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高考各地语文试卷文言文阅读试题及答案解析

合集下载

2011年全国高考语文试题及答案

2011年全国高考语文试题及答案

2011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语文一、现代文阅读(9分,第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l~3题。

《诗经》原来是诗,不是‚经‛,这在咱们今天是很准确的。

但在封建社会里,诗三百篇却被尊为‚经‚,统治阶段拿它来做封建教化的工具。

从西周初期到春秋中叶,诗三百篇是一种配乐演唱的乐歌。

这些乐歌一方面用于祭祀、宴会和各种典礼,当作仪式的一部分或娱乐宾主的节目。

另一方面则用于政治、外交及其他社会生活,当作表情达意的工具,其作用和平常的语言差不多,当然它更加曲折动人。

例如周代有一种‚献诗陈志‛的做法,当一些人看到国君或者同僚做了什么好事或坏事,就做一首诗献给他们,达到颂美或者讽谏的目的。

还有人由于个人遭受冤屈或不幸,也往往通过诗来发泄和申诉。

应该说明,‚献诗陈志‛是要通过乐工的演唱来献给君上或同僚的,所以卿士‚献诗‛总和‚簪献曲‛或者‚瞍赋‛、‚矇诵‛并提。

在人民群众的生活里,诗歌也常用于表情达意,例如《诗经〃邶风〃新台》和《诗经〃秦风〃黄鸟》等,都是针对具体的现实问题而发的。

古代史传中还有一些不在三百篇之内的‚徒歌‛,例如《左传〃宣公二年》记载宋国将军华元被郑国人提了去,后来逃回来,人民讥笑这位败军之将,做了一个歌儿对他唱。

这样的歌,从性质上说和‚献诗陈志‛没有什么分别。

不过士大夫献诗,是特地做了乐工唱的;庶人的作品则先是在社会上流传,给采访诗歌的人收集去了,才配上乐曲,达到统治阶段的耳中。

在外交宴会等场合,宾主各方往往通过‚赋诗‛来表达愿望和态度。

‚赋诗‛时点出现成的诗篇,叫乐工们演唱,通过诗歌的问答,了解彼此的立场,这就叫‚赋诗言志‛。

这种‚赋诗‛往往不管原作本身的内容和意义,仅仅是把赋诗者的观点和愿望寄托在诗中某几句之上,来作比喻和暗示,所以是一种典型的断章取义。

《左传〃襄公二十六年》记晋侯为了卫国一个叛臣的缘故,把卫侯羁押起来,齐侯和郑伯到晋国去说情,郑国的子晨就赋《诗经〃郑风〃将仲子》一诗。

2011年高考各地语文试卷文言文阅读试题及答案解析

2011年高考各地语文试卷文言文阅读试题及答案解析

2011年高考各地语文试卷文言文阅读试题及答案解析(全国新课标卷)(一)文言文阅读(19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文成4-7题。

何灌,字仲源,开封祥符人。

武选登第,为河东从事。

经略使韩缜语之曰:“君奇士也,他日当据吾坐。

”为府州、火山军巡检。

辽人常越境而汲,灌亲申画界堠,遏其来,忿而举兵犯我。

灌迎高射之,发辄中,或著崖石皆没镞,敌惊以为神,逡巡敛去。

后三十年,契丹萧太师与灌会,道曩事,数何巡检神射,灌曰:“即灌是也。

”萧矍然起拜。

为河东将,与夏人遇,铁骑来追,灌射皆彻甲,至洞胸出背,叠贯后骑,羌惧而引却。

张康国荐于徽宗,召对,问西北边事,以笏画御榻,指坐衣花纹为形势。

帝曰:“敌在吾目中矣。

” 提点河东刑狱,迁西上阁门使、领威州刺史、知沧州。

以治城鄣功,转引进使。

诏运粟三十万石于并塞三州,灌言:“水浅不胜舟,陆当用车八千乘,沿边方登麦,愿以运费增价就籴之。

”奏上,报可。

未几,知岷州,引邈川水溉间田千顷,湟人号广利渠。

徙河州,复守岷,提举熙河兰湟弓箭手。

入言:“若先葺渠引水,使田不病旱,则人乐应募,而射士之额足矣。

”从之。

甫半岁,得善田二万六千顷,募士七千四百人,为他路最。

陪辽使射玉津园,一发破的,再发则否。

客曰:“太尉不能耶?”曰:“非也,以礼让客耳。

”整弓复中之,观者诵叹,帝亲赐酒劳之。

迁步军都虞候。

金师南下,悉出禁旅付梁方平守黎阳。

靖康元年正月二日,次滑州,方平南奔,灌亦望风迎溃。

黄河南岸无一人御敌,金师遂直叩京城。

灌至,乞入见,不许,而令控守西隅。

背城拒战凡三日,被创,没于阵,年六十二。

(节选自《宋史?何灌传》)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辽人常越境而汲汲:取水。

B.灌迎高射之,发辄中迎:面对。

C.敌惊以为神,逡巡敛去敛:躲藏。

D.铁骑来追,灌射皆彻甲彻:穿透。

答案:C 解析:敛,退缩,收缩。

5.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都表明何灌行事有成的一组是(3分)①灌亲申画界堠,遏其来②或著崖石皆没镞③至洞胸出背,叠贯后骑④愿以运费增价就籴之⑤得善田二万六千顷⑥陪辽使射玉津园,一发破的A.①②⑤ B.①③④ C.②④⑥ D.③⑤⑥答案:D 解析:①敌人还是侵犯了边境;②是有时;④是奏章的内容。

2011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语文试题(新课标卷,解析版)

2011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语文试题(新课标卷,解析版)

2011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语文试题(新课标卷,含解析)声明:本答案为考试中心公布的标准答案,文言文、诗歌详解详析,转载请保留解析信息。

第I卷阅读题甲必考题一、现代文阅读(9分,第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l~3题。

《诗经》原来是诗,不是“经”,这在咱们今天是很准确的。

但在封建社会里,诗三百篇却被尊为“经“,统治阶段拿它来做封建教化的工具。

从西周初期到春秋中叶,诗三百篇是一种配乐演唱的乐歌。

这些乐歌一方面用于祭祀、宴会和各种典礼,当作仪式的一部分或娱乐宾主的节目。

另一方面则用于政治、外交及其他社会生活,当作表情达意的工具,其作用和平常的语言差不多,当然它更加曲折动人。

例如周代有一种“献诗陈志”的做法,当一些人看到国君或者同僚做了什么好事或坏事,就做一首诗献给他们,达到颂美或者讽谏的目的。

还有人由于个人遭受冤屈或不幸,也往往通过诗来发泄和申诉。

应该说明,“献诗陈志”是要通过乐工的演唱来献给君上或同僚的,所以卿士“献诗”总和“簪献曲”或者“瞍赋”、“矇诵”并提。

在人民群众的生活里,诗歌也常用于表情达意,例如《诗经·邶风·新台》和《诗经·秦风·黄鸟》等,都是针对具体的现实问题而发的。

古代史传中还有一些不在三百篇之内的“徒歌”,例如《左传·宣公二年》记载宋国将军华元被郑国人提了去,后来逃回来,人民讥笑这位败军之将,做了一个歌儿对他唱。

这样的歌,从性质上说和“献诗陈志”没有什么分别。

不过士大夫献诗,是特地做了乐工唱的;庶人的作品则先是在社会上流传,给采访诗歌的人收集去了,才配上乐曲,达到统治阶段的耳中。

在外交宴会等场合,宾主各方往往通过“赋诗”来表达愿望和态度。

“赋诗”时点出现成的诗篇,叫乐工们演唱,通过诗歌的问答,了解彼此的立场,这就叫“赋诗言志”。

这种“赋诗”往往不管原作本身的内容和意义,仅仅是把赋诗者的观点和愿望寄托在诗中某几句之上,来作比喻和暗示,所以是一种典型的断章取义。

2011年全国各地高考语文真题分类汇编:文言文阅读(完全解析版)3

2011年全国各地高考语文真题分类汇编:文言文阅读(完全解析版)3

2011年全国各地高考语文真题分类汇编:文言文阅读(完全解析版)3(浙江卷)(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6―20题张文��,字稚圭,贝州武城人。

隋大业末,徙家魏州之昌乐。

幼孤,事母、兄以孝友闻。

贞观初,第明经,补并州参军。

时李�尬�长史,尝叹曰:“稚圭,今之管、萧,吾所不及。

”�奕氤�,文��与属僚二人皆饯,�拊�二人以佩刀、玉带,而不及文��。

文��以疑请,�拊唬骸白游尬�嫌。

若某,�茉ド倬觯�故赠以刀,欲其果于断;某放诞少检,故赠以带,俾其守约束。

若子才,无施不可,焉用赠?”因极推引。

再迁水部员外郎。

时兄文琮为户部侍郎,于制,兄弟不并台阁,出为云阳令。

累授东西台舍人,参知政事。

乾封二年,迁东台侍郎、同东西台三品,遂与�尥�为宰相。

俄知左史事。

张文��,字稚圭,贝州武城人。

隋大业末,徙家魏州之昌乐。

幼孤,事母、兄以孝友闻。

贞观初,第明经,补并州参军。

时李�尬�长史,尝叹曰:“稚圭,今之管、萧,吾所不及。

”�奕氤�,文��与属僚二人皆饯,�拊�二人以佩刀、玉带,而不及文��。

文��以疑请,�拊唬骸白游尬�嫌。

若某,�茉ド倬觯�故赠以刀,欲其果于断;某放诞少检,故赠以带,俾其守约束。

若子才,无施不可,焉用赠?”因极推引。

再迁水部员外郎。

时兄文琮为户部侍郎,于制,兄弟不并台阁,出为云阳令。

累授东西台舍人,参知政事。

乾封二年,迁东台侍郎、同东西台三品,遂与�尥�为宰相。

俄知左史事。

时高宗造蓬莱、上阳、合璧等宫,复征讨四夷,京师养厩马万匹,帑��浸虚。

文��谏曰:“王者养民,逸则富以康,劳则怨以叛。

秦、汉广事四夷,造宫室,至二世土崩,武帝末年户口减半。

夫制治于未乱,保邦于未危。

人罔常怀,怀于有仁。

臣愿抚之,无使劳而生怨。

隋监未远,不可不察。

”帝善其言,赐缯锦百段,为减厩马数千。

改黄门侍郎,兼太子右庶子,又兼大理卿。

不旬日,断疑狱四百,抵罪者无怨言。

尝有小疾,囚相与斋祷,愿亟视事。

时以执法平恕方戴胄①后拜侍中,兼太子宾客。

2011年高考各地语文试卷文言文阅读试题及翻译解析(二)

2011年高考各地语文试卷文言文阅读试题及翻译解析(二)

2011年⾼考各地语⽂试卷⽂⾔⽂阅读试题及翻译解析(⼆)(安徽卷)⼆、(32分)阅读下⾯的⽂⾔⽂,完成4~7题。

万贞⽂先⽣传[清]全祖望贞⽂先⽣万斯同,字季野,鄞⼈也,户部郎泰第⼋⼦。

少不驯,弗肯帖帖随诸兄,所过多残灭,诸兄亦忽之。

户部思寄之僧舍,已⽽以其顽,闭之空室中。

先⽣窥视架上有明史料数⼗册,读之甚喜,数⽇⽽毕;⼜见有经学诸书,皆尽之。

既出,因时时随诸兄后,听其议论。

⼀⽇伯兄期年家课,先⽣欲豫焉,伯兄笑⽈:“汝何知?”先⽣答⽈:“观诸兄所造,亦易与⽿。

”伯兄骤闻⽽骇之,⽈:“然则吾将试汝。

”因杂出经义⽬试之,汗漫千⾔,俄顷⽽就。

伯兄⼤惊,持之⽽泣,以告户部⽈:“⼏失吾弟。

”户部亦愕然⽈:“⼏失吾⼦。

”是⽇始为先⽣新⾐履,送⼊塾读书。

逾年,遣请业于梨洲先⽣,则置之絳帐中⾼坐。

先⽣读书五⾏并下,如决海堤,然尝守先儒之戒,以为⽆益之书不必观,⽆益之⽂不必为也,故于书⽆所不读,⽽识其⼤者。

康熙戊午,诏征博学鸿儒,浙江巡道许鸿勋以先⽣荐,⼒辞得免。

明年,开局修《明史》,昆⼭徐学⼠元⽂延先⽣往,时史局中征⼠许以七品俸,称翰林院纂修官,学⼠欲援其例以授之,先⽣请以布⾐参史局,不暑衔,不受俸,总裁许之。

诸纂修官以稿⾄,皆送先⽣覆审,先⽣阅毕,谓侍者⽈:取某书某卷某页有某事,当补⼊;取取某书某卷某页有某事,当参校。

侍者如⾔⽽⾄,⽆爽者。

《明史稿》五百卷皆先⽣⼿定,虽其后不尽仍先⽣之旧,⽽要其底本,⾜以⾃为⼀书者也。

先⽣之初⾄京也,时议意其专长在史,及昆⼭徐侍郎乾学居优,先⽣与之语《丧礼》,乃知先⽣之深于经,侍郎因请先⽣遍成五礼之书⼆百余卷。

当时京师才彦雾会,各以所长⾃见,⽽先⽣最闇淡,然⾃王公以⾄下⼠,⽆不呼⽈万先⽣,⽽先⽣与⼈还往,其⾃署只⽈“布⾐万斯同”,未有尝他称也。

先⽣为⼈和平⼤雅,⽽其中介然。

故督师之姻⼈⽅居要津,乞史馆于督少为宽假,先⽣历数其罪以告之。

有运饷官以弃运⾛,道死,其孙以赂乞⼊死事之列,先⽣斥⽽退之。

2011年高考语文文言文真题详细解读

2011年高考语文文言文真题详细解读

2011年高考语文文言文真题详细解读在2011年的高考语文试卷中,文言文部分占据了重要的部分。

文言文是中国古代的文学形式,阅读和理解文言文是培养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重要方式之一。

接下来,我们将对2011年高考语文文言文真题进行详细解读。

篇目一:《渔家傲·秋思》窦唯(文见《乐府诗集》)秋水共长天一色,天上寻秋千。

人间寄晚风,更伴明月天。

谁家今夜扁舟子,何处相思明月楼?可怜楼上月,应照离人妆碧秋。

这首诗是窦唯所作,收录于《乐府诗集》中。

诗中通过描绘秋天的景色,表达了离别时的思念之情。

作者借用了一系列生动的形象,使得读者可以深入感受到诗人的内心世界。

首先,诗人以“秋水共长天一色”作为开篇,通过描绘秋天天空的广阔和秋水的辽远,营造出一种悠远宏伟的氛围。

接着,诗人运用“人间寄晚风,更伴明月天”的表现手法,将主题进一步引向寻觅挂在天空中的明月的人间,以此来象征离别时悲戚之情。

然后,诗中出现“扁舟子”的描写,表现出舟子在清凉的秋夜中行船的情景,与前文中的思念相呼应,进一步加深了读者对于离别的感受。

最后,诗人以“可怜楼上月,应照离人妆碧秋”作为结尾,通过将明月与离别联系在一起,表达出作者对于离人之情的怜惜和思念。

通过对这首古文的解读,我们可以感受到其中所蕴含的深邃情感。

同时,也可以亲身体验到古人对于离别的痛苦和思念之情。

篇目二:《聊发少年狂》曹雪芹(节选自《红楼梦》)熏风扇,拂霞衣;天宝当午,我心飞。

听曲中间,有弦断,落花飘飘,何处寻。

此诗节选自《红楼梦》中的《聊发少年狂》。

诗中通过描绘少年狂放的心情和世俗的琐事,表达了对于梦想和人生意义的探索。

首先,诗人以“熏风扇,拂霞衣;天宝当午,我心飞。

”作为开篇,通过描绘烈日当空之时,自己心情奔放狂放的情景,表现出激情洋溢的少年形象。

接着,诗中描绘“听曲中间,有弦断,落花飘飘,何处寻”之景,以此来象征人生中的迷茫和矛盾。

少年狂放的心境和琴弦断裂、花瓣飘落的形象相呼应,进一步赋予了诗歌深厚的意境。

2011年高考全国卷语文试题详细解答

2011年高考全国卷语文试题详细解答

【点睛】“语言运用题”的形式多样,除了 一卷的“语病辨析与修改”客观题型之外, 还有相当于“微型写作”的主观题型,此题 就是主观题型的一种。主观型的语病辨析与 修改,实际上是“消极修辞”,包括锤炼词 语、选用句式、调整语序和润色文字等。这 道题目只涉及到虚词的正确运用,难度比较 小。解题的技巧在于整理把握文段的文体、 层次和逻辑关系。
【点睛】仿写整句,是高级语言表达能 力的体现。虽然我们反对语言表达上堆砌华 丽辞藻,但是不可否认的是,使用修辞,采 用整句来表达,具有鲜明、生动、形象的效 果。这种语言表达能力的形成依赖于长期的 仿写训练和思维训练。
第21小题
材料作文一般由“材料+要求”构成,有的有 提示语。提示语有利于考生审题立意(关注 提示语即可),但是也限制考生发挥(只能 围绕提示语)。2011年全国卷II 材料作文没 有提示语,考生自主自立空间较大。
争着敢去。这是贬义词,这里情感色彩不对。 不绝如缕:声音或气息微弱,时断时续;也形容
局面危急。这里与上文“热闹非凡”的情境不协调
第3小题
答案:B A项并列短语使用不当, C项“是指”与宾语搭配不当, D项句式杂糅
第4小题
答案:C 题目“流逝”后面应有句号。文段首句强
调今天短暂,末句总结今天对于昨天和明天 的意义,而选文内容正围绕今天和昨天、明 天的关系来写。因此第一空只能选⑥而不能 选⑤,而⑥与④有关键词“接力”衔接,并 自成一句,符合文段标点符号。③②是推论 今天对昨天的意义,①⑤是讲今天和明天的 关系,最后一句正好是对这四句的总结,因 此选C
下片写深夜孤灯独映。“人去”二字突兀 而出,正写出旅伴们聚散无常,也就愈能衬 托出远离亲人的凄苦。更苦者,是“酒已都 醒”,暗示出词人一直借酒消愁驱闷,以求 在醉眠中熬过寒夜;然而,酒意一醒,秋情 亦醒,羁旅悲愁,情侣相思,一股脑儿涌上 心头,词人竦然惊呼:“如何消夜永”,如 何熬过这漫长的凄冷阴暗的寒夜呵!词人将 羁旅悲愁、凄苦推至无可解脱的境地结束全 词,极致地显示词人羁宦如弃谪的无助与郁 闷。

2011年高考新课标全国卷语文试题(附答案及详细解析)

2011年高考新课标全国卷语文试题(附答案及详细解析)
国人民讥笑败军之将华元的诗歌,也是用来作为表情达意的 工具,所以从性质上来说,跟卿士的“献诗陈志”没有什么不同。 B.古人在“赋诗言志”时所言的志,往往不为原诗所具有,而是赋 诗者采用断章取义的办法,寄托在诗中某些句子之上的。 C.子展借用《诗经·郑风·将仲子》“人之多言,亦可畏也”一句话, 他的意思是叛臣的一面之词令人担心,请晋侯不要听信。 D.到了孔子时代,新音乐逐渐兴起,古乐逐渐失传,由此造成诗 与乐分家,《诗经》也就变成纯粹的语言文学作品,而与音乐无 关了。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在西周初期到春秋中叶的政治、外交和其他社会生活中《诗 经》被当作表情达意的工具,往往能起到平常语文所无法达到的 效果。 B.上古时期,人民群众的作品如果给采访诗歌的人收集去了,就 可能进入诗三百篇 中,不然则仍旧是没有曲调的“徒歌”。 C.古人在“赋诗言志”时采用的都是现成的诗篇,其含意大家都清 楚,所以能够通过诗歌的来回问答,了解彼此的立场。 D.孟子解释《伐檀》说,君子使国君得到安富尊荣,使子弟学会 孝悌忠信,所以君子可以不劳而食。这就曲解了《诗经》的原 意。 二、古代诗文阅读(36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4~7题。 何灌,字仲源,开封祥符人。武选登第,为河东从事。经略使韩缜 语之曰:“君奇士也,他日当据吾坐。”为府州、火山军巡检。辽人常越 境而汲,灌亲申画界堠,遏其来,忿而举兵犯我。灌迎高射之,发辄 中,或著崖石皆没镞,敌惊以为神,逡巡敛去。后三十年,契丹萧太师 与灌会,道曩事,数何巡检神射,灌曰:“即灌是也。”萧矍然起拜。为
“我丈母娘就是AB型的。” 这时彭先生忽然冒出来这么一句话。钱太太听了竟“咯”的一声笑 了:“还管他丈母娘的血型呢!” 张医师紧接着说:“提到彭先生的丈母娘,你们别笑,还有段恋爱 悲喜剧呢!倒是可以请彭先生讲给你们听。” “谈起来,是五年前的事了,”彭先生躺在藤椅上,仰着头,喷着 烟,从烟雾朦胧中看看天幕微笑着,他倒真是在做甜蜜的回忆呢!“那 时秀鸾在秘书室做打字员,天天夹着一包公事从我办公桌的窗前经 过。” “你就拿眼盯着看!”有人插嘴。 “不错,这位太太说得一点儿也不错,我盯着她那会说话的眼睛, 淘气的鼻子,甜蜜的小嘴儿……” “结果认识了没有?”有人发愚问。 “当然我们有机会认识啦!日子一久我们就坠入情网了,互订终 身,热带的小姐,实在另有她们可爱之处。” “台湾小姐?”到这时大家才知道是位台湾小姐。 “我知道,一定是聘金的问题。” 彭先生悠然地吸着烟摇摇头,“是我那位老丈人的问题!” “我那老丈人真是铁打的心肠,任凭秀鸾怎么哀求,他就是不许他 的女儿嫁给我。” “他认准了‘外省郎’没好的,秀鸾跟她爸爸说,如果不答应,她宁可 去死。老头子也说,你要嫁给那小子,我只当你死了。结果秀鸾还是投 进了我的怀抱。” “但是关于你丈母娘的AB型呢?”这时钱太太又想起了这件事。 大家笑起来了,彭先生接着讲: “我是很乐观的,我总以为我们结婚以后,一定会把我们翁婿之间 的关系慢慢调整过来。可是一年下来,我的希望就始终没实现,有时看 秀鸾挺着大肚子进去,就让我风里雨里地站在门口!我真想冲进去,可

2011年高考_新课标卷_语文答案详解

2011年高考_新课标卷_语文答案详解

2011年高考新课标卷语文答案详解一、现代文阅读1.A 解析:“《诗经》中的作品原来是普通的诗歌,并没有深刻的含意”有误。

原文中说:“这些乐歌一方面用于祭祀、宴会和各种典礼,另一方面则用于政治、外交及其他社会生活,当作表情达意的工具,其作用和平常的语言差不多,当然它更加曲折动人”,可见,诗经中的诗歌是有深刻含义的。

2.C解析:“他的意思是叛臣的一面之词令人担心,请晋侯不要听信。

”有误。

原文中说:“子晨却借用来说,晋侯纵然有理由,人言可畏。

”可见,不是叫晋侯不要相信,他的意思是你晋侯有理由,但是大家不清楚,都就把他当做是叛臣了。

子展的意思是晋侯纵然有理由,但“人言可畏”,别人看来总是为了一个叛臣。

3.B解析:“不然则仍然是没有曲调的‘徒歌’。

”有误。

原文中说:“古代史传中还有一些不在三百篇之内的“徒歌”这样的歌,从性质上说和“献诗陈志”没有什么分别。

不过士大夫献诗,是特地做了乐工唱的;庶人的作品则先是在社会上流传,给采访诗歌的人收集去了,才配上乐曲,达到统治阶段的耳中。

”由此可见,徒歌并不是没有进入诗三百的没有曲调的诗歌。

这一些作品不一定被收入诗三百篇中,但都有曲调。

二、古代诗文阅读(36 分)文言文阅读(19 分)文言文阅读4.C 解析:本文的“敛”是“退却, 退缩,收缩5.D 解析:①说的是何灌的行动,而不是“有成”, 敌人还是侵犯了边境.②说的是何灌箭法高超④说的是何灌关于运输改良的想法,是奏章的内容.6.D 解析:“何灌领命背城抗敌三日”有误。

原文中说:灌至,乞入见,不许,而“令控守西隅”意思是皇帝没有给他命令,给他的命令是去守西边,而不是守京城。

何灌没有阻止溃退,而是望风溃败。

7. (1).整理弓箭再次射中靶心,观看的人赞叹,皇帝亲自赐酒犒劳他。

解析:注意“整弓、中、诵叹、劳之”的翻译和整句句意。

(2).何灌来到,请求入见,皇帝不允许,而命令他把守西部边角。

解析:注意“乞入见、控守、西隅”的翻译,补充出“不许”的省略和整句句意。

2011年高考新课标全国卷语文试题(附答案和详细解析)

2011年高考新课标全国卷语文试题(附答案和详细解析)

2011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新课标卷)语文一、现代文阅读(9分,第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l~3题。

《诗经》原来是诗,不是“经”,这在咱们今天是很明确的。

但在封建社会里,诗三百篇却被尊为“经”,统治阶级拿它来做封建教化的工具。

从西周初期到春秋中叶,诗三百篇是一种配乐演唱的乐歌。

这些乐歌一方面用于祭祀、宴会和各种典礼,当作仪式的一部分或娱乐宾主的节目。

另一方面则用于政治、外交及其他社会生活,当作表情达意的工具,其作用和平常的语言差不多,当然它更加曲折动人。

例如周代有一种“献诗陈志”的做法,当一些人看到国君或者同僚做了什么好事或坏事,就做一首诗献给他们,达到颂美或者讽谏的目的。

还有人由于个人遭受冤屈或不幸,也往往通过诗来发泄和申诉。

应该说明,“献诗陈志”是要通过乐工的演唱来献给君上或同僚的,所以卿士“献诗”宗和“替献曲”或“睃贼”、“曚诵”并提。

在人民群众的生活里,诗歌也常用于表情达意,例如《诗经·邶风·新台》和《诗经·泰风·黄鸟》等,都是针对具体的现实问题而发的。

古代史传中还有一些不在三百篇之内的“徒歌”,例如《左传·宣公二年》记载宋国将军华元被郑国人提了去,后来逃回来,人民讥笑这位败军之将,做了一个歌儿对他唱。

这样的歌,从性质上说和“献诗陈志”没有什么区别。

不过士大夫献诗,是特地做了给乐工唱的;庶人的作品则先是在社会上流传,给采访诗歌的人收集去了,才配上乐曲,达到统治阶级的耳中。

在外交宴会等场合,宾主各方往往通过“贼诗”来表达愿望和态度。

“贼诗”时点出现成的诗篇,叫乐工们演唱,通过诗歌的问答,了解彼此的立场,这就叫“贼诗言志”。

这种“贼诗”往往不管原作本身的内容和意义,仅仅是把贼诗者的观点和愿望寄托在诗中某几句之上,来作比喻成暗示,所以是一种典型的断章取义。

《左传·寰公二十六年》记晋侯为了卫国一个叛臣的缘故,把卫侯羁押起来,齐侯和郑伯到晋国去说情,郑国的子展就贼《诗经·郑风·将仲子》一诗。

2011年高考各地语文试卷文言文阅读试题及翻译解析2

2011年高考各地语文试卷文言文阅读试题及翻译解析2

2011年高考各地语文试卷文言文阅读试题及翻译解析2(广东卷)二、本大题7小题,共35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5—9小题。

东乡罗提督战功,见于《圣武记》者详矣。

其智能亦自可韬,非徒以武力雄一时也。

公尝率兵入南山,搜余贼,村人苦猴群盗食田粮,晨必发火器惊之。

公问故,令获一猴来,剃其毛,画面为大眼诸丑怪状。

明晨俟群猴来,纵之去,皆惊走。

后不复至。

官夔州游击,夔关临峡,山水迅急,瞬息千里,盐枭至则鸣金叫呼,越关以过,船皆设炮械,两旁系大竹,弯如弓,他船追及,断系发之,船必覆,人莫敢撄。

公募善泅者,持利锯匿上流水中,俟船过,附而锯其舵,抵关适断,船不能行,触石破,尽获之。

罗少亡赖,数行窃,令捕之杖毙,弃诸野。

中夜而苏,匍匐至一老妪家,周之,乃改行,投身军营,骁勇冠绝侪辈。

当赵金龙之乱,罗受命,与总督卢公坤往平之,贼已困,将擒矣。

时宣宗以尚书宗室禧恩来督军,未至,诸公议待禧至,罗曰:“围久师怠,贼必遁。

”遂违众一战,歼贼且尽。

罗每对人言生平作贼事,不少讳,并请文人历叙其事,洵奇男子也。

改行后,始娶妻,忽患奇疾,百方不治,一道人过门曰:“有方可救,但得钱三十千乃能配药。

”罗自念贫窭,安得三十千钱,语其妻曰:“吾病且死,汝亦饿死耳。

苟鬻汝,得钱买药,则两活矣。

”妻泣而从之,病果瘳。

罗既官游击乃遣人访其妻以重金赎还为夫妇如初报其鬻身救夫之义也此事不足训然以视少共艰苦既贵而厌弃其糟糠者其厚薄之区殆不可以道里计天生豪杰磊磊落落安得以道学家之律绳之(选自葛虚存《清代名人轶事·将略篇》,有删改)5.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3分)A.村人苦猴群盗食田粮痛苦B.明晨俟群猴来,纵之去腾跃C.官夔州游击,夔关临峡做官D.抵关适断,船不能行碰到【答案】C(A.为……所苦,苦于……,使困苦,困于。

例:《列子·汤问》:“何苦而不平?”(苦于山挖不平)《史记·陈涉世家》:“天下苦秦久矣。

2011年高考各地语文试卷文言文阅读试题及翻译解析3

2011年高考各地语文试卷文言文阅读试题及翻译解析3

2011年高考各地语文试卷文言文阅读试题及翻译解析3(四川卷)三、(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8到10题。

吾乡吕徽之先生,家仙居万山中,博学能诗文,问无不知者,而常逃其名,耕渔以自给。

一日,携褚币诣富家易谷种,值大雪,立门下,人弗之顾。

徐至庭前,闻东阁中有人分韵作雪诗,一人得“滕”字,苦吟弗就,先生不觉失笑。

阁中诸贵游子弟辈闻得,遣左右诘之。

先生初不言,众愈疑,亲自出见,先生露顶短褐,布袜草屦,辄侮之,询其见笑之由。

先生不得已,乃曰:“我意举滕王蛱蝶事耳。

”众始叹伏,邀先生入坐。

先生曰:“我如此形状,安可厕诸君子间?”请之益坚,遂入阁。

众以“藤”“滕”二字请先生足之。

即援笔书曰:“天上九龙施法水,人间一鼠啮枯藤。

骛鹅声乱功收蔡,蝴蝶飞来妙过滕。

”复请粘“昙”字韵诗,又随笔写讫,便出门。

留之,不可得。

问其姓字,亦不答,皆惊讶曰:“尝闻吕处士名,欲一见而不能,先生岂其人邪。

”曰:“我农家,安知吕处士为何如人?”惠之谷。

怒曰:“我岂取不义之财?必易之。

”刺船而去,遣人遥尾其后。

路甚僻远,识其所而返。

雪晴,往访焉,惟草屋一间,家徒壁立。

忽米桶中有人,乃先生妻也。

因天寒,故坐其中。

试问徽之先生何在,答曰:“在溪上捕鱼。

”始知真为先生矣。

至彼,果见之,告以特来候谢之意。

隔溪谓曰:“诸公先到舍下,我得鱼,当换酒饮诸公也。

”少顷,携鱼与酒至,尽欢而散。

回至中途,夜黑,不良于行,暂憩一露棚下,适主人自外归,乃尝识面者,问所从来,语以故。

喜曰:“是固某平日所愿见者。

”止客宿,翼旦,客别。

主人蹑其踪,则先生已迁居矣。

又一日,先生与陈刚中治中遇于道。

治中策蹇驴,时犹布衣,见先生风神高简。

问曰:“得非吕徽之乎?”曰:“然。

足下非陈刚中乎?”曰:“然。

”握手若平生欢,共论驴故事。

先生言一事,治中答一事,互至四十余事,治中止矣。

先生曰:“我尚记得有某出某书,某出某传。

”又三十余事,治中深敬之。

(节选自陶宗仪《南村辍耕录》卷八《隐逸》)8.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徐至庭前徐:缓慢/B.安可厕诸君子间厕:置身/C.惠之谷惠:赠送/D.刺船而去刺:乘坐答案:D 解析:刺,划,撑。

2011年高考《语文》真题(全国卷)

2011年高考《语文》真题(全国卷)

2011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语文《诗经》原来是诗,不是“经”,这在咱们今天是很准确的。

但在封建社会里,诗三百篇却被尊为“经“,统治阶段拿它来做封建教化的工具。

从西周初期到春秋中叶,诗三百篇是一种配乐演唱的乐歌。

这些乐歌一方面用于祭祀、宴会和各种典礼,当作仪式的一部分或娱乐宾主的节目。

另一方面则用于政治、外交及其他社会生活,当作表情达意的工具,其作用和平常的语言差不多,当然它更加曲折动人。

例如周代有一种“献诗陈志”的做法,当一些人看到国君或者同僚做了什么好事或坏事,就做一首诗献给他们,达到颂美或者讽谏的目的。

还有人由于个人遭受冤屈或不幸,也往往通过诗来发泄和申诉。

应该说明,“献诗陈志”是要通过乐工的演唱来献给君上或同僚的,所以卿士“献诗”总和“簪献曲”或者“瞍赋”、“矇诵”并提。

在人民群众的生活里,诗歌也常用于表情达意,例如《诗经•邶风•新台》和《诗经•秦风•黄鸟》等,都是针对具体的现实问题而发的。

古代史传中还有一些不在三百篇之内的“徒歌”,例如《左传•宣公二年》记载宋国将军华元被郑国人提了去,后来逃回来,人民讥笑这位败军之将,做了一个歌儿对他唱。

这样的歌,从性质上说和“献诗陈志”没有什么分别。

不过士大夫献诗,是特地做了乐工唱的;庶人的作品则先是在社会上流传,给采访诗歌的人收集去了,才配上乐曲,达到统治阶段的耳中。

在外交宴会等场合,宾主各方往往通过“赋诗”来表达愿望和态度。

“赋诗”时点出现成的诗篇,叫乐工们演唱,通过诗歌的问答,了解彼此的立场,这就叫“赋诗言志”。

这种“赋诗”往往不管原作本身的内容和意义,仅仅是把赋诗者的观点和愿望寄托在诗中某几句之上,来作比喻和暗示,所以是一种典型的断章取义。

《左传•襄公二十六年》记晋侯为了卫国一个叛臣的缘故,把卫侯羁押起来,齐侯和郑伯到晋国去说情,郑国的子晨就赋《诗经•郑风•将仲子》一诗。

《将仲子》本来是一首爱情诗歌,这当中有“人之多言,亦可畏也”的话,是说女的爱着男的,又怕旁人说闲话;子晨却借用来说,晋侯纵然有理由,但“人言可畏”,别人看来总是为了一个叛臣。

2011年高考各地文学类文本阅读及试题答案解析

2011年高考各地文学类文本阅读及试题答案解析

2011年高考各地文学类文本阅读及试题答案解析(全国新课标卷)1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25分血的故事林海音南腔北调的夏夜乘凉会,一直聊到月上中天,还没有散去的意思。

大家被彭先生的故事迷住了。

彭先生是张医师的朋友。

张医师最近常鼓励大家去验血型。

大家都没有动过大手术,对于血的一切不够亲切。

今晚又谈到了血型。

这位彭先生说,作为现代的国民,血型不可不验,而且它或许还有意想不到的妙用呢!这时,钱太太开腔了:“干脆说罢,我就怕验出是AB型的!”钱太太所以这么说,实在也怪张医师,他曾说AB型是不祥之兆。

“我丈母娘就是AB型的。

”这时,彭先生忽然冒出来这么一句话。

钱太太“咯”地笑了:“还管丈母娘的血型呢!”张医师紧接着说:“提到彭先生的丈母娘,你们别笑,这里还有段恋爱悲喜剧呢!倒是可以请彭先生讲给你们听。

”“谈起来,是五年前的事了,”彭先生躺在藤椅上,仰着头,喷着烟,微笑着,他倒真是在做甜蜜的回忆呢!“那时秀鸾在秘书室做打字员,天天从我办公桌的窗前经过。

”“你就拿眼盯着看!”有人插嘴。

“不错,我盯着她那会说话的眼睛,淘气的鼻子,甜蜜的小嘴儿……”“结果认识了没有?”“我们当然有机会认识啦!日子一久,我们就坠入情网了,互订终身。

热带的小姐,实在另有她们可爱之处。

”“台湾小姐?”到这时大家才知道是位台湾小姐。

“糟糕的就在秀鸾是台湾小姐。

”彭先生接着说。

“我知道,一定是聘金的问题。

”有人说。

彭先生悠然地吸着烟,摇摇头:“是我那位老丈人的问题!”“我那老丈人真是铁打的心肠,任凭秀鸾怎么哀求,就是不许她嫁给我。

”“他认准了‘外省郎’没好的。

秀鸾跟她爸说,如果不答应,她宁可去死。

老头子也说,你要嫁给那小子,我只当你死了。

结果,秀鸾还是投进了我的怀抱。

”“但是关于你丈母娘的AB型呢?”这时钱太太又想起了这件事。

大家笑起来了,彭先生接着讲:“我是很乐观的,我总以为我们结婚以后,一定会把我们翁婿之间的关系慢慢调整过来。

2011年高考新课标全国卷语文试题(附答案及详细解析)-2

2011年高考新课标全国卷语文试题(附答案及详细解析)-2

2011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新课标卷)语文一、现代文阅读(9分,第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l~3题。

《诗经》原来是诗,不是“经”,这在咱们今天是很明确的。

但在封建社会里,诗三百篇却被尊为“经”,统治阶级拿它来做封建教化的工具。

从西周初期到春秋中叶,诗三百篇是一种配乐演唱的乐歌。

这些乐歌一方面用于祭祀、宴会和各种典礼,当作仪式的一部分或娱乐宾主的节目。

另一方面则用于政治、外交及其他社会生活,当作表情达意的工具,其作用和平常的语言差不多,当然它更加曲折动人。

例如周代有一种“献诗陈志”的做法,当一些人看到国君或者同僚做了什么好事或坏事,就做一首诗献给他们,达到颂美或者讽谏的目的。

还有人由于个人遭受冤屈或不幸,也往往通过诗来发泄和申诉。

应该说明,“献诗陈志”是要通过乐工的演唱来献给君上或同僚的,所以卿士“献诗”宗和“替献曲”或“睃贼”、“曚诵”并提。

在人民群众的生活里,诗歌也常用于表情达意,例如《诗经·邶风·新台》和《诗经·泰风·黄鸟》等,都是针对具体的现实问题而发的。

古代史传中还有一些不在三百篇之内的“徒歌”,例如《左传·宣公二年》记载宋国将军华元被郑国人提了去,后来逃回来,人民讥笑这位败军之将,做了一个歌儿对他唱。

这样的歌,从性质上说和“献诗陈志”没有什么区别。

不过士大夫献诗,是特地做了给乐工唱的;庶人的作品则先是在社会上流传,给采访诗歌的人收集去了,才配上乐曲,达到统治阶级的耳中。

在外交宴会等场合,宾主各方往往通过“贼诗”来表达愿望和态度。

“贼诗”时点出现成的诗篇,叫乐工们演唱,通过诗歌的问答,了解彼此的立场,这就叫“贼诗言志”。

这种“贼诗”往往不管原作本身的内容和意义,仅仅是把贼诗者的观点和愿望寄托在诗中某几句之上,来作比喻成暗示,所以是一种典型的断章取义。

《左传·寰公二十六年》记晋侯为了卫国一个叛臣的缘故,把卫侯羁押起来,齐侯和郑伯到晋国去说情,郑国的子展就贼《诗经·郑风·将仲子》一诗。

2011年高考语文试卷及答案(新课标全国卷)

2011年高考语文试卷及答案(新课标全国卷)

2011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新课标卷)语文参考答案一、现代文阅读1.A解析:“《诗经》中的作品原来是普通的诗歌,并没有深刻的含意”有误。

原文中说:“这些乐歌一方面用于祭祀、宴会和各种典礼,当作仪式的一部分或娱乐宾主的节目。

另一方面则用于政治、外交及其他社会生活,当作表情达意的工具。

”可见,诗经中的诗歌是有深刻含义的。

2.C解析:“他的意思是叛臣的一面之词令人担心,请晋侯不要听信。

”有误。

原文中说:“子晨却借用来说,晋侯纵然有理由,但“人言可畏”,别人看来总是为了一个叛臣。

”可见,不是叫晋侯不要相信,他的意思是你晋侯有理由,但是大家不清楚,都就把他当做是叛臣了。

3.B解析:“不然则仍然是没有曲调的“徒歌”。

有误。

原文中说:“古代史传中还有一些不在三百篇之内的“徒歌””“这样的歌,从性质上说和“献诗陈志”没有什么分别。

不过士大夫献诗,是特地做了乐工唱的;庶人的作品则先是在社会上流传,给采访诗歌的人收集去了,才配上乐曲,达到统治阶段的耳中。

”由此可见,徒歌并不是没有进入诗三百的没有曲调的诗歌。

二、古代诗文阅读(36分)(一)文言文阅读(19分)4.C解析:本文的“敛”是“退却”的意思。

5.D解析:①说的是何灌的行动,而不是“有成”。

②说的是何灌箭法高超④说的是何灌关于运输改良的想法。

6.D解析:“何灌领命背城抗敌三日”有误。

原文中说:“灌至,乞入见,不许,而令控守西隅”意思是皇帝没有给他命令,给他的命令是去守西边,而不是守京城。

7. (1).整理弓箭再次射中靶心,观看的人赞叹,皇帝亲自赐酒犒劳他。

(2).何灌来到,请求入见,皇帝不允许,而命令他把守西部边角。

(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8.表现了怀古伤今之情。

诗人春日眺望经水之滨,不见春草,只见古碑,行客之路尽是黄沙,想当年秦国何等强盛,看如今唐王朝的国势日衰,眼前一片荒凉,于是“不堪回首”之情油然而生。

9.①触景生情;②寓情于景;③写哀景抒哀情。

2011年高考《语文》真题(全国卷)

2011年高考《语文》真题(全国卷)

2011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语文一、现代文阅读(9分,第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l~3题。

《诗经》原来是诗,不是“经”,这在咱们今天是很准确的。

但在封建社会里,诗三百篇却被尊为“经“,统治阶段拿它来做封建教化的工具。

从西周初期到春秋中叶,诗三百篇是一种配乐演唱的乐歌。

这些乐歌一方面用于祭祀、宴会和各种典礼,当作仪式的一部分或娱乐宾主的节目。

另一方面则用于政治、外交及其他社会生活,当作表情达意的工具,其作用和平常的语言差不多,当然它更加曲折动人。

例如周代有一种“献诗陈志”的做法,当一些人看到国君或者同僚做了什么好事或坏事,就做一首诗献给他们,达到颂美或者讽谏的目的。

还有人由于个人遭受冤屈或不幸,也往往通过诗来发泄和申诉。

应该说明,“献诗陈志”是要通过乐工的演唱来献给君上或同僚的,所以卿士“献诗”总和“簪献曲”或者“瞍赋”、“矇诵”并提。

在人民群众的生活里,诗歌也常用于表情达意,例如《诗经•邶风•新台》和《诗经•秦风•黄鸟》等,都是针对具体的现实问题而发的。

古代史传中还有一些不在三百篇之内的“徒歌”,例如《左传•宣公二年》记载宋国将军华元被郑国人提了去,后来逃回来,人民讥笑这位败军之将,做了一个歌儿对他唱。

这样的歌,从性质上说和“献诗陈志”没有什么分别。

不过士大夫献诗,是特地做了乐工唱的;庶人的作品则先是在社会上流传,给采访诗歌的人收集去了,才配上乐曲,达到统治阶段的耳中。

在外交宴会等场合,宾主各方往往通过“赋诗”来表达愿望和态度。

“赋诗”时点出现成的诗篇,叫乐工们演唱,通过诗歌的问答,了解彼此的立场,这就叫“赋诗言志”。

这种“赋诗”往往不管原作本身的内容和意义,仅仅是把赋诗者的观点和愿望寄托在诗中某几句之上,来作比喻和暗示,所以是一种典型的断章取义。

《左传•襄公二十六年》记晋侯为了卫国一个叛臣的缘故,把卫侯羁押起来,齐侯和郑伯到晋国去说情,郑国的子晨就赋《诗经•郑风•将仲子》一诗。

2011年高考语文试题参考答案(全国卷)

2011年高考语文试题参考答案(全国卷)

2011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新课标卷)有答案在后面语文一、现代文阅读(9分,第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l~3题。

《诗经》原来是诗,不是“经”,这在咱们今天是很明确的。

但在封建社会里,诗三百篇却被尊为“经”,统治阶级拿它来做封建教化的工具。

从西周初期到春秋中叶,诗三百篇是一种配乐演唱的乐歌。

这些乐歌一方面用于祭祀、宴会和各种典礼,当作仪式的一部分或娱乐宾主的节目。

另一方面则用于政治、外交及其他社会生活,当作表情达意的工具,其作用和平常的语言差不多,当然它更加曲折动人。

例如周代有一种“献诗陈志”的做法,当一些人看到国君或者同僚做了什么好事或坏事,就做一首诗献给他们,达到颂美或者讽谏的目的。

还有人由于个人遭受冤屈或不幸,也往往通过诗来发泄和申诉。

应该说明,“献诗陈志”是要通过乐工的演唱来献给君上或同僚的,所以卿士“献诗”宗和“替献曲”或“睃贼”、“曚诵”并提。

在人民群众的生活里,诗歌也常用于表情达意,例如《诗经·邶风·新台》和《诗经·泰风·黄鸟》等,都是针对具体的现实问题而发的。

古代史传中还有一些不在三百篇之内的“徒歌”,例如《左传·宣公二年》记载宋国将军华元被郑国人提了去,后来逃回来,人民讥笑这位败军之将,做了一个歌儿对他唱。

这样的歌,从性质上说和“献诗陈志”没有什么区别。

不过士大夫献诗,是特地做了给乐工唱的;庶人的作品则先是在社会上流传,给采访诗歌的人收集去了,才配上乐曲,达到统治阶级的耳中。

在外交宴会等场合,宾主各方往往通过“贼诗”来表达愿望和态度。

“贼诗”时点出现成的诗篇,叫乐工们演唱,通过诗歌的问答,了解彼此的立场,这就叫“贼诗言志”。

这种“贼诗”往往不管原作本身的内容和意义,仅仅是把贼诗者的观点和愿望寄托在诗中某几句之上,来作比喻成暗示,所以是一种典型的断章取义。

《左传·寰公二十六年》记晋侯为了卫国一个叛臣的缘故,把卫侯羁押起来,齐侯和郑伯到晋国去说情,郑国的子展就贼《诗经·郑风·将仲子》一诗。

2011年全国各地高考真题分类汇编:文言文阅读(完全解析版)4

2011年全国各地高考真题分类汇编:文言文阅读(完全解析版)4

2011年全国各地高考真题分类汇编:文言文阅读(完全解析版)4 (湖南卷)二、文言文阅读(23分。

其中,选择题9分,每小题3分;简答题4分;翻译题10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5~9题。

严祺先文集序归庄韩文公之文,起八代之衰,其诗亦怪怪奇奇,独辟门户,而考亭先生尝病其俗,曰《上宰相书》、《读书城南诗》是也。

岂非以其汲汲于求知干进,志在利禄乎?故吾尝谓文章之事,未论其他,必先去其俗而后可。

今天下多文人矣,身在草莽,而通姓名于大人先生,且朝作一文,暮镌于梓,往往成巨帙,干谒贵人及结纳知名之士,则挟以为贽,如此,文虽佳,俗矣。

吾读严子祺先之文,深叹其能矫然拔俗也。

无锡自顾端文、高忠宪两先生讲道东林,远绍绝学,流风未远。

严子生于其乡,诵遗书,沐馀教,被服儒者,邃于经学。

平日重名节,慎行藏,视世之名位利禄,若将浼①焉。

感愤郁塞触事而发故其文立言之旨多今人之笑为迂者。

韩子尝言:“人笑之,则心以为喜。

”夫人之笑韩子者,特以其文辞为流俗所笑,犹杰然为一代儒宗;若立言之旨为流俗所笑,不又加于古人一等乎!虽然,使韩子而居今之世,其立言之旨,当亦如严子之迂,必不至有上宰相之书、城南之诗,取讥于大儒矣。

严子之文,余所见止数十篇,论理论事,明快严峭,恂恂儒者而笔能杀人,文辞之工如此!然吾以为文辞之工,今世文人之不免于俗者,亦或能之;其所以矫然拔俗,乃在立言之旨,世所共笑为迂者也。

夫世共笑为迂,余独不以为迂,而欣赏叹诧,则余亦迂甚矣哉!(选自《陶庄集》,上海古籍出版社1984年新1版)[注]①浼(měi):玷污。

5.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而考亭先生尝病其俗病:批评 B.深叹其能矫然拔俗也拔:拔除 C.远绍绝学,流风未远绍:继承 D.不又加于古人一等乎加:超过答案: B.解析:本题考查对文言文实词在文中意思的理解。

注意大语境代入法。

“拔”解释为“拔除”明显不通。

联系成语“出类拔萃”,此处“拔”应是“超出”之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1年高考各地语文试卷文言文阅读试题及答案解析(全国新课标卷)(一)文言文阅读(19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文成4-7题。

何灌,字仲源,开封祥符人。

武选登第,为河东从事。

经略使韩缜语之曰:“君奇士也,他日当据吾坐。

”为府州、火山军巡检。

辽人常越境而汲,灌亲申画界堠,遏其来,忿而举兵犯我。

灌迎高射之,发辄中,或著崖石皆没镞,敌惊以为神,逡巡敛去。

后三十年,契丹萧太师与灌会,道曩事,数何巡检神射,灌曰:“即灌是也。

”萧矍然起拜。

为河东将,与夏人遇,铁骑来追,灌射皆彻甲,至洞胸出背,叠贯后骑,羌惧而引却。

张康国荐于徽宗,召对,问西北边事,以笏画御榻,指坐衣花纹为形势。

帝曰:“敌在吾目中矣。

” 提点河东刑狱,迁西上阁门使、领威州刺史、知沧州。

以治城鄣功,转引进使。

诏运粟三十万石于并塞三州,灌言:“水浅不胜舟,陆当用车八千乘,沿边方登麦,愿以运费增价就籴之。

”奏上,报可。

未几,知岷州,引邈川水溉间田千顷,湟人号广利渠。

徙河州,复守岷,提举熙河兰湟弓箭手。

入言:“若先葺渠引水,使田不病旱,则人乐应募,而射士之额足矣。

”从之。

甫半岁,得善田二万六千顷,募士七千四百人,为他路最。

陪辽使射玉津园,一发破的,再发则否。

客曰:“太尉不能耶?”曰:“非也,以礼让客耳。

”整弓复中之,观者诵叹,帝亲赐酒劳之。

迁步军都虞候。

金师南下,悉出禁旅付梁方平守黎阳。

靖康元年正月二日,次滑州,方平南奔,灌亦望风迎溃。

黄河南岸无一人御敌,金师遂直叩京城。

灌至,乞入见,不许,而令控守西隅。

背城拒战凡三日,被创,没于阵,年六十二。

(节选自《宋史?何灌传》)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辽人常越境而汲汲:取水。

B.灌迎高射之,发辄中迎:面对。

C.敌惊以为神,逡巡敛去敛:躲藏。

D.铁骑来追,灌射皆彻甲彻:穿透。

答案:C 解析:敛,退缩,收缩。

5.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都表明何灌行事有成的一组是(3分)①灌亲申画界堠,遏其来②或著崖石皆没镞③至洞胸出背,叠贯后骑④愿以运费增价就籴之⑤得善田二万六千顷⑥陪辽使射玉津园,一发破的A.①②⑤ B.①③④ C.②④⑥ D.③⑤⑥答案:D 解析:①敌人还是侵犯了边境;②是有时;④是奏章的内容。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何灌有军事才能,射技震惊契丹。

经略使韩缜极为赏识他,认为终将取代自己 ;在守边时,何灌大显神威,以致三十年后提及往事契丹丈量都惊恐起拜。

B、何灌泞谙西北边事,受到微宗赞许。

他任洒落将时奋勇击退外敌,经举荐得到徽宗召问,他用笏板指画以助讲解,形象生动,徵宗很快明白了边战形势。

C、何灌善于治理政务,举措得到皇上认可。

为完成运粮任务,他建议将水运改为陆运;在招募射士时,又提出修渠引水,兴造良田,使剩余劳力乐于应募。

D、何灌力守京城,拒不降敌,不幸阵亡。

金兵南下,梁方平弃城逃遁,何灌阻止溃退未成;金兵长驱直下,逼近京城,何灌领命背城抗敌三日,受伤战死。

答案:D 解析:何灌没有阻止溃退,而是望风溃败。

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1)整弓复中之,观者诵叹,帝亲赐酒劳之。

答案:整理弓箭再次射中靶心,观看的人赞叹,皇上亲自赐酒犒劳他。

解析:注意“整弓、中、诵叹、劳之”的翻译和整句句意。

(2)灌至,乞入见,不许,而令控守西隅,答案:何灌来到,请求入见,皇上不允许,而命令他把守西部边角。

解析:注意“乞入见、控守、西隅”的翻译,补充出“不许”的省略和整句句意。

参考译文:何灌,字仲源,开封祥符人。

何灌因为武选登第,做河东路从事。

河东经略使韩缜对他说:“您是个奇才,将来总有一天会坐上我今天的座位。

”后来何灌担任府州、火山军巡检的军职,辽国人经常越境来取水,何灌亲自划定边界,不允许他们越境过来取水,辽国人愤怒地带领兵马犯境。

何灌朝着山崖向上射箭,每射必中,有的箭头都射到山石里面去了,辽军吃惊的把他当成是神人,悄悄的退去了。

大约过了三十年,契丹的萧太师与何灌相遇,说起了过去的事,历数道何巡检好箭法。

何灌说:“那就是我啊。

”萧太师肃然起敬忙向何灌行礼。

何灌随后做河东将,与西夏军队相遇,敌人的骑兵追了过来,何灌射出的箭都能侵彻敌人的铠甲,从胸前射进去,从背后洞穿,再射中后面的敌人,西夏人非常害怕地退走了。

张康国把何灌向徽宗推荐,徽宗召见了他回话,询问起西北边境的敌我态势,何灌用笏板在御榻画图,指着衣服上的花纹作为敌我态势来(向皇帝讲解)。

皇帝说:“敌人都在我的眼里了。

”后来何灌官升提点河东刑狱,迁西上阁门使、领威州刺史、知沧州。

因为治理城鄣有功,转任引进使。

当时皇帝命令运送粮三十万石到并塞三州。

何灌说:“河水太浅不能走水路,如果用陆路运输要用马车八千乘,工作量太大。

这时沿边麦子正熟,可以用运输粮草的费用就地加价收购麦子。

”奏了上去,朝廷应允了。

过不多久,何灌又被任命知岷州(熙河路),凿引邈川水灌溉了数千顷偏僻的田地,河湟一带的人民把它叫做广利渠。

后来平调到河州,不久又回到岷州,并加“提举熙河兰湟弓箭手”之职。

何灌向朝廷进言:“如果先修缮水渠引水,使耕地不受到旱灾的损害,那么百姓就乐于参加招募,而所需的弓箭手的名额就能够招足了。

”朝廷听从了何灌的建议。

不用半年,就改善了耕地质量二万六千顷,招募到了七千四百青壮弓箭手,是当时西北几路最成功的。

一次,何灌陪辽使在玉津园射箭,一发命中箭靶,再次发射就没有射中。

客人说:“太尉不行了吧?”何灌答道:“不是,我只是出于礼节让让你。

”整理弓箭再次射中靶心,观看的人赞叹,皇上亲自赐酒犒劳他。

随后升侍卫步军都虞候。

金兵南下,朝廷让所有的禁兵都出来京城交付给梁方平守卫黎阳。

靖康元年正月二日,金兵驻扎在滑州,梁方平向南逃跑,何灌亦望风溃败。

黄河南岸没有一个人能抵御敌人,金师于是直接攻打京城。

何灌来到,请求入见,皇上不允许,而命令他把守西部边角。

何灌背靠城池抗拒,总共和敌人作战了三天,受到创伤,死在阵地上,当时六十二岁。

(全国大纲卷)三、(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8-10题。

熊鼎,字伯颍,临川人。

元末举于乡,长龙溪书院。

江西寇乱,鼎结乡兵自守。

陈友谅屡胁之,不应。

邓愈镇江西,数延见,奇其才,荐之。

太祖欲官之,以亲老辞,乃留愈幕府赞军事。

母丧除,召至京师,授德清县丞。

松江民钱鹤皋反,邻郡大惊,鼎镇之以静。

迁起居注,承诏搜括故事可惩戒者,书新宫壁间。

舍人耿忠使广信还,奏郡县官违法状,帝遣御史廉之。

而时已颁赦书,丞相李善长再谏不纳,鼎偕给事中尹正进曰:“朝廷布大信于四方,复以细故烦御史,失信,且亵威。

”帝默然久之,乃不遣御史。

洪武改元,新设浙江按察司,以鼎为佥事,分部台、温。

台、温自方氏窃据,伪官悍将二百人,暴横甚。

鼎尽迁之江、淮间,民始安。

平阳知州梅镒坐赃,辨不已,民数百咸诉知州无罪。

鼎将听之,吏白鼎:“释知州,如故出何?”鼎叹曰:“法以诛罪,吾敢畏谴,诛无罪人乎!”释镒,以情闻,报如其奏。

宁海民陈德仲支解黎异,异妻屡诉不得直。

鼎乃逮德仲,鞫实,立正其罪。

是秋,山东初定,设按察司,复以鼎为佥事。

鼎至,奏罢不职有司数十辈,列部肃清。

鼎欲稽官吏利弊,乃令郡县各置二历,日书所治讼狱钱粟事,一留郡县,一上宪府,递更易,按历钩考之,莫敢隐者。

八年,西部朵儿只班率部落内附,改鼎岐宁卫经历。

既至,知寇伪降,密疏论之。

帝遣使慰劳,赐裘帽,复遣中使赵成召鼎。

鼎既行,寇果叛,胁鼎北还。

鼎责以大义,骂之,遂与成及知事杜寅俱被杀。

(节选自《明史?熊鼎传》)8.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元末举于乡,长龙溪书院长:执掌B.江西寇乱,鼎结乡兵自守结:聚合C.邓愈镇江西,数延见延:招聘D.乃留愈幕府赞军事赞:辅佐答案:C 解析:延,延请。

9.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部表明熊鼎处事精细求实的一组是①太祖欲官之,以亲老辞②复以细故烦御史③吾敢畏谴,诛无罪人乎④乃逮德仲,鞫实,立正其罪⑤按历钩考之,莫敢隐者⑥知寇伪降,密疏论之A.①②⑤B.①④⑥C.②③④D.③⑤⑥答案:D 解析:①表明熊鼎孝,②是朝廷的作为。

10.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熊鼎卓有才能,处变不惊。

他深受邓愈器重,留在邓手下任职;为母亲守孝后担任德清县丞,其时松江有人叛乱,邻郡惊恐,他冷静地控制了本县局面。

B.熊鼎思虑周详,维护朝廷威信。

广信郡县官员违法,皇上已颁发赦令,此时又要查究;熊鼎认为朝廷应当取信天下,不应为小事出尔反尔,皇上这才作罢。

C.熊鼎治政有方,坚持依法办事。

分管台、温事务时,他迁走凶恶残暴的官将,百姓方才安定;平阳知州梅镒被诬贪污行贿,他听从民意,依法予以释放。

D.熊鼎面对威逼,表现出凛然正气。

朵儿只班率部投靠朝廷,熊鼎察觉其中有诈,不久叛寇果然作乱,并胁迫他北还,他维护正义,责骂叛寇,最终被杀。

答案:C 解析:迁走的是方氏的伪官悍将;释放了梅镒,将情况上奏皇帝,皇帝回复照此执行。

11.把第一卷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鼎至,奏罢不职有司数十辈,列部肃清。

译文:熊鼎到任,奏请罢免不称职的官员数十人,各个部门安定清平。

解析:译出大意给2分:“奏罢”、“有司”、“列部”三处,每译对一处给1分。

(2)帝遣使慰劳,赐裘帽,复遣中使赵成召鼎。

译文:皇帝派遣使者慰劳,赐给裘皮衣服和帽子,又派中使赵成宣召熊鼎。

解析:译出大意给3分:“裘帽”、“复遣”两处,每译对一处给1分。

参考译文:熊鼎,字伯颍,临川人。

元末时乡试中举,执掌龙溪书院。

江西发生寇乱,熊鼎集结乡兵自守。

陈友谅多次胁迫他投降,他不理睬。

邓愈镇抚江西,多次召请他来相见,惊异于他的才华,向皇上推荐。

太祖要授给他官职,他说母亲年老需要赡养,推辞了,于是留在邓愈的将军府中,参与辅佐军事。

母亲死后守孝期满,皇帝召他到京城,授官德清县丞。

后松江平民钱鹤皋反叛,邻近地区大为惊扰,熊鼎镇抚他们而恢复平静。

升任起居注,奉诏搜求可引以为戒的旧事例,写在新宫殿的墙壁上。

舍人耿忠出使广信回来,将郡县官员违法的情况上奏皇帝,皇帝要派御史去察访。

而当时已经颁发大赦令,丞相李善长两次进谏暂时不派御史,皇帝不听,熊鼎偕同给事中尹正进言说:“朝廷广布信用于四方,又因小事派出御史,会失去信用,而且亵渎天威。

”皇帝沉默了好久,终于没有派御史去。

洪武元年,新设浙江按察司,熊鼎任佥事,分管台州、温州。

台州、温州自从被方氏窃据以后,伪官悍将两百人,非常凶暴。

熊鼎将他们全部迁到长江和淮河之间,百姓才安定下来。

平阳知州梅镒犯贪脏罪,不停地分辩,几百个平民都申诉知州无罪。

熊鼎正要听从,有一个小吏禀告道:“如果释放了知州,问起我们徇私故纵罪来怎磨办?”熊鼎叹气说:“法律是用来诛杀罪人的,我敢因为怕被责罚,而诛杀无辜吗!”释放了梅镒,将情况上奏皇帝,皇帝回复照此执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