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业开发模式研究
国内生态旅游研究文献综述
国内生态旅游研究文献综述引言生态旅游是指在自然环境中进行的旅游活动,以保护和提升环境品质为目标,促进地方经济发展和居民生活改善的一种旅游形式。
在中国,生态旅游正逐渐崭露头角,并成为国内旅游业的重要支柱之一。
本文将对国内生态旅游研究文献进行综述,通过梳理相关文献,探讨国内生态旅游的发展现状、问题和趋势。
一、国内生态旅游发展现状中国拥有独特的自然资源和文化遗产,因此在生态旅游方面具备广阔的开发前景。
近年来,国家政策的支持和投资的增加,使得生态旅游产业蓬勃发展。
例如,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数量不断增加,生态旅游资源的保护和管理也得到加强,旅游业收入和就业机会连年增长。
二、国内生态旅游研究的热点问题1.生态旅游资源的评价和开发生态旅游的核心是自然环境和生态保护,因此如何评价和开发生态旅游资源是一个重要的研究方向。
研究者通过对自然景观特征、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等指标的评价,以及游客满意度和需求的研究,为生态旅游资源的合理开发提供科学决策依据。
2.生态旅游对环境和社区的影响生态旅游的发展和旅游活动对环境和社区产生一定的影响,研究者关注如何在旅游发展和资源保护之间寻求平衡。
在研究中,通过环境影响评价、社区参与和旅游规划等方面的研究,提出了一系列关于可持续发展的建议和措施。
3.生态旅游市场和消费行为研究生态旅游市场的发展和游客消费行为对旅游业的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
研究者通过对游客市场调查、消费偏好和行为意向等方面的研究,了解游客对生态旅游的需求和态度,为旅游业的发展和服务提供有力的支持。
三、国内生态旅游研究的发展趋势1.加强科学评价和管理随着生态旅游的快速发展,科学评价和管理变得尤为重要。
未来的研究将更加注重生态旅游资源的质量评价和科学开发,同时加强管理措施的制定和实施,保障生态旅游的可持续发展。
2.跨学科研究的开展生态旅游涉及多个学科领域,如生态学、地理学、社会学等。
未来的研究将更加倾向于跨学科的合作,通过整合不同学科的研究方法和理论,探索生态旅游发展的多维度问题。
关于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管理与可持续发展的研究
关于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管理与可持续发展的研究【摘要】本文从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管理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进行研究。
在文章介绍了研究的背景、意义和目的。
接着分析了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管理的现状,讨论了生态旅游管理对可持续发展的影响,并探讨了相关的管理策略。
通过案例分析,文章展示了生态旅游管理的实际运作情况,并对未来的发展方向进行探讨。
在总结了研究成果,展望了未来研究方向,并给出了对管理实践的建议。
本文旨在为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管理提供参考,促进可持续发展和生态保护的协调发展。
【关键词】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管理,可持续发展,研究,现状分析,影响,策略,案例分析,未来发展方向,总结,展望,建议,环保,旅游业,生态系统,管理实践1. 引言1.1 背景介绍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管理与可持续发展是当前生态旅游领域的重要研究课题。
随着人们对自然环境的重视和对健康生活方式的追求,自然保护区作为地球上珍贵的生态资源,吸引着越来越多的游客前来体验自然之美。
由于大规模的游客涌入和不当的管理方式,一些自然保护区生态系统面临着严重的威胁,生态环境受到破坏,生物多样性遭受威胁,甚至有些地区面临着生态退化的危险。
在这样的背景下,如何有效管理自然保护区内的生态旅游活动,保护和恢复生态环境,实现生态旅游的可持续发展,成为了亟待解决的问题。
开展对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管理与可持续发展的研究,对于更好地保护自然环境、促进当地经济发展、提升游客体验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旨在通过对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管理与可持续发展的研究,探讨当前管理现状、管理对可持续发展的影响、管理策略、案例分析等方面,为进一步完善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管理提供理论参考和实践指导。
1.2 研究意义自然保护区作为重要的自然资源保护和生态系统保育场所,生态旅游管理的有效实施对于维护自然生态环境、保护生物多样性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对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管理现状的深入分析,可以发现存在的问题和挑战,提出有效的解决策略,达到保护自然生态环境、促进可持续发展的目的。
浅论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资源开发模式
Ec -o rs s u c sDe eo me tM o e n Rea in t h t e Re e v o t u im Re o r e v lp n d li lto o t e Na u s r e r
染 , 致水 土 流失 。这种 违反 规划 , 目兴建 的旅 导 盲
游设施 的现象也 大 量存 在于其 它保 护 区 内。具有
世 界 自然 与 文 化 “ 遗 ” 黄 山 , 有 常 住 人 口六 双 的 现
求 , 以经济 收益 为 中心 , 都 热衷 于在风 景 区内大 兴
土木 , 筑路 修 桥 、 设 缆 车和 兴 建 桑拿 、 厅 之类 架 舞
一
经 济差距 _ 。经济 差距 的压 力 和外界 资源 需 求 的 1 ]
激增 , 地方 居 民在致 富 热情 的驱使 下 , 使 自觉 或不 自觉 地使 用合 法 或不合 法 手段利 用 和消 耗现 有资 源 , 能考虑 生态 保护 的长 远利 益 。 因此 , 不 帮助 当 地居 民脱 贫才 是解 决这 一 问题 的关键 因素 。而发 展旅 游业 却可 以充 分 发 挥保 护 区 的资 源 优 势 , 为 保护 区 自身 的发展 开辟 出一 条可 持续 道路 。我 国 的 自然保 护 区绝 大多数 是 以保护 生态 系统 和 野生 动植 物及 其栖 息 地 为 主 , 特 的 自然 资 源 也 正 是 独 散发 旅游 魅力 的核 心 。旅游 开发 不但 可 以给保 护 区带 来可 观 的经 济效 益 , 为保 护 区所 在 的 当地 也 提供 了可 观 的就 业 机会 , 而 可 以为 保 护 区创 造 从 良好 的发展 环 境 , 证保 护 区保 护功 能 的实现 。 保
中国生态旅游的现状及开展生态旅游的对策研究
经济研 究导刊
EC ON0MI S C RE EARC G DE H UI
No21, 01 . 2 0
S f lN .5 e a o 9 i
中 态旅游的 状及 国生 现 开展生 旅游的 策研究 态 对
李 运 祥
( 衡阳财经工业学院 , 湖南 衡 阳 4 10 ) 2 0 2
题、 生态 问题等一系列全球性生存危机使人类 的环境 意识 开 始觉醒 , 人类社会在过去 的数百年的发展 中一直表现 为对 经 济高速增长 的追求 , 甚至不惜 以牺 牲环境为代 价 , 在这样 的 发展模式下 , 人类 的生存环境 急剧 恶化 : 水土流失 和土壤 沙
化、 森林 资源减少 、 海洋 资源的破坏 、 能源 的急剧消耗 、 自然 灾害频仍 、 化学物质的滥用 、 口与经济 的发展 、 口与资 源 人 人 环境 的矛盾 1益突 出。面临一系列 的严重 问题 与矛 盾 , 3 人类 不得不重新认识人 与 自然 的关系 , 类必须在继承传统 的发 人 展模式和重新探索新 的发展模式之间作 出选择 。经济的可持 续发展 , 人与 自然的和谐与协调是当今世界的主旋律 。一是 生态旅游首先要保护旅游资源 , 生态 旅游是一种可持续 的旅 游 。二是在生态旅游过程 中身心得以解脱 , 并促进生态意识 的提高 。加拿 大生 态旅 游学 专家 戴维 ・ 芬 内尔 ( ai A A. Dv . d Fne) enl 在其著作 《 1 生态旅游 》 一书论述 :生态旅游是一种 以 “ 自然资源为依托的可持续旅游形式 , 主要 强调的是对 自然 的 体验和学习 , 这种旅游经过有道德 的管理 , 是一种低影 响 , 非 消费性和注重当地影响的旅 游。它一般发生在 自然 区域 , 并
生态旅游的研究与发展策略
生态旅游的研究与发展策略第一章绪论生态旅游被定义为“一种以自然景观为主要资源,以保护生态环境为前提,以提高游客的环境意识和保护自然环境能力为目的,以满足游客个性化需求为手段的休闲旅行方式。
”生态旅游以其环保、可持续和文化多元性等优势,为旅游业注入了新的血液。
由于其既能满足游客的健康娱乐需求,又能支持当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所以在全球范围内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
本文旨在探讨生态旅游的现状和发展策略。
第二章生态旅游的现状分析2.1 生态旅游的特点和类型生态旅游有其独特的特点,包括以自然为主题、以经济和实用为导向、以教育和文化为基础、以环保和可持续为前提、以人文和休闲为目标等。
根据旅游活动的特点和景观类型,生态旅游可以分为以下几种类型:自然景观旅游、农村旅游、生态景观旅游、生态探险旅游、自然保护区旅游等。
2.2 生态旅游的发展现状全球生态旅游市场规模不断扩大,各国政府也将生态旅游列为战略性新兴产业。
据统计,2019年中国生态旅游市场规模约为2.5万亿元人民币,占全国旅游总市场的10%。
而在国外,澳大利亚、加拿大、厄瓜多尔、挪威、哥斯达黎加等国家的生态旅游市场也在不断扩大。
2.3 生态旅游现状存在的问题生态旅游的发展也面临着许多问题。
首先,一些旅游项目的开发和运营模式不够环保和可持续。
其次,由于缺乏规范和管理,一些旅游景点的管理混乱,自然环境受到破坏。
最后,一些旅游者环保意识不够,对于环境污染和资源浪费问题不够重视。
第三章生态旅游的发展策略3.1 生态旅游的规划和建设为了保护和恢复自然环境,生态旅游规划必须遵循环保和可持续的原则,在可行性研究的基础上进行科学规划和建设。
该规划应考虑到自然和人文景观资源利用、环境保护、提高景点的辐射带动能力等方面,以满足游客需求和地方经济发展的需要。
3.2 生态旅游的管理和运营加强管理和运营对于生态旅游的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
针对生态旅游项目的特点和环境保护问题,管理者应当制定相应的管理策略,建立有效的监测系统,加强对旅游项目的监督和管理。
关于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发展的思考
关于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发展的思考于江(东北财经大学职业技术学院,辽宁大连116023)摘要:随着旅游经济的火热,我国的自然保护区纷纷加入旅游开发的行列,并且为生态旅游提供了绝好的生态本底条件。
本文从生态旅游为自然保护区建设和发展提供的机遇入手,探讨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业的发展。
关键词: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对策生态旅游是一种新型的、高级的、体现了可持续发展思想的旅游业。
尽管不同学者对生态旅游的界定尚未取得一致的认识,但作为一种旅游形式,生态旅游开发已在我国自然保护区和国家森林公园等不少区域付诸实施。
然而,自然保护区是一个特殊的区域,其首要任务是自然保护,如何在不妨碍自然保护的前提下,适度开发自然保护区的生态旅游资源是一个值得高度重视和认真研究的课题。
1生态旅游为自然保护区建设和发展提供了新的机遇1.1为自然保护区建设和发展开辟n斫的融资途径。
据调查,我国平均每个自然保护区建设费用缺口占需求量60%,管理费用每年缺口占需求量的26%。
资金投入不足致使自然保护区的基础设施薄弱,缺少与之相适应的科研、交通、通讯等设备,许多保护区只能停留在简单的看护水平上,环境监测、科学研究和环境教育等自然保护区的基本功能均无法正常发挥。
而生态旅游的开发则为自然保护区开辟了新的有效融资渠道,可以为国家增创更多外汇,为保护区筹集更多资金。
1.2带动保护区周边社区的经济发展。
生态旅游的核心目标是把保护自然旅游资源和促进当地社区可持续发展紧密结合起来。
与传统旅游相比,生态旅游不仅让旅游组织者和旅游者受益,而且让生态旅游者、生态旅游经营者、自然保护区管理部门、当地社区居民等多方受益。
自然保护区发展生态旅游可促进地方餐饮服务行业、土特产品市场等得到发展,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带动地方经济的发展,提高当地居民的生活水平。
此外,我国绝大多数自然保护区内部都有居民定居,“靠山吃山”是他们传统的生存方式,与自然保护相矛盾,且长期未得到很好的解决。
浅谈生态旅游的开发模式
高新技术改造传统农业可以产生独有的农业要素 差异, 可以发展为新型的特色主导产业; 二适应消 费层次的深化和生态保护的需要, 农业的性质发生
巨大 变化 , 已经成 为具有 多功能 性 的产业 。 它 农业 的战略 , 开发具 有 自主知识产 权的技术 。在 主 将成 为体验经 济的 主导产业 有效 的经 济组织 是 注重
(. 2 )
『J 2 卢云事等. 观光农业 【l北京:北京出版社, M
1 9 ,0 9传统农业论眦 北京: 中国
农 业 出版社 .9 7 . 19 , 7
展农业与旅游业合一的新型产业。3 2 3充分考虑客 源市场。 发展生态旅游农业首先安排在大城市郊区 和经济发达的地区, 这里的人们对观光农妙的要求
业。
民进 入了产业 圈。另一 方面 , 区也 积极 的 与大 中 过其示范、 。 园 推广和辐射作用, 带动周边地区千家万 专院校、 科研院所合作, 联合开发高新技术。. 3 3以 户的农民致富。这—案 2 例的实证 分析表明: 西 过
科技为本, 优化资源配置。 珠海生态农业科技园区 经过多年的摸索,逐步形成了自己的发展优势, 确 定了独具特色的科研发展方向、 主导产品和技术定 位。 在技术定位上实施 自有技术与引进技术相结合
。
调, 使农业生态系统进 ^ 性循环, 良 具有生产、 加 工、 疗 养 渤 销售 销泺 等综合功能。2 . . 科技特 2 4 色、 高效农业。 生态旅游农业具有高科技特色, 它是 “ ’ 三高’ 农业的具体体现, 尤其在一些大型观光农业 科技园区, 大片土地通过平整与规划, 用先进农业 技术进行开发, 由掌握先进技术的人来管理, 造成 具有相当规模、 各具特色的农业整体 , 成为具有较 高的先进农业技术支持和科学管理手段 的新型农
中国旅游业发展模式与策略分析
中国旅游业发展模式与策略分析随着经济全球化的迅猛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旅游业成为一个重要的经济增长点。
中国作为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之一,旅游业的发展潜力巨大。
本文将对中国旅游业发展模式与策略进行分析,探讨其未来的发展趋势和挑战。
中国旅游业的发展模式可以分为以下几个方面:景区旅游、城市旅游、乡村旅游、红色旅游和生态旅游。
景区旅游是以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为核心的旅游模式。
中国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和悠久的历史文化,吸引了大量国内外游客。
城市旅游则以大城市为中心,以购物、美食和城市文化为主要吸引点。
中国的大城市如北京、上海和广州,具有现代化的建筑和便捷的交通设施,吸引了大量国内外游客。
乡村旅游则注重农业、民俗文化和生态环境,给游客带来独特的农村体验。
红色旅游是以中国革命和红色历史为主题的旅游模式。
中国有丰富的红色旅游资源,如延安、井冈山和南京等地,吸引了大量国内外游客。
生态旅游是一种注重保护环境和可持续发展的旅游模式。
中国有许多自然保护区和风景名胜区,吸引了大量的生态游客。
为了推动中国旅游业的发展,制定科学的发展策略是至关重要的。
首先,政府需要加强对旅游业的支持和管理。
建立健全的行业管理机制,制定旅游业政策和法规,提供有力的市场保障和政策支持,以促进旅游业的良性发展。
其次,要加强旅游业的国际合作和交流。
中国可以与其他国家共同开展旅游推广活动,吸引更多国际游客来华旅游。
同时,中国旅游企业也可以走出国门,拓展海外市场。
第三,要注重旅游产品的创新和品质提升。
提供更多有特色、有高附加值的旅游产品,为游客创造更好的旅游体验。
第四,要加强旅游业的人才培养和服务质量提升。
加大对旅游从业人员的培训力度,提高其专业水平和服务意识。
最后,要加强旅游业的基础设施建设。
增加旅游交通和住宿设施的投资,提高旅游业的服务水平和竞争力。
中国旅游业的发展面临着一些挑战。
首先,旅游业的品质和服务水平还有待提高。
在一些景区和城市,存在着环境脏乱差、价格不透明、商业化过度等问题,影响了游客的体验和满意度。
我国生态旅游的发展模式
我国生态旅游的发展模式我国生态旅游的发展模式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们对生态环境的日益关注,生态旅游在我国的发展愈发重要。
生态旅游是一种以保护和扩大生态环境为目的的旅游方式,它通过合理规划和利用自然资源,保护生态环境,促进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
在我国,生态旅游的发展模式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自然保护区建设和管理:自然保护区是我国生态旅游的核心基地,通过建设和管理自然保护区,可以保护和恢复生态环境,创造良好的旅游环境。
我国已经建立了一大批自然保护区,涵盖了多个生态地区,如森林、湿地、山区等。
在保护区内,开展生态旅游活动,可以使游客亲近自然、感受大自然的无穷魅力。
2. 生态旅游线路规划和开发:生态旅游线路的规划和开发是生态旅游的关键环节。
通过调研和评估,选取合适的旅游区域,规划旅游线路,开发旅游资源,布局旅游设施,提供多样化的旅游产品和服务。
例如,长白山、张家界等地就开发了很多的生态旅游线路,吸引了大量的游客。
3. 乡村旅游和农家乐发展:乡村旅游和农家乐是我国生态旅游的重要组成部分。
通过将传统的农耕文化和生态环境结合起来,打造特色的乡村旅游产品,吸引了大量游客。
乡村旅游的发展也为农民增加了收入,促进了农村经济的发展。
4. 生态示范区建设和推广:生态示范区是我国生态旅游发展新的方向。
随着人们对环境保护的要求越来越高,生态示范区的建设和推广成为了当务之急。
通过在特定区域内展示生态环境保护的成果和经验,吸引游客前来参观和学习,推动生态旅游的发展。
5. 推动旅游业与其他产业的融合发展:生态旅游的发展需要与其他产业的融合发展来支撑。
例如,与农业、文化、体育等产业的融合,可以提供更多元化的旅游产品和服务;与交通、住宿、餐饮等服务产业的融合,可以提供更便捷和舒适的旅游环境;与高科技产业的融合,可以提供更先进和智能化的旅游体验。
总之,我国生态旅游的发展模式是一个多方面的综合体系,需要政府、企业和居民的共同努力。
生态旅游开发模式研究
生态旅游开发模式研究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环境意识的增强,生态旅游已经成为了旅游业的新热点,越来越多的人开始选择走进自然,亲近大自然。
然而,生态旅游的开发需要谨慎考虑,既要保护自然环境,又要满足人们对旅游的需求,本文将探讨生态旅游的开发模式。
一、生态旅游的概念生态旅游是一种以自然景观和生态环境为主要旅游资源,以人类对自然环境的认识和理解为基础,以促进自然保护与社会发展协调发展为目的的旅游活动。
生态旅游的目标是在保护自然环境的前提下,推动旅游业持续、健康、科学、有序的发展。
二、生态旅游的开发模式1. 生态旅游与景区联动模式在生态旅游与景区联动模式中,生态旅游和景区是相辅相成的,两者的开发并不是独立的。
景区作为生态旅游的载体,与生态旅游相互促进,实现旅游产业和生态环境保护的统一。
例如,在张家界旅游景区,就推出了生态大巴旅游、户外体验旅游、生态骑行旅游等旅游产品,使旅游者感受到了自然生态的魅力,同时也推动了景区和生态旅游产业的协调发展。
2. 生态旅游与农业联动模式在生态旅游与农业联动模式中,农业和生态旅游是相得益彰的,旅游者可以感受到自然生态,也可以通过参与农业活动,了解农村文化和地方特色。
例如,上海的崇明岛就是一个以“农业+旅游”为主题的生态旅游目的地,在这里旅游者可以采摘水果、品尝农家饭菜,还可以了解崇明岛的自然风光和文化特色。
3. 生态旅游与文化联动模式在生态旅游与文化联动模式中,旅游和文化是不可分割的,文化是旅游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生态旅游的重要资源。
例如,云南的丽江古城就是一个集传统文化、民族风情和生态旅游为一体的旅游目的地。
旅游者可以感受到古城的历史文化,又可以欣赏到自然风光和民族风情,获得了全方位的旅游体验。
三、生态旅游的意义生态旅游的开发不仅能够满足人们的旅游需求,也能够促进生态环境的保护和改善,推动旅游业、农业、文化等经济产业的协调发展。
此外,生态旅游还能够促进地方经济发展,带动就业,增加地方财政收入,提高居民生活水平,成为推动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重要力量。
自然保护区旅游开发模式研究——以王朗为例
表 2 4 生 态 旅 游 资 源 经 济 价 值综 合得 分 -
T b 2 4 Fa tr s o e o e c y a a .— c os’ c r s f a h er
t) %
0 0 0 2
比重 ( ) %
0 08 . 0
值 比重 ( ) %
19 9 B
牛态 旅 游 经 济 总 量 贡 献 予
F 1 一 9 3 6 0 8 2
牛态旅游经济潜力促进因 _ 『
F 2 - 1 2 4 0 3 3
脚 了 综 合 得 分
F . 91 1 3 1
— . 3 21 089 — . 1 3 0979
- 129 0. 9 2 - 309 0. 8 2
.8 3 372 - 69 4 0. 47
5 0
2 1 00
2 2 00 2o O3 2 4 00
0. 2 7 3 42
1 81 1 7 7 0 7O 3 5 f 0. 5 3 2 86
1
l 0 O 4 1 0 O
—
0 0 0 4 0 0 0 8 0 0 4 0
0 0 6l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0 01 3 0 2 0 9 O O3 . l
0 23 . 1
0 0 4 — 0 0 0 2 — 4 0 1 3
2 7 5
19 90 20 O0
生态旅游 收入 ( 元) 万 生态旅游 收 入年增长 率 ( ) %
099 .7 0 94 . 8
文章编号 : 0 - 9 42 1】6 20 0 1 4- 1(0 0 — 3 — 2 0 4 o
我国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的现状及可持续发展的对策
经济与管理研究(07 20 年第 9 I eerho cnm c n ngm n 期) R sa nE oo is dMaae et c a
表1
框架要索 j j ■ ≯
生 态 旅 游 内涵 的 描 述
特征 ( 目 ) 或 标 描述 譬
旅游环境 活动形式
景观独特 、 人类干扰少 、 动植物资源丰富 、 有一定审美价值的 自然荒野 自然保护 区、 少数 , 年学生 占相 当比例 , 青 但从环保 角度出发 , 要求其规模和密度受环境容量指标的限制
善
游客行为约束 以自助旅行为主, 游客行为受目的地所提供的旅游项目、 活动方式及线路 旅游手册甚至价格的限制, 应能与生态旅游所
提倡的道德伦理一致 , 接受自然的本来面 召, 而不是追求人为改变 的环境 参与环境监测等活动羞 。 0 搿嚣。
■一
资源观光和环境教 育, 寻求低消耗并有参与性 的 自 体验或文化体验 ’B 荒野 、 然 虫徒步 动植物野多研 究、 私赏 自然奇观 、 漂流
探险 、 野营等 薯 0- - 0 一_ 。
功能
对保护区等旅游目的地和中 间商而言, 是获得经济、 社会和环境效应。对游客而言, 是求知、 放松、 健身、 返璞归真 陶冶性
一
、
我国 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现状
我 国具 有发展生态旅游的 良好条件 : 一是拥有 巨大的客源市 场 , 且随着 人们生态 意识 的觉醒 , 生态旅游 的 对 需求将不断增长 ; 二是拥有丰富的生态旅游资源 。截至 20 0 4年 l 2月底 , 国共建立 1 9 我 9个 自然保护 区 , 9 占地面
积 10多平方公里 , 占国土 面积 的 1% , 个 比例 已经 达 到发 达 国家水 平 ( 8 约 4 这 国家林 业局 ,0 5 。20 2 0 ) 0 6年 2月 ,
生态旅游模式下自然保护区资源开发利用研究——以西双版纳为例
2024Vol 56No 1林㊀业㊀科㊀技㊀情㊀报收稿日期:2023-07-03生态旅游模式下自然保护区资源开发利用研究以西双版纳为例依丹丹㊀陶慧兰(云南省西双版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管理所ꎬ云南景洪666100)[摘㊀要]㊀生态旅游是一种可持续发展的旅游ꎬ它更加注重对景观资源的保护ꎮ本文以西双版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为例ꎬ简要分析了生态旅游资源开发利用的现状ꎬ并指出了其存在的主要问题ꎮ针对这些问题ꎬ从开发特色生态旅游产品㊁加强对自然资源和景观的修复保护㊁打造文化型生态绿洲以及从全域视角进行均衡开发等方面提出了具体的对策建议ꎮ简言之ꎬ生态旅游模式下自然保护区资源开发利用ꎬ要维系生态系统的稳定性ꎬ在保护好自然资源的前提下适度合理开发ꎬ使得保护区生态旅游能够实现可持续发展ꎬ从而实现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㊁社会效益的均衡发展ꎮ[关键词]㊀生态旅游ꎻ自然保护区ꎻ资源开发ꎻ可持续中图分类号:F592.7㊀㊀㊀㊀㊀㊀文献标识码:A㊀㊀㊀㊀㊀㊀文章编号:1009-3303(2024)01-0197-03ResearchontheDevelopmentandSustainableUtilizationofNaturalReserveResourcesundertheEcotourismModelTakingXishuangbannaasanExampleYiDandan㊀TaoHuilan(YunnanXishuangbannaNationalNatureReserveEcologicalTourismKwallisoꎬJinghong666100ꎬYunnanꎬChina)Abstract:Ecotourismisasustainabletourismthatplacesgreateremphasisontheprotectionoflandscaperesources.ThisarticletakestheXishuangbannaNationalNatureReserveasanexampletobrieflyanalyzethecurrentsituationofthedevelopmentandutilizationofecotourismresourcesꎬandpointoutthemainproblemsthatexist.Inresponsetotheseissuesꎬspecificcountermeasuresandsuggestionshavebeenproposedfromthedevelopmentofcharacteristicecotourismproductsꎬstrengtheningtherestorationandprotectionofnaturalresourcesandlandscapesꎬcreatingculturalecologicaloasesꎬandconductingbalanceddevelopmentfromaglobalperspective.Inshortꎬinthedevelopmentandutilizationofnaturalreserveresourcesundertheecotourismmodelꎬitisnecessarytomaintainthestabilityoftheecosystemꎬmoderatelyandreasonablydevelopunderthepremiseofprotectingnaturalresourcesꎬsothattheecotourisminthere ̄servecanachievesustainabledevelopmentꎬandthusachievebalanceddevelopmentofeconomicbenefitsꎬecologicalbenefitsꎬandso ̄cialbenefits.Keywords:Ecotourismꎻnaturereservesꎻresourcedevelopmentꎻsustainable西双版纳是云南省16个州市中率先成为全国生态文明建设先行示范区的地区ꎬ也是生物多样性最具代表性的地区ꎬ是我国热带生态系统保存最完整的地区[1]ꎮ近年来ꎬ西双版纳通过加大森林生态资源保护力度㊁维护本区域生态平衡㊁以及积极融入国家㊁省对外交流合作项目实施等举措ꎬ使得保护区森林覆盖率明显增加㊁濒危物种和旗舰物种亚洲象等得到有效保护ꎬ同时也带动了旅游产业快速发展[2]ꎮ2018至2019年旅游人数及旅游收入实现20%以上双增长ꎬ2020年西双版纳旅游业增加值占GDP比重15.1%ꎮ2021年全州累计接待旅游人数同比增长37.05%ꎬ旅游收入同比增长16.79%ꎮ1㊀西双版纳自然保护区资源开发利用存在的问题㊀㊀西双版纳生态旅游源业过去几十年的发展ꎬ从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云南旅游业发展的总体过程ꎬ所取得的成就有目共睹[3]ꎮ但也必须认识到ꎬ当前西双版纳作为云南省起步较早的生态旅游目的地ꎬ虽然游客市场规模名义上为每年增长百万人次ꎬ但在资源开发利用方面存在的问题也不容忽视ꎮ1.1㊀旅游资源开发同质化较为严重西双版纳自然保护区在生态旅游资源开发方面ꎬ面临着较为严重的同质化问题ꎬ未能形成差异化竞争优势[4]ꎮ尽管作为云南省传统的㊁品牌性的旅游目的地以及首批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单位ꎬ但是ꎬ西双版纳仍然存在着传统产品转型升级缓慢ꎬ产品结构同质化较为严重的问题ꎮ从当前旅游产业发展的实际情况来看ꎬ以观光游㊁低价游为主的结构尚未得到根本改变ꎬ休闲度假游比重仍然较低ꎬ边境跨境旅游发展较缓[5]ꎮ农家乐和田园综合体作为当地生态旅游经营的主体ꎬ在规范生态旅791林㊀业㊀科㊀技㊀情㊀报2024Vol 56No 1游品质的同时ꎬ也带来了商业模仿㊁产品重复的弊端ꎬ特别是采摘㊁餐饮等旅游活动千篇一律ꎬ未能真正将特色经营㊁差异化经营落到实处ꎮ当地传统旅游目的地提供的旅游产品ꎬ丽江㊁香格里拉㊁普洱㊁腾冲等新兴旅游景区也完全可以提供ꎬ这就容易导致游客分流ꎮ1.2㊀自然资源和景观造受到一定程度破坏受经济利益驱使ꎬ自然保护区对高峰期游客数量控制不够严格ꎬ部分时段严重超越自然保护区的生态环境容量ꎬ加之缺少必要的污染防治环境监测措施ꎬ导致自然资源和景观造受到一定程度破坏ꎮ如野外旅游经营者提供的大量一次性餐具㊁洗漱用品等ꎬ不能够进行及时回收ꎬ并且对游客破坏生态环境的行为未尽到制止义务ꎬ容易造成自然资源和景观受到污染[6]ꎮ另外ꎬ在相关基础设施建设过程中ꎬ由于对自然保护区的特殊性认识不足ꎬ误认为是一般的旅游区ꎬ因而在保护区内修公路㊁造宾馆㊁建索道㊁甚至修建一些缺少审美意识与自然景观不相称的建筑和景点ꎬ这些都可能会导致自然保护区内的自然资源和景观遭到破坏ꎮ1.3㊀文化底蕴与特色挖掘不足在生态旅游资源开发与利用过程中ꎬ对西双版纳深厚的文化底蕴挖掘不够ꎬ使得生态旅游缺乏文化底蕴ꎮ一方面是策划理念仅局限于西双版纳州ꎬ尤其是绝大多数都依托景洪市发展ꎬ对古代十二版纳的历史疆域文化㊁傣族文化等开发利用缺乏深入研究ꎬ导致生态旅游项目不足以为西双版纳注入有生命力的文化内涵ꎮ另一方面是西双版纳州对如何依托历史文化㊁少数民族文化重整资源ꎬ创造有生命力的发展战略ꎬ还缺少对 文化是旅游的灵魂㊁旅游是文化的载体 的价值认识ꎬ更缺乏系统性的将文化具象化㊁文化活态式产品化开发与保护的研究[7]ꎮ此外ꎬ文化与旅游业的融合发展ꎬ长期以来一直停留于文化元素的建筑符号式㊁舞台艺术式地生搬硬套ꎬ且一直都限制于州内范围的思考ꎬ无法实现文化的产品活化和情境化体验ꎬ更缺少国际视野下的文化认同战略ꎬ极不利于西双版纳融入区域国际化市场ꎬ难以形成可持续的国际影响ꎮ1.4㊀结构性失衡突出ꎬ整体发展水平有待提升一是区域开发不均衡ꎮ西双版纳生态旅游业发展布局重点依托交通便捷的昆曼大通道地带以及景洪地区ꎬ勐海全县以及勐腊县腹地发展严重滞后于景洪以及普洱㊁澜沧等周边地区ꎬ进一步导致了地方百姓对于橡胶㊁香蕉㊁甘蔗等资源性开发型传统产业的依赖ꎬ使得休闲度假品质的生态环境逐年恶化[8]ꎮ这也进一步形成了旅游环线不畅通ꎬ客源地城市很少与版纳通航ꎬ边境旅游和外游市场拓展缓慢等诸多问题ꎮ二是产业融合度不足ꎬ不能进行全局性的战略思考ꎮ旅游规划与城市规划㊁土地利用规划及其他产行业间的规划脱节问题ꎬ这一问题对于西双版纳这种以旅游业为经济增长主动力的地方而言ꎬ是极不利的[9]ꎮ2㊀西双版纳资源开发与可持续利用的对策建议2.1㊀开发特色生态旅游产品针对当前自然能保护区生态旅游资源开发同质化较为严重的问题ꎬ建议依托西双版纳丰富的自然资源开发特色生态旅游产品ꎮ一是以建设美丽乡村ꎬ打造特色生态旅游产品为目标ꎬ大力发展乡村休闲㊁农事体验㊁农家乐㊁特色种养殖等乡村生态旅游产品ꎮ扶持一批生态旅游示范村ꎬ加快推进省级民族旅游特色村寨的开发ꎬ创建一批旅游特色村ꎮ培育一批乡村旅游精品园区(基地)ꎮ通过对石斛㊁辣木㊁印奇果㊁砂仁等地方名贵特色药材的精深加工和综合利用ꎬ开发出适合生态旅游需要的旅游商品ꎮ二是建设一批高品质生态旅游景区ꎮ加快建设西双版纳国家公园㊁森林公园ꎬ建设形成一批高品质生态旅游景区ꎮ如开发跨境旅游合作区㊁自驾车房车露营地㊁养生养老旅游基地㊁体育运动基地㊁现代旅游农业庄园㊁研修基地㊁特色旅游节庆活动㊁城市和乡村旅游综合体等ꎮ2.2㊀加强对自然资源和景观的修复保护在开发生态旅游资源过程中ꎬ西双版纳要加强对自然资源和景观的保护ꎮ一是合理控制游客数量ꎮ为避免大量游客对自然保护区自然资源和景观造成较大压力ꎬ甚至污染和破坏ꎬ需要在旅游旺季严格控制游客数量㊁旅游方式以及旅游线路安排等ꎮ二是避免过度开发ꎮ在生态旅游资源的开发过程中ꎬ要尽可能保持 自然 风格ꎬ避免人造景点ꎬ尽可能 因陋就简 ꎬ避免大规模的自然资源开发ꎮ三是完善生态旅游基础设施建设ꎮ完善停车场㊁标示系统㊁旅游厕所建设ꎬ提高旅游环境卫生设施建设水平ꎬ提升景区㊁旅游特色村㊁旅游专线道路周边8912024Vol 56No 1林㊀业㊀科㊀技㊀情㊀报环境卫生状况ꎬ减少度自然资源的污染ꎮ四是开展生态修复保护工作ꎮ针对西双版纳自然保护区内受到破坏的胶园㊁茶林等ꎬ开展茶园森林化改造㊁生物多样性胶园生态修复保护工作ꎮ改善人工林存在树种单一㊁水土流失严重㊁病虫害频发㊁生态功能低下等突出问题ꎬ不断提升生态效益㊁经济效益和景观效益ꎮ2.3㊀打造文化型生态绿洲西双版纳要形成鲜明的生态绿文化特质ꎬ并以文化为依托推动生态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ꎬ就必然要以项目为抓手ꎬ将对应的文化落实到每个项目的主题和产品中[10]ꎮ这些项目不只是旅游项目ꎬ城市建设㊁社会传播等都应该遵循文化为依托的旅游先导战略ꎬ与 旅游强州 的主题战略相匹配ꎮ但也必须注意到ꎬ文化的具象化㊁产品化并不仅仅是以建筑的方式刻画ꎬ更多的是要将文化发展脉络中的核心要素进行产品设计ꎬ以达到艺术品市场全流通的效果ꎮ简言之ꎬ西双版纳未来的生态旅游资源开发与利用ꎬ要依托地域文化发展脉络开展产业价值链上的整合设计ꎬ避免同质化㊁创新业态ꎮ生态旅游项目的建设ꎬ需要在分析文化发展脉络的基础上ꎬ提炼故事的文化主线ꎬ并在此主线上以场景方式布局项目ꎬ植入手工业㊁医疗㊁农业㊁养生㊁养老等多种体系ꎬ使各项目成为故事的场景ꎬ使各种体系成为转型创收的载体ꎬ并构建出新型产业链及价值链ꎬ最终形成 文化大州 的整体形象和品牌ꎮ2.4㊀从全域视角进行均衡开发西双版纳生态旅游资源的开发ꎬ要站在全域的视角进行均衡开发ꎮ一是认识全域ꎬ构建新的开发格局ꎮ围绕"突出重点㊁以点串线㊁以线带面㊁以面成片"原则ꎬ调整生态旅游空间布局ꎬ完善城市旅游配套功能ꎬ引导旅游生产要素合理分散布局ꎬ大力推动生态旅游提质增效ꎬ力争将生态旅游业培育成为当地重要支柱产业ꎮ促进勐腊和磨憨一体化发展ꎬ创建勐腊旅游城市ꎬ建设边境旅游试验区和边境旅游合作区[11]ꎮ重点打造景洪市区旅游产业板块㊁勐海茶文化旅游板块㊁勐腊热带雨林风情板块和民族风情板块㊁休闲农业板块㊁边境旅游商贸板块等ꎮ二是景区带动ꎬ产业融合ꎮ以融合发展为动力ꎬ挖掘 生态旅游+ 潜能ꎬ大力培育西双版纳全域旅游的新产品新业态ꎬ推动旅游与特色生物产业㊁加工制造业㊁健康养生业㊁现代服务业等产业联动发展㊁融合发展ꎬ使旅游产业与城镇建设㊁文化建设㊁产业建设㊁生态文明建设和口岸建设深度融合发展ꎮ3㊀结语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的开展ꎬ不仅让人们享受了大自然ꎬ而且通过发展生态旅游ꎬ还可以促进生态文明建设ꎬ实现可持续发展ꎬ建设秀美山川ꎬ建设美丽中国ꎮ本文通过对西双版纳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资源的开发与利用相关问题研究ꎬ认为ꎬ生态旅游资源的开发和利用ꎬ要严格遵守 严格保护ꎬ积极发展 的建设方针ꎬ以生态文明为指导ꎬ注重科普教育㊁宣传自然生态ꎬ提高公众保护意识ꎬ从而实现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的可持续发展ꎮ参考文献[1]于海蛟ꎬ宋述芹ꎬ冯佳宝ꎬ等.大黑山国家自然保护区野生芳香植物资源现状研究[J/OL].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ꎬ2023(5):1-12[2023-06-26].[2]白桦.安徽省自然保护区林业资源的保护利用[J].中国林副特产ꎬ2023(3):85-87.[3]张义皓ꎬ邓晓雯.自然保护区林业资源保护利用及可持续发展策略[J].林业科技情报ꎬ2022ꎬ54(3):172-174. [4]王俊ꎬ张楚翘ꎬ李建伟.山东昆嵛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资源现状与价值分析[J].绿色科技ꎬ2023ꎬ25(9):191-195. [5]牛记霞.加强自然保护区资源保护的策略分析[J].农业开发与装备ꎬ2023(4):225-226.[6]古洁宇.自然保护区林业资源管理和可持续发展对策[J].广东蚕业ꎬ2023ꎬ57(4):13-15.[7]宁斌.自然保护区林业资源保护利用及可持续发展研究[J].造纸装备及材料ꎬ2023ꎬ52(4):190-192. [8]祁婧.洮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林业资源管理存在问题及对策[J].乡村科技ꎬ2023ꎬ14(7):115-117. [9]赵怡康ꎬ李晋ꎬ韩尚君ꎬ等.围子山自然保护区楸树种质资源调查与保护策略研究[J].山东林业科技ꎬ2023ꎬ53(1):80-84.[10]王文君.省级湿地自然保护区野生植物资源保护与开发以烟台福山银湖省级湿地自然保护区为例[J].中国林业产业ꎬ2023(2):74-75.[11]徐海燕.自然保护区林业资源保护利用及可持续发展的相关分析[J].林业科技情报ꎬ2021ꎬ53(4):72-73ꎬ75.991。
探究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管理与可持续发展
探究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管理与可持续发展摘要:随着疫情政策的放松,越来越多的人们选择出门旅游,尤其是那些自然风景保护区,备受青睐。
这些旅游景区既是国家风景保护区,也承担着当地旅游业发展的重任。
如何能够在发展当地旅游业的同时保护好这些自然景区,成了当前面临的问题。
本文对我国自然保护区如何能够可持续发展的问题进行了深入的探究。
关键词: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管理;可持续发展一、自然保护区进行生态旅游管理和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自然保护区:是指我国对有代表性的生态系统、濒危动植物的栖息地等海陆或两栖的地区,依法划分来特定面积进行特殊保护和管理的地区。
这些自然保护区在经过相关专业人员的保护和规划后,可以为当地旅游业都带来一定的收益。
所以通常作为一些自然景点对外开放。
由于早些年意识淡薄,对现有自然保护区有过度开发或者超负荷承载的现象。
同时,如果关闭这些旅游景区,又会对当地旅游业造成一定的影响,甚至影响到当地居民的经济发展。
为了保证自然保护区一些特殊的生态系统,历史人文景观,濒危动植物生存,提出了对于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管理的概念。
生态旅游管理是指以生态思想为宗旨,对现有自然保护区或者风景区进行旅游线路生态化的规划,把生态系统的保护设为根本目标的管理行为。
在自然保护区实行生态旅游管理的理念可以在为旅游者提供满意的旅游路线和服务的同时,能更长期的保护自然景区生态的整体性和多样性,使其不会被人为活动过多的干扰。
查阅相关数据可知,目前我国现有的自然保护区约有六成左右都存在比较严重的资金缺口。
这些自然保护区中有四分之一是每年持续的存在资金缺口。
如果不通过生态旅游的模式进行开发旅游业,仅凭国家财政支持是不足以弥补的。
对自然保护区的生态旅游管理不仅可以为自然保护区筹集到相应的维护资金,还可以促进保护区周边群众的就业的机会。
同时,当地旅游业的发展可以带动当地交通运输、酒店、餐饮、当地特色文化制造业的发展。
能够在拉动当地经济发展的同时,寻求产业的升级和创新。
解析自然保护区的生态旅游开发模式
2082016年1月下半月刊解析自然保护区的生态旅游开发模式于子贺近几年,我国旅游行业的发展速度越来越快,尤其是生态旅游更是旅游业发展的重要形式,生态旅游的发展离不开对自然保护区的开发,自然保护区在旅游开发过程中包括对自然生态的保护、对环境与科学的规划、对基础设施的建设、对环境的管理等工程,因此本文主要以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的发展现状为根本,来分析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的开发模式,进而使我国的生态旅游业得到更大的发展。
一、引言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旅游行业得到很大程度的改变与发展。
目前,我国开始积极倡导绿色、生态的旅游形式,而自然保护区作为有代表性的绿色、生态系统,逐渐成为生态旅游的理想场所之一。
近几年,我国有很多自然保护区都在积极开发生态旅游业,但是在实际开发过程中却因各种破坏与污染而呈现很多问题,因此,如何科学的对自然保护区进行开发与管理,并带动生态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是目前比较重要而紧迫的任务。
二、我国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开发的现状及问题目前,我国有很多自然保护区都在积极的进行开发,但是在实际开发过程中却忽略了保护二字,造成资源破坏的现象非常严重,下面我们就来分析一下造成这些现象的原因。
(一)自然保护区管理分工不明确在自然保护区的管理中最主要的问题就是指导与管理相分离。
很多自然保护区的管理体制一般都是业务指导由上级部门进行管理,行政由地方政府进行管理,这种相分离的管理制度一旦在利益与保护中产生矛盾,那么对自然景区的保护就会输给对自然景区的开发,久而久之,就会向旅游第一、保护第二的方向倾向。
(二)自然保护区开发经营的监管力度不够有很多开发商以及经营部门为了增加旅游客流量,满足旅游需求,开始在自然保护区内修建各种桥梁以及缆车、宾馆、饭店等等,给自然保护区带来了很多商业化与城市化信息,严重破坏了自然保护区内的景色与风光。
(三)自然保护区的开发执法监管不严格针对自然保护区内的人为环境破坏,我国有关部门在执法中的监管力度还不够严格。
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发展
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发展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对自然环境的向往,生态旅游逐渐成为旅游市场的热门选择。
自然保护区作为地球上珍贵的生态资源宝库,拥有独特的自然风光和丰富的生物多样性,具备开展生态旅游的巨大潜力。
然而,如何在保护自然环境的前提下,实现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的可持续发展,是一个需要深入探讨和研究的重要课题。
自然保护区开展生态旅游具有多方面的意义。
首先,生态旅游能够为当地带来经济收益,促进地方经济发展。
通过合理的规划和管理,生态旅游可以带动周边社区的就业,增加居民的收入,提高生活水平。
其次,生态旅游有助于提升公众的环保意识。
游客在亲身感受大自然的神奇与美丽的同时,能够更加深刻地认识到环境保护的重要性,从而激发他们积极参与到环境保护行动中来。
此外,生态旅游还为自然保护区的保护工作提供了资金支持,有助于加强对保护区的管理和保护,更好地维护生态平衡。
然而,自然保护区开展生态旅游也面临着一系列的挑战。
一方面,过度的旅游开发可能会对自然保护区的生态环境造成破坏。
例如,游客数量过多可能会超出环境承载能力,导致植被破坏、土壤侵蚀、野生动物栖息地受到干扰等问题。
另一方面,管理不善也可能导致生态旅游的质量下降,影响游客的体验。
例如,缺乏有效的游客引导和管理措施,可能会导致游客在保护区内随意丢弃垃圾、破坏植被等不文明行为的发生。
为了实现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的可持续发展,我们需要采取一系列的措施。
首先,要科学规划和合理开发。
在开展生态旅游之前,必须对自然保护区进行全面的资源调查和评估,根据保护区的生态承载能力,制定合理的旅游发展规划。
要严格控制游客数量,避免旅游活动对生态环境造成过大的压力。
同时,要合理规划旅游线路和景点,确保旅游活动在不影响生态环境的前提下进行。
其次,要加强管理和监督。
建立健全的管理制度,加强对生态旅游活动的监督和管理。
要加强对游客的教育和引导,提高游客的环保意识,规范游客的行为。
例如,在进入保护区之前,对游客进行环保知识的培训,发放环保手册,明确告知游客在保护区内的行为规范。
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的王朗模式——终结抑或超越
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的王朗模式——终结抑或超越[摘要] 自然保护区作为以生物多样性保护为首要目标的特殊地域,其旅游开发应当有着区别于其他风景区的发展模式。
四川王朗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是我国自然保护区中较早开始生态旅游探索的代表。
王朗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的最大价值在于它不但找到了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的一种适宜模式,而且使得自然保护区的生态旅游发展成功地促进了自然保护区的协调与可持续发展。
但这种生态旅游模式在种种压力下也面临着生存的挑战。
从王朗的案例中我们可以看到我国自然保护区旅游开发亟待解决旅游定位、旅游目标、开发主体、保护区与地方政府的关系等一系列问题。
关键词] 生态旅游自然保护区王朗模式小众一、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的王朗模式1.生态旅游在王朗的成功王朗自然保护区成立于1965年,是我国最早成立的四个大熊猫自然保护区之一。
保护区位于四川省绵阳市北部的平武县,是岷山山系的腹心地区,属于全球生物多样性核心地区之一的喜玛拉雅——横断山区。
保护区内生活着大熊猫、金丝猴、扭角羚等7种国家一级保护动物和29种国家二级保护动物。
根据1989年的调查,这里是大熊猫分布最密集、人为干扰最少、栖息地质量最好的区域。
区内还有着种类丰富的鸟类资源。
植物种类也十分丰富,区系组成复杂。
完整独特的生态系统,丰富的动植物资源和大熊猫的特殊吸引力是王朗开展生态旅游的天赋条件。
1996年,世界自然基金会与国家林业部在王朗自然保护区所在的四川平武县开展“综合保护与发展项目”(icdp)旨在保护大熊猫及其栖息地,寻求森林资源保护与当地持续发展之间的平衡。
王朗及其周边社区的生态旅游就是平武icdp 项目的一个子项目。
王朗的生态旅游从1997年开始启动,在经过最初三年的规划筹备之后,从2000年10月开始正式对外运营。
入区旅游人数在2001年即超过1万人,旅游收入达40万。
并在此后的几年中保持持续增长的势头。
与此同时王朗的生态旅游以它鲜明的特色迅速获得了国内外的反响。
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管理与可持续发展
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管理与可持续发展【摘要】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管理与可持续发展是当前生态旅游领域的热点话题。
本文首先介绍了生态旅游与自然保护区的密切关系,分析了生态旅游管理的重要性以及其对可持续发展的促进作用。
接着探讨了生态旅游中的可持续发展原则,并通过实践案例展示了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的成功经验。
但同时也指出了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管理面临的挑战,并提出了未来发展的方向。
通过本文的研究,可以更好地认识和理解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管理的重要性,为促进生态旅游的可持续发展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
【关键词】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管理、可持续发展、生态旅游、关键词、关系、重要性、促进作用、原则、实践案例、挑战、未来发展方向、结论、展望1. 引言1.1 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管理与可持续发展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管理与可持续发展是一个重要的话题,旨在平衡生态旅游业的发展与自然环境的保护。
随着人们对自然环境的重视和对旅游体验的需求增加,生态旅游已成为当今旅游业的热门趋势。
生态旅游的发展也带来了一些挑战,如资源过度开发、环境破坏和文化冲突等问题。
如何有效管理和保护自然保护区的生态环境,同时满足游客的需求,实现可持续发展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
生态旅游与自然保护区密不可分,自然保护区是生态旅游的重要基地,它提供了丰富的生物多样性和独特的自然景观,为游客提供了独特的体验。
过度开发和不当管理可能会对自然保护区的生态环境造成破坏,影响其生态系统的平衡。
生态旅游管理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通过科学规划、合理管理和有效监控,可以实现自然保护区的可持续利用,同时保护自然环境的完整性和稳定性。
生态旅游对可持续发展的促进作用是显而易见的。
通过生态旅游的开发和推广,可以促进当地经济的发展,改善当地居民的生活水平,同时提高对自然环境的保护意识。
生态旅游中的可持续发展原则更是关键,包括尊重当地文化、保护自然资源、促进社会公平和经济发展等方面。
只有遵循这些原则,才能实现生态旅游和自然保护区管理的可持续发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收稿日期:1997-07-22;收到修改稿日期:1998-03-30。
我国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业开发模式研究孙根年(陕西师范大学 西安 710062) 摘 要 我国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业开发是自然保护事业和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需要;本文依据旅游活动的环境影响,将旅游业划分为4种生态类型,又依据保护区生态旅游业的可开发程度,将自然保护区划分为5个生态旅游开发等级;在此基础上依据自然生态—经济开发对应关系,提出了保护区生态旅游业开发的模式及开发程序;最后,对自然保护区的生态旅游业开发政策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 自然保护区 生态旅游开发 对应模式 研究程序 政策建议分类号 《中图法》 F592・99RESEARCH ON MODE L OF ECOTOURISMDEVE LOPMENT IN NATURE RESERVES OF CHINASUN G en 2nian(S hanxi Normal U niversity ,Xi ’an 710062)Abstract To develop ecotourism in nature reserves of China aims at keeping sustainable de 2velopment in nature protection and tourism.According to the impact of tourist activities on environment ,four ecotypes are identified in terms of tourism in the study.Furthermore ,five exploitable degrees of nature reserves are identified on the basis of ecotourism ex ploiation abil 2ity.The model and programme of ecotourism development in nature reserves are put forward in the light with the corresponding relationships of natural ecology and economic exploitation.Discussions are also carried out on ecotourism exploitation policies of the nature reserves.K ey w ords : Nature reserves ;Ecotourism development ;Corresponding model ;development programme ;Policy and recommendation1 生态旅游及自然保护区旅游业开发的必要性生态旅游也称为绿色旅游,是国际社会在80年代后期新兴的一种旅游方式。
与各类传统旅游方式相比较,生态旅游具有如下特点: ①品味高。
旅游者一般文化素养较高,多为20卷第6期1998年11月资 源 科 学RESOURCES SCIENCE Vol.20,No.6Nov.,1998转载 中国科技论文在线大自然美景和奥秘所吸引,以观赏大自然美景、获取自然生态知识和人文历史知识为主; ②计划性强。
旅游经营者一般是经过生态环境可行性论证之后,在科学规划指导下进行开发建设;旅游者一般是经过前期预查了解之后,在严格组织管理下进行有目的的参观游览,以求获取大自然之知识、探自然生态之奥秘; ③自然性。
旅游者和旅游经营者都强调突出自然本色,参观游览活动以自然生态本色为中心,所需要的旅游设施简单; ④环保性。
对环境资源进行非损耗利用,是一种无污染、无破坏,生态安全性极强的游览方式。
我国各类保护区已达750多处,面积50×104Km 2以上,占国土面积在5%以上。
如果将这部分国土看成封闭的人类活动“禁区”,必将造成巨额的资源“闲置”;我国众多的自然美景与特殊的人文历史景观多集中分布在各类保护区中,如果不积极开发利用这些区域的旅游资源,必将严重影响旅游业的发展;我国自然保护经费十分短缺、保护区内社会经济发展十分落后,如果不开发保护区资源、发展当地经济,就将意味着国家负债、人民受穷,不仅自然保护事业难以持续发展,这些区域人民的脱贫致富也难以尽快实现。
积极开发保护区环境资源、发展生态旅游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①可为保护区筹集大量资金,维持保护区基础建设和管理工作的正常进行,促进自然保护事业的持续发展; ②能为当地居民提供大量的就业机会,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促进当地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的脱贫致富; ③能充分发挥保护区在文化教育、科学考察、卫生保健、环境教育、旅游观光上的应有功能,增强公众的环境保护意识; ④可改善保护区与当地居民的关系,使其真正成为自然保护事业的拥护者、支持者和参与者。
正因如此,许多发展中国家都把生态旅游看成是保护区开发利用的重要举措并从中获益,即使像美、英、法、德、瑞等发达国家,也都把保护区的生态旅游开发视为获取经济收益、发展当地经济和促进自然保护事业的重要手段。
2 旅游活动的生态类型与保护区旅游业可开发类型要进行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业开发,首先必须研究旅游活动的环境影响和自然保护区旅游业的可开发等级。
211 旅游活动的生态类型旅游并非都是非损耗和无污染的活动,旅游业也不是一个纯义上的“无烟产业”,随着旅游业的发展,旅游区的资源破坏和环境污染问题日趋广泛严重,已成为影响旅游业持续发展的严重障碍。
本文在调查各类旅游区开发及人类旅游活动环境影响基础上,根据旅游活动的环境影响程度将旅游活动划分为四种生态类型(表1)。
我国目前进行的旅游活动多为G 类观光旅游,B 类捕猎旅游和K 类科普旅游正在逐步开展,S 类生态旅游尚未开展。
旅游业今后的发展趋势应逐步从G 类转向B 类、K 类和S 类,扩展旅游业的类型是大力发展旅游业的基本要求。
划分旅游活动的生态类型,可以正确地认识旅游活动的环境影响,改变人们对旅游业的传统认识,同时也为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研究提供了基础理论。
1420卷第6期孙根年:我国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业开发模式研究表1 旅游活动的生态类型T able1 E cotype of tourist activities代码类型名称旅游者动机环境影响主要危害举例说明B类捕猎旅游捕猎、采集损耗性旅游对景物、环境等有较大的不良影响捕猎动物、采集植物化石等狩猎旅游采物旅游G类观光旅游观光、游玩观赏性旅游对景物、环境有一定的不良影响垃圾污染和景物生态破坏观光旅游游玩旅游K类科普旅游欣赏自然美景获取科普知识对景物、环境影响程度很小污染和生态影响等都较小对学生开展的科普旅游S类生态旅游研究自然美景获取地学知识对景物、环境基本无不良影响无污染、无破坏现象发生国外开展高级专业旅游212 保护区旅游业可开发等级建立自然保护区是为了保护珍稀野生动植物资源、典型自然生态系统、特殊自然景观、和具有重大科研意义的地质剖面等特殊自然物及其分布区。
由于保护对象、生态环境状况不同,各自然保护区的生态敏感性、干扰抗逆性、环境脆弱性也有很大差异,所以在用于旅游业开发时也应区别对待。
本文在对我国60多个自然保护区资源环境初步调查的基础上,根据保护对象及其生态环境的敏感性、抗逆性、脆弱性和环境容量等,将自然保护区的旅游可开发程度划分为5个等级(表2)。
表2 我国自然保护区的旅游可开发等级T able2 Exploitable degrees of tourism in nature reserves of China开发等级可开发区名称环境脆弱性生态敏感性环境容量干扰抗逆性Ⅰ等捕猎旅游开发区很不脆弱很不敏感大强Ⅱ等观光旅游开发区不脆弱不敏感较大较强Ⅲ等科普旅游开发区较脆弱较敏感较小较弱Ⅳ等生态旅游开发区脆弱敏感小弱Ⅴ等不宜旅游开发区很脆弱很敏感很小很弱 保护区旅游业可开发等级的划分是一件复杂的工作。
它是要在保护区自然生态调查基础上,选取一系列指标(如保护区级别与大小、保护对象的级别高低、保护对象种类多少、主要对象的种群大小、保护区所处热量带、辐射干燥指数、保护区生态环境质量等),采用定性分析、专家评价、定量综合相结合的方法来确定。
在定量综合时模糊数学中的多层次综合评判模型是一个可行方法,有关该部分的详细研究,本人另有论文探讨。
我国自然保护区多处于Ⅱ等观光旅游开发区—Ⅳ等生态旅游开发区之间,Ⅰ等的捕猎旅游开发区和Ⅴ等不宜旅游开发区(或称绝对保护区)较少,各类旅游可开发区所占比例大致为:Ⅰ等捕猎旅游开发区4%,Ⅱ等观光旅游开发区19%,Ⅲ等科普旅游开发区32%,Ⅳ等生态旅游开发区38%,Ⅴ等不宜旅游开发区7%。
目前,我国自然保护区旅游业开发主要以观光旅游为主要,开发的保护区约占有30%,不仅开发利用不足、而且还引起了一些不良的24资 源 科 学20卷第6期环境影响,致使有关人士对保护区旅游业开发可行性产生了担心和怀疑。
自然保护区旅游业可开发性等级的划分是保护区旅游业开发的基础研究工作,这种研究可为保护区的旅游业开发提供科学依据和基础资料。
这项研究在我国目前还尚未正式开展,如果能得到国家科学基金资助,使工作能更详细更深入一些,对于保护区的旅游业开发将起到更安全且积极的推动作用。
3 我国自然保护区旅游业开发模式综上可知,旅游业按其环境影响可划分为4种生态类型,自然保护区按旅游可开发性程度可分为5个等级,我国自然保护区的生态旅游开发应按什么模式来进行,需要建立一个从保护区可开发等级到旅游业生态类型之间的映射关系。
旅游活动的环境影响逐渐增大、安全性减小自然保护区等级逐渐降低、可开发性升高绝对保护不宜旅游开发自然保护区旅游业可开发等级旅游业生态类型Ⅲ等Ⅴ等Ⅳ等Ⅱ等S 类K 类C 类Ⅰ等B 类图1 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开发模式Fig.1 Development model of ecotourism in nature reserves 右图是笔者在近几年的研究实践中提出的保护区生态旅游业开发模式。
左边是旅游业的生态类型,从下S 类向上到B 类,旅游活动的环境影响逐渐增大;右边是自然保护区的旅游业可开发等级,从下Ⅴ等向上到Ⅰ等,旅游业开发性等级逐渐提高,自然保护区的保护等级逐渐降低;从右向左,各开发等级的自然保护区对应相应类型的旅游业开发模式;当然在从右向左的这种对应关系中,也存在着高级别的可开发等级对应更安全的旅游生态类型,如Ⅰ等可开发区适合G 类、K 类、S 类旅游。
这一模式,首先坚持了自然保护区生态安全原则,同时也坚固了保护区积极开发的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