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要指标解释
最全常用经济指标及解释
最全常⽤经济指标及解释 经济指标: a、国内⽣产总值 (1)国内⽣产总值的含义 国内⽣产总值(Gross Domestic Product)是指在⼀定时期内(⼀个季度或⼀年),⼀个国家或地区的经济中所⽣产出的全部最终产品和劳务的价值,常被公认为衡量国家经济状况的最佳指标。
它不但可反映⼀个国家的经济表现,更可以反映⼀国的国⼒与财富。
⼀般来说,国内⽣产总值共有四个不同的组成部分,其中包括消费、私⼈投资、政府⽀出和净出⼝额。
⽤公式表⽰为: GDP:C+I+C+X 式中:C为消费、I为私⼈投资、C为政府⽀出、X为净出⼝额。
⼀个国家或地区的经济究竟处于增长抑或衰退阶段,从这个数字的变化便可以观察到。
⼀般⽽⾔,GDP公布的形式不外乎两种,以总额和百分⽐率为计算单位。
当GDP的增长数字处于正数时,即显⽰该地区经济处于扩张阶段;反之,如果处于负数,即表⽰该地区的经济进⼊衰退时期了。
由于国内⽣产总值是指⼀定时间内所⽣产的商品与劳务的总量乘以"货币价格"或"市价"⽽得到的数字,即名义国内⽣产总值。
名义国内⽣产总值增长率等于实际国内⽣产总值增长率与通货膨胀率之和。
因此,总产量即使没有增加,仅价格⽔平上升,名义国内⽣产总值仍然是会上升的,在价格上涨的情况下,国内⽣产总值的上升只是⼀种假象。
然⽽,有实质性影响的却是实际国内⽣产总值变化率,所以使⽤国内⽣产总值这个指标时,还必须通过GDP缩减指数,对名义国内⽣产总值做出调整,从⽽精确地反映产出的实际变动。
因此,⼀个季度GDP缩减指数的增加,便⾜以表明当季的通货膨胀状况。
如果GDP缩减指数⼤幅度的增加,便会对经济产⽣负⾯影响,同时也是货币供给紧缩、利率上升、进⽽外汇汇率上升的先兆。
(2)国内⽣产总值的解读 ⼀国的GDP⼤幅增长,反映出该国经济发展蓬勃,国民收⼊增加,消费能⼒也随之增强。
在这种情况下,该国中央银⾏将有可能提⾼利率,紧缩货币供应,国家经济表现良好及利率的上升会增加该国货币的吸引⼒。
统计年鉴主要统计指标解释
年鉴是一种汇总了各种统计数据的出版物,用于记录和反映一个国家或地区在特定时间段内的经济、社会、文化等方面的变化和发展。
年鉴的主要统计指标包括经济指标、社会指标、人口指标、环境指标等,下面我将对这些指标进行详细解释。
1.经济指标:经济指标是描述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状况的统计指标,包括国内生产总值(GDP)、工业产值、农业产值、财政收入、财政支出、外贸进出口额等。
这些指标可以了解一个国家经济的总体水平、产业结构、财政状况、对外经济合作等情况。
2.社会指标:社会指标是反映一个国家或地区社会发展状况的统计指标,包括劳动力就业率、城乡居民收入、社会保障支出、社会福利支出等。
这些指标可以揭示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社会发展水平、居民生活水平、社会保障政策等情况。
3.人口指标:人口指标是描述一个国家或地区人口状况的统计指标,包括总人口数、人口密度、人口出生率、人口死亡率、人口增长率等。
这些指标可以帮助我们了解一个国家或地区的人口规模、人口分布、人口结构等情况,对人口政策、社会发展规划等具有重要意义。
4.环境指标:环境指标是反映一个国家或地区自然环境状况的统计指标,包括能源消耗、资源利用、空气质量、水质状况、森林覆盖率等。
这些指标可以帮助我们了解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环境保护状况、资源利用情况、生态环境质量等,对环境改善和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以上是年鉴主要统计指标的解释,它们提供了一个全面的数据基础,用于揭示一个国家或地区在特定时间段内的发展状况、问题和趋势,为政府决策、学术研究和公众了解提供了重要的参考。
同时,年鉴还通过对比历史数据和跨国比较,帮助我们认识到问题的根源和解决途径,推动社会进步和发展。
因此,年鉴的编制和应用对于一个国家或地区的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
统计主要指标解释
统计主要指标解释1.平均值:平均值是指一组数据的总和除以数据的个数,用于衡量数据的集中趋势。
平均值通常用于描述均衡的情况,但在存在异常值或极端值的情况下,可能会被这些值的影响而偏离。
2.中位数:中位数是指将一组数据按大小排序后,位于中间位置的数值。
中位数通常用于描述数据的中间位置,对于存在异常值或偏斜分布的情况,中位数通常比平均值更具有代表性。
3.方差:方差是指一组数据与其平均值之间的差异程度的平均值。
方差用于度量数据的离散程度,数值越大表示数据越分散,反之,数值越小表示数据越集中。
4.标准差:标准差是方差的平方根,用于度量数据的离散程度。
标准差通常与平均值一起使用,可以帮助我们了解数据分布的范围和形态。
5.相关系数:相关系数用于度量两个变量之间的线性关系强度和方向。
相关系数的取值范围通常为-1到1,其中1表示完全正相关,-1表示完全负相关,0表示无相关性。
6.百分位数:百分位数是指在一组排序的数据中,小于一些特定百分比的数值。
百分位数常用于描述数据分布的位置和范围,如第25百分位数表示有25%的数据小于该值。
7.偏度:偏度是指数据分布的偏斜程度,描述了数据分布曲线的对称性。
正偏表示数据分布向右偏离平均值,负偏表示数据分布向左偏离平均值,偏度值为0表示数据分布对称。
8.峰度:峰度是指数据分布曲线的陡峭程度,描述了数据分布的尖峰或平缓程度。
较高的峰度表示数据分布的尖峰较高且集中,较低的峰度表示数据分布较为平缓。
9.回归系数:回归系数用于建立一个自变量与因变量之间的数学关系。
回归系数可以帮助我们预测和解释因变量对自变量的影响程度。
10.显著性水平:显著性水平是指在统计假设检验中,判断观察结果是否显著不同于假设的程度。
常见的显著性水平有0.05和0.01,表示观察结果与假设的差异发生的可能性低于5%或1%。
这些统计主要指标可以帮助我们理解和解释数据,从而更好地推断和预测现象和问题。
使用这些指标,我们可以得出关于数据的结论,并为决策提供支持。
(完整版)统计年鉴主要统计指标解释
统计年鉴主要统计指标解释主要统计指标解释--行政区划和自然资源行政区划--指国家对行政区域的划分。
根据宪法规定,我国的行政区域划分如下:(1)全国分为省、自治区、直辖市;(2)省、自治区分为自治州、县、自治县、市;(3)自治州分为县、自治县、市;(4)县、自治县分为乡、民族乡、镇;(5)直辖市和较大的市分为区、县;(6)国家在必要时设立的特别行政区。
国土--指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管辖下的领土、领海和领空。
气候--指地球与大气之间长期能量交换与质量交换所形成的一种自然环境状态,它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
气候既是人类生活和生产的环境要素之一,又是供给人类生活和生产的重要资源。
气温、降水、湿度等气象要素的多年平均值是用来描述一个地区气候状况的主要参数,而各种气象要素某年、某月的平均值(或总量)则可以反映出该时期天气气候状况的重要特征。
自然资源--指人类可以直接从自然界获得,并用于生产和生活的物质资源。
自然资源一般可以分成可再生资源和非再生资源两大类。
可再生资源指在较短时间内可以再生、可以循环利用的资源,包括土地资源、水资源、气候资源、生物资源和海洋资源等。
非再生资源指在使用后不能再生的资源,包括矿产资源和地热能源。
土地资源--土地指陆地的表层部分,它主要由岩石、岩石的风化物和土壤构成。
土地资源按利用类型可以分为农用地、建筑用地和未利用地。
农用地包括耕地、园地、林地、牧草地和水面。
建筑用地包括居民点及工矿用地、交通用地和水利设施用地。
未利用地指农用地和建筑用地以外的土地,包括滩涂、荒漠、戈壁、冰川和石山等。
耕地面积--指经过开垦用以种植农作物并经常进行耕耘的土地面积。
包括种有作物的土地面积、休闲地、新开荒地和抛荒未满三年的土地面积。
林业用地面积--指生长乔木、竹类、灌木、沿海红树林等林木的土地面积,包括有林地、灌木林、疏林地、未成林造林地、迹地、苗圃等。
草地面积--指牧区和农区用于放牧牲畜或割草,植被盖度在5%以上的草原、草坡、草山等面积。
统计主要指标解释
统计主要指标解释(一)生产总值(GDP)1、国内生产总值(GDP)及增长率。
国内生产总值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所有常住单位在一定时期内生产活动(包括货物和服务)的最终成果。
GDP是国内生产总值Gross Domestic Product的英文缩写。
通俗地讲,GDP就是在一定时期内,通过生产活动而新创造出来的价值,“增加”是相对于初期的“投入”而言,不是字面意义上的“较上年增加”的部分。
对一个国家称为“国内生产总值”,对省、市、县统称为地区生产总值,具体称为xx省、xx市、xx县生产总值。
GDP是衡量一个国家和地区经济发展水平的主要综合指标,是联合国国民经济核算体系(SNA)中最重要的总量指标,为世界各国广泛使用,具有国际可比性。
目前为止,GDP仍然是世界各国衡量经济发展的重要指标,其重要作用还无其他指标可替代。
GDP是宏观反映国民经济运行状况的“晴雨表”,是政府和社会各界使用频率最高、影响最大的综合指标。
比如,联合国决定一国的会费时,要根据其“连续6年的GDP和人均GDP”;世界银行决定一国所能享受的硬贷款、软贷款等优惠待遇时,也是根据“人均GDP”。
最近20多年,我国发展的重大战略目标如翻两番,全面小康等都与GDP挂钩,国家战略目标的确定,以及相应采取的财政政策、金融政策,都和对GDP及其增长速度的判断有关。
国内生产总值的增长速度:反映了一定时期内社会最终成果的实物量规模的变动情况。
由于国内生产总值的规模是以价值量来衡量,不同时期价值量规模的变动既包含了数量变动,又包含了价格变动的因素,不同时期的国内生产总值进行对比,首先要消除各种不可比因素,使之成为与基期相适应的价格计算的生产总值。
计算公式:生产总值增长速度(%)=(报告期不变价生产总值/基期不变价生产总值-1)*100%2、人均GDP。
世界银行常用人均GDP对各国进行排序,他剔除了人口因素,通常用来反映一个国家和地区的现代化水平和居民富裕程度(GDP反映整体实力)。
医院主要统计指标解释及计算公式
医院主要统计指标解释及计算公式1.门诊量和住院量:门诊量是指医院每天、每周或每月接待的门诊人次,包括普通门诊、专家门诊等各类门诊。
住院量是指医院每天、每周或每月实际收治的住院患者人次。
这两个指标可以衡量医院的规模和服务需求。
门诊量计算公式:门诊量=门诊人次1+门诊人次2+...+门诊人次n住院量计算公式:住院量=住院人次1+住院人次2+...+住院人次n 2.平均住院日:平均住院日是指每位住院患者在医院住院的平均天数,它可以反映医疗服务效率和床位周转情况。
平均住院日计算公式:平均住院日=住院天数总和/住院患者人次3.手术量:手术量是指医院每天、每周或每月实际进行的手术次数,包括各类手术、大中型手术和微创手术。
手术量计算公式:手术量=手术次数1+手术次数2+...+手术次数n 4.医疗费用总额:医疗费用总额是指医院在一定时间内实际收取的患者医疗费用总和,包括挂号费、检查费、治疗费、手术费、药品费等各项费用。
医疗费用总额计算公式:医疗费用总额=医疗费用1+医疗费用2+...+医疗费用n5.药占比:药占比是指医疗费用中药品费用在总费用中的占比,它可以反映医院药物使用的合理性和药品费用的支出情况。
药占比计算公式:药占比=药品费/医疗费用总额*100%6.病床使用率:病床使用率是指医院实际使用的病床数与可开放病床数之间的比值,它可以反映医院病床资源的利用情况。
病床使用率计算公式:病床使用率=实际使用的病床数/可开放病床数*100%7.疾病种类和分布:疾病种类和分布是指医院每天、每周或每月实际接诊的各类疾病种类和分布情况,包括传染病、慢性病、急性病等。
这些统计指标不仅可以反映医院的经营状况和服务质量,也能为医院的决策制定提供基础数据支持,帮助医院提高管理效率和优化服务流程。
主要统计指标解释
主要统计指标解释
常见的统计指标包括:平均数、极差、方差、标准差、百分位数(分
位数)、原值比、比值比、变异系数、可变性指数、相对变异系数、负偏
差率、偏差率、均方根误差、离散系数、卡方值等。
1、平均数:又称为算术平均数,是由样本容量大小的确定,将样本
中所有的观测值加总后,除以样本容量大小,可以得到该样本的平均数。
客观反映样本中的综合水平,可以有效地衡量一组数据的中心位置。
2、极差:极差是一组数据中最大值与最小值之差,是统计学术语,
亦可称为极端差、极端距离、最大最小距离、极大极小差甚至最大最小差。
反映数据的变化幅度,其值越大就表明样本值变化越大,样本中的离散程
度越大。
3、方差:方差是用来衡量一组观测值分散程度的统计量,与标准差
的关系是:标准差是求方差的算数平方根。
也可以说,具有相同方差的不
同组数据,其标准差相等,而且它们都具有不同的方差。
4、标准差:标准差是方差的算数平方根,又称标准偏差,是测量总
体数据离散程度的参数,表示的是总体数据变异的幅度和程度。
标准差取
决于样本大小,越小的样本,它的标准差就越大,反之,越大的样本,它
的标准差就越小。
5、百分位数(分位数):百分位数又称分位数。
城市规划主要统计指标解释
城市规划主要统计指标解释城市规划是指在城市发展过程中,制定相应的规划方案和政策,以实现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和提高居民生活质量。
为了全面评估城市规划的实施成效,统计指标成为评价城市规划的重要依据。
下面将对城市规划的主要统计指标进行解释。
1.人口指标:人口是城市规划的基础,通过统计人口指标可以了解城市的人口规模、增长趋势和构成情况。
常见的人口指标包括总人口数、人口密度、人口增长率、劳动力人口比例等。
2.土地利用指标:土地是城市发展的基本资源,土地利用的合理安排是城市规划的核心内容。
土地利用指标可以反映城市土地利用的结构和效益。
常见的土地利用指标包括建设用地面积、绿地覆盖率、耕地保有量等。
3.城市经济指标:城市经济的发展状况是评价城市规划成效的重要指标之一、常见的城市经济指标包括地区生产总值(GDP)、人均GDP、财政收入、企业数量和就业人口等。
4.城市交通指标:交通是城市生命线的重要组成部分,城市交通指标反映了城市交通系统的发展状况和效益。
常见的城市交通指标包括交通设施覆盖率、道路通行速度、公共交通覆盖率和交通流量等。
5.环境质量指标:城市环境质量是衡量城市宜居性和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指标。
常见的环境质量指标包括空气质量、水质质量、噪音污染状况、绿化覆盖率和生态保护区覆盖率等。
6.社会服务指标:城市规划旨在提供良好的社会服务设施,以满足居民的基本需求。
社会服务指标反映了城市社会服务设施的供给和发展情况。
常见的社会服务指标包括教育资源覆盖率、医疗服务覆盖率、文化设施覆盖率和社区服务设施覆盖率等。
7.公共安全指标:公共安全是城市规划的重要目标,也是评价城市规划成效的重要指标之一、公共安全指标反映了城市的治安状况和应急管理水平。
常见的公共安全指标包括犯罪率、消防设施覆盖率、应急救援响应时间和自然灾害风险等。
8.城市住房指标:住房是人们生活的基本需求,城市住房指标可以反映城市住房供需状况和住房政策的实施效果。
常见的城市住房指标包括住房供应量、住房价格指数、住房拥有率和住房保有量等。
主要统计指标解释及计算公式
主要统计指标解释及计算公式1. 平均数(Mean)平均数是数据集中所有数据值的总和除以数据的个数,可以反映数据的集中趋势。
计算公式:平均数=数据总和/数据个数2. 中位数(Median)中位数是将数据从小到大排列后,位于中间位置的数值,可以反映数据集的中心位置。
计算公式:若数据个数为奇数,则中位数为中间值;若数据个数为偶数,则中位数为中间两个数的平均值。
3. 众数(Mode)众数是数据集中出现次数最多的数值,可以反映数据的集中趋势。
计算公式:统计每个数值出现的频数,频数最大的即为众数。
4. 极差(Range)极差是数据集中最大值与最小值的差值,可以反映数据的变异程度。
计算公式:极差=最大值-最小值5. 方差(Variance)方差是衡量数据分散程度的指标,描述了数据值与其平均值之间的差异。
计算公式:方差=(∑(x-平均数)²)/数据个数6. 标准差(Standard Deviation)标准差是方差的平方根,用于度量数据的离散程度。
计算公式:标准差=√方差7. 百分位数(Percentile)百分位数指的是在有序数据中,一些特定百分比的数值所处的位置。
计算公式:对有序数据按从小到大排序,百分位数=(百分位数位置/数据个数)×1008. 相关系数(Correlation Coefficient)相关系数是用来衡量两个变量之间相关关系的指标,取值范围为-1到1计算公式:相关系数= Cov(x, y) / (σx × σy),其中 Cov(x, y) 表示两个变量之间的协方差,σx 和σy 分别表示两个变量的标准差。
9. 回归方程(Regression Equation)回归方程用于建立自变量和因变量之间的关系,可用于预测和解释数据。
计算公式:y = a + bx,其中 a 和 b 分别代表回归方程的截距和斜率。
10. 离散系数(Coefficient of Variation)离散系数是用来比较不同数据集的变异性的指标,可以消除不同数据集因单位或量纲不同而导致的差异。
安徽省开发区统计主要经济指标解释
安徽省开发区统计主要经济指标解释一、GDP(Gross Domestic Product,国内生产总值)是一个国家或地区一定时期内各类经济部门增加值总和的衡量指标,它能够反映出开发区经济总体规模和增长速度。
GDP的增长率是评估开发区经济发展是否正常、可持续的重要指标。
二、固定资产投资是指用于购买、扩大和更新固定资产的资金支出。
固定资产投资指标可以反映出开发区的投资活动以及对基础设施建设、产业发展等方面的投入情况,是发展规模和速度的重要参考数据。
三、人均GDP是指按照开发区年度GDP总量与人口数之比计算出来的指标,它是衡量区域居民经济水平的一项重要指标。
人均GDP较高,意味着居民收入水平相对较高,生活质量较好,反之则相反。
四、财政收入是指开发区政府从税收、非税收入以及其他经营性收入中获取的资金总量。
财政收入的增长可以反映出开发区经济活力的增强程度,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政府的财政实力和经济运行状况。
五、外贸进出口额是开发区外贸活动的重要指标,它反映了开发区对外贸易的规模和水平。
外贸进出口额的增长可以表明开发区的开放程度和国际竞争力,对于推动区域经济发展和扩大对外交流具有重要意义。
六、就业人口和就业率是对于开发区来说非常重要的指标,它们反映了开发区就业形势和劳动力市场的供求状况。
就业人口的增长和就业率的提高,意味着开发区产业发展较好,能够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提高居民的生活水平。
七、固定资产利用额是指开发区固定资产的利用效率。
固定资产利用额的增长可以反映出开发区生产经营活动的有效性和经济发展的效益。
八、研发投入是指开发区在科研和技术创新方面投入的资金和人力资源。
研发投入是促进开发区实现产业升级、提高竞争力的关键因素,也是推动经济发展的内在动力。
九、融资规模是指开发区通过金融市场筹集的资金总额。
融资规模的扩大可以提供更多的资金支持,促进开发区产业发展和项目建设的实施,推动经济不断发展。
总之,以上所列的主要经济指标是对安徽省开发区经济发展状况进行监测与评估的重要依据。
主要质控指标
主要质控指标
1. 产品合格率:产品合格数量与总生产数量的百分比,用于衡量产品符合质量标准的比例。
2. 次品率:次品数量与总生产数量的百分比,用于衡量生产过程中产生的不合格品的比例。
3. 返修率:返修产品数量与总销售产品数量的百分比,用于衡量已售出产品中需要返修的比例。
4. 客户满意度:通过调查或评估客户对产品或服务的满意程度,以衡量客户对质量的感知。
5. 过程能力指数(CPK):用于评估生产过程的稳定性和一致性,以确定是否满足质量要求。
6. 首次通过率(FTY):产品在首次检验时通过的比例,用于衡量生产过程的效率和质量水平。
7. 质量成本:包括预防成本、鉴定成本、内部故障成本和外部故障成本,用于评估质量管理活动的经济效益。
8. 质量审核结果:通过内部或外部质量审核,评估质量管理体系的有效性和合规性。
9. 员工培训和发展:衡量员工接受培训和发展的程度,以确保他们具备所需的技能和知识。
年报主要指标解释
年报主要指标解释年报是一份反映公司经营情况和财务状况的重要文件,其中的主要指标是对公司业绩和财务状况进行量化和分析的关键数据。
本文将解释年报中的主要指标,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解读公司的财务状况。
一、营业收入营业收入是指企业在一定会计期间内通过提供商品和劳务取得的收入总额。
营业收入是衡量企业主营业务规模和收益能力的重要指标,能够反映企业的市场竞争力和发展潜力。
二、净利润净利润是指企业在一定会计期间内扣除费用和税后所得到的净收益。
净利润是企业经营的最终目标和结果,可以反映企业的盈利能力和经营效益。
三、毛利率毛利率是指企业销售商品和提供服务所获得的毛利与营业收入之间的比率。
毛利率是评价企业经营管理水平和产品价格竞争力的重要指标,高毛利率意味着企业在生产和销售过程中能够有效控制成本和提高利润。
四、净资产收益率净资产收益率是指企业净利润与平均净资产之间的比率。
净资产收益率是评价企业资本运作和盈利能力的指标,能够反映出企业对股东资金的盈利能力和增值效果。
五、资产负债率资产负债率是指企业资产负债总额与净资产之间的比率。
资产负债率是评价企业财务风险和偿债能力的指标,能够反映出企业的财务稳定性和经营风险。
六、每股收益每股收益是指企业净利润与实际发行股份数之间的比率。
每股收益是评价上市公司盈利能力和股票投资价值的重要指标,可以帮助投资者评估公司的盈利情况和股价合理性。
七、现金流量现金流量是指企业在一定会计期间内由经营活动、投资活动和筹资活动等所产生的现金流入和流出情况。
现金流量是评价企业偿债能力和经营活动是否良好的关键指标,能够反映出企业现金流动状况和经营稳定性。
综上所述,年报中的主要指标对于读者了解和分析公司的财务状况至关重要。
通过对这些指标的解释和理解,读者可以更加全面地认识公司的经营情况、盈利能力和财务风险,从而做出更准确的投资决策。
主要统计指标解释
主要统计指标解释
人口数:是指一定时点、一定地区范围内的有生命的个人的总和。
年度统计的年末人口数是指每年12月31日24时的人口数。
市镇总人口:指市、镇辖区内的全部户籍人口。
乡村总人口:指县(不含镇)的全部户籍人口。
出生率:指在一定时期内(通常为一年)平均每千人所出生的人数的比率,一般用千分率表示,计算公式为:出生率=年平均人口
年出生人口×1000‰
出生人数:是指活产婴儿,即胎儿脱离母体时(不管怀孕月数),有过呼吸或其他生命现象。
年平均人数:是年初、年底人口数的平均数,也可以用年中人口数代替。
死亡率:指在一定时期内(通常为一年)一定地区的死亡人数与同期平均人数(或期中人数)之比,一般用千分率表示。
计算公式为:死亡率=年平均人数
年死亡人数×1000‰
人口自然增长率:指在一定时期内(通常为一年)人口自然增加数(出生人数减死亡人数)与该时期内平均人数(或期中人数)之比,一般用千分率表示。
计算公式为:人口自然增长率=年平均人数
本年死亡人数本年出生人数 ×1000‰。
有关指标的解释和说明
附件2有关指标的解释和说明一、流动比率流动比率是指流动资产与流动负债的比率,它反映了企业用可在短期内转变为现金的流动资产偿还到期流动负债的能力。
一般情况下,流动比率越高,说明企业的短期偿债能力越强,债权人的权益越有保证。
国际上通常认为该指标的下限为100%,等于200%时较为适宜,但该指标如果过高则表明企业流动资产占用较多,会影响到资金的使用效率以及企业的筹资成本,进而影响获利能力。
二、速动比率速动比率是指企业速动资产与流动负债的比率。
其中速动资产是指从流动资产中剔除变现能力较差的那部分资产之后的余额,也就是指流动资产中容易变现的那部分资产。
一般情况下,速动比率越高,说明企业偿还流动负债的能力越强,国际上通常认为该指标等于100%时较为适宜。
三、现金流动负债比率现金流动负债比率是指企业一定时期的经营现金净流量同流动负债的比率,其中年经营现金净流量是指一定时期内企业经营活动所产生的现金及现金等价物的流入量与流出量的差额。
该指标可以从现金流量角度来反映企业当期实际偿付短期负债的能力。
四、资产负债率资产负债率又称为负债比率,指企业负债总额对资产总额的比率,它表明债权人提供的资金在企业资产总额中所占的比重,能反映出企业资产对债权人权益的保障程度。
对企业所有者而言,如果该指标较大,说明企业利用较少的自有资本投资形成了生产经营用资产,但如果该指标过大,表明企业的债务负担沉重,企业面临破产倒闭的危机。
传统的保守观点认为资产负债率不应高于50%,国际上通常认为这一指标等于60%时较为适宜,当该比率超过100%时,表明企业面临破产的风险。
五、产权比率产权比率也称为资本负债率,是指企业负债总额与所有者权益的比率,用来表明由债权人提供的和由投资者提供的资金来源的相对关系,它反映了企业所有者权益对债权人权益的保障程度。
一般情况下,该指标越低,表明企业的长期偿债能力越强,债权人权益的保障程度越高,承担的风险越小,一般认为企业的产权比率为100%以下时是有偿债能力的,但还应该结合企业的具体情况加以分析。
主要统计指标解读 -回复
主要统计指标解读-回复主要统计指标解读[以中括号内的内容为主题]统计指标是描述和衡量特定现象或情况的标志性数据。
它们提供了有关事物的定量信息,以便进行分析和比较。
在本文中,我们将深入探讨主要统计指标的含义和解读方法。
首先,我们将重点关注"主要统计指标"。
这些指标是在一个特定领域或研究中最为重要和关键的数据。
在经济学中,主要统计指标可能包括国内生产总值(GDP)、通货膨胀率、失业率等。
在医学研究中,主要统计指标可能包括死亡率、患病率、治愈率等。
不同领域和研究中的主要统计指标可能有所不同,但它们都具有衡量特定情况和问题的重要性。
接下来,我们将看看如何解读主要统计指标。
解读统计指标需要综合考虑多个因素,包括指标的定义、数据来源、样本规模以及统计方法等。
首先,要了解指标的定义,并确保对其含义有清晰的理解。
例如,在经济学中,GDP代表一个国家或地区在特定时间内生产的所有最终产品和服务的总值。
了解这个定义有助于理解GDP指标所涵盖的经济活动范围。
其次,了解数据来源对解读统计指标的重要性。
数据的收集和分析方法可能因来源不同而有所不同。
例如,在某些国家无法获得完整的统计数据时,可能需要通过估算或基于样本的方法进行数据分析。
在解读指标时,了解数据的来源和可信度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其现实意义。
此外,样本规模也对解读主要统计指标至关重要。
样本规模的大小决定了指标的代表性和可信度。
较大的样本规模通常具有较高的统计显著性和可靠性,从而使我们能够更准确地理解和解释指标的含义。
然而,即使样本规模较小,仍可以通过合理的抽样和代表性样本的选择来达到较好的解释效果。
最后,了解统计方法和技术对于解读主要统计指标也至关重要。
不同的统计方法和技术可以用于分析和解读数据。
例如,平均值、中位数和众数等是常用的描述性统计指标,用于表示一组数据的集中趋势。
回归分析、方差分析和卡方检验等则是用于探究变量之间关系的统计方法。
了解这些方法和技术使我们能够更好地理解和解释主要统计指标的结果。
指标解释及计算公式
指标解释及计算公式在数据分析和统计中,指标是用于描述或衡量其中一特定事物或现象的定量或定性变量。
指标可以根据具体需求和目标来选择和计算,以便更好地理解和解释数据。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指标及其计算公式:1. 平均值(Mean):平均值是所有观察值的算术平均值,用于描述一组数据的集中趋势。
计算公式如下:平均值 = (x1 + x2 + ... + xn) / n其中,x1, x2, ... , xn 表示观察值,n 表示观察值的数量。
2. 中位数(Median):中位数是将一组数据按照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后,位于中间位置的值。
计算公式如下:若样本数量为奇数,中位数=第(n+1)/2个观察值若样本数量为偶数,中位数=(第n/2个观察值+第(n/2+1)个观察值)/23. 众数(Mode):众数是一组数据中出现次数最多的值。
可以有一个众数,也可以有多个众数。
4. 方差(Variance):方差用于描述一组数据的离散程度,计算公式如下:方差 = [(x1 - 平均值)^2 + (x2 - 平均值)^2 + ... + (xn - 平均值)^2] / n5. 标准差(Standard Deviation):标准差是方差的平方根,用于度量数据的分散程度,计算公式如下:标准差=方差的平方根6. 百分位数(Percentile):百分位数是将一组数据按照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后,处于特定百分比位置的值。
常见的百分位数有四分位数和中位数。
计算方法与中位数类似。
7. 相关系数(Correlation Coefficient):相关系数度量两个变量之间的线性关系强度和方向,取值范围在-1到1之间。
计算公式如下:相关系数 = Cov(X,Y) / (std(X) * std(Y))其中,Cov(X,Y)表示变量X和Y之间的协方差,std(X)和std(Y)分别表示变量X和Y的标准差。
8. 回归分析(Regression Analysis):回归分析用于预测一个变量对于其他变量的影响关系。
最全常用经济指标及解释
最全常用经济指标及解释经济指标是反映经济发展和经济状况的定量指标。
它们可以帮助政府、企业和投资者了解国家或地区的整体经济表现,并作为决策的依据。
下面将介绍一些最常用的经济指标及其解释。
1. 国内生产总值(GDP)GDP是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总体规模的指标。
它表示在一定时间内国内所有最终产品和服务的市场价值。
GDP的增长率可以显示经济增长速度,是评估经济状况和预测未来趋势的重要指标。
2. 通货膨胀率通货膨胀率是反映物价水平总体上升的程度。
它通常以年度百分比的形式表示。
高通货膨胀率会减少人民购买力,对经济产生负面影响。
政府和央行可以通过调节货币供应量等手段来控制通货膨胀率。
3. 失业率失业率是衡量劳动力市场上没有工作的人数与劳动力总人数的比例。
它可以反映经济就业状况和劳动力市场紧张程度。
较高的失业率可能表示经济不景气,而较低的失业率则显示经济充分就业。
4. 出口和进口总额出口和进口总额是反映一个国家或地区对外贸易状况的指标。
出口总额是一国向其他国家销售的货物和服务的市场价值,而进口总额是一国从其他国家购买的货物和服务的市场价值。
这个指标可以显示一个国家或地区的贸易平衡和国际竞争力。
5. 人均收入人均收入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全体居民在一定时间内总收入的平均值。
它是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居民经济水平的指标。
较高的人均收入通常表示经济发展水平较高,人民生活水平较好。
6. 消费者信心指数消费者信心指数是一种反映消费者对经济前景的信心程度的指标。
它可以衡量消费者对就业、收入和经济发展的预期。
较高的消费者信心指数通常会促进消费支出的增长,从而推动经济增长。
7. 制造业采购经理人指数(PMI)制造业采购经理人指数是一种反映制造业经营活动情况的指标。
它通过调查制造业企业的生产、新订单、就业和供应商交货等情况来进行计算。
较高的PMI值通常表示制造业活动扩张,反之表示收缩。
8. 商业库存商业库存是指商家手中存储的商品或原材料的数量。
主要经济指标名词解释
主要(zhǔyào)经济指标解释1、地区(dìqū)生产总值:是指本地区所有常住(chánɡ zhù)单位在一定时期内生产活动的最终成果。
地区生产总值等于各产业增加值之和。
其计算方法有三种(sān zhǒnɡ):(1)生产(shēngchǎn)法:增加值=总产出-中间投入国民经济各行业的增加值之和等于地区生产总值(2)收入法:增加值=劳动报酬+生产税净额+固定资产折旧+营业盈余国民经济各行业的增加值之和等于地区生产总值(3)支出法:地区生产总值=最终消费支出+资本形成总额+货物和服务净支出2、财政总收入:指国家财政参与社会产品分配所得的收入,是实现国家职能的财力保证。
财政收入所包括的内容几经变化,目前主要包括;(1)各项税收:包括增值税、营业税、消费税、土地增值税、城市维护建设税、资源税、城市土地使用税、印花税、个人所得税、企业所得税、关税、农牧业税和耕地占用税、契税、教育费附加、车船使用税、房产税、屠宰税等。
(2)专项收入:包括征收排污费收入、征收城市(chéngshì)水资源费收入、教育费附加收入等。
(3)其他收入:包括(bāokuò)基本建设贷款归还收入、基本建设收入、捐赠收入等。
(4)国有企业(ɡuó yǒu qǐ yè)计划亏损补贴(bǔtiē):这项为负收入,冲减财政收入。
3、公共(gōnggòng)财政收入:公共财政收入就是一般预算收入。
公共财政预算收入是指政府凭借国家政治权力,以社会管理者身份筹集以税收为主体的财政收入,主要用于保障和改善民生、维持国家行政职能正常运转、保障国家安全等方面。
完整的政府预算体系包括公共财政预算、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政府性基金预算以及社会保障预算。
为了避免与预算体系中其他预算收入混淆,从2012年起各级政府一般预算收入改称为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在口径上与2011年以前的“一般预算收入”相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主要指标解释01.机构类型:按照调查表列出的“1党政机关 2参公管理事业单位 3事业单位 4 公有制经济领域企业 5 非公有制经济领域企业6社会团体7民办非企业单位 8 基金会 9 居委会 10 村委会 11其他”,在方框中填入相应的序号。
02.组织机构代码:所有单位均应填写本项。
指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全国组织机构代码编制规则》(GB11714-1997),由组织机构代码登记主管部门给每个企业、事业单位、机关、社会团体和民办非企业等单位颁发的在全国范围内唯一的、始终不变的法定代码。
在填写时,要按照质检部门颁发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组织机构代码证》上的代码填写。
产业活动单位是法人单位本部的,如果没有组织机构代码,使用法人单位代码的前8位,第9位校验码填“B”。
03.单位名称:所有单位均填写本项。
指经有关部门批准正式使用的单位全称。
企业的详细名称按工商部门登记的名称填写;行政、事业单位的详细名称按编制部门登记、批准的名称填写;社会团体、民办非企业单位、基金会和基层群众自治组织的详细名称按民政部门登记、批准的名称填写。
填写时要求使用规范化汉字全称,与单位公章所使用的名称完全一致。
凡经登记主管机关核准或批准,具有两个或两个以上名称的单位,要求填写一个单位名称,同时用括号注明其余的单位名称。
04.法定代表人(单位负责人):所有单位均填写本项。
指依照法律或者法人组织章程规定,代表法人行使职权的负责人。
企业法定代表人按《企业法人营业执照》填写;事业单位法定代表人按《事业单位法人证书》填写;机关法定代表人填写单位主要负责人;社团法定代表人按《社团法人登记证》填写;民办非企业单位按《民办非企业登记证书》填写;基金会按《基金会法人登记证书》填写;产业活动单位填写本单位的主要负责人。
05.行政区划代码:指企业(单位)所在地区的行政区划代码,不是邮政编码。
最新的行政区划代码可从国家统计局网站(http://)查询。
06.主要业务活动(或主要产品):指企业实际从事的业务类型或产出的主要产品。
如果企业从事的不仅是一种业务活动或不止产出一种产品,应按其主要活动和主要产品填写。
主要活动可按其营业收入占企业总收入比重较大的确定。
填表单位根据单位的主要业务活动(或主要产品名称),对照《国民经济行业分类》(GB/T4754-2011)填写行业(字母)门类代码。
07.期末从业人员:指年末在企业实际从事生产经营活动的全部人员。
包括:在岗的职工(合同制职工),不包括临时工及其他聘用、留用的人员或与法人单位签订劳务派遣合同的人员。
08.主营业务收入:主营业务收入指企业从事某种主要生产、经营活动所取得的营业收入。
09.单位规模:指对企业生产、经营等范围进行类型划分,主要分为大型企业,中型企业、小型企业和微型企业。
各行业企业规模划分见下表:注:1.大型、中型和小型企业须同时满足所列指标的下限,否则下划一档;微型企业只须满足所列指标中的一项即可。
2.附表中各行业的范围以《国民经济行业分类》(GB/T4754-2011)为准。
带 * 的项为行业组合类别,其中,工业包括采矿业、制造业、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交通运输业包括道路运输业、水上运输业、航空运输业、管道运输业、装卸搬运和运输代理业,不包括铁路运输业;信息传输业包括电信、广播电视和卫星传输服务,互联网和相关服务;其他未列明行业包括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居民服务、修理和其他服务业,社会工作,文化、体育和娱乐业,以及房地产中介服务,其他房地产业等,不包括自有房地产经营活动。
3.企业划分指标以现行统计制度为准。
(1)从业人员,是指期末从业人员数,没有期末从业人员数的,采用全年平均人员数代替。
(2)营业收入,工业、建筑业、限额以上批发和零售业、限额以上住宿和餐饮业以及其他设置主营业务收入指标的行业,采用主营业务收入;限额以下批发与零售业企业采用商品销售额代替;限额以下住宿与餐饮业企业采用营业额代替;农、林、牧、鱼业企业采用营业总收入代替;其他未设置主营业务收入的行业,采用营业收入指标。
(3)资产总额,采用资产总计指标。
10.企业控股情况:根据企业实收资本中某种经济成分的出资人的实际投资情况,或出资人对企业资产的实际控制、支配程度进行分类。
具体分为国有控股、集体控股、私人控股、港澳台商控股、外商控股和其它六类。
国有控股:包括:在企业的全部实收资本中,国有经济成分的出资人拥有的实收资本(股本)所占企业全部实收资本(股本)的比例大于50%的国有绝对控股;在企业的全部实收资本中,国有经济成分的出资人拥有的实收资本(股本)所占比例虽未大于50%,但相对大于其他任何一方经济成分的出资人所占比例的国有相对控股,或者虽不大于其他经济成分,但根据协议规定拥有企业实际控制权的国有协议控股;投资双方各占50%,且未明确由谁绝对控股的企业,若其中一方为国有经济成分的,一律按国有控股处理。
集体控股:包括:在企业的全部实收资本中,集体经济成分的出资人拥有的实收资本(股本)所占企业全部实收资本(股本)的比例大于50%的集体绝对控股;在企业的全部实收资本中,集体经济成分的出资人拥有的实收资本(股本)所占比例虽未大于50%,但相对大于其他任何一方经济成分的出资人所占比例的集体相对控股,或者虽不大于其他经济成分,但根据协议规定拥有企业实际控制权的集体协议控股。
私人控股:包括:在企业的全部实收资本中,私人经济成分的出资人拥有的实收资本(股本)所占企业全部实收资本(股本)的比例大于50%的私人绝对控股;在企业的全部实收资本中,私人经济成分的出资人拥有的实收资本(股本)所占比例虽未大于50%,但相对大于其他任何一方经济成分的出资人所占比例的私人相对控股,或者虽不大于其他经济成分,但根据协议规定拥有企业实际控制权的私人协议控股。
港澳台商控股:包括:在企业的全部实收资本中,港澳台商经济成分的出资人拥有的实收资本(股本)所占企业全部实收资本(股本)的比例大于50%的港澳台商绝对控股;在企业的全部实收资本中,港澳台商经济成分的出资人拥有的实收资本(股本)所占比例虽未大于50%,但相对于大于其他任何一方经济成分的出资人所占比例的港澳台商相对控股,或者虽不大于其他经济成分,但根据协议规定拥有企业实际控制权的港澳台商协议控股。
外商控股:包括:在企业的全部实收资本中,外商经济成分的出资人拥有的实收资本(股本)所占企业全部实收资本(股本)的比例大于50%的外商绝对控股;在企业的全部实收资本中,外商经济成分的出资人拥有的实收资本(股本)所占比例虽未大于50%,但相对大于其他任何一方经济成分的出资人所占比例的外商相对控股,或者虽不大于其他经济成分,但根据协议规定拥有企业实际控制权的外商协议控股。
11. 高级技师(国家职业资格一级):指能够熟练运用专门技能和特殊技能在本职业的各个领域完成复杂的、非常规性的工作,熟练掌握本职业的关键性技能,能够独立处理和解决高难度技术问题或工艺难题;在技术攻关和工艺革新方面有创新;能组织开展技术改造、技术革新活动;能组织开展系统的专业技术培训;具有技术管理能力。
包括取得国家职业资格一级证书的人员或连续从事本职业(工种)工作20年及以上的人员。
12. 技师(国家职业资格二级):指能够熟练运用专业技能和特殊技能完成复杂的、非常规性的工作;掌握本职业的关键性技能,能够独立处理和解决技术或工艺难题;在技术技能方面有创新;能够指导和培训初、中、高级人员;具有一定的技术管理能力。
包括取得国家职业资格二级证书的人员或连续从事本职业(工种)工作15年及以上的人员。
13. 高级工(国家职业资格三级):指能够熟练运用基本技能和专门技能完成技术较为复杂的工作,包括完成部分非常规性工作;能够独立处理工作中出现的问题;能够指导和培训初、中级人员。
包括取得国家职业资格三级证书的人员或连续从事本职业(工种)工作10年及以上的人员。
14. 中级工(国家职业资格四级):指能够熟练运用基本技能独立完成本职业的常规工作;在特定情况下,能够运用专门技能完成较为复杂的工作;能够与他人合作。
包括取得国家职业资格四级证书的人员或连续从事本职业(工种)8年及以上的人员。
15. 初级工(国家职业资格五级):指能够运用基本技能独立完成本职业的常规工作。
包括取得国家职业资格五级证书的人员或连续从事本职业(工种)5年及以上的人员。
以上五个等级包含职业(工种)如: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师、汽车驾驶员、汽车维修工、中式烹调师、维修电工、心理咨询师、理财规划师、营销师、机修钳工、数控车工、加工中心操作工、车工、焊工、工程测量工、育婴师、美容师、美发师、茶艺师、评茶员、护理员、商品营业员、餐厅服务员、客房服务员、医药商品购销员、计算机操作工、收银员、菌类园艺工、混凝土工、服装制作工、砌筑工、保安员等。
16.在管理岗位工作的专业技术人才:指在管理岗位工作的具有初级以上专业技术职称的人才。
17.专业技术职务资格:指通过考试、评定取得,并经相应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认可的专业技术职务资格。
政府不再组织评审,由单位自主评价、自主聘用的系列或单位,填写聘任的专业技术职务。
18.正高级专业技术职务资格:教授、正高级讲师、正高级教师、工程技术应用研究员、农业技术推广研究员、编审、译审、资深翻译、高级记者、高级编辑、播音指导、主任医师、主任药师、主任护师、主任技师、一级指挥、一级作曲、一级作词、一级舞美设计师、一级演员、一级演奏员、一级导演、一级指导、一级编导、一级编剧、一级摄影师、一级摄像师、一级录音师、一级剪辑师、一级文学编辑、一级音乐编辑、国家级教练、一级律师、一级公证员、一级飞行员、一级领航员、一级飞行通信员、一级飞行机械员、研究员、研究馆员、主任法医师、文学创作一级、主任中药师、一级美术师等。
19.副高级专业技术职务资格:副教授、高级讲师、高级教师、高级实验师、高级工程师、高级农艺师、高级兽医师、高级畜牧师、高级农经师、高级经济师、高级会计师、高级统计师、副编审、副译审、一级翻译、主任记者、主任编辑、主任播音员、副主任医师、副主任药师、副主任护师、副主任技师、高级工艺美术师、二级指挥、二级作曲、二级作词、二级舞美设计师、二级演员、二级演奏员、二级导演、二级指导、二级编导、二级编剧、二级摄影师、二级摄像师、二级录音师、二级剪辑师、二级文学编辑、二级音乐编辑、主任舞台技师、主任技师、高级教练、二级律师、二级公证员、高级船长、高级轮机长、高级船舶电子员、高级电机员、高级报务员、高级引航员、二级飞行员、二级领航员、二级飞行通信员、二级飞行机械员、副研究员、副研究馆员、高级审计师、副主任法医师、高级关务监督、文学创作二级、副主任中药师、二级美术师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