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化施工标准作业指导书
智能化施工标准作业指导书
线缆敷设作业指导书一、桥架及线槽的安装1)线槽采用涂锌、涂塑金属材料和聚乙烯材料,规范要求水平度≤5mm,垂直度≤5mm,支架距离≤1.6米。
2)桥架及线槽的安装位置应符合施工图规定,左右偏差不应超过于50mm,水平度每米不应超过2mm。
垂直桥架及线槽与地面保持垂直并无倾斜现象,垂直度偏差不应超过3mm。
3)吊臂间距≤1.2米4)线槽截断处及两线槽拼接处应平滑、无毛刺。
吊架与支架安装应保持垂直,整齐牢固无歪斜现象。
金属桥架及线槽节与节之间应接触良好,安装牢固。
5)连接片螺丝安装牢固,平行强电线槽施工时,要有30厘米以上的间距。
6)水平及上下弯角处要有转角,以免敷线时损伤电线电缆。
7)确定线路走向要充分了解其它风、水管道的分布,位置和技术工艺要求,以免与这些管道发生空间上的冲突。
8)尽量避免穿越建筑物的沉降、伸缩缝,如必须穿过时,应做好相应处理。
9)线槽焊接处应清除焊渣,并做好支架、线槽的防腐处理。
10)金属桁架及线槽的拼接处要做好接地跳线。
11)镀锌桥架不得采用电焊连接,应采用连接板紧固螺钉式连接;连接处应采用专用接地线卡连接跨接地线,不得电焊焊接跨接接地线。
12)安装后应做好防火封堵。
二、电线管敷设(明敷):PVC硬塑料管钢管1、钢管敷设1)电线管一般采用镀锌钢管,敷设规范要求横平竖直,钢管必须做好管口处理,除去毛刺。
固定安装在墙上和顶上时,必须用管卡子固定,管卡子间距1-2米。
吊臂固定时,Φ20管吊臂间距≤1米,Φ25管吊臂间距≤1.2米。
终端盒、过路盒吊臂间距≤25CM。
2)电线管不得超过二个90度弯。
当电线管超过二个90度弯时,必须安装过路盒。
3)电线管水平敷设长度超过30米要安装过路盒。
4)电线管连接时,管径小于50mm用螺纹连接,大于50mm可以套管连接。
钢管管径在Φ63mm及以上的,可以使用套管焊接,套管应处在两管对口的中心,长度为管外径的1.5-3倍,焊接应严密。
5)弯管时要用专用工具,电线管的弯曲径为管径≤6D-10D,管子弯曲处的弯偏度≤0.1D。
智能化系统工程施工作业指导手册
智能化系统工程施工作业指导手册智能化系统工程施工作业指导手册一、前言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智能化系统已经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包括工业、商业、农业等等。
为了指导工程师顺利完成智能化系统工程施工任务,特编写本手册,以供参考和指导。
二、工程准备1. 需求调研:在工程施工之前,要充分了解客户需求。
与客户沟通,明确客户想要实现的功能和目标。
根据需求,制定施工方案。
2. 系统设计:根据客户需求,进行系统设计。
设计过程要全面、合理,遵循工程原则。
要确保设计方案符合国家相关标准和规范。
3. 材料采购:根据工程设计方案,进行材料采购。
材料的品质要求高,要选择信誉好的供应商。
4. 工程预算:制定工程预算,明确工程施工所需的费用。
要确保预算合理、科学,并在施工过程中进行有效控制。
三、工程施工1. 施工组织:在施工之前,要组织施工人员,明确各人员的职责和任务。
要安排好施工进度,确保施工顺利进行。
2. 施工现场:施工现场要有良好的环境,确保施工人员的安全。
要严格按照相关规定和标准进行施工,确保施工质量和安全。
3. 施工流程:(1)现场布线:根据设计方案进行现场布线。
要合理布线,做好线缆的放置和保护工作。
(2)设备安装:根据系统设计方案,进行设备安装。
要确保设备的正确安装,严格按照相关操作规程进行。
(3)设备调试:安装完成后,进行设备的调试工作。
要进行设备的通电测试,确保设备可以正常运行。
(4)系统集成:对安装和调试完成的设备进行系统集成。
要确保各设备之间的联动正常,并进行功能性测试。
(5)系统调试:对整个系统进行调试,确保系统运行稳定,功能正常。
要进行全面的测试,发现并解决问题。
4. 工程验收:工程施工完成后,要进行工程验收。
要与客户进行工程验收,确保工程符合客户的需求和要求。
四、施工注意事项1. 安全第一:在工程施工过程中,要始终将安全放在第一位。
要建立健全的安全管理制度,加强施工人员的安全教育。
2. 施工质量:施工工艺要合理,要掌握好施工质量控制的方法。
智能化系统工程施工作业指导手册模板
E一ozoe6T-f寸>智能化系统工程施工作业指导手册工程施工指导手册 ............................... 错误!未定义书签。
—. 门禁系统 ................................... 错误!未定义书签。
1.管线敷设................................... 错谋!未定义书签。
2.设备安装................................... 错谋!未定义书签。
(2)控制器上S1跳线开关处于闭合状态(通讯方式为RS-232);错误!未定义书签。
(2)控制器上S1跳线开关处于断开状态(通讯方式为RS-422);错误味定义书签。
(1)读卡器与控制器之间的连线不正确; ............. 错误!未定义书签。
(1)读卡器与控制器之间的连线不正确; ............. 错谋!未定义书签。
(1)控制器与电控锁之间的连线不正确; ............. 错谋!未定义书签。
二、标准消费系统 ............................... 错误!未定义书签。
A.检查网线有无短路; ........................... 错谋!未定义书签。
三、离散巡更系统 ............................... 错误!未定义书签。
1.i殳备安装................................... 错谋!未定义书签。
2.安装接线图.................................. 错谋!未定义书签。
3.系统调试.................................... 错谋!未定义书签。
四.MIFARE卡(IC卡)停车场管理系统......... 错谋!未定义书签。
1.施工顺序及步骤.............................. 错谋!未定义书签。
智能制造作业指导书
智能制造作业指导书一、前言智能制造是当今制造业发展的重要趋势之一,为了提高产品质量和生产效率,作业指导书在智能制造过程中起到了关键的作用。
本指导书旨在为智能制造作业提供准确的指导和操作流程,确保生产过程的正常进行。
二、作业准备1. 设备准备a. 确保所需的智能制造设备处于正常工作状态。
b. 检查并准备所需的原材料和工具。
c. 确保设备和操作区域的安全性。
2. 作业计划a. 制定详细的作业计划,包括工作流程、工时安排和任务分配等。
b. 考虑到作业的风险和异常情况,并制定相应的应急预案。
三、作业流程1. 工序一a. 描述该工序的具体内容和作业要求。
b. 详细列出标准操作步骤。
c. 强调注意事项和安全措施。
d. 制定可能出现的质量检查标准。
2. 工序二a. 描述该工序的具体内容和作业要求。
b. 详细列出标准操作步骤。
c. 强调注意事项和安全措施。
d. 制定可能出现的质量检查标准。
3. 工序三a. 描述该工序的具体内容和作业要求。
b. 详细列出标准操作步骤。
c. 强调注意事项和安全措施。
d. 制定可能出现的质量检查标准。
四、作业记录和反馈1. 记录a. 在每个工序完成后,要求作业人员填写相应的作业记录表。
b. 记录包括作业时间、操作员、产量和异常情况等信息。
c. 作业记录应准确、规范,方便后续分析和改进。
2. 反馈a. 作业人员可根据实际操作中遇到的问题和困难,向管理人员提供反馈意见。
b. 管理人员应及时对反馈意见进行评估,并采取合适的措施加以解决。
c. 在每次作业完成后,可以组织相关人员进行小结和经验分享。
五、安全和质量保障1. 安全措施a. 提供必要的个人防护装备,并告知作业人员正确使用方法。
b. 强调设备使用和作业过程中的安全注意事项。
c. 定期进行安全培训和演练。
2. 质量保障a. 制定质量控制计划,确保产品符合标准要求。
b. 定期进行质量检查和评估。
c. 对不合格品进行处理和改进。
六、作业改进1. 持续改进a. 通过对作业过程的监控和分析,及时发现问题和不足。
智能化工程施工作业规范
智能化工程施工作业规范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规范智能化工程施工作业,保证工程质量,确保施工安全,特制定本规范。
第二条本规范适用于智能化工程施工作业的全过程管理,包括施工前的准备工作、施工中的操作流程和施工后的验收工作等。
第三条智能化工程施工作业应遵循安全第一、质量第一的原则,严格执行相关法律法规和标准规范,保证施工的安全和质量。
第四条施工单位应当配备符合条件的技术人员,具备相应的专业知识和技能,负责智能化工程施工作业的管理和实施。
第五条监理单位应当加强对智能化工程施工作业的监督和检查,及时发现和解决施工中存在的问题,保障工程的顺利进行。
第六条建设单位应当加强对智能化工程施工作业的组织和协调,确保工程进度和质量符合要求。
第二章施工前的准备工作第七条施工前,施工单位应当提供详细的施工方案和施工组织设计,明确施工的任务和要求,确保施工过程中的安全和质量。
第八条施工单位应当组织施工人员进行技术交底和培训,确保他们具备完成施工任务所需的技能和能力。
第九条施工单位应当针对具体施工任务,制定详细的作业流程和操作规范,确保施工过程中的各项工作顺利进行。
第十条施工单位应当对施工现场进行全面排查和整改,消除施工中存在的安全隐患和质量问题,确保施工现场的安全和整洁。
第十一条施工单位应当制定应急预案,做好各种突发事件的处理准备,保证施工过程中的安全和稳定。
第三章施工中的操作流程第十二条施工单位应当严格执行施工方案和施工组织设计,按照要求进行作业,确保施工的全过程受控。
第十三条施工单位应当做好材料和设备的准备工作,确保施工过程中的物资供应和设备运转正常。
第十四条施工单位应当加强对施工人员的管理和监督,做好施工人员的安全教育和施工作业的技术指导。
第十五条施工单位应当加强对施工现场的管理和监督,确保施工过程中的安全和质量符合要求。
第十六条施工单位应当对施工过程中的问题及时处理,做好施工记录和整改措施,及时向监理单位和建设单位报告。
工程施工标准化作业指导书
工程施工标准化作业指导书一、前言为了规范工程施工过程,提高工程质量,保证工程安全,降低工程成本,提高施工效率,制定本作业指导书。
本作业指导书适用于我国各类建筑工程的施工过程,包括土建、安装、装饰等各个分部分项工程。
二、施工准备1. 技术准备:熟悉施工图纸、设计文件、相关规范和技术标准,制定施工方案和施工组织设计,对施工人员进行技术交底。
2. 现场准备:完成施工现场的平整、清理、围挡、临时设施搭建等工作,确保施工场地符合规定要求。
3. 材料准备:根据施工方案和工程量清单,提前组织原材料、构配件、设备等物资的采购和进场,并进行检验。
4. 设备准备:根据施工需要,提前准备各类施工机械、设备、工具等,并进行检查、维修和保养。
5. 人员准备:组织具备相应资质的施工队伍,对施工人员进行培训、考核,确保施工人员掌握相关技能。
三、施工过程控制1. 施工质量控制:按照设计文件和施工规范,严格把控施工过程中的各个环节,确保工程质量。
2. 施工安全控制:制定施工现场安全管理制度,落实安全防护措施,加强施工现场的安全巡查,预防安全事故的发生。
3. 施工进度控制:根据施工组织设计,合理安排施工计划,确保工程按时完成。
4. 施工成本控制:合理控制施工成本,降低浪费,提高经济效益。
四、施工验收与移交1. 施工过程中,应定期对工程质量、安全、进度、成本等方面进行自检、互检、他检,确保工程质量符合规定要求。
2. 工程竣工后,组织相关单位进行验收,办理验收手续,确保工程合格。
3. 工程移交时,应将所有施工资料、验收报告、使用说明书等文件齐全地移交给业主或使用单位。
五、施工环境保护1. 施工过程中,应采取有效措施,减少对周边环境的污染和破坏。
2. 妥善处理施工过程中的废弃物、废水、噪声等,符合国家相关环保规定。
六、施工安全管理1. 施工过程中,应严格遵守国家法律法规、施工现场安全管理制度。
2. 施工人员应具备相应的职业技能和安全意识,定期进行安全培训和教育。
VKCQCGCGL-智能化作业指导书
智能化工程作业指导书修改记录:为了加强对智能化系统的设计、安装的控制,特制定此制度。
1.适用范围民用建筑智能化工程。
2.民用建筑智能化系统中的种类及特点在民用建筑中,常用的智能化系统包括:闭路监视系统,可视或非可视对讲系统,停车场管理系统,巡更系统,电视电话系统,水、电、煤气抄表系统,门禁系统,空调控制系统、音响系统等等。
这些智能化系统拥有一些共同点特点:基本上都属于弱电系统;每个系统基本都是由电子产品组合而成,依靠各种单片机与电脑的组合来实现自动或半自动控制;从施工的角度来讲,这些单位基本都是在工程的后期才开始进场。
3.施工准备工作3.1.图纸设计及审核。
在设计之前要协助公司根据对楼盘的定位,向设计单位提出某一建筑的设计要求。
设计单位会根据某些设备的功能来设计,因此在各种智能化施工队伍进场前,会根据原设计再出一份其品牌设备的施工系统图,要对其图纸审核,看其是否满足公司所提出来的使用功能。
3.2.协助公司根据设计要求、技术要求、功能要求确定各种产品的品牌、数量及规格。
3.3.协助公司对品牌厂家及施工队伍的考察,出具考察报告供公司参考。
3.4.协助商务部制定招投标文件。
然后认真进行技术标书的评审工作及合同的评审工作。
3.5.对于智能化工程,几乎所有设备及材料都是乙方供货,因此,货物到达现场后,要对设备和材料数量、规格及设备内部元件进行认真统计、审核,看其是否是合同上规定的品牌等。
3.6.制定详细的施工总计划、月计划、周计划,并监督执行,以确保工程进度要求及验收要求。
4.安装工艺及质量要求4.1.常规预埋工作。
此部分工作一般都由强电装队伍来完成,质量验收标准参见《室内电气安装工程作业指导书》。
注:智能化系统中有许多设备的安装将牵涉到将来的装修工作,因此预埋时对这部分的定位要确保准确性。
若由装修效果影响,造成原预埋管线无法使用时,要及时开槽敷管。
4.2.各种设备的安装。
竖井内及各种机房内应事先安排所有的单位进行综合布置,力求排部整齐、美观,检修方便。
智能化系统工程施工作业指导手册
智能化系统工程施工作业指导手册工程施工指导手册 (1)一、门禁系统 (4)1、管线敷设 (4)2、设备安装 (5)(2)控制器上S1跳线开关处于闭合状态(通讯方式为RS-232); (9)(2)控制器上S1跳线开关处于断开状态(通讯方式为RS-422); (9)(1)读卡器与控制器之间的连线不正确; (9)(1)读卡器与控制器之间的连线不正确; (10)(1)控制器与电控锁之间的连线不正确; (10)二、标准消费系统 (11)A.检查网线有无短路; (12)三、离散巡更系统 (13)1.设备安装 (13)2.安装接线图 (13)3.系统调试 (13)四、MIFARE卡(IC卡)停车场管理系统 (14)1.施工顺序及步骤 (14)2.设备安装 (14)A.月卡测试 (17)B.临时卡测试 (17)4.常见问题及处理方法 (17)①线路遇到强烈干扰(如将通讯线与交流电源线共管敷设); (19)③软件设置中,通讯延时设置过低(一般最低为200MS),太低会引起通讯失败。
(19)五、智能照明系统 (20)1、系统原理及组成 (20)2系统强弱电线路设计原理 (20)六、楼控系统 (24)(一)、系统设备的安装 (24)2、温、湿度传感器的安装 (25)3、压力、压差传感器、压差开关的安装 (26)4、流量传感器及其安装 (27)5、电量变送器的安装 (28)6、对于空气质量传感器的安装 (28)7、风机盘管温控器、电动阀及其安装 (29)8、电动风门驱动器的安装 (30)(二)、调试必备条件 (31)七、综合布线系统 (32)八、电视监控和防盗报警系统 (39)一、门禁系统门禁系统为TCP/IP和RS-422总线结构的系统,整个工程的实施过程中可分为管线敷设、设备安装、系统调试三个阶段。
1、管线敷设根据门禁系统的特点可将整个系统的管线分为局部管线及系统管线,局部管线指控制器与读卡器、电控锁、开门按钮之间的管线;系统管线指各控制器之间的管线及电源线。
VKCQ-C2-GCGL-003智能化作业指导书
智能化工程作业指导书修改记录:为了加强对智能化系统的设计、安装的控制,特制定此制度。
1.适用范围民用建筑智能化工程。
2.民用建筑智能化系统中的种类及特点在民用建筑中,常用的智能化系统包括:闭路监视系统,可视或非可视对讲系统,停车场管理系统,巡更系统,电视电话系统,水、电、煤气抄表系统,门禁系统,空调控制系统、音响系统等等。
这些智能化系统拥有一些共同点特点:基本上都属于弱电系统;每个系统基本都是由电子产品组合而成,依靠各种单片机与电脑的组合来实现自动或半自动控制;从施工的角度来讲,这些单位基本都是在工程的后期才开始进场。
3.施工准备工作3.1.图纸设计及审核。
在设计之前要协助公司根据对楼盘的定位,向设计单位提出某一建筑的设计要求。
设计单位会根据某些设备的功能来设计,因此在各种智能化施工队伍进场前,会根据原设计再出一份其品牌设备的施工系统图,要对其图纸审核,看其是否满足公司所提出来的使用功能。
3.2.协助公司根据设计要求、技术要求、功能要求确定各种产品的品牌、数量及规格。
3.3.协助公司对品牌厂家及施工队伍的考察,出具考察报告供公司参考。
3.4.协助商务部制定招投标文件。
然后认真进行技术标书的评审工作及合同的评审工作。
3.5.对于智能化工程,几乎所有设备及材料都是乙方供货,因此,货物到达现场后,要对设备和材料数量、规格及设备内部元件进行认真统计、审核,看其是否是合同上规定的品牌等。
3.6.制定详细的施工总计划、月计划、周计划,并监督执行,以确保工程进度要求及验收要求。
4.安装工艺及质量要求4.1.常规预埋工作。
此部分工作一般都由强电装队伍来完成,质量验收标准参见《室内电气安装工程作业指导书》。
注:智能化系统中有许多设备的安装将牵涉到将来的装修工作,因此预埋时对这部分的定位要确保准确性。
若由装修效果影响,造成原预埋管线无法使用时,要及时开槽敷管。
4.2.各种设备的安装。
竖井内及各种机房内应事先安排所有的单位进行综合布置,力求排部整齐、美观,检修方便。
建筑智能化项目作业指导书
系统集成通用指导书
1目的:
本说明制定了建筑智能化项目开展的整个基本流程,以用于指导项目的顺利实施
2 适用范围:
本说明书适用于建筑智能化(常温)系统集成项目的前期准备和售后服务部现场实施至竣工的整个流程。
3 职责权限:
3.1 售后服务部召集各相关部门对《技术协议》进行合同评审,并形成合同评审记录,用于指导
整个项目的执行流程;
3.2 技术研发部根据合同评审的结果,与用户沟通配合,对系统进行细化设计,并形成图纸/资
料,作为生产部生产、质量管理部产品检验和售后服务部安调的依据;
3.3 生产部根据售后服务部下达《制造发货通知单》,按计划组织生产发货;
3.4 质检部负责设备检验及系统联调;
3.5 售后服务部应仔细研究《技术协议》及其附件,特别是工程范围、专用条款、投标技术方案
等,为现场实施作准备。
售后服务部应进行相关信息收集,作为“三措一案”的编制依据,售后服务部负责编制“三措一案”;
3.6 售后服务部根据合同技术协议、用户要求,负责工程项目的现场实施、方案设计、项目实施、
资料管理及项目竣工验收;
3.7 售后服务部按质按期完成现场系统安装、调试工作及时处理售后运行设备故障,负责项目的最终验收工作。
4 工程项目的实施流程
建筑智能化项目通用说明书
5、记录汇总表
6引用文件:
6.1 GS/QP-14《工程施工过程管理程序》
xxx有限公司安装调试报告。
建筑智能化系统设计与实施作业指导书
建筑智能化系统设计与实施作业指导书第1章建筑智能化系统概述 (4)1.1 智能化系统的基本概念 (4)1.2 建筑智能化系统的组成与分类 (4)1.3 建筑智能化系统的发展趋势 (4)第2章建筑智能化系统设计原则与方法 (5)2.1 设计原则 (5)2.1.1 综合性原则 (5)2.1.2 可持续原则 (5)2.1.3 用户导向原则 (5)2.1.4 安全可靠性原则 (5)2.1.5 灵活扩展性原则 (5)2.2 设计流程与要求 (5)2.2.1 需求分析 (5)2.2.2 系统架构设计 (5)2.2.3 设备选型与配置 (6)2.2.4 系统集成设计 (6)2.2.5 施工图设计 (6)2.2.6 施工与验收 (6)2.3 设计方法 (6)2.3.1 系统工程方法 (6)2.3.2 模块化设计方法 (6)2.3.3 信息模型设计方法 (6)2.3.4 仿真模拟方法 (6)2.3.5 创新设计方法 (6)第3章信息化基础设施 (6)3.1 网络系统设计 (7)3.1.1 设计原则 (7)3.1.2 网络架构 (7)3.1.3 网络设备选型 (7)3.1.4 网络安全 (7)3.1.5 IP地址规划 (7)3.2 数据中心设计 (7)3.2.1 设计原则 (7)3.2.2 数据中心架构 (7)3.2.3 服务器选型 (7)3.2.4 存储系统设计 (7)3.2.5 数据中心网络 (8)3.3 综合布线系统设计 (8)3.3.1 设计原则 (8)3.3.2 布线架构 (8)3.3.3 布线材料选型 (8)3.3.5 布线施工要求 (8)第4章建筑设备监控系统 (8)4.1 暖通空调监控系统设计 (8)4.1.1 监控系统概述 (8)4.1.2 设计原则 (8)4.1.3 系统构成 (9)4.1.4 系统功能 (9)4.2 电气监控系统设计 (9)4.2.1 监控系统概述 (9)4.2.2 设计原则 (9)4.2.3 系统构成 (9)4.2.4 系统功能 (9)4.3 给排水监控系统设计 (10)4.3.1 监控系统概述 (10)4.3.2 设计原则 (10)4.3.3 系统构成 (10)4.3.4 系统功能 (10)第5章安全防范系统 (10)5.1 视频监控系统设计 (10)5.1.1 设计原则 (10)5.1.2 系统组成 (11)5.1.3 设计要点 (11)5.2 入侵报警系统设计 (11)5.2.1 设计原则 (11)5.2.2 系统组成 (11)5.2.3 设计要点 (12)5.3 出入口控制系统设计 (12)5.3.1 设计原则 (12)5.3.2 系统组成 (12)5.3.3 设计要点 (12)第6章火灾自动报警及消防联动系统 (13)6.1 火灾自动报警系统设计 (13)6.1.1 设计原则 (13)6.1.2 系统构成 (13)6.1.3 设计要求 (13)6.2 消防联动控制系统设计 (13)6.2.1 设计原则 (13)6.2.2 系统构成 (14)6.2.3 设计要求 (14)6.3 系统集成与实施 (14)6.3.1 系统集成 (14)6.3.2 系统实施 (14)第7章公共广播与紧急广播系统 (14)7.1.1 系统概述 (14)7.1.2 系统组成 (15)7.1.3 设计要求 (15)7.2 紧急广播系统设计 (15)7.2.1 系统概述 (15)7.2.2 系统组成 (15)7.2.3 设计要求 (15)7.3 系统集成与实施 (16)7.3.1 系统集成 (16)7.3.2 系统实施 (16)第8章建筑照明及夜景照明系统 (16)8.1 建筑照明系统设计 (16)8.1.1 设计原则 (16)8.1.2 设计内容 (16)8.2 夜景照明系统设计 (17)8.2.1 设计原则 (17)8.2.2 设计内容 (17)8.3 系统集成与控制 (17)8.3.1 系统集成 (17)8.3.2 系统控制 (17)第9章通信与网络系统 (18)9.1 电话通信系统设计 (18)9.1.1 设计原则 (18)9.1.2 系统构成 (18)9.1.3 设计要求 (18)9.2 有线电视系统设计 (18)9.2.1 设计原则 (18)9.2.2 系统构成 (18)9.2.3 设计要求 (18)9.3 无线通信覆盖系统设计 (18)9.3.1 设计原则 (18)9.3.2 系统构成 (19)9.3.3 设计要求 (19)第10章建筑智能化系统实施与管理 (19)10.1 系统实施准备 (19)10.1.1 技术准备 (19)10.1.2 物资准备 (19)10.1.3 施工队伍组织 (19)10.1.4 施工现场准备 (19)10.2 系统实施与调试 (19)10.2.1 设备安装 (19)10.2.2 线路敷设 (19)10.2.3 系统调试 (20)10.3 系统运行与管理维护 (20)10.3.1 系统运行 (20)10.3.2 系统管理 (20)10.3.3 系统维护 (20)10.3.4 用户培训与支持 (20)10.3.5 系统升级与扩展 (20)第1章建筑智能化系统概述1.1 智能化系统的基本概念智能化系统是指通过计算机技术、通信技术、自动控制技术、多媒体技术等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对建筑内的设备、设施进行综合管理和优化控制的系统。
智能制造标准化体系建设与实施作业指导书
智能制造标准化体系建设与实施作业指导书第1章引言 (4)1.1 背景与目的 (4)1.2 适用范围 (4)1.3 参考标准 (4)第2章智能制造标准化体系构建基础 (5)2.1 标准化体系基本概念 (5)2.2 智能制造标准化需求分析 (5)2.3 智能制造标准化体系框架 (5)第3章标准化体系设计原则与要求 (6)3.1 设计原则 (6)3.1.1 系统性原则:标准化体系应全面覆盖智能制造的各个环节,保证各环节之间的协同与衔接。
(6)3.1.2 科学性原则:标准化体系应基于科学的理论和方法,结合我国智能制造发展现状,制定合理、可行的标准。
(6)3.1.3 前瞻性原则:标准化体系应充分考虑未来智能制造技术的发展趋势,具有一定的前瞻性,为智能制造的持续发展奠定基础。
(6)3.1.4 动态调整原则:标准化体系应适应智能制造技术发展的变化,及时调整和优化,保持体系的活力和有效性。
(6)3.1.5 开放性原则:标准化体系应具备良好的开放性,吸收和借鉴国际先进标准,促进国内外智能制造技术的交流与合作。
(6)3.2 设计要求 (6)3.2.1 完善的标准体系结构:构建层次清晰、结构合理的标准体系,包括基础标准、通用标准、专用标准、方法标准和产品标准等。
(6)3.2.2 明确的标准内容:标准内容应明确、具体,便于理解和执行,包括术语和定义、技术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等。
(6)3.2.3 科学合理的标准制定程序:遵循公开、透明、协商一致的原则,保证标准制定的公正性和科学性。
(7)3.2.4 强制性标准与推荐性标准相结合:根据智能制造的重要性、安全性和环保性等因素,合理设定强制性标准和推荐性标准。
(7)3.2.5 有效的标准实施与监督机制:建立健全标准实施与监督机制,保证标准得到有效执行,提高智能制造的质量和效益。
(7)3.3 设计流程 (7)3.3.1 调研与分析:收集国内外智能制造相关标准、技术法规和政策文件,分析智能制造发展现状和趋势。
智能制造实施步骤作业指导书
智能制造实施步骤作业指导书第1章项目启动与规划 (4)1.1 项目立项与目标确定 (4)1.1.1 立项申请 (4)1.1.2 目标确定 (4)1.1.3 项目可行性分析 (4)1.2 智能制造团队构建与职责划分 (4)1.2.1 团队构建 (4)1.2.2 职责划分 (4)1.2.3 培训与提升 (4)1.3 实施计划制定与资源分配 (5)1.3.1 实施计划制定 (5)1.3.2 资源分配 (5)1.3.3 风险管理 (5)1.3.4 沟通与协调 (5)1.3.5 项目监控与调整 (5)第2章现状评估与分析 (5)2.1 企业现状调研 (5)2.1.1 生产流程梳理 (5)2.1.2 设备与设施状况 (5)2.1.3 信息化水平评估 (5)2.1.4 人员结构与技能水平 (5)2.2 竞品分析 (6)2.2.1 竞品企业概况 (6)2.2.2 智能制造应用情况 (6)2.2.3 市场竞争策略 (6)2.3 现有设备、技术与人员能力评估 (6)2.3.1 设备能力评估 (6)2.3.2 技术能力评估 (6)2.3.3 人员能力评估 (6)2.3.4 智能制造成熟度评估 (6)第3章智能制造需求分析 (6)3.1 生产线瓶颈与优化需求 (6)3.1.1 识别现有生产瓶颈 (6)3.1.2 分析瓶颈原因 (7)3.1.3 提出优化需求 (7)3.2 数据采集与分析需求 (7)3.2.1 数据采集需求 (7)3.2.2 数据存储与管理需求 (7)3.2.3 数据分析需求 (7)3.3 智能化改造方向与目标确定 (7)3.3.1 设备智能化改造 (7)3.3.3 管理智能化升级 (7)3.3.4 确定智能化改造目标 (7)3.3.5 制定智能化改造路线图 (8)第4章技术方案设计 (8)4.1 总体技术架构规划 (8)4.1.1 架构设计原则 (8)4.1.2 架构设计内容 (8)4.2 关键技术选型与评估 (8)4.2.1 关键技术选型原则 (8)4.2.2 关键技术选型内容 (9)4.3 智能制造系统集成设计 (9)4.3.1 系统集成原则 (9)4.3.2 系统集成内容 (9)第5章设备与工艺改造 (9)5.1 设备选型与采购 (9)5.1.1 设备选型原则 (10)5.1.2 设备选型流程 (10)5.1.3 设备采购注意事项 (10)5.2 工艺流程优化 (10)5.2.1 工艺流程分析 (10)5.2.2 工艺流程优化目标 (10)5.2.3 工艺流程优化措施 (11)5.3 设备安装与调试 (11)5.3.1 设备安装 (11)5.3.2 设备调试 (11)第6章信息化系统建设 (11)6.1 企业资源规划(ERP)系统 (11)6.1.1 系统需求分析 (11)6.1.2 系统选型与评估 (11)6.1.3 系统实施与部署 (11)6.1.4 系统集成与优化 (12)6.2 生产执行系统(MES)建设 (12)6.2.1 系统需求分析 (12)6.2.2 系统设计与开发 (12)6.2.3 系统实施与部署 (12)6.2.4 系统集成与优化 (12)6.3 产品生命周期管理(PLM)系统 (12)6.3.1 系统需求分析 (12)6.3.2 系统设计与开发 (12)6.3.3 系统实施与部署 (12)6.3.4 系统集成与优化 (12)第7章数据采集与分析 (13)7.1 数据采集方案设计 (13)7.1.2 采集设备选型 (13)7.1.3 采集点布局 (13)7.1.4 数据预处理 (13)7.2 数据传输与存储 (13)7.2.1 数据传输方案 (13)7.2.2 数据传输协议 (13)7.2.3 数据存储设计 (13)7.2.4 数据备份与恢复 (13)7.3 数据分析与挖掘 (13)7.3.1 数据分析方法 (13)7.3.2 数据挖掘算法 (14)7.3.3 数据可视化 (14)7.3.4 持续优化 (14)第8章智能制造执行与优化 (14)8.1 生产线自动化执行 (14)8.1.1 自动化设备选型与布局 (14)8.1.2 控制系统设计与实施 (14)8.1.3 生产线集成与调试 (14)8.2 智能调度与优化 (14)8.2.1 生产计划制定与调整 (14)8.2.2 生产过程监控与调度 (14)8.2.3 生产数据分析与优化 (15)8.3 质量管理与设备维护 (15)8.3.1 质量管理体系建立与运行 (15)8.3.2 设备预防性维护 (15)8.3.3 设备故障诊断与维修 (15)8.3.4 持续改进与优化 (15)第9章人员培训与能力提升 (15)9.1 培训计划制定与实施 (15)9.1.1 培训需求分析 (15)9.1.2 培训目标设定 (15)9.1.3 培训计划制定 (15)9.1.4 培训计划实施 (16)9.2 培训课程开发与讲师选拔 (16)9.2.1 培训课程开发 (16)9.2.2 培训教材编写 (16)9.2.3 讲师选拔与培养 (16)9.3 员工能力评估与激励机制 (16)9.3.1 员工能力评估 (16)9.3.2 员工能力提升 (16)9.3.3 激励机制 (16)第10章项目验收与持续改进 (16)10.1 项目成果评估与验收 (16)10.1.2 项目验收标准 (16)10.1.3 验收流程及组织 (17)10.2 项目总结与经验分享 (17)10.2.1 项目实施过程中的亮点与不足 (17)10.2.2 技术创新与成果转化 (17)10.2.3 经验分享与交流 (17)10.3 持续改进与优化措施制定 (17)10.3.1 持续改进的目标与原则 (17)10.3.2 优化措施制定 (17)10.3.3 持续改进的实施与监控 (17)第1章项目启动与规划1.1 项目立项与目标确定1.1.1 立项申请根据企业发展战略,提出智能制造项目立项申请,明确项目背景、意义和预期目标。
弱电及智能化系统作业指导书
弱电及智能化系统作业指导书第一篇:弱电及智能化系统作业指导书弱电及智能化系统作业指导书1.适用范围2.施工准备3.施工环境4.施工内容5.质量标准6.施工质量保证措施7.成品保护1.适用范围:网络和电话系统、有线电视系统、视频安防监控系统、入侵报警系统、可视对讲系统安装、停车库(场)管理系统。
施工内容包括线管安装、支吊架安装、桥架安装、电源及通讯线的敷设、各个通讯设备的安装、控制柜安装。
2.施工准备:2.1 施工技术准备:组织图纸会审、专题讨论会,充分了解设计意图。
施工单位应编制施工组织设计和专项施工方案,并报监理工程师批准。
组织施工作业人员熟悉施工图纸和有关技术资料,勘察工地现场,掌握系统设计意图、功能特点,作好技术交底工作。
学习有关安全知识,增强质量意识。
2.2 材料、设备准备:2.2.1材料、设备应附有产品合格证、质检报告,设备应有产品合格证、质检报告、说明书等;进口产品应提供原产地证明和商检证明、质量合格证明、检测报告及安装、使用、维护说明书的中文文本;2.2.2 检查线缆、设备的品牌、产地、型号、规格、数量及外观,主要技术参数及性能等均应符合设计要求,外表无损伤,填写进场检验记录,并封存线缆、器件样品;2.2.3有源设备应通电检查,确认设备正常。
2.3 机具、仪器与人力准备应符合下列规定:2.3.1 安装工具齐备、完好,电动工具应进行绝缘检查;2.3.2 施工过程中所使用的测量仪器和测量工具应根据国家相关法规进行标定;2.3.3 施工人员应持证上岗。
3.施工环境:3.1施工现场应具备满足正常施工所需的用水、用电等条件;3.2施工用电应有安全保护装置,接地可靠,井应符合安全用电接地标准;4.施工内容:包括线管安装、支吊架安装、桥架安装、线缆敷设、设备安装。
4.1线管安装应符合下列规定:4.1.1穿线管敷设应保持管内清洁干燥,管口应有保护措施和进行封堵处理;4.1.2 明配线管应横干竖直、排列整齐;4.1.3 明配线管应设管卡固定,管卡应安装牢固;管卡设置应符合下列规定:1)在终端、弯头中点处的150mm~500mm范围内应设管卡; 2)在距离盒、箱、柜等边缘的150mm~500mm范围内应设管卡; 3)在中间直线段应均匀设置管卡。
IXX某作业指导书-智能化管理规程
IXX某作业指导书:智能化管理规程1.0目的1.1规范智能化系统的接管验收、日常使用与维修保养,确保智能化系统正常运行。
2.0适用范围2.1适用于本小区智能化系统管理。
3.0职责3.1客户服务部负责对智能化系统中家居安防系统的验收、日常使用与维修保养。
3.2保安部负责对门禁系统及周边防盗系统进行验收、日常使用与维修保养。
3.3客户服务部负责整个智能化系统的正常使用。
4.0工作程序4.1智能化系统验收4.1.1管理处按《智能化系统接管验收标准》进行验收。
4.1.2智能化设备移交时应双方签字确认,智能卡(IC卡)、报警按钮钥匙应填写《IC卡移交清单》。
4.1.3对验收过程中发现的问题立即呈报公司及发展商或施工单位进行整改。
4.1.4对智能化系统中不完善或存在漏洞需进行更改的地方,拿出整改方案,呈报公司进行审批处理。
4.2智能化系统日常使用4.2.1家居自动化与防盗系统由客户服务部组织业主进行学习,确保业主"人人会操作、家家都使用,共同做好安全防范工作。
"4.2.2客户服务部根据物业管理软件完善业主资料档案,进行投诉处理。
4.2.3保安部按智能化系统操作说明进行智能化操作与处理各类投诉。
4.2.4智能化住户IC卡的管理按《钥匙(IC卡)管理规程》进行。
4.3智能化系统维修养护4.3.1管理员、保安员等在巡楼过程中发现智能化系统存在问题,应立即向管理处前台报告,由管理处开出《遗漏工程维修联络单》,通知施工单位进行维修。
4.3.2业主投诉智能化系统存在问题,应通知管理员到业主家了解情况,如确实存在问题应立即回复前台,并由前台开《遗漏工程维修联络单》,通知施工单位进行维修。
5.0相关文件及表格5.1《智能化系统接管验收标准》(WI-KF-003)5.2《钥匙(IC卡)管理规程》(WI-KF-011)6.0记录6.1《IC卡移交清单》(JL/WI-KF-014/001)6.2《遗漏工程维修联络单》(JL/WI-KF-007/002)。
弱电智能化项目施工指导手册
1.项目施工指导手册2.1项目准备阶段2.1.1公司内部工作:①完成项目交接流程(如有),《项目交接表》已签字存档;②深化设计文件和施工图纸齐全,并已会审和批准,图纸深化需注意以下几个质量控制点。
③CRM系统上采购申请提交并与采购初步沟通完毕;2.1.2项目现场工作:①安全交底:与施工队人员完成《XX项目现场施工人员安全文明施工培训》,安全文明施工培训单可参考 4.2,但需根据项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
如项目现场有总包单位管理,须根据总包单位安全员的要求参加三级教育;②技术交底:进行施工方案、施工质量及施工进度交底,施工方案参考施工图纸进行,施工质量要点参照《3.施工作业指导手册》。
施工进度交底参考施工进度计划进行;③施工现场检查:总包预留的孔洞按要求完成;施工区域内能保证正常施工用电;当施工现场有影响施工的各种障碍物时,应提前清除;④办公场所要求(如有):➢办公室大门需张贴铭牌,上面标注项目名称、公司名称,参考4.9,办公室内分墙张贴项目管理规章制度:项目经理、施工员、材料员、安全员、质检员岗位职责,另一面墙上张贴安全文明施工管理制度、质量管理制度、工程总进度计划表、项目人员分工及联系表等;➢每个项目管理现场必须按照人员数量配备足够的安全帽,办公区内设置统一摆放位置(挂钩等),位置应位于进门侧的墙面上,以便于使用为宜;➢每个办公室必须按照消防规范要求配备1-2只干粉灭火器;➢按需要配备办公桌椅、打印设备、资料柜等;⑤仓库要求:➢仓库门口必须张贴联系人、联系电话等;➢工具和材料分开堆放且有明显标识,见4.10-1,4.10-2,须做到排列整齐;➢仓库从外到内:桥架----管材----线缆----机柜、箱体----前端设备----控制设备等;➢设备,材料进场后必须进行校验,核验内容如下:进场的材料、设备等,其型号、规格、数量、技术要求是否与设计相符;设备、材料外观是否完好无损(如易损无裂纹),主要材料的一些常规性检查,如铜导线、线缆的截面、绝缘是够满足设计与产品要求,桥架、管材的壁厚、镀锌外观、弯曲变形、裂缝、砂眼等是否符合要求;辅助设备、资料附件是否与开箱单相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线缆敷设作业指导书一、桥架及线槽的安装1)线槽采用涂锌、涂塑金属材料和聚乙烯材料,规范要求水平度≤5mm,垂直度≤5mm,支架距离≤1.6米。
2)桥架及线槽的安装位置应符合施工图规定,左右偏差不应超过于50mm,水平度每米不应超过2mm。
垂直桥架及线槽与地面保持垂直并无倾斜现象,垂直度偏差不应超过3mm。
3)吊臂间距≤1.2米4)线槽截断处及两线槽拼接处应平滑、无毛刺。
吊架与支架安装应保持垂直,整齐牢固无歪斜现象。
金属桥架及线槽节与节之间应接触良好,安装牢固。
5)连接片螺丝安装牢固,平行强电线槽施工时,要有30厘米以上的间距。
6)水平及上下弯角处要有转角,以免敷线时损伤电线电缆。
7)确定线路走向要充分了解其它风、水管道的分布,位置和技术工艺要求,以免与这些管道发生空间上的冲突。
8)尽量避免穿越建筑物的沉降、伸缩缝,如必须穿过时,应做好相应处理。
9)线槽焊接处应清除焊渣,并做好支架、线槽的防腐处理。
10)金属桁架及线槽的拼接处要做好接地跳线。
11)镀锌桥架不得采用电焊连接,应采用连接板紧固螺钉式连接;连接处应采用专用接地线卡连接跨接地线,不得电焊焊接跨接接地线。
12)安装后应做好防火封堵。
二、电线管敷设(明敷):PVC硬塑料管钢管1、钢管敷设1)电线管一般采用镀锌钢管,敷设规范要求横平竖直,钢管必须做好管口处理,除去毛刺。
固定安装在墙上和顶上时,必须用管卡子固定,管卡子间距1-2米。
吊臂固定时,Φ20管吊臂间距≤1米,Φ25管吊臂间距≤1.2米。
终端盒、过路盒吊臂间距≤25CM。
2)电线管不得超过二个90度弯。
当电线管超过二个90度弯时,必须安装过路盒。
3)电线管水平敷设长度超过30米要安装过路盒。
4)电线管连接时,管径小于50mm用螺纹连接,大于50mm可以套管连接。
钢管管径在Φ63mm及以上的,可以使用套管焊接,套管应处在两管对口的中心,长度为管外径的1.5-3倍,焊接应严密。
5)弯管时要用专用工具,电线管的弯曲径为管径≤6D-10D,管子弯曲处的弯偏度≤0.1D。
6)电线管采用螺纹连接的,连接后螺纹宜外露2-3扣,并按规定做好跨接接地线。
7)镀锌钢管不得采用电焊连接,应采用螺纹连接或紧定螺钉式套管连接,连接处应采用专用接地线卡连接接地线,不得电焊焊接跨接接地线。
8)明配钢管在进箱盒的150-300毫米处应设管卡或支架固定,在转角、直线段处的管卡或支架间距应对称、均匀;管卡或支架的间距应符合国家规范规定。
9)Φ50mm及以下钢管进入箱盒必须用锁紧螺母固定,露出锁紧螺母的丝扣为2-3扣;Φ63及以上可以点焊固定,管口露出箱盒内壁3-5毫米,焊后应补刷防腐漆及面漆。
配管进箱盒、柜必须采用机械开孔。
10)钢管要做防腐处理,镀锌钢管螺纹连接处做防腐处理。
11)吊平顶内的电气配管,宜按明配管的要求施工,走向合理、横平竖直,不得将配管固定在平顶的吊架或龙骨上,吊支架位置正确、间距均匀,在转角、弯成弧形或接线盒处两侧应对称设置,吊支架应推广采用镀锌材料和配件。
接线盒的朝向应便于检修,盖板应严密。
使用软管接到设备位的,其长度不宜超过1米。
软管两端应用专用接头与接线盒、金属软管本身应做接地保护。
各种强、弱电的导线都严禁在吊平顶裸露。
12)电线管电焊垮接应清除焊渣,并做好吊臂、电线管的防腐处理。
13)水平安装钢管要保持千分之一坡度。
14)确定线路走向要充分了解其它风、水管道的分布,位置和技术工艺要求,以免与这些管道发生空间上的冲突。
15)尽量避免穿越建筑物的沉降、伸缩缝,如必须穿过时,应做好相应处理。
16)钢管管口必须认真做好管口处理,不能有毛刺、刀口。
2、PVC管敷设1)与水、电、煤三种管的平行距离≥30CM,不得与三种管重叠。
2)电线管不得超过二个90度弯。
当电线管超过二个90度弯时,必须安装过路盒。
3)电线管水平敷设长度超过30米要安装过路盒。
段内不能有S弯。
4)弯管时要用专用工具,电线管的弯曲径为管径≤6D-10D,管子弯曲处的弯偏度≤0.1D。
5)确定线路走向要充分了解其它风、水管道的分布,位置和技术工艺要求,以免与这些管道发生空间上的冲突。
6)电线管要连接的,采用套管粘胶连接,连接处结合面应专用粘合剂。
套管应处在两管对口的中心。
7)做好支架、线槽、吊架等配件的防腐处理。
8)明配PVC管在进箱盒的150-300毫米处应设管卡或支架固定,在转角、直线段处的管卡或支架间距应对称、均匀;管卡或支架的间距应符合国家规范规定。
9)吊平顶内的电气配管,宜按明配管的要求施工,走向合理、横平竖直,不得将配管固定在平顶的吊架或龙骨上,吊支架位置正确、间距均匀,在转角、弯成弧形或接线盒处两侧应对称设置,吊支架应推广采用镀锌材料和配件。
接线盒的朝向应便于检修,盖板应严密。
使用软管接到设备位的,其长度不宜超过1米。
软管两端应用专用接头与接线盒、金属软管本身应做接地保护。
各种强、弱电的导线都严禁在吊平顶裸露。
10)尽量避免穿越建筑物的沉降、伸缩缝,如必须穿过时,应做好相应处理。
11)PVC不要敷设在高温和易受损坏的场所。
三、线管预埋敷设(暗敷)1、钢管预埋1)钢管宜采用镀锌钢管,采用一般钢管应做好防腐防锈。
2)开挖电线管敷设深埋≥50CM,与水、电、煤三种管的平等距离≥30CM,不得与三种管重叠。
3)管不能超过二个90度弯。
当电线管超过二个90度弯时,必须安装过路盒。
4)暗管水平敷设长度超过30米时,中间应加过路盒。
暗管弯曲敷设时其长度不能超过15米,不能有S弯。
5)路面敷设总管时,管子的走向应该是直线,有分支和转向时应该设置过路井。
过路井井深50-60cm,过路井面积为50×50cm。
井盖用铸铁(道路)或水泥(绿化地)。
6)尽量用钢管预埋,有利于消除干扰。
7)尽量避免穿越建筑物的沉降、伸缩缝,如必须穿过时,应做好相应处理。
8)钢管管口必须认真做好管口处理,不能有毛刺、刀口。
9)钢管由室外进入室内地下室,必须做好防水处理。
2、PVC硬塑料管预埋12)开挖电线管敷设深埋≥50CM,与水、电、煤三种管的平等距离≥30CM,不得与三种管重叠。
13)电线管不得超过二个90度弯。
当电线管超过二个90度弯时,必须安装过路盒。
暗管水平敷设长度超过30米时,间应加过路盒。
暗管弯曲敷设时其长度不能超过15米,不能有S弯。
14)暗管水平敷设长度超过30米时,间应加过路盒。
暗管弯曲敷设时其长度不能超过15米,不能有S弯。
15)路面敷设总管时,管子的走向应该是直线,有分支和转向时应该设置过路井。
过路井井深50-60cm,过路井面积为50×50cm。
井盖用铸铁(道路)或水泥(绿化地)。
16)PVC硬塑料管必须采用阻燃管。
17)尽量避免穿越建筑物的沉降、伸缩缝,如必须穿过时,应做好相应处理。
18)PVC管不要敷设在高温和易受损坏的场所。
四、线缆施工1、缆线的搬运、检查和保管1)缆线的搬运时要注意,切不可使缆线受碰撞造成机械损伤。
汽车吊车地应慢慢吊起和放下,卸车时缆线不能从上直接推下,避免损伤缆线。
短距离搬运可以滚动缆线盘搬运。
但地面应平整,不能有石块等杂物,滚动方向应是缆线匝紧的方向。
2)新到的缆线应认真对每卷电缆进行检验,检查是否有断路和短路及护套老化现象。
发现有断路和短路情况及护套老化的缆线不能用于敷线,并报工程部现场工程师上报项目经理处理。
3)施工人员要核对缆线规格、型号、数量,应与设计图纸相符,产品合格证及检测报告。
外观检查缆线应完好,然后编号放到安全的地方加以保管。
产品合格证及检测报告交现场工程师保管好,留作竣工资料用。
4)每个施工人员在拿到电线电缆时,应认真核对线径、电线色别与系统要求是否相符(同公司规定的颜色和线径要求统一),如不符合可以拒绝敷线施工,并报现场工程师上报项目经理。
2、敷设前的准备工作1)制定敷设计划,列出缆线清单,准备必要的机具,如缆线盘架,起重工具等。
所用的缆线必须进行测试。
2)根据缆线的重量、长度、施工方法,来确定施工份数。
敷设时统一指挥、协调一致,搞好通信联络员,确保安全施工。
3)缆线在敷设前应会同甲方对缆线进行检查,做好以下几项工作:a)核对缆线的型号规格长度是否符合设计要求。
b)缆线必须有出厂合格证。
c)对缆线进行外观检查,缆线不应有机械损伤、扭曲或有急弯的地方。
外表绝缘及护套层应完好,缆线封头应完好。
d)敷设前应进行绝缘检查及泄漏试验。
3、缆线敷设一般工艺要求:1)不同系统不同电压,不同电流、强电与弱电等不应敷设在同一根管内或同一线槽孔内。
2)管线内穿线的利用率为40%-50%,线槽内为60%。
3)管线内穿线应先穿钢丝引线,引线进线应顺其自然,不能强力拉线;在钢管内穿线的应在管口套装保护套,以避免线缆外皮受损。
4)线缆的敷设应自然平直,导线在管内或线槽内不应有接头或扭结,不应受到外力的挤压和损伤,导线的接头应在接线盒内焊接或用端子连接。
5)缆线敷设应做到横竖成行,引出方向一致、弧度一致,相互的距离一致,避免交叉压叠,做到整齐美观。
6)敷设在多尘或潮湿场所管路的管子和管子连接均应作密封处理。
7)缆线出入建筑物、井道、沟道、缆线穿过楼板、墙壁或缆线有可能受到机械损伤的地方都要穿保护管。
8)在缆线的两端、转角处、缆线的中间接头都要挂标志牌,牌上注明缆线编号规格、型号等。
9)缆线在水平段的两端,垂直段落的所在支点上,缆线转角弯头的两侧,缆线终端颈部、中间接头的两侧都要用缆线卡子固定。
10)敷设缆线时,缆线的最小弯曲半径必须符合规范要求。
橡塑缆线的最小允许弯曲半径是电缆直径的八倍,控制电缆为六至十倍。
11)缆线在管线中不允许有中间接头。
若必须接头,接头必须做在井或接线盒内。
12)缆线进入沟道、井道、坚井、建筑物、穿保护管时出入口应封闭,做好防水处理。
13)缆线敷设时不可接得过紧,应适当有一些余度以免使用缆线承受拉力。
14)对于每一种线路要予以编号标志,导线在焊接线盒子处留有余量。
15)预留线长度应按要求,缆线终接后应有余量,引到摄像机的电缆宜留1M的余量,86盒及预埋盒、设备箱按规定预留;光缆布放宜盘留,预留长度宜为3-5M。
有特殊要求的应按要求预留长度。
16)统一线颜色:同种用途的线均颜色相同。
17)所有线缆要做好标记,对于前端设备接线处应用塑料号码管编号套上,控制中心设备接线处应用塑料号码管编号套上,在穿线时,楼间设备箱内可以用贴标签纸编写号码。
当留头超过50CM以上时必须间隔50CM做一标记,超过1M以上时,每一M做一标记。
4、导线检测1)通、断测量,用专用设备检测每一根导线的通、断,如发现有不通或短路现象,立即返工。
如上级巡查发现,按质量事故处理,实行经济处罚。
2)绝缘电阻测量:用500V的兆欧表对每回路的导线测量其绝缘电阻,对地绝缘电阻值、线间的绝缘电阻值应大于20兆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