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编辑自我意识与大众意识的融合

合集下载

增强新闻编辑创新意识及融合能力的措施

增强新闻编辑创新意识及融合能力的措施

增强新闻编辑创新意识及融合能力的措施在当前互联网的大环境下,传统新闻媒体需要加快自身转型的速度,才能在当前的环境下站稳脚跟,得到较快的发展。

虽然目前为止传统媒体还是占据着较大的比重,但是现代化发展速度越来越快,传统媒体行业受到的冲击越来越大。

新闻编辑在融媒体的背景下要提高自身的专业能力,从而提高传统媒体的自身优势。

标签:新闻编辑;创新意识;融合能力随着时代和社会的发展,受众对新闻的需求也在增长。

严肃的阅读形式逐渐让受众感到枯燥乏味。

为了获得更高的收视率或点击率,很多媒体尤其是一些网络媒体正在积极革新新闻传播的形式。

这种形式上的变化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收听收视效果,但是由于缺乏创新,而是一味地复制,很快就被受众厌倦了。

除了缺乏传播形式的再创新外,很多媒体目前的新闻内容在贴近生活方面还不足。

新闻更重要的价值是积极引导社会舆论,传递正确的价值观。

为了赢得广大受众的关注,新闻必须贴近生活,报道的内容必须与人们的生活密切相关,尤其是与人们现阶段的生活密切相关。

一、融媒体概念分析融媒体是社会信息化发展速度不断加快的产物,属于一种基础的运作模式。

融媒体通过互联网进行传播,利用其资源整合以及共享的功能,和传统媒体进行互补,从而推动我国新闻媒体得到进一步发展。

融媒体的时效性以及多元化,使我国传统媒体受到较大的冲击。

在融媒体时代背景下,需要提高新闻编辑意识及融合能力,进一步推动我国新闻媒体快速发展。

二、融媒体新闻编辑创新意识与融合能力提升的重要性新闻编辑的主要工作内容是对新闻信息进行收集、整合等,在不同的媒体当中新闻编辑的具体工作内容也有所不同,各媒体新闻编辑的共通点是要具备良好的表达能力、强烈的创新意识以及较为活跃的思维能力。

在信息技术不断进步和发展的今天,媒体走向社会化,大量自媒体用户涌现出来,并且发展成为一个规模不小的自媒体行业,这对传统的新闻业来说无疑是一项巨大的挑战。

各类新媒体在信息技术的支持下也如同雨后春笋般不断出现,对传统媒体产生促进作用,在此过程中逐步形成了融媒体。

张爱玲小说中的自我意识与读者意识

张爱玲小说中的自我意识与读者意识

张爱玲小说中的自我意识与读者意识作者:徐竹君来源:《文存阅刊》2019年第18期摘要:一部作品若作者自我意识太强,整体给人的感觉就是太过生涩、尖锐;若读者意识过强,又会使作品给人以平庸与平凡之感,故而二者须有最佳契合点。

而作者读者意识和自我意识的有效契合于张爱玲大多数作品里得到了体现,也赋予了小说独特生命力,使张氏人生感悟好似血脉存在于体内,或隐或现,或喷薄奔涌,形成了自己的独特风格。

而本文则先对张爱玲小说中的自我意识的体现给予阐述,并在此基础上以《多少恨》为例,分析该作品中自我意识和读者意识的合作共谋,使我们对张爱玲的作品有更独到的见解。

关键词:张爱玲;自我意识;读者意识张爱玲属于我国极具自我意识的作家,其特有的审丑趣味,对人性中的恶进行揭露,实现死亡之象展示,达到死亡之境建构,对爱情、亲情的消解,均使她的独特创作魅力得到展现。

并且,她还属于一位读者意识非常强的作家,具备自身特定的隐含读者,符合她要求的读者需是有较强生活感的人,阶层性、时代性且有浓郁市民气息的,在生存与情欲里挣扎的众生,也就使得她的小说以叙事的形式来创作,对作者深层感悟进行灌注,并且又站在故事可读性、题材日常性、时代趣味性等多方面对大众读者进行引诱及投合,使大众需求得到满足。

一、张爱玲小说中的自我意识(一)无自我意识的顺从者形象张爱玲小说里塑造的女性人物形象,展现出了对现实的忍让而引起的悲剧,主要源于看事不明的人性弱点。

如《连环套》里的霓喜一生都在动荡、安稳、动荡的循环下生存,以致于最后孤苦无依,苦度光阴[1]。

霓喜的一生總共有过3个男人,在十四岁时曾被人牙子养母按照一百二十元的价格转卖至开绸缎店的印度人为妻,深受印度人的欺凌与侮辱,当生下一男一女后,地位仍未改变,随即被赶出家门,并且只允许他带走随身东西;后又跟了个五十七岁的开同春堂的窦老板,暂时获得了安定的生活,且在五年后为他生下两个女儿,但在窦老板逝世后,她又被扫地出门,甚至连基本的生活都无法维持;后又跟了个英国人汤姆生,过了一段舒适惬意的日子,不过好景不长,英国人结婚了,给了她一张五千元支票将其打发,随后她带着六个儿女生活,孤苦无依。

浅析编辑的角色意识

浅析编辑的角色意识

其文 化性 。文 化 性 内容 较 强 的 图 书 的 文 化 积 累 和 传承 功能 自不 必说 , 其他如 纯 学术性 、 一般 技术 性 、
辑 来说 , 做 到这 一点 , 要付 出极大 的努力 , 要 要 需 需
辑, 一定 要着 力培 养 自己的角 色意 识 。
的图 书 , 思想 性 、 术性 以及 实 用 性 都 很 强 的 是 学
图书 , 是广 大读 者喜 爱 和青 睐 的图 书 。任何 一 家 出 版社 , 如果 想要 有 强 劲 的 发 展 势 头 和 成 长 后 劲 , 就 必须 实施 精 品 战略 , 品可 以帮助 出版社 取 得 良好 精 的社 会 效益 和经 济效 益 , 而且 可 以 提 升 品 牌 , 展 拓 形象 , 动业 务 的快速 发展 。 推
持 正确 的 出版方针 和 出版 方 向 , 即必须 坚 持 为人 民
帧设 计 质量 以及 印 装 质 量 。如 果 编 辑 没有 强烈 的 质 量意 识 , 重 视 所 编 图 书 的 质 量 问 题 , 极 有 可 不 就 能生 产 出不合 格 的产 品 , 就会 损 害 出版社 的形象 和
族 团结 、 会 和谐 等 内容 上 , 社 以及 稿件 的科 学 性 、 艺 术性 和知 识性 等方 面 , 以精 益求 精 的态 度 和高 度 要 的政 治觉 悟检查 其 是 否符合 党 和 国家 的政 策 规定 ,
自觉把 好 政治思 想 关 。
文化 意识 。图 书是 一种 内容 产 品 , 也是 一种 文 化产品, 每一 种 图书 都具有 文 化 积累 和文 化 传承 的
双 重功能 。编辑 每 编 辑 出版 一 种 书 都 要 十 分 重 视
要 能够 根据市 场 调查 结 果 , 析 、 测今 后 一 段 时 分 预 间里 读 者 的 阅读 倾 向 和市 场 走 势 , 划 出 引 导 读 策

文学与大众文化的互动

文学与大众文化的互动

文学与大众文化的互动在当今社会,文学与大众文化之间的互动关系日益密切。

文学作为一种高度艺术的表达形式,无疑是人类文明的瑰宝。

然而,随着大众媒体的普及和文化产业的迅猛发展,大众文化逐渐成为了人们日常娱乐和交流的重要组成部分。

那么,文学与大众文化之间如何相互影响和互动呢?首先,大众文化对文学的影响不可忽视。

随着网络的普及,公众的阅读时间逐渐被其他形式的娱乐和信息获取所取代。

传统的文学阅读量下降,难以吸引年轻一代读者。

为了适应这个时代的需求,一些作家开始运用大众文化元素,如网络流行语、游戏和动漫等,来打造新的文学形式。

这种结合文学与大众文化的尝试,提供了一种全新的阅读体验,吸引了更多的读者。

同时,大众文化还为作品的传播提供了更多的渠道,比如微博、微信公众号等社交媒体平台,让读者更方便地获取和分享作品。

文学与大众文化的互动不仅在传统出版领域有所体现,也在电影、音乐、绘画等方面有所表现。

很多经典文学作品被改编成电影或电视剧,通过大银幕或小屏幕传达给观众。

这样的改编不仅能够延伸文学作品的影响力,还能提供更多元的艺术呈现形式。

另一方面,大众文化的元素也逐渐渗透到文学创作的过程中。

许多年轻作家受到流行文化的影响,写出了许多以音乐、电影等为背景的作品。

这种文学作品既吸引了那些熟悉相关大众文化的读者,同时也让那些对大众文化感兴趣的读者们更容易接触和喜爱文学。

然而,文学也在一定程度上对大众文化产生着影响。

文学作品往往通过刻画生活细节、深入人物内心等方式,反映社会现实和人性本真,给大众带来深度思考和精神体验。

这种影响力不仅仅停留在文学作品本身,更延伸至大众文化的各个领域。

作品中的经典台词、场景等元素,往往成为大众所熟知的文化符号,流传广泛。

这些文学作品中的人物形象和故事情节也为大众文化的创作提供了无限的灵感。

例如,许多电影、电视剧、音乐作品都源于文学经典,通过不同的艺术形式,将其呈现给观众和听众。

文学与大众文化之间的互动关系对于人们的精神生活和文化认同有着重要的意义。

图书编辑意识论

图书编辑意识论


在 这 社 彤 势 下 。 书鳊 辑 作 为 出版 活 动 的 主 体 力 量 , I着 巨太 酌观 念 和 能 力 考 验 笔 者 认 为 : 了传 统 的 基 拳 业 务 能 图 面 除
力 坩 外 。 代 的 一 流 图 书 编 辑 需要 具 备 现 代 害 识 、 现 全球 意 识 、 新 意 识 、 场 意 识 、 舍 意 识 、 品 意 识 和 竞 争 意 识 等 l 创 市 社 精 2种 意
以下 1 2种 意 识 :
这种差距 不但 体 现在 运 作 方 式上 , 体 现 在 出 版资 也 源 的整 合 、 出版人 才的科 学重 组 、 出版物 的数 量和质
量 上= 图 书 编 辑 全 球 意 识 的 提 出 , 少 可 为 缩 短 至 这 一 差 距 找 到 一 个 现 实 的 坐 标 , 时 有 助 于 我 国 的 同 出版 产 业 迎 接 国 际 性 挑 战 , 我 们 的 出 版 精 品 打 人 将 海外 市场 一 3 创 新 意 识 、 创 新 是 创 造 眭地 提 出 问 题 并 解 决 问题 。 图 书 本 身 就 是 瓤 文 化 、 科 技 、 理 念 、 思 想 、 知 识 的 载 新 新 新 新
技 术 成 果 、 解 凄 者 瞬 息 万 变 的 阅读 倾 向 、 近 市 场 了 贴
需求 、 时采 用最 新 的 出版 技 术 , 在 图 书 的选题 、 及 并
组稿 、 辑 艺术 上贴近 大众 的思 维方式 和审美 观念 。 编 此 外 , 何 尽 量 缩 短 图 书 出 版 的 周 期 也 是 一 个 需 要 如 重 视 的 问题 :
பைடு நூலகம்
V l 3N . o 2 o 2
F b.0 2 e 2 0

文学与大众文化的交融

文学与大众文化的交融

文学与大众文化的交融文学与大众文化一直以来都是两个不同领域中的重要元素,它们在不同的层面上相互交融、相互影响。

文学作为一种高雅的艺术形式,注重表达思想、情感和美感;而大众文化则更加注重娱乐性和商业化。

然而,在当今社会中,文学与大众文化的交融越来越频繁,这不仅丰富了文学的表现形式,也给大众带来了更多的文化享受。

首先,文学与大众文化的交融表现在文学作品的主题和内容上。

传统的文学作品往往以人性、社会问题为主题,注重人物的内心世界和情感的表达。

然而,随着大众文化的兴起,文学作品的主题也开始涉及到更多的大众文化元素,如流行音乐、电影、电视剧等。

这种交融使得文学作品更加贴近现实生活,更具有时代感和观赏性。

其次,文学与大众文化的交融还表现在文学创作的形式和手法上。

传统的文学作品往往采用散文、诗歌等形式,注重语言的艺术和修辞的运用。

而现代文学则更加注重多媒体的运用,如在小说中插入图片、音乐等元素,以增强作品的表现力和感染力。

同时,一些文学作品也会借鉴大众文化的叙事手法,如运用电影的快剪辑、电视剧的跳跃式叙事等,使作品更加生动有趣,吸引读者的注意力。

此外,文学与大众文化的交融还表现在文学作品的传播和推广上。

随着互联网和社交媒体的普及,文学作品不再局限于传统的纸质书籍,而是通过网络平台和手机应用等形式进行传播。

这种传播方式不仅使文学作品更加容易获取,也使得更多的人能够参与到文学创作和评论中来。

同时,一些文学作品也会与大众文化产业相结合,如推出电影、电视剧、动画片等衍生作品,以扩大作品的影响力和知名度。

然而,文学与大众文化的交融也带来了一些问题和挑战。

一方面,大众文化的商业化倾向可能会对文学作品的质量和创作自由造成一定的影响。

另一方面,大众文化的追求短暂的快感和娱乐性,可能会使一些优秀的文学作品被忽视或淹没在大众文化的海洋中。

因此,我们需要在推动文学与大众文化交融的同时,也要保护好文学作品的独特性和艺术性。

综上所述,文学与大众文化的交融是当代文化发展的一种趋势。

略谈新出版时代如何做好图书编辑工作

略谈新出版时代如何做好图书编辑工作

略谈新出版时代如何做好图书编辑工作摘要:随着我国各行各业的蓬勃发展,人们的生产、生活方式以及对文化产品的追求也在不断发生着变化,而与大众文化联系紧密的图书出版行业也随之面临着调整升级。

编辑作为图书出版行业不可缺少的一分子,如何在新形势下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提升自己的综合素质呢?本文简要分析了新出版时代背景下图书编辑面临的挑战和提升自身能力的方法,希望能给出版行业的编辑同仁提供一定的参考。

关键词:图书编辑;新出版时代;编辑工作新的时代背景下,我国出版企业之间的竞争十分激烈,而图书编辑作为出版企业的根本,是推动出版企业发展的不竭源泉,因此提升编辑素质显得尤为重要。

一名优秀的图书编辑人员不仅要具有基本的专业素质和编校功底,还需要培养先进的时代意识以及更加丰富的职业能力,只有紧跟社会的发展步伐,转变自己的时代观念,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素养以及职业能力,才能制作出更加精良的图书以满足新时代读者的精神文化需求,从根本上提升图书出版企业的行业竞争力。

一、新出版时代图书编辑面临的挑战如今的图书出版环境与以前相比存在许多不同之处,这些变化在给我们带来机遇的同时,也带来了许多不同以往的挑战。

(一)信息传递方式变化带来的挑战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人们搜集信息和传播信息的渠道也越加丰富。

例如,在以前,编辑如果想搜集作者的相关信息,借助的可能只是业内人士的口口相传,通过人际关系找到相关作者,或是通过阅读作者已经出版的作品,而现在,人们可以获取作者信息的渠道已经非常广泛了,微博、微信公众号、社区网站等等。

这就对编辑的思考能力、观察能力和对网络发展的动态的掌握程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二)读者阅读需求的重构带来的挑战新时代背景下,读者获取信息的渠道也更加灵活、宽泛,人们的文化生活更加丰富,文化水平也在不断提高,阅读需求更加多元化。

编辑若想策划出可以满足读者需求的图书产品,就需要更高的洞察能力。

如今,人们身处五彩斑斓的信息世界,人们对视觉传达设计的要求也随之提高,对书籍的美观要求也有所提升,一本书如果缺乏美观、独特的设计,很难抓住读者的眼球,这就对编辑的审美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试论编者、作者、读者主体意识的统一

试论编者、作者、读者主体意识的统一

作 者简 介 : 大兰 (9 6 , , 西 省人 , 海 师范 大学 学 报编 辑部 , 编审 。 徐 1 4 一) 女 江 上 副
ll 4
维普资讯
徐 大 兰 : 论 编 者 、 者 、 者 主 体 意 识 的 统 一 试 作 读
在 的 现 象 掩 盖 起 来 。换 句 话 说 , 者 无 时 无 刻 读
J l ,2 0 uy 0 2
VO1 31, . NO .4
第 31 第 4期 卷
中 圈 分 类 号 : 3 G2 2
文 献标 识码 : A
文 章 编 号 : 0 4 8 3 ( 0 2 0 — 1 4 ( 5 1 0 — 6 4 2 0 ) 40 1 一 0 )
试 论 编 者 、 者 、 者 主 体 意 识 的 统 一 作 读
不 在 按 照 自 己的 主体 意 识 选 择 书 刊 。有 什 么 样
这 种 意 见 显 然 是 片 面 的 。 从 书 刊 的 产 生 过 程
看 , 先 占据 主 动 地 位 的 是 编 者 。 其 实 , 编 首 在 者 、 者 和 读 者 这 三 者 之 中 , 者 的 主 体 意 识 应 作 编
徐 大 兰
( 海 师范大 学 学报 编辑 部 , 海 20 3 ) 上 上 0 2 4
摘 要 : 编 者 、 者 、 者 的 主 体 意 识 的 统 一 是 一 种 “ 定 俗 成 ” 现 象 ; 论 是 编 作 读 约 的 无
者 , 是 作 者 或 读 者 , 主 体 意 识 都 是 十 分 强 烈 的 , 时 又表 现 出不 同 的特 点 ; 者 的 主 体 还 其 同 编 意识 中, 想性起 统领作 用 ; 者的主体意识 中, 造性 是其 核 心 ; 者 的主体 意识 中 , 思 作 创 读 知

论图书出版领域编辑意识形态理论素养的建构

论图书出版领域编辑意识形态理论素养的建构

1292.突出重围与新媒体融合共存。

随着全球化不断加速,中国的发展一路高歌猛进,综合国力日渐强大,在国际上的声量也逐渐提升,大众传媒的责任仍重道远。

广播仍旧作为大众主流媒体,是传递党的方针政策,百姓实时了解国内外大事的信息窗口。

在新媒体的时代,信息讲究快速真实有效,广播必须提高运用新媒体的能力,争夺话语权。

例如当灾难发生时,能及时准确将信息传递给人们,广泛的社会动员紧急救援,就有效缓解群众恐慌心理,有助于社会安定;但我们也必须清楚地意识到,一个国家必须要有主流价值观,保持政令畅通才可以保持长期稳定和发展[3]。

在新媒体时代,传统广播认识到自己的危机,抓住机遇的必要性,与新媒体和谐共存。

运用新媒体的发布平台传播党和人民的声音,传播正能量,从原本的单项传播实现及时双向互动,及时得到听众的互动和反馈。

同时,随着智能手机快速发展和普及、电台手机客户终端的开发和网络信息技术联手和运用,越来越多听众通过手机、新闻客户端等方式收听广播,拓宽广播收听市场找到突破。

原本老式便携式收音机等传统收听终端的使用率则逐渐下降。

新一代智能手机、车载收音系统等新媒体悄悄成为广播的主要收听终端,呈现出智能化和移动化的特点。

面对严峻的媒介生态环境,传统和新媒体融合发展刻不容缓,必须跟上时代步伐,与时俱进,不仅融合,还要加快发展进程,早日突出重围,走出困境[7]。

3.以听众需求为核心转变服务观念。

如今科学和技术的进步,推动信息社会的高速发展,新媒体不断融入我们社会发展和民生生活的各个方面,影响着我们的生活,如今更突飞猛进,“用”“玩”与“互动”等多功能转变人们的消费和生活习惯,广播虽然及时传播的特点和优势仍旧存在,但效率已经不及新媒体。

广播人应认清现实,以了解听众的需求为导向,转变服务观念,什么是听众最想知道的,如何的互动方式是听众需要的,如何有趣地传递信息和节目内容,才是广播突围的核心所在点,而不再是传统单项输出信息和把自己的喜好强行灌输给听众。

媒体融合背景下美术图书编辑应具备的四种意识

媒体融合背景下美术图书编辑应具备的四种意识

当下的科技迭代速度已经超出了人们的想象,随着人工智能、AR/VR(增强现实/虚拟现实)技术的进一步完善,各类阅读终端视觉效果的优化,以及读者的消费场景和消费需求的改变,传统出版行业面临着巨大的挑战。

中央层面一直强调推动媒体融合发展,建设全媒体。

可以说,媒体融合是传统出版行业符合政策导向、顺应时代、转型升级的必然选择。

对于传统出版行业中的美术出版来说,媒体融合势在必行,美术图书编辑应尽早开展媒体融合实践,适应新的出版业态。

一、美术图书开展媒体融合出版工作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在媒体融合的大趋势下,大量出版社在实践一线已经进行了大量的摸索,特别是在少儿、科普等大众类图书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效果。

客观地说,在美术图书方面,媒体融合的步子相对较缓。

然而,美术出版行业不得不面对近两三年来实体书店的美术图书展位不断萎缩,在新型书店甚至难有一席之地的现状。

由于对读者缺乏互动和了解,大量的精品图书成为库存,并且有大量重复选题存在……种种现象表明,美术出版已经到了必须推进的路口。

事实上,美术图书,本身比其他类别的书更具有媒体融合的可行性。

当下,随着我国社会经济文化的长足进步,人们对艺术的需求更加旺盛,美术图书有广阔的发展空间。

利用好融合出版,以当下读者喜闻乐见的技术和形式,进行大众美术图书的传播,为大众美术观念的培育和提升做铺垫,并由此为专业美术图书的最大限度的传播提供可能,最终达到提升全民素质、促进艺术发展的目的。

美术出版面对不同读者需求,应做到立体、系统的开发,完成“同一内容,多种形式”的内容产品的生产,以及派生各类服务。

可以说,美术图书的媒体融合之路将充满惊喜。

但我们也要看到,由于意识和体制上的问题,美术编辑对媒体融合并不积极。

二、媒体融合下美术图书编辑的现状与存在的问题当下的美术图书编辑大都是美术专业科班出身,在出版物的学术水平、稿件质量、编排设计、印刷水平上都有明确的认知,并能很好地推动纸质美术图书的出版。

但在当下的媒体融合大趋势下,美术图书编辑对读者的消费场景、消费习惯、消费需求的变化,以及在产品形式、技术、渠道等方面则关注较少,存在意识、认知以及能力上的不足。

如何培养当代图书编辑的综合能力

如何培养当代图书编辑的综合能力

153RESEARCH ON TRANSMISSION COMPETENCE传播力研究作者简介:优力吐孜·乌其洪江(1979-),女,维吾尔族,新疆人,学历:本科,职称:编辑,研究方向:图书编辑,工作单位:新疆人民卫生出版社。

如何培养当代图书编辑的综合能力优力吐孜·乌其洪江 新疆人民卫生出版社摘要:基于经济持续发展的背景下,人们的生活质量也得到了显著的提升,开始更加注重精神方面的追求,图书出版行业也发挥了关键性的作用。

在图书出版的过程中,图书编辑应当不断提升自身的综合能力,创新工作模式,尽可能满足大众的阅读需求。

本文从新的时代背景下提升图书编辑综合能力的必要性展开分析,并以此为依据,提出创新图书设计形式、创新图书营销手段、提升信息采集与分析能力等方面的措施,希望能够促进图书出版行业的持续发展,还能够提高我国的软实力。

关键词:图书编辑;综合能力;营销方式;信息收集基于当前时代背景下,图书的质量与图书编辑的综合能力有着直接的关系,还会对读者的满意度产生直接的影响。

从长远的发展角度进行分析,与出版行业的发展也是紧密相关的。

因此,由于行业的竞争愈发激烈,只有提升图书编辑的创新能力,才能够更好的应对时代的变革工作,积极的利用网络平台进行推广,图书编辑还要自觉地学习更多的文化知识,进而编辑出更多题材新颖,吸引大众眼球的图书,实现图书出版行业的稳定发展目标。

一、新时代背景下提升图书编辑综合能力的必要性从我国文化行业的发展情况进行分析,图书出版占据着重要的位置。

随着历史的不断进步与发展,图书编制的工作已经不仅仅是单方面的进行文化传播,而是要更加注重当下读者的需求变化,不断提升图书的服务质量,促进图书出版事业的长远发展。

但就实际情况进行分析,传统的图书编辑工作可能会受到许多方面因素的影响,不仅面临同质化严重的问题,还会导致读者出现审美疲劳。

基于此,相关的图书编制人员要紧跟时代的发展需求,创新图书的编辑方式,但还要注意当代社会存在的网络化现象严重的问题,图书编制人员不仅要保护知识产权,还要提升网络素养。

论图书出版领域编辑意识形态理论素养的建构

论图书出版领域编辑意识形态理论素养的建构

论图书出版领域编辑意识形态理论素养的建构作者:任景辉来源:《今传媒》2018年第07期摘要:在图书出版领域,编辑职业的工作性质,使编辑更需要加深学习、掌握和运用意识形态理论,建构起编辑自身的意识形态理论素养。

这就要求编辑加强意识形态基础理论的学习,强化自身主流意识形态理论修养;加强意识形态理论品格的提升,强化自身对非主流意识形态思想的批判格局;加强意识形态理论的实践性,强化实践中的意识形态自觉。

这对于维护文化安全,巩固主流意识形态阵地,“牢牢掌握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有重大意义。

关键词:图书出版;编辑;意识形态;理论素养;建构中图分类号:G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8122(2018)07-0129-02关于“意识形态”一词,在习近平总书记所做党的十九大报告中出现了8次之多,报告鲜明指出了:“牢牢掌握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

意识形态决定文化前进方向和发展道路。

必须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建设具有强大凝聚力和引领力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使全体人民在理想信念、价值理念、道德观念上紧紧团结在一起。

”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对意识形态工作的重要指示,从时代性、理论性、实践性方面阐释了我们做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意识形态工作的思想纲领和行动指南,给我们出版工作者以巨大的鼓舞和鞭策,同时又赋予光荣的使命和责任。

在新时代图书出版事业中,编辑职业的意识形态属性,以及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事业中所承担的使命和角色,使编辑比常人更要加深对意识形态观念的理解和把握,尤其在面对当下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文化多样化和社会信息化导致的多元社会思潮的冲击,编辑更要有较高的意识形态理论素养,这也就需要编辑加深学习、掌握和运用意识形态理论,这对于维护文化安全,巩固主流意识形态阵地,践行“牢牢掌握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意义重大。

因此,虽然编辑职业的运作过程是一种主体性行为,但更是一种建构和维护主流意识形态的活动,即建构编辑的意识形态理论素养。

文学中的人类意识与自我意识

文学中的人类意识与自我意识

文学中的人类意识与自我意识作为一种表达文化和思想的媒介,文学常常反映和探索人类的意识和自我意识。

通过文字的表述和情感的描绘,文学创作为读者呈现了人类在不同环境和境遇中的思考和感受。

这种思考和感受的背后,隐藏着人类的智慧、痛苦和追求。

在文学中,人类意识的体现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出发。

首先,人类的意识是与时代和社会紧密相连的。

作品中的人物在社会和历史的背景下,展示了各自的意识形态。

例如,《红与黑》中的主人公朱利安·索雷尔表现出了贵族社会的矛盾,他的意识受到了社会等级与道德规范的束缚,却也渴望超越这种束缚,追寻自由和个人价值。

这种种矛盾和追求通过文学作品传递给读者,引发了对社会现实的思考和反思。

其次,文学中的人类意识还可以从个体的角度来展开。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独特感受和思维方式,而文学的力量在于将这些感受和思考转化为文字和形象。

例如,《百年孤独》中的布恩迪亚家族成员,每个人都有着自己的梦想和疯狂,他们的意识在时光中流转,彼此隔绝又相互联系。

通过文学作品,读者可以感受到人类意识的多样性和复杂性,更加深刻地理解了个体在社会中的存在和选择。

在文学中,自我意识的探索更显得深入和复杂。

自我意识指个体对自身存在的主观意识,它涉及到了个体的自我认知、自我评价和自我价值的追求。

文学作品在不同层面上展现了自我意识的多样性。

例如,在《傲慢与偏见》中,伊丽莎白·班内特对自己的价值和对爱情的态度充满了独立思考和批判精神。

她拒绝了社会上传统的婚姻观念,坚持追求自己心中的爱情和幸福。

这种独立意识和自我反省的状态为读者带来了启示,让人重新思考自我与传统观念的关系。

此外,在文学创作中,自我意识的描绘还可以体现为对内心世界的剖析和表达。

例如,在弗洛伊德的文学心理分析理论中,文学作品被视为作者自我心理的具象化和表达。

通过作品中的人物形象和情节,作者可以揭示自己内心深处的意识和情感。

在陀思妥耶夫斯基的小说《罪与罚》中,主人公拉斯科尔尼科夫斯基的自我意识受到了犯罪的压抑和良心的谴责,他内心的痛苦和挣扎通过作者的描写得以呈现。

媒体融合背景下科技类图书编辑的转型

媒体融合背景下科技类图书编辑的转型

2021.03如今出版业融合发展已经是一种行业趋势,在此背景下业内人士开始寻求转型和升级。

以拓展知识服务模块为主,强调对数字技术的应用。

传统的图书编辑开始向产品经理靠拢,实现良好转型,需要深入市场终端,掌握诸如产品迭代意识、数字化技术的核心技能,加强实践,了解广大读者的内心诉求。

一、科技类图书编辑出版所面临的新形势如今新媒体的发展有目共睹,在无形中挤占了传统出版业的市场份额。

此时传统的出版业一直在不断寻找突破口,数字化出版物的数量不断增加。

作为科技类的图书编辑面临着较大的挑战,对工作素质的要求也发生了一些改变。

科技类的图书编辑在适应这种变化的过程中,除了转型之外,还应该强化工作素质,成长为一名复合型的出版人才。

科技类的图书编辑应该不断探寻新的发展出路,可转型成为一名产品经理,增加与终端市场接触的机会,多了解一些读者的体会,并总结读者提出的反馈意见。

二、确定角色定位1.主题策划者。

如今,互联网充斥着人们的生活,产生大量的信息,编辑每天面临着海量信息,并从中提取出有用的信息,从而完成选题策划,这对编辑的技能功底是一个考验。

作为科技类的图书编辑,要始终保持着对出版的热爱,有热爱之心,就会时刻将身边发生的小事与工作联系起来,获得策划主题的灵感。

而如果缺乏这种热爱之情,就不能时刻保持敏感性。

要想转型成为一名优秀的产品经理,就需要有高度的职业敏感性。

能捕捉到身边所发生的新奇事,做到透过现象看本质,所确定的选题应该与国家的大政方针相关联。

这会明显增强选题策划的现实意义。

想要成为产品经理,还需注重发掘和培育新的作者。

从近几年的发展情况来看,新媒体开始崛起,很多网红出现在大众视野。

抖音、今日头条这些平台上的作者有着属于自己的粉丝群,因此自带流量。

有了这些流量,转化成图书销量就会很容易。

产品经理可以与这些作者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可遵循先人后书的原则。

完成宣传工作需同时借助于作者的平台和出版社的公众号,这就会明显增加曝光率,提高书籍的知名度。

论编辑应具备的几种意识

论编辑应具备的几种意识

论编辑应具备的几种意识
1、审美意识:需要具备一定的审美标准,把握文字在形式上更加规范、大气、完整。

2、文学意识:要具备文字方面的专业技能,能够赋予评论以文学的色彩和优美的语言。

3、反思意识:要有反思意识,能够从不同角度去思考和表达出更多想法,深入了解博客文章或者论坛里面的话题。

4、时代意识:要具备时代意识,在编辑评论的时候能够多涉及最新的议题,掌握新闻动向,抓住潮流脉搏。

5、科技意识:要具备科技意识,在编辑评论的时候即能体现出专业的技术知识,又能将科技融入文字中,让文章更有吸引力和说服力。

浅论优秀编辑的创新意识、市场意识、质量意识

浅论优秀编辑的创新意识、市场意识、质量意识

浅论优秀编辑的创新意识、市场意识、质量意识作者:卜辉娟来源:《记者观察·下旬刊》2020年第01期摘要:编辑要成为优秀的新时代文化的传播者,不仅要具备过硬的编辑素质,同时要将创新意识、市场意识和质量意识不断渗透到日常工作中,注重出版质量,勇于突破,走向市场。

关键词:编辑;创新意识;市场意识;质量意识新时代,网络信息瞬息万变,数字化信息迅猛发展,使编辑工作的难度大大提升,同时对编辑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编辑工作是出版工作的中心环节,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时代,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也被赋予了新的文化使命和历史责任。

一名优秀的编辑不仅要在竞争日益激烈的社会环境中站稳脚跟,还要做好新时代文化传播的“守门人”和“把关者”,这就要求编辑不断提升创新意识、市场意识和质量意识。

一、新视角、新技术,不断提升创新意识随着科技的发展,网络设施和电子设备的普及,微博、微信及各种网络直播平台迅猛发展,传统的出版业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冲击,编辑工作也面临着极大的挑战。

网络新时代,到处可以发文发帖、配图上稿,网络上人人可编辑作品并发表,编辑的生存空间被大大压缩。

只有具有创新意识的优秀编辑才能快速捕捉时代信息,适应瞬息万变的新时代,在互联网的大浪潮下站稳脚跟,从而在出版行业推陈出新、有所作为,成为出版业新时代的弄潮儿。

创新意识是一名优秀编辑应具有的基本素质,编辑的创新工作是编辑适应时代发展的必要保证。

离开了创新,编辑的作品就缺乏生命力。

编辑只有不断提升创新意识,使用新技术,独具慧眼,开拓视野,才能在工作中积极开展创新工作,走在行业发展的最前端。

编辑过程是催生和培育新作品的过程,在此过程中编辑的创新工作不仅包括以超前的理念发掘新视角,策划出创造性的新颖的选题,同时还应包括利用新技术开发现代化的工作方式和手段呈现多元化的精彩纷呈的作品。

(一)发掘新视角,慧眼识珠,做好读者的引领人从整个编辑的业务流程来看,编辑创新工作的最重要阶段就是组稿阶段。

图书编辑出版质量问题与应对策略探析

图书编辑出版质量问题与应对策略探析

编辑出版第4卷第06期图书编辑出版质量问题与应对策略探析石晶张茜(团结出版社,北京100006)摘要:当前,随着经济和教育水平的日益发展,我国图书出版行业也在不断繁荣。

同时,互联网和新媒体的不断普及,人们的阅读习惯与方式也发生了很大改变,对图书出版行业也带来了很大的挑战。

编辑出版质量是图书出版行业生存和发展的根本保证,是提高图书产品市场竞争力和生命力的关键所在。

本文对图书编辑出版质量的重要意义、当前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原因进行了论述,并提出了相关的应对策略,具有一定的实际操作价值。

关键词:图书编辑出版;质量问题;应对策略中图分类号:G23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6-5079(2021)06-0079-03—、引言近年来,图书岀版行业在国家政策的支持下形成了繁荣发展的局面,各类图书都涌现出一些优秀的代表作品,为丰富人民的精神生活、推动社会进步、传承优秀的民族文化,做出了重要的贡献,为广大读者提供了丰富的精神滋养和艺术享受,产生了较大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但是,在繁荣发展的同时,图书出版行业也面临着来自于互联网、新媒体传播的严峻挑战,而编辑出版质量则成为图书出版行业生存和发展的关键。

因此,认清编辑出版质量的重要意义,梳理和分析当前编辑出版质量所存在问题和原因,并研究提岀对策建议,将有利于图书出版的长远发展。

二、图书编辑出版质量的重要意义(-)编辑出版质量是确保图书出版获得社会效益的重要前提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指出,要“牢牢掌握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

意识形态决定着民族文化事业的发展方向和发展道路。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深入发展,各种各样、形形色色的思想文化、价值观念扑面而来,我国意识形态安全面临着前所未有的严峻挑战。

图书出版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领域的重要阵地,只有在编辑出版过程中,严格内容把关,从源头上确保稿件的政治性、思想性和正确性,始终坚持宣传积极向上、充满正能量的主流意识形态,不断引导广大民众逐步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才能切实维护好国家意识形态安全,更好地履行新时代图书出版的职责和使命。

浅析出版融合背景下编辑应具备的素养及能力

浅析出版融合背景下编辑应具备的素养及能力

第12卷第1期Vol.12 No.1199浅析出版融合背景下编辑应具备的素养及能力秦昕玥(吉林师范大学,吉林 长春 130000)摘要:随着互联网信息技术的不断渗透和发展,传统出版业面临出版内容、出版形态、传播渠道和读者受众快速更迭的情况。

传统媒体与新兴媒体的界限逐渐消失,出版融合的趋势日益明显。

在出版融合的时代背景下,对编辑提出了新的要求。

编辑要想提升驾驭新兴出版流程的能力,就必须提升自身的知识文化素养、职业素养,增强计算机使用能力、统筹策划能力、营销推广能力。

关键词:出版融合;编辑;职业素养;业务能力中图分类号:G238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8883(2021)01-0199-02一、引言随着互联网信息技术的不断渗透和发展,数字出版物不断推陈出新,传统出版业面临出版内容、出版形态、传播渠道和读者受众快速更迭的现状。

进入2020年,数字技术蓬勃发展,新兴媒体不断出现,出版融合的趋势越发显著。

出版融合发展应立足传统出版行业,以优质内容为根基,以数字技术为支撑,以互联网为平台,促进传统出版和数字出版的深度融合、渗透[1]。

近年来,国家出台了多项政策,为传统出版行业的改革提供助力,对出版行业给予资金支持,保障出版行业的健康发展。

出版融合发展对技术、产品、渠道、人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传统出版行业的编辑所具备的策划、编校能力已无法满足融合发展的要求。

如何向懂新兴技术、运营管理、用户体验的全媒体编辑人才转型,如何提升编辑人员各方面的素质,是目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编辑要抓住时代机遇,不断地提升自身的业务能力和职业素养。

二、出版融合背景下编辑应具备的意识和素养(一)敏锐的政治意识和思想意识编辑的工作是为社会传播思想文化。

在融合出版的时代背景下,编辑必须向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看齐,认识到出版工作在构建意识形态层面的重要性,坚持传播先进文化。

编辑的政治意识和思想意识指的是编辑必须坚定政治信仰,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站稳政治立场,遵守法律法规,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争取做到雅俗共赏,创造出符合人民需求的、科学的、大众的文化产品[2]。

编辑的读者意识和作者意识

编辑的读者意识和作者意识

编辑的读者意识和作者意识
王耀廷
【期刊名称】《新闻爱好者》
【年(卷),期】2007(000)012
【摘要】在作者、编辑、读者的三维空间中,编辑扮演着一种非常特殊的角色。

他首先是中介和桥梁。

因为作者的作品只有通过编辑活动才能转化为公众读物,读者也只有通过编辑活动才能读到自己感兴趣的作品。

其次,编辑角色的扮演又具有“双重性”:既要充当读者,又要扮演作者。

当编辑作为作品的“第一读者”与自己的工作对象——文章及其作者对话时,他是在发现、追寻、品评作者及作品究竟给“自己”提供了什么、合不合口味;
【总页数】1页(P33)
【作者】王耀廷
【作者单位】上海电力学院管理与人文学院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G21
【相关文献】
1.编辑要强化作者意识和读者意识 [J], 蒋华
2.编辑要强化作者意识和读者意识 [J], 蒋华
3.编辑人员的作者意识和读者意识 [J], 蒋华
4.编辑的作者意识与读者意识 [J], 林敏
5.报刊编辑的读者意识和作者意识 [J], 王耀廷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栏目编辑闫鑫
|
感悟思考
探讨交流T an T ao Ji ao Li u
5年下3上合刊出版参考
|53
图书编辑自我意识与大众意识的融合
文/张宪峰
图书编辑正确对待自我意识与大众意识的关系,是做好图书策划、出版工作的关键。

热词:图书编辑自我意识大众意识
图书出版是服务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提升人民群众文化素质和专业技能的活动。

图书编辑作为这项活动的主体必须具备较强的责任心和使命感,坚持对大众意识以强有力的关注,不断发现和挖掘读者的心灵需求,力求做到“把人
民作为表现主体和服务对象,双脚踩在大地上、自觉走进群
众中”。

以此为行为准则,图书编辑在自我意识和大众意识的对接和融合方面要找到立足点和平衡点,以便在整个出版活动的过程中更好地掌握方向性和适应性。

关于图书编辑自我意识与大众意识之间的关系,笔者在总结经验的基础上特作以下几个方面的阐释,与同业者共勉。

明确自我意识对图书出版形成的弊端
图书编辑在长期接受教育的过程中会形成强烈的自我意识,这导致在认知上具有排他性,即自己认为好的书稿才是好的,而别人认为好的书稿在意识和潜意识两个层面上都难以接受。

如果出版是完全自娱自乐的行为,那么在排他性的主导下会把书籍制作得另类、高端,在小众的层面上推陈出新,引起同样具有强烈自我意识者的赞赏。

但是,无论从出版经营的角度还是从出版服务于大众的角度而言,自我意识的排他性都会导致可走的路径越来越窄,换言之,失去了大众读者,
出版就成了一纸空谈。

经验表明,如果图书编辑以极强的自我意识从事编辑工作,以己之愿强加于人,必然使所出版的书籍被读者抛弃。

博士生、许多行业的佼佼者进入出版行业工作,都经历过这样的挫败:由于策划的选题偏、怪、狭,书籍出版后无人问津,致使带着墨香的新书遭遇了从印刷厂到库房,再由库房到化为纸浆的命运。

这种情况的出现,一方面造成了社会资源的浪费,另一方面也给个人的职业生涯留下了心痛的败笔。

因此,图书编辑明确自我意识形成的弊端后要加以调整和约束,从而更好地对待选题策划和图书的出版发行。

图书编辑要按照工作性质的分类特点,充分了解自己服务群体的文化特征,充分挖掘读者的兴趣点,用书籍制造出引导读者提升文化素质、专业能力的空间格局。

近年来社科类大众图书普遍采用叙议结合、寓事于理的结构方式。

从图书编辑的角度来审视这种结构方式,编辑的自我意识在两个方面表现得较为突出,一是编辑自身的理论素养很高,在书稿中发现叙述性文字占较大篇幅时,会表现
出不屑一顾的心理倾向,认为缺少深层次的思考是称不上好
书的;二是编辑出于对叙事性文字的偏爱,认为说理的内容过于刻板,在故事中蕴含大道理就能说明问题,不用特意做画蛇添足似的理论解读了。

编辑的自我意识中存在的这两种倾向都是对读者心态不了解,只知道从一己之见出发看问题产生的偏颇。

叙议结合、寓事于理的结构方式之所以能够被广大读者接受,反映了现代社会都市人在娱乐中寻求思考的特点。

生活节奏快、生存压力大没有大块时间进行深入的理论研究,读几篇轻松的故事并从作者的理论解读中获得某种启迪,帮助调整自身的行为方式适应生存与发展的需要,这便满足了阶段性的知识需求。

因此,图书编辑在最初进行选题策划时要摆脱自我意识的束缚,对书稿的故事性、理论性进行认真的规划和设计,达到叙述精彩、理论深度适合目标读者需求,使书籍在发行阶段能够与更多的读者产生共鸣并因此收获颇多,这便是图书编辑自我意识得到克服,适应大众意识所产生的良好结果。

将自我意识与大众意识进行适度融合
大众意识由众多的个体意识形成。

仅就图书出版所面对的大众意识而言,是指大众意识里具有共通性的认知能力,也就是在较普遍的文化层次上所达成的统一性。

这种统一性与编辑的自我意识有距离、认知上的差异。

图书编辑从服务大众的职业特点出发,必须找到自我意识中能与大众意识相融合的部分,在此基础上实现理性的对接之后意识融合就变得简单易行。

称职的图书编辑是能够将自我意识和大众意识进行对应性融合的主动者和实践者。

其行为上表现出来的主动性有两点:首先,清楚地意识到自我意识对图书出版形成的阻碍,
2012
感悟思考|
探讨交流
T an T ao Ji ao L iu
5
|
I NFORM TI ON ON UBLI TION
在顺应时代潮流的同时使职业风险得到控制;其次,将自我意识向大众意识消融,在对事物的认知上找到共同点,清楚大众普遍存在的阅读倾向,从编辑本身所承担的社会职责上进行引导和推升。

人们认知事物的能力有一定的程式化过程,比如要通过学习、研究等阶段性自我提升才具有认知复杂事物的能力。

在这种程式化的过程中许多简单的道理被个体接受、承认并化为自觉的行动。

图书编辑在回视提升自我意识过程中认知事物存在的普遍性特征时,就找到了与大众意识的结合点,那么把这部分普遍性特征在自我意识里扩大化,提升到认真解读、高度关注的层面上来,加之对大众服务意识的深度强化,就能够在大众普遍期待的事物中找到阅读需求并进行深度挖掘,使图书出版既符合大众意识又符合时代进步的要求。

一部被读者认可的书籍出版就是图书编辑自我意识与大众意识相融合的实证。

2014年6月中信出版社推出《国学开讲》一书,进入发行终端后受到读者的追捧,到2014年10月进行了第七次重印并在北京图书大厦畅销书排行榜上居第19位。

从图书策划的角度来分析此书被读者喜爱的原因,不难发现具有这样的特点:其一,助推国学学习的热潮;其二,将书法、绘画、碑帖等多种艺术形式与国学精髓相结合,拓展了国学学习与研究的空间;其三,作者范曾虽是著名画家,但是书中绘画作品却不局限于作者本人的作品,选编了中国古典绘画和欧洲绘画,形成多种文化传统的融会贯通。

由于作者、编辑独具匠心的选题策划,使全书直观地呈现了多种类文字、图片信息。

这是非常重要的一点。

《国学开讲》这本书从内容到形式都体现了策划编辑将自我意识深潜于大众意识之中,洞悉到读者的心灵需求和阅读取向后,以专业素质对内容和形式进行了特别策划和精心布局,并从为读者的心灵困惑把脉的目的为出发点,打造了这本具有当下图书出版流行风格的书籍。

事实证明,图书编辑将自我意识调整到与大众意识具有良好相融性这个层次,才能更好地驾驭图书选题的方向并以一步抵达读者心灵的直击性特征,赢得图书发行终端的高度关注,使图书发行中遇到的渠道阻塞、读者不买账等各种疑难问题迎刃而解,并实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双丰收。

促使大众意识向更高层次跃升
无可否认,大众意识是一种复杂的存在,既有共性又有
差异性。

图书出版要在考察共性后找到立足点再做方向性定位。

虽然大众意识从整体上有向善、向美、追求真理的取向,但是,在某一个具体问题上难免存在认知上的偏差、失误和滞阻。

图书出版担负的社会责任之一就是要用书籍引导大众意识向正确的思想道德轨道归拢,为其排疑、解惑、明理,
达到提升大众认知能力和自觉行为能力的目的。

图书编辑要使自己审视选题的视角更接近推升大众意识的需要,就要以确有成效的距离与读者保持关系定位,既与大众意识相融合又不完全取悦他们的阅读习惯,时刻记住自我意识不能迷失在大众意识之中。

不可否认的事实是,有些图书编辑的确在大众意识中迷失了自我,策划的选题完全取悦于读者,致使内容东拼西凑、逻辑混乱、主题思想不鲜明的书籍混迹于书店和网络,使图书发行出现了鱼龙混杂、优劣不分的现象。

这虽然是利益驱动所产生的不尽人意之处,但是图书编辑的社会责任意识差,缺乏自觉服务于现代文明与文化建设的主导思想是其根本原因。

“书的真正目的是诱导头脑自己去思考。

”如果一本书不能为读者提供思考的角度和探寻未知的空间,不仅是图书编辑的失职,也会使图书出版与文明、文化的发展趋势相悖反。

这样造成的社会损失是巨大的,作为出版行业的任何一名从业者都要进行深思。

明确图书出版所担负的社会责任,图书编辑在策划选题时就能做到有的放矢。

黄河出版社推出的《书上博物馆系列丛书》(《中流砥柱》《正面战场》等)正是出于引导大众正确认识抗日战争历史,提高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的目的而出版发行的。

黄河出版社的策划编辑正是基于自身的使命感和强烈的民族自尊心,几次到成都的建川博物馆考察抗战文物,了解战争中许多感人的细节后,决定联手收藏家樊建川一起推出五卷本的《书上博物馆系列丛书》。

通过文物解读抗日战争这段历史,使读者仿佛置身于血雨腥风的战场,爱与恨强烈地撞击着心灵,达到了铭记历史、认真剖析现实国际环境、提振民族自信心的预期效果。

图书编辑将自我意识与大众意识相融合,促使大众意识
向更高层次跃升,属于意识形态方面的活动,虽然不能直观地体现价值和成果,却是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具体行动,身在其职应尽全力而擅为,力求当之无愧。


(作者单位系黄河出版社)
4A P C A。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