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金银器的鉴赏

合集下载

如何鉴定唐代金银器真伪方法介绍

如何鉴定唐代金银器真伪方法介绍

如何鉴定唐代金银器真伪方法介绍金银器图案中有乐器图案是很新颖的。

箜篌是在隋唐时期西凉、高丽的乐器,但在何家村出土的乐伎纹杯中,不管是乐伎还是弹奏的乐器箜篌都是粟特文化的产物。

所以,乐伎纹的金银器亦是受粟特文化的影响。

在乐伎纹出现不久就被植物纹所替代,从此以后,中国人物纹金银器有了自己的风格,运用中国典型故事和人物为图案的时代到来了。

唐代的金银工艺,仅《唐六典》提到的就有销金拍金镀金织金砑金被金泥金捻金戗金圈金贴金嵌金裹金等13种。

事实上,上述工艺仅仅是器物外表的装饰工艺,对于器物整体的成型工艺,并未涉及。

考古出土实物也表明,唐代金银器的工艺技术已极为复杂精细,当时已普遍使用了扳金浇铸焊接切削抛光铆镀棰打錾刻镂空等工艺,许多器物均是综合运用了多种工艺技术才制造出来的,其工艺水平之高远远超出了一般人的想象。

金银矿开采的兴盛和冶炼技术的提高,为金银器的制作提供了充足的原料民间私人作坊之间的相互竞争,促进了金银器制作技艺的提高;加之随着丝绸之路的繁荣,越来越多产自中西亚等地的外来金银器进入中原,其影响日益强大。

金银这种稀有的贵金属自古以来就象征着财富与权利。

而通过能工巧匠制造出来的金银器更是寄托了古人美好的愿望。

金银器注重“金银”而非“器”,一开始就是以具有审美价值的形式出现的,而非像玉石、铜器等制品由最初的生产工具渐渐演变成艺术品的。

人们在最初就赋予了金银器远超用品本身的意义,用繁复的工艺,在金银的基础上结合人类的智慧,造就了这一价值连城的瑰宝。

繁荣在唐代金银器领域里也得到了淋漓尽致的体现。

唐代金银器是受外来文化影响最多的器类,它吸收和借鉴来自萨珊、粟特等地的金银器,并与中国传统器物的器型与装饰图案融为一体,将实用价值与艺术追求,以及科技进步完美结合,形成雍容华贵的大唐风格。

陕西作为大唐国本重地,建国后陆续出土了众多令人叹为观止的唐代金银器,其中包括何家村窖藏与法门寺佛宝出土这两次重大发现与收获。

何家村窖藏发现于1970年,共出土金银器1000余件,数量众多,做工精美,材质优良,代表了盛唐时代北方金银器的风格。

金银流“金”岁月——唐代金银器

金银流“金”岁月——唐代金银器

⾦银流“⾦”岁⽉——唐代⾦银器2014-06-22吉⾦堂唐朝⾦银器是我国⾦银器艺术上最为辉煌的⼀页,种类器形之繁多,装饰纹样之精美,制作⼯艺之⾼超、达到了前所未有的⽔平。

唐裴肃进鎏⾦⼜凤纹银盘1962年西安北郊坑底村出⼟⾦银器⼴泛使⽤于宫廷⽣活各个领域.唐朝统冶者也像古代帝王,达官贵⼈⼀样,相信⽇常⽣活中使⽤⾦银器能延年益寿,长⽣不⽼。

⾷器中有盘、碗、碟、勺;饮器中有杯、盏、壶、⽻觞、茶杯等;容器有罐、盆等:茶器有碾⼦、罗⼦、笼⼦、风炉.盐台盒、匙、调达⼦等;装饰品有冠饰、发饰、项饰、串饰、⼿饰、⾯饰等;法器、供养器有锡杖、钵、⾹案、宝塔.捧真⾝菩萨、鉴⾦银菩萨等;杂器有⾹囊、熏球、熏炉、唾盂、把⼿、合页等。

各种门类,器形琳琅满⽬,应有尽有、⽽且纹饰精美绝伦、技艺巧夺天⼯,达到了中国⾦银器⼯艺的顶峰。

⾦银器进奉主要指地⽅⾼级官僚向朝廷上贡⾦银等财物,以达到升官受宠的⽬的。

⾦银器进奉风盛⾏,各地不断有进奉的⾦银器出上,在这些进奉物上往往刻有进奉者的官职姓名、进奉时间、进奉数量等。

唐舞马衔杯纹银壶1970年陕西西安南郊何安村出⼟唐鸳鸯莲瓣纹⾦碗1970年陕西西安南郊何家村出⼟唐鹦鹉纹提梁银罐1970年陕西西安南郊何家村出⼟唐狩猎花草纹⾼⾜杯1970年陕西西安南郊何家村出⼟唐掐丝团花桶形⾦杯1970年陕西西安南郊何家村出⼟唐仕⼥狩猎⼋瓣碗形银杯1970年陕西西安南郊何家村出⼟唐乐⼯⼋棱⾦杯1970年陕西西安南郊何家村出⼟唐供奉舍利⾦塔1987年陕西法门寺地宫出⼟唐⼋重宝函、迎真⾝银⾦花⼗⼆环锡杖1987年陕西法门寺地宫出⼟唐鎏⾦银质捧真⾝菩萨1987年陕西法门寺地宫出⼟唐镂空花鸟纹挂链银杏囊1970年陕西西安何家村出⼟唐鎏⾦镂空鸿雁毯纹银笼⼦1987年陕西法门寺地宫出⼟唐⾦银丝结条笼⼦和盖局部1987年陕西法门寺地宫出⼟唐鎏⾦流云纹银茶碾1987年陕西法门寺地宫出⼟唐鎏⾦⼈物画贮盐银坛⼦1987年陕西法门寺地宫出⼟唐摩羯纹三⾜架银台1987年陕西法门寺地宫出⼟唐鎏⾦龟负论语⽟烛银酒筹器1982年江苏丹徒丁卯桥出⼟记得分享⾄朋友圈哦!!1、点击右上⾓,点击“分享到朋友圈”2、通讯录——>查找公众号——>输⼊:lyjijintang,关注我们。

关于唐代金银器,这应该算得上最实在的干货了!

关于唐代金银器,这应该算得上最实在的干货了!

关于唐代金银器,这应该算得上最实在的干货了!从考古出土的金银器来看,唐代金银器比唐代以前各个时代所出金银器总数还要多出几倍。

而且唐代的金银器皆精工细作,满饰细密繁复的花纹,这样的工本和财力,是只有唐人才能有的实力与气魄。

在唐代各种外来文物中,金银器是发现最多、表现外来文化影响最为清晰的文物类别。

从加工技艺、器物的造型形态至纹样装饰均反映出了西方文化影响,给人以丰富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双狮纹银,碗体上捶揲出一周如意云头,使整个银碗的外形饱满厚重,极富立体感。

这种在碗壁上以捶揲技术制作出凹凸纹样的手法是受波斯萨珊银器的影响,银碗中双狮的对称布局符合中国传统审美中均衡对称的要求,双狮口中的折枝花和碗体装饰的如意云头纹为典型的中国传统纹样。

外来文化的启迪,使得人们放弃了对许多传统的恪守,以更宽容的心态接纳不同的文化,有机地与本国的文化统一起来,创造新的文化。

唐代银器从器物种类来说,可以分为盛食器、容器、饮器、药具、装饰品、日用杂器及宗教用器。

金银器作为皇帝颁赐下臣、民族交往及下臣进奉的重要之物,由专司金银器制作的官方部门出品。

穆宗到唐末(公元821―907年),器形种类繁多,盒、碗类器物出现高圈足,仿生器形更多一些,流行四等分、五等分的装饰手法。

金银器皿又代表了金属工艺的最高水平。

唐代金银器从器物种类来说,可以分为食器、饮器、容器、药具、日用杂器、装饰品及宗教用器。

唐代金银器是我国古代工艺美术品中的绚丽瑰宝,其精湛的制造工艺和丰富的文化内涵代表了古代金银器制作的一个极高水平。

陈列在陕西西安博物院的国家一级文物——唐“李勉奉进双鱼蔓草花纹银盘”,是一件刻有53个铭文的金银器,其铭文之长,在我国目前已出土的唐代金银器中尚属首例。

这件器物也见证了一个时代的积弊——官员为了加官进爵,向皇帝行贿,而且互相攀比。

许多金银器上都用墨书标明每件器物的重量反映了唐人管理金银器的方法也为测定唐代衡制提供了条件。

经测定,唐代每两平均数值为42.798克,一大斤为684.768克这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对唐大斤最精确的测定数据。

简述唐代的金银器设计

简述唐代的金银器设计

简述唐代的金银器设计
唐代的金银器设计是中国古代工艺美术的瑰宝,其特点在于工艺精湛、造型优美、寓意深远。

金银器在唐代不仅是一种奢侈品,更是社会地位和财富的象征。

在唐代,金银器制作工艺已经相当成熟,金银器物在造型、图案、色彩等方面都有着较高的艺术价值。

金银器制作工艺包括铸造、锤揲、焊接、抛光等多种技术,这些技术的应用使得金银器具有了非常高的光泽和质感。

唐代金银器的造型十分丰富多样,有杯、盘、碗、瓶、炉、盒等各种器型,其中最具特色的是具有浓郁的异域文化特色的胡瓶和胡碗。

胡瓶通常为圆身、直口、细颈,腹部或圆或扁,造型别致;胡碗则常常采用金花、银花、铆钉等装饰手法,别具一格。

在唐代金银器的装饰设计中,动物图案和植物图案是最常见的题材。

这些图案通常以浮雕或镂雕的手法表现,富有立体感。

其中,龙、凤、麒麟等神话动物是最受喜爱的题材,而花卉则以牡丹、莲花等最为常见。

这些图案不仅具有很高的审美价值,也寓意着吉祥、富贵、长寿等美好愿望。

此外,唐代金银器还经常使用人物装饰,这些人物形象通常来源于历史故事、神话传说或佛教文化。

例如,在唐代金银器中经常可以看到“昭君出塞”、“贵妃醉酒”等历史故事和佛教中的佛像、菩萨等形象。

这些人物形象不仅增加了金银器的文化内涵,也寄托了人们对于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总体来说,唐代的金银器设计风格独特,既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又吸收了外来文化的元素,形成了独具特色的艺术风格。

金银器的制作工艺和装饰手法都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历史价值,是中国古代工艺美术的重要组成部分。

唐代金银器的工艺特点

唐代金银器的工艺特点

唐代金银器的工艺特点唐代是中国古代艺术发展的一个辉煌时期,金银器作为当时的重要艺术品之一,具有独特的工艺特点。

唐代金银器工艺经历了长期的发展和创新,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格和特点。

首先,唐代金银器在材料选择上注重精细和纯度。

唐代金银器常用的材料有黄金、白银等贵重金属,制作工艺要求材料的纯度高,以保证制成品的质量和光泽度。

同时,唐代金银器还常常采用宝石、珍珠等贵重宝石作为装饰,增加了作品的华丽和珍贵感。

其次,唐代金银器在造型设计上追求简洁、大气和雄浑。

唐代金银器的造型多以动植物、人物等自然元素为主题,注重形象的生动和表现力。

在设计上,唐代金银器注重几何形状的运用,强调线条的流畅和比例的协调,使得作品具有简洁大气的美感。

另外,唐代金银器在雕刻工艺上讲究细腻和精巧。

唐代金银器常常采用浮雕、镂空、鎏金等工艺来进行装饰,使得作品更加立体和生动。

在雕刻技法上,唐代金银器注重细节的表现和纹饰的刻画,通过精湛的工艺展现出丰富多样的纹样和图案。

此外,唐代金银器在装饰风格上注重华丽和富丽堂皇。

唐代金银器常常采用镶嵌、填充、丝绣等多种装饰手法,使得作品更加华美和富丽。

在装饰图案上,唐代金银器常常以花卉、禽鸟、龙凤等吉祥图案为主题,以寓意吉祥如意和美好祝愿。

最后,唐代金银器在制作工艺上讲究精细和耐久。

唐代金银器制作过程中,工匠们注重每一个细节的把握和处理,追求制作出精致而完美的作品。

同时,在制作工艺上,唐代金银器采用了锻造、烧制、抛光等多种工艺技法,使得作品具有较高的耐久性和保值性。

总之,唐代金银器以其精湛的工艺和独特的风格成为了中国古代艺术中的瑰宝。

它们不仅是当时社会贵族身份象征的重要物品,也是中国古代艺术发展历程中重要的组成部分。

通过对唐代金银器工艺特点的研究和传承,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和欣赏这一辉煌时期的艺术成就。

唐代金银酒器赏析(下)

唐代金银酒器赏析(下)

唐代金银酒器赏析(下)唐王朝是我国历史上金银器发展的黄金时代,器形异常丰富,有金杯、金碗、金铛、银杯、银碗、银铛、银盘、银执壶、银羽觞等,当中最耀眼夺目的还属金银酒器,在唐代,王室贵族、富商贵胄皆喜爱用金银酒器豪放饮酒,这使得金银酒器的地位尊贵异常。

接下来诚邀您继续欣赏唐代不可多得的艺术珍品——金银酒器,感受金银酒器的历史与华贵。

舞马银壶1970年自西安市南郊何家庄的唐代金银器窖藏坑出土,该壶构思巧妙,工艺精细,匠心独运,古今未见类同者,堪称国宝。

高18.5厘米,扁圆腹,莲瓣纹壶盖,弓形提梁,一条细链连结着壶盖与提梁。

壶底与圈足相接处有“同心结”图案一周,系模仿皮囊上的皮条结。

圈足内墨书“十三两半”,是壶的重量。

壶腹两侧用模具冲压舞马图,马肥臀体健,长鬃披垂,颈系花结,绶带飘逸。

马身和提梁、壶盖及“同心结”纹带均鎏金,使得银壶富丽堂皇,明快悦目。

鸳鸯莲瓣金碗敞口,鼓腹,喇叭形圈足。

锤击成型,纹饰平錾,通身鱼子纹地。

外腹部錾出两层仰莲瓣,每层十瓣。

上层莲瓣内分别錾出狐、兔、獐、鹿、鹦鹉、鸳鸯等珍禽异兽及花草。

走兽或走或奔,富有动态;禽鸟或飞翔或栖息,动静结合。

下层莲瓣内均錾刻忍冬花草。

碗内底中心,是一朵蔷薇式团花,外底中心则錾刻一只回首的鸳鸯,周围饰有忍冬云纹。

圈足饰方胜纹,一整两破的菱形花纹图案,实为简化了的四瓣莲花纹。

金碗的内侧有墨书“九两半”三字。

这种墨书标重在何家村窖藏及其他窖藏的金银器中常常见到,这是唐代管理金银器留下的痕迹。

唐代金银器掌管者,为防止以轻换重,在每件器物上往往都以墨书标重,有的直接錾刻出重量,反映了金银器在人们以上中的重要地位。

唐双狮纹金铛双狮金铛1970年自陕西省西安市南郊何家庄唐代金银器窖藏坑中出土,铛身做圜底钵状,圆口,轮廓线简洁流畅。

三足呈兽腿状,落地稳实。

单柄呈叶芽形,活泼优雅。

器内周壁光素,器底饰高浮雕双狮图案。

唐代银铛比较常见,金铛则十分难得。

西安何家庄出土的这件金铛,形制优美大方,图案细腻精致,是件极为难得的古代金质酒器。

唐代金银器的纹饰

唐代金银器的纹饰

唐代金银器的纹饰唐代金银器的纹饰有两点基本东西可看看。

1.看鱼子地。

唐代金银器錾刻的纹饰大都用鱼子地,即用錾子在主纹空白处冲打出小圆圈。

唐代金银器上的鱼子地绝大多数排成平行的横行,极有规律,安详悦目,非常紧凑密集。

且用力十分均匀,粗看好像小圆圈都是一样的,用放大镜看,每个小圆圈都有区别,因为手工每一錾的力都不一样。

仿者基本功远未过关,急功近利,那有古人的境界。

打出来的鱼子纹松散敷衍,毫无章法,窘态毕露,不过用手工打出来的已算高仿了。

2.看缠枝花纹(即唐草)。

唐代金银器上大量运用的缠枝花非常有时代特点:即通常都是用錾刀刻成大回转的“C”字纹或“S”字纹,非常潇洒,飘逸,大方。

此非一般功力可为,仿者基本都不敢用此纹饰。

金银器的真伪鉴别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材质的鉴别;二.年代的鉴别。

下面根据本人实践谈点体会。

银质的的鉴别本人通过实践主要感受有3点:1.看。

老银器外表面因常年的氧化会有一种银白细腻粉状的感觉,有一种酥散光(玩过机制老银币的就会找到这种感觉),这是新制银器、白铜和其它金属没有的。

2.捏。

纯银具有良好的延展性(即软而有韧性),纯银器皿比如碗,用手在碗边一捏,马上变形,但往回一扳,就恢复原样,非常容易且反复多次也不留痕迹。

不管什么纯银器皿捏上去都有一种软软的手感,这也是除了金外其它金属不具备的特性(白铜捏上去又硬又凉)。

3.听。

用棍棒敲击纯银器皿的外壳,发出的是“卟卟嗒嗒”比较沉闷的声音,没有回音和余音,这也是除了金外其它金属不具备的特性,用它来判断银的成色很灵,回音和余音越大,银的成色越低。

其它还有许多土办法书上都有介绍,主要是通过自己的实践去正确的掌握它。

唐代真品:1.碗内银器发色为典型的老纯银器发色;2.碗内外壁装饰花纹如同丝绸织品一样,正反两面有明显清晰的"渗透"现象,即碗外壁之模冲,锤揲和錾刻花纹,在碗内壁也同时出现,这是晚唐金银器的特征;3.此碗纹饰看似简单,但她集唐代金银器制造工艺的精华:锤揲,模冲,錾刻,焊接,鎏金等于一体,绝非易事;4.碗外壁的手工錾刻工艺到位;5.纹饰潇洒,流畅,一气呵成,绝非出自一般工匠之手,现代仿者更是望尘莫及。

浅析唐代与辽代少数民族地区金银器的异同

浅析唐代与辽代少数民族地区金银器的异同

浅析唐代与辽代少数民族地区金银器的异同1. 引言1.1 唐代金银器简介唐代金银器是唐代文化艺术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制作工艺精湛,设计独特。

唐代金银器以器型多样、花纹精细、工艺精致而闻名于世。

在唐代,金银器不仅用于日常生活和宫廷礼仪,还被广泛用于外交赠送和礼物交换,展现了唐代社会的繁荣和文化的多样性。

唐代金器多以黄金为主要材料,常见的器型有壺、瓶、碗、盘等,表面装饰着精美的纹饰,如凤凰、龙纹、花卉等,工艺精美,制作细致。

而唐代的银器则更为广泛,常见的有镜、化妆盒、酒壶等,银质纯净,制作精细,装饰着各种图案和花纹,展现了唐代人对艺术的追求和审美情趣。

唐代金银器在设计、工艺和材质方面均有独特之处,反映了唐代社会的高度发达和文化的繁荣。

这些金银器不仅具有实用功能,更是一种艺术品,展现了当时的审美观念和工艺水平。

1.2 辽代金银器简介辽代金银器以其独特的风格和工艺闻名于世。

辽代金银器大多为刻划有精美纹饰的器物,如酒器、盘子、壶等。

这些器物往往镶嵌着宝石或珍贵的珠宝,色彩华丽丰富,散发着奢华和典雅之美。

辽代金银器的制作工艺也十分精湛,金银器件表面常常雕刻有各种图案,如龙纹、凤纹等,工艺细腻,线条流畅。

辽代金银器还展现了一定的宗教色彩,常常在器物上雕刻有佛像或宗教符号,体现了当时辽代的宗教信仰和文化传统。

辽代金银器以其独特的艺术表现形式和精湛的工艺水平,成为了中国古代金银器的重要代表之一,展现了当时少数民族地区的文化繁荣与兴盛。

2. 正文2.1 唐代金银器特点唐代的金银器在中国古代工艺美术中占据着重要地位,其特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唐代金银器的制作工艺十分精湛。

唐代工匠对金银器的制作技术非常娴熟,他们善于采用精湛的铸造、雕刻、嵌镶等工艺,使得金银器在造型、纹饰等方面达到了极高的艺术水平。

唐代金银器的样式多样化。

唐代金银器的样式丰富多彩,既有仿生物纹饰,也有抽象纹样,还有以诗词、人物等为题材的作品,每件作品都展现了唐代人的审美追求和艺术情感。

【鉴赏】巧夺天工的金银器——唐代金银碗

【鉴赏】巧夺天工的金银器——唐代金银碗

【鉴赏】巧夺天工的金银器——唐代金银碗上周,小编和大家一起鉴赏大唐法门寺茶器,巧妙的设计以及巧夺天工的工艺让人不得不赞叹。

今天,小编搜罗了唐代另一类金银器——金银碗,让我们再一次领略唐代金银器的风采。

(PS:点此链接:【鉴赏】禅茶一味的顶峰——大唐法门寺茶器)鎏金仰莲纹银碗鎏金仰莲纹银碗——通高8厘米,足径11.2厘米,口径16厘米,重223克。

银碗花瓣式敞口,腹壁内收,荷叶形圈足。

外壁饰两周莲瓣,内錾花蕾及叶脉纹,圈足外侧錾刻荷叶及叶脉纹,部分纹饰鎏金。

碗壁以错置排列的莲瓣组成,并以莲瓣相间的自然起伏形成花式口沿,底下更以翻卷的荷叶做成圈足使整器造型犹如一朵怒放的莲花,形象别致,清新可爱。

1987年陕西扶风法门寺唐真身宝塔地宫出土,现藏法门寺博物馆。

宣徽酒坊银碗宣徽酒坊银碗——高5.8厘米,口径15厘米,底径7.8厘米。

碗心刻飞翔的鸿雁,周围饰宝相花朵,并以排列的珠点为地纹,外有联珠纹一圈;腹里壁饰以两方连续图案,纹饰上大下小;腹外壁则为内壁纹饰的反饰。

口沿里外均有一圈联珠纹。

1958年陕西耀县柳林背阴村出土,现藏陕西省博物馆。

刻花赤金碗刻花赤金碗——高5.5厘米,口径13.7厘米,足径 6.7厘米。

壁锤出双层莲瓣,上层莲瓣内阴刻折枝花和鸳鸯、鹦鹉、鹿、狐狸等珍禽异兽,下层刻宝相花。

其余部分可飞鸟流云,花卉等。

皆以鱼子纹为地。

1970年10月陕西西安南郊何家村唐窖藏出土,现藏陕西省博物馆藏。

鎏金双狮纹莲瓣银碗鎏金双狮纹莲瓣银碗——高3.5厘米,口径12.5厘米。

银碗口沿下内束,折成略有弧状的斜壁。

圜底,外腹壁捶出十朵如意云头,器底焊接附加鎏金圆饰片。

圆片内以鱼子纹为底,中心模冲出两只相对的瑞狮,双口衔折纸,脚下亦装饰一株折枝花,边缘为一圈绳索纹,绳索纹外加饰一周向内翻卷的波浪纹,纹饰均鎏金。

1970年陕西西安南郊何家村窖藏出土,现藏陕西省博物馆。

鎏金宝相花纹银盖碗鎏金宝相花纹银盖碗——通高11.7厘米,口径21.7厘米,底径12.2厘米。

河南博物院藏唐代银器赏析

河南博物院藏唐代银器赏析

河南博物院藏唐代银器赏析河南博物院藏唐代银器赏析2011-1-24 16:42:39 作者:陈娟来源:《中原文物》2010.5 (河南博物院,河南郑州450002)唐代金银器因其数量多、品种精、造型优美、纹饰富丽而成为我国古代艺术宝库中绚丽的瑰宝。

在河南博物院金银器类藏品中,有很多工艺制作精致、纹饰华丽富贵者。

笔者现将几件唐代银器略作介绍,以飨读者。

1.桃形花结八瓣高脚银杯(彩版四:1)口径5.9厘米,底径3.1厘米,高3.5厘米,重57.5克,河南省宜阳县出土。

通体锤击成型,口沿外侈,浅腹,高柄,喇叭形圈足。

器身与圈足均由八瓣花组成,錾刻以珍珠纹为地的桃形花结及缠枝莲花,杯内无纹饰。

该银杯同西安市沙坡村出土的银杯①在造型和纹饰上基本相同,当为武则天至玄宗时期(684~ 755年)的器物。

这一时期的金银器淘汰了前一时期常用的等分装饰面的手法,即不再有以十二或十四瓣划分装饰面的器物。

制作工艺逐渐简易,采用了六、八等分。

杯上的纹饰寓意连生贵子、多子多福、多福多寿等。

2.提梁银罐(图一)口径8厘米,高9.7厘米,1991年伊川县鸦岭乡杜沟村唐齐国太夫人墓出土。

锤击、焊接成型。

敛口,鼓腹,圜底,最大直径在下腹。

双耳铆接于口沿外侧,与提粱相勾连,梁首作S形。

通体有两片银片焊接而成,腹部有明显接缝,并用银铆钉铆接。

铆钉作六瓣花形,共30枚。

拼接处铆钉22枚。

上腹铆钉两竖行,每行3枚。

竖行铆钉右侧各有一条刻槽,缝隙以仿银片焊接。

双耳用2枚铆钉固定。

3.提梁带盖银锅(图二)盖径18.9~19.2厘米,盖高6厘米,口径21.5~21.8厘米,通高14厘米,1991年伊川县鸦岭乡杜沟村唐齐国太夫人墓出土。

锤击焊接成型,通体光素。

敞口,宽折沿,腹微鼓,圜底,略平。

双耳立于折沿上,与提梁勾连。

一耳为银丝,一耳为银片,提梁为扁银片制成呈S形。

盖周围高隆,中部平坦,盖中心铆有宝珠形钮。

提梁银罐和提梁带盖银锅这两件银器于1991年伊川县鸦岭乡杜沟村唐齐国太夫人墓出土。

唐代金银器的鉴赏

唐代金银器的鉴赏

茶具
中国唐代以前,南朝饮茶已形成风气,不过仅流行于 西蜀和江南地区,而且当时在饮食器皿中尚未明确地分化 出专用的茶具来。中唐时,饮茶之风在全国推广,从而出 现了专用的茶具。
中国工艺美术史 2014.10.23
茶具
掐丝团花金杯
腹部有4朵团花,圆形花 蕊,围以6瓣,最外层呈多裂 式6花瓣。现藏陕西历史博物 馆。
鎏金翼兽纹六曲银盘
中国工艺美术史 2014.10.23
食器
凤鸟纹六曲银盘 纹饰涂金,并以模在盘心 冲出振翅欲飞的凤鸟。金色的 凤鸟配以银色的盘底,黄白相 辉,造型简洁突出。1970年西 安市何安村出土,现藏陕西历 史博物馆. 凤鸟纹六曲银盘
中国工艺美术史 2014.10.23
食器
鎏金龟纹桃形银 银盘为桃形,窄平折沿, 浅腹平底,盘心处贴焊一模压 出的龟纹。经抛光处理后的银 盘铮亮耀眼,加之鎏金的龟纹 金光灿灿,显得神异而高贵。 1970年西安市何家村出土,现 藏陕西历史博物馆。 鎏金龟纹桃形银
中国工艺美术史 2014.10.23
乐伎八棱金杯
饮器
仕女狩猎纹八瓣银杯
银杯为平沿,喇叭形八棱圈 足,杯身一侧有中亚粟[sù]特式 的圆形环柄和如意云头状的 平 鋬[pàn],环柄下端还有勾尾。 杯的造型奇特瑰丽,厚重中透着 几分俊秀,同时又散发出几缕异 国情调,很是耐人寻味。1970年 仕女狩猎纹八瓣银杯 西安市何家村出土,陕西历史博 中国工艺美术史 2014.10.23 物馆藏 。

饮器
素面带把银瓿[bù] 从器型与纹饰来看,此银瓿 应受粟特金银器的影响。这件银 瓿虽然通体光素无纹,但其别致 的造型,浓郁的异域风格,却从 另一个侧面反映了当时中西文化 交流的情况。 1970年西安市南郊 何家村出土,陕西历史博物馆藏。 素面带把银瓿

唐代金银器,奢华中透着典雅,件件堪称国宝!

唐代金银器,奢华中透着典雅,件件堪称国宝!

唐代金银器,奢华中透着典雅,件件堪称国宝!•实拍文物·让美流传丝路的畅通为文化的传播和发展提供了难得的机遇,并在开放自由的唐代达到鼎盛的阶段。

精益求精、摆脱窠臼、自由创作的器物大量出现,充分反映出大唐盛世的极度繁荣。

这种繁荣在唐代金银器领域里也得到了淋漓尽致的体现。

唐代金银器是受外来文化影响最多的器类,它吸收和借鉴来自萨珊、粟特等地的金银器,并与中国传统器物的器型与装饰图案融为一体,将实用价值与艺术追求,以及科技进步完美结合,形成雍容华贵的大唐风格。

陕西作为大唐国本重地,建国后陆续出土了众多令人叹为观止的唐代金银器,其中包括何家村窖藏与法门寺佛宝出土这两次重大发现与收获。

何家村窖藏发现于1970年,共出土金银器1000余件,数量众多,做工精美,材质优良,代表了盛唐时代北方金银器的风格。

能有这件鎏金舞马衔杯纹银壶出现的展览,都属于重量级的!银壶的造型好似北方游牧民族使用的一个皮囊,呈扁圆状,壶身和圈足采用了锤鍱工艺,然后焊接而成,上为鎏金提梁。

壶口有鎏金覆莲状壶盖,盖钮是一个小银环,上面的银链将壶盖和提梁连接起来。

鎏金舞马衔杯纹银壶·四库全叔拍摄这个银壶的特色在于壶身两面,各有一匹对应的鎏金骏马凸出于器表,此外别无其他纹饰;从马的造型来看,呈前腿直、后腿弓的蹲坐状,嘴中衔着金杯,颈后扬着飘带,这就是史书中唐玄宗著名的祝寿舞马。

当时皇帝的生日称为“千秋节”,这一天舞马要表演《倾杯乐》,最后,舞马衔着酒杯给玄宗敬酒祝寿。

鎏金舞马衔杯纹银壶·四库全叔拍摄这件鎏金侍女狩猎纹银杯,采用唐代典型的八曲葵口和圜底碗形,指垫上的鹿与指环吸收了粟特银器的特点,内底的摩羯纹体现出印度文化的影响。

鎏金侍女狩猎纹银杯·四库全叔拍摄狩猎图中的猎人是突厥人的形象,侍女游乐又是盛唐时期的典型题材,体现了大唐文化融贯东西的气度。

鎏金侍女狩猎纹银杯·四库全叔拍摄鎏金侍女狩猎纹银杯线图鎏金侍女狩猎纹银杯线图·四库全叔拍摄鸳鸯莲瓣纹金碗的腹壁为莲瓣纹,其加工工艺明显受到西方工艺的影响,上面的团花、鸳鸯反映了东方审美情趣,是西方金银工艺与东方审美情趣完美结合的杰作,当是唐代中央官府作坊的制品。

唐代金银器的特点

唐代金银器的特点

唐代金银器的特点
唐代金银器不仅种类繁多,而且纹饰极为丰富。

其特点是,初唐时期,无论器型还是纹饰,都具有明显的波斯萨珊朝风格,纹饰以凸棱、连珠纹及单点动物纹为常见。

另外,以纤细的缠枝忍冬、四瓣或八瓣花及线条简略的折枝花为主,花与人物相衬时结构松散。

如八棱带柄杯、花银高足细柄杯、胡人像银扁壶及凸雕虎纹银壶,即是典型之器。

陕西省西安市南郊唐窑藏歌舞伎八棱金杯,高6.5厘米,口径7厘米,足径4.3厘米。

金杯腹以棱面为单位,各作一高浮雕男子,或歌舞、或捧物,神态自然。

人物四周环以金珠,杯把作联珠圈状,指垫两侧各作高浮雕的老人头像,深鼻高目,长髯下垂,具波斯特色。

还有唐舞伎联珠柄八棱金杯,高6厘米,口径6厘米,金质。

口沿外侈呈八角形,腹内收,为8棱,联珠环把,上有圆蔽遮。

八棱圈足,足沿外撇。

内壁素面,外壁口沿下和底沿上各饰一周联珠纹,杯身每棱饰一条联珠纹,将杯身分成8个长方形,每个长方形中有一舞伎,姿态各异。

唐歌舞狩猎纹八瓣银杯高5.1厘米,口径9.1厘米,足径3.8厘米,银杯为波斯流行样式。

杯腹部分为8面,每面在鱼子地上分刻仕女游乐和男子狩猎纹,下腹莲瓣内各饰宝相花,圈足外壁刻六般覆莲。

杯内在水波纹地中刻一象头,间以游鱼和莲叶,指垫上刻一大头鹿。

唐代金银器的特点是什么艺术特征

唐代金银器的特点是什么艺术特征

唐代金银器的特点是什么艺术特征唐代金银器的特点是什么艺术特征唐代金银器皿集中发现于陕西省西安市及其附近地区,绝大部分出于窖藏和居住遗址,出自墓葬者甚少。

下面是店铺给大家整理的唐代金银器的特点简介,希望能帮到大家!唐代金银器的特点唐代金银器是古代工艺美术中的绚丽的瑰宝。

唐代金银器图案装饰表现出内容丰富、造型优美、布局合理、装饰形式多样等特点。

唐代金银器图案装饰内容广泛,最主要的是写实装饰图案的应用。

写实图案包括动物”和其它三类,纹样优美,形象生动,特定的历史时期被赋予了一定的特殊含义。

动物图案由幻想的形象、瑞兽、水族、珍禽等构成。

幻想形象有龙”、凤、独角兽等等。

龙、凤的形象多装饰于皇家用品上。

独角兽,俗称辟邪,传说它头生独角,可以分善恶,辨曲直,主正义,见不直者以角抵之。

瑞兽有狮、犀、羊、鹿、狐、兔等。

狮为百兽之王;羊在图案中取其谐音,表示吉祥。

水族有鱼、龟、海兽等图案纹饰。

人们常以龟命名,取其长寿之意。

珍禽有孔雀、鹦鹉、鸳鸯等多种禽类图案。

孔雀属瑞鸟; 鹦鹉能言。

而鸳鸯更为唐代金银器上禽类的主要图案,它包含有百年偕好,永不分离的祝愿。

唐代金银器中植物图案也同样丰富,它包含人们对的美好向往和健康长寿的追求。

牡丹是追求富贵的象征;莲花身处污泥而不染;石榴为多籽植物,有子孙繁衍的意思。

图案装饰形象的其它类主要有山岳、云气、人物等。

云的造型多样,有如意云、和合云等多种形式,充分表现了金银工匠丰富的艺术和创造力。

唐代金银器图案装饰造型气韵生动,动态优美,装饰感强。

以龙为例,由于龙是皇室的象征,所以工匠们对龙的刻画也更为精心和讲究,特别是盛唐时期龙的形象。

这个时期,龙的形象常常塑造成硕头、长角、虎口、鹰爪、莽身,集各种动物特征与一体。

无论头部、躯干、肢爪均表现出龙腾空遨游、穿云破雾的气势和强大的威慑力。

唐代金银器的制作加工技术亦即复杂精细巧妙。

在当时,就已广泛使用了锤击、浇铸、焊接、切削、抛光、铆、镀、錾刻、镂空等工艺。

高端收藏推荐——唐代金银器

高端收藏推荐——唐代金银器

高端收藏推荐——唐代金银器唐代金银器种类和造型都十分丰富,而且每种器物又包含有多种造型,大多显得圆浑饱满,给人以一种积极乐观向上的情绪在其中。

不仅如此,唐代金银器的设计中通常有着动与静、疏与密的结合,技巧手段十分丰富。

再看看宋代时期的金银器特点,它们虽然同样种类丰富,但是从形体上看大多轻便小巧,用诗情画意的方法来进行装饰,追求的是一种典雅文静的风格,并且大多的宋代时期的金银制品都是用来做陪葬物品。

遍览大唐金银器,我们可以发现,这些大唐金银器的功能,除了满足着人们的口体之需、视觉享受,还承载着特有的社会属性,而也正是金银器的这些社会属性,让我们看到了一个喧嚣、浮华而又多元的大唐生活图景。

作为唐代金银器发展的开端,唐高祖和唐太宗的开放政策起到了很大的功劳。

在出土的唐初将军墓中发现了十一件金器和十九件银器。

虽然很多水平不高,但是在其中却发现了西域产的高足杯。

这表明了虽然此时已与西域产生密切关系,但是只有其成品却未掌握其锻造技术。

不难发现,此时的中西交流还是停留在基本的以物易物阶段。

唐代金银器制作工艺有了明显提高。

盆、碗、杯、盒等器型都规整稳定,体态和谐,从修整痕迹上来看,加工刀具多种多样,而且精密度很高,无论圆形器抑或方形器,都能扣合非常紧密。

如三足束腰形小银罐,以子母口相扣合,盖上后极紧,空气无以进人,以致时过千余年,银白色的内壁依然锃亮如新。

焊接技术高超,所有金银器的焊接处均未开裂,如金筐宝钿团花纹金杯腹部焊接的由宽0.1厘米、厚0.05厘米的金条掐制的团花及外侧直径0.1厘米的小金珠和金栉背上焊接的以直径0.08厘米金丝盘编的花纹、直径0.05厘米的小金珠,至今牢固如初,毫无裂缝和脱落现象,真令人难以置信。

不论是审美与实用兼具,还是在纹理图案上的世俗与神秘,粟特文化无疑是对唐代的金银器文化添上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同时,在唐代以后金银器在其发展到鼎盛之后,之后其艺术价值逐渐淡出人们视野,但金银器以其浓厚的异域风情和繁复奢华、雍容华贵的审美特性,与中华民族的民族性格相融合,促进了中华传统文化的文化重构,并一直以"大音希声、大象无形"的形式影响着一代又一代的人。

故宫馆藏金银器鉴赏(三)

故宫馆藏金银器鉴赏(三)

故宫馆藏金银器鉴赏(三)故宫馆藏金银器鉴赏鎏金杯,高7.5cm,口径7cm,足径3.4cm。

清宫旧藏杯撇口,形如倒钟,高圆足。

杯身鎏饰金水,通体光素,只在杯身上部饰弦纹一道。

唐代金银器的制作颇为考究,多数作品上饰有精湛的动物或花卉纹样,但此杯通体简洁,无繁复的纹饰,这在传世的唐代金银器中是不多见的。

此杯器形明显受到西方风格的影响。

鎏金刻人马狩猎纹杯,高7.5cm,口径5.9cm,足径3.5cm杯铜质,通体鎏金,高圆足。

杯身以细线刻人马狩猎图,近口处饰弦纹一道。

唐代酒器多以金、银制品为首选,此缘于统治者对金、银制品的偏爱和社会的富足使得当时金、银铸造业空前发达。

此杯镌刻精致,纹饰生动,且受到西域工艺风格的影响。

金嵌宝“金瓯永固”杯,高12.5cm,口径8cm杯金质,鼎式,圆形,直口。

口沿錾回纹一周,一面中部錾篆书“金瓯永固”,一面錾“乾隆年制”四字款。

外壁满錾宝相花,花蕊以珍珠及红、蓝宝石为主。

两侧各有一变形龙耳,龙头上有珠。

三足皆为象首式,象耳略小,长牙卷鼻,额顶及双目间亦嵌珠宝。

乾隆年间,清宫造办处制造了各式酒杯,其中不乏龙耳作品,且式样颇多,但这种以象鼻为足的作品却很少。

这件金杯的设计及加工皆属上乘,是皇帝专用的酒杯。

金嵌珠錾花杯、盘,通高7.5cm,杯径7cm,盘径19cm杯略高,筒状,圆口,上大而下小。

杯外壁錾行龙,龙身侧为缠枝莲纹,近足处有海水纹。

杯两侧各有一耳,耳上部为莲花托,托上嵌大珍珠一颗,其下为镂空篆字,一耳为“万寿”,一耳为“无疆”,字下有灵芝纹。

杯底圈足。

托盘较阔,宽沿,其上錾缠枝莲,四方嵌珍珠4颗。

盘内平底,錾8朵莲花,其间4朵嵌珍珠为花心。

中部隆起圆形杯座,其上饰龙纹。

这套金质杯盘为清宫内务府造办处所制,豪华富丽,是宫廷举行大宴时供皇帝使用的。

带有“万寿无疆”赞词的清代金质酒杯目前还很少见。

金錾云龙纹执壶,高31.5cm,腹径16cm壶金质,身较高,撇口,细颈。

壶口上有一锥形盖,盖面自上而下分为四层,每层亦錾云龙纹,盖下有一锥形榫,插入壶口。

浅谈唐代金银器鉴定

浅谈唐代金银器鉴定

浅谈唐代金银器鉴定在器物成型方面,除了铸造的以外,唐代多使用锤击成型法。

这种技法早在公元前两千年已出现于西亚地区,唐代匠师接受了这种技法,遂使金银器制造工艺发展到新的阶段。

纵观唐代金银器的发展,曲线艺术的应用与粟特银器的多曲造型有很多相似之处,多曲造型是粟特碗的一大特色。

受粟特文化的影响,唐代金银碗的内部有五曲或者四曲,底部有圈足,西北工大出土的鸿雁纹多曲纹银碗就是如此。

我国古代金银器以其材质贵重、纹饰华美、工艺精湛而深受人们的珍爱。

唐代是中国古代金银器发展的鼎盛时期,金银器是富丽堂皇的唐代宫廷艺术的标志之一。

李世民“自古皆贵中华,贱夷蛮,唯独朕独爱如一之”自此之后诸多西域部落和蕃梆纷纷派出使者觐见天可汗。

他们带来了粟特和萨珊的精美工艺品,使唐代吸纳了很多西亚和中亚文化。

并且连金银器物的锤炼方式,样式乃至文化一同带了过去,所以唐朝画风突变,在金银器物中出现了西域的影子。

唐代金器区别于前代的重要特点,是彻底摆脱了附属装饰的地位,独立制作器物成为主流,金制器皿类的大型器物大大增加。

唐朝对外来文化的接纳,以及中西交通的繁荣,使得大量西方金器流入中国。

由于中西方在政治、宗教、艺术传统上的差异,唐朝匠师在接受西方器物影响的同时,也着意与中国传统样式融合,形成了具有异域风格特色的、更适宜中国使用和欣赏的金器。

如果说金银器的存在,让朝野上下涌动起浮华之风,那么对于大唐君臣而言,这些錾银雕金的美器,则成为粘合君臣关系的有效媒介。

《开元天宝遗事》载,“宋璟为宰相,朝野人心归美焉。

时春御宴,帝以所用金箸令内臣赐璟。

虽受所赐,未敢陈谢。

帝曰:'所赐之物,非赐汝金’,盖赐卿之箸,表卿之直也。

’璟遂下殿拜谢。

” 作为开元初年的政治明星,直言敢谏的宋璟在唐廷有着很高的人望,而从这则佚事中,我们也可以看到唐玄宗的良苦用心,以皇室专享的金箸赐予清正率直的宋璟,既表明了君主的爱才之心,又暗藏了君主的御臣之术,一双金箸,已然在君臣之间架起了一道桥梁!金银被广泛应用于器物的制造时期是进入到隋唐时代之后,从各种文献资料的记载中可知,隋唐时期不仅金银器物的产量较前代有了大幅度提升,而且还出现了很多前代文献中从未记载的金银矿。

唐朝金银器之茶具、法器赏析

唐朝金银器之茶具、法器赏析

唐朝金银器之茶具、法器赏析
金银器是以贵重金属黄金和白银为基本原料加工制成的器皿、饰件等。

由于唐代金银器同明代家具、秦汉漆器一样在中国工艺史上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所以唐朝的金银器皿是介绍的重点。

在此将金银器分为茶具、法器、盥洗器、食器、饰件、药具、饮器和杂器等八组。

中国至迟在商代(距今3000余年前)出现了金制品。

银器则出现较晚,目前所见较早的银制品出土于春秋战国时期。

早期的金银器均为小型的装饰制品,或是人身上的佩饰,或为其他器物上的饰件。

最早的金银器皿出现于春秋战国时期,这一时期的金银工艺大都来自青铜工艺。

两汉时期,金银制品的数量增多,品种增加,工艺也趋于成熟,基本上已脱离青铜工艺,走上了独立发展的道路。

但是大多数金银制品仍为装饰品,金银器皿比较少见,直到唐朝以后才有较大发展。

从目前所见北朝和唐朝前期的部分金银器来看,其造型、纹饰上都带有
萨珊金银器的风格,这显然曾受到波斯金银器的影响。

唐朝是中国金银器发展的繁荣鼎盛阶段。

这个时期不仅金银器数量剧增,而且品种丰富多彩。

其器型与纹饰的风格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大唐在汲取外域文化并融于本民族文化的基础上,金银器制作终
于形成了独立的民族风格。

此外,银器的数量及其制作工艺尤为瞩目.
唐朝以后,中国金银器的发展总体上趋于保守,但是金银制品再次呈现与其他器物相结合的趋势,出现了大量互为装饰的合壁产品,其涉及领域之广泛,前所未有。

明清时期,宝石镶嵌盛行。

但是除了珠光宝气,更加富丽堂皇以外,已缺少唐朝金银器特有的勃勃生气。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四)唐代金银器的鉴赏古代最贵重的金属,无过于金、银。

黄金性能稳定,在自然界以游离状态存在,其特性早就被古人掌握,七千年前的古埃及人创制了世界上最早的黄金制品。

白银在自然界以化合物的形式出现,需要对硫化银的加工提炼,才能得到,最早的银器出现在公元前4000年左右两河流域的美索不达米亚。

相比之下,中国古代金银器的出现,在时间上要比地中海沿岸的古埃及、古巴比伦滞后二千年左右,考古发掘资料证实,至迟在商代,中国出现了黄金制品,河南省安阳殷墟出土有金箔;郑州商代遗址出有夔凤纹残金饰件;北京市平谷商墓出土了金钏和金耳环。

中国古代对银的使用最早见于春秋时期的银错铜兵器,而银制品的出现,则要到战国时期,如安徽省寿县出土了有“楚王室客为之”铭文的银匜,河南省洛阳金村也出土有“甘孝子”铭文的银匜。

古代金银器的制造,在世界范围内形成了三大中心。

古埃及、古巴比伦、古希腊的金银器,不但出现时间最早,而且艺术水平也最高。

南美洲印第安人安第斯文化、玛雅文化、印加文化创作的金银艺术品,虽然出现最迟,但其艺术成就堪与地中海地区生产的金银器相媲美。

这两大区域金银器的辉煌,与金银用作宗教祭祀用品的推动有密切关系,纵观两地出土的极富艺术价值的金银器,都是围绕着神来创造的。

中国古代金银器具有自己的发展模式。

早在原始社会晚期,中国古代的琢玉技术已经达到了相当高的水平,在古人的思想意识中,玉器具有绝地通天,沟通神灵的功用。

商周时期,玉器被纳入礼制的规范,或供奉坛庙,成为祭祀天地、祖先的必备之物;或比于品德,佩饰于身,成为身份地位和品行操守的象征物。

商周青铜器更是奴隶社会礼制和神权的典范,其辉煌成就,是世界上其他文明所难以比拟的。

玉器、青铜器由于被赋予原始宗教和礼义规范的内容,受到王室、贵族的尊崇和提倡,从而得到飞速的发展,而金银器虽然在两汉以前已经出现,但由于缺乏人类意识形态中,观念上的推动力,一直处于从属地位。

此外,汉代漆器、六朝青瓷的迅猛发展,也对金银器的制造有一定的制约。

因此,在唐朝以前,中国古代金银器的发展是非常缓慢的,人们较多地注意它们作为稀有、贵重金属的经济价值,作为一种财富来拥有,制成金质货币“郢瑗”来流通,打成金饼、马蹄金来收藏,即便是制成器物,也多为带钩、耳环、戒指、项链、牌饰、冠饰等小件首饰,作为器皿的金银器非常少见。

大约在公元三世纪,两河流域的阿达息尔人建立了波斯萨珊王朝,受古希腊、罗马金银器制造业的影响,波斯萨珊王朝的金属工艺,形成了精工细雕、优雅柔美的特点。

常见带翼怪兽和狩猎题材,一般把人物、马匹和野兽巧妙地设置在圆形空间里,用旋涡似的线条表现形体柔软的动物,有力的弧线和反向弧线,时而飘流汇合,时而锋利相交,创造出将流畅灵巧的线条和强劲的活力相融合的艺术效果。

这类器物,通过“丝绸之路”的古道,在北朝时期开始输入中国北方地区。

山西省大同小站村北魏封和突墓出土的鎏金银盘和银高足杯;山西省大同出土的北魏时期的海兽纹八曲银洗;宁夏回族自治区固原北周李贤夫妇墓出土的鎏金银壶,都是波斯萨珊王朝的产品。

鎏金银盘的装饰题材是一幅经锤压法制成的狩猎图,人像及装束为典型的西亚人。

波斯萨珊王朝金银器的制作工艺、装饰题材和外形特征,对北朝和初唐的金银器的创造起较大的借鉴作用。

唐代金银器大多出土于因战乱而埋于地下的窖藏,墓葬、佛塔地宫也有零星发现,出土地点主要集中在陕西、内蒙、辽宁、甘肃、江苏、浙江等省区,尤其以唐都长安城附近出土较多,据不完全统计,迄今为止,全国共出土各类唐代金银器一千多件,其中陕西省西安南郊何家村唐代窖藏共出土金银器皿270件,江苏省丹徒丁卯桥附近唐代窖藏出土银器更多达950件。

按唐代金银器的用途可分为碗、盘等食器;杯、壶、羽觞、茶托等饮器;罐、匜、盆等容器;铛、盒、锅等药具;熏球、熏炉、方箱、棺椁、渣斗、合页、筹筒等杂器。

这些器物的造型和装饰各有其鲜明的时代特征,以唐玄宗时期发生的“安史之乱”为分界,可分为前、后二个时期。

唐代前期,金银器尚留有许多波斯萨珊王朝金银器艺术风格的痕迹。

从初唐到唐高宗时期(公元618—683年),金银器种类较少,仅见碗、盘、杯、壶等饮食器和药具铛,碗和铛的底部焊接模冲的装饰圆片,使器物形成双层底。

器壁较厚重,棱形器物较多。

器物装饰多采用任意等分装饰面的手法,装饰面多为S形或U形瓣,一般都在九面以上,甚至多到十四面的。

装饰题材中,动物纹样主要有海兽纹、天鹿纹、飞狮纹。

狮子腾振跳跃,神态凶猛。

鹿纹也多为欢蹦乱跳的飞鹿。

人物纹样有狩猎、仕女乐舞等,多见西域胡人形象。

1970年陕西省西安何家村唐代窖藏出土的乐伎八棱金杯(图版五十八),高4.6厘米,口径7.2厘米。

杯身瘦高,器壁较厚,浇铸后焊接成形。

口沿外侈,收腹,圆底,下接喇叭形圈足。

内壁素面无纹,外壁以联珠纹作棱划成八个瓣面,均錾一个手持乐器的乐伎,以鱼子纹和蔓草纹作为人物的背景。

乐伎戴高冠,着长衣,高鼻深目,或抱、或捧、或提、或吹奏着琵琶、拍鼓、笙、箫等乐器。

足沿、底沿各饰一周球状联珠纹,底与足连接处都饰蔓草纹。

环形圆把手上有錾出胡人头像的平鋬,把手外侧装饰一兽头。

这是一件典型的受波斯萨珊王朝金银器风格影响的初唐金银器的实物例证。

武则天到唐玄宗时期(公元684—755年),金银器的种类增多,除饮食器、药具、容器外,还出现了杂器和宗教用具。

杂器中出现了熏球、熏炉和方箱。

熏球、熏炉是古人为除虫驱秽、净化环境盛装熏香的容器。

熏球为圆球形,上半球为盖,下半球为身,以饺链相连,子母口扣合,通体镂空,陕西省西安何家村唐代窖藏、陕西省西安三兆村唐墓、陕西省扶风法门寺等均有出土。

熏炉一般由盖、身二部分组成,盖面隆起并镂花瓣形的孔,底焊接兽头形足,多见五足。

足与足之间,垂饰朵带、圆环等,造型古朴庄重,陕西省临潼王姜原村庆山寺塔基、陕西省扶风法门寺地宫等地均有发现。

方箱见于陕西省西安何家村窖藏,银质鎏金,正方形,盝顶形盖,盖与器身用合叶相连,有钮釦克锁,满饰花草飞禽纹。

宗教用具多见于塔基地宫,主要有盛放佛祖舍利的棺椁,甘肃省泾川大云寺出土的舍利铜函金棺银椁,由石函、铜函、银椁、金棺和玻璃瓶组成,层层套置。

石函上刻“大周泾州大云寺舍利之函总一十四粒”和“延载元年”(694年)铭文。

金棺银椁形制相同,均为覆瓦式盖,底座围栏杆一周。

金棺满饰金片、珍珠、绿松石组成的莲花纹,银椁通体刻缠枝忍冬草纹。

金银器的装饰上,任意等分装饰面的手法,已被淘汰。

除个别器物的装饰面还呈U形瓣外,绝大部分器物的装饰区间为双层莲瓣状,S形瓣也不再使用。

装饰纹样中新出现凤鸟、孔雀、鸳鸯、鸿雁、鹦鹉、鹡鸰、练雀、白头翁、绶带鸟等珍禽,犀牛、猴子、狗熊、乌龟、摩羯鱼等瑞兽。

禽鸟纹种类繁多,千姿百态。

凤鸟钩喙、长颈、鼓翼、翘尾,多作站立状。

摩羯鱼则是古印度神话中一种长鼻利齿、兽首鱼身鱼尾的怪兽,有的胸鳍化为羽翼,狰狞恐怖,被认为是河水之精,生命之本,随佛教的东渐,传入中国,成为工艺美术品的重要图样。

这一时期还出现了汉民族特有的寓意吉祥的装饰题材,以忍冬、莲叶等纹样组成寓意连生贵子、多子多孙、事事如意、多福多寿的石榴、桃状、柿状的花结。

所有这些,都表明唐代金银器形制和装饰上的外来因素,已开始明显减少或消失,开始走上中国化的发展轨道。

1970年陕西省西安何家村唐代窖藏出土的舞马衔杯纹银壶(图版五十九),通高14.5厘米,口径2.3厘米,底径7.2—8.9厘米。

造型采用我国北方少数民族契丹族随身携带的皮囊和马镫的综合形状。

扁圆形的壶身顶端一角,开有竖筒形的小壶口,上配覆莲瓣式壶盖。

盖钮与弓状提梁系有银链条,壶身下焊有椭圆形圈足。

壶腹两侧面,以模压手法各饰一舞马。

马颈部系飘带,嘴衔一杯,前腿直立,后腿曲卧,翘首鼓尾,匐拜献礼。

壶盖、提梁和舞马全身鎏金,银白色的壶上,黄灿灿的金色显得格外耀眼夺目。

这件舞马衔杯纹银壶是唐玄宗李隆基晚年骄奢淫逸、纵情于犬马声色生活的真实写照。

《资治通鉴·唐纪》记载唐玄宗曾“教舞马百匹,衔杯上寿”。

曾为李隆基宰相的张说,在《舞马千秋万岁禾府词》中写道:“圣皇至德与天齐,天马来仪自海西。

腕足徐行拜两膝,繁骄不进踏千蹄。

髬髵奋鬣时蹲踏,鼓怒骧身忽上跻。

更有衔杯终宴曲,垂头掉尾醉如泥。

”这银壶上的舞马正是“衔杯终宴曲”时,“徐行拜两膝”的形象。

天宝十四年(755年),曾任平卢、范阳、河东三镇节度使的安禄山发动武装叛乱,渔阳鼙鼓打破了唐玄宗醉生梦死的腐朽生活。

“安史之乱”使大唐帝国遭受沉重打击,藩镇势力从此一发而不可收拾,国力开始由盛转衰。

然而,唐代后期的金银器却因进奉朝庭的需要、商业贸易的兴起,得到了更大的发展。

所谓“进奉”,是中央和地方官吏在缴足法定的贡赋之外,向皇帝的额外贡献,常见的物品有金银、钱帛、珍玩等。

据对考古发掘出土的刻铭金银器的分析,进奉现象最早出现在唐玄宗天宝年间,以后愈演愈烈,各级官吏为了取悦帝王,争相将金银器送到皇帝手中,邀恩取宠,这种现象,客观上刺激了金银手工业的繁荣。

受唐代经济重心南移的推动,北方以长安为中心,以官营手工业制作唐代金银器的格局,在此时被彻底打破,南方私营金银器作坊迅速崛起。

皖南宣州、岭南桂州、剑南绵州和江浙扬州、润州、湖州,既是史书记载的上贡金银器的主要区域,又必然是生产金银器的重要产地。

在北方官府金银手工业日渐衰落的前提下,南方的金银器工匠开始走上历史舞台,唱起了主角,创造出艺术风格民族化,品种类型世俗化,生产目的商品化的新形式。

这一时期的金银器,种类繁多,饮食器、药具、容器、杂器、宗教用具等,应有尽有。

杂器中的熏炉,演变成由盖、身、底足三部分组成,平底、深腹,兽头形的底足,被喇叭形的镂空圈足所代替,江苏省丹徒丁卯桥唐代窖藏曾出土有这种外形的鎏金银熏炉。

此外,浙江省杭州临安水丘氏墓出土的灶具、渣斗,形体很小,是一种无实用价值的模型明器。

宗教用具的范围被扩大,除前期出现的金棺银椁外,还有佛塔模型、菩萨像、僧人所持的权杖等。

金棺银椁的造型也有所改变,底座的一周围栏变成了形体高大的须弥座。

1985年陕西省临潼王姜原村庆山寺塔基出土的金棺银椁,便是由金棺、银椁和鎏金须弥座三部分组成的。

佛塔模型主要见于陕西扶风法门寺地宫和河北定州城区静志寺塔基地宫。

法门寺地宫出土的四门金塔由塔身、塔座和垫片组成,为单檐攒尖式屋顶,四角略翘,塔顶作火焰宝珠,饰以仰莲。

塔身呈正方形,四壁开龛门,塔内置放佛舍利。

定州静志寺塔基地宫出土的鎏金银塔,为单层六面亭阁式。

宝珠刹顶,六角攒尖起脊,脊端附有六颗鎏金铜质受花宝珠,塔身不设门窗,也用于存放佛舍利。

菩萨像和权杖都出土在陕西扶风法门寺地宫,鎏金捧真身银菩萨双手所捧的发愿文鎏金版,其愿文是祈求唐懿宗“圣寿万春”的。

日用金银器中,新出现了仿动物形象的仿生器物,如内蒙古自治区昭乌达盟喀喇沁旗出土的双鱼壶和江苏省丹徒丁卯桥出土的鎏金蝴蝶形小银盒;杂器中有渣斗、酒筹、酒筹筒、箱笥的铰链、把手;饮茶的茶具以陕西省扶风唐代法门寺地宫出土的鎏金银茶具最具完整性,茶碾子、碢轴、茶罗子为研究唐代饮茶史提供了实物证据。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