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一的具体说明(中文版)
whonet 使用手册 (中文版)说明书
WHONET使用手册全球抗微生物药物耐药性监测系统John Stelling布莱根妇女医院世卫组织抗微生物药物耐药性监测合作中心马萨诸塞州波士顿2016年11月缩略语AMR 抗微生物药物耐药性CLSI 临床和实验室标准协会EUCAST 欧洲药敏试验委员会GLASS 全球抗微生物药物耐药性监测系统ID 识别码MIC 最小抑菌浓度WHO 世界卫生组织目录1.序言 (1)2.安装WHONET (2)3.实验室配置 (3)3.1创建新的实验室配置 (3)3.2复制现有实验室配置 (6)3.3修改实验室配置 (7)4. 用于全球耐药监测系统的WHONET数据输入 (8)4.1 通用 (8)4.2 全球耐药监测系统最低配置下各数据域填写说明 (9)4.3查看数据库 (13)5. 国家层面的数据收集 (13)6. 将WHONET 文件导出为全球耐药监测系统交换格式 (14)6.1 合并WHONET文件 (14)6.2汇总WHONET文件 (15)6.3WHONET在全球耐药监测系统交换格式中排除“重复分离株”的规则 (18)7. 全球耐药监测系统数据检查和反馈报告 (19)8. 将全球耐药监测系统格式的数据文件上传到全球耐药监测系统信息技术平台 (21)附件1 – 修改实验室配置 (22)1.一般实验室信息 (22)2.抗生素 (23)3.抗生素断点 (24)4.地点 (27)5.修改数据域配置 (27)附件2 – BacLink简介 (28)1.序言本手册主要为各国全球抗微生物药物耐药性监测系统(GLASS,以下简称“全球耐药监测系统”)数据管理员撰写,也可供为参加该系统的监测点服务的实验室数据管理员使用。
手册描述在为全球耐药监测系统处理数据时如何使用WHONET软件。
WHONET支持将数据输出为全球耐药监测系统交换格式,以便上传到该系统的信息技术平台。
本手册并非描述WHONET全部功能和特征的完整使用手册。
新教科版科学小学各年级实验指南(全)
新教科版科学小学各年级实验指南(全)
本文档旨在提供科版科学小学各年级的实验指南,帮助学生进行科学实验探索。
以下是各年级的实验内容:
一年级实验指南
1. 实验名称:水的流动
实验目的:观察水的流动特性
实验步骤:
- 准备一些水和不同形状的
- 将水倒入,观察水的流动情况
- 记录不同形状中水的流动方式和速度
实验结论:水会沿着的倾斜方向流动,并且流动速度快慢与形状有关。
2. 实验名称:冰的变化
实验目的:观察冰的变化过程
实验步骤:
- 准备一些冰块和温水
- 将冰块放入温水中,观察冰块的变化
- 记录冰块逐渐融化的时间和过程
实验结论:冰在温水中会逐渐融化,并且融化速度与水的温度有关。
二年级实验指南
1. 实验名称:植物的光合作用
实验目的:观察植物的光合作用过程
实验步骤:
- 准备一盆植物和一张不透明的黑纸
- 将黑纸遮住植物的一片叶子,使其无法接受阳光照射
- 观察遮住叶子和未遮住叶子的变化
实验结论:植物的叶子接受阳光照射后进行光合作用,黑纸遮住叶子会影响植物的生长。
2. 实验名称:磁铁的吸引力
实验目的:观察磁铁的吸引力
实验步骤:
- 准备一些磁铁和一些金属物体
- 将磁铁靠近金属物体,观察是否发生吸引现象
- 记录观察结果,并改变距离和方向进行实验
实验结论:磁铁具有吸引金属物体的能力,吸引力随距离和方向的变化而变化。
三年级实验指南
...
以上是新教科版科学小学各年级的实验指南内容。
您可以根据需要,进一步探索每个年级的实验内容和过程。
教科版三年级科学下全册实验报告单
实验名称:观察水的凝固现象实验目的:通过观察和实验,让学生了解水的凝固现象,探索水的凝固规律。
实验材料:1.温度计2.温水3.冰块4.透明杯子实验步骤:1.将温度计放入透明杯子中,准备记录水的温度变化。
2.将温水倒入透明杯中,记录温水的温度。
3.将冰块倒入温水中,搅拌几分钟。
4.每隔一分钟记录一次温水的温度,并观察水的状态。
实验结果:1.在室温下,温水的温度为25摄氏度,水呈液态。
2.加入冰块后,温水的温度逐渐下降。
3.当温度下降到0摄氏度时,水开始变成冰块。
4.继续降温,冰块变得更加坚硬。
实验分析与结论:通过实验观察,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1.温水的温度在接触冰块后会下降。
2.当温度降到0摄氏度时,水会变成冰块。
3.冰块的温度会比室温更低。
4.冰块比水更硬,无法倒出。
实验原理:水的凝固是指水在降温至一定温度时,由液态变成固态的现象。
当温度下降到0摄氏度时,水分子的热运动能量减小,分子开始互相靠近,形成规则的排列结构,从而形成冰块。
冰块的温度会继续下降,直到达到冰的熔点。
实验应用:1.在生活中,可以利用水的凝固现象制作冰块、冰淇淋等冷食品。
2.在工业生产中,水的凝固现象在冷链运输、制冷设备等领域起着重要作用。
实验小结:通过本次实验,我深入了解了水的凝固现象。
我学会了观察和记录实验过程,并进行简单的分析和总结。
实验过程中,我也体会到了科学实验的严谨性和有趣性。
通过实践,让我对科学知识有了更深一步的理解。
四年级科学实验报告单
四年级科学实验报告单实验名称,植物的生长实验。
实验目的,通过观察和记录植物在不同条件下的生长情况,了解植物生长的基本规律。
实验材料,小花盆、土壤、水壶、测量尺、种子(小麦或豌豆种子均可)。
实验步骤:1. 准备工作,将小花盆填满土壤,用测量尺测量并记录土壤的深度,然后在土壤中挖一个适当大小的坑,放入种子,并轻轻覆土。
2. 实验组设置,将准备好的小花盆分成三组,分别标注为A组、B组和C组。
3. 实验条件设置:A组,每天给予适量的水,并放置在阳光充足的地方。
B组,每天给予适量的水,但将其放置在阴暗潮湿的地方。
C组,不给予任何水分,放置在阳光充足的地方。
4. 观察记录,每天观察并记录每组植物的生长情况,包括植物的高度、叶片的数量和颜色等。
5. 实验时间,连续观察记录7天。
实验结果:经过7天的观察记录,我们得出了以下结论:A组,在充足的水分和阳光下,植物生长良好,叶片翠绿,高度增长明显。
B组,在充足的水分但缺乏阳光的条件下,植物生长缓慢,叶片呈现黄绿色,高度增长较少。
C组,在缺乏水分但充足的阳光下,植物生长停滞,叶片逐渐枯萎。
结论:通过这次实验,我们发现植物的生长受到水分和阳光的影响很大。
充足的水分和阳光有利于植物的生长,而缺乏其中一项条件都会导致植物生长受阻甚至停滞。
因此,在日常生活中,我们要给植物提供适量的水分和阳光,才能让它们茁壮成长。
总结:通过这次实验,我们不仅深入了解了植物生长的基本规律,还培养了我们的观察力和记录能力。
希望我们在今后的学习中,能够继续保持对科学的好奇心,勇于探索,勇于实践,让我们的知识之树茁壮成长。
4年级上科学实验报告
4年级上科学实验报告标题:冰的变化
一、实验目的:
通过观察和实验,了解冰在不同条件下的变化过程。
二、实验材料:
冰块、塑料容器、温水、冷水、盐、温度计
三、实验步骤:
1.在实验开始前,将冰块放在室温下,观察冰的状态。
2.将冰块放在塑料容器中。
3.倒入温水,记录温度。
4.观察冰块的变化过程,记录时间。
5.倒入盐,观察冰块的变化过程,记录时间。
6.将塑料容器放入冷水中,观察冰块的变化过程,记录时间。
四、实验结果及分析:
1.在室温下,冰块会逐渐融化变成水。
2.当倒入温水时,冰块会加速融化。
3.当倒入盐时,冰块会更快地融化。
4.当将塑料容器放入冷水中时,冰块会逐渐变硬,甚至变成冰。
五、实验结论:
1.温度的变化会影响冰的融化速度。
温水和盐能够加速冰的融化,而冷水则能够减缓冰的融化速度。
2.冰的融化是由于温度的升高,导致冰的分子动能增加,最终使冰变成水。
六、实验心得:
通过这次实验,我深入了解了冰的变化过程。
我发现温度对冰的融化速度有很大的影响,这让我对温度与物质变化过程有了更深的理解。
同时,实验过程中也加强了我对记录和观察的能力。
希望以后能继续进行更有趣的科学实验!。
小学四年级科学实验报告单2
小学四年级科学实验报告单2尊敬的教师:以下是我根据小学四年级科学实验内容撰写的一份实验报告,共计1200字。
希望能对您的参考有所帮助。
一、实验名称:观察植物的生长过程二、实验目的:通过观察植物的生长过程,了解植物的生长原理,培养对植物的兴趣、爱护植物的意识。
三、实验材料:1.5个水杯2.5个麦子种子3.土壤4.水壶5.标尺四、实验步骤:1.将5个水杯分别标记为A、B、C、D、E。
2.在每个杯子中倒入适量的土壤,高度约为10厘米。
3.在A杯中放入一颗麦子种子。
4.在B杯中放入两颗麦子种子。
5.在C杯中放入三颗麦子种子。
6.在D杯中放入四颗麦子种子。
7.在E杯中不放任何麦子种子,作为空白对照组。
8.为每个杯子浇适量的水,保持土壤湿润。
9.将每个杯子放置在光线充足的地方,温度适宜的环境中。
10.每天观察并记录每个杯子中麦子的生长情况。
11.持续观察约10天。
五、实验记录:第一天:所有杯子中土壤湿润,种子还没有出芽。
第二天:A杯中的麦子种子开始出芽,高度约为0.5厘米。
B杯中的麦子种子也开始出芽,高度约为0.3厘米。
C杯中的麦子种子还没有出芽。
D杯中的麦子种子还没有出芽。
E杯里未放入麦子,什么也没有发生。
第三天:A杯中的麦子继续生长,高度约为1厘米。
B杯中的麦子也继续生长,高度约为0.7厘米。
C杯中的麦子开始出芽,高度约为0.3厘米。
D杯中的麦子开始出芽,高度约为0.1厘米。
E杯里仍然没有任何变化。
……第十天:A杯中的麦子生长到了约10厘米。
B杯中的麦子生长到了约8厘米。
C杯中的麦子生长到了约6厘米。
D杯中的麦子生长到了约4厘米。
E杯里仍然没有任何变化。
六、实验结论:通过观察实验结果,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1.植物的生长需要土壤、水分、光线和适宜的温度环境。
2.麦子的生长速度随着种子的数量增加而加快。
种子数量越多,植物生长得越快。
3.通过对照组的观察,我们可以发现杯子中没有放置种子的杯子里没有任何生长现象,麦子是通过种子发芽生长的。
儿童自己发明实验报告
儿童自己发明实验报告简介我是小明,今天我想给大家分享我自己发明的实验——"颜料混合器"。
这个实验能够帮助我们了解颜料的特性,以及通过混合颜料创建新的颜色。
下面就让我带领大家来一起探索吧!实验材料- 6个透明容器- 6种颜料(红色、黄色、蓝色、绿色、橙色、紫色)- 水- 6个搅拌棒实验步骤1. 准备6个透明容器,并在每个容器中加入适量的水。
2. 在每个容器中加入不同颜色的颜料,每个容器只加入一种颜色,并用搅拌棒充分搅拌均匀。
3. 将两个不同颜色的容器中的颜料倒入第三个容器中,用搅拌棒搅拌均匀。
4. 重复步骤3,将其他颜色的容器中的颜料依次倒入第三个容器中并搅拌均匀。
5. 观察第三个容器中的颜料颜色变化情况。
实验结果在实验过程中,我们观察到颜料混合后产生了新的颜色。
粉红色是由红色和白色颜料混合而成,紫罗兰色是由红色和蓝色颜料混合而成,绿色是由蓝色和黄色颜料混合而成。
实验原理颜料混合原理是基于光学原理的三原色的混合。
红、绿、蓝是光学三原色,也是颜料混合中的三原色。
通过混合不同比例的三原色颜料,可以得到不同的颜色。
例如,红色和蓝色混合会得到紫色,红色和黄色混合会得到橙色。
实验应用- 绘画:通过混合不同颜色的颜料,可以创作出各种绚丽的画作。
- 学习:这个实验可以帮助孩子们理解颜色混合的原理,培养他们的观察力和实验能力。
- 娱乐:颜料混合实验是一个有趣的活动,让孩子们在玩耍中学习。
结论通过这次实验,我们了解到颜料混合可以创造出各种新的颜色。
这个实验不仅增加了我们对颜色的了解,还培养了我们的动手实践和观察能力。
希望大家都能够进行这个有趣的实验,亲自体验颜色的魔力!。
四年级上册科学实验报告单百度文库
四年级上册科学实验报告单实验名称:测量物体的质量实验目的:通过测量不同物体的质量,学习并掌握使用天平测量物体质量的方法,并了解质量与重量的关系。
实验器材:1.天平2.不同物体(如石子、果实、书本等)3.数据记录表实验步骤:1.将天平放在平稳的桌面上,并保持水平。
2.用零位调节按钮将天平调整到零位。
3.选择一个物体(如石子),将其放在天平的盘中。
4.观察天平指针的位置,记录下测得的数据。
5.按顺序重复步骤3和4,测量其他物体的质量,并记录数据。
数据记录表:序号物体质量 (g)1 石子 52 果实103 书本50数据分析:根据实验数据可以得知,不同物体的质量是不同的。
石子的质量为5g,果实的质量为10g,书本的质量为50g。
实验结论:1.质量是物体固有的属性,用于描述物体所包含的物质量大小。
2.质量可以通过天平来测量,单位为克(g)。
3.通过实验了解到,物体的质量与物体的大小和形状无关,每种物质都有自己特定的质量。
实验注意事项:1.在进行实验时,保持天平平稳并水平放置,确保测量结果的准确性。
2.将物体放置在天平的盘中时,应当小心轻放,避免物体掉落或破坏天平。
3.实验结束后要将天平清洁整理,并将实验器材归位。
参考资料:无以上是四年级上册科学实验报告单的内容,通过测量物体的质量,我们学习了使用天平进行质量测量的方法,也了解了质量与重量的关系。
通过实验的过程,我们掌握了正确使用天平的技巧,培养了观察和记录实验数据的能力。
实验结果表明,不同物体具有不同的质量,质量是物体固有的属性,与物体的大小和形状无关。
通过这个实验,我们拓展了对科学实验的理解,提高了对自然界的认知。
计算机基础实训作业-第1章 中文版Windows7操作系统
第一章中文版Windows7操作系统实验1 Windows 7基本操作一、实验目的1.掌握鼠标的基本操作。
2.掌握窗口、菜单基本操作。
3.掌握桌面主题的设置4.掌握任务栏的使用和设置及任务切换功能5.掌握“开始”菜单的组织6.掌握快捷方式的创建二、实验内容及步骤1.鼠标的使用(1)指向:将鼠标依次指向任务栏上每一个图标,如将鼠标指向桌面右下角时钟图标显示计算机系统日期。
(2)单击:单击用于选定对象。
单击任务栏上的“开始”按钮,打开“开始”菜单;将鼠标移到桌面上的“计算机”图标处,图标颜色变浅,说明选中了该图标,如图1-1。
图1-1 选定了的“计算机”图标(3拖动:将桌面上的“计算机”图标移动到新的位置。
(如不能移走,则应在桌面上空白处右击,在快捷菜单的”查看”菜单中,选将“自动排列图标”前的对勾去掉)。
(4)双击:双击用于执行程序或打开窗口。
双击桌面上的“计算机”图标,即打开“计算机”窗口,双击某一应用程序图标,即启动某一应用程序。
(5)右击:右击用于调出快捷菜单。
右击桌面左下角“开始”按钮,或右击任务栏上空白处、右击桌面上空白处、右击“计算机”图标,右击一文件夹图标或文件图标。
都会弹出不同的快捷菜单。
2、桌面主题的设置在桌面任一空白位置右击鼠标,在弹出的快捷菜单中选择“个性化”,出现“个性化”设置窗口。
(1)设置桌面主题选择桌面主题为Aero风格的“风景”,观察桌面主题的变化。
然后单击“保存主题”,保存该主题为“我的风景”,如图1-2。
图1-2 个性化设置窗口(2)设置窗口颜色单击图1-2下方的“窗口颜色”,打开如图1-3所示“窗口颜色和外观”窗口,选择一种窗口的颜色,如“深红色”,观察桌面窗口边框颜色的从原来的暗灰色变为了深红色,最后单击“保存修改”按钮。
图1-3 “颜色和外观”设置窗口(3)设置桌面背景点击图1-2中的“桌面背景”,,设置桌面背景图为“风景”,设置为幻灯片放映,时间间隔为5分钟,无序放映,如图1-4。
北师大版四年级科学上册教学设计-实验一实验教案
北师大版四年级科学上册教学设计-实验
一实验教案
实验目的
学生通过本次实验,能够了解水的三态变化,并能够观察和记
录水从液态到固态的变化过程。
实验材料
- 水
- 火眼纸
- 冰块
实验步骤
1. 老师向学生介绍实验的目的和材料。
2. 学生分组进行实验。
3. 每个小组拿到水和火眼纸,将火眼纸放在一个干净的桌面上。
4. 将水倒入火眼纸上,观察水的状态,并记录。
5. 将冰块放在火眼纸上,观察冰块的状态,并记录。
6. 讨论和总结观察到的现象。
实验结果和讨论
1. 学生观察到水在倒入火眼纸上时呈现液态,冰块放在火眼纸上时呈现固态。
2. 学生通过实验认识到水可以在不同条件下呈现不同的状态,液态和固态是水的两种常见状态。
3. 学生了解到水从液态到固态的过程称为凝固,从固态到液态的过程称为融化。
实验心得
通过本次实验,学生对水的三态变化有了初步的了解,并通过观察和记录的方式培养了科学观察和记录实验结果的能力。
同时,学生也认识到科学实验的重要性,能够通过实践来研究和探索科学知识。
大学计算机基础实验报告1
《大学计算机基础Ⅰ》课程实验报告手册(以上由学生填写)实验教师(签字)西南大学计算机与信息科学学院计算机基础教育系年月日一、实验说明本课程实验分为一般性实验(验证和简单设计)和综合性实验(课程设计)两部分。
从第3周开始参考实验任务书(本报告中的五部分)完成每周规定的实验,并根据进度按要求认真填写本实验报告中的六、七部分,此实验报告将作为实验成绩评定的依据之一。
本课程实验从开课学期第3周开始实习,每周2学时,16周结束,共28学时。
除统一安排的时间外,学生还可根据自己的实际适当安排课余时间上机。
上机内容参见本报告中的“五、实验任务书”部分。
二、实验目的通过本实验,让学生掌握计算机的基本操作和基本技能,能够学会知识的运用与积累,能够举一反三,具备一定的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和信心,培养学生熟练地使用常用软件的能力及严肃认真的科学作风,为今后的学习和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三、实验要求1、每次实验课将考勤,并作为实验成绩的重要依据。
2、每次实验前学生必须充分准备每次的实验内容,以保证每次上机实验的效果。
实验过程中必须独立完成。
3、学期结束时,每位同学应将自己的《实验报告》交各专业班长或学习委员,由班长或学习委员以专业为单位、按学号从小到大排列好统一交给实验指导老师,否则无实验成绩。
四、实验报告要求一共要求填写3个阶段性实验报告、1个综合性实验报告和1份学期总结,与每份实验报告对应产生的电子文档交由实验老师指定的位置,该电子文档也将作为实验成绩评定的依据之一。
五、实验任务书教材:《大学计算机基础》第五版高等教育出版社实验参考书:《大学计算机基础实践教程》高等教育出版社实验一:指法练习、汉字录入实验目的:1.掌握鼠标和键盘的使用及正确的操作指法。
2.掌握微型计算机的打开和关闭操作3.熟悉键盘指法和文字录入4.了解中英文切换,全半角的切换实验任务:1.参见实验参考书中的实验1-1-1中的[任务1](7页)2.参见实验参考书中的实验1-1-1中的[任务3](7页)实验二:Windows的基本操作和文件管理操作实验目的:1.掌握Windows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操作2.掌握“Windows资源管理器”和“我的电脑”的使用实验任务:1.参见实验参考书中的实验1-2-1中的全部任务(14页)2.参见实验参考书中的实验1-2-2中的全部任务(18页)实验三:控制面板与任务管理器的使用实验目的:1.掌握磁盘格式化的方法2.掌握控制面板的使用3.掌握任务管理器的基本操作4.掌握磁盘碎片整理程序等实用程序的使用5.了解系统配置实用程序的使用6.了解注册表的原理及会简单的使用注册表实验任务:1.参见实验参考书中的实验2-1-1中的全部任务(94页)2.参见实验参考书中的实验2-1-2中的全部任务(99页)3.参见实验参考书中的实验2-1-5中的[任务1](107页)4.参见实验参考书中的实验2-1-6中的[任务1](109页)5.(选做)参见实验参考书中的实验2-1-5中的[任务2](107页)6.(选做)参见实验参考书中的实验2-1-6中的[任务2]和[任务3](109页)7.(选做)参见实验参考书中的实验2-1-7中的全部任务(110页)8.(选做)参见实验参考书中的实验2-1-8中的全部任务(112页)实验四:Word文档的基本操作和排版实验目的:1.掌握应用程序的启动与退出方法2.掌握Word文档的建立、保存和打开3.掌握文档的基本编辑与排版操作4.掌握页面设置的基本操作实验任务:1.参见实验参考书中的实验1-4-1中的全部任务(33页)2.参见实验参考书中的实验1-4-2中的全部任务(39页)实验五:Word文档的修饰、视图、样式、模板及邮件合并实验目的1.掌握分栏、项目符号和编号的使用方法2.掌握视图的切换方法及页眉和页脚的设置方法3.掌握样式和模板的使用实验任务:1.参见实验参考书中的实验1-4-3中的全部任务(45页)2.(选做)参见实验参考书中的实验2-2-1中的全部任务(115页)3.(选做)参见实验参考书中的实验2-2-2中的任务(118页)实验六:Word中的表格处理与图文混排实验目的:1.掌握表格的基本编辑、录入与基本格式设置操作2.掌握表格计算与排序操作3.掌握图片、艺术字等图形对象的插入与编辑;4.掌握图文混排的基本操作实验任务:1.参见实验参考书中的实验1-4-4中的全部任务(51页)2.参见实验参考书中的实验1-4-5中的全部任务(57页)实验七:工作表的基本操作和格式化实验目的:1.掌握Excel工作簿建立、保存与打开2.掌握工作表中数据的输入与编辑操作3.掌握公式和函数的使用4.掌握工作表的编辑与格式化操作实验任务:1.参见实验参考书中的实验1-5-1中的全部任务(66页)2.参见实验参考书中的实验2-3-2中的全部任务(129页)实验八:数据图表化1.掌握嵌入图表和独立图表的创建2.掌握图表的整体编辑和对图表中各对象的编辑操作3.掌握图表的格式化操作实验任务:1.参见实验参考书中的实验1-5-2中的[任务1]和[任务2](73页)2.创建以姓名和各科成绩为数据区的内嵌式簇状柱形图,并设置主要刻度间隔为20,设置X轴上的姓名格式为“蓝色、粗体、14磅”实验九:数据管理实验目的:1.掌握数据列表的排序、筛选及分类汇总操作2.掌握数据透视表的操作3.了解数据有效性设置和圈释无效数据的方法4.了解数据追踪分析方法实验任务:1.参见实验参考书中的实验1-5-2中的[任务3][任务4]和[任务7](73页)2.(选做)参见实验参考书中的实验2-3-1中的全部任务(125页)3.参见实验参考书中的实验2-3-3中的全部任务(130页)4.(选做)参见实验参考书中的实验2-3-4中的全部任务(131页)实验十:演示文稿的建立实验目的:1.掌握演示文稿建立的基本过程2.掌握演示文稿格式化和美化的方法3.掌握幻灯片母版和配色方案的使用4.掌握应用设计模板的使用方法实验任务:参见实验参考书中的实验1-6-1中的全部任务(82页)实验十一:幻灯片的动画、超链接和多媒体实验目的:1.掌握幻灯片的动画技术2.掌握的超链接技术3.掌握在幻灯片中插入多媒体对象的方法4.掌握放映演示文稿的不同方法5.掌握交互式功能的设置1.参见实验参考书中的实验1-6-2中的全部任务(89页)2.参见实验参考书中的实验2-4-2中的全部任务(138页)实验十二:Internet服务实验目的:1.掌握浏览器的使用方法、网页的下载和保存2.掌握搜索引擎或搜索器的使用3.掌握邮件软件的使用4.了解IE浏览器中的常用的安全设置方法实验任务:1.参见实验参考书中的实验3-3-1中的全部任务(198页)2.利用Outlook或Foxmail发送一封邮件,并收取邮箱中的邮件3.(选做)参见实验参考书中的实验3-2-2中的全部任务(187页)实验十三:多媒体软件的使用实验目的:1.掌握Windows中各种多媒体播放软件的使用2.掌握常用数据压缩软件的使用实验任务:1.参见实验参考书中的实验2-6-1中的全部任务(149页)2.参见实验参考书中的实验2-6-2中的全部任务(152页)3.(选做)参见实验参考书中的实验3-5-1中的全部任务(219页)4.(选做)参见实验参考书中的实验3-5-2中的全部任务(221页)综合设计性实验:综合设计目的在于考查学生综合运用本课程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具体实验题目、任务和要求由各任课老师说明(以制作演示文稿为主线)。
科学实验报告实验内容
科学实验报告实验内容实验目的本实验旨在探究X因素对植物生长的影响,并验证其与植物光合作用的关系。
实验材料- X因素溶液- 植物种子- 植物生长介质- 水- 光照设备- 温度计- 定量研磨仪- 显微镜- 实验记录器实验步骤1. 准备工作:- 预先准备好X因素溶液,确保浓度一致。
- 准备一批相同种类的植物种子。
- 准备与植物种子相适应的生长介质。
2. 实验组设置:- 设置多个试验组,每个组的植物种子数量一样。
- 将每组的植物种子分别放入不同浓度的X因素溶液中,每组都有一个用水浇灌的对照组。
- 将所有植物种子培养在相同的光照和温度条件下。
3. 实验观察:- 每天记录每组植物的生长状态,包括高度、叶片颜色、叶片数量等。
- 测量植物的生物量,并记录下来。
- 通过显微镜观察植物叶片的结构变化。
4. 数据处理:- 将每组植物的生长数据整理到表格中进行比较和分析。
- 利用定量研磨仪测量植物叶片中光合色素的含量。
5. 结果分析:- 对比不同组之间的生长数据,分析X因素对植物生长的影响程度和趋势。
- 研究植物叶片结构变化和光合色素含量的关系,推断X因素对光合作用的影响。
实验结果根据实验记录,我们观察到X因素的浓度对植物生长有明显的影响。
随着X因素浓度的增加,植物生长速度减缓,植物的高度和生物量都明显降低。
与此同时,植物叶片颜色发生变化,从鲜绿色逐渐变为黄绿色。
在显微镜下观察,植物叶片的细胞结构也发生了变化,叶绿体数量减少且变得不规则。
我们进一步测试了植物叶片中光合色素的含量。
结果显示,随着X因素浓度的增加,光合色素的含量逐渐减少。
这与植物生长减缓和叶片颜色变化的观察结果相一致。
结论通过本实验,我们确定了X因素对植物生长的抑制作用,并验证了其与植物光合作用的关系。
X因素的浓度增加导致植物叶片中光合色素的降低,进而影响植物的生长速度和生物量。
此外,X因素还会改变植物叶片的细胞结构,使其失去正常的光合功能。
对于农业生产和植物育种来说,了解X因素对植物生长的影响非常重要。
FX2N可编程手册说明书(大)
PLC
SC08
SC09
图 1-1 计算机与 PLC 主机的通讯连接 1
第一部分 SWOPC-FXGP/WIN-C(中文版)
软件的使用说明及编程练习
一、SWOPC-FXGP/WIN-C 软件的使用
1、 概述
SWOPC - FXGP / WIN - C 为 一的 编 程 软 件 , 可 以 在 Windows98/ME/2000/XP 操作系统下进行梯形图的编辑和指令表程序的编辑。
2、 操作环境
该软件对微机的基本环境的要求是:IBM/AT 机或兼容机,CPU 为 486 SX 或更高,8 兆以上 内存,硬盘 10 兆以上,显示器解析度为 800×600 点 16 色或更高,软驱、鼠标必备,打印机要 求可在 WINDOWS 下工作的打印机。
微机与 PLC 的连接,可以用三菱公司的 SC-08 型电缆线串接 SC-09 型电缆线,SC-08 的 9 针插头接微机的 RS232 串行口,SC-09 的圆形插头接 PLC 的通讯口。
第二部分 可编程控制器基本指令训练.............................................................................................. 12 一、亚龙可编程控制器成套实训设备说明.................................................................................. 12 二、FX2N 可编程控制器简介 ........................................................................................................ 12 三、可编程控制器基本指令训练.................................................................................................. 13 实验一、自锁电路 ................................................................................................................. 13 实验二、S/R 置位复位指令................................................................................................... 13 实验三、PLS 脉冲指令........................................................................................................... 14 实验五、定时器指令与应用.................................................................................................. 15 实验六、计数器指令与应用.................................................................................................. 16 实验七、跳步指令 CJ ............................................................................................................ 17 实验八、主控与主控复位指令 MC/MCR.............................................................................. 17 实验九、步进指令 ................................................................................................................. 18
七年级科学实验报告范例
七年级科学实验报告范例
实验目的
本实验旨在探究折射率对光的传播路径的影响。
实验器材
* 光线传输器
* 折射率棱镜
* 直尺
* 笔记本电脑
* 溶液
实验步骤
1. 将光线传输器放置于实验平台上。
2. 将折射率棱镜放置在光线传输器上方,使其底部与光线传输
器的顶部接触。
3. 打开笔记本电脑,使用光学模拟软件调整光源的亮度和位置,直到垂直射入棱镜顶部。
4. 使用直尺测量从棱镜顶部到其底部的距离。
5. 将溶液倒入折射率棱镜中,可以看到光线通过棱镜时发生了
偏折。
6. 使用光学模拟软件计算折射率,并记录下来。
7. 重复步骤3-6三次,取平均值,得出准确的折射率。
实验结果
我们得到的折射率结果为1.52。
这意味着在传播到有折射率介
质中的光线会发生偏折。
具体偏折角度取决于材料的折射率。
实验结论
折射率是光通过物质的传输速率,它能够影响光的传播路径和
偏折角度。
在科学研究中,了解折射率的概念和测量方法是非常重
要的。
实验思考
1. 如果光源的角度发生变化,折射率结果是否会受到影响?
2. 对于不同类型的溶液,是否会有不同的折射率结果?为什么?
以上是七年级科学实验报告范例,仅供参考。
在撰写实验报告时,请根据实际情况进行适当调整和拓展。
实验一分析化学实验基础知识及仪器认领
列出实验中所要使用的主要试剂和仪器。 四 实验步骤
应简单扼要地写出实验步骤流程。 五 实验数据及其处理
应用文字、表格、图形,将数据表示出来。根据实验要求及计算公式 计算出分析结果并进行有关数据和误差处理,尽可能地使记录表格化。 六 问题讨论
4.1.3 纯水的检验及合理选用
纯水的检验有物理方法(如测定水的电导率或电阻率)和 化学方法两类。检验的项目一般包括:电导率或电阻率、 pH、硅酸盐、氯化物及某些金属离子如Cu2+、Pb2+、Zn2+、 Fe3+、Ca2+、Mg2+等。
纯水制备不易,也较难以保存。应根据不同情况选用适当 级别的纯水,并在保证实验要求的前提下,注意尽量节约 用水,养成良好的习惯。
不同。我国已建立了实验室用水规格的国家标准GB 6682-92,其中规定实验室用水的技术指标、制备 方法和检验方法等。表1-1为实验室用水的级别及 主要指标。在实际工作中,有些实验对水还有特殊 的要求,有时还要对Fe3+、Ca2+、Cl-离子及细菌等 进行检验。
表4-1-1 实验室用水的级别及主要指标
(6)汞盐、砷化物、氰化物等剧毒物品,使用时应特别小 心。氰化物不能接触酸,因作用时产生剧毒的HCN!氰化 物废液应倒入碱性亚铁盐溶液中,使其转化为亚铁氰化铁 盐,然后作废液处理,严禁直接倒入下水道或废液缸中。 硫化氢气体有毒,涉及到有关硫化氢气体的操作时,一定 要在通风橱中进行。
(7)如发生烫伤,可在烫伤处抹上黄色的苦味酸溶液或烫伤 软膏。严重者应立即送医院治疗。实验室如发生火灾,应根 据起火的原因进行针对性灭火。酒清及其它可溶于水的液体 着火时,可用水灭火;汽油、乙醚等有机溶剂着火时,用砂 土扑灭,此时绝对不能用水,否则反而扩大燃烧面;导线或 电器着火时,不能用水及CO2灭火器,而应首先切断电源, 用CCl4灭火器灭火,并根据火情决定是否要向消防部门报告。
教科版三年级上册科学实验报告单
实验报告单
实验名称:教科版三年级上册科学实验
实验目的:
1.了解科学实验的基本步骤和注意事项。
2.培养观察、记录和总结的能力。
3.通过实际操作,增强对科学知识的理解和兴趣。
实验器材:
1.烧杯
2.试管
3.滴管
4.试纸
5.食盐
6.水
7.搅拌棒
实验步骤:
1.准备实验器材,确保所有器材干净、干燥。
2.在烧杯中加入适量水,并标记水位。
3.将食盐加入烧杯中,轻轻搅拌,观察食盐的溶解过程。
4.使用滴管取少量溶解后的食盐水,滴在试纸上,观察试纸的颜色变化。
5.记录实验过程中的观察结果和现象。
6.整理实验器材,清洁并归位。
实验结果:
1.在食盐加入水中后,我们观察到食盐逐渐溶解消失,水变得浑浊。
2.当我们将食盐水滴在试纸上时,试纸变色,表明食盐已经溶解在水中。
实验总结:
通过本次实验,我们了解了溶解现象,观察了食盐在水中的溶解过程,并验证了食盐的存在。
实验过程中,我们需要注意观察、记录实验现象,并保持实验器材的清洁和安全。
通过实验,我们对科学知识有了更深入的理解和兴趣。
实验一讲义---ADS环境及超级终端使用
实验一ADS环境及超级终端使用一、实验目的熟悉ADS1.2 开发环境,学会ARM 仿真器的使用。
使用ADS 编译、下载、调试并跟踪一段已有的程序,了解嵌入式开发的基本思想和过程。
二、实验内容本次实验使用ADS 集成开发环境。
新建一个简单的工程文件,并编译这个工程文件。
学习ARM 仿真器的使用和开发环境的设置。
下载已经编译好的文件到嵌入式控制器中运行。
学会在程序中设置断点,观察系统内存和变量,为调试应用程序打下基础。
三、预备知识C 语言的基础知识、程序调试的基础知识和方法。
四、实验设备及工具(包括软件调试工具)硬件:ARM 嵌入式开发板、ARM7TDMI 的JTAG 仿真器、PC 机Pentium100 以上。
软件:ADS1.2 集成开发环境、仿真器驱动程序。
五、实验步骤1)建立工程(1)运行ADS1.2 集成开发环境(CodeWarrior for ARM Developer Suite)。
选择File|New…菜单,在对话框中选择Project,如图1B-1 所示,新建一个工程文件。
图中示例的工程名为Exp6.mcp 。
点set…按钮可为该工程选择路径如图1B-2 所示,选中CreatFolder 选项后将以图1B-1 中的ProjectName 或图1B-2 中的文件名为名创建目录,这样可以将所有与该工程相关的文件放到该工程目录下,便于管理工程。
在图1B-1 中工程模板列表中的44B0 ARM Executable Image 是专为本嵌入式开发板设置的工程模板,后文有具体说明。
在此也可选择ARM Executable Image 通用模板。
图1B-1 新建工程图1B-2 保存工程(2)在新建的工程中,如图1B-3 所示,选择Debug 版本,使用Edit | Debug Settings 菜单对Debug 版本进行参数设置。
图1B-3 选择版本(3)在Debug Settings 对话框中选择Target Settings 项,如图1B-4 所示。
铸造合金流动性的测定
实验一 铸造合金流动性的测定一、实验目的1.了解浇注温度对铸造合金流动性的影响;2.了解铸造合金流动性与铸造缺陷的关系;3.掌握使用螺旋试样法测定铸造合金流动性的方法。
二、实验设备、工具及材料图1-1 螺旋形流动性试样坩埚电阻炉,20号石墨坩埚,测温热电偶;浇注工具,螺旋形试样模具,造型工具,钢卷尺;粘土湿型砂,铸造铝硅合金(ZL102,ZL105)。
三、实验原理液态合金本身的流动能力称为“流动性”,是合金的铸造性能之一。
它与合金的成分、温度、杂质含量及物理性质有关。
合金的流动性对铸型的充填过程及排出其中的气体和杂质,以及补缩、防裂有很大影响。
合金的流动性好,则充型能力强,气体和杂质易于上浮,使合金净化,有利于得到没有气孔和夹杂,且形状完整、轮廓清晰的铸件。
良好的流动性能使铸件在凝固期间产生的收缩得到合金液的补充,并可使铸件在凝固末期因收缩受阻而出现的热裂得到液态合金的弥合。
液态合金的流动性是用浇注“流动性试样”的方法衡量的。
实际中,是将试样的结构和铸型性质固定不变,在相同的浇注条件下(例如,在液相线以上相同的过热温度或在同一浇注温度),浇注各种合金的流动性试样,以试样的长度或试样某处的厚薄程度表示该合金流动性的好坏。
对于同一种合金,也可用流动性试样研究各种铸造因素对其充型能力的影响。
例如,采用某种结构的流动性试样,可以改变型砂水分、浇注温度、直浇道高度等因素之一,以判断该因素的变动对充型能力的影响。
因此,各种测定流动性的方法都可用于合金充型能力的测定。
流动性试样的类型很多,如螺旋形、球形、U 形、楔形试样以及真空试样等等。
在生产和科学研究中应用最多的是螺旋形试样(见图1-1)。
其优点是:灵敏度高,对比形象,结构紧凑。
缺点是:沟槽断面尺寸较大,液态合金的表面张力的影响表现不出来;沟槽弯曲,沿程阻力损失较大;沟槽较长,受型砂的水分、紧实度、透气性等因素的影响较显著;不易精确控制,故测量精度受到一定影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实验一的具体说明
操作说明
1)选定一个转子流量计,可以选择量程最小的(2 LPM)。
2)设定至少6个不同的流速值,要求这几个数值基本涵盖整个量程(如从0.3 LPM开始,到最大量程2 LPM)
3)可以采用固定体积或固定时间方式进行测量(二选其一)
注意:体积或时间的选择需要保证流速误差小于转子流速计最大量程的3%,在理论说明部分有计算方式。
固定体积:设定收集体积,如800ml,采用不同的流速值(至少6个值),分别测量在收集该体积的水时需要的时间。
为了保证可重复性,每组数据测三次取平均值,(例如,在流速为1.5ml时,三次收集800ml的水,记录用时t1, t2, t2,并取其平均值)
固定时间:自行设定时间,如20s,测量采用不同流速时收集的水的体积。
同样每组数据测三次取收集体积的平均值。
理论说明:
收集体积collected volume:∀c
收集时间:t
流速flowrate:
,
流速的误差(不确定度)The uncertainty in :
∀c和t是相应的测量标称值,即从量筒和计时器所读出的数据
是水的体积的误差,应该是量筒最小刻度的二分之一。
Δt 是计时时间误差,应该是计时器的误差和人的反应引起的误差之和。
计时器误差应该是最后一位数值对应位数的二分之一,如果计时器能够计时到0.1s,如2.3s,则计时器误差为0.05s;人的反应所引
起的误差因人而异,网上有测试反应速度的软件,感兴趣的同学可以通过软件确定,也可以估算。
注意事项:
在设定固定体积或固定时间时,要保证实验得到的流速误差小于转子流速计最大量程的3%(calibrate a 0.5 gpm rotameter to within 3% of its full-scale flowrate value)
根据,若选定体积∀c,则t越大,流速误差越小,因此若取流速为最大值,求相应的相对误差为3%时的时间,具体实验中应保证收集时间要大于该值才能充分保证每组数据流速误差小于转子流量计最大量程的3%。
如果选定时间,则∀c需要小于某一值,因此要保证流速取最大值时,∀c小于相应值。
这一部分的计算及分析要体现在实验报告上。
数据处理说明:
(1)列表:将所有数据通过表格列出,每组数据包括转子流量计示数(单位分别是LPM 升每分钟,mL/s毫升每秒),三次重复实验的数据,并且计算每组数据得到的流速、流速的误差以及百分比相对误差。
以固定体积∀c为例:
注:要给出表的标题,并要对于流速,流速误差的具体计算给出举例说明:(SAMPLE CALCULATIONS OF FLOW RATE),例如举例第二组数据,列式计算
(2)做图:做Experimental Volume Flow Rate(实验测得的体积流速)Vs Rotameter Volume Flow Rate(转子流速计流速示数)图。
The direct (rotameter) measurement should be on the y-axis and the indirect one should be on the x-axis。
(转子流速计示数为y轴,实验测量值为x轴。
例如,
注意,该图用Excel来做,如图所示采用散点图,需要标出Error bar (误差线),45°直线(相当于理论上流量计示数与测量值完全一致时的数据线),与实验数据相符的拟合直线,横轴和纵轴标注(包括单位),图例(包括收集体积或时间,图上各种线代表的意义等)。
实验一报告内容:
Note: Your lab report should include the following:
Title page(扉页,包括实验名称,实验组成员及每个成员的具体贡献)
∙Extended Abstract - The extended abstract should address the purpose, experimental procedure, and the theoretical basis (models) for your experiment and should summarize and discuss the
experimental data and results (ranges of values, comparison to
theoretical models).扩充摘要-包括实验的目的,内容,实验步骤,理论模型。
并概述你所得到的实验结果及结论。
Theory section showing your uncertainty equation derivation as well as your
determination of a collection time or collection volume that would
meet the accuracy requirements。
(理论部分包括误差计算的推导过程,以及如何确定合适的收集时间或收集体积)
∙Data table(s) that include your collected data (flowrate, volume, time, calculated flowrate, uncertainty, relative uncertainty)(数据表格,包括……,表格需要有相应标题),要有计算的举例说明。
∙Flowrate graph(流速曲线图,同样要有图标题)
∙Discussion of results and conclusions(结果讨论以及结论):Comment on the results and discuss how the experimental
uncertainties associated with the method can be improved. Use your test results to provide a single calibration constant for the flow meter readings (i.e., a constant that would be multiplied with the rotameter reading to yield a more accurate flowmeter value). Explain how you determined this calibration constant.分析你的实验结果,并讨论怎样能够减少因实验方法而导致的误差。
通过你的实验结果来给出流量计的修正常数,也就是说将转子流量计的读数乘以该常数后得到一个更加准确的流速值,并解释你是怎样确定该常数的。
∙Appendix(附录,附上实验过程中的原始数据,并有每组四个同学的签名)
实验报告的的具体写法可参看英文版“Introduction to Thermal EngineeringGuide to Laboratory Report Writing”,第7页开始,是个实验报告例子的一部分(不是本实验),包括扉页的格式,及部分具体内容,最后两页是表与图的说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