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下地理科复习提纲
高一地理复习提纲
2022高一地理复习提纲高一地理复习提纲1、从东西半球看,她位于东半球,从南北半球看,她位于北半球。
2、从大洲大洋位置看,她位于亚洲东部太平洋的西岸。
3、我国大陆海岸线长18000多千米,与我国隔海相望的国家有6个,分别是日本、韩国、菲律宾、文莱、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4、我国濒临的海洋从北到南依次是渤海,黄海、东海、南海。
5、从纬度位置看,大部分位于属于中纬度地区,属于北温带,南部少部分位于热带,没有寒带。
6、我国陆地领土面积约960万平方千米,居世界第三位,仅次于俄罗斯和加拿大。
7、我国陆上国界线长达20000多千米,相邻的国家有15个。
8、渤海有我国的盐场长芦盐场,东海有我国的渔场舟山渔场。
9、全国的行政区域,基本分为省、县、乡三级。
10、我国共有34个省级行政区域,包括23个省,5个自治区,4个直辖市和2个特别行政区。
11、我国总人口为12.95亿,人口特点是人口基数大,人口增长速度快。
12、为了使人口数量的增长,同社会经济发展和资源环境条件相适应,我政府把实行集计划生育作为一项基本国策。
13、我国人口分布不均,东部地区人口密度大,特别是东南沿海更大;西部地区人口密度小。
14、我国人口分界线是黑龙江省黑河市到云南省腾冲市。
15、我国人口最多的河南省,面积的新疆。
16、在我国56个民族中,汉族人口最多,少数民族中人口最多的是壮族。
17、汉族的分布遍布全国各地,以东部和中部最为集中,少数民族的主要分布在西南、西北、东北地区。
18、各民放分布具有大杂居,小聚居的特点。
20、我国在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区实行民族区域自治,设立自治机关,建立自治区、自治州、自治县、民族乡等。
21、我国西部地形多以山地、高原、盆地为主,东部则以平原和丘陵为主,地势的特征:西高东低,呈三级阶梯状分布。
22、第一阶梯青藏高原雄居西南,平均海拔在4000米以上,号称世界屋脊。
23、一、二阶梯的分界线是昆仑山、祁连山、横断山;二、三阶梯的分界线是大兴安岭、太行山、巫山、雪峰山。
高一地理复习提纲
高一地理复习提纲地理学研究地球表面同人类相关的地理环境,以及地理环境与人类的关系。
地理学对人地关系的研究着重是空间关系。
今天小编在这给大家整理了高一地理复习提纲大全,接下来随着小编一起来看看吧!【一】1 人口迁移: (1)必须改变定居地(2)改变定居地须持取一段较长时间(3)必须超越一定的行政界线2 人口流动:短期离开定居地后又返回的现象(人口迁移是人口流动的一种形式)3 分类(1)按人口迁移空间范围的不同划分:国际迁移和国内迁移(省际迁移和县际迁移(2)按人口迁移方向的不同来划分:农村到农村,农村到城市,城市到城市,城市到农村4 引起人口迁移的因素(推力/排斥力与拉力/吸引力共同作用的结果)一自然生态环境因素(气候,土地,水源,地形,资源,植被,矿产等)1 自然环境和资源条件的地域差异 2 环境恶化和自然灾害的影响二经济因素 1 地域间的经济发展水平差距 2 经济布局 3 交通运输业的发展三政治因素 1 战争 2 政策(经济政策,人口政策如接纳移民)四社会文化因素如文化教育,家庭婚姻,宗教信仰等(家庭和婚姻是影响青年人口迁移的重要因素)5 我国当代人口迁移 20 世纪 80 年代以前人口意愿性迁移较少 20 世纪 50——70 年代的人口迁移均以行政调动为主 20 世纪 80 年代以来自发性人口迁移较多(城乡地区间巨大的收入差距是促使人口大量流动的根本原因)6 人口迁移的影响 P167 世界人口的迁出国与迁入国各有什么特征 P21第四节地域文化与人口1 婚俗中包含着许多影响出生率的内容,如初婚年龄的大小、混赢得俄稳定程度2 宗教对人口的发展有很大的影响(鼓励生育)3 中国文化对人口发展的影响:一是从早婚早育(为了增加劳动力)到晚婚晚育二是从多子多育到少生优生三是从“学而优则仕”到“全民皆商”四是从安土重迁到四海为家【二】1 产业活动所具有的区位特征与产业部门的科技发展水平密切相关2 与自然环境的联系最为密切:农业(种植业、林业、牧业、渔业)和矿业(石油在地质历史时期生成)其开采活动受石油矿藏状况和运输条件的限制。
高一地理期末考试必考知识点下册
高一地理期末考试必考知识点下册地理学科作为一门研究地球和人类活动的学科,在高中阶段是必修课程之一。
为了提高同学们的地理学习成绩,下面将介绍高一地理期末考试必考的知识点,帮助大家备战期末考试。
第一部分:自然地理1. 地球的结构与地球运动地球的结构包括地壳、地幔和地核。
地球运动主要包括自转和公转。
2. 大气层和天气大气层是指地球表面上方围绕地球的空气层。
天气是大气中的各种物理和化学现象的综合表现,如温度、湿度、气压等。
3. 水资源与水循环水资源是指地球上的水体包括地下水和地表水。
水循环是指水在地球上不断循环的过程,包括蒸发、凝结、降水等。
4. 气候与气候带气候是指一个地区长期的天气状况。
气候带是指地球表面上由于各种原因在纬度上形成的具有相对一致气候特点的区域。
5. 地球上最高的山脉和最长的河流最高的山脉是喜马拉雅山脉,位于亚洲。
最长的河流是尼罗河,位于非洲。
第二部分:人文地理1. 人口与人口分布人口是指在一定地理范围内的人口总数。
人口分布是指人口在地球上的空间分布情况。
2. 城市化与城市规划城市化是指人口从农村向城市流动的过程。
城市规划是指对城市进行合理布局和开发利用的规划。
3. 经济发展与资源利用经济发展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物质财富增加和生产力水平提高的过程。
资源利用是指人类对自然资源进行开发和利用的活动。
4. 交通运输与通信技术交通运输是指人们物质和信息的流动过程。
通信技术是指人类用来传递信息的技术手段,如电话、互联网等。
5. 地理环境与环境保护地理环境是指地理要素与自然条件的综合表现。
环境保护是指保护自然环境,维护生态平衡的活动。
总结:高一地理期末考试必考的知识点包括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两个方面。
自然地理包括地球的结构与地球运动、大气层和天气、水资源与水循环、气候与气候带、地球上最高的山脉和最长的河流等内容。
人文地理包括人口与人口分布、城市化与城市规划、经济发展与资源利用、交通运输与通信技术、地理环境与环境保护等内容。
地理高一下学期必背知识点
地理高一下学期必背知识点地理是一门研究地球表层自然现象和人类活动的学科,具有广泛的知识体系。
下面将介绍地理高一下学期必背的知识点,帮助你更好地理解地理学的重要概念。
一、地球与地图1. 地球的形状和尺寸:地球是近似于一个椭球体,其赤道稍微偏大,两极稍微偏小。
2. 地球的运动:地球有自转和公转两种运动,自转使得地球产生昼夜交替,公转导致季节变化。
3. 世界时区:地球被分为24个时区,每个时区相差1小时。
二、地球的内部结构1. 地球的层次结构:地壳、地幔、外核和内核。
2. 地球内部的地震波:地震波的传播速度和路径揭示了地球内部结构的特点。
三、地理坐标与地理位置1. 地理坐标系:经度和纬度确定了地球表面上的一个点的位置。
2. 国际日期变更线:位于太平洋上,经过该线以东进一天,以西倒退一天。
四、地形与地貌1. 地形要素:山地、高原、平原、丘陵、盆地、河谷等。
2. 地貌类型:侵蚀地貌、沉积地貌、火山地貌、构造地貌等。
五、气候与气象1. 气候要素:温度、降水、湿度、气压、风向、风速等。
2. 气候类型:热带气候、温带气候、寒带气候、季风气候等。
六、水资源与水循环1. 水资源的分布:河流、湖泊、地下水等。
2. 水循环过程:蒸发、凝结、降水、入渗等。
七、人口与城市1. 人口分布:世界人口分布不均衡,聚集在沿海地区和河流流域。
2. 城市发展:城市化进程加快,城市规模扩大,城市化对环境和社会经济产生重要影响。
八、资源与经济1. 能源资源:石油、煤炭、天然气等。
2. 经济发展:经济发展不平衡,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之间的差距明显。
九、经济与环境1. 工业与环境:工业化带来环境问题,如大气污染、水体污染等。
2. 可持续发展:提倡合理利用资源、保护环境,实现经济与环境的协调发展。
以上是地理高一下学期必背的知识点,通过学习这些知识,你将对地理有更深入的了解,为进一步学习地理提供坚实的基础。
努力学习,加油!。
高一下地理全部知识点
高一下地理全部知识点地理作为一门学科,研究的是地球的自然环境与人类活动的相互关系。
在高一下学期的地理课程中,我们学习了许多知识点,涉及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的各个方面。
下面我将以不同的主题对这些知识点进行梳理和总结。
1. 自然环境的基本要素自然环境包括地球、大气、水体和生物四个基本要素。
在学习过程中,我们了解到地球是一个具有不同自然景观的行星,由地壳、地幔和地核组成。
了解了地球的构造,我们进一步学习了地球的地理区划,包括赤道、北回归线、南回归线、北极圈和南极圈等。
同时,我们还学习了地球自转和公转的运动规律,以及地球的四季变化原理。
2. 大气环境的特点学习了地球的大气环境后,我们进一步了解了大气的成分、结构和特点。
其中,大气的成分包括氮气、氧气、水蒸气等,在大气的结构上,分为对流层、平流层、中间层和热层。
此外,我们还学习了大气压力、风、云和降水等现象,理解了地球的气候变化和气象灾害的原因与机制。
3. 水体环境的重要性水体是地球上最重要的资源之一,对生物存活和经济发展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在学习水体环境的过程中,我们了解到水资源的分布、利用和保护问题。
具体包括淡水资源的分布不均衡性、淡水资源的供应和需求的矛盾、水土流失和水污染等问题。
此外,我们还学习了江河湖泊、河流三角洲、湖泊水文环境和海洋环境等相关知识点。
4. 生物环境的多样性生物是地球上最为丰富和多样的一类生命体。
在学习生物环境的过程中,我们了解到生物的分类、分布规律和适应性。
其中,我们学习了生物的类群划分和分类法则,了解了生物在不同地理环境中的分布规律,还学习了生物进化的基本理论和机制。
5. 地球上的人类活动地理学不仅关注自然环境,还研究人类活动与环境的相互关系。
在学习人文地理时,我们了解到地理条件对人类生存、生活和经济活动的重要影响。
具体包括人口分布的空间特征、人口增长与人口负荷的关系、城市化的进程和影响以及资源利用与环境保护之间的冲突等方面。
高一下地理期末重点知识点
高一下地理期末重点知识点地理是一门研究地球的自然环境和人类活动的学科,它帮助我们了解和理解我们所居住的地球。
而在高中地理课程中,我们将学习许多重要的知识点。
本文将简要介绍高一下学期地理课程的重点知识点,帮助同学们更好地复习和准备期末考试。
一、地球与地图在地理学中,地球是我们主要的研究对象。
了解地球的形状、大小、构造以及地球的坐标系统等是理解地理学的基础。
我们将学习大地的形状和尺寸,地球的内部结构和板块构造理论等知识。
此外,地图也是地理学重要的工具之一,我们将学习地图的种类、制图方法和地图上的符号、比例尺等内容。
二、地球的自然环境地球的自然环境主要包括大气、水、岩石和生物四个圈层。
我们将学习大气圈的成分、结构和气候等知识,水圈的特点、水循环和水资源的利用等内容,地壳圈的构成、地震和火山的形成等知识,以及生物圈中生物的分布和相互关系等。
三、人口与城市人口问题一直是地理学研究的热点之一。
我们将学习人口增长与自然增长率、人口结构与人口老龄化、人口迁移与城市化等知识。
此外,我们还将研究城市化的过程与特点,包括城市的空间结构、城市化的影响以及城市规划等内容。
四、资源与环境可持续发展资源与环境问题是人类面临的重大挑战之一。
我们将学习地球资源的分类和分布、资源开发与利用、能源与环境等知识。
我们还将学习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包括可持续发展的原则、措施和案例分析等内容。
五、区域可持续发展地理学也关注不同地区的发展差异和不平等问题。
我们将研究不同地区的自然地理特点和经济发展状况,包括不同地区的资源禀赋、产业结构、区域发展政策等内容。
我们还将学习经济地理学和城市地理学的基本概念和方法,研究地区经济发展和城市化过程中的问题与挑战。
六、全球化与地球未来发展全球化是当今世界的一个重要趋势,也是地理学研究的关键问题之一。
我们将学习全球化的背景、特点和影响,包括全球化与地区经济发展的关系、全球化与文化多样性的问题等。
此外,我们还将学习全球环境问题、气候变化和可持续发展等关键议题。
高一地理科目知识点复习下册
高一地理科目知识点复习下册1.高一地理科目知识点复习下册篇一行星地球1.宇宙中的地球(1)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多层次的天体系统:总星系---银河系---太阳系---地月系(2)太阳系中的一颗普通行星八大行星: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3)存在生命的行星地球上生命存在的基本条件:自身条件:适宜的温度、合适的大气,充足的水分外部条件:稳定的太阳光照,安全的宇宙环境2.太阳对地球的影响(1)为地球提供能量太阳辐射:太阳以电磁波的形式向宇宙空间发射的能量。
(2)太阳活动影响地球太阳活动类型:黑子---光球层,耀斑和日珥---色球层,太阳风---日冕层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耀斑→磁暴→影响短波通信,太阳风→极光3.地球的运动(1)地球运动的一般特点自转:自西向东,恒星日(23时56分4秒),各地相等15°/小时(两极除外),线速度从赤道向两极递减公转:自西向东,恒星年(365天6时9分10秒),近日点(1月初)快,远日点(7月初)慢,平均1°/日。
(2)太阳直射点的移动太阳直射点在南、北回归线之间往返运动,周期为一个回归年。
(3)昼夜交替和时差昼夜交替的周期为一个太阳日。
经度每隔15度,地方时相差1小时。
(4)沿地表水平运动物体的偏移北半球向右偏,南半球向左偏,赤道上不偏转。
(5)昼夜长短和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太阳直射点在那个半球,那个半球昼长赤道全年昼夜平分,春秋分日全球昼夜平分由太阳直射点向南北方向递减,离直射点越近太阳高度越大(6)四季更替和五带四季更替在中纬度地区明显。
夏季是一年中白昼较长,太阳高度较大的季节,冬季反之。
春秋两季是过渡季节。
4.地球的圈层结构(1)地球的内部圈层地壳---(莫霍界面平均约17km)---地幔---(古登堡界面2900km)----地核纵波(P波):能在固体、液体中传播,较快横波(S波):只能在固体中传播,较慢岩石圈:地壳和上地幔顶部(软流层以上)合在一起组成。
高一地理下册复习提纲
高中地理学业水平考试第二学期基础知识复习资料V复习要点>第五篇人口专题16人口增长1、人口自然增长率=出生率一死亡率:人口机械增长率=迁入率一迁出率(单位:%。
)时期出生率死亡率自然增长率人口规模及发展趋势工业化以前高高低规模小,增长慢工业化初期高降低升高规模扩大,增长迅速工业化中后期降低低下降规模趋稳,规模减缓后工业化时期低低低规模最大,稳定或下降3、人口构成包括人口的年龄构成、性别构成、职业构成和文化构成等方面。
其中,衡量人口性别构成的主要指标是人口性别比,即指某一人口中男性对女性的比例,如人口性别比为103,则表示100名女性对应103名男性。
4、人口金字塔是一种形象、直观地同时表示一个国家或地区的人口年龄构成和性别构成的(读图训练:在人口金字塔图内读取某国或某地区的人口年龄构成和性别构成数据)6、 我国人口的基本国情:人口众多、资源不足、环境承载力较弱。
7、 我国的 人口政策: 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实行计划牛育 8、我国面临的人口问题主要有(1)人口 基数大,每年净增人口多; (2)人口素质 有待提高,人才短缺问题突出; (3) 人口老龄化 问题日趋严重;(4)人口 流动 带来的社会问题。
专题16人口分布与人口迁移1、人口分布与迁移从世界范围来看主要有三种趋势:一是向 三是向城市集中。
23图像。
一般来说,发展中国家的人口金字塔为增长型,发达国家为稳定型或缩减型。
平原集中,二是向沿海集中,造成人口稀疏的主要原因:湿热、干旱、寒冷、高寒。
4、我国的人口分布极不平衡, 特征是 东南多,西北少,我国的人口分界线是 黑河一腾冲线 (胡 焕庸线)。
(比较:人口分界线两侧的气候、地形、农业生产方式等差异)5、人口迁移的主要形式有 劳务迁移、难民迁移、智力迁移 等。
(分析:劳务迁移引起的人 口流动对迁出地和迁出地分别有何影响?智力迁移对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各有何影响?)6、目前,吸收移民最多和地区是 美国、德国、加拿大和西欧。
高一地理下知识点总结
高一地理下知识点总结一、自然地理1. 地球的形状和结构地球是一个近似于椭球的球体,由地幔、地壳、外核和内核组成。
地球的自转和公转是地球形成的重要原因,自转使地球呈现昼夜变化,而公转则导致了四季的变化。
2. 地球的地理坐标地理坐标是用来描述地球上地理位置的坐标系统,主要包括经度和纬度。
经度是指东西方向上的角度,纬度是指南北方向上的角度。
地理坐标系统是地图制作和导航的基础。
3. 地球的气候气候是指某一地区长期平均天气状况的统称,包括温度、降水量、湿度、风力等。
气候受到地理位置、地形地貌、大气环流等因素的影响,不同地区的气候差异很大。
4. 地球的水文地理水文地理研究地球上的水资源分布、水循环和水文现象。
地球的水资源主要包括河流、湖泊、海洋和地下水等。
水文地理的研究对于水资源的合理利用和保护至关重要。
5. 地球的地表形态地表形态包括山地、平原、丘陵、盆地、高原等地理形态。
这些地形地貌的形成与地球内部构造、地质作用、气候作用等有密切的关系。
地表形态对地球上的生态环境和自然资源分布有着重要影响。
二、人文地理1. 人口与人口地理人口地理研究人口的数量、分布、结构和发展趋势。
人口数量和分布受到地理环境、资源条件、经济发展、政治因素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对于人类社会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2. 城市与乡村地理城市与乡村地理研究城市和乡村地区的分布、发展及其空间结构。
城市化是人类社会发展的重要特征,城市与乡村地理的研究对于城市规划和乡村发展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3. 经济地理经济地理研究地球上经济活动的空间分布及其规律。
地球上的资源分布、工业区、交通网络、贸易关系等均受到了地理环境和地理条件的影响,经济地理的研究对于经济发展和资源利用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4. 人类活动与环境地理人类活动与环境地理研究人类活动对环境的影响以及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制约。
人类活动不仅改变了地球的自然环境,也受到了自然环境的制约和影响。
环境地理的研究对于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高一地理知识点复习
高一地理知识点复习
自然地理知识点
1. 大陆漂移和板块构造理论:
- 大陆漂移理论指出地球上的大陆板块是在地壳运动下相互移动的。
- 板块构造理论认为地球的外壳由若干板块组成,并通过构造运动而相互交互作用。
2. 地球的内部结构和地球的运动:
- 地球内部包括地核、地幔和地壳等层次。
- 地球的运动包括地球自转和公转。
3. 地理环境和区域:
- 地理环境包括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它们相互影响。
- 地理区域是指一定范围内具有一定特征的地域单元。
人文地理知识点
1. 人口与城市:
- 人口是指某一地区在一定时间内的总人数。
- 城市是一种人口数量较多、聚集各种人口和经济活动的地域单位。
2. 农业和工业:
- 农业是指通过种植和养殖等方式获取农产品的生产活动。
- 工业是指采用机械设备、人工劳动等手段进行生产活动。
3. 交通与通信:
- 交通是人类在不同地域之间运输人员和物资的活动。
- 通信是指通过各种传输方式来传递信息。
以上是高一地理知识点的简要复内容,希望对你有帮助!。
高一下期末地理必背知识点
高一下期末地理必背知识点地理是一门涉及人类活动与自然环境相互关系的学科,它揭示了人类与地球的密切联系。
作为一门学科,地理有着广泛的知识点需要我们掌握。
下面将为大家总结高一下学期地理必背的知识点。
一、地理研究的基本内容地理研究的基本内容包括地球形状与尺度、地理坐标与地图、地理环境、地球运动与季节变化、地理区划与国土规划等。
1. 地球形状与尺度地球在形状上近似于一个扁球体,其主要特征有:赤道和两极的半径不同,赤道半径为6378.137千米,两极半径为6356.775千米;地球的平均半径约为6371千米。
2. 地理坐标与地图地理坐标是一种以经纬度表示地球上任何一点位置的方式。
经度表示东西方向上的位置,纬度表示南北方向上的位置。
地图是地球表面上空间分布特征的缩影,常见的有等经纬度网状地图和分区专题地图。
3. 地理环境地理环境包括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两个方面。
自然环境包括地形地貌、气候气象、水文水体、土壤与植被等;人文环境包括人口分布与迁移、城市与农村等。
4. 地球运动与季节变化地球具有自转和公转两种运动。
地球自转产生了昼夜交替和地球自转椭球形状;地球公转产生了季节变化,冬至、春分、夏至和秋分是公转过程中的重要节点。
5. 地理区划与国土规划地理区划是将地球表面划分为一系列不同的区域,通过划分可以便于研究和管理。
国土规划是调查整理国土资源现状,制定相应发展策略,保障国家可持续发展的一项重要工作。
二、地理学科的分支地理学科包括人文地理学、自然地理学和地理技术三个分支。
1. 人文地理学人文地理学研究人类活动对地表空间环境的作用,并探究人与地理环境的相互关系。
其研究内容包括人口地理、城市地理、经济地理等。
2. 自然地理学自然地理学研究地表形成和变化的规律以及自然环境与生物、人类活动的关系。
其研究内容包括地貌学、气候学、水文学等。
3. 地理技术地理技术是地理学科与现代科技相结合的产物,利用现代科技手段进行地理信息的采集、加工、分析和表达等。
地理知识点高一知识点下册
地理知识点高一知识点下册地理是一门研究地球与人类地理环境相互作用的学科,它帮助我们认识世界各地的地理特征,理解人类与自然环境的关系。
在高中地理课程的下册中,我们将学习到许多有趣和重要的地理知识点。
本文将为您介绍高一下册地理课程的核心内容。
第一章:全球环境问题全球环境问题是当今世界关注的焦点之一。
人类的活动对地球环境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例如气候变化、土地退化、水资源短缺等。
在本章中,我们将学习全球环境问题的原因、影响和解决方法,以及各国政府和国际组织如何应对这些问题。
第二章:地球上的人口地球上的人口是地理学中的一个重要研究领域。
在这一章节中,我们将学习人口分布的模式和原因,以及人口增长和控制的措施。
我们还将研究不同地区的人口结构和人口发展的影响。
第三章:城市化城市化是人口迁移和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方面。
在这一章节中,我们将学习城市化的原因和影响,以及城市规划和可持续城市发展的策略。
我们还将研究不同国家和地区的城市化水平及其对社会、经济和环境的影响。
第四章:地理信息系统地理信息系统(GIS)是一种将地理数据与信息技术结合起来的工具。
在本章中,我们将学习如何使用地理信息系统来收集、管理和分析地理数据。
我们还将了解地理信息系统在城市规划、自然资源管理和灾害响应方面的应用。
第五章:经济发展与全球化经济发展与全球化是地理学中的重要议题。
在这一章节中,我们将学习不同国家和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及其影响。
我们还将研究全球化对国际贸易、文化交流和环境的影响,以及不同国家对全球化的态度和政策。
第六章:农业与食品安全农业是人类最早的生产活动之一,也是现代社会不可或缺的行业。
在这一章节中,我们将学习不同类型的农业和农业技术的发展。
我们还将研究全球食品安全的挑战和解决方案,以及农业可持续发展的策略。
总结:高一下册地理课程的核心内容涵盖全球环境问题、人口、城市化、地理信息系统、经济发展与全球化以及农业与食品安全等方面。
通过学习这些知识点,我们将更好地了解地球上不同地区的地理特征、人口分布和经济发展状况。
高一下地理复习提纲
一、影响日照时间长短的因素:1、昼长;2、地势(地势高,日出早,日落晚,日照时间长);天气状况。
二、影响太阳辐射强度的因素(即影响大气对太阳辐射削弱作用的因素)1、太阳高度(即纬度);2、天气状况;3、地势;4、空气密度。
如为什么青藏高原太阳辐射最强?①纬度较低,太阳高度较大;②晴天多;③地势高;④空气稀薄,大气洁净。
三、影响气温高低的因素:1、纬度;2、地形、地势;3、下垫面性质(海陆位置、植被状况);4、天气状况。
四、影响气温年较差的因素及变化规律:1、纬度:低纬小,高纬大;2、下垫面性质:海洋小于陆地,沿海小于内陆,有植被的小于裸地;3、天气状况:云雨多的地方小于云雨少的地方。
五、河流的治理措施:上游:治理原则是调洪,做法是修水库、植树造林;中游:治理原则是分洪、蓄洪,作法是修水库,修建分洪、蓄洪工程;下游:治理原则是泄洪、束水,做法是加固大堤,清淤疏浚河道,开挖河道。
六、河流洪涝灾害的成因分析:自然原因(主要从三个方面考虑:水系特征、水文特征、气候特征);人为原因(主要从两个方面考虑:植被破坏,围湖造田)。
例如,长江洪灾的原因:一自然原因:1、水系特征:①流域广,支流多;②中上游植被破坏严重,含沙量增大;③中下游多为平原,河道弯曲,水流缓慢,水流不畅。
2、水文特征:流经湿润地区,降水丰沛,干流汛期长,水量大。
3、气候特征;有些年份,气候异常,流域内普降暴雨,造成洪水泛滥。
二人为原因:1、过度砍伐,植被破坏严重,水土流失加剧,造成流域涵养水源、调节径流、削峰补枯能力降低;泥沙入江、淤积抬高河床,使河道的泄洪能力降低。
2、围湖造田,泥沙淤积,从而导致湖泊萎缩,调蓄洪峰能力下降。
七、分析河流水能丰富的原因:主要从两个方面分析:一是流速(位于阶梯过渡地带,河流落差大);二是径流量大(看降水量的多少、流域面积的大小、蒸发量的大小)。
一凌汛的形成条件:凌汛的形成必须具备两个条件:一是有冰期;二是流向高纬。
高一年级下册地理知识点
高一年级下册地理知识点中国地理知识点中国是一个地广人众、物产丰富的大国,拥有着丰富的地理资源和多样的地理景观。
在高一年级下册的地理课程中,我们将深入学习中国地理知识点,了解中国的自然地理、人文地理和经济地理等方面内容。
一、自然地理中国地理环境复杂多变,自然地理包含了中国的地形地貌、气候、水文和植被等。
1. 地形地貌中国地势复杂,主要分布着平原、丘陵、高原、山地和盆地等地貌类型。
例如,长江中下游地区是典型的平原地貌,它是中国最富饶的农业区域;青藏高原是世界上平均海拔最高的高原,也是全国水源的主要产地。
2. 气候中国地域辽阔,气候类型多样。
主要包括寒温带、亚热带、热带和温带等气候。
东部沿海地区气候温和多雨,适宜农业发展;西北地区干旱少雨,以沙漠地区为主;西南地区气候湿润,以森林覆盖为主。
3. 水文中国是世界上河流众多的国家之一,拥有众多大江大河。
其中,长江是中国最长的河流,也是世界上第三长的河流,流经中国11个省市,具有重要的经济和交通作用。
黄河作为中国的母亲河,有着重要的地位;而淮河是中国主要的灌溉河流。
4. 植被中国植被种类繁多,广泛分布于全国各地。
东部沿海地区以森林植被为主,主要有云杉、杉木和柏木等;西北地区以草原植被为主,主要有高寒草甸和荒漠草原等;西南地区植被类型多样,主要有热带雨林和温带湿润森林等。
二、人文地理中国的人文地理包括人口、城市和区域的分布。
1. 人口中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随着人口老龄化问题的加剧,人口分布呈现出东部沿海地区人口密集,西部和北部地区人口稀疏的特点。
2. 城市中国城市化进程迅速,城市数量和规模不断增加。
目前中国有较多的特大城市,例如北京、上海和广州等。
这些城市代表着中国的发展潮流,也是经济、文化和政治中心。
3. 区域分布中国地域广阔,东、中、西、南四个主要区域人文地理特点明显。
东部沿海地区发展较快,经济实力较强;中西部地区经济相对滞后,但拥有丰富的资源;西南地区山地较多,区域发展相对滞后。
高中地理知识点总结高一下学期
高中地理知识点总结高一下学期一、地球与地图1. 地球的形状与运动:地球是一个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规则球体。
地球自转产生昼夜交替,公转产生四季更替和昼夜长短变化。
2. 地图的基本知识:地图是地球表面现象的缩影,通过比例尺、图例、注记等元素表达地理信息。
学会阅读和使用地图是地理学习的基础。
3. 地图的类型:包括自然地图(如地形图、气候图)和社会经济地图(如工业图、农业图、商业图)等。
4. 地图的投影:由于地球是一个三维体,映射到二维地图上需要一定的数学方法,即投影方式,常见的有墨卡托投影、兰伯特投影等。
二、自然地理1. 大气与气候:- 大气层的组成和垂直分层:对流层、平流层、中间层、热层和外层大气。
- 气候类型:热带雨林气候、沙漠气候、温带季风气候等,了解其分布特征和形成原因。
- 气候变化:全球气候变暖的原因、影响及应对措施。
2. 水文循环与洋流:- 水文循环的三个阶段:蒸发、凝结、降水。
- 洋流的形成和分类:寒流和暖流,以及它们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3. 地貌学:- 内力作用:地壳运动、火山、地震等。
- 外力作用:风化、侵蚀、搬运、沉积、固结成岩。
- 地貌类型:山脉、平原、高原、盆地等的形成和特征。
4. 土壤类型与分布:- 土壤的形成过程和分类:如砖红壤、棕壤、黑土等。
- 土壤的肥力因素和改良方法。
三、人文地理1. 人口与城市:- 人口分布的规律和影响因素。
- 城市化进程、城市功能分区和城市规划。
2. 农业地理:- 农业的分类:种植业、畜牧业、渔业等。
- 农业布局的因素分析:气候、土壤、市场等。
3. 工业地理:- 工业区位因素:原料、能源、市场、交通等。
- 工业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关系。
4. 交通运输:- 各种交通运输方式的特点和适用性:公路、铁路、航空、水运等。
- 交通网络的布局和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四、地理信息技术1. 遥感技术:- 遥感的基本原理和应用领域。
- 遥感图像的解译和分析。
2. 地理信息系统(GIS):- GIS的基本概念、功能和组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影响日照时间长短的因素:1、昼长;2、地势(地势高,日出早,日落晚,日照时间长);天气状况。
二、影响太阳辐射强度的因素(即影响大气对太阳辐射削弱作用的因素)1、太阳高度(即纬度);2、天气状况;3、地势;4、空气密度。
如为什么青藏高原太阳辐射最强?①纬度较低,太阳高度较大;晴天多;③地势高;④空气稀薄,大气洁净。
三、影响气温高低的因素:1、纬度;2、地形、地势;3、下垫面性质(海陆位置、植被状况);4、天气状况。
四、影响气温年较差的因素及变化规律:1、纬度:低纬小,高纬大;2、下垫面性质:海洋小于陆地,沿海小于内陆,有植被的小于裸地;3、天气状况:云雨多的地方小于云雨少的地方。
五、河流的治理措施:上游:治理原则是调洪,做法是修水库、植树造林;中游:治理原则是分洪、蓄洪,作法是修水库,修建分洪、蓄洪工程;下游:治理原则是泄洪、束水,做法是加固大堤,清淤疏浚河道,开挖河道。
六、河流洪涝灾害的成因分析:自然原因(主要从三个方面考虑:水系特征、水文特征、气候特征);人为原因(主要从两个方面考虑:植被破坏,围湖造田)。
例如,长江洪灾的原因:一自然原因:1、水系特征:①流域广,支流多;②中上游植被破坏严重,含沙量增大;③中下游多为平原,河道弯曲,水流缓慢,水流不畅。
2、水文特征:流经湿润地区,降水丰沛,干流汛期长,水量大。
3、气候特征;有些年份,气候异常,流域内普降暴雨,造成洪水泛滥。
二人为原因:1、过度砍伐,植被破坏严重,水土流失加剧,造成流域涵养水源、调节径流、削峰补枯能力降低;泥沙入江、淤积抬高河床,使河道的泄洪能力降低。
2、围湖造田,泥沙淤积,从而导致湖泊萎缩,调蓄洪峰能力下降。
七、分析河流水能丰富的原因:主要从两个方面分析:一是流速(位于阶梯过渡地带,河流落差大);二是径流量大(看降水量的多少、流域面积的大小、蒸发量的大小)。
一凌汛的形成条件:凌汛的形成必须具备两个条件:一是有冰期;二是流向高纬。
在我国凌汛最严重的是黄河,主要发生在上游河段和下游河段(即山东河段)。
二潜水等水位线的应用:判断潜水的流向:垂直于潜水等水位线从高水位指向低水位的方向,即为潜水流向。
潜水面的坡度(潜水水力坡度):确定潜水流向之后,在流向上任取两点的水位高差,除以两点间的距离,即为潜水面的坡度。
潜水埋藏深度:等水位线与地形等高线相交点,二者高程差即为潜水埋藏深度。
若所求地点的位置不在等水位线与地形等高线交点处,则可用内插法求出该点地面与潜水面的高程,潜水的埋藏深度即可求得。
潜水与地表水的相互关系:根据潜水流向来判定。
利用等水位图合理地布设取水井和排水沟,一般应沿等水位线布设水井和排水沟。
三解决缺水问题的措施:主要从开源和节流两个方面入手:保护有限的水资源,防止水污染;开发水资源,提高供水能力;加强用水管理,增强节水意识,提高用水效率,控制需水量的增长;控制人口增长。
八、影响雪线高低的因素(雪线是指存在冰雪下线的海拔高度)主要影响因素有两个:一是0℃等温线的海拔;二是降水量的大小(影响降水量的因素是坡向,即迎风坡降水量大),因此喜马拉雅山的南坡比北坡雪线低。
注:可根据该特点来判断迎风坡或背风坡。
九、影响山地垂直带谱的因素:一是山地所处的纬度(纬度越高带谱越简单);二是山地的海拔(海拔越高,带谱可能越复杂)。
另外,影响同一带谱的海拔高度主要取决于热量(即阳坡和阴坡)十、卫星发射基地的区位选择:自然因素(气象条件需要天气晴朗,地球自转的初速度:取决于纬度和地势,地形平坦开阔);人文因素(地广人稀,交通便利,符合国防安全需要)。
十一、开凿隧道问题:开凿隧道应注意两个问题:一是渗漏问题;二是塌方问题。
因此,开凿隧道要选择在背斜处,因为背斜岩层向上拱起,地下水向两侧渗流,不容易发生渗漏问题;并且,背斜为穹形构造,不易塌方。
十二、水库坝址的区位选择:主要考虑以下3个方面:1、选在河流较窄处或盆地、洼地的出口(因为工程量小,工程造价低);2、选在地质条件较好的地方,尽量避开断层、喀斯特地貌等,防止诱发水库地震;3、考虑占地搬迁状况,尽量少淹良田和村镇。
十三、农业区位因素分析:一自然条件土地(地形、土壤)+气候(光照、热量、降水、昼夜温差)+水源(指灌溉水源)注:自然因素的改造:通过培育良种、改良耕作制度等技术改革,扩大某种农作物的区位范围;另外,人们根据经济技术条件,对不适宜农业生产的自然因素进行改造,使之适宜发展农业。
二社会经济因素:1、市场:市场需求量最终决定了农业生产的类型和规模。
市场区位及需求的变化,对农业区位的影响最为突出。
2、交通运输:交通运输条件的改善和农产品保鲜、冷藏等技术的发展,使市场对农业区位的影响在地域上大为扩展,即市场对农业区位的影响减小。
在最适宜的地方形成区域专业化生产,从而形成区域性或世界性的农产品生产基地。
如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法国、阿根廷5国成为世界主要商品粮生产国;荷兰、丹麦、新西兰等成为世界主要的乳畜产品供应国;拉丁美洲、非洲以及东南亚和南亚成为世界热带经济作物的生产基地。
3、政策4、劳动力5、科技6、工业基础十四、如何分析某一作物生长的气候条件:1、从有利条件和不利条件两个方面去分析;2、从光照、热量、降水、昼夜温差、气象灾害等方面去分析;3、从春、夏、秋、冬4个季节的气候条件分段分析。
例如,试分析华北地区棉花生长的气候条件。
有利条件:夏季高温多雨,雨热同期;秋季雨水少,天气晴朗,有利于棉花后期生长和收摘。
不利条件:播种期适逢春旱,灌溉水源不足。
十五、工业区位因素分析:一自然条件:位置、土地、水源。
二经济因素;农业基础、原料、燃料、市场、交通、劳动力、技术。
三社会因素:政策、个人偏好、工业惯性、社会协作条件、国防安全需要、社会需要、历史条件、政策。
四环境因素;主要用于微观布局。
工业区位因素是多方面的,在诸多的区位因素中,某种工业的区位选择所要考虑的主导因素可能只有一个(或少数几个),因此,在现实的区位选择中,要首先考虑其主导因素或具有明显优势的条件。
注:①原料地对工厂区位的影响逐渐减弱(原因是工业所用原料的范围越来越广,可替代原料越来越多,加上交通运输条件的改善);②市场对工厂区位的影响在逐渐加强;③沿海、沿江港口、铁路枢纽、高速公路沿线地区,对工业具有很大的吸引力;④信息通信网络的通达性越来越重要;⑤劳动力素质对工业区位的影响在逐渐加强。
十六、区域工业发展条件分析:一分析思路:某地发展工业的条件,一般从以下几方面来加以分析:地理位置;资源条件;农业基础(农业可以为工业提供粮食、副食品、原料、劳动力等);交通条件;市场条件;劳动力条件;技术条件;历史条件;政策条件等9个大的方面。
注:①在分析某地工业发展条件时,不需要把每个方面都分析到,要抓住当地特色,前面提供的只是分析角度;②分析时应从有利条件和不利条件两个方面去分析。
二举例:例1:分析我国沿海四大工业基地发展工业的条件是:①均位于我国东部沿海,海运方便,有利于对外开放,铁路、公路、水运、管道运输连接国内各地,便于物资、人员、信息交流;②当地及邻近地区资源或原料丰富,如,辽中南地区的铁、石油,京津唐地区的煤、铁、石油、海盐、棉花等;③京津唐和沪宁杭地区科技力量雄厚,辽中南地区工业基础好,珠江三角洲靠近港澳台和东南亚,为侨乡,有吸引外资、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的优势;④四大基地中有不少的开放城市和经济特区,享有发展经济的优惠政策。
例2:上海建立大型钢铁企业的有利条件是什么?海南为何目前仍没有建立钢铁企业?上海无煤无铁,缺乏原料、燃料,它之所以能发展钢铁工业具有以下有利条件:①位置优越,交通便利。
上海位于长江入海口,居我国大陆南北沿海航运中点,京沪、沪杭两条铁路在此相接,是水陆交通枢纽。
可以利用便利海运、廉价的河运从内地和国外输入煤、铁,发展临海型钢铁工业。
②接近消费市场。
上海市是全国最大的综合性工业基地,上海所在的长江三角洲工业区又是我国最大的综合性工业区,各种工业的发展需要消耗大量钢铁,建立钢铁企业,可以就地消费,减少运输费用,降低成本。
③工业用水方便。
上海位于长江入海口,大型现代化宝山钢铁联合企业就建立在长江之滨,工业用水极为方便。
④技术力量信雄厚。
上海工业的发展有悠久的历史,是我国沿海地区老工业基地,知识技术密集,高等教育、科学技术都很发达,能为我国生产高、精、尖、新的产品,为全国钢铁企业培养和输送高级技术和管理人才。
海南岛虽然蕴藏着丰富的富铁矿,但由于能源短缺,开发较晚,技术落后,市场狭小,目前还没有建立大型钢铁企业。
自从1986年成立海南省以来,它已成为我国最大的经济特区,随着改革开放的逐步深入,海南的钢铁工业也会兴起的。
十七、影响城市的区位因素:一自然因素:1、地形:⑴世界上的大城市多数位于平原地区。
因为平原地区地形平坦,土壤肥沃,便于农耕,且有利于交通联系和节省建筑投资,是人口集中分布地区,也是城市发育的理想环境。
⑵在热带地区,低地闷热,居住条件不利,所以,城市多分布在高原上。
⑶山区城市一般都沿河谷或在比较开阔的低地分布。
2、气候:世界上的城市大多分布在中低纬度气温适中,降水适度的沿海地区。
3、河流;河流对城市区位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供水和运输功能上。
城市最容易出现在河运的起点或终点、河流的汇合处或河口。
⑵社会经济因素:1、自然资源;2、交通;3、政治、军事、宗教;4、科技和旅游。
十八、交通运输网中线的区位因素分析方法:包括社会经济因素——决定因素;自然因素——制约因素;科技因素——保障因素。
1、从自然因素考虑归纳如下;⑴地形:地势平坦,对交通线的选择限制少;地形起伏大,铁路多要筑洞架桥;工程难度大,公路、管道需沿等高线延伸,延长里程;河流湍急,不利航行;但对航空影响小。
⑵地质:喀斯特地形——防塌陷、渗漏;地质不稳定——加固地基,避开断层等。
⑶气候:暴雨、洪涝、冻土、泥石流——公路、铁路;气象灾害(大风、雾等)水运、航空。
⑷土地;少占耕地,尤其是良田。
2、从人为因素考虑,归纳如下:⑴合理布局交通网——分配交通线上的客货运量,获取最大经济效益。
⑵经济:经济发展了——客货运量大增,资金充足;反过来,交通建设——加快物资流通,促进区域发展。
⑶资金——尽量减少桥梁、隧道,缩短里程,节省投资。
⑷人口分布——尽量联系城镇、人口稠密区,最大限度受益。
⑸污染——干线不要穿过城区,远离重要文物古迹等。
⑹政治;京九线——维持香港稳定与繁荣;进藏铁路——加强援藏,巩固国防等。
⑺科技——如在冻土上修筑铁路的技术已解决等。
注;公路选线的分析方法:⑴国道选线的一般原则;路线基本方向以直达运输为主,并适当照顾沿线重要经济点,尽量缩短线路长度,以节省运营时间。
⑵地方性公路选线的一般原则:地方性公路以满足地方经济发展和居民的需要为主,可以尽量多地通过当地的居民点、铁路车站、码头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