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经济学重点概念

合集下载

政府经济学复习要点

政府经济学复习要点

政府经济学考试复习要点1、政府的基本概念广义的政府(government),泛指一切国家政权机关,包括立法机关、司法机关、行政机关以及一切公共机关,议会、内阁、总统、法院等机构都属于广义概念上的政府。

狭义的政府(administration),专指一个国家的中央和地方的行政机关。

2、市场的基本概念市场,是指商品和劳务买卖双方自由交换的场所和机制,它体现了商品生产者之间相互交换劳动的经济关系。

市场机制,是市场运行的实现机制,它是市场中供求、价格、竞争三大构成要素之间相互联系、相互作用和相互制约的关系。

3、市场的三个基本要素:交易主体、交易客体和交易行为。

4、市场机制包括价格机制、供求机制和竞争机制,其中价格机制是核心。

5、市场功能:A、交换功能;B、信息传递功能;C、调节功能;D、约束功能;E、检验功能;F、促进技术进步功能6、自由放任主义理论:亚当斯密的主要思想P11——127、政府干预主义理论:凯恩斯的主要思想P14——158、新自由主义理论:哈耶克的新自由主义是最彻底的经济自由主义,它反对一切形式的政府干预,倡导实行竞争性私人货币制度下的自由市场经济。

9、市场经济的含义与特征:A.含义:市场经济,是存在于发达的商品经济社会的经济运行形式,是一种以市场为中心来组织社会经济、以市场机制为基础来配置社会资源的经济运行方式。

B、特征:a、自主性;b、竞争性;c、平等性;d、开放性;e、系统性;10、市场失灵的含义及其原因:A、含义:市场失灵,是指内在功能性缺陷和外部条件缺陷引起的市场机制在资源配置的某些领域运作不灵。

B、原因:a、广义的市场失灵,主要是由市场机制的自发性、盲目性与滞后性引起的。

b、狭义的市场失灵,主要是由市场的外在性和市场的不完全性或不充分性造成的,即市场机制发挥最佳功能所要求的若干市场条件在现实的经济运动中往往不具备或不完全或不充分,由此引起市场失灵。

11、市场失灵的类型:P25_27:(1)宏观性失灵;(2)信息性失灵;(3)公共性失灵;(4)垄断性失灵;(5)外在性失灵;(6)分配性失灵。

政府经济学名词解释

政府经济学名词解释

名词解释1、政府经济:以政府为主体的资源配置及其宏观经济管理2、政府经济学:专门研究以政府为主体的资源配置及其宏观管理规律的学科。

1、市场失灵:是指市场机制在有些领域不能或不能有效发挥作用2、竞争失灵:市场处于不完全竞争状态,也称之竞争失灵。

3、信息的不对称:指进行交易的双方,由于所掌握的信息量不相等,不能有效开展公平竞争,4、社会公平:是指社会成员对收入分配差距的心理承受能力。

5、经济公平:是指生产要素投入和产出之间的对比关系。

6、自然垄断:即这类商品和劳务在由一家企业提供时其成本比由多家企业提供时低。

1、公共物品:是与私人物品相对应的一个概念,具有消费的非竞争性、消费的非排他性、效用的可分割性、消费的强制性特征。

2、消费的非竞争性:是指在给定的生产水平下,向一个额外消费者提供商品或服务的边际成本为零。

3、俱乐部物品:可能发生拥挤的公共物品,布坎南称之为"俱乐部物品"。

1、外部效应:在实际经济活动中,生产者或消费者的活动对其他生产者或消费者带来的非市场性影响。

1、公共选择:一般是指在政府经济活动中,如何通过政治程序决定公共物品生产、供给等问题2、直接民主:是指社会成员以投票等形式,直接参加公共物品生产和供给决策3、投票悖论:在投票选择中出现有悖于日常逻辑推理的现象。

4、票决循环:在投票选择中出现的无法选择最优方案的现象。

5、阿罗不可能定律:不能指望一个民主社会能够做出一个前后一致的决策。

1、政府支出相对量:指政府支出数量与国民经济其他经济指标的关系。

2、购买性支出:指政府以购买者的身份在市场上采购所需的商品和劳务,用于满足社会公共需要。

3、转移性支出:指预算资金单方面无偿转移支出,如社会保障支出、财政补贴等。

1、公共投资:指政府将一部分公共资金用于购置公共部门的资产,以满足社会公共需要所形成的支出2、财政投融资:指政府运用信用手段,直接或间接有偿筹集资金和使用资金的政府金融活动。

政府经济学

政府经济学

一、政府经济学:是经济学中专门研究政府经济行为、政府与私人部门之间的关系和政府经济活动特殊规律性的科学,是论述各级政府部门和公共组织(如国有企事业)的存在意义和行为,回答政府必须做什么以及应该怎样做的学问。

二、政府的定义:广义:泛指一切国家政权机关,包括立法,司法,行政及一切公共权力机关。

狭义:指一个国家中央和地方的行政机关三、政府经济学与公共经济学的联系与区别:联系:公共经济学是政府经济学的前身,政府经济学是建立在公共经济学研究之上而产生区别:1、研究对象和范围的区别公共:对象的经济主体是公共部门或公共组织,包括政府组织和非政府组织政府:研究对象中的经济主体是政府及其管理部门2、理论分析侧重点的区别公共:侧重与对公共支出的投入与产出的经济效益分析。

政府:侧重于对产生经济效益的制约条件的分析3、学科性质的定位区别公共:学科定位是经济学政府:是一门交叉科学,综合科学,其学科性质定位是公共管理学。

四、经济体制:是对资源配置的基本问题的不同解答方式。

1、自然经济:以习俗和传统来配置资源的经济体制①决策结构:他的一切基本问题都是由家长或族长参照传统习俗和个人经验来作出决策。

②信息结构:祖传或个人经验的代继传承。

③动力结构:自给自足。

总结:与落后的生产方式相适应,风险很低,经济进步十分缓慢。

2、计划经济:以政府的行政命令来配置资源的经济体制。

决策结构:经济决策权高度集中于政府信息结构:经济信息是经由多层次的行政组织自上而下纵向传输动力结构:以行政奖惩和精神激励为主要动力机制。

总结:只能在特殊时期有效,长期推行必然带来诸多问题。

3市场经济:以市场机制来配置资源的资源经济体制决策结构:经济决策权分散于为数众多,不同类型的经济主体中。

信息结构:经济信息是横向传输的动力结构:以经济主体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为主要激励机制。

五、市场机制:构成市场的价格、供求和竞争等市场各要素之间的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关系,称之为市场机制。

1 政府经济学笔记

1 政府经济学笔记

政府经济学一.导论1. 政府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掌握)政府经济学又称公共(部门)经济学(Public Sector Economics),是以政府等公共部门为研究对象的经济学分支,研究他们的行为活动如何能实现收益最大化。

公共部门(1)政府:A. 政府的理解:关于什么是政府,有两种不同的典型观点。

第一种将政府视为有机体,即“政府有机论”;“政府有机论”将社会视为自然的有机体,每一个人都是这个有机体的一部分,而政府是有机体的心脏。

据此,个人只有作为社会的一部分才有意义,个人利益必须服从集体利益,政府(国家)利益是至高无上的。

第二种把政府看作机械体,即“政府机械论”。

“政府机械论”将政府看作是个人为了实现其个人目标,而人为创立的东西。

据此,处于舞台中心的是个人,而不是群体。

根据这种观点,没有了个人,也就没有了政府(国家),因此,个人是社会中最为重要的主体,个人是社会的基础。

契约国家论是支持这种观点的。

人们通常认为,“政府”就是“政权组织”,或者只将各级行政机关视为是“政府”。

这是狭义的“政府”,而广义的“政府”除了行政机关之外,还包括立法机关和司法机关。

中国的政府组织体系:中国政府组织体系是由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构成的。

地方政府由省级政府、地市级政府、县级政府和乡级政府所组成。

每一级政府都有所属部门、机构和单位。

广义地说,中国政府还包括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各级政治协商会议、各级人民法院、各级人民检察院等。

B.政府行为的收益最大化:政府作为经济主体需要寻求自身收益最大化,即谋求全社会的福利,有效配置资源,使社会得以发展。

政府经济活动的种类政府经济活动包括三种活动:公共支出活动、公共收入活动和政府规制(regulation)。

(2)公共企业公共企业一般是指政府拥有的以提供公共服务为宗旨的企业,但也包括以提供公共服务为宗旨的那部分非国有企业。

它们主要以销售收入作为活动的资金来源,也可能获得政府的补贴,以与私人企业平等的身份参与市场竞争。

政府经济学复习资料

政府经济学复习资料

<政府经济学>复习资料一、名词解释1、政府支出相对量:是指政府支出数量与国民经济其他经济指标的关系。

2、购买性支出:指政府用于在市场上购买所购买性支出需商品与劳务的支出。

3、转移性支出:是指政府按照一定方式,把一部分财政资金无偿地,单方面转移给居民和其他收益者的支出。

4、市场失灵:是指市场机制在有些领域不能或不能有效发挥作用,达不到资源有效配置的目的,也就是达不到经济学所讲的“帕累托效率”。

5、庇古税:在存在外部成本的情况下,如果政府向有关企业或个人课以相当于他造成的边际外部成本的罚款或税收,外部成本就成了有关当事人的内部成本,他们在决策时就会考虑到这些成本,从而避免效率损失。

由于这一纠正外部成本的方法是英国经济学家庇古首先捉出的,所以又叫做庇古税。

6、财政贴息:是指为了国家宏观调控的需要,政府财政对使用某些规定用途银行贷款的企业或个人,就其支付的贷款利息提供的一种补贴。

其实质是政府财政代替企业或个人向银行支付全部或部分利息,是政府财政支持有关企业、个人或项目发展的一种有效方式。

7、税负转嫁:是指在商品交换过程中,纳税人通过各种途径,将其所交纳的税款全部或部分转移给他人负担的经济过程和经济现象。

8、复式预算:是按收入来源和支出性质的不同,将预算年度内的全部财政收支编入两个或两个以上计划不合格。

二、单项选择题1、政府支出规模一般呈现(B)趋势2、下列描述中不属于瓦格纳对政府支出增长规律解释的是(D )3、下列支出项目中适用公共定价法的是(A)4、在使用“成本—效益”分析法评价政府支出项目时。

所使用的贴现率一般是(B)5、政府收入的源泉是社会总价值中(D)部分6、当政府收入增长率低于物价上涨率时,政府收入(C)7、下列部门中属于政府收入的主要来源是(B)8、下列描述中不属于社会保障制度特征的是(C)9、当宏观经济处于萧条时期社会保障对经济起到(A )的作用10、社会保障与一般家庭自我保障不同之处不包括(D)11、现收现付式筹集社会保障资金的优点是(D )12、目前我国企业亏损补贴处理的方式是(A)1.政府经济活动的依据是( B )2.政府履行资源配置职能是使资源利用在( D )3.公共选择理论的创立者是( B )4.在使用“成本—效益”分析法评价政府支出项目时,所使用的贴现率( C )5. 当政府收入增长率低于物价上涨宰时,政府收入( A )6.下列税种属于直接税的是( D )7.在政府预算发展史上,最早提出并推行绩效预算的是( A )8.改革开放后,我国与( B )年恢复国内公愤的发行9. 部门预算的分类基础是( D )10.福利彩票和体育彩票等彩票发行的审批权集中在( C )三、多项选择题1.影响政府支出规模的因素主要包括(ABC )2、下列财政支出中属于按支出具体用途分类的有(ABCD)3、政府支出绩效与微观经济主体支出的绩效相比,差别主要在(BC )4、在衡量政府支出的成本时需要考虑(ABC )5、与私人采购相比,政府采购有以下特点(ABCD)6、政府采购一般遵循以下基本原则(ABC )7、组织政府收入的原则主要包括(ABCD)8、政府收入的内容主要有(ABCD)9、政府凭借公共权力取得收入来源的是(AB )10、政府收入的替代效应会导致人们(BC )11、社会保障的功能有(ABCD)12、社会保险与普通商业保险的区别在于(ABC )13、社会保险的水平受到(ABC)的影响14、社会救济与一般意义的慈善事业根本区别在于(BCD )15、财政补贴支出和社会保障支出相似之处有(ABC)16、对财政补贴从社会经济运行过程中补贴的环节划分可分为(ABC )17、社会救济的功能有(ABCD)18、一般而言,社会保障基金的来源主要有(ABC )1.政府失灵的原因包括(ABCD)2.非市场方式解决外部性的方法有(ABC)3. 与私人采购相比,政府采购有以下特点(ABCD)4. 在市场经济中,政府应承担的公共文化支出具体包括(BCD)5.政府收入的替代效应会导致人们(BC)6.下列税种中,属于价内税的有(ABC)7.在公共定价时,政府面临着的选择有(ABC)8.我国1950年发行“人民胜利折实公债”实质属于(AD)9.部门预算相对于传统的功能预算而言有(ABCD)的优点10,判定法人居民的标准主要有(ACD)四、简答题1.简述政府支出的分类方法和用途。

政府经济学》名词解释+简答题

政府经济学》名词解释+简答题

四、名词解释1.政府经济,是一种与企业、个人经济活动相对应的经济行为,即以政府为主体的资源配置及其宏观经济管理。

2.政府经济学是专门研究以政府为主体的资源配置及其宏观管理规律的学科。

3.信息的不对称通常是指进行商品和劳务交易的双方,由于所掌握的信息量不相等,不能旬效开展公干竞争,从而对资源配置产生扭曲。

4.社会公平是指社会成员对收入分配差距的心理承受能力,是一种价值判断,受社会文化传统、意识形态、经济发展水平、人们的经济地位等多种因素影响,具有较大的不确定性和可变性。

5.消费的非竞争性则是指消费过程中的这样一种性质:一些人对某一产品的消费,不会影响另一些人对这一产品的消费,一些人从这一产品中的受益不会影响另一些人从这一产品中的受益,受益对象之间不存在利益冲突。

换言之,增加消费者的边际成本为零。

6.公共物品是与私人物品相对应的一个概念,消费具有非竞争性和非排他性特征,一般不能或不能有效通过市场机制由企业和个人来提供,主要由政府来提供。

7.生产的外部经济性指企业和个人的生产经营活动,对他人产生了积极影响。

8.产权是经济当事人对其财产(物品或资源)的法定权利,这一权利是排他的、可转让的和永久的。

9.所谓多数裁定原则,是指要通过一个方案,必须有一半以上的人赞同。

多数裁定原则还可以具体分为简单多数原则、有条件多数原则。

10.所谓中位选民,是指他的偏好落在所有选民偏好序列的中间。

11.购买性支出是指政府以购买者的身份在市场上采购所需的商品和劳务,用于满足社会公共需要。

12.转移性支出是指预算资金单方面无偿转移支出,如社会保障支出、财政补贴等。

13.公共投资是指政府将一部分公共资金用于购置公共部门的资产,以满足社会公共需要所形成的支出,它是政府提供公共物品的基本手段,也是政府提供公共服务的前提与基础。

14.行政管理支出,就是指政府财政用于国家各级立法机关、行政管理机关、司法机关行使公共管理职能所需要的经费开支。

政府经济学

政府经济学

一、名词解释1.政府经济学:政府经济学就是经济学中专门研究政府经济行为、政府与私人部门之间的经济关系和政府经济活动特殊规律性的科学,“是论述各级政府部门和公共组织(如国有企事业)的存在意义和行为,回答政府必须做什么以及应该怎样做的学问”。

2.市场经济:市场经济是存在于发达商品经济社会的经济运行方式,是一种以市场为中心的经济体制,以市场为中心来组织社会经济,以市场机制为基础自动实现社会资源配置的经济运行方式。

(P16)3.市场失灵:所谓市场失灵,是指由于内在功能性缺陷和外部条件缺陷引起的市场机制在资源配置的某些领域运作不灵。

(P21)4.罗斯福新政5.公共物品:指在消费和使用上具有非竞争性和非排他性的产品或劳务。

6.纯公共物品:纯公共物品,是完全满足消费上的非排他性和非竞争性条件的物品。

(P74)7.准公共物品:准公共物品,是指一些物品,既表现出一定程度的非竞争性和(或)非他性,又没有完全满足非竞争性和非排他性两个特征。

(P75)8.外部效应:外部效应是指一个经济主体(个人、家庭、企业或其他经济主体)的活动对其他经济主体所产生的收益或成本影响。

(P93)9.产权:财产权利,包括物权、债权、股权和知识产权等各类财产权。

10.庇古税:是指在存在外部成本的情况下,如果政府向有关企业或个人课以相当于他造成的边际外部成本的罚款或税收,外部成本就成了有关当事人的内部成本,他们在决策时就会考虑到这些成本,从而避免效率损失。

由于这一纠正外部成本的方法是英国经济学家庇古首先提出的,所以又叫做庇古税。

11.垄断:所谓垄断,指的是市场竞争主体为了排挤其他竞争对手,获取超额利润,以单独或联合的方式,以及有关行政部门为了一定的社会、本地区或本部门利益而运用行政权力,阻碍、限制或支配他人的生产经营活动,在一定范围内排斥、限制或妨碍市场竞争的行为。

(P112)12.经济性垄断:经济性垄断实质上是企业等市场主体借助经济实力单独或合谋在市场、流通、服务等领域限制、排斥或控制经济活动的行为。

政府经济学—复习讲义

政府经济学—复习讲义

政府经济学第一章绪论一、政府经济学研究对象1、政府的定义:广义:government 区别于司法、立法机关狭义:administration 指中央与地方的行政机关2、政府的四个层次:(1)中央政府及组成中央政府的各部委办及其内部的各厅局及其附属机构;(2)省、市、县各级地方政府及其附属机构;(3)中央和地方政府出资兴办的各种企、事业单位;例如:教育、卫生、铁道、电信、电办(4)政策性金融机构(中国农业发展银行、中国进口银行、中国发展银行)二、政府经济学和公共经济学的关系1、联系:公共经济学是政府经济学的前身,政府经济学是建立在公共经济学的基础上。

2、区别:(1)研究对象范围不同公共经济学的研究范围是公共部门或公共组织,不仅包括政府组织和非政府组织;而政府经济学研究对象是政府及其管理部门。

(2)理论分析的侧重点不同公共经济学注重对公共物品的投入与产出的经济效益的分析;而政府经济学注重对公共物品的制约条件的分析。

(3)学科性质定位有区别尽管两者在许多知识原理有重叠和相同的方面,但公共经济学的学科定位是经济学;政府经济学是一门交叉学科,是综合性学科,它的学科定位是公共管理学。

第二章政府介入经济的理由一、资源配置与经济体制1、资源配置2、资源配置的基本问题3、经济体制:对资源配置基本问题的不同解答方式。

现代经济学以决策结构、信息结构和动力结构作为划分标准,把经济体制归纳为自然经济、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三种类型。

自然经济:以自然和习俗、传统来配置资源的经济体制。

(1)决策结构:一切基本问题都是由家长参照习俗和个人经验来作出决策。

(2)信息结构:由祖传的或经验的代际传承。

(3)动力结构:自给自足概括:它是一种低风险的,与落后生产方式相适应的资源配置方式,社会进步十分缓慢。

计划经济:是一种以政府的行政命令配置资源的一种经济体制。

(1)决策结构:经济决策权集中于最高行政当局。

(2)信息结构:经济信息纵向传输。

(3)动力结构:以行政奖惩和精神激励为主要动力机制。

政府经济学重点

政府经济学重点

1、政府观(国家观):政府(国家)是最主要的公共部门。

关于什么是政府(国家),有两种不同的典型观点。

第一种将政府视为有机体,即“政府有机论”;第二种把政府看作机械体,即“政府机械论”2、政府有机论:“政府有机论”将社会视为自然的有机体,每一个人都是这个有机体的一部分,而政府是有机体的心脏;政府(国家)利益是至高无上的。

3、政府机械论:“政府(国家)机械论”将政府(国家)看作是个人为了实现其个人目标,而人为创立的东西。

据此,处于舞台中心的是个人,而不是群体。

个人是社会中最为重要的主体,个人是社会的基础。

4、市场失灵:市场失灵是指在资源配置的某些领域完全依靠市场机制的作用无法实现帕累托最优状态。

表现:第一,市场不能提供公共产品;第二,市场中垄断因素的存在,阻碍了生产要素的自由流动,降低了资源配置的效率;第三,市场本身无法正当地解决外部影响对经济带来的各种影响;第四,市场不完全会阻碍市场经济有效运转,;第五,信息不完全如保险市场等需要政府的介入;第六,优值品和劣值品不能完全靠市场来调节,需要政府进行引导或规制。

,第七,市场经济活动经常受到经济波动(例如失业和通货膨胀)的影响,使稀缺资源不能得到充分利用;第八,分配问题,市场经济中的价格机制无法兼顾社会的非市场目标,缩小贫富差别。

5、政府失灵:市场失灵是指在资源配置的某些领域完全依靠市场机制的作用无法实现帕累托最优状态。

表现:1.公共政策失效 2.公共产品供给的低效率3.政府部门的扩张冲动4.寻租行为6、判定资源配置是否合理的两个基本准则:1.效率准则(帕累托效率准则)效率是指资源配置已达到这样一种境地,即任何重新改变资源配置的方式,都不可能使一部分人在没有其他人受损的情况下受益。

这一资源配置的状态,被称为“帕累托最优”状态,或称为“帕累托有效”。

产品的最佳产量的决定条件:当MSC=MSB,即社会边际成本等于社会边际收益时,这种配置状态符合“帕累托效率”。

《政府经济学》期末复习重点(名词解释、简答题、论述题)

《政府经济学》期末复习重点(名词解释、简答题、论述题)

2014年秋季《政府经济学》期末复习重点提要
一、名词解释
1.财产税
2.城镇土地使用税
3.房产税
4.耕地占用税
5.流转税
6.契税
7.印花税
8.营业税
9.增值税
二、简答题
1.什么是政府经济?如何理解政府经济?
2.什么是政府经济?如何理解政府经济?
3.如何认识市场失灵与政府经济的必要性?
4.公共物品私人供给需要的条件。

5.公共物品的公共供给方式及其理论依据。

6.科斯定理的涵义。

7.中位选民理论的内容。

8.阿罗不可能定律的内容。

9.行政管理性支出和其他购买性支出的区别。

10.社会保险的项目。

11.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的主要差异。

12.区域经济政策的功能。

13.国际税收中法人居民的判定标准。

14.国际税收协定的基本内容。

三、论述题
1.政府经济调控能力的有限性。

2.公共定价的方法及其实用性。

3.多党制议会民主制度对西方国家政府经济政策的重要影响。

4.政府收入规模的制约因素。

5.税负转嫁效应。

6.政府外债的功能。

7.社会保障基金筹集模式及各自的优劣。

8.财政补贴对经济的消极作用。

请参与纸质考核教学点的各位老师对照课程的综合练习题和本复习重点给学生们提供有针对性的学习辅导。

政府经济学复习资料

政府经济学复习资料

第一章国民经济就是国家经济政府的经济行为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1.政府对国家经济的管理行为2.政府的自身经济活动政府经济学:研究政府的经济管理行为的科学政府经济学研究的对象:政府的经济管理行为政府:在特定区域内唯一通过政治程序建立的,行驶立法权、司法权、行政权的实体政府的本质是强制性运用权力,目标是谋取社会的公共利益企业与居民是以收益最大化为前提和目标政府是以全社会的公平与公正为前提和目标政府经济学中的政府包括:中央政府、地方政府、非金融的国有企业、政策性金融机构政府的经济管理行为最终目标是实现效率和社会公平效率:单位时间内所完成工作量的大小公平的涵义:1.投入和收入的适度平衡 2.收入均等政府经济管理要将公平作为目标的原因:1.经过竞争达到的初始分配结果不公平2.收入分配的不公平影响社会的稳定3.收入分配的不公平也不符合人类社会普遍接受的道德观念政府的经济管理包括:1宏观管理 2.微观管理 3.收入分配管理 4.其他方面的管理政府经济学除了研究政府对经济的管理还研究政府的制度安排职能原因:1.政府对经济管理的效果是与决策形成的机制密切相关2.政府可以制定政策、条例、法规来约束市场3.政府可以通过建立新的组织机构等方式来为市场的有效运行提供帮助和保证政府经济学的研究包括:1.政府经济管理的范围 2.政府实施管理的目标和工具4.政府经济决策的评价和选择公共经济学是研究政府经济行为的科学。

公共经济学包括政府经济学公共经济学的主要内容包括:1.对政府自身经济行为的研究2.对政府经济管理行为的研究福利经济学重点研究的三个方面:1.共同利益问题 2.公平分配问题 3.社会福利问题福利经济学是政府经济学的基础,福利经济学中帕累托最优原则,成为政府经济学的基本原则微观经济学:是以研究经济个体经济行为的科学。

它包括价格理论、消费者理论、生产者行为理论、分配理论及相关经济政策政府经济学与微观经济学之间的连接点:1.政府对经济的干预和管理2.政府经济学中有关政府微观经济管理方面的分析,政府调节如何与市场调节的有机结合宏观经济学:将国民经济视作一个总体加以研究的科学。

政治经济学知识点(详细版)

政治经济学知识点(详细版)

政治经济学重点及答案(打√的题是老师认为比较重要的)导言一、主要概念:1.生产:是指人们创造社会财富的实践活动。

2.生产力:是指人们改造和征服自然,生产社会财富的能力。

5.生产关系:是指生产过程中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6.生产方式:是指人们谋得社会财富的方式。

7.经济规律:是指经济现象和经济过程内在的、本质的、必然的联系。

(√)二、主要问题:1.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1)政治经济学是在生产关系与生产力的统一中研究生产方式,其研究对象是社会生产方式及其运动规律。

(2)政治经济学研究的根本任务是提示生产方式运动的规律,即经济规律。

2.社会生产总过程各环节之间的关系(√)(1)生产是指人们创造社会财富的实践活动。

它有狭义与广义之分,狭义的生产是指直接生产过程;广义的生产是包括生产、分配、交换和消费四个环节的统一体。

(2)在生产、分配、交换、消费四个环节中,生产起决定作用,而分配、交换、消费则反作用于生产。

具体来说:生产的决定作用表现在:第一,分配、交换、消费的对象是由生产提供的,没有生产就没有分配、交换、消费。

第二,生产的发展状况决定分配、交换、消费的水平、结构和方式。

分配、交换、消费对生产的反作用表现在:第一,分配、交换、消费是生产的实现,又是生产连续进行的条件,没有分配、交换、消费,生产既无意义也不能连续进行;第二,分配、交换、消费对生产发展有重大影响,如适应生产的要求则会推动生产的发展,反之就会阻碍生产的发展。

3.生产力与生产关系之间的关系(1)生产力与生产关系是社会生产的两个方面。

(2)生产力是指人们改造和征服自然,生产社会财富的能力。

它包括生产资料(劳动对象和劳动资料)和劳动力两个因素,体现了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

(3)生产关系是指生产过程中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生产关系有广义与狭义之分。

广义的生产关系包括直接生产过程中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狭义的生产关系)和分配、交换、消费等环节上人与人的关系,其基础是生产资料所有制。

广东自学考试03338政府经济学重点

广东自学考试03338政府经济学重点

名词解释1、政府经济:是一种与企业、个人经济活动相对应的经济行为,即它是以政府为主体的资源配置及其宏观经济管理。

2、市场失灵:是指市场机制在有些领域不能或不能有效发挥作用,达不到资源有效配置的目的。

也就是达不到经济学所讲的“帕累托效率”。

3、竞争失灵:指的是市场处于一种不完全竞争状态,在现实经济运行中,市场往往达不到完全竞争状态,而是存在垄断,即不完全竞争。

4、信息的不对称性:通常是指进行商品和劳务交易的双方,由于所掌握的信息量不相等,不能有效开展公平竞争,从而对资源配置产生扭曲。

5、社会公平:社会公平是指社会成员对收入分配差距的心理承受能力。

在个人收入分配领域,人们通常用洛伦茨曲线衡量收入差距,以及收入分配不公平的状况。

6、经济公平:经济公平是指生产要素投入和产出之间的对比关系。

7、自然垄断:自然垄断有时也称之为天然垄断,是与某些商品和劳务自身的特点有关,即这类商品和劳务在由一家企业提供时其成本比由多家企业提供时低,有利于节约社会资源。

供电、供水、供气等公用事业服务的生产和提供,具有明显的自然垄断特征。

8、洛伦茨曲线:在个人收入分配领域,人们通常用洛伦茨曲线衡量收入差距,以及收入分配不公平的状况。

洛伦茨曲线由统计学家洛伦茨提出,用累积的一定人口数量占总人口的百分比与这部分人口所获得的收入占总收入百分比的对应关系来表示。

9、公共物品:公共物品是与私人物品相对应的一个概念,具有消费的非竞争性、消费的非排他性、效用的可分割性、消费的强制性特征。

一般不能或不能有效通过市场机制由企业和个人来提供,主要由政府来提供。

10、消费的非竞争性:是指消费过程中的这样一种性质:一些人对某一产品的消费,不会影响另一些人对这一产品的消费,一些人从这一产品中的受益不会影响另一些人从这一产品中的受益,受益对象之间不存在利益冲突。

11、俱乐部物品:俱乐部物品可能发生拥挤的公共物品,布坎南称之为"俱乐部物品"。

政府经济学笔记考点

政府经济学笔记考点

政府经济学考点前言1.政府经济学是由公共财政学和公共经济学发展而来的。

2.财政学、经济学从纯粹属于国家走向公共社会,是从亚当·斯密开始的。

1776年《国富论》的出版,标志着自由贸易、自由放任的古典政治经济学的形成。

3.德国历史学派的先驱——李斯特的名著《政治经济学的国民体系》于1841年出版。

20世纪初英国剑桥学派的重要人物——庇古于1920年出版了《福利经济学》一书,他是福利经济学的代表人物。

凯恩斯于1936年出版了《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一书,掀起了一场旨在用国家干预经济理论代替经济自由主义学说的“凯恩斯革命”。

4.西方经济学界有人把斯蒂格利茨的经济学称为“干预经济学”,把科斯的经济学称为“产权经济学”。

5.政府经济学与公共经济学的差别:(1)研究对象和范围有差别。

公共经济学研究对象中的经济主体是公共部门或公共组织,而政府经济学研究对象中的经济主体是政府及其管理部门。

(2)运用的理论和分析工具有差别。

公共经济学的理论基础是福利经济学,其分析工具是规范分析和实证分析,而政府经济学除此以外,还必须借助政治学理论,尤其是国家理论,在进行经济分析的同时引入政治分析。

(3)学科性质的定位有差别。

公共经济学的学科性质定位在经济学,而政府经济学的学科性质定位应该属于公共行政学或公共管理学。

6.斯蒂格利茨把政府经济学的基本问题归结为“生产什么、怎么生产、为谁生产和如何决策”。

第一章政府与市场1.政府的基本特点:(1)主权性和独立性;(2)政治性和阶级性;(3)强制性和约束性;(4)执行性和实践性;(5)综合性和动态性。

2.市场的概念:是指商品和劳务买卖双方自由交换的场所和机制,它体现了商品生产者之间相互交换劳动的经济关系。

3.交易主体、交易客体和交易行为构成了市场的三个基本要素。

4.市场机制是市场运行的实现机制,它是市场中供求、价格、竞争三大构成要素之间相互联系、相互作用和相互制约的关系。

5.市场机制包括了价格机制、供求机制和竞争机制,其中价格机制是核心。

政府经济学学习重点(名词解释和简答题)

政府经济学学习重点(名词解释和简答题)

行政管理专业(开放本科)《政府经济学》学习重点(名词解释和简答题)一、单项选择题,请见期末复习指导(白色封皮小册子)二、单项选择题,请见期末复习指导(白色封皮小册子)三、判断题,请见期末复习指导(白色封皮小册子)四、名词解释1.政府经济提示:政府经济,是一种与企业、个人经济活动相对应的经济行为,即以政府为主体的资源配置及其宏观经济管理。

2.政府经济学提示:政府经济学是专门研究以政府为主体的资源配置及其宏观管理规律的学科。

3.市场失灵提示:市场失灵是指市场机制在有些领域不能或不能有效发挥作用,达不到资源有效配置的目的,也就是达不到经济学所讲的“帕累托效率”。

4.信息的不对称性提示:信息的不对称性,通常是指进行商品和劳务交易的双方,由于所掌握的信息量不相等,不能有效开展公平竞争,从而对资源配置产生扭曲。

5.政府决策信息的有限性提示:政府决策信息的有限性,是指政府在调节经济运行、克服市场失灵的过程中,由于所收集、掌握信息不足,影响政府决策的及时性、准确性和科学性,政策达不到预期效果。

6.经济发展提示:经济发展是在经济增长的基础上,经济运行和人民生活质量得到改善,包括产业结构优化、贫富差距缩小,生产生活环境改善、人们医疗教育文化生活质量得到提高等。

7.政府资源配置职能提示:政府资源配置职能,是指通过政府经济活动,引导人力、物力、财力等社会资源流动,形成一定的产业结构、区域经济结构等经济结构,优化资源配置结构,提高资源使用效率。

8.公共物品提示:公共物品,是指和私人物品相对应,不能或不能有效通过市场机制由企业和个人来生产、供给,而主要由政府等公共组织来提供,以满足社会公共需要的商品和劳务。

9.公共物品的非排他性提示:公共物品的非排他性,是指当一个居民或企业享受政府等提供的公共物品服务时,不能排除其他居民或企业也能享受公共服务。

10.公共物品的非竞争性提示:公共物品的非竞争性,是指当一个居民或企业享受政府等提供的公共物品服务时,其他居民或企业也能同时享受。

政府经济学归纳

政府经济学归纳

第一章1.政府经济学的定义运用现代经济学的分析方法与技术,研究政府的经济行为与政府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基本经济职能的一门应用性学科。

2.研究对象及其范围对象:政府的经济行为通过对政府及其附属物经济行为的研究来探索如何建立一个廉价而高效、公平与效率兼顾的政府。

范围:包括政府收支活动、公共产品、社会保障、政府规制3.政府经济学的理论发展政府干预经济理论1、重商主义。

金银即财富,政府奖出限入2、亚当·斯密1776年《国富论》《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主张由市场这只“看不见的手”配置资源,政府活动限制在国防。

司法、行政、公共秩序的维护等。

3、李斯特1841年《政治经济学的国民体系》——保护幼稚工业理论4、庇古1920年《福利经济学》——社会经济福利最大化来研究市场经济的效率与合理性,引入国家干预5、凯恩斯1936年《就业、利息与货币通论》——国家干预经济的手段:财政政策、货币政策第二章1.经济学中的政府经济人、强制性,参与非市场性生产活动,参与非市场性财富分配。

2.市场(1)市场的效率:帕累托效率。

如果社会资源的配置已经达到这样一种状态,即任何重新调整都不能在不使其他任何人境况变坏的情况下,而使任何一人的境况更好,那么,这种资源配置状态是最有效率的,又称为帕累托最优。

(2)公平性标准:基尼系数。

基尼系数越小,收入分配越平均。

基尼系数越大,收入分配越不平均。

(3)市场失灵的含义与内容含义:由于内存功能性缺陷和外部条件所引起的市场机制在资源配置的某些领域运作不灵。

狭义:外部负经济效应;垄断生产和经营;公共物品的生产;信息不对称情况下的商品交易;社会收入分配不均广义:还包括宏观经济总量失衡导致的经济波动。

内容:1)自然垄断。

某些行业因自然、技术、市场等方面的原因而天然具有垄断的特性。

如:传统技术条件下的电信、自来水、燃气等。

其特点包括规模报酬递增和自然垄断行业存在竞争失灵。

2)公共物品。

指那些在消费上具有非竞争性,受益上具有非排他性的产品。

政府经济学笔记考点

政府经济学笔记考点

政府经济学笔记考点政府经济学考点前言1.政府经济学是由公共财政学和公共经济学发展而来的。

2.财政学、经济学从纯粹属于国家走向公共社会,是从亚当·斯密开始的。

1776年《国富论》的出版,标志着自由贸易、自由放任的古典政治经济学的形成。

3.德国历史学派的先驱——李斯特的名著《政治经济学的国民体系》于1841年出版。

20世纪初英国剑桥学派的重要人物——庇古于1920年出版了《福利经济学》一书,他是福利经济学的代表人物。

凯恩斯于1936年出版了《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一书,掀起了一场旨在用国家干预经济理论代替经济自由主义学说的“凯恩斯革命”。

4.西方经济学界有人把斯蒂格利茨的经济学称为“干预经济学”,把科斯的经济学称为“产权经济学”。

5.政府经济学与公共经济学的差别:(1)研究对象和范围有差别。

公共经济学研究对象中的经济主体是公共部门或公共组织,而政府经济学研究对象中的经济主体是政府及其管理部门。

(2)运用的理论和分析工具有差别。

公共经济学的理论基础是福利经济学,其分析工具是规范分析和实证分析,而政府经济学除此以外,还必须借助政治学理论,尤其是国家理论,在进行经济分析的同时引入政治分析。

(3)学科性质的定位有差别。

公共经济学的学科性质定位在经济学,而政府经济学的学科性质定位应该属于公共行政学或公共管理学。

6.斯蒂格利茨把政府经济学的基本问题归结为“生产什么、怎么生产、为谁生产和如何决策”。

第一章政府与市场1.政府的基本特点:(1)主权性和独立性;(2)政治性和阶级性;(3)强制性和约束性;(4)执行性和实践性;(5)综合性和动态性。

2.市场的概念:是指商品和劳务买卖双方自由交换的场所和机制,它体现了商品生产者之间相互交换劳动的经济关系。

3.交易主体、交易客体和交易行为构成了市场的三个基本要素。

4.市场机制是市场运行的实现机制,它是市场中供求、价格、竞争三大构成要素之间相互联系、相互作用和相互制约的关系。

政府经济学重点概念

政府经济学重点概念

政府经济学重点概念政府经济学重点概念第一章绪论1、政府经济学:是对政府过程及其行为进行经济分析的经济学分支学科,是研究政府公共经济活动及其一般规律的科学。

2、财政学是政府经济学的起点,并且《国富论》标志着经济学和财政学的产生。

3、基本方法论:(1)“经济人”假设:(动机自利行为理性),政府也是经济人。

(2)政治市场论(交易政治论):政治过程实质是一种市场交换过程,将政治过程虚拟为市场。

(3)方法论的个人主义:以个人而不是集体为出发点进行市场选择,且个人理性选择。

(4)博弈论:政治的实质是各种利益间的博弈,利益与权力的分配(研究视角)。

4、政府经济学的中心线索是效率、公平和稳定问题,其核心问题则是市场决策和非市场决策的平衡,也即政府与市场如何合作提供有效的资源配置和公共服务问题。

5、市场失灵——政府干预(政府支出、政府收入、政府规制)——政府失灵——重塑政府(合作治理)。

第二章政府与市场1、政府是一个集体决策,人为设计,分层管理的行政组织体系;因政府问题的经济性和阶级性的侧重点有所不同,对于政府经济学学科而言,政府是有别于阶级国家或公共部门的。

简单地说,所谓政府指的是在一定区域内通过政治程序建立的行使立法权、行政权、司法权的经济实体。

2、政府的特征:(1)合法强制性(2)普遍同质性3、市场是一个个人决策,自发形成,自由竞争的权利交换体系。

4、市场的特征:(1)信息完全和对称(2)规模报酬不变或递增(3)企业和个人经济活动没有任何外部经济效应(4)交易成本忽略不计(5)经济当事人完全理性5、市场机制:是市场运行的实现机制,它是市场中供求、价格、竞争三大构成要素之间相互联系、相互作用和相互制约的关系。

具有交换、信息传递、调节、约束和技术促进等市场功能。

6、理性“经济人”:趋利避害的心理和规避风险的内在要求,即经济主体追求自身利益的理想行为,以及市场经济自动建立起奖惩机制,促进经济人理性的外部因素。

使得经济主体在有能力作出经济判断和选择下,表现为生产者利润最大化;消费者效用最大化。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政府经济学重点概念第一章绪论1、政府经济学:是对政府过程及其行为进行经济分析的经济学分支学科,是研究政府公共经济活动及其一般规律的科学。

2、财政学是政府经济学的起点,并且《国富论》标志着经济学和财政学的产生。

3、基本方法论:(1)“经济人”假设:(动机自利行为理性),政府也是经济人。

(2)政治市场论(交易政治论):政治过程实质是一种市场交换过程,将政治过程虚拟为市场。

(3)方法论的个人主义:以个人而不是集体为出发点进行市场选择,且个人理性选择。

(4)博弈论:政治的实质是各种利益间的博弈,利益与权力的分配(研究视角)。

4、政府经济学的中心线索是效率、公平和稳定问题,其核心问题则是市场决策和非市场决策的平衡,也即政府与市场如何合作提供有效的资源配置和公共服务问题。

5、市场失灵——政府干预(政府支出、政府收入、政府规制)——政府失灵——重塑政府(合作治理)。

第二章政府与市场1、政府是一个集体决策,人为设计,分层管理的行政组织体系;因政府问题的经济性和阶级性的侧重点有所不同,对于政府经济学学科而言,政府是有别于阶级国家或公共部门的。

简单地说,所谓政府指的是在一定区域内通过政治程序建立的行使立法权、行政权、司法权的经济实体。

2、政府的特征:(1)合法强制性(2)普遍同质性3、市场是一个个人决策,自发形成,自由竞争的权利交换体系。

4、市场的特征:(1)信息完全和对称(2)规模报酬不变或递增(3)企业和个人经济活动没有任何外部经济效应(4)交易成本忽略不计(5)经济当事人完全理性5、市场机制:是市场运行的实现机制,它是市场中供求、价格、竞争三大构成要素之间相互联系、相互作用和相互制约的关系。

具有交换、信息传递、调节、约束和技术促进等市场功能。

6、理性“经济人”:趋利避害的心理和规避风险的内在要求,即经济主体追求自身利益的理想行为,以及市场经济自动建立起奖惩机制,促进经济人理性的外部因素。

使得经济主体在有能力作出经济判断和选择下,表现为生产者利润最大化;消费者效用最大化。

7、帕累托改善(改进):存在这样一种经济状况,使一部分人处境变好的同时,不使另一部分人处境变坏的资源配置。

8、帕累托最优(有效):在社会经济中,存在这样一种经济状况,当不能进一步变化使一部分人处境变好,而同时也不会使其中任何一人处境变坏的一种资源配置。

9、混合经济:是指一种以社会目标、政府政策、政府调节补足个人目标、个人经济决策、市场调节的经济体制。

在这种经济体制下,国家与个人,政府与市场通过职能分工与互补合作实现公平、效率和经济稳定最大化的过程。

10、混合经济的特点:(1)目标满足上:个人生活的和社会公共需求。

(2)决策机制上:个人决策和公共选择。

(3)处理方式上:市场机制形式+政治制度形式。

(4)职能分工上:国家与社会、政府与市场之间分工合作。

(5)功能互补上:政府与市场的互补合作(政府辅助)11、市场失灵:由于市场机制存在内在功能性缺陷和外部条件缺陷所导致的在资源配置方面运作不灵,不能达到帕累托最优的经济状况。

12、市场失灵的表现:(1)垄断性失灵(2)信息不完全失灵(3)外部性失灵(4)公共性失灵(5)社会公平分配失灵(6)宏观性失灵13、政府失灵的表现:(1)公共政策失败(2)寻租与腐败(3)公共物品供给的低效率(4)内部性和扩张性14、资源配置的原则:(1)效率原则(2)公平原则(3)稳定原则15、资源配置的方式:(1)政府命令机制(2)市场机制(3)说服机制(4)社会习惯机制16、政府的经济角色:(1)守夜人(2)公益人(3)管制人(4)调控人17、政府的经济职能:是指政府从社会经济生活宏观的角度,履行对国民经济进行全局性地规划、协调、服务、监督的职能和功能。

包括(1)资源配置职能(2)国民收入再分配职能(3)稳定经济职能(4)市场管制18、改进政府经济管理效能的途径:(1)构建有限政府的法律体系,明确政府经济管理边界。

(2)转变经济职能.,提高政府管理效能。

(3)引进法律机制,保证政府决策质量。

(4)建立工作程序,提高政府办事效率。

(5)利用市场力量,改善政府管理功能。

(6)加强行政监察,规范政府行政行为。

(7)建立公开行政制度,确保政务透明。

第三章公共物品1、私人物品:在市场机制运行过程中的,具有排他性和竞争性的物品或服务。

2、私人物品的特点:排他性和竞争性。

3、公共物品:在市场机制运行过程中的,具有非排他性和非竞争性的物品或服务。

4、公共物品的特点:消费的非排他性和受益的非竞争性。

5、公共物品的均衡机制——林达尔均衡:社会经济中存在这样一种经济状态,如果社会中所有成员均按自己所获得的公共物品或服务的边际效用来自愿捐献支付自己应当分担的费用,则公共物品供给量就可以达到具有效率的最佳水平,这时便达到林达尔均衡。

6、林达尔均衡:(1)解决的问题:公共物品供给的合理水平;税负分担的合理原则。

(2)核心:真实、准确地反映社会成员的需求。

(3)两个前提假设:a每个社会成员都愿意真实反映自己所获得的边际效用,而不存在逃避成本分担的动机b每个社会成员都清楚地了解其他人的信息(收入、偏好等),甚至清楚地知道彼此真实的边际效用。

(4)均衡障碍:消费者的真实偏好难以确证;“搭便车”倾向;交易成本过高;信息失灵。

7、公共物品的问题:(1)搭便车:指的是这样一种情形,由于信息成本和排他成本高得不可能阻止他人对已有的物品或服务的受益,从而导致这一物品或服务的萎缩性供给。

(2)囚徒困境:理性经济人迫使经济双方都仅仅从个人效用最大化出发行事,难以形成从不合作到合作的最优均衡,从而导致公共物品的滥用。

(3)哈丁的公共事物悲剧:越是公共的东西越少得到照顾。

(应对方法:政府制度管制、市场产权理清和自组织治理。

)(4)奥尔森的“集体行动的逻辑”:集体选择时,人数较少并且有选择性激活的分利集团能获得相对较大的利益,反之,人数越多,达成协议越困难,所以大集团中人们搭便车愿望更强烈。

8、环境与发展的博弈模型:(1)地方政府间的博弈场域:公地悲剧(斗鸡博弈)(2)地方政府与市场组织的博弈场域:囚徒困境(3)地方政府与环保组织的博弈场域:智猪博弈9、政府与市场的合作提供:政府与市场都不能单独有效提供公共物品,实现公共物品的供求均衡需要双方合作。

10、政府与市场的合作提供的做法:(1)签约外包(2)政府内部契约制(3)强制性竞争招标(4)公私合伙(5)政府参股(6)凭单制(7)商业化管理11、国防与治安的均衡分析:在市场机制运行过程中的,最为纯粹的公共物品。

(由私人提供则供给,则边境线附近的人多,必然不充足;必须引入政府辅助提供。

)12、国防与治安的需求:国防需求与国际的信息化和全球化形势和国际社会的政治经济性质相关。

13、国防与治安的供给:主体为政府和市场等其他经济组织和军事上、经济上、外交上、民间交流上的形式(由直接生产转向间接提供)。

14、政府与市场关于治安的提供:自卫---门锁---警察----贴身保镖(以方便和经济原则排序)15、混合物品:在现实中,有些产品既非纯粹的公共产品,又非纯粹的私人产品;既有公共产品的特性,又有私人产品的特性。

16、混合物品的供给方式:拥挤性公共物品的供给和价格排他性公共物品的供给。

第四章外部效应1、外部效应:指在社会经济活动中,对他人产生影响,而没有得到补偿的额外成本或额外收益。

2、外部效应产生原因:个人和社会的边际成本、边际效益不一致。

3、从结果上来看,外部效应分为:正的外部效应和负的外部效应。

生产者的外部正效应和消费者的外部正效应以及生产者的外部负效应和消费者的外部正效应。

4、外部正效应:对交易双方之外的第三人产生的,未在价格当中得到反映的经济效益。

外部负效应:对交易双方之外的第三人产生的,未在价格当中得到反映的经济成本。

5、外部效应内在化及其合作治理:政府的重要职责之一就是补正市场领域的外部效应。

应当通过相关立法明确建立特定主体对其他主体形成的负外部效应的补偿机制,以避免出现特定主体的经济行为使其他主体利益受损而这种损失得不到补偿的现象,以限制和纠正市场经济中所形成的负外部效应。

现在的问题主要在于,很多负外部效应的界定和补偿还没有明确的法律界定标准。

6、外部效应内在化:由于外部效应内在化(税收或补贴政府的矫正行为),能使私人的边际效益和成本与社会的边际收益和成本趋于一致。

外部效应的边际价值被定价了;其内在化过程,也就是外部效应得以矫正的资源配置的改善过程。

7、私人市场应对外部效应的措施:(1)一体化:通过某种制度设计,扩大经济范围,使得原本不相容的外部经济或不经济纳入一个经济组织中去。

(2)明晰产权:产权理论认为,私有企业的产权人享有剩余利润占有权,产权人有较强的激励动机去不断提高企业的效益。

在交易成本较小的情况下,无论最初的权利如何界定,都可以通过市场交易达到资源的最佳配置。

(3)社会道德制裁(4)慈善行为(5)签订合约8、市场应对外部效应的局限:(1)达成一体化的成本过高(成本取决于规模大小、自愿或被迫加入、决策规则)(2)公共物品的普遍存在,产权难以界定并私有化,其排除成本过高。

(3)社会制裁机制过于软弱9、政府应对外部效应的措施:(1)罚款与征税(2)补贴(3)管制(目标管制和生产过程管制)10、政府应对外部效应的局限:(1)额外的行政管理成本;政府难以确定最优惩罚水平。

(2)政府难以确定最优补贴水平;补贴形式上有效,但不过是将污染的实际成本转化为社会成本,而没有将污染成本转化为私人成本,因而没有真正解决外部效应的资源配置低效。

(3)管制可能导致过度的政府干预;阻碍控污技术革新;忽视了企业或地区间的效率差异;管制手段并未将管制成本和信息成本私人化。

11、政府应对外部效应的新方法:(1)收取绿税(按月付费方式和污染单位制方式)(2)押金退款制(在生产、购买、使用有毒性商品时先交一定环保押金,在使用后合格处理后,退还环保押金。

)(3)可交易许可证制度(为鼓励创新、提高效率,在可接受的排污总量的范围内,分配给不同污染者相应的排污许可证或许可配额,允许排污量较低的把剩余的配额出售给其他市场主体,或抵消其他设施污染的超额部分。

)12、政府与市场合作努力的逻辑:(1)只要存在外部效应,市场自身就不能达到。

(2)市场的外部性失灵决定了政府的介入,但事实表明,政府其实也是市场外部性失灵的造成者,又是情形可能更为严重。

(3)外部性失灵并不意味着政府应该垄断矫正外部效应,而应该与市场共同合作,制定以市场为基础的政府政策。

第五章寻租与垄断1、寻租的内涵:寻租是一种社会资源的浪费;寻租与政府对经济活动的干预有关;寻租是一种非生产性活动。

2、寻租的后果:(1)寻租者成本耗散(2)“政治创租”所需的费用(3)寻租结果所造成的垄断和资源配置的扭曲(4)影响了收入再分配的公平性(5)政治异化成本3、寻租的对策:(1)进一步推动市场化进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