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流经济学过时了

合集下载

经济学主流流派

经济学主流流派

西方经济学发展历史渊源前古典经济学时期:公元前4世纪——公元17世纪中期古典经济学时期:17世纪中期——19世纪60年代•古典经济学:由亚当·斯密在1776年开创新古典经济学时期:19世纪70年代——20世纪30年代•新古典经济学当代西方经济学理论体系与流派时期:20世纪30年代以后•凯恩斯革命:20世纪30年代中后期——20世纪50年代末•新古典综合派(后凯恩斯主义主流学派):20世纪50年代末——20世纪70年代末•新自由主义经济学(经济自由主义思潮):20世纪70年代末——20世纪80年代末•新凯恩斯主义(主流)与经济自由主义思潮并存的“新综合”时期:20世纪80年代末——至今西方经济学理论发展的“八次革命”亚当·斯密(1776年《国富论》):古典经济学(强调经济自由)边际革命(19世纪70年代):新古典经济学;微观经济学(强调经济自由)凯恩斯革命(20世纪30年代):凯恩斯主义;宏观经济学(强调国家干预)现代货币主义(20世纪50年代):现代货币主义(强调经济自由)斯拉法革命(20世纪60年代):(生产价格理论)理性预期学派(20世纪70年代):新古典宏观经济学派(强调经济自由)供给学派(20世纪70年代):供给学派(强调经济自由)新制度主义经济学派(20世纪80年代):新制度主义经济学派(强调经济自由)基本分类:国家干预主义思潮(凯恩斯主义主要流派)新古典综合派(美国凯恩斯主义)新剑桥学派(英国凯恩斯主义)新凯恩斯主义I(1960’):凯主义非均衡学派新凯恩斯主义II(1980’):凯主义主流经济学派经济自由主义思潮(反对凯恩斯的学派)现代货币主义学派供给学派理性预期学派(新古典宏观经济学派)伦敦学派弗莱堡学派新制度主义经济学派公共选择派非主流经济学派现代西方经济学发展的历史渊源:现代西方经济学一般指20世纪30年代以后流行于欧美国家和其他某些国家与地区的经济学说。

西方经济学概述

西方经济学概述

西方经济学概述西方经济学,又称主流经济学,是一种基于现代西方市场经济理论的经济分析方法。

它主要关注市场机制在资源配置中的作用,以及宏观经济政策对市场运行的影响。

本文将探讨西方经济学的基本理论、方法和应用。

西方经济学的研究范畴广泛,包括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两个基本领域。

微观经济学主要研究个体经济单位(如企业、消费者)的行为和市场的运作机制,如供需关系、价格决定、市场垄断等。

宏观经济学则关注整体经济运行的状态,如经济增长、通货膨胀、失业率等。

微观经济学的基础是市场经济理论,即市场通过自由竞争实现资源的最优配置。

在市场经济中,个体在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的同时,也会促进社会整体福利的提高。

例如,在一个竞争激烈的市场中,企业为了赢得消费者,会不断提高产品质量和降低价格,从而促进市场竞争和消费者福利的提高。

宏观经济学的主要研究内容是宏观经济政策的制定和实施,包括财政政策、货币政策等。

财政政策是指政府通过调整税收、支出等手段来影响整体经济的运行。

例如,在经济下行时,政府可以增加支出并减少税收,以刺激经济增长。

货币政策是指中央银行通过调整货币供应量、利率等手段来影响整体经济的运行。

例如,在经济过热时,中央银行可以增加货币供应量并降低利率,以缓解通货膨胀。

西方经济学在实践中得到了广泛应用。

在企业决策、政府政策制定等方面,西方经济学的理论和方法被广泛应用。

例如,在分析商品价格变化的原因时,可以使用供需理论来解释市场均衡的变化;在制定公共政策时,可以使用福利经济学理论来评估政策对社会福利的影响。

然而,西方经济学也存在着一些缺陷和争议。

首先,它过于强调市场的作用,忽略了市场失灵和其他非市场因素对资源配置的影响。

其次,它假设个体行为是理性的、完全信息的,这与现实情况可能存在偏差。

最后,它过于依赖数学模型和计量方法,导致了一些抽象化和理论化的问题。

总的来说,西方经济学是一种重要的经济分析方法,它为理解市场经济运行和制定宏观经济政策提供了有益的理论框架。

现代西方经济学主流思潮及学派

现代西方经济学主流思潮及学派
商务印书馆1979至今吴易风主编当代西方经济学流派与思潮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2005方福前著当代西方经济学主要流派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蒋自强等著经济思想通史14卷浙江大学出版社2003蒋自强史晋川等著当代西方经济学流派复旦大学出版社1996胡代光厉以宁编著当代资产阶级经济学主要流派商务印书馆1982
导言
一、当代西方经济学流派的研究对象 二、为什么学习当代西方经济学流派 三、对待当代西方经济学流派的态度与研
究方法
一、当代西方经济学流派的研究对象
现代西方经济学发展的历史渊源: 现代西方经济学一般指20世纪30年代以后流行于欧美国
家和其他某些国家与地区的经济学说。并且一直延续到现 在的经济学说。 Ⅰ:古代和中世纪的经济学说——前古典经济学时代—— 15世纪之前 Ⅱ:近代西方经济学说——古典经济学时代——16世纪至 19世纪60年代 Ⅲ:现代经济学体系的产生与发展——新古典经济学时代 ——19世纪70年代至 20世纪30年代 Ⅳ:当代经济学体系与流派——20世纪30年代至今
(3)不同于凯恩斯主义经济学各流派,也不同于反凯恩斯主义经济学各流 派的非主流经济学派。这包括:瑞典学派,熊彼特的经济理论体系,罗斯托 的经济成长阶段理论,新制度学派,激进经济学派。
(二)流派概况
1、凯恩斯主义主要流派(国家干预主义流派) (1)新古典综合派(美国凯恩斯主义) (2)新剑桥学派(英国凯恩斯主义) (3)新凯恩斯主义Ⅰ(1960’):凯主义非均衡学派 (4)新凯恩斯主义Ⅱ(1980’中期以来):凯主义主流经济学 (5)新兴的新古典综合——自由主义和国家干预的新综合(世纪之交
(1)由于凯恩斯的追随者对凯恩斯经济学说进行了不同的解释和补充而形 成了不同的流派。这些流派包括新古典综合派(后凯恩斯主流经济学),新剑 桥学派,非均衡学派(新凯恩斯学派),希克斯的经济学体系,新凯恩斯主义 经济学。

关于主流经济学与非主流经济学的几点思考

关于主流经济学与非主流经济学的几点思考

关于主流经济学与非主流经济学的几点思考
主流经济学和非主流经济学是两种不同的经济学理论和分析方法。

以下是关于两者之间的几点思考:
1. 方法论差异:主流经济学强调数学建模、假设简化和利用定量方法进行分析。

非主流经济学则更注重历史、制度和社会因素的考虑,倾向于使用定性方法和案例研究。

2. 理论观点不同:主流经济学通常采取边际主义和效用最大化假设,即个体在做出决策时会权衡边际效益和成本。

非主流经济学对这些假设持怀疑态度,并强调社会和政治力量对经济行为的影响。

3. 对市场的看法:主流经济学认为市场是一种有效分配资源的机制,能够自我调节和实现经济增长。

非主流经济学则认为市场存在一些固有的结构问题,如不完全竞争和信息不对称,需要政府干预来纠正市场失灵。

4. 问题关注的重点:主流经济学通常关注宏观经济问题,如经济增长、通货膨胀和失业等。

非主流经济学更注重社会公正、分配不平等和可持续发展等微观经济问题。

5. 学术认可度不同:主流经济学在学术界和政策制定者中享有广泛认可,是目前教学和研究的主流。

而非主流经济学虽然在一些特定领域和学者中得到重视,但在整体上还没有得到广泛的认可和接受。

需要注意的是,主流经济学和非主流经济学并非对立关系,它们可以互相借鉴和补充。

不同的观点和方法可以促进经济学的发展和深化我们对经济现象的理解。

中国经济学面临的问题与对策

中国经济学面临的问题与对策

中国经济学面临的问题与对策引言中国经济在过去几十年取得了巨大的发展和进步,成为全球经济的重要参与者。

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中国经济学面临着一些挑战和问题。

本文将探讨中国经济学面临的问题,并提出一些可能的对策。

一、结构性转型和不平衡发展中国面临的首要问题是结构性转型和不平衡发展。

随着中国经济从以制造业为主的经济向以服务业为主的经济转型,一些地区和行业的发展不平衡成为突出问题。

此外,城乡发展差距和地区之间的发展差异也存在较大的问题。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政府需要加强区域发展的协调,并采取措施促进中西部地区的经济发展。

此外,还需要通过加大对教育、科技和创新的投资,推动经济结构升级,以实现更加均衡和可持续的发展。

二、人口老龄化和劳动力供给不足另一个中国经济学面临的重要问题是人口老龄化和劳动力供给不足。

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加剧,劳动力供给将面临短缺的挑战。

这将对中国经济的持续增长和发展产生重大影响。

为了应对这一问题,中国可以采取一系列的对策。

首先,政府可以推动社会保障体系的建设,以提高老年人的养老保障和医疗保障水平,同时鼓励婴儿出生率的增加,以增加劳动力供给。

此外,政府还可以采取措施鼓励高技能人才的培养和吸引,提高劳动力素质和竞争力,以应对劳动力供给不足的挑战。

三、环境污染和可持续发展中国经济快速增长所带来的环境污染问题是中国经济学面临的另一个主要挑战。

空气和水污染、土壤退化等环境问题已经严重影响了人民的生活质量和健康状况。

为了实现可持续发展,中国需要加大环境保护的力度。

政府可以推动能源的清洁化和可再生能源的利用,加强环境法律法规的执行力度,限制高污染产业的发展,并提高环境意识和教育水平,鼓励公众参与环境保护。

四、金融体系的稳定和风险防控中国的金融体系面临一些风险和不稳定因素。

高杠杆、信贷风险和金融不透明度等问题已经引起了市场的担忧。

这对中国经济发展的可持续性和稳定性产生了重要影响。

为了加强金融体系的稳定和风险防控,中国政府需要加强金融监管和监管力度,加强资本市场的透明度和公正性,以及加强对金融机构的风险管理和控制。

从循环经济看主流经济学的方法论缺陷

从循环经济看主流经济学的方法论缺陷
了知识 、 科技 、 理等 经济资 源 。不仅 如此 , 有 的经 管 原 济资源都被作 了重新定 义 , 如土地 , 现在泛指一切 自然 资源 , 比过去涵盖的范围有 了很 大扩 展。然而 , 经济资
陷, 它的提出, 正是对传统主流经济学方法论所存在不 足的一种补充与完善。


循环经济不同于传统主流经济学
产过程 中所 有具有稀缺性 的投入要素 。而稀缺 性则是
济学和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两大分支。当代西方经 济学中处于主流地位的是以萨缪尔森和诺德豪斯合著 的《 经济学》 为代表的理论体系, 社会主义国家的主流 经 济学则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 。然而 , 近年来 , 由 于世界上 资源环境 问题 的 出现 , 循环经 济在西方 国家 和东方社会主义国家迅速发展。
为有价格的资源才 具有稀缺性。极大丰富的 自 然与环境资源( 我们可以 称之为 自由资源) 是不需要付费的。所以, 从这一角度 来 看 , 统西方 主流经济学 中的资源 是不包括 相对 丰 传
富的 自然和环境资源等 自由资源 的。循 环经济研究 的 是 自然资 源循环使用 和有效利用 , 指资 源不仅研 其所
生的根 源。本文通过对循环经济与传统主 流经济学的 比较 , 分析 了传统 主流 西方经济 学与马克 思主义政 治经济 学方法 论存在 的不足 。 进而探讨 了为促进循环 经济发展 , 应如何进一 步完善经 济学方法论体 系。 [ 关键词] 循环经济 ; 西方主流经济 学;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 学
究经济资源的经济价值 , 而且研究一切资源( 包括经济 资源和环境等不需付费的自由资源) 的可持续利用 , 当 然重点在对 自然 资源 的合理利用 。显然 , 环 经济 的 循 研究对象已大大超过了传统西方主流经济的范畴。 两者的实现 目标也有很大 区别 。西方 主流经 济学 是研究如何利用稀缺的资源实现经济利益, 最终 目 标 是经济价值 的实现。从循环经济的定义可以看出, 循 环经济是一种以资源的循环利用、 废弃物的零排放为 主要目标的, 其最终 目 标是 自 然与人类的可持续发展。 二者并不是等 同 的。一般来说 , 在经济 发展水 平程 度

偏盛的经济学数理化倾向:现代主流经济学的缺失

偏盛的经济学数理化倾向:现代主流经济学的缺失
中 图 分 类 号 :F 0 1 F 2 1 ; 2 文献标 识码 : A 文 章 编 号 : 0 0 6 X ( 0 8 0 -0 6 - 6 1 0 -2 0 2 0 ) 6 0 3 0
具 . 是 . 们 必 须 清 楚 数 学 使 用 的 限 度 而 防 止 数 学 但 我

第2 5卷 第 6期
20 0 8年 1 1月
深 圳 大 学 学报 ( 文社 会 科 学 版 ) 人 S eze U i r t Hu nt s Sca Si cs hnhn nv sy( maie & oi ce e) ei i l n
Vo _ . l 25 No6
N V 2 0 O. 0 8
在 具 有 说 服 力 的 文 字 讨 论 中漏 掉 的 逻 辑 联 系 .在 经 济 学 中 也 不 例 外 。 目前 主 流 经 济 学 的 新 进 展 如 乘 数 原 理 、 速原理 、 态与振 荡模 型 、 济周期 模 型 、 加 动 经 一 般 均 衡 理 论 、 衡 增 长 模 型 、 优 化 理 论 、 励 机 制 均 最 激 以 及 动 态 博 弈 等 , 有 赖 于 数 学 的 应 用 。但 是 , 济 都 经 学 作 为 一 门科 学 。其 理 论 研 究 的 根 本 目的 毕 竟 在 于 增 进 人 们 对 社 会 经 济 现 象 的认 知 并 以 此 提 高 人 们 的 社 会 实 践 能 力 . 因 而 它 特 别 强 调 对 社 会 认 知 上 的 洞 见 , 要有 思想 。而且 . 于经 济学 所研 究对 象本身 即 由 的 复 杂 性 和 多 变 性 .单 纯 的 数 量 关 系 并 不 能 解 释 社 会 现 象 之 间 的 互 动 .因 而 数 学 在 经 济 学 的 理 论 研 究

现代经济学十大主流理论及基本观点

现代经济学十大主流理论及基本观点

现代经济学十大主流理论及基本观点经济学派,是为研究经济学的方便对具有相似学术主张和政策主张的一系列经济学说和经济学家进行的归总。

主流经济学是指一定时期和地理范围内,在各种相互竞争的经济学说中居于主导和支配地位的某种理论或学说。

其主导地位或者表现为它在经济学术界得到大多数经济学家认可和赞同,或者是作为官方做出经济决策和制定经济政策的理论基石,或者二者兼而有之。

目前最为活跃的经济学派是新自由主义学派和凯恩斯学派,二者对政府干预的看法截然相反。

而国内比较流行的奥地利学派,并不处于现代主流经济学的位置。

当前,现代经济学的十大主流学派如下:一、新古典综合派(美国凯恩斯主义)1.理论背景新古典综合派是凯恩斯主义与新古典经济学由对立转向共存和相互融合形成的学派。

新古典综合派的代表人物是萨缪尔森,在其著作《经济学》中把自己的理论体系命名为“新古典综合”,意在把以马歇尔为代表的新古典经济学与凯恩斯经济理论综合在一起,组成一个集凯恩斯宏观经济学和马歇尔微观经济学之大成的理论体系。

2.基本观点(1)“混合经济”的理论模型:“混合经济”在实质上就是国家干预的、以私人经济为基础的市场经济。

“混合经济”的特点就是以市场经济为主,通过价格机制来调节社会的生产、交换、分配和消费。

(2)经济增长理论:新古典综合派通过建立宏观生产函数,指出可以通过调整资本数量和资本产出比率,使经济实现稳定增长。

(3)经济周期理论:新古典综合派的经济周期理论是“乘数-加速数”理论模型。

该模型是新古典综合派用动态过程分析方法建立起来解释资本主义经济周期波动的一个重要理论模型。

⑷通货膨胀和失业理论:新古典综合派为了解释通货膨胀与失业并存的经济现象,将菲利普斯曲线纳入其基本理论框架中。

根据菲利普斯曲线,通胀与失业之间存在此消彼长的关系。

二、新剑桥学派(英国凯恩斯主义)1.理论背景新剑桥学派是当代凯恩斯主义的一个重要分支,主要代表人物有琼·罗宾逊、卡尔多、斯拉法、帕西内蒂、约翰·伊特维尔等人。

我国主流经济学理论“钟摆”的轨迹

我国主流经济学理论“钟摆”的轨迹

我国主流经济学理论“钟摆”的轨迹【摘要】本文探讨了我国主流经济学理论的发展轨迹,包括马克思主义经济学、新古典经济学、制度经济学以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等理论在我国的影响和应用。

通过对各种理论的探讨,我们可以看到我国经济学理论不断演进与完善的过程,同时也探讨了“中国模式”对主流经济学理论的影响。

在文章指出我国主流经济学理论未来的发展方向并强调了其对世界经济学理论的贡献。

文章通过对不同经济学理论的分析,揭示了我国经济学领域的丰富多元性,为我国经济学的繁荣发展提供了重要参考和启示。

【关键词】主流经济学理论、我国、钟摆、马克思主义经济学、新古典经济学、制度经济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中国模式、演进、完善、发展方向、贡献。

1. 引言1.1 我国主流经济学理论“钟摆”的轨迹我国主流经济学理论的发展可以被比喻为一个“钟摆”的运动轨迹,在历史的长河中不停地摆动着。

从最初的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引进到新中国,到新古典经济学在改革开放时期的大潮中迅速兴起,再到制度经济学的崛起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探索,每一次理论的迭代都在不同历史阶段为我国经济发展提供了理论支撑和政策指导。

随着“中国模式”在全球范围内的广泛影响,我国主流经济学理论也在逐渐融入到世界经济学理论的格局中。

2. 正文2.1 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在我国的传播与发展马克思主义经济学是我国经济学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在中国的传播与发展经历了多个阶段。

早在20世纪初,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就传入中国,随着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和革命斗争的深入发展,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得到了进一步的传播和影响。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马克思主义经济学成为了我国的主流经济学理论,被广泛应用于国家经济建设和管理实践中。

在新中国成立初期,我国经济学界普遍存在着对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研究和理解不足的现象,需要借助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的帮助进行学习和培训。

随着时代的发展和改革开放政策的实施,我国经济学界开始开展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研究工作,不断丰富和完善了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在中国的理论体系。

主流经济学第三次危机及其相关问题探讨

主流经济学第三次危机及其相关问题探讨

与社会科学其他学科相比,经济学受实践检验更为直接。

面对20 世纪30 年代的大萧条和70年的“滞胀”,经济学分别经历了古典学派和凯恩斯主义的两次大危机。

而2008 年的国际金融与经济危机又导致新自由主义经济理论彻底破产,主流经济学陷入第三次大危机。

二战以来主流经济学及其经济政策的演变轨迹正如日本北海道大学教授山口二郎所讲的:“二战后发达国家的政治以30 年为一个大的循环周期:战后至上世纪70 年代是凯恩斯主义和大政府时代;随后世界进入新自由主义和小政府时代;最近爆发的金融海啸意味着新自由主义的终结。

”文献梳理发现,在本次金融与经济危机爆发和蔓延过程中,就有学者提出“经济学的第三次危机”、“主流宏观经济学的危机”等命题,并就此次金融与经济危机爆发的根源、新自由主义全球蔓延带来的恶果、经济理论和经济政策的发展演变等问题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和广泛的讨论。

但总体而论,学界对主流经济学第三次大危机的研究还有待深化。

因此,笔者在拙文《国际金融危机背景下经济理论的第三次危机》的基础上,对主流经济学第三次危机及其相关问题进行进一步探讨。

本次危机的根源与新自由主义的破产和危机一部资本主义经济发展史,就是以生产过剩为基本特征的周期性经济危机频发的历史。

在经济学说史上,最早指出资本主义存在内生的周期性经济危机并对其进行深入系统研究的当属马克思经济学。

马克思从资本主义经济制度产生、发展及其内在矛盾入手,研究和揭示资本主义周期性经济危机爆发的必然性及根源,指出生产社会化和生产资料资本主义私人占有这一资本主义基本矛盾“是危机的最深刻、最隐秘的原因,是资本主义生产中种种尖锐矛盾的最深刻、最隐秘的原因。

”马克思认为,当简单商品经济发展到资本主义商品经济、简单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发展为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时,经济危机便由潜在的可能性发展为现实必然性,随着资本主义基本矛盾的激化,必然导致资本与劳动对立关系下的生产规模无限扩大与有支付能力的需求相对不足,从而破坏商品价值实现的市场条件,引发并日益加剧贫富差距与两极分化;同时,以市场自发竞争机制为基础的资本逐利本性导致的生产盲目性和无政府状态破坏社会再生产正常进行所依赖的条件,加剧社会再生产过程的矛盾和失衡,最终必然引发以生产相对过剩为实质的周期性经济危机。

简评主流经济学的危机与演化经济学的兴起

简评主流经济学的危机与演化经济学的兴起

静态和直线式 的, 而往往表现为非线性 、 非均衡 的 复杂系统 ,这是新古典经济学脱离现实经济问题
产费用理论 , 经马歇尔集大成后形成新 古典学派 , 的根源所 在 。 ( ) 的 哲学 基础 一 落后 并和后继 的新古典综合一起 发展成 当今居于支配 地位 的主流经济学——新古典经济学。但主流经 新古典经济学的世界观是存在论的机械世界 济学理论发展 中不断遭遇凯恩斯革命 、斯拉法革 观 , 将经济活动看成原子运动 , 个体 同质 , 效用 函 数一样 , 经济活动围绕均衡状态运行 , 时间是可逆 命、 信息经济学及行为经济学等理论 冲击 。另外 ,
引 言 自 1 世纪 7 9 0年代经济学家门格尔 、杰文斯 和瓦尔拉斯等人发起经济学发展史上著名的 “ 边 际革命 ” 以来 , 新古典经济学家用主观效用论和边 际分析方法取代了古典经济学 的劳动价值论和生


为代表的系统科学观 。主流经济理论 中公理性假 设如完全理性 、 个体效用同质 、 经济 的一般均衡状 态等等都难 以满足 ,真实世界里 的经济运行不是
简评主流经济学的危机与演化经济学的兴起
袁 仕 福
[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要 ] 主 流经济学—— 新古典经济学因为认识论和方法论上的落后 面临无 法克服 的危机。作为主流经济学的挑
战者。 演化经济学代表 了更先进 的科 学范式和经 济学向真 实世界的回归思潮 , 少方面 已经推 动 了经济学的进 步。但要 在不 完全取代新古典经济学的主流地位 , 在研 究纲领和理论体 系完善方面还- ." t  ̄ 出长久的努力。 -' -t
20 年第 O 期 09 2
( 总第 15 0 期)
△ S
沿 海 企 业 与 科 技

“张维迎现象”和“主流”的危机

“张维迎现象”和“主流”的危机

力的傲慢 , 同理 , 特许 ” 被“ 的知识共 同体 也能产生 致命的 自负 。非常不幸 ,中国
19 年 代 的政 治现 实 和 经 济 增 长 ,鼓 励 90
中 国 经 济 学 家 在 道 德 上 的 自 残 和 智
识 上 的 自 我 矮 化 ,虽 然 早பைடு நூலகம்已 不 是 什 么 新
出“ 皇帝没 有穿衣 服 ” 孩子面 前 , 的 刹那 间露出了巨大的尴尬。张维迎 的“ 情绪失
控 ”实 际 上 就 是 这 种 尴 尬 之 后 的 挫 折 反
鲜事 , 但上面 那段类 似 “ 大批 判 ” 的讲 式
话 出 自张 维迎 之 口 , 是 让 人 暗 暗 吃 惊 。 还 毕 竟 ,作 为 中 国 主 流 经 济学 家 的 招 牌 人 物之一 , 论是在 道德上还是在学术上 , 无 张 维 迎 都 应 该 代 表 了这 个 群 体 的 最 高 水 平 。不 过 , 不 是 张 维 迎 在 与 郎 咸 平 的论 这
维普资讯
口 袁剑
“ 张维迎现象’ “ ’ 主流" 和 的危机
,, .
¨ 一
业 的生 存环 境 包括 商业 环 境 、 政治环 境以及舆 论环境 前 两

为 “ 三 倒 四 ” “ 湖 郎 中 ” 作 为 张 维 颠 的 江 并
国改 革 的 机 会 主 义 本 质 。于 是 , 流经 济 主 学由 “ 学 ” “ 学 ” 由 “ 学 ” “ 显 而 官 、 官 而 霸 权 ” 成 为 9 年 代 之 后 , 国 公 共 舆 论 界 , o 中
以在 学 术 上 加 以 讨 论 的 观 点面 前表 现 得 如 此 惊 慌 ?显 然 , 维 迎 以 及 张 维迎 所 代 张 表 的 中 国 主 流 经 济 学 界 ,对 郎 咸 平 的 到 来 已 经 表 现 出 了 空 前 的不 适 应 症 状 。到

主流化还是边缘化——民族经济学的挑战与机遇

主流化还是边缘化——民族经济学的挑战与机遇
21 00年 第 2期
贵 州 民族 学 院 学 报 ( 学 社 会科 学 版 ) 哲
J u a o uz o nvri ) N t n l e P i sp ya d sc l c n e o r l f i u U i s 5f a o ai s( hl o h n o i i c ) n G h e ti r i t i o a se
民族经济学 的概念 最基本 的有三个 :“ 民族 经济 学” “ 、少数 民族经济学 ” “ 、 少数民族地 区经济学 ” 。从
这三个概念提出之后 , 民族经济 学界几 乎没有停 止过 对此 的争论 , 这三个 概念至今 尚未统 一 , 混用 现象 大
量存在 , 其原 因就是对这三个概念还没有一个令 人信
中 图分 类号 :1 F2 文 献 标 识 码 : A 文 章 编 号 : 0 6 4 (0 0 0 0 9 0 1 3— 64 2 1 )22 18— 3 0


民族经济学的尴尬
服的 、 科学 的、 从内涵到外延的概念整合 。一个学科没
有统一 的名称 , 让圈内人和圈外人都显得无所适从 。 这
理论一样 , 经济学理论本身是一 个用来 解释现实 经济 现象的简单逻辑体 系, 一个理论 的重要 性不能从其 逻 辑本身 , 只能从其所要解释 的现象的重要性来判断 。 而 现象越重要 , 能够解释这个现象 背后 因果关系 的简单 逻辑体系就是越重要的理论 。 j ” 基于这样的论断 , 民 族经济学 走到 了“ 主流” “ 与 边缘 ” 的十字路 口。民族 经济学的尴尬首先源于 经济活动本 身的特点 , 由于经 济是个人 、 企业 、 政府的活 动 , 涉及 的学科领域需 要 其 宽 口径学科框架涵盖 内容 , 而事实上就 民族经济 的研 究对象来说 只是经济活 动中的一小部 分 , 以其 特殊 所 性往往遭致部分学者 的质 疑 , 即经济学 的一般理 论 已 经足以解 释某些个别 现象。其次 , 民族经济学 的学 就 科地位而言 , 它隶属于民族学下的二级学科 , 从学位授 予的角度 , 却是授法学 的学位 , 这更让人是 “ 丈二 的和

参考资料――经济学流派――正文

参考资料――经济学流派――正文
研究方法:跨学科研究,结 合生物学、物理学等学科
04
经济学流派的比较 和评价
不同经济学流派的理论比较
古典经济学:强调市场自由,反对政府干 预
新古典经济学:强调市场机制的作用,反 对政府干预
凯恩斯经济学:强调政府干预,主张财政 政策和货币政策
奥地利经济学派:强调市场自发秩序,反 对政府干预
货币主义:强调货币供应量对经济的影响, 主张稳定货币供应量
凯恩斯主义:以约翰·梅纳德·凯恩斯为 代表,强调政府干预和宏观调控
新古典经济学:以米尔顿·弗里德曼为 代表,强调市场自由和微观经济
制度经济学:以道格拉斯·诺斯为代表, 强调制度对经济的影响
行为经济学:以丹尼尔·卡尼曼、阿莫 斯·特沃斯基为代表,强调心理学对经 济行为的影响
经济学流派的形成和发展
古典经济学:18世纪,以亚当·斯密为代表,强 调自由市场经济
跨学科研究::实证研究将成为未来经济学研究的主流方法
应用经济学:应用经济学将成为未来经济学研究的重要领域,如金融经济 学、产业经济学等。
05
经济学流派与中国 经济发展
中国经济发展中的主流经济学流派
凯恩斯主义:强调政府干预,通过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调节经济
主要观点:市场机制是资源 配置的最佳方式,政府干预
应最小化
政策主张:自由市场经济、 财政紧缩、货币政策等
新自由主义学派
代表人物:弗里德曼、哈耶克等 核心观点:自由市场经济、私有化、全球化 政策主张:减少政府干预、降低税收、放松管制 影响:对全球经济政策产生深远影响,但也引发了一些争议和批评
凯恩斯主义学派
创始人:约翰·梅纳德·凯恩斯
政策主张: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 以实现经济稳定和增长

非主流经济学观点辨析

非主流经济学观点辨析

非主流经济学观点辨析引言经济学是一门研究资源分配、生产和消费的学科。

传统经济学主要关注市场经济的运行和市场决策的有效性。

然而,非主流经济学提出了一些与传统观点不同的理论和观点,对经济学的基本假设和分析方法提出了质疑。

本文将对非主流经济学的一些观点进行辨析。

1. 主流观点 vs. 非主流观点传统经济学主张市场经济能自我调节,通过供需关系实现资源的有效配置。

这一观点主要基于自由市场的假设,即假定市场上的参与者都是理性的,且市场交易是充分的和自愿的。

非主流经济学质疑了这一观点,并指出自由市场并非总能实现有效资源分配。

非主流经济学认为,市场存在信息不对称、外部性和市场力量集中等问题,这些问题都可能导致市场的失灵。

2. 信息不对称非主流经济学指出,市场参与者并不总是拥有完全信息,存在信息不对称现象。

信息不对称可能导致一方在交易中利用信息优势,从而在交易中获得不公平的利益。

此外,信息不对称还可能导致市场无法对资源进行正确的定价,从而影响资源的分配效率。

3. 外部性非主流经济学认为,市场交易的成本和效益并不总是仅限于交易双方。

存在一些活动或决策会对第三方产生外部影响,称为外部性。

外部性可能是正面的,如教育投资对社会的积极影响,也可能是负面的,如工厂排放对环境的污染。

由于市场无法内部化外部性,外部性问题可能导致市场无法有效解决资源分配问题。

4. 市场力量集中非主流经济学指出,在实际市场中,市场参与者并非完全平等。

存在市场力量集中的情况,少数市场参与者对市场的影响较大,导致市场存在垄断或寡头垄断现象。

市场力量集中可能导致资源配置不公平,使得少数人获得巨大的利益,而大多数人则面临较低的福利。

5. 替代观点的影响非主流经济学的观点对经济学的研究和政策制定产生了重要影响。

例如,非主流经济学的观点促使政府采取干预措施来解决市场失灵问题,如实施反垄断政策和制定环境保护法规。

此外,非主流经济学还推动了更多关注社会公平和可持续发展等问题。

西方经济学中的经济学方法论与科学性讨论

西方经济学中的经济学方法论与科学性讨论

西方经济学中的经济学方法论与科学性讨论在西方经济学中,经济学方法论与科学性一直是备受争议的话题。

经济学家们不仅在研究经济现象时面临各种挑战,还在探讨如何选择合适的方法以及经济学是否属于一门科学。

本文将从主流经济学方法、批判性经济学方法以及经济学的科学性三个方面进行论述,以探讨西方经济学中的经济学方法论与科学性的问题。

1. 主流经济学方法主流经济学方法以数学建模、假设与推演为核心。

传统主义者认为,经济学应该像自然科学那样运用严格的数学模型来解释和预测经济现象。

他们强调理性决策、市场均衡和效用最大化等核心概念,并将之运用到经济模型中。

这种方法追求客观性,力图将经济学打造成一门严密的科学。

2. 批判性经济学方法批判性经济学方法强调对主流经济学模型的批判与质疑。

批判经济学家认为,传统主流经济学过于简化经济现实,忽视了社会和政治背景对经济决策与经济体系的影响。

批判性经济学家运用跨学科的方法,借鉴社会学、心理学和文化研究等领域的理论,探讨社会正义、权力分配等非经济领域与经济现象之间的相互作用。

3. 经济学的科学性“经济学是否是一门科学?”一直是经济学界争论的焦点。

从一般的科学定义来看,科学应该具备可观察性、可重复性、可验证性等特征。

然而,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人类行为,难以进行严格的实验控制,导致经济学难以满足一般科学严密性的标准。

但这并不意味着经济学不具备科学性。

经济学可以通过统计数据、案例分析以及现实观察来验证经济学理论,尽管存在一定的不确定性。

此外,经济学在解释和预测经济现象方面具备一定的科学性。

综上所述,西方经济学中的经济学方法论与科学性讨论涉及了主流经济学方法、批判性经济学方法以及经济学的科学性三个方面。

无论是主流经济学的严谨数学建模,还是批判性经济学的跨学科研究方法,在不同层面上为经济学的发展提供了不同的视角。

虽然经济学在可观察性和实验性方面存在一定的局限性,但经济学研究仍然具备科学性,可通过不同的方法来验证经济学理论。

发展经济学演进中的西方中心主义和主流化倾向的论文

发展经济学演进中的西方中心主义和主流化倾向的论文

发展经济学演进中的西方中心主义和主流化倾向的论文一、引言自从赫希曼(hirschman,1981)提出“发展经济学已经衰落了”这个颇具争议性的命题以来,拉尔(lal,1983)、克鲁格曼(krugman,1995)等在西方经济学界有着重要影响的学者也先后撰文支持“发展经济学衰亡”论。

虽然与此同时刘易斯(lewis,1984)、达特(dutt,1992)、陈宗胜(1996)及谭崇台(2001)等人进行了反驳,并对发展经济学的演进趋势持乐观态度,但是,作为经济学一个独立分支的发展经济学,其影响持续减弱(一直到今天),却是不争的事实。

赫希曼曾经以发展中经济与发达经济之间的关系是否互益以及单一经济学是否具有普适性为标准,将发展经济学与新古典经济学、激进经济学区别开来,并以后者的攻击为条件来解释发展经济学的衰落。

赫氏的理论逻辑,被达特指责为从错误的定义出发,得出了发展经济学衰落的错误结论。

问题是,当我们试图以主流经济学对发展中经济认识不断深化的事实为条件来解释发展经济学的复兴和繁荣时,是否正在重复类似的逻辑错误?实际上,把过多注意力放在应付主流经济学的诘难上,已经妨碍了人们对处于困境中的发展经济学的历史趋势进行更深入、更全面的研究,一些更具一般性的理论命题被明显忽略了。

在坚持“只要发展中国家存在发展经济学就有必要存在”的基本前提假定下,发展经济学的辩护者至今不能令人满意地解释:(1)发展经济学为何在“塑造经济发展方面一直不是很成功”(lewis,1984);以及(2)为何近二十年来在发展经济学领域内,新的、原创性的重大理论基本没有出现?既然发展经济学是研究发展中经济所做的事的(balasubramanyam,1991),若长期以来在塑造成功的经济发展上无所建树,那么它存在的客观基础又是什么呢?尽管人们观察到近二十年来在发展经济学领域内重大的理论分歧、主义之争已不多见,但仅凭在个别发展中国家及其相应的微观经济领域内研究取得进展的事实,就断定发展经济学开始进入一个平稳发展期,多少有些勉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主流经济学过时了
作者:格泽高滋·W·科勒德克
来源:《中国经济周刊》2013年第14期
伟大的学者坐在办公室里就能创造新的理论,并且彻底变革经济的思考方法,这样的时代已经一去不复返了。

“闭门造车”早在18世纪、19世纪是可能的,或许上一次在20世纪,也就是凯恩斯时代还有可能,但在21世纪的今天将不再现实。

凯恩斯关于市场经济机制和经济形势影响机制的巨作写于1935年,翌年出版发行,这部重要作品对20世纪经济思想的演变产生了最重大的影响。

但要是在经济事务多样化的今天,他是写不出这样的作品的,或是到了高层次的总结归纳时他也将无法进行下去。

经济学与其他学科的对比引起了我的注意。

因为如今也再没有爱迪生和伊士曼[编者注:乔治·伊士曼(1854-1932):美国发明家和工业家,柯达公司创立人和胶卷发明人]出现,今天已经不再是天才的发明从车库里横空出世的时代了。

现在是大型研发中心的时代,项目往往跨学科、规模庞大、花费巨大并要历时多年。

当然,如今偶尔也会出现一些天才,他们非常灵巧。

如果他们生在经济领域,将是大家之幸。

未来经济学中的公式越来越少
这些想法能得出不容反驳的结论,那就是未来的经济一定是非传统的。

尽管各个经济学流派强调其独特性,但传统经济学的时代已不复存在。

有些经济学家顽固地认为,自己的模型是唯一合理的,更糟的是,他们还认为,模型适用于时间和空间中看似相同的各种情况。

这些经济学家往往都错了。

我们研究的事物是复杂的,环境、经济、社会、文化、政治和技术各种现实无处不在,所以内在的各种关系也非常复杂,而这些关系往往是理解、描述事物的前提。

了解现在的情况需要多线程,摈弃传统主流经济学(有人乐意用英式英语称其为主流经济学),使用“异端方法”代替过时的学说。

你无法再使用传统的、神圣的“武器”了,因为现实已经发生了质的变化。

未来经济中的运算和公式将越来越少,嵌入文化背景的程度将相对提高。

21世纪的教科书中,文字和模型比描述性的参数和图表的比例更大,这点与20世纪是相反的。

经济学系和
商学院将要讲授更多人类学的内容,进行更多的文化研究。

这不是说要减少数学和计量经济学的比重,而是在它们的基础上增加内容。

这一观点在未来将越来越凸显,今天的建议会变成明天的利器。

超级计算机无法消除市场失灵
有些经济学家把希望寄予行为经济学加传统宏观经济学,认为前者可以成为改进后者的工具。

如果这其中真能有创造性的东西产生,宏观经济政策也许会少一些失误。

但这也会导致经济上的作茧自缚,使我们偏离正道。

我一直认为,如果无法更好理解合理性缺失的行为证据,我们就无法理解经济政策中差错的根源。

然而,我也坚信,仅靠基于行为合理性和不合理性的行为模型是无法使政策制定优化的。

优秀的经济学家可以不依赖复杂的行为经济学模型,在美国中央银行未封锁经济危机证据的前提下解释美联储的失误,以及应当采取怎样的政策防止今后发生类似的灾祸。

我们也可能再次受到形式战胜内容的威胁。

因为我们经常不够理性,行为经济学家倾向于认为应该为不理性或不够理性的行为建立理论,而不是坚持我们应当保持理性,并在此基础上进行理论化的概括。

计算机化就是很好的例证,我们一方面使用更多更好的数据,另一方面又在利用从物理学到神经科学所取得的科学成果。

这可能导致神经经济学的产生[编者注:指近年在美国,一个由经济学家、心理学家和神经科学家组成的研究团队创建了一门新学科——“神经经济学”(Neuroeconomics),其要旨是通过“功能性磁共振成像”技术,观察人脑的深层状态。

研究发现,人们之所以会在经济行为中产生非理性决策,与人脑的神经生理结构相关]。

理论经济学将来会不会只是实证经济学的工具?我们在朝这个方向发展吗?现在越来越多的情况是,你不需要对研究目标进行假设,因为可以使用事实上广泛存在的经验主义进行论证。

在美国,有人会说研究目标的所有信息都可以在某块硬盘上找到。

事实上,不是所有信息都在某一块硬盘上,而且我们通常不知道是在哪块硬盘上,但较之以往和现在,经验主义的研究领域正在迅速扩大。

有趣的是我们是如何兜了个圈又回到原点,像中央计划经济时代,再次对巨型超级计算机的能力寄予厚望。

尽管现在已经越来越难见到集权经济时代的老人了,他们曾梦想拥有今天巨型超级计算机的计算能力对市场进行最优规划,许多经济学家相信中央电脑计算在未来将逐渐
减少甚至消除市场失灵。

这在某种程度上会发生,但经济思想朝这个方向演变是不太有前途的,因为电脑再能算也架不住经济学家还会误算。

现在的经济学一定是跨学科的
在有些事情上,不仅要观察别人如何计算,还要看人家如何创新。

维弗雷多·帕累托(1848—1923)是他那个时代重要的经济学家[编者注:维弗雷多·帕累托,意大利经济学家、社会学家,对经济学、社会学和伦理学做出了很多重要的贡献,特别是在收入分配的研究和个人选择的分析中。

他提出了帕累托最优的概念,并用无异曲线来帮助发展了个体经济学领域],他的理论在今天还会用到。

他曾说,如果他不知道西红柿的价格而这又是解决复杂多级方程式组的必要参数,他就会让管家去市场上了解西红柿的价钱。

现在只看市场贸易情况,然后把数据放入复杂的计算机模型,再计算结果,这已经不够了。

我们还应该质疑,不断循环使用经验主义方法和理论方法,不仅要知道如何计算,还不要忘了计算的内容和原因。

经济学一定是跨学科的。

这一论断乍一看也许让人吃惊,经济学如何能成为跨学科的学科呢?
是的,也许现在我们还不能把经济学说成社会科学学科,而只说是跨学科的经济学,或者如果你愿意,说成是用跨学科的方法研究经济的过程。

原因是学科交叉时会出现很多情况,而且会越来越多,那才是最有趣的。

经济和社会交叉时,我们研究社会学、社会心理学、人类学和历史学;社会和政治交叉时,我们研究政治学和权力社会学;经济和环境交叉时,我们研究生态学;经济和文化交叉时,我们研究人类学等;经济和科技的关系是管理学特别关注的内容,也已是经济学的一部分。

这样的交叉越来越多。

为了不忽略重要的学科交叉,我们需要寻找一副合适的眼镜,而不是被片面理解的传统经济演讲中学者的眼镜。

如果我们同意思考能创造未来的话,那么我们也应该同意跨学科思考能创造伟大的未来。

我们应从整体上,特别是要从与管理的关系上,好好研究经济学。

(翻译:张璐晶)
格泽高滋·W·科勒德克
波兰前副总理,曾任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界银行、联合国经济发展研究机构及欧盟高级顾问,现任波兰华沙科兹明斯基大学政治经济学教授、波兰智库主任。

2012年1月起,为《中国经济周刊》撰写专栏“科勒德克观察”。

/Special/Kolodko/。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