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第二章 自然界中的元素 第三节 地球的公转运动(第1课时)地球公转特征及昼夜长短的变化
2022版高考地理总复习 第二章 行星地球 第三讲 地球的公转(一)——黄赤交角与昼夜长短的变化课件
考向三 昼夜长短的计算与判断
某科考队结束了两个月的海上考察,于4月21日返回到P地。下图为P地所在 区域当日某时地面形势图。读图回答下题。
4.科考队出发日P地昼长为11小时,返回到P地时,P地当日的昼长约为 ( C ) A.10小时 B.11小时 C.13小时 D.14小时 解析 本题考查昼夜长短的变化。从题中材料可知,从P地出发的日期大 约为2月21日,距春分(3月21日)一个月,昼长为11小时;春分时太阳直射赤道,P 地昼长为12小时,由此可见,出发日和春分时间相差1个月,昼长相差1小时;4月 21日太阳直射点位于北半球,其时间和春分也相差一个月,故推出,返回P地时, P地昼长约为13小时,故C项正确。
(6)太阳直射点回归运动的周期是一个 回归年 。
一、地球公转运动中的两个“注意点”
1.在判读地球公转轨道示意图时,不管其公转方向是顺时针还是逆时针,均为 自西向东。当地球公转方向为逆时针时,地轴上端指向北,下端指向南;反之, 上端指向南,下端指向北。
2.区分近、远日点和冬、夏至日
(1)从时间上看,近日点为1月初,冬至日为12月22日前后;远日点为7月初,夏至 日为6月22日前后。 (2)从在公转轨道的位置上看,近日点比冬至日靠东,远日点比夏至日靠东。
(2)看“移动”,定变化 太阳直射点的移动方向决定昼夜长短的变化趋势,纬度高低决定昼夜长短的 变化幅度。太阳直射点向哪个方向移动,哪个半球昼变长夜变短;赤道全年昼
夜平分,纬度越高,昼夜长短变化幅度越大(日期上,越接近春秋二分日,昼夜长 短变化幅度越小)。如下图所示:
规律总结 (1)太阳直射点直射某地(除赤道外),该地昼长夜短,但不一定昼最长 夜最短。北半球各地夏至日这一天昼最长,南半球各地冬至日这一天昼最长。 (2)昼变长夜变短不等于昼长夜短,如北半球昼变长说明太阳直射点向北移 动,但其可能直射南半球,此时北半球昼短夜长。昼变短夜变长与昼短夜长亦 是同样道理。
2024年高考地理一轮复习(新人教版) 教师用书目录
第一章地理工具与地理实践课时1地球仪与地图课时2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和计算课时3等高线地形图的应用真题专练第二章地球的运动第1讲宇宙中的地球课时4太阳对地球的影响课时5地球的历史和圈层真题专练第2讲地球的自转和公转课时6地球的自转与公转特征课时7黄赤交角及其影响第3讲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课时8昼夜交替沿地表水平运动物体的运动方向的偏转课时9时差课时10昼夜长短的变化课时11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四季更替和五带划分真题专练第三章大气的运动第1讲地球上的大气课时12大气的组成和垂直分层大气的受热过程课时13热力环流大气的水平运动——风真题专练第2讲常见天气系统课时14锋与天气课时15气旋、反气旋与天气真题专练第3讲气压带和风带课时16气压带和风带的形成课时17海陆分布对气压带和风带的影响真题专练第4讲气压带和风带对气候的影响课时18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课时19世界主要气候类型真题专练第四章水的运动课时20水循环课时21海水的性质课时22海水的运动课时23陆地水体及其相互关系课时24海—气相互作用真题专练第五章地表形态的塑造第1讲塑造地表形态的力量课时25塑造地表形态的力量真题专练第2讲构造地貌的形成课时26地质构造与地貌课时27板块运动与地貌课时28山地对交通的影响真题专练第3讲河流地貌的发育课时29河谷的演变课时30冲积平原的形成课时31河流地貌对聚落分布的影响真题专练第4讲其他地貌的发育课时32喀斯特地貌课时33风沙地貌课时34海岸地貌与冰川地貌真题专练第六章自然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第1讲自然环境的整体性课时35植被课时36土壤课时37整体性真题专练第2讲自然环境的地域差异性课时38陆地地域分异规律地方性分异规律课时39垂直地域分异规律真题专练第七章自然灾害课时40气象灾害课时41地质灾害课时42地理信息技术在防灾减灾中的应用真题专练第一章人口课时43人口分布与人口容量课时44人口迁移真题专练第二章乡村和城镇课时45乡村和城镇空间结构课时46地域文化与城乡景观课时47城镇化真题专练第三章产业区位因素第1讲农业区位因素及其变化课时48农业区位因素课时49农业区位因素的变化真题专练第2讲工业区位因素及其变化课时50工业区位因素课时51工业区位因素的变化真题专练第3讲服务业区位因素及其变化课时52服务业区位因素课时53服务业区位因素的变化真题专练第四章交通运输布局与区域发展课时54区域发展对交通运输布局的影响课时55交通运输布局对区域发展的影响课时56交通运输方式真题专练第五章环境与发展课时57环境问题与可持续发展课时58中国国家发展战略举例真题专练第一章区域与区域发展课时59区域与区域发展真题专练第二章资源、环境与区域发展课时60区域发展的自然环境基础课时61生态脆弱区的综合治理课时62资源枯竭型城市的转型发展真题专练第三章城市、产业与区域发展课时63城市的辐射功能课时64地区产业结构变化真题专练第四章区际联系与区域协调发展课时65流域内协调发展课时66资源跨区域调配课时67产业转移课时68国际合作真题专练第一章自然环境与人类社会课时69自然环境与人类社会第二章资源安全与国家安全课时70资源安全对国家安全的影响课时71中国的能源安全课时72中国的耕地资源与粮食安全课时73海洋空间资源开发与国家安全真题专练第三章环境安全与国家安全课时74环境污染与国家安全课时75生态保护与国家安全课时76全球气候变化与国家安全真题专练第四章保障国家安全的资源、环境战略与行动课时77保障国家安全的资源、环境战略与行动第一章世界地理第1讲世界主要分区课时78东南亚中亚课时79西亚非洲课时80欧洲西部两极地区第2讲世界主要国家课时81日本印度课时82俄罗斯澳大利亚课时83美国巴西第二章中国地理第1讲中国地理概况课时84中国自然地理特征课时85中国人文地理特征第2讲中国地理分区课时86北方地区课时87南方地区课时88西北地区课时89青藏地区。
高考地理一轮总复习 第2章第3课 地球的公转课件 新人教版必修1
第三十一页,共48页。
【真题3】(2011·江苏)下表为三地连续两日日出与日 落时刻(shíkè)(北京时间)。据此回答(1)~(2)题。
1.黄赤交角及太阳直射(zhíshè)点的产生 地球(dìqiú)在公转过程中,有两个重要的特点: ①地球(dìqiú)是斜着身子绕日公转的。因此,地
球(dìqiú)公转轨道平面(即黄道平面)同赤道平面不重合, 它们之间的交角就是黄赤交角。目前,黄赤交角是 23.5°。
第十四页,共48页。
②地轴在宇宙空间的方向(fāngxiàng)不因季节而 变化。而太阳与地球的相对位置随时在变,这就引起 了太阳直射点纬度位置的周年变化。
第十一页,共48页。
规律(guīlǜ)技
巧总地结 球(dìqiú)公转轨道示意图及地球(dìqiú)位 置的判断技巧
(1)地球(dìqiú)自转与公转的方向是一致的, 即“北逆南顺”。
(2)冬至日,太阳直射南半球,地球(dìqiú)公 转至近日点附近;夏至日,太阳直射北半球,地 球(dìqiú)公转至远日点附近。运行到近日点时, 地球(dìqiú)公转速度最快;远日点时,公转速度 最慢。
30千米/秒。
第八页,共48页。
【真题1】(2009·重庆)下图为地球(dìqiú)公转轨道示 意图。读图回答(1)~(2)题。
第九页,共48页。
(1)地球从甲运行到乙期间,重庆的正午太阳高度
( B) A.逐渐减小
B.逐渐增大
C.先减小后增大 D.先增大后减小
2024年高考地理一轮复习专题1
第3讲地球的运动(一)自转运动的三要素1.自转方向:自西向东;极点俯视图:南顺北逆。
留意:在题目未告知哪个半球时,须要依据经度大小变更的方向(顺着地球自转方向,东经度渐渐增大,西经度渐渐减小)。
得出极地俯视图的顺逆方向,从而推断出半球。
2.自转周期:恒星日(23小时56分4秒,真正周期)太阳日(24小时,昼夜更替周期)3.自转速度:角速度:①极点无速度;②角速度全球相等=15°/小时;线速度:(纬度因素)线速度赤道最大,由赤道向两极递减;南、北半球纬度数相同的地点线速度相同。
南、北纬60°上的线速度约为赤道上的一半;南、北极点的线速度为零。
(海拔因素)海拔越高,线速度越大。
【扩展1】地球同步卫星的速度与地球的自转速度的关系:角速度一样;同步卫星线速度比地球自转线速度大【扩展2】航天基地建设的区位条件(1)航天放射基地选择的条件①天气:晴天多、阴雨天少,风速小,温度低,有利于放射和跟踪;②纬度:纬度低,自转线速度大,可以节约燃料和成本;③地形:地形平坦开阔,有利于跟踪观测;④海陆位置:大陆内部气象条件好,隐藏性强,人烟稀有,平安性强;海上人类活动少,平安性强;⑤交通条件:内外交通便利,有利于大宗物资运输;⑥平安因素:出于国防平安考虑,有的建在山区、沙漠地区,有的在人烟稀有处。
(2)放射时间、方向和回收场地选择①放射时间:在一天中一般选择在晴朗无云的夜晚,主要是便于定位和跟踪观测;我国放射时间:主要选择在冬季,便于航天测控网对飞船的监控、管理、回收。
我国有多艘“远望号”监测船在南半球纬度较高的海疆,选择在冬季使为了避开南半球恶劣的海况。
②放射方向:一般与地球运动方向一样,向东放射可充分利用自转线速度的作用,节约能源;③回收场地选择:我国的回收场地在内蒙古自治区中部地区。
地势平坦,视野开阔,便于搜救;人烟稀有,有利于疏散人群;气候干旱,多晴朗天气,地质条件好。
(二)地球自转运动产生的地理意义1.昼夜更替(1)区分昼夜现象和昼夜交替产生的缘由:昼夜现象:地球本身属性(不发光,不透亮);昼夜更替:昼夜现象加上地球的自转导致。
高考地理第二章宇宙中的地球第三节地球公转及其地理意义(第1课时)公转特征和正午太阳高变化规律_1
读某地一年内某时段正午太阳高度变化图(其中A对应的日期为6月
22日),回答(1)~(2)题。
(1)该地的纬度可能是( )
A.0°
B.10°N
C.10°S
D.23.5° N
(2)在AB区间内( )
A.该地一直昼长夜短
B.地球的公转速度一直在变快
C.太阳直射点在南半球 D.太阳直射点正在向北移动
12/10/2021
[核 心 知 识 再 现]
1.公转规律 (1)轨道:近似正圆的 椭圆 ,太阳位 于它的一个 焦点 上。 (2)方向: 自西向东 。 (3)周期:365 日 6 时 9分10秒。 (4)速度17月月初初,,地地球球公公转转至至AB近远日日点点,,公公转转速速度度较较快慢
12/10/2021
夏至日与远日点重合,冬至日与近日点重 合这种说法对吗? 提示 不对,从时间上看近日点为1月初,冬至日为12月22 日前后;远日点为7月初,夏至日为6月22日前后。从在公 转轨道的位置上看,近日点比冬至日靠东,远日点比夏至 日靠东。
考点二 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规律
[核 心 知 识 再 现]
1.太阳高度和正午太阳高度的区别 太阳光线与地平面之间的夹角,叫做太阳高度角,简称太阳 高度(如图甲所示)。一天中太阳高度_最__大__值出现在正午,称 为正午太阳高度(如图乙所示)。
12/10/2021
2.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 (1)纬度变化规律 正午太阳高度从太阳_直__射__点__所在纬度向南北两侧递减。
12/10/2021
考向二 正午太阳高度大小的判断
2.(2015·天津文综,10~11)2015年某
日出现了日食现象。在四幅日照图
中,深色阴影为夜半球,浅色阴影
湘教版高考地理总复习 第一篇 自然地理 第二章 地球的宇宙环境与地球运动 第3讲 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
考点二 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
情境探究
2023年某楼盘(32° N,121° E)开盘销售已封顶的1~4号楼。这4幢楼均为18 层,层高3 m,南北楼间距为50 m。下图为该楼盘平面示意图。
(1) 小明发现4号楼底楼10月22日起正午就无阳光照射,一年中该楼层正午有阳光照 射的时间约为几个月?并说明判断的理由。 ____8_个__月___。__理__由__:__由__地__球__运__动__的__对__称__规__律__可__知__,__正__午__底__楼__无__太__阳__照__射__的__时__间__和__又__一___ _次__开__始__有__太__阳__照__射__的__时__间__是__关__于__冬__至__日__对__称__的__,__由__此__可__知__该__楼__层__又__一__次__开__始__有__阳__光__照__ _射__的__日__期__为__次__年__2_月__2_2_日__,__故__该__楼__层__一__年__中__有__4_个__月__正__午__没__有__阳__光__照__射__,__有__8_个__月__中__午__有_ _阳__光__照__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读五带划分图,回答下列问题。 (1) 形成原因:__昼__夜__长__短__和正午太阳高度的时 空变化导致太阳辐射的时空变化。 (2) 天文四季:一年中白昼最长、__太__阳__高__度__角__ _最__高__的季节定为夏季,北温带国家在气候统计上 一般__3_、__4_、__5_月为春季,依次每3个月为一个季 节。 (3) 五带划分:以南北回归线和南北极圈为界限, 可把地球分为南寒带、__北__寒__带__、北温带、__南__温_ _带__和热带五个热量带。五带反映了年太阳辐射总 量从低纬地区向__高__纬__地区减少的规律。
近年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一部分自然地理第二章宇宙中的地球第三讲地球公转及其地理意义——公转特征及昼夜
2019版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一部分自然地理第二章宇宙中的地球第三讲地球公转及其地理意义——公转特征及昼夜长短的变化练习湘教版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2019版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一部分自然地理第二章宇宙中的地球第三讲地球公转及其地理意义——公转特征及昼夜长短的变化练习湘教版)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2019版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一部分自然地理第二章宇宙中的地球第三讲地球公转及其地理意义——公转特征及昼夜长短的变化练习湘教版的全部内容。
第三讲地球公转及其地理意义-—公转特征及昼夜长短的变化[基础巩固组](2017·威海模拟)下图为半球示意图,a为晨线.读图,完成1~3题.1.此日,我国的节气是()A.春分B.夏至C.秋分D.冬至2.此时,下列即将日出的城市是( )A.兰州B.北京C.上海D.广州3.图中表示地球绕日公转方向的箭头,正确的是( )A.①B.②C.③D.④解析:第1题,由图中海陆分布可判断,此半球为北半球,又因为a为晨线,且与北极圈相切,所以可判断,此时北极圈内出现极夜现象,为北半球冬至。
第2题,读图可知,此时北京、上海、广州已为白天,只有兰州位于黑夜,因而即将日出的是兰州。
第3题,此时太阳直射180°经线,即180°经线正对太阳,说明①方向是太阳所在的方向;此时地球位于近日点附近,从北极上空看地球公转方向为逆时针,因而④箭头表示地球公转的方向。
答案:1.D 2。
A 3。
D读图,完成4~5题.4.P、Q表示地球公转轨道上的两个特殊点,则图中字母L和S,代表的角的度数为( )A.20° B.23°26′C.30° D.66°34′5.P、Q表示地球公转轨道上的两个特殊点,当地球越过P点后的一段时间内,太阳直射点( )A.在北半球向北移动B.在南半球向北移动C.在北半球向南移动D.在南半球向南移动解析:第4题,由图中信息可知,P、Q分别为夏至日和冬至日,L和S代表的是黄赤交角。
2025届高考地理总复习一轮复习配套PPT课件(人教版)第1篇 自然地理 第2章 宇宙中的地球 第1
三、太阳对地球的影响 1.太阳辐射 (1)太阳能量来源:太阳内部的 核聚变 。 (2)对地球的影响
光和热
2.太阳活动 (1)太阳大气层及太阳活动
太阳大气层的结构:A 光球层 ,B 色球层 ,C日冕层。
(2)四大影响
电离层 极光
磁暴
实践应用
1.我国航天事业的骄傲——“天宫”空间站 2023年5月30日,神舟十六号航天员乘组开启为期5个月的在轨驻留,其间他 们将在“天宫”空间站开展平台维护与照料、机械臂操作、出舱活动、舱 段转移等工作以及空间科学实验、技术试验。 (1)在太空中沿预定轨道运行的“天宫”空间站属于哪类天体? 提示 卫星。 (2)对宇航员出舱活动影响最明显的因素是什么? 提示 太阳活动。
考向二 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 下图为1964—2015年我国江淮地区太阳黑子数与梅雨强度的相关系数分 布图。读图,完成3~4题。
3.太阳黑子数与梅雨强度( D ) A.在湖北省的东南部呈正相关 B.在安徽省的大部分地区呈负相关 C.在图中西北部的相关性最小 D.正相关最大值出现在图中东北部 4.太阳黑子数达最大值时( B ) A.江淮地区梅雨强度增大 B.通信卫星信号易受干扰 C.漠河地区出现极昼现象 D.耀斑爆发强度减弱
(2)自身条件——三个“适中”
自身条件主要指适宜的温度条件、适合生物生存的大气条件和液态水的
存在。
地球原始大气并不适宜生命生存
思维拓展·再提升 地球大气对生命存在和发展有何作用? 提示 ①厚厚的大气层可以减少小天体对地表的撞击。②大气对太阳辐射 的削弱作用和对地面的保温作用使地表昼夜温差不大。③氧气可供生物 呼吸,臭氧等可以使生物免受过多紫外线的伤害。
本课结束
图1 图2
与浙江省相比,当地布局光热发电场的优势区位因素有( ) ①土地 ②太阳辐射 ③劳动力 ④电网分布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第二章 自然界中的元素 第二节 地球的自转运动(第1课时)地球的自转特征与地球自转
2018版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二章自然界中的元素第二节地球的自转运动(第1课时)地球的自转特征与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课时训练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2018版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二章自然界中的元素第二节地球的自转运动(第1课时)地球的自转特征与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课时训练)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2018版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二章自然界中的元素第二节地球的自转运动(第1课时)地球的自转特征与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课时训练的全部内容。
第二节地球的自转运动第1课时地球的自转特征与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一、二)选择题1.(2017·北京101中学期中)从南极上空向下看,飞机甲沿南纬60°逆时针方向飞行;从北极上空向下看,飞机乙沿北纬60°顺时针方向飞行,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A.都是自东向西飞行B.都是自西向东飞行C.都是向低纬飞行D.都是向高纬飞行解析地球自西向东运动,从北极上空看为逆时针,从南极上空看为顺时针.故A正确。
答案A2.(2017·杭州一模)2016年的第一场流星雨出现在1月4日,左下图为某观测者在我国某地通过长时间曝光(捕捉流星)拍摄的一张照片;右下图为示意图,图中能显示流星和照片曝光的时间分别为( )A.①、30分钟B.③、6小时C.④、2小时D.④、一整夜解析由于地球自转的影响,图中呈圆形运动的轨迹表示的是恒星,而运动轨迹不与上述圆形一致的一般为短暂存在的流星,故④表示流星;流星是一个短暂的现象,不可能是一整夜。
故C 正确.答案C读下图,回答3~4题。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第二章 自然界中的元素 第三节 地球公转及其地理意义(第1课时)公转特征和正午太阳
2018版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二章自然界中的元素第三节地球公转及其地理意义(第1课时)公转特征和正午太阳高度变化规律课件训练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2018版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二章自然界中的元素第三节地球公转及其地理意义(第1课时)公转特征和正午太阳高度变化规律课件训练)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2018版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二章自然界中的元素第三节地球公转及其地理意义(第1课时)公转特征和正午太阳高度变化规律课件训练的全部内容。
第三节地球公转及其地理意义第1课时公转特征和正午太阳高度变化规律选择题(2017·太原实验中学月考)读地球公转示意图,完成1~3题。
1.如图所示,甲、乙、丙、丁为地球绕日公转轨道的四等分点,地球从甲处开始绕日公转一周,途中用时最少的是()A.甲—乙段B.乙—丙段C.丙—丁段D.丁—甲段2.当地球位于图示位置时,太阳直射点所处位置及移动方向是()A.北半球,向北移动B.北半球,向南移动C.南半球,向北移动D.南北球,向南移动3.当地球公转经过乙处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我国北方出现“秋高气爽”的天气B.正是到南极考察的最佳季节C.正是我国华北平原冬小麦播种季节D.北极点附近极昼的范围呈扩大的趋势解析第1题,地球公转在近日点附近速度最快,在远日点附近速度最慢,故丁-甲段用时最少,乙—丙段用时最多.第2题,地球公转至图示位置时位于1月初以后、春分日之前,太阳直射南半球,向北移动。
第3题,地球公转经过乙处时,我国处于春分日之后的春季,太阳直射点北移,北极点周围极昼范围扩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三节地球的公转运动第1课时地球公转特征及昼夜长短的变化选择题(2017·太原实验中学月考)读地球公转示意图,完成1~3题。
1.如图所示,甲、乙、丙、丁为地球绕日公转轨道的四等分点,地球从甲处开始绕日公转一周,途中用时最少的是( )A.甲—乙段B.乙—丙段C.丙—丁段D.丁—甲段2.当地球位于图示位置时,太阳直射点所处位置及移动方向是( )A.北半球,向北移动B.北半球,向南移动C.南半球,向北移动D.南半球,向南移动3.当地球公转经过乙处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我国北方出现“秋高气爽”的天气B.正是到南极考察的最佳季节C.正是我国华北平原冬小麦播种季节D.北极点附近极昼的范围呈扩大的趋势解析第1题,地球公转在近日点附近速度最快,在远日点附近速度最慢,故丁—甲段用时最少,乙—丙段用时最多。
第2题,地球公转至图示位置时位于1月初以后、春分日之前,太阳直射南半球,向北移动。
第3题,地球公转经过乙处时,我国处于春分日之后的春季,太阳直射点北移,北极点周围极昼范围扩大。
南极考察最佳季节为北半球冬季。
华北平原冬小麦播种季节为北半球秋季。
答案 1.D 2.C 3.D(2017·西安铁中期末)下图为黄道平面与地球球面相对位置关系示意图。
图中①点为黄道平面与地球球面交接线的最北端,②为该交接线上一普通点。
读图,完成4~5题。
4.若太阳直射点到达①点时,北京时间刚好为18时36分,则①点所在经度为( ) A.30°E B.159°WC.21°E D.无法确定5.已知②点的纬度为15°N,某年太阳直射点移动到该点的日期恰好为5月1日。
据此推测,这一年11月1日太阳直射点的纬度最可能为( )A.10.5°S B.15°SC.19.5°S D.24°S解析第4题,太阳直射点到达①点时,即①点地方时为12时,比120°E的地方时(即北京时间)晚6小时36分钟,经度相差99°,所以①点所在经度应该在120°E以西99°,即21°E。
第5题,太阳直射点两次出现在同一纬度的时间相对于二至日具有对称性,据此可知,5月1日距离夏至日的时间间隔与11月1日距离冬至日的时间间隔相当,则11月1日太阳直射点纬度距离南回归线的纬度应与5月1日太阳直射点纬度距离北回归线的纬度相当,故11月1日太阳直射点的纬度可能为15°S。
答案 4.C 5.B6.(2014·北京文综,2)北京时间2013年12月21日0时42分,我国为玻利维亚成功发射通信卫星。
读下图,回答下题。
卫星发射当日( )A.玻利维亚在傍晚可收看卫星发射直播B.赤道正午太阳高度角接近90°C.中国南极昆仑站所在地出现极昼现象D.地球接近公转轨道的远日点解析由北京时间和玻利维亚的经度范围计算可知,卫星发射时,玻利维亚不是傍晚,故A 项错误;12月21日太阳直射点位于南回归线附近,赤道上正午太阳高度不可能接近90°;中国南极昆仑站位于南极圈以南且纬度较高,该日可出现极昼现象,故C项正确;每年1月初地球公转到近日点,故D项错误。
答案C(2013·四川文综,10)下图是亚洲中纬度地区一种适应环境、别具地方特色的民居,称为土拱。
这种民居较高大,屋顶为拱顶或平顶,墙体由土坯砌成,厚度很大。
据此完成第7题。
7.6月8日当地地方时15时,照射土拱的太阳光来自( )A.东北方向B.东南方向C.西北方向D.西南方向解析该地位于亚洲中纬度地区,6月8日,当地地方时为12时,照射土拱的太阳光来自正南方,当地地方时为15时,照射土拱的太阳光应来自西南方。
答案D(2012·安徽文综,31)下图为安徽省平原地区某中学的操场和行道树示意图(晴天8:00前后,东操场大部分被行道树的树荫覆盖)。
读图,完成第8题。
8.下列日期中,阳光照射行道树产生的阴影在地面转动角度最大的是( )A.5月1日B.6月1日C.7月1日D.8月1日解析当太阳直射北回归线的时候,即6月22日前后,北半球白昼最长,阳光照射行道树产生的阴影在地面转动角度最大,而题中给的四个日期最接近6月22日的是7月1日。
答案C下表为三地连续两日日出与日落时刻(北京时间)。
据此回答9~10题。
时间地点当日次日日出日落日出日落①9:0023:008:5823:02②7:1918:417:2018:40③5:4018:485:3918:49 9.A.①②③ B.①③② C.②①③ D.③①②10.若③地为北京,则此时( )A.太阳直射点位于南半球且向北移B.地球公转速度逐渐加快C.北极圈内极昼的范围逐渐扩大D.各地昼夜长短相差最小解析第9题,赤道上全年昼夜等长,昼长为12小时,距赤道越远,纬度越高,昼夜差越大。
据表可判断出①地昼长时间与赤道昼长差别最大,纬度最高,其次是③,②地纬度最低。
第10题,读图表数据可知,北京的昼长大于12小时且在变长,说明直射点在北半球,且向北移,则北极圈内极昼范围逐渐扩大,故A、D项排除;此时地球公转位置逐渐接近远日点,公转速度变慢,排除B项,故C对。
答案9.B 10.C(2017·临沂模拟)下图示意我国30°N某地正午时房屋内的光照情况,表格数据为正午时阳光照射在室内地面上的面积统计。
据此回答11~12题。
时间第一天第二天第三天第四天第五天面积(m2)7 6.99 6.98 6.97 6.9811.A.青藏高原B.四川盆地C.江南丘陵D.华北平原12.下列地理现象中,符合该地此时期情况的是( )A.地球公转速度加快B.正处于6月C.白昼逐渐增长D.黑夜逐渐增长解析第11题,从图中可以看出,北京时间14:00时,太阳从该地正南方射入窗户,此时该地地方时为12:00,因此该地经度为90°E,结合其纬度可知,该地位于青藏高原。
第12题,由表格中窗影面积先变小后变大的变化可知,此时该地正午太阳高度先变大后变小,经过北半球夏至日。
此时为6月份,地球公转速度较慢;该地白昼较长,昼长变化为先变大后变小。
答案11.A 12.B(2017·厦门模拟)某同学对居住地每天的日出时间进行了一段时间的持续观测与记录,绘成下图。
读图完成13~14题。
13.a~b期间,该地的昼夜长短及其变化趋势是( )A.昼长夜短,且昼渐长夜渐短B.昼长夜短,且昼渐短夜渐长C.昼短夜长,且昼渐长夜渐短D.昼短夜长,且昼渐短夜渐长14.该地一年中昼夜长短的变化幅度约为( )A.1小时40分钟B.2小时20分钟C.3小时20分钟D.4小时40分钟解析第13题,a~b期间,该地昼短夜长,日出时间越来越早,昼长逐渐变长,至b点时昼夜平分。
第14题,该地一年中日出最早和日出最晚时间约相差2小时20分钟,因此昼夜长短的变化幅度约为4小时40分钟。
答案13.C 14.D人们可用观测日影的方法来测量所在地的纬度。
如图甲所示,OL为当地一竖立直杆,OP 和OQ是某日不同时刻OL的日影。
图乙中两条曲线分别示意某两地3月份到7月份的昼长变化。
读图完成15~16题。
15.直杆所在地的纬度( )A.80°S B.80°NC.75°S D.65°N16.观测当日①②两地昼长分别约为( )A.8小时14小时30分B.10小时13小时30分C.16小时9小时30分D.17小时10小时30分解析第15题,读图甲,根据OL杆影的方向分别是正南和正北方向,说明该地位于高纬地区,有极昼现象。
OP、OQ分别是一日中最大、最小太阳高度,即正午太阳高度和子夜时太阳高度。
根据太阳高度的差值可以判断该日的太阳直射点纬度为(25°+5°)/2=15°,该地正午时日影朝南,说明位于南半球,所以该地纬度是80°S,A对。
第16题,读图乙可知,①地6月21日昼长最短,约7小时,说明位于南半球;②地6月21日昼长为15小时,应在北半球。
结合前面分析,观测当日太阳直射纬度约是15°S,南半球各地应昼长夜短,A、B错。
太阳直射点从赤道移到南回归线用了3个月的时间,则移动15°约用了两个月时间,即该日距冬至日约1个月。
图中5月21日,①②两地的昼长分别约为8小时和14小时30分,其昼夜长短情况与该日正好相反,C对。
答案15.A 16.C(2017·济南模拟)假设海洋中有甲、乙两个小岛,读图完成17~18题。
17.关于甲、乙两岛日落情况的叙述,正确的是( )A.甲岛上的居民不可能比乙岛先看到日落B.甲岛上的居民有可能在当地的冬至日前后,比乙岛先看到日落C.乙岛上的居民即使在12月22日前后,也比甲岛上的居民先看到日落D.在一年中,甲岛上的居民先看到日落的时间远比乙岛多18.影响甲、乙两岛日落时刻差异的因素有( )①经纬度位置②海陆位置③太阳直射点位置④地形、海拔⑤当地人的作息时间A.①②④ B.②④⑤C.①③④ D.①③⑤解析第17题,从图示位置看,甲岛纬度稍高,靠近南回归线,乙岛纬度稍低,靠近赤道。
当太阳直射点继续北移时,甲岛昼变短,日落较早;在当地冬至日附近,甲岛昼最短,日落最早,有可能比乙岛先看到日落;可推断只有在太阳直射北纬20°~23°26′期间,甲岛居民有可能比乙岛居民先看到日落。
选B。
第18题,太阳直射点向哪(南、北)半球移动,此半球昼变长,日出变早、日落变晚;纬度越高,昼长变化幅度越大,日出日落时间变化大;同一纬线,越靠东时间越早,日出越早;高海拔地区,日出较早,日落较晚。
选C。
答案17.B 18.C下图中MON表示晨昏线,非阴影部分与阴影部分的日期不同。
读图,回答19~20题。
19.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线速度:P=Q=M=O>NB.所在半球河流右岸侵蚀严重C.MO为晨线D.NO为晨线20.此时关于日期和时间的说法正确的是( )A.Q点的地方时为17:00B.N地方时为6:00C.若阴影部分日期是5日,则非阴影部分是4日D.再过8小时全球为同一日期解析第19题,结合线速度分布规律知,线速度P=Q=M=N>O;根据地球自转方向可知该半球为南半球,所在半球河流左岸侵蚀严重;根据日期的特点可以判断过极点与P点的经线为0时所在经线,南极点附近出现极夜现象,NO为晨线。
第20题,过Q点的经线为180°经线,过P点的经线即60°W地方时为0点,那么Q点位于180°经线上,地方时为16:00;再过8小时全球为同一日期;图示中纬线圈上昼夜不平分,N地不在赤道,地方时不可能是6:00;若阴影部分日期为5日,则非阴影部分是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