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2016学年陕西省榆林中学高二(上)期中生物试卷
16学年上学期高二期中考试生物(理)试题(附答案)
延边第二中学2015-2016学年度第一学期期中考试高二生物试卷(理科)考试说明: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40分)和第Ⅱ卷(非选择题60分)两部分,试卷共10页,二个大题,43个小题,答题时间90分钟。
第Ⅰ卷(选择题)一、选择题(本题包括40小题,每小题1分,共40分,请将正确答案涂在答题卡上)1.除哪项外,均为内环境概念的要素:A.细胞内液B.主要组成为血浆、组织液和淋巴C.细胞外液D.体内细胞赖以生存液体环境2.下列关于内环境的叙述正确的是A.内环境的渗透压下降会刺激下丘脑分泌抗利尿激素增加B.内环境的变化会引起机体自动地调节器官和系统的活动C.内环境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和细胞代谢的场所D.内环境是个主要由H2PO4- / HPO42-构成的缓冲体系3.下列关于动物内环境及调节的叙述中,错误的是A.血浆渗透压与蛋白质、无机盐等物质的含量有关B.氧进入血液中红细胞的过程就是进入内环境的过程C.pH的调节要通过缓冲物质进行调节D.正常情况下,内环境的各项理化性质是经常处于变动之中,但都保持在适宜的范围内。
4.高等多细胞动物的物质交换主要涉及①体内细胞;②组织液;③血浆(或淋巴);④呼吸系统;⑤泌尿系统;⑥消化系统;⑦体外环境。
营养物质进入人体内细胞、CO2从体内排到体外、体内细胞代谢的终产物尿素排出体外的顺序中不正确的是A.①→②→③→④→⑦B.⑦→⑥→⑤→③→②→①C.⑦→⑥→③→②→①D.①→②→③→⑤→⑦5.高等动物生命活动调节过程中,信号分子在细胞间起重要作用。
下图为细胞之间信息传递的模型,图中I、II表示细胞,E、F表示物质。
据图分析,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 如上图表示缩手反射过程,细胞II膜上的F表示受体蛋白B. 如上图表示初次免疫过程,E经吞噬细胞处理后呈递给II,II受刺激后可能产生淋巴因子C. 如上图表示血糖调节过程,且E与F结合后,II内糖原含量上升,则I代表胰岛A细胞D. 如上图所示,若E与F结合后,促使II产生并释放了一种物质X,且X使E的生成量增加,这种调节方式属于反馈调节6.PM2.5是指大气中直径小于或等于2.5m的颗粒物,富含大量的有毒、有害物质,易通过肺部进入血液。
【全国百强校】陕西省陕西师范大学附属中学2015-2016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生物试题解析(解析版)
1、人体内的细胞外液构成了细胞生活的内环境,在下列各种变化中,发生在内环境中的是( )①抗原与抗体结合②消化道中的蛋白质分解成氨基酸③丙酮酸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④氧气在人体内的运输⑤胰高血糖素的合成⑥神经递质与受体结合A.①②⑥ B.②④⑥ C.③④⑤ D.①⑥【答案】D【考点定位】内环境【名师点睛】解题关键是熟悉内环境的组成。
内环境为细胞外液,为细胞直接生存环境,细胞通过内环境间接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和能量交换,主要包括组织液、血浆、淋巴;细胞、消化道、呼吸道、生殖道等不是内环境。
2、如图为人体体液物质交换示意图,下列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A.神经递质可以存在于②中B.①与②④相比含有较多的蛋白质C.①②③依次为淋巴、血浆、组织液D.人体散失水分过多会导致大脑皮层产生渴感【答案】C【考点定位】体液组成【名师点睛】解题关键结合细胞外液三种成分之间关系,结合题图判断①②③④成分。
组织液、血浆、淋巴三者之间关系:3、下图为高等动物的体内细胞与外界环境的物质交换示意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①③都必须通过消化系统才能完成B.人体的体液包括细胞外液和内环境C.细胞与内环境交换的④为养料和氧气D.⑥可表述为:体内细胞可与外界环境直接进行物质交换【答案】C【解析】高等动物的体内细胞与外界环境的物质交换直接与四个系统相关:循环系统、消化系统、呼吸系统、泌尿系统。
①食物的消化吸收必须通过消化系统才能完成,而③废物的排出主要通过泌尿系统,A 错。
体液包括细胞内液和细胞外液(内环境),B错。
细胞需要的养料和氧气直接通过内环境获取,C正确。
⑥可表述为:体内细胞可通过内环境间接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D错。
【考点定位】内环境4、如图代表肌细胞与环境的物质交换关系,X、Y、Z表示三种细胞外液,下列相关叙述中,错误的是( )A.若饮食过咸,则Y中渗透压会升高B.X中的大分子物质可通过Z进入YC.肌细胞的代谢产物可能导致X的pH降低D.X、Y、Z理化性质的稳定只依赖于神经调节【答案】D【考点定位】内环境稳态5、如图表示内环境稳态的部分调节机制。
学校15—16学年上学期高二期中考试生物试题(附答案) (1)
南开实验学校2015-2016学年第一学期期中考试高二生物本试卷共4面,29小题,满分100分。
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用2B铅笔在“考生号”处填涂考生号。
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将自己所在的学校以及自己的姓名和考生号、试室号、座位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用2B 铅笔将试卷类型(A)填涂在答题卡相应位置上。
2.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选项的答案信息点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
答案不能答在试卷上。
3.非选择题必须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的相应位置上;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不准使用铅笔和涂改液。
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
4.作答选做题时,请先用2B铅笔填涂选做题题组号对应的信息点,再作答。
漏涂、错涂、多涂的,答案无效。
5.考生必须保持答题卡的整洁。
考试结束后,收卷时只交答题卷。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
1.组织液大量积累在组织间隙会导致组织水肿.下列各项不引起组织水肿的是()2.如图表示具有生物活性的蛙坐骨神经﹣腓肠肌标本,神经末梢与肌细胞的接触部位类似于突触,称“神经﹣肌接头”.下列叙述错误的是()3.下列有关神经兴奋的叙述,正确的是()A.静息状态时神经元的细胞膜有离子进出B.组织液中Na+浓度增大,则神经元的静息电位减小C.突触间隙中的神经递质经主动运输穿过突触后膜而传递兴奋D.神经纤维接受刺激产生的兴奋以化学信号的形式传导4.如图中a表示某种物质,b表示相关细胞,对两者关系描述正确的是()5.下图表示人体通过体液免疫消灭破伤风杆菌外毒素的过程,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 .细胞2、细胞3均起源于造血干细胞B .细胞2在胸腺中成熟C .仅细胞4中含有合成物质a 的基因D .细胞5属于保留分裂能力的细胞6.以下为人体的体温与水盐平衡调节示意图,abcd 各代表激素。
高二生物上期中-黄陵中学2015-2016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生物试题及答案
陕西省黄陵中学2015-2016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60分)1.下图中能说明胚芽鞘尖端是感受光刺激部位的最佳实验组合是( )A.①②B.③④C.④⑤D.⑤⑥2. 与植物顶端优势有关的植物激素是()A.生长素B.赤霉素C.脱落酸D.乙烯3. 给未受粉的番茄雌蕊柱头涂上一定浓度的生长素溶液,可获得无子番茄。
说明了( ) A.果实发育与受精作用有关B.果实发育与种子形成有关C.果实发育需要生长素D.生长素抑制了种子生长4. 关于植物激素作用的叙述,正确的是()A.生长素可用于果实催熟B.脱落酸能够促进种子萌发C.赤霉素能够促进茎的伸长D.乙烯可用于诱导产生无子果实5.下图表示三个通过突触连接的神经元。
现于箭头处施加一强刺激,则能测到动作电位的位置是()A.a和b处B.a、b和c处C.b、c、d和e处D.a、b、c、d和e处6. 人体下列平衡不受激素调控的是( )A.水的平衡B.盐的平衡C.CO2和O2的平衡D.血糖的平衡7. 当人主要依靠出汗维持体温稳定的时候( )A.外环境温度一定较高B.外环境湿度较大,温度高C.此刻体内产热一定多于散热D.体温一定会升高较多8. 细胞外液渗透压感受器、体温调节中枢、体温感觉中枢分别在( )A.大脑皮层、下丘脑、下丘脑B.下丘脑、下丘脑、下丘脑C.下丘脑、大脑皮层、下丘脑D.下丘脑、下丘脑、大脑皮层9.当内环境的稳态遭到破坏时,将引起( )A.酶促反应的速率加快 B. 渗透压下降C. 细胞代谢紊乱D. 糖尿病10.关于体温调节的叙述,正确的是( )A.寒冷环境中的体温调节是神经调节,高温环境中的体温调节是神经-体液调节B.寒冷环境中的体温调节是神经-体液调节,高温环境中的体温调节是神经调节C.寒冷环境和高温环境中的体温调节都是神经-体液调节D.寒冷环境和高温环境中体温调节都是神经调节11.酷暑季节,室外作业的工人应多喝( )A.盐汽水B.核酸型饮料C.纯净水D.蛋白型饮料12.下列人体内水和无机盐平衡调节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血浆渗透压降低时,引起口渴B.机体失水时,抗利尿激素分泌减少C.抗利尿激素使细胞吸水能力增强D.细胞外液渗透压降低时,引起口渴13.下列物质中不应该出现在内环境中的是()A.神经递质B.氨基酸C.呼吸氧化酶D.组织胺14.下列各项中不属于影响稳态的因素是()A.温度B.酶C. pH值D.渗透压15.人体剧烈运动时,肌肉产生的大量乳酸进入血液,但不会引起血浆pH发生剧烈的变化,其中发挥缓冲作用的物质主要是()A.碳酸氢钠B.碳酸C.三磷酸腺苷D.钾离子16.把未成熟的青香蕉和一只成熟的黄香蕉同放于一只封口的塑料袋内,发现青香蕉不久会变黄。
2015-2016学年度第二学期期中考试高二年级生物试题
志丹县高级中学2015-2016学年度第二学期期中考试高二年级生物试题命题人:孙保宁(全卷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第I卷选择题(5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50分)1.下列各项中,可以称为种群的是()A.一个校园里的全部树 B.一个公园里的全部鸟C.一个池塘里的全部鲫鱼 D.一片稻田里的全部害虫2.在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中,由小到大的顺序正确的是()A.生物体→种群→群落→生物圈→生态系统B.生物体→种群→群落→生态系统→生物圈C.种群→群落→生物体→生态系统→生物圈D.生物圈→生态系统→种群→群落→生物体3.下列可以称为种群密度的是()A.一定地区单位面积内的杂草数量 B.一条河流中单位体积内的虾数量C.一片森林中单位面积内的乔木数量 D.一个池塘单位体积内的鲢鱼数量4.为了保护鱼类资源不受破坏,并能持续地获得最大捕鱼量,根据种群增长的S 型曲线,应该使被捕鱼种群数量保持在可控k/2水平,这是因为在这个水平上()A.种群数量稳定 B.种群增长速率最大C.种群数量最大 D.环境条件所允许的种群数量最大5.森林中的鸟类有垂直分层现象,这主要与下列哪一因素有关()A.光照强度 B.温度 C.食物 D.湿度6.诗句“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所描绘的景象,可视为群落的()A.物种组成 B.垂直结构 C.种间关系 D.次生演替7.群落演替的总趋势是()A.物种多样性的增加和群落稳定性的提高B.物种多样性的减小和群落稳定性的降低C.物种多样性的增加和群落稳定性的降低D.物种多样性的减小和群落稳定性的提高8.农业生产中人们可通过防除农田的杂草而实现增产,农田中杂草与农作物的关系可能是()A.种间竞争 B.种内斗争 C.种内互助 D.互利共生9.能正确反映理想条件下种群增长的曲线是()A. B.C. D.10.孔雀开屏属于哪类信息()A.物理信息 B.化学信息 C.行为信息 D.营养信息11.我国政府将在今年全面放开二孩政策,主要基于当前我国人口的()A.年龄组成 B.性别比例C.种群密度 D.迁入率、迁出率12.要使一生态系统长期存在,除了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外,至少必须具有()A.消费者和分解者 B.生产者和消费者C.生产者和分解者 D.生产者和人13.在生态系统中,植食性动物属于()A.第一营养级,初级消费者 B.第二营养级,初级消费者C.第二营养级,次级消费者 D.第三营养级,次级消费者14.某池塘生态系统中,生活着鱼、虾、浮游动物、藻类等生物,其中属于生产者的是()A.鱼 B.虾 C.浮游动物 D.藻类15.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是()A.非生物物质和能量 B.食物链和食物网C.生产者和分解者 D.生产者和消费者16.营腐生生活的细菌和真菌,在生态系统中的重要作用是()A.固定CO2B.分解有机物 C.利用光能 D.合成有机物17.在生态系统中,碳元素在无机环境和生物群落间循环的主要形式是()A.二氧化碳 B.碳酸盐 C.碳酸 D.碳水化合物18.全球卫星地面定位系统就是借鉴了生物的回声定位原理开发成功的仿生学实例.这说明生物多样性具有()A.生态功能 B.间接价值 C.潜在价值 D.直接价值19.下列哪项不属于人口增长对生态环境的影响()A.减少人均耕地 B.增加燃料需求C.减弱温室效应 D.破坏生态环境20.生态系统自我调节能力的强弱取决于()A.生产者和消费者的数量 B.生态系统营养结构的复杂程度C.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水平 D.生产者和分解者的数量及种类21.下列关于生物多样性的说法,正确的是()A.外来物种引入一定会危害生物多样性B.新物种的诞生仅丰富了物种多样性C.建立动物园、植物园等是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最有效措施D.生物多样性的形成与自然选择有关22.下列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措施中不正确的是()A.大量引进外来物种 B.适时有计划地捕获成鱼C.采用人工繁殖技术 D.退耕还林、还湖、还草23.下列关于基因治疗的说法正确的是()A、基因治疗只能治疗一些传染病,如艾滋病B、基因治疗的主要方法是让患者口服一些健康的外源基因C、基因治疗的主要原理是引入健康基因并使之表达D、基因治疗在发达国家已成为一种常见的临床治疗手段24.基因工程的操作步骤包括以下几步,正确的操作顺序是()①目的基因与运载体结合;②将目的基因导入受体细胞;③目的基因的检测与鉴定;④提取目的基因.A.④①②③ B.②④①③C.③②④① D.③④①②25.蛋白质工程的基本流程是()①蛋白质分子结构设计②DNA合成③预期蛋白质功能④据核苷酸序列推出脱氧核苷酸序列A.①②③④ B.④②①③C.③①④② D.③④①②第II卷非选择题(50分)一、非选择题(每空2分,共50分)26.下图中,曲线Ⅰ、Ⅱ、Ⅲ分别表示某野生动物种群数量超过环境容纳量后,其未来种群数量变化三种可能的情况。
2015-2016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生物试卷
2015-2016学年高二上学期中段考—生物试题命题人:审题人:一、单选择题(每题1.5分40*1.5=60分)1.下列关于内环境的叙述中,正确的是()①淋巴中的吞噬细胞可以协助机体抵御疾病②血浆中的蛋白质主要是由小肠吸收来的③组织液大部分被毛细淋巴管吸收成为淋巴④淋巴循环的终点是左右锁骨下静脉血管A.①②B.①④C.①③D.②③2.右图为小肠绒毛细胞与内环境之间的物质交换示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葡萄糖进入1的方式是协助扩散 B.3内液体渗透压过高可引起组织水肿C.由2携带的氧到组织细胞内被利用,至少需要经过6层生物膜D.5内液体含有的蛋白质与3内一样多3.下表表示人体细胞外液和细胞内液的物质组成和含量的测定数据:成分(mmol/L) Na+K Ca2+Mg2+Cl-有机酸蛋白质①②142 5.0 2.5 1.5 103.3 6.0 16.0③147 4.0 1.25 1.0 114.0 7.5 1.0④10 140 2.5 10.35 25 -47A.④属于细胞内液,因为其含有较多的蛋白质、K+等B. ②属于血浆,③属于组织液,②的蛋白质含量减少将导致③增多C.肝细胞中的CO2从产生场所扩散到②至少需穿过6层磷脂分子层D.③与④的成分存在差异的主要原因是细胞膜的选择透过性4.下列关于免疫调节的叙述,错误的是( )A.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都与机体免疫有关 B.浆细胞能增殖分化成具有分裂能力的记忆细胞C.HIV病毒主要攻击T细胞导致免疫功能严重缺陷D.大规模饲养家畜时合理使用动物激素可提高免疫力5.将蛙的卵巢放入含有蛙垂体提取液的培养液中,同时检测某种激素的含量。
经过一段时间培养后,再检测培养液中该激素的含量,发现该激素含量增加,这种激素是( ) A.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 B.促性腺激素C.促甲状腺激素 D.雌激素6.下列有关特异性免疫的叙述,正确的是( )A.当抗原侵入宿主细胞时,细胞免疫才开始发挥作用B.浆细胞的产生,需要T细胞和抗原的共同刺激C.在体液免疫过程中,每个浆细胞只分泌一种特异性抗体D.当同一种抗原再次进入机体时,产生的浆细胞均来自记忆细胞7.有研究表明健康的心态能使人体的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能力提高,其原因很可能是①健康的心态有利于T细胞的分化②健康的心态有利于提高抗体的生成能力③健康的心态有利于效应T细胞增殖分化为大量的记忆细胞④健康的心态有利于浆细胞增殖分化为大量的记忆细胞A.①②③ B.①② C.①③④ D.③④8.以下关于艾滋病(AIDS)的叙述,错误的是( )①AIDS患者出现病症的直接原因是其他病原体感染②HIV攻击人体免疫系统,特别是B淋巴细胞③HI V侵入人体后存在潜伏期,原因是潜伏期HIV复制能力较弱④感染HIV的人称为AIDS患者,应尽快治疗⑤目前还没有根治AIDS的特效药A.②③⑤ B.①④⑤ C.②③④ D.①②③9.重症肌无力患者由于体内存在某种抗体,该抗体与神经—肌肉突触的受体特异性结合,使该受体失去功能,最终导致( )A.刺激神经不能引起肌肉收缩 B.全身出现过敏反应C.肌肉对神经递质的反应性提高 D.机体对病原体的反应能力提高10.下图为某一传出神经元与肌细胞形成的突触。
榆林中学高二生物期中考试题
高二生物期中试卷命题人:郭慧审核人:刘国梅一.选择题( 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选项,每小题2分,共60分)。
1.驻伊美军生擒了落荒中的萨达姆。
萨已面目全非,让人很难辨其真伪。
假如你是一位专家,你认为在美国情报局原已获得萨达姆的照片、指纹、口腔上皮细胞标本、皮屑标本的条件下,哪种鉴定方法最可靠()A.研究嫌疑人的牙齿结构、成分和年龄,然后进行分析判断B.鉴定指纹特点,并与档案指纹相比较,进行确认C.检测嫌疑人口腔上皮细胞中DNA分子的碱基排列顺序,并与档案的相比较 D.检测嫌疑人口腔上皮细胞中蛋白质种类,并与档案的相比较2.测得某DNA片段含有碱基1600个,其中A占30%,问该DNA复制两次需要游离的鸟嘌呤脱氧核苷酸有多少个()A.2000个 B.800个 C.1000个 D.960个3.下列有关人体内造血干细胞中DNA复制的叙述,错误的是( )A.该复制过程中遵循碱基互补配对原则B.复制特点是边解旋边复制、半保留复制C.该复制发生在有丝分裂的间期D.该复制过程需要RNA聚合酶和解旋酶4. 1953年沃森和克里克利用X-射线衍射技术对DNA进行研究,提出了DNA分子的()A. 元素组成B. 基本组成单位C. 化学组成D. 双螺旋结构模型5.一个由N15标记的DNA分子,放在没有标记的环境中培养,复制4次后标记的DNA分子占DNA分子总数的比例是 ( )A.1/4 B.1/8 C.1/16 D.1/246.用车前草花叶病毒(HRV)的RNA与烟草花叶病毒(TMV)的蛋白质外壳组成重组病毒,用该病毒去感染车前草,则 ( )A.车前草出现病斑,在车前草细胞中检测到HRVB.车前草不出现病斑C.车前草出现病斑,在车前草细胞中检测到TMVD.车前草出现病斑,在车前草中检测到HRV的RNA与TMV的蛋白质外壳7. 下列有关“肺炎双球菌的转化实验”,哪一项叙述是正确的( )A.R型菌转化成S型菌是基因突变的结果B.S型菌DNA+活R型菌→S型菌+R型菌C.DNA水解酶+S型菌DNA+活R型菌→S型菌+R型菌D.格里菲思证明了蛋白质是遗传物质8.下面是基因的作用与性状的表现流程,据图分析,正确的是()A.①过程是转录,它以DNA的两条链为模板,四种核苷酸为原料合成mRNAB.②过程中只需要mRNA,氨基酸,核糖体,酶,ATP即可完成C.人的镰刀型细胞贫血是基因对性状的直接控制,使结构蛋白质发生变化所致D.某段DNA上发生了碱基对的改变,则形成的mRNA,蛋白质一定会改变9.关于蛋白质合成的叙述,正确的是()A.一种tRNA可以携带多种氨基酸B.DNA聚合酶是在细胞核中合成的C.反密码子是位于mRNA上相邻的三个碱基D.一种氨基酸可以对应多种密码子10.关于基因突变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基因突变是广泛存在的,并且对生物自身大多是有害的B.自然界基因突变的频率非常高C.人工诱变所引起的基因突变都是有利的D.基因突变是定向的11.运用不同生物学原理,可培育出各种符合人类需要的生物新品种。
高二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生物试卷
高二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生物试卷生物是农学、林学、医学和环境迷信的基础。
小编预备了高二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生物试卷,希望你喜欢。
第一卷一、单项选择题(答案涂在答题卡上,1-45题每题1分,46-53题每题0.5分,共49分)1.经过改动原有基因结构而招致新种类出现的方法是( )A.杂交育种B.单倍体育种C.多倍体育种D.诱变育种2.太空育种是指应用太空综合要素如强辐射、微重力等,诱导由宇宙飞船携带的种子发作变异,然后停止培育的一种育种方法。
以下说法正确的选项是A.太空育种发生的突变总是有益的B.太空育种发生的性状是定向的C.太空育种培育的植物是地球上原本不存在的D.太空育种与其他诱变方法在实质上是一样的3.以下关于育种的表达中,正确的选项是A.用物理要素诱变处置可提高突变率B.诱变育种和杂交育种均可构成新的基因C.三倍体植物不能由受精卵发育而来D.诱变取得的突变体少数表现出优秀性状4.质粒是基因工程最常用的运载体,它的主要特点是()①能自主复制②不能自主复制③小型环状④蛋白质⑤RNA分子⑥DNA分子⑦能友好地借居A.①③⑤⑦B.②④⑥C.①③⑥⑦D.②③⑥⑦5.质粒上的标志基因如下图,经过标志基因可以推知外源基因(目的基因)能否转移成功。
外源基因拔出的位置不同,细菌在培育基上的生长状况也不同,下表是外源基因的插上天位(拔出点有a, b, c),请依据表中提供细菌的生长状况推测①②③三种重组后细菌的外源基因拔出点,正确的一组是( )细菌在含青霉素培育基上的生长状况细菌在含四环素培育基上的生长状况①能生长能生长②能生长不能生长③不能生长能生长A.①是c;②是b;③是aB.①是a和b;②是a;③是bC.①是a和b;②是b;③是aD.①是c;②是a;③是b6.果蝇的体色由常染色体上一对等位基因控制,基因型BB, Bb为灰身,bb为黑身。
假定人为地组成一个群体,其中80%为BB的集体,20%为bb的集体,群体随机交配,其子代中Bb的比例是( )A. 25%B. 32%C. 50%D. 64%7.现代退化实际是在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的基础上开展起来的。
陕西省榆林市榆林一中高二生物上学期期中试题(无答案)
陕西省榆林市榆林一中2012-2013学年高二生物上学期期中试题(无答案)新人教版说明:1.本卷分为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
考试时间为90分钟,共100分。
2.请将第Ⅰ卷答案用2B铅笔填涂在答题卡上、第Ⅱ卷答案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写在答题卡指定位置。
第Ⅰ卷(选择题共60分)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60分)1.下列关于水稻的叙述,错误..的是()A.二倍体水稻含有两个染色体组B.二倍体水稻经秋水仙素适当处理,可得到四倍体水稻,其稻穗、米粒变大C.二倍体水稻与四倍体水稻杂交,可得到三倍体水稻,含三个染色体组D.二倍体水稻的花粉经离体培养,可得到单倍体水稻,其稻穗、米粒变小2. 某生物正常体细胞的染色体数为8条,下图能表示含有一个染色体组的细胞是()3. 原核生物中某一基因的编码区起始端插入一个碱基对。
在插入位点的附近,再发生下列哪种情况有可能对其编码的蛋白质的结构影响最小?A.缺失4个碱基对B.增加4个碱基对C.缺失3个碱基对D.置换单个碱基对4. 自然界中,一种生物某一基因及其突变基因决定的蛋白质的部分氨基酸序列如下:基因精氨酸苯丙氨酸亮氨酸苏氨酸脯氨酸突变基因1 精氨酸苯丙氨酸亮氨酸苏氨酸脯氨酸突变基因2 精氨酸亮氨酸亮氨酸苏氨酸脯氨酸突变基因3 精氨酸苯丙氨酸苏氨酸酪氨酸丙氨酸根据上述氨基酸序列确定这3种突变基因DNA分子的改变极可能是()A.突变基因1和2为一个碱基的替换,突变基因3为一个碱基的增添B.突变基因2和3为一个碱基的替换,突变基因1为一个碱基的增添C.突变基因1为一个碱基的替换,突变基因2和3为一个碱基的增添D.突变基因2为一个碱基的替换,突变基因1和3为一个碱基的增添5. 下表为3个不同小麦杂交组合及其子代的表现型和植株数目:据表分析,下列推断不正确...的()A.6个亲本都是杂合体B.抗病对感病为显性C.红种皮对白种皮为显性D.这两对性状自由组合6.右图为马的生活史, 下列有关此图的叙述中正确的是()①有丝分裂发生在Ⅰ→Ⅱ、Ⅳ→Ⅰ②基因重组发生在Ⅲ→Ⅳ之间③基因突变可发生在Ⅰ→Ⅱ、Ⅱ→Ⅲ、Ⅳ→Ⅰ④Ⅳ为新个体发育的起点A.①②③B.①③④C.①④D.②③④7. 长期接触到X的射线人群,他(她)们得后代中遗传病的发病率明显提高,其主要原因是这一人群的生殖细胞很可能发生A.基因重组B.基因分离C.基因互换D.基因突变8.用花药离体培养技术培养出马铃薯植株,当该植株的细胞进行减数分裂时,观察到染色体正常联会,此时该细胞内共有12个四分体。
陕西省榆林市神木中学高二生物上学期开学试卷(含解析)
2015-2016学年陕西省榆林市神木中学高二(上)开学生物试卷一、选择题(本题共6小题,每小题6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下列有关人体细胞分裂的叙述,正确的是()A.有丝分裂与减数分裂相比,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的概率增加B.减数第二次分裂前期细胞中的DNA数目与有丝分裂中期的相同C.减数第二次分裂的细胞中无同源染色体,染色体数都为23条D.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与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细胞中都有两个染色体组2.某DNA分子有2000个脱氧核苷酸,已知它的一条单链上A:G:T:C=1:2:3:4,若该DNA分子复制一次,则需要腺嘌呤脱氧核苷酸的数量是()A.200 B.300 C.400 D.8003.关于基因频率的叙述中,错误的是()A.基因频率是指基因在某个种群中出现的比例B.基因频率越大,突变率越高C.突变和基因重组都会造成基因频率的改变D.自然选择会使原来同一种群的基因频率向着不同的方向发展4.某种植物病毒V是通过稻飞虱吸食水稻汁液在水稻间传播的,稻田中青蛙数量的增加可减少该病毒在水稻间的传播.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青蛙与稻飞虱是捕食关系B.水稻和青蛙是竞争关系C.病毒V与青蛙是寄生关系D.水稻和病毒V是互利共生关系5.人的X染色体和Y染色体大小、形态不完全相同,但存在着同源区(Ⅱ)和非同源区(Ⅰ、Ⅲ),如图所示.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A.若某病是由位于非同源区Ⅲ上的致病基因控制的,则患者均为男性B.若X、Y染色体上存在一对等位基因,则该对等位基因位于同源区(Ⅱ)上C.若某病是由位于非同源区Ⅰ上的显性基因控制的,则男性患者的儿子一定患病D.若某病是由位于非同源区Ⅰ上的隐性基因控制的,则患病女性的儿子一定是患者6.如图表示生物新物种形成的基本环节,对图示分析正确的是()A.图中A表示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为进化提供原材料B.种群基因频率的定向改变是形成新物种的前提C.图中B表示地理隔离,是新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D.图中C表示生殖隔离,指两种生物不能杂交产生后代二、解答题(共4小题,满分54分)7.如图是基因型为DdEe的同一种生物三个不同时期的细胞分裂图,请据图回答:(1)图A属分裂的期.细胞中有个四分体.(2)图B细胞内含有个DNA分子.(3)图C细胞的名称是,它分裂后得到的细胞为和.8.如图为甲种遗传病(基因为A、a)和乙种遗传病(基因为B、b)的家系图.其中一种遗传病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另一种病的致病基因在男性个体中最多含有一个.请回答以下问题(概率用分数表示).(1)甲病的遗传方式为(2)乙病的遗传方式为.(3)Ⅲ﹣2的基因型及其概率为.(4)如果Ⅲ﹣1的父亲是乙病患者,母亲正常,而她又有个患甲病的弟弟,则Ⅲ﹣1与Ⅲ﹣2生一个孩子H兼患两病的概率为.9.如图表示以DNA为模板转录RNA的过程图解.图中4、5表示两种功能不同的酶,请据图分析回答下列问题:(1)在玉米的叶肉细胞中,能够进行该过程的细胞结构有、、.(2)复制过程中,DNA首先在的催化作用下,将DNA分子中碱基对内的断开,该过程称为.(3)转录在[ ] 的催化作用下,以其中的甲链为模板,以[ ] 为原料,由提供能量,按照原则,合成出[ ] .(4)在真核细胞的细胞核中,转录的产物通过进入到细胞质中,与结合在一起指导蛋白质的生物合成.10.回答有关种群和群落问题:(1)样方法调查时,取样的关键是,不能掺入主观因素.常用的取样方法有和.(2)若某种群基因型为AA的个体占18%,aa个体占6%,则A基因的频率为.(3)沙丘上惊现一片绿洲,是群落演替.(4)在对某种鼠的种群密度的调查中,第一次捕获并标志39只鼠,第二次捕获34只鼠,其中有标志鼠15只.则该种群数量为.若捕获一次之后,老鼠的警惕性提高,第二次捕获有标记的难度加大,那么通过上述方法计算得到的种群密度比实际值.(5)“螳螂捕蝉,黄雀在后”,体现了黄雀、螳螂和蝉的关系是.2015-2016学年陕西省榆林市神木中学高二(上)开学生物试卷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选择题(本题共6小题,每小题6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下列有关人体细胞分裂的叙述,正确的是()A.有丝分裂与减数分裂相比,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的概率增加B.减数第二次分裂前期细胞中的DNA数目与有丝分裂中期的相同C.减数第二次分裂的细胞中无同源染色体,染色体数都为23条D.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与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细胞中都有两个染色体组【考点】细胞的减数分裂;细胞有丝分裂不同时期的特点.【分析】1、有丝分裂过程中可能发生的变异类型有基因突变和染色体变异,减数分裂过程中可能发生的变异类型有基因突变、基因重组和染色体变异.2、有丝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和DNA变化特点(体细胞染色体为2N):(1)染色体变化:后期加倍(4N),平时不变(2N);(2)DNA变化:间期加倍(2N→4N),末期还原(2N);3、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和DNA含量变化规律:减数第一次分裂减数第二次分裂前期中期后期末期前期中期后期末期染色体2n 2n 2n n n n 2n n DNA数目4n 4n 4n 2n 2n 2n 2n n 【解答】解:A、有丝分裂过程中不会发生基因重组,A错误;B、减数第二次分裂前期细胞中的DNA数目是有丝分裂中期的一半,B错误;C、减数第二次分裂的细胞中无同源染色体,前期、中期和末期细胞中只有23条染色体,但后期细胞中有46条染色体,C错误;D、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与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细胞中都有两个染色体组,D正确.故选:D.【点评】本题考查细胞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的相关知识,要求考生识记细胞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不同时期的特点,掌握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DNA含量变化规律,能结合所学的知识准确判断各选项.2.某DNA分子有2000个脱氧核苷酸,已知它的一条单链上A:G:T:C=1:2:3:4,若该DNA分子复制一次,则需要腺嘌呤脱氧核苷酸的数量是()A.200 B.300 C.400 D.800【考点】DNA分子结构的主要特点;DNA分子的复制.【分析】碱基互补配对原则的规律:(1)在双链DNA分子中,互补碱基两两相等,A=T,C=G,A+G=C+T,即嘌呤碱基总数等于嘧啶碱基总数.(2)DNA分子的一条单链中(A+T)÷(G+C)的比值等于其互补链和整个DNA分子中该种比例的比值;(3)DNA分子一条链中(A+G)÷(T+C)的比值与互补链中的该种碱基的比值互为倒数,在整个双链中该比值等于1;(4)不同生物的DNA分子中互补配对的碱基之和的比值不同,即(A+T)÷(C+G)的比值不同.该比值体现了不同生物DNA分子的特异性.(5)双链DNA分子中,A=(A1+A2)÷2,其他碱基同理.【解答】解:已知它的一条单链上A1:G1:T1:C1=1:2:3:4,根据碱基互补配对原则可知,另一条链上A2:G2:T2:C2=3:4:1:2,因此该DNA分子中,A:G:T:C=1:2:3:4=2:3:2:3,则该DNA分子含有腺嘌呤脱氧核苷酸的数量是2000×=400.因此该DNA 分子复制一次,需要腺嘌呤脱氧核苷酸的数量是(21﹣1)×400=400个.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DNA分子结构的主要特点、DNA分子复制,要求考生识记DNA分子结构的主要特点,掌握碱基互补配对原则的应用和DNA分子半保留复制特点,能运用其延伸规律进行简单的计算,属于考纲识记和理解层次的考查.3.关于基因频率的叙述中,错误的是()A.基因频率是指基因在某个种群中出现的比例B.基因频率越大,突变率越高C.突变和基因重组都会造成基因频率的改变D.自然选择会使原来同一种群的基因频率向着不同的方向发展【考点】基因频率的变化.【分析】基因频率是指在种群基因库中,某基因占所有等位基因的比例;引起基因频率变化的因素有突变和基因重组、自然选择、迁入和迁出、遗传漂变等,自然选择使种群基因频率发生定向改变,生物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频率的定向改变.【解答】解:A、种群的基因频率是指在种群基因库中,某基因占所有等位基因的比例,等位基因的基因频率之和为1,A正确;B、基因频率越大,突变的个体数就越多,而突变率不变,B错误;C、基因突变、基因重组和自然选择会造成基因频率的改变,C正确;D、自然选择会使原来同一种群的基因频率向着不同的方向发展,D正确.故选:B.【点评】本题考查了基因频率的概念、基因频率变化的因素、生物进化的实质等有关知识,对于现代生物进化理论内容的理解是本题考查的重点.4.某种植物病毒V是通过稻飞虱吸食水稻汁液在水稻间传播的,稻田中青蛙数量的增加可减少该病毒在水稻间的传播.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青蛙与稻飞虱是捕食关系B.水稻和青蛙是竞争关系C.病毒V与青蛙是寄生关系D.水稻和病毒V是互利共生关系【考点】种间关系.【分析】物种之间的关系分种内关系和种间关系.种内关系是同种生物之间的关系,分种内互助和种内斗争.种间关系是不同物种之间的关系,分互利共生、竞争、捕食和寄生.互利共生是指同生共死的两个物种之间的关系,如根瘤菌和豆科植物;竞争是指由于竞争同一食物、栖息地等两物种之间的争斗关系,如大小草履虫;捕食是捕食者和被捕食者的关系,如猫和老鼠;寄生是指一种生物寄生在另一种生物的体内或体表,如T2噬菌体与大肠杆菌【解答】解:A、稻田中青蛙以稻飞虱作为食物,两者为捕食关系,故A选项正确;B、水稻和青蛙并未利用共同的资源,两者不是竞争关系,故B选项错误;C、病毒V和水稻之间是寄生的关系,故C选项错误;D、水稻和病毒V之间是寄生的关系,故D选项错误.故选:A.【点评】本题着重考查了种间关系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能识记并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形成一定知识网络的能力,并且具有一定的分析能力和理解能力.5.人的X染色体和Y染色体大小、形态不完全相同,但存在着同源区(Ⅱ)和非同源区(Ⅰ、Ⅲ),如图所示.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A.若某病是由位于非同源区Ⅲ上的致病基因控制的,则患者均为男性B.若X、Y染色体上存在一对等位基因,则该对等位基因位于同源区(Ⅱ)上C.若某病是由位于非同源区Ⅰ上的显性基因控制的,则男性患者的儿子一定患病D.若某病是由位于非同源区Ⅰ上的隐性基因控制的,则患病女性的儿子一定是患者【考点】伴性遗传.【分析】据图分析,I片段上是位于X染色体上的非同源区段,隐性基因控制的遗传病为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男性患病率高于女性;同源区段Ⅱ上存在等位基因,II片段上基因控制的遗传病,男性患病率可能不等于女性;Ⅲ片段是位于Y染色体上的非同源区段,Ⅲ片段上基因控制的遗传病为伴Y遗传,患病者全为男性.【解答】解:A、由题图可以看出,Ⅲ片段位于Y染色体上,X染色体上无对应的部分,因此若某病是位于Ⅲ片段上致病基因控制的,则患者均为男性,A正确;B、由题图可知Ⅱ片段是X、Y的同源区段,因此在该部位会存在等位基因,B正确;C、由题图可知Ⅰ片段位于X染色体上,Y染色体上无对于区段.若该区段的疾病由显性基因控制,男患者致病基因总是传递给女儿,则女儿一定患病,而儿子是否患病由母方决定,C错误;D、若某病是位于I片段上隐性致病基因控制的,儿子的X染色体一定来自于母方,因此患病女性的儿子一定是患者,D正确.故选:C.【点评】本题以性染色体为素材,着重考查学生对伴性遗传相关知识的理解能力和利用所学知识进行推理判断的能力,有一定的难度.正确解读题图理解Ⅰ、Ⅱ、Ⅲ区段的位置,及各区段的基因的遗传特点,根据具体问题正确写出遗传图解是解题的关键.6.如图表示生物新物种形成的基本环节,对图示分析正确的是()A.图中A表示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为进化提供原材料B.种群基因频率的定向改变是形成新物种的前提C.图中B表示地理隔离,是新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D.图中C表示生殖隔离,指两种生物不能杂交产生后代【考点】物种的概念与形成;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主要内容.【分析】物种形成最常见的方式是通过突变和重组产生可遗传变异,经过漫长年代的地理隔离积累产生生殖隔离,从而形成新物种.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图中A是突变和基因重组,突变包括基因突变和染色体变异;B表示地理隔离;C表示生殖隔离.【解答】解:A、图中A表示突变(包括基因突变和染色体变异)和基因重组,为进化提供原材料,A错误;B、只有种群基因频率定向,才能使不同种群的基因库形成明显的差异,并逐渐出现生殖隔离,产生新物种,所以种群基因频率定向改变是形成新物种的前提,B正确;C、图中B表示地理隔离,隔离(包括地理隔离和生殖隔离)是新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而不只是地理隔离,C错误;D、图中C表示生殖隔离,指两种生物不能杂交或能杂交不能产生后代或杂交产生不育后代,D错误.故选:B.【点评】本题考查新物种形成的基本环节,意在考查学生理解新物种形成的知识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的能力以及识图分析能力.现代进化理论内容: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突变和基因重组为进化提供原材料;自然选择导致种群基因频率的定向改变;通过隔离形成新的物种.二、解答题(共4小题,满分54分)7.如图是基因型为DdEe的同一种生物三个不同时期的细胞分裂图,请据图回答:(1)图A属减数第一次分裂的前期.细胞中有 2 个四分体.(2)图B细胞内含有8 个DNA分子.(3)图C细胞的名称是次级卵母细胞,它分裂后得到的细胞为卵细胞和极体.【考点】细胞的减数分裂.【分析】分析题图:图示为同一种生物三个不同时期的细胞分裂图,A细胞含有同源染色体,且同源染色体正在联会配对,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B细胞含有同源染色体,且同源染色体正在分离,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C细胞不含同源染色体,且着丝点分裂,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解答】解:(1)图A细胞含有同源染色体,且同源染色体正在联会配对形成四分体,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四分体时期);四分体是由同源染色体两两配对形成的,即一个四分体就是一对联会的同源染色体,因此图A细胞含有2个四分体.(2)图B细胞内含有4条染色体,8条染色单体和8个DNA分子.(3)图C细胞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且细胞质不均等分裂,称为次级卵母细胞,其分裂形成的子细胞为卵细胞和极体.故答案为:(1)减数第一次前 2(2)8(3)次级卵母细胞卵细胞极体【点评】解答本题的关键是细胞分裂图象的识别,要求学生掌握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过程特点,能正确区分两者,准确辨别图示细胞的分裂方式及所处时期.细胞分裂图象辨别的重要依据是同源染色体,要求学生能正确识别同源染色体,判断同源染色体的有无,若有同源染色体,还需判断同源染色体有无特殊行为.8.如图为甲种遗传病(基因为A、a)和乙种遗传病(基因为B、b)的家系图.其中一种遗传病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另一种病的致病基因在男性个体中最多含有一个.请回答以下问题(概率用分数表示).(1)甲病的遗传方式为伴X隐性遗传病(2)乙病的遗传方式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3)Ⅲ﹣2的基因型及其概率为BBX A Y或BbX A Y .(4)如果Ⅲ﹣1的父亲是乙病患者,母亲正常,而她又有个患甲病的弟弟,则Ⅲ﹣1与Ⅲ﹣2生一个孩子H兼患两病的概率为.【考点】伴性遗传;常见的人类遗传病.【分析】人类遗传病的遗传方式:根据遗传系谱图推测,“无中生有”是隐性,“无”指的是父母均不患病,“有”指的是子代中有患病个体;隐性遗传看女病,后代女儿患病父亲正常的话是常染色体遗传.“有中生无”是显性,“有”指的是父母患病,“无”指的是后代中有正常个体;显性遗传看男病,儿子正常母亲患病为常染色体遗传,母女都患病为伴X 染色体遗传.母亲和女儿都正常,遗传病只在男子之间遗传的话,极有可能是伴Y染色体遗传.【解答】解:(1)(2)分析系谱图,Ⅰ﹣1与Ⅰ﹣2正常,生出了有乙病的Ⅱ﹣1女孩,所以乙病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由题干已知一种遗传病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另一种病的致病基因在男性个体中最多含有一个,则甲病在X染色体上.由图可知Ⅱ﹣3与Ⅱ﹣2正常,生出了有乙病的Ⅲ﹣3有甲病,所以甲病为伴X隐性遗传病.(3)根据已经判断的遗传方式,Ⅱ﹣3与Ⅱ﹣2的基因型分别是BbX A Y、BbX A X a,则Ⅲ﹣2的基因型及其概率为BBX A Y或BbX A Y.(4)由于Ⅲ﹣1的父亲是乙病患者,母亲正常,而她又有个患甲病的弟弟,则Ⅲ﹣1的基因型及其概率为BbX A X A或BbX A X a.因此,Ⅲ﹣1与Ⅲ﹣2生一个孩子H兼患两病的概率为×=.故答案为:(1)伴X隐性遗传病(2)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3)BBX A Y或BbX A Y(4)【点评】本题考查常见的人类遗传病的相关知识点,意在考查学生对人类遗传病遗传规律的理解与掌握程度,培养学生析题解题和遗传概率计算的能力.9.如图表示以DNA为模板转录RNA的过程图解.图中4、5表示两种功能不同的酶,请据图分析回答下列问题:(1)在玉米的叶肉细胞中,能够进行该过程的细胞结构有细胞核、线粒体、叶绿体.(2)复制过程中,DNA首先在解旋酶的催化作用下,将DNA分子中碱基对内的氢键断开,该过程称为解旋.(3)转录在[ 4 ] RNA聚合酶的催化作用下,以其中的甲链为模板,以[ 3 ] 核糖核苷酸为原料,由ATP 提供能量,按照碱基互补配对原则,合成出[ 2 ] mRNA .(4)在真核细胞的细胞核中,转录的产物通过核孔进入到细胞质中,与核糖体结合在一起指导蛋白质的生物合成.【考点】遗传信息的转录和翻译;DNA分子的复制.【分析】分析题图:图示表示以DNA为模板转录RNA的过程图解,其中1表示DNA分子;2表示转录形成的RNA分子;3表示转录的原料﹣﹣核糖核苷酸;4表示RNA聚合酶;5表示解旋酶.【解答】解:(1)图示为转录过程,在玉米的叶肉细胞中,转录过程主要发生在细胞核中,此外在线粒体和叶绿体中也能进行.(2)复制过程中,DNA首先在解旋酶的催化作用下,将DNA分子中碱基对内的氢键断开,该过程称为解旋.(3)解旋后,在4RNA聚合酶的催化作用下,以DNA的一条链为模板,以四种游离的3核糖核苷酸为原料,由ATP提供能量,按照碱基互补配对原则,合成出信使RNA.(4)在真核细胞的细胞核中,转录形成的mRNA通过核孔进入细胞质,与核糖体结合在一起进行翻译过程.故答案为:(1)细胞核、线粒体、叶绿体(2)解旋酶氢键解旋(3)4 RNA聚合酶 3 核糖核苷酸 ATP 碱基互补配对 2 mRNA(4)核孔核糖体【点评】本题结合转录过程图解,考查遗传信息的转录和翻译,要求考生识记遗传信息转录和翻译的过程、场所、条件及产物等基础知识,能准确判断图中各物质的名称,再结合所学的知识准确答题.10.回答有关种群和群落问题:(1)样方法调查时,取样的关键是随机取样,不能掺入主观因素.常用的取样方法有五点取样法和等距取样法.(2)若某种群基因型为AA的个体占18%,aa个体占6%,则A基因的频率为56% .(3)沙丘上惊现一片绿洲,是群落初生演替.(4)在对某种鼠的种群密度的调查中,第一次捕获并标志39只鼠,第二次捕获34只鼠,其中有标志鼠15只.则该种群数量为88 .若捕获一次之后,老鼠的警惕性提高,第二次捕获有标记的难度加大,那么通过上述方法计算得到的种群密度比实际值偏大.(5)“螳螂捕蝉,黄雀在后”,体现了黄雀、螳螂和蝉的关系是捕食.【考点】估算种群密度的方法.【分析】标志重捕法是在被调查种群的生存环境中捕获一部分个体将这些个体进行标志后再放回原来的环境,经过一定期限后进行重捕,根据重捕中标志的个体占总捕数的比例,来估计该种群的数量.设该地段种群中个体数为N,其中标志总数为M,重捕总数为n,重捕中被标志的个体数为m,则N:M=n:m.生物之间的关系包括:种内关系和种间关系.种内关系包括种内互助和种内竞争;种间关系包括①共生、②寄生、③捕食、④种间竞争几种方式.【解答】解:(1)样方法调查时,取样的关键是随机取样,不能掺入主观因素.常用的取样方法有五点取样法和等距取样法.(2)若某种群基因型为AA的个体占18%,aa个体占6%,则Aa为76%,因此A基因的频率=18%+76%÷2=56%.(3)沙丘上原来没有任何生物,因此惊现一片绿洲属于群落的初生演替.(4)根据标志重捕法计算公式:种群中个体数(N):标记总数=重捕总数:重捕中被标志的个体数,即N:39=34:15,N≈88只.因此该草场中鼠的种群数量大约为88只.若捕获一次之后,老鼠的警惕性提高,第二次捕获有标记的难度加大,则重捕中被标志的个体数偏小,那么通过上述方法计算得到的种群密度比实际值偏大.(5)螳螂捕蝉,黄雀捕螳螂,都是为了获取食物维持生存,因此“螳螂捕蝉,黄雀在后”,体现了黄雀、螳螂和蝉的关系是捕食关系.故答案为:(1)随机取样五点取样法等距取样法(2)56%(3)初生(4)88 偏大(5)捕食【点评】本题考查了种群和群落以及基因频率计算的有关知识,要求考生掌握种群密度调查的有关方法;能够利用基因型频率计算基因频率;区分初生演替和次生演替,在结合所学知识进行解题.。
陕西省榆林市高二生物上学期期中试题
2017--2018学年第一学期期中考试高二年级生物试题时间:90分钟总分:100分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60分)1.艾弗里通过肺炎双球菌体外转化实验发现,使无毒的R型细菌转化为有毒的S型细菌的物质是()A. RNAB.蛋白质C.多糖D. DNA2.下列关于探索DNA是遗传物质实验的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格里菲思实验中肺炎双球菌R型转化为S型是基因突变的结果B.格里菲思实验证明了DNA是肺炎双球菌的遗传物质C.赫尔希和蔡斯实验中T2噬菌体的DNA是用32P直接标记的D.赫尔希和蔡斯实验证明了DNA是T2噬菌体的遗传物质3.在人类探究遗传物质的过程中,科学家以T2噬菌体作为实验材料,利用放射性同位素标记技术完成了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在此实验中,用35S、32P分别标记的是噬菌体的A.DNA、蛋白质 B.蛋白质、蛋白质 C.DNA、DNA D.蛋白质、DNA 4.下列关于“DNA是生物的主要遗传物质”的叙述,正确的是()A.所有生物的遗传物质都是DNAB.真核生物、原核生物、大部分病毒的遗传物质是DNA,少数病毒的遗传物质是RNA C.动物、植物、真菌的遗传物质是DNA,除此之外的其他生物的遗传物质是RNAD.真核生物、原核生物的遗传物质是DNA,其他生物的遗传物质是RNA5.关于DNA分子结构的描述,正确的是()A.DNA分子由核糖、磷酸和碱基组成B.DNA分子中磷酸和脱氧核糖由氢键交替连接C.DNA分子中4种碱基分别是腺嘌呤、鸟嘌呤、胞嘧啶和尿嘧啶D.DNA分子的基本单位是脱氧核苷酸6、已知1个DNA分子中含有4000个碱基对,其中胞嘧啶有2200个,这个DNA分子中应含有的脱氧核苷酸的数目和腺嘌呤的数目分别是()A、4000个和900个B、4000个和1800个C、8000个和1800个D、8000个和3600个7、下列各图中,图形分别代表磷酸、脱氧核糖和碱基,在制作脱氧核苷酸模型时,各部件之间需要连接。
榆林市高三生物第一学期期中试卷16
榆林市高三生物第一学期期中试卷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45分)1. 下列关于遗传学的基本概念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 隐性性状就是指纯合子杂交产生的子一代没表现出来的性状B. 猪的白毛和黑毛,马的长毛和卷毛都是相对性状C. 杂合体的双亲可能是杂合体D. 后代中同时出现显性性状和隐性性状的现象叫性状分离2. 下列关于植物体细胞杂交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 必须有纤维素酶和果胶酶B 要经过组织培养过程C 可以实现种间或种内杂交D 原生质体融合必须借助诱导剂3. 下列有关人体血液中胰岛素和胰高血溏素对血糖浓度变化影响的叙述,正确的是()A.当小肠大量吸收葡萄糖时,胰岛A细胞分泌的胰高血糖素减少B.若数小时未进食,胰岛B细胞分泌的胰岛素会增加C.胰高血糖素会刺激肌肉细胞从血浆中吸收葡萄糖D.高浓度的胰岛素会刺激肝脏分解糖元4. 如图是人体细胞中两种重要有机物B、E的元素组成及相互关系图,关于此图的叙述正确的是()①细胞核中能发生E~G的过程②细胞质中能发生G~B的过程③B具有多种重要功能是由于b的种类、数目、排列次序及空间结构不同④E具有多种重要功能是因为B的排列顺序不同⑤E是人类的遗传物质A.①②B.①②③⑤C.①②④⑤D.①②③④⑤5.6.7. 脑严重缺血时,会造成脑组织细胞水肿,产生这一现象的有关原因是()A.脑细胞中的钠离子浓度升高 B. 脑细胞中三磷酸腺苷合成增多C.脑细胞中的钾离子浓度升高 D. 脑细胞中的钠离子浓度降低8.9. 下列有关能量的表述,正确的是()A.正常情况下,生物体的总能源、主要能源物质、储备能源物质、直接能源物质分别是光能、糖类、蛋白质、ATPB.只有绿色植物可以利用光能C.动物和人体内,形成ATP的途径只有呼吸作用D.每克脂肪储能多于每克糖类的主要原因是脂肪分了中含C、H比例高10.11. 按照现代免疫的概念划分,下列物质属于抗原的是()A.给贫血患者输入的同型红细胞悬液中的红细胞B.因强烈击打体表而破裂的红细胞C.自身新生成的白细胞D.为体弱者注射的免疫球蛋白12. 下列物质中,可以在叶绿体类囊体薄膜上被消耗的有()A.水、二氧化碳、ATP B.氧气、水、ATPC.水、ADP、Pi D.ADP、C3、水13. 蛋白质是决定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重要物质。
榆林市高三生物第一学期期中试卷3 (2)
榆林市高三生物第一学期期中试卷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45分)1. 下列关于生物工程相关知识的叙述,正确的是()A.在基因工程操作中为了获得重组质粒,必须用相同的限制性内切酶,露出的黏性末端可以不相同B.若要生产转基因抗病水稻,可将目的基因先导入到大肠杆菌中,再转入水稻细胞中C.植物体细胞杂交,能克服远源杂交不亲和的障碍,培育出的新品种一定不是单倍体D.基因治疗主要是对具有缺陷的身体细胞进行全面修复2. 右图为电子显微镜视野中观察到的某细胞的一部分。
下列有关该细胞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此细胞是真核细胞或原核细胞B.此细胞不可能是细菌细胞,有可能是酵母菌细胞C.该图对细胞结构的认识深入到纳米水平D.结构1、3、5可发生氢键的形成3. 机体在一定时间内,呼吸作用产生的CO2mol数与消耗的O2mol数的比值,常被用来判断呼吸分解有机物的种类。
根据葡萄糖彻底氧化分解反应式计算,此比值应是()A.0.5 B.1.0 C.1.5 D.2.04.5. 下列关于生物变异和进化的叙述,正确的是()A、基因突变的有害或有利往往取决于环境条件B.新物种的形成必须经过种群之间的地理隔离C.生物体内的基因突变属于可遗传的变异D.环境条件稳定时种群的基因频率不会发生变化6. 在产热方面,具有协同作用的激素是()A.促甲状腺激素、肾上腺素B.促甲状腺激素、胰岛素C.甲状腺激素、肾上腺素D.抗利尿激素、甲状腺激素7. 圆褐固氮菌和根瘤菌的共同特点是()①都是异养生物②都能分泌生长素③都能将氮还原为氨④都能够与大豆共生⑤都是原核生物A.①③⑤B.②③⑤C.①④⑤D.②④⑤8. 异色瓢虫是一种有益的变温动物,越冬期间体内甘油、葡萄糖含量会增多。
下列有关异色瓢虫在越冬期间的推断,不合理的是()A.体内甘油、葡萄糖含量增多,可防止冻伤,有利于抗寒B.因气温较低,异色瓢虫有氧呼吸增强,消耗的葡萄糖和氧气增多C.体内自由水与结合水的比值会下降,体内相关酶活性也下降D.细胞膜的结构特性和功能特性都会不同程度地减弱9. 用生长素除草,其原理与下列叙述相似的一项是()A.用生长素培育无籽茄子B.修剪、制造植物盆景C.雪松保持塔型树姿D.除去种子后的子房停止发育10. 人的ABO血型决定于3个等位基因:IA、IB、i。
高二年级生物上册期中考试试卷.doc
高二年级生物上册期中考试试卷学号姓名第Ⅰ卷(选择题,本卷共30小题。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请将你认为正确的代号填在卷Ⅱ的答题栏中1. 关于无性生殖和有性生殖的叙述正确的是A.无性生殖由母体直接产生新个体,不产生生殖细胞B.用马铃薯块茎的芽体繁殖后代是出芽生殖C.无性生殖不进行减数分裂,有性生殖能进行减数分裂,所以能进行有性生殖的生物一定不能进行无性生殖D.克隆羊产生属于无性生殖2. 某株名贵花卉用种子繁殖会发生性状分离。
为了防止性状分离并快速繁殖,可以利用该植物的一部分器官或组织进行离体培养,发育出完整的植株。
进行离体培养时不应采用该植株的A.茎尖B.子房壁C.叶片D.花粉粒3. 中心法则包括下列遗传信息的转变过程,其中揭示生物遗传实质的是A.从DNA→DNA的复制过程B.从DNA→RNA的转录过程C.从RNA→蛋白质的翻译过程D.从RNA→DNA的逆转录过程4. 以下属于个体发育的是A.从蝌蚪到成蛙B.从鸡受精卵到此鸡性成熟C.从玉米种子萌发到收获D.从幼牛出生到此牛性成熟5. 被子植物双受精过程发生在下列哪一结构中A.花粉管B.雌蕊柱头上C.花药D.胚囊6.一条染色单体含有1个双链的DNA分子,那么,四分体时期中的1条染色体含有A.4个双链的DNA分子B.2个双链的DNA分子C.2个单链的DNA分子D.1个双链的DNA分子7. 逆转录酶有下述功能A.以RNA为模板,合成DNAB.以RNA为模板,合成RNAC.以RNA为模板,合成肽链D.以DNA为模板,合成RNA8. 生殖是生物的基本特征之一,下面与生物生殖和细胞分裂有关的叙述正确的是①细菌以二分裂方式增殖,不存在有丝分裂②昆虫进行有性生殖,不存在有丝分裂③病毒都在活细胞内增殖,不存在有丝分裂④水螅能进行出芽生殖,不存在减数分裂⑤两栖动物进行有性生殖,不存在无丝分裂A.①②③B.①④C.①③D.③⑤9.决定DNA遗传特异性的是A.脱氧核苷酸链上磷酸和脱氧核糖的排列特点B.嘌吟总数与嘧啶总数的比值C .碱基互补配对的原则D .碱基排列顺序10.下图中甲~丁为某动物(染色体数=2n )睾丸中细胞分裂不同时期的染色体数、染色单体数和DNA 分子数的比例图,关于此图叙述错误的是A.甲图可表示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B.乙图可表示减数第二次分裂前期C.丙图可表示有丝分裂间期的第一阶段D.丁图可表示有丝分裂后期11.水稻的体细胞含有24条染色体,在一般的情况下,它的极核、子房壁细胞和胚乳细胞所含的染色体数目依次是A.12、24、24B.24、24、36C.12、24、36D.24、24、2412.某双链DNA 分子中,已知其中一条链中碱基数目比例关系为(A +T )/(G +C )=0.4,则另一条链中(A +T )/(G +C )为A.1.25B.0.4C.0.6D.无法确定 13.大豆种子和玉米种子贮存营养的结构分别是由什么发育来的A.受精卵、受精卵 B .受精极核、受精极核 C.受精卵、受精极核 D.受精极核、受精卵14.精细胞在形成的过程中所经历的正确顺序是①同源染色体的分离②联会③染色体的复制④细胞质的分裂⑤染色单体间的交叉互换 A.③②①⑤④B.③⑤②①④C.③①②⑤④D.③②⑤①④15.右图中甲、乙都表示被子植物个体发育中胚和胚乳的发育情况,下列判断中正确的是A.b 表示胚的发育,图甲表示玉米种子的形成B.b 表示胚乳的发育,图甲表示大豆种子的形成C.d 表示胚的发育,图乙表示玉米种子的形成D.c 表示胚的发育,图乙表示大豆种子的形成 16.在真核生物的下列生理过程中,发生DNA 分子解旋的是①DNA 的复制 ②转录 ③翻译 ④逆转录 A .①④ B.③④ C. ②③ D. ①② 17.决定氨基酸的密码子是指A. DNA 上的3个相邻的碱基B.转移RNA 上的3个 相邻的碱基C.信使RNA 上的3个相邻的碱基D.基因上的3个相邻的碱基 18.在一般情况下,下列细胞中,一定含等位基因的是A.果蝇的精子B.人的成熟红细胞C.牛的次级卵母细胞D.马的肝细胞19有一对夫妇均为双眼皮,他们各自的父亲都是单眼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5-2016学年陕西省榆林中学高二(上)期中生物试卷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一、单选题(本大题共29小题,共58.0分)1.驻伊美军生擒了落荒中的萨达姆.萨已面目全非,让人很难辨其真伪.假如你是一位专家,你认为在美国情报局原已获得萨达姆的照片、指纹、口腔上皮细胞标本、皮屑标本的条件下,哪种鉴定方法最可靠()A.研究嫌疑人的牙齿结构、成分和年龄,然后进行分析判断B.鉴定指纹特点,并与档案指纹相比较,进行确认C.检测嫌疑人口腔上皮细胞中DNA分子的碱基排列顺序,并与档案的相比较D.检测嫌疑人口腔上皮细胞中蛋白质种类,并与档案的相比较【答案】C【解析】解:DNA分子具有多样性和特异性,则检测嫌疑人口腔上皮细胞中DNA分子的碱基排列顺序,并与档案的相比较可辅助判案,方法最可靠.故选:C.DNA分子是一个独特的双螺旋结构,是由两条平行的脱氧核苷酸长链盘旋而成,外侧由脱氧核糖和磷酸交替连接构成基本骨架,内侧是碱基对(A-T;C-G)通过氢键连接.每个DNA分子上特有的脱氧核苷酸排列顺序,说明DNA分子具有特异性.本题考查DNA分子特异性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和判断能力,运用所学知识综合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2.测得某DNA片段含有碱基1600个,其中A占30%,问该DNA复制两次需要游离的鸟嘌呤脱氧核苷酸有多少个()A.2000个B.800个C.1000个D.960个【答案】D【解析】解:根据分析可知,该DNA分子区段含有320个鸟嘌呤脱氧核苷酸.根据DNA半保留复制的特点,如果该DNA连续复制2次,需游离的鸟嘌呤脱氧核苷酸数目=(22-1)×320=960个.故选:D.1、根据碱基互补配对原则,A=T=30%,则C=G=50%-30%=20%,则G=20%×1600=320个.2、DNA复制两次需要游离的鸟嘌呤脱氧核苷酸(22-1)×320=960个.本题考查DNA分子结构的主要特点、DNA分子的复制,首先要求考生识记DNA分子结构的主要特点,能运用碱基互补配对原则计算出该DNA区段中鸟嘌呤脱氧核苷酸数目;其次根据DNA半保留复制的特点,计算出相应的数据.3.下列有关人体内造血干细胞中DNA复制的叙述,错误的是()A.该复制过程中遵循碱基互补配对原则B.复制特点是边解旋边复制、半保留复制C.该复制发生在有丝分裂的间期D.该复制过程需要RNA聚合酶和解旋酶【答案】D【解析】解:A、该复制过程中遵循碱基互补配对原则,A正确;B、复制特点是边解旋边复制、半保留复制,B正确;C、该复制发生在有丝分裂的间期,C正确;D、该复制过程需要DNA聚合酶和解旋酶,D错误.故选:D.DNA复制是以亲代DNA分子为模板合成子代DNA分子的过程.DNA复制条件:模板(DNA的双链)、能量(ATP水解提供)、酶(解旋酶和DNA聚合酶等)、原料(游离的脱氧核苷酸);DNA复制过程:边解旋边复制;DNA复制特点:半保留复制本题考查DNA分子复制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的识记能力和理解所学知识要点,把握知识间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网络结构的能力;能运用所学知识,准确判断问题的能力,属于考纲识记和理解层次的考查.4.1953年沃森和克里克利用X-射线衍射技术对DNA进行研究,提出了DNA分子的()A.元素组成B.基本组成单位C.化学组成D.双螺旋结构模型【答案】D【解析】解:DNA分子双螺旋结构模型是1953年沃森和克里克利用X-射线衍射技术对DNA进行研究提出的.故选:D.阅读题干可知,该题的知识点是DNA分子双螺旋结构模型的探究历程,先梳理相关知识点,然后结合题干信息进行解答.本题旨在考查DNA双螺旋结构模型探究过程中科学家的重大贡献的了解和识记能力.5.用车前草花叶病毒(HRV)的RNA与烟草花叶病毒(TMV)的蛋白质外壳组成重组病毒,用该病毒去感染车前草,则()A.车前草出现病斑,在车前草细胞中检测到HRVB.车前草不出现病斑C.车前草出现病斑,在车前草细胞中检测到TMVD.车前草出现病斑,在车前草中检测到HRV的RNA与TMV的蛋白质外壳【答案】A【解析】解:车前草花叶病毒和烟草花叶病毒的遗传物质都是RNA,用车前草花叶病毒(HRV)的RNA与烟草花叶病毒(TMV)的蛋白质外壳组成重组病毒,再用重组病毒去感染车前草,车前草会出现病斑,而且能在车前草细胞中检测到提供遗传物质RNA的病毒,即HRV.故选:A.病毒的遗传物质是DNA和RNA,车前草花叶病毒和烟草花叶病毒的遗传物质都是RNA,因此重组病毒侵染车前草后产生的子代应该与提供遗传物质的病毒相同.据此答题.本题考查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的实验,要求考生识记病毒的核酸组成及遗传物质,明确RNA病毒的遗传物质是RNA,进而根据题干中信息推断重组病毒侵染车前草后的结果.6.下列有关“肺炎双球菌的转化实验”,哪一项叙述是正确的()A.R型菌转化成S型菌是基因突变的结果B.S型菌DNA+活R型菌→S型菌+R型菌C.DNA酶+S型菌DNA+活R型菌→S型菌+R型菌D.格里菲思证明了DNA是遗传物质【答案】B【解析】解:A、R型菌转化成S型菌是基因重组的结果,A错误;B、S型肺炎双球菌的DNA是转化因子,能使R型肺炎双球菌转化为S型肺炎双球菌,所以用S型菌DNA与活R型菌混合后,可能培养出S型菌和R型菌,B正确;C、用DNA酶处理S型菌DNA后,其所携带的遗传信息已失去,所以与活R型菌混合,不能培养出S型菌,只能培养出R型菌,C错误;D、格里菲思用活R型菌与死S型菌混合后注射到小鼠体内,可导致小鼠死亡,只能证明S型菌体内存在转化因子,不能证明DNA是遗传物质,D错误.故选:B.R型和S型肺炎双球菌的区别是前者没有荚膜(菌落表现粗糙),后者有荚膜(菌落表现光滑).由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可知,只有S型菌有毒,会导致小鼠死亡,S型菌的DNA才会是R型菌转化为S型菌.肺炎双球菌体内转化实验:R型细菌→小鼠→存活;S型细菌→小鼠→死亡;加热杀死的S型细菌→小鼠→存活;加热杀死的S型细菌+R 型细菌→小鼠→死亡.在艾弗里证明遗传物质是DNA的实验中,艾弗里将S型细菌的DNA、蛋白质、糖类等物质分离开,单独的、直接的观察它们各自的作用.另外还增加了一组对照实验,即DNA酶和S型活菌中提取的DNA与R型菌混合培养.本题难度不大,属于考纲中识记、理解层次的要求,着重考查了艾弗里的肺炎双球菌的转化实验,解题关键是明确遗传物质是DNA.7.如图为基因的作用与性状的表现流程示意图.请据图分析,正确的选项是()A.①过程是转录,它以DNA的两条链为模板、四种核苷酸为原料合成m RNAB.②过程中只需要m RNA、氨基酸、核糖体、酶、ATP即可完成C.人的镰刀型细胞贫血症是基因对性状的直接控制,使得结构蛋白发生变化所致D.某段DNA上发生了基因突变,则形成的m RNA、蛋白质一定会改变【答案】C【解析】解:A、①过程是转录,它以DNA的一条链为模板、四种核糖核苷酸为原料合成m RNA,A错误;B、②过程中除了需要m RNA、氨基酸、核糖体、酶、ATP外,还需要t RNA才能完成翻译过程,B错误;C、人的镰刀型细胞贫血症是基因对性状的直接控制,是通过控制血红蛋白的分子结构来直接影响性状的,C正确;D、某段DNA上发生了基因突变,如果参与转录,则形成的m RNA会改变,但由于密码子的简并性,所以合成的蛋白质不一定会改变,D错误.故选:C.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①表示转录,②表示翻译.基因对性状的控制可以通过控制酶的结构来控制代谢这程,从而控制生物的性状;也可以通过控制蛋白质的分子结构来直接影响性状.明确知识点,梳理相关的基础知识,分析题图,结合问题的具体提示综合作答.本题考查基因与性状关系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的识图能力和判断能力,运用所学知识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8.关于蛋白质生物合成的叙述,正确的是()A.一种t RNA可以携带多种氨基酸B.DNA聚合酶是在细胞核中合成的C.反密码子是位于m RNA上相邻的三个核糖核苷酸D.大多数氨基酸有两个以上的遗传密码【答案】D【解析】解:A、一种t RNA只能携带一种氨基酸,A错误;B、DNA聚合酶属于蛋白质,在细胞质的核糖体上合成,B错误;C、反密码子位于t RNA上,C错误;D、由于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约20种,而决定氨基酸的遗传密码有61种,所以大多数氨基酸有两个以上的遗传密码,D正确.故选:D.遗传信息位于DNA上,能控制蛋白质的合成;密码子位于m RNA,能编码氨基酸(终止密码子除外);反密码子位于t RNA上,能识别密码子并转运相应的氨基酸,且一种t RNA只能携带一种氨基酸,但一种氨基酸可能由一种或几种t RNA携带.本题考查遗传信息的转录和翻译、细胞器的结构和功能,首先要求考生识记RNA的种类及功能,明确密码子、反密码子和遗传信息所在的位置;其次还要求考生识记核糖体和线粒体的结构和功能,再对选项作出正确的判断.9.关于基因突变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基因突变是广泛存在的,并且对生物自身大多是有害的B.自然界基因突变的频率非常高C.人工诱变所引起的基因突变都是有利的D.基因突变是定向的【答案】A【解析】解:A、基因突变具有普遍性和多害少利性,是广泛存在的,对生物自身大多是有害的,A正确;B、自然界基因突变的频率非常低,B错误;C、基因突变多数是有害的,少数是有利的,C错误;D、基因突变是不定向性,自然选择是定向的,D错误.故选:A.1、基因突变的特点:普遍性、随机性、低频性、多害少利性、不定向性.2、基因突变发生的原因:内因和外因,其中外因是各种致癌因子,包括化学致癌因子、物理致癌因子和病毒致癌因子.3、基因突变分为自发突变和人工诱变.4、基因突变不一定会引起生物性状的改变.本题考查基因突变的相关知识,要求考生识记基因突变的概念、类型、特点、原因及意义等基础知识,掌握基因突变与性状改变之间的关系,能结合所学的知识准确判断各选项,属于考纲识记和理解层次的考查.10.运用不同生物学原理,可培育出各种符合人类需要的生物新品种.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培育青霉素高产菌株是利用基因突变的原理B.培育无子西瓜是利用基因重组的原理C.培育八倍体小黑麦利用的是染色体变异的原理D.培育抗虫棉是基因拼接或DNA分子重组原理【答案】B【解析】解:A、培育青霉素高产菌株是利用的是诱变育种,原理为基因突变,A正确;B、培育无子西瓜是利用的方法是多倍体育种,原理是染色体数目变异,B错误;C、培育八倍体小黑麦利用的方法是多倍体育种,原理是染色体数目变异,C正确;D、培育抗虫棉是将外源基因通过基因的拼接技术导入到棉花细胞中,并得到表达,其原理是基因拼接或DNA分子重组,D正确.故选:B.常见的育种方法有:本题考查生物育种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和判断能力,运用所学知识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11.多基因遗传病是一类在人群中发病率较高的遗传病.以下疾病属于多基因遗传病的是()①冠心病②21-三体综合征③抗维生素D佝偻病④青少年型糖尿病.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答案】B【解析】解:①冠心病是多基因遗传病,①正确;②21-三体综合征是染色体异常遗传病,②错误;③抗维生素D佝偻病是单基因遗传病,③错误;④青少年型糖尿病是多基因遗传病,④正确.阅读题干可知,该题的知识点是人类遗传病的类型,回忆人类遗传病的类型,然后分析选项进行解答.对于人类遗传病类型的识记是本题考查的重点.12.囊性纤维化病是一种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某对正常夫妇均有一个患该病的弟弟,但在家庭的其他成员中无该病患者.如果他们向你咨询他们的孩子患该病的概率有多大,你会怎样告诉他们?()A.“你们俩没有一人患病,因此你们的孩子也不会有患病的风险”B.“你们俩只是该致病基因的携带者,不会影响到你们的孩子”C.“由于你们俩的弟弟都患有该病,因此你们的孩子患该病的概率为”D.“根据家系遗传分析,你们的孩子患该病的概率为”【答案】C【解析】解:根据题意“囊性纤维化病是一种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这对夫妇都有一个患该病的弟弟,但在家庭的其他成员中无该病患者”分析可知,其双亲都是杂合子,这对夫妇携带该致病基因的可能性都为,他们生物子女患病可能性为x x=,ABD错误;C正确.故选:C.本题考查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的计算.解题的关键是能根据题意分析出这对夫妇的基因型.1、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由于致病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所以它的发生与性别无关,男女发病机会相等.2、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系谱中患者的分布散在的,通常看不到连续遗传现象,有时系谱中甚至只有先症者一个患者.3、常染色体隐性遗传患者的双亲表型往往正常,但都是致病基因的携带者,出生患儿的几率是,患儿的正常同胞中有的可能性为携带者.本题意在考查考生的理解应用能力,属于容易题.常染色体隐性遗传致病基因只有在纯合状态下才会致病.常染色体隐性遗传近亲婚配时,子女中隐性遗传病的发病率要比非近亲婚配者高得多,这是由于他们来自共同的祖先,往往具有某种共同的基因.13.下列关于生物可遗传变异的说法,正确的是()A.细菌的可遗传变异变来源是基因突变B.猫叫综合征不属于染色体变异C.只有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可以发生基因重组D.可遗传变异来源只有基因突变和染色体变异【答案】A【解析】解:A、细菌属于原核细胞,不含染色体,不进行有性生殖,所以其可遗传变异变来源是基因突变,A正确;B、猫叫综合征属于染色体结构变异中的缺失,B错误;C、基因重组包括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同源染色体上等位基因的交叉互换以及基因工程,C错误;D、可遗传变异来源包括基因突变、基因重组和染色体变异,D错误.1、生物变异包括可遗传变异和不可遗传变异;2、可遗传变异包括基因突变、基因重组和染色体变异.3、基因突变能发生在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过程中,能发生在病毒、原核生物和真核生物,在光学显微镜下观察不到.4、染色体变异发生在真核细胞中,原核细胞和病毒没有染色体结构,在显微镜下可以观察到.5、基因重组有自由组合和交叉互换两类.前者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的后期(非同源染色体的自由组合),后者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的四分体(同源染色体的非姐妹染色单体的交叉互换).另外,外源基因的导入也会引起基因重组.本题考查基因突变的特征、基因重组及其意义、染色体结构变异和数目变异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和判断能力,运用所学知识综合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14.下列关于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说法,错误的是()A.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是群落B.突变和基因重组产生进化的原材料C.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内基因频率的改变D.自然选择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答案】A【解析】解:A、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A错误;B、突变和基因重组产生生物进化的原材料,突变包括基因突变和染色体变异,B正确;C、生物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内基因频率的改变,C正确;D、自然选择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D正确.故选:A.本题主要考查了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内容.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生物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突变和基因重组,自然选择及隔离是物种形成过程的三个基本环节,通过它们的综合作用,种群产生分化,最终导致新物种形成.在生物进化过程中,突变和基因重组产生生物进化的原材料,自然选择使种群的基因频率定向改变并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隔离是新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主要内容是学习的重点知识.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知识的记忆和理解能力.要注意辨析,种群基因频率改变意味着生物进化了,但不一定产生新的物种.新物种的产生必须要经过生殖隔离.生殖隔离的产生不一定要经过长期的地理隔离,如多倍体的形成.15.对某校学生进行色盲遗传病调查研究后发现:780名女生中有患者23人,携带者52人;820名男生中有患者65人.那么,该群体中色盲的基因频率是()A.4.4%B.5.1%C.6.8%D.10.2%【答案】C【解析】解:设色盲基因是X b,由题意知,X b X b=23人,X B X b=52人,X B X B=705人,X b Y=65人,X B Y=755人,由基因频率的概念可知X b的基因频率是X b÷(X B+X b)×100%=(23×2+52+65)÷(780×2+820)×100%=6.8%.故选:C.种群基因频率的概念是种群基因库中某一基因占该种群所有等位基因的比例.根据基因频率的概念计算种群基因频率是本题考查的重点.16.为了防止滥用抗生素,上海等地区规定普通感冒不准使用抗生素.滥用抗生素会对人体内细菌造成耐药性,如果被细菌感染,则往往由于体内细菌能够抵抗各种抗生素而无药可救.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A.抗生素的滥用导致细菌向“耐药性”细菌方向变异B.细菌中本来就存在耐药性个体,长期使用导致“耐药性”基因频率下降C.“耐药性”基因频率的改变使病菌发生了进化D.因基因频率改变了,新的病菌(物种)一定会产生【答案】C【解析】解:A、生物的变异是自发的,与环境无关,A错误;B、细菌中本来就存在耐药性个体,长期使用会导致“耐药性”基因频率上升,B错误;C、生物进化的实质在于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C正确;D、生殖隔离是新物种形成的标志,D错误.故选:C.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生物进化的实质在于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突变和基因重组、自然选择及隔离是物种形成过程的三个基本环节,通过它们的综合作用,种群产生分化,最终导致新物种的形成.其中突变和基因重组产生生物进化的原材料,自然选择使种群的基因频率发生定向的改变并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隔离是新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本题考查的是生物进化的有关内容,意在考查考生识记所列知识点,并能运用所学知识做出合理判断或正确结论的能力.17.保护生物的多样性就是在下列哪三个层次上采取保护战略和保护措施的()A.基因、染色体、细胞B.细胞、物种、生物圈C.基因、物种、生态系统D.物种、种群、生态系统【答案】C【解析】解:ABCD、生物多样性包括遗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三个层次,ABD 错误,C正确.故选:C.本题主要考查生物多样性的知识.生物多样性是指在一定时间和一定地区所有生物(动物、植物、微生物)、物种及其遗传变异和生态系统的复杂性总称.它包括遗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三个层次.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生物多样性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情况.还要知道,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措施:(1)就地保护:主要形式是建立自然保护区,是保护生物多样性最有效的措施.(2)迁地保护:将濒危生物迁出原地,移入动物园、植物园、水族馆和濒危动物繁育中心,进行特殊的保护和管理,是对就地保护的补充.(3)建立濒危物种种质库,保护珍贵的遗传资源.(4)加强教育和法制管理,提高公民的环境保护意识.18.下列中心法则叙述错误的是()A.正常人的体内可以发生①②③④⑤过程B.中心法则体现了遗传信息传递的一般规律C.⑤③④过程的原料分别是脱氧核苷酸、核糖核苷酸、氨基酸D.②过程表示逆转录,需要逆转录酶的参与【答案】A【解析】解:A、正常人的体内只可以发生①④⑤过程,A错误;B、中心法则包括DNA复制、转录和翻译,体现了遗传信息传递的一般规律,B正确;C、⑤③④过程分别是DNA复制、RNA复制和翻译,所以原料分别是脱氧核苷酸、核糖核苷酸和氨基酸,C正确;D、②过程以RNA为模板合成DNA,表示逆转录,需要逆转录酶的参与,D正确.故选:A.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图示为生物体内遗传信息的传递和表达过程,其中⑤是DNA 的复制过程,①是遗传信息的转录过程,④是翻译过程,②是逆转录过程,需要逆转录酶,③是RNA的自我复制过程,其中②和③过程只能发生被某些病毒侵染的细胞中.本题结合生物体内遗传信息的传递和表达过程图,考查中心法则及其发展、DNA分子的复制,要求考生识记中心法则的主要内容及后人对其进行的补充,能准确判断图中各过程的名称,并明确②和③过程只能发生在被某些病毒侵染的细胞中.19.下列有关稳态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稳态是机体通过消化、呼吸、循环、排泄这四个系统的协调活动来维持的B.稳态是机体在神经系统的调节下,通过各器官、系统的协调活动来共同维持的C.在正常情况下,内环境的各项理化性质是保持不变的D.在正常情况下,内环境的各项理化性质经常处于变动之中,但都保持在适宜的范围内【答案】D【解析】解:A、内环境稳态是在神经、体液和免疫调节的共同作用下,通过机体的各器官,系统的分工合作,协调统一而实现的,A错误;B、内环境稳态的调节机制是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B错误;C、在正常情况下,内环境的各项理化性质是保持相对稳定的,C错误;D、在正常情况下,内环境的各项理化性质经常处于变动之中,但都保持在适宜的范围内,D正确.故选:D.内环境稳态是正常机体通过调节作用,使各个器官、系统协调活动,共同维持内环境相对稳定的状态,内环境的稳态包括内环境的各项理化性质和化学成分的相对稳定的状态,内环境稳态的调节机制是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内环境稳态是人体细胞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人体维持内环境的稳态的调节能力是有一定限度的.本题的知识点是内环境稳态的概念、意义和调节机制,人体维持内环境稳态的调节能力是有限度的,对于内环境稳态的概念的理解是解题的关键.20.与肌肉注射相比,静脉点滴因能将大剂量药物迅速送到全身细胞而疗效显著.图中所示的内环境a、b、c、d的名称分别是()①血浆②组织液③淋巴.A.②③①①B.①②③①C.③①②③D.②③①②【答案】D【解析】解: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肌肉注射是将药物直接注入组织液,所以a是组织液;组织液可以转化成淋巴和血浆,所以b、c表示血浆和淋巴;静脉点滴是将药物直接注入血浆,而组织细胞的内环境是组织液,因此组织细胞直接从组织液中获取药物,所以d是组织液.故选:D.人体内的液体都叫体液,可以分成细胞内液和细胞外液,细胞外液叫做内环境,包括:组织液、血浆、淋巴.内环境稳态是在神经、体液和免疫调节的共同作用下,通过机体的各器官,系统的分工合作,协调统一而实现的,内环境稳态是机体进行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肌肉注射时,药物进入组织液,静脉注射时药物直接进入血浆.本题考查内环境的组成和血液循环的过程,意在考查学生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的网络结构.21.某人由于长期营养不良,身体浮肿,其食疗补救措施是()A.多吃馒头B.多喝水C.多吃蔬菜D.多喝豆浆【答案】D【解析】解:由于营养不良,会造成血浆蛋白减少,血浆渗透压降低从而造成身体浮肿,故应补充蛋白质含量高的食物,所以其食疗补救措施是多喝豆浆.故选:D.组织水肿是由于组织液增多造成的,其水分可以从血浆、细胞内液渗透而来.主要原因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过敏反应中组织胺的释放引起毛细血管壁的通透性增加,血浆蛋白进入组织液使其浓度升高,吸水造成组织水肿;(2)毛细淋巴管受阻,组织液中大分子蛋白质不能回流至毛细淋巴管而导致组织液浓度升高,吸水造成水肿;(3)组织细胞代谢旺盛,代谢产物增加;(4)营养不良引起血浆蛋白减少,渗透压下降,组织液回流减弱,组织间隙液体增加,导致组织水肿现象;(5)肾脏病变引起细胞内外液体交换失衡.肾炎导致肾小球滤过率下降,引起水滞留,导致组织水肿.本题以组织水肿为题材,考查内环境的组成,要求考生识记内环境的组成,掌握内环境各成分之间的关系,此外还要求考生理解和掌握内环境的理化性质,特别是渗透压,能合理解释各种现象引起的组织水肿问题.22.下列各组化合物中,都属于内环境成分的是()A.CO2、血红蛋白、H+、尿素B.N a+、O2、葡萄糖C.呼吸氧化酶、抗体、激素、H2OD.C a2+、载体、氨基酸【答案】B【解析】解:A、在CO2、血红蛋白、H+、尿素中,血红蛋白位于红细胞内,不属于内环境的成分,A错误;B、N a+、O2、葡萄糖均属于内环境的成分,B正确;C、在呼吸氧化酶、抗体、激素、H2O中,呼吸氧化酶在细胞内,不属于内环境的成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