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经》的冬季养生调摄观
《内经》冬季养生
《内经》冬季养生《内经》冬季养生引导语:冬季是一个生机闭藏的季节,也是一年之中保养、积蓄的最佳时机,因此,冬季养生效果也是最好的,在我国古典医学名作《黄帝内经》中就有关于养生的知识,今天我们一起来看一下。
《黄帝内经》说,冬季三个月,宜早睡晚起。
冬季是一年之中最冷的季节,此时讲究养藏进补。
应早睡晚起,等到日光出现再起床;使情志埋伏、深藏;远离严寒之地,靠近温暖之所,不要让肤腠开启出汗使阳气大量丧失。
这是顺应冬气、养护人体、闭藏机能的法则。
中医认为生命的关键在于平衡。
然而,现代文明的人类,却处在一个极不平衡的环境中,生态的破坏、生活的恶习、社会的压力等诸多因素严重威胁着人类的健康,使得处于亚健康状态的人越来越多。
随着生活水平提高,养生话题也日益热议,全民养生的浪潮已经掀起。
四季之中,冬季是补养的最佳季节。
故笔者从中医角度,结合后代医家的认识浅谈冬季养生。
《内经》与冬季养生冬季是指从立冬开始到立春结束,包括立冬、小雪、大雪、冬至、小寒、大寒六个节气。
冬季于五行为水、五味为咸、五色为黑、五化为藏、五气为寒、五方为北、五季为冬、五脏为肾、六腑为膀胱、五官为耳、在形体为骨、在情志为恐。
◎《内经》与冬季疾病《黄帝内经》有言:“冬三月,此谓闭藏,水冰地坼,无扰乎阳,早卧晚起,必待日光,使志若伏若匿,若有私意,若己有得,去寒就温,无泄皮肤,使气亟夺,此冬气之应,养藏之道也。
逆之则伤肾,春为痿厥,奉生者少”。
冬季草木凋零,冰冻虫伏,是自然万物闭藏的季节,人体的阴阳消长代谢相对缓慢,应顺应自然,养护人体闭藏机能的规律,倘若违背,伤害肾气,甚至到春季还会导致四肢痿弱逆冷。
正所谓“冬伤于肾,春必温病”。
◎《内经》冬季养生原则《素问·四气调神大论篇》云:“夫四时阴阳者,万物之根本也。
所以圣人春夏养阳,秋冬养阴,以从其根,故与万物沉浮于生长之门。
逆其根,则伐其木,坏其真矣。
故四时阴阳者,万物之始终也,死生之本也。
逆之则灾害生,从之则苛疾不起,是谓得道”。
黄帝内经冬季养生原文
黄帝内经冬季养生原文冬季养生原文冬三月,此谓闭藏,水冰地坼,无扰乎阳,早卧晚起,必待日光,使志若伏若匿,若有私意,若己有得,去寒就温,无泄皮肤,使气亟夺,此冬气之应,养藏之道也。
逆之则伤肾,春为瘘厥,奉生者少。
释义:冬季3个月包括立冬、小雪、大雪、冬至、小寒、大寒等6个节气。
冬天是阳气闭藏的季节。
草木凋谢,种子埋藏在冰雪之下,动物冬眠,水面结冰,这就是冬藏,这时节人要早点睡觉,太阳出来再起来,以便顺应大自然的冬“藏”之机。
在五脏中肾主水,对应的季节是冬季,肾为先天之本,生命之根,肾藏精,精宜藏而不宜泄,精泄多了就是伤了阳气,若人们在冬天伤了阳气就是伤了肾。
如果冬天没有藏好,到了春天就会腿没有劲,抽筋、半身不遂等,这都属于痿症,冬天肾水没有藏住,春天就会出现痿症、肝病、筋脉松弛等。
厥就是四肢冰冷,如果冬天藏精不够,到了春天,还是手脚冰凉,春天的病从冬天来。
如果冬天没有养好,给春天生发的力量就不够了。
说说冬字“冬”是本来意是“终了”的“终”。
甲骨文左就像是一根绳子,两头都打了结,表示终结,冬季又是一年中最末一个季节,所以借用“冬”来表示“未了”之意;金文中把日头放在绳子当中,表示太阳不温暖了;小篆右把太阳去掉了,换成了“冰”字,没有太阳,又结了冰,以示冬季之寒。
冬季养生的注意事项冬天夜长日短,人们应顺应自然,增加睡眠时间,在冬天熬夜的伤害比平常更大,冬季不要晚睡。
晚11点之前要上床休息。
冬天避免“冷”健身冬泳、冷水浴等,当代人工作生活节奏快、压力大、生活不规律,大多体质以偏虚为主,无论是冬泳或是洗冷水澡,看似一种锻炼身体的方式,其实身体要耗费很多的自身热量阳气来抵御寒冷,对本来就体质偏虚的人来说尤为不宜。
冬天里不要做出汗太多的运动,汗液属于“津液”,剧烈运动后,毛孔开张,阳气随汗液外泄。
冬天不要把皮肤外露,不在冬天减肥,无论是节食、运动或者药物利尿和减肥的方法,都是在短时间内消耗大量的热量,属于“泄”的范畴,减肥不适于在冬天进行。
《黄帝内经》四季养生观(建议珍藏)
《黄帝内经》四季养生观(建议珍藏)顺应自然是天人合一的第一步。
四季养生,早在《黄帝内经》里就早有记载。
“春者,天气以生,地道初萌。
当夜卧早起,踏青徐步,松形深纳,缓气徐行,养乎阳道,以资志意也。
”就是说,春天多风,专龚头项。
懒惰,不运动则会阴郁,阳不能生发。
所以人应该早起,散布,深吸浅呼。
松散衣发,漫步以养阳气。
“夏者,天地交化,品物华实。
早卧早起,迎日缓行,清心养神,使华毓秀,浊滞清宣,通乎腠理也。
”夏天所湿,多病胸肋,湿热生痰。
积郁胸肋。
为什么呢?因为夏天是天地交化,阴阳各半的时候。
万物茂盛。
本应早睡早起,迎着朝阳散布,清心养神,让刚刚挂上的果实更加漂亮俊美。
这时正是浊音下降,清阳上升的时候。
你若违背,自身的小宇宙就会阴阳失调。
阴不能降,阳不能升。
所以就会郁积中焦。
最好的办法就是运动,出汗,让毛孔皮肤通透。
不要整日呆在空调房里。
“秋者,风气大动。
地气显明。
早卧早起,与鸡同兴。
平心静气,内守神思,静立庭外,以缓秋刑。
”我们都知道,古时处决死囚,都是在秋后。
因为古人比较讲究顺应自然。
秋天,尤其是秋后,正是肃杀之气正重的时候。
这时候杀人也算是顺应天意嘛。
秋风凛冽,阳气难收而阴气显盛。
这时夏季的暑湿未散,又有燥风来袭。
风客邪于肺,肩背就容易受病。
要想避免,就要和鸡一样的作息。
心平气和,不能乱发脾气。
这样才能缓和秋天的肃杀之气。
“冬者,万物闭藏,水冰地坼。
早卧晚起。
必待日光。
使志伏匿,内守勿离,去寒就温,缓步于庭,动无劳骨,勿泄乎阳。
”自然界的许多动物都要冬眠。
因为冬天是万物休养生息的季节。
我们这时候尤其要注意。
身体和心神都不要太过劳累。
早睡,晚起。
一定要等太阳出来后再散布运动。
运动也不能过量,以身上微热不出汗为宜。
应为冬季大汗,无异于泄了阳气。
以上是四季养生的要领。
结合中医的一些理论和方法,更能让人活得健康。
生活的智慧其实就在我们的身边。
《内经》里说的四季养生里有一静一动。
静,是指心神要保持平静。
不管是什么季节。
《内经》冬季养生知识
《内经》冬季养生知识《内经》冬季养生知识引导语:四季之中,冬季是补养的最佳季节。
故笔者从中医角度,结合后代医家的《黄帝内经》浅谈冬季养生。
原文:早卧晚起,必待日光冬季古人强调的是睡眠时间要充足,一定要等到太阳出来了才出来活动。
冬季是阳气闭藏之季,我们应该适当的把自己的身心都藏起来。
而夜晚没有太阳的时间更是阳气最薄弱之时,这时候大家最好要在睡眠中进行调养,最佳的睡觉时间是晚上10点之前。
原文:去寒就温,无泄皮肤,使气亟夺冬季要注意让你的皮肤暴露在外。
因为冬天人体自身会释放大量的能量来保暖,如果皮肤没有遮蔽的话,大量的阳气会从你的毛孔中泄散出去。
亟:康熙字典说,敏也,疾也。
可见保暖不够的话阳气的流失是非常迅速的。
同样的,寒气也一定会从你的皮肤上趁虚而入。
一旦寒气侵体,后患无穷。
所以冬季要特别注意沐浴和穿衣的保暖。
原文:逆之则伤肾,春为痿厥,奉生者少在中医理论中,每个季节都与人体内的某一脏相对应。
而冬季正是养肾的`季节。
冬天养藏不得当的话肾精就会流失,造成一系列泌尿系统和内分泌系统的疾病。
根据五行相生的原理,水生木,冬天精无所藏,到了春天木气肝气就不得生发,造成手脚冰凉,抽筋等症状。
所以冬天要特别注意腰部的保暖。
冬季进补正因为冬天是收藏的季节,我们人体的能量会牢牢的保存在体内,所有进食的营养会得到充分的消化和洗手,所以冬季是滋补的季节。
在所有的肉类当中,最适合冬季的是猪肉。
因为猪肉性质偏寒,是属肾的,正好与冬天的气相符,因此冬天吃烤猪肉是很不错的选择哦!还有一个推荐的食物是坚果类,由于坚果是植物的种子,把自己最宝贵的精华都藏在坚硬的壳中,等待着春天的萌芽。
与人体收藏阳气的机理不谋而合。
把坚果烤熟了之后阳气比较盛,更适合冬天吃。
拓展:《黄帝内经》夏季养生古老的中医经典《黄帝内经》告诉大家,”夏三月,此为蕃秀。
天地气交,万物华实,夜卧早起,无厌于日,使志勿怒,使华英成秀,使气得泄。
若所爱在外,此夏气之应,养长之道也。
内经冬季养生法则
内经冬季养生法则内经冬季养生法则《上经》曰“夫道者,上知天文,下知地理,中知人事,可以长久,此之谓也。
”也就是说懂得养生道理的人掌握了天地变化对人体的影响,从而效法天地变化的规律,调养精气,从而达到“尽终其天年,度百岁乃去”的目的,下面我们就来说一说内经理论提示我们的2016年冬季的气候特点、疾病特点以及如何养生。
冬季的气候特点及疾病特点天地之间,木火土金水五运交替与风火暑湿燥寒火六气相应,今年是丙申猴年,司天是少阳相火,在泉是厥阴风木,中运是水运太过,冬季主气是终之气,为太阳寒水,客气为厥阴风木。
综合这五种因素,可以得出今年的气候特点是节令比正常的天时早些,寒热相争,气候多变,夏多暴风骤雨,到了冬季,地气当令,风气流动,万物逆时而动,会有一些反时生长的现象,闭藏不及,雾露多发。
人生活在天地之间,人体气血阴阳与天地之气相感应。
在少阳相火司天时,肺气上从于天气,火克金则金失其润降,人体就会出现咳嗽、喷嚏、鼻塞的症状;厥阴风木在泉,人体就会因阳气潜藏不及而出现关闭不禁,如呕、吐、哕、下利等消化道的疾病;水运太过,寒气流行,邪害心火,人们就会出现身热、心烦、心悸、躁动不安、心痛的症状。
尤其在冬季终之气之时,阴盛极而衰,阳气来复,阴阳变动更为剧烈,人们尤其要当心心绞痛、心肌梗塞、脑血管意外的发生。
经曰:“阴阳四时者,万物之终始也,死生之本也,逆之则灾害生,从之则苛疾不起,是谓得道。
”这就是说人体本身阴阳的失衡加之逆四时而动才会导致疾病。
但是懂得了阴阳四时变化的规律并且顺从它,疾病就不会发生。
冬季养生的注意事项经曰“冬三月,此谓闭藏,水冰地坼,无扰乎阳,早卧晚起,必待日光,使志若伏若匿,若有私意,若以有得,去寒就温,无泄皮肤,使气亟夺,此冬气之应,养藏之道也。
”冬三月是指农历的十月、十一月、十二月,公历是指2016年11月7日到2017年的2月2日。
按节气包括立冬、小雪、大雪、冬至、小寒、大寒六个节气。
这个时节是万物生长闭藏的'季节,冬季养生要注意以下几点:一、起居有常,不妄作劳。
黄帝内经全文完整版 四气调神大论原文及翻译
黄帝内经全文完整版四气调神大论原文及翻译《黄帝内经》中讲到“四气调神大论”:四气,指春夏秋冬四时的生化特点;调,调理、调摄;神,指精神情志活动。
主要告诫人们要顺应四时气候变化以调摄精神情志,保持机体内阴阳的相对平衡,达到身体健康的目的。
春季三月,万物复苏,自然界欣欣向荣。
为了适应这种自然环境,人们应该晚睡早起,起床后到庭院里散步,披散开头发,穿着宽松的衣物,不要使身体受到拘束,以便使精神承受春天万物的生发而舒畅活泼,充满生机。
对待事物,也要顺应此时的生长之性,不应该抑制其生发。
这正是顺应“春生”的养生法则。
如果违背了这种规律,则会伤及肝脏,以致夏天容易发生寒性病变,出现阳气不足的病症。
夏季三月,天气下降、地气上升,天地、阴阳相互交汇,自然界一片繁荣秀丽。
此时人们应该晚睡早起,并保持愉快、舒畅的心情。
这样能够使阳气充分宣泄。
这正是顺应夏季的养生法则。
如果违背了这种法则,就会损伤心脏,以致秋天易发疟疾,减少了供养秋天的精气,致使冬季也较易生病。
秋季三月,秋高气爽,暑湿消失,自然界丰收平定。
此时,秋季阳气渐收,阴气生长,故保养体内阴气成为首要任务,而养阴的关键在于防燥,这一原则应具体贯彻到生活的各个方面。
起居上,人们应早睡早起,大体以与鸡活动的时间一致为宜。
精神情绪要保持安定平静,以缓解秋凉对人体的伤害;内敛神气而不外泄,可保持平定,有助于肺的清肃。
这就是秋季的养生法则。
如果违背,则会对肺脏有损伤,以致冬天容易发生完谷不化所致的泄泻,从而减少了供给冬天贮藏的精气。
冬季三月,水冷成冰,地寒而裂,自然界草木凋零,万物伏藏。
这时人们要减少活动,不要扰动体内的阳气。
要早睡晚起,到太阳升起的时候再起床,才能避免寒气侵袭。
精神情绪要保持平静,同时还应当躲避寒气,注意保暖,不要轻易使皮肤开泄而出汗,以免阳气散失。
这就是冬季的养生方法。
如果违背了这个原则,就会伤害肾脏,以致春天会发生痿病和厥病,而且供给春天的生发之精气就减少了。
《黄帝内经》教你如何在冬季养生,使身体少生病
《黄帝内经》教你如何在冬季养生,使身体少生病《黄帝内经》是我国中医的经典著作之一,该书中蕴含了很多符合我们中国人的养生智慧。
那么我们在严寒的冬季该如何度过才能不生病、少生病呢?我们来一起探究《黄帝内经》中流传几千年的中医智慧吧!《素问四气调神大论篇》:“冬三月,此为闭藏。
水冰地坼,无扰乎阳;早卧晚起,必待日光;使志若伏若匿,若有私意,若已有得;去寒就温,无邪皮肤,使气亟夺,此冬气之应,养藏之道也。
逆之则伤肾,春为痿厥,奉生者少。
”冬季是自然界阳气潜伏闭藏的时节,而人体的阳气也随着自然界的变化而由秋季的收敛转为闭藏,所以冬季养生保健的关键与根本在于顾护闭藏人体阳气。
具体怎么做呢?《黄帝内经》已经告诉我们了。
首先是在作息方面。
我们要做到起居有常,就是作息一定要有规律,要“早卧晚起、必待日光”,与老天爷作息一致,太阳落山,天黑了,我们就要做好就寝的准备,立冬后,白昼的时间明显变短了,下午五点多天色已转黑,我们虽然不可能马上入睡,但是我们也尽量在晚上少安排活动,并最好在21点至22点入睡,这样睡到早上六点,太阳出来了天亮了起床,可以保证7-9小时的睡眠时间。
而现在很多年轻人并不重视这点,他们感觉自己年轻,身体还很好,就肆意地熬夜,到夜里2、3点还不睡,其实他们不知道,他们现在的熬夜,就是在一点一点地损耗自己的阳气与阴精,使自己宝贵的生命之本-----肾精、肾阳提前透支,到了中老年就会出现各种疾病缠y身。
其次就是要调神,精神情绪要调整好。
因为古人认为冬季要藏神于内。
要使我们的精神安宁,少私寡欲,不要整天被一些琐事烦扰,要遇事不怒,宠辱不惊,使我们的阳气得以潜藏、闭藏。
现代研究发现,在冬季因天气寒冷,万物凋零肃杀,所以人容易出现情绪低落或抑郁的情况,所以我们要在冬季注意精神调摄,可以多与家人朋友沟通交流。
还有运动方面。
冬季进行运动锻炼时,一定要注意轻缓不可过于剧烈。
因为冬季养生的核心是闭藏阳气,如果运动过于剧烈,导致大量汗出,使需闭藏的阳气大量外泄,违背了养生之道。
养生之冬三月的调摄
冬三月的调摄顺应冬藏之道冬季三个月,起于立冬,经过小雪、大雪、冬至、小寒、大寒,止于立春前一天,是国人很重视的养生时令。
现恰逢隆冬季节,我们特撷取《素问》和《内景经》中的段落以飨读者。
《素问•四气调神大论》说:「冬三月,此谓闭藏,水冰地坼,无扰乎阳,早卧晚起,必待日光,使志若伏匿,若有私意,若已有得,去寒就温,无泄皮肤,使气亟奇,此冬季之应养藏之道也。
逆之则伤肾,春为痿厥,奉生者少。
」这是说,在冬三月时令,草木凋零,水寒成冰,大地龟裂,许多动物已入穴冬眠,不见阳气。
人在这时也应顺从天地都处于闭藏状态,不要扰动阳气,应早睡晚起,以等待日光,去寒就温。
在精神上,使神志深藏于内,安静自若,像有个人的隐秘,严守而不外泄;又好象获得了自己渴求的东西,非常珍惜它,把它很好地藏起来一样。
适宜住在缜密的房间里,温暖衣衾,去躲避严寒,保持自己身体的温暖。
但是要注意不能让皮肤过度温暖而使之疏泄出汗,从而损伤其体内的阳气。
一定要忌房事。
不要去顶冒触犯寒风,老年人尤其要注意,恐怕寒邪引起感冒,引起咳嗽逆气,麻痹昏眩等病。
冬季阳气在内,阴气在外,老年人多有上热下冷的毛病,不适宜洗澡沐发。
阳气此时于内处于蕴藏的状态,如果用汤火去逼,必然出大汗。
高年骨疏肉薄,容易被外感触动,引起外疾,不要过早出门,以免被霜雪所犯。
这就是着重于「冬藏」机理的养生之道,是应该遵守的。
假若违背了这种养生原则,就会损伤肾气,在春天到来时就会产生一种手脚软弱的痿厥病,这样就会使春季里人体本来应该蓬勃生长的生机大大下降,或产生许多疾病。
所谓「冬不藏精,春必病瘟」,这就是在冬季里养生不当的缘故。
此外,在冬季还要恰如其分地掌握冷热。
适宜冷到极点才加棉衣,应逐渐加厚,不应一次就加很多,加到刚好不冷就行了。
《书》说:冬天里,如果忽然感到很热,不要免强忍受,否则到春生时会导致时令性疾病(温病)。
也不要常常烤火,用大火取暖,尤其使人受损伤。
手足都直接与心相连,不要用火烤手,会引火入心,使人烦躁。
【最新】冬藏精那四句话是什么
【最新】冬藏精那四句话是什么内经原文:出自《内经.素问》的『四气调神大论』:冬三月,此谓闭藏,水冰地坼,无扰乎阳,早卧晚起,必待日光,使志若伏若匿,若有私意,若已有得,去寒就温,无泄皮肤,使气亟夺,此冬气之应,养藏之道也。
逆之则伤肾,春为痿厥,奉生者少。
白话翻译:冬季的三个月,称为闭藏。
是生机潜伏,万物蛰藏的时令,此时水寒成冰,大地龟裂,应该顺应四时早睡晚起,等到太阳升起后照耀之时再起床,不要轻易的扰动阳气,妄事操劳,要使神志深藏于内,安静自若,好像人的隐私不可外泄一样,又象渴望得到的东西不能把它秘藏起来一样。
要守避寒冷,求取温暖,不要使皮肤开泄而令阳气不断的损失,这是适应冬季的气候而保养人体闭藏机能的方法(养生之道)。
违逆了这个冬季闭藏之气,就会损伤肾脏,使得提供给春生之气的条件不足,春季就会发生痿厥之类的疾病。
那么,冬季养生到底怎么藏?1、起居适应:生活规律、避寒保暖,保护人的阳气藏阳(藏阳气)在冬季,要通过人体保暖,特别是背、足部的保暖,达到保护人的阳气。
2、饮食调摄:多温少寒,补肾助阳---藏热(藏热量)一般而言,冬季气候寒冷,为了御寒保暖,人体对能量与营养的要求较高,而且人体消化吸收功能相对较强,因此饮食养生的原则是:应该多食温热,少食寒凉生冷食物,补肾助阳以藏热量为主。
3、精神调养:心理平衡,宁静为本,神藏于内---藏神(藏神气)在冬季,人们应该要把神藏于内,不要暴露于外,节言语,少伤神、伤气。
4、药物滋补:养肾护精---藏精(藏肾精)冬季养生的重点是养肾。
肾藏精,肾是贮藏营养精华的脏器,肾为先天之本,肾气的盛衰主宰着人体的衰老和衰老进程。
因此,养生学家一直把养肾护精作为抗衰老的重要措施。
怎样才能健康?才能长寿?四个字:顺应天时。
顺天时者昌,逆天时者亡。
顺应天时,就是健康的奥秘,长寿的奥秘。
这个奥秘是什么呢?有哪些内容呢?《黄帝内经》说:法于阴阳,合于术数,饮食有节,起居有常,不妄作劳,精神内守,而尽终其天年,度百岁乃去。
黄帝内经-冬日养生
黄帝内经-冬日养生“冬三月,此谓闭藏。
水冰地坼,无扰乎阳。
早卧晚起,必待日光。
使志若伏若匿,若有私意。
若已有的,去寒就温。
无泄皮肤,使气亟夺。
此冬气之应,养藏之道也。
逆之则伤肾,春为痿厥。
奉生者少”--《黄帝内经-四气调神大论篇第二》总结一下从黄帝内经里面关于冬天时应当遵循的养生要点:1.首先,冬三月要闭藏,所以能想象一下所有人都是家门紧闭的样子:房子外大雪纷飞“水冰地坼”,门外的井水、溪水、河水都被冻住;过去柔软的土地,被冻到开裂,踩上去可以听到冰碎时的“卡啦,卡啦”声。
而房内呢?淡黄色的温暖的灯光从窗户透出来。
这淡黄色的光芒就是我们身体内的阳气,如果这个时候洞府大开,狂风呼卷,那我们的体内的蜡烛和灯泡定然是会在这冬日的北风中凄惨的摇曳,任这北风浇灭了。
2.睡眠,要做到早睡晚起。
这也和冬季的日照时间变短,有相应的关系。
必待日光,也就是要太阳起来人才能起来。
朋友在加拿大,和我时差16小时,我这里23:00,那边7:00,所以交流沟通总是不能在我睡前再道晚安。
她也很想早起,只是冬日的加拿大更加适合睡觉和闭藏修养。
所以看完这段话后便让她晚睡,而我则早睡。
虽每日少沟通一次,但是却也是顺应了天地该有的冬日之气。
3.心里的状态要充实。
一方面是秋天之后本就是丰收的季节,古代的时候不需要更多的劳作了。
同时这一段在开头也讲到了冬天的自然环境“水冰地坼”这个时候无论是身体还是内心都是要做到闭藏,冬是水,而“水曰润下”,“归根曰静”,冬天的时候我们要去让内心做到可以回归自己,让自己内心充实的静下来。
心静了,也就是是“使志伏匿”,这让我想到经书中的“如是降伏其心”,冬日中降服自己的心,外在的身也就不会造作了,身心合一才能做到“无扰乎阳”。
如若内心还是空虚,没有被满足,那必定是会裹着大衣出去踏雪寻那梅花香。
4.若已有得,去寒就温。
需要我们在冬天的时候做好保暖,着凉了便容易生病,最近的杭州乃至全中国都是流感的高发,人心惶惶。
《黄帝内经》四季调护要点
《黄帝内经》四季调护要点《黄帝内经》是古代中医经典之一,其中有关四季调护的要点主要集中在《素问·四气调神大论》这一篇中。
以下是《黄帝内经》中关于四季调护的要点:春季调护:起居:春季应早睡早起,利于木气生发。
饮食:春季宜清淡,以利肝气舒发。
多食新鲜蔬菜,有助于疏泄肝火。
情志调养:情绪宜舒畅,避免过于激动。
适度运动,保持心情愉悦。
穿着:春季温差较大,注意及时增减衣物。
避免过于厚重或过于单薄。
夏季调护:起居:夏季宜晚睡早起,避免日晒过度。
饮食:宜多食水果、蔬菜,有助于清热解渴。
避免暴饮暴食,以免伤胃气。
情志调养:情绪宜平和,避免过度激动。
夏天宜多参与户外活动,保持心情舒畅。
穿着:避免暴露于强烈阳光下。
选择透气性好的衣物,以利汗气散发。
秋季调护:起居:秋季宜早睡早起,有助于肺气清肃。
饮食:宜多食养肺食物,如梨、白果等。
避免过食辛辣刺激性食物。
情志调养:情绪宜宁静,避免过于忧虑。
适度锻炼,有助于调畅气机。
穿着:注意保暖,防止受凉。
避免过于单薄的衣物。
冬季调护:起居:冬季宜早睡晚起,有助于养阴补肾。
饮食:宜多食温热食物,如姜、葱、大枣等。
避免过食生冷食物。
情志调养:情绪宜安静,避免过于冲动。
冬季宜静养精神,避免过度消耗体力。
穿着:冬季要保持足够的保暖。
注意防风、防寒,避免过度受寒。
这些是《黄帝内经》中关于四季调护的一些要点,总体原则是顺应自然之气,调养心身,以达到平衡和谐的状态。
在实际生活中,个体差异和环境变化也需要根据具体情况进行调整。
如果有特殊的身体状况,建议咨询专业医生或中医师的建议。
《黄帝内经》解析:冬季如何养生
《黄帝内经》解析:冬季如何养生冬季气候严寒干燥,对人们的身体影响很大的,这个时候就要尽早的做到一定的养生护理的,合理的养生护理对于人们的身体健康有着极大的意义,避免疾病的产生的,这些都是很重要的一些问题的,很多的人不是很清楚应该怎么办,其实办法很多的。
《黄帝内经》中有着相当的多的,冬季养生的方法的,中药冬季养生注重对人体内脏系统的养生,重视对人体内脏与五行的结合,来区别对待养生的,比较来说,在冬季,对养肾是很是重视的,对于人体的健康保证很关键的。
《黄帝内经·素问·六节藏象论》说:'肾者,主蛰,封藏之本,精之处也,其充在骨。
'中医认为,人体的五脏肝、心、脾、肺、肾,分别对应五行木、火、土、金、水,相对应的自然季节是春、夏、长夏、秋、冬。
由此可见,不同的季节所需重点保养的脏腑也不同。
春养肝,夏养心,长夏养脾,秋养肺,冬季应当以保养肾脏为主。
日常生活中的相关保健,对于养肾十分有益,冷面、温齿、热足是养肾三妙法。
(1)冷面,即用冷水洗脸。
冷水是指水温20℃左右的水。
冷水洗脸,可提神醒脑,早晨冷面,使大脑兴奋,一日清爽始于晨;还可以促进面部血液循环,增强机体抗病能力。
冷水的刺激可以改善面部组织的营养供应,增强面部皮肤的弹性,让颜面光泽、弹性十足。
(2)温齿,即用温水刷牙和漱口。
温水是指水温35℃左右的水。
牙齿和牙龈在35℃左右温度下,才能进行正常的新陈代谢。
'齿为肾之余',保护好牙齿就是保护好肾。
牙齿不好,说明肾已经虚亏了。
(3)热足,即临睡前用热水洗脚泡脚。
热水是指水温在45-50℃的水。
常言道'寒从脚下起',指双足供血不足,热量较少,保温力差。
所以,每晚应坚持用热水洗脚泡脚,促进全身的血液循环,增强防病能力,消除疲劳和改善睡眠。
冬季养生主要就是养肾的,我们可以选择的方法是很多的,必然说用冷水洗脸,在醒脑的同时,也可以增加血液的循环,增强机体抗病能力的,还有就是用温水刷牙,另外用热水泡脚等一系列的问题的,这些都是我们要注意的。
《内经》冬季养生总纲
引导语:冬季的养生质量直接关乎来年的健康,故冬季养生在四季养生中显得尤为重要。
《黄帝》说,冬季三个月,宜早睡晚起。
冬季是一年之中最冷的季节,此时讲究养藏进补。
下面我们具体来看一下《内经》冬季养生总纲。
冬三月,此为闭藏。
水冰地坼,勿扰乎阳,早卧晚起,必待日光,使志若伏若匿,若有私意,若已有得,去寒就温,无泄皮肤,使气极夺。
此冬气之应,养藏之道也;逆之则伤肾,春为痿厥,奉生者少。
来看看总纲对我们的日常生活提出了什么样的要求。
首先是“闭藏”。
我们应该闭藏的是肾,因为肾本身就有“主闭藏”的特性,而闭藏肾有几个方面,一是肾的功能方面,肾主生殖,我们冬天要适当禁欲,当然我们不是完全禁欲,而是要让肾满而溢,达到这个要求,基本是性生活要大大少于其他季节才行。
其实我们稍加注意,就能体会到自身的情况,头天性生活过度,第二天身体会抵抗力下降,特别容易出现感冒发热头痛等身体不适的症状。
一是我们的精气方面,肾藏精,我们的日常的看、听、读、写、行动等都是消耗精力的,适当的消耗是养阳,但是,一旦过度,就会动摇精气,肾就不能闭藏了。
所以我们日常的生活工作要自我掌握一个度,不能过了,所谓“久视伤肝血,久卧伤胃气,久坐伤脾肉,久立伤肾骨”,
现代人特别要注意久视伤肝,肝血不足,影响是全身性的,各种虚证问题都会出现。
还有一个方面就是闭藏精气,杜绝寒气。
冬天特别容易伤寒,寒伤气,尤其是脚底伤寒的话就直接由肾经伤到肾,越过肺和肝两道防线,所以冬天的伤寒危害性是挺大的。
我们要闭藏,就要杜绝寒气的侵袭,做好身体的防寒保暖工作。
《黄帝内经》的冬季养生之道
《黄帝内经》的冬季养生之道冬三月,此谓闭藏。
水冰地坼,勿扰乎阳,早卧晚起,必待日光,使志若伏若匿,若有私意,若已有得,去寒就温,无泄皮肤,使气亟夺。
此冬气之应,养藏之道也;逆之则伤肾,春为痿厥,奉生者少。
--《黄帝内经》四季轮回,寒暑更迭,年复一年。
随着数九寒天的到来,又到了一年中养生最为关键的时间了。
俗话说,“冬令进补,春季打虎”。
为什么冬季养生进补有这么大的威力呢?中医认为,人与自然息息相应,寒冷而漫长的冬季,万物生机潜藏,为来年焕发生命的活力养精蓄锐,与之相应,人也应该顺应自然,在冬季储备精气、蓄积能量,使来年春天充满生机和活力。
现在,让我们开启中医学最古老的经典著作《黄帝内经》,学习冬季养生的智慧。
《内经》认为,“人以天地之气生,四时之法成”。
人是与自然同步进化来的,人与自然遵循共同的规律,要想知道冬季怎样养生,首先必须明白这个季节大自然的气候特点。
数九寒天,万物生机潜藏我们把一年平分为四季,中国古代历法规定,四季的起始点是二十四节气中的“四立”,即立春、立夏、立秋和立冬。
冬季是从立冬之日起,到翌年立春之前的一段时间,包括立冬、小雪、大雪、冬至、小寒、大寒等六个节气。
《黄帝内经》这部古典著作分为《素问》和《灵枢》两部分。
其中《素问·四气调神大论》篇对冬季的物候特征有形象的描述:“冬三月,此谓闭藏,水冰地坼,勿扰乎阳。
”意思是冬天的三个月气候寒冷,地面上草木凋零,大地冰封,阳气深藏于地下,万物生机也都潜藏起来了。
这样的气候对人体会产生怎样的影响呢?天人相应,人体蓄积能量冬季到来,植物枝叶凋落,营养输送到根脉,动物减少活动,甚至进入冬眠。
人与万物一样,生理机能也会随着季节变幻发生周期性的变化。
冬季寒气偏盛,阳气不足,与之相应,人体阳气收藏,气血趋向于里,汗出减少,肤色比较暗淡,有较多的气血回流到内脏,食欲增加,消化吸收功能增强,非常适合蓄积能量。
所以四季之中,冬季是最适合进补的季节,是养生的大好时节。
C017:《黄帝内经》四气调神大论-冬天养藏
C017:《黄帝内经》四气调神大论-冬天养藏大家好!我们已经了解了《四气调神大论》中春天、夏天、秋天三个季节的养生方法,现在我们来看一看冬天的养生。
先看原文:“冬三月,此谓闭藏。
水冰地坼,无扰乎阳,早卧晚起,必待日光,使志若伏若匿,若有私意,若已有得,去寒就温,无泄皮肤,使气亟夺,此冬气之应,养藏之道也。
逆之则伤肾,春为痿厥,奉生者少。
”冬天三个月分别为孟冬、仲冬、季冬,就是农历的十、十一、十二这三个月,相当于阳历的11月、12月、1月。
冬天三个月,是万物生机潜伏封藏的时候,河水结冰、大地冻裂。
有几句对描绘冬天的有名唐诗“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
”在这种环境里怎么养生呢?要“无扰乎阳,早卧晚起,必待日光”。
就是不要扰动阳气,因为冬天阳气最弱,阳气是闭藏的,所以人也要随着阳气的闭藏而闭藏,不要扰动阳气。
应该“早卧晚起”,早一点睡,晚一点起床。
秋天是“早卧早起”,冬天和秋天虽然都是早卧,但要比秋季的睡眠时间还要早一点。
起床时间和秋天不同,也和春天和夏天不同,这三个季节都要求“早起”,唯独冬天要晚起,晚到什么时候呢?“必待日光”,一定要等到太阳出来才起床。
为什么这个季节要“早卧晚起”呢?因为这个时候比秋天的夜晚还要长一些,白天还要短一些。
所以我们要适应气候的变化,要等待到太阳出来的时候再起床。
日出时间指太阳每天从东方地平线升起的时间,各地是不同的,一定要根据当地的时间。
古人对一天十二时辰有特殊的称呼,比如:子时(晚上11:00—凌晨1:00)叫夜半,丑时(凌晨1:00—3:00)叫鸡鸣,秋天“夜卧早起,与鸡俱兴”就是指鸡鸣丑时起床,冬天“早卧早起,必待日出”,日出是卯时(早上5:00—7:00)。
其余还有几个带“日”的称呼,如日中是午时(中午11点—1点),日昳[dié]是未时(下午1点—3点),日入——酉时(下午5点-7点)。
冬天日出卯时起床,可以避免寒气的侵袭。
道解黄帝内经系列之二十八---冬季养生法(一)
道解黄帝内经系列之二十八---冬季养生法(一)秋去冬来,冬为太阴,里外都是阴,是阴中之阴。
还是按照老规矩,看看内经里是咋说的。
“冬三月,此谓闭藏,水冰地坼,无扰乎阳。
早卧晚起,必待日光,使志若伏若匿,若有私意,若已有得,去寒就温,无泄皮肤,使气亟夺。
此冬气之应养藏之道也。
逆之则伤肾,春为痿厥,奉生者少。
”啥意思?就是说冬三月的时候,水结冰了,地也冻了,这个时候所有的东西都封闭了。
无扰乎阳这四个字是非常重要的养生办法,明白的告诉了我们不要去扰阳,不要熬夜,熬夜就是扰阳。
冬天所有的东西都是闭藏,一天当中晚上也是出于闭藏的状态,你如果在闭藏的状态下还要工作,还要去和天地对抗,这就叫扰阳。
扰阳就是扰动了身体里的阳气,就是用身体的阳气对抗天地的寒气。
在扰阳的情况下损耗了阳气,要对付阴咱办呢?就要补充阳气。
所以冬天就要早点睡觉,晚点起床,等到太阳晒到床上再起来。
夏天使“志”释放,让所爱在外。
但冬天是“使志若伏若匿”,就是若有若无的意思。
这个时候不是释放是收敛,冬气是养藏之道,如果逆之就会伤肾。
冬天如果和天地斗,要去扰阳的话,就是伤肾。
同样,晚上不睡觉,也是伤肾,熬夜和冬季运动都是伤肾的,冬天伤了肾,到春天就起不来了。
(老穆说:简单粗俗的说就是尽量借用自然的阳气,不要用自身的阳气去对抗寒冷的天气,明白了不?)冬之起居总体的原则就是四个字“避寒就温”,取暖时,室温不宜过高,过高的话就像再过夏天,就会伤及冬气和肾气。
我家就是这种情况,冬天暖气烧得要把窗户全都打开,还要在屋里穿短裤,那就等于在屋里过夏天了,破掉人的收藏了,所以说这样对身体是没有什么好处的。
记得孙思邈的千金方里有一句话:每八月一日以后,即微火暖脚,勿令下冷无生意,常欲使气在下,此为引火归源。
也就是说,在秋冬两季,两只脚一定要保持是热的,暖的。
要让气在下,气如果往上走,就是肝火旺,心火旺,肝阳上头就不好了。
气在下,走路才会有劲,一边散步一边做深呼吸,就是要使气在下,把气导到下面去,这一点非常重要。
《内经》冬季养生之法
引导语:冬季的养生质量直接关乎来年的健康,故冬季养生在四季养生中显得尤为重要。
那么,《》中是如何讲解关于冬季养生的内容的呢?
冬三月,此谓闭藏。
水冰地坼,无扰乎阳,
早卧晚起,必待日光,使志若伏若匿,若有私意,
若已有得,去寒就温,无泄皮肤,使气亟夺,
此冬气之应,养藏之道也。
逆之则伤肾,春为痿厥,奉生者少。
--《黄帝内经》
1.进入冬三月后要早睡晚起,有日光才能起床调整作息时间,避免过度劳累。
2.冬天天寒地冻,注意保暖,远离严寒之地。
3.不要大量出汗而使阳气丧失,适当的运动,应对寒冷的适应性和耐寒能力,提高肌体的新陈代谢能力,保持旺盛的活力。
4.少忧虑,多静思,不喜怒无常,不患得患失,时常保证好心态。
5.违背这个原则,就会伤害肾气,到了春天会导致四肢痿弱逆冷的病症。
女人冬季养生需掌握的九个小常识
1、常喝白开水
冬天气候干燥,人体极易缺水,常喝白开水,不但能保证机体的需要,还可起到利尿排毒、消除废物之功效。
冬天虽然排汗排尿减少,但维持大脑与身体各器官的细胞正常运作依然需要水分滋养。
冬季一般每日补水应很多于2000-3000毫升。
黄帝内经冬季养生法
黄帝内经冬季养生法黄帝内经的冬季养生法顺应自然天人相应冬季天寒地冻,朔风凛冽,草木凋零,昆虫蛰伏,自然界的一切生物处于冬眠状态,是万物收藏之季。
人类是自然界的生物之一,道家中医倡导天人合一,与自然相应,与万物沉浮,即《史记》言:“春生夏长,秋收冬藏,此天道之大经也。
”从现代科学角度来看,人体由近100万亿个细胞组成,在寒冷的冬季,每个细胞的活跃度、代谢水平都会有所降低。
人体整体新陈代谢也处于相对缓慢的水平,整个人的表现应该是多静少动,冷静内敛的,如同蓿根植物、冬眠动物,顺应了自然的规律,便能得到自然的帮助,便可借助自然之力来祛病养生,以“闭藏”的方式度过冬季,使我们身体更好地储备能量,以期来年春天更好地生长。
早卧晚起闭藏阳气所谓闭藏乃是闭藏“阳气”。
简单说,阳气就是“身体的热能”和“生命的动力”,冬天阳气收敛,深藏于体内,闭藏阳气就是要封闭、隐藏阳气,勿使其外泄,以使阴阳相对平衡。
所以冬季养生在起居上的要求便是“无扰乎阳,早卧晚起,必待日光”。
这里的“早卧晚起”应该是太阳落山睡觉,太阳出来起床,对于没有电的古人来说,完全可以做到。
但对今人来说很难,因为大家一早就要去工作,很晚了才下班,还要看电视、上网,各种应酬,夜生活丰富。
这种现代人的生活方式,在冬季更易使深藏内敛的阳气受到扰动而损伤。
对现代人来说,不要求和古人一样,但是可以学习古人的这种作息时间。
在冬天早睡会晚起一小会就好了根据自己时间,上班不要迟到哈适度运动无扰乎阳鸟因迁徙而羽丰,兽恃蛰伏而体壮,人靠冬藏而健强。
冬季气温低,血管遇冷收缩,血流缓慢,黏滞性增高,韧带弹性和关节灵活性降低,极易发生运动损伤,应尽量避免做过于剧烈的活动,运动前应做热身,活动肢体和关节,待肌体适应后再增加运动量,由小到大,逐渐增加。
对于洗凉水澡、冬泳这类自我挑战的活动,一般人还是不要参与的好。
冬季一定要避免剧烈运动后身体大汗淋漓而受风寒,因出大汗时毛孔开泄,寒邪可长驱直入,损伤阳气;喜欢在冬季泡温泉蒸桑拿的人们,也要适度,防止腠理疏松寒邪直入。
黄帝内经冬季养生保健
黄帝内经冬季养生保健黄帝内经冬季养生冬季的三个月,是人体开始闭藏精气的季节。
水寒成冰,地寒龟裂。
这时节,不宜轻易的扰动阳气。
睡觉,要早睡晚起,待到日光照耀时起床才好。
这时候,不宜再操劳。
而应使神志深藏于内,心无所向,安静自若。
一个人安安静静的,不再为了身外之事忙碌,只为了一身之私而静守,又象得到的渴望得到的东西,把它密藏起来一样。
就是说,要奢精宝气,精神内守而自得。
务必要去寒就暖,不要让自己处于寒冷的环境中,而是应该时刻保持身体的温暖。
如果在冬天开泄腠理皮肤,身体上的宝贵阳气,就会很快的耗伤掉。
这是适应冬季的气候而保养人体闭藏机能的方法。
强调一下保暖。
冬天要护脖子,头颈结合部气血薄弱,最容易受寒受风,所以这里的三个穴位分别叫做风池、风府、翳风。
冬天可以不戴帽子,一定要戴个围脖护住这个脖子。
这也是无泄皮肤。
违逆了冬令的闭藏之气,就要损伤肾脏,使提供给春天生发之气的肾精不足,春天就会发生痿厥之疾。
黄帝内经四季养生知识二十四节气中,四季的开始都被称为“立”。
人到一个新环境,要先立住脚,站稳了才能谋求发展;等到发展到了顶峰,就称为“至”。
四季当中,春分、夏至、秋分、冬至就是各自季节的顶峰,而立春、立夏、立秋、立冬就是四季的开始。
“立”和“至”共八节,凡是“节”都不容易通过,气机变化明显,很多人容易在这个节骨眼儿上发病或病情加重。
“冬三月,此为闭藏”。
冬三月,立冬一般在十一月七八号,到二月七八号么春,这三个月叫冬三月,冬是什么意思呢?冬者终也,就是剧终、结束,终点。
经历了春生、夏长、秋收,到了冬天就要强调两个原则,第一,冬天要闭,所谓闭,从字面上讲是把门窗关起来,夏天为了通风开窗开门,到了秋天就要收一点,到了入冬,过去家里都帖窗戶纸,俗语说:针鼻大的窟窿斗大的风。
就是窗戶纸不帖的话,冬天那种西北风来的时候,看起来不起眼的小缝,漏进来的风特别的大,让人很容易着风着凉。
第二个叫藏。
藏比闭程度更深一点。
一是藏自己的身体,身体不要暴露。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5剂,不见效。诊见患者左季肋部带状疱疹,呈簇密
配伍川楝子治疗带状疱疹
郭兴旺
(聊城市第四人民医院,山东聊城252000)
集,内含透明液体,小如粟米,大如黄豆,痛如火燎, 痛苦不堪,烦躁难眠,舌淡红苔腻微黄,脉濡数。诊 为湿热蕴结肝胆,渗于肌肤,予龙胆泻肝汤加川楝子
20
g,水煎服。服药1剂,痛减眠安。继服5剂,皮
“冬三月乃水闭水藏之时,最宜固守元阳,以养真气 矣。”如果在冬季应保养肾精之时依然精液频泄、不 知节制,则必然会耗损肾精,损伤肾脏,导致身体虚 弱、未老先衰以及病邪入侵致病。故《素问・四气调 神大论》中言:“此冬气之应,养藏之道也。逆之则伤 肾,春为痿厥,奉生者少。”《寿世保元》中更明确指
以养生的方法进行了继承和发展,并形成了许多饮 食保健养生方法。如《四时调摄笺》中说:“冬之时, 饮食之味,宜减成增苦,以养心气。冬月肾水味咸, 恐水克火,心受病,故宜养心。”这是从五行生克关系 上来指导饮食,认为成味入肾使肾水旺,水旺则克火 太过,可使心受病;而苦入心,益心气,则可补心以御 水,故在饮食的味道上应减少成味,增加苦味。元・ 忽思慧在《饮膳正要》中指出:“冬气寒,宜食忝,以热 性治其寒。”张仲景在《金匮要略》中提出:“冬不食
保持人体阴阳平衡。
总之,顺应冬季“藏”的特性养生对于人的健康 尤其具有特殊的意义。其一,人体在经过春生、夏 长、秋收三个季节的劳作后,体能元气已消耗很多, 而冬季对于人体则正是一个休养和补充的佳季。只
万 方数据
些壅史垦盘查!!!!生!旦蔓!!鲞笙!塑 有顺应冬藏特性进行养精蓄锐、蕴足精力,才能为来 年的生机奠定坚实的基础;其二,冬季养生最主要是 肾脏精气的养护。中医认为肾为先天之本,主藏五 脏六腑之精,是生命的物质基础。若肾藏守不足、精 气虚弱,则不仅使人疲乏困倦、腰痛无力、脑不聪敏、 头目眩晕等,还可致脏腑失充而精无神、气不振,未 老先衰,诸病由生。因此,冬季对肾脏及肾精气的保 养对于人体的健康与延缓衰老至关重要,必须特别 重视冬季养生在四季养生中的重要性。
・
183
・
酿毒,蕴结肝胆,外渗肌肤使然。病在上,多火 郁,治以小柴胡汤;病在下,多湿热,投以龙胆泻 肝汤。考川楝子,既可疏肝郁,泄肝热,又可渗湿 热,荡热以止痛,正如《本草逢原》所云:“川楝子苦寒 沉降,能导湿热下走渗运,人但知其有治疝之功,而 不知其荡热止痛之用。”故用治带状疱疹之胁肋疼 痛,疗效颇佳。 如治李某,女,75岁,1990年5月11日初诊。 患者左季肋部出现带状疱疹已7 d,曾服龙胆泻肝汤
出:“精乃肾之主,冬季养生应节制房事,不能恣其情
欲,伤其肾精。”反之,若房室有节,就能保持体内精 气充足,精神气血有余,肾精巩固,保持健康长寿。
4
适度运动 《素问・移精变气论》有云:“往古人居禽兽之
肾。”唐・孙思邈在《孙真人摄养论》中说:“十一月,
肾脏正王,心、肺衰微,宜增苦味绝咸,补理肺、胃 ……十二月,土当王,水气不行,宜减甘增苦,补心助 肺,调理肾脏……正月,宜减咸酸增辛,助肾补气,安 养胃气……”宋・姚称在《摄生月令》中指出:“仲冬, 勿食焙肉,宜减咸增苦,以助其神气……”这是将饮 食养生从四季发展到十二个月,俨如形成了一份养
[收稿日期]2004
11一11
带状疱疹愈后,往往遗留肋间神经痛,且常缠绵
难愈。辨证多属于肝阴不足,脉络瘀滞,不通则痛。 考川楝子微酸、微苦,性凉,酸者入肝,苦者善降,可
引肝胆之热下行自小便而出(《医学衷中参西录》)。
疏肝又能泄肝,且无伤阴之弊,助肝用而又能保肝 体,故善于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 如治张某,男,65岁,1990年9月10日初诊。 患者3年前患右侧季肋部带状疱疹,但治愈后遗留 右肋灼热疼痛,伴烦躁难眠。曾服血府逐瘀汤不效; 改服一贯煎,仍不效。察舌质暗红苔少,按脉沉细微 弦,诊为肝阴不足,络脉瘀滞,予小瓜蒌散佐以川楝
损基本干燥、结痂,痛止。继服5剂,皮损基本痊愈。
[关键词]川楝子;带状疱疹;医案 [中龙胆泻肝丸2周,每次6 g,日2次,以资巩固。 随访年余未复发。 3疱疹后遗神经痛
[文章编号]0257—358x(2005)03一0183一01
川楝子味苦性寒,主入肝经,功能疏肝理气解 郁,兼能疏泄肝热,为理气止痛之要药。近年来,笔 者以此为主药治疗带状疱疹及其发生前后引起的诸 般疼痛,收到了良好的疗效。 1疱疹前神经痛 胁肋疼痛,多为情志不遂,肝气不疏,气机郁滞, 经脉为之不利,不通则痛。此时,若失治、误治,不迅 速给予理肝气、泄肝热,极易出现气郁化火动湿,形 成带状疱疹。考川楝子长于疏肝解郁,更兼味苦性 寒,又能疏泄肝热,故对肝气郁滞之胁肋胀痛或灼 痛,有很好的治疗作用,并可防止发展成带状疱疹。 如治周某,女,57岁,1989年3月5日初诊。患 者因生气后出现左胁胀痛,初未在意,后出现左胁灼 热胀痛,伴脘闷不欲食,嗳气不舒,烦躁易怒,察舌淡 苔薄稍干,按脉沉弦微数,诊为肝气郁结,行将化热, 急予四逆散加川楝子10 g,水煎服。服药3荆,胁痛 大减;继服3剂,诸症若失。随访年余未复发。 2疱疹期神经痛 带状疱疹,多为肝气久郁,化火动湿,致湿热
子6 g,水煎服。服药3剂,疼痛大减。继服5剂,疼
痛基本消除。唯存患处稍感发木。嘱继服5剂,以 资巩固。随访年余未复发。 总之,川楝子既能治疗带状疱疹前期肋间神经 痛,起到预防作用,又能治疗带状疱疹进行期和带状 疱疹后遗肋间神经痛。唯在应用时应注意,治疗肝 气郁滞之胁痛,川楝子需用至10 g左右;治疗湿热 内蕴之肋间神经痛,川楝子需用至20 g左右;而治 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川楝子用量需小于6
加强进补 冬季是万物收藏的季节,人体的新陈代谢在冬
季较缓慢,此时摄入的营养物质能最大限度地被贮 藏于人体内。因此,冬季是四季中进补的最佳季节。
《内经》认为,冬季属肾,主封藏,此时人体阳气偏虚 蛰伏于内,阴寒偏盛于外,且寒为阴邪,易伤人之肾 阳,故冬季饮食养生宜温补助阳、补肾益精。《遵生 八笺》中即说:“冬三月……宜服酒浸补药,以迎阳 气。”《千金方》亦云:“冬三月,宜服药酒一二杯,立春 则止。终身常尔,百病不生。”此外,《素问・四气调 神大论》中提出“秋冬养阴”的观点。由于冬季天寒 地冻,人类活动量减少,腠理闭固,阳气外泄较少,多 潜伏于体内,使人体内阳气相对过盛,阴精相对不 足,加之人们闭户塞牖,围炉向火,更易消耗阴精,因 此冬季养生还应保养阴精,饮食上也应注意益肾养 阴。总之,冬季进补既当助阳,又应注意护阴,以期
畅。
[收稿日期]2004
11—24
3
节制房事 冬令“养藏之道”中,保养肾精尤为重要。肾精
[作者简介]何清平(1954一),男(瑶族),副教授,硕士研究生导 师,主要从事中医基础理论、内经的教学与研究等。
是五脏六腑之本,是生命之根。《四季养生调摄》说:
万 方数据
・
182
・
山东中医杂志2005年3月第24卷第3期
[关键词]内经;养生调摄;冬季;养藏之道 [中图分类号]R221.15 [文献标识码]B
“使志若伏若匿,若有私意,若已有得。”其意是在冬 季要保持精神安静,必须控制情志活动,应隐而不 宣,又如同获得珍宝那样感到内心愉悦。如过度兴
[文章编号]0257—358X(2005)03一0181一03
《黄帝内经》认为,人与自然是一个统一的整体, “天人相应”,“天人合一”。人要健康长寿就应“道法 自然”,顺应自然变化的规律,正如《素问・四气调神 大论》中所说:“阴阳四时者,万物之始终也,死生之 本也,逆之则灾害生,从之则苛疾不起。”《灵枢・本 神》亦说:“智者之养生也,必顺四时而适寒暑,和喜 怒而安居处,节阴阳而调刚柔,如是则僻邪不至,长 生久视。”《内经》在其顺应四时自然变化进行脏腑养 护的理论中,对于冬季养生尤为重视,认为肾为先天 之本,肾精是生命的物质基础,人体生、长、壮、老、已 的生命活动过程皆取决于肾中精气的盛衰,养生的 关键在于对人体肾脏及肾精气的保养,而肾脏“通于 冬气”,因此,冬季养生极其重要。 冬三月,草木凋零,昆虫蛰伏,是自然界万物闭 藏的季节。《素问・六节脏象论》日:“肾者主蛰,封 藏之本,精之处也……通于冬气。”因此,冬令之养生 贵在于养藏、固精、益肾。《素问・四气调神大论》中 说:“冬三月,此为闭藏,水冰地坼,勿扰乎阳,早卧晚 起,必待日光,使志若伏若匿,若有私意,若已有得, 去寒就温,无泄皮肤,使气亟夺,此冬气之应,养藏之 道也。”这可认为是《内经》对冬季养生提出的总则, 它指出在冬令季节,人们应从精神调摄、生活起居、 饮食调养、药物调治、运动健身等诸多方面,以“藏” 为中心对人体进行养护,否则就会损精伤肾,故《素 问・四气调神大论》中又说:“逆冬气,则少阴不藏, 肾气独沉。”下面试从六个方面结合后世医家的一些
山东中医杂志2005年3月第24卷第3期
・
18l
・
《内经》的冬季养生调摄观
何清平
(广西中医学院,广西南宁530001)
认识对《内经》冬季养生调摄要点作一简要阐述。
1
静心养神 冬季是闭藏的季节,人体阳气潜藏于内,阴精固
守充盛,在精神情志方面应顺应冬季“藏”的特性,保 持安宁平静,即如《素问・四气调神大论》中所说:
奋、激动或忧伤、焦虑,则易扰动体内潜伏的阳气,甚 至使阳气耗散,从而导致疾病的发生。在冬令季节 只有做到安神定志、清心寡欲,才能使机体与外界环 境保持相应与平衡,才能养精蓄锐、平安少疾。《素 问・上古天真论》中有:“恬淡虚无,真气从之,精神 内守,病安从来”。明・高濂《遵生八笺》中亦说:“冬 之三月,乾坤气闭,万物伏藏,君子戒谨,节嗜欲,止 声色,以待阴阳之定。无竞阴阳,以全其生,合乎太 清。”《纂要》则日:“冬三月,六气十八候皆正养脏之 令,人当闭精塞神,以厚敛藏。” 2去寒就温 严冬之际,寒邪易侵袭人体并伤害人体的阳气, 因此,人们在生活起居及作息安排上应以“去寒就 温”为原则。在衣着上,应以温暖舒适为佳,若衣着 过于单薄则易感受寒邪,但也不宜过于厚重,否则易 致腠理开泄而导致寒邪侵入。《保生要录・论衣服 门》就指出:“冬月棉衣莫令甚厚,寒则频添重数,如 此则令人不骤热也。”《四时调摄笺》中也说:“宜寒极 方加棉衣,以渐加厚,不得一顿便多,惟无寒即已。” 在居住方面,应注意保持室内温暖。汪倚石在《理虚 元鉴》中说:“冬防寒,又防风。”在作息上,宜早睡晚 起,《素问・四气调神大论》中说:“早卧晚起,必待日 光。”夜晚早睡,可以避免过触深夜甚寒之气,从而护养 人体阳气;早晨晚起,待日出而作,可避严寒,不致过多 耗损体内潜伏的阳气。此外,还应多晒太阳,阳光不仅 能驱散寒意,还能使人体阳气畅达,气血流通,周身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