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银器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鸟,形体修长,呈 S 形屈曲回旋,尾部作歧出的分尾形,爪、尾反复缠结。钩身中间自前向后 依次排列三枚大小递增的玉玦(jue),玉玦上饰线谷纹,中心镶嵌半环形琉璃彩珠。 此件带钩特别追求装饰效果,除使用鎏金、镶嵌外,局部凿刻小点,并以黑漆勾线、点睛, 以突出轮廓,丰富色彩层次,集鎏金、镶嵌、凿刻、漆绘多种工艺于一身,将不同质地、不同 色泽的材料巧妙地配合使用,使这件带钩益发精湛、华丽。距今 2500 年左右的固围村包金镶玉 嵌琉璃银带钩中最为精美绝伦的一件。 带钩是春秋至魏晋时期我国贵族士大夫,将军武士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用具。它可以置 于腰间用来系革带,也可用来佩系剑、刀等武器,悬挂印玺、铜钱、铜镜和佩带玉饰等装饰品。 带钩样式多种,常见的有水禽形、琵琶形、兽形、交龙形等,大小相差也很悬殊,大的长达三、 四十厘米,用于佩系装饰品。带钩多用青铜制成,少部分由金、银、玉、骨所制,其中以金、 银制作最为名贵。 金带钩至晚在春秋中期已经出现,至战国中晚期,发展到鼎盛。目前出土的春秋时期的带 钩主要有:山东临淄郎家庄 1 号墓金带钩 2 件;陕西凤翔高庄 10 号墓金带钩 1 件;陕西宝鸡益 门村墓葬金带钩 3 件;山西太原金银村墓葬金钩 4 件;战国时期不仅有金带钩出土,也有银带 钩出土,主要有以下:山东曲(fu)阜鲁国墓葬猿形鎏金银带钩 2 件(图 9) ;湖北随县曾侯乙墓 金带钩 1 件;河南洛阳市 327 号墓嵌金箔银带钩 1 件;河南洛阳市道北邙岭路墓葬银带钩 2 件; 河南辉县固围村 5 号墓包金银玉嵌玻璃银带钩 1 件;河北平山县中山国墓葬银带钩 1 件。江苏 涟水县三里墩西汉墓葬中有战国晚期的交龙金带钩 1 件(图 10) ,兽形金带钩 1 件。 五、来自大漠深处的金器 在大漠深处埋藏的千年珍宝闪烁着耀眼的光芒,一批富有浓郁名族特色的金银器,令世人 注目。出土金银器的匈奴墓葬中,以内蒙古杭锦旗阿鲁柴登、准格尔旗西沟畔和陕西神木纳村 高兔等最为重要。金银器重要是装饰品,有冠饰、项圈、耳环、饰牌、动物等,未见任何器皿。 纹饰以各种动物为题材,有草原民族喜闻乐见的牛、羊、马、雄鹰、猖虎等,既有浮雕作品, 也有透雕和圆雕作品,有的独兽,也有群兽争斗的场面,风格与鄂尔多斯铜器一致,充分体wk.baidu.com 了匈奴民族自然写实的审美观和高超的制作金银器工艺。 1972 年考古工作者清理了阿鲁柴登两座墓葬,发现金器 218 件,共重 4000 余克,银器 5 件。金器中以金冠饰最精美。 鹰形金冠饰由鹰形金冠顶和金冠带两部分组成。冠顶高 7.3 厘米,冠带长 30 厘米,周长 60 厘米,共重 1394 克。金冠周身装饰了带有浓郁草原民族风格的动物纹(图 11) 。 鹰形金冠顶下部用厚金片捶打成半球形,表面从中间四等分为夹角 90 度的扇面形,其上浮 雕动物咬斗的图案,动物前后左右互相对称其中四只狼,两两对卧,狼的四肢屈曲前伸,分布 于半球体的左右两侧;另外四只为盘角羊,也是两两相对,羊角后卷,卷曲处镂空,前肢前屈, 后半身被狼紧紧咬住,形成了反转的姿态,使后肢朝上,搭在两对狼的颈部,分布于半球体的 前后。在半球体的冠顶上,傲然屹立一只展翅欲飞的雄鹰,头部作俯视状,鹰身用金片制成, 中空,上有羽毛状纹饰。鹰的头部、颈部镶嵌两块绿莹莹的绿松石,头颈之间有一连珠纹的金 饰片,好似项链。鹰鼻内插入金丝,将头颈、腹部相连,使头、颈可以左右摇动。鹰尾插入身 后体内,也用金丝相连,亦能左右摇动,这样,戴上金冠饰,略有走动,雄鹰就会摇动头尾, 显示一种栩栩如生的姿态。 鹰形金冠饰艺术构思高超,制作工艺娴熟,是我国匈奴文物中最有代表性的稀世珍品,不 仅是匈奴民族智慧的结晶,而且是匈奴王统治草原的权力象征,堪称匈奴艺术之瑰宝。鹰形金 冠饰现藏内蒙古自治区博物馆。 另外还发现了一批富有特色的动物纹金饰牌。各种写实的动物图案,有站立、蹲踞、静卧、 群聚及野兽争斗等各种生动场面,神态逼真,栩栩如生。其中两件长方形牌饰,由黄金铸成, 大小、纹饰相同。饰牌正面为虎牛争斗图案。牛居中间,四肢平伸,身体平卧。四只猛虎两两 相对咬住牛的颈部及腹部,牛虽被猛虎捕杀于地,但仍然表现了顽强的反抗精神,利用它那锐 利的牛角,刺穿虎的耳朵。造型生动逼真。
史前至秦金银器琐谈 一、最早的成套金饰品 金,是一种带有美丽光泽的黄色稀有金属,在强光下闪烁着耀眼的光辉。金在底壳中含量 极其稀少,仅占十亿分之一,大都以单质状态存在,较难开采和提取。人类最早使用的黄金, 主要是天然金块和江河湖泊中的砂金。就受到人们的青睐和珍视。 在公元前 2500 年的古埃及雕刻艺术品上,人们发现了有“金”的象形文字。字形是水从头 巾上或木槽中流过的象形图,反映了古代淘洗砂金的操作形象,人类又利用火,将一粒粒的砂 金融结成金块,金块延展性好,可塑性强,易于加工成各种名贵的金制品。 埃及是世界上最早发现和使用黄金的国家和地区之一,早在古埃及新王国时代图坦卡蒙墓 中出土了大量的金饰品,最引人注目的有金棺和金面罩、金首饰等。 古希腊、罗马人素来通晓贵金属制作术,金银器制作以纹饰精美技艺精湛闻名于世,在今 天的雅典国家博物馆珍藏着一对精美的黄金杯,制作于公元前 1580—1450 年,属克里特文化。 整个杯子纹饰采用浮雕手法,一只杯子展示了一场捕捉野牛的激烈场面,另一只杯子则是一对 俯首已获的野牛,一动一静,极富装饰性,洋溢着克里特艺术的现实主义精神。 我国至少在距今 3000 年前的商代, 已经使用黄金制品, 而且金银器艺术几千年来一脉相承, 兼容并蓄,形成了自称体系的工艺美术门类。 “追琢其章,金玉其相”——《诗经• 大雅》的这句诗句生动的描述了黄金、美玉用于器 物装饰的早期功能。这一时期,考古出土的金器以金箔,金片、金叶为主。 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人们在清理北京琉璃河燕国目的中发现一件木胎漆觚,在喇叭型的觚 身上,上下贴有三道金箔,其中下面的两道金箔还嵌有绿松石。漆器在三千年前,是一种新兴 的工艺品,非常稀罕和珍贵,专供贵族享用,色彩绚丽的漆器镶嵌上金光灿灿的金箔,相得益 彰,华丽无比,显示了锦上添花的艺术效果。 1977 年北京市平谷县刘家河商代墓葬中出土的金笄(ji)、金耳环、金臂钏(chuan),图 1 是迄 今所发现最早的成套金首饰,距今已有三千多年。不但器形完整,而且自成系列。金笄,长 27.7 厘米,头宽 2.9 厘米,尾宽 0.9 厘米,重 108.7 克。器身两面不一,一面光滑,一面有脊,截断 面呈钝三角形,头部宽,尾部逐渐变窄,使广穿插。在其尾端,打一长约 o.4 厘米的榫 sun 状 结构.可能当时用于镶嵌其它—些装饰品。笄,是古代用丁盘发挽髻的簪,是簪的本名。早在 新石器时代,妇女己用骨制的发笄,在中国社会,女子插笄,标志着成年,需举行仪式,称为 “弃礼” 。 《仪礼》记载,周代女子年满十五,梳髻插笄,表示成年.可以许嫁。因此古代时 称女子成年“及笄” 。 金耳环,通高 3.4 厘米,坠部直径 2.2 厘米,重 6.8 克。环上部弯成半同形,由粗及细, 至尾端收束。呈尖锥形,以利于佩戴,耳坠部锤成圆形喇叭口,底部周连有沟漕,可能原有镶 嵌物。与比同时的北京房山琉璃河遗址出土类似耳环,但己成残件。 金臂钏两件,两件形制相同,重量分别为 79.8 克、93.7 克,直径 12.7 厘米,12.5 厘米。 系用直径 0.3 厘米的金条相对弯成环形,环两端锤扁,呈扇面形。臂钏,是手臂上的 一种饰物,可戴在左手,又可戴在右手,或者两手都戴,最有特色的是双手同时从手腕至臂同 时佩戴 制作金器,主要有熔炼范铸、锤探、焊接、抽丝、镶嵌等技法。平谷刘家河南募出土的 金笄从断面看,似范铸成型,耳环、臂钏系用锤技揲法,即锤敲击金块,使之延伸展开呈片状, 按要求打造成各种器形。经检测,金笄、耳环、臂钏含金量为 85%,并杂有少量银和微量 铜,呈色为正黄色.虽历时三干多年,仍金光熠熠。 二 、神奇的三星堆金权杖 在富绕的川西平原广汉县有座被称作“三星村”的村庄,村的南边方一条宽达数十米的马牧 河由西向东涓涓流道,河的南岸有三个高出地面的黄土堆,人称“三星堆” ,像三颗金星一样分 布在三星堆的东南面;河的北岸有一个两头尖中间宽的如同一轮新月似的地形,与三
星堆并称为“月亮湾” 。星星、月亮二者隔河相望,有“三星伴月”之美誉。这片神奇的十地曾 是古代蜀国的中心都邑。
在三星堆—号和二号祭祀坑中,出上金器达 100 件以上,有权杖、金面罩、金叶和虎形、龟 形、圆形等,数量之多,器型之大,造型之独特,为我国商周考古之仅见,并有浓厚 的地方特色和强烈的宗教色彩。 金杖长 142 厘米,直径 2.3 厘米,净重 500 克。原为较厚的纯金皮包卷而成,中间为木芯, 出土时木芯己腐朽无存,内侧仍残留炭化木痕,距杖头约 20 厘米处,出土一件穿孔的铜龙头饰 件、为金杖的杖首(图 2) 。金杖的上端有—段 46 厘米长的平雕纹饰图案,图案从上到下分为三 组。 第一、第二组图案相同,上方为两背相对的鱼,下方为两背相对的鸟。鱼的头部和鸟的颈部 压有一穗形叶柄。第三组图案,为两个前后对称的人头,头戴五尺高冠,耳垂饰三角形耳坠, 人头前后上下各有两周弦纹,人头间用勾云形纹饰相间隔。人头图案与二号祭祀坑所出的蜀王 造型——青铜大立人相同。 金杖杖身上端的三组图案,意味深长。人头代表着蜀王和权力;鱼能潜渊,鸟能翔天,鱼、 鸟的图案意在上天入地。因此金杖不仅是王杖,同时还是神杖,是沟通天地人神的法器。它标 志着王权——政治权力,神权——宗教权力和财富垄断权——经济权力,三种特权集中赋予一 杖,象征着古蜀王所拥有的最高统治地位。 三星堆一、二号祭祀坑内出土数具纯金打制的金面罩。二号祭祀坑出土的一尊青铜人头雕 塑像,粗眉大眼蒜头鼻,大嘴紧闭,云雷纹形耳朵,耳垂穿孔。金面罩大小与造型诡秘的青铜 雕像面部相似,双眉、双眼镂空,鼻部凸起,面罩一直连到两只奇异的云雷纹耳朵上,宽达 22 厘米(图 3) 。
三、南北金器交相辉映 春秋战国时期, 社会大变革带来了思想领域、 社会生活的重大变化, 由于铁器工具的使用, 促进了社会生产力的大发展。这一时期黄金、白银的产量有了明显的增长,金银器工艺获得了 较大的发展,呈现出丰富多彩的崭新面貌,其装饰技法也显得更加华丽辉煌。 从考古出土地点看,金银器的分布区域明显扩大,南起文化发达的楚国,北至河套地区和 鄂尔多斯高原,东起黄河之滨,西到天山山麓均有发现。 特别是在一些重大考古发掘中,不仅出土的金银器数量增多,有的墓葬中一次就出土上百 件金器,而且金银器的形制,种类明显增加,出现了金银器皿(min)及一部分银器,一些出土的 精品名器十分引人注目。从艺术特色和制作工艺看,各地出土的金银器风格迥然,差异较大, 主要以出土内蒙古、陕西一带的北方匈奴金银器和分散于中原、南方的金银器为代表,形成了 交相辉映,共谱春秋的局面。 这一时期,北方金银器以陕西宝鸡市益门村战国晚期墓葬、河南辉县固围村魏国墓地、河 北平山县中山王墓出土的器物最具代表性。 1992 年,陕西宝鸡市南部益门村出土的一批珍贵文物,精细华丽至极,使人们对对这一 时期的金银器有了一个新的了解,出土的纯金器、金铁或金铜等复合器物多达 104 件,几乎占 墓葬全部随葬品的一半,有带钩、带扣、镶嵌绿珠金方泡的络饰、串珠、环、金柄铁剑、金环 首铁刀、金环首铜刀等,金器总重达 3000 克,居于中原地区先秦墓葬出土金银器之前列。 纯金器中带钩最为精美。两件水禽形带钩,形似鸳鸯,呈引颈回首凝望状,喙(hui)扁长 如鸭,头部镶嵌绿松石,胸前饰龙纹,背饰羽翅纹,两侧有翅膀、爪、尾呈扇面分布,腹内中 空,有一柱形钩,用于固定革带(4 图) 。全器纹饰精细繁密,上有许多凹槽,原是嵌绿松石处, 可惜绿松石现多已脱落。
另有一件盘蛇形带钩,以盘曲成形的大蛇为主体,蛇首高昂回首,看护小蛇。圆盘上间 盘回条小蛇,酣然入睡,另有两小蛇在大蛇首尾间游动,追逐嬉戏;一动一静,颇有情趣。 复合器中工艺最精湛的是两件金柄铁剑,其中一件通长 35.2 厘米,铁质剑身长 25 厘米, 纯金柄 12.8 厘米,铁剑茎插入金剑柄内,分别铆合而成。金剑柄两头格部和首部都前后装饰双 重的蟠虺(hui)纹,中间的茎部装饰的蟠虺纹向左右两侧伸展,错落成五对齿纹凸起(5) 。 蟠虺纹是一组缠绕的小形龙纹组合而成,均以镂空浮雕状虺身纤细,满布密点,相互交 缠,隐见头部,羽翼,中间镶嵌料珠和“乙”字形绿松石。 整个剑柄花纹繁复,镶空技巧玲珑剔透,镶嵌工艺锦上添花,一黄一绿交相辉映,精美 无比。经研究,这些镂空浮雕的蟋虺纹,是采用失蜡法浇铸而成的,表现了良好的透雕效果。 而带钩则是圆雕作品。 出土的金串珠,粒粒金珠大小均匀,全为“炸珠” ,经打孔后穿系制成。这批珍贵文物, 不仅说明我国春秋时期黄金制作工艺的高超水平,也表明铁器的冶铸技术已达到一定程度,中 国已进入铁器时代。 1977 年在河北平山县战国晚期中山王(wei)墓中出土了大量精美的金银制品,其中有一 件银首人俑灯,造型为一俑举持三盏灯,俑身为铜制,俑首为银质,头顶蓄发隆起,用带来髻, 圆脸大眼,浓眉短须,嘴角上翘,一脸笑容可掬的愉悦神情,加上以黑宝石镶嵌眼珠,更显神 采奕奕。 出土的一件金尊,系酒器,尊高 21.3 厘米,重 903 克,尊身呈八棱形,秀美挺拔,棱线 流畅。金尊两侧攀缘相向的立体龙纹,用蓝琉璃镶眼珠,起到画龙点睛的效果(图 6) 。 一龙龙首向下,用白银镶双翼,另一龙龙首向上,用白银镶双角。金银相映,奇趣无比。 尊身针刻精细的装饰纹样,用连续刻出加点组成线条,花纹细如毫发。 墓中还出土了几件流光溢彩的错金银器,如王陵陵园的平面规划图“王陵兆域图铜板” 、 装饰华丽的银镶双翼神兽、虎噬鹿动物器座。铜器错金银之风,从战国中期繁荣起,一直延续 至西汉。中山王陵中的错金银器,是当时错金银器的杰出代表。 这时期南方地区出土的金银器数量不多,但很有特色。一般在此之前,金银器多为器型 小、用金量不大的装饰品和车马器,未见有器皿出现,进入春秋战国以后,情况有所变化,除 了中山王陵的金尊外,在南方的楚国和越国,相继出现了金银器皿,如浙江绍兴 306 号墓中出 土的玉耳金舟,湖南随县曾候乙墓出土的金盏、金杯,以及传说出自安徽寿县的银(yi)匜。这 些代表我国最早的金银器皿,制作精美,技术成熟,开创了我国金银器皿制作的先河,为汉唐 金银器皿的大发展奠定了基础。 玉耳金舟出自浙江绍兴一座战国初期的越人墓葬中,时间约在公元前 473 年越灭吴后不 久,墓中随葬鼎三件,推测墓主可能是越国卿大夫一类人物,金舟呈椭圆形,剑口卷沿,高 6 厘米, 直径 11.2—14.2 厘米, 两玉耳呈圆环形铆接于器口的两侧。 玉耳金舟形似后世的 “羽觞” 。 曲水流觞是古代流行的一种游戏。农历三月三上(si)巳节,古人有(fu)祓(xi)禊习俗,这是 一种为祛邪避灾而举行的仪式,此仪式在先秦时期演变成一种春游活动。 东晋书法家王羲之在他传世名作《兰亭集序》中描写:三月三,风和日丽,文人雅士们环 坐于郊外的水滨边, “清流激湍,映带左右,引以为流觞曲水。 ”在环曲的水流上游放置羽觞, 里面盛以美酒,任其顺流而下,杯停在谁面前,谁即取觞饮酒作诗一首,相互唱和为乐,是文 人聚会中常见的活动之一。曲水流觞是士大夫的一种闲情雅致。 四、精彩纷呈金带钩 金银带钩是我国春秋战国时期金银饰件中的大宗,而且带钩制作工艺精湛,装饰精美绝伦, 有很高的收藏价值。 在中国历史博物馆中珍藏着一件带钩中的精品——包金镶玉嵌琉璃银带钩,1951 年出土于 河南省辉县固围村 5 号战国墓。此带钩原是魏国贵族使用的饰件(8 图) 。 带钩为白银铸成,通体鎏金,长 18.4 厘米,宽 4.9 厘米。钩首用白玉琢成,镶嵌于钩身前 端,形似曲颈昂首的鸿雁头。钩身两端铸出浮雕式的相背兽头,对称排列;两侧装饰对称长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