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微生物的生长繁殖及其控制 2

合集下载

《微生物学》课程标准

《微生物学》课程标准

《微生物学》课程标准适应专业:制药工程专业、生物工程专业、食品工程专业课程编号:课程名称:工业微生物学(Industrial Microbiology)课程类型:学时学分:一、课程性质。

本课程主要培养生物化工工艺专业学生《工业微生物学》是高等院校化工制药专业、生物技术专业和生物工程专业重要的课程之一。

(二)基本理念。

通过学习微生物的形态结构、生理生化、生长繁殖、遗传变异、生态分布、传染免疫、分类鉴定以及微生物与其他生物的相互关系及其多样性,在工、农、医等方面的应用,了解该学科的发展前沿、热点和问题,使学生牢固掌握微生物学的基本理论和基础知识,了解微生物的基本特性及其生命活动规律,为学生今后的学习及工作实践打下宽厚的基础。

(三)设计思路。

从微生物形态到微生物分类,在从微生物生长繁殖与代谢的调控与具体在现实工业生产中的应用。

由浅入深,从直观到客观逐步深化课程内容。

二、培养目标1、能力目标○1能在微生物检验过程中严格遵守无菌操作规程;○2会正确使用光学显微镜、高压蒸汽灭菌锅、干燥箱、均质器、超净工作台等微生物检验有关仪器和设备;○3能熟练掌握无菌操作技术、培养基制备技术、消毒灭菌技术、分离纯培养和接种技术、染色技术、菌种保藏技术等微生物基本操作技能;○4通过对微生物进行个体形态和群体形态的观察,会辨别细菌、酵母菌、霉菌等各类微生物;○5能掌握各类食品检样的菌落总数、大肠菌群、乳酸菌、霉菌和酵母菌、致病菌等常规项目的检测技术;○6能掌握罐头食品商业无菌的检验技术;会分析总结实验结果,并做出正确、规范的实验报告。

2、知识目标○1理解和掌握无菌操作技术要点,掌握细菌、放线菌、酵母菌、霉菌和病毒五大类微生物类群的形态特征;○2细菌的革兰氏染色的原理和方法:光学显微镜的工作原理和技术要点;○3微生物所需营养物质的种类、功能及其运输方式;培养基的配制原则和种类;○4微生物生长的规律以及影响微生物生长的因素,明确控制有害微生物的各种措施与方法;○5五大类微生物培养与生长测定方法;○6食品微生物检验中常用检样的制备技术,熟悉微生物检验的基本程序和要求;○7菌落总数、大肠菌群、罐头食品商业无菌等的含义和卫生学意义及检验程序;○8各种常见致病菌的生物学特性,熟悉检验程序,能在食品检验中进行致病菌的鉴别。

环境工程微生物学课后习题川大考试专用版

环境工程微生物学课后习题川大考试专用版

第一章非细胞结构的超微生物——病毒(高等教育出版社第3版)2病毒的分类依据是什么?分为哪几类病毒?答:依据是:病毒是根据病毒的宿主、所致疾病、核酸的类型、病毒粒子的大小、病毒的结构、有或无被膜等进行分类的。

根据转性宿主分类:有动物病毒、植物病毒、细菌病毒(噬菌体)、放线菌病毒(噬放线菌体)、藻类病毒(噬藻体)、真菌病毒(噬真菌体)。

按核酸分类:有DNA病毒和RNA病毒。

12紫外如何破坏病毒?答:日光中的紫外辐射和人工制造的紫外辐射均具有灭活病毒的作用。

其灭活部位是病毒的核酸,使核酸中的嘧啶环受到影响,形成胸腺嘧啶二聚体。

尿嘧啶残基的水合作用也会损伤病毒。

第二章原核微生物2细菌有哪些一般结构和特殊结构?它们各有哪些生理功能?答:细菌是单细胞生物。

所有细菌均有:细胞壁、细胞质膜、细胞质及其内含物、细胞核物质。

部分细菌有特殊结构:芽孢、鞭毛、荚膜、粘液层、菌胶团、衣鞘及光合作用片层等。

细胞壁是包围在细菌体表面最外层的、具有坚韧而带有弹性的薄膜。

可以起到:①保护原生质体免受渗透压引起破裂的作用。

②维持细菌的细胞形态。

③细胞壁是多孔结构的分子筛,阻挡某些分子进入和保留蛋白质在间质(格兰氏阴性菌细胞壁和细胞质之间的区域)④细胞壁为鞭毛提供指点,使鞭毛运动。

细胞质膜的生理功能有:①维持渗透压的梯度和溶液的转移。

②细胞质膜上有合成细胞壁和形成横膈膜组分的酶,故在膜的外表面合成细胞壁③膜内陷形成的中间体含有细胞色素,参与呼吸作用。

④细胞质膜上有琥珀酸脱氢酶、NADH脱氢酶、细胞色素氧化酶、电子传递系统、氧化磷酸化酶及腺苷三磷酸酶。

在细胞上进行物质代谢和能量代谢。

⑤细胞质膜上有鞭毛基粒,鞭毛由此长出,即为鞭毛提供附着点。

荚膜的主要功能有:①具有荚膜的S-型肺炎链球菌毒性强,有助于肺炎链球菌侵入人体。

②荚膜可保护致病菌免受宿主吞噬细胞的吞噬,保护细菌免受干燥的影响。

③当缺乏营养时,假膜可被用作碳源和能源,有的荚膜还能做氮源。

普通微生物选择题

普通微生物选择题

微生物学第一章绪论选择题(4个答案选1)1.当今,一种新的瘟疫正在全球蔓延,它是由病毒引起的( )。

A 鼠疫B 天花C 艾滋病(AIDS)D 霍乱2.微生物在整个生物界的分类地位,无论是五界系统,还是三域(domain)系统,微生物都占据了( )的“席位”。

A 少数B 非常少数C 不太多D 绝大多数3.微生物学的不断发展,已形成了基础微生物学和应用微生物学,它又可分为( )的分支学科。

A 几个不同B 少数有差别 C许多不同 D4个不同4.公元9世纪到10世纪我国已发明( )。

A曲蘖酿酒 B用鼻苗法种痘 C烘制面包 D酿制果酒5.安东·列文虎克制造的显微镜放大倍数为( )倍,利用这种显微镜,他清楚地看见了细菌和原生动物。

A50—300 B10左右 C2—20 D500~1 0006.据有关统计表明,20世纪诺贝尔奖的生理学或医学奖获得者中,从事微生物问题研究的就占了( ) 。

A1/10 B2/3 C1/20 D1/37.巴斯德为了否定“自生说”,他在前人工作的基础上,进行了许多试验,其中著名的( )无可辩驳地证实:空气中确实含有微生物,它们引起有机质的腐败。

A厌氧试验 B灭菌试验 C曲颈瓶试验 D菌种分离试验8.柯赫提出了证明某种微生物是否为某种疾病病原体的基本原则——( )。

A巴斯德原则 B柯赫原则 C 菌种原则 D 免疫原理9.微生物基因组序列分析表明,在某些微生物中存在一些与人类某些遗传疾病相类似的基因,因此可以利用这些微生物作为( )来研究这些基因的功能,为认识庞大的人类基因组及其功能做出重要贡献。

A 模式生物B 受体C 供体D 突变材料10.我国学者汤飞凡教授的( )分离和确证的研究成果,是一项具有国际领先水平的开创性成果。

A 鼠疫杆菌B 沙眼病原体C 结核杆菌 D天花病毒第二章微生物的纯培养和显微镜技术选择题(4个答案选1)1.培养微生物的常用器具中,( )是专为培养微生物设计的。

微生物复习大纲 (答案)

微生物复习大纲 (答案)

《微生物学》期末复习提纲第一章绪论一、微生物及其五大共性二、微生物学第二章微生物的形态与构造☆一、细菌细菌的形态:与人类关系密切菌的形态、细菌的大小、细菌的一般结构:细胞壁结构、杀菌物质的作用机理细菌的特殊结构:生理功能及观察方法。

二、放线菌个体形态、繁殖方式、群体特征、应用真核微生物与原核微生物各有哪些类别三、酵母形态构造、繁殖方式、生活史、应用四、霉菌1、形态构造、繁殖方式、应用2、高等真菌简介五、噬菌体形态构造、繁殖方式、溶源菌、噬菌体的防治第三章微生物的营养与培养基☆一、营养、营养物质、生长因子二、营养类型:名称、举例三、运输方式:概念、举例四、培养基、培养基配制、各类培养基名称微生物的生长及其控制☆一、生长测定、生长规律二、影响生长的主要因素1.物理因素:温度的作用机理、嗜热菌与嗜冷菌的差别2.化学3.生物4灭菌方法:常用物品的一般灭菌方法三、微生物的培养法1.好氧法2.厌氧法:好氧菌与厌氧菌的区别3.分批培养、连续培养、同步培养第四章微生物的代谢与发酵☆一、能量代谢、化能异养菌产能方式、化能自养菌产能方式二、微生物的发酵类型:菌、产物(次生代谢产物);三、代谢调控在发酵工业上的应用第五章微生物的遗传变异与育种☆一、物质基础二、基因突变三、基因重组:接合、转导、转化、转染四、原生质体融合五、基因工程六、菌种衰退的原因、防止方法;复壮的方法;菌种保藏的原理与方法第六章微生物发酵生产抗生素一、初级代谢产物和次级代谢产物二、抗生素定义、分类三、主要抗生素生产菌四、抗生素的作用机理题型及成绩分布:一.选择题(共10分)二.填空题(共10分)三.分析判断题(共10分)四.名词解释(共30分)五.问答题(共40分)附:《微生物学》复习样题(答案后面的数字为教材中答案所在页码)一、单项选择题1、溶源菌遇到同一种噬菌体或与之密切相关的噬菌体时表现为D108A.抗性B.裂解C.再次溶源化D.免疫性2、原核微生物主要有6类,它们是:D36-73A.细菌、放线菌、蓝细菌、立克次氏体、衣原体和螺旋体;B.细菌、放细菌、蓝细菌、粘菌、立克次氏体和衣原体;C.细菌、放线菌、蓝细菌、粘细菌、支原体和立克次氏体;D.细菌、放线菌、蓝细菌、立克次氏体、支原体和衣原体。

食品微生物学 第三章微生物的生理 第四节微生物的代谢

食品微生物学 第三章微生物的生理 第四节微生物的代谢
微生物的生理
第三章
微生物的生理
3.1 微生物的营养 3.2 微生物的生长 3.3 微生物生长的控制 3.4 微生物的代谢
微生物的生理
3.4 微生物的代谢
代谢(metabolism)是微生物细胞与外界环境不断进行 物质交换的过程,即微生物细胞不停地从外界环境中吸收适 当的营养物质,在细胞内合成新的细胞物质并储存能量,这 是微生物生长繁殖的物质基础,同时它又把衰老的细胞和不 能利用的废物排出体外。因而它是细胞内各种生物化学反应 的总和。由于代谢活动的正常进行,保证的微生物的生长繁 殖,如果代谢作用停止,微生物的生命活动也就停止。因此 代谢作用与微生物细胞的生存和发酵产物的形成紧密相关。 微生物的代谢包括微能量代谢和物质代谢两部分。
微生物的生理
第四阶段:2-磷酸甘油酸转变为丙酮酸。这一阶段包括 以下两步反应:
① 2-磷酸甘油酸在烯醇化酶的催化下生成磷酸烯醇式丙 酮酸。
反应中脱去水的同时引起分子内部能量的重新分配,形 成一个高能磷酸键,为下一步反应做了准备。
微生物的生理
② 磷酸烯醇式丙酮酸在丙酮酸激酶的催化下,转变为 丙酮酸。
GDP+ Pi GTP 琥珀酰CoA 琥珀酸硫激酶 琥珀酸 + CoASH
琥珀酰CoA在琥珀酸硫激酶的催化下,高能硫酯键被水 解生成琥珀酸,并使二磷酸鸟苷(GDP)磷酸化形成三磷酸 鸟苷(GTP)。这是三羧酸循环中唯一的一次底物水平磷酸 化。
微生物的生理
⑥琥珀酸脱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生成延胡索酸
FAD
FADH2
琥珀酸
NAD+
NADH +H+
苹果酸
草酰乙酸
苹果酸脱氢酶
TCA循环的总反应式如下:

食品微生物学习题

食品微生物学习题

《食品微生物学》习题第一章绪论1. 什么是微生物?什么是微生物学?微生物的五大特性?2. 什么是食品微生物学?它与微生物学有何异同?3. 为什么微生物学比动、植物学起步晚 , 但却发展迅速 ? 并成为生命科学研究的“ 明星” ?4. 你认为食品微生物学研究的重点任务包括哪些方面?阐明你的理由。

5. 用具体事例说明人类与微生物的关系。

6. 简述微生物学在生命科学发展中的地位 , 并描绘其前景。

7. 为什么说巴斯德和柯赫是微生物学的奠基人 ?8. 食品微生物学的研究对象是什么?第二章微生物的形态结构和功能一名词解释:1、细菌2、菌落3、缺壁细菌4、芽孢5、糖被6、肽聚糖7、鞭毛8、菌毛9、间体10、L型细菌11、伴孢晶体12、放线菌14、蓝细菌15、支原体16、衣原体17、立克次氏体18、螺旋体19、霉菌20、蕈菌21、假根22、子实体23、同宗结合24、异宗结合25、次生菌丝26、锁状联合27、噬菌斑28、病毒29、温和噬菌体30、烈性噬菌体 31、溶源菌33、溶源转变34、噬菌斑35、拟病毒36、朊病毒prion 37、包涵体38、一步生长曲线39、溶源性40、溶源菌复愈41、溶源菌免疫性 42、类病毒 43、自发裂解 44、诱发裂解 45、有性繁殖 46、无性繁殖 47、半知菌二填空:1. 按生物六界分类系统,微生物包括、、和。

2. 细菌的形态十分简单,基本上只有、、三大类。

3. 细菌是以方式繁殖,并是一种性较强的核微生物。

4. 细胞的特殊结构有,,,。

5. 细菌大小的度量单位是,球菌用表示,杆菌用表示。

6. 原生质体和球状体有几个共同特点,主要是,细胞呈状,对十分敏感。

7. 异染粒功能是和,并可。

8. 放线菌是一类呈,以繁殖的革兰氏-----性细胞。

其菌丝有____ ___、____ ___和____ ___三种类型。

9. 真菌一般包括,,三种。

10. 酵母菌的无性繁殖方式主要有和.酵母菌的生活史类型包括__ ____、__ _____和__ ___三种。

微生物学课件-5微生物生长繁殖与控制

微生物学课件-5微生物生长繁殖与控制
分均匀; 3)酶活性高,代谢稳定,菌体大小基本一致。 l 影响代时(G)的因素
(1)菌种:不同的菌种G相差极大。(P155) (2)营养成分:同一种微生物,在营养丰富的培养基上生长, 其代时较短,反之则长。 (3)营养物浓度:影响生长速率和生长总量。 (4)培养温度
❖ l 应用意义
❖ 指数期的微生物因其具有整个群体的生理特 性较为一致、细胞各成分平衡增长和生长速 率恒定等优点,故是用作代谢、生理等研究 的良好材料,是增殖噬菌体的最适宿主,也 是发酵工业中用做种子的最佳材料。
体生长相平行的代谢产物为目的的某些发酵生产。
❖ (2) 对维生素、碱基、氨基酸等物质是最佳的生物测定 时期。
❖ (3) 通过对稳定期到来的原因的研究,还促进连续培养 原理的提出和工艺、技术的创建。
4.衰亡期 (Death phase)
❖ 特点:
❖ 1)生长速率负增长; ❖ 2)细胞形态多样,出现畸形,形成衰退型; ❖ 3)蛋白水解酶活跃,出现细胞自溶现象; ❖ 4)芽孢细菌芽孢大量释放。 ❖ l 抵抗措施 ❖ (1) 部分细菌产生抗逆性,形成休眠体,降低死
3.稳定期(Stationary phase)
❖ 特点: ❖ 1)生长速度为零,新生=死亡,达到动态平衡; ❖ 2)活菌数的总量达到最大值; ❖ 3)胞内的储藏物开始形成(如肝糖粒、脂肪粒
等); ❖ 4)某些芽孢菌的芽孢开始形成; ❖ 5)某些细菌过量积累次级代谢产物,如抗生素、
维生素等。
❖ l 稳定期到来的原因: ❖ (1) 营养物质尤其是生长限制因子的耗尽。 ❖ (2) 营养物的比例失调,如C/N比不合适。 ❖ (3) 酸、醇、毒素或H2O2等有害代谢产物的积累。 ❖ (4) Ph、氧化还原势等物理化学条件越来越不适宜。 ❖ l 控制措施 ❖ (1) 补充营养物质 ❖ (2) 移走代谢产物 ❖ (3) 改善培养条件 ❖ l 意义: ❖ (1) 是产物最佳的收获期,主要是对以菌体生产或与菌

环境工程微生物复习资料

环境工程微生物复习资料

环境工程微生物第一章绪论1、微生物的分类单位:从大到小,按界门纲目科属种等分类。

2、微生物的命名方法:二名法,即用两个拉丁文命名一个微生物的种。

这个种的名称由一个属名和一个种名组成。

(如枯草芽孢杆菌的名称是Bacillus subtilis Cohn 1872、变种Var(Variety))3、微生物的特点:✧体积微小,结构简单(多以μm表示,病毒以nm表示);✧种类多、分类广(利用该特点,可以使处理系统中的污染物得以迅速降解);✧代谢类型多,代谢强度大;✧繁殖快,数量多(我们可以将适合于处理各种污染物的微生物加以快速繁殖、增殖,使之达到所需的数量或浓度);✧变异性强。

第二章环境中常见的微生物类群1、环境微生物三大类群:原核微生物、真核微生物、非细胞结构的病毒(看表2-1)2、原核微生物特点:由单细胞组成,仅有原始核和裸露的DNA,无核膜和核仁,没有与细胞器。

3、细菌四种基本形态:✧球状:直径0.5~2μm;✧杆状:长1~5μm、宽0.5~1μm;✧螺旋状:长5-50μm 、宽0.5~5μm;✧丝状。

影响细菌大小因素:菌龄、环境渗透压、代谢产物的积累、pH等。

4、细菌的基本结构、结构组成、功能基本结构: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核质体。

特殊结构:荚膜、鞭毛、菌毛、芽孢。

✧细胞壁:在体表最外层,坚韧而带有弹性的薄膜,主要成分为肽聚糖。

功能:①维持细菌的细胞形态;②保护原生质体免受渗透裂解;③阻止大分子物质进入细胞;④为鞭毛提供支点,使鞭毛运动。

革兰染色:革兰氏阳性菌(G+)-紫色,革兰氏阴性菌(G-)-红色(见图2-3)。

✧细胞膜:紧贴在细胞壁内侧,富有弹性的半透性薄膜,主要由磷脂和蛋白质组成。

形成磷脂双分子层。

功能:①控制细胞内外营养物质和代谢产物的运送和交换;②维持细胞内正常渗透压;③合成细胞壁和荚膜的场所;④进行氧化磷酸化或光合磷酸化的产能基地;⑤鞭毛的着生和生长点。

✧细胞质(原生质)及其内含物:细胞质:由蛋白质、核酸、多糖、脂类、无机盐和水组成。

微生物学第三章

微生物学第三章

1. 外毒素
特点 ⑴产生菌主要是革兰阳性菌及某些革兰阴性菌。 ⑵化学成分均为蛋白质。 ⑶大多数外毒素是在菌细胞内合成后分泌至胞外;少
数存在于菌体内,当菌细胞溶解后才释放至胞外。 ⑷多数不耐热,但葡萄球菌肠毒素是例外。 ⑸毒性作用强。 ⑹对机体的组织器官具有选择作用,引起的病变特殊

⑺抗原性强,可用0.3%~0.4%甲醛液脱毒成类毒素
黏附因子:
具有黏附作用的细菌结构,统称为黏附因子 (adhesive factor)或黏附素(adhesin)。
一般革兰阴性菌为菌毛,革兰阳性菌的黏附 因子是菌体表面的毛发祥突出物,例如A群 链球菌的膜磷壁酸。
黏附作用具有组织特异性:
➢ 黏附素与宿主细胞表面的受体结合具有高 度特异性,因而决定了病原菌感染的组织 特异性。
新的机会性致病菌不断出现: 临床上长期使用 某种抗生素后,常发生一种菌群失调症。
第二节 细菌的感染
一、感染的来源与传播方式
细菌感染的来源
感染来源于宿主体外的称外源性感染(exogenous infection); 若来自患者自身体内或体表,则称为内源性感染(endogenous infection)。
微生态失调(microdysbiosis)
是指正常菌群与其宿主之间的平衡在外界环境因 素的影响下被破坏,由生理性组合转变为病理性 组合状态,可引起机会性感染。
微生态平衡与失调的影响因素来自微生物群、宿 主与环境三方面。
微生态失调的主要原因
使用抗生素
长期使用广谱抗生素后,正常菌群中的敏感 菌被抑制或杀灭,耐药菌大量繁殖而致病。
➢ 细菌分泌侵袭性酶类帮助细菌在组织之间扩散。 ➢ 抵抗宿主的免疫防御机制:
破坏或抑制吞噬作用、阻止细胞内的消化作 用、产生IgA蛋白酶、抗原变异等。

856环境微生物学

856环境微生物学

2023年年云南大学研究生市政工程专业《环境工程微生物学》入学考试大纲一、考试性质《环境工程微生物学》是市政工程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入学统一考试的科目之一。

《环境工程微生物学》考试要力求反映市政工程硕士专业学位的特点,科学、平等、确切地测评考生的基本素质和综合能力。

二、考试要求测试考生对于环境工程微生物学相关的基本概念、基础知识的控制情况和运用能力。

三、考试分值本科目满分150分。

四、试题结构完型填空、挑选题、判断题、名词解释、问答题。

五、考试内容第一章绪论微生物的定义、特性、分类、命名及生物学地位。

微生物学、环境工程微生物学的概念和研究的对象、发展和趋势。

第二章微生物的形态结构及其与环境的关系原核微生物的构造特点及与真核微生物的区别。

细菌的形态与大小、结构,细胞壁缺陷型细菌,细胞质膜的结构及功能,细胞膜与污染物的吸收。

细胞质内含物:如核糖体、PHB等;质粒、荚膜、菌胶团、鞭毛的概念、组成、功能;芽孢的概念、结构、特点及研究芽孢的意义。

放线菌的形态结构、菌落特征。

革兰氏阴阳细菌细胞壁结构的差异。

革兰氏染色的原理和步骤以及革兰氏阴阳细菌显色的区别;蓝细菌的概述;古细菌与真细菌的差别。

第 1 页/共 4 页酵母菌的形态与大小、细胞结构、繁殖和菌落形态。

霉菌的形态与结构、菌丝体及其分化、菌落形态及液体培养特征。

原生动物、微型后生动物的细胞形态和结构、繁殖、类群及生理特性,原生动物与污水生物处理。

藻类的形态、细胞结构、藻类各门概述及其在环境工程的作用。

使用显微镜看见微生物形态结构的主意。

第三章微生物的营养、培养基与环境工程微生物的营养物质及生理功能,微生物的营养类型及其与污染治理的关系。

营养物质进入微生物细胞的方式和原理;容易蔓延、促进蔓延、主动运输、基团移位的特点。

培养基的定义及其配制原则,培养基的种类,培养基的配制主意,培养基的挑选和常用的微生物培养基。

微生物菌种的来源,菌种的采集及富集培养主意,如何培养与分离微生物菌种,实验室液体培养主意、固体培养主意,微生物的纯种分离主意。

微生物的生长繁殖及其控制

微生物的生长繁殖及其控制

真菌的繁殖
(一) Asexual reproduction (无性繁殖): 不经过两性细胞细胞的结合,只是营养细 胞的分裂或营养细胞的分化而形成不同新 个体的过程。
(二) Sexual reproduction (有性繁殖): 经过两个性细胞的结合而产生的新个体的 过程。
1、 Asexual reproduction (无性繁殖)
分生孢子(Conidiospore or conidium)
子囊菌和半知菌类的无性孢子,由特异化的菌丝顶端
形成分生孢子梗。分生孢子梗单生或散生或丛生或成束。 孢子梗可以从垫状菌丝生出,形成分生孢子盘,也有从 菌丝堆上生出
游动孢子(Zoospore)
鞭毛菌的菌丝可直接形成或发育成各种形状的游动孢 子囊,里面的原生质体分隔成许多小块,小块变圆并围 以薄膜即成游动孢子。形状不一,具鞭毛。一段时间后 产生细胞壁休眠,后又萌发为新个体
裂殖:少数酵母菌可以象 细菌一样借细胞横割分裂 而繁殖,例如裂殖酵母。
2.有性生殖
酵母菌以形成子囊和子囊孢子 (ascospore)的方式进行有性繁殖。其过程是 两个邻近的细胞各伸出一根管状原生质突起, 然后相互接触并融合而成一个通道,细胞质 结合(质配),两个核在此通道内结合(核配), 形成双倍体细胞,并随即进行减数分裂,形 成4个或8个子核,每一子核和其周围的原生 质形成孢子。含有孢子的细胞称为子囊,子 囊内的孢子称为子囊孢子。
酵母菌的生活史
生活史又称生命周期,指上一代生物个体经一系列生长、发育阶 段而产生下一代的全部过程
营养体既能以单倍体也能以二倍体形式存在 营养体只能以单倍体形式存在 营养体只能以二倍体存在
菌丝片段产生新个体 营养细胞分裂产生子细胞 出芽繁殖 产生无性孢子(无性过程产生的

根据微生物的生长速率常数

根据微生物的生长速率常数

(二)指数期(exponentialphase) 又称对数期(logarithmicphase),是指在生长曲
线中,紧接着延滞期的一个细胞以几何级数速度 分裂的一段时期。
指数期的特点


生长速率常数R最大 细胞进行平衡生长 酶系活跃,代谢旺盛 影响指数期微生物代时长短的因素



菌种 营养成分 营养物的浓度 培养温度
(二)消毒(disinfection) 消毒是一种采用较温和的理化因素,仅杀死物体表面或 内部一部分对人体有害的病原菌,而对被消毒的物体基 本无害的措施。

产生原因:
营养物尤其是生长限制因子的耗尽 营养物的比例失调,如碳氮比不合适 有害代谢废物的积累(酸、醇、毒素等) 物化条件(pH、氧化还原势等)不合适
生长产量常数 Y(或称生长得率,growth yield)
Y =
x - x0 C0 - C
=
x - x0 C0
x为稳定期时的细胞干重(g/ml培养液),x0为刚接种时的细胞干 重,C0为限制性营养物的最初浓度(g/ml),C为稳定期时限制 性营养物的浓度(由于计算Y时必须用一限制性营养物,所以C应 等于0)

生长速度常数(R)
n R= t2 – t1 = t2 – t1 3.322 ( lg x2 - lg x1 )
代时(G)
1
t2 – t1
G=
R
=
3.322(lg x2 - lg x1)
一些细菌的代时
菌名 E. coli(大肠杆菌) E. coli Enterobacter aerogenes(产气肠细菌) E. aerogenes B. Cereus(蜡状芽孢杆菌) B. thermophilus(嗜热芽孢杆菌) Lactobacillus acidophilus(嗜酸乳杆菌) Streptococcus lactis(乳酸链球菌) S. lactis Salmonella typhi(伤寒沙门氏菌) Azotobacter chroococcum(褐球固氮菌) Mycobacterium tuberculosis(结核分枝杆菌) Nitrobacter agilis(活跃硝化杆菌) 培养基 培养温度 肉汤 37℃ 牛奶 37 肉汤或牛奶 37 组合 37 肉汤 30 肉汤 55 牛奶 37 牛奶 37 乳糖肉汤 37 肉汤 37 葡萄糖 25 组合 37 组合 27 代时 17min 12.5 16~18 29~44 18 18.3 66~87 26 48 23.5 344~46 792~93 1200

简述控制微生物生长繁殖的方法及其原理

简述控制微生物生长繁殖的方法及其原理

简述控制微生物生长繁殖的方法及其原理控制微生物生长繁殖是一个关键的生物技术领域,涉及到多种方法和原理。

下面将对常见的控制微生物生长繁殖的方法及其原理进行详细说明。

1.温度控制:温度是微生物生长繁殖的重要影响因素之一、通常,微生物的生长繁殖速度在一定的温度范围内呈线性增长。

通过控制培养环境的温度,可以控制微生物的生长速度和数量。

例如,高温可以抑制微生物的生长,而适宜的温度有助于提高微生物的生长速度。

2.pH控制:微生物的生长受到环境pH的影响。

不同的微生物具有不同的适宜pH范围。

通过调整培养基的pH值,可以控制微生物的生长速度和数量。

一般来说,微生物的生长速度和数量在适宜的pH值下最大化。

4.营养物质控制:微生物生长的另一个关键因素是培养基中的营养物质供应。

不同的微生物对不同的营养物质需求不同。

通过控制培养基中特定营养物质的浓度和类型,可以控制微生物的生长速度和数量。

5.抗生素控制:抗生素是一类可以抑制和杀死微生物的药物。

通过添加适量的抗生素到培养基中,可以选择性地抑制或杀死特定的微生物,从而控制其生长繁殖。

这种方法被广泛应用于微生物培养、环境和食品卫生等领域中。

6.抑菌剂控制:抑菌剂是一类可以抑制特定微生物生长的化合物。

通过添加适量的抑菌剂到培养基中,可以选择性地阻止特定微生物的生长和繁殖。

这种方法常常用于食品工业中,以防止细菌的污染和生长。

7.辐射灭菌:辐射灭菌利用高能射线(如紫外线、X射线、伽马射线等)来破坏微生物细胞的遗传物质和代谢功能,从而杀死或抑制微生物生长繁殖。

这种方法广泛应用于医疗、食品工业和水处理等领域中。

8.压力控制:高压对细菌和其他微生物有杀灭或抑制作用。

通过加压处理可以控制微生物的生长繁殖。

这种方法被广泛应用于食品工业中,以抑制微生物的生长和延长食品的保质期。

总之,控制微生物生长繁殖的方法包括温度控制、pH控制、氧气供应控制、营养物质控制、抗生素控制、抑菌剂控制、辐射灭菌和压力控制等。

第三章普通微生物学课后习题及答案2

第三章普通微生物学课后习题及答案2

1、解释名词:二元培养法,细胞病变效应,病毒感染单位,病毒效价,毒粒,五邻体和六邻体,多组分基因组和分段基因组,结构蛋白和非结构蛋白,包涵体,病毒种,病毒吸附蛋白和病毒受体,烈性噬菌体和温和噬菌体,溶原性转变,多角体。

二元培养法:病毒是活细胞内严格寄生的,不能再人工培养基上培养,只能采取连同寄主一块培养的方法,称为二元培养法。

细胞病变效应:大多数病毒感染敏感细胞培养物都能引起显微变现的改变。

病毒感染单位: 与寄主产生特异性反应所用最小的病毒数量IU。

病毒效价: 每单位体积中所含感染单位的数量称病毒的效价或滴度IU/ML表示。

毒粒: 病毒在复制过程中的一种完整的成熟的病毒颗粒,有固定的形态和大小,而且一般都有侵染性。

五邻体和六邻体:二十面体对称衣壳的衣壳粒一般由5个或6个蛋白亚基聚集而成,因此称五聚体或六聚体。

位于顶角的五聚体和位于棱和边上的六聚体各与五个和六个其他的衣壳粒相邻,所以又分别称为五邻体和六邻体。

多组分基因组和分段基因组: 多数病毒仅含一个核酸分子,少数病毒含2个或2个以上的核酸分子,而且各分子担负不同的遗传信息,共同构成病毒的基因组,分别包成不同的毒粒。

这些病毒的RNA被称为。

基因组分成多个核酸片段,只是多个核酸片段包在外形大小均一的一种毒粒中称为分段基因组属于多组分基因组。

结构蛋白: 指构成一个形态成熟的有感染的病毒颗粒所必须的蛋白质,包括一颗蛋白,包膜蛋白和毒粒酶等。

非结构蛋白:指病毒由病毒基因组编码的,在病毒复制或基因表达调控过程中具有一定功能,但不结合于病毒颗粒中的蛋白质。

包涵体: 某些细胞在感染病毒后,出现于细胞质和细胞核内的,在光镜下可见的,大小、形态和数量不等的小体。

可以作为病毒快速鉴别和辅助诊断指标。

病毒种: 指构成一个复制谱系、占据一个特定的小生境、具有多个分类特征的病毒。

病毒吸附蛋白和病毒受体: 是病毒表面的结构蛋白,它能特异性识别宿主细胞上的病毒受体与之结合。

病毒的受体:是宿主细胞的表面成分,能够被病毒吸附蛋白特异性识别并与之结合,介导病毒入侵。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化学因素对微生物的影响,大多和蛋白质、 化学因素对微生物的影响,大多和蛋白质、核酸等的 变性有关
如果理化因素联合作用,则对微生物的影响更大 如果理化因素联合作用,
适宜,微生物生长更快、 适宜,微生物生长更快、更好 恶劣, 恶劣,则死亡更快
例如:煮沸的NaOH溶液, 例如:煮沸的NaOH溶液,可以杀死芽孢杆菌 NaOH溶液
在液体环境中,微生物的外部环境即溶液, 在液体环境中,微生物的外部环境即溶液,根据溶质 浓度的不同,可分为三类: 浓度的不同,可分为三类:
等渗压溶液:细胞内外压力相等,细胞原形不变, 等渗压溶液:细胞内外压力相等,细胞原形不变,生 命活动正常 高渗压溶液:细胞外压力高于细胞内压力,细胞脱水, 高渗压溶液:细胞外压力高于细胞内压力,细胞脱水, 原生质浓缩,严重时导致细胞质变稠,细胞发生质、 原生质浓缩,严重时导致细胞质变稠,细胞发生质、 壁分离, 壁分离,影响细胞生命活动甚至死亡 腌渍( 30%食盐溶液 食盐溶液) 如:腌渍(5∼30%食盐溶液) 蜜饯(30∼80%食糖溶液 食糖溶液) 蜜饯(30∼80%食糖溶液) 低渗压溶液:细胞外压力低于细胞内压力, 低渗压溶液:细胞外压力低于细胞内压力,水分向细 胞内渗透,细胞吸水膨胀,甚至破坏。 胞内渗透,细胞吸水膨胀,甚至破坏。 因此,培养微生物除必需的营养物外, 因此,培养微生物除必需的营养物外,还要注意其浓 度,以保持一定的水活度
各种微生物对干燥的抵抗力不同:芽孢、孢子最强, 各种微生物对干燥的抵抗力不同:芽孢、孢子最强,有荚 膜的细菌也较好,接着为营养细胞, 膜的细菌也较好,接着为营养细胞,幼龄细胞抵抗力最弱
细胞含水量越高,对水分缺乏就越敏感。 细胞含水量越高,对水分缺乏就越敏感。
在干燥环境中,孢子、芽孢处于休眠状态, 在干燥环境中,孢子、芽孢处于休眠状态,利用此原理可 以保藏生成芽孢、 以保藏生成芽孢、孢子的微生物菌种
盐:
低浓度,对微生物无作用或作用微小 低浓度, 适宜浓度, 适宜浓度,促进生长 高浓度盐类,引起细胞脱水,菌体生理性干燥, 高浓度盐类,引起细胞脱水,菌体生理性干燥, 从而抑制甚至杀死微生物
重金属离子:微量, 重金属离子:微量,对微生物生命活动有利 过量, 过量,抑制甚至杀死微生物 如:Cu2+ 缺乏,黑曲霉不能形成孢子,菌丝体很少 缺乏,黑曲霉不能形成孢子, 过量, 过量,抑制生长 作用机理:易与蛋白质结合使之变性, 作用机理:易与蛋白质结合使之变性,Hg2+、As+、 易与酶的—SH SH结合使之失活 Ag+ 易与酶的 SH结合使之失活 0.1∼ Pb2+ 0.1∼0.5%, 几分钟杀死微生物 可以杀菌,2/千亿 千亿, Hg2+ ,可以杀菌,2/千亿,可杀死水中大部分细菌 银器杀菌
非热杀菌:一类新的冷杀菌技术, 非热杀菌:一类新的冷杀菌技术,它在克服热杀菌不足之处 的基础上,运用物理手段如电场、高压、电子、 的基础上,运用物理手段如电场、高压、电子、光等的单一 或两种以上的共同作用,在低温或常温下达到杀菌的目的。 或两种以上的共同作用,在低温或常温下达到杀菌的目的。 这种方法不须向食品中加入化学物质,不会使菌体产生抗性, 这种方法不须向食品中加入化学物质,不会使菌体产生抗性, 且条件易于控制,在保持食品自然风味的基础上, 且条件易于控制,在保持食品自然风味的基础上,杀菌效果 明显。常用的物理杀菌的方法有超高压脉冲电场杀菌、 明显。常用的物理杀菌的方法有超高压脉冲电场杀菌、脉冲 强光杀菌、半导体光催化杀菌, 强光杀菌、半导体光催化杀菌,辐射杀菌等
二、化学因子
氢离子浓度(pH) 氢离子浓度(pH)
氧化还原电位
酸、碱、盐和重金属离子
氢离子浓度(pH) 氢离子浓度(pH) 作用机理 微生物对pH的要求 微生物对pH的要求 pH 调节pH的方法 调节pH的方法 pH
注意:虽然微生物能够生长的pH值范围较广泛, 注意:虽然微生物能够生长的pH值范围较广泛,但 pH值范围较广泛 细胞内部的pH值却十分接近中性。 pH值却十分接近中性 细胞内部的pH值却十分接近中性。微生物具有控制 氢离子进出细胞的能力, 氢离子进出细胞的能力,因而可以维持细胞内的中 性环境
氧化还原电位(Eh) 氧化还原电位(Eh)
Eh' 指在pH7.0 pH7.0时的氧化还原电位 Eh' 指在pH7.0时的氧化还原电位 Eh' Eh'max=+0.82V Eh' Eh'min= -0.42V
对氧要求不同的微生物,要求环境氧化还原电位不同 对氧要求不同的微生物, Eh' 可生长, 好氧微生物 Eh'> 0.1V 可生长,0.3 ∼ 0.4 V 适宜 Eh' 厌氧微生物 Eh'< 0.1V 才可生长 Eh' 兼性微生物 Eh'> 0.1V 生长 Eh' Eh'< 0.1V 发酵 加入氧化性物质, Eh'升高; 加入氧化性物质, Eh'升高; 加入还原性物质, Eh' 加入还原性物质, Eh'降低
焚烧灭菌----最彻底的灭菌方法 焚烧灭菌----最彻底的灭菌方法 ---适用范围:污染物品(动物尸体、旧衣服等) 适用范围:污染物品(动物尸体、旧衣服等)
火焰灭菌----直接用火焰灭菌方法 火焰灭菌----直接用火焰灭菌方法 ---适用范围: 适用范围:接种工具
干热灭菌----加热160-180℃ 2小时 干热灭菌----加热1602小时 加热160
相同温度下,湿热灭菌比干热灭菌效果好 相同温度下 湿热灭菌比干热灭菌效果好
一份含5000万/mL伤寒杆菌的雪糕,放入冰箱: 一份含5000万/mL伤寒杆菌的雪糕,放入冰箱: 5000 伤寒杆菌的雪糕 5天后, 1000万/mL 天后, 1000万
20天后, 200万 20天后, 200万/mL 天后
60天后, 60万 60天后, 60万/mL 天后
2年4个月,6000/mL 个月, 另外, 190° 24h,少数葡萄球菌和伤寒杆菌存活 另外,-180 ∼ 190°C,24h,少数葡萄球菌和伤寒杆菌存活
三、常用杀灭微生物的理化方法
微生物培养三因素: 微生物培养三因素: (1)特定的微生物 (2)一定的环境 (3)必要的设备 ⇒
食品发酵工业
目标产品
物理灭菌与除菌
化学杀菌或抑菌
影响灭菌与消毒的因素
概念:灭菌、防腐、消毒、 概念:灭菌、防腐、消毒、化疗
食品防腐,环境消毒,发酵灭菌, 食品防腐,环境消毒,发酵灭菌,医学化疗

能量通过空间的传递称为辐射

种类: 种类:
可见光
紫外线 15∼ 15∼390
X-射线
γ-射线
波长(nm) 400∼ 波长(nm) 400∼800
0.01∼ 0.001∼ 0.01∼0.1 0.001∼0.01
波长越短, 波长越短,则携带的能量更大
不同波长的射线对微生物的作用 ;可见光部分往往能被某 些光合微生物所利用,而波长较短的紫外线、 射线、 些光合微生物所利用,而波长较短的紫外线、X-射线、γ 射线均可抑制甚至杀死微生物。尤其是γ 射线均可抑制甚至杀死微生物。尤其是γ-射线因作用距离较 远、穿透力较强而用于食品的杀菌保藏
酸、碱、盐和重金属离子
酸:与pH有关,可影响微生物的生长代谢 pH有关, 有关 部分酸可以杀菌。 部分酸可以杀菌。酸类的杀菌能力与溶液中氢离 子浓度成正比,而且与酸游离的阴离子、 子浓度成正比,而且与酸游离的阴离子、未电离的分 子有关 例如:无机酸电离度高, 例如:无机酸电离度高,但有机酸杀菌力更强 碱:与pH有关 pH有关 离子浓度愈大, [OH- ] 离子浓度愈大,杀菌力 愈强 原因:水解蛋白质、核酸,分解碳水化合物, 原因:水解蛋白质、核酸,分解碳水化合物,破 坏菌体 常用:NaOH, 常用:NaOH,Na2CO3
存放在冰箱、雪柜中的熟食品, 存放在冰箱、雪柜中的熟食品,食用前必须加热甚 至煮沸
干燥(水分) 干燥(水分)
水分约占微生物细胞组成的70 90%,环境中缺水时( 水分约占微生物细胞组成的70 ∼ 90%,环境中缺水时(干 约占微生物细胞组成的 燥的环境) 燥的环境)引起微生物细胞内蛋白质的变性和盐类浓度的 增高,从而抑制微生物的生长发育, 增高,从而抑制微生物的生长发育,甚至造成死亡
高温对微生物的影响
高温影响微生物的机理
影响微生物对热的耐受力的因素: 影响微生物对热的耐受力的因素: (1)微生物种类与发育阶段 (2)环境条件
热力致死时间(TDT),D 热力致死时间(TDT),D值,Z值,F值 ),
同样含伤寒杆菌的雪糕,煮沸10 min, 同样含伤寒杆菌的雪糕,煮沸10 min,全部死亡
物理灭菌与除菌
热力灭菌
辐射灭菌
过滤除菌
力灭菌法
原理 灭菌温度与效果的关系
其中, 微生物数目, 时间, 其中,N-微生物数目,t-时间, k=f( k-系数 k=f(T)温度函数
T=104° T=104°C, k=0.005; T=131 °C, k=0.25 因此, 升高, 因此,T升高,灭菌时间缩短
第三章 微生物的生长繁殖 及其控制
第三节 环境条件对微生物生长繁殖的影响
物理因子
化学因子
杀灭微生物的理化方法
一、物理因子
温度 干燥(水分) 干燥(水分) 辐射 表面张力 其他(超声波、微波和静水压) 其他(超声波、微波和静水压)


温度: 温度:判别一个物系与其他物系是否处于热平衡状态的参数 温度相等, 温度相等,则物系之间处于热平衡状态 最低生长温度、最适生长温度、 最低生长温度、最适生长温度、最高生长温度
加热介质: 加热介质:热空气 适用范围:玻璃器皿、 适用范围:玻璃器皿、陶瓷和金属工具
湿热灭菌法
加压蒸汽灭菌法: 加压蒸汽灭菌法:最有效的灭菌方法 121 ℃ 20 ∼ 30 min 煮沸消毒法:水煮100 min(繁殖体 繁殖体) h(芽孢 芽孢) 煮沸消毒法:水煮100 ℃ 5 min(繁殖体)∼ 2 h(芽孢) 流动蒸汽消毒法: min(繁殖体 繁殖体) 流动蒸汽消毒法:水蒸汽 100 ℃ 15 ∼ 30 min(繁殖体) 间歇灭菌法: 间歇灭菌法:反复多次流动蒸汽间歇加热灭菌 巴氏消毒法:较低的温度( min) 巴氏消毒法:较低的温度(63 ∼ 65℃ 30 min)杀灭致病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