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外校园暴力防控措施之比较
抵御和防范外国势力渗透校园防范措施
抵御和防范外国势力渗透校园防范措施背景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速,外国势力渗透的风险日益增加。
在校园环境中,防范外国势力渗透尤为重要,因为这些势力可能对学生、教师和学术自由构成威胁。
为了确保校园的安全和稳定,制定一系列防范措施至关重要。
防范措施1.加强安全意识教育: 向学生、教师和相关工作人员提供外国势力渗透的教育培训,使他们能够辨别潜在的威胁并采取相应的防范措施。
1.加强安全意识教育: 向学生、教师和相关工作人员提供外国势力渗透的教育培训,使他们能够辨别潜在的威胁并采取相应的防范措施。
1.加强安全意识教育: 向学生、教师和相关工作人员提供外国势力渗透的教育培训,使他们能够辨别潜在的威胁并采取相应的防范措施。
1.加强安全意识教育: 向学生、教师和相关工作人员提供外国势力渗透的教育培训,使他们能够辨别潜在的威胁并采取相应的防范措施。
1.加强安全意识教育: 向学生、教师和相关工作人员提供外国势力渗透的教育培训,使他们能够辨别潜在的威胁并采取相应的防范措施。
1.加强安全意识教育: 向学生、教师和相关工作人员提供外国势力渗透的教育培训,使他们能够辨别潜在的威胁并采取相应的防范措施。
1.加强安全意识教育: 向学生、教师和相关工作人员提供外国势力渗透的教育培训,使他们能够辨别潜在的威胁并采取相应的防范措施。
1.加强安全意识教育: 向学生、教师和相关工作人员提供外国势力渗透的教育培训,使他们能够辨别潜在的威胁并采取相应的防范措施。
1.加强安全意识教育: 向学生、教师和相关工作人员提供外国势力渗透的教育培训,使他们能够辨别潜在的威胁并采取相应的防范措施。
2.建立信息披露机制: 学校应建立一个专门的机构或部门,负责收集、分析和披露与外国势力渗透相关的信息。
这将有助于及时发现潜在风险,采取必要的对策。
2.建立信息披露机制: 学校应建立一个专门的机构或部门,负责收集、分析和披露与外国势力渗透相关的信息。
这将有助于及时发现潜在风险,采取必要的对策。
防止校园暴力预防校园暴力事件的安全措施
防止校园暴力预防校园暴力事件的安全措施校园暴力是一种严重的社会问题,对学生的身心健康和学校的安全稳定造成了威胁。
为了有效预防和减少校园暴力事件的发生,学校应采取一系列安全措施。
一、建立健全预防机制为了防止校园暴力事件的发生,学校应建立健全相关的预防机制。
首先,学校应制定校园暴力事件的预防策略和方案,并确保全校师生的了解和遵守。
其次,学校应设立专门的预防校园暴力事件的机构,负责对学生进行心理辅导和矛盾处理,并及时发现和解决潜在的矛盾和冲突。
此外,学校还可以组织开展相关的培训和教育活动,提高师生的安全意识和防范能力。
二、加强学校保卫力量为了保障校园的安全稳定,学校应增加保卫力量,确保学校的监控设备和警报系统的正常运行。
学校的保安人员应经过专业培训,熟悉校园暴力事件的特点和应对方法,并能够及时处置突发事件。
此外,学校还可以加强与警察部门的合作,定期组织联合演练,提高应急处突能力。
三、加强师生教育校园暴力事件的发生与学生和教师的素质教育密切相关。
学校应加强对学生的德育教育,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和行为规范,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各类公益活动,增强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和团队合作意识。
同时,学校也要强化对教师的培训,提高他们的教学水平和心理辅导能力,帮助他们更好地认识学生,及时发现和解决学生的问题。
四、加强家校合作家庭是孩子们成长的基础,家校合作对于预防校园暴力事件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学校要与家长保持密切的联系,定期召开家长会,了解学生在家庭环境中的情况,并向家长传达校园暴力事件的相关信息和防范措施。
同时,学校还可以开展家长教育活动,提高家长的家教水平和对校园安全的关注度,共同为孩子们的成长提供良好的环境。
五、建立有效的举报机制学校应建立健全校园暴力事件的举报机制,确保师生能够及时、安全地向学校举报相关问题。
学校要保护举报人的隐私,并及时处理举报事项,采取适当的处置措施,确保校园环境的良好秩序。
六、开展校园文化建设校园文化建设是预防校园暴力事件的重要途径。
中外校园暴力防控措施之比较
中外校园暴力防控措施之比较摘要校园暴力问题日益严重,如何防控校园暴力成为世界各国普遍关注的问题。
较之欧美国家系统化的防控措施,我国在校园暴力问题的治理方面存在一定漏洞。
本文将对中外校园暴力防控措施进行比较研究,分析各国在校园暴力问题的预防、保障、应急、矫正与救济等阶段的特点,以期取人之长,补己之短,改善我国校园暴力问题的现状。
关键词:校园暴力;防控措施;比较研究校园暴力作为一个涵盖众多学科的综合性问题,国际上没有确切概念。
最早受到欧洲各国普遍接受的定义来自于挪威学者Dan Olweus:“一个学生如反复地或长期地成为一人或多人的负面行为的攻击对象,这个学生即是暴力或迫害行为的受害者”[1]。
一般而言,校园暴力是指学校师生在校园或与学校相关的活动中受到的来自他人有意识的身心或财物伤害。
在多数文献中,校园暴力等同于校园霸凌、校园欺凌等概念。
校园暴力的防控措施主要指暴力事件发生前后社会、学校所采取的预防、保障、应急、矫正与救济等手段。
校园暴力问题的防控工作需要依赖一套系统的治理模式。
2003年,美国教育部制订《学校与社区制定危机计划的实用指南》,该指南确定了校园危机治理模式的四个阶段:危机的预防(Prevention)、危机的准备(Preparedness)、危机的应急(Response)、危机后恢复(Recovery)[2]。
本文将参考这一模式,对各个阶段各国所采取的措施与德国、美国、英国、法国、日本、国等国进行科学性与功效性的比较,以期为我国校园防控措施提供一定的借鉴和启示。
一、危机的预防有效的预防措施可以减轻甚至规避校园暴力的伤害,减少甚至杜绝校园悲剧的发生,校园暴力的预防主要通过加强德育,建立评估系统等措施实现。
(一)中德德育现状比较加强德育,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是学校预防校园暴力的重要举措之一。
本文从德育容与实施方法两方面比较德国与中国道德教育的不同之处。
1.德育容德国作为两次世界大战的发起国,对无辜民族的罪行已成为历史印记,但当代德国显然决心走出“纳粹”的阴霾,强调实施“善良教育”。
预防校园暴力事件的保障措施
预防校园暴力事件的保障措施1. 制定严格的校园内部规章制度校园内部规章制度的严格执行是预防校园暴力事件的首要保障措施。
学校应对学生的行为规范进行明确的规定,并建立健全的监督和管理机制。
例如,规定学生在校内不得携带危险物品,禁止施行暴力行为等。
同时,学校应加强对规章制度的宣传和教育,提高学生对规章制度的认知和遵守程度。
2.加强校园安全防范建设为了预防校园暴力事件的发生,学校应加强校园安全防范建设。
一方面,学校应增加校园的监控设备,保障监控系统的有效运行。
另一方面,学校还应加强对校园出入口的管理,采取有效措施防止外来人员进入学校。
此外,学校还可以增加安全门禁系统、安保人员等设施和人力资源,加大校园的安全巡查力度。
3.加强校园暴力事件预警机制建设建立健全的校园暴力事件预警机制是预防校园暴力事件的重要环节。
学校应明确校园暴力事件的预警指标和预警流程,并对教职员工进行相关培训。
同时,学校应与各级警方建立联系机制,及时报告和沟通相关情况,确保在校园暴力事件发生时能够迅速采取应对措施。
4.加强师生心理健康教育相关研究表明,校园暴力事件与师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密切相关。
为了预防校园暴力事件的发生,学校应加强师生心理健康教育。
学校可以组织心理健康讲座、研讨会等活动,提高师生的心理健康意识,并为学生提供心理咨询和支持服务。
同时,学校还可以建立心理健康档案,有针对性地进行个别辅导和干预,帮助学生解决心理问题,减少暴力行为的发生。
5.加强家校合作,共同关注学生身心健康家庭是学生成长的重要环境,家校合作对于预防校园暴力事件具有重要意义。
学校应加强与家长的沟通和合作,定期举办家长会、开展家校互动。
在家校合作中,学校可以介入学生的家庭,了解学生的家庭环境和成长状况,及时发现和解决潜在问题,共同关注学生的身心健康,减少校园暴力事件的发生。
6.培养学生的情感管理和冲突解决能力情感管理和冲突解决能力是预防校园暴力事件的重要因素之一。
学校应在教育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的情感管理和冲突解决能力。
美国校园暴力_现状、成因及措施
美国校园暴力_现状、成因及措施美国校园暴力:现状、成因及措施近年来,美国校园暴力问题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
校园暴力指的是在学校环境中发生的各类暴力行为,包括体罚、欺凌、武器使用等。
本文将就美国校园暴力的现状、成因以及可能采取的措施进行讨论。
首先,需要认识到美国校园暴力问题的严重性。
根据美国教育部的数据,近年来,校园暴力事件在美国各个州都有发生,特别是一些内城区域中。
自2000年以来,每年有大约30万名学生在校园中受到体罚、欺凌、威胁甚至强迫。
而且,这些暴力行为的受害者不仅仅是学生,还包括教师和其他学校工作人员。
校园暴力不仅给个人的身心健康带来了巨大影响,也给整个社会造成了负面后果。
其次,我们需要了解一些可能导致校园暴力的成因。
首先是家庭环境的影响。
家庭中的暴力和冲突会对孩子的行为和心理发展产生严重影响,使其更容易出现暴力行为。
其次是学校环境的影响。
一些学校存在严重的欺凌问题,缺乏足够的安全保障。
此外,一些学生经历了贫困、种族歧视等社会问题,也更容易参与到暴力行为中。
最后,媒体与文化也对校园暴力问题有一定的影响。
电影、电视以及网络上的暴力内容容易对学生产生负面影响,以暴力为手段解决问题的观念也在某种程度上被传递。
针对上述问题,应采取多种措施来应对校园暴力。
首先,建立完善的法律法规和制度,确保校园安全。
各级政府应制定严格的法律来惩罚犯罪行为,并提供支持和指导给学校管理方面,帮助他们制定有效的安全规定和制度。
其次,教师和学生需要接受相关的培训,了解校园暴力的危害和防范方法。
学校应加强对学生的心理教育,培养学生的爱与宽容的观念,提高他们解决问题的能力。
同时,建立学生与老师、家庭之间的沟通机制,及时发现和解决校园暴力问题。
第三,家庭也发挥着重要作用。
家长应关心孩子的学习和心理健康,并提供适当的支持和指导。
家长与学校应加强合作,互相通报信息,全面关注学生的问题。
最后,解决校园暴力问题需要全社会的参与。
媒体应加强自律,传播健康的价值观念和信息。
校园暴力防范措施
校园暴力防范措施校园暴力是指在校园内发生的各种侵犯学生身心健康的行为,严重危害学生的安全和学习环境。
为了维护学校的和谐氛围,打造良好的学习氛围,校园暴力防范工作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从多个方面介绍校园暴力防范措施。
一、建立规范的管理制度校园暴力的防范应该从管理制度上着手,通过制定规范的校园管理条例,明确学生的权益和义务,强化学生的责任意识。
学校应建立完善的班级管理制度,加强对学生的监管,建立良好的班级氛围。
二、加强教师培训教师是学校管理的基石,他们在校园暴力防范工作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因此,学校应加强教师培训,提高他们的防范意识和应变能力,帮助他们更好地应对校园暴力事件。
三、组织主题教育活动通过组织主题教育活动,校方可以引导学生正确的价值观念和行为准则,提高他们的自我保护能力和同理心。
这些活动可以包括校园暴力宣传周、校园暴力防范课堂等,借助这些活动,学生可以明确了解校园暴力的危害性,并提高对校园暴力孩子的痛苦的体会。
四、加强家校合作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在校园暴力防范中,家校合作至关重要。
学校应加强与家长的沟通,定期组织家长会议,向家长讲解校园暴力防范知识和技巧,提醒他们密切关注孩子的情绪变化,共同做好校园暴力的预防工作。
五、建立信任机制建立学生信任机制,让他们能够相信学校能够保护他们的权益,并且能够安全地举报校园暴力事件。
学校应该提供舒适的环境,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到校园暴力防范工作中。
六、心理辅导服务校园暴力对学生的身心健康造成了很大的伤害。
学校应建立专业的心理辅导服务机构,为受到校园暴力的学生提供及时的心理疏导和支持。
七、加强监控设施的建设学校应该加强对校园的监控设施建设,完善视频监控系统,提高安全防范的能力。
监控设施的存在可以起到一定的威慑作用,减少校园暴力事件的发生。
八、加强警务协作学校应与当地公安机关保持紧密的联系,加强警务协作,建立良好的社会安全防范机制。
当发生校园暴力事件时,学校应及时报警,并与警方合作进行调查和处理。
预防校园暴力的措施
预防校园暴力的措施一、加强法律法规教育1. 开展法律法规教育学校应定期开展法律法规教育,让学生了解国家法律法规,增强法律意识。
通过讲座、课程、主题活动等形式,让学生明白校园暴力的危害性以及相应的法律责任。
2. 强化教师法律意识教师是学生的引路人,应具备较强的法律意识。
学校应组织教师参加法律知识培训,提高教师对校园暴力的认识,使其能够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有效预防和制止校园暴力。
二、营造和谐校园氛围1. 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良好的师生关系是预防校园暴力的基础。
教师应以关爱、尊重、平等的态度对待学生,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及时解决学生的困扰。
2. 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学校应设立心理健康辅导室,定期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活动,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增强学生面对挫折和压力的能力。
3. 培养学生团队精神学校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组织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学会合作、沟通,增进同学间的友谊。
4. 加强家校合作学校应与家长建立良好的沟通渠道,定期开展家长会,让家长了解学校的教育教学工作,共同关注学生的成长。
三、完善校园安全设施1. 建立校园安全监控系统学校应建立完善的校园安全监控系统,对校园进行实时监控,确保学生在校期间的安全。
2. 加强校园安保力量学校应配备足够的安保人员,加强对校园的巡逻,确保学生在校期间的人身安全。
3. 建立应急预案学校应制定校园暴力应急预案,明确应急处理流程,提高应对校园暴力的能力。
四、强化学生自我保护意识1. 开展自我保护教育学校应定期开展自我保护教育,教授学生如何识别和防范校园暴力,提高学生的自我保护能力。
2. 培养学生勇敢品质学校应培养学生的勇敢品质,教育学生面对校园暴力时勇敢站出来,维护自己和他人的权益。
3. 加强学生体育锻炼学校应加强学生的体育锻炼,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增强学生面对校园暴力的抵抗力。
五、加强校园暴力事件的查处和处理1. 严肃查处校园暴力事件学校应对校园暴力事件进行严肃查处,对施暴者依法进行处理,维护受害者的合法权益。
国内外校园欺凌研究综述概念、成因与对策
校园欺凌的类型
身体欺凌
包括殴打、踢人、推人、咬人、抓人等动 作。
言语欺凌
包括辱骂、嘲笑、恶意评论、无端指责等 言语行为。
社交欺凌
包括排挤、孤立、歧视、忽视等行为,使 受害者在社交上处于不利地位。
财务欺凌
包括抢夺、破坏、索要财物等行为,导致 受害者经济损失。
校园欺凌的特点
普遍性
在国内外不同地区和学校的调查中,都发现校园欺凌的存 在相当普遍。
VS
国外研究方法
国外研究则更倾向于使用实验法和纵向研 究法。实验法可以有效地控制实验变量, 纵向研究法则能够深入探讨校园欺凌的发 展趋势和影响因素。
研究内容比较
国内研究内容
国内研究主要集中在校园欺凌的概念、类型、成因和 对策等方面。对于概念,研究者多从心理学、教育学 和社会学角度进行界定;对于类型,研究者多根据欺 凌者的行为特征和被欺凌者的心理特征进行划分;对 于成因,研究者多从个体、家庭、学校和社会层面进 行分析;对于对策,研究者多从教育干预、法律制度 和社会支持等方面提出建议。
社会因素
总结词
社会因素对校园欺凌现象产生深远影响,包括社会价值 观、媒体报道和社会支持等。
详细描述
社会因素也对校园欺凌现象产生重要影响。一些社会价 值观可能会鼓励欺凌行为的存在,例如强调竞争和优越 感的社会环境可能使得一些学生更倾向于进行欺凌行为 。此外,媒体报道也对校园欺凌现象产生影响,一些媒 体可能会过度渲染和夸大欺凌现象的存在,从而增加公 众对校园欺凌的关注度和担忧
国外研究内容
国外研究则更加关注校园欺凌的心理机制和干预策略 。研究者通常从心理学和社会学角度探讨校园欺凌的 心理机制,包括认知过程、情感反应和社会认知等方 面;同时,研究者也更加注重干预策略的研究,包括 个体干预、群体干预和社区干预等方面。
防止校园暴力的措施
防止校园暴力的措施
随着社会的发展,校园暴力在学校中也越来越严重,给学生和家长带来了极大的痛苦。
校园暴力不仅会对学生的身心健康造成伤害,而且会影响学校的安定和发展。
因此,我们需要采取有效的措施来预防和解决校园暴力问题。
首先,加强教育,提高学生自我保护意识。
学校应该开展相关课程,让学生了解校园暴力的概念、危害和如何自我保护。
同时,通过组织活动,增强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防止个别学生因为自卑或排斥而产生校园暴力。
其次,建立健全的预防和应对机制。
学校应该制定相关的规定和措施,明确校园暴力的处理程序和责任人。
同时,学校需要建立安全隐患排查和应急预案,及时发现和处理校园暴力事件。
此外,学校应该加强与家长的沟通,及时将学生的情况反馈给家长,共同防范校园暴力。
再次,建立和谐的校园文化。
学校应该积极倡导文明礼仪、友好合作、平等和谐的校园文化,树立正面的价值观念。
通过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开展社团活动等方式,让学生感受到校园的温馨和快乐,加强学生对学校的归属感和向心力,减少校园暴力事件的发生。
最后,加大法律惩处力度。
对于校园暴力行为,学校应该及时报警并配合警方处理,同时处理者要严格按照相关规定和程序出具处理决定书。
对于严重的校园暴力行为,要依法采取行政和刑事处罚措施,加大违法者的法律责任和惩处力度,严肃打击校园暴力行为。
总之,校园暴力是一个比较复杂的社会问题,需要学校、家长和社会各方面共同关注和解决。
我们要采取有力措施,共同预防和减少校园暴力事件的发生,让学校成为一个安全、和谐、温馨的地方。
工作研究:中小学校园暴力犯罪案件的特点及防控
工作研究:中小学校园暴力犯罪案件的特点及防控近年来,校园暴力事件在我国各地中小学校频发。
关于校园暴力的定义,美国格林.迈克尔认为,校园暴力包括在学校或学校活动中发生的具有挑衅和暴力性质的现象,以及来自医源性政策和实践的制度性暴力,前者通常被称为人际暴力或直接暴力,后者被称为制度暴力或间接暴力。
我国徐久生则认为,校园暴力是指行为人针对在校师生实施的身体上和心理上的暴力行为,对学校财物或师生财物实施的暴力行为,以及师生对社会人士实施的暴力行为。
简而言之,与在校师生直接有关的暴力行为,均可以界定为校园暴力。
我们将校园暴力的范围界定为:发生在校园内或校园周边一定辐射区域内,由教职员工、学生或者校外人员针对教职员工、学生采用暴力方法实施的侵害身体、精神或者财产的行为。
一、中小学校园暴力犯罪案件的特点通过对丰台区人民检察院办理的案件进行统计发现:近两年办理的审查起诉案件中,中小学校园暴力犯罪案件共计29件38人,涉及的罪名包括故意伤害、聚众斗殴、寻衅滋事、盗窃、抢劫、强奸、猥亵儿童、强制猥亵、侮辱妇女、强迫卖淫9个,主要呈现如下五个方面特点:(一)以暴力、威胁等手段强行性侵女学生案件频发。
此类案件共9件9人,分别占31%和23.7%,涉嫌强奸的5件5人,涉嫌猥亵儿童的3件3人,涉嫌强制猥亵妇女的1件1人。
有的学校教职人员利用工作之便或自身权威对学生实施性侵;有的社会人员伺机在中小学周边,或通过网络社交平台,结识女学生后强行实施性侵。
如,201X年4月,被告人张某某在担任某小学保安期间,将上完补习班等候家长来接的被害人郭某某(女,8岁)带到保安室,强行对其实施猥亵。
又如,201X年4月,社会人员李某通过某交友软件结识女初中生孔某(13岁),后以“将聊天记录发给家长和老师”、“到学校和家里找你”等言语相威胁,强迫孔某某与其发生性关系。
(二)学生间为替友出气、争“地盘”、争风吃醋等斗殴、滋事类案件高发。
此类案件共6件17人,分别占20.7%和44.7%,其中持械斗殴的3件13人。
如何预防校园欺凌_校园欺凌应对措施方法
如何预防校园欺凌_校园欺凌应对措施方法校园欺凌是指同学间欺负弱小、言语羞辱及敲诈勒索甚至殴打的行为等,校园欺凌多发生在中小学。
以下是给大家整理的如何预防校园欺凌_校园欺凌应对措施方法.希望可以帮到大家如何预防校园欺凌一1、给孩子的穿戴和学习用品尽量低调,不要过于招摇。
2、教育自己的孩子不要去挑逗比较霸道和强悍的同伴;在学校不主动与同学发生冲突,一旦发生及时找老师解决。
3、教育孩子上下学和活动时尽可能结伴而行;独自出去找同学玩时,不要走僻静、人少的地方;不要天黑再回家,放学不要在路上贪玩,按时回家。
4、如果侵犯者偷你孩子的东西,就给孩子要带到学校去的学习、生活用具上贴上姓名。
这样有利于证明这些物品都是属于你的孩子的,甚至可能起到防止侵犯的作用。
5、教育孩子,如果他在某些方面与别人不一样,这也没有什么关系。
尽早地让孩子明白这一点,孩子会形成坚实的自我价值感,会认同自己,感到自己也同样值得尊重。
6、让孩子参加自卫训练。
你也许并不希望孩子对侵犯者实施身体上的报复,但情况一旦恶化,让孩子有自我保护的能力总是好的。
这些训练还可以大大提高孩子的自我尊严,减小他成为受欺负者的可能。
7、如果欺负仅仅是口头或网络上的,告诉你的孩子不要理会那个侵犯者。
有时侯,侵犯者在得不到回应或是被欺负者并未因此而担惊受怕的情况下,他们往往会失去兴趣,事情就过去了(当然,但愿他们不是继续去搜寻下一个目标)。
如果情形继续,让你的孩子告诉侵犯者,他给别人带来的感受是什么,并且要求他停止他的粗暴行为。
有些侵犯者面临挑战时,会收敛和停止自己的错误行为。
8、如果遇到校园欺凌,首先可以大声警告对方,他们的所作所为是违法违纪的,会受到法律纪律严厉的制裁,会为此付出应有的代价。
(幼儿园的儿童可以说:你为什么打我,你这样做是坏孩子。
)这样做的目的一是大声告诉周围的老师同学关注欺凌者的行为,二是欺凌者大都知道自己的行为不对,心虚,洪亮的声音可以起一个震摄作用。
国外是如何解决校园暴力的?
国外是如何解决校园暴力的?在全世界各个国家,每天都会发生校园暴力事件,并不时有校园学生暴力案件的报道,其中还有一些性质相当恶劣的案件。
案件中那些心灵被扭曲的孩子们作案手段之残忍,令人触目惊心。
恶性校园暴力事件在全球来看并非个例,据媒体报道,最近,中国留学生绑架施暴同胞案在美国开庭,几名被告中就包括未成年人。
按照当地法律,他们将面临多项重罪指控,其中仅“折磨”一项最高就可判处终身监禁。
这些新闻被曝光之后,人们脱口而出的一句话都是:“现在的孩子究竟怎么了?!”今天,我们到国外看看,探秘一下其他国家面对恶性校园暴力时,他们是如何应对的呢?何谓校园暴力?校园暴力被称为“欺凌”(bullying)。
校园欺凌指的是一种长时间持续的、并对个体在心理、身体和言语上进行恶意的攻击,且因为欺凌者与受害者之间的权力或体型等因素不对等,而导致爱害者不敢或无法进行有效的反抗。
校园欺凌的欺凌者可以是个人,也可以是群体,透过对受害人身心的压迫,造成受害人感到愤怒、痛苦、羞耻、尴尬、恐惧,以及忧郁,而校园欺凌所带来的伤害往往是不可逆转的。
其主要表现是身体强壮的学生欺负弱小的学生,令其在心灵及肉体上感到痛苦。
校园欺凌不只发生在校园,也可能发生在校外,甚至在互联网上。
校园欺凌通常都是重复发生,而不是单一的偶发事件。
通常欺负者不觉得自己不对,而且受害者怕事,默默承受而不敢反抗和告发欺凌者。
因此,恶性循环导致受害者的身心深受煎熬。
主要包括两种类型:1.被动欺凌者:看见欺凌者的暴力行为得逞,于是协助及附和欺凌者,有些借此保护自己,免受欺凌,看见欺凌者欺凌同学后,则嘲笑受害者无用。
2.典型欺凌者:霸道和冲动,倾向使用暴力欺压他人且比较以自我为中心,对受害同学缺少同情心。
并且为了得到部分同学的认同,行为上比起其他同学突出。
无论哪一种,都会对受害者造成身心影响,如恐惧、消沉抑郁、创伤后遗症、忧虑、胃痛、吸毒、酗酒、自残、自杀等,久而久之,也许自己也会成为欺凌者,这也是校园暴力的原因之一。
中美校园欺凌防治比较研究
中美校园欺凌防治比较研究一、本文概述校园欺凌是一个全球性的社会问题,对学生的身心健康产生严重的影响。
近年来,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和教育改革的深入推进,中美两国在校园欺凌防治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仍存在许多挑战和问题需要解决。
本文旨在对中美两国在校园欺凌防治方面的策略、措施和效果进行比较研究,以期为两国乃至全球校园欺凌防治工作提供有益的借鉴和启示。
文章首先将对校园欺凌的定义、类型和影响进行概述,明确研究背景和目的。
接着,将分别介绍中美两国在校园欺凌防治方面的政策、法律法规和具体措施,包括预防、干预、教育和惩处等方面。
在此基础上,文章将对两国在校园欺凌防治方面的成效进行评估和比较,分析各自的优势和不足。
文章将探讨校园欺凌防治的未来发展趋势,提出改进建议和对策,以期推动全球校园欺凌防治工作的深入发展。
通过本文的研究,我们希望能够为中美两国乃至全球校园欺凌防治工作提供有益的参考和借鉴,促进校园欺凌问题的有效解决,保障学生的身心健康和全面发展。
二、校园欺凌定义与类型校园欺凌是一个在全球范围内都备受关注的严重问题,而中美两国在这一问题上的定义和分类存在一定的差异。
在中国,校园欺凌通常被定义为发生在校园内或校园周边,由学生或校外人员对在校学生实施的身体、心理或财物的伤害行为。
这种行为具有反复性、蓄意性和不平衡性。
校园欺凌的类型多种多样,包括但不限于身体欺凌(如殴打、推操)、言语欺凌(如辱骂、嘲笑)、社交欺凌(如孤立、排斥)、网络欺凌(如通过网络平台发布侮辱性言论、图片或视频)等。
近年来,随着网络的普及,网络欺凌在中国校园中的发生率呈上升趋势,给受害者的身心健康带来极大的伤害。
在美国,校园欺凌的定义相对更为宽泛,不仅包括身体上的伤害,还涵盖了心理和情感上的伤害。
美国的教育部门和心理健康机构普遍认为,校园欺凌是一种严重的教育问题,它剥夺了学生的安全感和学习权利。
美国校园欺凌的类型同样多样化,包括身体欺凌、言语欺凌、社交欺凌等。
国内外校园暴力防治对策研究
国内外校园暴力防治对策研究校园暴力一直是一个全球性的社会问题,对于学生的身心健康和教育环境的稳定都具有严重的影响。
因此,国内外都在积极研究校园暴力防治对策,以保护学生的权益和创造安全的学习环境。
本文将从学校、家庭和社会三个方面阐述国内外校园暴力防治的对策与措施。
一、学校防治对策学校是学生学习和成长的重要场所,负有保护学生的责任。
在国内外广泛的校园暴力防治研究中,学校采取的对策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加强师生关系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是预防校园暴力的重要手段。
学校应该鼓励教师和学生之间的良好互动,在教育中注重培养学生的情感和沟通能力,提高师生之间的信任度,减少暴力事件发生的可能性。
2.开展心理辅导心理健康教育和心理辅导在校园暴力防治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学校应加强心理学教育,帮助学生认识和控制自己的情绪,培养他们的自我调适能力,减少暴力行为的发生。
同时,学校也应该提供心理咨询服务,为有需要的学生提供帮助和支持。
3.加强教育管理学校应制定严格的管理制度,加强对学生行为的规范和教育。
加强对学生参与团体活动的引导和监督,避免暴力行为在集体活动中的发生。
此外,学校还应定期开展校园暴力宣传教育活动,增加学生对校园暴力的认识和警惕。
二、家庭防治对策家庭是孩子成长过程中重要的社会化环境,家庭的教育方式直接影响孩子的行为发展。
因此,家庭在校园暴力防治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以下是国内外家庭防治校园暴力的常见对策:1.家庭教育的重视家长应该重视家庭教育,注重培养孩子的道德观念和行为规范,培养孩子的情感智商和沟通能力。
家长在教育孩子时,要注重传递正确的价值观,引导孩子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人际关系观。
2.建立良好的家庭氛围良好的家庭氛围可以提高孩子的生活满意度和心理健康水平,减少暴力行为的发生。
家长应该给予孩子足够的关爱和尊重,保持家庭成员之间的和谐关系,提供稳定的家庭环境和安全感,防止外界暴力因素对孩子的影响。
3.加强家庭监护家长应该加强对孩子的监护,关注孩子的行为变化和情绪状态。
公安局在防控校园暴力中的措施
公安局在防控校园暴力中的措施随着社会的发展,校园暴力问题日益突出,对学生的身心健康造成了严重的威胁。
为了保障学生的安全与权益,公安局作为国家权力机关之一,积极采取一系列措施,加强对校园暴力的防控工作。
本文将就公安局在防控校园暴力中采取的措施进行探讨。
一、加强校园巡逻和安保力量的投入为了切实维护校园安全,公安局加大校园巡逻和安保力量的投入。
增加巡逻频次和岗位数量,提高了校园安全的可见性,有效震慑了潜在犯罪分子。
公安局同时与学校合作,培训保安人员和志愿者,加强他们的安全意识和技能,为校园创造安全稳定的环境。
二、建立校园暴力事件报警机制公安局建立了校园暴力事件报警机制,鼓励学生和教职员工在遭遇校园暴力时及时报警。
一旦接到报警,公安局将立即采取行动,调查事件并采取必要的措施确保学生的安全。
公安局还加强与学校的合作,设立警务室和学校安全联络员,便于及时交流和解决问题。
三、加强校园暴力预防教育公安局深入学校进行校园暴力预防教育,通过讲座、宣传和活动等形式,向学生普及法律的基本知识和校园暴力的危害,引导学生远离暴力行为。
公安局还与教育部门合作,制定并推广相关教育课程,加强校园暴力预防教育的全面性和系统性。
四、建立校园暴力信息共享机制公安局与学校、社区、家长等建立校园暴力信息共享机制,及时了解和掌握校园暴力的动态。
通过信息共享,公安局可以更好地分析校园暴力事件的背后原因,制定相应的对策。
同时,通过与社区和家长的合作,形成校园暴力的联防联控体系,共同保障学生的安全。
五、探索使用科技手段预防校园暴力公安局积极探索使用科技手段预防校园暴力。
例如,引入智能视频监控系统,建立校园暴力监测预警平台,提前发现和阻止校园暴力事件的发生。
公安局还推广使用智能报警设备,学生可以随时随地通过手机等手段向公安局发送报警信息,以便及时得到帮助。
六、加强与社会组织的合作公安局与社会组织密切合作,共同开展校园暴力防治工作。
与青少年保护机构、妇女儿童保护机构等组织合作,加强对受暴力伤害学生的帮助和救助。
学生校园暴力预防措施
学生校园暴力预防措施校园暴力是近年来备受关注的社会问题之一。
学校作为学生的第二个家庭,应该承担起预防校园暴力的责任。
本文将从多个角度探讨学生校园暴力预防措施。
一、加强校园安全意识教育校园暴力的预防首先需要学生对自身安全的重视和意识。
学校可以通过开展安全教育课程、组织安全演练等方式增强学生的安全意识,使他们能够正确应对校园暴力事件。
二、建立完善的校园监控系统校园监控系统可以及时获取学生活动的情况,发现异常行为并进行监控录像,对于校园暴力事件的发生起到了一定的威慑作用。
学校应该加大对监控系统的投入,确保其功能正常,并制定相关的操作规范,确保监控记录的准确性和保密性。
三、设立学生辅导员制度学生辅导员是学生与学校沟通的桥梁,也是校园暴力事件预防的重要力量。
学校应该设置一支专业素质高、责任心强的学生辅导员队伍,他们可以通过关心学生的生活、学习情况,及时发现学生之间的摩擦和矛盾,并及时进行调解,防止事态升级。
四、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心理健康问题是引发校园暴力的重要因素之一。
学校应该注重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行为准则,提高情绪管理能力,增强解决问题的能力,从根本上预防校园暴力的发生。
五、增加家校联动机制学校和家庭应该形成紧密的合作关系,通过家访、家长会等方式了解学生的家庭状况,帮助解决学生在家庭环境中可能面临的问题。
同时,学校也应该及时向家长通报学生在校园暴力方面的问题,共同探讨解决办法,形成合力。
六、建立多元化的课程体系学校应该根据学生的兴趣和特长提供多样化的选修课程,为学生创造积极向上的学习和成长环境,降低学生之间的竞争压力,减少暴力行为的发生。
七、打造和谐的校园文化校园文化是制约校园暴力发生的关键因素之一。
学校应该营造和谐、包容、互助的校园文化氛围,组织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让每个学生都能感受到温暖和快乐。
八、加强师德师风建设教师是学生的引路人,他们的言行对学生有着重要影响。
学校应该注重师德师风建设,加强教师的职业道德教育,提高教育教学能力和情商,让教师成为学生成长过程中的良师益友。
防止校园暴力的措施有哪些
防⽌校园暴⼒的措施有哪些我国传统的教育类型是应试教育,学校集中精⼒提⾼学⽣学习成绩的同时很有可能忽略对学⽣⼼理健康的辅导。
因此⼀些学校可能存在⼀些校园暴⼒、校园霸凌的情况,那么我国⽬前对于校园暴⼒的防治有什么相关措施呢,接下来就让店铺⼩编为⼤家整理相关的内容。
防⽌校园暴⼒的措施有哪些在⽬前的法律层⾯,我国在2006年就出台了《未成年⼈保护法》,并在2012年及2020年对其进⾏了修改,并且在2020年颁布了《预防未成年⼈犯罪法》。
其中,《未成年⼈保护法》第39条规定:学校应当建⽴学⽣欺凌防控⼯作制度,对教职员⼯、学⽣等开展防治学⽣欺凌的教育和培训。
学校对学⽣欺凌⾏为应当⽴即制⽌,通知实施欺凌和被欺凌未成年学⽣的⽗母或者其他监护⼈参与欺凌⾏为的认定和处理;对相关未成年学⽣及时给予⼼理辅导、教育和引导;对相关未成年学⽣的⽗母或者其他监护⼈给予必要的家庭教育指导。
对实施欺凌的未成年学⽣,学校应当根据欺凌⾏为的性质和程度,依法加强管教。
对严重的欺凌⾏为,学校不得隐瞒,应当及时向公安机关、教育⾏政部门报告,并配合相关部门依法处理。
在第77条规定了,不得实施⽹络欺凌⾏为:任何组织或者个⼈不得通过⽹络以⽂字、图⽚、⾳视频等形式,对未成年⼈实施侮辱、诽谤、威胁或者恶意损害形象等⽹络欺凌⾏为。
遭受⽹络欺凌的未成年⼈及其⽗母或者其他监护⼈有权通知⽹络服务提供者采取删除、屏蔽、断开链接等措施。
⽹络服务提供者接到通知后,应当及时采取必要的措施制⽌⽹络欺凌⾏为,防⽌信息扩散。
⽽在今年6⽉1⽇刚开始实施的《预防未成年⼈犯罪法》中,第38条对于未成年⼈的严重不良⾏为进⾏了规定:本法所称严重不良⾏为,是指未成年⼈实施的有刑法规定、因不满法定刑事责任年龄不予刑事处罚的⾏为,以及严重危害社会的下列⾏为:(⼀)结伙⽃殴,追逐、拦截他⼈,强拿硬要或者任意损毁、占⽤公私财物等寻衅滋事⾏为;(⼆)⾮法携带枪⽀、弹药或者弩、⼔⾸等国家规定的管制器具;(三)殴打、辱骂、恐吓,或者故意伤害他⼈⾝体;(四)盗窃、哄抢、抢夺或者故意损毁公私财物;(五)传播淫秽的读物、⾳像制品或者信息等;(六)卖淫、嫖娼,或者进⾏淫秽表演;(七)吸⾷、注射毒品,或者向他⼈提供毒品;(⼋)参与赌博赌资较⼤;(九)其他严重危害社会的⾏为。
校园欺凌应对措施国家
校园欺凌应对措施国家1. 简介校园欺凌是一种导致校园安全和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严重行为。
为了预防和应对校园欺凌,各国采取了不同的措施和政策。
本文将介绍一些国家对校园欺凌问题采取的应对措施。
2. 美国的应对措施美国是校园欺凌应对方面的先行者之一,他们制定了法律和政策来保护学生免受欺凌行为的侵害。
以下是美国的一些主要应对措施: - 政府支持的项目:美国政府通过资助和支持各种项目和倡议来提高校园欺凌意识,培训教育工作者,并提供心理健康支持。
- 法律保护:美国制定了校园欺凌防治法案,要求学校制定和执行校园欺凌政策,并建立举报机制和处罚制度。
- 教育培训:美国各地开展了针对教育工作者和学生的培训活动,以帮助他们了解如何预防和应对校园欺凌行为。
3. 日本的应对措施日本也重视校园欺凌问题,并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来预防和解决这个问题: - 教育活动:日本推行了一种叫做“非暴力教育”的教育活动,旨在培养学生的和平意识和互助精神,防止校园欺凌行为的发生。
- 学校委员会:日本很多学校都设立了学生委员会,负责监督学生活动,包括校园欺凌,监督委员会可对涉及欺凌的学生进行警告或惩罚。
- 心理健康支持:日本学校提供心理咨询服务,帮助受到欺凌的学生缓解心理压力,并与学生家长合作,共同解决校园欺凌问题。
4. 澳大利亚的应对措施澳大利亚对校园欺凌问题的应对措施如下: - 国家计划:澳大利亚政府实施了一项名为“全澳无欺凌”的国家计划,旨在提高社会对校园欺凌问题的认识,并推动学校、家庭和社区的合作,共同预防和解决校园欺凌问题。
- 改善学校环境:澳大利亚鼓励学校提供友善、安全的学习环境,加强学生的团队合作和社交技能,减少校园欺凌的发生。
- 教育和培训:澳大利亚政府投资于教育和培训计划,为学校工作人员提供有关预防和处理校园欺凌问题的培训。
5. 中国的应对措施校园欺凌在中国也引起了广泛关注,政府和学校采取了一系列应对措施: - 法律法规:中国制定了《中小学校园欺凌处理办法》,要求学校及时处理校园欺凌事件,并给予相应处罚。
学校应对校园霸凌的最佳防范措施
学校应对校园霸凌的最佳防范措施
1. 建立校园霸凌预防机制:学校应建立一套完整的校园霸凌预防机制,包括预防、发现、处理和后续跟踪等环节。
2. 加强教育引导:通过课堂教学、主题班会、心理健康教育等方式,加强对学生的人格尊严、人权保护、友善待人等方面的教育,培养学生的同理心和尊重他人的意识。
3. 建立举报制度:学校应设立专门的举报渠道,鼓励学生、教师和家长积极举报校园霸凌行为,对举报人进行保护,确保其不受报复。
4. 加强监管:学校应加强对学生的日常行为监管,对于有霸凌行为的学生,应及时进行干预和教育。
5. 提供心理咨询服务:学校应提供心理咨询服务,对于受到霸凌的学生,应提供及时的心理疏导和帮助。
6. 严肃处理霸凌行为:对于霸凌行为,学校应严肃处理,给予霸凌者相应的惩罚,同时对受害者进行安抚和补偿。
7. 家校合作:学校应与家长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共同关注和预防校园霸凌行为。
8. 提高教师素质:学校应定期对教师进行培训,提高其识别和处理校园霸凌行为的能力。
9. 建立校园文化:学校应建立和谐、友善的校园文化,鼓励学生之间的友好交往,减少霸凌行为的发生。
中美校园暴力袭击犯罪比较研究--基于94起典型案件的调查分析
作者: 靳高风;李易尚
作者机构: 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北京100038
出版物刊名: 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页码: 1-18页
年卷期: 2017年 第6期
主题词: 校园暴力 校园安全 中美比较 典型调查
摘要:校园暴力袭击犯罪尤其是校园枪击一直是困扰美国社会的一个严重的社会问题,近年来我国频发的校园暴力袭击案件也引起了社会的广为关注。
通过对美国发生的63起和中国发生的31起校园暴力袭击案件进行典型调查、个案分析和比较分析发现,我国和美国发生的校园暴力袭击犯罪既具有相同的特征,也存在一定的差异性。
两国发生的校园暴力袭击犯罪都具有个体性、极端性和暴力性的特征,袭击行为的发生是不同的社会问题与不良个体综合作用的结果,犯罪人在年龄、身份、地位等方面存在着较大的差异,但具有基本相同的心理特征和社会特征。
我国和美国校园安全体系各有优劣,应取长补短以完善我国校园安全防控体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外校园暴力防控措施之比较摘要校园暴力问题日益严重,如何防控校园暴力成为世界各国普遍关注的问题。
较之欧美国家系统化的防控措施,我国在校园暴力问题的治理方面存在一定漏洞。
本文将对中外校园暴力防控措施进行比较研究,分析各国在校园暴力问题的预防、保障、应急、矫正与救济等阶段的特点,以期取人之长,补己之短,改善我国校园暴力问题的现状。
关键词:校园暴力;防控措施;比较研究校园暴力作为一个涵盖众多学科的综合性问题,国际上没有确切概念。
最早受到欧洲各国普遍接受的定义来自于挪威学者Dan Olweus:“一个学生如反复地或长期地成为一人或多人的负面行为的攻击对象,这个学生即是暴力或迫害行为的受害者”[1]。
一般而言,校园暴力是指学校师生在校园内或与学校相关的活动中受到的来自他人有意识的身心或财物伤害。
在多数文献中,校园暴力等同于校园霸凌、校园欺凌等概念。
校园暴力的防控措施主要指暴力事件发生前后社会、学校所采取的预防、保障、应急、矫正与救济等手段。
校园暴力问题的防控工作需要依赖一套系统的治理模式。
2003年,美国教育部制订《学校与社区制定危机计划的实用指南》,该指南确定了校园危机治理模式的四个阶段:危机的预防(Prevention)、危机的准备(Preparedness)、危机的应急(Response)、危机后恢复(Recovery)[2]。
本文将参考这一模式,对各个阶段各国所采取的措施与德国、美国、英国、法国、日本、韩国等国进行科学性与功效性的比较,以期为我国校园防控措施提供一定的借鉴和启示。
一、危机的预防有效的预防措施可以减轻甚至规避校园暴力的伤害,减少甚至杜绝校园悲剧的发生,校园暴力的预防主要通过加强德育,建立评估系统等措施实现。
(一)中德德育现状比较加强德育,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是学校预防校园暴力的重要举措之一。
本文从德育内容与实施方法两方面比较德国与中国道德教育的不同之处。
1.德育内容德国作为两次世界大战的发起国,对无辜民族的罪行已成为历史印记,但当代德国显然决心走出“纳粹”的阴霾,强调实施“善良教育”。
“善良教育”是德国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中小学中“善良教育”甚至重于智力教育。
德国青少年的善良教育从爱护小动物开始,鼓励中小学生把积攒的零花钱用来领养动物,培养学生爱护动物、照顾弱小的品质[3]。
德国社会启发孩子仰慕强者是人之常情,照顾弱小才是美好心灵的体现。
除此之外,宽容他人也是善良教育的重要内容,用宽容的心去理解他人的过错,这是维持友谊的纽带,是生活幸福的必要品质。
德国善良教育的终极目标是培养“无害公民”。
而我国,道德教育的终极目标是培养社会主义事业的接班人。
我国道德教育的内容主要是社会基本道德规范,告诉学生应该怎么做和不可以怎么做,能够维持社会稳定是基本要求,而对于学生本身善良、宽容等品德的教育有所忽视。
2.德育实现方式就其实现方式而言,德国强调学生的自我体验。
学生自己领养动物,参与各种道德实践活动,亲自感知善良的力量,在生活过程中明确善恶是非。
如果学生被发现虐待动物,轻则被批评教育,重则被送至相关机构进行改造。
反对暴力是德国生命教育中的底线教育。
有暴力倾向的学生会被高度关注:师生“结对子”予以说服教育;学校硬性规则强制要求;家长配合全程纠正;屡教不改则被送进相关部门接受专门纠治。
另一方面,德国社会认为青少年的道德教育不应该局限在学校范围之内,德国因担心暴力场景或暴力玩具会激发青少年的暴力心理和行为,规定媒体必须谨慎对待暴力问题,如果遇到暴力场景,成人将引导学生对暴力行为进行“批判”的审视;德国商场不得售卖坦克、战斗机等暴力性玩具。
我国的道德教育多采取思想品德课的形式进行,教师把社会基本道德规范灌输给学生,“约束”和“禁止”学生的行为。
课堂讲授方式刻板,实践力度欠缺,德育局限于“纸上谈兵”,学生对道德知识充分熟悉,讨论道德问题很有自己的见解和主张,但在现实生活中,道德知识与自身行为相背离。
不仅在学校中学生没有足够的德育实践活动,在家庭中,部分家长对子女的教育方式是“被打了一拳一定要讨回来”;在社会上,暴力文化充斥在学生生活的多个方面,网络游戏、暴力动画等给学生造成潜移默化的影响。
中国的每一个中学生都能就乐于助人这一话题侃侃而谈,却在“扶不扶老人”这一问题面前冷漠徘徊。
(二)中美校园危机评估系统比较一个学生具有了暴力倾向便会有表现迹象,学校需对此加强关注,及时评估,防患于未然。
本文对中美两国的校园危机评估内容与评估方式进行比较。
1.评估内容20世纪90年代美国频发校园枪击案、抢劫案、强奸案等,校园暴力事件的频繁性和严重性促使美国学校必须采取措施预防及治理校园暴力事件。
对于校园暴力的预防,美国主要采取威胁评估的方式。
美国学校普遍把校园暴力看做一个动态过程,从施暴者决定施暴到施暴动作要经历一系列非连续性行为。
校园暴力的发生需要施暴者、暴力激发条件、暴力推动场景等因素的相互作用,各因素都可以提前进行评估。
我国对于校园暴力的态度多是应急处理,对风险评估不够重视。
学校管理层与班主任及任课教师没有就校园暴力的评估达成原则性共识,对于校园暴力的评估工作多集中在班主任身上,班主任对有暴力倾向学生的管理更加细致、严格,关注学生的课间动向、课堂表现、人际关系等方面的情况。
2.评估方式美国学校危机评估的方式主要是建立校园威胁评估小组。
威胁评估小组由学校领导、司法人员和心理健康工作者组成。
对可能会产生暴力行为的学生进行评估分析,评估可能产生暴力的性质和严重程度以及可能施暴者的施暴能力。
评估小组成员要与发出威胁信号者展开面谈,同时从目击者、家长、教师等处展开调查进行评估,以决定威胁的严重程度,根据学生威胁意图和能力,制定详细计划,决定展开哪些防控工作。
我国学校各班主任比较重视对自己班级学生的管理:如果本班同学间出现矛盾,班主任会采取谈心、批评等形式改善同学间关系,防止出现更大摩擦甚至校园暴力;如果本班学生与其他班学生产生矛盾,班主任一般只会对本班学生进行管理,无法真正解决学生间矛盾,给校园暴力的发生埋下隐患。
在我国,短时间内建立系统科学的评估系统虽不现实,但应有意识培养教职工对校园暴力的敏感性,加强教职工之间的合作,对可能产生校园暴力的人群及事件多加关注。
大多数校园暴力的发生都有迹象和先兆,如果能够在事发之前进行评估,规避风险,或许就不会有更多校园暴力出现。
二、危机的准备处理校园暴力事件需要法律制度、人员机构等的保障,本文将从两个方面比较。
(一)中美法制保障比较法律法规是处理校园暴力问题的有力保障,受害者也需要通过法律维护自己的合法权利,本文主要从立法规范模式和法律效力两个维度来分析中美两国的校园暴力法制情况。
1.立法规范模式中美两国政府层面都没有专门针对校园暴力制定的专门性法律。
但若美国出现的校园暴力行为与种族歧视、宗教差异、性别歧视等方面有关系,那学校必须依照联邦政府制定的有关公民权利的法令进行处理。
虽没有特定的针对校园暴力的法律,但美国国会于1994年出台《1994年安全无毒学校和社区法》《1994年学校安全法案》等,建立起地区、社区、学校不同层次、系统有序的校园暴力事件处理办法。
1998年,美国教育部和司法部发布《提前警告,及时回应:学校安全指南》,明确规定了安全学校的标准,其中尤其强调公平、合作、公开:学校要公平对待学生,学生间要平等相处;注重家校合作、社区和学校的合作;学校设专门课程公开讨论校园暴力问题,举办专门活动公开评述校园暴力事件。
我国同样没有专门针对校园暴力的法律,但部分法律明确了社会、学校、家庭在校园安全方面的责任和义务。
首先,《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第十四条、第三十五条规定,对有“不良行为”的未成年人,其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和学校应当对其进行教育;对有“严重不良行为”的未成年人,其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和学校应当相互配合,采取措施严加管教,也可以送工读学校进行矫治和接受教育。
二是对违反治安管理的未成年人予以治安处罚的措施。
三是对构成犯罪的未成年人的刑法措施。
四是收容教养措施。
五是面对社会舆论降低刑事责任年龄的呼吁应保持理性,谨慎对待未成年人入罪范围扩大问题,积极探索构建刑法之外的惩戒、矫治制度。
《刑法》第十七条规定,因不满十六周岁不予刑事处罚的,责令他的家长或者监护人加以管教;在必要的时候,也可以由政府收容教养。
《未成年人保护法》规定:国家、社会、学校和家庭应当教育和帮助未成年人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增强自我保护的意识和能力……教职工应当尊重未成年人的人格尊严。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规定:结伙斗殴、寻衅滋事,扰乱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教育教学秩序或者破坏校舍、场地及其他财产的,由公安机关给予治安管理处罚;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2.法律效力值得一提的是,美国关涉校园暴力的法律法规包罗万象,几乎涵盖了学生生活的所有方面:预防法、经费法、安全法,甚至午餐法、校车法等。
参照社会对于犯罪暴力案件的惩戒措施,各学校也制定了预防校园暴力的强制性措施,包括绝不容忍政策、学校预防枪支政策、校服政策等。
无论是内容还是具体实施都有详尽的规定,包括:申请条件、程序、评审、经费的发放及运用以及对中小学校园暴力事件的预防计划、危机管理和实施各项措施的法律程序等[4]。
各学校严格按照法律标准执行。
与美国全面详尽的法律规定相比,我国涉及校园暴力的法律法规存在条文笼统操作力不强等问题。
这也造成各地区在校园暴力日益严重的情况下开始制定本地的校园安全条例。
这种现象进而导致校园安全立法重复繁杂,缺乏系统性,没有上位法的统一指导,法律良莠不齐,普适价值较小等问题。
值得欣慰的是,2016年9月21日,《教育部对十二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第3676号建议的答复》中提到:“正在研究制订《关于防治中小学生欺凌和暴力的指导意见》和供教师使用的《中小学生欺凌和暴力预防指导手册》,指导各地各校系统开展中小学生欺凌和暴力防治工作。
研究起草《学校安全条例》和关于建立健全中小学安全风险防控机制的意见,将把中小学生欺凌和暴力防治作为其中的重要内容,构建教育、预防、处理、救济于一体的防范处理机制和法律制度体系。
”(二)中韩校园安全保障机构比较校园暴力危机的处理不能仅依靠无形的法律规范,还需要各学校建立校园安全委员会作为危机处理的人员机构保障。
韩国是世界上最早建立暴力对策自治委员会的国家之一。
本文将从校园暴力自治委员会的人员组成及相关职能方面进行比较。
1.人员组成韩国学校有专门的暴力对策自治委员会负责本校校园暴力的防治工作。
原则上每所学校都要建立此机构,允许两所学校共同设置一处学校暴力对策自治委员会。
学校暴力对策自治委员会设有委员长一名,委员5-10名不等,委员会成员由该学校校长聘用或任命,包括法官、检察官、学生监护人、教师、医生、警察等人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