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色的鱼钩》导学案
2023年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金色的鱼钩导学案(优选3篇)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金色的鱼钩导学案(优选3篇)〖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金色的鱼钩导学案第【1】篇〗教学准备1. 教学目标1.学会“颧骨、两鬓、斑白、严厉、收敛、疙瘩、粗糙、喜出望外”等词语。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快速阅读,简要地复述故事。
2.学习作者抓住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展示人物内心的写作方法。
3.体会课文的思想感情,受到忠于革命、舍己为人的品质的教育。
2. 教学重点/难点品读重点语段,体会人物内心的思想感情,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 教学用具4. 标签教学过程一用诗歌导入,揭示题目1.老师当堂背诵毛泽东的诗《长征》。
2.你们了解长征吗谁能说一说自己知道的长征故事3.长征是世界军事历史上的一个伟大的奇迹,一个由伟大的中国工农红军创造的奇迹。
你们可知道,在这个奇迹的背后,是红军战士历尽的千难万险,是无数可歌可泣的感人故事。
今天这节课,就让我们了解一位红军老班长的故事吧。
(板书课文题目。
)(1)朗读课文题目,应该强调哪个词(金色。
)(2)读到“金色”这个词时,你想到了什么(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语感,说说自己想到的,老师适当加以引导:光明、灿烂、永垂不朽等。
) 二初读课文,质疑问难1.快速默读课文,用自己的话说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在二万五千里长征途中,一位老班长接受党的嘱托,照顾三个生病的小战士过草地而光荣牺牲的故事。
)2.读了课文你有哪些疑问3.把学生的问题进行梳理,重点出示以下两个问题。
(1)为什么说“这个长满了红锈的鱼钩上,闪烁着灿烂的金色的光芒”(2)课文为什么以“金色的鱼钩”为题三深入学习,体会人物1.默读课文,思考:1935年秋天,红四方面军进入草地,当“我”和两个小同志病得实在跟不上队伍时,老班长接受了一个什么任务指导员是怎么嘱咐的出示句子:“他们年轻。
一路上,你是上级,是保姆,是勤务员,无论多么艰苦,也要把他们带出草地。
”老师:“上级”就是“领导”,“上级”怎么又会是“保姆”和“勤务员”呢指导员的意思是什么学生甲:老班长既要像“上级”一样,在小战士们遇到困难时安抚他们,不断鼓励他们战胜困难,走出草地,还要在重重困难面前想方设法克服,又要像“保姆”和“勤务员”一样,时时处处关心照顾小战士们的身体健康。
五年级语文下册《金色的鱼钩》导学案(通用12篇)
五年级语文下册《金色的鱼钩》导学案(通用12篇)五年级语文下册《金色的鱼钩》导学案篇1温馨:奋斗!只有奋斗,才能治愈过去的创伤;只有奋斗,才是我们民族的希望和光明所在。
【学习目标】1、认识本课12个生字,理解“喜出望外、奄奄一息”等词语的意思,能用自己的话说说对“金色的鱼钩”的理解。
2、快速默读课文,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能复述课文。
3、抓住描写老班长的外貌、动作、语言等重点词句,说出老班长忠于革命、舍己为人的精神。
【知识链接】红军过草地草地位于青藏高原与四川盆地的过渡地带,纵长500余里地,横宽300余里地,面积约15200平方公里,海拔在3500米以上。
红军过的草地主要是讲现在的川西北若尔盖地区。
草地,其实就是高原湿地,为泥质沼泽。
两河的河道迂回曲折,叉河横生,地势低洼,水流淤滞而成沼泽。
经年水草,盘根错节,结络成片,覆盖潴水。
沼泽生长的植被主要是藏嵩草、乌拉苔草、海韭菜等,形成草甸。
草甸之下,积水淤黑,泥泞不堪,浅处没膝,深处没顶。
远远望去,似一片灰绿色海洋,不见山丘,不见树木,鸟兽绝迹,人烟荒芜,没有村寨,没有道路,东西南北,茫茫无限。
人和骡马在草地上行走,须脚踏草丛根部,沿草甸前进。
若不慎陷入泥潭,无人相救,会愈陷愈深,乃至被灭顶吞没。
草地区域气候恶劣,晴空迷雾变幻莫测。
每年的5月至9月为草地雨季,使本已滞水泥泞的沼泽,更成漫漫泽国。
红军正是在这个季节经过草地的。
【自主学习】一.我会为下列加线的字注音。
颧骨()鬓发()青稞()搪瓷()熬夜()收敛()疙瘩()抽噎()生锈()奄奄一息()我认为上面的字需要注意的有:我认为课文中的字还需要注意的有:二写出写列词语的意思,并造句1.喜出望外:2.目不转睛:3.三长两短:4.奄奄一息:通过查字典我还知道了下列词语的意思:通过预习课文,我还不理解的词语有:三.课文讲述了在途中,一位炊事班长接受党组织交给的任务——的感人事迹,表现了老班长的崇高品质。
《金色的鱼钩》导学案
教研组长(签字)
2012年月日
课题
金色的鱼钩
课型
新授课
年级
六年级
教师
何敬明
学习目标
知识技能:
1.认识12个生字,读读记记“颧骨、两鬓、抽噎、喜出望外、奄奄一息”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老班长的高大形象。
3.学习作者抓住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展现人物内心的表达方法。
4.练习快速阅读,简要地复述故事。
过程方法:自读自悟,合作探究。
2、朗读老班长和小梁的对话,从对话中你体会到什么?
3、朗读课文最后一个自然段,深情朗读,理解“长满了红锈的鱼钩上,闪烁着金色的光芒。”这个句子意思。。
4、假如你是“革命烈士纪念馆”的解说员,你怎样向前来参观的人介绍金色鱼钩的故事呢?(提示:抓住主要内容,用口语表述。)
1、出示学习目标
2、根据即时的教学内容、教学策略、教学情境、学生实际等调整教学目标,发挥教学机智,捕捉动态生成的教学资源,生成新的教学目标。
颧骨两鬓抽噎斑白搪瓷严厉收敛疙瘩
弥漫支吾粗糙抽噎红锈宿营青稞热气腾腾
无边无涯昏迷不醒喜出望外奄奄一息
(二)初读课文,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
1、读课题,由题目我想到。
2、通过查阅读资料,我对长征的了解有。
3、快速默读课文,思考:
A、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用简洁的语言概括。
B、把文中和题目相关的语句画出来。
强化训练
当堂达标
一、写出下列词语的反义词(6分)
沉重—()粗糙—()挽救—()
鼓舞—()脆弱—()舒展—()
二、补充词语:(4分)
无边无()()()一息
()不转()()迷()醒
三、拓展
《金色的鱼钩-杨旭导学案
《金色的鱼钩-杨旭》导学案导学目标:1. 了解小说《金色的鱼钩》的作者杨旭及其代表作品;2. 理解小说的主题和背景;3. 分析小说中的人物形象及其心理变化;4. 探讨小说中的情节发展及结局。
导学重点:1. 作者杨旭及其作品;2. 小说《金色的鱼钩》的主题和背景;3. 人物形象及心理变化;4. 情节发展及结局。
导学难点:1. 分析人物心理变化;2. 探讨小说的主题和背景。
导学内容:一、作者杨旭及其作品杨旭,生于1978年,中国当代作家,代表作品有《金色的鱼钩》、《遥方的家》等。
杨旭的作品以精致的笔触、深刻的人物刻画和丰富的情感表达而著称,深受读者喜爱。
二、小说《金色的鱼钩》的主题和背景《金色的鱼钩》讲述了一个关于家庭、友情和成长的故事。
主人公小明在成长的过程中经历了家庭的变故、友情的考验以及自我认知的挑战。
小说背景设定在一个小城市,展现了人物之间错综复杂的干系,揭示了摩登社会中普遍存在的问题。
三、人物形象及心理变化1. 小明:主人公,一个性格内向、善良的少年。
在家庭遭遇变故后,他逐渐成熟起来,学会面对困难和挑战。
2. 小红:小明的好朋友,乐观开朗,善解人意。
在小明困难时伸出援手,成为他成长道路上的重要支持者。
3. 父母:小明的父母在小说中扮演重要角色,他们的选择和决定直接影响着小明的成长和命运。
四、情节发展及结局小说情节曲折多变,通过小明的成长经历展现了家庭、友情和成长的重要性。
在面对困难和挑战时,小明逐渐认识到自己的心里世界,学会刚强和英勇。
最终,他在友情和家庭的支持下,走出了人生的低谷,迎接新的希望和未来。
导学延伸:1. 你认为小说《金色的鱼钩》中的人物形象是否真实可信?为什么?2. 你在成长过程中是否遇到过类似的困难和挑战?你是如何处理的?3. 你对于家庭、友情和成长有怎样的理解?在这些方面,你又有何感悟和体会?以上是《金色的鱼钩/杨旭》导学案的内容,希望能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欣赏这部优秀的小说作品。
2024年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金色的鱼钩导学案3篇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金色的鱼钩导学案3篇〖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金色的鱼钩导学案第【1】篇〗【课前解析】本文是一篇小说,主要讲述了红军长征途中,一位炊事班长牢记部队指导员的嘱托,尽心尽力地照顾三个生病的小战士过草地,不惜牺牲自己生命的感人故事,颂扬了红军战士忠于革命、尽职尽责、舍己为人的崇高品质。
【教学目标】1.能结合小说的主要情节,体会老班长的人物形象。
2.能找到描写对话和心理的语句,体会这些描写对表现人物形象的作用。
【教学重、难点】通过品读人物的神态、语言、动作等细节描写,体会老班长忠于革命、舍己为人的高尚品质。
【课前准备】多媒体课件,插图,音乐。
【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1.教师过渡: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这篇小说中的故事就发生在长征过草地的途中,我们继续走进课文。
2.揭示课题《金色的鱼钩》,板书课题:金色的鱼钩,学生齐读课题。
教师设置疑问:鱼钩真的是金色的吗?二、复习生字青稞威胁收敛搀扶抽噎瞻仰搪瓷碗目不转睛奄奄一息喜出望外教师指名读词语,同学间纠正字音。
三、初读课文,了解主要内容。
1. 初读课文,了解主要内容(1)教师提出要求: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思考本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2)学生朗读课文,并归纳课文的主要内容。
(3)汇报交流预设:课文讲述了红军长征途中,一位炊事班长牢记部队指导员的嘱托,尽心尽力地照顾三个生病的小战士过草地,而不惜牺牲自己的感人事迹。
四、请同学们快速浏览课文1-3自然段,并思考:1.故事发生的时间是什么时候?地点是哪里?2.老班长的任务是什么?3.划出文中对老班长外貌描写的句子,说说你从中感受到了什么?出示文章段落,教师讲解。
五、小组合作探究请同学们快速浏览课文4-19自然段,并同桌讨论:在护送病号的途中,老班长是怎样做的?都有哪些描写?(动作、神态、语言)在文中划出相关语句,写上批注。
出示文章段落,教师讲解。
六、感知品质1.当我们快要走出草地时,老班长怎么样了?他微微地睁开眼睛,看见我端着的鱼汤,头一句话就说:“小梁,别浪费东西了。
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金色的鱼钩》导学案
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金色的鱼钩》导学案《金色的鱼钩》导学案【导学目标】1. 了解作品的作者2. 理解作品的主旨3. 掌握本文中的重点词汇和重要句子4. 学会用自己的语言复述故事情节【导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 教师引导学生观察教室里的物品,提问:“金色的鱼钩是什么样的东西?”2. 让学生联想起自己小时候经历过的故事。
引导他们思考漂亮的物品可能给人带来什么样的心情。
二、阅读理解1. 学生阅读课文《金色的鱼钩》。
2. 学生自读课文,并标出重点词汇和重要句子。
辅助材料:课文、铅笔。
三、讨论交流1. 学生交流并讨论自己标出的重点词汇和重要句子。
教师帮助学生理解其中的意思。
2. 学生讨论并回答课文中的问题:为什么鱼钩是金色的?四、语言活动1. 教师分发课文中重点词汇的填空题,并组织学生进行填空。
2. 学生互相交流答案,并教师提问答案的正确与否。
五、扩展阅读1. 学生阅读其他与课文相关的故事,如《针线铺里的金灯盏》。
2. 学生讨论并总结这些故事中的主旨。
六、练习巩固1. 学生完成一个小练习,根据课文内容回答问题。
问题:(1)小妮为什么会觉得鱼钩金灿灿的?(2)阿龙的鱼钩是什么颜色的?(3)阿龙在收到鱼钩之后有什么变化?(4)为什么小妮爸爸说鱼钩是他送给小妮妈妈的礼物?2. 学生互评答案,讨论解决方案,与教师核对。
七、思考反馈1. 学生回答问题:你有什么收到的礼物让你感到特别?它为什么特别?2. 学生用自己的语言复述课文中的故事情节。
【导学总结】通过这节导学活动,学生们了解了《金色的鱼钩》这个故事,理解了鱼钩金灿灿是因为小妮爸爸送给妈妈的礼物,明确了故事的主旨。
同时扩展了阅读与思维能力。
【导学过程】八、导入新课1. 教师请学生们回忆上节课学习的内容以及《金色的鱼钩》的情节和主旨。
2. 引导学生们探讨一下,为什么人们喜欢漂亮的东西?九、细读课文1. 学生们再次读一遍课文,重点关注其中的细节和情节。
2. 学生们互相交流,分享自己对课文的理解和感受。
《金色的鱼钩》教案学案设计(精选14篇)
《金色的鱼钩》教案学案设计(精选14篇)《金色的鱼钩》学案设计篇1教学目标1.认识12个生字,读记生字组成的词语。
用联系上下文、词素分析法、比较等方法理解词语:喜出望外、三长两短、奄奄一息、抽噎、支吾、收敛;衰弱、脆弱;支持、坚持;严肃、严厉、严峻、严密、严格。
2.学习按事情发展先后顺序分段,抓住事例及事例中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体会老班长忠于革命、舍己为人的品质。
3.练习快速阅读,简要复述故事内容。
学案教案学习提纲1.自学生字及生字组成的新词。
2.读通读顺课文,理解词语。
(1)联系上下文,词素分析法解词:喜出望外三长两短奄奄一息抽噎支吾收敛(2)近义词辨析:衰弱脆弱支持坚持严肃严厉严峻严格严密3.跳读课文,课文主要写了一件()的事;按事情发展先后顺序把课文分成四段。
4.勾画文中老班长的言行、神态,思考批注,老班长是一个()的人。
5.“在这个长满红锈的鱼钩上,闪烁着灿烂的光芒。
”这句话的含义是().6.给文章重新命题。
一、初读课文,自学生字新词,掌握作者写作思路。
1.理解词语,注意交给方法,揭示规律。
2.注意指导学生从词义范围大小、词语搭配进行近义词辨析。
3.行文思路(1)交待故事背境,老班长外貌。
(2)老班长钓鱼给我们吃,自己吃草根,咽鱼骨头。
(3)老班长饿死在草地边上。
(4)深化中心,抒发感情。
二、指导学生归纳事例,抓住事例及老班长言行、神态深读深悟,体会人物品质。
1.吃草根、咽鱼骨头。
(语言、动作、神态)2.记住指导员的话。
(语言)3.分工。
(语言、神态)4.命令我喝鱼汤。
(语言、神态)5.临死前不忘把食物留给“我们”吃。
(语言)(忠于革命舍己为人)三、联系课文内容,体会最后一段话的含义,深化中心。
鱼钩虽然长满了红锈,但它记录着老班长的英雄事迹,闪烁着老班长舍己为人、忠于革命的光辉思想。
练习提纲1.选词填空(衰弱、脆弱、坚持、支持、严肃、严厉、严峻、严格、严密)(1)小梁身体(),性格()。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金色的鱼钩导学案(推荐3篇)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金色的鱼钩导学案(推荐3篇)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金色的鱼钩导学案【第1篇】教学目标1.透过入情入境阅读课文,体会文中人物间令人震撼的情。
2.领悟文章的表达方法。
3.收集战争期间令人感动的人或事。
教学重点入情入境地读,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领悟文章的表达方法。
教学时间一课时教学过程一、资料交流,初融情感1.两国人民在战火纷飞中结下深厚的友谊,在列车开动的一刹那,心中的激情喷涌而出,这惜别的场面真让人感慨万千,同学们也收集了相关资料,让我们一齐来感受这人间真情吧。
2.交流资料。
二、入情入境,深悟情感1.这节课,就让我们走进草地深处,翻开发黄的历史,再现当年那不起眼的小小鱼钩吧。
齐读课题。
2.同学们预习了课文,说说这鱼钩是什么样貌?3.齐读句子:他喜出望外地跑回来,取出一根缝衣针,烧红了,弯成个鱼钩。
4.就是这个小小的鱼钩,挽救了三个濒临死亡的生命,究竟发生了什么事呢?默读课文,想:文章讲了一件什么事?5.把你感动的句子勾画出来,并谈谈自己的感受。
6.多么让人感动的故事阿,在老班长、战士之间,这深深的战友情是他们战胜重重困难的力量,是他们寒冬中看到期望的浓浓暖意,读了这个故事,你能谈谈你的感受吗?7.说说“在这个长满了红锈的鱼钩上,闪烁着灿烂的金色光芒”的理解。
8.这篇文章有什么写作特点?(1)巧妙地点明主题。
(2)典型人物的刻画。
(3)精彩的对话描述。
(4)动人的真情实感。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金色的鱼钩导学案【第2篇】《金色的鱼钩》教学设计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长征途中发生的这个感人的故事。
2、体会课文的思想感情,学习老班长忠于革命、舍己为人的崇高品质。
3、体会这篇课文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进行叙述的方法。
4、练习运用快速阅读法,简要复述课文故事。
教学重难点:练习快速阅读,透过重点语句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
教学准备:课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看课题,提出质疑。
师:长征是世界军事史上一个伟大的奇迹,一个由伟大的中国工农红军创造的奇迹。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金色的鱼钩导学案(精推3篇)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金色的鱼钩导学案(精推3篇)〖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金色的鱼钩导学案第【1】篇〗【教学设想】1、本篇课文内容较长,教学中不能面面俱到,这样内容显得零乱,使学生抓不住课文的重点,学生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有一定的障碍。
基于这样的考虑,我采取抓重点字、找重点句的方法指导他们理解课文内容,以点带面逐步扩展到对全文的理解,同时指导学生通过不同形式的朗读把自己独特的感受表达出来。
既有个性的张扬又有多元化的比较和理解。
2、以设疑的方法一步步的让学生随着这条线索贯穿于全文,以老班长的角度展示了故事的主要内容,使学生沿着这条线逐步挖掘到文章的主旨。
【教学目标】1、借助课文进一步提高阅读速度,提升阅读能力。
2、理解课文内容,通过引导学生反复读课文找出描写作者感情变化的语句。
体会老班长忠于革命舍己为人的崇高品质。
3、通过自读课文,深入理解课题“金色的鱼钩”所蕴含的意义。
4、在朗读中,体会文章所表达的思想感情,理解鱼钩与老班长之间的关系。
【教学重点】借助课文进一步提高阅读速度,提升阅读能力。
【教学难点】通过自读课文,深入理解课题“金色的鱼钩”所蕴涵的意义。
【教学过程】一、质凝导入出示:他快40岁了,个儿挺高,背有点驼,四方脸,高颧骨,脸上布满皱纹,两鬓都斑白了。
师:请同学们读一读这段文字,说一说这属于哪种描写方法?师:你知道这句描写的是谁吗?师:大家都亲切地称呼他为“老班长”。
他是一位普通的红军战士,他也是一位英雄,他曾经挽救了3位年轻战士的生命。
今天就让我们去认识一下这位老班长。
板书课题:金色的鱼钩。
师:看到这个题目你有哪些疑问?1、老班长与金色的鱼钩有什么关系?2、为什么说是金色的鱼钩呢?二、初读课文,了解内容1、师:请同学们打开课本,你们有没有发现这篇课文很长,还记得我们前面学过快速阅读课文的方法吗?2、师:现在,请同学们用学过的速读方法完整地阅读一遍课文,注意不能只图快,还要想一想文章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这篇课文可以分为几部分。
2024年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金色的鱼钩导学案(精推3篇)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金色的鱼钩导学案(精推3篇)〖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金色的鱼钩导学案第【1】篇〗一、复习导入:1935年的秋天,红四方面军进入草地,许多同志得了肠胃病,我和两个小同志病得实在跟不上队伍了,指导员派炊事班长照顾我们,让我们走在后面。
我们一行四人,在无边无涯的草地上艰难前行,疾病缠绕着我们,饥饿威胁着我们,为了让我们能熬出这草地,老班长挖野菜,拾干柴,用缝衣针做鱼钩钓鱼来照顾我们,他熬坏了双眼,饿干了身体,最后晕倒在水塘边,牺牲在这草地上。
这就是我们的老班长,一个忠于革命,舍己为人的英雄。
表达完对老班长的崇敬之情,让我们把目光聚焦到课题上——金色的鱼钩。
二、围绕“鱼钩”这一线索,理清文章思路。
1、课文前4个自然段写“做鱼钩”,那后面呢2、学生默读课文,归纳概括。
3、找一找,读一读课文中描写“鱼钩”的句子,并看看它出现在“做鱼钩——用鱼钩——藏鱼钩”的哪个环节?三、回忆下面所学课文,理清文章的线索思路。
1.《花脸》买花脸——戴花脸——演花脸——因花脸惹祸——撕花脸朗读描写“花脸”外形的句子。
2、《一个苹果》捡到苹果——第一次传苹果——第二次传苹果——吃苹果朗读描写“苹果”的句子。
3、《鸡毛信》拿到信——去送信——藏信——丢信——把信送到朗读描写“鸡毛信”样子的句子。
4、归纳一下:对“鱼钩、花脸、苹果、鸡毛信”外形的描写出现在课文的哪个部分。
四、用同样的方法,在练习本上写一写,如果以下列两种事物为作文的题目,我们该怎样理出写作思路1、出示:花灯我的《三国演义》课外书2、学生在作业本上写出出写作思路。
3、交流分享。
4、思考:在你的作文中,对花灯、《三国演义》课外书外形的描写,你会安排在哪里?5、教师准备:(1)花灯做花灯——交花灯——选花灯——挂花灯——赏花灯——保存花灯做花灯环节重点描写花灯的外形。
(2)我的《三国演义》课外书买《三国演义》——读——做《三国演义》的读书笔记——保存《三国演义》买《三国演义》环节对书进行描写。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金色的鱼钩导学案推荐3篇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金色的鱼钩导学案推荐3篇〖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金色的鱼钩导学案第【1】篇〗学习目标:1.快速默读课文,了解文章的主要资料,能复述课文。
2.抓住描述老班长的外貌、动作、语言等重点词句,体会老班长忠于革命、舍己为人的精神。
3.认识本课12个生字和新词,理解“喜出望外、奄奄一息”等词语的意思,能用自己的话说说对“金色的鱼钩”的理解。
4.学习红军战士团结友爱、顾全大局、勇于献身的崇高品质。
学习重点:品读重点语段,体会人物内心的思想感情,有感情朗读课文。
课时安排:1课时课前准备:1.课前布置收集有关长征的、文字或视频资料,透过课前阅读,熟悉课文。
2.课文重点语段的课件。
教学过程:一、诗歌导入,情境渲染1.背诵毛泽东《长征》诗。
2.同学们,了解长征吗?谁能说一说自己明白的长征故事。
3.是的,长征是世界军事历史上的一个伟大奇迹──一个由伟大的中国工农红军创造的奇迹。
同学们可明白,在这个奇迹的背后,是红军战士历尽的千难万险,是无数可歌可泣的感人故事。
这天这节课,就让我们走进一个老班长的故事吧。
──板书:金色的鱼钩二、整体感知,领悟情感1.看着课题,同学们有什么想问的问题吗?(自由提问)2.学生自由读课文。
要求读得正确、流利,读的时候注意自己的感受和情绪的变化,能够把感受最深的地方多读几遍。
3.鼓励朗读,并请学生再次快速默读全文,想想课文主要讲谁,讲了一件什么事。
(1935年秋,在二万五千里长征途中,一位老班长理解党交给的任务,尽心尽力地照顾好三个红军伤员,在即将走出草地时,自己却牺牲了。
)三、入情入境,重点赏析能够根据课文学习过程的需要,拟定两条学习主线。
(一)以老班长为主线1.默读,边读边思考:课文中几次描述了老班长的外貌,从课文中摘录出描述老班长外貌的语句。
板书:老班长)2.这几次描述老班长的外貌有什么不同,说明了什么?(1)“炊事班长快四十岁了,个儿挺高,背有点驮,四方脸,高颧骨,脸上布满皱纹,两鬓都斑白了。
《金色的鱼钩导学案-2023-2024学年语文统编版》
《金色的鱼钩》导学案第一课时导学目标:1. 了解小说《金色的鱼钩》的作者、出版时间和背景;2. 理解小说主要人物、情节和主题;3. 分析小说中的象征意义和主题思想;4. 探讨小说在现实生活中的启示和意义。
导学内容:第一部分:了解小说1. 作者:李洱2. 出版时间:2002年3. 背景:《金色的鱼钩》是一部描写乡村生活的小说,反映了中国改革开放时期的社会变革和人们的命运选择。
第二部分:主要人物和情节1. 主要人物:- 明学文:一个在改革开放时期艰难生活的乡村小伙子;- 卢兰:明学文的初恋,性格率真善良,是明学文的感情寄托;- 帅帅:明学文的朋友,经常给明学文出谋划策;- 胡师傅:明学文的师傅,教会他捕鱼的技术。
2. 主要情节:- 明学文和卢兰的爱情故事;- 明学文的捕鱼生涯;- 明学文在改革开放时期的处境和选择。
第三部分:象征意义和主题思想1. 金色的鱼钩:象征着生活的诱惑和机遇,同时也带有欺骗和矛盾性;2. 主题思想:探讨了人在社会转型时期的处境和选择,揭示了人性的善良和复杂性。
第四部分:现实生活中的启示和意义1. 反思:我们身处的当代社会也存在着各种机遇和困境,需要更加理性和坚定地选择自己的道路;2. 意义:通过阅读小说,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中国改革开放时期的社会变革和人们的人生选择,增长见识和拓宽思路。
导学案阅读提问:1. 你认为明学文和卢兰的感情是纯真的,还是其背后存在着复杂的现实因素?2. 金色的鱼钩在小说中扮演了什么样的角色?它对明学文的命运有何影响?3. 你认为小说中的人物形象和情节设置是否符合当代社会的现实情境?4. 通过《金色的鱼钩》这个故事,你有何启示和收获?总结:通过本次导学,我们对《金色的鱼钩》这部小说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也对中国改革开放时期的社会现实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希望大家在阅读中能够加深对文学作品的理解,同时也能够思考其中所蕴含的人生哲理和社会意义。
愿我们都能在阅读中不断成长,不断探索,不断感悟。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金色的鱼钩导学案3篇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金色的鱼钩导学案3篇〖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金色的鱼钩导学案第【1】篇〗教学目标:1.认识并会写“和、稞”等8个生字,正确读写和理解“肠胃病、高颧骨”等16个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学习作者是怎样通过人物的语言、动作和神态描写来体现人物的内心世界。
重点3.理解“在这个长满了红锈的鱼钩上,闪烁着灿烂的金色的光芒”这句话的含义。
难点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激发兴趣。
1.同学们,还记得毛泽东《七律长征》吗?请同学们一起来背一遍,记得背出铿锵有力的气势。
(把学生迅速带入红军万里长征的画面。
)2.导入新课。
长征是世界军事史上的一个伟大奇迹,一个由伟大的工农红军创造的奇迹。
这个奇迹的背后是一个个红军战士历经千难万险,谱写了无数可歌可泣的感人故事。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属于长征题材的短文——(板书)《金色的鱼钩》。
二、初读课文,扫清字词障碍。
1.提出读书要求:自由出声地朗读课文,小组内合作认读本课生字新词。
2.指名读生字,新词。
着重指导:多音字和(huò)着抽噎(yē)3.指导理解课文中十个词语的理解。
着重分析指导“二鬓斑白(读音:liǎng bìn bān bái ,释义:意为两边鬓角头发花白,借以形容年老或操劳过度);奄奄一息(读音: yǎn yǎn yī xī,释义:奄奄:呼吸微弱的样子。
只剩下一口气。
形容临近死亡。
)抽噎(读音:chōu yē,释义:抽咽;一吸一顿地哭泣,啜泣. 例句:她听到消息,禁不住抽噎起来。
近义词:抽泣反义词:欢笑,微笑。
)三、再读课文,整体感知。
1、学习“硬咽草根鱼骨头”片段。
指名朗读,读后议论:为什么这个段落令人感动?抓住关键词语:“皱紧眉头”、“哽咽”、等词和“我”当时的心情,体会老班长的品质。
(通过这个片段,注意体会当时红军所处的环境是怎样地困难、怎样地艰苦。
)2、学习“夜里钓鱼摸野菜”片段。
想一想为什么这个片段令人感动?抓住“翻了多少草皮”、“一颗一颗地摸”等重点词语来体会。
(导学案)13 金色的鱼钩
(1)多媒体课件出示红军过草地时的情景。
(2)导思:是什么原因让老班长“整夜整夜地合不拢眼”?他在担心什么?
3.教师引问:从老班长外貌的变化我们可以看出他是一个怎样的红军战士?
(二)用心感悟。
1.教师指导学生用心去 感悟,找出文章中令自己感动的片段。细细地体会,深入领悟。 2.指导学生通过读第 20~22自然段,体会老班长舍己为人的精神。
3.复述故事。
结合文中重点语句,写出对“金色的鱼钩”的独特认识和感慨。
1.学生想象,在老班长舍己救人的精神鼓舞下,三个小战士互相帮助,艰难地走出草地的情景。
2.学生想象小战士们 掩埋老班长的遗体后,他们会想些什么,说些什么,又是怎样做的。Hale Waihona Puke 3.学生复述故事内容,谈体会。
指导学生从三个方面写读后感: 1.受老班长精神鼓舞方面:“我们” 要走出草地。
3.在体会老班长为别人着想的可贵品质时,可以通过朗读把“我”的心情和感受表达出来。抓住重点句和关键词,先谈对句子的理解,然后把这种感受读出来。
四、品味金色,升华迁移(用时:7分钟)
1.老班长给战士们留下了什么?
2.为什么说这个鱼钩闪烁着金色光芒?(PPT出示)
3.“我”为什么要把鱼钩小心地包起来?
4.教师引读:在长征途中有多少这样可歌可泣的英雄?正因为有了他们,才有了我们现在美好的 今天,让我们用一首《长征》一起来缅怀他们!跟我一起朗诵吧!
3.学生深刻体会:这鱼钩是一种深深的怀念。
这鱼钩还是一份革命的力量!这鱼钩更是对一代代享受着美好生活的人们的教育。
4.师生共同朗诵《长征》,缅怀先烈。(配乐:《英雄的黎明》)
根据学习,进行多元引读,加深学生感悟。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金色的鱼钩导学案(推荐3篇)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金色的鱼钩导学案(推荐3篇)【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金色的鱼钩导学案第1篇】教学目标:1.认识12个生字,读读记记“颧骨、两鬓、抽噎、喜出望外、奄奄一息”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课文的思想感情,受到忠于革命、舍己为人的品质的教育。
3.学习作者抓住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展现人物内心的表达方法。
4.练习快速阅读,简要地复述故事。
教学重点:体会文章中蕴含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理解“在这个长满了红锈的鱼钩上,闪烁着灿烂的金色的光芒”这句话的含义。
课时安排:1课时课前准备:课前布置收集有关长征的、文字等资料,通过课前阅读,熟悉课文。
教学过程:一、揭示课题长征是世界军事一个伟大的奇迹,一个由伟大的中国工农红军创造的奇迹。
在这个奇迹的背后,是红军战士历尽的千难万险,是无数可歌可泣的感人故事。
今天就让我们走进一个老班长的故事。
(板书课题,生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直奔中心(一)请同学快速默读课文,想想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学生速读,思考:(课文叙述的是红军长征途中,一位炊事班长接受党组织交给的任务,照顾三个生病的小战士过草地而牺牲自己的事。
)(二)再次快速默读课文,读时注意把自己感受较深的部分多读几遍,并把心中的感受和心情变化写在旁边。
三、精读品析,体会情感(一)同学们都被班长尽心尽力地照顾伤员而不顾自己的崇高品质所感动。
带着这份感动再次走进课文,细细品读描写老班长的句子,把感受最深的地方多读几遍。
并读给同桌听,说说为什么让你感动。
学生自读,互读,交流。
(二)品读重点句:全班交流。
结合学生回答出示相应句段。
从外貌体会中心:出示句子1:“炊事班长快四十岁了……脸上布满皱纹,两鬓斑白,显得十分苍老。
”(1)三十多岁的老班长为什么会有五六十岁老人的外貌特征学生讨论:(“满脸的皱纹”证明他经历长期艰苦的革命斗争。
“斑白的两鬓”说明他饱经风霜的考验。
他“比我们还瘦得厉害”,反映他内心为病号的担忧和焦虑。
五年级第四单元15金色的鱼钩导学案
鼓励()兴奋()垂头丧气()
三、联系上下文填空
我觉得好像有万根钢针扎着喉管,失声喊起来:“老班长,你怎么……”这是“我”()时候说的话。“万根钢针”表现了“我”( )的心情,后面的省略号省去了( )。
总结提升
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是无数的革命先辈用他们的青春与热血换来的,我们要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生活,把我们的祖国建设得更加美好。
拓展延伸
长征途中这样的感人故事还很多很多。课外找《倔强的小红军》来读读。
。
教师指导读准字音
点拨一:每交流一处,让学生用多种方式读出自己的感悟,如:
21—22自然段,师生合作读出“我”和“老班长”不同的心么说长满了红绣的鱼钩上,闪烁着金色的光芒?
鼓励学生畅所欲言。
体会文章中蕴含的思想感情
学习难点
理解重点句的含义
课前准备
多媒体课件准备。
学生活动
教师活动
备注
第一课时
预习检测:
一.我会为下列加线的字注音。
颧骨()鬓发()青稞()搪瓷()熬夜()
收敛()疙瘩()抽噎()生锈()奄奄一息()
二写出写列词语的意思,并造句
1.喜出望外:
2.目不转睛:
3.三长两短:
4.奄奄一息:
汇报二:
生结合整节课的感受,谈自己的体会。
“金色的光芒”指老班长金子般的思想光辉,忠于革命、舍己为人的伟大精神。
把自己的阅读所得拿出来跟同学一起交流,看看有什么不同的感受。
达标检测:
一 我能分辨下列汉字,还能组成词语。
誉()版()慎()豪()
誊()板()镇()毫()
二 我能快速地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抓住动作和神态体会:“坐、捧、嚼、硬咽”“皱紧眉头”体会鱼骨难以下咽,为了战友勉强吃。
《金色的鱼钩》 导学案
《金色的鱼钩》导学案一、学习目标1、认识 12 个生字,读准字音,理解“支吾、收敛、抽噎”等词语的意思。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老班长忠于革命、舍己为人的崇高品质。
3、学习作者通过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等细节描写表现人物品质的方法。
二、学习重难点1、重点(1)理解课文内容,体会老班长的崇高品质。
(2)学习作者通过细节描写表现人物品质的方法。
2、难点理解“在这个长满了红锈的鱼钩上,闪烁着灿烂的金色的光芒”这句话的含义。
三、学习方法1、朗读法:通过有感情地朗读,深入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人物情感。
2、批注法:在阅读过程中,对重点词句进行批注,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3、讨论法:小组合作讨论,交流自己的想法和感受,共同解决问题。
四、学习过程(一)预习导航1、初读课文,借助工具书,读准字音,理解生词。
2、再读课文,思考:课文围绕“金色的鱼钩”讲了一个怎样的故事?(二)课堂学习1、导入新课(1)展示鱼钩的图片,提问:同学们,你们见过这样的鱼钩吗?(2)引出课题: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课文就与这样一个鱼钩有关,题目是《金色的鱼钩》。
2、检查预习(1)指名读生字词,正音。
(2)交流预习中对课文内容的初步理解。
3、整体感知(1)默读课文,思考: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2)概括文章主要内容:红军长征途中,一位炊事班长牢记部队指导员的嘱托,尽心尽力地照顾三个生病的小战士过草地,而不惜牺牲自己的感人事迹。
4、精读感悟(1)找出描写老班长外貌的句子,读一读,说说你从中体会到了什么?“炊事班长快四十岁了,个儿挺高,背有点儿驼,四方脸,高颧骨,脸上布满皱纹,两鬓都斑白了。
”从这些描写中,我们可以体会到老班长长期操劳,饱经风霜。
(2)找出描写老班长动作的句子,体会他的品质。
“他坐在那里捧着搪瓷碗,嚼着几根草根和我们吃剩下的鱼骨头,嚼了一会儿,就皱紧眉头硬咽下去。
”通过“捧、嚼、皱紧眉头、硬咽”等动作描写,表现了老班长为了让战士们吃饱,自己却吃苦受累的高尚品质。
15、《金色的鱼钩》导学案
---------------------------------------------------------------最新资料推荐------------------------------------------------------15、《金色的鱼钩》导学案15、《金色的鱼钩》导学案德源中学自主探究导学案德源中学自主探究导学案15金色的鱼钩第一课时 4、() : 形容呼吸微弱,生命垂危。
一、自主学习(17 分钟)二合作探究(集体展示)(10 分钟)(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 1、知识准备:(4 分钟) 1、课文讲述了在途中,一位炊事班长接受党组织交给的红军过草地:草地位于青藏高原与四川盆地的过渡地带,纵长 500 任务的感余里地,横宽 300 余里地,面积约 15200 平方公里,海拔在3500 米以上。
红人事迹,表现了老班长的、崇高品质。
军过的草地主要是讲现在的川西北若尔盖地区。
草地,其实就是高原湿地, 2、文中与题目相关的语句是为泥质沼泽。
沼泽生长的植被主要是藏嵩草、乌拉苔草、海韭菜等,形成。
草甸。
草甸之下,积水淤黑,泥泞不堪,浅处没膝,深处没顶。
远远望去,三教师点拨(难点剖析)(5 分钟)似一片灰绿色海洋,不见山丘,不见树木,鸟兽绝迹,人烟荒芜,没有村 1、熬(o) 夜,不要误读成āo ;抽噎(yē) ,不要误1 / 12读成 y 寨,没有道路,东西南北,茫茫无限。
草地区域气候恶劣,晴空迷雾变幻;莫测。
每年的 5 月至 9 月为草地雨季,使本已滞水泥泞的沼泽,更成漫漫泽奄(yǎn) 奄一息,不要误读成yān 。
国。
红军正是在这个季节经过草地的。
2、疙(ɡē) 瘩(dɑ) , dɑ 为轻声。
3、收敛(liǎn) 眼睑( ji 2、揭示课题:(1 分钟)ǎn ) 3、自学目标:(1 分钟)(学习想高效、目标不可少) 3、本文的写作线索是鱼钩。
①、我能认识本课 12 个生字,理解喜出望外、奄奄一息等词语的意思。
2024年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金色的鱼钩导学案(精推3篇)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金色的鱼钩导学案(精推3篇)〖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金色的鱼钩导学案第【1】篇〗教学目的:1、认识本课4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课文的思想感情,学习老班长忠于革命、舍己为人的崇高品质。
3、练习快速阅读,简要地复述故事。
教学重点:练习快速阅读,通过重点语句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
教学过程:一、揭示题目,导入新课。
1、鱼钩,钓鱼用的钩子。
课文所指的鱼钩是老班长的珍贵遗物。
这是发生在红军过草地时的一个感人故事。
请你用比较快的速度默读课文,想想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2、小结:在二万五千里长征途中,一位老班长接受党的嘱托,照顾三个生病的小战士过草地而光荣牺牲的故事。
二、默读课文,提出不理解的地方,同学互相解疑,教师适时点拨。
解词:支吾:用话搪塞,说话含混躲闪。
安顿:安排妥当,使人或事物有着落。
衰弱:体衰力弱,失去了旺盛的精力和体力。
奄奄一息:形容气息非常微弱,只剩下一口气。
三、快速默读课文,想想文章是按怎样的顺序来记叙的,可以分为几部分?1、快速默读,标在书上。
2、小组讨论后小结。
四、默读课文,划出文中使你感动的部分,然后有感情地读一读。
1、指名读课文,读后说说自己体会。
2、围绕老班长的语言、动作、神态来体会老班长忠于革命、舍己为人的崇高品质。
(采取读读——议议—评评的形式)3、小结提问:你对“在这个长满了红锈的鱼钩上,闪烁着灿烂的金色的光芒”的这句话是怎样理解的?(揭示中心,让学生说一说,练习口语表达)五、口语交际假如你是“革命烈士纪念馆”的解说员,你怎样向前来参观的人介绍金色鱼钩的故事呢?1、在小组里练习。
2、各组派代表在全班介绍。
附:板书设计18金色的鱼钩(闪着光芒)炊事班长照顾三个生病的小战士而牺牲红军战士忠于革命、舍己为人〖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金色的鱼钩导学案第【2】篇〗教学要求一、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长征途中发生的这个感人的故事。
二、通过人物的对话、外貌、神态的描写等重点语句,体会人物情感,感受老班长忠于革命、舍己为人的崇高品质。
导学案:金色的鱼钩
【学习目标】
1.能够正确读写本课 4 个生字。
2.朗读课文,体会思想感情,学习老班长忠于革命、舍己为人的崇高品质。
【知识链接】
1935年8月21日,红军开始过草地,自四川毛儿盖出发,进入草地。草地位于青藏高原与四川盆地的过渡地带,纵长500余里地,横宽300余里地,面积约15200平方公里,海拔在3500米以上。红军过的草地主要是讲现在的川西北若尔盖地区。草地,其实就是高原湿地,为泥质沼泽。它的形成原因很多,主要由于黑白两河——黑河(亦称墨曲河)和白河(亦称葛曲河)自南至北纵贯其间,起了重要作用。两河的河道迂回曲折,叉河横生,地势低洼,水流淤滞而成沼泽。经年水草,盘根错节,结络成片,覆盖潴水。
2.小结提问:你对“在这个长满了红锈的鱼钩上,闪烁着灿烂的金色的光芒”的这句话是怎样理解的?
【拓展延伸】
讲述你知道的英雄故事
个案补充(反思纠错)
【自主学习】
理解下面的词:
支吾:用话搪塞,说话含混躲闪。
安顿:安排妥当,使人或事物有着落。
衰弱:体衰力弱,失去了旺盛的精力和体力。
奄奄一息:形容气息非常微弱,只剩下一口气。
快速默读,标在书上。小组讨论后小结。
【合作交流】
1.围绕老采取读读——议议—评评的形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北师大版六年级语文下册导学案
金色的鱼钩
姓名:小组:评级:家长签字:
学习目标:
1、认识7个生字,读读记记“斑白、严厉、收敛、粗糙、抽噎、红锈、青稞面、无边无涯、昏迷不醒、奄奄一息”等词语。
2、抓住描写老班长的外貌,语言、动作、神态等重点词句,反复朗读品悟,体会老班长忠于革命,舍己为人的精神。
3、通过理解“在这个长满红锈的鱼钩,闪烁着灿烂的金色的光芒”再次感悟老班长的崇高品质,激发我们对革命先辈的敬仰之情。
4、练习快速阅读课文,简要复述课文。
使用说明与学法指导:
1、自读课文,圈画生字词,通过查字典弄清重点字的读音,并翻阅工具书,联系课文理解重点词语的意思。
2、阅读书中资料袋,查找并了解有关长征的故事,再读课文大体了解课文内容,理清课文脉络,
3、课前完成预习自测题,将预习中遇到的难解问填写到我的疑问处,等待课堂上和老师同学探讨解决。
4、根据探究点在书上圈画、批注,准备在课上与同学交流。
教材助读:
走进背景林:
1、课本资料袋有关长征的介绍
2、红军过草地之艰难,是后人难以感受到的。
首先是行难。
茫茫草地,一望无涯,遍地是水草沼泽泥潭,根本没有路。
人和马必须踏着草甸走,从一个草甸跨到另一个草甸跳跃前进。
或者拄着棍子探深浅,几个人搀扶着走。
这样,一天下来,精疲力竭。
过草地有三怕:一怕没踩着草甸陷进泥沼。
泥沼一般很深,如果拼命往上挣扎,会越陷越深,来不及抢救就会被污泥吞噬。
二怕下雨。
草甸本来就难走,天下着雨,脚底下更软、更滑,稍不慎就摔倒,掉进泥沼里去。
三怕过河。
草地上有不少河,有的水浅好过一点,有的河宽流急很难过,如果遇着下雨更难了,不少被大水冲走吞没。
其次是食难。
一般战士准备
的干粮,两三天就吃完了。
这时候,草地才过一半,有的甚至不到一半。
还有那么长的路程怎么办就靠吃野菜、草根、树皮充饥。
有的野菜、野草有毒,吃了轻则呕吐泻肚,重则中毒死亡。
前边的部队还有野菜、树皮充饥,没有能吃的野菜,就将身上的皮带、皮鞋,甚至皮毛坎肩脱下来,还有马鞍子,煮着吃。
再次是御寒难。
草地天气,一日三变,温差极大。
还有宿营难。
草地净是泥泞渍水,一般很难夜宿。
预习案(预习自测)
1、给带点字注音,再把词语抄写两遍。
颧.骨()两鬓.()作.料()哽咽
..()勉强
..()
芦秆.()粗糙(
..()支吾.()
..)抽噎.()瞻仰
热气腾腾喜出望外弥漫衰弱无边无涯鱼饵严峻
重重叠叠奄奄一息挽救
2、辨字组词。
搪()衰()历()协()棵()瞻( )
塘()哀()厉()胁()稞()檐()
3、根据课文内容填上合适的词语。
()的身体()的情绪()的光芒()的声音
()的毅力()的山峰()的两鬓()的草地
()地咽着()地合不拢眼()地跑回来()地看着
4、整体感知,通过读课文,试着说说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按什么顺序写的试理清课文脉络
我的疑惑:把你在预习过程中不能解决的问题和自己的疑问写下来,等待课上和同学老师探究
探究案:
1、我思考,我收获)
学习建议:
请同学们用5分钟左右时间认真朗读课文,并结合预习中自己的疑问开始下面的探究学习。
2.质疑解疑,合作探究
探究点1:你认为老班长是怎样一个人(找出相关语句,注意抓住关键词来体会,将自己的感受做批注;在展示时还要注意通过朗读来表现人物内心)
探究点2:为什么说在这个长满红锈的鱼钩上,闪烁着灿烂的金色的光芒
训练案:
1、在括号里填上恰当的关联词语。
()数他岁数大,他对大家又特别亲,()大伙都叫他“老班长”。
这汤()没加作料,()我们觉得没有比这更新鲜的了。
指导员对老班长说:“()多么艰苦,你()要把他们带出草地。
”
老班长对小梁说:“你()知道了,()不要告诉别人了。
”
()我们找不到东西吃,()无法走出这茫茫的草地。
2、按要求改句子。
真有个三长两短,我怎么去向党报告呢(改为陈述句)
老班长虽然瘦得只剩皮包骨头,眼睛深深地陷了下去,还一直用饱满的情绪鼓励着我们。
(缩句)
课外阅读丰碑
红军队伍在冰天雪地里艰难地前进。
严寒把云中山冻成了一个大冰坨,狂
风呼啸,大雪纷飞,似乎要吞掉这支装备很差的队伍。
将军早把他的马让给了重伤员。
他率领战士们向前挺进,在冰雪中为后续部队开辟一条通道。
等待着他们的是恶劣的环境和残酷的战斗,可能吃不上饭,可能睡雪窝,可能一天要走一百几十里路,可能遭到敌人的突然袭击。
这支队伍能不能经受住这样严峻的考验呢将军思索着。
队伍忽然放慢了速度,前面有许多人围在一起,不知在干什么。
将军边走边喊:“不要停下来,快速前进!”
“前面有人冻死了。
”警卫员跑回来告诉他。
将军愣了一下,什么话也没说,快步朝前走去。
一个冻僵的老战士,倚靠光秃秃的树干坐着。
他一动不动,好似一尊塑像,身上落满了雪,无法辨认他的面目,但可以看出,他的神态十分镇定,十分安祥:右手的中指和食指间还夹着半截纸卷的旱烟,火已被雪打灭;左手微微向前伸着,好像在向战友借火。
单薄破旧的衣服紧紧地贴在他的身上。
将军的脸色顿时严峻起来,嘴角边的肌肉抽动着。
忽然他转过脸向身边的人吼道:“把军需处长给我叫来!为什么不给他发棉衣”
呼啸的狂风淹没了将军的话音。
没有人回答他,也没有人走开。
他红着眼睛,像一头发怒的豹子,样子十分可怕。
“听见没有,警卫员叫军需处长跑步过来!”将军两腮的肌肉抖动着。
这时候,有人小声告诉将军:“他就是军需处长……”
将军愣住了,久久地站在雪地里。
他的眼睛湿润了。
他深深地吸了一口气,缓缓地举起右手,举到齐眉处,向那位跟云中山化为一体的军需处长敬了一个军礼。
风更狂了,雪更大了。
在雪很快地覆盖了军需处长的身体,他成了一座晶莹的丰碑。
将军什么话也没有说,大步走进漫天的风雪中。
他听见无数沉重而坚定的脚步声。
那声音似乎在告诉人们:如果胜利不属于这样的队伍,还会属于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