国各地的自然环境和农业特点。

2.难点:自然特征与农业发展的关系。

五. 教学方法1.案例分析法:通过生动的案例,让学生了解自然特征与农业的关系。

2.小组讨论法: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图片展示法:利用丰富的图片,直观地展示我国各地的自然环境和农业特点。

六. 教学准备1.教材:鲁教版(五四制)地理七年级下册。

2.图片:我国各地自然环境和农业特点的图片。

3.课件:根据教学内容制作的课件。

4.学生活动材料:案例分析、小组讨论等所需材料。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图片展示我国各地的自然环境和农业特点,引导学生关注自然特征与农业发展的关系。

2.呈现(10分钟)通过课件展示我国各地的自然环境和农业特点,让学生了解自然特征对农业的影响。

3.操练(10分钟)将学生分成小组,分发案例分析材料,让学生结合教材内容,分析自然特征与农业发展的关系。

鲁教版(五四制)地理七年级下册《第一节自然特征与农业》说课稿12

鲁教版(五四制)地理七年级下册《第一节自然特征与农业》说课稿12

鲁教版(五四制)地理七年级下册《第一节自然特征与农业》说课稿12一. 教材分析鲁教版(五四制)地理七年级下册《第一节自然特征与农业》,主要介绍了我国地理环境的特点以及农业发展的相关知识。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我国自然环境的多样性,掌握地形、气候等自然特征对农业发展的影响,从而培养学生热爱家乡、保护环境的感情。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已具备一定的地理基础知识,对本国的地理环境有一定的了解。

但针对本节课的内容,部分学生可能对地形、气候等自然特征对农业发展的具体影响还需进一步深化理解。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分析、讨论等方法,掌握自然特征与农业的内在联系。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我国自然环境的多样性,掌握地形、气候等自然特征对农业发展的影响。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分析、讨论等方法,培养学生获取地理信息、运用地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家乡、保护环境的意识,提高学生对地理学科的兴趣。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我国自然环境的多样性,地形、气候等自然特征对农业发展的影响。

2.教学难点:地形、气候等自然特征与农业发展的内在联系。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观察、分析、讨论等方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自然特征与农业的内在联系。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地图、图片等教学资源,丰富教学内容,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展示我国各地的自然景观图片,引导学生关注我国自然环境的多样性,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讲授新课:(1)介绍我国自然环境的多样性,分析各地地形、气候等自然特征。

(2)讲解地形、气候等自然特征对农业发展的影响,如平原地区适宜发展种植业,山区适宜发展林业等。

(3)引导学生观察、分析各地农业发展的特点,探讨自然特征与农业的内在联系。

3.课堂讨论: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各自对自然特征与农业发展的认识,引导学生运用地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鲁教版(五四学制)地理七年级下册:7.1 自然特征和农业 学案

鲁教版(五四学制)地理七年级下册:7.1 自然特征和农业  学案

自然特征和农业【学习目标】1.掌握我国南方地区的自然特征。

2.说明南方地区发展农业的有利条件及制约因素。

【学习重难点】1.南方地区的自然特征。

2.南方地区发展农业的有利条件及制约因素有哪些。

3.自然条件对农业发展影响。

【学习过程】一、知识梳理(一)气候湿热的红土地1.位置范围:位于A___(山)—B (河)以南,C______高原以东,东临D____海,南临E_______。

2.地形:东部以为主;西部以___________为主。

地形区:①平原;②盆地(紫色盆地);③高原(喀斯特地貌);④丘陵。

山脉:F ;H 。

河流:M____________;N____________。

3.气候:主要以气候为主。

特征:夏季高温多雨,冬季___________。

民居特点:屋顶坡度、墙体。

(原因:)。

4.植被、土壤:南方植被常绿,主要为;土壤被称为“”。

合作交流:(1)冬季,为什么四川盆地比同纬度的长江中下游平原温暖?(2)西双版纳地区不受寒潮的影响,而广州却受寒潮影响?(二)水田农业区1.粮食作物:________;油料作物:________;糖料作物:________。

作物制度:一年熟。

2.农业发展优势条件:①地势、肥沃、水田集中连片;②气候;③充足。

二、高频考点1.(江苏淮安)读某农村生活景观图,回答下列各题。

(1)如图反映的是我国()地区农村生活景观。

A.北方B.南方C.西北D.青藏(2)该地区房屋屋顶坡度大的主要原因是()A.降水多B.降水少C.气温高D.气温低2.(江苏南京)“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受自然环境的影响,我国北方地区、南方地区的人们在生产和生活方式上有很大的差异。

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1)我国南方地区和北方地区的地理分界线是()A.黑河─腾冲一线B.大兴安岭─阴山─贺兰山一线C.秦岭─淮河一线D.昆仑山─祁连山─横断山脉一线(2)下列人文景观主要位于南方地区的是()(3)北方人喜面食,南方人喜食米饭,造成这一差异的主导因素是()A.地形因素B.气候因素C.海陆位置D.人类活动3.(四川广安)下列描述中,属于我国南方地区的是()A.属季风气候,冬季温暖,夏季炎热,雨季较短B.丘陵面积小,平原面积大C.甜菜和玉米普遍种植D.水热资源丰富,是我国的“鱼米之乡”4.(湖北武汉)“山清水秀,鱼米之乡”所指的地区是()A.南方地区B.北方地区C.西北地区D.青藏地区5.(甘肃兰州)俗话说“一方水土养一方人”。

鲁教版(五四制)地理七年级下册《第一节 自然特征与农业》教学设计11

鲁教版(五四制)地理七年级下册《第一节 自然特征与农业》教学设计11

鲁教版(五四制)地理七年级下册《第一节自然特征与农业》教学设计11一. 教材分析鲁教版(五四制)地理七年级下册《第一节自然特征与农业》是学生在学习了我国地理概况之后,进一步深化对我国自然环境和农业发展的认识。

本节内容主要包括我国的地形、气候、水资源、土地资源等自然特征,以及这些自然特征对农业的影响。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理解我国自然环境的多样性,以及不同自然环境下农业的发展特点。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节课之前,已经对我国地理概况有了初步的认识,掌握了我国地理位置、疆域范围、人口分布等基本知识。

但学生对我国自然环境和农业发展的关系,以及不同地形、气候等自然特征对农业的具体影响可能还没有深入理解。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结合学生的已有知识,引导学生深入探究自然特征与农业之间的关系。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描述我国的地形、气候、水资源、土地资源等自然特征;分析不同自然环境下农业的发展特点。

2.过程与方法:通过地图、图片等资料,学生能够观察、分析我国自然环境的多样性;通过案例分析,学生能够理解自然特征对农业的影响。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珍惜资源的感情,增强学生保护环境、可持续发展的意识。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我国的地形、气候、水资源、土地资源等自然特征;不同自然环境下农业的发展特点。

2.难点:自然特征与农业之间的关系;可持续发展策略。

五. 教学方法1.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自然特征与农业之间的关系。

2.使用案例分析法,让学生通过具体案例理解自然特征对农业的影响。

3.利用地图、图片等资料,进行直观教学,提高学生的观察和分析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地图、图片等教学资料。

2.准备案例分析的相关素材。

3.准备课堂讨论的问题。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展示我国各地的自然风光图片,引导学生关注我国自然环境的多样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师提出问题:“你们知道我国有哪些自然特征吗?这些自然特征对农业有什么影响?”2.呈现(10分钟)教师利用地图、图片等资料,呈现我国的地形、气候、水资源、土地资源等自然特征。

2024鲁教版地理七年级下册7.1《自然特征与农业》教学设计

2024鲁教版地理七年级下册7.1《自然特征与农业》教学设计

2024鲁教版地理七年级下册7.1《自然特征与农业》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本节课的主题是《自然特征与农业》,属于2024鲁教版地理七年级下册第七章第一节的内容。

本节课主要介绍我国不同地区的自然特征及其对农业的影响。

教材通过图文并茂的方式,让学生了解我国北方、南方、西北等地区的自然特征,掌握不同自然特征对农业生产的制约因素,以及如何因地制宜地发展农业。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已具备一定的地理基础知识,对我国地理有一定的了解。

但他们在分析地理现象时,可能缺乏系统性和深入的思考。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从宏观和微观的角度分析自然特征与农业的关系,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我国不同地区的自然特征,包括气候、地形、土壤等。

2.使学生掌握不同自然特征对农业生产的制约因素。

3.培养学生因地制宜发展农业的意识,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我国不同地区的自然特征及其对农业的影响。

2.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从自然特征出发,分析农业生产的特点和制约因素。

五. 教学方法1.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思考自然特征与农业的关系。

2.利用案例分析法,让学生通过具体案例了解不同自然特征对农业的影响。

3.运用讨论法,培养学生团队合作和交流分享的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地区的自然特征和农业生产的图片、视频等资料。

2.设计问题导学案,引导学生主动探究自然特征与农业的关系。

3.准备相关地区的农业案例,以便进行分析讨论。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图片或视频展示我国不同地区的自然景观,引导学生关注自然特征与农业的关系。

2.呈现(10分钟)呈现我国北方、南方、西北等地区的自然特征,让学生了解各地气候、地形、土壤等差异。

3.操练(15分钟)学生分组讨论,分析不同自然特征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教师引导学生从气候、地形、土壤等方面入手,找出农业生产的特点和制约因素。

《自然特征与农业作业设计方案-2023-2024学年初中地理鲁教版五四学制》

《自然特征与农业作业设计方案-2023-2024学年初中地理鲁教版五四学制》

《自然特征与农业》作业设计方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自然特征对农业的影响。

2. 帮助学生认识到不同自然环境对农作物发展的影响。

3. 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 激发学生对农业的兴趣,培养他们的环保认识。

二、教学内容1. 自然特征与农业的干系。

2. 不同自然环境对农作物发展的影响。

3. 农业与环境珍爱的干系。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自然特征对农业的影响。

难点:如何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通过PPT、教科书等讲解相关知识。

2. 实践法:组织学生进行实地考察,观察不同自然环境下的农作物发展情况。

3. 讨论法: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观察结果并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案。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图片和视频展示不同自然环境下的农作物发展情况,引发学生的兴趣。

2. 讲解:讲解自然特征与农业的干系,不同自然环境对农作物发展的影响。

3. 实地考察:组织学生到校园或周边农田进行实地考察,观察不同环境下的农作物发展情况。

4.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成小组,讨论他们观察到的现象,并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案。

5. 总结:引导学生总结本次活动的收获,思考农业与环境珍爱的干系。

六、作业要求1. 撰写一篇关于自然特征与农业的文章,包括自己的观察和思考。

2. 组织一次小型展示,展示自己的作业效果并分享给同砚们。

七、评判方式1. 作业成绩占总评成绩的50%。

2. 考察学生的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讨论和展示活动,提高综合素质。

以上是《自然特征与农业》作业设计方案,希望能够引导学生深入了解自然环境与农业的干系,培养他们的实践能力和环保认识。

愿学生们在这个过程中收获知识,培养自己的综合素质。

《自然特征与农业作业设计方案-2023-2024学年初中地理鲁教版五四学制》

《自然特征与农业作业设计方案-2023-2024学年初中地理鲁教版五四学制》

《自然特征与农业》作业设计方案一、课程背景:《自然特征与农业》是一门关于自然环境与农业生产干系的课程,旨在帮助学生了解自然特征对农业生产的影响,培养学生的环境认识和农业生产技能。

二、教学目标:1. 了解自然特征对农业生产的影响;2. 掌握利用自然特征进行农业生产的技巧;3. 培养学生的环境珍爱认识;4. 提高学生的农业生产技能。

三、教学内容:1. 自然特征与农业生产的干系;2. 土壤与作物发展的干系;3. 气候与农作物种植的干系;4. 水资源与农业生产的干系;5. 生物多样性与农业生产的干系。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通过讲解理论知识,引导学生了解自然特征与农业生产的干系;2. 实践操作:组织学生进行田间实习,进修利用自然特征进行农业生产;3. 讨论交流: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自己的见解和体会。

五、作业设计:1. 教室作业:要求学生在教室上完成相关的练习题,稳固所学知识;2. 实践作业:要求学生到田间实习,观察自然特征对农业生产的影响,并撰写实习报告;3. 钻研作业:要求学生选择一个与自然特征与农业生产相关的课题进行钻研,并撰写钻研报告;4. 小组作业:要求学生分组进行讨论,针对某一自然特征与农业生产的干系展开深入探讨,并撰写小组报告。

六、评判方式:1. 教室表现:包括教室参与度、作业完成情况等;2. 实践报告:根据实习报告的内容和质量进行评分;3. 钻研报告:根据钻研报告的深度和广度进行评分;4. 小组报告:根据小组报告的内容和团队合作能力进行评分。

七、教学资源:1. 课程教材:《自然特征与农业》教材;2. 实践场地:田间实习的田地;3. 实验器械:用于实验操作的器械;4. 网络资源:可通过网络查找相关资料,辅助教学。

八、总结:通过本课程的进修,学生将深入了解自然特征与农业生产的干系,培养环境珍爱认识和农业生产技能,为未来的农业生产和环境珍爱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希望学生能够在课程进修中不仅获得知识,更能够培养出对自然环境的尊重和珍爱认识。

《第7章第一节自然特征与农业》作业设计方案-初中地理鲁教五四学制七下

《第7章第一节自然特征与农业》作业设计方案-初中地理鲁教五四学制七下

《自然特征与农业》作业设计方案(第一课时)一、作业目标1. 深化学生对《自然特征与农业》这一课所学的自然地理和农业发展基础知识的理解。

2. 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综合分析地理现象的能力。

3. 提高学生的地理实践能力,通过作业的完成,能够初步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实际问题。

二、作业内容作业内容主要围绕《自然特征与农业》这一课的核心知识点展开,具体包括:1. 自然特征概述:学生需总结所在地区的自然特征,包括地形、气候、植被等要素,并分析这些自然条件对当地农业的影响。

2. 农业类型分析:学生需了解不同农业类型的划分依据,如耕作制度、土地利用方式等,并分析当地主要农业类型的形成原因及特点。

3. 农业资源利用:学生需分析当地农业资源的分布及利用情况,探讨如何合理利用农业资源以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

4. 实践活动报告:学生需结合实地考察或通过网络资源收集当地农业生产的具体实例,编写一份简短的实践活动报告,描述农业生产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三、作业要求为确保作业的完成质量,提出以下要求:1. 总结性:学生需对所学知识进行总结和归纳,形成清晰的知识体系。

2. 逻辑性:学生在分析问题时需具备清晰的逻辑思路,能够条理清晰地表达观点。

3. 真实性:实践活动报告需基于实地考察或可靠资料,保证内容的真实性。

4. 创新性:鼓励学生从不同角度分析问题,提出创新性的见解和建议。

5. 规范性:作业书写需规范,格式符合要求,字迹清晰可辨。

四、作业评价作业评价将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1. 知识掌握程度:评价学生对课程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情况。

2. 分析能力:评价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和逻辑性。

3. 实践应用:评价学生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问题的能力。

4. 创新性:评价学生在作业中提出的创新性和独特见解。

5. 规范性:评价学生作业的书写规范和格式是否符合要求。

五、作业反馈作业完成后,教师将进行批改,并给出详细的反馈意见。

反馈内容包括:1. 错误指正:指出学生在作业中的错误,并给出改正建议。

鲁教五四学制版七年级下册地理:第一节 自然特征与农业 (2)

鲁教五四学制版七年级下册地理:第一节 自然特征与农业 (2)

青海湖、纳木错
3、气候 地高天寒---高寒
高原山地气候特征:冬 寒 夏 凉 ,夏 季降水多,气温 年较差 小 ,日较差 大 。空气稀薄,太阳辐射强。
雪域高原之旅
出发前我们需要准备些什么物品?
坐着火车去拉萨
雪域高原之旅
我们还可以选择其他线路去青藏吗?
提问:在高寒的青藏地区旅游你发现当地人们衣食住行有 何特点?
四川省
二、自然特征: 1、地势和地形
青藏地区位于我国地势第 一 级阶梯,平均海拔
在 4000 米以上,被称为“ 世界屋脊 ”,是世 界上 海拔最高 的高原。
地形以 山地,高原,盆地为主 为主
“远看是山,近看是川”
2、河 流 湖 泊
雪峰连绵,冰川广布
长江、黄河、雅鲁藏布江、怒江
大河源头,湖泊众多
3.拉萨和成都纬度相近,但气候差异大的主要原因 是_拉__萨__位__于__青__藏__高原,海拔高,气__温__低_______ 。
交通运输 公路为主
青藏铁路
太阳能、地热能
评价园地
1.关于青藏地区的叙述正确的是:( B )
①以干旱为主的的自然特征
②河流较少,多为内流河
③具有丰富的太阳能资源
④很多山峰终年积雪,冰川广布
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①④
评价园地
2.在青藏地区的__雅__鲁__藏__布__江__谷__地__、___湟__水__谷__地__ 等海拔较低的地区, 分布着__河__谷___农业,主要种 植___青__稞____和___小__麦____。
衣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藏袍 食
酥油茶
碉房 青稞酒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自然特征与农业》教案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能够运用地图说出明确南方地区的位置范围、地形气候、景观等自然环境方面的特征。

运用图片资料说出南方地区的内部地理差异
能力目标
理解气候湿热的红土地的成因,初步学会区域分析的方法。

情感态度
过对南方地区的自然环境的了解,培养学生树立因地制宜的观念
教学重点
南方地区的自然环境方面的特征
教学难点
自然环境方面的特征
教学过程
复习旧知识
1、我国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界线
2、北方地区的自然特征
利用课件或书45页三个反映南方地区的景观图片,吸引学生注意。

学生回答问题
查找资料进行课前预习
学生读图明确P45图7.4 讨论南方地区的位置特征、范围及地形的特征。

导入新课
展示知识点
一、气候湿热的红土地
1、位置与范围:
秦岭-淮河以南,青藏高原以东,临东海和南海。

主要包括广西和云、贵、川、湘、琼等省,人口较多,少数民族较多的为壮、苗、彝、土家、布依、侗、白、哈尼、傣、黎等族。

2、地形:复杂多样,东部与西部的差异明显,以平原丘陵为主,明确南方地区东部与西部的差异西边以高原盆地为主,东边以平原丘陵为主。

找出主要地形区。

3、气候和植被:类型大部分为湿润的亚热带季风气候,云南广东台湾海南有热带季风气候。

年降水量800亳米以上,光热水充足云南南部(西双版纳地区),雷洲半岛(海南岛),台湾南部属于热带季风气候,都是常绿阔叶林带。

青臧高原则是高原气候。

4、土壤:红土地、四川盆地有紫色土。

5、河流:水量大、汛期长。

6、讨论亚热带和热带季风气候的分布及气候特征:夏季高温多雨,冬季温暖湿润。

7、分析:南方地区气候的主要成因及气候对当地环境的影响。

8、活动46页认识地形对气候的影响解释3题的现象。

9、讨论红土地的成因。

二、重要的水田作业区
讲述:由于地形、气候、河流水文和土壤的特征,水田在南方农业中占据着重要地位,接下来就让我们一起来了解吧!
这里的人们,顺应自然,因地制宜,在缓坡上修筑梯田,种植水稻等作物,试着分析这种发展模式的条件。

平原地区
丘陵山区
排水良好的丘陵区
热带农业
小结:适宜发展水田农业的自然条件:地形以平原丘陵为主;水热充足;西部地区的盆地也具备水田农业的有利条件。

交流讨论:
自然环境对日常饮食的影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