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2017年最新审定人教版数学三年级上册《周长的认识》资料:教学反思(名校精编资料)

合集下载

《认识周长》教学反思

《认识周长》教学反思

《认识周长》教学反思《认识周长》是小学数学中的一个重要概念,通过本节课的教学,我有以下几点反思:一、成功之处1. 情境导入,激发兴趣在导入环节,我通过展示一些美丽的图形,如树叶、花朵、五角星等,让学生用彩笔沿着图形边缘画一圈,成功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这种情境导入的方式,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进入了学习状态。

2.动手操作,加深理解在教学过程中,我让学生拿出自己准备的图形,如三角形、正方形、长方形等,用手指沿着图形的边缘摸一摸,感受图形的周长。

这种动手操作的方式,让学生更加直观地理解了周长的概念。

对于不规则图形的周长测量,我让学生分组进行操作,用绳子绕树叶一周,然后测量绳子的长度。

通过这种实际操作,学生不仅掌握了测量方法,还培养了合作意识和动手能力。

3.循序渐进,突破难点在教学中,我先让学生认识规则图形的周长,引导学生用尺子测量边长,然后计算出周长。

接着,再让学生探索不规则图形的周长测量方法。

这种循序渐进的教学方式,让学生逐步理解了周长的概念,突破了教学难点。

4. 联系生活,学以致用在巩固练习环节,我让学生找一找生活中哪些物体的表面有周长,并测量它们的周长。

这种联系生活实际的练习,让学生感受到了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应用能力。

二、不足之处1. 时间把控不够精准在教学过程中,由于部分环节的时间把控不够精准,导致最后的练习时间有些紧张,没有充分地让学生进行巩固练习。

2. 对学生的个体差异关注不够在教学中,我虽然关注了学生的整体学习情况,但对学生的个体差异关注不够。

部分学生在理解周长概念和掌握测量方法上还存在一定的困难,我没有及时给予个别指导。

3. 教学语言不够简洁明了在教学中,我的教学语言有时不够简洁明了,存在重复啰嗦的情况。

这可能会让学生感到困惑,影响教学效果。

三、改进措施1. 加强时间管理在今后的教学中,我要更加合理地安排教学时间,把握好教学节奏。

在备课过程中,要对每个教学环节的时间进行预估,确保教学过程的紧凑性和高效性。

周长的认识教学反思

周长的认识教学反思

周长的认识教学反思1. 引言作为数学教学中的基础概念之一,周长在小学数学课程中是一个重要的内容。

学生通过学习周长的概念和计算方法,可以进一步认识到几何形状的特性和数量关系。

然而,在我进行周长的认识教学中,我发现学生在掌握周长计算方法上存在一些困惑和障碍。

因此,本文对我进行的周长的教学进行反思并提出改进的意见。

2. 教学过程教学过程分为三个环节:认识周长的概念、计算简单形状的周长、综合应用。

2.1 认识周长的概念在认识周长的概念的环节,我采用了引导学生观察和体验的方式。

我给每个学生发放了一根长绳,让学生观察不同形状的周边,并让他们用绳子围绕不同形状的边界。

通过实践操作,学生逐渐理解了周长是边界长度的概念。

然而,在这个环节中,我忽略了对学生直观观察和实践操作的引导和点拨。

有些学生迅速完成了操作,但并没有思考为什么周长是边界的长度。

因此,我意识到在引导学生观察的同时,我应该提出问题,促使学生思考并分享他们的观察结果。

2.2 计算简单形状的周长在计算简单形状的周长的环节,我选择了教学演示和学生练习相结合的方式。

我首先讲解了计算正方形、长方形和圆的周长公式,并通过具体的例子演示了计算过程。

然后,我布置了一些练习题,让学生进行实际操作并计算周长。

在这个环节中,我发现学生对公式的记忆和使用存在一定的困难。

有些学生在计算过程中迷失了方向,导致答案错误。

因此,我认为我应该在讲解公式的同时,给学生提供更多的实例,让他们在课堂上进行实践操作,加深对公式的理解和记忆。

2.3 综合应用在综合应用的环节,我设计了一些综合性的问题,让学生将之前所学的知识进行综合运用。

例如,让学生计算一个包装盒的周长,或者给定边长计算正方形的周长等等。

然而,我发现学生在综合应用的问题中存在困惑。

有些学生在解题过程中没有正确理解问题的意思,导致答案错误。

因此,我认为在综合应用环节中,应该加强对问题的解读和理解的引导,让学生更深入地理解问题背后的意义。

教学反思《周长的认识》(通用13篇)

教学反思《周长的认识》(通用13篇)

教学反思《周长的认识》〔通用13篇〕教学反思《周长的认识》〔通用13篇〕教学反思《周长的认识》篇1本节课是北师大版小学数学空间与图形的内容,它是在学生认识了三角形、平行四边形、长方形、正方形等平面图形根底上展开的,我结合详细的实物,通过观察、学生亲身体验等活动,让学生在详细情境中理解周长的含义。

我先运用多媒体课件出示蚂蚁爬过树叶的边线一周动画画面,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进入课堂学习。

让学生观察蚂蚁在什么位置做什么,从而认识树叶的边线,从而认识树叶的一周,再把树叶的边线拉直从而引出“树叶一周的长度就是树叶的周长”。

在初步认识周长的环节中,虽然通过多媒体可以让学生形象直观的感受什么是周长,也很好的认识了边线。

但是在“认识图形的一周时”只是请了少数几名学生上台展示或在下面说,导致后面有些同学不会描绘图形的周长。

在以后的教学中应让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运用树叶模型,大家边摸树叶边描绘“从树叶边线上的一点出发,沿着树叶的边线,最后又回到这一点就叫树叶的一周”。

在“量一量”的活动中,我发现有同学带的量角器,这是没有方法量长度的;再有一些的同学测量长度时没有对准0刻度线,测量得不太准确。

大家很久没有用直尺测量长度,很有可能忘记。

作为老师,我应该先提醒学生,当然很多学生在计算方面是没有问题的,关键还是要会测量。

并且要求学生在记录测量数据时要标准,为学生后面知识的学习打下良好的根底,这样学生就能顺利的完成图形周长的计算。

作为新老师,我应该在以后的教学理论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学生会说的我们少说或不说,学会引导学生学习。

让学生在详细情境中感知、经历、获得新知,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老师做好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合作者和引导者。

教学反思《周长的认识》篇2我讲的这一课是冀教版三年级上册第六单元周长的第一课时,课题是周长的认识。

本节课是让学生以小组活动动手操作的形式初步感知物体的边线的长度就是物体的周长。

我认为有以下几点我的教学设计是相符的,到达了教学效果。

2023年人教版数学三年级上册周长教学反思(精选3篇)

2023年人教版数学三年级上册周长教学反思(精选3篇)

人教版数学三年级上册周长教学反思(精选3篇)〖人教版数学三年级上册周长教学反思第【1】篇〗《周长》是学生学会了测量长度;了解了三角形、平行四边形、长方形、正方形等平面图形的基本特征;积累了一定的生活经验,对于“边线”“轮廓”“一周”这些词有了一定的认识.这些都有利学生认识周长、理解周长的含义、建立周长的概念.《数学课和标准》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周长》这一课,正是基于三年级的学生形象思维占优势,抽象思维有待发展,力求在教师的引导下,通过让学生仔细观察、亲身体验、动手操作、分析判断等一系列教学活动,理解、建立周长的概念,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提升空间思维能力.1、联系生活,让学生感悟数学理解周长的含义,建立周长的概念,体验与同伴合作解决问题的乐趣,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发展数学思维,是本节课应该达到的主要教学目标.为此教师在课的一开始为了突出学生学习与真实情境之间的联系,以学生非常熟悉的学校情景入手,从具体实物中逐步抽象并呈现出已经认识的5个平面图形,并且依托学生对平面图形的认识,在数学与生活之间建立联系,为学生建立、理解周长的概念提供了丰富的资源.大树有多粗、腰围有多长,这些都是与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的数学问题,学生对于这些问题的解决仅仅停留于表面,基于生活经验一样画瓢的学着做,但为什么这样做,其真正的原因并不清楚.本节课,教师借助媒体演示,让学生感悟大树的横切面就是一个平面图形,只要测量出大树树桩一周的长度,就能知道大树有多粗,同样道理也可以用在测量腰围上,在动手操作的实践过程中加强了对周长的认识和理解,用周长的概念来解决生活中的问题,从而使学生真正感受到数学源于生活,生活中处处有数学.2、加强操作,让学生体验数学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是新课标的基本理念.在理解平面图形的周长这一环节中我设计了“点一点、描一描、说一说”一系列的活动,使学生把周长这个抽象的概念与生活中的具体事例、自己的实践经验联系起来,从而对周长的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认识.如:学生在点上起点,又回到起点,这一过程中体会到一周的概念;在描图形周长的时候,感受到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梯形的边线是直的,而圆形的边线是弯的;在与同伴说的过程中,把自己在实践操作过程中的体验上升为理论,实践与理论自然而然的相结合,初步体验、理解什么是平面图形的周长,感受数学思维的抽象与严谨,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在合作过程中也让每一个学生都体会到学习的快乐,体验到获取知识的愉悦.3、彰显个性,让学生创造数学基于对“周长”概念的理解与体验,在测量并计算平面图形的周长这一环节中教师为学生创设了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学习环境,鼓励学生通过动手、动口、动脑,从多角度去解决问题的策略,学生争相发表意见,尝试采用不同的策略求出一些平面图形的周长:有的用直尺量(规则图形),有的用绳子围一围(圆),有的则只需量一条边长度就可以求出图形的周长,还有的用方格纸来测量四条边的长度……学生呈现出的不同的解决问题的方法,显示了对图形特征的理解与运用,体现了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与合理性,同时学生的个性在课堂上得到充分展现,自信心也得到了增强,体现了“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这一全新的教学理念.而在求圆的周长过程中,学生尝试用绳子绕圆一周,然后做一个记号,把绳子拉直,并在尺子上一量,这样就可以大概的得到圆的周长,在这一过程中学生初步感受“化曲为直”的数学思想,发展学生的思维.就是在师生间、学生间的情感沟通中,使学生的思维处于一种开放状态,从而得出不同的测量和计算方法,不但使本节课的知识得到了巩固、升华,而且为后继知识的学习打下了坚实的基础.4、创设情境,让学生思考数学为了让学生加深对“周长”这一概念的真正理解,教师创设现实问题情境:学校操场要进行改建,出示两幅改建前后的按比例缩小的平面图形,引发学生思考:对你们上体育课有没有影响?学生讨论后得出结论:上体育课的地方小了,也就是面积缩小了.对于周长,学生有的猜测变长了、有的猜测变短了、也有的认为不变.于是我鼓励学生借助方格纸数一数,也可以移一移,最终验证得出两个图形的周长一样.通过辨析“周长”与“面积”,促进学生对概念的理解与感悟,同时学生在经历“猜测——验证”的过程中,体验数学概念与数学学习的严谨性.〖人教版数学三年级上册周长教学反思第【2】篇〗认识周长教学反思教学反思这节课学生兴趣高涨,进行了充分的活动,并且自主探索,在充分的体验中,感悟到了周长的实际含义。

2023年人教版数学三年级上册周长教学反思(优选3篇)

2023年人教版数学三年级上册周长教学反思(优选3篇)

人教版数学三年级上册周长教学反思(优选3篇)〖人教版数学三年级上册周长教学反思第【1】篇〗开始学习周长一章了,第一节课认识周长,借助课件,孩子直观的认识了图形的周长,并且顺利的找出了长方形、正方形、梯形、平行四边形的周长。

我窃喜,看来这一章能顺利的完成教学任务了。

转入实战动笔练习,忽然发现不是那么回事了,孩子对众图形的周长找的挺准,说的也挺好,就是已让写出算式那算是五花八门,就是对的不多。

更别说稍微变化的图形求周长了,学生更是瞪着题目不知如何下手。

怎么办,着急不是办法,冲学生发脾气更是不能解决问题,学生还迷迷糊糊。

耐着性子对每一道题目,先引导学生读题理解题意,弄明白所求问题,在从问题出发找出所需条件,比如,要求长方形周长,先写出长方形的长,再写出长方形的宽,最后在求周长,求周长时想清楚打算用哪个公式,也就是说强调学生读完题后不是立即扎笔就做,而是头脑中有了清晰的思路后在下笔,做到有条理,有步骤。

对于如求两个长方形拼成的长方形的周长,要求学生先画出拼出的图形,然后找出拼成的长是多少,宽是多少,最后再求周长,同时告诉学生,考虑问题要全面,学生有了清晰的思路,再下笔,书写就清楚流畅了许多。

有时一节课40分钟只能处理两道题目,画图、找所需条件、带入公式求周长,只为了帮助学生理清思路,规范书写格式。

虽然这么费劲,仍有个别学生不按老师的要求去做,偷工减料或者看到题目就下笔,结果写的乱七八糟。

通过本单元的学习,孩子要想掌握本单元知识灵活运用,解决实际问题,除了掌握基本公式之外,建立空间观念,头脑中有清晰的思路也是非常重要的。

〖人教版数学三年级上册周长教学反思第【2】篇〗这节课是建立在学生已经认识平面图形和图形的周长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它为后面学习继续学习了平面图形和立体图形的有关知识打下坚实的基础。

教学时根据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知识水平,我组织学生通过动手操作和实际观察,再配以电教媒体的动态演示,突破了教学的难点。

人教版数学三年级上册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反思(精选3篇)

人教版数学三年级上册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反思(精选3篇)

人教版数学三年级上册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反思(精选3篇)〖人教版数学三年级上册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反思第【1】篇〗此课之前,学生们已经认识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基础特征,并初步理解了周长的含义,目的是让学生们探索并掌握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

课上我主要分以下几步骤进行教学:一、让学生通过猜想激发学习兴趣。

我首先出示两个长方形的图形,让学生们观察哪个周长短一些,为了验证学生们的猜测,引出学生计算长方形的周长计算方法的探究。

这样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

但导入的两个长方形周长大小差异明显,没有很好的达到激发兴趣的效果。

二、为学生创设自主探索的学习空间。

周长的计算方法,我把教学的重点放在了如何引导学生通过自主探索和交流获得解题方法上,以学生的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为主,因为有了前面周长的认识,学生自主探索并不困难,关键是对各种算法的沟通、比较和理解。

在学生交流算法时,我一方面让学生适当解释自己的思考过程,一方面引导学生理解不同算法间的相互联系,始终抓住问题的本质,不管怎样列式,都是求围成长方形的四条边长度的总和。

几种方法中,长加宽的和乘2是学生理解的难点,我利用区分两组长和宽的颜色来帮助学生理解。

由长方形的长逐渐变短,变到正方形。

自然的引导学生们探索正方形的计算方法。

这个过程中,教师的组织性语言过多,总结性的语言不精准,知识性的总结没有做到最贴切,而且过于重复学生们的回答,导致用时较长,延误了后面的教学设计。

学生们自主交流时间还不够充分,交流不彻底。

三、练习的设计我设计了四种题型。

抢答、口算、选择、解决问题。

但由于时间关系只完成了两道题。

这是教师教学时间把握的失控,还有习题不符合学生们的认知规律,没有循序渐进。

整节课上下来,我认识到自己还存在很多不足:一是对于教材的钻研不够透彻。

二是教学用语不规范。

三是教学组织方法不当。

四是练习没有达到巩固的实处,只注重了结果没有问过程。

在今后的教学中我要注意先提升自身的专业素质,自己的语言,严格要求自己,严格要求学生,多动脑思考。

《周长的认识》教学设计与反思

《周长的认识》教学设计与反思

《周长的认识》教学设计与反思一、教学内容分析1、教学主要内容《周长的认识》是小学数学人教版三年级上册第五单元《周长》的第一节课,是新课标教材中"空间与图形"领域中有关"图形与测量"的内容。

本节课是在学生认识了三角形、平行四边形、长方形、正方形等平面图形基础上展开的,这是学习平面图形周长计算的基础。

因此,使学生掌握好这部分内容非常重要。

本节主要教学内容是:通过描一描、量一量、摸一摸等实践活动,让学生自己体验"边线、一周"这些词,初步感知周长的含义。

计划一课时进行教学。

本课的教学重点是结合具体实物,通过观察、亲身体验等活动,让学生在具体情境中理解周长的含义;教学难点是能测量并计算三角形、长方形、梯形等图形的周长。

2、教材编写特点本课教材有以下编写特点:首先通过蚂蚁爬过树叶的边线一周,使学生初步直观认识什么是树叶的周长;然后又通过描一描,说一说,摸一摸等活动拓展学生对周长的感性认识,建立丰富的表象,初步认识周长的意义;最后通过实践活动,使学生进一步体验到周长与实际生活的密切联系。

3.教材内容的核心数学思想这部分教材体现了转化的思想。

二、学生分析1、学生已有知识基础:认识了三角形、平行四边形、长方形、正方形等平面图形,并且已经掌握了这些平面图形的基本特征。

2、学生已有生活经验和学习该内容的经验:学生对"一边、一周"有所了解。

3.学生学习该内容可能的困难:对周长意义的理解。

4.学生学习的兴趣、学习方式和学法分析:根据教学内容以及本班学生实际,我在教学中注意创设情境,用观察演示和动手操作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在操作实践、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学习过程中建构新知。

三、学习目标知识与技能:结合具体事物或图形,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认识周长;能测量并计算三角形、长方形、梯形等图形的周长。

过程与方法:让学生结合具体事物或图形,在观察、"描一描""摸一摸"等操作活动中进行独立思考,并与同伴进行交流的过程中认识周长;结合具体情境,小组同学通过观察、度量、计算等活动,探索三角形、长方形、梯形等图形的周长。

人教版三年级上册《认识周长》教学设计含反思

人教版三年级上册《认识周长》教学设计含反思

人教版三年级上册《认识周长》教学设计含反思教学目标:1. 结合实例认识周长,并能测量简单图形的周长。

2.通过描一描、找一找、摸一摸、量一量等活动,让学生在具体操作中感受、体验、探索图形的周长,感知周长的概念,发展空间观念。

3.让学生感知周长与实际生活的密切联系,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通过充分观察,体验感知周长的概念。

教学难点:理解周长的概念,学会探索图形周长的测量方法。

教具准备:树叶、长方形,正方形,圆等平面图形,绳子,水彩笔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引入新知1、感知、理解边线和一周同学们,今天老师带来了一位朋友和我们一起上课,一只爱运动的小蚂蚁,看,小蚂蚁已经要开始运动了。

请你仔细看看,它是怎么运动的?(播放课件)谁来指一指,小蚂蚁是怎样运动的?生指一指,说一说师:你想和小蚂蚁一起做运动吗?请你拿出学具袋中的树叶,用手指和小蚂蚁一起在树叶上爬一爬。

学生用手描画树叶边沿,加深对一周的理解。

师:看来,不管从哪里开始,大家都是从一点出发,沿树叶的边线绕一圈又回到这一点,这就是树叶的一周。

你能在纸上描出树叶的一周吗?生动手操作,描出树叶一周的轮廓2、对比观察,认识封闭图形老师做了一些图形,你能用手描出它的一周吗?展示封闭图形,提问学生。

学生边说边用手描出图形的一周。

展示非封闭图形,让学生指一指一周。

学生发现不能描出图形的一周。

师总结:描的时候从一个点起,绕着图形边线走,不能回到这个点。

所以只有封闭图形才能描出一周。

完善概念:封闭图形一周的长度,就是它的周长。

(板书)二、尝试操作,理解周长1、描一描,感知图形的周长老师带来了一些常见的图形,你能判断出这些图形哪些有周长吗?课件出示图形,让学生判断哪些图形有周长。

在学习单上描一描图形的周长。

3.找一找,说一说身边物体表面的周长。

其实,我们身边很多物体的表面都有周长,请你找一找,并摸一摸,和桌互相说一说你找到的周长。

师补充总结。

三、动手实践,交流合作我们已经认识了周长,那么如何去计算图形的周长呢?同桌为一组拿出学具袋中的三种图形。

(整理)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周长的认识》反思.

(整理)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周长的认识》反思.

《周长的认识》教学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是在学生认识三角形、平行四边形、长方形、正方形等平面图形的基础上展开的,是学习平面图形周长的基础。

学生只有对“周长”的概念做到真正的理解,形成表象,才能对后面的周长的计算、测量及应用有更好的理解,同时也为后面将要学习面积及面积的计算做好提前孕伏,所以,学好本节课的内容,对今后的学习将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由于,这是学生第一次接触"周长"这个词语,所以只有让学生通过观察、操作、亲身体验等活动,让学生在具体情境中理解周长的含义。

首先我在黑板上板书了一个“周”字,请学生说这个字的意思。

学生根据自己已有语文知识经验的基础,很快就说出:“周就是一周、一圈的意思。

”我顺势导入新课:“今天我们要研究的知识就与这个周字有关。

”接着,我又在“周”字的后面加了一个“长”字,问学生:“那你知道“周长”这个词语的意思吗?”学生很自然的答道:“那就是一周、一圈的长度。

”看来,学生对于“周长”的概念还是有一定的认识的,怎样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概念呢?这就是我本节课的教学重点。

在探索周长的计算方法环节上,我采用了自主探索和小组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可以独立操作,也可以和小伙伴合作,让学生做学习的主人,选择自己喜欢的学习方式。

操作过程中,学生出现了不同的测量方法,有的用直尺量(规则图形),有的用绳子围一围,再量出绳子的长度(不规则图形),体现了从多种角度去寻求解决问题的策略。

从而也避免了学生产生只有长方形、正方形、圆等规则圆形才能求周长的思维定势。

在教学的最后,为了拓宽学生的知识面,我还增加了将几个小正方形拼成一个大长方形或一个十字架型,让学生描出并算出拼成后图形的周长。

这个训练,不仅加深了学生对周长的理解,而且还为以后的计算打好了基础。

《周长的认识》教学设计及反思5篇

《周长的认识》教学设计及反思5篇
教师指出:看哪只甲虫先到,要比较花坛的周长。(板书:周长的认识)
二、探索新知。
1、初步感知:
(1)你认为周长是什么意思?能举例说明吗?
(2)如果花坛是圆形,你知道它的周长吗?
(3)(出示树叶)谁能指出这片树叶的周长?(课件演示蚂蚁运行图)
2、视觉再次感知(课件演示):
(1)多个图形的周长。
(2)辨析:蚂蚁图
纵观本课,从周长概念的归纳,到圆形、三角形、月牙形、五角星形、长方形等图形的周长的测量、探究、归纳,再到课末的汇报小结,每个环节都是学生个体自主参与、合作探究的过程,这个过程是学生寻求答案、解决问题的过程,同时也是学习新知、理解运用的过程,而教师自始至终只是充当着引导者、组织者的角色,引导学生们去探究知识。这样的教学不但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益,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探索精神与合作意识。
3、操作感知
(1)描一描:学生用彩笔描44页和45页题1图形边线,教师巡视,指学生操作。
(2)摸一摸:你能指出桌面、数学课本封面的周长吗?你还知道那些物体的周长,和同桌说一说。
(3)量一量:用卷尺测量自己的头围和腰围,把测量结果记录下来,小组交流。
4、周长的概念:围成一个图形的所有边长的总和叫做这个图形的周长。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树叶、长方形纸一张。
学具准备:卷尺、小棒、彩笔、直尺、长方形纸一张.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1、(课件出示图片)问:
(!)这些花坛是什么形状?
(2)如果有3只甲虫以同样的速度分别绕花坛走一周,你们猜哪一只先到?
2、学生观察、思考、并发表自己的看法。
3、看多媒体演示,思考:为什么(3)号先到?
2、 量周长
师提出合作要求:每个小组长的信封里有这些图形,每人选一种图形,老师为你们准备了绳子,你们可以选择喜欢的方法测量。量的过程中有不满整厘米的可以选择接近的整厘米,最后组长把每个同学的测量结果记录在表格中。

《周长》教学反思范文(精选6篇)

《周长》教学反思范文(精选6篇)

《周长》教学反思范文(精选6篇)作为一名优秀的人民教师,我们需要很强的课堂教学能力,借助教学反思我们可以学习到很多讲课技巧,那么问题来了,教学反思应该怎么写?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周长》教学反思范文(精选6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周长》教学反思1《周长》是三年级上册的内容,也是学生学习平面图形周长的基础。

它是在学生认识三角形、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等平面图形的基础上,学习平面图形周长。

通过对这部分内容的教学,使学生初步感知周长的含义,学生只有对周长的概念做到真正的理解,形成表象,才能对后面的周长的计算、测量及应用有更好的理解。

所以,学好本节课的内容,对今后的学习将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结合教材特点及三年级学生的实际水平及心理特点,认知规律,我设计了摸一摸、描一描、剪一剪、量一量等活动,认识周长的含义,建立周长的概念;利用对图形周长的认识,测量平面图形的周长;培养学生观察、操作、抽象概括的能力,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观察、操作、思考、交流等活动,发展学生初步的空间观念,培养他们动手能力以及观察比较和概括的能力;创设师生互动情境,在民主、宽松、和谐的学习氛围中,培养学生严谨科学的学习态度,勇于探索创新的精神以及乐于合作的意识,发展学生的个性;增强学习的自信心;感悟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成功之处:一、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激活学生的学习兴趣这节课一开始,我呈现一组学生熟悉的物品和几何图形,创设一个问题情境:这些物品和几何图形都有周长,你能和同桌分别指一指他们的周长吗?并相互说一说什么是周长?这一建议驱动学生饶有兴趣地投入到新课的学习中来,从而很自然的引出周长。

这样的教学引入为学生学习周长提供了一个亲切熟悉的环境,激活了学生的学习热情,也为周长概念的建立打下了良好的伏笔。

二、以活动为基础,在活动中探求新知活动是儿童感知世界、认识世界的主要方式,也是儿童社交的最初方式,小学阶段,操作活动是数学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学生学习活动的重要方式。

数学课《周长》教学反思(四篇)

数学课《周长》教学反思(四篇)

数学课《周长》教学反思这节课的认知目标、技能目标和情感目标都达到预期的设想。

特别是学生对周长的概念充分理解,我觉得在教学周长时我调度了学生的多种感官,而且在周长意义理解上层层递进。

细细解释:“指一指”让学生体验“边”的封闭。

“摸一摸”让学生感知边和面的关系。

在这两个活动中,学生明白“边”“线”,明白从哪里起就到哪里结束才是一周的长度。

这两个活动使学生获得丰富的周长表现,发展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

“画一画”从生活中实物化的周长过渡到图形化的周长(即描出来的线),“说一说”将周长外显的概念形态(物化的周长、描出来的周长)内化为无形的语言概念,促成周长概念的进一步升华。

其次 , 我觉得较为成功的是周长的测量和计算。

本节课让学生掌握计算周长的方法是其中一个重点。

我事先准备了一些规则和不规则的图形,让学生四人小组合作测量计算,这样放手让学生在自主思考、动手操作的过程中发现测量计算周长的一般方法,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再次体验、感悟周长的含义,并帮助总结计算简单图形的周长。

最后,在测量有曲边的图形周长时,借助细线,很自然地渗透了“化曲为直”的数学思想。

数学课《周长》教学反思(二)学生在学习过程,通过自己动手,用手摸物体的边线一周,用笔描树叶和图形的轮廓,测量周长等亲身体验周长的意义与测量方法,学生学习兴趣高涨,使学生把周长这个抽象的概念与生活中具体的事例联系起来,在亲身体验和经历中真切的感受周长。

同时,在体验之后动脑提炼周长的含义:选择一个图形,比较快地测量出它的周长;测量老师的腰围时,先让学生估测老师的腰围,然后选用合适的工具实际去测量,借此来估计自己的腰围。

通过这个环节,学生在初步体验的基础上上,拓宽对周长意义的理解,实现了对周长的深入建构。

对于小学数学教学而言,知识的探索是一条明线,它在课堂中的存在形式是“贯穿”;人文的交融是一条暗线,它在课堂中的存在形式是“渗透”;笔者认为,只有两者有机整合,让课堂成为“自主探究”与“人文交融”的平台,才能真正体现课堂教学“关注学生现实,着眼学生未来”的宗旨。

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认识周长》教学反思

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认识周长》教学反思

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认识周长》
教学反思
认识周长”是《数学课程标准》中“空间与图形”领域的重
要内容之一,具有广泛的生活应用。

该标准强调研究内容的现实背景,注重关注学生的生活经验和活动体验。

因此,本节课我结合教材和学生实际情况,精心设计了教学环节,让学生去感受、去体验。

首先,我发现很多学生对周长的认识都有一个模糊的概念,知道那是什么,但却无法清晰的描述。

因此,我采用指一指、描一描的方式,出示大量物体图片,让学生充分感受物体表面一周的长度,自己试着描述什么是“周长”。

其次,周长的计算范畴很大,任何一个图形都可以计算它的周长。

为了让学生明确周长的概念,我让学生先了解三角形和四边形的周长计算方法,通过测量三角形三条线段的长,再相加得到三角形的周长,四边形也一样。

通过计算,学生掌握了方法,同时也为以后的研究正方形、长方形等周长的计算打下坚实的基础。

然而,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存在着许多不足。

例如,对学生的生活经验了解不充分,学生对“一周”的理解不够准确。

在课中,对“一周”的研究感受时间较长,理解仍停留在较浅的层次,从而在理解“周长”的概念时,学生不能准确、完整的描述什么是周长。

因此,我认为在教学中应加强对长度的理解,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周长的概念。

总之,通过本节课的教学,我认为学生对周长的认识有了明显的提高,但还需要进一步加强对长度的理解,使学生能够更准确地描述周长的概念。

2023年人教版数学三年级上册周长教学反思(推荐3篇)

2023年人教版数学三年级上册周长教学反思(推荐3篇)

人教版数学三年级上册周长教学反思(推荐3篇)〖人教版数学三年级上册周长教学反思第【2】篇〗《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计算》是苏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三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第3课时,课本第63页的例题及第6465页的练习。

这部分的内容是在学生已经认识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基础特征,并初步理解周长含义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探索并掌握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

教材的例题的安排是测量学校篮球场的周长。

根据本班学生的特点,想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而又紧贴教材,对教材内容进行了有选择的使用,做了整合处理。

《数学课程标准》对数学活动这样要求:教师应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与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

在教学长方形的周长时,根据以往的教学要求理应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总结出计算长方形周长的公式。

根据新课程目标及大纲的要求,结合本班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及基础,我把教学的重点放在了如何引导学生通过自主探索和交流获得解题方法上。

在我的第一次试教的时候,长方形的长是28米,宽是15米。

我先引导学生在小组内说一说你打算如何计算长方形的周长,这样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索学习,给予学生充分的自主学习的空间。

然而,在比较方法,让学生进一步的感知哪种方法比较简便时,大部分学生认为长加宽的和乘2,这种计算方法很费事。

做了一次调查,发现原来在于计算28+15是进位加法,没有乘法来的快,所以大部分学生认为282,152这种方法比较简便。

针对我们班学生的特点结合教材的新理念,对教学内容做了重新的修改,则,长方形的长是30米,宽是10米。

在教学时,由于长和宽的长度都是整十数,学生口算速度比较快,想到的方法也很多。

然而在学生汇报的时候,我不止是引导他说自己的方法,还要引导他说出自己的想法,更多的是让其他的学生也能认识并理解这种计算方法。

学生一:30+30+10+10=80米想法:求长方形的周长就是求它的四边的长。

《周长的认识》教学设计含教学反思

《周长的认识》教学设计含教学反思

《周长的认识》教学设计含教学反思教材分析:《周长的认识》是人教版三年级上册第七单元例3的内容,是学生首次接触“周长”这一概念。

教材在教学周长之前,编排了认识图形(线段、长方形和正方形)、认识度量长度的单位(厘米、米、分米、毫米和千米),这些内容正是学习周长概念的基础。

周长是有关“形”的概念,研究周长离不开对形的研究,这里的形指的是平面图形;周长又是有关“长度”的概念,一周的长度称为周长,周长是可以度量的。

学情分析:学生不能完整地说出周长的概念,对面积的概念了解较多。

对于三年级的学生来说,平面图形的直觉是图形的大小,即面积。

当两个图形放在一起比较时,首先会从图形的整体去比较,最先直观感受到的是面的大小,而非外围一周的长度。

其次,学生对于形和长度有了初步的认识和感悟,但对于“长度”的认知仅局限于线段的长度,即一维的图形。

如何从一维的长度到二维的周长,是这一节课的重点。

经过课前检测,发现学生存在以下几项误区:1.对一周的理解能力有限。

对于描一描图形一周的边线,学生出现了以下错误:不仅描绘了一周的边,还描绘图形里面的边。

2.认为周长就是边线。

教材中有多处让学生描图形边线的内容,学生上课之前看到教材上出现“边线”这个词较多,潜意识里认为周长就是边线。

3.在现实生活中不明确什么样的图形有周长。

【教学目标】1.在熟悉的生活情境,唤起学生对长度的在认识,直观地感受长度在生活中的运用。

2.通过描、指、摸等活动,体会周长,能指出各种图形的周长。

3.通过量、滚、绕等操作活动,探索不同图形周长的测量方法,在自主探索,动手实践、质疑思辨中,加深对周长概念本质的理解。

4.渗透变与不变,化曲为直的数学思想。

【教学重点】建立“一周长度”的表象,将形的周长与长度建立联系,并相互转化。

【教学难点】理解周长是图形一周的长度。

教学过程:一、走进长度世界1.生活的数学有很多,细心的你能发现这些图片里指的长度是哪一段吗?2.独立阅读材料,和同桌说一说上面的长度分别指的是哪一段?看来,长度在我们生活中有着很广泛的应用。

周长的认识教学反思

周长的认识教学反思

周长的认识教学反思导读:本文是关于周长的认识教学反思,希望能帮助到您!周长的认识教学反思(一)《认识周长》是孩子们以后计算图形周长的重要基础。

学生只有对周长的概念做到真正的理解,形成表象,才能对后面的周长的计算、测量及应用有更好的理解。

由于,这是学生第一次接触"周长"这个词语,所以只有让学生通过观察、操作、亲身体验等活动,让学生在具体情境中理解周长的含义。

设计这一课时,我主要让蚂蚁转圈,让孩子们猜一猜周长的“周”,是什么意思,并指出周长的“周”是周围的意思。

接着,让孩子们根据自己的理解指出投影上的一些的图形的一周指的是什么?通过学生这样不断地指,去认识和理解必须是由起点到终点,也就是由起点回到起点,然后再引导学生去概括概念。

然后通过指一指,画一画,看一看,摸一摸等数学活动,让孩子充分感受周长的含义。

接下来我设计了一些有难度的练习,出示了很多不规则的图形,让学生观察,通过不停地说和指,知道封闭图形一周的长度,这就是我们所指的周长。

最后设计了一些周长的计算。

其实也是对周长定义的巩固。

该课时的教学从目标的达成和学生课堂参与来看还是比较好的。

不过在时间的安排上还可以安排多一点的内容,把时间把握得更加紧凑一点。

但是在学生动手测量树叶的周长时,由于在进行测量之前缺少对学生方法选择的引导,我发现学生对测量方法的选择很随意,不能较准确的测出叶子的周长,如果在测量之前加上个“你打算怎样来测量?”问题的探讨,也许孩子们完成的会更好一些。

周长的认识教学反思(二)“周长的认识”对三年级的孩子来说比较抽象,这是由于在实际生活体验中,学生见到、摸到、用到的图形的形状、大小比较多,而感受和关注周长的时候比较少。

“周长”是在学生认识三角形、平行四边形、长方形、正方形等平面图形的基础上展开的,这是学习平面图形周长的基础。

但是学生的认识只是停留在这个图形的整体的印象上,也就是只能感受到这个平面图形的大小,对于周长的概念还所知不多。

2023年人教版数学三年级上册周长教学反思(优选3篇)

2023年人教版数学三年级上册周长教学反思(优选3篇)

人教版数学三年级上册周长教学反思(优选3篇)〖人教版数学三年级上册周长教学反思第【1】篇〗周长新课标中强调学生亲自动手实验和思考,在实验操作、讨论争辩的过程中,学生不仅增进了对知识的理解;形成了解决问题的基本策略;体验了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发展了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同时也学会了与人合作,与人交流;获得成功的体验;锻炼了克服困难的意志,建立自信心。

在《周长》一课中,为了使学生形成周长的表象,建立好周长的概念,我让学生去摸一摸图形的一周,再把这一周给描在纸上,还在周围找一找其他物体的某一个面的周长,最后来量一量具体图形的周长等。

通过这些丰富的活动,让学生去充分的感知周长,理解周长。

让学生亲自去做一做,抽象的数学概念会变得形象化、具体化,让学生学得生动,学得深刻。

小学生的思维正处于由直观、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的过渡阶段,其空间观念的发展主要依赖于观察、实验和必要的动手操作,再通过心理活动的内化去获得表象,形成空间观念。

几何概念是反映现实世界空间形式本质属性的一种思维形式,是人们对客观事物的“形”的科学抽象与概括,同时也是发展学生空间观念的基本条件。

以前我们的教学由于受传统观念与“应试教育”思想的影响,只重视求周长的计算教学,而忽视了概念教学或者过分强调抽象思维能力的培养,而忽视直观和表象的作用,以至于造成学生对形成几何图形的表象不深刻,空间观念淡漠。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就要注意多层次、多渠道地培养和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和空间想象能力,结合有关知识的教学设计一些灵活、巧妙,富有吸引力、想象力的问题来激发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动机。

所以我们把本课设计为三个层次:识周长,量周长,用周长,让学生对周长的理解有一个全面的认识。

并充分利用学生的多种感官,看一看,想一想,说一说,形成周长的表象,建立周长的概念。

通过课堂实践发现了一些不足之处:对于树叶的周长测量方法在本节课中不要展开,把更多的时间放在研究平面几何图形的周长计算方法上,让学生会用周长知识解决实际数学问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认识周长》教学反思
《认识周长》是人教版三年级上册的教学内容,是小学阶段周长认识的起始阶段,这一课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通过观察和操作等活动,认识周长的含义,会指出简单图形的周长,并能利用对图形周长的认识,测量和计算一些平面图形的周长,从而让学生通过观察、测量和计算等活动,在获得直观经验的同时发展空间观念。

它肩负着“让学生认识周长的意义,初步学习测量和计算周长”的任务。

教材编排要求不要呈现周长的定义,但要求通过实例帮助学生理解周长的含义。

在开始的设计中,我采取的是层层深入的策略,通过动手剪卡通头像引入“边线”一词,再通过让大家找一找游泳池池口的边线解释怎样才是“一周”,最后通过描一描图形的一周边线的长,引入“周长”。

但这个步步为营的方法在试上时,被否定了,在大家的评议中,我也感觉到放手不够,是自己一步步牵着孩子去接受“一周边线的长就是周长”这个概念。

其实在这里不能单单依靠抽象的数学语言来建立周长的概念,更重要的是需要通过具体形象的感知。

细细研读教材,它采用举例的方法,让学生了解“像游泳池池口黑色边线的长就是池口的周长”。

因此,让学生找到较多的例子是认识周长的前提。

第二次的设计,我采用了“找一找游泳池一周的边线——摸一摸身边物体某个面的周长——围个图形找周长——描出每个图形的一周边线”等,学生看到了很多个例子,学会了自己在生活中寻找、发现,不断的充实概念的外延。

通过充分的感知,周长的意义在他们的脑海中越来越清晰。

“周长”虽然学生的生活中也有所听说,但是用数学语言来描述还是第一次。

为了更好的帮助学生理解,教学中,利用教学素材,让学生不断观察、比较它们的共同点,逐渐对周长建立起一个初步的感知。

让学生通过找一找、摸一摸、围一围、说一说、描一描等方式,来认识周长,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在操作、实践中让学生感悟周长的含义,发展数学思考。

测量平面图形的周长,以促进对周长意义的理解,是本课又一个重要的教学目标。

在这里应该让学生对两类图形(由线段围成的图形和由曲线围成的图形)周长的测量有一个完整的认识。

在开始的设计中,我让学生动手测量书上“试一试”中三角形和四边形的每条边的长度,再算出周长,认识规则图形的周长测量和计算。

再通过动手测量树叶的周长,理解如何得到不规则图形的的周长。

但试上时发现学生在操作中比较拘谨,没有真正动起手来,于是将上面两种不同层次的操作有机的融合在一起,让学生利用对周长含义的已有认识,采取小组合作的形式分别讨论测量圆形、三角形、长方形以及不规则图形周长的方法。

学生在探索测量方法时,积极动脑,想出了量、围等多种方法,认识到不管是哪种方法,只要测量出的确实是它们的周长,都可以。

由此,深化了对周长的认识,同时也体验了探索学习的乐趣,加深了对周长含义的认识,增进了应用意识、创新意识。

在巩固练习这个环节,我设计了三道题目,层层递进,逐题开放,并利用新龟兔赛跑的故事不断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帮助学生加深对周长的含义的理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