促进教育公平发展 营造中国和谐社会
促进教育公平构建和谐社会——近年来有关高等教育公平与效率问题的研究综述
关 于公平与效率关系的问题 , 主要有三种意见 。 是对 立说。这种 意见认 为 , 公平和效率之 间存在着 一 种非此 即彼的交替关系 : 要提 高公平程度 , 就得牺牲效率 , 要 提高效率 , 就必然会扩大 收人差距 , 就得牺牲公平 , 两者不可 能 兼 而 有 之[ 2 1 。 二是统一说 。这种意见认为 , 从根本上说 , 效率和公平在 本质上是统一 的 、 一致的。效率的提高有 助于机会的增加 , 从 而促进公 平的实现 , 社会公 平也有 助于提高效率 , 当人们 亲 身感受 到了公平 之后 , 就会积极 主动地投人 到工 作 中, t 关 , k 他 人 、 相 帮 助 , 而 会 产 生 巨大 的 效 率[ 互 从 3 1 。 同 时还 指 出 , 平 与 效 率 的 关 系 从 逻 辑 上 说 并 不 是 一 对 公 矛 盾 的概 念 , 是 两 个 密 切 相 关 的 概 念 。 公 平 与 效 率 不 是 同 而 层面 的概念。公平 , 体现平等 、 正义 、 人权等基本理念 , 是人 类社会最高 的理想 与信念 , 效率是现实的利益 、 效果 , 是生存 和发展 的需要。我们 的社会主义现代 化的最终 目标是要实现 公平 ( 当然 是相对 的公平 ,绝对 的公 平是永远不 可能实 现 的) ,这种公平是在效率提高的基础上实现的更高层次 的公 平 。高等教育的公平与效率两者若协调得 当 , 相得益彰 , 可以 双赢 ; 若处理失当 , 矛盾激化 , 可能两败I n ] 。 三 是 分 立 说 。 这 种 意 见 认 为 , 平 与 效 率 之 间是 一 种 复 公 杂的非线性关系 , 决非是简单 的对立关 系。追求公平并 不必 然牺牲效率 , 追求效率也并 不以牺牲公平 为代 价。公平与效
一 一
浅谈如何促进教育公平公正的发展
浅谈如何促进教育公平公正的发展在我国目前的形势下,经济飞速发展,地域之间的差距也日益加大,随之而来的就是教育问题。
地域之间、学校之间等领域,教育差异日益扩大,教育的公平与公正很大程度上难以做到。
而教育是国之根本,要想国家得到长足发展,发展教育是关键,教育的公平与公正也就尤为重要。
因此国家与地方要出台相关政策,实现教育资源配置公正以促进教育公平公正的发展。
标签:教育公平;不公平现象;原因;策略;促进发展教育公平的内涵反应在两个方面,受教育权利均等与受教育机会均等。
其中前者主要是反应在新中国刚成立之初及前的一段长期时间,如今随着社会的发展以及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同时我国宪法明确规定每个公民具有享受平等接受教育的权利,因此现在教育公平方面主要体现在受教育机会均等方面。
具体的教育公平有着三层内容,分别是:入学机会公平,教育过程公平,教育结果公平。
但教育的不公平不公正现象却普遍存在。
而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主要有:1.教育经费的投入不足。
《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中明确提出,“逐步提高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支出占国民生产总值的比例,本世纪末达到4%”的目标。
21世纪国家财政教育经费支出已经达到4%,但是还没有达到国家标准(4.4%),而世界发达国家已经超过5%。
2.中央财政过多用于高等教育,而对基础教育的投入不足。
研究表明,基础教育阶段占有政府经费分配比重越大,则经费分配越趋于公平,也有利于保证教育机会的公平。
我国财政教育支出在初等、中等、高等教育上投入相差过大,导致了教育投资内部结构的不合理。
3.东、西部地区以及城乡之间教育经费的投入失衡。
1995~2002年,东部3市(北京、天津、上海)与西部5省区(广西、贵州、云南、甘肃和青海)小学生均预算内教育经费的差距从3.23倍扩大到了3.85倍,普通初中生均预算内教育经费的差距从2.65倍扩大到了3.39倍。
城乡之间教育经费投入的差距则更大。
教育经费投入的失衡造成了办学条件的失衡,继而会导致教育观念、教师素质、科研能力等软资源的失衡。
促进教育公平的意义
促进教育公平的意义教育公平是指所有人都能够获得平等的受教育机会,不论他们的背景、家庭条件或其他社会因素。
促进教育公平的意义重大,不仅对个人的成长和发展具有深远影响,而且对整个社会与国家的繁荣与和谐也至关重要。
以下是促进教育公平的意义:1.实现个人潜能:教育公平可以确保每个人都有机会充分发展和发掘自己的潜力。
教育的目标不仅仅是为了提供知识和技能,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创新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没有教育公平,那些贫困家庭的孩子可能因为经济或社会原因而无法接受良好的教育,从而无法获得提升自己状况的机会。
教育公平可以打破这种限制,每个人都有机会追求自己的梦想和目标。
2.社会流动平等:教育公平是社会流动的关键。
公平的教育机会可以打破贫富差距,使每个人都有机会改善自己的经济地位和社会地位。
一个拥有公平教育机会的社会将更加平等与繁荣,因为每个人都有机会获得成功,而不仅仅是那些出身富裕的家庭。
3.促进社会和谐:教育公平可以减少社会的不平等现象,帮助建立一个更加公正与和谐的社会。
当每个人都有平等的机会获取良好教育时,社会中的不满情绪和不公平感将减少。
教育公平还可以促进各种不同社会群体之间的理解和尊重,减少种族、阶级和地区等因素带来的社会紧张局势,进而促进社会的稳定与发展。
4.经济发展:教育公平是经济发展的重要驱动力。
教育资源的合理分配,可以培养具有知识和技能的人才,提高整个国家的人力资本水平。
这将促进创新与产业升级,提高劳动生产力,进而推动国家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此外,教育公平还可以减少贫困率,提高人们的获得感和幸福感,从而刺激消费和经济增长。
5.提高社会公信力:教育公平是一个国家的软实力体现。
一个有教育公平的国家,将更容易获得国际社会的尊重与信任,提高其在国际社会中的地位和影响力。
教育公平也能够吸引更多国际学生来该国学习,促进教育合作与交流,进一步提升国家的文化和教育水平。
总而言之,促进教育公平不仅仅是为了保障个人权利,还能够带来广泛而深远的社会与国家利益。
保障教育公平,促进社会和谐
我 国政 府 已经 落 实 了完 全 意 义上 的九年 义 务教 育 .百 姓 希望 获得 不 分贫 富 和 地位 高低 的公平
借 口被取缔 农 民工子女 因无力支
民族 振兴 大业 需 要 每一 个 未 的义务 教 育机 会 一 些 地方 利用
付高 额择 校 费而 失学 在 家 的现 象 来 公 民都 能得 到 充分 的 、 良好 的 国家 《 民办教 育促 进 法 》 的漏 洞
社会 民众 向各 社 会 阶层 流 动 的渠 感 领 域 。
1城 乡教 育 不 均衡 现 象十 分 .
2教 育 公 平 是 社 会 不 公 最 敏 严 重 。 .
多 年来 .我 国城 乡教 育 资 源
配 置严 重 失 衡 不 仅 计 划 经济 时
中国有尊师 重教 的优 良传 统
突 就越 小 教 育 问题 扣 动 千 家万 每一个 家庭都 把子女教育看作是决 代农 村 教 育 很 少有 国家 投入 .就 户 的心 弦 .是 全 社 会 热切 关 注 的 定家庭 未来的关键 对于很多生活 是 近 年 .教 育 资 源 向城 市 集 中 的 重 大社 会 问题 .决 定 着 国 家能 否 艰 难 .又 无 力摆 脱 困境 的民众 来 趋 势 也 没有 改 变 师 资质 量 和教 长治 久安 .应 该认真 对待 。
市 学 校 对 农 民 工 子 女 设 置 门槛 . 收 在 强化人们对教 育不公 的印象
2取缔义务教育阶段 的民 办学 .
校 .平息民众对教 育圈钱 的不满。
取不合理费用 一些企业 自办的简 陋农 民工 子弟 学 校不 但得 不 到 当 地政府 的支持 与扶助 . 反而 以各种
用铁 的手腕堵住
论教育公平原则对促进和谐社会建设的作用
保持社会稳定的重要手段之一;它是社会主义优越性的重要标志;同时它也是中 . 国共产党 “ 以人为本”理念的重要体现.
才能长治久安。
二、实现教育公平是社会主义优越性的 具体体现
21 年 00
《 和田师范专科学校学报》( 汉文综合版 )
J100 2 卷第二期 u2 1 第 9 .
总第பைடு நூலகம்6 期 4
论教育公平原则对促进和谐社会建设的作用
吕卫民
( 商丘师范学院患想政治教学部 河南商丘 460) 700
L 妥 J 育公 是一个国 一个民 平的基础. 要建立 长此以 捅 教 平. 家、 族公 我们 往,必 见其功效。 教育公平, 会进一步促进社会公平。 社会
邓小平指出: “ 社会主义最大的优越性就是共同富裕。
嗍’ 当今社会,人们的平等权利是一项基本的权利,是受到宪法和 这是让 所有中国 人欢欣鼓舞的话语, 更是那些弱势群体所梦寐以 求 法律保护的权利。而拥有平等的受教育的权利,是缩小人们之间差 的理 想。 要体现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 实现共同富裕, 必须大力 别的基础.是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不可少的,是全面建设小康 发展生产力,尽可能多地创造社会财富。而使全体社会成员都参与 社会的必然要求。因此.提倡教育公平,落实教育公平政策,是当 到社会财富的仓造中,都有均等的受教育机会和就业机会.是实现 0 务之 急。 这一目标的有效途径。 : 所谓教育公平,主要是指,一个国家的公民享受政府所能提供 在我国,从总体上说,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社会经济关系相 的公共教育资源机会上的和权利上的均等,不应因为人为的限制而 适应的公平正义基本上占主导地位。 我国社会总体上是公正和谐的。 妨碍了个人的发展。教育公平不仅是社会公平的重要体现,它还会 但不可否认的是。随着改革的深化。在各个阶层、各个方面利益格 影响一个国家人口素质的提高,以及国民经济和整个社会的可持续 局的调整过程中,也不可避免地出现了一些违反公平正义的现象, 发展,同时还会促进社会公平的实现。 有的还相当严重,人们受教育机会的不均等就是明显的一点。这些 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基础。现阶段,由于我国教育制度还存 现象虽然是暂时的、 局部的, 却严重影响到人与人之问韵和谐关系, 在体制性的缺陷,导致公民接受教育的机会极其不平等.并影响到 因此必须花大力气予以解决。 整个社会的均衡发展。因此,必须改革、完善我国原有的教育体制 党和政府也注意到了这一点.采取措旅千方百计解决问题。譬 框架,适时地制定相应的政策措施,才有可能保证教育机会相对均 如资助家庭困难学生,让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能够上得起学、尤其 等,才能保证教育公平在我国得到充分的体现。 大学,能够接受职业教育,这迈出了教育公平的重要一步,充分体 在新的历史时期, 党适时地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要求。 现了党和政府对民生问题的高度关注和对生活困难群众的关心,体 这是党执政理念的重大转变。社会和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 现了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的重要原 属性。它的基本特征之一就是公平公正,是机会均等,反映在教育 则,体现了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 上就是要努力促进教育公平。维护和保障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社会 党和国家应建立健全资助政策体系,不断加大对家庭经济困难 经济关 系相适应 的公平 正义,是构建社会 主义和谐社会 的必不可少 学生的资助力度,这才符合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要求。坚持把 的条件。只有遵循公平正义原则,调节各个阶层、各个群体之间的 教育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促进教育公平和教育事业持续协调 关系和矛盾。才能实现全社会的良性互动与团结协作,最终形成社 健康发展的重要举措,是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为建设创新型国家提 会全体成员各尽所能、 各展所长而又和谐相处的社会。 所以, 实现 供人才支撑的客观要求,也是公共财政的重要责任。 教育公平,促进社会和谐,是党执政兴国的又一任务,是全面建设 当然了,公平正义的实现不是一劳永逸的,而是一个动态的过 小康社会所必不可少的。教育公平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的作用,至少 程。 一种违反公平正义的 现象消除了,又会出 现新的问题,需要去 应该有 以下几点 : 解决。我们只能在克服不断出现的违反公平正义现象的过程中,才 实现教育公平是保持社会稳定的重要手段之一 能逐步实现符合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要求的公平正义。建立和健全保 改革开放 以后 ,随着教育 体制 改革 的深入 ,我 国的教育事业蒸 障社会公平正义的制度,整个社会就能形成崇尚公平正义、维护公 蒸 日上 ,取得 了许 多可喜 的成就 。但是 ,由于长期积聚 的弊端很难 平正义的氛围。 下子消除干净,还有一些不尽如人意的地方。教育不公现象还存 当前,努力实现社会公平正义不仅是人们的良好愿望,而且已 在,尤其是高等教育在入学体制方面存在严重缺陷。公众受教育的 经成为一项前 所未有的伟大 实践。 制度, 作为 全社会成员都必须 遵 机会不公平。并且进而会造成就业机会的不公平,最终表现为劳动 守的规范.为实现公平正义提供了必不可少的保证。社会公平正义 收入的差异。在这方而受影响最大的是那些在经济上没有实力、在 的实现是逐步推进的,社会公平正义的成果也是逐步积累的。构建 政治上没有势力的下层群众 ,也就是所谓 的 “ 弱势群体 ”。弱势群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以制度形式维护公平正义的成果,把公平 体在受教育过程中所遇到的困境,将会导致其受教育程度、文化素 正义的成果凝结成为制度,作为全体人民的行为准则。我们必须加 质持续低劣。如果这种状况无法得到彻底改变,就可能导致贫穷一 紧建设对保障社会公平正义具有重大作用的制度,形成一个保障社 失去或缺少教育一 贫穷或更加贫穷的恶性循环, 地位较低的阶层就无 会公平正义的完整的制度体系,这样才能充分体现社会主义制度的 法通过接受教育来改变其职业地位,弱势群体就永远是弱势群体, 无 比优越性 。 这样不利于缩小贫富差距, 不利于建立更加健康公正的社会。 所以, 三、 实现教育公平是中国 共产党 “ 以人为本” 理念的 人们,尤其是弱势群体要求享有一种更高水平、更公平的教育,以 重要体现 及与之相适应的更公平、更均衡的利益分配格局。在最大限度地追 强 调以人 为本, 与我们党全心全意为 人民 服务的 根本宗旨和立 求教育机会分配的社会公平上,政府是责无旁贷的。实现教育公平 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本质要求是完全一致的,与我们党提出的始终 与机会均等,是一项防止市场经济条件下贫富差距扩大、造成社会 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是完全一致的。 “ 以人为本” 两极分化的根本政策,是实现社会稳定和国家长治久安的社会改造 是构建和谐社会 的出发 点和落脚 点。它 既是构建和谐社会 的手段 , 系统工程的一个极其重要并长期起作用的组成部分。它的实现必然 又是和谐社会的目的。把 “ 以人为本”作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是一个漫长的社会发展与改造的过程 它要求决策者高瞻远瞩,要 的出发点,就是要在现实性上,通过制定正确的路线方针政策,给 求决策者不仅要从人的发展、教育为经济发展服务的角度。而且, 人民以切切实实的利益,使人民真正得到实惠,取信于人民,推进 还要从社会安定和长治久安、社会系统改造、政治文明建设等高度 人的全面发展。 看待教育和实施教育公平政策的作用和潜力, 一以贯之, 持之以恒, 教育事业,百年大计,党和国家应该在这方面多下功夫,因为
论教育公平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构建
r1 1 .No 0. 6 .3 J n .2 0 ue 0 9
20 0 9年 6月
论教育公 平与社会 主义和谐社会构建
张延 梅
( 海南大学 继续教育学院,海南 海 口 5 0 2 ) 72 8
摘 要:本文对 教育公平 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构建 的相关 问题加 以论述 。 文献标 识码 :A 文 章编 号:10 --7 2( 0 9 3 0 7 2 0 8 - 2 2 0 )0 —o 2 一O -6
区 教育 , 动农 村 同村 城 镇 、 推 中西 部 同东 部 的教 育 协 调 发 展 ,
教育投入是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前提 ,也是实现教 育公平
的基础 。经费短缺始终是制约义务 教育和高等教育 的重要 因 素。我 国的高等学校普遍存在投入不足 的问题 。各省 在重社
健全学生资助制度 , 障经济 困难家庭 、 保 进城务 工人员子女
西部发展的战略 , 在没有国家部委直属高校的省份各选一所
基础条件好的大学进行 省部共建 ,并支持进入二一一 工程 的
建设 。在这一政策 支持下 ,延安大学 、湘潭大学、井 岗山学 院都已成为省部共 建高校。但是 ,这些 省部共建 的边远地 区
教育是关 系到整个 民族素质提高的决定性因素 , 教育 又是 和
谐关系、化解矛盾的最直接手段。教育 的主要矛盾 ,就是 教 育的公平 与否 的问题 。教育公平又是社会公平的重要基础 。 社会公平体现 为起点公平 ,过程公平和结果公平 。公平 的受 教育权是 宪法赋予每个公民的权利。然而 ,目前基础教育 和 高等教育所存在的问题已经影响到社会 的公平与 和谐 。
促进教育公平的文章
促进教育公平的文章(六篇)第一篇、促进教育公平是共建和谐社会的基石在当今快速发展的社会中,教育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它是我们社会进步的驱动力,也是个人实现自我价值的基石。
然而,教育公平问题一直困扰着我们,影响着社会的和谐与稳定。
本文将探讨如何通过各种策略和措施促进教育公平,为实现更加和谐的社会作出贡献。
首先,政策制定者应确保教育的公共属性。
政府应加大对基础教育的投入,扩大优质教育资源的覆盖面,确保每个孩子都有平等接受教育的机会。
同时,政府应鼓励和支持社会力量参与教育公平事业,形成政府、学校、家庭和社会共同参与的良好格局。
其次,我们需要关注弱势群体的教育问题。
对于贫困地区和贫困家庭的孩子,应提供更多的资助和关爱,让他们能够顺利完成学业。
此外,对于残障儿童等特殊群体,应提供个性化的教育服务,满足他们的特殊需求。
第三,提高教师队伍素质是促进教育公平的关键。
教师是教育的实施者,他们的素质和能力直接影响着教育质量。
因此,我们需要加强对教师的培训和考核,提高教师的专业素养和教育理念。
同时,应鼓励优秀教师到薄弱学校任教,通过他们的示范和引领作用,带动学校整体水平的提升。
第四,利用现代科技手段促进教育公平。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网络教育、在线课程等新型教育形式逐渐兴起。
这些新型教育形式打破了地域限制,使得优质教育资源得以共享。
我们应积极推广这些新型教育形式,让更多的孩子受益。
最后,我们每个人都应该关注教育公平问题,从自身做起,为促进教育公平贡献力量。
我们可以积极参与志愿者活动,为贫困地区的孩子提供帮助和支持;我们可以关注身边的教育问题,向有关部门反映情况;我们还可以通过自身的学习和成长,成为推动教育公平的重要力量。
总之,促进教育公平是我们每个人的责任和使命。
只有通过全社会的共同努力,我们才能实现教育的公平与和谐。
让我们携手共进,为孩子们创造一个更加美好的未来!第二篇、促进教育公平是共建和谐社会的必由之路教育,作为国家发展的基石,其重要性不言而喻。
坚持以人为本,关注民生问题,促进公平,构建和谐社会
坚持以人为本,关注民生问题,促进公平,构建和谐社会一时政热点:1、2009年6月26日至28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胡锦涛来黑龙江省考察工作。
胡锦涛强调,当前,全国上下正在积极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冲击,我们更要大力弘扬大庆精神,努力做好保增长、保民生、保稳定各项工作,把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继续推向前进。
民生关系群众切身利益、关系社会和谐稳定。
在发生国际金融危机的情况下,做好保障和改善民生工作,是胡锦涛这次考察的一个重点。
2、2009年6月18日,国务院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领导小组办公室召开实施重大公共卫生服务项目促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逐步均等化工作启动电视电话会议。
按照国务院确定的医改近期重点工作,2009年先期启动六项重大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将直接惠及亿万群众及家庭。
3、2009年10月1日,国庆庆典上设改革开放标语方阵。
胡锦涛发表讲话时指出:“新中国60年的发展进步充分证明,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只有改革开放才能发展中国、发展社会主义、发展马克思主义。
中国人民有信心、有能力建设好自己的国家,也有信心、有能力为世界作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4、家电下乡信息系统最新统计数据显示,截至10月31日,生产企业和销售企业累计发货分别达到近6,600万件和2,800万件,销售金额突破500亿大关,达508亿元。
其中,10月家电下乡销售额超过120亿元。
家电下乡需要进一步注意完善渠道、产品迎合消费者需求、售后服务到位。
5.2009年8月,国务院部署在10%的县市先行试点,10年内基本实现全国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全覆盖,一场亘古未有的变革即将在全国广袤的农村展开。
这是我国促进社会公平正义、破除城乡二元结构、逐步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迈出的历史性一步。
是社会公平正义的必要延伸,也是文明社会的重要标志。
6.2009年8月28日全国人大常委会副秘书长乔晓阳表示:加强社会领域立法,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将成为今后立法的重点。
促进教育公平 构建和谐社会
・ 收稿 日期:0 80 .5 20 .7 .0 作者简介: 李慧芳( 92) 女 , , 18 -, 汉族 河南清丰人, 助教 , , 学士 主要从书思想政治教 育研究。 l7 l
河南机电高等专科 会经济发展不平衡造成 地区差别与城 乡差别 蕴藏着各方面的教育不公平。高中招生中以缴纳较 .
一
体学 习时的讲话 中指 出 :教 育涉及 千家万户 , “ 惠及 子 机会 。坚持教育公平 , 构建 社会 主义 和谐 社 会的前 是 孙后代 , 体现发展 为了人 民、 展依靠 人 民 、 是 发 发展 的 提之一 。 成果 由人 民共享 的重 要方 面 。保 证 人 民享 有 接受 教 其次 , 教育公平 是构 建和谐社 会 的重要标 志 。和 育的机会 , 党 和政府 义不 容辞 的职 责 , 是 促进 社 谐社会是 以人 为本 的社会 , 是 也 是实 现人 的全面 发展 的社
对弱势群体 的补偿机制, 使教 育制度具有可选择性 , 并建立健全贫困家庭 学生资助政策体系。 关键词 : 教育公平 ; 和谐社会 中图分类号: 52 G 2 文献标识码 : A
文章编号 :08— 0 3 2 0 )6— 17— 3 10 29 (0 8 0 0 1 0
党 的十六届 四中全 会 明确 提 出“ 和谐 社 会 ” 的概 等 。所有这些 问题 , 都与社 会 主义和谐 社会 的构建息 比较 而言 , 育 的优 先发 展 在构 建 和 教 念, 并指 出要 坚 持 最 广 泛 最充 分 地 调 动 一 切 积极 因 息 相关 。但是 , 素, 不断提 高构 建社会 主义和谐社 会 的能力 。在新 世 谐社 会中更 能起 到基 础性 的推动 作 用。 因为不 管 什 纪 中国发展 的关键 时期 , 建和谐 社会被 执政 党赋 予 么问题 , 构 都要靠 人来 解决 , 教 育 承担 的任 务正 是 培 而
教育公平如何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发展
教育公平如何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发展教育,乃是民族振兴、社会进步的基石。
而教育公平,则是社会公平的重要基础,对于推动社会公平正义的发展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首先,教育公平能够打破贫困的代际传递。
在一些经济条件相对较差的地区,孩子们往往因为家庭贫困而无法接受良好的教育,这使得他们在成年后难以获得高薪工作,从而陷入贫困的循环。
而实现教育公平,可以让贫困家庭的孩子也有机会享受到优质的教育资源,通过知识改变命运,摆脱贫困的枷锁。
比如,政府加大对贫困地区教育的投入,建设更好的学校,配备优秀的教师,提供免费的教科书和营养餐等,让这些孩子能够在良好的环境中学习成长。
当他们长大后,有能力凭借自己的学识和技能找到好工作,改善家庭经济状况,从而阻断贫困在代际间的传递,为社会公平正义的实现创造条件。
其次,教育公平有助于促进社会阶层的流动。
在一个公平的教育环境中,无论出身贫寒还是富贵,每个孩子都能凭借自己的努力和天赋获得相应的教育成果。
这就为那些处于社会底层的人们提供了向上流动的通道,让他们有机会通过接受教育提升自己的能力和素质,从而进入更高的社会阶层,实现人生的跨越。
相反,如果教育不公平,优质的教育资源被少数特权阶层垄断,那么普通家庭的孩子就很难有出头之日,社会阶层之间的差距会越来越大,导致社会矛盾激化,公平正义也就无从谈起。
再者,教育公平能够提升整个社会的文明程度。
当教育资源公平分配,每个人都能接受良好的教育时,人们的文化素养和道德水平也会相应提高。
他们会更加懂得尊重他人的权利和尊严,遵守法律法规,关心社会公共事务,积极参与社会公益活动。
这样的社会必然充满着和谐、友善与包容,公平正义的价值观念也能够深入人心。
同时,受过良好教育的人们在工作中也会更具创新精神和创造力,为社会的发展进步贡献更多的智慧和力量,推动社会向更加公平正义的方向发展。
此外,教育公平还有利于缩小城乡差距和区域差距。
我国城乡之间、东中西部地区之间在经济发展水平、教育资源配置等方面存在着较大的差距。
实现教育公平与建立和谐社会的关系
658教育公平与建立和谐社会的关系在个人和社会生活中,教育正在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教育公平也日渐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
所谓教育公平,就是指公民能够自由平等地分享当时、当地公共教育资源、享有平等的教育权利和均等教育机会的状态,是社会公平价值在教育领域的延伸和体现。
教育公平,至少应当包含以下几个方面:(1)教育机会的均等,不论地区、性别,不论贫富、身份,都能平等地享受到宪法规定的受教育权;(2)教育资源占有的均衡,不能因为地区、城乡以及结构上的差异而有优劣之分;(3)教育质量的普遍同质,不应该人为地区分出不同的教育档次和质量标准;(4)教育政策的平等;(5)教育体制的公平。
我们讲教育公平,并不是绝对的平均主义,而是在承认人的差异性前提下,根据学生先天禀赋和后天努力程度不同合理分配教育机会,使学生可以有效利用社会提供的教育机会,最大限度地获得学业成功、实现个人价值,而不是根据家庭出身、社会地位、经济条件等外部因素来获取教育机会。
所以教育公平的真正标准应当是根据个人的能力和努力来享受不同的受教育权利。
和谐社会包括人类与自然的和谐及人与人之间的和谐。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应该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
社会公平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的重要内容和特征之一,在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设中具有重要的基础性地位和作用,是支撑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支柱。
在现代社会尤其是市场经济条件下,公平表现为在人类所参与的大部分社会活动中,能使个人自由活动能力得到充分发挥并由此取得成就和收入的机会,包括就业、个人财富积累、受教育、参与民主管理等机会均应向最大多数的社会成员开放,不得附加一些不合理的条件去阻碍人们平等地参与社会活动。
历史和现实表明,凡有人群并有利益分配的地方,就会产生公平问题。
在社会发展过程中,无差别的竞争,必然缺乏动力源;而有差别却无公平,这种动力源就会枯竭,社会就不可能和谐和充满活力。
浅谈和谐社会与教育公平
第一 , 教育公平是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包括教育公平在
内的公平正义是和谐社会首要的、 内在的基本的内容。没有或
缺少公平 正义 的社会谈不上是一个 正常 的社会 ,更谈不 上是
建设理论的丰富和发展 。胡锦涛同志在省部级 主要领 导部 门 干部提高构建社会主义 和谐社会能力专题讨论班 上的讲话 中
提出 :我们所要构建 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 是民主法治 、 。 应该 公平正义 、 诚信友爱 、 充满活力 、 安定有序 、 人与 自然和谐相处 的社会。” 中包括人 与自然关 系的和谐 、 其 社会关 系的和谐 , 体 现了民主与法治 的统一 、 公平与效率的统一 、 力与秩 序的统 活
浅 谈 和谐 社 会 与教 育 公 平
席 建成 河北省张家口市蔚县杨庄克乡中心校 河北 张家口市 050 770
摘要 :教育公平是 指每个 社会成员在享受公 共教育资源 时受到公正和平等的对 待。这 是每个社会成员所 期望的 。但 群体 才有可能与社会其他 阶层站在同一起跑线上 ,才有可能
一
多地方有 重点学校与非重点 学校的区别。三是区域 教育的不
平等。我国东部某些地区的教育水平 已接近发达国家水平 , 而 我 国的 中西部地区学生的辍学 率很高 。仍未完全普 及九年义
务教育 。 四是农村教育与城市教育的不平等 , 很多农村学校既
缺教学器材又缺校舍 、 师资 。五是学六是强势群体与 弱势群 体教育 的不平等 ,存在贫 困家庭学生教育与富裕 家庭学生教
育之间的不平等 。
、
科学与人文 的统 一、 人与自然的统一 。这其 中包含的一个
促进教育公平的意义
二 :坚持教育优先发展,切实促进教育公平
1 .加快教育发展,是建设人力资源强国、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必然选择
(1)教育优先发展的意义:在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进程中,教育具有基础性、先导性、全局性的地位和作用;加快教育事业发展,是把我国巨大的人口压力转化为人力资源优势的根本途径;培养数以亿计的高素质劳动者、数以千万计的专门人才和一大批拔尖创新人才,建设人力资源强国,是实现我国经济社会协调发展、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由之路?
4 .中国提高自主创新能力的主要任务:我们要坚持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发挥社会主义制度能够集中力量办大事的政治优势,加快建设国家创新体系,深化科技管理体制改革,认真落实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加快组织实施国家重大科技专项,切实把增强自主创新能力贯彻到现代化建设的各个方面。
5 .我国首次月球探测工程的成功,标志着我国已经进人世界具有深空探测能力的国家行列,是我国推进自主创新、建设创新型国家取得的又一标志性成果。我国首次月球探测工程的成功实施,进一步显示和提高了我国的经济实力、科技实力和民族凝聚力,极大地激发了全体中华儿女的爱国热情,进一步增强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信心和决心.
1 .科学技术特别是战略高技术已经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焦点。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是国家发展战略的核心,是提高综合国力的关键。只有坚持自力更生、艰苦奋斗,把发展的基点放在自主创新上,才能真正掌握核心技术、抢占科技制高点、在世界高技术领域占有一席之地,才能牢牢把握发展的战略主动权、切实增强国家核心竞争力。
3 .人才强国战略。(1)人才是事业发展最可宝贵的财富。、人才强国战略是贯彻科教兴国战略的关键所在,科教兴国战略在本质上是人才强国战略。人才问题是关系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关键问题。(2 )实施人才强国战略的紧迫性和重要意义:实施人才强国战略,是抓住和用好重要战略机遇期、应对日益激烈的国际竞争的必然要求,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的必然要求,是增强党的执政能力、巩固党的执政地位的必然要求。
促进教育公平的重要意义
3、矛盾分析法
矛盾的普 遍性原理
承认矛盾。 〈任何社会都有矛盾〉
矛盾的特 殊性原理
全面的看问题(公平与效率) 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主要矛盾的观点
两点论与 重点论
A、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我国现阶段的主要矛盾?〉
B、构建和谐社会关键在党
矛盾的主次方面
〈总体和谐,也存在不和谐的方面〉
4、实践与认识的辨证关系
❖
2)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效率和公
平具有一致性。(2分)一方面,效率是公平的物
❖ ②政府必须履行政治、文化和公共服务等职能。 提高农村中小学公用教育经费保障水平,推进农 村教育文化的全面发展是政府应有的责任。
❖ ③这是坚持对人民负责原则的体现,对贯彻科学 发展观,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构建社会主义和 谐社会具有重要意义。(6分)
❖只看到效率和公平 对立的一面,没有看到两者统一的一面。(2分)
❖ 分析该市制定就业政策具体做法的方法论依据。 ❖ 答①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该
市根据本地实际增加一些具有地方特点的措施。 ❖ ②要在实践基础上不断深化认识,发展认识,发展
认识。该市在总结原有政策执行情况的基础上制定 新一轮就业再就业政策。 ❖ ③要坚持适度的原则。该市制定政策时既考虑到政 策的力度,又考虑到财政的承受能力。 ❖ ④既要树立全局观念,又要搞好局部。该市既重视 解决阶段性、局部性的突出问题,又考虑长期性、 全局性问题。
促进教育公平改革——努力办好让人民群众满意的教育
内容要点: 1.上学难、上学贵的原因:教育投入不足;教育资源 配置的不均衡引起的择校热;各种教育乱收费、高收费 现象屡禁不止。 2.促进教育公平的重要意义:
教育是社会公益事业,涉及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 和社会发展的各个方面,是人们发展提高、缩小社会差 别的重要手段。教育公平是人发展起点的公平,是社会 公平的重要组成部分。
实现教育公平 促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
我国教育政策的重要位置上, 旗帜鲜明地坚持教育的公
益性 , 明确 政 府提 供教 育公共服务 的职 责, 积极 推动 公共
教 育协调 发 展, 健全 教育 资助制 度和 助学体 系, 坚持 规范
管 理, 从严 治教, 努力建 设平 安校园、 和谐 校园” 。
动。 ”和 谐 不是对 物 质永恒 发 展 的否定 , 不是 对矛 盾这 更 个事物 发展动 力的否定 , 是对矛盾 推动下 的物质运动状 而
所 谓 教育公平 是以公平 为原则 , 配置 教育 资源 , 是实
现公民享 有宪法赋 予的受教 育权利 的具体 体现 。 育公平 教 包括 教育机 会公 平、 教育 过程 公平 和教育 质量公平 。 某 从 种意 义 上说 , 育公 平 既是 一个 原则 , 是一 个理 想 , 教 又 同
和建议。
关键词 :教 育公平 ;和谐社会;科 学发展观
公 平是 现代 民主 社会 的基 本 特征 和核 心 价值之 一 ,
规律 , 秉承 了人 类关 于社会公 平 的理 想 , 既 又使 之 内化为
而教育公 平是社会 公平 的起点和 核心环 节, 在构 建社会 主
社会主 义 的本质 要求 , 并通 过 社会主 义实 践 , 断推 进了 不
一
方面, 公正 、 普及 、 完善 的 国民教育 , 中国通往 和谐社 是
种追求。 具体地 , 谐是 指物质 的内外部 各种联 系在运 和
会最 重 要的 一座 桥梁 ” 。由此看 来 , 教育公 平 与和谐 社会
主要有 以下 两层关 系 :
动、 发展 过程 中所 表 现 出的一种状 态 , 种各种 内外部 关 一
促进高等教育公平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 oeeo d ct n Lsu U ies y Ls u Z e a g 2 0 0 C ia C l g f uai , i i vr t, i i hj n 3 0 , hn ) l E o h n i h i 3
Ab t a t Ed c to a r s ,e p cal i he uc to ar e s s t e e s r e u r m e ff r i t sr c : u a i n f ine s s e ily h g d a i n f in s ,i hen c s a y r q ie nto o m ng aha — mo iuss ce y. Th s t e i s u s s t e me h d fpr o i g h g d c to ar e s o he ba i f t e n o o it i h ss dic s e h t o s o om tn i h e u a i n f in s n t ss o h ra o s o i d c to f in s n Chi e s n f h gh e u a in un ar e s i na.
关键 词 : 育公 平 ; 教 高等教 育 公平 ; 和谐 社会
中图分 类号 : 6 9.0 G 4 2 文献 标志 码 : A 文章 编号 :1 0 0 8—6 4 (0 6 0 7 9 2 0 ) 6—0 6 0 4—0 4
Pr m o i g u a i n Fa r s o o tng Hi h Ed c to ine s f r a S ca itH a m o i u o it o i ls r n o sS ce y
定》 。全 会 认 为 社 会 和 谐 是 中 国 特 色 社 会 主 义 的本 质 属 性 , 建 和 谐 社 会 体 现 了 全 党 全 国 各 族 人 民 的共 同 愿 望 。 和 谐 社 ) 构
促进教育公平发展 夯实和谐社会基础
综合反映。社会公平 ,从本质上说就是体现一种社会利益关 系 ,主要指社会各方面、各 阶级的利益得到妥善协调 ,实现 社会各成员权利、义务的平等和发展机会的均等。所谓教育
谐社会建设是 以包括教育公平在 内的社会公平正义为重要前
提的 ,抽掉了这个基础和前提,和谐社会就无法建成 、无法 持久 ,和谐社会就失去了支撑、和谐社会也就无法发展 。
优势 ,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的根本保证。现代教育造就 的专门性和复合型人才 ,为构建和谐社会提供了强大的智力
收稿 日期 :0 0—0 —0 21 1 8 作者简介 : 周德群 ( 9 ),男,辽 宁营 口人 ,主任 ,副教授 ,硕士。研 究方 向: 16 马克思主义 中国化。
・
3・
和核心价值之一 ,而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起点,教育为社 会成员在社会博弈 中提供 了实现利益均等的机会 。因此 ,实
现教育公平对于推进和谐社会的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
一
、
教 育 公 平 是和 谐 社 会不 可 缺 少 的 因素
公平 ,属 于生 产 关 系 的范 畴 ,是 人 与人 之 间社 会关 系 的
21 0 0年 5月 第 3期 ( 总第 6 期 ) 1
辽
宁 警 专 学 报
M a .01 y2 0
J OURNAL0F L AONI I NG OL C ADE P I EAC MY
N . S m.1 o3( u 6 )
促 进 教 育 公 平发 展
夯 实 和 谐 社 会 基 础
关键 词 : 教育公平; 和谐社会; 建立
中图分类 号 : D 1 文献 标识 码 : A 6 6 文章编 号 :0 8—5 7 ( 0 0)3 0 3 3 10 3 8 2 1 0 —0 0 —0
教育十项准则
教育十项准则如何促进教育优质、公平、有效,发挥全面发展、和谐社会的积极作用,已经成为当代文明社会百年学术探讨和实践活动的重要课题。
在此背景下,中国教育部提出了“教育十项准则”(以下简称“十项准则”),以便改变现行教育理念和模式,推动中国优质教育的发展。
一、建立新的教育思想:把学习者的发展和成长放到最重要的位置,建设有活力的发展型教育体系,实现学生的道德、智力、体质、美育、心理素质和社会技能等全面协调发展。
二、增加教育资源:合理划分教育资源,分层次、分类别地投入资源,加大公共教育资金投入,尽量实现教育资源公平分配,实现教育开放和教育公平。
三、完善教育体制:改革现行的师德修养体系,完善考试评价体系,发挥各类教育组织(如家庭、学校、社会)的作用,优化教育机制,实现灵活多样、激发活力的教育体制。
四、创新教育理念:增强教育理念的创新精神,发挥教育的社会功能,加强对学习者责任意识的培养,把学习者的成长和发展放到最重要的位置,增强教育的实践性。
五、探索新的教育模式:建立以学习者为中心,强调灵活运用、多种媒体进行教学的“开放式教育”模式,实行“网络教育”和“小班教学”等多元化的教学模式,推进与时俱进的教育改革。
六、增加教育内涵:促进教育内涵形成,增强教育的实践性,发展以激发个人学习潜力、激发创新能力的项目式学习,注重实践科学的培养,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创造文化和艺术精神。
七、实践行动教育:贯彻以学习者为主体,以实践学习为基础的健康发展理念,推进全民健康教育改革,不断开展行动教育,培养学习者的自学能力和生活能力。
八、实施精准扶贫:坚持以发展教育为主线,提升农村贫困地区学生的学习质量,坚持教育公平原则,推行精准扶贫,减少受贫困人口的教育困难。
九、支持社会化服务:发挥科技和信息化优势,建立社会性服务体系,开展新型学习体验,支持全社会参与到教育服务当中,以实现教育公平发展和教育可持续发展。
十、拓展教育国际交流:加强与国际教育组织的合作,扩大教育国际交流,拓展中国教育的国际视野,推进中国学生的国际化学习。
积极促进教育公平推动和谐社会发展
积极促进教育公平推动和谐社会发展《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问题的决定》中,把坚持教育优先发展,促进教育公平,作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作了高度的概括,详细的论述,给我们指明了方向。
中华人民共和国诞生后,党和国家十分重视发展教育事业,对边疆少数民族地区和民族教育给予了特别的关注,从内地派了许多有志青年到边疆少数民族地区开办学校,着手培养当地一代有文化的新人。
经过五十多年的不懈努力,西双版纳的民族教育事业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培养了大量的有文化的建设人才,办好教育的优越性越来越在人们的社会生活中显现出来,教育已经成为推动社会进步和经济发展的基础和人才储备库。
但对教育发展认识的不到位,不能把教育放在优先发展的地位,加之经济发展缓慢,不能把更多的资金投入教育,教育资源分配失衡,导致教育发展滞后,教育教学质量偏低,我州同内地相比是如此,州内大量的农村中小学更是如此。
近来因工作需要到两县一市的一些乡镇学校了解情况,既为教育的不断发展进步叫好,又为民族教育发展中存在和出现的问题而感到担忧。
一是学生厌学和辍学现象突出。
“普六”工作中,小学的学生巩固问题还没有太大的问题,但到了初中,有相当一部分农村中学的学生巩固工作就相当难了。
例如:景洪市二中(勐龙中学)的李亚丁老师在《西双版纳人民政协》2006年第三期刊载了一篇文章,题目是《景洪市二中学生流失情况》,报道该校学生流失现状,看了后让人十分的吃惊。
文章说,该校某班注册报名时的学生总数是60人,其中能坚持正常上课的20人;三天打鱼两天晒网,短期缺课的20人;长期旷课,一走了之的10人,报名后不来的10人;流动率达50%。
该校2005年应届初中毕业生共1043人,参加升学报考人数272人,占毕业生总数的20%,升入高一级学校学习的每100名毕业生中仅为约3人。
上述情况从一个侧面说明了我州目前农村教育的现状。
二是农村教育教学质量偏低。
勐海县格朗和乡的民族教育工作曾经是我州山区民族教育的一面旗帜,取得过辉煌的成就,赢得过人们的普通赞扬。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促进教育公平发展营造中国和谐社会
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重要基础,是最基本最重要的公平。
现在我国教育资源相对缺乏,区域、城乡、校际教育发展不平衡,各类教育发展不协调,教育资助政策机制不完善。
大力促进教育公平,建设覆盖全民的公平教育,是促进社会公平、缩小不同群体发展差别、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手段和必然要求。
促进教育公平,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和战略选择。
教育不仅是个人福祉,而且是公共福祉。
我国是在经济实力不强、人口压力极大的环境中发展教育的,始终有着特定的传统与国情条件。
即使在计划经济时期,教育是政府包办的公益事业,但仍只能惠及城镇人口并在农村维持很低水平,当时区域之间、城乡之间也存在差距。
显然,这一模式无法适应现代化的需要。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教育的总体供给水平有了显著提高,在普及义务教育和高等教育取得了历史性跨越。
但是,当前的许多矛盾和困难也不容低估,如区域之间、城乡之间、阶层之间的教育资源配置差异很大,公共教育服务的基础条件仍较薄弱。
这既同经济社会发展不平衡的状况密切相关,也与部分地区的教育法制不完善、公共财政制度不健全有关。
现有以下几条措施:
一:着力加快经济均衡发展,促进教育公平的根本
教育公平问题的本质,是公共教育资源尤其是优质教育资源短缺与人民群众日益增长对获得更高层次教育需求之间的矛盾未能得到有效解决。
经济发展是教育发展的基础。
区域经济非均衡发展战略的实施,在促进某些区域加快发展的同时也使得不同地方的发展差距急剧拉大,成为制约教育公平的经济原因。
大力发展经济,促进不同区域经济的均衡发展、协调发展,是解决教育资源供需矛盾、促进和实现教育公平之根本。
各地政府要突出体制创新和机制创新,加快经济结构调整和技术进步,不断增强经济发展的后劲,形成优势互补、相互促进、共同发展的经济发展格局,实现各地方经济均衡、协调发展,从而为教育资源的协调供需提供坚实的经济保障和物质基础。
二:不断完善政策制度机制,这是促进教育公平的重点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公共财政制度的逐步完善,政府教育责任的准确定位问题日益显得迫切。
党的十六大以来,我国的公共教育政策呈现出一系列重大进展与创新。
无论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建设创新型国家,还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新世纪我国教育政策的基本价值取向,都在向促进公平倾斜。
特别是由于政府转变职能,从竞争性经济领域中逐渐退出之后,将在“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公共服务”方面负起更大责任,就有可能集中更多财力物力用于公共教育事业,也会在政策方面予以更多关注。
在教育领域中,政府的最大责任将是保障基本公共教育服务的公平,并促进各类教育事业的运行公平。
今后,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进程中,我国促进教育公平的政策要点,将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第一,国家在坚持教育优先发展战略的前提下,确认公共财政的保障重点及其预算支出的刚性。
首先要全力支付法定范围的免费义务教育,促进区域内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让公平的义务教育惠及所有学龄人口。
同时,在非义务教育阶段,要强化政府责任,增强公共资源配置的合理化,确保国防建设、重大工程、艰苦行业等市场难以调节的领域对于专业技术人才和熟练劳动者的需求。
第二,通过转变政府职能,增强教育管理的地方化,理顺政府、学校与社会的关系,建立现代学校制度。
特别是应对非义务教育的旺盛社会需求,要探索公共教育服务的多样化提供方式,依法维护有利于公民选择、有利于不同属性学校公平竞争的规则。
第三,政府促进教育公平,包括学校运行规则和秩序的监管公平在内。
应该通过健全法律法规体系,保障学校的办学自主权,保障学生、家长和社会对公共教育服务提供方式及其
质量的知情权与监督权。
在教育的重大政策和改革举措出台前,应广泛地征求民意,取得社会公众的理解、信任与支持,在政策执行的过程中,需要接受社会各界的有效监督。
只有充分依靠人民群众,才能“办好让人民群众满意的教育”,从而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和人力资源强国奠定更为坚实的基础。
三:深入推进教育质量公平,这是促进教育公平的核心
教育质量公平是“育人为本”教育理念的理性归结,是教育公平的实质和深层次要求。
当前教育外部环境和硬件条件得到明显改善,“上学难”基本得到解决,社会公众对“上好学”的需求成为当前教育工作的主要矛盾,因此必须促进质量保证的教育公平。
推进教育质量公平就是要办好每一所学校,教好每一位学生,这需要政府、学校、家庭、社会的共同努力。
政府要充分发挥推进教育质量公平的主导作用,积极落实国家“优先发展教育,实现教育公平”的发展战略,合理配置本地区的教育资源,为办好每一所学校创造条件;遵循教育规律,用正确的教育理念指导和管理学校,科学评价学校和教师。
学校要充分发挥推进教育质量公平的主体作用,积极确立正确的教育观、人才观、成才观、学生观,相信学生、尊重学生,探索公平而差异的教学模式,开发恰当的课程资源,丰富教学内容,建立有效、客观、准确的教学质量监控和评价体系,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总之,实现教育公平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必须为之付出艰苦不懈的努力。
我们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教育工作全局,以法规保公平,以发展抓公平,以改革求公平,以扶困促公平,加快各级各类教育全面协调发展,努力保障人民享有接受良好教育的机会,逐步缩小差距,不断提高教育公平程度,办好人民群众满意的教育,努力促进社会和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