住院部主诊医师负责制
主诊医师负责制管理办法
主诊医师负责制管理办法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深化医院运行机制改革,引入竞争机制,进一步明确行为主体、责任主体和利益主体,加强并持续改进医院服务,构建并全面落实“权责清晰、奖惩对应、提升绩效、促进发展”的医院管理长效机制,医院实施科主任领导下的主诊医师负责制。
第二条:主诊医师负责制是指在科主任领导下,由主诊医师负责的医疗小组为病人提供全程优质服务的临床医疗制度。
第三条:推行主诊医师负责制是新型服务模式,有利于引进竞争机制,调动各级医务人员积极性,增强各级医务人员的责任心,满足病人选医生的需求,密切医患关系。
第四条:采取先行试点,逐步推广的方法实施主诊医师负责制。
第二章主诊医师的聘用第五条:主诊医师分类:(1)正式主诊医师:正式主诊医师在正式在编人员中挑选,配备相应的床位和下级医师,承担全日制工作;(2)自由主诊医师:由科主任和退休返聘的老专家担任,不配备专门床位和下级医师,可以自由开展住院病人或门诊病人的诊疗工作;(3)后备主诊医师:由已达到主诊医师资格者担任,按照主诊医师遴选得分排名,选择1名,后备主诊医师平时承担主管医师的工作,当科内正式主诊医师因故不能正常工作时顶替,保证临床工作的正常进行。
如果科室达到主诊医师资格的人数有限,也可以不设后备主诊医师。
第六条:主诊医师的基本条件:主诊医师应具备副主任医师以上专业技术资格,并具有10年以上专科工作经历(不含轮转时间和脱产学习时间)能熟练掌握本专科各种疾病的诊治方法,能熟练开展《各级医师手术范围》所规定的该科各种手术和操作。
第七条:主诊医师的遴选和聘用程序:(1)符合主诊医师条件的人员向科主任提出书面申请(附个人申请表),由科主任根据分组情况和床位规模向医务科差额推荐候选人名单;(2)由医务科进行资格审查和认定;(3)由医务科组织对候选人评审,评审分本科医护人员测评、医院考核组(由相关科室和职能部门负责人组成)评审、医院班子会评审三个层面,各占总分的40%、30%和30%;(4)医院根据评审结果,确定各科室正式主诊医师、自由主诊医师、后备主诊医师名单,并下发通知予以聘用。
主诊医师负责制诊疗模式
主诊医师负责制诊疗模式主诊医师负责制的思考传统的诊疗模式中,床位医师、主治医师、主任医师构成三级医师负责制,在临床科室的整个医疗活动中,三级医师逐级负责,逐级请⽰。
这在⼀定程度上影响了诊疗活动的及时、精确及有效性。
此外,也会导致⾼年资、⾼职称的医⽣备受追捧,低年资医⽣备受冷落,使医务⼈员的积极性受到影响;被选择⼏率⾼的医⽣往往⼯作量超负荷,也很难保证医疗质量,容易出现医疗纠纷。
⽬前提倡的“主诊医师负责制”优点在于:变科主任⼀个⼈为科室发展承担责任为⼈⼈关⼼科室的⼯作效率、服务质量和学科发展,删减了繁冗的管理层次,提⾼了⼯作效率,使得门诊、病区、⼿术实现⼀体化转归,依托主诊⼩组的诊疗模式使诊疗流程实现⽆缝衔接,更有利于对病⼈治疗的全程控制。
科主任作为⾃由主诊医师,全⾯负责科室内的技术创新和内涵建设、服务管理、质量管理、发展管理、相互协调管理,更多的将精⼒和注意⼒放在科室管理和医疗质量管理上。
我院⾃2004年开始试点主诊医师负责制,经过多年实践,发现其有利有弊,关键在于通过改⾰趋利避害,使其健康发展。
双向选择催⽣主诊医师我院主诊组的设置是以任务定岗,按岗招⼈。
按照病⼈数量核定主诊组数量和主诊医师数量。
遴选标准。
主诊医师需具有副主任医师以上职称(个别可为⾼年资主治医师),具有丰富的理论基础、临床知识和实践能⼒,能熟练掌握本专业疾病的诊断及治疗⽅法,并具有⼀定的组织能⼒;近三年在SCI、中华、核⼼期刊有论⽂发表,引进新技术、新项⽬,获得省部级科研奖项者优先;近三年有医疗事故、重⼤医疗纠纷和投诉者⼀票否决。
双向选择。
主诊医师名单确定后,组织各科室进⾏双向选择,即主诊医师选择下级医师,下级医师选择主诊医师。
每位下级医师只能选择⼀名主诊医师,主诊医师可根据科室⼈员情况,选择3~4名下级医师。
通过双向选择结果成⽴各科室主诊组。
在双向选择过程中,如果没有下级医⽣选择主诊医师,则该主诊医师资格则被取消;如果下级医师没有任何⼀名主诊医师选择,则该医师可能被调⾄其他⼯作岗位。
医院推行主诊医师负责制五点意义
医院推行主诊医师负责制五点意义医院作为提供医疗服务的机构,在近年来面临了诸多挑战和困境。
针对这些问题,越来越多的医院开始推行主诊医师负责制,即由一位医生负责全程对一个病患负责。
这种制度的推行在许多医院中取得了显著的成效。
本文将从五个方面来探讨医院推行主诊医师负责制的意义。
一、提高医疗质量主诊医师负责制使得病患与医生之间建立了更为稳定和密切的医患关系。
医生可以更好地了解病患的病情、生活习惯、家庭情况等。
这样有利于医生进行全面的诊断和治疗,同时也能够更好地与病患进行交流和沟通。
通过建立长期的医患关系,医生可以更好地跟踪患者的病情,及时调整治疗方案,提高医疗质量。
二、提升患者满意度主诊医师负责制使得病患在医院中能够拥有更为稳定和连贯的医疗服务。
病患只需要与一个医生交流,可以避免因频繁更换医生而导致的交流不畅和治疗不连贯的问题。
此外,通过建立长期的医患关系,医生能够更好地了解病患的需求和期望,从而更好地满足病患的需求,提升患者的满意度。
三、减轻病患负担在传统的医疗模式中,病患需要在不同的科室和医生之间来回奔波,进行多次的就诊和复诊,这不仅浪费了时间和精力,也增加了病患的经济负担。
而通过主诊医师负责制,病患只需要与一个医生进行沟通和治疗,可以减少不必要的就诊次数和费用。
这对于患有慢性疾病的病患来说尤为重要,能够有效减轻他们的负担。
四、优化资源配置传统的医疗模式中,医生的资源分散在不同的科室中,导致医疗资源的碎片化和浪费。
而主诊医师负责制可以使得医生的资源得到合理配置。
医生可以更好地集中精力研究和提高自己的专业水平,而不是不断进行跨科室的医疗工作。
同时,医疗资源的合理配置也有助于提高整个医院的效率和竞争力。
五、促进医生责任感和职业满足感主诊医师负责制要求医生对病患负责,这不仅对医生的责任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也能够有效增加医生的职业满足感。
通过长期与病患的沟通和交流,医生能够亲身感受到自己的工作对病患的重要性和价值,从而更加热爱自己的职业,更加执着于提供优质的医疗服务。
医院对主诊负责制管理制度
一、制度背景随着医疗改革的不断深入,医院管理逐渐从传统的科主任负责制向主诊医师负责制转变。
主诊医师负责制是指由一个主诊医师带领若干名医师组成一个治疗组,全面负责并实施患者的接诊、住院、诊疗操作(包括手术等)及出院随访等工作的一种医疗管理模式。
为提高医疗服务质量,保障患者权益,我院特制定本制度。
二、制度目的1. 提高医疗服务质量,确保患者得到全面、连续、高效的医疗服务。
2. 优化人力资源配置,发挥高年资医师的带头作用,培养年轻医师,提高整体医疗水平。
3. 加强医院内部管理,提高医疗团队协作能力,促进医院可持续发展。
三、制度内容1. 主诊医师选拔与聘任(1)主诊医师应具备副主任医师及以上资格,具备丰富的临床经验。
(2)主诊医师由医院相关部门进行公开竞聘,选拔具备良好职业道德、业务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的医师。
(3)聘任期限为3年,可续聘。
2. 主诊医师职责(1)全面负责所辖医疗组的诊疗工作,确保医疗质量。
(2)制定诊疗方案,组织医疗团队进行诊疗操作。
(3)负责患者住院期间的病情观察、病情汇报、病历记录等工作。
(4)指导住院医师进行临床工作,培养年轻医师。
(5)负责患者出院后的随访工作。
3. 医疗团队协作(1)主诊医师负责协调医疗团队内部及与其他科室之间的工作。
(2)加强团队内部沟通,提高团队协作能力。
(3)定期组织团队会议,总结经验,提高诊疗水平。
4. 绩效考核与激励机制(1)对主诊医师及医疗团队进行绩效考核,考核内容包括医疗质量、工作量、患者满意度等。
(2)根据考核结果,对表现优秀的主诊医师及医疗团队给予奖励,对表现不佳的进行整改。
(3)建立人才培养机制,为优秀医师提供晋升通道。
四、制度实施与监督1. 各科室应认真贯彻执行本制度,加强内部管理。
2. 医院相关部门负责对本制度的实施情况进行监督检查,确保制度落实到位。
3. 对违反本制度的个人或科室,医院将依法依规进行处理。
五、附则1. 本制度自发布之日起施行。
刘鹏主诊医师负责制的实施与管理
3. 以主诊组为单位轮流进行病房值班,夜间负责病人 的一般处理,实行24小时责任制和首诊负责制
主诊医师的职责
1. 全权负责实施患者门诊、住院、手术、会诊 出院后随访等一系列医疗活动
2. 对质量及安全、效益、绩效考核、分配有决策权 也承担主要管理责任
3. 负责对本组低年资医师的教学任务
其他人员科主任决定是否轮换 及何种形式轮换。
《办法》— 主诊医师、诊疗组审批流程
主诊医师审批流程
主诊医师审批流程
《办法》—主诊医疗组的运行 门、急诊 病房值班 人员替代 患者收治
《办法》—主诊医疗组的运行(一)
患者收治
1. 诊疗组负责患者从门诊、病房、手术、会诊 、 出院随访 等全程的医疗工作。
红线标准:从医、教、研等多个方面对各诊
疗组进行年度工作考核 。
安全
医疗
教学
医德 医风
行政 指派
考核
工作 纪律
科研
经济
医务处牵头,多部门
制定相关考核细则。
终止担任主诊医师资格1年之红线标准
举例:医疗指标
1.考核年度出现丙级病历≥1份。 2.考核年度发生医疗纠纷造成医院赔偿 2040(含)万。 3.违反医院管理制度、诊疗操作规范,造成 造成患者死亡或者重度伤残等严重不良后果的。
4 体现多劳多得、优劳优得
国内各医疗机构推行情况
长海/东方肝胆 /友谊/华西/长庚/邵逸夫医院
主诊医师负责制实施指导思想
1. 促进有序竞争,提高医疗效率。 2. 明确各级职责,保证医疗安全。 3. 助力医院人才成长。
主诊制实施时间轴
2015年12月
统一思想,拟定改革 目标。2015年12月, 将实施主诊医师负责 制作为2016年医院 重点工作之一。
医院主诊医师负责制度
医院主诊医师负责制度1.主诊医师的确定:医院应根据医生的专业素质、经验以及科室的需要,确定适合担任主诊医师的医生。
并且医院应该为主诊医师提供相应的培训和学习机会,以提升其综合能力和治疗水平。
2.患者指定主诊医师:患者在就诊时,应由医院指定主诊医师,该医师会负责患者的全程治疗和管理。
患者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和意愿,选择或更换主诊医师,但也需要遵守医院的规定和程序。
3.主诊医师全程负责:主诊医师在患者就诊期间必须承担全程负责的责任,包括患者的初步诊断、治疗方案的制定、检查结果的解读、随访及复诊的安排等。
同时,主诊医师还需要与其他科室医生进行有效的沟通和协作,确保患者得到全面、连续的医疗服务。
4.信息共享和记录:医院应建立健全的患者信息管理系统,确保患者的病历、检查结果、治疗方案等信息能够及时分享和记录。
主诊医师需要及时了解患者的基本情况和病史,以便做出正确的诊断和治疗。
5.患者知情权和选择权:患者有权知道自己的主诊医师和相关医疗信息,并有权选择是否接受这位医师的治疗。
医院应提供相关信息和建议,但最终决策权应掌握在患者手中。
6.安全保障和责任追究:医院应加强对主诊医师的管理和监督,确保医师行为规范和医疗质量安全。
同时,医院还应规范患者投诉和医疗纠纷处理程序,对医疗事故进行责任追究和法律保护。
然而,医院主诊医师负责制度的实施也面临一些挑战和困难。
比如,医生资源的紧缺、医生个体能力和经验的不均衡以及患者需求的多样化等。
因此,医院需要在实施主诊医师负责制度时,充分考虑医生和患者的合理需求,平衡好医患利益,确保制度的有效落实和发挥作用。
医院推行主诊医师负责制五点意义
医院推行主诊医师负责制五点意义医院作为一个医疗机构,其中医师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医院推行主诊医师负责制,即由一名主诊医师全程负责患者的诊疗工作,对医院和患者而言都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从五个方面论述医院推行主诊医师负责制的意义。
一、提升医疗服务质量推行主诊医师负责制,可以有效提升医疗服务的质量。
传统的医患关系模式下,患者在就医过程中可能会接触到多个医生,导致信息传递不畅、治疗计划不连贯等问题。
而主诊医师负责制下,患者与主诊医师的关系更加稳定和密切,医生能够更好地了解患者的病情和需求,为患者提供更准确、个性化的诊疗服务。
二、促进医患沟通与信任主诊医师制度的推行,有助于促进医患之间的沟通与信任。
主诊医师负责制下,医生与患者建立起互信的关系,患者可以更加放心地将自身的病情告知医生,并积极参与治疗过程。
医患之间的良好沟通与信任,有助于提高患者的治疗依从性,进而提升治疗效果。
三、加强医疗资源的合理利用主诊医师负责制可以有效加强医疗资源的合理利用。
在传统模式下,患者可能会在就医过程中反复就诊、重复检查,导致医疗资源浪费。
而主诊医师负责制下,主诊医师具备全面了解患者病史和治疗记录的优势,可以更好地进行病情评估和治疗规划,避免不必要的医疗操作,实现医疗资源的合理利用。
四、提升医生责任心和职业荣誉感通过推行主诊医师负责制,可以提升医生的责任心和职业荣誉感。
医生在主诊医师制度下,承担起对患者诊疗全程负责的责任,需要更加关注患者的身心健康,并切实保证患者的安全与利益。
这种责任心和职业荣誉感的提升,能够激发医生更好地投入到工作中,提高医疗质量。
五、建立医院良好的口碑与形象医院推行主诊医师负责制能够帮助建立良好的口碑与形象。
患者在就医过程中,如果能够得到主诊医师的全程负责,享受到个性化的诊疗服务,便能更好地满足患者的需求。
这样的医疗体验会使患者感到满意,并愿意向他人推荐医院,增加医院的知名度和美誉度。
综上所述,医院推行主诊医师负责制对医院和患者都具有重要意义。
由主诊医师负责的试行方案实施
由主诊医师负责的试行方案实施
概述:
本文档旨在制定一份由主诊医师负责的试行方案实施计划,以确保医疗团队的高效协作和患者的优质护理。
目标:
- 确保主诊医师在患者护理中发挥核心作用。
- 提高医疗团队之间的协作和沟通。
- 提供患者个性化、高质量的医疗服务。
实施计划:
1. 任命主诊医师:为每位患者指定一名主诊医师,负责全面协调和管理患者的护理计划。
主诊医师应具备专业知识和丰富的临床经验,能够有效管理患者的病情和治疗进程。
2. 协作团队成员:主诊医师应与其他医疗团队成员建立紧密合作关系,包括护士、药剂师、物理治疗师等。
通过定期的会议和沟通,确保各个团队成员了解患者的病情和治疗计划,并能够有效地协调工作。
3. 患者参与:主诊医师应与患者及其家属建立积极的沟通和合作关系,尊重他们的意见和需求。
定期与患者进行面对面的会诊,了解他们的病情进展和需求,并根据情况调整治疗计划。
4. 信息共享:建立一个安全、高效的信息共享系统,确保主诊医师和其他医疗团队成员之间的即时沟通和知识共享。
通过电子病历系统和在线协作工具,实现信息的及时传递和共享。
5. 持续改进:定期评估和审查试行方案的实施效果,收集患者和医疗团队成员的反馈意见,并根据反馈结果进行必要的调整和改进。
确保方案的持续有效性和适应性。
结论:
通过实施由主诊医师负责的试行方案,我们能够提高医疗团队的协作效率,提供更好的患者护理服务。
这将有助于提升患者的治疗结果和满意度,同时提升医疗机构的声誉和竞争力。
医院主诊医生负责制度
医院主诊医生负责制度医院主诊医生负责制度是指医院为了提高医疗质量和医疗效率,明确每位患者在就诊过程中只诊治一名主诊医生的管理制度。
该制度有助于确保患者得到连续、协调和全面的医疗服务,同时也提升了医生的责任感和专业水平。
本文将从医院主诊医生负责制度的意义、实施的要点以及存在的挑战等方面进行探讨。
一、医院主诊医生负责制度的意义1. 提升医疗质量:通过医院主诊医生负责制度,患者能够与一名主诊医生建立更为紧密的沟通与合作关系。
医生能够全程跟踪患者的病情,进行个体化的治疗方案,并及时调整诊疗计划。
这有助于提高医疗质量,有效避免了多名医生因信息不对称或沟通不畅带来的误诊、漏诊等问题。
2. 加强医患信任关系:医院主诊医生负责制度能够建立起医生与患者之间更加稳定、信任的关系。
患者有了一个固定的主诊医生,能够更好地分享病情、诉求和期望,医生也能够更充分地了解患者的状况和需求,从而更好地制定治疗方案。
这能够增加医患之间的沟通和互信,在治疗过程中减少不必要的猜疑和摩擦。
3. 提高医疗效率:主诊医生负责体系能够避免患者反复转诊和重新排队的情况。
患者只需在初次就诊时选择一名主诊医生,以后的诊疗过程就可以直接找到该医生,避免了在医院中反复找不同医生的麻烦。
这样不仅提高了患者的就诊效率,也缓解了医院的就医压力,提高了整体医疗服务的效能。
二、医院主诊医生负责制度的实施要点1. 建立医生团队:医院应建立一个稳定的医生团队,包括主诊医师和副主诊医师。
这些医生具备专业能力和责任心,并且能够提供全面的医疗服务。
他们之间应该积极协作,相互配合,确保对每位患者的主诊负责。
2. 完善医疗记录系统:医院应建立完善的医疗记录系统,确保患者病历和诊疗信息的完整和准确。
主诊医生应该充分了解患者的病史、体检报告和诊断结果等信息,以便做出更准确的诊断和治疗计划。
3. 加强沟通和协作:医院要加强医患之间的沟通与合作。
主诊医生要耐心倾听患者的病情描述和诉求,并向患者详细解释诊断和治疗方案。
某公立医院主诊医师负责制管理办法
某公立医院主诊医师负责制管理办法
题目:公立医院主诊医师负责制管理办法
一、定义
公立医院(以下简称"本院")主诊医师负责制是指根据国家卫生计生
部部门的规定,本院组织实施主诊医师负责制,其目的在于确保主诊医师
按机构和行政科室要求,建立和完善医疗服务管理机制,保证医疗服务安
全与质量,提高服务水平。
二、主要内容
1、本院在遵循医疗服务安全,医疗服务质量管理要求,结合自身特点,组织实施主诊医师负责制;
2、主诊医师负责制应符合政策法规要求,由本院主任负责制定负责
制的具体规定;
3、本院主任对本院的负责制的管理进行监督和督促;
4、本院的主诊医师需要对患者进行全程关注,并依据临床诊断和治
疗要求,制定患者的医疗方案,对患者的进展情况及时跟踪分析;
5、本院的主诊医师需要及时掌握患者的病历、化验、检查、护理等
信息,并积极参与患者的医疗决策,确保患者的治疗安全;
6、本院的主诊医师应定期参加培训,提高临床能力,完善临床技能;
7、本院的主诊医师应及时反映护理质量和服务质量问题,跟踪护理
质量和服务质量改进措施的实施情况,确保护理服务质量按时完成;。
主诊医师负责制度
主诊医师负责制度一、科主任领导下,由主诊医师负责的医疗小组为病人提供全程优质服务的临床医疗制度。
二、主诊医师的基本条件:具备副主任医师以上专业技术资格,或具有10—15年以上专科工作经历,能熟练开展《各级医师手术范围》所规定的该科各种手术和操作,能熟练掌握本专科各种疾病的诊疗方法。
三、聘用程序:1、符合人员向科主任提出书面申请。
2、医务科进行资格审查和认定。
3、医务科组织对候选人评审,本科医务人员测试,医院考核组评审,医院班子评审三个层次。
4、医院根据考评结算,确定并予以聘用。
四、主诊医师应3年一聘,医院根据考核结果、择优。
五、职责和权力。
对本组病人的全程医疗(门诊、入院、住院、出院、随访)负责1、明确疾病诊断2、确定治疗方案(手术或非手术)3、与本组病人沟通交流、完成知情告发工作4、主持手术前谈话等治疗操作,签署本组手术通知单后交由科主任签字安排。
5、将本组危重、疑难、重大手术等疾病提交科室讨论。
6、出院指导、用药、复查时间,生活注意事项。
7、完成复诊,随访工作。
六、主诊医师在病例首页科主任栏目内签字,但大手术、新技术、死亡、全科讨论、纠纷病例由科主任应签字。
七、出现下列情况之一者,取消主诊医师资格3年。
1、考核成绩低于本科全年平均成绩的60%。
2、该组负主要责任的医疗事故。
3、违规、违纪、给予处分的。
4、1年以上不能从事主诊医师工作的。
八、每位Attending主诊15人考核1、疑难病例分析能力;2、科研和带教能力;3、掌握学科进展情况医疗权限:个人申请→科室初审→医务科汇总审核→医院审核→许可□、有条件□、指导下□医疗权限:手术、抗生素、麻醉药品。
主诊医师负责制度
主诊医师负责制度
一、每一位住院患者的诊疗(手术)方案都要由注册的执业医师资格的人员(副主任医师及副主任医师以上—主治医师—住院医师)组成的医疗小组进行讨论确认。
二、医疗小组由具备副主任医师职称人员负责,担任主诊医师,带领由若干名下级医师组成的医疗小组,对其所管理的病人负责,包括对病人的门诊、入院、检查、诊断、治疗、出院后复诊整个过程。
三、主诊医师负责经管床位病历记录的完整性、可靠性、及时性,经常审查住院病历的内涵质量,对各项重要记录的内容须签字认可。
四、主诊医师应向病人或家属介绍诊疗(或手术)方案,病人病情变化时应随时介绍病情,下级医师应详细记录主诊医师的介绍内容以及病人或家属的意见
五、主诊医师必须亲自参加所管病人的病例讨论、院内外会诊以及各种重要治疗变更的知情同意谈话。
六、主诊医师要用“诊疗常规”指导临床诊疗工作,以“临床路径”规范医疗小组
的医疗行为。
住院医师24小时负责制管理规定
定陶县人民医院住院医师24小时负责制管理规定住院医师24小时负责制是指在上级医师指导下对病人实行全面全程负责,要求住院医师参与病人从入院到出院的整个医疗过程,不间断地取得完整的诊治资料和经验,养成对病人负责的医疗作风,同时接受繁重医疗任务对医师心理和身体素质的磨练与考验。
为了加强住院医师的培养与管理,明确工作职责,不断提高综合素质,结合医院实际制订本规定。
一、管理对象在我院工作3年以内的住院医师。
二、管理内容(一)原则上来我院工作3年内的住院医师一律实行24小时负责制。
院内居住住院医师应24小时不离开医院;院外居住住院医师应从早晨上班至晚10:00不离开医院。
住院医师离开医院后必须保持通讯畅通,科室如有病人病情需要应随时听从上级医师召唤。
(二)所有住院医师每天早晨提前半小时到达科室,做好查房等医疗工作前的一切准备工作。
晚间必须到所在科室工作、学习至10:00,晚饭时间1小时。
怀孕期间及哺乳期等特殊情况,需报医务科确认其工作学习时间。
(三)每周六晚可以休息;下夜班及休息日必须到科室参加查房、手术等医疗工作,任务完成后经上级医师允许可以休息。
不准补休和积休。
(四)住院医师如有特殊情况需离院,须填写请假条,经科主任签字同意后交医务科备案批准。
离院后应保持通讯畅通,如遇有临时突发性事件或突击任务,接命令后应及时到院。
每季度累计请假不得超过3次,总时间不超过3天。
(五)医务科定期组织考试,具体情况按照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相关规定进行。
考试必须准时参加,因手术未下台等特殊原因不能准时参加的,必须报告医务科,医务科核实后允许延迟考试。
值班、休假等不作为提前或延后考试的理由。
(六)医务科组织的各类讲座必须按要求参加。
三、督导检查(一)医务科不定期对在岗情况进行抽查,发现不在岗或从事与工作、学习无关活动的,进行通报批评,情节严重者罚款50-100元。
(二)医务科组织的讲座未经医务科批准擅自缺席的,每次罚款50-100元。
医院主诊医生负责制度
医院主诊医生负责制度医院主诊医生负责制度是指在医疗机构中,设立主诊医生,负责患者的全程医疗服务。
主诊医生作为患者的贴身医生,承担着疾病诊断、治疗方案制定、病情跟踪以及转诊协调等重要职责。
通过主诊医生负责制度的实施,可以提供更为个性化和连续性的医疗服务,提高患者的医疗体验和治疗效果。
一、主诊医生的角色与职责主诊医生是医院中被指定负责患者全程医疗服务的医生。
他们需要具备丰富的临床经验和专业知识,能够为患者提供准确的诊断和治疗建议。
主诊医生的职责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几方面:1. 疾病诊断:主诊医生负责患者的初次诊断工作,通过详细了解病史、体格检查和必要的实验室检查,准确判断患者的病情,并制定相应的治疗方案。
2. 治疗方案制定:主诊医生根据患者的病情和个体差异,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
他们需要与患者充分沟通,解释治疗原理、风险和预后情况,共同决策最适合患者的治疗策略。
3. 病情跟踪:主诊医生在治疗过程中对患者病情进行动态监测和评估,及时调整治疗方案,并与患者及家属进行沟通,提供必要的支持和指导。
4. 转诊协调:如果患者病情需要进一步的专科治疗或手术等,主诊医生负责与相应的专科医生协调并安排转诊事宜,确保患者得到最佳的医疗资源配置。
二、主诊医生负责制度的优势主诊医生负责制度的实施可以带来多重优势,对患者、医生和医疗机构都有积极的影响。
1. 提供连续性医疗服务:通过设立主诊医生,可以保证患者在就医过程中得到持续的医疗服务。
主诊医生负责患者的全程管理,对于患者的病情和治疗情况了解更为全面,能够提供更为准确和连贯的医疗建议。
2. 促进个性化医疗:主诊医生与患者建立起稳定的医患关系,了解患者的个人特点、家族史、生活习惯等因素,并结合患者的病情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
这样可以更好地满足患者的需求,提高治疗效果。
3. 增加医患沟通与信任:主诊医生承担患者的全程服务,与患者建立起更加稳定和密切的医患关系。
患者会更加信任主诊医生的专业能力和诊疗决策,从而提高医患间的沟通效果和治疗效果。
关于主诊医师负责制试行方案
关于主诊医师负责制试行方案一、主诊医师负责制的含义主诊医师负责制就是在科主任的领导下,由主诊医师负责的医疗小组为病人提供全程优质服务的临床医疗制度。
每个临床专业由若干名资深医师(原则上是副主任医师以上人员)担任主诊医师,由主诊医师选择聘用下级医师组成医疗小组,全程负责病人从住院直至出院的所有医疗服务。
二、主诊医师职责1.主诊医师须率先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执业医师法》、《医师外出会诊管理暂行规定》、《医师定期考核管理办法》、《处方管理办法》等行业规章制度。
2.各临床科室根据工作性质及现有床位,每8—12张床设一名主诊医师;3.主诊医师负责本诊疗小组急诊、住院病人等全部诊断、治疗工作;4.主诊医师负责对本诊疗组高职医生的管理,负责对本诊疗组主治医师和住院医师的培训、继续医学教育;分担并完成教研室下达给本科室的教学任务(包括大课讲授、实习、见习等一切科室承担的教学工作任务);5.主诊医师负责在诊疗活动中,严格执行医疗操作规范及有关法律法规,杜绝医疗事故、差错的发生;负责医保病人各项指标的监控;负责本组的合理用药和病历质量管理;配合医疗质量监控办解决医疗纠纷,承担相应的医疗事故和纠纷责任,保证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研究工作,每三年须申请或完成1项科研课题;7.主诊医师负责完成医院下达、科室分配的临时性任务;8.主诊医师须服从院、科两级的领导,有事须逐级向科主任、院有关部门及领导请示汇报,由科、院协调处理;9.对疑难危重病人,应提请全科组织讨论和抢救,必要时提请全院或院外会诊,主诊医师须接受科主任及上级医生查房;重大疑难手术,新开展的诊疗项目,主诊医师应向科室负责人汇报,组织全科讨论并统一组织人力完成,确保病人的医疗安全;10.主诊医师应确定临床的亚专业主攻方向。
三、主诊医师遴选标准(达到五项以上)1.取得副主任医师资格两年以上(个别可为高年资主治医师),具有较为丰富的理论基础、临床知识及实践能力,能熟练掌握本专业疾病的诊断及治疗方法,并具有一定组织能力(必备项);2.内科系统:达到相应的技术标准(以三级甲等医院临床科室技术标准为依据),遴选方式以病历为准;外科系统:近三年来本人作为术者完成本专业高难度的手术6种(以三级甲等医院临床科室技术标准为依据),遴选方式以手术记录为准;3.能胜任本专业的临床教学工作,近三年来无重大教学事故;4.近三年引进新技术、新业务、新方法1—3项、诊疗方法有创新者;5.近三年来在国家级杂志发表论文3篇以上(省级杂志8篇以上或著作1部);6.近三年来申请或完成科研课题1项以上(第一主持人);8.能较为熟练地阅读本专业外语资料和文献,随时掌握本专业的动态与发展。
主诊负责制度
主诊负责制度主诊负责制度是指医疗机构内实施的一种医疗服务管理机制,旨在明确确定患者就诊时的主要医生负责人,确保医疗服务的连续性和协调性。
该制度的目标是提高医疗服务的质量和效率,同时也增加了患者与医生之间的沟通和信任。
主要特点:1. 患者选择主诊医生:患者有权自主选择主诊医生,通常是根据自身需求、医生的专长和信任度等因素进行选择。
2. 主诊医生负责全程协调:主诊医生在医疗过程中扮演核心角色,负责全程协调、监护和管理患者的健康状况,确保医疗服务的连续性。
3. 医生间合作与沟通:主诊医生与其他参与患者治疗的医生之间进行有效的合作和沟通,共同制定治疗方案,确保患者得到全面和协调的医疗服务。
4. 长期医生患者关系建立:主诊医生与患者之间建立长期的医患关系,通过持续的沟通和关注,更好地了解患者的病情和需求,提供个性化的医疗服务。
实施主诊负责制度的好处:1. 提高医疗质量和效率:主诊负责制度有助于医生更好地了解患者的病情和需求,提供个性化的治疗方案,从而提高医疗服务的质量和效率。
2. 促进医患沟通和信任:通过与患者建立长期关系,主诊医生能够更好地了解患者的病情和需求,增加医患之间的信任感,促进有效的沟通和合作。
3. 减少医疗事故和错诊:主诊医生负责全程协调患者的医疗服务,有助于减少医疗事故和错诊的发生,提高医疗安全性。
4. 提供持续性的医疗服务:主诊医生负责全程监护和管理患者的健康状况,可以提供持续性的医疗服务,确保患者得到及时和协调的治疗。
要实施主诊负责制度,医疗机构应建立相关的管理机制,包括制定相关政策和流程、完善信息系统、加强医生培训等。
同时,患者也需要了解并参与主诊医生的选择,积极与主诊医生沟通,共同维护良好的医患关系。
总之,主诊负责制度的实施有助于提高医疗服务的质量和效率,增加医患之间的沟通和信任,为患者提供更好的医疗体验和疾病治疗效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住院部主诊医师负责制
第一条主诊医师负责制的核心是由一位主诊医师及其率领的医疗小组全面负责病人从门诊、住院、手术直到出院后的随访等工作的全过程,在医疗上做到随叫随到,主导治疗和天天查房,主诊医师要对他所负责诊疗的病人的完整合法的病历负有责任,必须在住院医师所记录的病历、体检、手术记录上签名,在病历首页上要写明出院诊断并签名和注明日期,要对病历的准确性负责,对自己所主管的住院医师及其本人的医疗行为负责,在有适应证的情况下,必须请求会诊时,则有责任请合格的会诊医师。
第二条主诊医师由相当于国内副主任医师以上技术职务的人员担任,因此可以是教授、副教授、主任医师、副主任医师不等,主诊医师的资格必须经过考核后由医院资格委员会讨论通过认可,才正式有收治病人人院、手术和会诊等医疗权利。
第三条主诊医师除负责诊治和天天查房外,还承担申报科研项目及任教,这样就保证了诊治工作的质量,还能发挥每个医生的主观能动性。
第四条在实行主诊医师负责制时还同时实行病历监督管理制度和规范化培训制度等。
医院一开始就建立对病人挂号后的诊断、治疗全过程的全部病历记录都作系统保存的制度,以便于医师全面掌握病人疾病的发生发展的全过程。
病案室每月进行一次病历检查,进行同行评议,最后交由质量控制委员会审定。
第五条规范化培训制度是实行主诊医师负责制的重要配套内容,重视技术培训,推进自身建设。
1.低年资住院医师只是学习阶段的医师,没有处方权,只能在主诊医师指导下作一些辅助配合工作,一般不独立处理病人,只有授权管理病人的住院医师(一般为高年资住院医师)才有权开医嘱。
2.凡高等医学院校毕业分配到医院工作的,不直接分配到科室,而是由院方统一管理,到大内科、大外科和急诊科轮转3年,以打下坚实的临床基础技能和知识,再接受专科定向培养2年,逐步提高处理疑难病症的能力。
通过5年规范化培训才成为高年资住院医师。
3.高年资住院医师和主诊医师也要参加规定的业务学习,接受培训,并都有明确量化的培训指标。
高年资住院医师都要通过安排住院总医师的工作,以提高他的组织管理和查房处理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