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域经济学各章习题及答案

合集下载

区域经济学试题及答案

区域经济学试题及答案

《区域经济学》试题一、不定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24分)1.从()研究经济现象,正是区域经济学区别于其它经济学学科的根本所在。

A.时间角度B.空间角度C.结构角度D.环境角度2.区域规划的主体是()。

A.政府B.企业C.个人D.政府与企业3.区位选择的标准包括()。

A.成本最低B.地区形象最佳C.市场份额最大D.聚集效应4.影响交易成本的区域性原因包括()。

A.经济发达程度B.区域垄断及其竞争C.区域集团形成及其竞争D.区域间地方政府及其竞争5.根据区域经济合作双方提供生产要素水平的不同,区域经济合作可以划分为()。

A.水平合作B.国际经济合作C.垂直合作D.一国范围内不同地区间的区际经济合作6.下列关于人力资源的理解准确有()。

A.人力资源是指某种范围内的人口总体所具有的劳动能力的总和B.人力资源又被称为“劳动力资源”或者“劳动资源”C.人力资源包括体质、智力、知识和技能四个部分D.人力资源具有非再生性7.区域间的直接投资合作的形式包括()。

A.信贷B.独资C.证券D.合资8.下列选项中,被称为二次能源的有()。

A.固体能源B.液体能源C.气体能源D.电力9.在区域经济发展中,选择支柱产业应当遵循的条件包括()。

A.应当有很低的区位商B.在地区工业总产值中占很大的比重C.要有比较大的产业关联度D.要有较高的产业规模经济10.制定区域规划的原则包括()。

A.统一原则B.发挥优势原则C.兼顾全局原则D.效益原则11.区域基础设施包括()。

A.区域交通系统B.公用事业系统C.文化教育系统D.医疗卫生系统12.区域经济政策的必要性主要体现在()。

A.市场经济在区域发展与运行方面存在功能失灵B.区域经济具有要素分布的空间上的均等性C.区域经济具有要素分布的空间上的不均等性D.不平等的区域竞争使区域差异扩大不可避免二、名词解释(每小题4分,共16分)1.区域:2.配第-克拉克定律:3.垂直区域经济合作:4.投资:三、判定分析题(先判断对错,再说明理由,每小题5分,共15分)1.通过扩大生产规模,增加生产能力或企业个数,相互采取聚集联合化与专业化方式,形成分工协作,达到效益最优,在区域内相互联系的生产聚集被称为非功能聚集。

区域经济学课后练习题答案

区域经济学课后练习题答案

区域经济学课后练习题答案第一章1.区域经济学的基本任务是什么?区域经济学有广义和狭义之分。

狭义的区域经济学是研究区域经济发展和区际关系的科学。

它要回答一个区域是如何实现经济增长和经济发展的,各个地区以及主要城市在全国劳动地域分工中具有什么样的优势,应该处于什么样的地位,承担什么样的功能;应该与其他地区建立什么样的技术经济联系,如何建立这样的联系。

这是区域经济学必须回答的问题,是研究任何区域经济发展起码要解决的问题,也是别的学科不能替代的研究领域。

广义的区域经济学是研究区域经济发展一般规律的科学。

区域经济学是以特定的空间为研究对象的,而所有的经济现象都会在这一空间发挥作用,区域经济学必须研究在各种经济现象的交互作用下,区域经济作为一个相对独立整体的一般发展规律。

因此,研究区域经济学需要熟悉其他相关的经济学知识,研究它们在区域经济发展不同阶段的作用方式和作用特征。

同时,区域经济学是以一定的地理空间为研究对象的,因此,研究区域经济学必须要熟悉地理学。

实际上,区域经济学是地理学与经济学相结合的产物它是研究各种经济现象在地理空间上发展变化规律的科学。

区域经济学是一门应用性很强的边缘科学。

2.中国作为发展中的大国,区域经济学的特殊作用是如何体现的?根据中国经济发展的特点,深入研究适合中国国情的区域经济学是中国经济发展的迫切需要,在中国跨世纪的发展中,中国区域经济学担负着特殊的历史使命。

第一,是中国在新世纪发展中面临的国际国内形势的需要。

伴随着进入2l世纪的钟声,人类社会已进入一个全新的时代,发达国家及相当一部分发展中国家都由工业社会进入信息社会,技术进步日新月异,信息高速公路缩短了空间距离,把世界密切地联为一体。

这无疑使经济实力强大的发达国家在全球范围内寻求新的经济发展空间、扩张其经济统治变得更为容易,借助于知识经济的东风,发达国家迎来了一个新的发展时代。

世界经济的发展给中国提出了极其严峻的挑战。

中国在新世纪的发展中,既要完成传统的工业化过程,又要追赶世界知识经济发展的步伐。

区域经济学试题及答案

区域经济学试题及答案

《区域经济学》试题一、不定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24分)1.从()研究经济现象,正是区域经济学区别于其它经济学学科的根本所在。

A.时间角度B.空间角度C.结构角度D.环境角度2.区域规划的主体是()。

A.政府B.企业C.个人D.政府与企业3.区位选择的标准包括()。

A.成本最低B.地区形象最佳C.市场份额最大D.聚集效应4.影响交易成本的区域性原因包括()。

A.经济发达程度B.区域垄断及其竞争C.区域集团形成及其竞争D.区域间地方政府及其竞争5.根据区域经济合作双方提供生产要素水平的不同,区域经济合作可以划分为()。

A.水平合作B.国际经济合作C.垂直合作D.一国范围内不同地区间的区际经济合作6.下列关于人力资源的理解准确有()。

A.人力资源是指某种范围内的人口总体所具有的劳动能力的总和B.人力资源又被称为“劳动力资源”或者“劳动资源”C.人力资源包括体质、智力、知识和技能四个部分D.人力资源具有非再生性7.区域间的直接投资合作的形式包括()。

A.信贷B.独资C.证券D.合资8.下列选项中,被称为二次能源的有()。

A.固体能源B.液体能源C.气体能源D.电力9.在区域经济发展中,选择支柱产业应当遵循的条件包括()。

A.应当有很低的区位商B.在地区工业总产值中占很大的比重C.要有比较大的产业关联度D.要有较高的产业规模经济10.制定区域规划的原则包括()。

A.统一原则B.发挥优势原则C.兼顾全局原则D.效益原则11.区域基础设施包括()。

A.区域交通系统B.公用事业系统C.文化教育系统D.医疗卫生系统12.区域经济政策的必要性主要体现在()。

A.市场经济在区域发展与运行方面存在功能失灵B.区域经济具有要素分布的空间上的均等性C.区域经济具有要素分布的空间上的不均等性D.不平等的区域竞争使区域差异扩大不可避免二、名词解释(每小题4分,共16分)1.区域:2.配第-克拉克定律:3.垂直区域经济合作:4.投资:三、判定分析题(先判断对错,再说明理由,每小题5分,共15分)1.通过扩大生产规模,增加生产能力或企业个数,相互采取聚集联合化与专业化方式,形成分工协作,达到效益最优,在区域内相互联系的生产聚集被称为非功能聚集。

区域经济学作业1、2、3、4及答案

区域经济学作业1、2、3、4及答案

作业1一:名词解释1、区域经济:是一个系统的概念,影响区域经济发展的因素有外部的国际影响、政府行炎、区际互动三方面和区域内部影响经济发展的诸要素。

2、经济区域:是人的经济活动所造成的、围绕经济中心而客观存在的、具有特定地域构成要素并且不可无限分割的经济社会综合体。

3、新区域经济观:知识经济的显现,给区域经济的发展注入许多新概念、新特点和新观念。

同时,国际经济一体化的趋势,也催生了许多不同特点、不同规模和不同地区性质的区域经济组织。

因此,21世纪的区域经济学应有新的区域经济观。

4、国际区域经济:当代世界经济的一个重要特征是国际一体化。

在国际经济一体化的进程中,区域经济一体化趋势日益加强。

作为生产力高度发展的产物,区域经济一体化以区域经济集团化的形式在世界经济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5、欧洲联盟:最早是由法国联办德国、意大利、荷兰、比利时、卢森堡六国于1957年3月签订《罗马条约》,并于1958年元旦成立的,最早称为欧洲共同体。

6、区域经济一体化:是指地理上邻近的国家或地区,为了维护共同的经济利益和加强经济联系与合作相互间通过契约和协定,在区域内步消除成员国间的贸易壁垒,进而协调成员国间的社会经济政策,形成一个跨越国界的商品,资本,人员和劳务等自由流通的统一的经济区域的过程.7、亚太经济合作组织:亚太经济合作组织(APEC)成立于1989年,成立之初是由12个亚太国家和地区组成的一个非正式论坛组织,后来发展为一支推动全球自由贸易的重要力量。

二、问答1、从五个层次上阐述新区域经济观?:答:(1)突破了传统区域经济学的理论观念;(2)新的区域经济学不仅扩大了它的研究范围和层次,而且丰富和修正了区域经济学的一系列理论和方法;(3)科技园区和工业园区是人类进入21世纪所选择的最佳区域经济模式,它为人类科学技术的发明、发现和创造迅速转化为生产力提供了极好的区域经济环境,所以人们把科技园区和工业园区的创立视作人类20世纪末的伟大创举。

2023年自考《区域经济学》试题及答案

2023年自考《区域经济学》试题及答案

2023年自考《区域经济学》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1. 以下哪个因素不属于影响区域经济发展的基础性因素?A. 地理位置B. 自然条件C. 人口规模D. 市场条件答案:D2. 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核心内容是?A. 区域间关系协调发展B. 资源利用和环境保护的协调发展C. 社会、经济协调发展D. 教育、文化协调发展答案:B3. 区域经济合作是指:A. 由相邻地区之间开展合作B. 在区域内各国之间开展经济相互合作C. 同区域内的国家之间开展经济相互合作D. 同一产业在各地开展的合作答案:C二、简答题1. 什么是区域经济学?答:区域经济学是研究一个相对独立的、具有一定空间界限的地域经济单元中地方经济发展变化规律的经济学分支学科。

2. 什么是区域经济合作?答: 区域经济合作是指地缘邻近的国家或地区在经济方面开展相互合作,以实现对各自国家或地区发展的共同利益和目标。

三、论述题1. 以中国当前的经济发展形势为背景,简述培育新的增长点对区域经济发展的意义。

答:中国当前的经济发展已经由高速增长进入到了高质量发展的阶段,因此,培育新的增长点对于区域经济的发展至关重要。

培育新的增长点既可以通过发掘所在地区的特色产业,加强创新,提升产品附加值等方式来实现,也可以通过加强与周边地区的经济合作来实现。

新的增长点的出现不仅可以拉动地方经济的发展,也可以对所在地区的环境、交通、教育等方面的建设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2. 以区域经济协调发展为主题,简述协调发展的内涵和实施路径。

答: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是要求在区域经济发展过程中,强调区域内各经济体在空间和功能分工上的互补性和协调性,避免低水平的重复建设和无序的拓展,实现功能循序渐进的不断适应和提高。

具体实施路径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适度扩大市场和加强区域间经济联系2)实施基础设施互联互通计划以及一些重大公共设施建设3)加强产业在区域内的协调发展4)加强环境保护和资源利用的协调发展5)加强社会、经济和文化的协调发展。

《区域经济学》复习题及答案1

《区域经济学》复习题及答案1

《区域经济学》复习题及答案一、名词解释(每题3分, 共15分)1.区域经济增长2.地区生产产业专业化3.核心区4.区域经济协调发展5.投资环境二、填空题(每空2分, 共20分)1、提高资源利用效率2、第三产业3、商品交换4、创新5、S形6、关联性7、能源生产弹性系数8、区域性原则、效益原则9、资本流量和流向1.在市场经济条件下, 我国经济发展的核心问题是----------------2.市场因素是对--------影响最大的因素。

3.区域贸易是指一个地区与其他地区进行的--------活动的总称。

4、熊彼特认为:------是推动经济发展的根本动力, 它应该作为一种崭新的生产要素被引入生产函数。

5.城市化的阶段性规律表现为----------。

6.城镇体系域城镇群的最大差别体现在---------。

7、一般来说, ----------是用来反映能源生产与国民经济发展的相互适应状况的指标。

8、产业发展战略的制定, 一方面要体现-----------的原则, 另一方面要体现----------的原则。

9、投资三要素是指投资主体、资本流向和流量、获利程度, 其中, -----------是核心要素。

三、不定项选择题(每题2分, 共30分)1.ABCD2.BC3. A4. A5. D6.ABCD1.中国区域经济跨世纪发展的主要任务是-----------------A 规范政府职能B 培育大型企业集团C 加强宏观调控力度D 实现经济协调增长2.产业区位选择机制中的主体是------A目标驱动机制B 利益驱动机制C 市场调控机制D 宏观调控机制3.在下列经济合作中属于水平性经济合作的是-----A棉花生产企业与纺织厂的合作B 为汽车总装厂生产零部件的加工企业C 南南合作D 东西合作4.中国经济增长的第一推动力是---------A科技进步B 人力资本有机构成提高C 第三产业的高速增长D 政策的改善与优化5.在城镇体系建设中, 城市的基础是--------A最大的城市B 大城市C 中等城市D 小城市6.主导产业或支柱产业的条件是--------------A 应当有很高的区位商B 在地区工业总产值中占有很大的比重C 要有比较大的产业关联度D 要有较高的产业规模经济7、A 8、AB 9、ABCD 10、A 11.ABC 12.ABCD7、对地区的国有企业进行--------, 是国有企业改革中改变增长方式的内在要求, 是区域经济学应用的具体行动。

区域经济学试题及答案

区域经济学试题及答案

《区域经济学》试题一、不定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24分)1.从()研究经济现象,正是区域经济学区别于其它经济学学科的根本所在。

2.区域规划的主体是()。

3.区位选择的标准包括()。

4.影响交易成本的区域性原因包括()。

5.根据区域经济合作双方提供生产要素水平的不同,区域经济合作可以划分为()。

6.下列关于人力资源的理解准确有()。

7.区域间的直接投资合作的形式包括()。

8.下列选项中,被称为二次能源的有()。

9.在区域经济发展中,选择支柱产业应当遵循的条件包括()。

10.制定区域规划的原则包括()。

11.区域基础设施包括()。

12.区域经济政策的必要性主要体现在()。

A.市场经济在区域发展与运行方面存在功能失灵B.区域经济具有要素分布的空间上的均等性C.区域经济具有要素分布的空间上的不均等性D.不平等的区域竞争使区域差异扩大不可避免二、名词解释(每小题4分,共16分)1.区域:2.配第-克拉克定律:3.垂直区域经济合作:4.投资:三、判定分析题(先判断对错,再说明理由,每小题5分,共15分)1.通过扩大生产规模,增加生产能力或企业个数,相互采取聚集联合化与专业化方式,形成分工协作,达到效益最优,在区域内相互联系的生产聚集被称为非功能聚集。

()理由:2.网络型城镇体系又被称为金字塔型分布的城镇体系。

()理由:3.前向关联效应指主导产业在进行产生之后,其产品成为许多产业的原料、燃料或生产设备,或直接进入消费部门而产生的部门关联效应。

()四、简答题(每小题10分,共30分)1.简述中国区域经济发展的一般特征。

2. 简述高新技术产业布局的特点。

3. 简述地区形象塑造的必要性。

五、论述题(15分)如何评价中国的城市发展方针?河北广播电视大学开放教育行政治理(本科)《区域经济学》试题答案及评分标准一、不定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24分)1. B2.A3. ACD4.BCD5. AC6. ABC7. BD 8. D. 9. BCD 10.BCD 11. ABCD 12. ACD二、名词解释(每小题4分,共16分)1.区域:指拥有多种类型的资源、可以进行多种生产性和非生产性社会经济活动的一片相对较大的空间范围。

区域经济学各章习题及答案

区域经济学各章习题及答案

区域经济学各章习题及答案标准化管理部编码-[99968T-6889628-J68568-1689N]《区域经济学》习题集第一章绪论一、名词解释1、区域2、经济区域3、区位4、经济区位 5、集聚经济1、经济活动相对独立,内部联系紧密而较为完整,具备特定功能的地域空间。

2、是人的经济活动造成的,围绕经济中心而客观存在的,具有特定地域构成要素,并且不可无限分割的经济社会综合体。

3、人类活动(人类行为)所占有的场所。

4、某一经济体为其社会经济活动所占有的场所。

它强调由地理坐标(空间位置)所标识的经济利益差别。

5、若干个企业集中于一个地点,能为各个企业带来成本节约等经济利益。

(各种经济活动在地理上相对集中所产生的相对节约)二、简答题1.区域的特征2.区域经济学存在和发展的客观基础3.区域经济学的研究对象4.区域经济学的酝酿、兴起与发展过程5.自然禀赋的差异性包括哪些因素1.地域性、开放性、独立性。

2.自然禀赋的差异性,经济活动的极化性,空间距离的不可灭性。

3.是研究区域经济活动的自组织和区际经济联系,以及与此相关的区域决策的科学。

4.酝酿于上世纪20年代至50年代。

凯恩斯主义所倡导的国家干预使一些学者比较系统地提供了区域开发的理论方法。

兴起于上世纪六七十年代。

区域经济学研究通过参加区域开发与规划实践比较系统地建立了区域经济学的理论基础。

上世纪80年代以后,区域经济学有了很大发展,主要表现在新理论的创建与实践、区域经济发展与协调、运用最新科技手段上。

5.包括自然条件的不同性、资源的稀缺性,生产要素分布的不均衡性和不完全流动性。

三、对错题(判断对错,并改错)1.市场力的作用倾向于缩小地区间的差别。

()2.区域经济学是“区域”与“经济”的简单叠加。

()3.从布局层次上看,区位论属于宏观范围,区域经济学则属于微观范围。

()4.强调经济活动区位以及空间组织是区域经济研究对象之一。

()5.自然禀赋的差异和空间距离的不可灭性是区域差异的基础。

区域经济学试题及答案

区域经济学试题及答案

区域经济学试题及答案一、不定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24分)1、从()研究经济现象,正是区域经济学区别于其它经济学学科的根本所在。

A、时间角度B、空间角度C、结构角度D、环境角度2、区域规划的主体是()。

A、政府B、企业C、个人D、政府与企业3、区位选择的标准包括()。

A、成本最低B、地区形象最佳C、市场份额最大D、聚集效应4、影响交易成本的区域性原因包括()。

A、经济发达程度B、区域垄断及其竞争C、区域集团形成及其竞争D、区域间地方政府及其竞争5、根据区域经济合作双方提供生产要素水平的不同,区域经济合作可以划分为()。

A、水平合作B、国际经济合作C、垂直合作D、一国范围内不同地区间的区际经济合作6、下列关于人力资源的理解准确有()。

A、人力资源是指某种范围内的人口总体所具有的劳动能力的总和B、人力资源又被称为“劳动力资源”或者“劳动资源”C、人力资源包括体质、智力、知识和技能四个部分D、人力资源具有非再生性7、区域间的直接投资合作的形式包括()。

A、信贷B、独资C、证券D、合资8、下列选项中,被称为二次能源的有()。

A、固体能源B、液体能源C、气体能源D、电力9、在区域经济发展中,选择支柱产业应当遵循的条件包括()。

A、应当有很低的区位商B、在地区工业总产值中占很大的比重C、要有比较大的产业关联度D、要有较高的产业规模经济10、制定区域规划的原则包括()。

A 、统一原则B、发挥优势原则C、兼顾全局原则D、效益原则11、区域基础设施包括()。

A、区域交通系统B、公用事业系统C、文化教育系统D、医疗卫生系统12、区域经济政策的必要性主要体现在()。

A、市场经济在区域发展与运行方面存在功能失灵B、区域经济具有要素分布的空间上的均等性C、区域经济具有要素分布的空间上的不均等性D、不平等的区域竞争使区域差异扩大不可避免二、名词解释(每小题4分,共16分)1、区域:2、配第-克拉克定律:3、垂直区域经济合作:4、投资:三、判定分析题(先判断对错,再说明理由,每小题5分,共15分)1、通过扩大生产规模,增加生产能力或企业个数,相互采取聚集联合化与专业化方式,形成分工协作,达到效益最优,在区域内相互联系的生产聚集被称为非功能聚集。

区域经济学试题及答案

区域经济学试题及答案

区域经济学试题及答案《区域经济学》试题一、不定项选择题(每小题 2 分,共24分)1. 从()研究经济现象,正是区域经济学区别于其它经济学学科的根本所在。

A.时间角度B.空间角度C.结构角度D.环境角度2. 区域规划的主体是()。

A. 政府B. 企业C. 个人D. 政府与企业3. 区位选择的标准包括()。

A. 成本最低B. 地区形象最佳C. 市场份额最大D. 聚集效应4. 影响交易成本的区域性原因包括()。

A. 经济发达程度B. 区域垄断及其竞争C. 区域集团形成及其竞争D. 区域间地方政府及其竞争5. 根据区域经济合作双方提供生产要素水平的不同,区域经济合作可以划分为()。

A.水平合作B.国际经济合作C.垂直合作D. 一国范围内不同地区间的区际经济合作)。

下列关于人力资源的理解准确有( 6.区域经济学试题及答案A.人力资源是指某种范围内的人口总体所具有的劳动能力的总和B. 人力资源又被称为“劳动力资源”或者“劳动资源”C.人力资源包括体质、智力、知识和技能四个部分 D.人力资源具有非再生性7. 区域间的直接投资合作的形式包括()。

A. 信贷B.独资C.证券D.合资8. 下列选项中,被称为二次能源的有()。

A. 固体能源B. 液体能源C. 气体能源D. 电力9. 在区域经济发展中,选择支柱产业应当遵循的条件包括()。

A.应当有很低的区位商B.在地区工业总产值中占很大的比重C.要有比较大的产业关联度D. 要有较高的产业规模经济10. 制定区域规划的原则包括()。

A. 统一原则B. 发挥优势原则C. 兼顾全局原则D. 效益原则11. 区域基础设施包括()。

A. 区域交通系统B. 公用事业系统C. 文化教育系统D. 医疗卫生系统)。

区域经济政策的必要性主要体现在(12. 区域经济学试题及答案A.市场经济在区域发展与运行方面存在功能失灵B.区域经济具有要素分布的空间上的均等性 C.区域经济具有要素分布的空间上的不均等性D.不平等的区域竞争使区域差异扩大不可避免二、名词解释(每小题 4 分,共16 分)1. 区域:2. 配第-克拉克定律:3. 垂直区域经济合作:4. 投资:三、判定分析题(先判断对错,再说明理由,每小题5分,共15分)1. 通过扩大生产规模,增加生产能力或企业个数,相互采取聚集联合化与专业化方式,形成分工协作,达到效益最优,在区域内相互联系的生产聚集被称为非功能聚集。

《区域经济学》试题及答案

《区域经济学》试题及答案

《区域经济学》试题及答案一、名词解释(5道题)1. 解释“区域经济”。

2. “区域发展不均衡”是指什么?3. 请解释“产业集聚”。

4. “人口迁移”是什么概念?5. 请解释“城乡差距”。

答案:1. 区域经济是指在一定的地理范围内,各种经济活动相互联系、相互影响,形成的具有一定特征和规律的经济总体。

2. 区域发展不均衡是指在一个区域内,不同地区之间的经济发展水平、经济结构、收入水平等存在差异和不平衡现象。

3. 产业集聚是指在一个地理区域内,同类或相关产业企业在空间上相对密集地分布的现象。

4. 人口迁移是指人口从一个地区向另一个地区的长期或短期的流动和转移。

5. 城乡差距是指城市和农村在经济发展水平、社会福利、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的差异和不平衡状态。

二、填空题(5道题)1. 区域经济发展的主要驱动力包括()。

2. 区域发展不均衡的原因之一是()。

3. 产业集聚可以带来()效应。

4. 人口迁移可以导致()。

5. 城乡差距的缩小需要()的政策支持。

答案:1. 投资、技术和市场2. 区域资源禀赋的差异3. 规模经济和技术创新4. 人口结构的变化5. 统一和均衡三、单项选择题(5道题)1. 区域经济发展不均衡的主要原因是()。

- A. 政策不当- B. 资源配置不合理- C. 技术进步不足- D. 所有选项都对答案:B. 资源配置不合理2. 产业集聚的主要效应包括()。

- A. 规模经济效应- B. 技术创新效应- C. 人才聚集效应- D. 所有选项都对答案:D. 所有选项都对3. 人口迁移对地区经济的影响包括()。

- A. 市场规模的扩大- B. 劳动力市场的供需变化- C. 区域产业结构的调整- D. 所有选项都对答案:D. 所有选项都对4. 城乡差距的缩小需要()。

- A. 城市的加快发展- B. 农村的产业升级- C. 城乡基础设施的改善- D. 所有选项都对答案:D. 所有选项都对5. 区域经济学的研究对象主要包括()。

区域经济学各章习题及答案

区域经济学各章习题及答案

《区域经济学》习题集第一章绪论一、名词解释1、区域2、经济区域3、区位4、经济区位5、集聚经济1、经济活动相对独立,内部联系紧密而较为完整,具备特定功能的地域空间。

2、是人的经济活动造成的,围绕经济中心而客观存在的,具有特定地域构成要素,并且不可无限分割的经济社会综合体。

3、人类活动(人类行为)所占有的场所。

4、某一经济体为其社会经济活动所占有的场所。

它强调由地理坐标(空间位置)所标识的经济利益差别。

5、若干个企业集中于一个地点,能为各个企业带来成本节约等经济利益。

(各种经济活动在地理上相对集中所产生的相对节约)二、简答题1.区域的特征2.区域经济学存在和发展的客观基础3.区域经济学的研究对象4.区域经济学的酝酿、兴起与发展过程5.自然禀赋的差异性包括哪些因素?1.地域性、开放性、独立性。

2.自然禀赋的差异性,经济活动的极化性,空间距离的不可灭性。

3.是研究区域经济活动的自组织和区际经济联系,以及与此相关的区域决策的科学。

4.酝酿于上世纪20年代至50年代。

凯恩斯主义所倡导的国家干预使一些学者比较系统地提供了区域开发的理论方法。

兴起于上世纪六七十年代。

区域经济学研究通过参加区域开发与规划实践比较系统地建立了区域经济学的理论基础。

上世纪80年代以后,区域经济学有了很大发展,主要表现在新理论的创建与实践、区域经济发展与协调、运用最新科技手段上。

5.包括自然条件的不同性、资源的稀缺性,生产要素分布的不均衡性和不完全流动性。

三、对错题(判断对错,并改错)1.市场力的作用倾向于缩小地区间的差别。

()2.区域经济学是“区域”与“经济”的简单叠加。

()3.从布局层次上看,区位论属于宏观范围,区域经济学则属于微观范围。

()4.强调经济活动区位以及空间组织是区域经济研究对象之一。

()5.自然禀赋的差异和空间距离的不可灭性是区域差异的基础。

()1.ד缩小”改为“扩大”2.ד是”改为“不是”3.ד宏观”改为“微观”,“微观”改为“宏观”4.√5.√四、论述题(要点)1.目前国内外区域经济学的研究内容主要涉及哪些?2.有关区域经济学研究对象的观点主要有哪几种?3.论述改革开放后,我国区域经济学研究的新进展。

《区域经济学》作业及答案

《区域经济学》作业及答案

《区域经济学》作业及答案一、判断题(每题2分,共20分)1.区域经济学是地理学与经济学相结合的产物,它是研究各种经济现象在地理空间上发展变化规律的科学。

(√)2.区域发展是一个主观的过程,是人们作用于区域经济开发过程的主观行为。

(×)3.区域经济开发有明确的开发主体,该主体自始至终控制着开发进程。

(√)4.区域规划的主体包括政府和企业两大类,其中政府是第一主体,企业是第二主体。

(×)5.人力资源开发是区域经济发展的根本推动力。

(√)6.广义的区域经济增长是指一个区域内的社会总财富的增加。

(×)7.区域内部产业部门的更替,就是把区域经济要素从衰退部门转到兴旺部门来,使相同的投入能够有更多的产出。

(√)8.一个地区的支柱产业就是该地区的主导产业。

(×)9.在区域经济学中,通常用区位商来判断一个产业是否构成地区专业化部门。

(√)10.感应度系数是指某一部门增加一个单位最终使用时,对国民经济各部门所产生的生产需求波及程度。

(×)二、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10分)1.区域经济学形成于( B )。

A.20世纪20年代B.20世纪50年代C.20世纪70年代D.20世纪90年代2.古典区位论向现代区位论发展的转折点是( C )。

A.农业区位论B.工业区位论C.市场区位论D.运输区位论3.三次产业的划分是英国著名的经济学家( B )首先提出来的。

A.库茨涅兹B.科林·克拉克C.配第D.熊彼特4.容易陷入纳克斯所说的“贫困恶性循环”之中的是( D )区域。

A纯自然资源型 B自然资源和社会资源结合型C社会资源为主、自然资源为辅型 D资源缺乏型5.下列哪种产业拥有的影响力系数最大?( A )A建筑业 B农业 C采掘业 D商业三、多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10分)1.区域经济学研究的区域主要包括(A C D )A一国范围内特定的区域 B单纯从事某项活动的小区 C全国国土D跨国界的特定区域2.古典区位理论包括( B C D)。

区域经济学试题及答案图文稿

区域经济学试题及答案图文稿

区域经济学试题及答案集团文件版本号:(M928-T898-M248-WU2669-I2896-DQ586-M1988)《区域经济学》试题一、不定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24分)1.从()研究经济现象,正是区域经济学区别于其它经济学学科的根本所在。

A.时间角度B.空间角度C.结构角度D.环境角度2.区域规划的主体是()。

A.政府B.企业C.个人D.政府与企业3.区位选择的标准包括()。

A.成本最低B.地区形象最佳C.市场份额最大D.聚集效应4.影响交易成本的区域性原因包括()。

A.经济发达程度B.区域垄断及其竞争C.区域集团形成及其竞争D.区域间地方政府及其竞争5.根据区域经济合作双方提供生产要素水平的不同,区域经济合作可以划分为()。

A.水平合作B.国际经济合作C.垂直合作D.一国范围内不同地区间的区际经济合作6.下列关于人力资源的理解准确有()。

A.人力资源是指某种范围内的人口总体所具有的劳动能力的总和B.人力资源又被称为“劳动力资源”或者“劳动资源”C.人力资源包括体质、智力、知识和技能四个部分D.人力资源具有非再生性7.区域间的直接投资合作的形式包括()。

A.信贷B.独资C.证券D.合资8.下列选项中,被称为二次能源的有()。

A.固体能源B.液体能源C.气体能源D.电力9.在区域经济发展中,选择支柱产业应当遵循的条件包括()。

A.应当有很低的区位商B.在地区工业总产值中占很大的比重C.要有比较大的产业关联度D.要有较高的产业规模经济10.制定区域规划的原则包括()。

A.统一原则B.发挥优势原则C.兼顾全局原则D.效益原则11.区域基础设施包括()。

A.区域交通系统B.公用事业系统C.文化教育系统D.医疗卫生系统12.区域经济政策的必要性主要体现在()。

A.市场经济在区域发展与运行方面存在功能失灵B.区域经济具有要素分布的空间上的均等性C.区域经济具有要素分布的空间上的不均等性D.不平等的区域竞争使区域差异扩大不可避免二、名词解释(每小题4分,共16分)1.区域:2.配第-克拉克定律:3.垂直区域经济合作:4.投资:三、判定分析题(先判断对错,再说明理由,每小题5分,共15分)1.通过扩大生产规模,增加生产能力或企业个数,相互采取聚集联合化与专业化方式,形成分工协作,达到效益最优,在区域内相互联系的生产聚集被称为非功能聚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区域经济学》习题集第一章绪论一、名词解释1、区域2、经济区域3、区位4、经济区位5、集聚经济1、经济活动相对独立,内部联系紧密而较为完整,具备特定功能的地域空间。

2、是人的经济活动造成的,围绕经济中心而客观存在的,具有特定地域构成要素,并且不可无限分割的经济社会综合体。

3、人类活动(人类行为)所占有的场所。

4、某一经济体为其社会经济活动所占有的场所。

它强调由地理坐标(空间位置)所标识的经济利益差别。

5、若干个企业集中于一个地点,能为各个企业带来成本节约等经济利益。

(各种经济活动在地理上相对集中所产生的相对节约)二、简答题1.区域的特征2.区域经济学存在和发展的客观基础3.区域经济学的研究对象4.区域经济学的酝酿、兴起与发展过程5.自然禀赋的差异性包括哪些因素?1.地域性、开放性、独立性。

2.自然禀赋的差异性,经济活动的极化性,空间距离的不可灭性。

3.是研究区域经济活动的自组织和区际经济联系,以及与此相关的区域决策的科学。

4.酝酿于上世纪20年代至50年代。

凯恩斯主义所倡导的国家干预使一些学者比较系统地提供了区域开发的理论方法。

兴起于上世纪六七十年代。

区域经济学研究通过参加区域开发与规划实践比较系统地建立了区域经济学的理论基础。

上世纪80年代以后,区域经济学有了很大发展,主要表现在新理论的创建与实践、区域经济发展与协调、运用最新科技手段上。

5.包括自然条件的不同性、资源的稀缺性,生产要素分布的不均衡性和不完全流动性。

三、对错题(判断对错,并改错)1.市场力的作用倾向于缩小地区间的差别。

()2.区域经济学是“区域”与“经济”的简单叠加。

()3.从布局层次上看,区位论属于宏观范围,区域经济学则属于微观范围。

()4.强调经济活动区位以及空间组织是区域经济研究对象之一。

()5.自然禀赋的差异和空间距离的不可灭性是区域差异的基础。

()1.ד缩小”改为“扩大”2.ד是”改为“不是”3.ד宏观”改为“微观”,“微观”改为“宏观”4.√5.√四、论述题(要点)1.目前国内外区域经济学的研究内容主要涉及哪些?2.有关区域经济学研究对象的观点主要有哪几种?3.论述改革开放后,我国区域经济学研究的新进展。

1.(1)研究区域经济演变规律,尤其是探索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生产力的空间分布及发展变化规律。

(2)研究在国家范围内建立多层经济区域体系,在发挥各地区优势的基础上实现资源优化配置和整体经济效益最佳的途径。

(3)研究区域经济增长、产业结构转换升级、区域政策和效应规律。

(4)研究区际经济关系发展变动规律,主要包括区际间的均衡与国民经济总效率的关系,区域分工与经济技术协作、区域差异与区际关系的调整等。

(5)研究运用现代科学技术手段和相关学科成果,完成区域经济研究方法和开拓区域经济研究领域。

(6)引进国外区域经济学的研究成果和实践经验,加强国内外学术研究的交流。

2.第一种观点是从人类经济活动的地理分布和空间组织来定义区域经济学,强调经济活动区位以及空间组织。

以胡佛为代表。

第二种观点主要是对区域经济学研究内容的罗列。

第三种观点是把区域经济学的研究对象界定为区际间相互关系的研究。

第四种观点认为是“从宏观角度研究国内不同区域经济发展及其相互关系的决策性科学。

”3.(1)对“均衡”与“非均衡”、“公平”与“效率”的反思(2)开展区域发展战略研究;(3)区域经济关系与调控体系的研究。

第二章区域产业布局一、名词解释1、杜能农业区位论2、韦伯工业区位论3、产业布局4、原料指数5、地域生产综合体6、布局指向性1、德国经济学家杜能从成本最低的角度,分析了运输成本等对农业生产区位选择和土地利用格局的深刻影响,以此建立起农业布局与区位选择理论。

2、德国经济学家韦伯从工业生产总成本最低的角度,抽象出影响工业布局的一般因素和特殊因素,并通过数学模型演绎出工业布局与区位选择的理论。

3、根据产业布局的有关理论,通过分析影响产业活动区位选择的因素,并确定合理产业活动区位的过程。

4、由德国经济学家韦伯提出,指地方性原料重量与产品重量之比,表示工业区位是趋向于原料地或市场地。

5、是前苏联在经济建设中广泛采用的一种地域生产组织形式,指以某一大型联合企业为核心,将与该联合企业有紧密技术经济联系的辅助和外围企业布局在该联合企业周围,构成一个相对独立的生产综合体。

1、在各种因素和布局机制共同作用下的产业布局,往往反映出倾向于某一类地域的倾向。

二、判断题1、区位地租是仅仅由于土地的位置差异而出现的超额利润。

()2、韦伯的原料指数只能大于或等于1,不能小于1。

()3、交通枢纽尤其港口城市也是工业的最佳区位之一。

()4、自然因素只对农业和矿业布局有影响,对加工业和第三产业布局没有影响。

()5、人口作为消费者和生产者,对产业布局具有双重影响。

()6、杜能和韦伯区位论的核心都是寻找成本最低区位。

()1、对2、错3、对4、错5、对6、对三、简答题2、简述杜能农业区位论及其应用。

3、简述韦伯工业区位论及其意义。

4、简述影响产业布局的社会经济因素。

5、简述产业布局指向的类型及其特点。

6、简述产业布局的地域合理规模的理论标准。

1(1)杜能农业区位论的核心是寻找成本最低的农业生产区位作为最佳区位。

(2)决定农业生产利润的主要因素是农产品价格、农业生产成本和运输费用,杜能据此推导出区位地租概念。

(3)土地区位地租、农业生产集约化水平和农产品价格决定了不同农产品的最优区位,形成杜能环。

(4)区位地租概念不仅应用于农业生产布局,也应用于城市内部产业活动布局,是城乡土地利用优化的基础理论。

2、(1)韦伯工业区位论的核心是将成本最低区位作为工业布局的最佳区位。

(2)影响工业布局的一般因素可归纳为运费、劳动成本和集聚经济,寻求运费最低是工业布局的最基本指向,劳动成本和集聚经济只是对运费最低区位的补充和变形。

(3)韦伯工业区位论思想长期以来一直影响我国工业布局活动,要求我们在工业布局和工厂选择时必须考虑尽量降低工业营运成本、提高效益。

3、(1)影响产业布局的社会经济因素主要有人口与劳动力、资金、市场、运输等。

(2)人口具有生产者和消费者的双重性,从而对产业布局产生不同影响。

(3)资金及投资对区域经济具有乘数效应,由于它的地区分布不均衡出现马太效应。

(4)能否便捷地进入市场是现代产业布局必须首先考虑的重要问题,从而加大了市场对产业区位选择的吸引力。

(5)空间距离的存在使运输因素始终对产业布局产生影响,但影响程度随着运输技术的发展而有所减弱。

4(1)产生布局指向的类型主要有原料、动力指向,原料地指向,消费地指向,劳动力指向,交通运输枢纽指向,无固定指向。

(2)原燃料指向性产业一般是原燃料耗费占生产成本比重大的工业,消费地指向性产业主要是为当地消费服务的产业和产品不宜运输或运输成本高的产业,劳动力指向性产业一般是劳动工资成本比重大的产业等。

5、(1)地域合理规模主要由地域的环境容量来决定。

(2)地域的环境容量主要取决于下列四点:a)资源要素,聚集企业不能超过可获取的区内外资源的限度。

b)基础设施要素,聚集企业不能超过基础设施的承载能力。

c)自然环境要素,聚集企业的污染不能超过自然环境容量和净化能力。

d)管理要素,聚集企业规模不能超过管理者的管理能力。

四、论述题1、试述战后西方国家的现代农业布局理论及其在我国农业区域专业化布局中的应用。

2、试述胡佛经济区位论及其在我国产业和城市布局中的应用。

3、试述韦伯工业区位论的理论缺陷以及战后西方国家学者的补充和改进。

1、(1)简要阐明战后西方国家现代农业布局理论要点。

(2)概述我国农业区域专业化现状及存在的主要问题。

(3)探讨西方国家现代农业布局理论在国外应用状况及其在我国应用的可行性。

(4)提出将西方国家现代农业布局理论应用于我国的基本思路和措施。

2、(1)阐述胡佛经济区位论的要点。

(2)胡佛经济区位论在国外实践的典型事例。

(3)我国产业和城市布局有哪些基本类型。

(4)探讨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未来我国产业和城市布局的基本趋势和胡佛经济区位论应用的前景。

3、(1)阐述韦伯工业区位论的主要理论缺陷及其与现代工业布局实践的差距。

(2)阐述西方国家学者对韦伯理论缺陷的主要补充与改进以及形成的区位论新流派。

五、案例分析昆明钢铁公司是二十世纪50年代在安宁富藏铁矿石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随着钢铁工业规模扩大以及长期开采,安宁铁矿石资源已经远不能支持昆明钢铁公司生产的需要,目前昆钢公司的铁矿石主要来自四川攀枝花和玉溪鲁奎山,煤矿来自曲靖和禄丰。

试问昆钢公司现在的区位合理吗?为什么?(1)概要阐述影响产生布局的主要因素。

(2)分析昆钢目前影响其发展的主要因素以及布局指向。

(3)提出自己对昆钢现有区位合理性的看法及其理由。

第三章城市(镇)体系与区域经济发展一、名词解释1、城市2、城镇体系3、中心地4、中心地职能5、城市基本职能6、城市(镇)空间结构1、城市是社会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是区域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非农产业活动的主要场所。

2、城镇体系指区域内各城市(镇)形成的相互联系的有机系统,根据规模等级体系、职能分工体系和空间结构体系。

3、中心地指为周围地区提供产品和服务的地方,小到一个商店,大到一个城市,均可称之为中心地。

4、中心地职能指中心地所提供的产品和服务种类。

有不同的中心地职能划分方法,其中一种重要分类是按某职能服务的市场区大小划分为高级、中级、低级等中心地职能。

5、城市基本职能指支撑城市发展、主要为城市以外区域提供产品和服务的职能类型,它们大多数是城市专业化部门。

6、城市空间结构指城市的空间分布状况,包括宏观、中观、微观三个层次的空间结构。

二、判断题1、城市是由于社会分工出现非农产业活动而产生、发展的。

()2、现代城市发展的基本动力是工业化和第三产业发展。

()3、某中心地的需求圆锥体等于它的最大需求量。

()4、中心地体系的最佳市场空间结构是圆形。

()5、中心地理论中的K=3等级体系是按交通原则配置的。

()6、理论上每个城市都有一个合理规模,但实践上很难确定最佳城市规模的数量界限。

()1、对2、对3、对4、错5、错6、对三、简答题1、简述城市在区域经济发展中的主要功能。

2、城市规模等级体系中的顺序——规模法则及其应用。

3、简述最佳城市(镇)人口规模的理论标准。

4、简述城市(镇)职能差异形成原因与划分依据。

5、简述城市(镇)中观空间结构变化的一般规律。

1、(1)聚集功能,它是区域人口、经济、信息、技术、活动、智力、金融集中地。

区域经济实力越强,城市的聚集程度越高。

(2)创新功能,它是区域新技术、新观念的创新地,是带动区域进步与发展的驱动器。

(3)辐射功能,城市(镇)的发展,必然要对周围区域产生扩散作用,从而带动区域经济发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