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院系二级科研管理机制研究

合集下载

院、系二级管理体制下高职校内教学质量引入第三方评价的研究

院、系二级管理体制下高职校内教学质量引入第三方评价的研究

院、系二级管理体制下高职校内教学质量引入第三方评价的研究[摘要]文章在剖析高职院校院、系二级教学质量评价体系的基础上,根据高职院校培养目标定位,提出了校内第三方评价的概念,将第三方评价的方法引入校内系(部)教学质量评价,并结合学校实践,阐述其实施步骤、效果考量和实施要点等问题。

[关键词]高职教学质量校内第三方评价第三方评价具有评价主体多元性、评价方式开放性、评价指标系统性和评价过程持续性等特征,对提高教育质量和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①将第三方评价的方法引入校内系(部)教学质量评价,对加快高职教学改革步伐、完善校内教学质量评价机制、创新评价观念具有重要意义。

一、院、系二级管理体制下高职院校校内教学质量引入第三方评价的必要性高职院校实施院、系二级管理后,对校级层面的整体教学质量评价比较重视,有些学校还引入了“第三方评价”,请校外的第三方评价机构对本校的专业人才培养水平进行评价,并有选择地向社会公布,对提高学校办学声誉和提升办学质量和水平起到了一定的促进作用。

但是,系(部)层面的教学评价还存在以下问题:一是评价主体单一。

在院系二级管理模式下,对系部的教学评价基本上还是由教务处牵头,以教学检查的形式,以系(部)本身评价为主进行评价,主体单一,自己评自己,评价的可信度不高。

二是评价内容简单。

上课、教案、作业、试卷等检查内容较为单一,仅仅涉及教学的形式而没有涉及教学的实际效果。

三是评价方式单一。

现有评价基本是听课、查资料、学生网上评教,方式单一。

四是评价目标定位不准。

没有紧密结合高职教学特点,体现人才培养目标的专业实践教学评价指标体系和评价方法很不完善。

为此,有必要对高职院校二级管理体系下系(部)的教学评价进行改革,可以尝试采用校系二级管理体制下校内教学质量第三方评价,即校内第一方评价为教师自己评价、第二方评价为系(部)评价、第三方评价为校内第三方(除系、部外的所有部门)对学校二级教学部门(系部)的教学质量评价。

高职院校实施二级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高职院校实施二级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高职院校实施二级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随着高职院校的规模扩张和内涵建设的不断深入,高职院校的管理模式改革显得日趋重要。

对高职院校实施二级管理必要性进行分析,通过此方面进而分析高职院校实施二级管理存在的问题,最后提出完善高职院校实施二级管理的建议和方法。

标签:高职院校二级管理运行机制高职院校在办学层次升格和规模扩大以后,高职院校的发展就成为当前热议的话题。

当前研究主要集中在高职院校的专业设置、实践教学、教育质量保障体系等方面,而对高职院校管理模式的研究则相对较少。

普通高校管理模式改革研究已日臻成熟,尤其在实施二级管理方面有不少可以借鉴的经验。

因此,研究高职院校实施二级管理问题既有一定理论上面的价值,也有比较强的实施实践意义。

1 高职院校实施二级管理的必要性高职院校二级管理是学校自主进行的管理和运行机制。

主要是通过宏观发展战略决策、制定政策、配置学校教育资源,管理、协调、监督、指导院(系)工作来完成自我发展和自主办学的目标[1]。

也就是说高职院校院(系)将真正成为相对独立的教科研办学实体的管理模式,这就需要办学自主权转变为由学院领导层宏观调控,院(系)及其职能部门来行使,以达到自主办学的目的。

1.1 适应高等职业教育快速发展,提高高职院校办学效益的需要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在高等教育迈向大众化的进程中得到迅猛发展,已占据高等教育半壁江山。

高等职业院校的规模和数量都在不断扩大,在校生超过万人的学校比比皆是。

因此一级管理体制在管理力度上很难适应高职事业的迅速发展,在监控力度上很难适应高职院校规模的迅速扩大。

就目前情况来说,推行校、院(系)二级管理有利于高职院校改善管理的有效性,提高其管理效率。

学校的各种资源可以通过二级管理得到充分调动、并且发挥办学优势、提高高职院校管理水平和办学效益。

1.2 适应人才培养模式深化改革,形成高职院校办学特色的需要实行二级管理,校级管理层可集中精力思考和解决学校总体性、长期性、战略性的发展问题,大量的具体性日常事务由院(系)自己解决。

学校、院(系部)两级管理实施办法

学校、院(系部)两级管理实施办法

学校、院(系部)两级管理实施办法(参考模板)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逐步建立权责明确、运转协调、精干高效的管理体系,不断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办学水平和办学效益,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法》、《中国共产党普通高等学院基层组织工作条例》,结合学校实际情况,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适应学校体制改革的要求,打破现行的集中管理模式,按照分层分工、重心下移、以事分权、以权定责的原则,实行学校与分院(系部)两级管理体制,充分调动各级办学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促进分院(系部)职能由教学型向办学型转变。

第三条学校工作以把握方向、统筹规划、宏观决策、协调监督为主,对分院(系部)实施宏观管理、制度管理和目标管理;分院(系部)工作以任务落实和过程管理为主,并在专业设置、人事管理和财务支配等方面拥有相应的自主权。

第二章学校管理体制和工作制度第四条学校是独立法人,实行党委领导下的院长负责制。

由党委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统一领导学校工作,支持院长独立负责地行使职权。

第五条党委书记是学校党委的第一责任人,全面主持党委工作,在集体领导中负主要责任。

院长为学院的法定代表人,全面负责学校的教学、科研和其他行政管理工作。

副职对正职负责,在做好分管工作的同时,积极主动地参与集体决策。

第六条学校实行党委会议制度、党政联席会议制度和院长办公会议制度。

对事关学校改革与发展的重大问题、重要事项,须坚持民主集中制原则,按照集体领导、民主集中、个别酝酿、会议决定的要求及相应议事规则,经集体讨论决定。

第七条建立健全领导、专家、群众相结合的民主决策机制。

遵循教育规律,尊重科学和民主,充分发挥教职工代表大会、教学工作委员会、专业建设委员会、学生工作委员会、学术委员会等组织和校内外专家作用,提高决策科学性。

第八条实行集体领导和个人分工负责相结合的工作制度。

对学校日常工作的管理、重要工作思路的提出、重大问题的具体实施,由个人分工负责,依法履行工作职责。

第九条严守工作纪律。

高职院校二级管理体制改革实践与研究_以常州刘国钧高等职业技术学校为例

高职院校二级管理体制改革实践与研究_以常州刘国钧高等职业技术学校为例

4“条块结合,以块为主”的管理模式是高职院校加强内涵建设,提高管理水平、教学质量和工作效率的客观要求。

在管理体制上,常州刘国钧高等职业技术学校按照职能、责任、权力和利益相统一的原则,强调把原来属于学校职能部门的一部分决策权下移,不断增强系部的职能,强化系部的主体地位。

一、“条块结合,以块为主”管理的实践成效(一)重心下移,效能上升系部既熟悉学校的基本情况,又了解自身的特点和优势,由系部来处理自己的各种事务的优势凸现,因此,管理重心的下移促使了系部管理效能上升。

系部根据工作职责,积极开动脑筋,全面把握主要工作任务,即做好一个系部建设发展规划,搞好系部发展和人才培养两个定位,做好教学、德育和行政管理三项工作,协调好与学校、与职能部门、与教师、与学生的四个关系,致力打造具有特色和亮点的和谐奋进系部。

系部在制定专业建设规划、师资培养计划、实习实训场所建设规划、教学计划和确定考核方式及学生就业指导和教师考核等方面具有了主体作用,人才培养的质量和水平不断提高,各方面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不断增强。

德育管理方面,以安全稳定为根本,以常规管理为抓手,活动德育为载体,在学工处的指导下推进《系部德育活动框架方案》的实施、完善《班集体建设考核方案》、通过调研形成《高职四年级班级考核细则》,推行系部德育工作精细化管理,鼓励和引导各班根据差异性和自身特色,发展班级文化和构建多元化评价体系,着力打造优秀学生干部和名班主任两支队伍。

另外,为进一步探索二级管理运行机制,学校派出职能部门和系部负责人到高校挂职实践锻炼,取得较好效果。

同时,积极实施二级管理的全员聘任制,成功执行《校内津贴分配制度改革框架方案》及实施细则,实施了以系部与职能部门为主体的二级岗位聘任制,初步形成“能进能出、能上能下、能高能低”的竞争激励机制。

(二)党政工团,形成合力学校落实“关于进一步加强系部管理工作的若干措施”,整合了职能部门管理职责,充实了系部管理力量,强化系部二级管理中使用人和管理人的自主权利和积极作用。

高职院校二级管理框架体系构建研究

高职院校二级管理框架体系构建研究
手 段 进 行 目 标 管 理 第 二 . 学 院 或 者 教 学 系 是 ll 教 t 间 管 理 层 . 为 学 校 的 教 学 、 研 和 行 政 组 织 的 基 作 科
管 理 幅 度 小 . 理 层 次 多 其 缺 陷 在 于 管 理 权 力 过 管 于 集 中 . 织 之 间 缺 乏 横 向 联 系 与 沟 通 . 外 界 信 组 对
校 能主动适 应社 会改 革和 发展形 势 的需要 。 立学 确 校 的 宏 观 管 理 职 能 . 整 学 校 与 院 f 及 职 能 部 门 调 系 之 间的 责 、 、 关 系 , 院( ) 过相 对 独立 的 自 权 利 使 系 通 主办学 , 科 的整 合和发 展 . 活 内部办学 活 力 , 学 激 有 效 地 提 高 教 育 教 学 质 量 和 办 学 效 益 . 而 提 高 学 校 从 的整体办 学水平 和质量 。 二 、 学 发 展 观 下 的 高 职 院 校 二 级 管 理 的 框 架 科
高 职 院 校 二 级 管 理 是 学 校 进 行 宏 观 发 展 战 略
决 策 、 定政策 、 置 学校 教育 资源 , 理 、 调 、 制 配 管 协 监
督 、 导 院 ( ) 作 , ( ) 成 自我 发 展 和 自 主 办 指 系 工 院 系 形
学 的 高 校 管 理 和 运 行 机 制 其 根 本 目 的 是 使 高 职 院
息 变 化 反 应 慢 高 职 院 校 实 施 二 级 管 理 . 求 其 管 要 理 组 织 结 构 的 功 能 必 须 是 : 一 , 外 界 的 环 境 变 第 对
本 运 作 单 位 . 学 校 的 宏 观 调 控 下 承 担 明 确 的 职 责 在 和义 务 . 体 表现 为 搞好 课 程建 设 . 教 学和 科研 具 将

高职院校科研管理机制创新与建设的实证研究——以宁夏职业技术学院为例

高职院校科研管理机制创新与建设的实证研究——以宁夏职业技术学院为例

有 对 提 高 这 两 个 指标 最 直 接 和 最 有 效 的 推进 器 。 随 着 高 职 院校 的 蓬勃 发 样 不 可 低 估 。 效 地 实 施科 研 激 励 机 制 , 充 分 调 动 教 师从 事科 研 工 作 的积 极 性 , 发 他 们 的科 研 创 造 性 和 持 久性 具 有 重 要 的作 用 。 般 激 一 展, 方兴 未艾 , 高职 院校 的教 育 工作 者 提 出 了挑 战 , 带 来 了机 遇 。 给 也 在 常 奖 对 欠 发 达 的 西部 高职 院校 而 言 , 何 从 人 才 培 养 的定 位 出发 , 何 提 说 来 , 高校 科 研 管理 工作 中 , 用 的 激励 方 式 主 要 有 目标 激 励 、 如 如 罚激励、 评激励、 考 竞赛 与 评 比激 励 、 感 激励 等。 了鼓励 专业 技 术 情 为 高 管 理 水 平 ,促 进科 研 不 断 跃 上 新 台 阶 ,更 好 地 为地 方经 济 建 设服
创 新 高职 院 校科 研 管 理 机 制 , 强与 企 事 业单 位 科 研 合 作力 度 等工 作 , 一步 加 进
步 激 发 科 研 活 力 , 进 科 研 创 新 团 队 建 设 , 断 强化 科 研 考 评 机 制 , 促 不 改进 和职 称 、 贴和 评 优挂 起 钩 来 。 把 津
制定《 科研工作奖励办法》根据科研项 目等 , 务, 是摆 在 科 研 管 理 者 面 前 的 一个 长期 命 题 。 真 正 上 水 平 、 台阶 、 人员积极从事科研工作 , 要 上 上 层 次 , 有 后 续 发展 潜 力 , 必须 重 视 科 研 工 作 的开 展 , 具 就 必须 在 科 级 进 行 科 研 立 项 奖励 和 科 研 成 果 奖励 ,极 大 地 调 动 了 专业 技术 人 员 研 管 理 模 式 上 引 入创 新机 制 , 的机 制 是 一 种力 量 , 能 够 有 效激 发 承 担 自治 区 级和 厅级 项 目。 好 它 24 创 新科 研 工 作 的 约 束 机制 . 教 师 的工作 热 情 , 升 教 师 的 自主 发 展 水 平 。 提 所 谓 约 束 机制 是 指 为规 范 组 织 成 员行 为 , 于 组 织 有 序 运 转 , 便 充 以宁 夏 职 业 技术 学 院 为例 ,通 过 分析 他 们 的做 法 ,及 取 得 的 成 果 , 索 高职 院校 科 研 管 理机 制创 新与 建 设 , 此 能够 为 高 职 院校 科 分发 挥 其 作 用 而制 定 和 颁 布 执 行 的具 有规 范 性 要 求 、标 准 的规 章 制 探 以

“双高”视野下高职院校科研平台建设与管理机制研究与实践

“双高”视野下高职院校科研平台建设与管理机制研究与实践

“双高”视野下高职院校科研平台建设与管理机制研究与实践摘要:基于高职院校“双高”建设要求,分析梳理高职院校科研平台建设与管理过程中普遍存在的问题,并针对问题提出了一些列建设与管理的原则、机制,以宁波卫生职业技术学院的实践为例,提供了理论实践的范本。

关键词:双高;科研平台;建设管理;机制一、引言2019年教育部、财政部印发了《关于实施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学校和专业建设计划的意见》明确指出:集中力量建设一批引领改革、支撑发展、中国特色、世界水平的高职学校和专业群,带动职业教育持续深化改革,强化内涵建设,实现高质量发展[1]。

高职院校的行业和职业性特征鲜明,其重要的科研和社会服务职能是面向区域和行业提供技术创新服务与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培养。

基于此定位,高职院校科研平台主要承担支撑学校战略发展、贯彻学校学术研究意志、服务区域产业经济发展、承担相关应用技术研发、实现科研育人等五大工作任务,是实现高等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基础设施之一。

高职院校依托科研平台,如何实现学校“双高”建设的战略目标,如何构筑可持续平台运行机制,如何助力区域产业经济发展,是科研平台建设与管理的重要研究内容。

二、科研平台建设现状及存在问题(一)建设目标统筹不足高职院校科研平台建设周期长,建设历史远近不一,各科研平台当时的目标任务与学校“双高”建设存在一定程度上的不匹配。

各平台之间彼此独立分散,设备资源利用率低,在一个轮次建设验收完毕后,存在目标定位弱化、支持力度降低等现象。

(二)学术自治机制不完善高职院校相对综合性本科院校规模普遍要小,特别对于行业性质极为明显突出的院校,往往管理层对于科研平台的话语权较重。

在该种模式下,有利的一面是便于统筹科研目标和学术资源,不利的一面是科研平台学术自主性较弱,在细分科研领域的存在探索深度不足的问题。

(三)产教融合创新意识不强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是高职院校办学的最重要的特征,高职院校的科技创新定位于“建设兼具科技攻关、智库咨询、英才培养、创新创业功能,体现学校特色的产教融合平台,服务区域发展和产业转型升级。

浅析高职院校校院二级管理难点及解决对策

浅析高职院校校院二级管理难点及解决对策

浅析高职院校校院二级管理难点及解决对策
高职院校校院二级管理是指高职院校的校级和院级管理,它是高职院校管理体制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高职院校中,校院二级管理是学校教学科研和行政管理的重要环节,对学校的发展具有重要影响。

由于高职院校校院二级管理中存在一些难点问题,影响了高职院校的管理效率和水平。

为了提高高职院校的管理水平,有必要对高职院校校院二级管理的难点进行深入分析,并提出解决对策。

1、管理机制不够完善
在一些高职院校中,校院二级管理的管理机制不够完善,导致管理流程不够清晰,管理程序不够规范,管理制度不够健全。

在这种情况下,容易导致管理失序,出现各种管理漏洞,影响了高职院校的管理效率和水平。

2、管理者素质不高
高职院校校院二级管理中存在着一些管理者素质不高的情况,这些管理者对管理理论和管理技能了解不够深入,对管理方法和管理手段不够熟悉,导致了管理水平的不足,管理水平的提升受到了限制。

3、管理与教学科研脱节
在一些高职院校中,校院二级管理与教学科研存在脱节现象,管理工作与教学科研工作之间缺乏有效的沟通与协调,从而导致了管理工作与教学科研工作的分离,影响了高职院校的整体发展。

4、管理资源分配不合理
在一些高职院校中,校院二级管理中存在着管理资源分配不合理的现象。

资源过度倾斜,导致一些重要资源的长期处于短缺状态,影响了高职院校的正常运转。

二、解决对策
在高职院校校院二级管理中,需要提高管理者的素质,加强管理者的培训和提升,提高他们的管理理论水平和管理技能水平。

只有提高管理者的素质,才能提高高职院校的管理水平。

高职院校建立院系二级管理体制探析

高职院校建立院系二级管理体制探析

高职院校建立院系二级管理体制探析:高职院校建立院系二级管理体制探析开题报告/html/lunwenzhidao/kaitibaogao/引言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开始朝着大众化方向发展。

各大高职院校教育教学事业的发展进入了机遇与挑战并存的时期。

近年来,我国各大高等院校的招生人数不断增多,给各大高职院校的校内管理带来一定问题。

新时期,二级管理体制的建立对实现高职院校的自身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1二级管理体制基本概念高职院校的二级管理体制主要指在高职院校中以二级建制作为标准,充分地给予各大院系一定的职责,根据每一个院系的大小和实际运行需要,下放部分权力实现各大院系自我管理。

因此,二级管理模式各个部门和层级之间比较清晰,并且能够实现教育教学资源的优化配置。

目前,我国各大高职院校实行的管理模式主要有一级管理模式、二级管理模式以及三级管理模式。

①相比于一级管理模式和三级管理模式,二级管理模式更有利于各大高职院校的管理和建设。

高职院校建立院系二级管理体制能够充分地发挥院系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各大院系能够对本部门的人力资源以及办学资源拥有一定自主权。

尤其是在对学生和教师的管理以及教学和科研方面,能够为各大高职院校提供良好的保障。

作文/zuowen/2高职院校建立院系二级管理体制中存在的问题分析2.1院系二级管理体制中的职责和权力有待明确职责和权力的明确有利于各个部门提高工作效率,并且提高各部门的活力和自主性。

但是,从国内大部分高职院校来看,往往一些高职院校中的院系两级之间的职责和权力之间界限与内容比较模糊,从而导致各个部门的工作缺乏有效性。

一所高职院校的开办必须由各个部门同心协力,互通有无,才能够促进整体办学实力的提升。

然而,部分高职院校对各个学院的管理权限并不清晰。

每个院系对本院的具体工作内容并不是很清楚,因此一旦出现问题,各大院系之间就容易出现相互推卸责任的现象。

由于职责和权力的模糊,各大院系的人才培养方案、教学目标以及管理模式都会受到极大影响。

探讨高职院校教学二级管理和运行模式

探讨高职院校教学二级管理和运行模式

学院要简政放权 , 赋予系 ( 部) 级教学单位在人事、 财务、 资 产、 教学、 科研、 学科 ( 专业) 建设、 学生工作等方面部分独立 自 主的权力 , 使其具有更大的活动空间和工作 自由度。 而机关职 能部门的职能要从学院某一方面权力的代表者、 执行者转变为 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 ,提出建议为领导决策服 务, 为系( 部) 级 教学单位服务,以及适当地对系 ( 部) 一级进行监督和协调 。 2 . 3 教 研 室— — 面 向基 层 , 明 确权 限 教研 室是系 ( 部) 下属的 以教学、 科研为主的基层学术管 理与执行机构 , 主要 由某一学科从事教学、 科研活动的学者和
专业技术人员组成 。教研 室的主要任务是集 中力量抓好教学 和学术工作, 充 分发挥学术权威在学术管理等方面的作用 。 二级 管理模式下 , 应合 理设置 院系教务管理 岗位, 配置教 务管理人员比例 , 使得各 项工作衔接有序 。避免因人设 岗的 现象: 避免 出现院级教务教学管理工作分工过细 , 甚至 出现工 作量不饱满:而 系部 教学教务管理 工作全部 由一人负责的现 象; 这样都不利于提高工作效率 , 提升工作积极性。合理设置
探讨高职院校教学 二级管理和运行模式
张甫洁
( 广 东文 艺职业 学院
摘 要
广东 ・ 广 州 5 l 1 4 o o )
随着我院办学规模 的扩 大、 学生人数 的增多, 原先垂直式、 集 中式 的内部管理体制越来越不适应学院发展 的
需要 。实行院 系两级管理模 式, 提高 内部管理质量 , 发挥各方面积极性, 形成优势和特色 , 提 升学校 的核心竞争力 , 成 院系两级管理 内部 管理 中图分类号: G 7 1 8
0引言
核心 竞争力 文献标识码: A

高职院校实施院系二级管理的探索与思考——以天津滨海职业学院为例

高职院校实施院系二级管理的探索与思考——以天津滨海职业学院为例

实行这种 管理模式 , 目的是 要 通 过 调 整 学 院 与 二 级 系 部 及 职 能 部 门之 问 的 责权 利 关 系 , 解 决 高 职 院校
发展 的动力机 制问题 , 核心是降低 管理 重心 , 下放管理权 力 , 调 整管理跨 度 , 规 范管理行 为 , 使二级 系部通
收 稿 日期 : 2 0 1 3—0 4—2 0
第 1 5卷
第 6期
天 津职 业院 校联 合 学报
J o u r n a l o f T i a n j i n V o c a t i o n a l I n s t i t u t e s
NO. 6 V O1 .1 5
2 0 1 3年 6月
J u n .2 0 1 3
高职院 校实施院 系二级管理 的探 索与思考
以天 津 滨 海 职 业 学 院为 例
马 连 华
( 天 津 滨海职 业 学 院, 天津 3 0 0 4 5 1 )
摘 要 : 现 阶段 高职院校 办学模 式、 管理机制 的改 革与创新 , 是 高职 教 育 发 展 过 程 中所 面 对 的 重 大课 题 , 该 文 以天津滨海职 业学院管理体制 的改革实践为例 , 运 用 积 累规 范与 变革 规 范 相 统 一 的 研 究 方 法 , 探索、 总 结 了 实行 院 系 二级 管 理 的成 功 经 验 和 基 本 规 律 , 所 概 括 的运 行 模 式 和 操 作 方 法 , 对 于推 动 高 职 院 校 内部 体 制 改 革 的 科 学 化 进 程 , 提
门, 下联师生 员工 ; 横 向联 结 校 内兄 弟 系 部 , 外部联结校 企合作 单位 、 实 习实训基 地 、 毕 业 生 就 业 对 口行 业

高职院校院系二级科研管理工作机制的构建及实施

高职院校院系二级科研管理工作机制的构建及实施


工 作 中 的作 用 没 有 得 到 较 好 发 挥 ,这 一 现 象 已成 为 制
约 高职 院校科 研 工作 发 展 的 “ 瓶颈 ” 。
3把 人 文 精 神 培 育 作 为 校 园 文 化 建 设 的 重 点 .
认识 自我 。 同时 要 加强 家 长 、教 师 、学生 之 间 的 沟通 ,
院校 科研 工 作 的健 康发 展 。加 强高职 院校 的科研 管理 工作 ,必须 准确定位 ,合理 界 定院 系二 级 管理机构
在 科研 工作 中的职 责 ,形 成 院 系二级 分 工 负责 、各 司其 职 的科研 工作 管理 机 制 ,并切 实加 以 实施 。
[ 关键 词]高职 院校 科研 管 理 工 作机 制
1管 理 机 制 的 现 状 与 问 题 。 目前 ,大 多 数 高 职 院 .
了各 项 科 研 管 理 制度 ,各 高 职 院校 科 研 工 作 也 逐 渐 起 步 ,有 的 院校 已取 得 了较 为 明显 的成 绩 。但 总 的来 说 ,
科 研 管 理 机 制 不 顺 的 现 象 还 比较普 遍 ,教 学 系在 科 研
生 动 活 泼 的校 同 文 化 活 动 的 开 展 , 旨在 对 学 生 人 文 精 神 的 培 养 。在 活 动 中 应 引 导 学 生 树 立 正 确 的世 界 观 、 人 生观 和 价 值 观 ;应 弘 扬 主 旋 律 ,构 建 高 品 位 、多 层
次 、受 益 面广 、影 响 力 大 、吸 引 力 强 的校 园 文 化 活 动 品牌 体 系 ,把 德 育 、智 育 和 美 育 渗 透 到校 园 文 化 活 动 之 中 ;学 校 可 利 用 各 种 方 式 与社 区 文 化 、村 镇 文 化 、

高职院校科研管理制度

高职院校科研管理制度

高职院校科研管理制度一、总则为加强高职院校科研管理,促进科研工作高效有序进行,提高科研成果转化效率,特制定本制度。

二、科研管理机构1. 高职院校设立科研管理机构,负责科研项目管理、科研成果评价、科研经费管理等工作。

2. 科研管理机构设立科研管理部门,负责具体科研管理工作,包括项目立项、实施、结题等环节。

三、科研项目管理1. 科研项目立项(1)由科研团队或个人提出科研项目的研究方案,并提交至科研管理部门。

(2)科研管理部门对项目进行评审,并评定项目的立项资格。

2. 科研项目实施(1)项目实施过程中,项目组按照研究方案进行研究,定期向科研管理部门报告项目进展情况。

(2)科研管理部门对项目进行监督检查,确保项目按照方案有序进行。

3. 科研项目结题(1)项目完成后,项目组提交结题报告,并进行成果鉴定。

(2)科研管理部门组织专家对成果进行评审,确定项目结题。

四、科研成果评价1. 科研成果评价机制(1)科研成果分为学术成果和应用成果,分别进行评价。

(2)学术成果由专家评审,应用成果由专业委员会评定。

2. 科研成果奖励(1)对评价合格的科研成果给予奖励,包括学术奖励、奖金等。

(2)激励科研团队积极投入科研工作,提高科研水平和科研产出。

五、科研经费管理1. 科研经费分配(1)科研项目经费由高职院校统一管理、分配。

(2)根据项目需求和预算,科研管理部门合理分配经费。

2. 科研经费使用(1)科研团队正确使用科研经费,不得挪用、滥用经费。

(2)科研管理部门进行经费使用情况检查,监督经费使用情况。

六、科研管理信息化1. 建立科研管理信息系统(1)建立科研项目管理、成果评价等信息化系统。

(2)便于科研管理部门对项目和成果进行全面管理和监控。

2. 加强科研信息共享(1)科研团队间进行信息共享,促进科研合作和交流。

(2)推动科研成果转化,促进科研成果应用于实际生产。

七、科研管理制度执行1. 科研管理部门负责落实科研管理制度。

探讨高职院校教学二级管理和运行模式

探讨高职院校教学二级管理和运行模式

探讨高职院校教学二级管理和运行模式摘要随着我院办学规模的扩大、学生人数的增多,原先垂直式、集中式的内部管理体制越来越不适应学院发展的需要。

实行院系两级管理模式,提高内部管理质量,发挥各方面积极性,形成优势和特色,提升学校的核心竞争力,成为我院建设示范性高职学院的必需。

关键词院系两级管理内部管理核心竞争力中图分类号:g718 文献标识码:a0 引言实行院、系(部)二级管理体制,即在院系二级建制的基础上,赋予系部一定的责任,根据职责的需要赋予一定的权力,使系部在学院总体目标、原则的指导下发挥管理主体的作用。

实行二级管理体制改革是高职院校主动适应市场经济、改革人才培养模式、实现高等职业教育创新的必然要求。

院系两级管理的实质就是构建更加科学、合理、高效的高校内部管理体制。

院系两级管理模式的构建应以优化校内资源配置作为前提与基本出发点。

通过院系两级管理职权的调整,财务管理体制的构建,相关配套改革的实施与评价机制的建立等措施,确立系(部)“主体性”结构的地位,实现事权与财权的有机结合,从而推动学院管理重心的下移,以促进院系两级管理模式的全面实施与学院管理目标的实现。

1 二级管理模式概述在管理学、组织学中,管理层次与管理幅度呈反比关系。

这种关系决定了两种基本的管理组织结构形态:扁平结构形态和锥形结构形态。

锥形结构形态的特点是管理幅度较小而管理层次较多,这种管理方式能使每位主管仔细的研究从每个下属那儿得到的有限信息,并对每个下属进行详尽的指导。

这种结构形态适宜于规模较小的组织。

而扁平结构形态的特点是管理幅度较大管理层次较少,信息传递快,信息的保真性强,有利于各二级单位主动性和首创精神的发挥。

随着办学规模的扩大和组织结构层次的增多,高校管理模式一般采用扁平结构形态,即校、院二级管理模式(或院、系二级管理模式)。

实施校、院(或院、系)二级管理模式,把学院整体工作目标逐层分解、展开,并逐层下放管理的自主权,达到“降低管理重心、缩短管理跨度、避免相互推诿、提高管理效益”的目的。

高职院校二级管理决策机制的研究与创新——以浙江商职院二级学院党政联席会议制度建设为例

高职院校二级管理决策机制的研究与创新——以浙江商职院二级学院党政联席会议制度建设为例

通 过调 研 发 现 ,在 党 政 联 席 会 议 制 度 的 实 践 中 还 存 在 着 亟 待 完 善 的 地 方 :一 是 党 政 联 席 会 议 包 揽 或 代 替 其 他 会 议 ;二 是 研 究 确 定 党 政 联 席 会 议 重 要 议 题 的机 制 尚 未 有 效
建 立 ;三 是 党 总 支 书 记 参 与讨 论 决 定 二 级 学 院 教 学 科 研 、 专 业 建 设 、 队 伍 建 设 和 管 理 工 作 中 的重 大 事 项 的 积 极 性 不 高 ; 四是 党 政 联 席 会 议 还 没有 形 成 规 范 的会 议 纪 要 ,贯 彻 落 实 的力 度 不 够 。
பைடு நூலகம்
党 政 联 席 会 议 制 度 是 二 级 管 理 决 策 机 制 项 决 策 的职 责 。 在 调 研 中 ,我 们 发 现 有 的二 级 学 院 党 组 织 的科学选择 习惯 “ 小政 工 ” 的运 行 模 式 , 把 自己 的 工 作 职 责 和 任 务 局

为 了解 二 级 学 院 贯 彻 落 实 党 政 联 席 会 议 制 度 情 况 ,笔
创 新实践 l NNoV TI A oN& PRACTI CE
编 辑 l 瞢 l -malz ie ah@ 1 3.o 薹 E i:hy zzi 6 c r n
改 革 探 索
高职院校二级管理决策机制的研究与创新
以浙江商职院二级学院党政联席会议制度建设为例
文 / 主 力 蒋
2 l 年 8 , 中 央 新修 订 颁 布 的 《 国共 产 党 普 通 高等 0O 月 中 学 校 基 层 组 织 工 作 条 例 》 正 式 将 党 政 联 席 会 议 制 度 确 立 为
用 。 实 践 证 明 . 政 联 席 会 议 制 度 是 一 种 比较 适 合 高 职 院 .党 校 中层 管 理 实 际 的制 度 。

高职院校二级管理实施现状及问题

高职院校二级管理实施现状及问题

參营教iSK^"高职院校二级管理实施现状及问题陈璐(苏州健雄职业技术学院江苏•太仓215400)摘要高职院校二级管理的实施能够有效提高院校管理水平,同时相应的理论、实践依据都较为稳固,值得高 职院校枳极推广。

本文主要分析了高职院校二级管理实施存在的权责模糊、规章制度不完善、管理人员难胜任岗位、约束监督和考评机制不健全等问题,并从高职院校特殊性、管理目标、组织机构、职权体系、教学与财务管理体制、人员培训与管理、宏观调控等方面,对优化高职院校二级管理的策略展开了探讨。

关键词高职院校二级管理规章制度管理人员约束监督中图分类号:G717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00/ki.kjdkz.2021.01.009C u rren t S itu ation and P roblem s o f S econ d ary M an agem en t inH igh er V ocational C ollegesCHEN Lu(Suzhou Chien-shiung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Taicang, Jiangsu 215400)Abstract The implementation of secondary management in vocational colleges can effectively improve the management level of colleges and u”ivereities.At Ae same time,the corresponding theoretical and practical basis are relatively stable, which is worthy of active promotion in vocational colleges.This article mainly analyzes the problems of a mbiguity of p owers and responsibilities in the implementation of secondary management i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imperfect rules and regulations,inability of management personnel to perform positions,imperfect supervision and evaluation mechanisms,etc., and from the specificity of h 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and management objectives,organizational structure,authority system, teaching and financial management system,personnel training and management,macro-control,etc.,discussed the strategy of optimizing secondary management of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Keywords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econdary management;rules and regulations;manager;constraint supervision1高职院校二级管理概述高职院校二级管理指在以学校管理为一级管理的基础 上,赋予院系一定的职责与权力,从而改变原有管理模式,让院系以相对独立的方式进行管理,同时又要融入整个学 校的管理之中。

高职院校推行校系部二级管理体制改革的认识与思考

高职院校推行校系部二级管理体制改革的认识与思考

2009年6月第13卷第3期扬州大学学报(高教研究版)J our nal矗Y angz hou U ni v er s i t y(I qi gh目FA ucat i on Study E di tion)Jun.2009V01.13N o.3高职院校推行校系(部)二级管理体制改革的认识与思考马能和,贲道鹏(江苏联合职业技术学院,江苏南京21(瓤24)摘要:实行校系(部)二级管理既是高职院校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其深化内部管理体制改革的重点和难点。

高职院校在构建并推行校系(部)二级管理的过程中,应该结合校情,循序渐进;合理界定职责权限,科学设计实施方案;完善监督约束机制,发挥考核导向作用。

关键词:高职院校;院校管理;校系(部)二级管理体制;管理体制改革中图分类号g G718.5;G71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g)7—8606(2009)03一0007一∞校系(部)--级管理是指高职院校在校系(部)二级建制的基础上,赋予系部一定的职责,并根据职责需要将部分人权、财权、物权下放,将原有的以职能部门为主体的管理模式变为以系部为主体的管理模式,使系部在学校总体目标、原则的指导下,拥有足够的权力和利益,成为一个充满活力、相对独立的办学实体。

1.校系(部)二级管理体制提出的理论依据系统层次性原理是校系(部)二级管理的思想基础。

系统理论认为,管理者面对有限的资源和约束条件,只有采取结构重组和对资源的合理配置,才能达到整体优化的目的。

…科层管理理论则提出了按职位分类、权力分层、法定资格、委其责任等观点。

校系(部)二级管理正是既要求优化资源配置,科学设置教学科研单位,又要求以目标为导向,对职务、责任、权力和利益进行合理配置的管理体系。

管理层次论是校系(部)二级管理体制的直接依据。

任何复杂的系统都有一定的层次结构。

系统之间的运行能否有效以及效率的高低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能否分清层次。

同一层次各子系统之间的横向联系,应由各子系统自身完成,只有在其不协调或发生矛盾时,才由上一层次进行调整。

高职学校校院二级管理体制改革探析

高职学校校院二级管理体制改革探析

高职学校校院二级管理体制改革探析作者:吕荣光来源:《教育教学论坛》2022年第46期[摘要]随着高职学校办学规模不断扩大,社会用人需求不断变化,原有的内部治理体制已经不能适应学校的发展,推行校院二级管理体制已成为高职学校发展的必然趋势。

就G 职业学院校院二级管理体制改革实践进行了研究,分析了校院二级管理体制改革取得的成效和存在的问题,并从管理模式、责权分配制度、运行机制、资源配置措施等方面提出了相应对策,旨在推行校院二级管理体制,为高职学校提升内部治理能力,完善学校现代管理体系提供参考。

[关键词]高职学校;二级管理;体制改革[基金项目] 2020年度甘肃省高等学校创新基金项目“甘肃卫生职业学院校院二级管理体制实践研究”(2020A-259)[作者简介]吕荣光(1981—),女,江苏邳州人,教育硕士,甘肃卫生职业学院医学技术学院副教授,主要从事医学检验教学研究。

[中图分类号] G71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9324(2022)46-0069-04 [收稿日期] 2021-09-242019年国务院颁布的《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明确了国家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政策[1],职业院校如何在机遇和挑战并存的背景下提升人才培养质量,促进学校的整体发展和提升,是高职学校面临的重要课题。

G职业学院在经历办学层次升格、办学规模扩大等变化后,实施校院二级管理体制改革是学校提升发展的必然选择。

一、实施校院二级管理体制改革的意义(一)有利于学校的可持续发展在二级管理体制下,學校层面的管理权责被适当分配给二级学院,学校层面的管理者对基层教学单位的直接管理幅度减小,能够把更多的精力投入到学校的发展规划当中;而被赋予管理权限的二级学院,工作主动性和积极性得到激发,办学活力得以提升。

(二)有利于二级学院自身管理特色的形成当学校向二级学院适当分权,二级学院会结合自身办学的规模和效益制定制度,配置资源,开展管理活动,以提升教职员工的工作积极性。

高职院校科研管理机制创新途径探析

高职院校科研管理机制创新途径探析
免常规 的思维套路 ,摒弃陈 旧落后的管理 思想 ,树 立创 新意识 。既了解本校科研工
研成果 , 但大多数成果未投入到经济建设和 市场 中。 由于对高职 院校科研管理认识上存 在差距 , 大多数高职院校缺乏专业的科研管
理人员 , 科研经费投入严重不足 , 加上高职
1树立 “ . 以人 为本 、 科学管理 、 务至 服
教 师的科研项 目和科技服务还会带动实训
基地的建设 , 促进实践教学的改革 , 提高实 践教学的质量 ,增强学校的办学实力和社 会地位, 实现高职教 育的可持续发展。 高职 院校 的科研与教学并不是一对矛盾。高职 职院校 的科研设备就是教学设备 ,真正 为 科研而添置 的设备极少 ,且教学设备片面 追求大而全 、小而全 ,导致教学仪器设备
上”的科研管理新理念。 目前 ,高职 院校
作的 目标 与现状 ,又了解全 国乃至世界科 技发展 的形 势及 国家的科技 方针与政策 , 在管理工作中具备全局性和前瞻性 的思想 和观念。在工作中应有服务 创新意识 ,摆
脱办事 员的身份观念 , 主动适应科技市场 , 为科 研人 员提 供各 类科技信 息、技术转化
称成为一种荣誉而不是一种岗位 , 高职教师

职院校人才培 养的定位 ,决定 了
创新水平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科研管理人 员的综合素质 、 创新意识及创新能力等。 目
前 ,高职院校科研管理队伍 ,与已长期形
_ 一 高 教 与 通本 大 教 职 育 普 科 学 育的
l l 根 区 决 高 教 任务 亡J 本 别, 定了 职 学
重复购置 ,投资绩效不高 ,科技资源相互 封锁也较 为严重 ,使跨专业交叉研究开展 面临很许 多困难。 科技成果与市场严重脱离。 由于高职院 校科研基础薄弱, 科研水平层次不高 , 有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职院校院系二级科研管理机制研究
高职院校实行院系二级科研管理是新时代学校自身发展和提升核心競争力的有力支撑。

从重构学校职能部门和二级院系的科研管理职权、完善二级科研管理保障机制、建立二级科研管理评价考核机制、建立二级科研管控机制等方面分析探讨了高职院校院系二级科研管理机制的构建。

标签:高职院校;科研管理;工作机制
人才培养、科学研究、服务社会是高等学校的三大基本职能。

由于办学类型和办学时间上的差异,本科院校和高职院校在内部管理体制上也存在明显的不同。

本科院校建校时间较长,学校规模较大,基本采用院系二级管理模式,即学校层面履行宏观管理,二级院系是相对独立的办学载体,承担着人才培养、科学研究、服务社会的功能,具有较大的自主权,而且经过数十年的发展,本科院校的二级院系管理模式已经比较成熟。

实践证明,院系二级管理与传统的管理模式相比具有较为明显的优势,能够进一步重构管理权限、理顺学校层面和二级院系之间的关系,整合学校各部门的教学资源,提高工作效率,凸显办学特色。

而高职院校由于建校时间短,学校规模不大,大部分高职院校仍采用传统的一级管理体制,所有科研活动由学校科研处统管,以传统的职能部门统筹管理为主,学校层面具有绝对的话语权,系部缺乏自主权,办学活力得不到充分激发。

随着高职院校办学规模、结构的进一步扩大和内涵建设的不断推进,创新内部管理体制成为新时代赋予高职院校的新使命。

不少高职院校开始学习借鉴本科院校的院系二级管理模式,建立院系二级管理机制。

广东省一流高职院校建设项目和广东省高等职业教育“创新强校工程”实施方案明确提出了“深化学校内部管理体制,开展试点二级学院改革,推进二级学院管理体制改革,向二级学院下放人、财、事权”的具体建设任务。

一流校和示范校的建设首先应该体现在管理的一流和示范方面,可见,推进高职院校二级管理模式势在必行。

1 高职院校二级管理的内涵
高职院校的院系二级管理是一种不同于传统管理方式的管理和运行机制。

在这种管理模式下,学校层面完全将管理权限下放,主要是履行宏观管理的职能。

中观和微观层面的管理由二级学院系负责,二级院系在决策、人事、教学、科研、财务等方面具有很大的自主权。

运行经费可以按照学生人数、教师人数、教学管理、学生管理、科研管理等项目进行切块分配,每个二级学院可以有不同的分配方案。

为确保院级二级管理的健康运行,学校出台相关文件制度,对二级学院进行目标管理和绩效考核。

欧美一些发达国家高职教育起步较早,形成了比较成熟的内部二级管理体制机制,研究成果也比较丰富和深入,在内部机构设置、管理体制构架、管理成本、管理效率、管理人员的队伍建设以及教学、科研等各项具体的管理工作方面都有比较系统的研究。

目前,国内的一些学者对高职院校二级管理的必要性、可行性及运行机制等问题进行了一系列的研究,也取得了一系列的成果。

大部分学者认为高职院校实施二级管理,可以充分调动二级院系负责人和广大教师的工作积极性,提高工作效率和管理效能,凸显办学特色,从而全面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和学校的美誉度。

高职院校二级管理的实施涉及到人才培养具体工作的方方面面,包括教学、科研、师资、学生、财务、实训、校企合作与就业等,不同的管理工作因为管理对象的不同,存在不同的运行机制。

其中,教学工作是最受研究者关注的主题,目前,二级院系教学管理工作的运行机制是高职院校二级管理工作研究的重要领域。

通过文献分析发现,除教学管理外,学者对其他二级管理体制下的具体工作尤其是对二级管理体制下的高职科研管理工作的研究非常薄弱,因此,本文着重对高职院校院系二级科研管理机制的构建进行探讨。

2 高职院校院系二级科研管理的必要性
2.1 科研管理工作中存在的弊端急需改革管理模式
近年来,随着高职院校科研意识和办学实力的不断增强,整体科研水平有了明显提升,科研能力和服务经济社会发展能力进一步加强,深圳职业技术学院等国家示范校开始拥有了国家级工程中心、省级创新团队等高层次科研平台。

虽然高职院校的科研工作取得了一些成绩,但是,从总体上来看,科研工作也还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譬如:高职院校科研机制体制不够灵活,二级院系的科研主体责任意识不强,对科研活动的组织与协调的积极性不高;科研方向、特色不够鲜明;横向项目到账经费少,缺乏企事业单位委托研究的重大项目;科研组织薄弱,缺乏较为稳定的科研创新团队,缺乏高水平的领军人物;需求导向不够突出,项目研究与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不相匹配,技术服务功能满足不了阐教融合的需求。

上述科研管理工作中存在的弊端急需改革科研管理模式。

2.2 高职院校院系二级科研管理的优势
(1)针对高职院校科研管理中面临的一些问题,积极探索高职院校院系二级管理体制下的科研管理工作的基本内容、职能定位、科研管理人员素质培养及对二级院系的科研工作考核评价方式,逐步构建适合本校发展实际的二级院系科研管理工作运行机制,能够充分调动二级院系和广大教师从事科研工作的积极性,使学校的科研工作充满生机与活力,开创学校科研管理的新局面。

(2)将科研管理工作的重心下移,进一步明确学校职能部门和二级院系在科研定位和发展规划、各类科研项目管理、各类科研平台及内设科研机构管理、科研经费管理、科研成果奖励、学术交流活动、科研统计和档案管理等方面的权责利,让二级院系拥有更多的自主权,并妥善处理好职能部门与二级院系的关系、监管与服务的关系、用权与担责的关系,有利于完善内部治理结构,提高科研管理工作的效率。

(3)有利于二级院系整合资源,挖掘潜力,根据本部门专业建设的情况和
师资水平的状况,来确定科研工作的特点,以研促教,反哺人才培养工作,提高教学质量和科研水平。

3 高职院校院系二级科研管理机制的构建
3.1 重构学校职能部门和二级院系的科研管理职权
高职院校实行科研院系二级管理模式的一个核心问题是学校和二级院系之间职责和权限的划分,首要任务就是要合理界定学校科研处和各二级院系科研管理工作的权限和内容,着力形成校系二级分工负责、各司其职的科研管理机制。

科研处作为学校科研管理工作的职能部门,代表学校行使宏观管理职能,具体来说,学校科研处的管理职权可以进行如下界定:(1)制定全校科研工作发展规划和管理制度;(2)负责指导监控各二级院(系)科研工作的开展,实施目标管理;(3)负责对外联络,包括市级以上科研项目、科研平台、科研成果的推荐、申报、统计等管理工作;(4)负责全校科研信息的发布及全校各类科研项目的结题工作;(5)负责汇总、编制全校科研经费,下达经费卡,配合审计处、财务处做好科研经费的检查和监督工作;(6)负责与学校其他部门的协调工作,为科研工作的顺利开展提供保障。

二级院系负责院系一级的微观管理职能,落实好学校科研处下达的各项任务,并结合本部门实际情况创造性地开展科研工作,具体来说,其职权可界定如下:(1)根据学校科研总体发展规划和科研政策负责制定本院系的科研工作计划及科研制度;(2)負责落实学校科研发展规划及规章制度,自主确定本院科研方向及各类科研平台的建设内容;(3)自主调配本院科技资源、科研经费;(4)自主管理本院系院级基金项目及横向项目;(5)自主开展学术交流活动;(6)自主支配科研奖励经费及技术服务、科研成果转化等方面的收入。

3.2 建立切实可行的二级管理运行机制
3.2.1 完善二级科研管理保障机制
管理层次增加可能会导致运转成本增加和运转效率降低,尤其是初期试行时,如果人、财、物不到位,科研管理便会出现“缺位”现象,造成管理上的混乱和校系两级矛盾。

要加强信息化管理,建设适合本校校情的科研管理系统,为院系二级科研管理工作保驾护航。

要指导二级院系成立学术委员会分会,逐步建立和完善二级管理的内部各项规章制度,从制度上为这一机制的运行提供保障。

要充分整合人、财、物方面的资源,调动二级院系从事科研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尤其是要优化院系二级科研管理队伍,加强培训,提高管理人员的素质和管理水平,营造良好的工作氛围,保证二级科研管理工作任务的完成。

3.2.2 建立二级科研管理评价考核机制
在学校二级管理体制下,赋予二级院系较大的自主权,科技资源配置的主体从学校向二级院系转变,学校科研处的管理重心由直接管理向目标管理过渡。

学校对二级院系实施科研目标管理,制定学校层面的对所有二级院系的科研和社会服务工作绩效考评的制度,建立责、权、利相统一的任期目标责任制度,并在学校的考评机制下,指导二级院系建立内部行之有效、科学合理的评价机制。

3.2.3 建立二级科研管理监管机制
针对院系在科研管理活动中的相对独立权利和较大程度的自主性,要充分发挥监管在二级管理运行中的积极作用,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予以实施:一是健全二级科研管理制度和实施细则,每个环节都有规范的程序和明确的要求;二是加强信息公开制度,科研项目、科研平台的立项和科研成果的奖励等都应公平、公正、公开,提高科研管理工作的透明度;三是建立和实施多种监管形式;四是强化审计、财务在管理过程中的监控作用。

高职院校院系二级科研管理是新时代高职院校办学机制与模式的一项积极的探索和创新,在实施过程中,要以问题为导向,进一步理清思路,切实处理好观念与行动、全局与局部、监管与服务、用权与担责、科研与教学等几个方面的关系,不断总结和完善,才能真正达到预期目的。

参考文献
[1]宋嵘嵘.浅议高职院校科研院系两级管理[J].职业教育研究,2013,(9).
[2]李爱东,刘进华.浅析高职院校二级管理体制下的科研管理模式[J].镇江高专学报,2012,(10).
[3]林梅.高职院校二级学院体制下的科研管理研究[J].管理科学,2016,(10).
[4]孟宪刚,王维新.高职院校院系二级科研管理工作机制的构建及实施[J].当代教育论坛,2008,(11).。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