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经济学复习名词解释简答论述

合集下载

政府经济学名词解释

政府经济学名词解释

政府经济学名词解释名词解释1、帕累托最优/帕累托有效:经济运行达到最高效率时,一部分人要改善处境,必须以使另一部分人处境恶化为代价。

2、帕累托更优/帕累托改进:如果资源配置改变之后与改变之前相比,同时符合下面的两个条件:1至少有一个人的处境变好;2没有一个人的处境变坏。

3、市场失灵:是指在资源配置的某些领域完全依靠市场机制的作用无法实现帕累托最优状态。

4、一致同意规则:这种规则要求在每人一票的前提下,任何一项集体行动的决策或方案必须经过全体投票人一致赞同或没有任何人提出反对,任一投票人都拥有对方案或决策的否决权。

5、投票悖论:多数票不能在多个备选方案中达成均衡,而是在各种选择之间循环,这种现象被称为投票悖论。

6、中间投票人:指的是这样一种投票者,其最偏好的结果处于所有投票者最偏好的结果的中间状态。

7、利益集团:有共同利益的个人通常会组成集团,通过对公共选择施加影响和压力以增进他们所认可的共同利益。

8、寻租:是试图利用政治过程让利益集团获得超过他们机会成本的经济报酬的行为。

9、逆向选择:就是由于信息不对称,市场交易双方中的一方比另一方知道的信息少,因而承担了较高成本的现象。

10、道德风险:一般是指交易双方达成一项合同或协约后,一方以损失另一方的利益为代价改变自己行为的倾向。

11、政府管制:是政府行政机构依据法律授权,通过制定规章、设定许可、监督检查、行政处罚和行政裁决等行政处理行为,对各种经济主体的活动进行限制和控制的行为。

12、公有企业:是指产权全体社会成员共同拥有的企业。

13、选择性货币政策工具:是指中央银行针对个别部门、个别企业或某些特定用途的信贷所采用的货币政策工具。

14、收入分配:是指社会产品在一个社会内部的社会集团之间、社会成员之间的分割和占有,即把一定时期内的社会产品分归不同的社会集团和社会成员所有的行为和活动。

15、财政支出:是指政府为履行其职能而支出的一切费用的总和,它是政府经济活动的一个重要方面。

《政治经济学》简答题论述题及参考答案

《政治经济学》简答题论述题及参考答案

《政治经济学》简答题论述题及参考答案(部分)一、简答题1、经济规律的客观性,特点及人们与经济规律的关系是怎样的?答:经济规律是指经济现象和经济过程内在的、本质的、必然的联系。

经济规律的客观性是指它是不以人们的意志为转移。

人们不能任意创造规律,也不能任意消灭或改造规律。

经济规律的特点是:①随着经济条件的改变而改变;②经济规律发生作用不能离开人的社会经济活动;③各种经济学都带有阶级性,因而会影响经济学对经济规律认识的程度。

人们可以发现掌握、利用规律为社会谋福利。

但如果人们不按经济规律办事,就会遭到规律的惩罚而失败。

如1958年开始的大跃进由于违背了客观经济规律,造成后来经济上的蹦溃。

2、商品经济的基本规律(即价值规律)的内容、表现形式及作用是什么?答:商品经济的基本规律是价值规律,其内容是:商品的价值量由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商品交换以商品价值量为基础。

价值规律的表现形式是价格围绕价值上下波动。

价值规律的作用有:①价值规律作用于各生产部门内部的关系,刺激生产者通过改进技术、节约生产资料,降低生产成本和提高劳动生产率,从而推动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②价值规律刺激商品生产在展开激烈的竞争、促进商品生产者发生分化,形成优胜劣汰的局面。

③价值规律作用于部门之间的关系,自发地调节生产资料和劳动力在各部门的分配。

3、社会化大生产基本规律的内容,决定社会总劳动在各部门分配的因素,该规律如何实现?答:社会化大生产基本规律的内容,是社会生产各部门之间必须保持一定比例。

决定社会总劳动在各部门之间分配的因素:一是社会的需求结构;二是物质财富的生产条件。

这一规律有两种实现形式:一是完全依靠价值规律的作用来实现;二是政府的干预,即有意识的分配。

在当代,无论是资本主义商品经济还是社会主义商品经济,都是实行的主要依靠价值的基础作用和政府干预相结合的劳动分配形式。

4、为什么说剩余价值规律是资本主义基本经济规律?答:剩余价值规律,就是在资本主义条件下,生产剩余价值的客观必然性。

政府经济学知识点

政府经济学知识点

政府经济学复习知识点单选:1*10 多选:2*10名词解释:5*4简答:8*4论述:9*2 三:名词解释1、搭便车:搭便车(Free ride)或叫免费搭车,指某些人虽然参与了公共产品的消费,但却不愿意支付其生产成本的现象。

2、税收:税收又叫赋税或者税,它是政府为了实现其职能的需要,凭借行政权力,运用法律手段,按照特定的标准,向社会成员进行强制的、无偿的征收,以取得政府收入的一种分配活动。

3、科斯定理:在交易成本为零的情况下,无论出事权力如何界定,通过当事人之间进行协商并达成一定的协议,可以很好地解决外部性问题,并有效地配置资源。

4、一致性规则:consistency rule投票的一致性规则是指,在公共选择过程中,任何一项提案在最终成为公共政策之前必须获得所有投票者的赞成。

如果每个人所投的赞成票都是出于对自身利益考虑的结果,那么一致同意就会产生帕累托改善,并最终实现帕累托效率。

因此,在一致性原则下产生的结果是最理想的结果。

但是,一致同意的投票规则也存在着严重缺陷:复杂、投票成本高。

四:简答1、结合选举规则的相关理论,说说你对民主的理解。

答:公众偏好表达的民主形式⑴民主,是国家在本质上、管理形式上与工作方式上保证人民当家作主的权利。

⑵公众偏好表达有两种基本的民主形式,即直接民主形式和间接民主形式(或代议制)。

⑶其中,直接民主是公民直接行使其国家管理权利的民主形式。

间接民主形式representative democracy⑷间接民主,或代议制民主,是公民通过代议机关实现其国家管理权利民主形式。

⑸间接民主形式有两个基本特征:代议机关的议员、代表由普选产生,有一定的任期代议机关拥有立法权,在国家权力体系中居重要地位⑹满足一切民主要求而又能排除循环投票困境的决策机制是不存在的。

⑺单峰和多峰投票之间的矛盾证实了民主政治的内在缺陷:要么循环投票,要么进行投票交易。

⑻民主投票无法对社会福利作出评价。

2、在西方两党制的民主制度下,两个轮流执政的主要政党的政策在内容上越来越接近,请运用学过的知识来解释这一现象。

中央电大政府经济学名词、简答、论述汇总

中央电大政府经济学名词、简答、论述汇总

《政府经济学》历年考题(名词解释和主观题)汇总共80分名词解释2个*5分=10分1.政府经济:政府经济是一种与企业、个人经济活动相对应的经济行为,即以政府为主体的资源配置及其宏观经济管理。

其中,政府财政分配及其提供公共服务在政府经济活动中居核心地位。

2.政府经济学:政府经济学是专门研究以政府为主体的资源配置及其宏观管理规律的学科。

3.市场失灵:是指市场机制在有些领域不能或不能有效发挥作用,达不到资源有效配置的目的。

也就是达不到经济学所讲的“帕累托效率”。

4.消费的非竞争性:是指在给定的生产水平下,向一个额外消费者提供商品或服务的边际成本为零。

消费者对某一物品的消费,不会减少或影响其他消费者对同一物品的消费。

消费者人数的增加并不对生产成本产生影响。

5.竞争失灵:竞争失灵指的是市场处于一种不完全竞争状态,在现实经济运行中,市场往往达不到完全竞争状态,而是存在垄断,即不完全竞争。

至于垄断的具体情况,还可进一步划分,主要包括完全垄断、寡头垄断和垄断竞争6.自然垄断:自然垄断有时也称之为天然垄断,是与某些商品和劳务自身的特点有关,即这类商品和劳务在由一家企业提供时其成本比由多家企业提供时低,有利于节约社会资源。

供电、供水、供气等公用事业服务的生产和提供,具有明显的自然垄断特征。

7.外部效应:经济学中的外部效应(外部性)是指,在实际经济活动中,生产者或消费者的活动对其他生产者或消费者带来的非市场性影响。

这种影响可能是有益的,也可能是有害的。

有益的影响(收益外部化)称为外部经济性,或正外部性;有害的影响(成本的外部化)称为外部不经济性,或负的外部性。

8.庇古税:在存在外部成本的情况下,如果政府向有关企业或个人课以相当于他们造成的边际外部成本的罚款或税收,外部成本就成了有关当事人的内部成本,他们在决策时就会考虑到这些成本,从而避免效率损失。

由于这一纠正外部成本的方法是英国经济学家庇古首先提出的,所以又叫做庇古税。

最新国家开放大学电大本科《政府经济学》名词解释筒答题论述题题库及答案(试卷号:1189)

最新国家开放大学电大本科《政府经济学》名词解释筒答题论述题题库及答案(试卷号:1189)

最新国家开放大学电大本科《政府经济学》名词解释筒答题论述题题库及答案(试卷号:1189)一、名词解释1.财政政策:财政政策是指政府根据客观经济规律的要求,为达到一定的目标而对财政收支规模、结构等采取的各项措施和手段。

2.税收饶让:税收饶让是指一个国家对本国纳税人在国外得到减除的那一部分所得税,同样给予抵免待遇,不再按本国规定的税率补征。

3.公共选择:一般是指在政府经济活动中,如何通过政治程序决定公共物品生产、供给等问题。

4. 政府收入规模:是指政府在一定时期内(通常指一个财政年度内)可以组织的财政收入数量或者资金总额。

5.流转税:也称之为商品税,是以商品流转额和非商品流转额为征税对象的税种。

6.公共定价:是指政府对提供某些特定商品和劳务所收取费用的决策。

7.利益集团:是指那些由于特定利益而集合在一起,有组织地参与公共选择过程特别是意见表达功能的社会群体。

8.政府收人:一般也称之为财政收入或公共收入,是指政府为实现其职能而筹集的社会资源的总和。

9.政府经济学:是专门研究以政府为主体的资源配置及其宏观管理规律的学科。

11.政府经济:是一种与企业、个人经济活动相对应的经济行为,即以政府为主体的资源配置及其宏观经济管理。

12.市场失灵:是指市场机制在有些领域不能或不能有效发挥作用,达不到资源有效配置的目的,也就是达不到经济学所讲的“帕累托效率”。

二、筒答题1.简述所得税的优点。

答:所得税的优点主要有:(1)有利于体现社会公平。

(2)税负不易转嫁。

(3)征税环节单一,不存在重复征税。

(4)具有“内在稳定器”的特征。

2.简述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的主要差异。

答: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是两项最重要和最常用的宏观经济政策,它们作为政府调节总需求的基本手段服务于重要的宏观经济目标,但它们之间也存在着许多差异。

这些差异主要表现在以下6个方面。

(1)制定政策的主体有差别。

(2)政策目标有区别。

(3)政策手段有区别。

(4)政策时滞不同。

《政府经济学》名词解释+简答题

《政府经济学》名词解释+简答题

四、名词解释(一)1.政府经济,是一种与企业、个人经济活动相对应的经济行为,即以政府为主体的资源配置及其宏观经济管理。

2.政府经济学是专门研究以政府为主体的资源配置及其宏观管理规律的学科。

3.信息的不对称通常是指进行商品和劳务交易的双方,由于所掌握的信息量不相等,不能旬效开展公干竞争,从而对资源配置产生扭曲。

4.社会公平是指社会成员对收入分配差距的心理承受能力,是一种价值判断,受社会文化传统、意识形态、经济发展水平、人们的经济地位等多种因素影响,具有较大的不确定性和可变性。

5.消费的非竞争性则是指消费过程中的这样一种性质:一些人对某一产品的消费,不会影响另一些人对这一产品的消费,一些人从这一产品中的受益不会影响另一些人从这一产品中的受益,受益对象之间不存在利益冲突。

换言之,增加消费者的边际成本为零。

6.公共物品是与私人物品相对应的一个概念,消费具有非竞争性和非排他性特征,一般不能或不能有效通过市场机制由企业和个人来提供,主要由政府来提供。

7.生产的外部经济性指企业和个人的生产经营活动,对他人产生了积极影响。

8.产权是经济当事人对其财产(物品或资源)的法定权利,这一权利是排他的、可转让的和永久的。

9.所谓多数裁定原则,是指要通过一个方案,必须有一半以上的人赞同。

多数裁定原则还可以具体分为简单多数原则、有条件多数原则。

10.所谓中位选民,是指他的偏好落在所有选民偏好序列的中间。

11.购买性支出是指政府以购买者的身份在市场上采购所需的商品和劳务,用于满足社会公共需要。

12.转移性支出是指预算资金单方面无偿转移支出,如社会保障支出、财政补贴等。

13.公共是指政府将一部分公共资金用于购置公共部门的资产,以满足社会公共需要所形成的支出,它是政府提供公共物品的基本手段,也是政府提供公共服务的前提与基础。

14.行政管理支出,就是指政府财政用于国家各级立法机关、行政管理机关、机关行使公共管理职能所需要的经费开支。

政府经济复习重点学

政府经济复习重点学

政府经济学复习重点一、名词解释1、市场机制:市场机制是市场运行的实现机制,它是市场中供求、价格、竞争三大构成要素之间相互联系、相互作用和相互制约的关系。

2、经济体制:经济体制是一个国家管理经济的方法、方式和具体制度的总称,是该国经济体制在管理过程中的具体化,包括生产关系的具体化和国家执行经济管理职能的具体形式。

3、宏观调控:宏观调控一般是指通过财政金融政策、收入分配政策和产业区域政策等对国民经济宏观运行状态进行预期性或即期性的调解或控制,其目的是要保证经济稳定增长、收入公平分配及产业结构协调均衡。

4、经济性管制:经济性管制是指在自然垄断和信息偏在的领域,主要为了防止资源配置低效并确保利用者的公平利用,政府机关用法律权限,通过许可和认可等手段,对企业的进入和退出、价格、服务的数量和质量、投资、财务会计等有关行为的管制。

5、管制俘获理论:是指确立政府管制的立法机关或政府管制机构仅代表某一特殊利益集团的利益,而非一般公众。

6、激励性管制:所谓激励性管制就是针对原有的进入、价格管制不利于企业降低成本、提供高效率的弊端,向被管制企业引进更多的竞争性激励,促进企业内部效率化的一种管制方式。

其主要做法有特许投标制、价格上限管制、时滞管制等。

7、产业政策:所谓产业政策是指政府依照国民经济发展中资源配置结构变化的客观规律,根据本国的国情及其经济发展在不同阶段的需要,对资源配置结构进行调整的经济政策。

8、公共产品:所谓公共产品是指那些在消费上具有非竞争性和非排他性的产品和服务。

9、公共选择:公共选择是与私人选择相区别的集体选择,是指人们通过民主政治过程来决定公共产品的需求、供给与产量,是把个人或私人选择转化为集体选择的一种过程或机制,是对资源配置的非市场决策。

10、相对多数规则:相对多数规则是指,只要某备选方案获得的票数比其他备选方案多就可以胜出,赞同的票数可以不过半数。

这一规则下,投票的结果可能是低效率的,甚至没有确定的结果。

政府经济名词解释

政府经济名词解释

政府经济名词解释1. 国内生产总值(GDP):国内生产总值是用来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总量的指标,是一个国家一定时间内生产的所有最终商品和服务的市场价值的总和。

2. 通货膨胀:通货膨胀是指在一定时间内经济总需求超过经济总供给,导致货币流通中的购买力下降,物价普遍上涨的现象。

3. 经济增长率:经济增长率是指在一定时间内国家或地区经济总量的实际增长速度。

经济增长率通常以国内生产总值的百分比表示。

4. 贸易逆差:贸易逆差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在贸易中进口超过出口的情况,也就是贸易顺差的反义词。

5. 股票市场:股票市场是指投资者可以买卖公司股票的场所,通过股票市场,公司可以融资,投资者可以获取投资回报。

6. 社会保障:社会保障指的是政府通过制定和实施一系列社会福利政策和措施,来保障社会成员的基本生活。

社会保障包括社会保险、医疗保险、失业保险等。

7. 供给链:供给链是指从原材料供应商到最终用户的一系列产业链环节。

供给链管理旨在优化和控制供给链中的物流、信息流和资金流动,以提高效率、降低成本。

8. 货币政策:货币政策是指通过调整货币供应量和利率等手段,来影响经济运行和货币市场的一系列政策措施。

9. 供给侧改革:供给侧改革是指通过优化供给结构、激发供给活力,来推动经济发展的一系列改革措施。

供给侧改革旨在通过供给侧的结构性改革来提高经济增长潜力和质量。

10. 产业升级:产业升级是指通过提高产业价值链水平、技术创新和资源配置优化,来推动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的过程。

11. 零售业:零售业是指将商品直接销售给最终消费者的商业行为和行业。

12. 房地产开发:房地产开发是指开发商将土地或者现有建筑物进行改造,建设住宅、商业或者办公楼等房地产项目的过程。

13. 财政赤字:财政赤字是指政府在一定时间内支出超过收入而产生的财政缺口。

14. 汇率:汇率是指一国货币与另一国货币的一定数量之间的交换比例关系。

汇率的变动会影响国际贸易和资本流动。

电大政府经济学名词解释52个

电大政府经济学名词解释52个

政府经济学—名词解释:1、政府经济:政府经济,是一种与企业、个人经济活动相对应的经济行为,即以政府为主体的资源配置及其宏观经济管理。

2、市场失灵:市场失灵。

市场失灵是指市场机制在有些领域不能或不能有效发挥作用,达不到资源有效配置的目的。

也就是这不到经济学所讲的“怕累托效率”。

3、竞争失灵:即市场处于不完全竞争状态,也称之竞争失灵。

在现实经济运行中,市场往往达不到完全竞争状态,而是存在垄断,即不完全竞争。

至于垄断的具体情况,还可进一步划分,主要包括完全垄断、寡头垄断和垄断竞争。

4.信息的不对称性:通常是指进行商品和劳务交易的双方,由于所掌握的信息量不相等,不能有效开展公平竞争,从而对资源配置产生扭曲。

而这种信息的不对称性,是市场机制自身无法克服的。

5、社会公平:是社会成员对收入分配差距的心理承受能力。

它是一种价值判断,受社会文化传统、意识形态、经济发展水平、人们的经济地位等多种因素影响,具有较大的不确定性和可变性。

6、经济公平:是生产要素投入和产出之间的对比关系。

经济公平就要求资本、劳动力、土地等生产要素获得利润、工资、地租等要素收入,投入与产出之间保持一个合理的比例。

如等量资本投资能够获得大致平均的利润等。

7.自然垄断:有时也称之为天然垄断,是与某些商品和劳务自身的特点有关,即这类商品和劳务在由一家企业提供时其成本比由多家企业提供时低,有利于节约社会资源。

供电、供水、供气等公用事业服务的生产和提供,具有明显的自然垄断特征。

8、洛伦茨曲线:由统计学家M·O·洛伦茨提出,用累积的一定人口数量占总人口的百分比与这部分人口所获得的收入占总收入百分比的对应关系来表示。

人们通常用洛伦茨曲线衡量收入差距,以及收入分配不公平的状况。

9、公共物品:公共物品是与私人物品相对应的一个概念。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公共物品不能或不能有效通过市场机制由企业和个人提供,需要政府组织生产和提供。

10、消费的非竞争性:消费的非竞争性则是指消费过程中的这样一种性质:一些人对某一产品的消费不会影响另一些人对这一产品的消费,一些人从这一产品中的受益不会影响另一些人从这一产品中的受益,受益对象之间不存在利益冲突。

《政府经济学》期末复习重点(名词解释、简答题、论述题)

《政府经济学》期末复习重点(名词解释、简答题、论述题)

2014年秋季《政府经济学》期末复习重点提要
一、名词解释
1.财产税
2.城镇土地使用税
3.房产税
4.耕地占用税
5.流转税
6.契税
7.印花税
8.营业税
9.增值税
二、简答题
1.什么是政府经济?如何理解政府经济?
2.什么是政府经济?如何理解政府经济?
3.如何认识市场失灵与政府经济的必要性?
4.公共物品私人供给需要的条件。

5.公共物品的公共供给方式及其理论依据。

6.科斯定理的涵义。

7.中位选民理论的内容。

8.阿罗不可能定律的内容。

9.行政管理性支出和其他购买性支出的区别。

10.社会保险的项目。

11.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的主要差异。

12.区域经济政策的功能。

13.国际税收中法人居民的判定标准。

14.国际税收协定的基本内容。

三、论述题
1.政府经济调控能力的有限性。

2.公共定价的方法及其实用性。

3.多党制议会民主制度对西方国家政府经济政策的重要影响。

4.政府收入规模的制约因素。

5.税负转嫁效应。

6.政府外债的功能。

7.社会保障基金筹集模式及各自的优劣。

8.财政补贴对经济的消极作用。

请参与纸质考核教学点的各位老师对照课程的综合练习题和本复习重点给学生们提供有针对性的学习辅导。

政府经济学重难点梳理名词解释及简答

政府经济学重难点梳理名词解释及简答

政府经济学重难点梳理第1章一、名词解释1.政府经济提示:政府经济,是一种与企业、个人经济活动相对应的经济行为,即以政府为主体的资源配置及其宏观经济管理。

2.政府经济学提示:政府经济学是专门研究以政府为主体的资源配置及其宏观管理规律的学科。

二、简答什么是政府经济?如何理解政府经济?提示:政府经济,是一种与企业、个人经济活动相对应的经济行为,即以政府为主体的资源配置及其宏观经济管理。

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理解政府经济:(1)政府经济活动的主体是各级政府;(2)政府经济的客体是政府所参与分配的部分国民收入或国民生产总值,以及在此基础上进行宏观调控的国民经济系统;(3)政府经济的形式主要表现为政府收入、政府支出以及宏观经济管理;(4)政府经济的依据是社会公共权力;(5)政府经济的目的是满足社会公共需要。

第2章一、名词解释1.市场失灵提示:市场失灵是指市场机制在有些领域不能或不能有效发挥作用,达不到资源有效配置的目的。

也就是达不到经济学所讲的“帕累托效率”。

2.信息的不对称提示:信息的不对称通常是指进行商品和劳务交易的双方,由于所掌握的信息量不相等,不能有效开展公平竞争,从而对资源配置产生扭曲。

3.社会公平提示:社会公平是指社会成员对收入分配差距的心理承受能力,是一种价值判断,受社会文化传统、意识形态、经济发展水平、人们的经济地位等多种因素影响,具有较大的不确定性和可变性。

4.洛伦茨曲线提示:在个人收入分配领域,人们通常用洛伦茨曲线衡量收入差距,以及收入分配不公平的状况。

洛伦茨曲线由统计学家洛伦茨提出,用累积的一定人口数量占总人口的百分比与这部分人口所获得的收入占总收入百分比的对应关系来表示。

5.消费的非竞争性提示:消费的非竞争性则是指消费过程中的这样一种性质:一些人对某一产品的消费,不会影响另一些人对这一产品的消费,一些人从这一产品中的受益不会影响另一些人从这一产品中的受益,受益对象之间不存在利益冲突。

换言之,增加消费者的边际成本为零。

电大政府经济学名词解释

电大政府经济学名词解释

政府经济学名词解释1、政府经济,就是一种与企业、个人经济活动相对应的经济行为,即以政府为主体的资源配置及其宏观经济管理。

其中,政府财政分配及其提供公共服务在政府经济活动中居核心地位。

2、政府经济学:就是专门研究以政府为主体的资源配置及其宏观管理规律的学科。

3、市场失灵:就是指市场机制在有些领域不能或不能有效发挥作用,达不到资源有效配置的目的。

也就就是达不到经济学所讲的“帕累托效率”。

4、竞争失灵:市场处于不完全竞争状态,也称之竞争失灵。

5、信息的不对称:通常就是指进行商品与劳务交易的双方,由于所掌握的信息量不相等,不能有效开展公平竞争,从而对资源配置产生扭曲。

6、社会公平:就是指社会成员对收入分配差距的心理承受能力。

7、经济公平:就是指生产要素投入与产出之间的对比关系。

8、自然垄断:有时也称之为天然垄断,就是与某些商品与劳务自身的特点有关,即这类商品与劳务在由一家企业提供时其成本比由多家企业提供时低,有利于节约社会资源。

供电、供水、供气等公用事业服务的生产与提供,具有明显的自然垄断特征。

9、洛伦茨曲线:在个人收入分配领域,人们通常用洛伦茨曲线衡量收入差距,以及收入分配不公平的状况。

洛伦茨曲线由统计学家洛伦茨提出,用累积的一定人口数量占总人口的百分比与这部分人口所获得的收入占总收入百分比的对应关系来表示。

10、公共物品:就是与私人物品相对应的一个概念,具有消费的非竞争性、消费的非排她性、效用的可分割性、消费的强制性特征。

一般不能或不能有效通过市场机制由企业与个人来提供,主要由政府来提供。

11、消费的竞争性,就是指消费者在消费某种产品时,会影响其她消费者同时从该产品中受益。

或者随着消费者或消费数量的增加,引起的商品的生产成本的增加。

12、俱乐部物品:可能发生拥挤的公共物品,布坎南称之为"俱乐部物品"。

当消费人数低于拥挤点时,该物品就是非竞争的,而当消费人数超过拥挤点时,这种物品的消费就变成竞争的。

政府经济学学习重点(名词解释和简答题)

政府经济学学习重点(名词解释和简答题)

《政府经济学》学习重点(名词解释和简答题)一、单项选择题,请见期末复习指导(白色封皮小册子)二、单项选择题,请见期末复习指导(白色封皮小册子)三、判断题,请见期末复习指导(白色封皮小册子)四、名词解释1.政府经济提示:政府经济,是一种与企业、个人经济活动相对应的经济行为,即以政府为主体的资源配置及其宏观经济管理。

2.政府经济学提示:政府经济学是专门研究以政府为主体的资源配置及其宏观管理规律的学科。

3.市场失灵提示:市场失灵是指市场机制在有些领域不能或不能有效发挥作用,达不到资源有效配置的目的,也就是达不到经济学所讲的“帕累托效率”。

4.信息的不对称性提示:信息的不对称性,通常是指进行商品和劳务交易的双方,由于所掌握的信息量不相等,不能有效开展公平竞争,从而对资源配置产生扭曲。

5.政府决策信息的有限性提示:政府决策信息的有限性,是指政府在调节经济运行、克服市场失灵的过程中,由于所收集、掌握信息不足,影响政府决策的及时性、准确性和科学性,政策达不到预期效果。

6.经济发展提示:经济发展是在经济增长的基础上,经济运行和人民生活质量得到改善,包括产业结构优化、贫富差距缩小,生产生活环境改善、人们医疗教育文化生活质量得到提高等。

7.政府资源配置职能提示:政府资源配置职能,是指通过政府经济活动,引导人力、物力、财力等社会资源流动,形成一定的产业结构、区域经济结构等经济结构,优化资源配置结构,提高资源使用效率。

8.公共物品提示:公共物品,是指和私人物品相对应,不能或不能有效通过市场机制由企业和个人来生产、供给,而主要由政府等公共组织来提供,以满足社会公共需要的商品和劳务。

9.公共物品的非排他性提示:公共物品的非排他性,是指当一个居民或企业享受政府等提供的公共物品服务时,不能排除其他居民或企业也能享受公共服务。

10.公共物品的非竞争性提示:公共物品的非竞争性,是指当一个居民或企业享受政府等提供的公共物品服务时,其他居民或企业也能同时享受。

政府经济学复习题及答案

政府经济学复习题及答案

• A.税收收入 B.租金 C.企业上缴利润 D.工资
• (A)
• 29.国有财产收入是指政府凭借( )其而取得的租金、利息和变 价款等收入。
• A.地位 B.威信 C.拥有的财产 D.实力
• (C)
• 30. 行政司法收入是指( )由于向居民提供某种服务或为了限 制人们的某些行为根据一定的标准收取的规费收入或罚没收入。

B.财政支出的成本-效益分析

C.财政支出性质

D.财政支出的用途
•A
• 10、下列选项中不属于科学技术三项费用的是

A.新产品试制费

B.中间试验费

C.更新改造费

D.科学研究补助费
• (C)
精选ppt课件
4
• 11、二战后西方发达国家的财政支出大幅增长的主要原因是

A.凯恩斯主义的国家干预论被推崇
• (A)
精选ppt课件
7
• 26.债务收入是国家以( )方式从国内、国外取得的借款收入。
• A.法律 B.政策 C.信用 D.口头
• (C)
• 27. ( )是国民经济的基础。
• A.第一产业 B.第二产业 C.第三产业 D.其他产业
• (A)
• 28. ( )是财政收入的最主要形式,是政府活动的主要财力支柱。

B政府一般是指由公共当局及其通过政治程序设立的机构组成, 并在它的疆域内 或管辖地区实施强制的垄断权力

C政府是按照政治程序设立的一套机构

D政府具有垄断性和强制性的政治权力及公共权力
• (A)
• 3.以下属于政府的职能的是

A政治职能

政府经济学复习

政府经济学复习

第一章一、名词解释1、政府经济是一种与企业、个人经济活动相对应的经济行为,即以政府为主体的资源配置及其宏观经济管理。

其中,政府财政分配及其提供公共服务在政府经济活动中居核心地位。

(0707考)2、政府经济学是专门研究以政府为主体的资源配置及其宏观管理规律的学科。

二、单项选择题1、政府经济的主体是(A)A、政府B、企业C、个人D、行业协会2、政府经济的依据是(B)A、道德劝说 B 、社会公共权力 C、财产所有权 D、法律制度3、政府经济的目的是(A)A、满足社会公共需要B、追求商业利润C、满足官僚享受D、维护阶级统治三、多项选择题1、政府经济学的学习方法包括(ABC)A、理论与实践相结合B、实证分析与规范分析相结合C、历史分析与逻辑分析相结合D、矛盾的分析方法2、政府经济的形式主要表现为(ABC)A、政府收入B、政府支出C、宏观经济管理D、政府间转移支付四、简答题什么是政府经济如何理解政府经济?答:政府经济,是一种与企业、个人经济活动相对应的经济行为,即以政府为主体的资源配置及其宏观经济管理。

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理解政府经济:(1)政府经济活动的主体是各级政府(2)政府经济的客体是参与部分国民收入或国民生产总值分配,并对国民经济运行进行宏观调控(3)政府经济的形式主要表现为政府收入、政府支出以及宏观经济管理。

(4)政府经济的依据是社会公共权力。

第二章一、名词解释1、市场失灵:是指市场机制在有些领域不能或不能有效发挥作用,达不到资源有效配置的目的。

也就是达不到经济学所讲的“帕累托效率”。

2、竞争失灵:市场处于不完全竞争状态,也称之竞争失灵。

在现实经济运行中,市场往往达不到完全竞争状态,而是存在垄断,即不完全竞争。

至于垄断的具体情况,还可进一步划分,主要包括完全垄断、寡头垄断和垄断竞争。

3、信息的不对称:通常是指进行商品和劳务交易的双方,由于所掌握的信息量不相等,不能有效开展公平竞争,从而对资源配置产生扭曲。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政府经济学概念:政府经济学是运用经济分析的方法,分析政府及政府的行为,用经济分析的价值,评估政府绩效的一门学科。

2.政府失败所谓政府失败,是指在现实的市场经济中,人们期望政府能够办好市场办不好的事,结果却发现政府不仅不能补救市场的失灵,反而降低了社会效益。

3.市场失灵所谓市场失灵,是指由于内在功能性缺陷和外部条件缺陷引起的市场机制在资源配置的某些领域运作不灵。

狭义的市场失灵主要表现在外部负经济效应、垄断生产和经营、公共物品的生产、信息不对称情况下的商品交易以及社会收入分配不均等问题的调节上运作不灵。

广义的市场失灵,除了包括狭义市场失灵的内容外,还包括宏观经济总量失衡导致的经济波动。

4.帕累托最优在一定的资源配置状态下,如果是任何一方当事人的经济福利增进,必须以其他当事人的经济福利的减少为代价,此时,资源配置状态就是最优的。

5.瓦尔拉斯均衡经济学家把价格使商品供应量和需求量相等的状态叫做“市场均衡”。

自由买卖、自由交易所形成的价格有可能使许多商品的市场同时达到均衡,这样的状态成为“瓦尔拉斯均衡”。

6.有限政府政府的有限性(1) 在政府目的方面,有限政府是保护个人基本权利和经济自由的政府。

(2) 在政府职能方面,有限政府是只能限制在公共领域的政府。

(3) 在政府过程方面,有限政府是实行透明行政的政府。

(4) 在政府约束方面,有限政府是实行法治的政府。

7.公共产品公共产品,是指那些在消费上具有非竞争性和非排他性的产品和服务。

8.林达尔均衡林达尔均衡:试图找出民主国家选定公共产品的合理水平和决定人们之间税负合理分布所需的原则和决策标准。

9.公用地悲剧哈丁在“公用地悲剧”理论中,他设想了一个向一切人开放的牧场,其中每个牧羊人的直接利益的大小取决于他所畜牧的牲畜数量的多少。

当存在过度放牧问题时,每个牧羊人只承担公用地退化成本的一部分,这时就会出现所有人都追求各自的最大利益的现象。

这就是悲剧所在,每个人都被局限在一个迫使他在有限范围内无节制的增加牲畜的制度中。

在信奉公共事物自由的社会中,每个人均追求自己的最大利益,公共事物中的自由给所有人带来毁灭性的灾难。

10.公共选择指人们通过民主政治过程来决定公共产品的需求、供给与产量,是把个人或私人选择转化为集体选择的一种过程或机制,是对资源配置的非市场决策。

11.公共企业公共企业,又称公营企业,指所有权或控制权属于政府,并受其直接控制,具有企业法人地位的经济实体。

12.政治市场是人们参与政治活动时,与其他政治个体、政治组织发生关系的场所。

13.中间投票人定理所谓中间投票人,简言之,就是对提案或公共产品需求规模持中间立场的投票人,他正好把其余偶数个投票人划分为人数相等、兴趣相反的两组。

由于中间投票人所持偏好重要,他理想中的备选方案总能够在投票过程中击败其他方案,脱颖而出,决定投票的最后结果。

因此,只要所有投票者存在单峰偏好,按简单多数规则对单维议案投票必定得出一个唯一结果,该结果恰好是中间投票人的第一偏好,即中间投票人方案会被顺利通过。

14.阿罗不可能定理即所谓在每一个社会成员对于社会状态各有其特定偏好的前提下,要找出一个在逻辑上不以个人偏好相矛盾的社会状态的选择顺序是不可能的。

因此,现代民主制度下,公共部门无法把社会成员对于公共产品的不同个人偏好加总成一个集体的偏好。

15.外部效用指的是某一个人(或厂商)的经济活动,影响了其他人(或厂商),却没有因此而付出成本,或获得受益的现象。

16.科斯定理科斯第一定理:在产权明确的情况下,如若交易成本为0 或小的可以忽略不计,市场机制(指交易双方的谈判)可以把外部效应内在化,使资源配置达到帕累托最优状态。

科斯第二定理:在产权明确情况下,如若交易成本不为0 或不是小的可以忽略不计,那么,合理的制度选择就可以减少交易成本,使外部效应内在化,使资源得到合理配置。

17.寻租寻租是人们为获得经济租而寻求权力拥有者庇护的活动。

18.D UP,1982,“DUP”,指“直接非生产性寻利活动”(Directly Unproduction Profit-seekingActivities),包括所有以直接的非生产方式获得利润的活动。

具体形式有:(1) 寻求关税好处的院外活动:改变关税及要素收入→金钱收入(2) 寻求税收好处的院外活动:政府收入→自己(3) 寻求垄断利益的院外活动:人为的能产生租金的垄断(4) 逃避关税或者走私:合法进口品-非法进口品=价格差→P19.“软政权化”软政权化由缪尔达提出,指的是法律、制度等都是软约束,政府官员可以执行,也可以不执行,先决条件是:是否有利己效用;其实质是行政的随意性控制。

即权力约束软化。

20.奥茨定理假定公益物品的消费是遍及全部地域的,所有人口的,并且该物品的每一个产出量的提供成本对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来说,都是相同的,那么,对于这一种公益物品来说,让地方政府将一个帕累托有效的产出量提供给本地居民,总是要比中央政府向全体选民提供任何特定的并且一致的产出量有效的多。

21.财政联邦制定义:中央与地方政府为在分工与合作基础之上,共同完成公共经济职能,各自拥有一定的财权与财力的制度。

22.分税制分税制:指各级政府之间在明确划分支出责任的基础上,按照事权与财权相对称的原则,结合税种的特点,划分税种收入以及相应的管理权限,在辅之以转移支付手段的比较规范的分级财政制度。

23.政府规制政府部门依据有关法律、法规,通过许可、定价等手段,对企业经济活动施加直接影响的行为。

24.俱乐部理论俱乐部模型:布坎南;用于解决中央、地方共同执行公共事务时,地方辖区范围应该有多大。

核心内容:随着俱乐部接受新的成员,现有的俱乐部成员原来所承担的成本有更多的成员来分摊,新成员加入使俱乐部拥挤,从而使设施更加紧张,显然一个俱乐部最佳的规模应当界定在这样一个均衡点上:新成员加入所产生的边际成本(拥挤成本)与由于新成员分摊成本所带来的边际收益(边际节省)恰好相等。

理论上是可以,但实际却难以实现。

25.蒂博特模型核心内容:人们为使自己的效用最大化,总想在全国范围内寻找地方政府所提供的公共产品与所征收的税收间的最佳组合,当他们在某地发现这种组合符合自己效用最大化目标时,他们便聚集在这一辖区内工作和生活,并接受该辖区地方政府的管理。

这类似于“以脚投票”。

假设的前提:①人们可以自由流动;②人们完全了解辖区之间税收与公共产品的差别;③有足够多的辖区可供选择;④人员的流动性不受任何就业机会的约束和限制;⑤公共产品或税收在各个辖区之间不存在任何外部效应;26.政府纠正市场失灵的优势政府纠正市场失灵的四大优势(新凯恩斯主义)1. 征税权2. 禁止权3. 处罚权4. 交易成本/交易费用(1) 组织费用(2) “搭便车”问题(3) 不完善信息市场(4) 逆向选择(“劣胜优汰”)27.集体行动的困境集体行动的逻辑就是个人理性不是实现集体理性的充分条件,其原因是理性的个人在实现集体目标时往往有“搭便车”的倾向。

集体行动的可能性只有在特定的条件下才存在,即组成集团的人数足够少,并且集团内存在着迫使或诱使集体利益的选择性刺激机制,在这种条件下“搭便车”倾向会得到遏制。

一个国家的兴衰,往往决定于分利集团的情况,分利集团的天然倾向是宁可牺牲国家兴旺的前途而为自己牟取利益,因此分利集团势力越强,国家就越容易衰落。

28.囚徒博弈这一理论最通俗的描述就是:被警察抓住的两个囚徒有四种可供选择的策略,第一个选择是双方都不交待作案事实,警察会由于证据不足而只能对双方都处以轻微的处罚,这一方案在整体上是最优的方案,但对个体而言则是次优的选择,因为囚犯可以通过出卖对方而获得最优的结果;接下来的选择是一方交待,一方不交待,根据抗拒从严、坦白从宽的原则,这一方案对交待者非常有利,但对不交待者则是最差的方案;最后一个方案则是大家都交待,这样俩人都会处以一定的惩罚,但会比不交待的处罚重,不存在优惠的问题,这个从整体上看来是最坏的选择。

29.私人选择与公共选择的区别30.政治市场中公共产品偏好显示的途径政治市场上,公共产品偏好显示的四种途径:1. 投票:直接投票是消费者亲自对公共产品的方案进行选择,体现了直接民主;间接投票,是通过选举代表、议员进行投票,体现了间接民主。

2. 发言:公开演讲、网络、上课、游行、集会、示威等等。

3. 进退:即以脚投票,就是在一个社区,当公共部门公共产品供给不足的时候,该社区的投票者将选择退出,迁移到能满足其需求偏好的社区去。

4. 反叛,即通常所说的革命。

31.公共选择的规则(1).全体一致同意规则含义:所谓“全体一致规则”,就是通常提及的全票通过原则,是指一项公共决策或集体行动方案,只有在全体当事人都一致同意,或者至少没有一个人反对的前提下才能被通过和实现。

在这种规则下,每一个当事人都对将要达成的集体决策享有否决权。

(2).最优多数规则(3). 多数通过规则其中包括:a.相对多数规则,是指只要某被选方案获得的票数比其他被选方案多就可以胜出,赞同的票数可以不过半数。

在这一规则下,投票的结果可能是低效的,甚至没有确定的结果。

b. 简单多数规则,又称为过半数规则,是指每人一票对提案进行赞成或反对的投票,若有一半或半数以上某个比例的人投票赞成,提案即获得通过。

(简单多数规则包括①单峰偏好:即所谓投票人的偏好为单峰值,是指在诸备选提案中,某投票认最偏爱其中一项提案,并且离开该提案向任何其他提案变化时,偏好程度都会始终持续下降,从而该投票人对各提案的偏好顺序在几何图形上表现为单峰。

②双峰偏好/多峰偏好:在诸备选提案中,某投票人对其中一项提案的偏好程度较高,但沿某一方向离开该提案向其他提案变动时,偏好程度始而下降继而上升。

)32.外部效应矫正的途径校正的途径1. 公共部门对外部效应的校正:(1) 强制性征税或罚款,增加私人边际成本;(2) 补贴;(3) 规制或管制。

2. 私人部门对外部效应的校正:(1) 组织一体化,指对社会组织制度进行重组,使利益受到某项决定影响的人在做出该决定时能作为参与者发挥作用,即组织方面的适当改革可以使外部效应内在化。

(2) 产权界定:科斯定理(3) 其他方法①以市场为基础的政府政策:如:环保产业化②公共资源的自主治理:③社会道德制裁:33.寻租与寻利的区别34.寻租行为的后果35.寻租的层次性36.反寻租—设租的策略1. 康格列敦的观点:解决经济租的问题由三种模式:(1) 两两竞争,无更高层次的主管,是军备竞赛模式(2) 两两竞争,有更高层次的主管,是专制模式(3) 两两竞争,有三个高层次的主管,是民主模式——→委员会表决的民主方式决策,可能比其他方式更能减少寻租活动造成的资源浪费。

2. 海金斯的观点:从两个层次——(1) 放开第一层次的管制:市场经济行为尽量竞争化;(2) 第二层次,官位可以买卖或指定,而非选举或考试,但要公开化。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